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贩卖市场活跃 学术沦为功利的奴隶

合集下载

申论热点解读:学术挂名乱象

申论热点解读:学术挂名乱象

申论热点解读:学术挂名乱象,600字
学术挂名乱象是指一些学者违法利用职称或学术头衔,在学术期刊上发表拟作文章,以此来谋取财利的不法活动。

近年来,国内外的学术挂名乱象日益突出,引发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一方面,由于学术期刊对论文审稿准入门槛较低,且审稿流程缺乏有效监管,学术挂名乱象普遍存在。

另一方面,诸如“购买挂名”“职称贩卖”等涉及到财权利益的行为也推动了学术挂名乱象的发生。

此外,部分高校由于缺乏对教师的严格监管,助长了学术挂名的发生。

为了解决现有的学术挂名乱象,有必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首先,应加强学术期刊文献审稿的审查和监管,确保真实有效的文章被发表。

其次,各高校要实施严格的考核制度,对挂名行为进行处罚,以此惩戒潜在学术不端行为。

此外,要持续加大法律法规依法制止学术挂名乱象的打击力度。

总之,从根本上解决学术挂名乱象需要落实切实的治理措施,应在审稿制度的改革、教师监管管理、立法预防等方面进行全面把关,以此防止此类学术不端行为的出现。

关于对我国学术功利化现象的浅析

关于对我国学术功利化现象的浅析

关于对我国学术功利化现象的浅析摘要:高校学报普遍存在着学术的功利化倾向,资源配置没有得到进一步激活。

学术研究功利化倾向是我国高校产生学术不端的根本原因,高校学报应克服功利化的倾向,创造良性的学术环境,开启真正的学术维度,发挥出对政府决策和世道人心的深刻影响力。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对于学术功利化的表现,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针对克服学术功利化倾向,促进学术健康发展提出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学术功利化:学术不端;学术环境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08-176-011前言大学是以学术活动为中心,以教师活动为主体,以教书育人、求真务实为本质的学术性组织。

我们的大学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之后,已经从社会边缘走向了社会的中心,取得了很多辉煌的成就,然而也呈现了许多与大学本质相背离的局面。

如:学术评价,职称评定与当年所发表的论文直接挂钩而产生的交易性的论文杂志,学术功利成了不争的事实。

学术功利化直接导致学术质量下降, 学术腐败滋生蔓延, 学术造假时有发生。

一些学者为了多出“成果”, 东拼西凑,粗制滥造;或者故弄玄虚, 堆砌名词, 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结果是学术研究虚假繁荣。

然而如何有效遏制学术功利的蔓延,还原学界的宁静,重拾大学的本质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的问题。

2学术功利化的表现2.1科研选题功利化在选题上,热衷于选择一些风险小,难度低,易出成果的项目。

为选题而选题,不愿意对其问题进行本质性的探讨,更深层次的挖掘。

盲目跟风,只是沿着前人研究的路走,往往只是修修补补,缺乏自己带头做事情的勇气和决心。

2.2项目研究功利化一些人把获得项目作为主要目的,把大多数的精力放在拉项目,拉经费上,而真正投入到研究上的时间及精力是不能够保障的,有的研究人员习惯于把课题转交给研究生做,只注重催收结果,放松了对学生的指导,监督和培养。

当前我国学术不端行为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当前我国学术不端行为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当前我国学术不端行为的成因及对策研究一、本文概述学术不端行为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严重破坏了学术研究的诚信和公正,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研投入的增加和学术环境的复杂化,学术不端行为在我国也呈现出愈发严重的趋势。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当前我国学术不端行为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对策,以期为我国学术环境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参考。

文章首先界定了学术不端行为的定义和范围,明确了研究对象和内容。

随后,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和评价,分析了当前学术不端行为的研究现状和不足。

在此基础上,文章从制度、文化、教育、经济等多个角度,深入剖析了我国学术不端行为的成因。

这些成因包括但不限于科研评价体系的不完善、学术道德教育的缺失、科研资源的分配不均、学术竞争压力的增大等。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对策。

这些对策旨在从源头上预防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同时加强了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管和惩处力度。

对策包括但不限于完善科研评价体系、加强学术道德教育、优化科研资源配置、减轻学术竞争压力等。

这些对策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我国学术研究的诚信度和质量,推动我国学术环境的健康发展。

本文旨在全面深入地研究当前我国学术不端行为的成因及对策,以期为我国学术环境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和参考。

文章的研究成果将对提高我国学术研究的诚信度和质量,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术不端行为的现状分析在我国学术领域,学术不端行为已逐渐成为影响学术生态、损害学术声誉的严重问题。

近年来,学术不端行为呈现出多样化、隐蔽化和复杂化的趋势,主要表现为抄袭剽窃、伪造数据、篡改成果、一稿多投等形式。

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学术的公正性和原创性,更严重影响了学术研究的健康发展。

抄袭剽窃是学术不端行为中最常见的一种,许多学者为了追求个人利益,不顾学术道德和职业操守,直接复制他人的研究成果,稍作修改甚至不做任何修改就作为自己的学术成果发表。

论文买卖现象

论文买卖现象

论文买卖现象
论文买卖现象是指在学术界出现的一种行为,涉及发表者与请求发表者之间的交易。

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各种学术刊物上,如学术会议、学术期刊,以及学术出版物上。

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论文买卖现象开始蔓延成灾,引发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论文买卖主要指的是请求发表者向发表者支付金钱,以确保发表者的论文能够发表到学术刊物。

请求发表者有时会滥用论文买卖行为来获得学术上的不正当利益,从而破坏学术的公平性。

论文买卖的后果是极其恶劣的,它使学术期刊质量受到损害,否定了学术公正性,导致学术刊物的声誉大打折扣。

此外,它还会破坏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完整性,影响学术界的信任度,阻碍科技进步。

因此,大家必须抵制论文买卖现象,学校应该加强对学术期刊的审查和监督,严格要求发表的论文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核,只有满足学术规范的期刊,才能发表。

另外,学界也要严格控制发表论文的数量,以减少论文买卖现象的发生。

只有加强规范,才能有效地消除论文买卖现象,维护学术规范,促进科学和教育的发展。

严厉打击贩卖医学论文 莫让学术沦为功利之奴

严厉打击贩卖医学论文 莫让学术沦为功利之奴

议案提案追踪Follow-up Reports on Proposals提案摘要:近年来,我国医学科研工作者的科研能力不断提高,在各级医院和研究机构,SCI成为在职称晋升、人才计划和奖金发放的主要衡量指标。

然而由于利益驱使,科研工作者中也滋生了许多学术不端的现象,甚至出现网上公开买卖论文的乱象。

这不仅助长了学术腐败之风,造成了国家科研经费的浪费和损失,也严重影响了我国医务工作者的公信力,不利于医学人才培养。

我国亟需针对医学论文贩卖现象进行严厉的打击,营造正确严谨的学术环境和人才评价机制,促进我国医疗事业和医疗人才培养的良性发展,也为优秀的医学科研工作者正名。

人才量化评估标准单一,奖惩制度不健全医学论文能反映研究成果,启发和总结临床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医疗创新能力和诊疗水平。

重视医学论文的发表,这本身没有错,但有些单位只是重视论文发表的影响因子和发表数量,却不重视论文的创新价值、学术含金量的评价,缺乏对于学术规范和学术诚信的考核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买卖论文的风气,给学术不端人员可乘之机。

目前,论文买卖已形成分工明确的产业链条,专业写手负责编写论文,网站中介充当掮客,期刊编辑部“里应外合”。

论文买卖催生出“灰色产业链”,严重损害了学术期刊的形象,腐蚀了编辑队伍,成为学术腐败的温床。

目前绝大多数的中文期刊在基金经费、科研评价、编辑队伍等方面得不到支持,中文期刊的功能正在被异化,成为作者毕业、评职称、拿项目的工具,靠收取版面费等策略勉强生存,这也是国内学术期刊沦为论文买卖产业链中“商品”的重要原因。

继续推进和完善科研人才分类评价制度针对这种现象,建议对医务人员采取分类管理的职称与薪酬制度。

综合考虑其学历、工龄长短、临床能力以及教学、科研获奖、大众科普等相关情况合理评价,破除“以论文论英雄”的评价机制,防止他们迫于职称晋升、业绩提升等压力买论文。

另外,对大学、研究机构、高等级医院中有研究能力的医生,可以采取目前的管理制度,侧重学术创造力(学术成果数量和质量)、学术影响力等评价指标。

学术道德问题论文

学术道德问题论文

浅议学术道德问题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2)11-000-02摘要近些年,高等教育学术界有关著名大学教授、学者抄袭、剽窃论文的事件时有发生,这是否意味着学者们“学术道德的沦丧”。

“学术道德沦丧”的主要原因在于学者学术主体意识的忽视、外部监督机制的缺乏以及在对学者的培养过程中学术道德风尚的弱化,笔者认为学者们自我反思的时刻已经到来,在外部舆论监督之下要发扬大师风范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学者学术道德论文剽窃近些年,有“象牙塔”之美誉的高等学府及学术研究机构不时传出学术腐败事件,而关于大学教授学术造假、论文剽窃等相关报道也铺天而来,人们在深感不安之余,难以相信神圣的学术圣地正在瓦解,不禁质问: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大学教授与学者是否仍然代表“民族的脊梁”,如何“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笔者就这一现象,搜集有关问题加以透视,分析其深层原因,从而探究解决之径。

一、问题的提出以学术抄袭、剽窃和造假为主要内容的学术腐败现象,近年来出现频率极高,一些著名高校的著名教授纷纷爆出丑闻,学术道德的沦丧似乎成为一个客观存在状态,也似乎越来越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共同话题。

近些年来,许多大学教授放弃踏踏实实做学问的本职工作,公然抄袭、剽窃他人研究成果,制造“学术泡沫”伪造数据、侵吞研究经费从而中饱私囊。

在一些大学中,论文、成果也成为晋升职称的“敲门砖”或追名逐利的“利器”,因而为了成为教授、知名学者,不惜损毁学术道德的情形也时有发生,总体而言,学者们学术道德呈现整体的滑坡现象,而学术或论文抄袭、剽窃和造假等,这是学术的欺骗行为,作为一个警醒的提示,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学术道德的沦丧”。

二、“学术道德沦丧”的原因在学术界出现腐败现象之际,我国许多学者将其原因归结为外部力量的驱使,如对现行学术评价标准和激励机制的批判,他们认为一些学术作假和质量低下的典型案例大多与对学术成果的过分数量要求有关,对大学教师的评价过于频繁、重量化轻质化,科研成果、科研经费在教师评价中权重过大,因此造成了学术界急功近利的浮躁学风。

2016年8月公考时政热点:消除“论文敛财”需重建社会评价体系

2016年8月公考时政热点:消除“论文敛财”需重建社会评价体系

2016年8月公考时政热点:消除“论文敛财”需重建社会评价体系2016年08月25日13:40:41 来源:宁夏中公教育男子冒用合法期刊登收费论文敛财,10个月赚千万。

王某先后雇佣8人成立两家公司,在未取得出版许可证的情况下,冒用合法期刊出版单位的名义,许诺为作者刊登文章并收取版面费。

王某先后擅自出版多种期刊,在2014年1月至10月间,收取版面费1200余万元。

此案在顺义区法院开庭审理,王某被控非法经营罪。

王某辩护人认为,王某系和出版社合作,不构成犯罪。

据悉,目前交钱发论文已经“屡见不鲜”,一些教师、学生、职业人士都通过交钱发论文来达到毕业和晋升职称的目的。

(8月10日《北京青年报》)类似现象早已见惯不怪,相信不少人都遇到过利用QQ等工具联系发表论文的掮客。

其实,何止是像王某这样冒用合法期刊登收费论文敛财,即使是某些正规期刊本身,也在通过论文牟利。

此前,国家级刊物《报告文学》被指收取版面费,据称一般两万字稿件要3万元,杂志社派记者来写要多付5000元。

《报告文学》执行主编吴双承认收费,称因杂志亏损而采取了市场化运作,并表示“大家都这么做,就我们倒霉”。

由此可见,相关领域问题非常严重,也非常普遍。

除了诚信缺失、法治观念淡薄,论文乱象更是折射出当今社会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我们现行的社会评价体系,过度依赖于那些形式上的东西。

很多时候,一个文凭、一篇论文比实际能力更能得到社会的认可。

其实,有没有文凭和论文、有什么文凭和论文以及有没有职称、有什么职称,并非衡量一个人能力的惟一标准。

不少有文凭有职称有论文的人难逃“高分低能”的桎梏,而很多无文凭无职称无论文的“三无人员”却做出了非凡的成绩。

相关的例子举不胜举,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特别是在当今学术领域也惨遭不良风气侵蚀、学术领域也不复再是圣洁象牙塔的现实状况下,论文、文凭和职称更是被掺进了水分,甚至沦为了攫取地位和利益的敲门砖。

有需求就有市场,相关领域问题频发,甚至催生了“一手交钱、一手交论文(文凭)”的龌龊一幕。

论文买卖,一年10个亿

论文买卖,一年10个亿
理商 。这些 代理 商有着 共 同的特 点 : 论 文选 题 涉及 范 围广 , 、 、 、 、 、 文 艺 理 工 商 法、 医无所 不包 ; 营业 务流 程完 整 , 经 包 含写 作 、 发表 、 翻译 、 检索 ; 但允 许 加 不 盟 , 在全 国各大城市设 立办事处 , 还 便于

点 LO } J O K 法静参考
21年 1 00 月5日, 长江 日报 》 《 刊发 了《 武大学者剑指论 文买卖 , 滥下指标助推论文产业》 文。文章称 , 一 武汉大学信 息管理 学
院副 教 授 沈 阳及 其 团 队 经研 究发 现 , 卖论 文 在 我 国 已形成 产 业 ,0 9 产 值 高 达 1 亿 元 人 民 币。 消 息 一 出 , 即 引发 国 内外 买 20 年 0 立 媒 体 及 相 关部 门 的 高度 关 注。
人数 、 浏览购买 比和天 数 , 4 这 个数 字相 乘, 所得 的便 是一段 时间 内互联 网上论
大 四能顺利保研 , 急需发表论 文 。信息 刚发 出, 几个 代理 商便 “ 门服 务 ” 好 上 。
当笔者称 自己想在某新 闻核心期 刊上发 表一篇 8 0 字论文时 , 00 对方一 口答应 , 并 提 出收 费方 法是 10 元, 面 , 50 版 每版 约 2 0 字至 20 字 , 00 5 o 如需代写 , 另加 10 5 元/





一 1 个亿 年 0 论文买卖
他, 却被告 知“ 不再 就反剽窃软件和论文 买卖 的话题 接受采访 ” 。不过 , 他交给笔 者的一 份研究 报告 , 已囊括 了整个 团队
2 0 年 至 20 年 的研 究 成 果 。 07 08

应该摒弃学术功利化倾向

应该摒弃学术功利化倾向
科 学研 究走 象 牙 宝 塔 , 向社 会 大 众 , 走 走 守 学 术 创 新 之 道 的 科 学 大 师 , 应 该 成 为 乐 趣 , 递 给 社 会 公 众 睿 智 的 发 现 和 使 社 也 传
向商业 市场 , 为经济增长助力 , 也为 自身发 当下 学 术 研 究 中值 得 倡 导 的 时 尚 。 展 增添物质 基础 , 为再发展 提供 资金后 更 摒弃学 术功 利化 , 需要 良好 的学术 心
创新论坛・ 管理l l
应该撅


向 : i
薯。 “
文/ 黎

才能虚心面对成功 的喜悦 , 坦然 阶段要 营利 , 要效益 , 要产 出, 要推销 , 市 创新境界 , 要 领略 奋斗过程 中的精 神 场 。 市 场 越 大 说 明 成 果 越 好 ; 益 越 好 说 稀释失 败 的忧 虑 , 效
近 年 来 , 大 力 推 动 科 技 产 业 化 、 术 明科 研 的 价 值 越 高 ; 业 化 程 度 越 高 说 明 慰藉 与 富 足 。 在 技 产
市 场 化 的形 势 下 , 技 人 员 把 眼 睛 盯 在 市 研 究 者 贡献 越 大 , 业越 成 功 。 科 事
摒 弃 学 术 功 利 化 , 要 常 怀 敬 艮 之 也
场上 , 把精力投在产 业上 , 把重点放在效益
如果不加 区别地把科学研究 的前期 学 心 。学 术研究是 神圣 而崇高 的事业 , 所 无
上 , 原 本 无 可 厚 非 。但 是 科 学 的 问题 , 这 必 术开展 和后期 的产业化开发 , 都交 付市场 , 敬 畏 则 人 文 尽 失 , 不 到 精 神 故 乡 的心 灵 找
须适 应科学 自身 的规律去发 展 , 学术 的问 科 学 研 究 的 学 术 空 间 就 会 受 到 严 重 挤 压 , 寄托 。因此 , 事学术研 究 的人 要有殉 道 从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严厉查处高等学校学位论文买卖、代写行为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严厉查处高等学校学位论文买卖、代写行为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严厉查处高等学校学位论文买卖、代写行为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办公厅•【公布日期】2018.07.04•【文号】教督厅函〔2018〕6号•【施行日期】2018.07.0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督导正文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严厉查处高等学校学位论文买卖、代写行为的通知教督厅函〔2018〕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近年来,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位授予单位和指导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但由于部分学位授予单位在学风建设、学术诚信养成、学位论文审查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学位论文买卖、代写行为仍时有发生,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

为进一步规范学位论文管理,加强学术诚信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切实提高认识。

学位论文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是进行科学研究训练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位授予单位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严厉查处学位论文买卖、代写行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健全制度机制,强化学风建设,严格论文审查,严厉查处学位论文买卖、代写等作假行为。

二、完善工作机制。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与当地网信、市场监管、公安等有关部门在信息沟通、专项整治等方面的协调配合,对发现的涉及学位论文买卖、代写等违法违规信息和行为,要及时向上述部门通报,会同相关部门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整治,形成常态化的查处工作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要认真落实《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要求,加强学风建设,强化学术诚信教育,明确工作职责,健全考评体系,完善查处办法,规范查处程序,加大惩戒力度。

三、严格责任落实。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是查处学位论文买卖、代写行为的监管主体,要切实加强统筹指导,完善政策制度,细化工作举措,健全监督机制,规范处理流程,强化部门协调,及时开展专项整治。

从著作权角度分析学术论文买卖现象论文

从著作权角度分析学术论文买卖现象论文

从著作权角度分析学术论文买卖现象论文论文不端行为表现为论文买卖、抄袭剽窃、论文造假、一稿多投、搭车署名、来稿照登等。

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浮躁、浮夸心态和行为,科学评价体系的缺失,知识产权法律意识淡薄是导致论文不端行为的主要原因。

这类现象有害于良好学风建设,制约科研队伍的发展和科研人才的成长,影响我国在国际学术界的声誉和地位,阻碍民族思维能力的提高并影响科技创新。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从著作权角度分析学术论文买卖现象相关论文。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从著作权角度分析学术论文买卖现象全文如下:摘要:作为学术能力和科研水平的学术论文能否被作为商品一样在市场上买卖,在买卖中所转让的是什么样的权利。

沈履伟案涉及学术腐败中罕见的联手作弊手段,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本文从著作权角度进行分析,对著作精神权利的署名权的可否转让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著作权;署名权;精神权利一、案件引例天津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沈履伟剽窃案,涉及学术腐败中罕见的联手作弊手段,又为恶人先告状,且剽窃者令人惊愕地一审胜诉,成为中外知识产权案中极为罕见的特例,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训诫性,因而成为近年来学术界和新闻界的一大热点。

2004年8月,天津市语言学会在学术批评网发表《关于天津外国语学院教师沈履伟〈求是集〉的剽窃问题——天津市语言学会致天津市有关领导和天津外国语学院的公开信》,其中写道:“天津外国语学院汉学院的教师沈履伟去年申报正高职称科研成果《求是集》一书,全文剽窃他人公开发表的论文10篇。

像这样连标题带正文只字未改的全文剽窃,字数之巨,篇数之多,手段之拙劣,实属罕见,已成学术腐败一典型,且为津门学术界一笑柄,激起兄弟院校许多教师的愤慨!剽窃者所在校——天津外国语学院对此应严肃处理,但剽窃者迄今仍趾高气昂,这很不正常。

”公开信向天津市有关领导及天津市外国语学院及其他院校领导进言,建议采取一系列措施以维护学术健康发展,遏制歪风,弘扬正气。

申论热点:学术挂名乱象600字

申论热点:学术挂名乱象600字

申论热点:学术挂名乱象600字
近年来,学术挂名乱象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

在包括社会科学、工程、自然科学等学术领域,“挂名”现象令人惊叹,让众多学者感到郁闷无助。

所谓“学术挂名”指的是某位研究者利用其他作者的成果而挂名发表文章,或是与某位重要作者利用其地位挂名,以此来攫取学术声誉。

一般来说,这类行为很难取得透明度,对于真正的学术水平和发表的文章的有效性都会造成负面影响。

学术挂名乱象的产生,主要原因在于日趋激烈的学术压力和竞争压力。

日常的学术生活中,许多学者为了追求学术上的成就,而采取不正当方式挂名发表论文,以此获取μ学术地位和声誉。

其次,大量的企业和个人投入学术领域,也使得学者有能力去挂名发表文章。

要有效解决学术挂名乱象,需要多方面的措施运作。

首先,要加强学术机构和科研院校的审稿机制,进一步加强专家的审稿能力,敏锐把握可能存在的挂名行为,对对挂名行为实施严厉的处罚;其次,在选择学术论文的权威性指标中,应重视学术市场的透明度,否则很容易出现学术挂名乱象;最后,相关科研院校应推出激励制度,鼓励学者从事正当的学术活动。

只有在政府和学术界有效配合下,全面加强学术制度管理,改进审稿机制,才能有效地防止学术挂名乱象的发生。

严肃学术挂名乱象,不仅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学术环境,也能更好地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

中国学术腐败将动摇国本

中国学术腐败将动摇国本

中国学术腐败将动摇国本作者:来源:《新传奇》2017年第03期如今,学术腐败早已像癌细胞一样,渗透到中国学术界各个器官甚至大脑神经,不但直接损害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创新能力,而且影响到中华民族的发展根基。

中国学术腐败根源离不开权、钱二字2005年底,有人在网上举报,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汉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进等人涉嫌造假,指出“汉芯一号”芯片是陈进从国外购买带回,雇请民工打磨掉MOTO标志后,再烙上“汉芯”标志,然后作为重大科技成果申报,骗取中国政府1亿1000万元人民币(约1370万美元)的科研经费,造假举报震动了上海交大和科技部。

几个月的调查之后,上海交大在2006年5月12日证实陈进严重造假,并决定撤销陈进上海交大微电子学院院长职务,有关部委也开始追缴相关经费。

为什么民工打磨出来的东西可以从上海交大一直骗到国家部委?原因其实很简单,中国学术体制被弄虚作假、权钱交易、关系评审等腐化行为蛀空,重权术而轻学术,而监督约束机制在权力和市场的扭曲下早已失效,因而无论在社会科学界还是在人文科学领域,学术腐败俯拾皆是。

如2006年6月,上海同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杨杰因申报评奖材料中将他人论文列入自己的成果清单,被取消教授资格,并终止聘用合同;等等。

年年以最高的高考录取分数招取中国最好的学生的北京大学,也曾令自己成了人们关注的“出头鸟”。

2002年北大教授王铭铭抄袭事件,2003年北京大学人事制度改革,都引发了全国学术制度的一系列批判讨论。

从北大国际关系专业毕业的施雨岑曾说:“说学术腐败,如果北大黑得像煤的话,那其他大学一定连炭都不如!”中国的学术腐败,如同任何一种腐败形式一样,其根源离不开两个字:权、钱。

着名数学家、哈佛大学客座教授丘成桐更直言不讳:“在中国,他们搞的根本不是学术,而是权术!”院士的行政权力带来人际影响力“院士”作为法定的“最高学术权威”,他们掌握着绝大多数学术资源的分配,包括科研经费、研究基金的发放、学术奖项的评审等等。

202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论文买卖

202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论文买卖

影响:论文买卖会对其他科研工作者形成事实的不公平。

相比论文写作发表过程中的种种努力,买卖是一种最直接最快捷方式,既不需要大量的实验调研,也不需要繁琐的投稿和不断的修改,同时还会挤压正常论文发表最为稀缺的版面资源。

重“量”轻“质”,缺少实际意义。

买卖而来的论文往往不具备有效的知识增量,在金钱刺激下的快速论文产出往往只追求“量”而不是“质”,例如部分论文的代写者只具备初中、高中文凭,所谓论文观点内容完全是拼凑而来,缺少实际指导意义。

原因:缺少有效的监管机制和法律约束机制。

尽管平台已屏蔽了“论文代写”等关键词,但也只是改头换面,而后续沟通较隐蔽,对方大多要求添加QQ、微信等私聊,有的付款也通过微信等进行,给监管带来了不便。

需求与供给。

从需求看,硕士、博士生甚至包括高校教师及高校外的科研人员等,部分人员为了在评奖等过程中追求更好的利益,而选择走捷径,发生作假。

从供给看,代写代发论文的风险较低而回报高。

相较收益,其成本较低,收益大部分归中介所有,写手获得的较小收益。

需求旺盛,供给源源不断,监管难点多,多重因素交加使得互联网论文代写代发
平台仍层出不穷。

[参考对策]
加大对论文写手、买方的打击力度。

“对于代写论文、买卖论文的行为,要依据相关规定进行查处,同时要健全相关法规和学术诚信体系,形成完备的制度约束,实行论文造假“一票否决制”。

继续推进和完善科研人才分类评价制度。

对于教师、医生等专业科研人员,要破除“以论文论英雄”的评价机制,建立科学、完善的学术评价体系,防止科研人员迫于职称晋升、业绩提升等压力,搞论文造假、抄袭或代写,鼓励和引导他们做周期长、有原创性、前瞻性的课题。

浮躁的代价(之一):浮躁使科技界走向功利——学术腐败何时休

浮躁的代价(之一):浮躁使科技界走向功利——学术腐败何时休

浮躁的代价(之一):浮躁使科技界走向功利——学术腐败
何时休
柯智
【期刊名称】《廉政瞭望》
【年(卷),期】2004(000)008
【摘要】2002年北大博导王铭铭剽窃事件经媒体曝光后,学术腐败问题大面积浮出水面。

中国科学院院士邹承鲁在2003年9月13日的中国科协学术年会上痛斥科学腐败的七种形式:伪造学历和工作经历;伪造或篡改原始实验数据;抄袭、剽窃他人成果;贬低前人成果,自我夸张宣传;一稿两投甚至多投;在自己并无贡献的论文上署名;为商业广告做不符合实际的宣传。

【总页数】3页(P8-10)
【作者】柯智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322
【相关文献】
1.浮躁不踏实是当前科技界最大问题 [J],
2.浮躁让科技界变成了功利场 [J], 曹丽君;刘溜;钱丽花
3.浮躁的代价(之二):官场浮躁腐败滋生蔓延的沃土 [J], 阚文
4.浮躁的代价(之三):谨防浮躁毁了教育的根基 [J], 军中马
5.浮躁的根源在于党风不正——读《浮躁的代价》系列文章后 [J], 张廷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学术不端行为

学术不端行为
二、扼杀学术创新, 破坏正常的学术秩序
求真与创新是学术研究的品质和使命。学术不端违背求真与创 新的学术使命, 还将学术研究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歧途,使学术发生了异化。
三、毒化教育环境, 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那些在学风不良的环境中成长的学子,很容易受到学术不端行为的 误导而偏离严谨治学的正道。即便原本立志献身于学术, 也容易被 “拉下水” , 逐步认同学术不端行为。
学术不端行为泛滥及其严重后果
一、极大浪费社会资源和学术生命
对一个有追求的学者来说, 学术生命是极其珍贵的, 学术创造 的活跃期是短暂的, 根本不可以虚度和浪费。从事学术不端, 把时间 和精力主要用在“跑项目”捞钱和制造“学术垃圾” 上, 实际上等 于放弃了自己的学术追求,把本应发挥创造力的学术生命给浪费掉了。
❖ ●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某篇硕士学位论文,与南京财经大 学2006年一篇硕士学位论文惊人相似,两篇论文整体框架 完全一样,除了把地点“江苏”两字替换成“山东”,被 网友称为“史上最牛硕士论文抄袭事件”。
❖ ●中山大学外语教学中心主任夏某伙同副主任王某等人, 在申报2009年度“国家精品课程”(本科)时,张冠李戴, 大肆造假。此事被郭某副教授在学术打假网站“新语丝” 上揭露,轰动一时。夏某因此得了“夏骗骗”的外号。
❖ ●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徐某被赖某教授和吴某副教授联名 举报其博士学位论文抄袭。其博士学位论文竟然在没有标 明引用的情况下,将早一年毕业的敖某博士的学位论文原 文大段大段、甚至一连数页粘贴过来,直接把这些论述、 分析和数据作为自己的博士学位论文内容,雷同文字数高 达40%以上。

【高中议论文阅读】“大众传播领域的学术语言”阅读答案

【高中议论文阅读】“大众传播领域的学术语言”阅读答案

【高中议论文阅读】“大众传播领域的学术语言”阅读答案阅读用以下文字完成问题7至9。

最近,大众传播领域的学术语言越来越像恶作剧:有人说孔子是走失的狗,有人说李白是迷茫的孩子;左边的字段显示以下文本,完成7~9题。

(9要点,每小题3(分钟)最近,大众传播领域的学术语言越来越像在恶搞:一会儿有人吆喝“孔子是丧家之犬”,一会儿有人叫喊“李白是古惑仔”;左边的场子在用京韵大鼓语言讲经,右边的场子在用单口相声语言说史。

一个劣质学术“秀场”,正在商品展销会的角落里悄悄地拉开了灰色的帷幕,试图与吴宗宪、小s嫉妒,互相竞争。

与其说孔子是丧家之犬,不如说今天的学术语言自身更像丧家之犬:它离家出走,自暴自弃,在娱乐文化的垃圾堆边东闻西嗅,四处溜达。

与其说李白像古惑仔,不如说今天的学术语言自身更像古惑仔:在街头扮鬼脸、吐舌头、哗众取宠,既挑战了“家长”的权威,又骚扰了过往的行人。

学术语言已经沦落到“古惑仔”和“丧家犬”的地步,暴露出传统学术思维方式的致命病理。

不仅感觉不到格斗室里无聊而孤独的乐趣,而且对学术语言本身缺乏热情和信念。

此外,他们还没有找到一种有效的方式或话语方式进入公共传播领域。

因此,他们选择“离家出走”,在街上卖狗皮膏药,这也造成了学术思想进入公共领域的错觉。

这种思维抛弃了学术话语的理性原则,将其翻译成最时尚、最流行的“胡说八道”语言,甚至不惜牺牲娱乐(大话、恶作剧、令人震惊的新术语)。

似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与公众进行对话。

公众对此感到惊讶——这是学术性的吗?它看起来如何越来越像这位娱乐明星第一次有趣而保守的业余表演?这种笨拙的方式是小媳妇心态在学术思维中的表现:在强大的娱乐话语“婆婆”面前颤抖,以模仿“婆婆”而自豪。

传统学术话语的传播,主要是靠大学讲堂、学术沙龙和专业杂志。

公众话语的传播,主要是靠一般的报纸和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介或“公众论坛”。

民间话语的传播,主要是靠生活空间(饭局、客厅、酒馆、街道、广场),再加上今天的网络bbs等待它将在孤立话语和新话语的过程中消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贩卖市场活跃学术沦为功利的奴隶
过去20年来,学术期刊撤稿率增加了10倍左右,可能的原因包括:期刊审查力度的加大、学术不端检测技术的进步以及研究人员迫于发表压力而增加学术不端行为等。

医学论文成“买卖”,网上有“一条龙”服务。

愈演愈烈的期刊收费、论文买卖现象背后,是扭曲的医生考核评价体系。

“论文指挥棒”不仅制造了大量学术泡沫,更导致剽窃造假之风盛行。

我国论文贩卖市场依然活跃
两名计算机生物学家在利用PubMed搜索引擎了解最新研究动态时,偶然发现中国的论文贩卖公司依然在运作。

而在1年前,《科学》(Science)期刊就已经发表过一篇文章,深入分析了这一结构复杂又利润丰厚的产业。

巴塞罗那基因组调控中心的吉拉姆•菲利翁(Guillaume Filion)和法布拉大学的卢卡斯•凯瑞(Lucas Carey)从PubMed下载了2012年1月到今年4月期间的论文出版记录。

通过利用一种称为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NLP)的技术,二人将这200万篇论文的摘要部分进行比对分析,找出了2014年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

菲利翁表示,他们本来是希望通过这种方法找到会成为热点的新研究方向。

不出所料,他们发现与前沿话题有关的研究论文的数量有所增加,例如CRISPR(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一种被《科学》(Science)期刊提名为2013年最重要科学突破第二名的基因编辑技术;以及目前基因组学研究中的热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

但除了这些意料之中的研究趋势,还有一个很突出的词汇——由位于伦敦的补充医学研究委员会(Research Council for Complementary Medicine)运作的一个鲜为人知的数据库CISCOM。

菲利翁和凯瑞指出,2014年之前,“CISCOM”这个字眼每年仅会出现在2~3篇论文中,而从2014年2月起,这个数据库突然间开始每个星期就出现一次。

二人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一组32篇有关不同主题的论文却都有着相同的特征——都是利用数据库里已发表得文章写出的综述文章,这些数据库不但包括CISCOM,还包括一些较常用的数据库,如谷歌学术搜索、PubMed和Web of Science等。

此外,这些文章全部来自分布于中国若干城市的28个不同的研究小组。

菲利翁在10月4日发表的一篇博文中描述了这些论文如何惊人的相似,后来他决定与凯瑞一起探查背后的隐情。

他们通过各种方式下载了这25篇论文的全文。

而将这些论文用剽窃检测程序iThenticate进行分析后,他们并没有发现抄袭的情况。

不过,所有这些文章的讨论部分都有类似的文字陈述,只有句式上有略微变化。

比如一篇文章写道:“重要的是,有关研究对象和对照组的选择标准在这些所有的研究中都没有明确描述,因此可能会对我们的结果造成影响(Importantly, the inclusion criteria of cases and controls were not well defined in all included studies and thus might have influenced our results)”;而另一篇则写道:“重要的是,有关研究对象和对照组的选择标准在这些所有的研究中都没有明确描述,而这可能也会对我们的结果造成影响(Importantly, the inclusion criteria of cases and controls were not well defined in all included studies, which might also have influenced our results)”。

另外,4篇文章中出现了相同的语法错误——在“我们的结果过去没有足够的数据支持(our results had lacked sufficient statistical power)”中无缘无故出现“过去(had)”一词。

在试图找出这些文章之间的联系时二人注意到,文章作者们使用的文字描述似乎来自多个模板中,这意味着这些作者在有意调整这些文字的顺序,而这种方法正是用来逃避剽窃检测软件的,这种手法被称为“洗文”(text laundering)。

这些论文中的大多数提交于2013年末,而同一时期发表的论文之间不可能相互抄袭。

因此菲利翁和凯瑞推测,这些论文可能都出自同一个公司之手。

在来自上海复旦大学的遗传学家余垚的协助下,二人找到了一家公司,其网站广告称可以代写荟萃分析论文。

于是他们联系了该公司并询问服务细节,公司表示可在影响因子2或3的期刊上发表荟萃分析论文,价格为每篇1万美元。

“垃圾论文”危害大
当学术期刊变成一些人评职称的工具时,许多论文已沦落为一堆垃圾。

比如,许多医学期刊的论文冠名“某某病多少例分析”、“某某病多少例临床总结”、“某某病多少例治疗体会”等,不见论文的研究范围和创意。

“老年冠心病的诊治”似是一篇综述,实际上只有几十个病例总结。

“17例老年急腹症患者的病因、诊断、抢救和围手术期处理”,本想面面俱到,结果主题不清。

“预防输液反应的措施”,更错成“输液热原反应的措施”……
目前相当一部分医学文章,是为论文而论文,内容重复或言之无物的多,新观点、新思想、新方法、新结论少。

我国科技人员发表的期刊论文数量,已经超过美国,但真正具有创新性的高端医学论文凤毛麟角。

以临床为导向的论文需厚积薄发,很难在短期内完成,更遑论急功近利的“高产”。

“论文指挥棒”不仅制造了大量学术垃圾,更导致抄袭剽窃之风盛行。

最典型的例子是“史上最牛连环抄袭门”。

2010年,中山大学两名学生调查发现,一篇关于“宫腔粘连”的医学论文,10多年来竟被16个医疗单位的25人进行了6轮抄袭,涉嫌学术不端行为的医生达70多人。

与发达国家医生分为学术型和临床型不同,我国医生基本“一肩挑”,既搞临床,又搞科研。

据业内人士透露,由于精力有限,一些医生拼凑、抄袭论文,找关系、花钱发表论文屡见不鲜。

令人忧心的是,医学论文剽窃造假不仅败坏学术风气,更有可能给患者生命健康带来灾难。

在上述“抄袭门”事件中,相隔10多年的两篇论文,一名医生除了把“刮宫术”改为“无痛人流”外,其他论述基本“换汤不换药”,只是酌量增减数据。

两种不同的手术,居然得出相同结论,岂非可怕?如果医生照此操作,岂非误人性命!
学术不能成为功利的奴隶
近20年,发生在我国学术界的种种学术失范、学术不端、学术腐败行为,已让人们心中的神圣殿堂轰然倒塌,净土不净、学术无学、假冒伪劣产品泛滥,使学术界由象牙塔变身为名利场。

净化学术环境,治理学术不端,重塑学术尊严,不仅是一些有识之士的呼声,也是广大群众的渴望。

学术不能成为功利的奴隶,学院不能成为名利场。

要让变了味的学术回归,就必须正本清源:不仅须清除学术界的污染物,更须祛除其污染源。

诚信、执着、求真是学术的生命。

学术研究本是一门需要潜心做的学问。

是什么让当今许多学人、学者心浮气躁、心不在焉呢?无非是功利二字。

利字当头,“学”与“问”必被置后,急功近利、利欲熏心者,便往往不择手段、铤而走险,于是对学术成果的抄袭、剽窃、侵吞、伪造就在所难免。

客观地说,走到这一步,有些人是有主观意愿,还有不少人是“被逼无奈”——因指挥棒出了问题。

近些年饱受诟病,学人意见最大、反映最强烈的,就是不合理的、功利的学术评价体系。

就论文抄袭现象而言,有不少人认为,高校将各类职称评定苛刻化,并以发表论文多少作为评定工作表现的重要方面,直接导致了抄袭现象泛滥,诸多教师不得不以偷工减料的方式拼凑论文发表,以作为工作评定的资本。

不容否认,现行不合理的、功利性的学术评价体系,对学术不端具有极大的导向作用,无论对教师还是研究人员、对社科界还是自然科学界,都是魔咒。

要使学人、学者能够潜心学习钻研,把心思用在探究新事物、新规律,探究真相与真理上,就必须为之创造相应的学术环境,无论是相关政策、法制还是管理制度,特别是学术评价的体制机制,都必须摒弃功利二字,激励那些献身科学、不断创新、维护学术尊严、诚信执着、有真才实学的学者,并惩治急功近利、投机取巧、沽名钓誉、牟取私利之人。

要防止学术成为功利的奴隶,维护学术尊严,就必须维护学者的尊严。

这不仅有赖于学者本身的自尊自律,有赖于创造学术自由、鼓励创新的环境,还有赖于保证他们有尊严地活着,没有生存之虞、后顾之忧,获得公平、公正的待遇。

遏制学术不端,净化学术环境,打击学术腐败,仅靠学术界本身是不行的,它需要自上而下的决心、信心以及与治学同样的潜心、耐心。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