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家山地质实习概况

合集下载

华中科技大学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华中科技大学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在实习中,我们分别测量了褶皱和断层的岩层产状。
褶皱产状: 倾向:北偏西 29°倾角 58°走向:北偏东 71°
断层产状: 倾向:北偏东 2°倾角 61°走向:北偏东 92°
四、 实习感悟
虽然实习的时间很短,但是收获颇丰。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见到了很多实物,使 我们对地质构造、地形地貌、隧道施工等有了更深的理解,巩固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在 实习中老师及时解答了我们遇到的问题,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工程地质在工程建设中 起到重要作用,对我们来说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学好相关知识至关重要。在实习中我 们还学会了团队合作和掌握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对以后的学习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 学院名称: 专业名称: 学 号: 姓 名: 指导老师: 实习地点:
一、 引言
1、通过本次实习,了解该地区岩层产状及其形成过程和发展情况,分析沿途所见的岩 石和岩层的性质;
2、掌握工程地质的基础知识,学会观察野外地质现象,了解有关地质的一些常见问题, 达到具备分析一般工程地质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3、褶皱
组成地壳的岩层,受构造应力的强烈作用,使岩层形成一系列波状弯曲而未丧失其 连续性的构造,称为褶皱构造。褶皱构造是岩层产生的塑性变形,是地壳表层广泛发育 的基本构造之一。形成褶皱的变形面绝大多数是层理面;变质岩的劈理、片理或片麻理 以及岩浆岩的原生流面等也可成为褶皱面;有时岩层和岩体中的节理面、断层面或不整 合面,受力后也可能变形而形成褶皱。
三、 实习内容
1、三峡岩芯 刚进入中国地质大学西区,就看到摆
放在图书馆前的几个巨大的石柱,经老师 介绍,才知道这是在修建三峡大坝时的钻 孔岩芯,最大直径达 0.9 米,地质人员可 以直接进入钻孔内查勘土层、岩层。石柱

南望山测量实习报告

南望山测量实习报告

南望山测量实习报告篇一:地质实习报告_4地质实习报告地质实习报告2008-12-05 13:43实习就这样结束了,原本打算把实习当游山玩水的我却发现有收获,这是一个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把所学的知识灵活的理解和运用,从而加强我们对这门课程的了解,而且在实习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无法学到的东西,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看来就是这个道理。

另外还要感谢老师的细心指导。

通过这次野外实习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对要考察的对象要事先做一定的了解,事先做好准备,就不至于到时不知所措。

一、前言1、目的和任务根据教学安排,进行了为期5天的野外地质实习。

本次实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了解岩性及其构造、沿途出现的地质构造就这样结束了,原本打算把实习当游山玩水的我却发现有收获,这是一个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把所学的知识灵活的理解和运用,从而加强我们对这门课程的了解,而且在实习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无法学到的东西,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看来就是这个道理。

另外还要感谢老师的细心指导。

通过这次野外实习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对要考察的对象要事先做一定的了解,事先做好准备,就不至于到时不知所措。

、河流地貌、岩溶地质作用、沉积岩构造等,这是一次地质启蒙教育,是一次重要的熟悉实习,重点要理解基本的地质概念,了解基本知识,学会基本技能。

通过短期的野外实习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通时通过实习巩固学过的《普通地质学》的课堂内容,加深对课程有关内容的理解;通过野外实习,进一步加固和加深课堂多学过的理论知识,培养出用工程地质观点分析实际问题和观察能力,在实习中,观察分析褶皱、断裂特征,学回了辨认分析河流地质作用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工程地质的地位以及与工程建设紧密结合的治学思想。

此外,通过实习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提高对地质科学的爱好;充分熟悉到地质实践对地质科学的重要性;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与书本上的内容结合,加深对一些地质构造的认识与理解,为将来的工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职《工程地质》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高职《工程地质》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 ) 四 分解 考 核 环 节 . 重学 习态 度 和 能 力 的 考 核 注 在 以往 的 考 核 模 式 中 . 末 考 试 所 占 的 比 重 较 大 . 致 学 期 导
《 程 岩 土》 课 程 全程 采 用 多 媒 体 教 学 ,有 完 整 的 教 学 课 工 件 , 合 大 量 录 像 、 片 、 画 等 影 像 资 料 , 程 信 息 量 大 , 堂 配 照 动 课 课
21. 02 9
( ) 进 教 学 手 段 和 方 法 . 计 “ 练 论 ” 合 的 教 学 二 改 设 讲 结
环 节
专 业教学 研究
山一 喻 家 山实 习路 线 、 汉 东 湖 磨 山 实 习 路 线 和 地 质 大 学 博 物 武 馆 实 习 路 线 . 用 两 天 的 时 间 可 以完 成 地 层 、 石 、 质 构 造 、 利 岩 地
动性 。
地 质 野 外 实 习 也 可 以 借 助 一 些 在 建 的 公 路 工 程 项 目的 基 础 工 程 或 地 质 勘 察 工 程 工 地 . 课 堂 搬 到 工 地 上 去 . 请 工 地 将 聘 现 场 的技 术人 员 对 学 生 进 行 授 课 或 培训 , 正 实现 工学 结 合 。 真
用 。 教 师 要 对 实 习 进 行 策 划 和 设 计 , 实 习 前 要 进 行 布 置 和 要 在 求 . 实 习 中要 进 行 检 查 . 实 习 后 要进 行 评 价 学 生 是 实 习的 在 在 主体 . 师 主 要 起 引 导 和指 导 的作 用 教
质 勘 察 与 原 位 测 试 方 法 等 内容 , 可 以 通 过 图 像 、 音 、 画 、 都 声 动 文 字 、 像 等 形 式 展 现 出 来 , 助 课 堂 教 学 。采 用 多 媒 体 教 学 录 辅 不 仅 可 以 扩 大 课 堂 的 信 息 量 而 且 能 增 强 教 学 的 直 观 性 和 生

工程工作心得体会(例文5篇).doc

工程工作心得体会(例文5篇).doc

工程工作心得体会(例文5篇)工程工作心得体会篇120__年x月x号,工程测量课程任务:利用全站仪进行点的平面位置放样。

首先老师讲解了利用全站仪进行平面点位放样的工作原理及注意事项,并给出9个小组x院内已知控制点和待放样点数据,重点强调了仪器操作过程的注意事项。

为了尽快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9个小组首先按要求领取了全站仪及其配件,并且在领取仪器后,老师现场结合全站仪放样的操作过程进一步讲解了放样原理,使我们进一步加了对点的平面位置放样原理的认识,然后9个小组各自到自己任务区进行放样工作,由组长安排任务分工,包括仪器操作人员、后视人员和放样人员,并且简要说明了小组成员之间的信号手势以便于默契完成任务,由于时间比较短,为了尽快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每个成员之间必须积极配合来完成任务,并且在放样过程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及时询问其他小组成员和老师得到解决。

这次课堂实习提高了我们的测绘技能,尤其使我们进一步熟悉了利用全站仪进行平面点位放样,主要是全站仪放样的步骤:建立文件,输入坐标数据,设置测站、后视,并进行后视定向检查,最后进行点位放样。

通过此次课堂实习练习,使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点位平面放样的理论认识,进一步激发了同学们理论学习和积极思考的积极性,同时我们更认识到要想完成一项测量任务,单靠个人的知识和技能是有限的,必须要求团队的每一个成员认真负责以及成员之间配合默契。

虽然此次课堂实习我们感觉收获很多,但是也发现了存在的不少问题,比如有些同学在仪器操作上还不够熟练,有些学生缺乏主动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希望今后我们能克服自身缺点,能够顺利完成工程测量课程的学习任务!工程工作心得体会篇2为了我们的理论知识能够跟好的学以致用,加强对我们所学的知识的巩固,提高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程老师为我们09级水利水电专业安排了水利工程造价编制。

此次学习的任务有:①基础单价编制、建安工程单价计算、设备费计算、各部分工程概算编制、工程总概算编制、编写编制说明及体会。

地质学实习心得范文5篇

地质学实习心得范文5篇

地质学实习心得范文5篇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

以下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地质学实习心得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地质学实习心得范文篇11、实习概况:20__年6月,我们土木工程专业进行了工程地质实习,工程地质实习是整个工程地质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实践环节,使学生在课程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对基本地质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巩固和深化课程理论,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毕业以后的设计、施工中应用有关地质资料打下一定的基础。

2、实习目的理解基本的地址概念,了解基本知识,学会基本技能。

通过简短的野外地址实习,巩固学过的《工程地质》内容,加深对课程有关内容的理解;此外,通过实习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提高随地址科学的兴趣:同时充分认识到地质实践对地质科学的重要性。

同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掌握实地操作技能和编写实习报告的能力,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联系。

3、实习内容:昌乐火山口昌乐火山口,距今1800万年是新生代第三纪玄武岩火山口。

火山口呈圆锥形,石头呈红褐色,气势极为壮观,数万根六棱石柱,由山底到山顶,直插云天。

此火山口是火山筒内充填的玄武岩栓,经过200多万年的长期风化剥蚀,被剥露出地面,岩栓柱状节理发育,呈辐射状,向上收敛,向下散开,形象地记录了当时火山喷发的自然景观,展示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据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考证认定,该火山口为第三纪玄武岩火山口,距今约1800多万年,它的发现,对地求物理和地震科学研究都有很大参考介值。

一色的红褐圆棱柱石,竖指苍天,凡经开凿者皆显露出明显的喷发纹理,表明其成因于火山喷发,近百平方公里内的几十座山包构成了蔚为壮观的远古火山群。

山东山旺国家地质公园山东山旺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山东省临朐县城东约22公里处,面积约13平方公里。

地质公园地处鲁中隆起区中的临朐凹陷,公园内总体由两个次级小盆地组成,即解家河盆地和包家河盆地,其外围均为由玄武岩组成的低山丘陵,地形起伏较大。

有关地质野外实习报告3篇

有关地质野外实习报告3篇

有关地质野外实习报告3篇地质野外实习报告篇1上午8:20到达望峰岗煤矿,之后在三楼会议室召开简单的介绍会,由地质科老总介绍本煤矿的概况。

老总是987年从我们学校毕业的。

此矿1986年第一次开采,1997年瓦斯爆炸,之后停工。

重新建井,预计全面投产。

主要开采-660米,-960米,-1200米三层的煤,目前已经开采到了-960米的煤层。

1、该矿地址构造比较复杂,地层有倒转现象。

瓦斯多,裂隙发育,易发生突水和瓦斯突出,如在建井过程中就发生了瓦斯和煤一起突出的事故,造成12人被埋,死亡。

同时由于开采深度大,地压大,地温高,也造成了开采难度大。

2、预计投产后每年产煤300万吨,由预计储量3亿吨可知能开采1。

次矿主要开采优质煤,主要用于化工和炼纲,成分是焦煤和肥煤。

3、主要有五个井筒:1个主井,2个附井,2个风井。

主井运输煤,附井运输器材和人员及煤矸石等,风井是通风作用的。

4、在02#井停留了较长的时间,老总们介绍了此井的建设过程。

早期采到-300米,即将采-960米的,最终采到-1030米。

在建井中早期遇到的是粉红色砂岩,;裂隙发育,涌水多,需要打注浆孔注入水泥.水玻璃等,同时需要地质工作者计算涌水量,注浆压力.范围.深度。

一般在建井过程中涌水不能太多,但也不能太少,否则灰尘太大,工人很难在井下工作。

此井直径8米,依靠人工爆破挖掘,大约每22-27小时可以掘进4.5米,其过程如下:先用伞钻同时大十几个炮孔,放炮-——清理碎石——用护模支撑井筒壁,并在护模和井筒壁之间用水泥沙浆充填——固结后拆模——伞钻打炮眼——放炮,如此循环下去。

5、在瓦斯井的钻探现场我们见到了超大型钻机,了解了超大型钻机的工作过程并与我们在学校实习的多功能钻机惊醒了比较,从而找出二者的不同。

大型钻机的钻齿和牙轮的尖齿是合金纲制成的,硬度在8以上,牙轮主要起破碎作用。

钻孔分三次才能完成,直径先是30厘米——65厘米——80厘米瓦斯抽出以后经过提纯可以发电,居民供暖做饭,或者供应激动车辆,如出租车。

关于喻家山地质构造的调查报告

关于喻家山地质构造的调查报告

关于喻家山地质构造的调查报告调查时间: 2014-09-06调查地点:喻家山调查对象:喻家山地质构造调查方法:实地调查调查人:xxx,xxx,xxx,xxx调查分工:拍摄照片,记录笔记前言喻家山岁数已逾亿年。

早在古生代,武汉地区发生过多次海陆交替,那时海水曾侵入武汉的地壳表层。

到了侏罗--三叠纪时期,长江中下游和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又发生了一次较大的地壳运动——燕山运动,才进而把这些地层掀起为山。

到喻家山实地进行考察,对我们进一步理解地质构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借此之机,我们宿舍一行四人组成一个小组于2014年9月6日登上喻家山,调查分析喻家山的地质构造以及其他一些工程地质问题。

主体早上8点左右,我们从宿舍出发,吃完早饭,9点左右就达到喻家山的山脚。

我们沿着已修的山路上山,一路上我们都十分注意突出的地质构造,当然也拍了很多的照片。

一下我就我们所拍的图片以及事后的知识补充展开这次调查的主题。

引自百度文库节理倾向节理:节理的走向大致与岩层的走向垂直,即与岩层的倾向一致。

节理是很常见的一种构造地质现象,就是我们在岩石露头上所见的裂缝,或称岩石的裂缝。

这是由于岩石受力而出现的裂隙,但裂开面的两侧没有发生明显的(眼睛能看清楚的)位移,地质学上将这类裂缝称为节理,在岩石露头上,到处都能见到节理。

褶皱褶皱是地壳中广泛分布的最常见的地质构造形态,我从一些的图片中见过一些玛瑙的弯状条纹,一直认为那便是褶皱了。

后来得知,褶皱的规模差别很大,小到手标本,大的甚至延伸至几百公里。

这是拍摄于喻家山的一张图片,我认为这应该就是褶皱的一小部分。

这是拍摄于木兰天池的两张图片,从中可以清楚地看清楚弯曲的纹理,明显为褶皱构造。

经查阅相关资料,喻家山主要受控于燕山期构造运动,发育一系列走向EW 至NWW 向的线型褶皱,NW、NWW、NE 和近EW 向的正断层、逆断层及逆掩断层。

其中,褶皱在本区占主导地位,并对其它构造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关于野外地质实习报告四篇

关于野外地质实习报告四篇

关于野外地质实习报告四篇野外地质实习报告篇1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实习的目的和意义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而实习正是理论知识与实地实际相结合的过程。

从理论到实际,用哲学的观点来看,这是一次飞跃。

我们有了理论知识,并不等于我们可以很高的分析实际眼前的问题,只有把学到的理论应验于实地,用理论来知道实践,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才能真正了解地貌学。

这种从理论上的认识到真正亲临现场去分析问题,就是一次飞跃。

因此,应该把实习看成是从理论到实际的过程,把自己对每一种地貌类型的认识看成是自己在认识论上的一次飞跃。

通过实习,使我们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

运用这些知识去观察、研究、分析和判断各种地质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锻炼我们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地质精神。

树立热爱专业以及勤奋学习的思想和决心。

煤矿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个应用学科分支,是采矿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之前必修的一门课程。

地质学不仅是一门科学理论知识,同时也具有广泛的实际意义。

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自然科学。

无论是进行地质研究还是地质知识应用几乎都离不开野外地质观察。

通过野外地质观察和取样,获取地质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和实物材料,经室内进一步研究,进而最终获得地质知识。

这次实习无疑巩固了地质学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习的质量与热诚,让同学们学以致用,能够用书本的知识来解决实际上的一些问题,提高同学们的野外作业能力和分析能力,并学会了一些外出实习的基本要领和考察方法。

本次实习是以获得地质现象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野外综合观察能力,地质思维能力,野外地质工作基本能力,启发创新意识为目标的地质启蒙教学实践。

第二节实习安排和进度我们本次的地质认识实习工安排了两天的时间。

实习开始以20__/9/9号,8号晚上我们领来了实习所要的工具,9号早上开始了第一天的实习。

本次实习安排了两天时间,所以实习也分为两条实习路线。

大冶黄石铁山、南望山构造实习

大冶黄石铁山、南望山构造实习

野外实习报告班级:姓名:学号:实习指导老师:日期:2012/4/27路线Ⅰ喻家山北部—地大东区北大门—地大北区西南角2012年4月15日晴任务:1、断层和褶皱观察参加人员:D.01点位:喻家山北路与鲁磨路交叉口南侧点性:断层观察点出露情况:人工露头出露良好描述:出露下二叠统孤峰组(P1g)薄层硅质岩,岩层层厚一般为8~10cm,最厚为30cm,最薄为2cm;岩层为褐灰色,块状结构。

岩层产状:S0:15°∠80°该点发育右行正断层断层,断层产状:f:47°∠58°断层面上发育擦痕,擦痕产状:L a:119°━15°断面上还发育阶步与羽列,羽列与断面夹角为80°左右,近乎90°,羽列与断面夹角指向对盘运动方向。

根据擦痕与羽列可判断此处断层为右行正断层。

断面上还可见到构造角砾岩,其成分为硅质岩,胶结物为有机质,优选方位不明显,粒径为0.2~2mm,棱角分明。

D.02点位:地大东区北大门小山包上点性:断层与节理观测点出露情况:天然露头出露良好描述:出露D3w厚层石英砂岩,风化面为褐红色,新鲜面为灰白色,细粒结构岩层产状S0:340°∠56°节理发育,节理102条/米。

S1:75°∠70°D.03点位:D.02西侧30米点性:断层观察点出露情况:自然露头出露良好描述:该点处出露下泥盆统五通组(D3w)厚层石英砂岩,可见断层,断层产状:f:235°∠35°断层面上可见擦痕擦痕,擦痕产状:L a:310°∠15°发育正阶步和羽列D.03点位:地大北校区南西角公路拐弯处点性:褶皱和断层观察点出露情况:人工露头出露良好描述:该点出露P2g薄层灰岩,一般层厚2cm,最厚8cm,最薄0.2cm,为直立岩层,在该岩层中有一个小断层并发育一个牵引褶皱牵引褶皱产状:南翼:342°∠76°断层面产状:S0:0°∠66°由该牵引褶皱可看出断层上盘向下运动,下盘向上运动,为正断层。

地质野外实习报告汇总5篇

地质野外实习报告汇总5篇

地质野外实习报告汇总5篇学会对肉眼的岩石判别了解湖山地区沉积岩的每一层的岩石组成及其颜色、厚度等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用地质罗盘实地测量岩层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掌握褶皱的基本知识和判断背斜、向斜的能力现场认识断层、滑坡、岩层、背斜、向斜等地质现象工程地质实习过程我们的实习分为两个阶段。

首先,我们到达湖山地区,观察湖山地区的地质地貌,肉眼判别岩石,采集岩石标本,并且用地质罗盘实地测量岩石的产状,判断背斜和向斜;其次,我们去参观南京地质博物馆,了解中国石文化。

当天下午三点结束工程地质实习,返回学校。

工程地质实习内容认识湖山地区的岩层湖山地区位于南京城东大约28公里,处于宁镇褶皱束南带,有三列山组成,其走向为北向东。

自南京有公共汽车通汤山镇、湖山地区,交通便利。

于早在一百多年前,日本的小野田家族就对湖山地区进行了研究。

而国内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也对此作过研究。

在湖山地区所观察到的岩石主要以沉积岩为主,还有少量的侵入岩。

这里地层出露齐全而清楚,易于观察,在宁镇地区是少有的。

志留系高家边组、坟头组出露较好,茅山组很不发育,仅零星可见。

五通组、孤峰组发育良好,剖面切割得清楚。

龙潭组中下部的页岩与砂岩暴露,易于观察。

青龙群在棒锤山西端便道旁下部地层剖面十分清晰。

在开始实习时,老师给我们介绍以下内容:一、志留系1、高家边组(s1g)主要由土黄色页岩(质感滑腻,易折断)及泥岩组成,厚度大于293.5米;据资料,高家边组含有多种笔石。

高家边组与上伏五峰组的接触关系可能为整合接触。

2、坟头组(s2 3f )主要由土黄色中层-厚层砂岩构成,有岩屑石英砂岩、石英砂岩等;夹有少量土黄色薄层粉砂岩、泥岩和页岩;厚度120m;据资料,坟头组含有王冠虫等化石。

坟头组与下伏高家边组为整合接触。

3、茅山组(s3m)主要由紫色粉砂岩组成,夹粉砂岩等;厚度约为20余米,呈斜层理构造。

茅山组与下伏坟头组为整合接触。

二、泥盆系五通组(d3w)底部为中厚层底砾岩、下部为厚层灰白色石英砂岩夹厚层粉砂岩,上部为砂岩及粉砂岩,顶部为中厚层石英砂岩,有层间构造,如印模构造等,有风化现象,可见节理构造,成岩破碎,没有错位,粘土高岭土化;厚约150米;据资料,有斜方薄皮木、亚鳞木及楔叶木等化石,但是没有观察到。

玉山地质实习报告

玉山地质实习报告

玉山地质实习报告课程名称:工程地质专业班级:12水工卓越班学生学号:2012102163 指导老师:唐春杨普济南昌工程学院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2013—2014学年第 2 学期目录一.实习的前期准备工作1.实习时间2.实习地点3.实习人员4.实习目的5.实习准备方面(一)思想方面(二)学习方面(三)实习备品6.实习地概况7.实习要求8.实习内容9.实习方式(1).外业工作(2).内业工作二.七一水库西干渠的分析与综合综合性评价1.罗盘的使用2.典型点的工程地质分析(1)No.1村桥(2)No.2渠道左岸山体分析(3) No .3褶皱2.西干渠的综合分析与评价三. 七一水库附近连续滑坡体的分析与综合性评价1.工程地质描述:2.滑坡的判定迹象:3.滑坡体的成因:4.滑坡的治理1).滑坡防治的排水工程2).滑坡减载压脚工程3).抗滑挡土墙工程4).抗滑桩工程5.对滑坡体的综合介绍:四.七一水库溢洪道的分析与综合综合性评价1.溢洪坝简介2.工程地质描述及综合评价3.溢洪道下游500米处4.白垩纪与石炭纪交界处5.溢洪道闸门处6.溢洪道五.七一水库主坝的分析与综合综合性评价1.七一水库简介(主要由管理局局长讲解)(1).地理环境(2).建设过程(3).功能2.七一水库主坝的分析(1).主坝概况(2).主坝工程地质问题3.七一水库右岸边坡的稳定性分析(1)第一处页岩边坡(2)右闸门上顺沿山公路旁第二处边坡4.七一水库下游河流交汇处地质条件分析5.对坝的稳定性评价六.七一水库副坝的分析(老师让我们自己去)1.地质条件(查阅资料)2.副坝简介(查阅资料)七.引水隧洞八.对七一水库左肩上游处开裂房屋的工程地质评价1.建筑物所处的自然地理条件及地形地貌:2.建筑物所处的水文地质条件:3.建筑物地层岩性条件:4.建筑物地质构造:5.建筑物的特征:6.对建筑物分析评价:7.处理措施:九.七一水库左岸石灰岩风化带十.溶洞的分析与综合性评价1.典型地的描述与分析1).好运通天溶洞2).石林3).龙涎,黄龙洞,隐瀑洞4).乌龙洞5).灵霄天桥6).状元洞2.综合性分析与评价3.溶洞的成因十一.实习总结一.实习的前期准备工作1、实习时间:2014年4月20日至2014年4月30日2、实习地点: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双明镇3、实习人员:唐老师、杨老师及12水利水电工程卓越班全体成员4、实习目的:工程地质野外教学实习是课本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目的在于巩固和加深理解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学会野外观察地质现象和分析评价工程地质问题的初步能力,为今后学习、工作中使用分析地质资料打好基础。

工程地质实习心得体会3篇

工程地质实习心得体会3篇

工程地质实习心得体会3篇工程地质学是一门应用地质学的原理为工程应用服务的学科,主要研究内容涉及地质灾害,岩石与第四纪沉积物,岩体稳定性,地震等.下面是带来的工程地质实习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工程地质实习心得体会一:莲花山的构造位置处于加里东运动以来的深断裂带上,形成于中生代燕山运动造山期,为一典型的褶皱山系.莲花山山脉向东北经丰顺.梅县.大埔进入福建的华安南靖一带;向西南:至海丰.惠东宝安各县分别于大亚湾.深圳湾如南海,又复出于万山群岛.高栏列岛.广东境内长约500km,宽20至40km,局部60km.深大断裂为一条强烈挤压破碎带,共有_0多条断层组成,分东西两断层束,向东南有_条主干断层,向西有_条主干断层.此带动力热力变质作用强烈(属低中压型变质),可寻找到铅.锌.铜.钨.锡等矿藏.是重要的导岩构造,中酸性岩浆发生多次裂隙式多间歇性喷发,深断裂内,岩体达100多个.为内生金属矿床成矿带.地层:侏罗系上统称高基坪群(为陆相中酸性火山岩),该群为一套复杂的陆相火山岩系,由中性.中酸性.酸性火山熔岩及相应的火山碎屑岩和沉积岩夹层组成,厚度巨大.早上10左右,我们土木工程专业的几个班搭着校车到了莲花山,上山的路比较陡,但沿途的风景不错,一路鸟语花香,忍不住想快点下车,去好好的欣赏.终于到了山顶,下了车之后,我们就跟着老师,一边听着老师的讲解,一边欣赏美丽的风景名胜.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望海观音,其规模宏大,气势非常壮观.望海观音金像高四十多米,这观音像霞披狮海,光泽南天,据说是目前箔金铜像的世界之最.此时正恰夕阳西斜,观音像头顶佛光灿灿.望海观音右侧的就是观音阁了,是仿古单体建筑,三层,面阔七间开,有外廊,按清代大木大式作法营造,雄伟庄重,气势恢宏,古色古香.于第三层阁顶高处有〝莲花禅寺〞之牌匾.大殿门前置大型香案,香客善信们虔诚焚香礼拜,祈求福缘.沿着石阶往下走,就到了狮子岩了,它是傲然挺立的一块石头,像头雄狮,估计是由此得名吧,据说它是莲花山的标志之一.这块石头是由古代的海潮侵蚀而成的,看来千万年前这里是水位还是很高的,石头的岩性为沉积岩的棕红色砂岩,层理构造明显,极容易被风化.接下来就是飞鹰古道和飞鹰崖了,飞鹰古道是人为开凿的隧道,隧道洞穴比较宽大,穿透整个岩层,岩层岩性为沉积岩的棕红色砂岩,层理构造明显.我们跟着老师一路走下去,狮子岩对面的就是观音岩了,它是一块上部向外凸出,下部向内凹陷的岩石,上面有〝观音岩〞三个字,岩性也是沉积岩中的棕红色砂岩,下面供奉的是一尊观音像,很多善男信女在顶礼膜拜,还有求姻缘的,虽然我不信这一套,但面对着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我竟然也想去求一支签,但最后没有去,而是跟着老师走.接下来就是八仙岩了.八仙岩其实是一个岩石群,板块形状不一,但错落有致,岩性为棕红色砂岩,岩石层理构造明显,上部有植物覆盖,岩石上出现了水平节理,垂直节理,倾斜节理,还有波浪型节理,有的节理几乎贯穿了整个岩石群.很明显是岩石受到比较大的拉应力,还有生物风化作用.在观赏的过程中,由于人太多,我们走散了,没有跟上我们班那队,而是跟错了另外一个班的老师,我们来到了浴仙池,听老师说,这是一个由降水和地表水在岩层低洼处积成的小水池,水池经人工处理呈椭圆形状,在水池靠壁的一侧,是一尊用白色石头雕成的塑像,有点像天龙八部里的神仙姐姐的雕像,那神仙姐姐在解头上的发簪,正准备沐浴,浴仙池有此得名.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发现水池四周的砂质岩石经过长年日晒雨林风吹,野生物生长,其风化程度强烈,部分岩石表面已经出现破碎削落,岩石下部的岩石碎片风化成粉粒,堆积成土状,其工程地质性质极差,这种风化成土的岩石不宜用作建筑工程的基础持力层.我们跟着老师继续走,走到了碧莲池,可惜池里已经没有莲花了,只有鱼在游来游去,自由自在的,倒也风流快活,碧莲池亭台轩榭,走廊,小桥与山间岩石相映,在高高的岩石壁上留在一首诗词〝多少楼台次第成,莲花燕子纪朦胧.眼前无限狮洋浪,不发千秋水上名〞.在莲花池后面的岩石上竖立着一尊用白玉雕成的观音像.再往前走就到燕子岩了,燕子岩由两片高高的岩石组成,两片岩石本为一体,经古人采石将下部凿开,两片岩石高耸在胡面上.燕子岩顶上还建了个观光亭,看上去很危险,岩石上有一道倾斜节理,但这两快岩石却历经千年而不倒,实在让人叹为观止.与燕子岩相连的就是古采石场了,这个采石场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采石场的悬崖峭壁,奇岩异洞,似乎以鬼斧神工开凿而成,其以〝人工无意夺于天工〞的石景奇观闻名于世,是国内最具旅游和科研价值的〝人工丹霞〞奇迹.古采石场岩体水平层理构造明显,倾斜节理尤为突出,其宽度大长度长,采石场底下由于地势低而形成洼地,长年积累地表水而形成水湖.以上是我的毕业实习报告.一天的实习就这样结束了,原本打算把实习当游山玩水的我却发现有收获,这是一个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把所学的知识灵活的理解和运用,从而加强我们对这门课程的了解,而且在实习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无法学到的东西,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看来就是这个道理.另外还要感谢老师的细心指导.通过这次野外实习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对要考察的对象要事先做一定的了解,事先做好准备,就不至于到时不知所措.工程地质实习心得体会二:我是一名刚踏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_年毕业于桂林工学院勘查技术与工程(物探)专业,毕业后就职于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七一一总队地勘院物化探项目组.到_年7月工作已满一年,在这短暂的一年时间里我学到了许多学校里无法学到的知识,开阔了眼界,提高了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一.参加的工程在这一年之中,我参加了徐家沟南部铁矿磁法测量1平方公里,金子山对传湾铜矿.金洞子.红岩山激电测井5口,陶家沟金矿充电测量0.5平方公里(充电激发激化法已完成),也参加了雪花太坪铅锌矿以及徐家沟南部激电物探成果编写等工作.二.对专业知识的提高我是学物探专业,也就是地球物理勘探.在学校只学习了一些理论知识,实践的机会很少,工地是我学习和实践的好地方.到工地后发现以前在学校学的理论知识太肤浅,实践起来十分困难,在工地我就向师傅虚心的请教,有不明白的地方我就问,经过一年的工作实践,增加了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把理论和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先后系统地学习了磁法.激电.充电.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虚心向老师傅学习,注重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和吸收教训,很快就适应了工作,努力完成自己的工作.三.参加工作的体会以前听说物化探干活累,工人十分辛苦,来到地勘院后感受到了工人们的辛苦,物化探师傅们就用四个特别来形容,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干活.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忍耐.前辈们一年四季在外施工,照顾不了自己的父母.妻子和孩子,他们任劳任怨地工作,从来没有一句怨言,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我必须学习的.在和前辈的交流中我学会了怎样面对困难,怎样做人,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一年的工作和学习我感到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必须要细心.认真,作好每一步工作,对野外数据采集以及处理等流程要熟悉,对图纸要熟悉,对规范更要熟悉,还要继续学习和工程相关.和专业相关的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四.对公司的建议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质量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坚实基础.质量的提高靠工人的总体素质和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为能够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技工和管理人员是公司的重点.过去的工作中,在领导的关怀和同志们的支持与帮助下,经过不断努力,我适应了这种工作,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工作能力,但是仍存在着一些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自己要加强学习.克服缺点,力争自己专业技术水平能够不断提高.同时我清楚地认识到,为适应单位发展的新形势,今后还需不断地加强理论学习,尤其是新技术.新理论的学习,勤奋工作,在实际工作中锻炼和成长,不断积累工作经验,提高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为公司的发展做出自己新的.更大的贡献.工程地质实习心得体会三:一.实习内容:南望山南坡,北垭口南侧,地质大学北区西南角公路拐角处,地质大学北门南望山汽车站构造地质学习二.实习目的:学会掌握使用地质罗盘仪和锤子的方法;掌握测量岩层产状的方法,并学会认识简单的地层,褶皱,断层,及其他地质现象,定点描述,勾画地质界线,做地质剖面图;辨认不同的岩石,观察其特征;学会用穿越法和追踪法测绘地质界线或断层.从而使我们对工程地质勘探方法有一个较为感性的认识,为今后地质.岩土方面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联系实际,为今后的专业的学习以及到工地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三.实习过程:早上7:30我们从学校出发,到达南望山南坡后,首先,学习和练习使用地质罗盘仪,测量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测量走向:将仪器盖子开到极限位置,松开磁针锁制器,使磁针能自由旋转.将一起下侧的棱紧靠欲测的地质界面,上下左右调整使圆水准泡居中(注意不要让罗盘长边下侧离开地质界面).此时,罗盘长编下侧既相当于走向线.由于走向有两个方位,所以可读南针,也可读北针,刻度盘上的数值既为地址界面走向就是方位角的走向.测量倾向:将一起上盖的背面紧贴欲测的地质界面,调整罗盘仪使水准泡居中.此时磁针北针所指的刻度盘上的数值就是该界面的倾向.(切记,此时只能读北针所指的刻度盘的数值,倾向只有一个方向).若倾角较小,也可用连接合页下下边的一起外壳短边紧靠欲测的地质界面.调整水准泡居中,读磁针北针所指的刻度盘上的数值亦可.测量倾角:将一起上盖开启到极限位置,并且将罗盘仪侧边紧靠地质界面并且垂直于界面走向线,让长水准泡居于下方,旋动测角旋纽,调长水准气泡居中,此时倾角指示盘在下刻盘指示的数值即为该地质的倾角.在实际测量中,如果倾角较大,则可只用测倾向和倾角,如果倾角较小(〈20?),为了提高精度,则首先要测走向且标记走向线,然后测倾向和倾角.学会使用地质罗盘仪后,老师带我们对南望山上的一些岩石进行辨认,并对南望山的地质进行讲解.1.自然经济地理研究区位于大别山南缘,江汉平原北东缘.地貌上以低山丘陵区为主,主要由南望山.喻家山等多个低山丘组成,呈近东西向断续展布,与东湖等天然湖泊交相呼应.低山坡角较缓,在10~35,海拔高程一般在60-_0米,海拔最高者为喻家山(_9.4米),最低洼处为东湖.海拔100米以上者多见有基岩出露,海拔100米以下的低丘及山间凹地多为近代残坡积物堆积.研究区内以黄棕壤土和少量红壤土为主,垄岗中部以黄棕壤土为主,土质粘性重,垄岗上部为少量红壤土,酸性强,土层薄.区内地下水赋存在碳酸盐岩类含水层及碎屑岩裂隙水含水层中,富水性极不均一,多被第四系覆盖.在岩石破碎.断裂发育,岩溶发育处,岩溶水及裂隙水明显富集.区内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为重碳酸盐类地下水,属低矿化度淡水,水质较好.2.地层研究区的地层跨及秦岭.扬子两个一级地层区,第四纪堆积物分布最广,占总面积80%以上,基岩仅在南望山.喻家山.九峰山.狮子山等低山处有出露,主要为志留系粉砂岩.泥盆系石英砂岩.石炭系灰岩.白云质灰岩.二叠系硅质岩等.志留系页岩常组成背斜核部,背斜两翼依次为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不同时代岩层.研究区由于受到第四系覆盖.河湖众多及构造因素的影响,使地层出露不全,仅出露有中志留统坟头组(S2f)上泥盆统五通组,(D3w)下二叠统孤峰组,(P1g)以及第四系沉积物(Q),石炭系地层未见地表出露.地层岩性组简述如下:中志留统坟头组(S2f):上部为灰褐色厚层状中粒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图1);中部为一套棕黄色中厚层状一厚层状杂砂岩夹粉砂质页岩,局部含磷结核;下部为黄绿色粉砂质页岩.页岩.泥质粉砂岩.上泥盆统五通组(D3w):上部为灰白色厚层状纯石英砂岩,偶夹白色粘土层;下部为灰白色厚层一巨厚层状中细粒石英质砾岩.含砾石英砂岩,砾石为脉石英.与下伏中志留统坟头组(S2f)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接触面上可见铁铝质古风化壳.石炭系未见出露.下二叠统孤峰组(P1g):上部为灰色薄层一厚层状硅质岩(图2);下部为灰黑色厚层状瘤状灰岩,白云质灰岩,与下伏地层接触关系被覆盖.第四系(Q)全新统为冲积.湖积.湖冲积层及坡残积成因的砾石.砂粘土等.3.构造研究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扬子板块北缘,襄樊-广济断裂南部,主要受控于燕山期构造运动,发育一系列走向EW至NWW向的线型褶皱,NW.NWW.NE和近EW向的正断层.逆断层及逆掩断层.其中,褶皱在本区占主导地位,并对其它构造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主体构造线近东西向,在南北向主应力作用下,还发育有其它一些次一级的构造形迹.区内现代构造运动呈缓慢下降趋势,新构造运动升降幅度不大,是一个相对稳定地区.(1)褶皱本区褶皱自北向南依次有:磨山向斜:位于磨山_3.9-_6.4高地.这是本区发育较为完整的.轴迹呈近EW向延伸的小型开阔向斜.该向斜核部地层由上泥盆统五通组含砾石英砂岩.石英砂岩所组成,构成了山脊,是向斜成山的实例.向斜两翼地层由中志留统坟头组泥质页岩.粉砂岩.砂岩组成.岩层相向倾斜,北翼产状为__0~40,南翼产状为10~_~50.近核部岩层倾角变缓,一般在_~20;转折端圆滑开阔,轴面近直立;枢纽在东西两端仰起,在区域上长20公里,宽0.81公里,属于直立倾伏型褶皱.大李村背斜:位于磨山一风筝山之间,与磨山向斜平行展布.核部由中志留统坟头组砂页岩组成,北翼为磨山向斜的南翼,南翼依次由上泥盆统五通组.石炭系.下二叠统孤峰组组成,地层发生倒转,向北倾斜,倾角70左右.区域上长40公里,区内宽2公里,由于覆盖区影响,褶皱形态未及磨山向斜清楚,但是根据核部宽度和两翼产状变化,可以判定该背斜应为一转折端宽缓的倒转箱状背斜.园林学校向斜:位于风筝山一喻家山之间,为大李村背斜相邻褶皱.核部被第四系覆盖,北翼与大李村背斜共翼,南翼依次出露上泥盆统五通组.下二叠统孤峰组.中志留统坟头组,产状为350~1_0~80,延伸长40公里,西至长江大桥.宽度小,表现为箱状向斜.(2)断层本区断层主要是基于褶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分为近东西向的纵断层和近南北向的横(斜)断层.断层规模相对较小,平面上延伸不长,如地大水塔断层.纵断层组:已观察到的纵断层有磨山.风筝山南北坡.喻家山共四条,它们规模大小不一,走向近东西.标志为地层缺失.产状突变.岩石破裂.摩擦镜面和阶步发育等,并常被横(斜)断层切错.断层面均较陡立,微向北倾斜,断面擦痕多组,属多次活动断层性质.横(斜)断层组:野外观察到如磨山南北坡.喻家山等地,走向近南北,标志有地层沿走向被切错.切割纵断层.破碎带.向斜核部宽窄突变等.断层面较陡,倾向或东或西.4.构造剥蚀地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主校区至磨山一带为构造剥蚀地形,由南至北分布有三条走向近东向的山脊.南侧为南望山--喻家山,其主峰分别为_9米._9.5米.中间展布的有都山.猴山.风筝山及团山.北为磨山,主峰高_6.4米.山脊之间为高程24-58米的岗状平原.该区在2亿多年前沉积了一套砾岩.砂岩.页岩.灰岩及硅质岩.由于受到中晚三叠世后期印支-燕山运动的影响,产生了近南北方向的强烈挤压作用,从而使三叠系至志留系发生了显著的缩短,形成强烈褶皱.褶皱轴迹方向近东西,并伴生有走向近东西的断层和其它方向的断层,从而垫定了走向东西延伸,南北起伏的山峦地形.据对武汉地区地貌发展史的研究,喻家山至磨山所见比高10~100米的山梁,为早第三纪末喜山运动以来形成的夷平面(准平原化).本区在喜山运动时期,地壳强烈上升,遭受剥蚀,早更新世早期,地壳下降,大云梦泽形成.末期地壳又上升,剥蚀形成了云梦期夷平面.地形除明显受地质构造控制外,也强烈反映出差异风化剥蚀的特点,即坡度与岩性相关,抗风化力强的石英质砾岩.砂岩构成山包或山丘;灰岩.页岩侵蚀成沟谷或地洼地带.基岩面上的疏松沉积物多为坡残积物,呈深红色网纹红土.褐红色砂土.褐黄色砂土,常含少量角砾.低洼处为红灰色.黄灰色粘土.亚粘土.接下来我们到了南望山垭口.在这里我们对道路两侧的岩层进行测量.最后,我们还来到了最后的南望山北门汽车站处,这边我们主要听老师的讲解并观看了断层.四.实习心得:野外测量实习是每一个大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测量,知道了岩土工程的大体分类,掌握了一些实践的知识.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次实习是将我们以前所学的知识初步的与实践联系起来,不仅让我们坚信了以前所学的知识的正确性,同时也拓展了我们的知识面,为我们下学期将要进行的专业课的学习铺下了道路.通过实习,我们不仅在知识上更上一曾楼,而且在身体素质和意志力上也有一定的提高.最后衷心感谢陈洪江老师一直以来的辛勤指导.工程地质实习心得体会3篇。

关于在喻家山上我所见到的地质地貌的调查报告

关于在喻家山上我所见到的地质地貌的调查报告

关于在喻家山上我所见到的地质地貌的调查报告调查时刻:2021年9月12日礼拜五调查地址:武汉洪山区喻家山调查对象:武汉洪山区喻家山调查方式:直接观看调查人:冯海斌、费城、马琛、张高健调查分工:观看、搜索有价值的调查对象,协助取样拍照一、前言工程地质实习是课堂地质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把握、巩固、消化所学理论知识的一种重要手腕,也是丰硕咱们个人实践体会的一个重要进程,使咱们知道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践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训。

2021年9月12日下午七八节课,咱们512宿舍全部成员携电话、放大镜、讲义等,围绕喻家山山脚、山腰及山顶上袒露出的岩石、地质地貌进行实地调查。

二、实习内容1.喻家山位于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北部,毗邻东湖,山脉大致为东西走向,地理位置为’,’,地貌为低山丘陵区,低山坡角较缓,在10゜——35゜,山高米,面积平方千米,是武汉是中心城区最顶峰,属大别山余脉。

(图片来源于Baidu搜索)2.认真观看山坡上的土壤,发觉有明显的一层枯枝落叶层,由覆盖于土壤表面的未分解和半分解的凋落物组成,厚度不等,薄处仅有一厘米左右,而厚处可达十厘米,为粗有机质层;表面腐殖质明显高于底层:(图片由我组马琛拍照于2021年9月12日礼拜五)通过对照并搜寻资料,咱们判定这些土壤主若是以黄棕壤土和少量红壤土为主。

黄棕壤黄棕壤是在北亚热带生物气候条件下,在温度较高、雨量较多的常绿阔叶或针阔叶混交林下形成的土壤,生物循环比较强烈,自然植被下形成的枯枝落叶,在地面经微生物分解,可积聚成薄而不持续的残落物质,其下即为亮棕色土层,厚度因植被类型而异,一样针叶林下土壤的腐殖质层最薄,阔叶林下居中,而灌丛草类下最厚,腐殖质类型以富里酸为主。

红壤的要紧特点是缺乏缺乏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而富含铁﹑铝氧化物,呈酸性红色。

红壤在中亚热带湿热气候常绿阔叶林植被条件下,发生脱硅富铝进程和生物富集作用,发育成红色,铁铝聚集,酸性,盐基高度不饱和的铁铝土。

喻家山地质实习概况

喻家山地质实习概况

喻家山《构造地质学》实习(一)实习区地质概况1、自然经济地理研究区位于武汉市东南部,行政区划属于武汉市洪山区(因其境内有洪山而得名),地理位置为E114o19’,N 30o33’,区、乡、村各级公路在区内纵横交错,交通十分便利。

研究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区,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干湿明显、无霜期长,适宜蔬菜等农作物生长和渔牧业养殖。

全年无霜期平均为240~205 天,年平均降水量为1150~1190 毫米,主要集中在4-8 月,为农业、渔业、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气候条件,通常春夏多雨,秋冬少雨,日降雨量最多达248 毫米,秋冬降雨较缓和,冬季时有干旱发生。

一年中气温变化大,最热的七月份平均气温29℃左右,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气温4℃,存在着夏季高温、冬季冷冻的特点,年均气温在16.3℃,年均降雨量1163 毫米,加上长江环绕全区东北西三面湖泊星罗棋布,地势略有起伏,故湖泊效应、垄岗效应、城市效应明显。

研究区位于大别山南缘,江汉平原北东缘。

地貌上以低山丘陵区为主,主要由南望山、喻家山等多个低山丘组成,呈近东西向断续展布,与东湖等天然湖泊交相呼应。

低山坡角较缓,在10°~35°,海拔高程一般在60-110 米,海拔最高者为喻家山(149.4 米),最低洼处为东湖。

海拔100 米以上者多见有基岩出露,海拔100 米以下的低丘及山间凹地多为近代残坡积物堆积。

研究区内以黄棕壤土和少量红壤土为主,垄岗中部以黄棕壤土为主,土质粘性重,垄岗上部为少量红壤土,酸性强,土层薄。

研究区地表水资源非常丰富,湖泊塘堰在区内星罗棋布(东湖、喻家湖),是著名的“江汉湖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区内地下水赋存在碳酸盐岩类含水层及碎屑岩裂隙水含水层中,富水性极不均一,多被第四系覆盖。

在岩石破碎、断裂发育,岩溶发育处,岩溶水及裂隙水明显富集。

区内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为重碳酸盐类地下水,属低矿化度淡水,水质较好。

研究区内现已探明矿产种类有玻璃石英矿、建筑石材、砖瓦粘土、水泥粘土及矿泉水等。

禹门口地质实习报告

禹门口地质实习报告

禹门口地质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与目的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地质工程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我校地质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地质人才,在校期间,我们专业组织了一次为期一周的地质实习活动。

实习地点选在具有丰富地质资源的禹门口地区,旨在让我们通过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地质构造、岩石类型、矿物成分等地质知识,提高我们的专业素养。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按照实习计划,参观了禹门口地区的多个地质景点,进行了实地考察和标本采集。

实习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质构造观察:我们参观了禹门口地区的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观察了地质构造的形态特征,分析了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加深了对地质构造理论的理解。

2. 岩石类型识别: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采集了多种岩石标本,通过观察岩石的颜色、颗粒度、结构等特征,学会了识别不同类型的岩石,掌握了岩石分类的方法。

3. 矿物成分分析:我们还采集了岩石标本,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化学分析等方法,鉴定了岩石中的矿物成分,了解了矿物在不同岩石中的分布规律。

4. 地质灾害防治: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还了解了禹门口地区地质灾害的类型、成因及防治措施,增强了对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认识。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这次实习,我们收获颇丰,不仅学到了丰富的地质知识,还培养了实践能力。

以下是本次实习的一些感悟:1. 理论联系实际:实习使我们认识到,地质理论知识需要与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更加注重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际,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相互配合、共同进步,形成了良好的团队氛围。

这种团队协作精神将对我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产生积极影响。

3. 提高创新意识:实习使我们认识到,地质事业需要不断创新,才能推动发展。

我们将努力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为我国地质事业作出贡献。

4. 增强责任感:面对我国丰富的地质资源,我们意识到肩负着保护资源和环境的责任。

喻家山岩石的调查报告

喻家山岩石的调查报告

喻家山岩石的调查报告喻家山岩石的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喻家山是位于中国湖南省岳阳市的一座著名山岳,其得名源于山上有一所古老的喻家寺。

而随着喻家山日益成为文旅景区,其地质构造和岩石结构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即是对喻家山岩石进行的一次调查报告。

二、调查过程1.前期调查在实地前,我们团队首先进行了桌面调查,收集了喻家山的相关地理信息、自然地质条件和常见岩石种类等基础数据。

2.实地山巡为了深入了解喻家山的地质情况,我们前往现场实地进行了一番山巡。

在山上我们使用了多项仪器工具,如群星仪、测量盘、野外钻机等,对喻家山的地质特征进行了详细地观察和测量。

3.数据统计通过实地山巡所进行的测量和记录,我们对喻家山的地质特征和岩石种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和总结。

三、报告内容1.喻家山的地质特征喻家山地质构造为多层复合构造,包括以麻粽山花岗岩基底为主的下地壳源岩群,覆盖于基底之上的下奥陶世灰岩及上面的二叠系灰岩、砂岩和页岩等。

2.主要岩石种类根据山巡所得岩石样本测定结果,喻家山的岩石种类主要有麻粽岩、花岗岩、安山岩、玄武岩等。

其中以花岗岩和麻粽岩为主,占总比例的70%以上。

3.岩石结构和形态喻家山的岩石多为片理结构,而且在不同山体的特定区域,片理结构的形态和规模各异。

另外,在喻家山上的山谷和悬崖峭壁上,我们也观察到诸多具有神奇造型的石头,如龙舟石、猴子石、连理树石等,为喻家山带来了极高的观赏价值。

4.岩石演化史喻家山的岩石具有很长的演化过程,据考察,其地质演化历史大致经历了下列四个过程:新元古代中晚期的基性火山沉积;泥盆系早期的碎屑岩和成熟度较高的玄武岩沉积;上二叠统石炭统的角砾岩、灰岩和砂岩(类型多样),建造了以白石山组为主的喻家山盆地沉积系;新生代喜马拉雅运动诱发的喻家山盆地地体隆升,形成了现今的地貌形态。

四、结论和建议1.喻家山岩石丰富多样,感性美好,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

2.喻家山地质构造复杂,岩石演化历史悠久,为研究中国南方古生代地质演化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对象和数据支撑。

地质野外实习报告总结

地质野外实习报告总结

地质野外实习报告总结短暂的实习匆匆结束了,但是通过本次实习,我却开阔了眼界,有了很多的感悟。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几篇地质野外实习报告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帮你解决烦恼。

地质野外实习报告总结范文篇一第一章绪论此次实习的城市为杭州市,地点西湖景区;这里是个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文明古城,旅游胜地。

在实习中我们还可以“苦中作乐,游山玩水”此次实习自然是不虚此行。

我们此次野外观察实习共5天,具体时间为6月29日至7月3日。

为了方便我们的实习,我们借住在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学生公寓。

按约定我们每天上午7:30在不同的地点集合,然后根据实习线路一起出发,完成每日的实习任务即可回到公寓。

整理好每日的野外实习记录笔记。

6月29日实习线路南山公墓玉皇顶;主要实习任务:认识叶家塘组、黄龙组、船山组、栖霞组岩性及其所含化石;观察小背斜、小平卧褶皱,玉皇山向斜。

这一天我们定了定了5个点,在得意亭处观察了叶家塘组岩性,在收费亭处观察了黄龙组岩性,在停车场处定了黄龙组和船山组的分界点,然后来到了紫来洞,进行了对溶洞形成的描述.在离休息亭东南100m处观察了断层,并对断层进行了产状测量,和正逆判断。

第一天实习就算结束了。

这一天我们主要学习了怎样在野外辨别三大岩类,怎样测量产状,怎样辨别正逆断层等,通过这一天实习,让我们学会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相结合。

6月30日,今日路线起于石屋洞途径水乐洞、烟霞洞再到南高峰顶。

由于天气恶劣,加大了我们实习的难度,再加上突遇暴雨,改变了原定实习计划,于是今日定了四个点分别为石屋洞的构造观测点,水乐洞岩溶观测点,烟霞洞溶洞观察点,南高峰岩性观察点。

此行我们途径青龙山、烟霞三洞,并观察了青龙山背斜,南高峰的向斜,了解了烟霞三洞的成因以及水乐洞附近灰岩中的缝合线的形成。

7月1日,今日路线起于紫云洞终于宝石山,今日任务为:了解紫云洞的成因,观察其岩性,到宝石山学习后方交汇定点法。

在紫云洞我们观察到崩塌的岩洞有断层,有三组解理面,是熔结凝灰岩,断层间有角砾,有擦痕,没有位移的为解理,有位移的为断层,断层附近也有小的解理。

工程地质课程实习总结

工程地质课程实习总结

工程地质课程实习总结----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

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工程地质课程实习总结篇一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工程地质初步的认识与了解,掌握了关于工程地质中的基本知识,老师在课堂上已经向我们介绍了很多有关地质的知识,但这些知识是平面的、抽象的?我们还需要理论结合实践,亲自去观察这些现象,更好点的认识地质现象,加深对其了解通过实践,知识才变得具体了。

所以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始我们的地质实习。

一、地质实习的目的1、学会对岩石的肉眼判别。

,初步分辨其中的成分。

2、通过为期两天的野外地质实习,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

在提高对本学科兴趣的同时充分认识到地质实践对地质科学的重要性。

培养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与增强集体观念,提高撰写实习报告的能力。

3、巩固学过的课堂内容,加深对课程有关内容的理解及对三大类岩石和各种地层有个感性的认识。

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了解岩层产状及其形成过程和发展情况,分析沿途所见的岩石的性质以及该地区的地质发展演变简史,学会野外观察地质现象和分析评价工程地质问题的初步能力。

通过实习,掌握工程地质的基本知识,了解常见的工程地质问题。

为学习后续课程、从事专业工作、扩大知识面和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二、地质实习的过程我们的实习分为两天,第一天在去的路上,我们刚好看到一个施工队正在对地质勘查取样,图片是他们打上来的20米以下的地质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刚开始时软土层,再后来就是基岩。

老师说这是地铁四号线南延段的施工勘查。

上午实习地点是白云区唐阁村,实习项目是认识各种各样的沉积岩例如砂岩、砾岩还有页岩等,下午我们去了岑村的火炉山地质公园,在那里我们看到了岩浆岩中的花岗岩。

第二天的实习地点是广州市南沙区小虎岛,实习项目是认识海蚀崖,从观察出认识海洋迁移变化,中午我们结束地质实习,返回学校。

上长茂地质实习报告

上长茂地质实习报告

上长茂地质实习报告一、实习概况:在[实习时间段]期间,我有幸参加了上长茂地质实习,该实习是为了增强我们对地质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勘察和调查工作中。

在此次实习中,我加深了对地质工作的认识,并且提高了实践操作的能力。

二、实习目标:熟悉地质勘察和调查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学习地质实地考察和野外地质测量技术。

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地质问题的能力。

了解地质实践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和环保要求。

三、实习内容和成果:地质实地考察:我参与了多次地质实地考察,包括山地地形观察、岩石和矿物样品采集、地质构造分析等。

通过实地考察,我对不同地质现象的形成和演化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野外地质测量:我学习了地质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并参与了地质测量工作,包括地形测量、地层测量和构造测量。

通过实践操作,我提高了测量技巧和准确性。

数据处理与分析:我使用地质软件对野外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绘制地质剖面图、构造分析图等。

这让我对地质数据的处理和解读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

实习报告撰写:我根据实习经历和收集的数据,撰写了一份实习报告,详细记录了实习过程、结果和心得体会。

这份报告帮助我总结和回顾了实习的收获和成果。

四、实习心得和收获:实践中学习:通过亲身参与地质实践工作,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紧密联系。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地质学的知识和方法。

团队合作与沟通:实习过程中,我与同学们一起合作完成任务,互相帮助和协作。

这锻炼了我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也让我更加明白团队的力量。

安全与环保意识:地质实践工作需要时刻保持安全意识,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

同时,也要注意保护环境,遵循环保要求。

这些经验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对我产生积极的影响。

激发兴趣和追求:实习过程中,我对地质学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并对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方向有了更明确的追求。

这次实习让我对地质学产生了更深的理解和热爱。

五、总结与展望:通过上长茂地质实习,我获得了宝贵的地质实践经验,提高了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喻家山地质实习报告详解演示文稿

喻家山地质实习报告详解演示文稿
第7页,共9页。
在湿度较大,树林茂密的湿润地带,我 们发现有岩石表面生长着大量的青苔, 并且这些岩石表面略显光滑, 孔洞较多,经我们小组共同讨论, 认为这是典型的生物化学风化作用:
第8页,共9页。
第9页,共9页。
第3页,共9页。
第4页,共9页。
——基岩(bedrock),
风化作用发生以后,原来 高温高压下形成的矿物被 破坏,形成一些在常温常 压下较稳定的新矿物,构 成陆壳表层风化层,风化
层之下的完整的岩石称为 基岩,露出地表的基岩称 为露头。
第5页,共9页。
——物理风化作用
在地表或接近地表条 件下,岩石、矿物在 原地发生机械破坏而
喻家山地质实习报告详解演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稿
第1页,共9页。
优选喻家山地质实习报告
第2页,共9页。
喻家山位于武汉华中科技 大学北部,毗邻东湖,山 脉大致为东西走向,地理 位置为E114.19’, N30.33’,地貌为低山丘陵 区,低山坡角较缓,在10 ゜——35゜,山高149.5米 ,面积1.89平方公里,是 武汉是中心城区最高峰, 属大别山余脉。
不改变其化学组成的过 程叫物理风化作用。物 理风化作用的方式有温 差分化、冰劈作用、盐 类结晶膨胀作用等
第6页,共9页。
图片中红圈圈出来的岩石
裂缝中有树根通过,经我
们小组成员讨论,确定了 是这条树根的自然生长破 裂了岩石:
生物化学风化作用是生物 的活动对岩石产生机械破 坏的作用,图示是生长在 岩石裂缝中的植物,其根 部生长撑裂岩石,不断使 岩石裂隙扩大加深,使岩 石破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喻家山《构造地质学》课间实习(一)实习区地质概况1、自然经济地理研究区位于武汉市东南部,行政区划属于武汉市洪山区(因其境内有洪山而得名),地理位置为E114o19’,N 30o33’,区、乡、村各级公路在区内纵横交错,交通十分便利。

研究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区,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干湿明显、无霜期长,适宜蔬菜等农作物生长和渔牧业养殖。

全年无霜期平均为240~205 天,年平均降水量为1150~1190 毫米,主要集中在4-8 月,为农业、渔业、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气候条件,通常春夏多雨,秋冬少雨,日降雨量最多达248 毫米,秋冬降雨较缓和,冬季时有干旱发生。

一年中气温变化大,最热的七月份平均气温29℃左右,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气温4℃,存在着夏季高温、冬季冷冻的特点,年均气温在16.3℃,年均降雨量1163 毫米,加上长江环绕全区东北西三面湖泊星罗棋布,地势略有起伏,故湖泊效应、垄岗效应、城市效应明显。

研究区位于大别山南缘,江汉平原北东缘。

地貌上以低山丘陵区为主,主要由南望山、喻家山等多个低山丘组成,呈近东西向断续展布,与东湖等天然湖泊交相呼应。

低山坡角较缓,在10°~35°,海拔高程一般在60-110 米,海拔最高者为喻家山(149.4 米),最低洼处为东湖。

海拔100 米以上者多见有基岩出露,海拔100 米以下的低丘及山间凹地多为近代残坡积物堆积。

研究区内以黄棕壤土和少量红壤土为主,垄岗中部以黄棕壤土为主,土质粘性重,垄岗上部为少量红壤土,酸性强,土层薄。

研究区地表水资源非常丰富,湖泊塘堰在区内星罗棋布(东湖、喻家湖),是著名的“江汉湖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区内地下水赋存在碳酸盐岩类含水层及碎屑岩裂隙水含水层中,富水性极不均一,多被第四系覆盖。

在岩石破碎、断裂发育,岩溶发育处,岩溶水及裂隙水明显富集。

区内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为重碳酸盐类地下水,属低矿化度淡水,水质较好。

研究区内现已探明矿产种类有玻璃石英矿、建筑石材、砖瓦粘土、水泥粘土及矿泉水等。

研究区地处“鱼米之乡”的江汉平原东部,农业以稻谷为主,经济作物以蔬菜为主,经济林木有油桐、板栗、枇杷、核桃、柑桔、弥猴桃等树种,区内湖港纵横,气候温和,为发展水产养殖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有浮萍、水葫芦、莲藕等水生植物,有鲤鱼、鳙鱼(胖头鱼)、鲫鱼(喜头)、团头鲂(武昌鱼)等丰富养殖品种。

洪山区地处“湖北大通道”的重要交汇点,是国内第二大科教智力密集区,是“武汉——中国光谷”所在地。

区内聚集了18 所高等院校,20 多万名各类专业科技人员,35 万在校大学生,拥有非常丰富的高新技术人才资源。

洪山区同时也拥有丰富的山水、旅游资源,是武汉市重要的科工贸一体化高新技术产业区和都市型农业生产基地,连续数年荣获湖北省“十强区县”称号,是湖北省首批“小康区县”之一。

2、地层研究区的地层跨及秦岭、扬子两个一级地层区,第四纪堆积物分布最广,占总面积80%以上,基岩仅在南望山、喻家山、九峰山、狮子山等低山处有出露,主要为志留系粉砂岩、泥盆系石英砂岩、石炭系灰岩、白云质灰岩、二叠系硅质岩等。

志留系页岩常组成背斜核部,背斜两翼依次为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不同时代岩层。

研究区由于受到第四系覆盖、河湖众多及构造因素的影响,使地层出露不全,仅出露有中志留统坟头组(S2f),上泥盆统五通组(D3w),下二叠统孤峰组(P1g)以及第四系沉积物(Q),石炭系地层未见地表出露。

地层岩性组简述如下:中志留统坟头组(S2f):上部为灰褐色厚层状中粒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图1);中部为一套棕黄色中厚层状一厚层状杂砂岩夹粉砂质页岩,局部含磷结核;下部为黄绿色粉砂质页岩、页岩、泥质粉砂岩。

上泥盆统五通组(D3w):上部为灰白色厚层状纯石英砂岩,偶夹白色粘土层;下部为灰白色厚层一巨厚层状中细粒石英质砾岩、含砾石英砂岩,砾石为脉石英。

与下伏中志留统坟头组(S2f)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接触面上可见铁铝质古风化壳。

石炭系未见出露。

下二叠统孤峰组(P1g):上部为灰色薄层一厚层状硅质岩(图2);下部为灰黑色厚层状瘤状灰岩,白云质灰岩,与下伏地层接触关系被覆盖。

第四系(Q)全新统为冲积、湖积、湖冲积层及坡残积成因的砾石、砂粘土等。

3、构造研究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扬子板块北缘,襄樊-广济断裂南部,主要受控于燕山期构造运动,发育一系列走向EW 至NWW 向的线型褶皱,NW、NWW、NE 和近EW 向的正断层、逆断层及逆掩断层。

其中,褶皱在本区占主导地位,并对其它构造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主体构造线近东西向,在南北向主应力作用下,还发育有其它一些次一级的构造形迹。

区内现代构造运动呈缓慢下降趋势,新构造运动升降幅度不大,是一个相对稳定地区。

(1)褶皱本区褶皱自北向南依次有:磨山向斜:位于磨山113.9-116.4 高地。

这是本区发育较为完整的、轴迹呈近EW 向延伸的小型开阔向斜。

该向斜核部地层由上泥盆统五通组含砾石英砂岩、石英砂岩所组成,构成了山脊,是向斜成山的实例。

向斜两翼地层由中志留统坟头组泥质页岩、粉砂岩、砂岩组成。

岩层相向倾斜,北翼产状为170°∠30°~40°,南翼产状为10°~20°∠30°~50°。

近核部岩层倾角变缓,一般在15°~20°;转折端圆滑开阔,轴面近直立;枢纽在东西两端仰起,在区域上长20 公里,宽0.81 公里,属于直立倾伏型褶皱。

大李村背斜:位于磨山一风筝山之间,与磨山向斜平行展布。

核部由中志留统坟头组砂页岩组成,北翼为磨山向斜的南翼,南翼依次由上泥盆统五通组、石炭系、下二叠统孤峰组组成,地层发生倒转,向北倾斜,倾角70°左右。

区域上长40 公里,区内宽2 公里,由于覆盖区影响,褶皱形态未及磨山向斜清楚,但是根据核部宽度和两翼产状变化,可以判定该背斜应为一转折端宽缓的倒转箱状背斜。

园林学校向斜:位于风筝山一喻家山之间,为大李村背斜相邻褶皱。

核部被第四系覆盖,北翼与大李村背斜共翼,南翼依次出露上泥盆统五通组、下二叠统孤峰组、中志留统坟头组,产状为350°~10°∠40°~80°,延伸长40 公里,西至长江大桥。

宽度小,表现为箱状向斜。

(2)断层本区断层主要是基于褶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可分为近东西向的纵断层和近南北向的横(斜)断层。

断层规模相对较小,平面上延伸不长,如地大水塔断层。

纵断层组:已观察到的纵断层有磨山、风筝山南北坡、喻家山共四条,它们规模大小不一,走向近东西。

标志为地层缺失、产状突变、岩石破裂、摩擦镜面和阶步发育等,并常被横(斜)断层切错。

断层面均较陡立,微向北倾斜,断面擦痕多组,属多次活动断层性质。

横(斜)断层组:野外观察到如磨山南北坡、喻家山等地,走向近南北,标志有地层沿走向被切错、切割纵断层、破碎带、向斜核部宽窄突变等。

断层面较陡,倾向或东或西。

4、构造剥蚀地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主校区至磨山一带为构造剥蚀地形,由南至北分布有三条走向近东西向的山脊。

南侧为南望山——喻家山,其主峰分别为139 米、149.5 米。

中间展布的有都山、猴山、风筝山及团山。

北为磨山,主峰高116.4 米。

山脊之间为高程24-58 米的岗状平原。

该区在2 亿多年前沉积了一套砾岩、砂岩、页岩、灰岩及硅质岩。

由于受到中晚三叠世后期印支—燕山运动的影响,产生了近南北方向的强烈挤压作用,从而使三叠系至志留系发生了显著的缩短,形成强烈褶皱。

褶皱轴迹方向近东西,并伴生有走向近东西的断层和其它方向的断层,从而垫定了走向东西延伸,南北起伏的山峦地形。

据对武汉地区地貌发展史的研究,喻家山至磨山所见比高10~100 米的山梁,为早第三纪末喜山运动以来形成的夷平面(准平原化)。

本区在喜山运动时期,地壳强烈上升,遭受剥蚀,早更新世早期,地壳下降,大云梦泽形成。

末期地壳又上升,剥蚀形成了云梦期夷平面。

地形除明显受地质构造控制外,也强烈反映出差异风化剥蚀的特点,即坡度与岩性相关,抗风化力强的石英质砾岩、砂岩构成山包或山丘;灰岩、页岩侵蚀成沟谷或地洼地带。

基岩面上的疏松沉积物多为坡残积物,呈深红色网纹红土、褐红色砂土、褐黄色砂土,常含少量角砾。

低洼处为红灰色、黄灰色粘土、亚粘土。

5、研究区地质演化简史中志留世,研究区以沉积物堆积为主,沉积堆积速度超过了地壳沉降速度,导致海水变浅,形成海退。

中志留世后期,扬子板块抬升为陆地而接受风化剥蚀,缺失了晚志留世至中泥盆世近60Ma 的地质记录,形成由铁铝氧化物及氢氧化物组成的古风化壳,这是加里东运动在本区内的具体表现。

晚泥盆世,海水由南西向北东形成海进,在黄绿色砂页岩上沉积底砾岩、石英砂岩夹白色粘土岩,产陆生植物,代表了潮湿气候下的河湖沉积。

由于毗邻大别山边缘,岩层中偶见海相腕足类化石,说明当时沉积环境为海陆交互过渡,在此后形成海退。

3 亿年左右,海水又广泛海进而浸没本区,不但出现大量海生动物,如腕足类、珊瑚等,而且海水相对较深,形成了碳酸盐岩及硅质岩,此后一直延续至2 亿年。

中晚三叠世,地壳发生了大规模运动,本次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要特点,地史上称为印支运动。

该次构造运动使本区受到了近于南北方向的强烈挤压,使中志留统——下三叠统地层缩短而产生褶皱。

褶皱轴向近东西,并伴有走向近东西的纵断层及其它方向的横(斜)断层。

至此,结束了本区海相沉积的历史,形成了现在的构造格局。

6、地质旅游资源武汉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至2002 年底有4A 级景区6 家,2002 年末全市共有国际、国内旅行社145 家,旅游从业人员近10 万人,旅游星级饭店98 家。

研究区内以东湖为核心,是武汉市古迹名胜荟萃之地。

其主要旅游资源有:东湖风景区、武汉植物园、马鞍山森林公园、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等。

东湖风景区位于武汉市之东,一九八二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图3)。

整个东湖流域面积190 平方公里,风景区面积88 平方公里。

湖面水位高程21 米时湖面面积32 平方公里。

湖底海拔16-17 米,平均深2~3 米,最深5 米,属于冲积残积成因类型。

东湖至今已形成各具特色的六个游览区,即听涛区、磨山区、珞洪区、白马区、落雁区和吹笛区,每年接待游客二百多万人次,是武汉市最大的风景游览地。

2001 年1 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A 级风景名胜区。

磨山位于东湖东南面,濒临湖岸的磨山海拔118 米,三面环水,峰岭逶迤,绵延八里,是东湖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她既有优美如画的自然风光、众多的奇花异卉,又有丰富的楚文化人文景观。

磨山峰顶建有楚天台、祝融观星像、朱碑亭,山下建有楚城、楚辞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