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中物理 复习二级结论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二级结论

(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二级结论
y
速度反向延长交水平位移中点处, x2=2x1 ;
切总等于
x1 x2 β s
x

α
v
速度偏角的正切值等于 2 倍的位移偏角正切值。
③两个分运动与合运动具有等时性,且 t= 2 y ,由下降的高度决定,与初速 g
度 v0 无关;
④任何两个时刻间的速度变化量 v=g t ,且方向恒为竖直向下。 ⑤斜面上起落的平抛速度方向与斜面的夹角是定值。此夹角正切为斜面倾角正 切的 2 倍。 12、绳端物体速度分解(1)连接物体的初末位置,找到合速度方向。(2)分解: 分解成沿绳和垂直于绳两方向
a g sin g cos 物体在倾斜的皮带上上滑,物体无初速度或初速度小于皮带速度,一定有
a g cos g sin , 物 体 初 速 度 大 于 皮 带 速 度 , 则 物 体 加 速 度 一 定 为
a g sin g cos 5.两个原来一起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瞬间:
力学条件:貌合神离,相互作用的弹力为零。 运动学条件:此时两物体的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
一无个,一定是弹力 二个(最多),弹力和摩擦力 12.在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无论其它受力情况如何,所受平面支持力和滑动
摩擦力的合力方向总与平面成= tan FN = tan 1 。
Ff
二、运动学
1、 在纯运动学问题中,可以任意选取参照物;在处理动力学问题时,只能以
地为参照物。
用平均速度思考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总是带来方便:思路是:位移→时间→
船与上游河岸夹角为 ,航程 s 最短 s=d (d 为河宽)此时时间不短
t d ( cos v水 )
v船 sin
v船
⑵当船速小于水速时 ①船头的方向垂直于水流的方向(河岸)时,所用

高中物理常见结论公式(二级结论)

高中物理常见结论公式(二级结论)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集温馨提示1、"二级结论〞是常见知识和经验的总结,都是可以推导的.2、先想前提,后记结论,切勿盲目照搬、套用.3、常用于解选择题,可以提高解题速度.一般不要用于计算题中.一、静力学:1.几个力平衡,则一个力是与其它力合力平衡的力.2.两个力的合力:F 大+F 小≥F 合≥F 大-F 小.三个大小相等的共面共点力平衡,力之间的夹角为1200.3.力的合成和分解是一种等效代换,分力与合力都不是真实的力,求合力和分力是处理力学问题时的一种方法、手段.4.三力共点且平衡,则312123sin sin sin F F F ααα==〔拉密定理〕. 5.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tan μα=.6.两个一起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时:貌合神离,弹力为零.此时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7.轻绳不可伸长,其两端拉力大小相等,线上各点X 力大小相等.因其形变被忽略,其拉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8.轻弹簧两端弹力大小相等,弹簧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9.轻杆能承受纵向拉力、压力,还能承受横向力.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10、轻杆一端连绞链,另一端受合力方向:沿杆方向.二、运动学:1.在描述运动时,在纯运动学问题中,可以任意选取参照物;在处理动力学问题时,只能以地为参照物.2.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平均速度思考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总是带来方便:3.匀变速直线运动:时间等分时, S S aT n n -=-12 ,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V V V S212222=+, V V S t 22> 纸带点痕求速度、加速度:T S S V t 2212+= ,212T S S a -=,()a S S n T n =--121 4.匀变速直线运动,v 0 = 0时:时间等分点:各时刻速度比:1:2:3:4:5各时刻总位移比:1:4:9:16:25各段时间内位移比:1:3:5:7:9位移等分点:各时刻速度比:1∶2∶3∶……到达各分点时间比1∶2∶3∶……通过各段时间比1∶()12-∶〔23-〕∶……5.自由落体: 〔g 取10m/s 2〕n 秒末速度〔m/s 〕: 10,20,30,40,50n 秒末下落高度<m>:5、20、45、80、125第n 秒内下落高度<m>:5、15、25、35、456.上抛运动:对称性:t t 下上=,v v =下上,202m v h g= 7.相对运动:共同的分运动不产生相对位移.8."刹车陷阱〞:给出的时间大于滑行时间,则不能用公式算.先求滑行时间,确定了滑行时间小于给出的时间时,用22v as =求滑行距离.9.绳端物体速度分解:对地速度是合速度,分解为沿绳的分速度和垂直绳的分速度.10.两个物体刚好不相撞的临界条件是:接触时速度相等或者匀速运动的速度相等.11.物体滑到小车〔木板〕一端的临界条件是:物体滑到小车〔木板〕一端时与小车速度相等.12.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距离最大〔小〕的临界条件是:速度相等.三、运动定律:1.水平面上滑行:a=μg2.系统法:动力-阻力=m总a3.沿光滑斜面下滑:a=gSin α时间相等: 450时时间最短: 无极值:4.一起加速运动的物体,合力按质量正比例分配:F m m m N 212+=,与有无摩擦〔μ相同〕无关,平面、斜面、竖直都一样. 5.物块在斜面上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到B 点再滑上水平面后静止于C 点,若物块与接触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如图,则μ=αtg6.几个临界问题: αgtg a = 注意α角的位置!光滑,相对静止 弹力为零 弹力为零7.速度最大时合力为零:汽车以额定功率行驶时,fP v m = 四、圆周运动 万有引力:1.向心力公式:v m R f m R Tm R m R mv F ωππω=====22222244 2.在非匀速圆周运动中使用向心力公式的办法:沿半径方向的合力是向心力.3.竖直平面内的圆运动〔1〕"绳〞类:最高点最小速度gR ,最低点最小速度5gR ,上、下两点拉力差6mg .a要通过顶点,最小下滑高度2.5R .最高点与最低点的拉力差6mg.〔2〕绳端系小球,从水平位置无初速下摆到最低点:弹力3mg ,向心加速度2g〔3〕"杆〞:最高点最小速度0,最低点最小速度gR 4.4.重力加速2r GM g =,g 与高度的关系:()g h R R g ⋅+=22 5.解决万有引力问题的基本模式:"引力=向心力〞6.人造卫星:高度大则速度小、周期大、加速度小、动能小、重力势能大、机械能大. 速率与半径的平方根成反比,周期与半径的平方根的三次方成正比.同步卫星轨道在赤道上空,h=5.6R,v = 3.1 km/s7.卫星因受阻力损失机械能:高度下降、速度增加、周期减小.8."黄金代换〞:重力等于引力,GM=gR2 9.在卫星里与重力有关的实验不能做.10.双星:引力是双方的向心力,两星角速度相同,星与旋转中心的距离跟星的质量成反比.11.第一宇宙速度:Rg V =1,R GMV =1,V 1=7.9km/s五、机械能:1.求机械功的途径:〔1〕用定义求恒力功. 〔2〕用做功和效果〔用动能定理或能量守恒〕求功.〔3〕由图象求功. 〔4〕用平均力求功〔力与位移成线性关系时〕〔5〕由功率求功.2.恒力做功与路径无关.3.功能关系:摩擦生热Q =f ·S 相对=系统失去的动能,Q 等于摩擦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功的大小.4.保守力的功等于对应势能增量的负值:p E W ∆-=保.5.作用力的功与反作用力的功不一定符号相反,其总功也不一定为零.6.传送带以恒定速度运行,小物体无初速放上,达到共同速度过程中,相对滑动距离等于小物体对地位移,摩擦生热等于小物体获得的动能.六、动量:1.反弹:动量变化量大小()∆p m v v =+122."弹开〞〔初动量为零,分成两部分〕:速度和动能都与质量成反比.3.一维弹性碰撞:当11'v v ≠时,〔不超越〕有()'=-++V m m V m V m m 112122122,()211121222m m V m V m m V ++-='为第一组解. 动物碰静物:V 2=0, ()'=-+'=+V m m V m m V m V m m 112112211122, 质量大碰小,一起向前;小碰大,向后转;质量相等,速度交换.碰撞中动能不会增大,反弹时被碰物体动量大小可能超过原物体的动量大小.当11'v v =时,22'v v =为第二组解〔超越〕4.A追上B发生碰撞,则〔1〕V A >V B 〔2〕A 的动量和速度减小,B 的动量和速度增大〔3〕动量守恒 〔4〕动能不增加 〔5〕A 不穿过B 〔'<'V V A B 〕.5.碰撞的结果总是介于完全弹性与完全非弹性之间.6.子弹〔质量为m ,初速度为0v 〕打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质量为M 〕,但未打穿.从子弹刚进入木块到恰好相对静止,子弹的位移子S 、木块的位移木S 与子弹射入的深度d 三者的比为)(M ∶∶)2(∶∶m m m M d S S ++=木子7.双弹簧振子在光滑直轨道上运动,弹簧为原长时一个振子速度最大,另一个振子速度最小;弹簧最长和最短时〔弹性势能最大〕两振子速度一定相等.8.解决动力学问题的思路:〔1〕如果是瞬时问题只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去解决.如果是讨论一个过程,则可能存在三条解决问题的路径.〔2〕如果作用力是恒力,三条路都可以,首选功能或动量.如果作用力是变力,只能从功能和动量去求解.〔3〕已知距离或者求距离时,首选功能.已知时间或者求时间时,首选动量.〔4〕研究运动的传递时走动量的路.研究能量转化和转移时走功能的路.〔5〕在复杂情况下,同时动用多种关系.9.滑块小车类习题:在地面光滑、没有拉力情况下,每一个子过程有两个方程:〔1〕动量守恒;〔2〕能量关系.常用到功能关系:摩擦力乘以相对滑动的距离等于摩擦产生的热,等于系统失去的动能.七、振动和波:1.物体做简谐振动,在平衡位置达到最大值的量有速度、动量、动能在最大位移处达到最大值的量有回复力、加速度、势能通过同一点有相同的位移、速率、回复力、加速度、动能、势能,只可能有不同的运动方向经过半个周期,物体运动到对称点,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半个周期内回复力的总功为零,总冲量为2t mv ,路程为2倍振幅.经过一个周期,物体运动到原来位置,一切参量恢复.一个周期内回复力的总功为零,总冲量为零.路程为4倍振幅.2.波传播过程中介质质点都作受迫振动,都重复振源的振动,只是开始时刻不同.波源先向上运动,产生的横波波峰在前;波源先向下运动,产生的横波波谷在前.波的传播方式:前端波形不变,向前平移并延伸.3.由波的图象讨论波的传播距离、时间、周期和波速等时:注意"双向〞和"多解〞.4.波形图上,介质质点的运动方向:"上坡向下,下坡向上〞5.波进入另一介质时,频率不变、波长和波速改变,波长与波速成正比.6.波发生干涉时,看不到波的移动.振动加强点和振动减弱点位置不变,互相间隔.八、热学1.阿伏加德罗常数把宏观量和微观量联系在一起.宏观量和微观量间计算的过渡量:物质的量〔摩尔数〕.2.分析气体过程有两条路:一是用参量分析〔PV/T=C 〕、二是用能量分析〔ΔE=W+Q 〕.3.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内能看温度,做功看体积,吸放热综合以上两项用能量守恒分析.九、静电学:1.电势能的变化与电场力的功对应,电场力的功等于电势能增量的负值:电电E W ∆-=.2.电现象中移动的是电子〔负电荷〕,不是正电荷.3.粒子飞出偏转电场时"速度的反向延长线,通过电场中心〞.4.讨论电荷在电场里移动过程中电场力的功、电势能变化相关问题的基本方法:①定性用电力线〔把电荷放在起点处,分析功的正负,标出位移方向和电场力的方向,判断电场方向、电势高低等〕; ②定量计算用公式.5.只有电场力对质点做功时,其动能与电势能之和不变.只有重力和电场力对质点做功时,其机械能与电势能之和不变.6.电容器接在电源上,电压不变,dU E =; 断开电源时,电容器电量不变sQ E ∝,改变两板距离,场强不变. 7.电容器充电电流,流入正极、流出负极;电容器放电电流,流出正极,流入负极.十、恒定电流:1.串联电路:U 与R 成正比,U R R R U 2111+=.P 与R 成正比,P R R R P 2111+=. 2.并联电路:I 与R 成反比,I R R R I 2121+=. P 与R 成反比,P R R R P 2121+=. 3.总电阻估算原则:电阻串联时,大的为主;电阻并联时,小的为主.4.路端电压:Ir E U -=,纯电阻时E rR R U +=. 5.并联电路中的一个电阻发生变化,电流有"此消彼长〞关系:一个电阻增大,它本身的电流变小,与它并联的电阻上电流变大;一个电阻减小,它本身的电流变大,与它并联的电阻上电流变小.6.外电路任一处的一个电阻增大,总电阻增大,总电流减小,路端电压增大.外电路任一处的一个电阻减小,总电阻减小,总电流增大,路端电压减小.7.画等效电路的办法:始于一点,止于一点,盯住一点,步步为营.8.在电路中配用分压或分流电阻时,抓电压、电流.9.右图中,两侧电阻相等时总电阻最大10.纯电阻电路,内、外电路阻值相等时输出功率最大,r E P m 42=. R 1 R 2 = r 2时输出功率相等.11.纯电阻电路的电源效率:η=R R r+. 12.纯电阻串联电路中,一个电阻增大时,它两端的电压也增大,而电路其它部分的电压减小;其电压增加量等于其它部分电压减小量之和的绝对值.反之,一个电阻减小时,它两端的电压也减小,而电路其它部分的电压增大;其电压减小量等于其它部分电压增大量之和.13.含电容电路中,电容器是断路,电容不是电路的组成部分,仅借用与之并联部分的电压. 稳定时,与它串联的电阻是虚设,如导线.在电路变化时电容器有充、放电电流.直流电实验:1.考虑电表内阻的影响时,电压表和电流表在电路中,既是电表,又是电阻.2. 选用电压表、电流表:① 测量值不许超过量程.② 测量值越接近满偏值〔表针偏转角度越大〕误差越小,一般应大于满偏值的三分之一.③ 电表不得小偏角使用,偏角越小,相对误差越大 .3.选限流用的滑动变阻器:在能把电流限制在允许X 围内的前提下选用总阻值较小的变阻器调节方便;选分压用的滑动变阻器:阻值小的便于调节且输出电压稳定,但耗能多.4.选用分压和限流电路:(1)用阻值小的变阻器调节阻值大的用电器时用分压电路,调节X 围才能较大.(2)电压、电流要求"从零开始〞的用分压.〔3〕变阻器阻值小,限流不能保证用电器安全时用分压.〔4〕分压和限流都可以用时,限流优先〔能耗小〕.5.伏安法测量电阻时,电流表内、外接的选择:"内接的表的内阻产生误差〞,"好表内接误差小〞〔A X R R 和XV R R 比值大的表"好〞〕. 6.多用表的欧姆表的选档:指针越接近R中误差越小,一般应在4中R 至4中R X 围内.选档、换档后,经过"调零〞才能进行测量.7.串联电路故障分析法:断路点两端有电压,通路两端没有电压.8.由实验数据描点后画直线的原则:〔1〕通过尽量多的点, 〔2〕不通过的点应靠近直线,并均匀分布在线的两侧,〔3〕舍弃个别远离的点.9.电表内阻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电流表测电流,其读数小于不接电表时的电阻的电流;电压表测电压,其读数小于不接电压表时电阻两端的电压.10.两电阻R 1和R 2串联,用同一电压表分别测它们的电压,其读数之比等于电阻之比.十一、磁场:1.粒子速度垂直于磁场时,做匀速圆周运动:qBmV R =,qB m T π2=〔周期与速率无关>. 2.粒子径直通过正交电磁场〔离子速度选择器〕:qvB=qE,BE V =.磁流体发电机、电磁流量计:洛伦兹力等于电场力.3.带电粒子作圆运动穿过匀强磁场的有关计算: 从物理方面只有一个方程:Rmv qvB 2=,得出qB mv R = 和qB m T π2=; 解决问题必须抓几何条件:入射点和出射点两个半径的交点和夹角.两个半径的交点即轨迹的圆心,两个半径的夹角等于偏转角,偏转角对应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4.通电线圈在匀强磁场中所受磁场力没有平动效应,只有转动效应.磁力矩大小的表达式有效nBIS M =,平行于磁场方向的投影面积为有效面积.5.安培力的冲量I BLq =.〔q 的计算见十二第7〕十二、电磁感应:1.楞次定律:"阻碍〞的方式是"增反、减同〞楞次定律的本质是能量守恒,发电必须付出代价,楞次定律表现为"阻碍原因〞.2.运用楞次定律的若干经验:〔1〕内外环电路或者同轴线圈中的电流方向:"增反减同〞〔2〕导线或者线圈旁的线框在电流变化时:电流增加则相斥、远离,电流减小时相吸、靠近. 〔3〕"×增加〞与"·减少〞,感应电流方向一样,反之亦然.〔4〕单向磁场磁通量增大时,回路面积有收缩趋势,磁通量减小时,回路面积有膨胀趋势. 通电螺线管外的线环则相反.3.楞次定律逆命题:双解,"加速向左〞与"减速向右〞等效.4.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求出的是平均电动势,在产生正弦交流电情况下只能用来求感生电量,不能用来算功和能量.5.直杆平动垂直切割磁感线时所受的安培力:F B L V R =22总 6.转杆〔轮〕发电机的电动势:ω221BL E = 7.感应电流通过导线横截面的电量:n ΦQ R R ∆Φ∆=总单匝= 8.感应电流生热安W Q =9.物理公式既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又表示相关物理单位〔国际单位制〕之间的关系. 十三、交流电:1.正弦交流电的产生:中性面垂直磁场方向,线圈平面平行于磁场方向时电动势最大.最大电动势:m E nBS ω=Φ与e 此消彼长,一个最大时,另一个为零.2.以中性面为计时起点,瞬时值表达式为sin m e E t ω=;以垂直切割时为计时起点,瞬时值表达式为cos m e E t ω=3.非正弦交流电的有效值的求法:I2RT=一个周期内产生的总热量.4.理想变压器原副线之间相同的量: P,U n n U,,T,f,t Φ∆∆ 5.远距离输电计算的思维模式:6.求电热:有效值;求电量:平均值十四、电磁场和电磁波:1.麦克斯韦预言电磁波的存在,赫兹用实验证明电磁波的存在.2.均匀变化的A 在它周围空间产生稳定的B ,振荡的A 在它周围空间产生振荡的B . 十五、光的反射和折射:1.光由光疏介质斜射入光密介质,光向法线靠拢.2.光过玻璃砖,向与界面夹锐角的一侧平移;光过棱镜,向底边偏转.4.从空气中竖直向下看水中,视深=实深/n4.光线射到球面和柱面上时,半径是法线.1.双缝干涉图样的"条纹宽度〞〔相邻明条纹中心线间的距离〕:∆x L d=λ. 2.增透膜增透绿光,其厚度为绿光在膜中波长的四分之一.3.用标准样板〔空气隙干涉〕检查工件表面情况:条纹向窄处弯是凹,向宽处弯是凸.4.电磁波穿过介质面时,频率〔和光的颜色〕不变.5.光由真空进入介质:6.反向截止电压为U 反,则最大初动能km E eU =反十七、原子物理:1,,半径与电量成反比.2.Y X cd a b →,.3.平衡核方程: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4.1u=931.5MeV .5.经核反应总质量增大时吸能,总质量减少时放能.衰变、裂变、聚变都是放能的核反应;仅在人工转变中有一些是吸能的核反应.6.氢原子任一能级上:E=E P +E K ,E=-E K ,E P =-2E K ,量子数n ↑E ↑E P ↑E K ↓V ↓T ↑。

高中物理常用二级结论

高中物理常用二级结论

高中物理常用二级结论
1.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其中,F=ma,F为作用力,m为物体质量,a为加速度。

2.功与能:物体的功等于物体受到的力与位移的乘积。

能量可以转化,但总能量守恒。

3.万有引力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引力,大小与物体质量成正比,与物体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4.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能量不能被创造或者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5.电流和电势差: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的流动,电势差是电荷在电场中移动的能量变化。

6.磁感应强度和磁通量:磁感应强度是单位面积垂直于磁场方向的磁通量,磁通量是磁场穿过一个平面的总磁通量。

7.光的折射和反射:光线在光学介质之间传播时会发生折射,反射则是光线遇到光滑表面时的反弹现象。

8.波动理论:波是一种能量传递的形式,具有波长和频率的特性,可以是机械波或者电磁波。

- 1 -。

高中物理中的二级结论

高中物理中的二级结论

高中物理中的二级结论力、力的平衡1、如果两个力的大小一定,方向不定,其合力的最大值为两力之和,最小值为两力之差,夹角越大,合力越小;如果三个力的大小一定,方向不定,其合力的最大值为三力之和,最小值为零。

2、物体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平衡,则这三个力的作用必定相交一点(三力汇交定理)。

3、物体在多个共点力作用下平衡,如果撤去其中一个力F,则其它几个力的合力大小为F,方向与F相反;如果其中一个力F旋转600,则物体所受的合力大小为F,方向与原F方向夹角为1200,如果其中一个力F旋转900,则物体所受的合力2,方向与原F方向夹角为1350。

大小为F4、将物体用套环挂在两端固定的绳子上,套环两边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相等。

5、物体在三个动态力作用下平衡,若其中一个力为恒力F1,另一个力F2的方向不变,若F1与F2的夹角为θ,则第三个力F3的最小值为F1sinθ。

6、如果分析系统所受的外力,系统内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可转化为静止状态处理。

7、物体在三个力作用下平衡,如果其中有两个力互相垂直,则用直角三角函数或勾股定理求算各力;如果任意两个力均不互相垂直,则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或相似三角形规律求算各力;直线运动1、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前n段相等时间里的位移比为1:3:5…(2n-1);前n段相等位移里的时间比为--.n-n(:1-2)1:)2(:(:)132、在追赶问题中,当两者速度相等时,两者之间的距离最大或最小;3、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平均速度;4、如左下图,物体从圆的最高点沿任意弦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到圆周上的时间相等。

5、如右上图所示,OP 为光滑滑槽,要使小球运动到传送带上时间最短,2α=Φ 牛顿运动定律 1、物体在水平面上滑动时的加速度a=ug ;物体沿光滑斜面自由下滑时的加速度a=gsin α,沿粗糙斜面自由下滑时的加速度a=gsin α—ugcos α,2、物体加速度a 方向向上(或有向上的分量a )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或对细绳的拉力大于其重力,叫超重,超重部分为ma; 物体加速度a 方向向下(或有向下的分量a )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或对细绳的拉力小于其重力,叫失重,失重部分为ma;3、物体在粗糙斜面自由下滑的条件是u <tg θ4、在动力学中,整体分析法应用的条件是物体系中各物体的运动状态相同,目的是求外力;隔离分析方法既可求外力,也可求内力;系统分析方法的应用条件是不同的物体的运动状态不相同,目的是求外力;5、如左下图,要使物体间不发生相对运动,am=ug ,如右下图,水平面光滑,要使物体间不发生相对运动,M mgam μ=,6、一质点在力F 1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经时间t (速度为v 1)后作用一个反方向的力F 2,再经时间t (速度为v 2)恰好返回出发点,则F 2=3F 1,v 2=2v 1.7、一升降机正以加速度匀加速a 上升,其天花上悬吊一物体,该物体离升降机高度为h ,若该物体突然掉下,则经过时间ga h t +=会碰到地板. 8、物体在传送带(传送带做匀速运动,速度为v 0,物体与传送带的动摩擦因数为μ,传送带为L )上的运动特点:(1)传送带水平,当物体初速度为0放上时,若g v L μ220>,前一段时间(gv t μ01=)做加速运动,后一段时间t 2做匀速运动,否则只有加速运动过程;当物体初速度0v v <物,若g v v L μ2220物->,前一段时间做加速运动,后一段时间做匀速运动,否则只有加速运动过程;当物体初速度0v v >物,若g v v L μ2220物->,前一段时间做减速运动,后一段时间做匀速运动,否则只有减速运动过程;(2)传送带与水平面倾角为θ,若向上传动,当物体初速度为0放在斜面底端时,物体的运动情况类似与水平传送,但加速度a=μgcos θ-gsin θ(μ>tg θ);若向下传动,当物体初速度为0放在斜面顶端时,若斜面足够长,前一段时间做加速运动,a=μgcos θ+gsin θ,但加速度当μ≥tg θ,后一段时间做匀速运动,当μ<tg θ,后一段时间继续做加速运动,a=gsin θ-μgcos θ。

新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

新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

物理重要二级结论一、运动学:1.匀变速直线运动:ΔS=aT 2 S n -S n-k = k aT 2 a=ΔS/T 2 a =( S n -S n-k )/k T 2逐差法: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3.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中间时刻的速度中间位置的速度4.绳端物体速度分解5.小船过河:⑴ 当船速大于水速时 ①船头的方向垂直于水流的方向时,所用时间最短,船v d t /= ②合速度垂直于河岸时,航程s 最短 s=d d 为河宽 ⑵当船速小于水速时 ①船头的方向垂直于水流的方向时,所用时间最短,船v d t /= ②合速度不可能垂直于河岸,最短航程船水v v d s ⨯=二、运动和力1.沿粗糙水平面滑行的物体: a=μg 2.沿光滑斜面下滑的物体: a=gsinα3.沿粗糙斜面下滑的物体 a =g(sinα-μcosα)TS S v v v v t t 222102/+=+==-202/tt v v v v +==-22202/t t v v v +=4.沿如图光滑斜面下滑的物体:5. 一起加速运动的物体系,若力是作用于1m 上,则1m 和2m 的相互作用力为212m m Fm N +⋅=与有无摩擦无关,平面,斜面,竖直方向都一样三、圆周运动,万有引力: 1. 绳模型最高点最小速度gR,最低点最小速度gR 5,上下两点拉压力之差6mg 2.竖直轨道圆运动的两种基本模型绳端系小球,从水平位置无初速度释放下摆到最低点:T=3mg ,a =2g,与绳长无关。

“杆”最高点v min =0,v 临 ,v > v 临,杆对小球为拉力 v = v 临,杆对小球的作用力为零 v < v 临,杆对小球为支持力3.人造卫星:'422222mg ma r Tm r m r v m r Mm G =====πω 推导卫星的线速度 ;卫星的运行周期 。

gRα增大, 时间变短当α=45°时所用时间最短 沿角平分线滑下最快小球下落时间相等小球下落时间相等αrGMv =GM r T 324π=卫星由近地点到远地点,万有引力做负功。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超全)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超全)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集温馨提示 1、“二级结论”就是常见知识与经验得总结,都就是可以推导得。

2、先想前提,后记结论,切勿盲目照搬、套用。

3、常用于解选择题,可以提高解题速度。

一般不要用于计算题中。

一、静力学:1.几个力平衡,则一个力就是与其它力合力平衡得力。

2.两个力得合力:F 大+F 小F 合F 大-F 小。

三个大小相等得共面共点力平衡,力之间得夹角为1200。

3.力得合成与分解就是一种等效代换,分力与合力都不就是真实得力,求合力与分力就是处理力学问题时得一种方法、手段。

4.三力共点且平衡,则(拉密定理)。

5.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

6.两个一起运动得物体“刚好脱离”时:貌合神离,弹力为零。

此时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

7.轻绳不可伸长,其两端拉力大小相等,线上各点张力大小相等。

因其形变被忽略,其拉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8.轻弹簧两端弹力大小相等,弹簧得弹力不能发生突变。

9.轻杆能承受纵向拉力、压力,还能承受横向力。

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10、轻杆一端连绞链,另一端受合力方向:沿杆方向。

10、若三个非平行得力作用在一个物体并使该物体保持平衡,则这三个力必相交于一点。

它们按比例可平移为一个封闭得矢量三角形。

(如图3所示)11、若F 1、F 2、F 3得合力为零,且夹角分别为θ1、θ2、θ3;则有F 1/sin θ1=F 2/sin θ2=F 3/sin θ3,如图4所示。

12、已知合力F 、分力F 1得大小,分力F 2于F 得夹角θ,则F 1>Fsin θ时,F 2有两个解:;F 1=Fsin θ时,有一个解,F 2=Fcos θ;F 1<Fsin θ没有解,如图6所示。

13、在不同得三角形中,如果两个角得两条边互相垂直,则这两个角必相等。

14、如图所示,在系于高低不同得两杆之间且长L 大于两杆间隔d 得绳上用光滑钩挂衣物时,衣物离低杆近,且AC 、BC 与杆得夹角相等,sin θ=d/L,分别以A 、B 为圆心,以绳长为半径画圆且交对面杆上、两点,则与得交点C 为平衡悬点。

高中物理常用二级结论汇总

高中物理常用二级结论汇总

高中物理常用二级结论汇总一、静力学:1.当几个力平衡时,其中一个力是与其他力合力平衡的力。

2.两个力的合力:当三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平衡时,力之间的夹角为120°。

3.力的合成和分解是一种等效代换,分力与合力都不是真实的力。

求合力和分力是处理力学问题时的一种方法。

4.如果三力共点且平衡,则有:5.当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时:6.当两个一起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时,弹力为零。

此时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

7.轻绳不可伸长,其两端拉力大小相等,线上各点张力大小相等。

因其形变被忽略,其拉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8.轻弹簧两端弹力大小相等,弹簧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

9.轻杆能承受纵向拉力、压力,还能承受横向力。

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二、运动学:1.在描述运动时,在纯运动学问题中,可以任意选取参照物。

在处理动力学问题时,只能以地为参照物。

2.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平均速度思考总是更方便。

3.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4.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初速度为0时,时间等分点的速度比为1:2:3:4:5.各时刻总位移比为1:4:9:16:25.各段时间内位移比为1:3:5:7:9.5.自由落体的末速度和下落高度:6.上抛运动具有对称性。

7.相对运动中,共同的分运动不产生相对位移。

8.“刹车陷阱”中,如果给出的时间大于滑行时间,则不能用公式算。

需要先求滑行时间,确定滑行时间小于给出的时间时,再用求滑行距离。

9.绳端物体速度分解:对地速度是合速度,分解为沿绳的分速度和垂直绳的分速度。

10.两个物体刚好不相撞的临界条件是:接触时速度相等或者匀速运动的速度相等。

11.物体刚好滑到小车(木板)一端的临界条件是:物体滑到小车(木板)一端时与小车速度相等。

12.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距离最大(小)的临界条件是:速度相等。

三、运动定律:四、圆周运动和万有引力:五、机械能:1.求机械功的途径包括:用定义求恒力功,用做功和效果(用动能定理或能量守恒)求功,由图象求功,用平均力求功(力与位移成线性关系时),由功率求功。

高三物理总复习之二级结论(完整版)

高三物理总复习之二级结论(完整版)

高中物理的模型与题型、规律和二级结论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的物理部分难度有所下降,然而,我们并没有见到考生的成绩随着试题难度的下降而成比例地上升。

因此,有必要将堆积如山的习题梳理出头绪,提纲挈领出物理解决问题基本方法。

首都师范大学乔际平教授等早就提出用“多题归一”的方法。

多题归一的思路是什么?有的做法是归纳出若干种题型,帮助学生记忆这一类习题的解法,并且收到很好的成效。

但是,学生遇到没有见过的题型,往往束手无策。

所以,我们认为,这种归纳出题型的做法还可以再前进一步,回归到物理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上去,用模型法解题。

二、模型与题型1、高中物理中的模型模型是物理学研究的最基本单元,为了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透过现象看本质,在物理学研究中,通常把实际问题理想化。

高中物理主要是学习应用模型方法来解决物理问题。

物理学中的理想模型可以分为四类:对象模型、结构模型、过程模型和环境模型。

为了研究问题起见,物理学把实际的研究对象理想化,看成理想对象模型;或都把实际的物质结构理想化,当成理想结构模型;或者把实际的物理过程理想化,看作理想过程模型;或者把实际的的环境理想化,当作理想的环境模型。

例如,高中物理所研究的理想对象模型有质点、点电荷、电源、直流电路等;原子物理中的结构模型有汤姆逊葡萄干—布丁模型,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波尔氢原子模型等;在运动学中,理想的过程模型有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碰撞、机械波等;在电磁学中,理想的环境模型包括匀强电场、匀强磁场,真空中静止的点电荷所形成的电场……模型研究就是研究在某一物质单元存在形态及其运动变化的最基本规律,模型的规律有其自身的结构系统,每个模型都有自身对应的一整套规律,例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包括运动学5个公式,动力学5个公式,如果再加上受力分析中用到的重力、弹簧弹力、滑动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等6个公式,约为16个公式;电学中有库伦定律、欧姆定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这些规律都对应着一定的模型以及理想条件。

高中物理的二级结论及重要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的二级结论及重要知识点总结
对地速度是合速度,分解时沿绳子的方向分解和垂直绳子的方向分解.三.牛顿运动定律:
1.超重、失重(选择题可直接应用,不是重力发生变化)超重:
物体向上的加速度时,处于超重状态,此时物体对支持物(或悬挂物)的压力(或拉力)大于它的重力.失重:
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时,处于失重状态,此时物体对支持物(或悬挂物)的压力(或拉力)小于它的重力。
大量光子表现出波动性2.跃迁中,从n能级跃迁到基态时,将会放出Cn2种不同频率的光.3.能引起跃迁的,若用光照,能电离可以,否则其能量必须等于能级差,才能使其跃迁;
若用实物粒子碰撞,只要其动能大于(或等于)能级差,就能跃迁.4.个别光子表现为粒子性,大量光子表现为波动性.十七.原子物理:
1.磁场中的衰变:
先求滑行时间,确定了滑行时间小于给出的时间时,用V2=2aS求滑行距离.5.“S=3t+2t2”:
a=4m/s2 ,V0=3m/s.6.在追击中的最小距离、最大距离、恰好追上、恰好追不上、避碰等中的临界条件都为速度相等.7.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中:
船头垂直河岸过河时,过河时间最短.船的合运动方向垂直河岸时,过河的位移最短.8.绳端物体速度分解:
条纹向窄处弯是凹,向宽处弯是凸(左凹右凸)。4.电磁波穿过介质面时,频率(和光的颜色)不变。5.光由真空进入介质:
V=,十七.量子论初步1.个别光子表现出粒子性;
大量光子表现出波动性2.跃迁中,从n能级跃迁到基态时,将会放出Cn2种不同频率的光.3.能引起跃迁的,若用光照,能电离可以,否则其能量必须等于能级差,才能使其跃迁;
外切圆是衰变,内切圆是衰变,半径与电量成反比。2.衰变方程、人工核转变、裂变、聚变这四种方程要区分3.1u相当于931.5MeV,注意题目中的质量单位是Kg还是u.4.核反应总质量增大时吸能,总质量减少时放能,仅在人工转变中有一些是吸能的核反应。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汇总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汇总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汇总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汇总如下:
1. 竖直上抛运动:
1. 上升阶段:只受重力,加速度为g,做匀减速运动。

2. 下降阶段:只受重力,做加速运动,加速度仍为g。

3. 整个过程(往返运动):先减速后加速,整个过程时间比为1:1,
位移大小比为1:3。

2. 平抛运动:
1. 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

2. 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或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只考
虑重力的话)。

3. 合速度方向:抛出点正上方时,与水平方向成45度角;不断下落,角度越来越小,速度分解后,平行水平分量不变。

3. 万有引力:
1. 所有物体间引力大小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
成反比。

2. 在同一星球上不同高度(或不同纬度)的地方重力加速度不同(向
心加速度与半径成反比)。

3. 物体随倾斜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受到的万有引力可以分为沿轨
道切线方向的分量和径向分量的力(也叫向心力)。

只有径向的力才
能使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

这些只是一部分二级结论,详细的物理二级结论建议您查阅物理教辅
资料或咨询物理老师。

高中物理的二级结论及重要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的二级结论及重要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的二级结论及重要知识点一.力 物体的平衡:1.几个力平衡,则一个力是与其它力合力平衡的力.2.两个力的合力:F 大+F 小≥F 合≥F 大-F 小.三个大小相等的力平衡,力之间的夹角为1200.3.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μα=tg .4.两个一起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时:貌合神离,弹力为零。

此时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5.同一根绳上的张力处处相等,大小相等的两个力其合力在其角平分线上.6.物体受三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则这三个力必交于一点(三力汇交原理).7.动态平衡中,如果一个力大小方向都不变,另一个力方向不变,判断第三个力的变化,要用矢量三角形来判断,求最小力时也用此法. 二.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 T S S V V V V t 2221212+=+==时间等分时: S S aT n n -=-12 ,中间位置的速度:V V V S212222=+,纸带处理求速度、加速度: T S S V t2212+= ,212T S S a -=,()a S S n T n =--121 2.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等分时间: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 1:3:5:……等分位移:相等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3.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t 上= t 下,V 上= -V下4.“刹车陷阱”:给出的时间大于滑行时间,则不能用公式算。

先求滑行时间,确定了滑行时间小于给出的时间时,用V 2=2aS 求滑行距离.5.“S=3t+2t 2”:a=4m/s2 ,V0=3m/s.6.在追击中的最小距离、最大距离、恰好追上、恰好追不上、避碰等中的临界条件都为速度相等.7.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中:船头垂直河岸过河时,过河时间最短.船的合运动方向垂直河岸时,过河的位移最短.8.绳端物体速度分解:对地速度是合速度,分解时沿绳子的方向分解和垂直绳子的方向分解. 三.牛顿运动定律:1.超重、失重(选择题可直接应用,不是重力发生变化)超重:物体向上的加速度时,处于超重状态,此时物体对支持物(或悬挂物)的压力(或拉力)大于它的重力.失重: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时,处于失重状态,此时物体对支持物(或悬挂物)的压力(或拉力)小于它的重力。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模型归纳 人教版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模型归纳  人教版

先想前提,后记结论力学一.静力学:1.几个力平衡,则一个力是与其它力合力平衡的力。

2.两个力的合力:F大 +F小≥F合≥F大-F小。

三个大小相等的力平衡,力之间的夹角为120度。

3.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μ=tanα。

4.两个一起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时:貌合神离,弹力为零。

此时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

二.运动学:1.在描述运动时,在纯运动学问题中,可以任意选取参照物;在处理动力学问题时,只能以地为参照物。

2.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平均速度思考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总是带来方便:-V=V2/t =221VV+=TSS221+3.匀变速直线运动:当时间等分时:S n-Sn-1=aT2.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V s/2=22 22 1VV+,V s/2>V t/2纸带点迹求速度加速度:V t/2=T SS 212+, a=212TSS-, a=21)1(TnSSn--4.自由落体:V t(m/s): 10 20 30 40 50 = gtH总(m):5 20 45 80 125 = gt2/2H分(m):5 15 25 35 45 = gt22/2 –gt12 /2g=10m/s2 5.上抛运动:对称性:t上= t下 V上= -V下6.相对运动:相同的分速度不产生相对位移。

7.“刹车陷阱”:给出的时间大于滑行时间,则不能用公式算。

先求滑行时间,确定了滑行时间小于给出的时间时,用V2=2aS求滑行距离。

8."S=3t+2t2”:a=4m/s2,V0=3m/s。

(s = v0t+ at2/2)9.绳端物体速度分解:对地速度是合速度,分解为沿绳的分速度合垂直绳的分速度。

三.运动定律:1.水平面上滑行:a=-µg2.系统法:动力-阻力=m总g 绳牵连系统 3.沿光滑斜面下滑:a=gSinα时间相等: 450时 时间最短: 无极值:4.一起加速运动的物体:N=212m m m+F,(N 为物体间相互作用力),与有无摩擦(μ相同)无关,平面斜面竖直都一样。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小结(可编辑修改word版)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小结(可编辑修改word版)

3 3 S - S = aT 22 2高考物理 “二级结论”集一、静力学:1. 几个力平衡,则一个力是与其它力合力平衡的力。

2. 两个力的合力:F 大+F 小≥ F 合≥ F 大-F 小。

三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平衡,力之间的夹角为 1200。

3. 力的合成和分解是一种等效代换,分力与合力都不是真实的力,求合力和分力是处理力学问题时的一种方法、手段。

F 1 4.三力共点且平衡,则sin 1 = F 2 sin 2= F 3 sin 3 (拉密定理)。

5. 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 tan。

6. 两个一起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时:貌合神离,弹力为零。

此时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

7. 轻绳不可伸长,其两端拉力大小相等,线上各点张力大小相等。

因其形变被忽略,其拉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8.轻弹簧两端弹力大小相等,弹簧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

9.轻杆能承受纵向拉力、压力,还能承受横向力。

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二、运动学:1. 在描述运动时,在纯运动学问题中,可以任意选取参照物; 在处理动力学问题时,只能以地为参照物。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平均速度思考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总是带来方便:V = V = V 1 + V 2 S 1 + S 2t 2T 3. 匀变速直线运动:2时间等分时,n n -1 ,V S =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2V S > V t2 2V S 1 + S 2 a = S 2 - S 1a = S n - S 1纸带点痕求速度、加速度:t 2T ,T 2 , (n - 1)T 24.匀变速直线运动,v0 = 0 时:时间等分点:各时刻速度比:1:2:3:4:5各时刻总位移比:1:4:9:16:25 各段时间内位移比:1:3:5:7:9位移等分点:各时刻速度比:1∶ ∶ ∶……到达各分点时间比 1∶ ∶ ∶……通过各段时间比 1∶ (- 1)∶(- 2 )∶……V 2 + V 21 222 2 2 3.上抛运动:对称性: 上 上 5. 自由落体:n 秒末速度(m/s ): 10,20,30,40,50 n 秒末下落高度(m):5、20、45、80、125 第 n 秒内下落高度(m):5、15、25、35、45v 26t =t v = v h = 0 m2g7. 相对运动:共同的分运动不产生相对位移。

精选高中物理二级结论(超全)

精选高中物理二级结论(超全)

精选高中物理二级结论(超全)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集温馨提示:1.“二级结论”是常见知识和经验的总结,都是可以推导的。

2.先想前提,后记结论,切勿盲目照搬、套用。

3.常用于解选择题,可以提高解题速度。

一般不要用于计算题中。

一、静力学:1.若几个力平衡,则一个力是与其他力合力平衡的力。

2.两个力的合力应满足以下不等式:F大F小F合F大F小三个大小相等的共面共点力平衡时,力之间的夹角为120度。

3.力的合成和分解是一种等效代换,分力与合力都不是真实的力。

求合力和分力是处理力学问题时的一种方法和手段。

4.若三力共点且平衡,则有F3F1F2sinα2F3sinα3拉密定理)。

5.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时,摩擦因数μ=tanα。

6.两个一起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时,弹力为零。

此时速度和加速度相等,之后将不再相等。

7.轻绳不可伸长,其两端拉力大小相等,线上各点张力大小相等。

因其形变被忽略,其拉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8.轻弹簧两端弹力大小相等,弹簧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

9.轻杆能承受纵向拉力、压力,还能承受横向力。

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10.轻杆一端连绞链,另一端受合力方向沿杆方向。

11.若三个非平行的力作用在一个物体并使该物体保持平衡,则这三个力必相交于一点。

它们按比例可平移为一个封闭的矢量三角形。

12.已知合力F、分力F1的大小,分力F2与F的夹角θ,则当F1Fsinθ时,F2有两个解:F2Fcosθ±(F12−F22sin2θ)1/2;当F1Fsinθ时,F2Fcosθ;当F1Fsinθ时,无解。

13.在不同的三角形中,如果两个角的两条边互相垂直,则这两个角必相等。

1.当船头斜指向上游,与岸成角度为θ时,cosθ=v船/v水时,船的位移最短。

当船在静水中的速度v船小于v水时,船头斜指向下游,与岸成角度为θ,cosθ=v船/v水。

参见图2(a)和(b)。

2.“刹车陷阱”现象发生时,给出的时间大于滑行时间,因此不能使用公式进行计算。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总结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总结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总结“二级结论”是在一些常见的物理情景中,由基本规律和基本公式导出的推论,由于这些情景和这些推论在做题时出现率高,或推导繁杂,因此,熟记这些“二级结论”,在做填空题或选择题时,就可直接使用。

在做计算题时,一般不能直接引用“二级结论”,但只要记得“二级结论”,就能预知结果,可以简化计算和提高思维起点。

运用“二级结论”,谨防“张冠李戴”,因此要特别注意每一个结论的适用条件,避免由于错用而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1.a 方向与v 方向相同,做加速运动;a 方向与v 方向相反,做减速运动(同增异减)。

2.自由落体运动:第1s 内的位移x 1=5m ,第2s 内的位移x 2=15m ,从20m 高处下落所用的时间为2s 。

3.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① 1T 内、2T 内、3T 内······位移比:S 1:S 2:S 3=12:22:32 ② 1T 末、2T 末、3T 末······速度比:V 1:V 2:V 3=1:2:3 ③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 S Ⅰ:S Ⅱ:S Ⅲ=1:3:5④通过相邻相等位移的时间之比:)1(::)23(:)12(:1::::321----=n n t t t t n 4.逐差公式:Δx =aT 2 x n -x m = (n-m) aT 2 5.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与中时速度:)(2102/t t v v v t x v +===-。

6.初速为v 0的汽车以大小为a 的加速刹车减速,则刹车时间av t 0=。

7.0-v -0运动模型:加速阶段、减速阶段及全程的平均速度均为v /2。

转折点的速度是衔接:a 1t 1=a 2t 2。

8.竖直上抛运动:上升的最大高度gH 22υ=,上升或下降的时间:g t t 0υ==下上,同一位置:v 上=-v 下类竖直上抛运动:a H 22υ=,at t 0υ==下上 。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总结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总结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总结
1. 速度和加速度结论:
- 加速度为常数时,速度随时间线性增加。

- 当速度为常数时,加速度为零。

2. 运动物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结论:
-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于不同的物体上。

-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不会互相抵消,因为它们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3. 牛顿第一定律结论:
- 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不会改变,除非有外力作用。

- 外力的存在才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 牛顿第二定律结论:
- 物体受到的加速度与施加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 F = m * a,其中 F 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m 是物体的质量,a 是物体的加速度。

5. 牛顿第三定律结论:
- 对于任何作用力,都会存在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
用力。

-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6. 动能和功结论:
- 动能是物体因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可分为动能和势能。

- 动能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可用公式 K = 1/2 * m
* v^2 计算。

- 功是力对物体做的功,可用公式 W = F * d * cosθ 计算,其中
F 是力,d 是力的作用距离,θ 是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

以上是高中物理二级的结论总结。

这些结论是物理学的基础,
可以帮助理解物体运动的特性和力的作用原理。

高中物理常见结论公式(二级结论)

高中物理常见结论公式(二级结论)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集温馨提示1、“二级结论〞是常见知识和经历的总结,都是可以推导的。

2、先想前提,后记结论,切勿盲目照搬、套用。

3、常用于解选择题,可以提高解题速度。

一般不要用于计算题中。

一、静力学:1.几个力平衡,那么一个力是与其它力合力平衡的力。

2.两个力的合力:F 大+F 小≥F 合≥F 大-F 小。

三个大小相等的共面共点力平衡,力之间的夹角为1200。

3.力的合成和分解是一种等效代换,分力与合力都不是真实的力,求合力和分力是处理力学问题时的一种方法、手段。

4.三力共点且平衡,那么312123sin sin sin F F F ααα==〔拉密定理〕。

5.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那么tan μα=。

6.两个一起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时:貌合神离,弹力为零。

此时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

7.轻绳不可伸长,其两端拉力大小相等,线上各点力大小相等。

因其形变被忽略,其拉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8.轻弹簧两端弹力大小相等,弹簧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

9.轻杆能承受纵向拉力、压力,还能承受横向力。

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10、轻杆一端连绞链,另一端受合力方向:沿杆方向。

二、运动学:1.在描述运动时,在纯运动学问题中,可以任意选取参照物;在处理动力学问题时,只能以地为参照物。

2.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平均速度思考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总是带来方便:T S S V V V V t 2221212+=+== 3.匀变速直线运动:时间等分时, S S aT n n -=-12 ,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V V V S212222=+, V V S t 22> 纸带点痕求速度、加速度:T S S V t 2212+= ,212T S S a -=,()a S S n T n =--121 4.匀变速直线运动,v 0 = 0时:时间等分点:各时刻速度比:1:2:3:4:5各时刻总位移比:1:4:9:16:25各段时间位移比:1:3:5:7:9位移等分点:各时刻速度比:1∶2∶3∶……到达各分点时间比1∶2∶3∶……通过各段时间比1∶()12-∶〔23-〕∶……5.自由落体: 〔g 取10m/s 2〕n 秒末速度〔m/s 〕: 10,20,30,40,50n 秒末下落高度(m):5、20、45、80、125第n 秒下落高度(m):5、15、25、35、456.上抛运动:对称性:t t 下上=,v v =下上,202m v h g= 7.相对运动:共同的分运动不产生相对位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新课程高中物理复习二级结论及重要知识点一.力 物体的平衡:1.几个力平衡,则一个力是与其它力合力平衡的力.2.两个力的合力:F 大+F 小≥F 合≥F 大-F 小.三个大小相等的力平衡,力之间的夹角为1200.3.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μα=tg .4.两个一起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时:貌合神离,弹力为零。

此时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5.同一根绳上的张力处处相等,大小相等的两个力其合力在其角平分线上.6.物体受三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则这三个力必交于一点(三力汇交原理).7.动态平衡中,如果一个力大小方向都不变,另一个力方向不变,判断第三个力的变化,要用矢量三角形来判断,求最小力时也用此法. 二.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 T S S V V V V t 2221212+=+==时间等分时: S S aT n n -=-12 ,中间位置的速度:V V V S212222=+,纸带处理求速度、加速度: T S S V t2212+= ,212T S S a -=,()a S S n T n =--121 2.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等分时间: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 1:3:5:……等分位移:相等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3.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t 上= t 下,V 上= -V下4.“刹车陷阱”:给出的时间大于滑行时间,则不能用公式算。

先求滑行时间,确定了滑行时间小于给出的时间时,用V 2=2aS 求滑行距离.5.“S=3t+2t 2”:a=4m/s2 ,V0=3m/s.6.在追击中的最小距离、最大距离、恰好追上、恰好追不上、避碰等中的临界条件都为速度相等.7.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中:船头垂直河岸过河时,过河时间最短.船的合运动方向垂直河岸时,过河的位移最短.8.绳端物体速度分解:对地速度是合速度,分解时沿绳子的方向分解和垂直绳子的方向分解. 三.牛顿运动定律:1.超重、失重(选择题可直接应用,不是重力发生变化)超重:物体向上的加速度时,处于超重状态,此时物体对支持物(或悬挂物)的压力(或拉力)大于它的重力.失重: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时,处于失重状态,此时物体对支持物(或悬挂物)的压力(或拉力)小于它的重力。

有完全失重(加速度向下为g).gR4 2.沿光滑物体斜面下滑:a=gSin α时间相等: 450时时间最短: 无极值:3.一起加速运动的物体:M 1和M 2 的作用力为F m m m N 212+=,与有无摩擦(μ相同)无关,平面、斜面、竖直都一样.4.几个临界问题: αgtg a = 注意α角的位置!弹力为零 弹力为零5.速度最大时往往合力为零:6.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不论是绳还是弹簧:剪断谁,谁的力立即消失;不剪断时,绳的力可以突变,弹簧的力不可突变.四.圆周运动、 万有引力:1.向心力公式:v m R f m R Tm R m R mv F ωππω=====22222244. 2.同一皮带或齿轮上线速度处处相等,同一轮子上角速度相同.3.在非匀速圆周运动(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中使用向心力公式的办法:沿半径方向的合力是向心力.4.竖直平面内的圆运动:(1)“绳”类:最高点最小速度 (此时绳子的张力为零),最低点最小速度(2)“杆”:最高点最小速度0(此时杆的支持力为mg ),最低点最小速度 5.开普勒第三定律:T 2/R 3=K(=4π2/GM){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6.万有引力定律:F =GMm/r 2 =mv 2/r=m ω2r=m4π2r/T 2 (G =6.67×10-11N ·m 2/kg 2)7.地球表面的万有引力等于重力:GMm/R 2=mg ;g =GM/R 2 (黄金代换式)8.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 =(GM/r)1/2;ω=(GM/r 3)1/2;T =2π(r 3/GM)1/2 (轨道半径变大时,线速度变小,角速度变小,加速度变小,势能变大,周期变大)9.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 1=(g地R 地)1/2=(GM/R 地)1/2=7.9km/s (注意计算方法);V 2=11.2km/s ;V 3=16.7km/s10.地球同步卫星:T =24h ,h =3.6×104km =5.6R 地 (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11.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和最大环绕速度均为V =7.9km/s ,卫星的最小周期约为86分钟(环地面飞行的卫星)12.双星引力是双方的向心力,两星角速度相同,星与旋转中心的距离跟星的质量成反比。

13。

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不可能作匀速圆周运动14。

圆周运动中的追赶问题(钟表指针的旋转和天体间的相对运动):121=-T t T t ,其中T 1<T 2。

五.机械能:1.求功的途径:①用定义求恒力功. ②用动能定理(从做功的效果)或能量守恒求功.③由图象求功. ④用平均力求功(力与位移成线性关系).⑤由功率求功.2.功能关系--------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功不是能.⑴重力所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少(数值上相等)⑵电场力所做的功等于电势能的减少(数值上相等)⑶弹簧的弹力所做的功等于弹性势能的减少(数值上相等)⑷分子力所做的功等于分子势能的减少(数值上相等)⑷合外力所做的功等于动能的增加(所有外力)⑸只有重力和弹簧的弹力做功,机械能守恒⑹克服安培力所做的功等于感应电能的增加(数值上相等)(7)除重力和弹簧弹力以外的力做功等于机械能的增加(8)功能关系:摩擦生热Q =f ·S 相对 (f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ΔE 损为系统损失的机械能,Q 为系统增加的内能)(9)静摩擦力可以做正功、负功、还可以不做功,但不会摩擦生热;滑动摩擦力可以做正功、负功、还可以不做功,但会摩擦生热。

(10)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做功之间无任何关系, 但冲量等大反向。

一对平衡力做功不是等值异号,就是都不做功,但冲量关系不确定。

3.传送带以恒定速度运行,小物体无初速放上,达到共同速度过程中,相对滑动距离等于小物体对地位移,摩擦生热等于小物体的动能.4.发动机的功率P=Fv ,当合外力F =0时,有最大速度v m =P/f (注意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5.00≤α<900 做正功;900<α≤1800做负功;α=90o 不做功(力的方向与位移(速度)方向垂直时该力不做功).6.能的其它单位换算:1kWh(度)=3.6×106J ,1eV =1.60×10-19J.六.动量:1.同一物体某时刻的动能和动量大小的关系:2.碰撞的分类 :①弹性碰撞——动量守恒,动能无损失②完全非弹性碰撞—— 动量守恒,动能损失最大。

(以共同速度运动)③非完全弹性碰撞—— 动量守恒,动能有损失。

碰撞后的速度介于上面两种碰撞的速度之间(大物碰静止的小物,大物不可能速度为零或反弹)3.一维弹性碰撞: 动物碰静物: V 2=0,(质量大碰小,一起向前;质量相等,速度交换;小碰大,向后转)()211122112112,m m V m V m m V m m V +='+-='4.A追上B发生碰撞,满足三原则:①动量守恒 ②动能不增加 ③合理性原则{A 不穿过B ('<'V V A B )} 5.小球和弹簧:①A 、B 两小球的速度相等为弹簧最短或最长或弹性势能最大时②弹簧恢复原长时,A 、B 球速度有极值:若M A ≥M B 时,B 球有最大值,A 球有最小值;若M A <M B 时,A 球最小值为零,B 球速度可求,但不为极值.(如图)1.物体做简谐振动:①在平衡位置达到最大值的量有速度、动能②在最大位移处达到最大值的量有回复力、加速度、势能③通过同一点有相同的位移、速率、回复力、加速度、动能、势能、可能有不同的运动方向 ④经过半个周期,物体运动到对称点,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⑤经过一个周期,物体运动到原来位置,一切参量恢复。

2.由波的图象讨论波的传播距离、时间、周期和波速等时:注意“双向”和“多解”3.波动图形上,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上坡下,下坡上”;振动图像中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为“上坡上,下坡下”.(要区分开)4.波进入另一介质时,频率不变、波长和波速改变,波长与波速成正比(机械波的波速只有介质决定)。

5.波动中,所有质点都不会随波逐流,所有质点的起振方向都相同6.两列频率相同、且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波,在相遇的区域能发生干涉。

波峰与波峰(波谷与波谷)相遇处振动加强(△s= ± k λ k=0、1、2、3……);波峰与波谷相遇处振动减弱(△s= ±(2k+1)λ/2 k=0、1、2、3……)干涉和衍射是波的特征。

7.受迫振动时,振动频率等于驱动力频率,与固有频率无关.只有当驱动力频率等于固有频率时会发生共振.八.热学1.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6.02×1023/mol ;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米,原子核直径数量级10—15米2.分子质量m=M/N (M 为摩尔质量,N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分子体积为V 0=V/N (V 为摩尔体积,注意:如果是气体,则为分子的占有体积)3.布朗运动是微粒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4.分子势能用分子力做功来判断,r 0处分子势能最小,分子力为零.5.分析气体过程有两条路:一是用参量分析(PV/T=C )、二是用能量分析(ΔE=W+Q )。

内能变化看温度,做功情况看体积,吸放热则综合前两项考虑6.一定质量的理想(分子力不计)气体,内能看温度,做功看体积,吸热放热综合以上两项用能量守恒分析。

九.电场:1.电势能的变化与电场力的功对应,电场力的功等于电势能增量的负值(减少量):电电E W ∆-=。

2.粒子飞出偏转电场时“速度的反向延长线,通过沿电场方向的位移的中心”。

3.讨论电荷在电场里移动过程中电场力的功基本方法:把电荷放在起点处,标出位移方向和电场力的方向,分析功的正负,并用W=FS 计算其大小;或用W=qU 计算.4.处于静电平衡的导体内部合场强为零,整个是个等势体,其表面是个等势面.5.电场线的疏密反映E 的大小;沿电场线的方向电势越来越低;电势与场强之间没有联系.6.电容器接在电源上,电压不变; 断开电源时,电容器电量不变;改变两板距离,场强不变。

7.电容器充电电流,流入正极、流出负极;电容器放电电流,流出正极,流入负极。

8.带电粒子在交变电场中的运动:①直线运动:不同时刻进入,可能一直不改方向的运动;可能时而向左时而向右运动;可能往返运动(可用图像处理)②垂直进入:若在电场中飞行时间远远小于电场的变化周期,则近似认为在恒定电场中运动(处理为类平抛运动);若不满足以上条件,则沿电场方向的运动处理同①③带电粒子在电场和重力场中做竖直方向的圆周运动用等效法:当重力和电场力的合力沿半径且背离圆心处速度最大,当其合力沿半径指向圆心处速度最小.9.沿电场线的方向电势越来越低,电势和场强大小没有联系.十.恒定电流:1.电流的微观定义式:I=nqsv2.等效电阻估算原则:电阻串联时,大的为主;电阻并联时,小的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