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复习资料全

合集下载

湘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雾和云》

湘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雾和云》

交流
根据以上提示和 资料介绍,结合雾的 形成,说一说云是怎 样形成的?
小结
云也是水蒸气遇冷 凝成的小水滴或小冰晶 漂浮在空气中形成的。
全课总结
云和雾都是由水蒸气 遇冷后凝成的很, 云在高空。
类推云的形成
云和雾看起来很相似,云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云并不只是发 生在温度较低的秋 冬季节呀!
云是水蒸气在 高空中变成的吧!
高空处会不会 温度比较低呢?
你有过在高山上感 到寒冷的经历么?在高 山上我们会看到很多的 云?这是为什么呢?
科学家经过研究和测量, 发现一般情况下气温会随 着海拔高度的增高而降低, 平均每升高100米,气温下 降0.6℃。
1.雾和云
朗读
大风起兮云飞扬, 雨雪冰霜纷纷降。 涓涓细流起波澜, 汇入大河腾巨浪。 江河湖海水蒸腾, 全靠阳光传热量。 水汽空中结云雾, 水再循环恒久长。
大自然中的蒸 发无时不在,蒸发 的水蒸气跑哪里去 了?
探究雾的形成
雾是常见的自然 现象,说一说你见过 的雾的特点。
在雾中待久了, 衣服也会湿漉漉的!
交流
分组实验, 并做好记录。
实验中看到 了什么现象?如 何解释雾是怎样 形成的?
小结
当用冰袋接近热水杯口,杯口会出 现很多“白气”。用装有热水的塑料袋, 并没有这种现象。这是因为杯子里的水 蒸气在杯子外遇到冷空气,凝结成很小 的水滴飘在空气中,这就是雾的形成。
雾多发生在较冷的秋冬季节,这些, 都说明雾的形成与水蒸气遇冷凝结有关。
雾是怎样形成的?请提出你的推测。
雾一般发生在 气温较低的早晨。
水汽充足的江 面湖面的雾更浓、 更大!
雾应该是水 蒸气变的!
假设
雾的形成与水蒸气 遇冷有关系。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单元测试题(附答案解析)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单元测试题(附答案解析)

一、填空题:1、生长于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子是(针状的),以减少(水分)蒸发。

2、(阳光、水分、温度、土壤)等是影响植物生存的基本因素。

3、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消费费者者)。

4、森林的破坏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如:(洪灾、干旱、沙尘暴、水土流失)5、动物们通过(冬眠、迁徙、换毛)等方法来适应气温的变化。

6、池塘中除了生活着植物和动物,还生活着(微生物)。

它们能把死亡的动、植物尸体(分解)。

7、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动物的(生存),动物的数量变化也会影响(环境);随着环境的变化,生物的结构特征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从而适应环境。

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生物将会被(淘淘汰汰)8、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都无法避免成为(食物链)的成员。

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来达到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作用。

9、植物适应环境,一般表现为具有(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二、判断题。

1、动物会有一些独特的习性,跟适应生存环境有关。

((V V))2、小华画了一条食物链:虎→羊→草。

(x x)3、环境污染、盲目的物种引进、大量捕杀动物和砍伐森林都曾经在历史上造成过部分地区的生态灾难。

(v v)4、根总是向下生长,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

(v v)5、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

(v v)6、当环境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v v)7、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相同的需求。

(v v)8、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如果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就会失去平衡(v v)9、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v v)10、自然界和生态瓶不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不会受到影响(x x)11、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v v)12、香蕉树,松树,仙人掌它们的生活环境完全相同。

(x x )三、单项选择题。

1、仙人掌的根会朝着(A A、、)的方向生长。

湘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复习资料答案

湘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复习资料答案

小学科学六年级复习资料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植物生长有(向地性)、(向水性)、(向阳性)。

2.爬山虎的叶子全部散开且互不遮盖,有利于(每片叶子都能获取阳光)。

3.“南橘北枳”的故事说明:植物的生存是有(条件)的,有些植物只适宜生活在南方,而有些植物只适宜生活在北方。

植物必须生存在一定的(环境)中,离开这个(环境),植物的(生长)将会受到影响。

4.(阳光)、(水分)、(温度)、(土壤)等是影响植物生存的基本因素,但不同的植物对这些因素的需求和适应能力是(不一样)的。

在同一片树林里,(高大)的树木能照射到更多的阳光;(灌木)则适于荫;(苔藓)等植物则更适于潮湿阴暗的环境。

5.(荔枝)、(榴莲)、(香蕉)等南方植物更适宜在温暖多雨的地方生活;(苹果)、(梨)、(针叶松)等北方植物不怕寒冷。

6.植物的这些习性是在长期适应当地的(环境)中形成的。

各地区的(特定环境)也决定了该环境条件下(种类)分布。

7.动物的生存也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肥厚的脂肪层)和(密集的体毛)帮助北极地区的动物们抵御严寒;(纺锤形体型)、(鳍)、(背部颜色深)和(腹部颜色浅)都是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强劲的四肢)有利于非洲大草原上的动物们捕食和逃跑;(自由关闭的鼻孔)、(储存脂肪的驼峰)、(粗大而且可以开叉的脚趾)都是骆驼适应沙漠环境的“秘密武器”。

8.动物们还通过(冬眠)、(迁徙)、(换毛)等方法来适应气温的变化。

9.这种(食物关系)就像链条一样把各种生物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把它叫做(食物链)。

食物链中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食物链中,总是从(绿色植物)开始,以(凶猛肉食动物)结束。

10.“池塘”中除了生活着动物、植物,还生活着(微生物),它们能把死亡的动植物尸体分解。

11.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都无法避免成为食物链的成员。

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来达到(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作用,当某一种类生物的生存受到影响的时候,势必也会影响到许多与之有关的生物种类。

(2023版)湘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2023版)湘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2023版)湘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生态系统(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的叶在阳光照射下,可以将二氧化碳与水合成养料(淀粉),同时放出氧气。

这个过程叫作光合作用。

(2)二歧分类法是选择一对明显不同且具有可比性的特征将植物分为两类,然后在每类中又根据相对应明显不同的特征再区分为两类,如此下去,直至把所有植物分完。

(3)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链状关系叫作食物链。

(4)在食物链中,植物能够自己制造营养物质,称为生产者。

像兔子和狼这样的生物,要直接或间接依靠生产者而获得食物,称为消费者。

微生物能把动植物尸体分解,称为分解者。

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食肉动物为止。

(5)许多食物链相互交错连结而形成的复杂营养关系叫作食物网。

(6)像草原这样,能够满足生物的生存繁衍需要,能够提供食物和防御捕食者等条件的场所,叫作栖息地。

(7)生物与其栖息地环境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我们把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叫作生态系统。

(8)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栖息地之间相互依存,密不可分,达成一种动态的平衡,叫作生态平衡。

在生态平衡下,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9)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大量繁殖,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称为生物入侵。

我国已知的外来植物超过600种,动物约40种。

危害较大的生物有紫茎泽兰、水葫芦、美国白蛾、桉树等。

(10)生态平衡的破坏会带来肆虐的沙尘暴、寸草不生的盐碱地、日益扩大的沙漠、“死亡”的珊瑚礁等危害。

(11)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有自然因素(水灾、旱灾、地震、台风等)和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是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的主要原因。

(12)人类保护生态平衡的例子:①人们积极帮助椋鸟安家筑巢。

②青藏铁路全线留有多个野生动物专用通道。

③启动退耕还林工程。

④建立自然保护区。

(13)“月宫一号”是我国研制的人工闭合生态系统。

第二单元水的循环(1)云和雾都是由水蒸气遇冷后凝成的很多小水滴或小冰晶飘浮在空气中形成的。

湘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总复习

湘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总复习

湘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总复习1、植物的根总向下、向水生长,茎与叶总朝着阳光生长,植物都有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

2、阳光、水分、温度、土壤是影响植物生长的基本因素,但不同的植物对这些因素的需求和适应能力是不一样的。

如:大树适应阳光充足,灌木适于荫,苔藓适于潮湿阴暗,香蕉适于温暖多雨,针叶松适于寒冷,仙人掌适于干旱等。

3、植物的生存是有地域性的,有些植物只适宜生活在南方,有些植物只适宜生活在北方。

植物的这些习性是在长期适应当地的环境中形成的,它们的生活习性也决定了它们一般只能在具备这些环境因素的地方生存。

南方阳光雨水充足,但不一定适合任何植物生长。

4、爬山虎沿墙而上,为的是获取更多的阳光。

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子是针状的,为的是减少水分蒸发。

5、产于北方的水果有:苹果、葡萄、梨子、哈密瓜等。

产于南方的水果有:柑橘、荔枝、橙子、香蕉、芒果、菠萝、火龙果、榴莲等。

6、动物的生存也受到环境的影响,如北极熊有肥厚脂肪和密集体毛御寒、骆驼有自由关闭的鼻孔,储存脂肪的驼峰和粗大开叉的脚趾等来适应沙漠环境。

动物还通过冬眠、迁徙、换毛等方法来适应环境变化。

7、食物链总是从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如:水稻→稻螟虫→青蛙→蛇8、池塘中除了生活着植物和动物,还生活着微生物。

它们能把死亡的动、植物尸体分解。

如果没有微生物,动、植物的尸体都将堆积起来。

9、自然界中得所有生物都无法避免成为食物链的成员,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来达到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作用。

一种生物的生存受到影响时,也会影响许多与之相关的生物种类。

严重时会造成某种物种灭绝。

10、环境污染、盲目的物种引进、大量捕杀动物和砍伐森林在历史上都造成过部分地区的生态灾难。

11、什么叫食物链?请举例写出自然界中的食物链。

答:食物关系就像链条一样把各种生物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把它叫做食物链。

如:浮游生物→孑孓水虿→鱼;水藻→虾→小鱼→大鱼→人;蚊子→蜘蛛→螳螂→黄雀→蛇;青草→野兔→狐狸→狼。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全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全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全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六年级科学上册综合复习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一课一棵“顽强”的小树一、填空题:1.植物生长时具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

2.爬山虎的叶子全部都散开并且互不遮盖,这样有利于每片叶子获取阳光。

二、选择题:1.植物向着阳光生长的特性叫(C)。

A.向地性 B.向水性 C.向光性2.下列条件中,不是达尔文研究植物的向光性实验时的条件是( B )A.单侧光照B.湿棉条C.锡箔罩3.不论菜豆“脐”的指向是朝上、朝下,还是朝左、朝右,菜豆的根都会向下生长,植物的这种特性叫(A) A.向地性 B.向水性 C.向光性三、判断题:1.爬山虎的叶子全部都散开并且互不遮盖,这是适应人类绿化工作的需要。

(×)2.山坡上树木的树干大多斜伸出来而不是笔直向上生长,这是植物向水性的体现。

(×)3.“葵花朵朵向太阳”体现了植物的向光性。

(√)第二课从“南橘北枳”说起一、填空题:1.阳光、水分、温度、土壤等是影响植物生存的基本因素,但不同的植物对这些因素的需求和适应能力是不一样的。

植物的这些生活习性是在长期适应当地的环境中形成的。

动物还通过冬眠、迁徙、换毛等方法来适应气温的变化。

2.九月九燕飞走,三月三蛇来钻;苹果性喜寒,栽植不宜南;麦怕水淹根,蝉怕水淹腰。

二、问答题:1.“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答:橘子树长在淮河以南结出的果实就是又大又甜的柑橘,移植到淮河以北,结出的果实就是又小又酸的枳子,橘和枳仅仅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不同,说明了植物的生长受水土、气候的影响很大。

三、连线题:为下列植物找到对应的生活环境。

骆驼沙漠鸵鸟胡杨草原斑马丹顶鹤芦苇沼泽鲨鱼马尾藻海洋第三课走进池塘一、问答题:1.什么叫食物链?答:各种生物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这种生物与那种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就像一条链子一样,一环扣一环,在生态学上被称为食物链。

湘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湘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湘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___Unit 1: logy and EnvironmentLesson 1: A "Stubborn" Little TreeObjectives:1.Students ___.2.Students ___.Teaching Focus: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___ - geotropism。

hydrotropism。

___.___: ___ - geotropism。

hydrotropism。

___.___:Several bean seeds (or us types of seeds)。

tissue paper。

adhesive tape。

glass cups。

petri dishes。

two paper boxes of the same size and texture。

potted plant seedlings。

etc.___:I。

n:___ ___.II。

Do roots always grow downwards?1.Pose the research n: Do roots always grow downwards?2.Group n: ___ some bean seeds。

Can you design a research plan within your group?3.Report and exchange design plans。

The teacher guides students to refer to page 3 of the ___.4.___.___?1.Pose the research n.2.Group n ___.3.Report and exchange。

improve the plan.IV。

Do stems and leaves always grow towards light?1.Students design the plan.2.Report and exchange。

湘教版 六年级上册 单元复习与检测

湘教版 六年级上册 单元复习与检测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单元复习与检测第一单元检测题班级姓名得分1.植物受外界刺激,发生单方向反应的现象,叫植物的()。

2.植物生长过程中具有、、等特征。

3.农民播种时不会管种子的姿态,更不用担心植物根、苗的生长方向,为什么?4.请根据“盘子、餐巾纸、几粒发芽的种子、棉条、一杯水”等材料设计植物向性特征的实验。

实验设计实验材料:实验步骤:1).2).实验结论:5.“南橘北枳”告诉我们环境造就了具有()的植物,环境也决定了植物种类的()分布。

6.影响植物生存的基本因素()。

7.下列植物属于哪类区域的植物?雪松:睡莲:仙人掌:小叶榕:8.动物适应环境的方式有:9.植物适应环境的方式有:10.食物链就是像链条一样把()的食物关系。

食物链总是从()开始,到()结束。

11. 根据动植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写出食物链。

a、草、鹰、蝗虫、青蛙、蛇b、松树、鸟鸦、鹰、松鼠、松毛虫1)、 2)、12.微生物就是()的生物。

它的作用有:13.生态平衡就是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保持()的状态。

自然界中所以生物都无法避免成为()的成员,大家通过食物关系来达到()、()的作用。

14.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及危害?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检测班级姓名得分1.人体所需的主要营养成分是:、、,其重要营养成分还包括:、、。

2.食物中蛋白质、淀粉、脂肪的检验方法分别是:1)2)3)3.食物金字塔告诉我们平衡饮食的简单方法是:4.假如你是我校住读生,请代为食堂设计早、中、晚三餐食谱,并说明它的合理性。

早:中:晚:合理性说明:5.食物的消化是从()开始的。

口腔里的唾液含有(),它能将淀粉转化为()。

为了利于消化,我们吃东西时应()。

6.口腔的消化作用是:7.人体的消化器官有:8.人体的主要营养物质是在()中被吸收的,它的内表面布满了指状突起物,这就是()。

小肠绒毛内侧有细小的(),营养物质进入血管后随()到达全身各处。

9.生活中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主要有哪三类?并分别各举一例。

湘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复习资料全

湘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复习资料全

湘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复习资料全汉丰六校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单元复习与检测第一单元※植物受外界刺激,发生单方向反应的现象,叫植物的(向性运动)。

※植物生长过程中具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等特征。

※小树的根为啥向有生的方向生长?那个现象讲明了啥?答:植物的根向下面生长,并向有水的方向生长。

讲明了植物的根有向地性和向水性※农民播种时不可能管种子的姿态,更别用担心植物根、苗的生长方向,为啥?答:因为植物的根具有向地性、枝叶具有向光性、向水性是植物在进化过程中的习惯现象之一,因此别管种子方向怎么样,由于植物地根和茎具有向地性,它都能够正常发芽生长。

它们总是会无忧无虑的生长的,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非常慷慨便。

※请依照“盘子、餐巾纸、几粒发芽的种子、棉条、一杯水”等材料设计植物向性特征的实验。

实验设计实验材料:盘子、餐巾纸、几粒发芽的种子、棉条、一杯水实验步骤 1、将发芽的种子按同一方向放在盘子中的餐巾纸上,餐巾纸的一端与棉条接触,棉条的另一端浸入水中,观看种子根的生长方向。

2、过几天改变为用餐巾纸的另一端接触棉条,接着观看种子根的生长方向。

实验结论:根总是趋向有水的地点生长。

※“南橘北枳”环境造就了具有(特别习性)的植物,环境也决定了植物种类的(区域性)分布。

※妨碍植物生存的基本因素(阳光、温度、水分、土壤)。

※为啥会浮现“南橘北枳”的现象?答:植物的生存是有地域性的,有点植物只适宜日子在南方,有点植物只适宜日子在北方。

缘故:阳光、水分、温度、土壤是妨碍植物生存的基本因素但别同的植物对这些因素的需求和习惯能力是别一样的。

植物的这些习性是在长期习惯当地的环境中形成的。

它们的日子习性也决定了它们普通只能在具备这些环境因素的地点生存。

例如:生长于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子是针状的,以减少水分蒸发。

※下列植物属于哪类区域的植物?雪松:寒带针叶林睡莲:湿地植物仙人掌:沙漠植物小叶榕:热带植物※动物习惯环境的方式有:迁徙、冬眠、拟态、爱护群※强劲的四肢,有利于非洲大草原上的动物们捕食和逃窜。

湘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电能转换》

湘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电能转换》
直到1873年,大型的 动能与电能转换装置的问 世,才使电被广泛地使用。 现在则有各种各样的发电 厂,如水力发电厂、火力 发电厂、核电站等。
图中的法拉第 发电机模型和大型 发电机装置,它们 工作时,能量是怎 样转换的?
发电机发电的 过程中,是将机械 能转换成电能。
伏特电池
1799年,意大利科学家伏特发现当 两种不同金属浸在酸中,再用导线在外 面相连时,就会产生相当大的电流。应 用这一原理,他发明了第一个人造化学 电源——电池。后人便将这第一个化学 电源称为“伏特电池”。
小结
蔬果电池,其实并不是蔬果在发电,电池需要在两极 插上不同的金属片,一般是铁片和铜片,其本质上是发生 了化学反应,在这其中水果是扮演了电解质溶液的作用, 利用其自由离子为铁和铜的原电池反应提供媒介,所以自 制蔬果电池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你还知道哪些将其他能转换成电能的装置?
光伏发电装置
太阳能转换为电能
伏特电池的结构相当简单,只是用 锌(xīn)盘、酸性溶液浸湿的纸张和铜 盘按顺序相叠而成。
想一想, 伏特电池的能 量是怎么转换 的呢?
伏特电池 将化学能转换 成为电能!
自制蔬果电池
选择一种水果或 蔬菜,用材料连接电 路,制作水果蔬菜电 池,用发光二极管或 电子钟检测发电效果。
成果展示
讨论
自制蔬果电 池是否有能量的 转换?什么能转 成了电能?
3.电能转换
复习
说一说,生 活中有哪些热能 转换的例子?
日常生活离不开电, 电能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一 种广泛使用的能量。
电从哪里来?
电是怎样产生的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和美国科学家 亨(hēng)利几乎同时(1832年)发 明了发电机,为后来电的广泛使用奠 定了基础。但因为当时发电机提供的 电力并不比伏特电池提供的电力便宜, 所以无法投入大规模应用。

湘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优秀教案全册

湘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优秀教案全册
执教者:
教学
目标
(一)科学探究
1、能通过调查了解水果出产的地域性,并能初步类推理解各种植物都生存在适合自己生存的环境里。
2、能根据身边一些植物的特点,分析它们是怎样与环境相适应的。
3、能通过查阅资料等多种途径了解植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热爱大自然,乐于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2、意识到环境对植物的影响,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4、思考: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5、交流后明确:自然界的植物都有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四、拓展
走进大自然,观察各种各样的植物,把它们有关向性运动的现象画下来、记下来或者拍下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学校电子教案
科目
科学
年级
六年级上册
课题
总课题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分课题
2、从“南橘北枳”说起
课时
第(一)课时总(二)课时
6、让我们通过调查各种水果的产地来开始研究吧。
二、活动调查各种水果的产地
1、出示课前学生去水果摊贩那里调查水果的产地的调查表。
2、引导学生按照产地给这些水果按地域进行简单分类。
3、提问:有没有来自南方的苹果和北方的香蕉?
4、引导学生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
5、得出结论:植物的生存是有地域性的,有些植物只适宜生活在南方,而有些植物只适宜生活在北方。
二、交流各组装置所观察到的情况
1、各小组出示实验记录。
2、小组成员汇报观察情况,要求:语言简洁、过程清楚。
3、各小组出示各自的装置。
4、各小组归纳各自的结论,要求:思维严密、条理性强。
三、活动自然界中的植物
1、出示课件:有关自然界植物的向性运动。

湘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复习资料答案

湘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复习资料答案

小学科学六年级复习资料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植物生长有(向地性)、(向水性)、(向阳性)。

2.爬山虎的叶子全部散开且互不遮盖,有利于(每片叶子都能获取阳光)。

3.“南橘北枳”的故事说明:植物的生存是有(条件)的,有些植物只适宜生活在南方,而有些植物只适宜生活在北方。

植物必须生存在一定的(环境)中,离开这个(环境),植物的(生长)将会受到影响。

4.(阳光)、(水分)、(温度)、(土壤)等是影响植物生存的基本因素,但不同的植物对这些因素的需求和适应能力是(不一样)的。

在同一片树林里,(高大)的树木能照射到更多的阳光;(灌木)则适于荫;(苔藓)等植物则更适于潮湿阴暗的环境。

5.(荔枝)、(榴莲)、(香蕉)等南方植物更适宜在温暖多雨的地方生活;(苹果)、(梨)、(针叶松)等北方植物不怕寒冷。

6.植物的这些习性是在长期适应当地的(环境)中形成的。

各地区的(特定环境)也决定了该环境条件下(种类)分布。

7.动物的生存也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肥厚的脂肪层)和(密集的体毛)帮助北极地区的动物们抵御严寒;(纺锤形体型)、(鳍)、(背部颜色深)和(腹部颜色浅)都是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强劲的四肢)有利于非洲大草原上的动物们捕食和逃跑;(自由关闭的鼻孔)、(储存脂肪的驼峰)、(粗大而且可以开叉的脚趾)都是骆驼适应沙漠环境的“秘密武器”。

8.动物们还通过(冬眠)、(迁徙)、(换毛)等方法来适应气温的变化。

9.这种(食物关系)就像链条一样把各种生物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把它叫做(食物链)。

食物链中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食物链中,总是从(绿色植物)开始,以(凶猛肉食动物)结束。

10.“池塘”中除了生活着动物、植物,还生活着(微生物),它们能把死亡的动植物尸体分解。

11.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都无法避免成为食物链的成员。

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来达到(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作用,当某一种类生物的生存受到影响的时候,势必也会影响到许多与之有关的生物种类。

2024年湘科版(2021秋)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套教案

2024年湘科版(2021秋)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套教案

2024年湘科版(2021秋)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套教案第一单元物质与材料课题1:物质的组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描述物质的组成,了解物质是由微观粒子组成的。

-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物质的组成。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形成科学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 物质的组成- 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教学难点- 物质的微观粒子组成- 实验操作和安全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显微镜、样品、实验试剂等。

- 教学课件和教案。

教学过程1. 引入: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组成,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 实验观察: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不同物质的样品,观察和记录物质的微观结构。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观察结果,分析不同物质的组成。

4. 讲解与解释:教师讲解物质的微观粒子组成,解释实验观察结果。

5. 练习与思考:学生进行练习题,巩固对物质组成的理解。

教学反思-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教学反思,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

课题2: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描述物质的基本性质,如颜色、形状、硬度等。

- 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物质的变化,了解物质变化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形成科学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 物质的基本性质- 物质的变化观察和分析教学难点- 物质变化的原理和原因- 实验操作和安全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样品、实验试剂、观察工具等。

- 教学课件和教案。

教学过程1. 引入: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基本性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 实验观察:学生通过观察不同物质的样品,观察和记录物质的基本性质。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观察结果,分析物质的基本性质。

湘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湘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小学六年级(上)复习资料第 1 单元生物与环境1、植物的根具有(向地性)(向水性),植物的叶茎具有(向光性)。

2、(阳光)(水分)(温度)(土壤)是影响植物生存的基本因素。

“南橘北枳”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植物的这些习性是在长期适应地环境中形成的。

同时,它们的生活习性也决定了它们一般只能在具备这些环境因素的地方生存。

3、常见的植物和种类找环境分类有(热带雨林)(沙漠雨林)(沙漠植物)(寒带针叶林)(湿地植物)。

4、动物的生存也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肥厚的脂肪层)、(密集的体毛)帮助北极熊抵御严寒。

(纺锤形)(鳍)(背部颜色深)(腹部颜色浅)是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强劲的四肢)有利于凶猛的肉食动物捕食和逃跑。

(可以自由关闭的鼻孔)(储存脂肪的驼峰)(粗大而且可以开叉的脚趾)都是骆驼适应沙漠环境的“秘密武器” 。

5、动物们还通过(冬眠)(迁徙)(换毛)等方法来适应气温变化。

6、(企鹅)适应寒带,鸵鸟适应(沙漠),(鹤)适应水边生活,(鹫)适应在岩壁上生存。

-7、生物的这种(食物关系)像链条一样把各种生物联系在一起,我们把它叫(食物链)。

8、在池塘里的食物链是:浮游生物→孑孓→水虿→鱼9、池塘中除了生活着(植物)和(动物),还生活着(微生物),如果没有(微生物),动植物尸体都得堆积起来。

10、自然界中所有(生物)是食物链的成员。

生物之间(食物关系)来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11、(环境污染)盲目的(物种引进)大量(捕杀动物)和(砍伐森林)都会造成生态灾难。

12、树林可以(调节温度)(固定土壤)乱砍滥伐、破坏森林,会带来(洪灾)(干旱)(沙尘暴)第 2 单元营养与健康1、食品可分为(主食类)(肉食类)(蔬菜类)(水果类)。

2、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淀粉)(脂肪)。

3、蛋白质、淀粉、脂肪的检测方法:蛋白质燃烧会产生特殊气味,淀粉遇碘酒会变蓝紫色;脂肪涂在纸上会使纸变得透明。

4、人体需要的营养万分还包括(盐类)(维生素)(水)等。

湘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复习题选(学生用)

湘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复习题选(学生用)

科学综合测试一班级:姓名:一、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空:1、光年是天文学中使用的()单位A时间B速度C距离D特殊2、蓝田猿人能()A使用木棒直立行走B能直立行走,能制造石器C使用天然火3、山上的岩石逐渐疏松,易剥落,这是()对岩石的作用A 空气污染B温度、水、植物等C人为开发4、将米饭在口中反复嚼后有甜味的感觉,这是因为()A米饭中加了糖B口腔中唾液是甜的C淀粉被唾液消化成糖5、人说话发出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A舌头B嘴巴C声带D鼻子6、水资源的污染主要有()两类A工业污染和农业污染B自然污染与人为污染C生活污染与工业污染7、植物的根向性运动,具有()A向水性、向地性、向光性B向地性、向光性、向化性8、植物的茎叶具有()性A向上性B向地性C向肥性D向阳性9、从“南橘北枳”是因为()形成的A因品种不同B因环境不同C土壤肥力不同10、种子发芽的三个必要条件()A阳光、水分、肥料B温度、氧气、水分C阳光、土壤、水分11、下列靠根繁殖的植物是()A南瓜、茄子B土豆、百合C红薯、柳树13微生物是环卫的清道夫是因为()A微生物可以分解各种有机物B微生物可带来病毒C微生侵蚀14、周围生活环境中森林较多会引起温度变化()A大B不变C小15、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是()A维生素级矿物质B蛋白质淀粉脂肪C糖分淀粉酒精16、检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时的方法有()A蛋白质含量多的食品燃烧时会产生一种特殊气味B淀粉含量多的食品遇碘酒会变为蓝紫色C脂肪类含量多的食品用手压会流油17、人体参与消化的体液有()A唾液胃液胰液胆液B汗液口水尿液18、正确良好的饮食习惯是()A边看书边吃饭边说笑B饭后多参加体育活动C饭前便后要洗手D吃就饱吃一餐19、珠穆朗玛峰海拔大约8848米,现在每年还以()上升A3.2——13.7mm B3.5——12.7mm C3.2____12.7mm20、地震是地球表面的岩石层在受到巨大的()力而产生的巨大能量释放。

湘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手电筒的发明》

湘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手电筒的发明》

手电筒容易携带,便于夜间或者暗处 照明。发明手电筒必须要电池和电灯泡。
如果时间回到1801 年,我们能制作出手电 筒吗?
阅读资料,推测人 类科技史中最早发明手 电筒的年代。
关于电的重要发现和发明(1752—1907年)
1752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总结出正电、负电
的名称。
1799年,意大利科学家伏特发明了最早的电池—
2.手电筒的发明
科学家发现了 电的秘密之后,人 们根据电的科学原 理发明了很多新产 品。手电筒便是其 中一项。
了解手电筒的发明
讨论 •想一想,手电筒是根据人的什么 需求而发明的?
•发明手电筒需要什么基本条件?
•最早发明它的人在制作时至少需 要哪些材料?
容易携带,便于夜 间或暗处照明……
需要电池、导线、 小灯泡……
运用思维导图的 方法进行整理和分析, 将情况记录在活动手 册上。
带手摇发电的……
•搜集资料,与同学交流。 •我们还希望拥有怎样的手 电筒?
—伏特18推电20测池年。,一法下国,科学你家觉安得培(人pé类i)获科得技了电史流中、最电 荷早、发电路明等手方电面的筒重的大年发现代。是什么时候?说 灯出。你187的9年理,由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发明了最早的碳丝电
1888年,德国工程师加斯纳改进了当时的湿电池,
发明了普通干电池,提供1.5伏电压。 1907年,人们改进发明了钨(wū)丝电灯,大大
延长了灯泡的使用时间。
搜集资料,了解最早手电筒的发明过程。
1898年,英国发明家米歇尔发明了管状手 电筒。手电筒从此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方便。
随着科技进步,人们设计制造了各种各样 的手电筒。
了解手电筒的发展
20式手电筒有 什么相同之处?

湘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热能转换》

湘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热能转换》
钻木取火中是由什么能转化成热能的?
用电池和口香糖锡箔(bó)纸生火
用太阳光和水气球生火
高锰(měng)酸钾(jiǎ)与白糖混合,用 木棍碾压取火
说一说它们 分别是什么能转 化成的热能?
小结
➢用电池和口香糖锡箔纸生火是电 能转化成热能; ➢用太阳光和水气球生火是太阳能 转化成热能; ➢高锰酸钾与白糖混合,用木棍碾 压取火,是化学能转化成热能。
说一说观察到的现象。 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橡皮 塞的动能是什么能转换的?
小结
将试管放进盛有热水的 烧杯中加热,一会儿之后, 试管变热,橡皮塞会冲出试 管口。这说明发生了能量转 换。橡皮塞的动能是热水的 热能转换的。
公元1世纪左右,希 腊发明家希罗制作的“空 心汽动圆球”,可以称得 上是最早使用热能变成机 械能的“蒸汽机”。
“热情”的橡皮筋
热能可以转换成动能,那机械能可 以转换成热能吗?
把橡皮筋先 碰一下自己的额 头,快速来回拉 几十次橡皮筋, 再将它碰一下自 己的额头。
交流
描述橡皮筋 前后两次碰额 头的感觉。
讨论
为什么会出 现这样的现象? 说一说橡皮筋的 “热情”是哪里 来的。
小结
反复拉伸运动 使橡皮筋产生了热 量,机械能转化成 热能,这说明不同 形式的能量是可以 相互转化的。
课后作业
对照活动手册中的食物 热量对照表,为自己设计一 周的“能量食谱”。
思考
你在生活中还遇到 过其他摩擦生热的情况 吗?举例说明。
野外生火
你们有过野外生火 的经历吗?
生火是野外生存的 必备技能。在没有火柴 或打火机的情况下,也 可以有办法生火!
钻木取火 一、生火原理:由机械能转换为热能。 二、需要的材料:干燥的木块和木棍、中间凹的 小石块、鞋带、干枯的小草或木屑。 三、生火方法: 1.将木棍一端稍微削尖, 在木块上挖一小坑。 2.将鞋带在小木棍上部 缠绕几圈,便于转动小 木棍。 3.将干草或木屑放入木板小坑中。让木棍尖在小 坑中快速摩擦转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丰六校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单元复习与检测第一单元※植物受外界刺激,发生单方向反应的现象,叫植物的(向性运动)。

※植物生长过程中具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等特征。

※小树的根为什么向有生的方向生长?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答:植物的根向下面生长,并向有水的方向生长。

说明了植物的根有向地性和向水性※农民播种时不会管种子的姿态,更不用担心植物根、苗的生长方向,为什么?答:因为植物的根具有向地性、枝叶具有向光性、向水性是植物在进化过程中的适应现象之一,所以不管种子方向怎样,由于植物地根和茎具有向地性,它都可以正常发芽生长。

它们总是会无忧无虑的生长的,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很大方便。

※请根据“盘子、餐巾纸、几粒发芽的种子、棉条、一杯水”等材料设计植物向性特征的实验。

实验设计实验材料:盘子、餐巾纸、几粒发芽的种子、棉条、一杯水实验步骤 1、将发芽的种子按同一方向放在盘子中的餐巾纸上,餐巾纸的一端与棉条接触,棉条的另一端浸入水中,观察种子根的生长方向。

2、过几天改变为用餐巾纸的另一端接触棉条,继续观察种子根的生长方向。

实验结论:根总是趋向有水的地方生长。

※“南橘北枳”环境造就了具有(特殊习性)的植物,环境也决定了植物种类的(区域性)分布。

※影响植物生存的基本因素(阳光、温度、水分、土壤)。

※为什么会出现“南橘北枳”的现象?答:植物的生存是有地域性的,有些植物只适宜生活在南方,有些植物只适宜生活在北方。

原因:阳光、水分、温度、土壤是影响植物生存的基本因素但不同的植物对这些因素的需求和适应能力是不一样的。

植物的这些习性是在长期适应当地的环境中形成的。

它们的生活习性也决定了它们一般只能在具备这些环境因素的地方生存。

例如:生长于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子是针状的,以减少水分蒸发。

※下列植物属于哪类区域的植物?雪松:寒带针叶林睡莲:湿地植物仙人掌:沙漠植物小叶榕:热带植物※动物适应环境的方式有:迁徙、冬眠、拟态、保护色※强劲的四肢,有利于非洲大草原上的动物们捕食和逃跑。

※植物适应环境的方式有:落叶、长刺、散发特殊气味、改变生长规律等.※池塘中除了生活着植物和动物,还生活着(微生物)※微生物的作用?答:微生物的作用是植物和动物尸体进行分解,如果没有微生物,地球上动、植物的尸体会堆积成山。

※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有哪些?答:呈纺锤形的体形,有腮能呼吸水中的氧气鳍能够在水中活动游泳,背部颜色深,腹部较浅,有保护作用,身体大多成流线型,体外有鱼鳞或粘液,能有效防止水中复杂环境致伤。

※食物链就是像链条一样把(各种生物紧紧联系在一起)的食物关系。

食物链总是从(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根据动植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写出食物链。

草、鹰、蝗虫、青蛙、蛇、松树、鸟鸦、鹰、松鼠、松毛虫草—→蝗虫—→青蛙—→鹰草—→蝗虫—→青蛙—→鹰松树—→松毛虫—→鸟鸦—→鹰松树—→松鼠—→鹰※生物之间通过食物链来达到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作用。

※微生物就是(难以用肉眼观察的一切微小生物之统称)的生物。

它的作用有:分解动植物的尸体※生态平衡就是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自然界中所有生物都无法避免成为(食物链)的成员,大家通过食物关系来达到(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作用。

※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及危害?答:1、国外物种的引进导致国内某些生物与之相比无竞争力而灭绝2、过度捕杀食物链顶端生物导致食物链中层的生物急剧增多,再导致底层生物减少,进而导致中底层的生物均无法生存,使整个食物链崩溃,最终造成地区性的生态灾难。

※人类过度砍伐带来的后果是什么?答:乱砍滥伐,破坏森林会给人类带来洪灾、干旱、沙尘暴等。

假如大树都倒下了生物们将会失去食物不能生存,土壤流失,带来洪灾、干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

第二单元复习检测※人体所需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淀粉、脂肪,其重要营养成分还包括:盐类、维生素、水。

※食物中蛋白质、淀粉、脂肪的检验方法分别是:答:1、蛋白质含量多的食品燃烧时会产生一种特殊的气味,就说明有蛋白质的成分。

2、把稀碘酒液滴到待测物体上,如果没有淀粉就不会变色,有淀粉会变蓝色。

3、脂肪含量多的食品涂在纸上会使纸变得透明。

※食物金字塔告诉我们平衡饮食的简单方法是:P23答:食物金子塔显示的各种食物比例,告诉我们一个平衡饮食的简单方法,应多吃底部的食物,如含淀粉、维生素类食物,适当吃含蛋白质食物,少吃上部的食物如:含脂肪类食物。

※米饭中主要含有哪种营养成分?你准备怎样做实验对此进行验证?答:米饭中主要营养成分是淀粉,可以用稀碘酒液滴到米饭,如果没有淀粉就不会变色,有淀粉会变蓝色※食物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

口腔里的唾液含有(淀粉酶),它能将淀粉转化为(人体可以吸收的物质)。

为了利于消化,我们吃东西时应(细嚼慢咽的科学道理)。

※口腔的消化作用是:食物经过口腔,经过牙齿咀嚼和舌头的搅拌作用,被切碎、磨细,并与唾液混合,形成食物团,完成初步的消化。

※人体的消化器官有:牙齿咀嚼作用唾液的消化※人体的主要营养物质是在(小肠)中被吸收的,它的内表面布满了指状突起物,这就是(小肠绒毛)。

小肠绒毛内侧有细小的(血管),营养物质进入血管后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

P27※写出食物在人体同的的“旅程”答:口腔(把食物嚼碎,初步消化淀粉)→ 食道(输送食物)→胃(初步消化食物,把食物变成食糜)→小肠(消化食物,吸收营养)→大肠(吸收水分,收集食物残渣)→腔口(把食物残渣排出体外)※口腔里的唾液内含有淀粉酶,它能把淀粉分解为为体可以吸收的物质。

※1822年,比尔蒙特为马丁治疗时,发现胃液是一种酸性液体,能交食物分解成比较简单的物质。

※食物大部分营养物质是在小肠中被吸收的。

※生活中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主要有哪三类?并分别各举一例。

P28※变质的食品:认识到过期食品食用的危害性,提高自身保护意识。

如果误食变质食品,应及时治疗。

※有毒生物制作的食品:含有剧毒成分的生物,对人体的危害就非常大了,甚至会造成死亡。

有毒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不明生物都是不能食用的。

※被污染的牲畜或粮食作物制作的食品:从动物、植物两个角度,说明被污染食物包括动物、植物。

这种食品对人体的危害潜伏期长,对身体造成的危害大,又不易被人所察觉,因此格外引人注意。

※被污染的食物为什么格外引人注意?答:被污染的牲畜或粮食作物制作的食品:从动物、植物两个角度,说明被污染食物包括动物、植物。

这种食品对人体的危害潜伏期长,对身体造成的危害大,又不易被人所察觉,因此格外引人注意。

※你的身高、体重?正常吗?应该注意什么?附:简便计算身高与体重方法。

如果超过了165CM的身高(CM)-100如:168cM 体重是:168-100=68Kg 身高165CM以下的身高(CM)-105如:158cM 体重是:158-105=53Kg算出来的就是标准体重了,如果大于或小于8-10为偏胖或偏瘦,超过10为肥胖或不良!第三单元复习检测※请根据喜马拉雅山上发现的鱼龙、海藻、海螺等化石,推测这个地带原来的地表情况,以及后来发生过的变化。

(海洋—→陆地)※喜马拉雅山地带原来的情况是怎样的?答:喜马拉雅山发现了鱼龙1.8亿年前海洋中的大型爬行动物、鱼类、海藻、海螺等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地带原来是海,在远古时期发生海侵,属于深海地区。

后来的喜山运动使得喜马拉雅山迅速隆起成为世界屋脊。

※影响地表形态改变的因素有哪些?答: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地球表面的岩层在受到巨大的挤压力时,会发生褶皱,褶皱厉害了就可能断裂。

※“地震”简单地说其实就是地球表面的(震动),其成因主要是地球表面的岩层受到巨大的(挤压力)时,发生的(褶皱),甚至(断裂),从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使大地猛烈(震动)起来,甚至会产生巨大的(破坏)力量。

P37※简述地震发生时的现象及造成的毁灭性破坏。

地下水异常、生物异常、地声异常、地光异常、电磁异常、气象异常等。

※破坏性地震是严重威胁人类安全的、恐怖的自然灾害。

2005年印度尼西亚地震引发的海啸造成38万人死亡。

1976年的唐山地震死亡24万人,整个唐山市瞬间成为一片废墟,1920年的海源地震死亡20万人。

1976年的唐山地震死亡24万人 2008年5月12日中国汶川大地震 2010年0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7.1级※为了尽量减少地震带来的灾害,人们很早就开始对地震进行了研究,在1800多年前,我国东汉时期科学家张衡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自动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

※为什么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答:我国处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简述地震发生前的一些预兆及发生时的自我保护。

大震前,飞禽走兽、家畜家禽、爬行动物、穴居动物和水生动物往往会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反应。

大震前动物异常表现有情绪烦燥、惊慌不安;或是高飞乱跳、狂奔乱叫;或是萎靡不振、迟迟不进窝等。

动物异常观测对地震预报具有一定的意义。

震区群众总结出这样的谚语:震前动物有预兆,抗震防灾要搞好。

牛羊驴马不进圈,老鼠搬家往外逃;鸡飞上树猪拱圈,鸭不下水狗狂叫;兔子竖耳蹦又撞,鸽子惊飞不回巢;冬眠长蛇早出洞,鱼儿惊惶水面跳。

家家户户要观察,综合异常做预报。

※地震时避险措施答:当地震来临时不要慌张,不宜跳窗,可以躲在桌子底下、卫生间里的墙角,远离高压电线;用随手物件护头和捂住口砸伤或被泥沙烟尘呛住。

不可使用电梯,不要向阳台跑,尤其不可跳楼。

人在公共场合时,应就地蹲下,保护头部,切不可一剂拥向出口。

※火山爆发时岩浆从火山口喷涌而出。

※火山是地球释放能量的一种活动,一般会在地表面形成锥状的高山。

※火山熔岩的温度约有1000℃※火山爆发时,除了喷出岩浆,还会喷出火山灰,水蒸气等。

※火山是由地壳内部的(岩浆)喷发而出形成的堆积(山体)。

※按活跃性分为(活火山,死活山,休眠火山)三类。

※简述火山喷发后的利与弊。

P41答:火山的喷发,会造成人类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但是,在火山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产物,也可以被人类所利用。

如火山岩是良好的建筑材料,地热是一种清洁而有发展前途的巨大自然能源。

※影响岩石变化的因素有哪些?溶洞、钟乳石是怎么形成的? P43答: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

溶洞都分布在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石灰岩组成的山地中,当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时,会反应生成溶解性较大的碳酸氢钙,生成碳酸钙会慢慢沉积下来,有的沉积在洞顶,有的沉积在洞底,日久天长洞顶的形成钟乳石,洞底的形成石笋。

※矿产就是聚集在一起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

煤是地球上的植物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的。

煤的开采方法有(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

※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就开始利用煤做燃料冶炼铁,利用天然气做燃料煮盐。

※盐在中国远古时代就被当做调味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