观潮特级教师教学设计
观潮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观潮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观潮》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观潮》是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观潮》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读者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
课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是一篇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好文章。
二、教学目标1. 认识“盐、屹"等12 个生字,会写“潮、据”等15 个字。
正确读写“奇观、农历"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 自然段。
3. 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说出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
4. 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2)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
2..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的相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钱塘江大潮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大潮的雄伟、壮观。
2. 朗读感悟法: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体会课文中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语言之美。
3. 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钱塘江大潮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2)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观潮》这篇课文,一起去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魅力。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指名读生字新词,正音。
(3)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4)指名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顺序。
3. 精读课文,感悟奇观(1)学习潮来前的景象①指名读课文第2 自然段,思考:潮来前,江面是什么样子的?人们的心情如何?②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平静”“人山人海"昂首东望”等词语的意思。
课文《观潮》教学设计(精选14篇)
课文《观潮》教学设计课文《观潮》教学设计(精选14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课文《观潮》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文《观潮》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3—4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汹涌而来的壮观气势,领略这“天下奇观”。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4、体会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难点:1、“潮来之时”是全文的重点,作者写得特别细致。
让学生充分体会大潮非凡的气势,感受如临其境。
2、启发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出一幅幅的活动画面,从而形成再造想象的能力,同时要注重感情朗读。
多媒体设计:1、教学平台:多媒体网络课室。
2、教师自制网络软件。
(基于WEB)3、准备相关资料。
(文字、图片、声音、视屏)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切入课文1、谈话引入:上一节课我们讲到了“天下奇观”是什么?2、《观潮》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呢?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3、谁来说说“潮来前”当时的情景与人们的心情怎样?板书:“人山人海” “昂首东望”4、可是到了“午后一点左右”呢?人们又怎样?学生读出相应的句子。
(1)形容声音:“闷雷滚动”。
(2)描写心情:“潮来了”。
(学生比读,说明急切心情)“踮”(学生示范,说明人多)“沸腾”(学生示范,说明高兴)5、人们的心情如此急切,想必同学们也快等不急了吧!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领略一下“潮来时“的雄伟壮观、磅礴气势。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1、视屏导入,感受情景。
(1)课件:视屏放映“潮水”片段录像。
(2)发挥想象,当时的潮水是怎样的气势磅礴?(3)学生互相说感想。
2、引入课文,精读句子。
观潮教学教案(优秀10篇)
观潮教学教案(优秀10篇)《观潮》教学设计篇一一、解读文本,感知“天下奇观”《观潮》这篇课文介绍了农历八月十八日钱塘江大潮涌来时的雄伟壮观、惊心动魄的景象。
“奇”作为主线始终统领全文。
潮来之前,作者通过观潮人群急切心情的描写,从侧面突出了一个“奇”。
潮来之时,作者把潮水由远及近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交织在一起描写,再现了大潮的势不可挡,进一步突出了一个“奇”。
潮头过后,余波“漫天卷地地涌来”,可见潮头虽去,气势犹在,留给我们的仍是一个“奇”。
1、根据对教材的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⑴ 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精彩词句,提高学生品读词句的能力。
⑴ 通过语感训练,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⑴ 让学生感悟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对自然奇观,壮美山河的热爱之情。
2、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讲述描写“潮来之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生动而有层次地描述钱塘江大潮的雄奇。
二、以学定教,探究“天下奇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读自悟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读去悟,去感受文中的思想感情。
根据对文本的解读和对学生的分析,我采取了以下教学策略:1、创设情景,感受大潮的雄奇:在教学《观潮》这一课时,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更好地理解课文。
2、重点切入,体验大潮的雄奇:重点讲述课文最扣人心弦的潮来时雄伟壮观的景象,让学生充分地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语言,受到感染和熏陶。
这样教学,既抓住了本节教学的重点,又突破了难点。
3、品读赏析,感悟大潮的雄奇:教学中,我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读,让学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
通过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语言的美三、建构过程,感悟“天下奇观”1、创设情景,感受大潮的雄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观潮》教学设计教案精选6篇
《观潮》教学设计教案精选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观潮》教学设计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小学语文课文《观潮》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小学语文课文《观潮》的教学设计一等奖1、小学语文课文《观潮》的教学设计一等奖【设计思路】《观潮》一课通过的所见、所闻、所感,向读者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
贺老师在本节课的设计上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学生为本,以读为本,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与雄奇。
1、创设情境,体会观潮人的感受:首先课件出示钱塘江大潮到来之前人们在大堤上等潮来的情景,提出如果你就是观察人中的一员,想到就要见到大潮了,你心情如何?你会怎么做?观潮的人群又是怎么做的呢?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会到观潮人的急切、激动的心情。
2、读中感悟,感受大潮的气势:学生自由读潮来时这一部分,教师要求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读出精彩来,并跟同桌说说自己喜欢读的理由。
这就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把时间和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
如读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时,教师要求学生反复读,并分组读,一层一层,仿佛大潮就在身边,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学生也读的很好,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气势磅礴。
3、运用电教媒体,直观感受,激发情感和兴趣:学生通过感受到了大潮的气势,老师就问潮水真的像描写得那样吗?想不想亲眼看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然后放录像,展现大潮来时的雄壮的情景,在体会文中描绘的情景的基础上再次直观感受到大潮气势的雄伟和壮观。
最后在布置作业时,要求学生给录像配解说词,既锻炼学生运用词汇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复习部分生字,学习3、4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不同景象。
2、过程与方法:在读、想、演、练的中掌握文中词语的运用。
在读读议议中感受大潮到来时的气势。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从内心为我国有这样壮观的自然奇观而感到骄傲、自豪。
小学课文观潮教学设计一等奖
小学课文观潮教学设计一等奖1、小学课文观潮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的】1、了解钱塘江潮雄伟壮观的景象,激起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思想情感。
2、品读赏析,感受文章自然美与人文美相结合的特点。
3、研读体会本文精练生动的语言。
【教学重点】感受文章自然美与人文美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本文精练生动的语言。
【教学设想】1、安排一课时。
2、方法:朗读、讨论。
【教学过程】一、导入诗仙李白在《将进酒》中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中国有句俗语叫水到东海不回头。
可钱塘江的水则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从东海回趟娘家,她回来时,气势非凡,真是天下最雄伟壮观的景象,从皇帝到庶民,都要先睹为快。
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有文献记载的就有两千多年,为宋朝时最盛。
现在观潮在浙江海宁,但在宋代,观潮胜地却在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市。
南宋定都临安,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都要举行观潮盛典。
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今天就让我们去感受一下这番盛况吧。
二、朗读课文、感知大意1、朗读课文。
2、理解字词,领会课文大意。
望是古人对阴历十五这一天的称谓,既是已经过去的意思,既望是指过了阴历十五,因此是十六这一天。
类似的称谓还有晦(指阴历每月的末一天)、朔(阴历每月的初一)略:略不相睹()略不沾湿()虽:虽席地不容闲也()虽我之死,有子存焉()皆:皆披发文身()皆出酒食()而:既而渐近()倏而黄烟四起()三、研读理解课文1、《观潮》第一句说: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这一句大有横空出世之势,先声夺人揭示了描写对象,点明了题旨,揭示了中心,可以说集全文要义于首句。
2、古人说:富于万篇,贫于一字。
这说明写文章选词炼字是多么重要。
试从课文中找一些精彩恰当的词语,说说它们的妙处。
吞天沃日,动词吞沃极有气势。
倏尔一词表现了水军动作神速。
披文持争鼓迎上出没腾变沾动词蝉联而下,写出了弄潮儿生龙活虎般的形象特点,表现了动态美。
《观潮》优秀教学设计6篇
《观潮》优秀教学设计《观潮》优秀教学设计6篇《观潮》优秀教学设计1一.谈话引入1.今年农历八月十八,中央电视台和浙江电视台联合现场直播钱塘江大潮,同学们看了吗?你看到什么潮?感受如何?2.对于钱塘潮,你还了解些什么?3.生自由畅说。
4.小结:……那情景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板书)二.理解课题1.“观潮”(看潮)2.“天下奇观”(天底下奇异的景象)三.播放录象。
(从同学们刚才的谈话中看出,大潮汹涌的情景,大家记忆犹新,钱塘江大潮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学们想不想再看一次?让我们再次听听声音,看看画面,感受一下这天下奇观)四.教学“潮来之时”1.录象里潮水的景象,咱们课文也有,在哪呀?(3、4自然段)2.自己读读3、4自然段,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觉得喜欢的,就多读几遍,努力把它读好,待会读给同学们听。
3.学生自由朗读,师巡视指导。
4.学生自由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从远处传来……闷雷滚动。
▲那声音……颤动起来。
(课件演示,比较句子,潮远,声大而闷,潮近,声巨而烈。
指导朗读)▲过了一会儿……沸腾起来。
(模拟“沸腾”。
“人声鼎沸”。
读出“沸腾”感觉)▲那条白线……横贯江面。
(课件演示理解“横贯”“横卧”。
指导朗读)▲浪潮越来越近……飞奔而来。
(课件演示,比较句子ABC。
老师A句,小组读B句,全班读C句。
自由读、个别赛读、齐读)▲小组赛读。
(小组选一精彩片段,自己安排,开展比赛)5.小结:这些语句写得多精彩啊!正如课文预习提示中所说,作者把钱塘江大潮写得雄伟(壮观),有声(有色),使人如临(其境)。
(板书)五.理清写作顺序。
(课件演示)1.填空理解:(1)自己读一读,看看作者是怎样把这些语句连起来。
(2)指名填空。
(课件演示:由远及近)2.师生分读。
(是呀,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来描写潮声潮水的变化。
我们一起读读,体会一下。
)六.指导背诵。
1.老师留下括号里的'词语,你能说出刚才那段话吗?2.练习背诵。
观潮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第1篇观潮教学设计一等奖(一)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播放课件中潮来时的声音教师:听!这是什么声音?你听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评析:课件中播放潮来时的声音,将学生带入到情景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调动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2、深入学习课文3、4段,体会钱塘江大潮(1)教师:潮来时的壮观景象,课文中也有描写,现在请你认真默读课文3、4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写具体的?可以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感受深的语句,还可以在旁边做批注。
(学生边默读,边画批)(2)小组内交流,边读边想象,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全班交流,深入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以下的内容:①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在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重点体会:人声鼎沸教师:怎么沸腾的,能表演一下吗?学生表演:跳着叫着,挥手喊着:潮来了,潮来了教师:刚才的场面可以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人声鼎沸,人们说话的声音就好象开了锅的水一样。
(评析: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进入情境,入情入境地去读书,这样,课文中的一些词语的意思就自然地理解了。
)②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重点体会:横贯江面、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同学们,这时你们的心情怎么样?激动,读出这种感受,读到这儿,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面对这么壮观的潮水,你还有什么样的心情?吃惊、惊喜体会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引入范仲淹的诗句: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评析:通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潮来临时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的心情,受到感染和熏陶,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入了文本当中,实现了与文本的深层次的对话。
《观潮》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精选7篇)
《观潮》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精选7篇)《观潮》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由给大家带来《观潮》教学设计教学教案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观潮》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能力目标:⑴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3、知识目标: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表现力。
【教学辅助手段】课件、音乐伴奏带。
【教学过程】一、初步谈话,理解课题1、今天,我们一块儿来学习第1课:观潮。
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课文写的是哪儿的潮吗?(钱塘江大潮。
)2、钱塘江在我们祖国的浙江省,远离我们可爱的家乡──四川有好几千里。
如果说四川的峨嵋全国都很有名,那么浙江的钱塘江大潮就可称为“天下奇观”了。
板书:天下奇观3、课题中的“观潮”和“天下奇观”这词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如有不懂,鼓励学生后回答。
)谁能说说“天下奇观”的意思?(生根据理解回答。
)二、检查预习,反馈交流昨天,你们回家预习了课文吗?现在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把课文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想:作者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学生自读课文后回答。
)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三、观看录像,感受情景1、同学们学得真不错。
你们对钱塘江大潮一定很感兴趣吧?想不想去看看呢?2、别遗憾,老师有有关大潮的图象,想不想看?3、我们就一块儿来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一下这一天下奇观。
四、突破重点,指导朗读1、刚才录像里大潮的景象,咱们课文里也有,在哪儿呀?(课文3、4自然段。
)2、自己读读3、4自然段,你觉得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特别喜欢的,就努力地把它读得精彩些,待会儿读给大家听。
观潮特级教师说课稿
观潮特级教师说课稿《观潮》是山水游记的佳作,南宋文学家周密用精妙纯熟的语言,形象逼真的描写,将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展现在读者面前。
接下来小编搜集了观潮特级教师说课稿,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篇一:观潮特级教师说课稿一、说教材《观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第一课。
这是一篇十分优美的写景的文章,描写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
全文共5个自然段,先总写,然后从“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三个方面,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刻画了钱塘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有声有色,有景色的正面描写,也有观潮人的侧面烘托,使人读后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可以说这是一篇很好的进行朗读训练的文章,也是进行写景类文章写作训练的典范。
二、说教法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就是告诉我们教学方法要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对象等因素进行合理的安排。
为此,在这堂课里我选择了以下教学方法:1、激趣导入法文言文的字词句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习惯距离较大,学生较难读懂,这是他们对文言文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
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这堂课里,我利用小学四年级的一篇同名课文,通过现代文方便理解的特点,让学生对文章描写的情景有初步的了解,并通过古人与今人对观潮的热情和看法导入课题。
2、小组竞赛法据研究表明,大脑处于竞赛状态时的效率要比无竞赛时的效率高得多,学生因渴望竞赛取胜而产生间接兴趣,也会使他们忘记事情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中去。
为此在这堂课中,我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开展了难易结合的朗读、译读、赏析和表演竞赛,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
通过竞赛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激发了学生的团体荣誉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竞赛中主动的获取了知识。
3、实践巩固法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提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各种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展现才能的活动。
观潮-特级教师教学设计
观潮-特级教师教学设计观潮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自学正确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7个生字;读写部分词语;读通课文,理清课文顺序,初步学会分段。
2.研究课文第一段,理解“若隐若现”、“平静”等词语的意思;了解观潮胜地的景物及江面的特点;体会人们等待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心情;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用自己的话介绍潮来前的观潮胜地的情况。
教学过程】一、生活导入,揭示课题潮”是指由于月亮和太阳的引力作用,水面会发生定时涨落的现象。
同学们,你们到过江边吗?你们知道XXX不仅有风平浪静的时候,还有波涛汹涌的时候。
一位曾亲眼看见潮水涨落的人,把他的所见所闻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我们今天来研究的是《观潮》,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2.读后交流:1)指名读生字,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三、研究课文,感悟特点1.研究第一段,掌握两个“观”字的不同之处。
同学们,你们发现第一自然段有个字和我们的课题是一样的吗?是的,这两个观字的意思不一样。
课题“观潮”的观字是“看”的意思,而第一段中“天下奇观”的观字是“景观、景色”的意思。
你们能区分不同语境下字的不同意思,非常好。
天下奇观的意思相信你们也能理解了吧,就是全天下奇特而又少见的壮丽景色。
2.默读课文第二段,体会其特点。
读潮来前的句子,体会其特点:①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从“卧”这个字,我感受到钱塘江特别的宽广。
②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过渡:那钱塘江大潮的景色到底有多奇特壮丽,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段。
在上一节课,我们研究了课文的第一和第二段,了解到海宁市盐官镇是观潮的好地方,农历八月十八是观潮的好日子。
在潮水到来之前,XXX非常平静,笼罩着薄雾,人们在大堤上等待着。
虽然人们都爱去钱塘江看潮,但为什么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节课我们将揭开这个谜团。
省级名师《观潮》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窦桂梅《观潮》教学设计篇11一、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语句的含义。
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2、难点:(1)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词句的含义。
(2)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结合第一幅图片展现大潮风光,了解观潮的盛况。
二、教学重难点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通过观潮者的表现体悟观潮盛况。
三、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昨天老师看到一幅美丽的画卷,今天老师把它请进课堂,一起来观看。
它有个名字叫:观潮(出示课题)2、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难懂的词语做上标记。
2、同桌间互相检查。
3、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读了一遍课文后都有答案了吗?(三)再读课文,深入感悟1、自由读1、2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2、假设你就是图片中的观潮者,此时你看到了什么?『1』指导朗读句子(美的感受)『2』当时你的心情怎样?(焦急)『3』做解说员介绍3、设疑引思读到这儿,老师不禁想问,为什么大家都那么想去观潮呢?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还坚持,等着、盼着?(天下奇观)(四)小结这天下奇观是以怎样的姿态展现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从声音与形态的变化两方面,体会到潮的壮观。
2、边读边记忆大潮的变化过程,练习背诵。
二、教学重难点1、分别能找出大潮声音与形态变化的`词语。
2、结合词语体会潮的气势雄伟与壮观。
3、通过反复阅读从中体会观潮人的惊喜之情。
《观潮》课文优秀教案
《观潮》课文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观潮》这篇课文,学生能够了解海浪形成的原因,掌握一些关于海浪的基本知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从课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归纳总结,形成自己的观点。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观潮》这篇课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掌握《观潮》的核心内容和关键词。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一些专业性的词汇和概念。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归纳总结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引导学生回忆他们曾经在海边看到过的景象,对海浪有什么了解和疑问。
2.引导学生思考:“海浪是怎样形成的?我们为什么会看到那些汹涌的大海浪?”。
步骤二:阅读课文1.点播《观潮》的课文语音,并边听边阅读。
2.学生按段落阅读,自行圈出生词和不理解的句子。
3.学生讨论,解释彼此标记的生词和句子。
步骤三:讲解课文1.教师讲解课文的关键内容和要点,解释学生遇到的不理解的词汇和句子。
2.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出关键信息。
步骤四:讨论和思考1.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海浪会形成?海浪是怎么样形成的?2.学生展示自己的讨论结果,并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步骤五:拓展阅读1.教师提供一些与海浪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继续阅读扩展。
2.学生根据拓展阅读材料,总结出更多关于海浪的知识和概念。
步骤六:思考和反思1.教师提问:你对海浪有什么新的认识和理解?2.学生思考和回答教师的问题。
3.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五、教学评估1.学生课后完成一篇关于海浪形成原因的小论文。
2.学生课堂参与度和讨论表现。
六、教学资源1.《观潮》课文音频。
2.与海浪相关的阅读材料。
七、教学延伸1.邀请专业人士来学校进行关于海洋生态保护的讲座。
2.组织学生参观海洋科学馆,了解更多关于海洋和海洋生物的知识。
《观潮》教学设计(优秀12篇)
《观潮》教学设计(优秀12篇)《观潮》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学习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2、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感受钱塘江大潮雄伟、壮丽,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按照观潮的顺序记述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感受钱塘江大潮雄伟、壮丽,学习作者有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课前准备:有关钱塘江大潮的图片或录像。
教学方法:朗读品味体会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教师从潮水的样子和声音等方面介绍。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今天,老师和同学们就一起去观赏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找一找答案。
板书《观潮》二、观潮激思1、播放钱塘江大潮的录像2、看过录像,你想说些什么?你有什么感受?(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的语言)三、自读自悟1、看过录像,大家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美。
这么美的景观用什么样的`语言才能恰当表达呢?下面请大家读课文,评评作者的语言如何?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2、指导朗读,学生对作者的语言进行评价。
3、学生再读课文,自读自悟,看看读懂了什么。
4、通读全文,感悟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巧抓观字,直奔中心。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钱塘江大潮的雄伟的气势,这节课我们具体的去感受它的"奇特"之处。
1、生默读课文,用笔勾画出文中带"观"字的词语,并读读相应的句子,想想"观"字的意思。
2、《观潮》的观:看。
天下奇观的观:景色。
3、能否用两个观的不同意思合起来说课题?(观天下奇观)二、分组研究作者在观天下奇观写下了可闻《观潮》,思考课文时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并将课文分成三部分。
《观潮》教学设计优秀8篇
《观潮》教学设计优秀8篇《观潮》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学会作者对景物的描写手法。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朗读生字词,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3、认识文章主旨,体会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增强同学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学习作者对景物的描写手法。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小我”的感情(对壮观的钱塘江潮的赞美),以及放大的“大我”情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大自然的赞美)课型:新授课课时:一课时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教学过程:激趣导入:2分钟老师:同学们,大家好!大家在暑期过得怎么样,有没有和父母去哪里旅游,参观名胜古迹?相信大家在旅行途中都会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堂课,巧的是呀,我们要讲的也是大自然,第一课描写的正是大自然的一大杰作,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跟随赵宗成和朱明元二人一起去领略大自然的力量。
讲授新课:老师: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画出生字词(在同学们默读的过程中,老师在黑板左上边板书几个核心问题,在左下方板书生字词)核心问题:1、观潮的人多不多?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等潮的人心情如何?2、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是什么样的场景?3、作者运用了那些描写手法来体现钱塘江潮的浩浩汤汤?生字词:笼罩,屹立,人声鼎沸,贯穿,崩塌,恢复,浪潮,名称,食盐,大雨蒙蒙,薄雾,昂首挺胸,新旧更替,浩浩汤汤,风号浪吼老师:同学们,大家已经对文章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了,那么这篇文章描述的对象是什么呢?学生(一齐回答):钱塘江潮(此时,在黑板中央偏上板书课题《观潮》并在其下方写“钱塘江潮”)老师:下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再次默读课文,小组合作,查字典,找出生词的读音。
老师:现在我们有请一位同学来为生词注音,并且带着大家一起朗读。
老师:同学们,钱塘江潮是一大奇观,那天,来观潮的人多吗?哪里可以看出来?学生1:来观潮的人很多。
在文中第二自然段“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全国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教学目的:引领学生感受钱塘海潮的奇伟磅礴,体味自然的伟力美、人的精神美和地域的风情美。
教学重难点:紧扣语言因素,感知、评赏四幅画面。
教学步骤一、导入讲述有关钱塘海潮来由的传说:忠勇的吴国大将伍子胥,因吴王夫差听信谗言疑心他谋反,被迫自杀。
死后,其悲愤仍不可遏止,于是便乘着素车白马在钱塘江上奔腾吼叫,形成汹涌澎湃的钱塘潮。
二、范读,正音。
重点读好文中比较陌生的字的读音。
尹艨艟骑倏舸泅溯仞江干三、个读、齐读,辨明节奏。
重点读好文中几个长句的节奏。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吴儿善泅者/数百而旗尾/略不沾湿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虽/席地/不容闲也四、练读,读注释,做练习。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吞天沃日艨艟数百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则一舸无迹随波而逝皆披发文身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五、译读,重点翻译第三段。
通过翻译,培养语感,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领略钱塘江潮六、研读1.初步感知。
齐读后,提问:文章题目叫“观潮”,那么作者看到了哪些画面?2.细部研读。
(1)学生依据自己对四个文段的喜爱程度自由读。
读到自己喜欢的文段时,大声朗读,尽量读出体悟到的情味;若对这一文段兴趣不大,可小声读或凝神静听。
(2)具体分析课文。
第1段海潮图找出表现海潮雄豪景象的关键词:“伟观”、“势极雄豪”。
《观潮》精品教学设计(精选8篇)
《观潮》教学设计《观潮》精品教学设计(精选8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潮》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观潮》教学设计篇1教学设计说明一、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积极学习学生的语文能力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习得”的,不是老师教会的。
所以语文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愿学、乐学,才能真正提高学习的实效。
我们在设计教学时,牢牢地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并且力求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体现出来。
比如朗读课文“潮来时”这一段,我们设计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要读得让其他同学也能喜欢这些句子。
这样处理朗读,学生就会读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也更加有兴趣。
改变了以往那种不管学生有无兴趣,都必须按照教师所提的要求进行朗读的被动局面。
还比如学习新词,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天经地义。
可是设计中我们让学生当老师,老师当学生。
学生既然都会读,而且都愿意领读,那为何不能让他们当老师,教师来作学生呢?这种角色的转换,所得到的效果可能远远胜过学生被动跟读的常规做法。
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还应该体现在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上。
语文课上训练不能只面向个别尖子学生,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是课堂的主人。
所以教师必须仔细考虑所设计的教学环节的难易度,以便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学习的可能。
课堂上查字典的练习,听课文写词语的练习,朗读背诵课文的练习,包括最后的说一段话练习,都是全体学生都能参与的,体现出面向全体的思想。
二、注重积累和运用,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如果学生上完《观潮》只了解了钱塘江潮是怎么回事,那么这堂课就成了地理课。
语文课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应该只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应该借助课文内容,设计各种语言训练的情境,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
观潮教案特岗教师
观潮教案特岗教师教案标题:观潮教案特岗教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观潮的概念和现象。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和团队合作能力。
4.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观潮的概念和现象。
2. 观潮的原因和影响。
3. 观潮地点的选择和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或其他多媒体工具。
2. 观潮地点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3. 观潮实地考察的安排和准备。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多媒体工具展示观潮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向学生提问,了解他们对观潮的了解和观点。
探究: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观潮的原因和影响,并记录下来。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3. 教师引导: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给予指导和补充,确保学生对观潮有全面的了解。
拓展:1. 观潮地点的选择:教师介绍一些观潮地点的特点和注意事项,并与学生共同讨论选择合适的观潮地点。
2. 观潮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观潮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观潮的乐趣和学习。
总结:1. 学生回到教室后,进行观潮实地考察的总结和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和感受。
2. 教师总结观潮的重要性和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海洋环境。
评价:1. 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的方式,评价学生对观潮概念和现象的理解。
2. 观察学生在观潮实地考察中的表现和参与度,评价他们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3. 通过学生的总结和讨论,评价他们对观潮的认识和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海洋环境保护主题的绘画或写作活动,加深对保护海洋环境的认识。
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其他自然现象,如潮汐、海浪等,并进行相关的研究和展示。
教学资源:1. 观潮的图片和视频。
2. 观潮地点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3. 多媒体工具。
4. 观潮实地考察的安排和准备。
教案特点:1. 引入活动:通过展示多媒体资源和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观潮教学设计一等奖 《观潮》教学设计一等奖(优秀5篇)
观潮教学设计一等奖《观潮》教学设计一等奖(优秀5篇)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
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这里是爱岗的小编帮家人们分享的5篇观潮教学设计一等奖的相关范文,欢迎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观潮》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一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
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反映钱塘扛大潮的文章和图片。
2、课件。
(图文并茂、声乐结合)一课时(一)直奔“潮”,整体感知1、释题知“观潮”。
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这儿的“潮”,就是指钱塘江大潮。
“观潮”,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吧?2、人文理“观潮”。
(1)导入。
是啊,钱塘江大潮是我国的一大自然景观,一个旅游胜地。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同走近它,触摸它、观赏它、感觉它!(2)读文。
请大家快速地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找到文中的一句话,是具体告诉“我们观潮”的时间、地点、事情的这么一个句子。
(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句子: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现潮较好的地方。
这里的“这一天”和“这里”分别指的是什么?你能联系上下文改一改,自己试着说一说吗?(农历八月十八,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怎么讲?自古以来堪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今天“我们”这些人亲眼目睹了,究竟是否与“据说”的一致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课文,想一想问题。
(二)品味“奇”,感觉奇观你认为“天下奇观”奇在哪里呢?1.边默读课文边用“”划出较能感受到大潮的“奇特”的语句。
读一读,说一说体会。
观潮教学设计(优秀10篇)
观潮教学设计(优秀10篇)观潮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句子中蕴涵的意思,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2、能力目标: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像,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体会句子中蕴涵的意思,积累优美的词汇。
【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积累优美的词汇,并且应用语文的手段解决课文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课堂主要采用朗读、图像、交流、写作、资料、制作手抄报等教学方式,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创设良好的网络环境。
通过让学生主动去获取、整理、创造性地加工信息,最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媒体设计】制作一个网站型课件,让学生在教师提供的资料库中进行阅读与探究,以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这样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展信息空间,为学生创设一个大信息量、开放的学习环境。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听配乐朗诵《刺勒歌》录音,把学生带入美丽、神奇的大草原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
2、提出本课课题。
3、回顾课文:通过对上节课内容的回顾,直接切入教学重点,把“天涯碧草”和“蒙汉情深”这两部分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二、引发探究主题1、老舍先生为什么会有“何忍别”这样的感受呢?从“这是怎样的草原?”“这是怎样的草原人?”等问题入手,帮助学生把握探究的方向。
2、利用课件,让学生在阅读中领略草原美景,品味文字。
通过提名读、齐读、领读等朗读,并适时加以指导和点拨,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深入感悟语言,体会文字与多媒体信息表现美的方式相同和不同及各自的优势。
3、激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草原美的惊叹之情。
学生进行交流,师生互评小结。
4、用上述的学习方法,利用多媒体资料库对“这是怎样的草原?”展开小组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潮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自学能正确地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7个生字;读写部分词语;读通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初步学会分段。
2、学习课文第一段,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平静”等词语的意思;了解胜地的景物及江面的特点;体会人们等待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心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用自己的话介绍潮来前的胜地的情况。
〖教学过程〗一、生活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到过江边吗?你们可知道,大江大海不仅有风平浪静的时候,还有波涛汹涌的时候,由于月亮和太阳的吸引力的作用,水面会发生定时涨落的现象,这就叫作“潮”。
板书“潮”。
一位曾亲眼看见潮水涨落的人,把他的所见所闻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板书“观”。
学生说说课题的意思。
生:观看潮水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观潮》这篇课文,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2、读后交流:(1)指名读生字,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
师:想读好生字,得先过词语关。
谁来读读黑板上的这些词语(齐读、同桌互读、开火车读)(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生:讲的是人们到钱塘江观潮的事(3)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师:作者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呢生:(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
)三、学习课文,感悟特点1 学习第一段,掌握两个“观”字的不同之处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第一自然段有个字和我们的课题是一样的?生:“观”字师:是啊,那这两个观字的意思一样吗生:不一样,课题观潮的观字是看的意思,第一段中天下奇观的观字是景观、景色的意思。
师:非常好,你能区分不同语境下字的不同意思。
那天下奇观的意思相信你们也能理解了吧,是呀,就是全天下奇特而又少见的壮丽景色。
过渡:那钱塘江大潮的景色到底有多奇特壮丽,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给你留下很深印象的是什么?为什么?2、交流:读潮来前的句子,体会其特点:①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生:从卧这个字,我感受到钱塘江特别的宽广。
师:你读书真细心,注意到句子中的动词。
②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生:我从这句话感受到,江面十分宁静美丽。
师:是啊这时的江面就像仙境一般。
⑶读人们的句子,体会心情:①江潮还没来,海塘大堤早已人山人海。
生:我从这句话知道了来看潮的人很多很多师你能想一个词形容人很多的场面吗?生:摩肩接踵。
师:你真注意积累词语。
②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生:我从这句话中感受到大家都特别期待潮的到来。
师:昂首东望是什么样的,你能演示一下吗?师:你加上动作读读这句话吗?全班齐读。
3、欣赏课件:盐官的风光。
师:同学们想跟观潮人去看看涨潮前的景色吗?现在请欣赏盐官镇的美丽景色4、师小结,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师:刚才同学们不仅看到潮来前江面的美丽景色,也感受到观潮人期待的心情,现在我们一起带着感受,再读一读第二段。
5、说话练习:师:今年的观潮日又来了,古镇盐观迎了前来的各地朋友,潮还没来,可大堤上已是人山人海,你是一名中央电视台的播音员,你怎样将眼前的情况介绍给观众朋友呢?(提示:可以利用第二段课文内容。
)⑴学生展示。
⑵及时评价。
a你们可真是一名优秀的播音员。
b 听了你的报道,老师也真想去看看这壮观的景色。
6、小结:刚才同学都说得很好,我们在作介绍时可以充分利用课文内容,将它变为自己的语言。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让我们再一次走进盐官镇,走进这美丽的钱塘江,请同学们读第二段。
四、小结学习,留下问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已了解了潮来前,江面是(板书;风平浪静)人们(昂首东望,人山人海)。
板书:人山人海。
为什么称海宁潮为“天下奇观”呢?下节课学习。
五、练习提高,拓展延伸1、写一写生字和词语。
书写指导:盐、昂、震2、搜集有关潮的资料。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课文第三四段,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品读句子,感受潮的雄伟气势。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积累语言。
3、通过同伴互助的学习,根据所学的课文,用自己的话来介绍钱江潮,发展语言。
4、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以及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江山的思想感情。
5、拓展阅读,初步了解对潮的一般写法;让学生学会搜集信息,激起对潮文化的探究。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在上一节课我们已学了课文的第一二段,了解了海宁市盐官镇是观潮的好地方,农历的八月十八是的好日子。
在潮来前,江面很平静,笼罩着薄雾,人们在大堤上等着盼着。
看来人们都爱去钱塘江看潮,那为什么自古以来,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这节课我们就去揭开这个谜团。
二、品文赏潮1、读文:自由读课文3、4段,哪些地方能体现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找到句子后与同伴交流一下,选择你最感兴趣的句子,读一读。
2、品文:读后交流:(1)让学生充分交流学习所得:读句子──谈体会到的──再读句子。
(2)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交流朗读①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师:读得不错。
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气势越来越大,你的心情越来越……(引导生回答出读书时的感受,教师相机板书:“一条白线”,进而引导学生读出这种感受,之后班内齐读)②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师: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多么壮观!一丈是3.3米,两丈多高,相当于我们三、四层楼那么高,三四层楼那么高的浪横贯整个江面,直扑过来,那将是怎样的一幅画面,来,把它的壮观读出来!(学生自由练读之后分组比赛读,然后齐读)③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师:喜欢这句的举手。
(学生全体举手)师:(教师也举手)再加上我一个,我也特别喜欢。
多精彩的语句呀!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声音如同山崩地裂。
(教师板书:浩浩荡荡山崩地裂)不过,要把它读好还真不容易。
我们在下边也再准备一遍,待会儿我们来比赛,看谁读得更棒,看谁把这种雄伟的气势给读出来了。
(指名学生个别赛读,教师加以鼓励,为朗读进步者、优秀者鼓掌。
)师:你们读得真不错,能让我试试吗(教师朗读这一句,学生热烈的掌声响起。
)师:谢谢鼓励,该你们齐读了,让我为你们喝彩,行吗(引导学生有感情地齐读)④我特别喜欢这句。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师:闷雷滚动的声音是什么样儿的谁来学学看。
(鼓励引导学生学学这种声音:轰隆隆隆……)师表扬:还学得真像,雷的声音比较的沉闷,我们一起学学看。
(师生一齐模拟:轰隆隆……)师进一步引导这声音作者用哪个词来的?(闷雷滚动)(教师相机板书:闷雷滚动)师:课文中用这个词语来形容潮水的声音,用得多形象啊!我们一块儿来读读这个句子。
(学生齐读)师:读得真好,再来一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学生闭眼齐背)⑤我特别喜欢这一句。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师:人群又沸腾起来。
看到那条白线,人们怎么沸腾的?咱们来演演看,好吗?师:准备,开始!(学生:跳着,叫着,挥舞着手,有的喊:“噢!”有的喊:“快看,潮来啦!”)师:哇,同学们都沸腾了!刚才这场面还可以用一个词形容,就在这个自然段里。
(学生很快就能说出:人声鼎沸。
)师:来,我们读出这种沸腾的感觉来。
(学生一起读)2、刚才通过朗读,我们已初步感受到了潮来时的雄伟壮观,可是却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现在请大家认真听老师读一段话,看看谁有本事能听出文中是用哪几个词把潮来时的顺序写清楚的?①师读:(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括号中的词语教师在读时,故意有意识地加以强调。
)(课件出示)请学生动笔做:(),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那条白线()向我们移来,()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经过个人独立思考后班内交流: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情景的?(由远到近)一起再读读这段文字。
②师:刚才我们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已经想象出了潮来时的画面,那么,潮来时,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观看录像。
(录像播放潮来时的壮观画面。
)③录像是老师的一个朋友拍的,他普通话不好,想请同学们帮忙配一下音,行吗?配音的时候最好能激情洋溢地朗诵出来,行吗?学生自由练习背诵,之后教师鼓励能背诵的起立!(学生全体起立)师:真有信心!给你们配上录像好吗?师:配着录像,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对钱塘江大潮的无限赞叹之情来背诵这些描写潮水的精彩语句。
生:有感情地看录像背诵师: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
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3、自主品读“潮去后”的“奇”。
①潮来时的钱塘江真可谓“天下奇观”!那么潮来之后呢?现在大家再认真的把课文默读一遍,看看你又会有哪些新的发现?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指名回答:我觉得大潮过后的景象也可以称为奇观,因为: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
就是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
指导学生朗读。
(适时板书:漫天卷地风号浪吼)②教师适时点拨感悟:“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义及其景象。
③教师提问:“恢复”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引发学生联系前文)④引导再次激情朗读这一部分。
4、回归整体,美读感悟“奇”。
教师激情:刚才我们仿佛追随作者一起身临其境地去观赏了一次大潮,钱塘江大潮!它的壮丽、它的雄奇,令我们叹为观止,使我们深深折服!真不愧为“天下奇观”,名不虚传!让我们再次投入地捧起书读好课文,回味“观潮”中的这美、这壮、这奇吧!(学生再次有感情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