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汇总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一、硅及其化合物 Si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排第二,在自然界中没有游离态的硅,只有以化合态存在的硅,常见的是二氧化硅、硅酸盐等。
硅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第ⅣA族,硅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既不易失去电子又不易得到电子,主要形成四价的化合物。
1、单质硅(Si):(1)物理性质:有金属光泽的灰黑色固体,熔点高,硬度大。
(2)化学性质:①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只能跟F2、HF和NaOH溶液反应。
Si+2F2=SiF4Si+4HF=SiF4↑+2H2↑Si+2NaOH+H2O=Na2SiO3+2H2↑②在高温条件下,单质硅能与O2和Cl2等非金属单质反应。
(3)用途:太阳能电池、计算机芯片以及半导体材料等。
(4)硅的制备:工业上,用C在高温下还原SiO2可制得粗硅。
SiO2+2C=Si(粗)+2CO↑Si(粗)+2Cl2=SiCl4SiCl4+2H2=Si(纯)+4HCl2、二氧化硅(SiO2):(1)SiO2的空间结构:立体网状结构,SiO2直接由原子构成,不存在单个SiO2分子。
(2)物理性质:熔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
(3)化学性质:SiO2常温下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不与水、酸反应(氢氟酸除外),能与强碱溶液、氢氟酸反应,高温条件下可以与碱性氧化物反应:①与强碱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生成的硅酸钠具有粘性,所以不能用带磨口玻璃塞试剂瓶存放NaOH溶液和Na2SiO3溶液,避免Na2SiO3将瓶塞和试剂瓶粘住,打不开,应用橡皮塞)。
②与氢氟酸反应[SiO2的特性]:SiO2+4HF=SiF4↑+2H2O(利用此反应,氢氟酸能雕刻玻璃;氢氟酸不能用玻璃试剂瓶存放,应用塑料瓶)。
③高温下与碱性氧化物反应:SiO2+CaO CaSiO3(4)用途:光导纤维、玛瑙饰物、石英坩埚、水晶镜片、石英钟、仪器轴承、玻璃和建筑材料等。
3、硅酸(H2SiO3):(1)物理性质:不溶于水的白色胶状物,能形成硅胶,吸附水分能力强。
化学高一必修一二知识点
化学高一必修一二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和变化的科学。
在高一的化学课程中,必修一和必修二是学习的基础,它们涵盖了化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本文将重点介绍这些知识点,以帮助高一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的基础。
一、必修一:物质的结构和性质1. 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原子的核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以能级的形式存在于核心外围。
2. 元素与化合物:元素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可以按照周期表进行分类。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不同元素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
3.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包括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是指两种或多种物质生成一种新的物质,分解反应是指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多种新的物质。
4. 周期表:周期表是化学元素的有序排列方式,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周期律进行排列。
周期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元素的周期性特征,并预测元素的性质。
二、必修二:化学反应原理1.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达到稳定的状态。
平衡常数是描述平衡位置的定量指标,可以根据平衡常数判断反应方向以及反应的强弱。
2. 氧化还原: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失去或获得电子的过程。
氧化剂在反应中接受电子,被还原;还原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被氧化。
3.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在适当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盐和水。
中和反应的特征是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结合生成水。
4. 电化学:电化学研究电与化学反应之间的关系。
电解是指将导电溶液中的离子分解成原子或分子的过程,而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三、知识点应用1. 化学反应方程式:化学反应方程式用化学式和符号表示化学反应过程。
在方程式中,反应物在箭头的左边,生成物在箭头的右边,箭头表示反应方向。
2. 定量计算:定量计算用于计算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以及反应条件的关系。
通过定量计算,可以确定反应物质的量比、生成物质的量以及反应的限量。
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下面是对高中化学必修一和必修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高中化学必修一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基本概念和实验技能:
物质的分类、性质和变化
实验室常用仪器和操作技能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原子结构和原子模型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特点
化学键和化合物:
化学键的种类和性质
电离和离子化合物
共价键和共价化合物
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反应速率和影响因素
化学平衡和平衡常数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
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和计算
高中化学必修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酸碱和盐:
酸碱的性质和定义
酸碱滴定和酸碱中和反应
盐的性质和命名
金属和非金属:
金属的性质、反应和提取
非金属的性质和应用
电化学和化学电池:
电化学基本概念
化学电池和电解
有机化学基础: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分类
烃类、醇类和羧酸的性质和反应聚合物和化学能:
聚合物的合成和性质
化学能和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有关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当我们升上高一的时候,要学习必修一和必修二的化学知识,这两个部分知识是我们整个高中化学的基础,是很重要的知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1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2、摩尔(mol):把含有6、02×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n=N/NA5、摩尔质量(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或g、、mol-1(3)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n=m/M)二、气体摩尔体积1、气体摩尔体积(V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2)单位:L/mol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3、标准状况下,Vm=22、4L/mol三、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1、物质的量浓度、(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浓度、(2)单位:mol/L(3)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CB=nB/V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2)主要操作a、检验是否漏水、b、配制溶液1计算、2称量、3溶解、4转移、5洗涤、6定容、7摇匀8贮存溶液、注意事项:A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B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C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D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E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止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21、各类有机物的通式、及主要化学性质烷烃CnH2n+2仅含C—C键与卤素等发生取代反应、热分解、不与高锰酸钾、溴水、强酸强碱反应烯烃CnH2n含C==C键与卤素等发生加成反应、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聚合反应、加聚反应炔烃CnH2n-2含C≡C键与卤素等发生加成反应、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聚合反应苯(芳香烃)CnH2n-6与卤素等发生取代反应、与氢气等发生加成反应(甲苯、乙苯等苯的同系物可以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卤代烃:CnH2n+1X醇:CnH2n+1OH或CnH2n+2O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主要抓官能团的特性,比如,醇类中,醇羟基的性质:1、可以与金属钠等反应产生氢气,2、可以发生消去反应,注意,羟基邻位碳原子上必须要有氢原子,3、可以被氧气催化氧化,连有羟基的碳原子上必要有氢原子。
化学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
化学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一)从实验学化学1、化学实验安全在进行化学实验时,要遵守实验室规则,了解安全措施。
例如,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品尝药品的味道,不能将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
使用易燃、易爆、有毒的化学药品时要特别小心,实验结束后要妥善处理剩余的药品和实验废弃物。
2、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1)过滤:用于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
操作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2)蒸发:用于从溶液中得到固体溶质。
加热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过热导致液滴飞溅。
(3)蒸馏:用于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温度计的水银球要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冷凝水要下进上出。
(4)萃取和分液: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将溶质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的方法。
分液是将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离开的操作。
(二)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1、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的物理量,单位是摩尔(mol)。
1 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与 0012 kg C-12 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约为 602×10²³。
2、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单位是 g/mol。
在数值上,摩尔质量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3、气体摩尔体积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单位是 L/mol。
标准状况下(0℃、101 kPa),气体摩尔体积约为 224 L/mol。
4、物质的量浓度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 B 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 B 的物质的量浓度,单位是 mol/L。
(三)离子反应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2、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叫做离子反应。
(完整版)高一化学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汇总,推荐文档
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 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 Na2CO3 (或 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 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 NaHCO3 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 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分离的物质 应注意的事项 应用举例 过滤 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 一贴、二低、三靠 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 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 中水的流向 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 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 提取出来的方法 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 原溶剂 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 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 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 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 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 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 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 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分离 NaCl 和 KNO3 混合物 三、离子检验 离子 所加试剂 现象 离子方程式 Cl- AgNO3、稀 HNO3 产生白色沉淀 Cl-+Ag+=AgCl↓ SO42- 稀 HCl、BaCl2 白色沉淀 SO42-+Ba2+=BaSO4↓ 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 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 把含有 6.02 ×1023 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 1 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 6.02 X1023mol-1 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 = 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 n =N/NA 5.摩尔质量(M)(1)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 或 g..mol-1(3) 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 ( n = m/M ) 六、气体摩尔体积 1.气体摩尔体积(V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2)单位:L/mol 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 n=V/Vm 3.标准状况下, Vm = 22.4 L/mol 七、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化学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
化学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化学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规律以及能源转化的科学。
化学必修一二是高中化学的基础课程,主要介绍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本文将对化学必修一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
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有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
1. 合成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
例如,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
2.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例如,烧煤时,炭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汽。
3. 置换反应:一种元素或离子取代一种化合物中的元素或离子。
例如,用锌粉取代银盐中的银离子,得到金属银。
4. 氧化还原反应:涉及物质的电子转移过程。
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是指物质得到电子。
例如,金属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产生氧化物和金属。
二、离子与离子反应离子是由带电粒子组成的物质。
常见离子有阳离子(带正电荷)和阴离子(带负电荷)。
离子之间的反应称为离子与离子反应,也称为离子反应或离子交换反应。
离子反应是电解质溶液中的一种常见反应。
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交换能导致溶液的电导率增大。
1. 阳离子与阴离子反应:阳离子与阴离子互相结合形成化合物。
例如,氯化钠溶液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可以结合成氯化钠晶体。
2. 阳离子与配位阴离子反应:阳离子通过配位键与阴离子结合形成配位化合物。
例如,铜离子和氨分子通过配位键结合形成四氨合铜离子。
三、化学平衡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动态平衡,这种状态称为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的特点包括正反应和反向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等。
当平衡时,可以通过改变温度、压力和浓度等条件来影响平衡位置。
平衡常数是用来描述化学平衡体系中各个物质浓度之间关系的数值。
四、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涉及物质电子转移的反应。
一般情况下,氧化剂接受电子并减少,还原剂失去电子并增加。
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参与能量转化和电化学反应。
高中化学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必修一和必修二是高中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这两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以下是关于高中化学必修一和必修二的知识点总结:必修一:物质的组成和变化1. 物质的组成:原子、分子、离子。
原子的结构,包括原子核和电子的组成,原子的质量数和原子序数。
2.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按照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3. 原子量和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是元素中同位素的质量平均值,相对原子质量是元素质量与碳12质量的比值。
4. 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物质变化过程。
化学反应可发生的条件,如温度、压力、光照等。
5.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反应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有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金属与氧化物的反应等。
6.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组成的情况下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硬度等;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如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等。
必修二: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 溶液的溶解度和溶液类别: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的最大溶解量。
溶液可以分为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2. 酸、碱和盐:酸是指能产生氢离子的物质,碱是指能产生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盐是由酸和碱反应生成的物质。
3. 酸碱中和反应:当酸和碱按化学计量比反应时,生成水和盐的反应称为酸碱中和反应。
4. 氧化反应:氧化反应是指物质与氧气反应,产生氧化物的反应。
5. 金属的性质和反应: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反应产生盐。
6. 金属活动性:金属活动性可通过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反应速度的快慢来判断。
7. 非金属的性质和反应:非金属具有不良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完整版人教版化学必修一、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2.化学计量之间的转化关系(1)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摩尔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
(2)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计算n=Mm=NA N =VmV =C B ×V (3)有关溶液稀释(稀释前后溶质守恒):C (浓)·V (浓)==C (稀)·V (稀)(4)溶质质量分数(W )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 )的转化:(注意其中的单位换算) 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3.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及误差分析(1)容量瓶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仪器,其常用规格有50 mL 、100 mL 、250 mL 、500 mL 、1000 mL 等,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其规格,如500 mL 容量瓶。
并且使用前一定要检查其是否漏水。
(3)误差分析由公式知,凡是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或使溶液体积增大的操作,都会使c偏低,反之偏高。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1.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将化学变化进行分类:①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将化学反应分为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
③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2.电解质和离子反应(1)电解质的相关概念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②电离:电离是指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③酸、碱、盐是常见的电解质酸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为H+的电解质;碱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为OH-的电解质;盐电离时产生的离子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或铵根离子。
(2)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化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化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知识总结化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一节元素周期律1。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核电荷数, 2。
碱金属元素阳离子中失电子数为+1价,其余元素为0价;酸根阴离子中得电子数为-1价,其余元素为0价。
2。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主族越来越重,副族越来越轻。
元素的序数可表示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故元素的性质常随原子序数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
3。
主族元素形成离子时,其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是成反比的,这一规律也适用于副族元素。
4。
从主族元素过渡到周期表中下一个主族元素,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且周期表上的位置由左向右依次递减。
3。
对比同一主族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关系:镁>铝>铁>硅>铜>锌>铝>锡>铅>铍>钙>镁<铝<铁<铜<铅<锌<锡<钛<钒<铬<钨<锰<金<银<铂<钯<铂<铑<钌。
4。
判断下列说法中是否正确。
5。
若某元素从甲地运往乙地时,要求在1000千米路程内平均每隔100千米放一个标有该元素符号的容器,则容器的间距至少应为_米。
【解析】分析题意,由标有相同元素符号的两个空容器a、 b间的间距公式R=aRb, a、 b两地距离为1000千米,由题意可知a为放有该元素容器的最小单位容积,而b放入容器后,会压缩b的体积,所以要保证每隔100千米放一个装有该元素容器的最小单位容积,即至少需要1000千米×100/(100×b) = 10,故答案为: 10。
5。
用“◎”表示水中氢离子的个数,用“□”表示氯离子的个数,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_6。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只有一种元素变多种元素,其中__种元素没有变化。
7。
钾、钠、镁、钙、钡、锌、铬、铅、铁、锡、磷共13个元素,其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__。
8。
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前五位为_能大量获得电子,所以排在它们后面的金属活动性一定小于__。
9。
关于物质的“三态”,正确的是__,三态物质都能导电。
10。
化合反应中只有加成反应中某种元素原子个数一定发生改变。
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选修四)人教版各章知识点归纳
高一化学(必修1)人教版各章知识点归纳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一.化学实验安全1.遵守实验室规则。
2. 了解安全措施。
(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
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沾在皮肤上,用水冲净然后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
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例如,掌握仪器和药品的使用、加热方法、气体收集方法等。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1.过滤和蒸发实验1—1 粗盐的提纯:注意事项:(1)一贴,二低,三靠。
(2)蒸馏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滴飞溅。
2.蒸馏和萃取3.(1)蒸馏原理:利用沸点的不同,除去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
实验1---3 从自来水制取蒸馏水仪器:温度计,蒸馏烧瓶,石棉网,铁架台,酒精灯,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
操作:连接好装置,通入冷凝水,开始加热。
弃去开始蒸馏出的部分液体,用锥形瓶收集约10mL液体,停止加热。
现象:随着加热,烧瓶中水温升高至100度后沸腾,锥形瓶中收集到蒸馏水。
注意事项:①温度计的水银球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②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液体暴沸。
③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
④先打开冷凝水,再加热。
⑤溶液不可蒸干。
(2)萃取原理:用一种溶把溶质从它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
仪器:分液漏斗, 烧杯步骤:①检验分液漏斗是否漏水。
②量取10mL碘的饱和溶液倒入分液漏斗, 注入4mLCCl4,盖好瓶塞。
③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 左手握住活塞部分, 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化学必修第一册 第1、2章知识点总结
化学必修第一册第1、2章知识点总结一、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金属钠:(自然界中无钠单质)银白色固体、有金属光泽、密度比煤油大比水小、质软、熔点低,保存于煤油中。
1.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 + O2 == 2Na2O(白色)钠在空气中燃烧:2Na + O2Na2O2(淡黄色)2.钠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 实质:钠与水中的H+反应现象:①钠浮在水面上(密度小于水);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熔点低、放热);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④伴有嘶嘶响声(放出气体—H2);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产生碱性物质—NaOH)3.钠的化合物性质比较:物质氧化钠(Na2O)过氧化钠(Na2O2)颜色白色淡黄色化合物类型碱性氧化物过氧化物生成条件常温和氧气反应加热和氧气反应氧的化合价-2-1与水反应Na2O + H2O = 2NaOH 2Na2O2 + 2H2O = 4NaOH + O2↑与CO2Na2O + CO2= Na2CO3 2Na2O2+ 2CO2= 2Na2CO3+ O2用途制NaOH 供氧剂、氧化剂、漂白剂二、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工业制法(氯碱工业)——电解饱和食盐水2NaCl + 2H2O 2NaOH + H2↑ + Cl2↑2.实验室制法:(1)反应原理:MnO2 + 4HCl (浓) MnCl2 + 2H2O + Cl2↑离子反应:MnO2 + 4H+ + 2Cl-Mn2+ + Cl2↑ + 2H2O(2)反应仪器:圆底烧瓶、分液漏斗。
实验装置如图:①装置中所盛试剂及其作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浓硫酸: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或干燥氯气)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中的氯气。
①验满方法可在瓶口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来检验,也可以用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来检验。
3.工业制氯气的反应原理(电解饱和食盐水):4.氯气的性质物理性质: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有毒、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1:2)化学性质:(1)Cl2与金属反应(一般将金属氧化成高价态)2Fe + 3Cl22FeCl3(2)Cl2与非金属反应氢气在氯气中点燃:H2 + Cl22HCl 现象:苍白色火焰,生成大量白雾氢气和氯气混合、光照:H2 + Cl22HCl 现象:爆炸(3)Cl 2与碱的反应氯气的用途:自来水的消毒、农药的生产、药物的合成等。
高中化学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
一、物质的分类
1.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没有既定的大小和形状。
2.分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结构单位,由一个或多个原子构成的微粒。
3.元素: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最小的自然物质,都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4.化合物:是正确搭配不同元素构成的物质,具有特定的组成比例。
二、物质变化
1.物质分解变化:由更大的物质分解成更小的物质或是元素,例如,水电解发生水解变化。
2.物质组合变化:是指大量小物质经组合而得到新物质,例如,水燃烧发生组合变化。
3.任意变化:既不是物质分解,也不是物质组合,而只是改变物质的性质,例如,饮料的煮沸变化。
三、化学定律
1.恒定比例定律:弗洛伊德定律,即不论何时,在同一物质中,所含有的阳、阴、带电离子数量恒定,成确定的比例。
2.改变量定律:恩斯特—威克定律,说明在物质分解或组合过程中,物质的量不变。
3.分歧定律:说明在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反应的物质的成分、性质等在分子量大小上均有改变。
四、反应速率
1.三大因素:反应物、触媒、环境温度的升高。
2.反应活性:是指反应物的活性大小,影响反应速率,存在反应活性差异。
3.反应速率及其加速度:反应速率反应物之间反应发生的速率,反应速率的变化称为反应加速度。
高中化学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1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一、熟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危险化学品标志,如酒精、汽油——易然液体;浓H2SO4、NaOH(酸碱)——腐蚀品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1、分离的方法:①过滤:固体(不溶)和液体的分离。
②蒸发:固体(可溶)和液体分离。
③蒸馏: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分离。
④分液: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
⑤萃取:利用混合物中一种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性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
2、粗盐的提纯:(1)粗盐的成分:主要是NaCl,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泥沙等杂质(2)步骤:①将粗盐溶解后过滤;②在过滤后得到粗盐溶液中加过量试剂BaCl2(除SO42-)、Na2CO3(除Ca2+、过量的Ba2+)、NaOH(除Mg2+)溶液后过滤;③得到滤液加盐酸(除过量的CO32-、OH-)调pH=7得到NaCl溶液;④蒸发、结晶得到精盐。
加试剂顺序关键:(ⅰ)Na2CO3在BaCl2之后;(ⅱ)盐酸放最后。
3、蒸馏装置注意事项:①加热烧瓶要垫上石棉网;②温度计的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③加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暴沸;④冷凝水由下口进,上口出。
4、从碘水中提取碘的实验时,选用萃取剂应符合原则:①被萃取的物质在萃取剂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的大得多;②萃取剂与原溶液溶剂互不相溶; ③萃取剂不能与被萃取的物质反应。
三、离子的检验:①SO42-:先加稀盐酸,再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Ba2++SO42-=BaSO4↓②Cl-(用AgNO3溶液、稀硝酸检验)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或先加稀硝酸酸化,再加AgNO3溶液,如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
Ag++Cl-=AgCl↓。
③CO32-:(用BaCl2溶液、稀盐酸检验)先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溶解,并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体摩尔体积: 单位物质的量气
Vm
体所具有的体积
物质的量浓度: C
单位体积溶液所 含某溶质 B 物 质的量。
3、各个量之间的关系:
①影响气体摩尔体积因素有温度和压强。 ②在标准状况下(0℃,101KPa)1mol 任何气体所占体 积约为 22.4L 即在标准状况下,Vm≈22.4L/mol
①公式中的 V 必须是溶液的体积;将 1L 水溶解溶质或 者气体,溶液体积肯定不是 1L。 ②某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随所取溶液体积多少而变
高中化学必修 1 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一、熟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危险化学品标志,如酒精、汽油——易然液体;浓 H2SO4、NaOH(酸碱)——腐蚀品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1、分离的方法:①过滤:固体(不溶)和液体的分离。②蒸发:固体(可溶)和液体分离。
③蒸馏: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分离。
M
1mol 任何物质 所含粒子数。
单位物质的量物 质所具有的质量
②用物质的量表示微粒时,要指明粒子的种类。 NA 有单位:mol-1 或 /mol,读作每摩尔, NA≈6.02×1023mol-1。
①一种物质的摩尔质量以 g/mol 为单位时,在数值上与 其相对原子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②一种物质的摩尔质量不随其物质的量变化而变
②Cl-(用 AgNO3 溶液、稀硝酸检验)加 AgNO3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原溶液 中一定含有 Cl-;或先加稀硝酸酸化,再加 AgNO3 溶液,如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含 有 Cl-。Ag++Cl-=AgCl↓。
③CO32-:(用 BaCl2 溶液、稀盐酸检验)先加 BaCl2 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溶解,并生 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CO32-。
意 体积规格的容量瓶。
②溶液注入容量瓶前需恢复到室温,这是因为容量瓶受热易炸裂,同时溶液温度过高会使容量瓶膨胀影响
溶液配制的精确度。
③用胶头滴管定容后再振荡,出现液面底于刻度线时不要再加水,这是因为振荡时有少量溶液粘在瓶颈
上 还没完全回流,故液面暂时低于刻度线,若此时又加水会使所配制溶液的浓度偏低。
③加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暴沸;④冷凝水由下口进,上口出。
4、从碘水中提取碘的实验时,选用萃取剂应符合原则:①被萃取的物质在萃取剂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的
大得多;②萃取剂与原溶液溶剂互不相溶; ③萃取剂不能与被萃取的物质反应。
三、离子的检验: ①SO42-:先加稀盐酸,再加 BaCl2 溶液有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SO42-。Ba2++SO42-=BaSO4↓
4、溶液稀释公式:(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
C 浓溶液V 浓溶液=C 稀溶液V 稀溶液 (注意单位统一性,一定要将 mL 化为 L 来计算)。
5、溶液中溶质浓度可以用两种方法表示:①质量分数 W,②物质的量浓度 C。 质量分数 W 与物质的量浓度 C 的关系:C=1000ρW/M(其中 ρ 单位为 g/cm3) 已知某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W,溶液密度为 ρ(g/cm3),溶液体积为 V,溶质摩尔质量为 M,求溶质
400mL 的溶液 应用 500mL 容 量瓶。
4 转移:将烧杯中的溶液沿玻璃棒小心地引流到500mL 容量瓶中。 (5) 定容:当往容量瓶里加蒸馏水时,距刻度线1-2cm 处停止,为避免加水的体积过多,改用胶头滴管
加蒸馏水到溶液的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这个操作叫做定容。
注意事项:①不能配制任意体积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这是因为容量瓶的容积是固定的,没有任
④如果加水定容时超出了刻度线,不能将超出部分再吸走,须应重新配制。 ⑤如果摇匀时不小心洒出几滴,不能再加水至刻度,必须重新配制,这是因为所洒出的几滴溶液中含有溶
2
质,会使所配制溶液的浓度偏低。
规格,否则错!)、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2)配制的步骤:①计算溶质的量(若为固体溶质计算所
需质量,若为溶液计算所需溶液的体积)②称取(或量取)③溶解(静置冷却)④转移 ⑤洗涤⑥定容⑦
摇匀。(如果仪器中有试剂瓶,就要加一个步骤 ----装瓶)。
例如:配制 400mL0.1mol/L 的 Na2CO3 溶液: 1 计算:需无水 Na2CO3 5.3 g。 2 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无水 Na2CO3 5.3 g。 3 溶解:所需仪器烧杯、玻璃棒。
Na2CO3(除 Ca2+、过量的 Ba2+)、NaOH(除 Mg2+)溶液后过滤;③得到滤液加盐酸(除过量的
CO3 、OH )调 pH=7 得到 NaCl 溶液;④蒸发、结晶得到精盐。
2-
-
加试剂顺序关键:(ⅰ)Na2CO3 在 BaCl2 之后;(ⅱ)盐酸放最后。
3、蒸馏装置注意事项:①加热烧瓶要垫上石棉网;②温度计的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④分液: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
⑤萃取:利用混合物中一种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性的不同,
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
2、粗盐的提纯:
1 2
粗 步盐骤的:成①分将:粗主盐要溶是解后Na过C滤l,;还②含在有过M滤gC后l2得、到Ca粗C盐l2、溶N液a2中SO加4、过泥量沙试等剂杂B质aCl2(除 SO42-)、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1、物质的量(n)是国际单位制中 7 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2、五个新的化学符号:
概念、符号
定义
注意事项
物质的量:
衡量一定数目粒 ①摩尔(mol)是物质的量的单位,只能用来衡量微观粒
n
子集体的物理量 子:原子、分子、离子、原子团、电子、质子、中子等
。
阿伏加德罗常数:
NA 摩尔质量:
的物质的量浓度 C。
【 推断:根据 C=n(溶质)/V(溶液) ,而 n(溶质)=m(溶质)/M(溶质)= ρ V(溶液) W/M,考虑密度 ρ
的单位 g/cm3 化为 g/L,所以有 C=1000ρW/M 】。(公式记不清,可设体积 1L 计算。
6、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配制使用的仪器:托盘天平(固体溶质)、量筒(液体溶质)、容量瓶(强调:在具体实验时,应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