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斥欧立德关于清朝国号的再讨论
历史趣谈大清国号源起之谜 揭秘清朝的国号是怎么来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大清国号源起之谜揭秘清朝的国号是怎么来的?导语:1636年皇太极易“金”为“大清”,可谓各种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就主要的内部因素言,“金”国号已不足以规范其未来的发展,更不利于安1636年皇太极易“金”为“大清”,可谓各种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就主要的内部因素言,“金”国号已不足以规范其未来的发展,更不利于安抚其已统辖的汉、蒙民族;以关键的外部因素论,“大清”国号合乎“大元”、“大明”取号的传统,气势、取义更胜过“大明”。
当年努尔哈赤落难的时候,骑了一匹马逃难,这匹马是青色的马,因为后面追兵追得很急,努尔哈赤骑着马昼夜逃跑,结果把这匹大青马累死了,努尔哈赤对着大青马就说:“大青啊大青,将来我得了天下,我的国号就叫“大清”,。
当然这个清是谐音了,这是个传说的故事,大家不必当真。
至于清朝为什么叫“大清”?其来源与含义在《满文老档》、《满洲实录》、《清太宗实录》等官书中均未作任何记载,虽然学界有着种种说法,但是仍然为一个历史之谜。
目前史家大致从这几个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
其一,是联系当时的政治、军事、文化、民族形势,考虑到皇太极建大清为国号的同时,采汉式尊号、用汉式年号、上汉式谥号,以及制定汉式皇帝仪仗、冠服,甚至祭祀孔庙等等的情况,则汉式国号“大清”,取义自然应该是本于汉族经典,合乎汉族传统文化,顺乎汉人一般的思想观念。
由这一思路出发,“大清”在气势、含义等方面,应该压住了“大明”。
由此而发的关于大清国的“大清”的诸种猜测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有的人从文义上释“清”为“扫清廓清”之义。
(二)而最易见出的,“明”属火,明国姓“朱”色赤,赤为火色;而“清”、“满洲”(新定族名)三字都带水。
此符合五行相克说之水克火,寓清灭明的吉祥之兆。
又原国号“金”,以五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清朝历史未解之谜 “大清”国号隐藏着什么玄机?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清朝历史未解之谜“大清”国号隐藏着什么玄机?导语:清朝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一帝,享国二百六十八年。
大清朝为什么会叫清朝呢?清朝的国号是怎么来的?在1636年皇太极易“金”清朝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一帝,享国二百六十八年。
大清朝为什么会叫清朝呢?清朝的国号是怎么来的?在1636年皇太极易“金”为“大清”,不过当时并未说明国号之由来,致使“大清”国号成为一桩历史悬案。
这就是清朝历史未解之谜之一。
这“大清”国号究竟隐藏着什么玄机?对此,后世学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归纳总结为六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源自青色。
有人引用乾隆皇帝“天造皇清,发祥大东”之诗句,提出以五色配五方,则东方为青色。
但将“大清”与青色相联系,似乎有些牵强。
第二种说法发音近似。
如有人认为“金”与“清”音接近,将原金国号改为清,是选取发音近似的合适字代用。
第三种说法源自古代传说。
如有人提出皇太极改金为清,源于历史上少昊金天氏传说。
少昊金天氏称父为清,且又称土为清,胙土于清。
皇太极将金国比作少昊金天氏,金天氏胙土于清,故采用“清”国号。
四种说法周室受命。
如在古书《尚书》、《诗经》、《周颂》书中均能找到“清”字,据此,“清”乃周室受命之象征,皇太极改国号或许是将自己的事业比附周武王之大业。
第五种说法以水克火。
有人认为朱家大明的“朱明”二字都具火意,以水克火,符合五行相克说。
再则,因“火克金”,起先的金国号不吉利。
皇太极以清为国号,明确显示其取代大明的意图。
第六种说法笼络人心。
有人认为皇太极在改“后金”为“清”的前一年,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皇太极为何改国号?不能满足于不完美的业绩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皇太极为何改国号?不能满足于不完美的业绩导语:众所周知满清政权的奠基者是清高祖努尔哈赤,在努尔哈赤时期满洲为建州,他们也非叫满族而叫女真,努尔哈赤时期的国号为金朝。
那么,到了皇众所周知满清政权的奠基者是清高祖努尔哈赤,在努尔哈赤时期满洲为建州,他们也非叫满族而叫女真,努尔哈赤时期的国号为金朝。
那么,到了皇太极手里他为何要大刀阔斧的把这些都改掉呢?皇太极听从汉人僚属的建议,于1635年禁止使用『女真』和『建州』的称呼,代之以『满洲』一词。
1636 年 5 月 14 日,改王朝的名称『大金』为『大清』并称帝。
皇太极显然想清除任何会让人联想起中国宗主权的痕迹,并且掩盖女真诸部曾是明朝藩属的地位。
满洲一词的起源颇有趣味。
按乾隆皇帝的说法,满洲是汉语满珠的讹误,而满珠是女真国家一开始就用的古老名称。
著名日本学者稻叶岩吉同意这种解释,并进而认为满珠在女真人、藏人和蒙古人中是一种尊贵的封号。
另一种解释是,满洲源自一个发音相似的佛教词语曼珠,其意是『妙吉祥』,该词出现在藏传佛教典籍中,而这些典籍传到了女真诸部。
第四种的解释颇有点神秘:称『满洲』源自努尔哈赤尊号『满柱』的第一个字和『建州』的第二个字州加上三点水偏旁形成的『洲』。
这些词——满洲和清——都包含三点水偏旁,是根据阴阳五行法则精心设计的。
『明』朝的意思是『光明』,而其帝室所姓『朱』则是『红色』的意思。
光和红的形象组合便是『火』,火能熔化金朝的金。
因此,不吉利的『金』字必须改掉。
而新创的满洲和清等含三点水偏旁的词,则可预示将来水扑灭明朝之火的吉兆。
政治经历也提供了另一个改变王朝名称的动机。
努尔哈赤在1616 年首先采用金的称号,以图唤起女真诸部的怀旧意识,激励他们去创生活常识分享。
欧立德:如何理解满族史和清史的关系
欧立德:如何理解满族史和清史的关系主打满族文化和东北文化,打造最接地气的生活微信。
欧立德,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讲座教授、副教务长。
张梅,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客座研究员。
本文载《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
欧立德张梅:尊敬的欧立德教授,这么多年来您一直关注中国、研究中国历史,出版了重要研究成果。
请您谈一谈,您是怎么开始对中国历史产生兴趣的?又是如何投身清史这一研究领域的?欧立德:我大学读的是欧洲史,硕、博阶段改学中国史。
1979年邓小平访美,我正在读大学三年级。
那一年中美恢复邦交,有关中国的新闻报道在美国较之前增多。
坦率地说,在此之前我对中国的了解比较肤浅,可是因为我对语言感兴趣,先后学习过俄语和法语,不过觉得不够用,就想要学一门难度高点的语言,因为邓小平访美让我对中国产生兴趣,所以在1979年的秋季我开始学习中文。
耶鲁大学历史系那时候有非常有名的史景迁(Jonathan Spence)教授,他讲授的中国近现代史课程很受学生欢迎。
我选修了他的课程,这是我学习的第一门中国历史课程。
后来回耶鲁大学读硕士的时候我做了史教授的助教。
那一年他的课有700多名学生选修,是当时全校选修人数最多的课程之一。
学习中文两年后,我先获得富布莱特奖学金去台湾读书进修,当时能够获准去中国大陆读书的机会很少,我当时去的是台湾大学史丹福中心,那里有专门给外国学生开设的中文学习班。
后来,由美国国家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和中国教育部共同成立的“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启动了中美双方的交流项目,我幸运地被选中,于1982年去辽宁大学学习一年。
我之所以对满洲或者说东北产生兴趣是因为之前俄国在东北一带非常活跃,我既懂俄语,又懂中文,认为一边用俄文的资料,一边用中文的资料进行比较研究。
在辽宁大学历史系读书期间,我完成了关于在中国近代史上如何看待和理解中俄关系的论文。
从那个时候起,我就已决定将来要走从事中国历史研究的道路。
事实上,我选择研究清史也和我在沈阳的求学经历有关。
关于清末立宪的反思
关于清末立宪的反思清末立宪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其影响深远,至今仍然是学术界和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
近年来,随着学术研究的深入和历史观念的更新,对清末立宪的反思也越来越多。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对清末立宪进行反思和探讨。
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其政治体制一直以来都备受争议。
在清朝晚期,由于外族压力和内部动荡,革命思潮日益兴起。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清政府开始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最具有标志性的就是清末立宪。
立宪的观念最早由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提出,并逐渐成为晚清思想界的主流。
清末立宪意味着君主立宪、宪政民主和法治思想的传入,对当时的政治现状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冲击。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清末立宪的失败?这一问题至今仍然没有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立宪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清政府对立宪缺乏真诚的态度和坚定的决心。
清政府动辄更换政策,朝令夕改,给立宪运动制造了巨大的困难。
社会民众对立宪的认识和理解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在当时,中国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许多人对立宪的概念和实践并不了解,不能很好地支持和参与立宪运动。
外部势力的干扰和破坏也是导致立宪失败的原因之一。
在当时,列强对中国的干预和控制日益加剧,给立宪运动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清末立宪的失败并不意味着宪政民主和法治思想在中国的根本无望。
事实上,立宪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为后来的革命和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政治和思想基础。
立宪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留下的历史遗产和经验教训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对清末立宪的反思,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同时也能够引发对当今政治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立宪运动失败的原因虽然多方面的,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缺乏国家根本利益和公民意愿之间的沟通和平衡。
只有建立起真正民主的意识形态,才能使宪政思想真正融入国家治理之中,从而全面推进国家现代化进程。
清末立宪的反思,也提醒我们要审慎对待政治改革和社会变革。
反对用西方为坐标来否定康乾盛世的做法
反对用西方为坐标来否定康乾盛世的做法.txt懂得放手的人找到轻松,懂得遗忘的人找到自由,懂得关怀的人找到幸福!女人的聪明在于能欣赏男人的聪明。
生活是灯,工作是油,若要灯亮,就要加油!相爱时,飞到天边都觉得踏实,因为有你的牵挂;分手后,坐在家里都觉得失重,因为没有了方向。
反对用西方为坐标来否定康乾盛世的做法在讨论清史时,常有人以清朝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为由来否定康乾盛世,进而否定清朝统治下的中国社会是正常发展,认为清朝比明朝有所谓“史无前例的大倒退”。
例如这篇文章《翻看多位西方人所写的“中国游记”所谓“康乾盛世”的谎言就不攻自破了》。
以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为由来否定康乾盛世的做法是错误的,实际是一种变相的西方中心论。
不同类型的文明各有各的发展规律,体现在发展道路上就各有不同的特征。
在不同文明之间做横向比较,只能说明不同类型文明之间的相互差异,但要评价某一类型文明自身发展的某个阶段出现的特点和现象是否正常,那只能根据这种文明自身的发展规律来判断,不能简单依照别的文明体系。
作个比喻,不同人种的生理特种不同。
所以不同人种之间的比较可以显示不同人种之间在生理上的相互差异,但你要判断属于某一人种的某个具体个人的生理特征是否正常?那只能根据这个具体个人所属的人种的一般生理特征或规律来判断,不能以别的人种的生理特征作为评判标准。
例如你“云天0460”当然是黄种人。
一般而言(我的印象,可能不准确,这里姑且作为假设),黄种人身高不及白种人或欧洲人种。
所以如果我简单因为你的身高不及白种人的一般身高就说你“发育不正常”,那你肯定有意见。
同理,评价康乾盛世到底是不是盛世?清朝统治下的中国社会发展是不是正常发展,我认为只要依据中国封建社会和封建王朝自身的发展和运行规律判断就可以了,没必要拿西方做标准。
如果因为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我们就否定康乾盛世,那如果我们将来发现某外星球的文明发展水平比我们高,在我们的汉唐时代还处在农业社会的时候,他们已进入工业社会,那我们是否也要否定汉唐盛世?很可笑了。
弃金用清,以大青马命名?——正说清朝国号的来龙去脉
弃金用清,以大青马命名?——正说清朝国号的来龙去脉编者按:金木水火土,历代重视五行相克,秦朝水德,西汉土德;东汉火德,曹魏水德;明朝火德,清朝原本的国号是金,火克金,皇太极必须放弃金的国号,改用水德的清。
清朝正式的国号是“大清”,有着一个感人的传说:努尔哈赤骑了一匹大青马逃难,追兵追得大青马昼夜不停,竟然累死。
努尔哈赤对着大青马说:“大青啊大青,我坐了江山,就叫大青!”虽然只是传说,但是与跃马檀溪的的故事相应。
刘备是真龙天子,要当皇帝,老天爷让刘备不死,的卢马就要帮刘备;努尔哈赤也是真龙天子,也要当皇帝,所以老天爷就让大青马用自己的生命来保卫他。
大青马的传说,有点牵强,因为努尔哈赤建立的是金,他儿子皇太极改名为大清。
但是《三国演义》在明朝可是深入人心的,跃马檀溪的故事家喻户晓。
大青马的传说,也体现出清朝对于功臣的重视,凝聚了一大批忠心耿耿的杰出人士。
国号就像每个人的姓名一样,历代王朝讲究名正言顺,对国号的选择非常重视,建国第一要事即确立国号。
而《清史稿-太宗本纪》对建国的描述,寥寥五十个字,全文如下:“崇德元年夏四月乙酉,祭告天地,行受尊号礼,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清,改元崇德,群臣上尊号曰宽温仁圣皇帝,受朝贺。
”据说,《清史稿》之外的正史,《满文老档》、《满洲实录》、《清太宗实录》等官书中均未作任何记载,清朝国号是个迷。
不仅是清朝,历代对国号有正式文献,而对国号做解释的,只有元朝颁布过《建国号诏》。
既然当时没有说明,那各种解释都属于后人附会。
最出名的当属于司马迁老先生了,他在《史记-五帝本纪》,曾记载:“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
故黄帝为有熊,帝颛顼为高阳,帝喾为高辛,帝尧为陶唐,帝舜为有虞。
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姒氏。
契为商,姓子氏。
弃为周,姓姬氏。
”司马迁老先生的解释是“以章明德”,“德”是历代最为重视,德也是最为重要的因素。
《三国演义-诸葛亮骂王朗》中王朗有言:“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此自然之理也。
为什么清朝的国号是清
为什么清朝的国号是清
为什么国号不叫满朝或者金朝。
1636年皇太极继承元玉玺,为了承继大元之大统,改国名为“大清”,蒙古语“Daicing”,意为“战士”,中文音译为“岱清”。
入关后自己翻译成大清
在形成满族前,蒙古文化对满洲人有一定的影响,如努尔哈赤六世祖名叫蒙哥帖木儿,即蒙古语“永恒的钢铁”。
努尔哈赤的尊号Sure Beile(淑勒贝勒)和Kundulen Han(昆都仑汗)均为蒙古语。
努尔哈赤弟舒尔哈齐,赐号为“达尔汗巴图鲁” (蒙古语“荣誉的勇士”),异母弟巴雅喇,赐号为卓里克图(蒙古语“果敢” ),另一异母弟穆尔哈齐,赐号为“青巴图鲁”(蒙古语“忠诚的勇士” )。
努尔哈赤还用蒙古语给儿子、外孙起名。
皇太极及其兄代善、莽古尔泰等人之名就是蒙古语。
可能还会有这两个原因;
1、为什么不叫金朝,这是因为历史上金国名声太臭。
2、欲取代明,按五行相克,明主火,清主水,水能克火。
而且清与明,词意相近相连。
满清的国名取得对其确立统治非常有利。
清朝在西方国家中的地位与影响
清朝在西方国家中的地位与影响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从1644年开始,一直延续到1912年。
在这个时期,中国受到了欧洲列强的影响,而清朝也成为了欧洲重要政治和经济伙伴。
本文将探讨清朝在西方国家中的地位与影响。
一、清朝在欧洲国家中的地位在欧洲国家中,清朝的地位是高贵的。
此时,欧洲列强之间相互争竞,他们之间的联系也相对稀少。
因此,中国与欧洲列强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个时期,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其文化、科技和经济都领先于当时的欧洲国家。
清朝在欧洲列强中的地位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每个国家的贸易与中国的商贸联系在这个时期,其中一个欧洲国家的外交政策是向中国投资并进行贸易。
荷兰、英国、法国、俄罗斯等欧洲列强都与中国建立了贸易关系。
尤其是英国,作为头号实力的大国,一直试图打破荷兰人在中国对贸易的全面控制。
2.潜在对中国进行战争或反对中国的势力但所有欧洲国家都不仅对中国进行贸易投资,而且在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行动方面也保持了一定程度的兴趣。
对于欧洲国家来说,他们互相争夺中国的利益,可能导致直接的战争。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就成为了欧洲列强争夺的中心。
二、清朝对欧洲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朝的影响逐渐扩大,尤其是在文化和科技方面。
清朝的精神文化作品在欧洲获得了很高的认可,并得到了跨越时代的传承。
清朝的诗歌和书法艺术被欧洲知识分子所推崇,并在欧洲广泛传播,为欧洲文化的发展和转型提供了启示。
另外,清朝的科技发明和农业管理也为欧洲国家提供了很多有益的依据。
例如,天象仪、造纸术等科技成果都被欧洲列强所学习和应用。
三、结论在欧洲国家中,清朝的地位是无可置疑的。
他们向中国投资并进行贸易以期获得更多利益,同时学习和吸取清朝的文化和科技成果。
清朝对欧洲的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
他们的诗歌和书法艺术,以及其他科技发明和农业管理为欧洲文明的转型提供了重要的助力。
清朝在西方国家中的地位与影响,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话题。
清朝的兴衰满族统治与西方列强入侵
清朝的兴衰满族统治与西方列强入侵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兴衰与满族统治以及西方列强入侵密切相关。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清朝的兴起、统治和衰落,并分析西方列强对清朝的入侵与影响。
一、清朝的兴起清朝由满洲人建立,是中国历史上少数由外族建立的王朝之一。
1644年,明朝灭亡后,满洲人发动了辽东之役,逐渐占领了中国北方,最终建立了清朝。
在清朝初期,满族统治者实行了一系列有效的政策,确保了清朝的稳定和繁荣。
首先,满族统治者采用了“正统理论”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他们声称自己是中国的正统继承者,强调孝道和儒家伦理,以争取中国人民的支持和认同。
其次,兴废纲常之争是清朝初期的一场重要政治运动。
满洲统治者推行满洲文化,并试图将汉族士人融入满洲社会。
然而,这一运动遭到了来自汉族士人的强烈反对。
为了维护社会稳定,满洲统治者最终采取了“容忍并乐于采纳”汉族文化的政策,以实现民族和谐。
此外,满洲统治者还采取了一系列对外政策,拓展清朝的疆域。
他们消灭了剩余的明朝抵抗势力,征服了东北的女真部落,并签订对外条约,巩固清朝在亚洲的地位。
二、清朝的统治清朝统治者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领域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了统治地位并促进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在政治方面,满洲统治者实行了严格的八旗制度。
八旗被用作行政单位和军队,满族统治者以此控制了中国社会。
同时,他们还采取了“诸司联省”的行政体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在军事方面,满洲统治者注重军队的改革和现代化。
他们引进了西方的火器技术,并组建了现代化的军队。
这使得清朝在内外战争中能够保持一定的军事优势。
在经济方面,清朝实行了一系列利于商业和农业发展的政策。
满洲统治者在中国境内设立了商埠和关税站,促进了对外贸易。
同时,他们还支持农业生产和灌溉工程,提高了农民的生产能力。
在文化方面,满洲统治者积极保护和发展满洲文化。
他们建立了学府,重视教育,培养了一批才华出众的满洲士人。
满洲统治者还制定了一系列文化政策,加强汉族和满洲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清朝与欧洲殖民主义的历史联系与比较
清朝与欧洲殖民主义的历史联系与比较清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它的存在和影响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欧洲殖民主义也是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清朝与欧洲殖民主义的历史联系与比较。
一、清朝对于世界历史的贡献清朝是由满族建立的朝代,起始于1644年,终止于1912年。
在这段时间内,清朝对于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都做出了很多的贡献。
首先,清朝的建立结束了明朝的混乱时期,稳定了中国政局。
此后,清朝经过三百多年的存在和发展,使中国的政治制度、文化、农业、手工业、商业、手工艺术、地理、科学技术、社会制度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
同时,清朝也为以后的中国历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其次,清朝与外国的贸易和文化交流促进了世界的发展。
清朝时期,中国与欧洲和东南亚的贸易盛行,使得中国的商品和文化在海外广泛传播。
同时,也有很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学习中国文化,并将中国文化传入其它国家。
此外,清朝与日本之间也有了贸易和文化交流,促进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总的来说,清朝对于世界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很多的贡献。
它的出现和存在,提供了一个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资源,对于理解中国历史和整个东亚历史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欧洲殖民主义的历史欧洲殖民主义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又具有广泛影响的历史现象。
它始于16世纪,终于20世纪中期。
在这个时期内,欧洲列强殖民了世界上的大部分地区和人口,建立了庞大的殖民帝国。
欧洲殖民主义对于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它也有很多负面的作用。
首先,欧洲殖民主义使得世界上的很多地区和民族失去了独立和自主权。
欧洲列强通过殖民和控制,剥夺了这些地区和民族的文化、经济、政治自主权,带来的一系列严重后果包括文化同化、人口减少、土地和资源流失、贸易不平等等。
其次,欧洲殖民主义对于欧洲和非洲、亚洲的大规模人口流动和交流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欧洲殖民主义的存在和发展,使得大量的欧洲人涌入了非洲和亚洲,也促进了非洲和亚洲的人民流向欧洲。
历史趣谈清朝国号的秘密 改金为清是化被动为主动?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清朝国号的秘密改金为清是化被动为主动?
导语:清朝是中国传统帝制时代最后一个统一王朝,从公元1636年始到1912年止,清朝历经十一位皇帝、绵延276年,历史影响巨大。
今天的我们已经习惯
清朝是中国传统帝制时代最后一个统一王朝,从公元1636年始到1912年止,清朝历经十一位皇帝、绵延276年,历史影响巨大。
今天的我们已经习惯地把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作为清朝的起点,但这只是满洲人入主中原内地的开端,“大清”这个国号最初的运用,还要追溯到更早以前。
而且,清朝与历史上的金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后来追赠的清朝太祖高皇帝努尔哈赤,于公元1616年建立的政权就叫做“金”,那么“金”后来为何变成了“大清”,“大清”这个国号又蕴含着怎样的意义呢?
9月,经过一番明争暗斗,努尔哈赤的第八子。
35岁的皇太极登上了金国的汗位,汉译的汗号天聪汗,经过10年的努力,1635年皇太极新定了族名为满洲,废除了原来女真的旧称,到1636年4月,在满、汉、蒙文臣武将的合辞劝进下,皇太极举行了登基大典,接受了宽温仁圣皇帝的尊号,建国号为大清。
并且首建年号为崇德,从此,大清国皇帝正式与大明国皇帝分庭抗礼。
清太宗皇太极,为了团结各方在气势上压倒大明,把国号改为大清,化被动为主动,开创历史新纪元。
清太祖努尔哈赤不愧为伟大的创业者,十三副遗甲起兵,也能开创万世基业,而他的继任者皇太极也是气势恢宏,改族名、定尊号,改国号、定纪元,如果说努尔哈赤建立金朝政权,是为了笼络和管理女真各部,那么。
皇太极又为什么改金为大清呢?这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深意呢?皇太极建国号为大清,也就意味着废除了,他父亲努尔哈赤的金国号,为什么要废除父亲的金国
生活常识分享。
欧立德教授谈清史研究
笔者在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进行学术交流期间,对欧立德教授进行了专访,倾听了他的治学之道及对清史研究中一些重要问题的见解。
学习清史和满语之路贾建飞(以下简称“贾”):欧立德教授,您最初的研究领域是欧洲史,后来是什么因素促使您将研究领域转向了满族史和清史研究?欧立德(以下简称“欧”):我在大学读本科的时候学习欧洲中世纪史。
到大学毕业时,应该是20世纪70年代末,我的兴趣开始发生巨大的转变。
长期以来,我一直被中国所吸引。
1972年2月,尼克松对中国进行了访问。
对于美国来说,尼克松访华是一个令人激动的事件。
1979年,吉米·卡特总统实现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系的正常化,邓小平第一次访问了美国。
那时我正在读大学三年级,我想也许我应该学习汉语。
1979年秋季,我选修了史景迁(JonathanSpence)教授的中国历史课,这是我学习的第一门中国史课程,同时我还选修了中文课。
从耶鲁大学毕业后,我又通过富布赖特奖学金来到了“国立台湾大学”的斯坦福中心学习了一年中文。
不过我最想去的还是中国大陆。
后来,由美国国家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国家教育部共同成立的“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启动了中美双方的交流项目。
我最终幸运地被这个项目选中,于1982年在辽宁大学学习了一年。
这一年,我在学术上收获颇丰。
我学习和了解到了一些东北的历史,去过沈阳故宫及美丽的北陵(皇太极之陵墓)和东陵(努尔哈赤之陵墓)。
我开始对东北这个地区以及满族这个中国历史上很特别的民族产生了兴趣。
于是我决定继续学习中国历史,申请回耶鲁大学读研究生。
我给史景迁教授当助教,给学生讲授中国边疆史,因为我真的爱上了中国边疆研究。
有100名学生听我的课,这是我所教过的学生最多的课。
同时,我选修了白彬菊(BeatriceBartlett)教授的讨论课。
在美国,欧立德教授谈清史研究贾建飞欧立德(Mark Elliott),美国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中国与亚洲内陆史Mark Schwartz教授,著名的清史研究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史(尤其是1600年以后)和内陆亚洲史(尤其是中国与内陆亚洲关系史和满族史)。
中国清朝时期历史故事-清朝国号的由来的故事
中国清朝时期历史故事-清朝国号的由来的故事 1616年,建州⼥真部⾸领努尔哈⾚建⽴后⾦。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下⾯⼩编给⼤家讲⼀讲中国清朝时期历史故事-清朝国号的由来的故事。
清朝国号的由来 满族的祖先本是⾦代的⼥真部族,所以努尔哈⾚统⼀⼥真各部以后即定国号为“⼤⾦”。
不久,为区别于历史上的⾦代,⼜改称“后⾦”。
很多蒙古⼈、汉⼈、朝鲜⼈等受其统治,再⽤“后⾦”国号已不适应;并且汉⼈因受历史影响。
对⾦⼈素怀恶感,“后⾦”⼀类国号对招徕汉⼈并⾮所宜,所以皇太极在继位后⼗年即天聪⼗年(1636年)改国号为“清”。
那么,皇太极为什么以“清”作国号呢? 这有两种说法。
⼀说在改“后⾦”为“清”的前⼀年,皇太极已废除“⼥真”族号,改为“满州”。
⽽“满州”在满语中⾳近“曼殊”,本是佛名,意为“清之帝王”,是佛的化⾝。
因此他⽤“清”代“⾦”,对笼络各族⼈⼼和进⼀步取代明王朝,作⽤都⽐“⼤⾦”或“后⾦”来得⼤。
与此同时,皇太极还为推翻和取代明王朝⼤造舆论,说只有有德者才能统治天下,“唯有德者乃可称天⼦”、“有德者受命,⽆德者废弃”。
这些话,便成为他思想的核⼼。
⽽他所说的“有德”,便含“清”的意思,恰与“满州”语意相合,所以就⽤“清”作国号。
另⼀说恰好相反,系舍义⽽求⾳,在满语中“清”即“⾦”的谐⾳,汉语的“清”即满语的“⾦”,“⾦”改为“清”,是改汉不改满,其⽬的仅是适应进攻明朝的需要,让汉⼈易于接受罢了。
持这种说法的⼈,举出满语中对贵族夫⼈的称谓“福晋”为例,说“福晋”起初叫“夫⾦”,后改称“福⾦”。
最后才叫“福晋”,所以“夫”与“福”,“⾦”与“晋”在满语中是同⾳,因此据满语⾳韵,“清”与“⾦”也⾳同⽆疑。
此说还以沈阳(即清朝旧京)的抚近门匾额为证。
匾上汉⽂写的是“⼤⾦”,⽽满⽂写的是“⼤清”。
这块匾额乃是天聪年间⽴的,那时尚未改号“清”,⽽满⽂⾥却已称“清”了。
两种说法情由不同,但都认为改国号为“清”是出于政治需要,主要是以此笼络汉⼈,从⽽为取代明王朝做准备。
近代史论文--浅析清政府的腐败
浅析清政府的腐败一,政治腐败。
1.无知守旧,虚骄自大鸦片战争前,清朝政府对于世界的发展毫无所知,甚至在清人所著《明史·外国传》中竟然不分彼此,将葡萄牙、法兰西、西班牙等国家统统称为“红毛番”。
对于世界一些国家尤其是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都弄不清楚。
对此外国人评价说当时清朝统治者对外国人根本不加区别“一体被中国人看作是夷人,他们那种亚洲式陴睨一切的气概是那样的浓厚,以致不屑再分什么彼此厚薄。
”当时的官员,都信奉“以模凌为晓事,以软弱为良图,以钻营为取进之阶,以苟且为服官之计。
由此道者,无不各得,其所欲而去,衣钵相承,牢结而不可解。
”因此,很多参与重大决策的官员都完全不知道自己所做的决定对未来有多少影响。
在嘉庆、道光年间久任要职的军机大臣曹振镛,对讨教官运亨通之道的门生说:“无它,但多瞌头少说话耳!”这正如时人所揭露的“士不知耻, 为国大之耻。
历览近代之士, 其自敷奏之日, 始进之年, 而耻已存者寡矣。
官益久则气愈, 望愈崇则谄愈固, 地益近则媚亦益工。
“鸦片战争之后,虽然中国被迫接受了西方日益强大的事实,部分官员和封建王室仍因循守旧,不能跟上时代变化的步伐。
1876年6月,英国怡和洋行不顾清廷的劝阻,擅自在上海修筑了一条吴淞铁路,清政府觉得外国人在祖宗留下的土地上修筑铁路,有碍风水和面子,最后决定以28.5万两银子从怡和洋行手里买下吴淞铁路,并派人将铁路拆毁,抛于江海之中。
1881年,手握重权的洋务派领袖李鸿章,为了解决开平煤矿的运煤问题,修建了一条唐山至胥各庄全长只有11公里的铁路。
当铁路首次通车时,顽固派声称机车行驶会震动皇陵,李鸿章被逼得只好一度改用马拉车厢在铁路上行走,成为当时的奇闻。
2.贪污成风,搜刮无限康熙晚年, 奢侈腐败之风已经兴起, 后来经过雍正时期的厉行节约和严刑峻法等改革措施而有所控制。
到乾隆时, 随着经济繁荣和财力充裕,奢靡腐败之风重新抬头并愈来愈甚。
乾隆六巡江南, 游山玩水, 沿途接驾送驾、进贡上奉、大兴土木, 豪华与排场空前, 糜费特甚。
大清朝为何定国号为“清”,只因此字自带一属性,完美克住明朝
大清朝为何定国号为“清”,只因此字自带一属性,完美克住明朝每一个王朝都有自己的国号,一个好的朝代它的国号至今都是我们的骄傲。
比如说我们国家唐朝在国力上就到达了当时世界的鼎盛时代。
现在我们国家很多的海外华侨都自豪的称自己为唐人。
但是提及我们国家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他的国力显然就不如唐朝。
刚开始清朝的国号并不是叫做清,而是沿用了他们起家时的后金中的金。
那么为什么最后统治者要把金改成“清”呢?接下来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很多人都认为清朝把国号从金改成清是因为两字的音相近。
小编觉得两字音相近可能会促使统治者改这个字,但是与金相近音的字有很多。
统治者把金改成清绝不是单单是因为两字音相近,肯定还是有其它原因的。
清朝改国号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其发生的事情中所见端倪。
在清朝改国号以前,不断有人归降当时的后金。
这时候后金的实力越来越强,皇太极手中的后金比努尔哈赤手中的后金强了好多。
而当时旧王朝的明朝已经毫无招架之力了。
这时皇太极越来越相信天命已经到了自己手里,于是皇太极觉得改国号就特别有需要了。
很多人提起“金”就会想到另一个割据政权,这个政权就是在宋朝时候差一点取代宋朝的那个金。
这时对于特别骄傲的皇太极来说,他又怎么愿意后代把他的功绩和以前那个完颜家族相混淆呢。
一把手皇太极既然决定要改国号了,他手底下自然有不少的人愿意赶着为他出谋划策。
其中一种关于五行的说法吸引了皇太极的注意。
大家都知道金木水火土这五行相生相克。
各个朝代的国号其实也可以对应这五行。
其中我们从明朝这个明字就可以看出明字属火,因为自古日字就属火。
大家都知道火可以克金。
这时皇太极听到以后就更加坚定了换国号的决定。
而五行的推算师也说如果清朝一直保留金这个称号的话,迟早还是会被明朝打回去的。
这时推算五行的师傅又说如果想要降住来自明朝的火,皇太极就需要起一个带水的国号来克其的火。
这时很多人都不约而同想到了“清”。
那么为什么那么多人都会想到“清”这个字呢?小编认为这与清朝战士从小接受的熏陶有关。
清朝最初国号是金,为何后来竟改成了清?原来真相是这样的!
清朝最初国号是金,为何后来竟改成了清?原来真相是这样的!清朝是中国史上最后一个王朝,由爱新觉罗家族创立。
因“爱新觉罗”满语中的意思是“像金子一样的姓”,所以清朝最初定国号为“金”,史称“后金”。
后金的主要民族为满族,满族的祖先本是金代的女真部族,所以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以后即定国号为“大金”。
不久,为区别于历史上的金代,又改称“后金”。
很多蒙古人、汉人、朝鲜人等受其统治,再用“后金”国号已不适应;并且汉人因受历史影响,对金人满怀恶感,之后皇太极在继位后十年即天聪十年(1636)改国号为“清”。
为何“后金”将国号改为大清呢?其实是有这样几种说法。
在改“后金”为“清”的前一年,皇太极已废除“女真”族号,改为“满州”。
而“满州”在满语中音近“曼殊”,本是佛名,意为“清之帝王”,是佛的化身。
因此他用“清”代“金”,对笼络各族人心和进一步取代明王朝,作用都比“大金”或“后金”来得大。
与此同时,皇太极还为推翻和取代明王朝大造舆论,说只有有德者才能统治天下,“惟有德者乃可称天子”、“有德者受命,无德者废弃”这些话,便成为他思想的核心。
而他所说的“有德”,便含“清”的意思,恰与“满州”语意相合,所以就用“清”作国号。
还有一种说法是皇太极入关前察觉,中原人对于两宋时期的金国非常厌恶,尤其是靖康之耻,让汉人咬牙切齿,所以,为了入关后能更好的统治。
于是公元1636年,皇太极将国号”金“改为了”清“。
当年努尔哈赤被辽东总兵李成梁打败后,逃亡时骑的是一匹青色的战马。
虽然最终摆脱了李成梁的追赶,但这匹战马却被活活累死,努尔哈赤便对着战马说:”如果将来我有幸得了天下,那么我就会取国号为大青“。
所以皇太极把国号改为”大清“是为了兑现当年父亲的承诺。
此外,一些专家还给出这样一种说法,与”五行学说“有关,清朝原为金国,而明朝的名字里有个”日“字,在五行学说裡,日属火,火克金,这让清朝统治者们相当不满,所以为了在五行上占得优势,皇太极便把国后由”金“字改为带水的”清“字,清带三点水,寓意顺应阴阳五行,代替大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驳斥欧立德关于清朝国号的再讨论清是秦以降我国最重要的朝代之一,是现代中国直接的渊源;清朝地理空间巨大、制度谨严、国运长久、教化的深切与综合性,有力地塑造出现代中国人的国家理想,而未完成内地化的外藩地区,则以民族问题造成现代中国的危机。
清的前身是“大金国”(满文作aisin gurun,“金国”,1616?1636),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年号天命(abkai fulingga);太宗皇太极即汗(han)位后,扩张迅速,天聪(sure han)九年派兵征服察哈尔部,得秦始皇帝首创的中国皇帝历代传国玉玺(güi boobai doron,qas buu tamaγ-a),咸认为是天命攸归的征象,商议推戴皇太极做一统天下的天子(皇帝,hūwangdi)。
天聪十年(1636)四月十一日举行庄严的祭天仪礼,其后筑坛即皇帝位,建国号曰大清,改元为崇德元年,这是“大清”新朝的起始。
即皇帝位前后数月之间,皇太极把金国的制度、典礼全面地改造一遍,使之成为一个小中国(因为中国――明朝尚在,有待克服)。
大元、大明、大清三朝,只有大元建国号诏书上说明了国号是取自《易经》。
大明、大清则没有说明取国号的根据,成为后世的疑问。
日本市村瓒次郎(1864?1947)最早考究清朝国号,[1]至今百年间常有研究者,各种解释都在汉文、汉文化以内。
这是正确的,因为一统天下的“中国”,国号年号必用汉字文义。
探求国号的意义,可以了解其国体。
美国学者欧立德就清朝国号提出一个非汉文的解释,并反复宣扬,但即使是在其清史专著中也未加论证。
本文先论证其说法难以成立的依据,再正面介绍可以接受的成说,以及明清内亚地区有关的文化情形。
一、欧立德对清朝国号的看法欧立德三次提到清朝国号的语文及其字面意义,前后稍有异同。
其在2001年所著英文专著《清帝国晚期满洲身份认同》(The Manchu Way:The Eight Banners and Ethnic Identi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一条注中说:“大清”(Da Qing)在汉语意思是“极为纯净”(great pure),但满语名称daicing (来自蒙古语daicin)意味着“战士”(warrior)。
Daicing gurun――字面意思“战士之国”――也许是一个只有同时掌握满语和蒙古语的人能够明白的双关语。
[2]盛韵《欧立德谈满文与满族认同》一文中,记欧立德如下看法:“看[满文]原文和看译文的感觉肯定不一样,这种感觉很难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3]为此他举了一个例子,“大清国的‘清’字,后人觉得明朝的‘明’――日、月,属火,而‘清’属水,水灭火。
而且‘清’听上去也很好听。
如果看满文资料的话,会发现‘大清国’的满文是‘Daicing gurun’,‘gurun’就是国,‘Daicing’是战士的意思,大清国就是战士国,这个词来自蒙语。
汉人觉得‘大清’好听、吉祥,但是满洲人和蒙古人一听‘大清’,就会觉得热血沸腾要打仗。
如果不看满文资料,这些平时不会注意的细节就会积累得越来越多,慢慢地就无法看到清朝的另一个面貌。
”[4] 欧立德在《乾隆帝》(Emperor Qianlong:Son of Heaven,Man of the World )[5] 写道:“皇太极选择‘清’这个名称,替代了父亲在1616年有意仿效以前的金朝而选择的‘金’。
我们同样也不清楚‘大清’的含义,只知道它在汉语中是‘清澈’‘洁净’之意。
不过,应当指出的是,这一国名在满语中是Daicing,它在满语和蒙古语中均为‘战士’之意。
那么,对于那些能够理解这一含义的人而言,皇太极正在就其未来的意图向人们发出清晰的信号。
果然,八年后,清兵(Qing warriors)在山海关蜂拥越过长城。
”(笔者按,1636年皇太极在沈阳称皇帝时所改国号为“大清”,daicing gurun、dayiing ulus分别是新国号满文、蒙古文写法,字面意思大清国、大清朝。
英文warrior:战士,勇士;战斗的,尚武的。
warrior nation意思为战士的国家、武士的国家)归纳欧立德上述看法:其一,清朝国号daicing是满语和蒙古语,意思均是“战士”;daicing gurun意思是“战士(拥有)的国家”;其二,头一次提及daicing的时候说它来自蒙古语daicin(dayiin);其三,满洲人有意起了汉文与满文正好同音的双关语国名(大清,daicing),意思完全相悖:汉文“大清”是祥和的国名,在满语里则是呼吁征服,而征服目?司褪呛喝撕兔鞒?(欧立德用的英文是China)。
因而清朝内部有两类人(汉人及其征服者)、有两个截然敌对的面貌。
按照欧立德的看法,战士的国家显然意味着清朝是满洲人以暴力镇守的一个国家,绝非包括汉人在内的“全民皆兵”的国家;战士之国是征服中国者的自勉之词,满洲人蒙古人一听这个词,就听到了号召,热血沸腾,想要征服中国;从国号能够看出清朝满洲人之作为中国征服者的真面目,所谓“清朝的另一个面貌”。
而汉人因为不懂满洲语文,竟然一厢情愿地认为“清”这个国名意含吉兆而生喜悦,对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地位全然不知。
以“兵”为天下国家的名字,这说法如果是真实的,的确显现出“异民族”征服中国的可怕用心。
但是,别的不说,在即天子之位前,皇太极在天坛(abkai tan)向皇天后土庄严行礼,并由礼官祝告天地,不怕上天(abka)知道他违背祝文所说“布恩泽,安生民”的用心吗?不怕汉人知道他欺瞒的用心吗?当时盛京城(mukden,今沈阳)满汉同掌各部,汉官至少有罗绣锦、率太(率泰、李延龄,李永芳之子)、宜成格、王廷选会满文,各部汉启心郎(mujilen bahabukū)一般都会满语文,入关后又选拔庶吉士专习清语;[6]在《御制清文鉴》(1708)之前,第一部满语辞典《大清全书(daicing gurun i yooni bithe)》(附有语法书《清书指南(manju bithei jyinan)》,1688)是江南太仓汉人(irgen)沈启亮在北京旗营编纂的,其后皇帝屡次修撰满语与多语合璧辞典,追求四海同文的目标,这些事实显示,清朝皇帝并不拒绝,甚至是鼓励天下人学习满文,不怕他们知道其中的秘密。
三、建国改元与清人的国家构想松村润(MATSUMURA Jun,1924?)是一位翻译研究《满文老档》、《西域同文志》、《旧满洲档天聪九年》、《镶红旗档》,用满文史料悉心考证清初史的实证性的史家,他认为,一个国家发展过程中更改国号年号,这在其自身的背景上,具有重要的意味。
清朝以崇德改元(1636)为契机,从女真族统一国家的金国,变成女真人即满族人为中心,与蒙古人、汉人的联合国家大清国。
应在这个情境上提出对大清国号的见解。
松村润仔细考证努尔哈赤所建金国天命建元以降的内部统合、对外交涉的经过,接着追寻皇太极继承汗位以后,国内领导体制的变更,以及对汉人政策的更改,认为其意图是导向君主一人独裁的、中央集权官僚体制的国家,也就是采纳明朝体制,成为与明朝对立的另一个天下国家“中国”。
恰巧这时,天聪九年八月,出征察哈尔的多尔衮(dorgon,hooi mergen daicing beile)等四位贝勒,获得林丹汗所藏历代传国玉玺(汉篆“制诰之宝”),大喜,说“我们的汗有福了,天给了此印”(这是旧满洲档记录,乾隆朝钦定太宗实录改成:“多尔衮等喜甚,曰:皇上洪福非常,天赐至宝,此一统万年之瑞也。
”)。
九月初六日,汗出营迎接出师返回的诸贝勒,率众拜天。
出师诸贝勒设案,把所获玉玺置于红毡上,命两位固山额真捧案各一端,诸贝勒率众遥跪,奉呈给汗;汗设案于黄幄之前,案上陈香烛。
汗受玉玺,亲捧之,率众拜天,行三跪九叩头礼毕,复位,激动地说:“这玉宝玺是往昔历代帝王用的宝玺啊”,连说两遍。
显然意识到玉玺是自己受命于天的标志。
外地驻扎的归降汉官孔有德、耿仲明得到玉玺消息,十九日向皇太极进言,这是天命归于金国汗,授命像尧舜文王那样再次一统天下的征象,劝其速成大业。
金国于是照这个方向推进,十二月推戴皇太极受皇帝尊号,第二年四月十一日祭告天地,接受满蒙汉人众推戴,即皇帝位(hūwangdi soorin),建国改元。
皇太极称帝前后数月采纳明朝文物制度以加速中国化,可以看出,无论尊号国号年号,都是从汉文去构想的。
在评析了对于“大清”国号的各种说法之后,松村润认为这个国号是?h文的,取自《管子》心术下篇与内业篇之“镜大清者,视乎大明”,“鉴于大清,视于大明”,大清即天,大明即日月,天盖过日月。
满文写法daicing只是汉字音译。
这是在跟明朝对比的思想下制定国号的。
他还申说,最为明确的是“崇德”年号,当时明朝年号是“崇祯”,两者的类似,不是偶合;即对于大明的“崇尚祯祥”,大清朝则宣示“崇尚道德”,较明朝高出一筹,高自标置。
“大清”国号也是这个逻辑,“大清”即天(满语abka),要压过明朝的“日月”并取而代之。
这是汉人的思考方法,也显示当时皇太极对汉文化的倾心。
[12]笔者还可补充一件史实加以佐证。
清人舆论上对明朝天命的竞争,这以前就开始了。
皇太极“崇德”以前的汉字年号是“天聪”,就是类比明朝当时的年号“天启”起的,因为满文中,皇太极的名号是sure han,意思是“聪明汗”,满文年号也是sure han(就是说在满文里,他以汗号作年号),这里没有“天”的意思,汉文年号“天聪”与之不相应,显然起自与大明“天启”的类比而意欲超过之。
竞争是全面的,具体是这样:明朝年号国号:万历(1573?),天启(1621?),崇祯(1628?)。
大明(1368?)。
金国年号国号:天命(1616?),天聪(1627?),崇德(1636?)。
大清(1636?)。
当时命名盛京各城门名称、各宫殿名称,整组合观,最能体会其达成中国天子体制的意向,与其尊号“宽温仁圣皇帝”相配。
大政殿、崇政殿、清宁宫、凤凰楼是最重要的朝会殿宇,先举二例,以窥全貌。
目前可见的八角形亭子样式的建筑叫大政殿,崇德元年四月十三日命名为“笃恭殿”,此前松村润和笔者未能找到如此命名的寓意。
[13]今按《礼记?中庸》有语:“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此语前后各引《诗经》颂扬文王之德的句子。
《礼记?表记》:“子曰:君子慎以辟祸,笃以不?R,恭以远耻。
”经注:笃,厚也;恭,敬也。
《孔子家语?弟子行》:“尧舜笃恭,以王天下”。
可见清朝皇帝期望具备尧舜之德,以王天下。
《家语》有满文抄本(kungdzi booi gisun i bithe)存于北京故宫,不知何时翻译。
关于凤凰楼(翔凤楼)的名字、位置等等,松村润(1962)有周详考证,但未涉及楼名的寓意。
凤凰楼三层,建于高台之上,是朝会之所,在宫殿区的中心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