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儿童为本位的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师指导建议
儿童本位,让游戏更自然——“课程游戏化”理念下中班区域游戏的组织与实施
儿童本位,让游戏更自然——“ 课程游戏化” 理念下中班区域游戏的组织与实施摘要:儿童是在游戏中成长的,游戏能激发他们全方面的能力。
在“课程游戏化”的今天,儿童的学习与发展离不开游戏,然而儿童对待游戏态度的“瞬息万变”更能够体现游戏开发的百种可能。
我们关注幼儿的能力发展,凝心聚力,开发区域自主游戏,想方设法推动研讨进展。
通过概述区域自主游戏理念,分享我们的实施策略,旨在促进幼儿的身心成长和智力开发,让教育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使游戏契合孩子爱玩的天性。
我们发现:对天真可爱的孩子们来说,即便是低结构材料,也能够让游戏呈现自主化、原生态、多元化的特质。
关键词:自主游戏区域游戏策略思考组织实施幼儿园中的各个主题区域,是幼儿一日常规中活动最多的地方,也是培养孩子创造性能力的发源地。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引领幼儿成为区域游戏环境创设的参与者,最大限度地开发区域游戏环境的潜力。
那么,从区域环境的创设到区域游戏的展开,我们都让幼儿参与其中,甚至是让位于儿童,让儿童充分感受游戏的魅力。
一、参与环境创设,让区域童本化朱永新教授基础教育观认为:“作为教师,应尊重孩子的主体性,尊重生命活动的本色。
”这就意味着,要打破教师包办的区域游戏环境创设方式,要凸显区域游戏环境的教育性,不能仅仅是体现在教学和活动中,还要从区域游戏环境的创设开始。
⒈突破传统,营造环境氛围我们发动幼儿,参与区域游戏环境创设,不断更新材料,丰富园区资源。
比如,尝试新鲜有趣的规则标识、布置成长园地、摆放温馨装饰物,吸引幼儿的注意,营造孩子们喜欢的区域游戏环境氛围。
美工区的环境创设方面体现“美”“丰富”和“微景观”,将原有的矮柜格局替换成了“小布景”的形式,将材料区和创作区打通,以微景观的形式在中间进行链接;自然角的环境创设体现“活力”和“动态”,打破先前的以盆景为主的展示,变换成儿童参与种植、养殖、观察和养护的生态景观;语言区的环境创设呈现为“温馨”的氛围,将之前的桌面阅读格局更换为小沙发、海绵垫、帐篷等形式的阅读,引领孩子们徜徉在温馨的学习与游戏环境之中,进而爱上阅读游戏。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幼儿园区域活动既是幼儿园日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发展的关键环节。
好的区域活动设计与指导,能够有效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培养他们主动参与的意识和积极合作的态度。
以下是我对幼儿园区域活动设计与指导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首先,幼儿园区域活动应该紧密结合幼儿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幼儿处于探索世界的阶段,他们对周围环境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
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设置不同的区域活动,如科学区、美术区、建构区等,来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
其次,区域活动的指导要以问题引导为核心,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观察和引导,让幼儿自主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创新力。
例如,在科学区域活动中,可以给幼儿提出一个观察问题,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得出结论并进行总结。
另外,区域活动的指导要注重培养幼儿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幼儿园是一个社交化的场所,培养幼儿良好的交往和合作能力对于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促使幼儿进行讨论和合作,让他们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尊重别人的观点,并积极参与到团队合作中去。
此外,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还应注重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
通过给幼儿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和自由发挥的空间,教师可以逐渐培养幼儿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美术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提供各种材料和工具,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创作,并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和挑战。
最后,区域活动设计与指导中要注意评估和反馈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记录他们的学习和发展情况,并根据需要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评估和反馈的目的是帮助幼儿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总结起来,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设计与指导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注重以问题引导、培养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交流与合作能力,培养自理能力和独立性,并注意评估和反馈的重要性。
幼儿园师资培训《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主题环境创设策略》
幼儿园师资培训《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主题环境创设策略》幼儿园主题环境创设工作是幼儿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其充分开发了环境独有的教育功能,要求教师围绕主题为幼儿创设不同的学习内容,促使幼儿与环境展开互动,在互动中获取有益于身心发展的学习经验。
主题环境创设即围绕学习主题,对幼儿园多个环境展开设计工作,通过具有趣味性和探究性的学习活动点燃幼儿的学习热情,充分挖掘环境对幼儿成长的隐性教育功能,为幼儿打造更优质的学习氛围,完成教育工作目标。
一、主题环境创设的原则童趣化、探究性、趣味性的学习环境能够快速吸引幼儿的兴趣和学习注意力,在环境的带动下,幼儿会主动与周围环境展开互动,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幼儿教师要充分开发主题环境的育人价值,创设适合幼儿发展的学习环境。
(一)童趣化原则,激活幼儿学习兴趣受年龄、经验、思维等因素的影响,在幼儿日常学习及活动中,具有趣味性和探究性的环境能够快速吸引幼儿的学习注意力。
主题环境创设工作围绕幼儿园主题教育进行设计,要求教师围绕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创设环境,在教育主题的基础上融入幼儿喜欢且感兴趣的学习素材,以此激活幼儿对所学内容的探究欲望,让其以主动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过程,满足幼儿的学习发展需求,充分开发环境的教育价值,促进幼儿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教育性原则,促进幼儿能力提升皮亚杰认为:个体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
受经验、能力、年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日常生活、游戏活动和领域学习中,幼儿会主动与周围环境、人、事、物进行互动,在互动中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以积累全新的学习经验。
在教育性原则下,教师应充分开发环境独有的教育功能,结合主题内容挖掘环境中的教育元素,或者在幼儿的生活环境中增添教育资源,不断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让幼儿在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获取有益于身心发展的学习经验,实现环境资源的有效运用。
(三)目标性原则,达成教学活动目标主题环境创设工作的开展要求教师围绕学习主题为幼儿创设具有针对性和指向性的学习环境,通过幼儿与学习环境之间的互动实现能力的提升。
坚守儿童本位 铸就教师仁爱之心
21坚守儿童本位 铸就教师仁爱之心潘金梅(益阳市赫山区芷尔达幼儿园,湖南 益阳 413000)摘 要:本文从办园理念、环境创设、课程架构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坚守儿童本位,铸就教师仁爱之心。
关键词:儿童本位;仁爱之心《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第四部分“引领教师成长”第39条要求:“引导支持教师坚定理想信念、提高道德情操、掌握扎实学识、秉持仁爱之心,不断提升教师的精神境界。
”按照《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要求,芷尔达幼儿园管理团队引领老师们坚守儿童本位,从办园理念、环境创设和课程架构着手,铸就教师仁爱之心。
一、树立基于儿童本位的办园理念(一)构建园本文化,凭借理念引领人。
我园以“为孩子种下一生幸福的种子”为办园目标,我们坚信:“幸福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幸福的孩子”。
我们致力于将芷尔达幼儿园打造为老师和孩子的第二个家。
我们管理团队不断地引领和滋养老师们成为完整的、真实的自己,让她们学会与自我连接、与自然连接、与孩子连接。
(二)构建人本文化,凭借精神凝聚人。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其身正,不令而行”,当爱与责任成为幼儿园的主流文化时,教职工便会充满激情地对待儿童、对待教育,便会自觉践行办园理念。
我们幼儿园通过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主研修等一系列策略和措施打造教师团队,力求教师人人在学习,人人在发展,人人在成长。
(三)构建生本文化,凭借活动塑造人。
儿童是成长发展的“主角”,幼儿园办园理念的最终落脚点在儿童的发展上。
基于这样的认识,幼儿园办园理念的实施过程遵循以儿童发展为本的原则,一切以儿童的需要为出发点,尊重儿童、信任儿童、相信儿童,促进儿童全面、健康、持续、和谐发展。
基于儿童本位下的一日活动,学习是轻松的、游戏是自主的、环境是开放的、活动是创新的、思维是活跃的。
二、基于儿童视角,让环境有心(一)蹲下来做环境。
创设环境时,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主观去布置,但其实在孩子的视角中,都会呈现一种仰视的状态。
因此,我引导老师们站在儿童的角度,“爱就在一米高的地方”,将环境降低到和幼儿的视线相平的位置,“蹲下来做环境”让幼儿既能看到,又能摸到,深入其境。
幼儿活动教案编写要点及指导建议
幼儿活动教案编写要点及指导建议一、引言在幼儿教育中,幼儿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能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为了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幼儿活动,编写一份合适的教案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幼儿活动教案的编写要点及给出一些建议,以帮助幼教工作者提高教学质量。
二、活动目标编写教案时,首先需要明确活动的目标。
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并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例如,在教授形状认知时,目标可以是幼儿能够熟练地说出几种基本形状的名称,或者能够通过触摸、感知等方法辨认出不同的形状。
三、活动内容根据活动目标,选择适当的活动内容。
内容可以包括游戏、绘画、手工制作等。
在选择活动内容时要考虑幼儿的兴趣爱好、能力和年龄特点,使之既能满足活动目标,又能够吸引幼儿的参与和注意。
四、活动流程制定活动流程是编写教案的重要一环。
活动流程要清晰明了,包括开始活动前的准备、活动的步骤和结束时的总结等。
合理的活动流程能够帮助幼儿理解和参与活动,提高活动的效果。
五、教具准备在教案中要明确所需的教具和材料,并在活动前做好准备。
教具可以是玩具、图片、音乐等,材料可以是纸张、颜料、粘土等。
准备合适的教具和材料能够丰富活动内容,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参与活动。
六、示范与引导在教案中要明确示范和引导的方式。
示范是指以身作则,向幼儿展示活动的过程和技巧,以帮助他们理解和学习。
引导是指指导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培养他们的观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示范与引导相结合可以提高活动的参与度和教学效果。
七、适当的评估在教案中应包括对幼儿学习情况的评估。
评估可以通过观察、记录、反馈等方式进行。
评估的目的是了解幼儿的学习状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确保幼儿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八、不同个体的差异化教学在编写教案时,应考虑到幼儿的差异化学习需求。
每个幼儿的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都各不相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地进行个体化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幼儿更好地参与和掌握活动内容。
九、与家长的互动教案中可以包括家长互动的环节。
浅谈儿童本位视野下幼儿园美工区的环境创设
环境创设Good Parents79李相群浅谈儿童本位视野下幼儿园美工区的环境创设《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提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
”可见,环境创设的重要性。
美工区是幼儿进行艺术创造的主要场所,教师要站在儿童的角度,突显儿童的主体地位,以儿童视角“蹲下来”做环境。
一、以幼儿为中心创设美工区美工区是一个安静工作的区域,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安静的创作空间。
因此,美工区要相对独立,与其他热闹的区域区分开,适宜与语言图书阅读区相邻。
同时,美工区要有足够的空间。
美工区是以操作为主的区域,幼儿视力发展还不成熟。
因此,美工区要有充足的光源并临近水源。
在选址上,美工区最好建在光线无遮挡的地方并安装明亮的节能灯,弥补阴雨天出现的光线不足等问题。
美工创作时,幼儿经常要用到水。
因此,美工区要设置在靠近水源的位置,方便幼儿取水。
美工区区域划分可以满足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幼儿个体活动的需求,让幼儿能够充分自主、自由地发挥。
美工区包括顶面、墙面、地面和活动区域,大致可分为玩色区、绘画区、手工区、欣赏区。
玩色区是幼儿非常喜欢的区域,区域中提供水粉、水彩、国画、丙烯、各种材质的纸张等材料,还有大小不一的水粉笔、海绵棒、水桶、调色盘、抹布、护衣等工具,以及风筝、扇子、伞、锅碗等多种辅助材料。
在这里,幼儿可以大胆用色,体验玩色的乐趣;教师在绘画区投放了油画棒、蜡笔、水彩笔、彩铅、记号笔、签字笔等各种笔类,让幼儿自由探索,运用不同的笔来表现自己的画面;在手工区,幼儿可以通过多种工具、材料,运用剪、贴、拼、搓、揉等技能进行手工创作,以此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空间感和立体感,促进彼此的合作。
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展示幼儿的作品。
一是悬挂展示。
为了节省空间,幼儿的作品可以进行悬挂展示,其高度符合幼儿的身高,便于幼儿自主操作。
悬挂材料主要有衣架、麻绳、废旧伞骨架、树枝等易于寻找的材料,经过教师的巧手制作,形成精美的展示架;二是陈列展示。
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有效实施的指导方法
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有效实施的指导方法在幼儿园教育中,区域游戏活动是孩子们得以自由探索和发展的重要环节。
有效实施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各项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兴趣和参与度。
本文以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有效实施的指导方法为主题,探讨了从环境营造、活动设计到教师引导等方面的相关策略。
一、环境营造1. 设计多样化的活动区域在幼儿园内设置多种类的活动区域,如角落区域、建构区域、游戏区域等,以满足幼儿不同发展需求和兴趣。
每个区域都应有明确的活动目标和丰富的素材,使幼儿能在自己喜欢的游戏环境中获得积极的体验。
2. 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为了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幼儿园应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如积木、花色纸、画笔等。
这些材料不仅可以促使幼儿参与游戏活动,还能帮助他们发展各种感官和动手能力。
二、活动设计1. 设定明确的目标在开展区域游戏活动之前,教师应设定明确的活动目标。
这些目标应符合幼儿的发展阶段和兴趣特点,从而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成长。
2. 结合幼儿的经验和能力设计游戏任务在设计区域游戏活动时,教师应结合幼儿的经验和能力,设置适宜的游戏任务。
例如,在角落区域的家家酒店游戏中,可以安排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提供充分的互动和交流机会。
三、教师引导1. 观察和评估幼儿的参与度和成就感教师在活动进行过程中要观察和评估幼儿的参与度和成就感。
他们可以记录幼儿的表现和进步,及时给予积极鼓励和肯定,激发幼儿的自信心和兴趣。
2. 提供个别化的引导教师应根据幼儿的不同兴趣和能力,提供个别化的引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发挥潜能。
通过与幼儿的积极互动,教师能更好地了解每个幼儿的需求,为他们提供精准的支持。
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的有效实施需要教师的精心策划和引导。
通过环境营造、活动设计和教师引导的综合配合,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更多的成长和乐趣。
我们相信,只有将这些指导方法融入实际教学中,才能使幼儿园的游戏活动更加富有意义和效果。
幼儿园活动区指导策略及方法
幼儿园活动区指导策略及方法幼儿园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重要阶段,活动区作为幼儿园中的重要环境之一,扮演着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角色。
教师在指导幼儿园活动区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策略和方法,以确保幼儿获得最大的学习和发展效果。
本文将讨论幼儿园活动区的指导策略及方法。
活动区设计首先,活动区的设计至关重要。
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合理布置活动区的各个区域,确保每个区域都充满吸引力和挑战性。
比如,可以设置积木区、艺术区、角色扮演区等,让幼儿在不同的区域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活动区规划其次,活动区的规划也非常重要。
教师需要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合理安排各项活动的内容和时间,以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
比如,可以制定每日活动计划表,明确每个活动的时间和内容,让孩子们在有序的环境中学习和玩耍。
激发兴趣为了让孩子们更加积极参与活动,教师需要激发他们的兴趣。
可以通过游戏化教学、多媒体展示等方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爱好,设计各种有趣的活动,引导他们主动参与。
鼓励合作在活动区指导过程中,教师还需要鼓励孩子们之间的合作。
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团体游戏等方式,培养孩子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让他们学会相互尊重和帮助他人。
同时,教师也要及时表扬和奖励合作表现优异的孩子,激励他们更加努力。
个性化指导最后,活动区的指导还需要个性化。
教师需要了解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和发展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指导方案,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发展潜能。
比如,可以设置个性化的学习任务或活动,让孩子们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学习和实践。
综上所述,幼儿园活动区的指导策略及方法包括活动区设计、规划、激发兴趣、鼓励合作和个性化指导等方面。
教师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指导方法,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希望本文的内容对您有所启发,谢谢阅读。
儿童本位,支持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深度学习
儿童本位,支持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深度学习作者:刘雅琴来源:《山西教育·幼教》2020年第10期区域活动是教师利用游戏特征创设环境,让幼儿以个别和小组相结合的形式,自主选择、自主操作、探索学习,从而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积累经验。
当前的区域游戏,往往存在材料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角色没有准确把握、教师包办、幼儿自主空间小、区域游戏水平停滞不前或低水平重复等现象。
我园教师在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指引下,积极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转变理念,在幼儿区域游戏中以儿童为本位,立足于幼儿,贴近幼儿生活,尊重幼儿的想法和游戏行为,关注幼儿游戏过程,探索出富有生活气息的幼儿自主性游戏区域设置的基本原则、开展的形式方法及教师支持性行为的有效策略。
在设置幼儿自主性游戏区域时,我们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幼儿的发展需要出发,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自主性区域游戏环境,让活动更生动、更丰富、更有趣,让幼儿积极投入,乐于参与,更有效地获得新的经验。
1.转变理念,将游戏还给幼儿教师应从主导者的角色转变为观察者和引导者,尊重幼儿的想法,把游戏的自主权还给幼儿,和幼儿一起探讨、创设富有生活化气息的、童趣化的区域游戏。
2.幼儿为本,师幼共同设置区域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区域环境的创设,和幼儿一起规划、收集及调整游戏区域,使之更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及需求,更好地支持幼儿的发展。
(1)区域合理规划:区域规划前需对照各年龄阶段的领域发展目标,整体规划,注重区域的合理分隔、开放性与封闭度,把握领域均衡性、独特性、开放性与方便性,给幼儿提供充满生活化气息的区域活动空间。
(2)区域材料补给:除了常规的区域,还增设了如“收集东,收集西”“材料回收站”等材料工具区,便于幼儿在游戏时自由选择需要的材料。
(3)区域多元展示:搭建展示平台,合理利用柜面、墙面、悬挂、作品底板框等展示幼儿的作品。
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儿童本位”理念
student Parent society0361 “儿童本位”理念下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现状1.1 活动区的材料投放不当(1) 活动区材料的投放,缺乏幼儿实用性,忽视幼儿需求。
虽然有些活动区的材料非常精美、颜色也非常鲜艳,但是,缺乏了实用性,“徒有其表”。
(2) 活动区材料的投放忽视幼儿兴趣。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能力的发展,对材料也逐渐熟悉,幼儿兴趣也会发生各种变化,所以材料的投放未关注幼儿兴趣。
(3) 材料的更替时间过长。
许多材料比较的老旧、使用时间过长,没有定时对材料进行替换。
1.2 幼儿在参与环境创设中,主体性不突出(1) 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独立性较差,从众性比较强。
大多数都是按照教师的安排来参与环境创设。
比如在对老师的访谈中,就提到,一般就是他们安排什么,幼儿就跟着做什么;同时,在对幼儿的访谈中,我们问到在他完成了之后,想要摆在哪里,幼儿就会说交给老师就好了。
(2) 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内容单薄。
比如幼儿主要集中于装饰墙面环境和区角环境,在一些自由探索等讨论上参与较少,并且他们只是在教师设计的范围内完成一些辅助性任务,幼儿生成的内容很少。
(3) 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方式单一、程度低。
比如幼儿大多集中在搜集、制作材料和制作作品展示等动作参与层次,参与程度只处于低水平,而与老师进行交流讨论这种方式不太采用,大多还是由教师决定。
1.3 教师在指导幼儿参与环境创设上,存在问题(1) 教师的指导理念忽视幼儿的主体性。
教师在环境创设问题上,她们只是为了要达到自己的教学目的在组织活动,幼儿仅仅是被动重复地进行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活动,而忽视幼儿的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这造成幼儿与环境的关系剥离,限制了幼儿的自主探索。
(2) 教师忽视对幼儿参与活动的观察。
在幼儿参与创设过程中,教师没有明确自己要观察什么,甚至都没有观察,这说明教师在这过程中没有对幼儿的观察产生重视,从而不能起到活动中的指导作用。
(3) 教师始终处于权威的地位,也并没有在幼儿需要的时候合理地介入和合作。
关于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
关于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第1篇: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区域活动是幼儿在校学习的重要模块,对促进幼儿健康发展、语言发展、艺术特长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
自2023年《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称《指南》)实施以来,幼儿教师的区域活动面临着新的压力与挑战。
《指南》的出台对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具有指导与促进意义,如何在《指南》背景下充分发挥观察与指导作用,灵活高效开展区域活动,是目前摆在幼儿教师面前的棘手任务。
诚然,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对幼儿健康目标、语言目标、艺术目标等的实现都很重要,在《指南》背景下优化观察与指导策略,促进区域活动高质高效开展已然迫在眉睫。
一、善用多元观察策略,以观察促指导1.幼儿区域活动观察与指导要求观察是指导的前提,想实现区域活动的优化开展,要重视多元观察策略,做好观察工作,从而实现以观察促指导。
而想做好基于观察的活动指导,了解观察与指导的基本要求是第一步。
也就是说,教师要遵循以下观察要求:一是观察要具有计划性。
教师在组织区域活动时要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观察,即观察对象是个别还是全班,观察的时机、观察方法的选择等都要有秩序地列出来。
二是遵循目的性原则。
观察必须有一定的目的,不可盲目随意观察,即教师要根据区域活动主题、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等确立观察重点、难点等。
三是观察要有客观性。
观察要尊重事实,不能靠主观臆想以及自身经验。
四是观察要有系统性。
也就是说,观察要反复、系统、科学进行。
2.教师要巧用多元化的观察策略观察是指导的基础,对指导的实施具有促进作用,具体来说,科学有效的观察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直接观察法。
这个方法是最普遍的观察方式,它简单易操作,十分随意,所获信息较为直接、原始。
该观察方式主要包括两种观察策略,即个别扫描法及全班扫描法。
前者是指教师对全班幼儿学习状况进行观察,后者主要是针对某一个幼儿进行观察。
例如,幼儿A总是在区域活动中萎靡不振,参与性差,这时教师便可通过对幼儿A的直接观察,找到科学的指导与促进策略,帮助其提升活动自信。
基于儿童本位的幼儿园生活化区域游戏的环境创设
基于儿童本位的幼儿园生活化区域游戏的环境创设作者:陆志红来源:《黑河教育》2022年第03期[摘要]生活化区域环境的创设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幼儿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学习和体验,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因此,幼儿教师应积极探寻幼儿生活化区域环境创设的有效途径,营造轻松愉悦的生活化区域环境,让幼儿在亲身体验、实际操作中学习与发展。
文章对幼儿教师应如何从幼儿的角度出发,搭建生活化的区域游戏环境,以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和高效学习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生活化区域;行为习惯;环境创设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将生活化理念渗透在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中,能为幼儿创设富有生活化意义的区域游戏环境,给予幼儿更多自然感和亲切感,是帮助幼儿建构新经验,实现幼儿身心快乐成长的有效途径。
为了让生活化区域游戏贴近幼儿生活、富有生命力,教师应从生活化教育理念出发,积极探寻区域游戏活动开展的价值,拉近幼儿和生活化区域游戏的距离,引导幼儿以亲身体验、热爱生活的态度走进区域游戏活动中。
儿童本位论强调了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要求教育者扮演儿童活动、游戏中的参与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真正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基于儿童成长及需求创设教学活动。
一、巧用生活化素材,丰富区域活动内容所谓生活化区域,就是将区域游戏环境与幼儿熟悉的生活场景密切联系,在幼儿园内为幼儿搭建起一个熟悉、亲切的“家”,使他们能身临其境地感知生活气息,运用美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因此,在生活化区域游戏中创设生活化场景,可以通过投放生活化材料,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为幼儿带来更为真实的游戏体验。
以“新年好”的生活化区域游戏活动为例,先设定区域游戏环境的主题颜色为红色,将活动背景时间设定为新年,鼓励幼儿展开想象,说说自己家中、熟悉的街道或商店是如何庆祝新年的,让幼儿通过分享自己熟悉的经验活跃活动氛围。
之后,教师带领幼儿一同走进“迎新年”的生活化区域,这里早已准备好了各式各样的装饰物品,如鲜花、对联、红灯笼、剪纸、手工卡纸、剪刀、胶水等,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兴趣选择材料,也可以模仿实际场景进行加工和创造。
从兴趣出发,让班本课程走向儿童本位
从兴趣出发,让班本课程走向儿童本位摘要:本文从儿童兴趣出发,为班本课程走向儿童本位提供了三条策略,包括提供丰富多样的活动材料和环境、尊重和支持儿童的自主选择、引导和促进儿童的深入探索。
这些策略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满足儿童的兴趣需求,激发和培养儿童的兴趣潜能,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希望本文能为教师和儿童的课程活动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幼儿园;班本课程;儿童本文;改进策略引言: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儿童的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儿童的兴趣不仅能激发儿童对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还能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情感发展、社会发展和创造发展。
因此,班本课程应该以儿童为中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兴趣为导向,为儿童提供一个充满乐趣、挑战和创造的学习环境。
但是,在班本课程设计和实施中,如何让儿童在课程中发现和追求自己的兴趣,如何让课程更加符合儿童的兴趣和需求,如何让教师更好地引导和支持儿童的兴趣表现,这些都是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一、幼儿园班本课程走向儿童本位的必要性首先,儿童本位是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指导思想,也是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幼儿教育理念。
走向儿童本位可以使幼儿园班本课程更科学、更人文、更有效。
其次,儿童本位是尊重幼儿作为主体的学习权利,也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走向儿童本位可以使幼儿园班本课程更贴近幼儿的兴趣、需求和水平,更有利于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探索性。
最后,儿童本位是培养幼儿终身学习能力和适应未来社会变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反映幼儿园教育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志。
走向儿童本位可以使幼儿园班本课程更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和多样性,更能培养幼儿的综合素养和核心素养[1]。
二、从兴趣出发,让班本课程走向儿童本位的策略(一)提供丰富多样的活动材料和环境教师应该根据儿童的兴趣特点,为儿童提供各种吸引人的、有挑战性的、有创造性的活动材料和环境,让儿童有机会接触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拓展儿童的经验和视野[2]。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儿童对活动的兴趣和热情,为儿童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和选择空间,为儿童创造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体验方式。
幼儿园活动指导思路
幼儿园活动指导思路引言:幼儿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幼儿园中,活动是孩子们学习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幼儿园的活动指导思路直接影响到孩子们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本文将从观察与了解儿童、培养兴趣与创造力、提供多样性和沟通互动等多个方面阐述幼儿园活动指导思路,并提供一些相关实践案例。
一、观察与了解儿童儿童个体差异是育人过程中必须引起重视的因素。
教师应通过观察和了解儿童,了解他们的兴趣、特长和个性,为后续活动的设计提供依据。
例如,教师可以在观察中发现某些儿童对手工艺术非常感兴趣。
基于这一发现,教师可以组织手工制作活动,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培养兴趣与创造力幼儿期是孩子们良好品格、习惯和兴趣的培养期。
教师应利用丰富多样的活动,培养孩子的兴趣和创造力。
面对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教师可以组织音乐活动,如歌唱、舞蹈等,鼓励孩子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创造力。
三、提供多样性的活动多样化的活动可以满足孩子们不同层面的发展需求,包括认知、动手能力、语言表达等。
教师应提供丰富多样的活动内容和形式。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图书阅读活动,在读故事的过程中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和表达能力。
四、倡导沟通互动幼儿园是孩子走入社会、学习与交流的第一个场所。
教师应鼓励儿童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互动,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孩子们扮演不同角色,通过角色切换和情境模拟,锻炼他们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五、营造宽松的活动环境宽松的活动环境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探索欲望和创造力。
教师应提供具有挑战性和探索性质的活动环境。
例如,在室外活动中,教师引导孩子们寻找蚂蚁的踪迹、观察植物的变化等,激发他们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六、实施有序的活动规划活动的有序规划对于幼儿园的日常教学至关重要。
教师应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和发展需求,进行有序的活动安排。
例如,在建构活动中,教师可以按照建构的步骤进行设计,先带领孩子们观察、探究现象,再引导他们提出问题、讨论解决方法,最后进行实践操作。
幼儿游戏的指导方法
幼儿游戏的指导方法幼儿游戏是幼儿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游戏,幼儿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发展各方面的能力。
在指导幼儿游戏时,我们需要注意一些方法和技巧,以确保游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首先,我们需要选择适合幼儿年龄和发展水平的游戏。
幼儿的认知、语言、社交和运动能力都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因此游戏选择要符合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比如,对于3-4岁的幼儿,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角色扮演游戏或者动作游戏,而对于5-6岁的幼儿,可以选择一些需要团队合作或者思维发展的游戏。
其次,我们需要提供适当的游戏环境和材料。
游戏环境应该是安全、整洁、明亮的,可以让幼儿自由活动和探索。
游戏材料也要多样化,包括玩具、图书、艺术用品等,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创造力。
另外,我们需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支持。
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地给予幼儿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或者建议,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或者克服困难。
同时,教师还要在一旁给予必要的安全保护和监督,确保游戏的进行安全无虞。
此外,我们还需要注重游戏的多样性和综合性。
幼儿的游戏应该包括动作游戏、角色扮演游戏、艺术游戏、智力游戏等不同类型,以全面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同时,游戏也要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促进幼儿的认知和情感发展。
最后,我们需要及时总结和评估游戏效果。
在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回顾游戏过程,分享游戏的乐趣和收获,同时也可以评估游戏的效果,以便今后的改进和指导。
总的来说,指导幼儿游戏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幼儿教育知识和经验,同时也需要关注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指导方法,才能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全面的发展和成长。
幼儿园教师作区域游戏的专题讲座:区域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幼儿园教师作区域游戏的专题讲座:区域游戏的组织与指导《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说明”部分特别提出了要注意的四个方面:一是“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二是“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三是“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四是“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
这四个方面非常明确的提示我们:游戏是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必须立足于幼儿,并从幼儿出发,去思考他们的学习与发展问题。
我认为,活动区游戏是更能较好的体现这一要求的活动。
活动区游戏,也称区域活动、区角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划分一些区域,有目的、有计划的投放各种材料,创设活动环境,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自主的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的进行操作、探索和交往的一种幼儿学习形式。
我们一直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如何有效地开展区域活动?区域创设和区域活动实施究竟为了追求什么样的价值?区域活动主要是幼儿的游戏,还是教师的教学(包括分层次的教学)?区域活动主要是由幼儿发起的还是由教师发起的?区域活动是否应该有特化、细化的活动目标和预设的活动内容?区域活动的材料应该具有原始性、开放性、多功能性,还是应该具有高结构性、封闭性、单一功能性?区域活动在实践中显示出与集体“上课”不同的效应,因为它突破了集体教学的大一统形式,为幼儿提供一种开放式的游戏环境,可以更好地照顾幼儿发展速度的个体差异,励幼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自由选择活动材料,自发、自主探索,这就增强了幼儿学习的动机,使幼儿能够通过与环境交互作用的活动获得身体、认知、情感、社会等方面和谐发展、自我发展。
区域活动的性质决定了该类教育活动本该是由幼儿发起的探索活动,是以幼儿的兴趣为导向的,旨在满足幼儿的需要。
这类教育活动的主要成分是幼儿的游戏,主要的立足点是儿童本位,强调活动的过程,强调幼儿自主地、个别化的学习。
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主要是顺应儿童的发展,而非主要让儿童获得知识和技能。
区域活动的创设和实施体现了“以幼儿兴趣和需要为导向”的特征。
坚持儿童本位,强点立德树人——幼儿园德育环境的构建与实施
坚持儿童本位,强点立德树人——幼儿园德育环境的构建与实施摘要:教学改革思想背景逐步融入到幼儿园日常教学实践指引环节中,要求教师做到以幼儿为中心,健全其思想价值观念,让幼儿能够获取正确的引领和多角度的知识探究机会。
为此,幼儿园要落实一定的德育精神,让幼儿在不断的学习和探究中了解知识、掌握知识。
同时,幼儿园课程和各项策略的践行有助于促进幼儿的发展。
德育会直接影响幼儿的心理和价值观念。
所以,在幼儿园的指引环节中应重视德育环境的构建,通过不同策略的践行,让德育思想贯穿于幼儿园的教学始终。
基于此,文章中主要分析了幼儿园德育思想的践行、以及环境构建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德育环境;构建;实施;分析前言:幼儿园在日常指引中为结合于渗透德育思想的目标,应严格按照《指南》中提出的相关要求,让幼儿通过多角度的知识学习,形成正确的思想,促进其了解德育内容。
契合于幼儿理解能力相对较低、对事物判断能力也相对较差的特点,教师塑造德育氛围的实践环节中要考虑到上述需求,可以采用卡通动画、简单易懂的故事形式,让幼儿了解德育、认识到精髓体系,促进幼儿的多角度的发展。
一、幼儿园教学引导的基本现状第一,“小学化”思想较为严重。
由于受到“显现式”教学能力、教学时效性提升考察标准的影响。
幼儿园在对幼儿实施引导过程中,仅重视幼儿算术能力、文字表述能力、以及单词学习能力的提升。
即:让幼儿在家庭生活中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让家长和周围的环境认可幼儿园中的教学。
以此,增进自身的教学竞争力[1]。
但是,上述理念与幼儿实际的能力和兴趣爱好不相符。
同时,导致幼儿的学习效果逐步降低[2]。
第二,教师的指引过于机械。
教师为让幼儿在课堂中保持纪律,保证幼儿在学习中的安全。
因此,会强行规定幼儿在学习中采用的方法、以及在活动参与中落实的模式,导致幼儿的实际学习兴趣降低。
不利于德育思想的贯彻和落实[3]。
二、措施——幼儿园构建德育环境,完成德育引导的策略(一)设置区域活动,落实德育思想区域活动的创设会有助于教师落实德育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以儿童为本位的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师指导建议
作者:张楠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16期
摘要:纵观《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其中明确指出,在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中,教师要成为幼儿各项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指导者。
就当前教师参与区域活动的指导情况来看,其指导存在成人本位色彩,忽视儿童本位,导致活动指导低效甚至无效。
面对这种情况在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中,教师要在儿童本位的指导下,实施多样指导,借此保证活动有序开展,促进幼儿的发展。
关键词:儿童本位;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师指导
随着儿童地位的不断提高,尊重儿童,引导儿童发展早已成为一种教育趋势,再此背景下,对儿童本位的研究方兴未艾。
《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其中明确指出,在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中,教师要成为幼儿各项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指导者。
从此要求看出,在区域活动参与中,幼儿是主体,教师的一切教育和指导行为,都是为幼儿的发展服务的。
事与愿违,在当前的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中,教师的指导仍以成人本位为主,忽视了幼儿的发展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出现了诸多的问题,如区域游戏环境的营造及材料的投放忽视幼儿的心理发展需求、教师的活动指导忽视幼儿的情感发展需求、教师的活动指导未关注幼儿的行为本质……诸此种种问题的存在,不仅导致教师的区域活动指导低效甚至无效,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幼儿的有效发展。
基于《纲要》的要求,在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中,教师需要以儿童为本位,有目的有计划地介入、指导幼儿,以此保证其活动的顺利实施,同时使其在活动参与中实现发展。
一、从儿童本位出发,教师的介入要“进退适宜”
在区域活动开展中,大部分教师在指导幼儿的时候经常会考虑到这样两个问题:幼儿在活动参与中是否需要教师的介入,教师要如何介入幼儿活动。
方建华在其《采用中班幼儿角色额游戏中教师指导行为研究》中指出,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介入行为往往带有权威性,其本质是对幼儿行为的控制。
在课改背景下,教师在区域活动开展中的“霸权”行为在逐渐地减少,如很少直接告诉幼儿此次活动需要做些什么,或者某一环节要如何操作等。
而是尽可能地将区域活动参与的主动权还给幼儿,使其获得自主参与的权利。
但是,在此“放权”的过程中,一些行为误区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
如,在进行角色扮演游戏的时候,一些教师会作为游戏的参与者,参与到游戏观察活动之中,并根据游戏进展“悄悄”地对幼儿进行指导。
在指导的过程中却难以及时地抽象。
乍看之下,教师将活动的主动权还给了幼儿,幼儿在自主参与游戏活动,而教师只是在扮演参与者的角色。
实际上,教师的“悄悄”指导,还是在引导幼儿按照自己的既定方向发展,教师作为幕后的推手推动着游戏发展,而非幼儿自主实现游戏的发展。
针对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