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教学设计:《自然资源与人类》1
2018-2019学年鲁教版地理必修一一师一优课必修一教学设计:4.1《自然资源与人类》1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湘教版必修一教案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湘教版必修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2.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3.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4.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5.生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二、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掌握自然资源的基本知识。
2.理解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
3.掌握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措施。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措施,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2.教学难点:理解自然资源的相关概念,认识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
四、教学步骤与方法1. 导入(10分钟)以课堂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自然资源是什么?2.自然资源有哪些分类?3.为什么要保护自然资源?2. 课堂讲解(25分钟)讲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和生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内容,通过案例分析和实例展示让学生了解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影响。
3. 小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组讨论一个问题,如:1.如何保护水资源?2.如何保护土地资源?3.如何保护生物资源?4. 展示与总结(15分钟)请学生展示小组的讨论结果,并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估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反思,包括:1.学生对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有没有掌握?2.学生对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是否有清晰的认识?3.学生是否能够提出有效的自然资源保护措施?教学反思是为了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效果。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案(湘教版必修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案(湘教版必修)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概念与分类一、教学目标:1. 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掌握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2. 了解自然资源的分类,明确各类资源的特点和作用。
3. 培养学生珍惜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环境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资源。
2. 自然资源的分类: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3. 各类资源的特点和作用: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作用。
2. 难点:各类资源的特点和合理利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资源案例,引导学生理解资源利用的重要性。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提问学生对自然资源的了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资源案例,如我国水资源、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和问题。
4.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
5. 总结:强调珍惜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第二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一、教学目标:1. 了解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掌握合理利用的原则。
2. 认识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学会保护资源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内容:1. 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
2. 合理利用的原则:节约、高效、可持续。
3. 自然资源保护的方法:法律法规、技术手段、公众参与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合理利用的原则和保护方法。
2. 难点: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树立。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合理利用的原则和保护方法。
2.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实践方法。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合理利用的原则和保护方法。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案(湘教版必修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案(湘教版必修)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概念与分类一、教学目标:1. 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认识自然资源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2. 了解自然资源的分类,掌握各类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利用。
二、教学内容:1. 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
2. 自然资源的分类: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3. 各类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利用: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2. 难点:各类自然资源的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讲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自然资源的利用实例。
3. 讨论法:探讨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自然资源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资源在生活中的作用。
2. 新课导入:讲解自然资源的分类,介绍各类自然资源的特点。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自然资源的利用实例,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等。
4. 讨论:分组讨论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可持续发展一、教学目标:1. 掌握自然资源的利用原则,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 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认识自然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 自然资源的利用原则:合理利用、节约优先、循环利用等。
2.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方法:技术创新、管理优化、政策调控等。
3.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满足当前需求,不损害后代利益的发展。
4. 自然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自然资源的利用原则、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方法。
2. 难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自然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案(湘教版必修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案(湘教版必修)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概念与分类教学目标:1. 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2. 掌握自然资源的分类;3. 了解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2. 自然资源的分类: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3. 自然资源的重要性: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教学活动:1. 引入讨论:自然资源的概念;2. 讲解自然资源的分类;3. 探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4.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讨论自然资源的实例,并进行分享。
作业:2. 思考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第二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教学目标:1. 了解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2. 掌握自然资源的保护方法;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1. 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2. 自然资源的保护方法:合理利用、节约使用、保护生态环境;3. 环保意识的重要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活动:1. 引入讨论: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2. 讲解自然资源的保护方法;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4.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讨论自然资源的保护措施,并进行分享。
作业:2. 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环保意识。
第三章: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教学目标:1. 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2. 掌握可持续发展的概念;3. 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内容:1. 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过度开发、污染、生态破坏;2.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满足当前需求,不损害后代利益;3. 可持续发展观念的重要性: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方向。
教学活动:1. 引入讨论: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2. 讲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3. 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4.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可持续发展的实例,并进行分享。
作业:2. 思考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四章:自然资源管理与政策教学目标:1. 了解自然资源管理的重要性;2. 掌握自然资源政策的内容;3. 培养学生的政策意识。
必修一教学设计:4.1《自然资源与人类》1
课题《自然资源与人类》教学设计课型新授课1.引导学生认识自然资源的特征教学目标 2.以土地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使学生学会用历史发展的观点看待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特征②土地资源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特征重点难点教法及教具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教学内容教师主导活动(导入)②土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个案调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生产、生活都离不开自然环境,离不开自然环境。
自然资源为工农业生产了基础、原料、证。
但是,人类活动又在同时影响着自然资源, 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影响越来越大。
已经是摆在人类面前的重大课题。
动力,上经济建设不可缺少的物质保特别是由于人口的迅猛增长和科技进因此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和保护自然资源,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0 - 81页,明确自然资源的概念以及种类(板书)一、自然资源1.概念2.分类(提问思考)①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表现在几个方面?②举例说明资源间的联系③怎样理解资源的数量的有限性④举例说明资源利用的发展性(分组讨论)由自然资源的特征,谈谈资源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板书)3. 学生主体活动12分布的不平衡性 资源间的联系性 数量的有限性 利用的发展(承转)自然资源与人类关系密切,以土地资源为例,它是“财富之母,民生之本” 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基础和场所。
不同社会时期,不同生产力状况下,土地资 源对人类的影响是不同的。
(板书)二、土地资源与人类 (承转)地球是有限的,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地球一生命一人类系统的平衡和物质的 生产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人类需求的无限性与资源供给的有限性的矛盾正日益突出和尖锐,面对人口膨胀和人类社会发展对自然资源需求日益啬的压力, 人类必须在地球资源和环境容量允许的范围去谋求人类高度的文明目标,必须构成人 类社会与自然协调指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如何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自然资源与人类教案
自然资源与人类教案第一章:自然资源的定义与分类1.1 自然资源的概念1.2 自然资源的分类1.3 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和价值1.4 自然资源的分布与利用第二章:水资源2.1 水的循环和分布2.2 水资源的重要性和利用方式2.3 水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2.4 水资源问题的案例分析第三章:土地资源3.1 土地的分类和利用3.2 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3.3 土地资源的利用和管理3.4 土地资源问题的案例分析第四章:气候资源4.1 气候的分类和特征4.2 气候资源的重要性和利用方式4.3 气候变化对自然资源的影响4.4 气候变化应对策略的案例分析第五章:生物资源5.1 生物资源的分类和利用5.2 生物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5.3 生物资源的利用和管理5.4 生物资源问题的案例分析第六章:矿产资源6.1 矿产资源的形成与分类6.2 矿产资源的重要性和利用6.3 矿产资源的开发与环境保护6.4 矿产资源问题的案例分析第七章:能源资源7.1 能源的分类和利用7.2 能源资源的重要性和安全7.3 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7.4 能源资源问题的案例分析第八章:森林资源8.1 森林资源的特点和功能8.2 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8.3 森林资源的利用和管理8.4 森林资源问题的案例分析第九章:野生动植物资源9.1 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特点和保护9.2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9.3 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利用和管理9.4 野生动植物资源问题的案例分析第十章:自然资源与可持续发展10.1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10.2 自然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10.3 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挑战10.4 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自然资源的定义与分类补充和说明:自然资源是支撑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包括水、土地、气候、生物、矿产和能源等多种类型。
理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对于认识到它们对人类社会的至关重要性至关重要。
二、水资源补充和说明:水是生命之源,但全球水资源分布不均,且面临着污染和过度开发的问题。
高中地理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案1湘教版 必修1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突破思路高中学生对人类与自然资源的关系已有初步的认识。
本节介绍了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和利用程度各不相同。
本节可采用“问题探究一同步理解一迁移运用”的思路,先明确自然资源的分类,然后以煤炭为例再扩展迁移到其他自然资源,说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日益广泛,利用深度逐步拓展。
利用废旧轮胎发电英国伯明翰一家公司新建了一家工厂,拟用高温分解的办法从废旧汽车轮胎中“炼油”。
据称,从5万吨废旧轮胎中可提炼出2万吨燃料油。
英国苏格兰建成每年可焚烧800万只废旧轮胎的热电厂,向25万个家庭供电。
可燃冰有一种由天然气、甲烷的水溶液凝结成的冰,可作燃料用。
在世界的一些海洋中,由于大量死亡生物遗体沉积到海底,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环境下,经过分解逐渐演化成可燃性气体,并储存在海底裂缝和孔隙中,随着地质历史的变迁,酷寒的气候使这些海洋封冻,成了“万年冰”。
而可燃性气体也冻结在冰里,成为外形与冰酷似的天然气矿层。
“可燃冰”在温度很低时,能老老实实地以冰的状态“冬眠”,当温度升高时,开始融化,变成比原体积大100倍的气体,它不需要转化或分解即可以燃烧。
据勘察研究,“可燃冰”的储量比化石燃料的总和还多。
利用气象因子发电雨滴体积越大,落地速度越快,利用它发电产生的能量就越大。
雨能的介质是水,水的能量比空气约大900倍,在同等条件下,雨能的发电量超过风能。
利用雨能发电的方式有三种:一是雨滴所产生的力产生电流;二是雨水发电,是先由集流装置将雨水集中,然后再让雨水往下流动发电;三是雨滴和雨水能联合发电。
美国、日本等国正在建设这种大型雨能发电站。
日本科学家还提出以积雪发电的大胆设想,秋田大学进行的一系列试验已获成功。
他们将高山上的雪水引来,冷却产生氟氯苯气体,在其受冷液化时放出很强的能量,从而驱动汽轮发电机发电。
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认为严寒与阳光一样,也是一种可利用的能源。
在可能情况下充分利用天然低温,这与充分利用太阳能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
高中地理《4.1自然资源与人类》教案鲁教版必修1
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主备人答疑电话审核人审批人备课时间上课时间总课时数1.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分类,并能够加以区分。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原理,分析自然资源在形成和分布上的共性特征,并从人类开发利用的角度分析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特征,培养学习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自然资源在形成和分布上的共性特征基础梳理一.认识自然资源1.概念: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____________获得,并用于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与能量。
2.分类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从性质或生产情况看,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如各种矿产资源)和____________资源(如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气候资源)。
3.共性特征(1)分布的不平衡性自然资源分布不平衡,存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显著地域差异。
(2)资源间的联系性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________,各种自然资源之间往往是相互联系的。
(3)数量的有限性在一定________和________内,资源的数量总是有限的。
(4)利用的发展性随着________________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____________和利用________________将进一步拓展,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也不断______________。
二.土地资源与人类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______________,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的______________条件下,土地资源对人类的影响是不同的。
三.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背景:人类在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对资源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导致了某些资源的短缺和环境的恶化。
2.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1)________________:对资源的开发不能超过资源的________________。
高中地理课教案: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高中地理课教案: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1. 简介在这个课题中,我们将学习和理解自然资源是什么以及它们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我们将探索不同类型的自然资源、如何管理和利用它们,以及这些资源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通过本课,学生们将更好地认识到人类如何依赖和干扰自然资源,并了解到自己在保护环境中的责任。
2. 自然资源2.1 定义自然资源是指大自然中存在并供人类使用的物质或能源。
它们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两大类别。
2.2 不同类型的自然资源•水资源:包括江河湖海等水体,在农业、工业和家庭供水等方面需要使用。
•矿产资源:包括金属矿产如铁矿、铜矿,以及非金属矿产如煤、石油等。
•林木资源:森林提供了木材、纸浆等重要原材料。
•能源资源:包括化石能源(如煤、油、气)和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
•土地资源:包括农田、建筑用地、森林和草原等。
3.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管理3.1 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利用自然资源时,需要考虑到资源的再生能力、环境影响以及社会经济需求,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3.2 自然资源管理方法•国家政府监管:通过法律和政策进行自然资源的规划、分配和保护。
•国际合作与协调:各国之间进行合作,在全球层面上共同应对自然资源问题,例如气候变化。
•均衡发展:在经济增长中平衡自然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确保可持续性。
4.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4.1 自然资源的依赖性人类几乎依赖于所有类型的自然资源来满足基本需求,如食物、水和能源等。
4.2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许多国家经济的繁荣都与丰富的自然资源有关,自然资源的开发成为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4.3 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取资源时也需要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
不当利用和过度开采会导致生态系统破坏、物种灭绝、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
5. 总结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理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及其管理与利用方式,有助于我们认识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教学教案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种类和特点。
2. 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2. 各类自然资源的特点3. 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4. 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种类、特点,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保护自然资源的方法。
2. 教学难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利用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素材。
2. 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3. 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任务。
【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自然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自然资源?2. 学生回答后,总结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案例分析】1. 教师讲解一个与自然资源相关的案例,如过度开采、污染等。
2. 学生分析案例中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
【小组讨论】1. 教师提出讨论问题: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2. 学生分组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
【知识拓展】1. 教师讲解自然资源的特点和保护方法。
2. 学生了解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复述所学知识。
【作业布置】1.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如何在家中实践保护自然资源。
2. 完成一份关于自然资源保护的手抄报。
【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2. 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看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了解学生对自然资源的理解和保护意识的培养。
2. 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方面的能力。
自然资源与人类教案
一、教案名称:自然资源与人类教案第一章:自然资源的定义与分类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和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自然资源的分类和特点。
3. 培养学生对自然资源的珍惜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内容:1. 自然资源的定义:自然资源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2. 自然资源的分类: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3. 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案例。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自然资源的保护措施。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资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讲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案例。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自然资源的保护措施。
5. 总结:总结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强调保护自然资源的必要性。
六、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自然资源定义和分类的理解。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提出的保护措施。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加深学生对自然资源保护的认识。
七、教学资源:1. PPT课件:展示自然资源的图片和案例。
2. 案例资料:提供典型的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案例。
3. 作业习题:提供相关的作业练习题。
八、教学时间:45分钟九、课后作业:1. 列举常见的自然资源,并说明其特点和作用。
2. 分析一个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案例,提出自己的看法。
十、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情况。
2. 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自然资源保护的认识。
十一、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学生的反馈意见,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
十二、教学评估: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了解学生对自然资源保护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十三、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教学目标,制定后续章节的教学计划,确保学生系统地掌握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关系。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其基本属性;2、了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世界能源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的变化;3、了解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掌握阅读、分析能源结构变化动态曲线图的技能;(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能源结构变化动态曲线图的阅读和分析,学会相关的读图分析方法,提高定量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不同时期人类社会在自然资源的认识和利用上存在着明显差异的分析,学会以动态的、发展的观点来分析问题,逐步形成辨证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3、通过对中国能源结构特点的分析探究,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难点:以历史发展的观念分析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三、教法和学法多媒体教学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四、课前准备为使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以班级学习小组为单位,每组4-5人)。
组长负责组织讨论,有效地引导学生团结协作。
教师则宏观调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图片,提高地理学习的趣味性,利用一些地理图文,帮助学生提高读图,析图能力。
五、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材的内容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自然资源的概述,主要介绍了自然资源的概念,特点及分类;第二部分是一煤炭为案例分析自然资源及其利用;第三部分是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关于自然资源的属性、特点,因教材理论性和概括性都教强,学生难以理解,所以老师要结合举实例分析说明。
自然资源的分类方式很多,指导学生明确按自然属性和再生性质分类即可,并重点剖析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相对性。
关于自然资源及其利用,教材改变了以前高中地理课程系统讲述每一种自然资源的状况,而是以煤炭为例,深刻认识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且进一步以历史的观点看待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资源与人类》教案1(鲁教版必修1).doc
(2)依据性质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自然资源的学习,使学生明确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特征,理解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的含义,并能够加以区分。
(2)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的原理,分析自然资源在形成和分布上的共性特征;从人类开发利用的角度,分析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特征。
培养学生辨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3)以土地资源为例,帮助学生理解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形成正确的资源观。
(4)通过剖析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而造成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的实例,使学生理解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认识资源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过程与方法结合实例,把相关事物列表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用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学习地理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重点难点】1、自然资源的共性特征2、资源间的关联性3、如何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讲授过程】情景创设让学生看图4-1-1的五幅图片中所反映的内容,哪些属于自然资源?你生活中所使用的物品与哪些自然资源有关。
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说出自然资源的概念。
一、认识自然资源1、自然资源的定义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主要包括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气候资源等。
自然资源的两个基本属性:一是自然属性;二是经济属性。
2、自然资源的分类'a、矿产资源b、土地资源(1)依据与人类的关系V C、水资源d、生物资源e、气候资源「a、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b、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只要利用合理、保护得当,能够不断生长和繁殖或能够不断更新、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 可以认为是可再生资源,如: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气候资源;有些自然资源需要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和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形成相对于短暂的人类历史来说,可以认为是不可再生资源,如:矿产资源承转:每一种自然资源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及特殊的规律性,但作为自然资源的整体还具有一些共性特征。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案1(高一地理)
第二课时【板书】三.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活动】读图4-31,分析回答:1.自然资源对人类有什么重要影响?2.读图说说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变化分哪三个阶段?【探究】读图4-30,分析回答:(1)世界古文明发源地在空间上分布有什么共同特征?(2)这些地区能够成为古代文明的发源地共同条件是什么?【点拨】共同特征:在暖温带和亚热带相对湿润的地区,尤其是河流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地区。
成为古文明发源地的原因:平坦的地形,温暖的气候,丰沛的水源,肥沃的土壤,是农业社会时期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条件。
【探究】在工业社会阶段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举例说明。
【点拨】工业化的初期和中期阶段,矿产资源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着决定因是什么?【点拨】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而各种后天性资源(如人工合成原料智力资源、信息网络等)的地位则迅速上升。
而后天性资源的运输成本较低,产业布局对资源的依赖性逐渐减小。
【归纳总结】自然资源与人类关系的变化规律。
农业社会时代——人类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很大。
如四大文明古国的形成。
工业社会时代——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决定性的影响。
如大庆、鞍山等城市的发展后工业化时代——自然资源的作用相对下降,后天性资源(人工合成原料、智力资源、信息网络)的地位上升。
产业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减少【随堂练习】1. 简要描述当今能源消费构成的特征。
2. 煤炭在世界能源中的地位从什么时候开始下降?为什么?3. 从长远看,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向何处发展?【板书设计】一、自然资源概述(一)自然资源的概念1.概念:直接来自自然界,能被人类利用2.属性:有限性、整体性、地域性、多用性、社会性(二)自然资源的分类1.按自然属性分:2.按性质分:非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二、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以煤炭为例1.前煤炭时期——18世纪前,生产力不发达,以木柴和水力为基本能源2.煤炭时期——产业革命后,煤炭取代木柴成为主要能源3.后煤炭时期:20世纪60年代,进入“石油时代”;未来,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二、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农业社会时代:人类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很大2.工业社会时代: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决定性的影响3.后工业化时代:自然资源的作用相对下降,后天性资源的地位上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套K12教育资料
必修一教学设计:《自然资源与人类》 1
课题《自然资源与人类》教学设计 1.引导学生认识
自然资源的特征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2.以土地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使学生学会用历史发展的观点看待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特征②土地资源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特征难点与人类活动的
关系②土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个案调重点教法及
教具教学内容整学生教师主导活动主体活动(导入)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生产、生活都离不开自然环境,离不开自然环境。
自然资源为工农业生产了基础、原料、动力,上经济建设不可缺少的物质保证。
但是,人类活动又在同时影响着自然资源,特别是于人口的迅猛增长和科技进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影响
越来越大。
因此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和保护自然资源,教已经是摆在人类面前的重大课题。
学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0 - 81页,明确自然资源的概念以及种类过(板书)一、自然资源程1.概念2.分类(提问思考)①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表现在几个方面?②举例说明资源间的联系③怎样理解资源的数量的有限性④举例说明资源利用的发展性
(分组讨论)自然资源的特征,谈谈资源利用过程中应注意配套K12教育资料
的事项(板书)3.
1
共性特征分布的不平衡性资源间的联系性数量的有限性利用的发展(承转)自然资源与人类关系密切,以土地资源为例,它是“财富之母,民生之本”,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基础和场所。
不同社会时期,不同生产力状况下,土地资源对人类的影响是不同的。
指导学生阅读教
材第83 —84,并完成表格历史时期采猎文明时期农业文明时期工业文明时期(板书)二、土地资源与人类(承转)地球是有限的,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地球-生命-人类系统的平衡和物质的生产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人类需求的无限性与资源供给的有限性的矛盾正日益突出和尖锐,面对人口膨胀和人类社会发展对自然资源需求日益啬的压力,人们已开始警悟。
人类必须在地球资源和环境容量允许的范围去谋求人类高度的文明目标,必须构成人类社会与自然协调共存的新关系。
指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如何实现资源的
可持续利用。
(板书)三.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存在问题2.途径(小结)自然资源是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纽带,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
一定生产力水平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开发利用程度,会对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课堂巩固训练】一、单项选择题生产力状况土地资源
济主体人地关系2
1.下列关于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 .海洋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B .陆地以上的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C.能源资源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D .地下资源都属于非可
再生资源2 .下列物质和能量属于自然资源的是(A .水稻C.雷电 B.钢铁D.地热))3 .自然资源潜力的扩
大和提高立足于(A .资源的再生性B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C .物质运动的循环D .自然资源数量巨大)4 .下列资源中具有地带性分布规律的是()A .石油资源C .煤炭资源板书设计(用案人完成)当堂作业课外作业
教学札记 B.森林资源D .铁矿资源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