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营养与平衡施肥

合集下载

植物营养与合理施肥的关系

植物营养与合理施肥的关系

植物营养与合理施肥的关系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离不开充分的营养供应,而合理施肥则是保证植物获得足够营养的重要手段。

植物吸收的主要营养元素包括氮、磷、钾以及微量元素等,而它们在植物体内的吸收和利用也需要一定的平衡。

本文将从植物对营养的需求、施肥的原则、合理施肥的作用等方面探讨植物营养与合理施肥之间的关系。

植物对营养的需求是多样化的。

氮、磷、钾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主要元素,其中氮元素参与植物蛋白质、酶、核酸等重要物质的合成;磷元素则是ATP、DNA、RNA等能量转移和遗传物质合成的重要组成部分;钾元素参与渗透调节、激素合成和光合作用等生理过程。

此外,植物还需要少量的微量元素,如铁、锌、铜等,它们在植物体内起着催化酶活性、参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重要作用。

合理施肥是保证植物获得足够营养的重要手段。

合理施肥的原则包括施肥量要适宜,施肥时间要合理,施肥方式要科学。

在施肥量方面,要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求和土壤的肥力状况进行合理调整,避免过量或不足。

过量施肥会导致养分浪费、土壤污染和环境破坏,不足施肥则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在施肥时间方面,要根据作物的生长阶段和气候条件确定施肥时机,以提高养分利用效率。

在施肥方式方面,要根据土壤类型和作物根系分布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施肥方法,如基肥、追肥、叶面喷施等,以确保养分能够有效被植物吸收利用。

合理施肥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合理施肥能够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适当增加氮肥的施用量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增加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从而提高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能力,进而提高作物产量。

适量施用磷肥可以促进根系发育和花芽分化,增加作物的开花和结果数量,提高果实的品质。

适宜供应钾肥可以增强植物的抗病抗逆能力,提高作物的抗病抗逆性,从而提高产量和品质。

其次,合理施肥还可以改善土壤肥力和环境质量。

适量施用有机肥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和保水性,提高土壤肥力和持水能力。

适宜选择肥料种类和施肥方式可以减少养分损失和土壤污染,保护环境资源。

农作物肥料施用与养分管理

农作物肥料施用与养分管理

农作物肥料施用与养分管理肥料施用与养分管理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农作物肥料施用与养分管理的重要性、方法和技术,以期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一、肥料施用的现状与挑战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农作物产量的需求不断增加,肥料施用成为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手段。

然而,过量施肥、施肥不平衡和施肥方式不当等问题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农业生产成本上升。

因此,合理施肥和养分管理成为当前农业生产面临的紧迫问题。

二、农作物养分需求与肥料种类选择1.农作物养分需求农作物生长需要吸收氮、磷、钾等大量元素和锌、硼等微量元素。

不同作物和生长阶段对养分需求有所不同。

了解作物养分需求,有利于制定合理的肥料施用方案。

2.肥料种类选择根据作物养分需求和土壤肥力状况,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

氮、磷、钾肥料分别为作物生长提供营养元素。

复合肥料含有两种或三种主要营养元素,可满足作物生长需求。

此外,有机肥料、生物肥料和中微量元素肥料在土壤改良和作物养分供应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三、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测土配方施肥原理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土壤供肥性能、作物需肥规律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的适宜比例、用量以及相应的施用技术。

2.测土配方施肥方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包括三类六法:一类是基于土壤测试的施肥方法,包括单点施肥法和分区施肥法;二类是基于作物需肥规律的施肥方法,包括肥料效应函数法和目标产量法;三类是基于环境因素的施肥方法,包括水肥一体化法和养分回收利用法。

四、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施肥策略1.因地制宜根据地域、土壤类型、作物种类和生产条件,制定适宜的施肥方案。

例如,在土壤贫瘠的地区,适当增加肥料用量;在土壤肥沃的地区,适当减少肥料用量。

2.因时制宜根据作物生长阶段、气候条件和养分需求,调整施肥时间和施肥量。

例如,在作物生长旺盛期加大肥料施用量,促进作物生长;在作物生长初期适量施肥,保证作物起步生长。

1植物营养与施肥原则

1植物营养与施肥原则

1植物营养与施肥原则植物营养与施肥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

合理的施肥原则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下面将从植物营养和施肥原则两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植物营养植物生长发育需要养分,主要有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宏量元素包括氮、磷、钾、硫、镁、钙,微量元素包括铁、锰、锌、铜、硼、氯、镉、镍等。

不同植物对养分需求量不同,但都必须保证各种养分的平衡供应,避免因缺乏其中一种元素而影响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

1.1、氮、磷、钾是植物生长所需的三大主要元素。

氮元素参与植物体内蛋白质、核酸等物质的合成,促进植物的生长;磷元素参与能量代谢、糖类合成等,调节植物的花果发育;钾元素则促进养分吸收、调节生理代谢等,对植物的抗逆性具有重要作用。

1.2、硫、镁、钙等宏量元素也同样重要。

硫元素参与蛋白质合成,影响养分的吸收利用;镁元素参与叶绿素合成,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钙元素对细胞壁合成、抗逆性有重要作用,促进植物的根系生长。

1.3、微量元素虽然需求量很小,但对植物生长发育也不可或缺。

铁、锰、锌、铜等元素参与植物体内酶系活性、养分吸收等,影响植物的健康生长。

二、施肥原则合理的施肥是保证植物养分需求的重要途径,通过施肥可以调节土壤养分的平衡,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施肥原则:2.1、了解土壤状况:在施肥前需了解土壤的养分含量、pH值、质地等情况,以便确定合适的施肥计划。

2.2、根据作物需求施肥:不同作物对养分需求不同,根据作物生长发育的需求量施肥,避免浪费和养分过量。

2.3、科学施用各种养分:按照植物对各种养分的需求比例,合理配置氮、磷、钾等主要元素和微量元素,避免出现单一养分过量而导致其他养分的缺乏。

2.4、配合有机肥、无机肥:有机肥富含有机物质,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保肥能力,无机肥含有大量的宏量元素,可以满足作物的养分需求,两者结合施用效果更佳。

平衡施肥技术概述

平衡施肥技术概述

平衡施肥技术概述一、平衡施肥技术的概念平衡施肥,就是测土配方施肥,测土配方施肥,是从技术方法上命名的,这种命名方法通俗易懂、一目了然,而国际上通称平衡施肥。

平衡施肥技术,是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依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特性与肥料效应,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的适宜用量和比例以及相应施肥方式方法的一项综合性科学施肥技术。

其内容包括〃测土配方〃与〃施肥〃两个程序。

〃测土配方〃是根据植物种类、产量水平、需要吸收各种养分数量、土壤养分供应量和肥料利用率来确定肥料的种类与用量,做到产前定肥定量;〃施肥〃是测土配方的实施、是目标产量实现的保证,施肥要根据〃配方〃确定的肥料品种、数量和土壤、植物的特性,合理地安排基肥和追肥的比例、追肥的次数和每次追肥的用量以及施肥时期、施肥部位、施用方法等。

同时要特别注意平衡施肥必须坚持〃有机肥为基础〃、〃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相结合,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原则,以增强后劲,保证土壤肥力的不断提高。

二、平衡施肥的基本原理配方施肥科学合理。

就是因为它能够充分发挥其增产、增质、培肥地力的作用。

如果施肥配方不合理,不仅经济效益低下,还会对土壤带来不良影响。

因此,配方施肥必须有理论指导,某些学说正确地反映了社会实践中客观存在的规律,至今仍然是指导配方施肥的基本原理。

1.养分归还学说养分归还学说也叫养分补偿学说,是19世纪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提出的。

主要论点是:作物从土壤中吸收带走养分,使土壤中的养分越来越少。

因此,要恢复地力,就必须向土壤施加养分。

2.最小养分律最小养分律是指作物产量的高低受作物最敏感缺乏养分制约,在一定程度上产量随这种养分的增减而变化。

为了更好地理解最小养分律的涵义,人们常以木制水桶加以图解,贮水桶是由多个木板组成,每一个木板代表着作物生长发育所需一种养分,当一个木板(养分)比较低时,那么其贮水量(产量)也只有贮到最低木板的刻度。

3.报酬递减律报酬递减律最早是作为经济法则提出来的。

平衡施肥原则

平衡施肥原则

平衡施肥原则
平衡施肥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重施有机肥:有机肥能够提供作物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
并且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2.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能够满足作物
对养分的需求,同时避免过度依赖化肥导致土壤板结和环境污
染。

3.深施覆土:为了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应该将肥料深施并在施后
覆土,以减少养分的流失。

4.集中施用:对于一些微量元素肥料,应该采取集中施用的方式,
以提高其利用率。

5.肥水结合:施肥与灌溉相结合,能够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
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6.根据土壤条件施肥:不同土壤的养分供应能力和养分含量不同,
因此需要根据土壤条件来确定施肥量和施肥方式。

7.根据作物需求施肥:不同作物的养分需求和吸收能力不同,因
此需要根据作物的需求来确定施肥量和施肥方式。

8.合理确定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适宜用量和比例:根据土壤
供肥性能、作物需肥规律和肥料效应,确定氮、磷、钾及微量
元素的适宜用量和比例。

9.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投入与产出相平衡:平衡施肥技术是综合
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在以有机肥料为基础的条件下,使肥
料与土壤特性、气候条件、栽培技术措施相结合,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益的目的。

农作物施肥技术规范

农作物施肥技术规范

农作物施肥技术规范引言:农作物施肥是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农作物施肥技术规范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施肥原则、施肥时间、施肥量、施肥方法以及施肥管理等方面,探讨农作物施肥技术规范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一、施肥原则1.1 营养平衡原则施肥应根据不同农作物的营养需求,合理配置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元素,保持农田土壤养分的平衡,避免因长期单一施肥而引发的营养失衡问题。

1.2 土壤环境适宜原则施肥应根据土壤类型、质地、酸碱度等特点,选择适宜的施肥品种和施肥方式,避免因施肥不慎造成土壤质量下降、土壤污染等问题。

1.3 时期适应原则施肥应根据不同作物的生育期和需求特点,科学安排施肥时间,满足作物不同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要,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二、施肥时间2.1 基肥期基肥期是指农田开垦、整地、肥料施用的初期。

根据不同农作物的生长特点,一般在播前或移栽前进行施肥,以提供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

2.2 追肥期追肥期是指在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根据作物的养分需求,适时进行补充肥料的施用。

一般可以在作物萌发后的生育期及生长旺盛期进行追肥,以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壮实。

三、施肥量3.1 营养需求量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时期和产量目标,合理确定作物对氮、磷、钾等主要养分的需求量。

施肥量应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作物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以避免养分过量或缺乏。

3.2 施肥比例施肥应根据农作物对氮、磷、钾等养分的需求比例进行科学配置。

通常认为,大部分作物对氮的需求较高,磷和钾的需求相对较低,但具体比例还需根据作物种类和土壤类型等因素进行调整。

四、施肥方法4.1 施用方式施肥方法主要包括底肥、追肥、叶面喷施等。

不同作物和土壤类型适合不同的施肥方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施肥。

4.2 施肥方式施肥方式有点施、沟施、穴施、条施等多种形式。

需要根据作物的品种、布局和土壤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施肥方式,确保肥料能够充分接触作物根系,提高利用率。

农作物平衡施肥技术

农作物平衡施肥技术
• 铵态氮肥:氮素以NH4+、NH3的形式存在的一类氮素化 肥
• 氨水 NH4OH):含氮12-18%,产量占˂0.2% • 碳铵 (NH4HCO3):含氮17% • 硫铵 (NH4)2SO4):含氮20-21%,产量占0.5%-0.7% • 氯化铵(NH4Cl):含氮24-26%,产量占3.3%
4.氮肥的种类及缺肥症状 4.4.1 铵态氮肥
• 建国以前我国只有两座规模不大的氮肥厂和两个回收氨的车间; • 1949年氮肥年产量只有0.6万吨; • 1990年国产化肥产量已达1879.7万吨,跃居世界第三位; • 1998年化肥产量已达2956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19%,居世界第
一位。
化肥已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农用物资,在农业生产中发挥重大的作用
• 有机肥的主要作用: • 1.提供多种养分,调节氮磷钾比例; • 2.活化土壤养分,提高化肥利用率; • 3.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理化性质; • 4.改善农产品品质和刺激植物生长; • 5.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和酶活性; • 6.减少能源消耗,改善生态环境。
3.肥料的种类
3.2.2 化学肥料
• 化学肥料:简称化肥,用化学和(或)物理方法制成的含有一种 或几种农作物生长需要营养元素的肥料。
3.肥料的种类
3.肥料的种类
3.肥料的种类
3.1 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元素
• 高等植物生长有16种必需元素:碳、氢、氧、氮、磷、钾、钙、 镁、硫、铁、硼、锰、铜、锌、钼、氯。
• 根据在作物体内含量不同,可分为大量、中量和微量营养元素。
• 大量营养元素在作物体内约占干物重的百分之几十到千分之几, 如碳、氢、氧、氮、磷、钾等;
4.氮肥的种类及缺肥症状 4.4.2 硝态氮肥 • 硝态氮肥:肥料中氮以NO3-的形式存在的氮肥 • 硝酸钙 Ca(NO3)2:含氮量15-18%,产量占2% • 硝酸钠 NaNO3:含氮量15-16%, • 硝酸铵 NH4NO3:含氮量33-35%,产量占2%

平衡施肥的重要性及应用

平衡施肥的重要性及应用

平衡施肥的重要性及应用平衡施肥是指根据作物的需求和土壤的状况,合理使用肥料,使养分供应和需求保持平衡,达到最佳的施肥效果。

平衡施肥的重要性在于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有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首先,平衡施肥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不同的农作物对养分的需求是不同的,合理施肥可以满足作物的需求,提供充足的养分供应,有助于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

如果施肥不平衡,有些养分供应过多或过少,会导致作物生长不良或养分过剩,影响产量和品质。

因此,平衡施肥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肥料的作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其次,平衡施肥有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过量施肥会导致养分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当土壤中有过多的养分时,这些养分会被冲刷到地下水或河流中,从而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

过量的养分也会增加农田土壤的盐分浓度,影响作物的生长。

另外,肥料的生产和运输也需要耗费大量的能源和资源,平衡施肥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肥料使用,降低对环境和资源的压力,实现可持续农业的目标。

平衡施肥的应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1. 通过土壤测试确定作物的需求和土壤的状况。

土壤测试可以包括土壤养分含量、pH值、有机质含量等的检测,以了解土壤的养分状况和酸碱度。

根据测试结果,针对作物的需求确定施肥方案,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和用量。

2. 合理选择肥料种类和比例。

不同的肥料有不同的养分含量和作用方式。

根据作物的需求和土壤状况,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和比例,使养分供应与需求保持平衡。

通常可以使用有机肥、无机肥和微量元素肥料相结合的方式,既提供主要养分,又补充微量元素,以满足作物的需求。

3. 注意施肥的时机和方法。

不同的作物和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求是不同的。

在施肥时,应根据作物的生长阶段和需求进行合理的施肥安排。

同时,合理的施肥方法也可以减少养分的损失和浪费。

例如,可以将肥料分层施放或在根际施肥,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养分的流失。

4. 定期监测和调整施肥方案。

水稻田氮、磷、钾养分均衡施用技术

水稻田氮、磷、钾养分均衡施用技术

水稻田氮、磷、钾养分均衡施用技术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

而影响水稻产量、机器、品质和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水稻田的养分供应。

氮、磷、钾是水稻生长所必需的主要养分,但是不同的氮、磷、钾配比对水稻生长的影响也不同,因此,水稻田需要均衡的施用氮、磷、钾养分,来提高产量,促进水稻生长,提高水稻品质和保持稳产稳定性。

一、氮肥施用技术1、氮肥种类水稻田通常用尿素、硫酸铵、硝酸铵等氮肥。

氮肥的种类应根据土壤条件、气候条件、水稻品种和肥料价格等方面进行选择。

2、氮肥施用时间水稻生长期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不同的氮肥,例如,在水稻生长的初期,步入光合作用旺盛期,氮肥需求量逐渐增加,施肥量要逐渐增加;在水稻分蘖、拔节、抽穗期需要多施氮肥以增加水稻感光器官(叶片和叶耳)的数量,从而增加光合作用量,使水稻产量更高。

3、氮肥施用量氮肥的施用量根据不同的土壤条件、水稻品种和气候状况等不同而异。

一般来说,在播种前施用60%的氮肥,水稻分蘖期前施用30%,开花期前施用10%的氮肥。

4、氮磷比例氮肥的施用不仅要关注量,还要关注比例。

氮磷比例是决定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夏稻的氮磷比例一般为5:1~8:1,秋稻的氮磷比例为3:1~5:1。

使用有机肥能改善氮磷比,因为有机质可以提供慢效氮,增加土壤保水能力和肥料利用率,是一种为水稻增产的可行方法。

二、磷肥施用技术1、磷肥种类磷肥种类不多,有单超磷酸、三钙磷和磷肥等三种;其中,三钙磷往往更耐旱、耐缺水。

2、磷肥施用时间磷肥能提高水稻的生长速度,均匀生长,提高水稻的抗病性。

现在水稻栽培中,磷肥多在播种时同种地施入。

可补足播种前土壤中机械作业带来的磷盐流失。

3、磷肥施用量磷肥的施用量标准化,提高了精施技术的广泛推广和应用,能够提高水稻的生长速度和肥料利用率。

磷肥的施用量应根据不同土壤的条件、水稻品种和气候的需要而定。

通常在夏季主要的施用量为10~15kg/hm2,秋季为3~8kg/hm2。

作物营养特性与施肥

作物营养特性与施肥
详细描述
作物生长过程中会从土壤中吸收养分,如果不能及时归还养分,就会导致土壤养分的亏 缺。为了保持土壤养分的平衡,需要将作物收获后带走的养分通过施肥的方式归还给土 壤。通过合理的施肥,可以补充土壤中的养分,提高土壤肥力,为作物的生长提供更好
的条件。
最小养分定律
总结词
最小养分定律是指作物生长受到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的制约。
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 水肥一体化技术需要选择适当的肥料品
减少肥料流失和浪费,同时促进作物吸 种和浓度,以及合理的灌溉方式和时间,
பைடு நூலகம்
收养分,提高产量和品质。
以避免对作物造成损害或对环境造成污
染。
THANKS
谢谢
详细描述
土壤中的各种营养元素,如氮、磷、钾、钙、镁等,对于作物的生长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土壤中某种营养元素 不足,就会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因此,在施肥时,需要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求,合理配比各种营养元素, 以达到平衡施肥的目的。
养分归还原理
总结词
养分归还原理是指通过施肥将土壤中消耗的养分归还给土壤,以保持土壤养分的平衡。
03
CHAPTER
施肥技术
基肥施用技术
01
02
03
基肥施用原则
根据作物营养需求和土壤 肥力状况,合理确定基肥 种类和施用量,以提供作 物整个生长期所需养分。
基肥施用方法
基肥一般采用全层施肥法, 将肥料均匀撒施在土壤表 面,然后翻耕入土,使肥 料与土壤充分混合。
基肥施用时期
基肥施用时期应根据作物 生长特性和土壤肥力状况 确定,一般作物在播种或 移植前施用基肥。
种肥施用技术
种肥施用原则
种肥施用注意事项

作物营养知识与施肥

作物营养知识与施肥
善环境,促进提高。
产投比。最大的经济效益。
施肥总量 养分种类 与比例 施肥方法 施肥时期
分配比例
作物需肥特点与施肥
• 不同作物对养分所需要的数量各不相同, 具有选择性吸收的特点,如:
– 禾谷类作物对氮的需要量较大,磷、钾次之; – 豆科作物对磷的需要量比一般作物多; – 而蔬菜类作物是以生产叶子为主的,对氮的需要量比
生物肥料:微生物菌剂、秸秆腐熟剂、磷细菌肥 固氮菌肥,


有机肥料:人畜粪尿 厩肥 绿肥 杂肥 商品有机肥
(三)几种作物施肥技术
小麦施肥技术
小麦主要生育阶段有发芽出苗、越冬、返青、拔 节、抽穗、开花、灌浆和成熟。出苗至返青为苗 期,以营养生长为主;拔节至抽穗为旺盛生长期, 营养和生殖并进,生长速度快;开花至成熟期为 生育后期。
➢作物的高产、稳产,需要多种养分的均衡供 应,氮肥与磷、钾肥的有效配合对提高氮肥 利用率和增产作用均很显著。氮肥与有机肥 配合施用,可取长补短,缓急相济,互相促 进,既能及时满足作物营养关键时期对氮素 的需要,同时有机肥还具有改土培肥的作用, 做到用地养地相结合。
2.磷肥的种类
• 水溶性磷肥(过磷酸钙、重过磷酸 钙)、枸溶性磷肥(钙镁磷肥、钢 渣磷肥)和难溶性磷肥(磷矿粉、 骨粉)
任何作物都大。
• 作物的需肥特性告诉我们,对于不同的作 物要选择不同的肥料搭配施用。
(二)肥料相关知识
当前施肥中存在的问题: 重化肥,轻有机肥; 重氮肥,轻磷、钾肥,忽视微肥; 重产量,轻质量; 施用方法陈旧落后。
化肥的特点
化肥是指用化学方法制造而成的肥料,包 括氮肥、磷肥、钾肥、微肥、复合肥料等。
氮肥在土壤中的转化
NH4+除被植物吸收外,一部分被土壤胶体吸 附,另一部分通过硝化作用转化为NO3-;NO3则易随水淋失,在还原条件下还会发生反硝 化作用而脱氮。尿素在微生物分泌的脲酶的 作用下,转化为碳酸氢铵。

农作物的营养生理与施肥技术

农作物的营养生理与施肥技术

农作物的营养生理与施肥技术农作物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基础,其生长发育依赖于适宜的营养供应。

本文将探讨农作物的营养生理与施肥技术,以期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一、农作物的营养生理1. 植物的主要营养元素植物的主要营养元素包括氮、磷、钾、硫、钙、镁和微量元素等。

氮元素是构成蛋白质和核酸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植物的生长有重要影响。

磷元素参与能量代谢和细胞分裂,对农作物的生殖生长尤为重要。

钾元素在植物生长中起到调节水分平衡、维持细胞渗透压和提高农作物抗逆性能的作用。

硫元素是构成蛋白质和酶的重要元素,对植物的体内代谢过程具有重要调控作用。

钙和镁元素参与细胞分裂和细胞壁形成,对维持植物正常生长起到关键作用。

微量元素虽然需求量较少,但在植物生长中同样不可或缺,如铁、锰、锌等。

2. 营养物质的吸收农作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养分。

植物根系的细根是吸收农作物所需养分的主要部位。

植物根毛的发育和数量对养分吸收起着重要的影响。

水分和氮、磷等养分的吸收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适当的土壤湿度可以提高农作物对养分的吸收效率。

3. 营养物质的转运和利用农作物根系吸收到的养分通过根髓部向上导向地上部分。

这种养分转运主要依靠植物的维管束系统来完成。

在植物体内,养分的分配和利用受到植物自身的调控和物质供应的影响。

植物通过不同的形态结构和生理调节方式,将养分合理分配到各个部位,以满足生长和发育的需求。

二、施肥技术的原则与方法1. 施肥的原则合理施肥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保障。

施肥的原则主要包括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与比例、掌握适宜的施肥量、合理调整施肥时机和方式、加强土壤养分管理等。

同时,施肥应与作物需求、土壤肥力和水分状况相结合,以减少养分的损失和环境污染。

2. 施肥的方法(1)基肥:在播种或移栽前,将适量的有机肥或化肥混入土壤中,为作物提供起始养分。

基肥的施用量和施用方式要根据不同作物和土壤条件进行合理调整。

(2)追肥:在农作物生长期间,根据作物的生长速度和养分需求进行追肥。

简议农作物平衡施肥

简议农作物平衡施肥

有机酸 ” 叶面肥 等等 , 于底肥 由于 , 关 氮素 易挥发 , 特别 是追 肥损 失更大的问题 。老百姓为了省事 , 在趟地时将 氮素撒在 垄台上然 后封垄 , 这种 “ 撤花椒面 ” 的追肥方 式 法, 使氮素挥和流失严重 , 氮肥的利用率不到3 % , 0 只有 将氮肥深施 ( 在根际 旁5 0m, ~1c 深度 5 0 m) ~1 c 才能充 分发挥其肥效 。
营养的现象 就是作物 的根外营养 , 向作物根 系以外 的营 养体表面施用肥料的措施叫做根外施肥 。 1 农 家肥 与 化 肥 相 结合 平 衡 旌 肥 要 以 有 机 肥 为 基 础 。有 机 肥 具 有 营 养 成 分全 , 保持和提高土壤肥 力的作用 。大量长期的施用化 肥 加 重 了 土 壤 的板 结 , 降低 了肥 料 的 利 用 率 , 肥 只 是 化 营养 元素的提供者 , 但没有改 良土壤 的作 用 , 有机肥 在 提 供 营 养 元 素 的 比重 方 面 比较 小 。而 在 保 持 土 壤 肥 力 方 面起 主导 作用 , 旌用有机肥后降低 了土壤 容重 , 加 增 了土壤持水量 , 隙度增加 , 孔 改善了土壤通透性 , 为土壤 微生物提 供了能源 , 增加了土壤潜在肥 力的挥 发 , 利 有 于土壤有害物质 、 如残 留的农药的降解和重金属的络合 沉 积 。使 施 用 的 化肥 肥 效 得 到 充 分 的 发挥 , 施 用有 机 在 肥 的 前 提 下 可提 高 化 肥 利 用率 3 s " 分 点 。从 而 起 - 4百 到 增产 增 效 的 作 用 。 2 注意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相结合 配方时应注意根据作物的需肥特性 , 究使用 中微 研 量 元 素 。 因 为不 论 是 大 量 、 中量 还 是 微 量都 遵 循 这 样 的 规律 , 那就 是第一 同等重要率 , 一不可 。如 果某 一种 缺 微 量 元 素 不 足 , 管 作 物 对 它 的 需 要 量 仅 有 百 万 分 之 尽 几 , 会 产 生 微 量 元 素缺 乏 症 , 而 导 致 减 产 。 例 如 水 也 从 稻 缺锌使植株矮化 , 玉米缺锌发 生白苗病 , 油菜缺 硼只 开 花不 结 果 ; 如硅 , 对 茎 叶有 保 护 作 用 外 , 有 益 于 又 除 还 植物的生长和开花受精等生理过程 , 水稻是需硅较多的 植 物 , 茎 叶 的 二氧 化硅 含 量 为 1 % 。可 见 中微 量 元 素 其 1 的重要性和大量元素是一样 的, 绝不因为需要量少而可 以忽略 。第二是不可代 替率庄稼需要的各种营养 元素

平衡施肥利于作物吸收

平衡施肥利于作物吸收

49绿色农科Green agricultural山上山下、地上地下、陆地海洋以及流域上下游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真正改变治山、治水、护田各自为战的工作格局。

水土流失治理是一个长期存续、不进则退的过程,需要一代接着一代人持之以恒、不懈奋斗。

水土流失治理任务重,巩固难度大,治理成本高,按照“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的要求,这项工作依然任重道远、永远在路上。

肥料之间有“相生”关系,也有“相克”矛盾。

如多施磷肥,多余的有效磷与土壤中的有效锌结合形成难溶性的磷酸锌沉淀,能引起土壤有效锌缺乏。

多余的有效磷还会抑制作物对氮的吸收,引起氮缺乏。

又如多施钾肥会减少作物对氮、镁、钙、硼和锌的吸收。

因此,施肥时要注意各种养分的平衡。

尽可能做到平衡施肥 对农作物偏施或多施单质肥,不仅浪费肥料,增加生产成本,而且易导致其他某种或某些营养元素的缺乏。

施肥时应根据农作物需肥结构和土壤的供肥能力合理施肥。

作物用肥同增同减 相对单质肥而言,复合肥或复混肥营养元素比例较适当和协调,施肥时应以复合肥为主,以单质肥料为辅。

如以块茎、块根为收获对象的蔬菜等需钾量较大的作物,可在施用硫基复合肥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硫酸钾等单质肥的施用。

错开施用时期或施用部位 锌肥和磷肥混施会抑制作物对磷和锌的吸收。

磷肥应作基肥施用,锌肥应作追肥施用。

氮、磷、钾等大量元素肥料应以根际追肥为主,微肥多采取叶面喷施的方法。

采用合适的施肥方式 氮、钾肥可采用撒施的方式,磷肥可采用集中施肥的方法,微肥可采用拌种、浸种、蘸根等方法。

不同作物、土壤、生长时期所需的营养元素及用量均有区别。

作物正常而旺盛的地上部生长有赖于根系的良好发育,根系分布越深越广,吸收的养分就越多,而且可能吸收到的养分种类也越多。

土壤僵韧坚实,底层有硬盘、漂白层、地下水位高等都会限制根系的伸展,减少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加剧或引发缺素症。

高地下水位如一些低地,在梅雨季节地下水位上升期作物缺钾症较多发生,而在钙质土壤中,高地下水位不容易导致土壤溶液中重碳酸离子增加而影响铁的有效性,引发或加剧缺铁症等,应根据土壤性状平衡施肥。

平衡施肥的定义及理论依据

平衡施肥的定义及理论依据

平衡施肥的定义及理论依据一、平衡施肥的定义平衡施肥是指根据土壤、气候等条件和不同作物生长状况,确定合理的施肥量和各种养分的配比,以达到作物优质高产、培育土壤肥力、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它是提高化肥利用率和肥效的基本途径。

二、平衡施肥的理论依据平衡施肥是综合考虑作物、土壤、肥料、气候体系的相互联系,其理论依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作物增产曲线证实了肥料报酬递减率的客观存在。

提示了任何一种作物的施肥量都有一定的限度,过量的投入不论哪种土壤、哪类地区、哪种作物都会导致肥料效应的下降以致减产的后果,这是指导施肥的基本原理之一。

对于最高经济的肥料用量的选定,是平衡施肥的核心问题。

2、作物的生长所必需的多种营养元素之间都有一定的比例,而且各营养元素是不可替代的。

施肥“定量比”只能解决作物的需肥量,但不能解决作物所需要的养分配比率和不同生育期需要量的比例。

有针对性解决限制当地产量提高的养分,协调各营养元素之间的比例关系,纠正过去单一施肥的偏向,实行氮、磷、钾和微量元素肥料的配合施用,发挥诸养分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是平衡施肥的重要依据。

3、在李比希养分归还(补偿)学说的指导下,平衡施肥体现了解决需肥与土壤供肥的矛盾。

作物的生长,不但消耗土壤养分,同时也消耗土壤有机质。

因此,正确处理好肥料(有机与无机肥料)投入与作物的产出、用地与养地的关系,是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品质的保证,也是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措施。

4、平衡施肥又是一项综合性技术体系平衡施肥虽然以确定不同养分的施肥总量为主要内容,但为了发挥肥料的最大增产效益,施肥必须与选用良种、肥水管理、耕作制度、作物生育期需肥特性、气候变化等影响肥效的诸多因素相结合,形成一套完整的施肥技术体系。

植物营养与施肥技术

植物营养与施肥技术

植物营养与施肥技术植物营养与施肥技术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正确的植物营养管理和施肥技术可以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增强抗病虫害能力,并减少环境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本文将介绍植物营养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以及常见的施肥技术。

一、植物营养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植物营养指的是植物从外界吸收的营养物质,包括主要的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和养分,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从而完成自身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植物营养对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具有重要影响。

不同的植物需要不同类型和比例的营养元素来满足其生长需求。

缺乏某种营养元素会导致作物生长迟缓,产量减少甚至死亡。

因此,科学合理的植物营养管理对于农作物的生产至关重要。

二、常见的施肥技术1. 基础施肥基础施肥是在作物种植前或生长初期,在整个生育期内提供作物所需的主要营养元素。

基础施肥可以根据土壤的营养状况和作物需要进行施肥量的确定。

通常采用有机肥和化肥的结合施肥方式,有机肥可以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化肥则可迅速补充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

2. 追肥追肥是在作物生长过程中对营养缺乏或不平衡的阶段进行补充施肥。

根据作物不同生长的阶段和需要的营养元素,选择合适的追肥方案。

追肥的方式包括叶面喷施、滴灌等,可以提供作物所需的微量元素和有机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3. 肥料调制和施肥技术改进针对特定作物和土壤的要求,肥料调制和施肥技术改进可以更好地满足植物的营养需求,并减少施肥成本和环境污染。

通过合理调配不同种类和比例的肥料,可以提供更为均衡的营养供给,使作物获得更好的生长效果。

施肥技术改进方面,如科学选址施肥、准确掌握施肥时间和施肥量等,都能够提高施肥的效果。

三、施肥技术的注意事项1. 合理施肥量施肥量应根据作物的生长情况和营养需求来确定。

过量施肥会导致养分浪费和土壤污染,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而施肥不足则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和作物需求,科学地确定施肥量是较为理想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小麦营养特性与失衡症状
小麦缺硫 全株褪淡、 黄化,与 缺氮症状 极相似, 但缺硫新 叶比老叶 重不易枯 干,发育 延迟。
3.2 小麦营养特性与失衡症状
小麦缺镁小麦缺镁 叶片脉间黄化,中 下位叶脉间失绿明 显残留绿斑相连成 串呈念珠状,对光 观察时明显。
3.2 小麦营养特性与失衡症状
小麦缺 氯会出 现生理 性叶斑 病,缺 氯严重 时导致 根和茎 部病害 全株萎 蔫。
2.6 氯营养元素生理功能
氯是植物结构组分元素。氯容易被植物吸收,常以氯离子(Cl-)形态 被植物根系吸收,并能透过质膜。叶片也可以从空气中吸收氯。 多数植物对氯的需要量较大。能增强植株防病抗病能力,在土壤中, 抑制反硝化作用,提高氮肥肥效。 氯在植株体内移动性很高。在植物体内氯主要以离子形态存在,维 持细胞的膨压及电荷平衡。 氯作为钾的伴随离子参与调节叶片上气孔的开闭,影响到光合作用 与水分蒸腾。 氯作为含锰放氧系统的辅助因子参与光合系统II的光解水放氧反应。 同时氯在叶绿体中优先积累,对叶绿素的稳定起保护作用。 适量的氯还能促进氮代谢中谷氨酰胺的转化以及有利于碳水化合物 的合成与转化。
3.3 玉米营养特性与失衡症状
玉米缺硫整 株褪淡、黄 化、色泽均 匀。叶脉间 黄化,随后 茎和叶变红。 红色始于叶 缘,逐渐向 中部蔓延。 老叶保持绿 色。
3.3 玉米营养特性与失衡症状
玉米缺镁叶片中叶脉间呈现黄绿条纹、植株 矮小,先出现条纹花叶,后叶缘出现显著紫 红色。缺镁症大多数在生育后期发生,易与 叶片生理衰老混淆,但衰老叶片为全叶均匀 发黄,而缺镁则是脉绿肉黄。
棉花不同生育期对各种营养需求不同,在开花至吐絮期需营 养最多,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矛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3.4 棉花营养特性与失衡症状
棉花缺氮植株矮小,叶色淡, 呈浅绿或黄绿;叶片变黄从下部 叶到上部叶。株型瘦小、茎杆细 瘦,籽棉品质低。
棉花缺磷叶色暗绿,蕾、 铃易脱落,严重时下部叶片 出现紫红色斑块,棉铃开裂, 吐絮不良。源自3.1 水稻营养特性与失衡症状
偏施氮肥导致缺钾
水稻缺钾生理病害:一类是返青分蘖期发生缺钾性赤枯病, 或称 “青铜病”。第二类是缺钾性褐斑病。第三类是缺钾性 胡麻叶斑病。
3.1 水稻营养特性与失衡症状
水稻缺硫上 部叶片失绿。 缺硫生长受 阻,尤其是 营养生长, 症状类似缺 氮。
3.1 水稻营养特性与失衡症状
3.4 棉花营养特性与失衡症状
棉花对缺硫反 应较敏感,生 长受阻,营养 生长期缺硫症 状类似缺氮, 症状在幼嫩部 位表现明显。
3.5 油菜营养特性与失衡症状
油菜需肥较多,底肥需施足,现苔抽苔期需肥量占总吸收量 的1/3~1/2。 幼苗3~5片真叶以前是磷元素营养的临界期,磷的利用效率 最高。钾肥在全生育期都可吸收利用,能促进生长,增加分 枝,增强耐寒、抗病和抗倒的能力,并能促使早熟,提高含 油量。氮、磷、钾配合使用的合理比例为1:0.35:0.95。 油菜对硼很敏感。在土壤严重缺硼(土壤水溶性硼含量在 0.3ppm以下)时,苗期可导致死苗,苔期可使提早脱叶, 花蕾干枯或脱落,开花延缓或不能正常开花。硼能使吸收的 氮素迅速转化为有机氮形成蛋白质,缺硼则蛋白质的合成受 到阻碍,产生氨中毒。硼还能促进花粉萌发和受精。 营养平衡是油菜健壮生长的关键。
3.3 玉米营养特性与失衡症状
氮是生成玉米蛋白质、叶绿素 等重要生命物质的组成部分;玉米 对缺氮反应敏感,首先表现为下 位叶黄化, 叶尖枯萎,常呈“V” 字形向下延展。
3.3 玉米营养特性与失衡症状
3.3 玉米营养特性与失衡症状
钾是玉米重要的品质元素。 钾可激活酶的活性,促进光合 作用,加快淀粉和糖的运转, 防止病虫害侵入,增强玉米的 抗旱能力,提高水分利用率, 减少倒伏,延长贮存期,提高 产量和品质。玉米缺钾出苗几 周即出现症状,下位叶尖和叶 缘黄化,老叶逐渐枯萎,节间 缩短;生育延迟,果穗变小, 穗顶变细不着粒或籽 粒不饱满, 淀粉含量降低,穗易感病。
锰Mn、钼Mo、氯Cl 有益元素:硅Si、硒(Se)、碘(I)、镍(Ni)
1. 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和来源
作物必需的各种养分同等重要,相互不 可代替; 作物产量受土壤中作物必需的某种有效 养分含量相对最低的营养元素限制; 缺乏任何一种必需营养元素,作物都不 能正常生长。
1. 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和来源
水稻缺镁症状先出现在低位衰老 叶片上,缺镁症大多数在生育后 期发生,病叶从叶枕处成直角下 垂。
3.2 小麦营养特性与失衡症状
小麦需肥较多。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壤土、粘壤 土最为适宜。 每生产 100千克子粒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素3~3.5千克,磷酸1~ 1.3千克,氧化钾2~3千克。 为促进苗期早发,使冬前达到一定分蘖和拔节期巩固分蘖成穗,要 施足基肥和重施拔节肥。干旱地区以重施底肥为主。 分蘖期至开花期对磷、钾需量很大,要保证供应。在酸性土壤中往 往由于铝离子过多而引起小麦铝中毒,可施用石灰中和,并选用耐 铝害品种。 小麦较耐旱,但一生中耗水量仍达400~600毫米。拔节到乳熟期需 水量最多,占总耗水量的60%。其中以抽穗到开花期的日耗水量最 大,拔节至抽穗、开花至成熟期次之。
3.4 棉花营养特性与失衡症状
棉花喜温好光,温度和光照对纤维成熟和强度影响大。棉花 适宜生长在通气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的土壤上。土壤pH 以6.5~8.0为宜。
棉花具有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期长、蕾铃易脱落的特点, 尤其在开花3~5天和幼蕾10~20天脱落最多,原因大致有: 水分不足、养分不足、偏施氮肥、灌水过多、棉田荫蔽光照 不足等。
每形成1千克稻谷约需水500~800千克。
3.1 水稻营养特性与失衡症状
水稻缺氮整株 褪淡,下位叶黄 枯,植株矮小, 分蘖少早衰,穗 小子粒不饱满。 但氮过多则植株 徒长,贪青倒伏, 延迟成熟,空秕 粒增加。
3.1 水稻营养特性与失衡症状
水稻缺磷植株紧束呈“一 柱香”株型,生长迟缓不 封行,叶片及茎为暗绿色 或灰兰色,叶尖及叶缘常 带紫红色,无光泽。缺磷 水稻未老先衰。
2.5 镁营养元素生理功能
镁是植物结构组分元素。主要构成叶绿素、肌醇六磷酸钙镁、果胶、 酶等。 镁以二价镁离子形式被根尖吸收,细胞膜对镁离子的透过性较小。 植物根吸收镁的速率很低。 在植物组织中,70%以上的镁与无机阴离子(硝酸根、氯离子、硫 酸根)和有机阴离子(苹果酸、柠檬酸)相结合,呈易扩散态; 镁离子和钾离子在光合电子传递过程中共同作为氢离子的对应离子, 维持类囊体的跨膜质子梯度。 镁是构成叶绿素关键成分,而主导光合作用,促进蛋白质、油脂和 糖的形成,抑制植株体内非蛋白质氮(硝酸盐)积累,提高产量和 农产品品质。 镁是一些酶的组成元素和另一些酶的活化剂。 作物缺镁同样易导致减产和品质下降。
3. 作物营养特性与失衡症状
3.1 水稻营养特性与失衡症状
水稻对营养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氮、磷、钾,硅、镁、 硫、钙的需要量较大;铁、锰、锌、硼、钼微量元素 也不可忽视。
水稻的一生对养分平衡状况较为敏感,任一种营养元 素的不足或过量都会对正常生长和产量形成以及病虫 害轻重程度造成影响。
穗分化至灌浆盛期是结实关键期。抽穗结实期需大量 水分和矿质营养。此时期营养状况平衡和高光效,能 有效提高结实率和粒重。
植物吸收的硝酸盐在植物根系或叶细胞中利用光合作用等提 供的能量还原为亚硝态氮,继而还原为氨。这一过程称为硝 酸盐还原作用。氨在植株体内参与蛋白质、叶绿素、酶等各 种代谢物质的生成。
2.2 磷营养元素生理功能
磷是植物结构组分元素,主要构成核酸、磷脂、腺 苷磷酸、磷酸酯、肌醇六磷酸。 磷常以一价(H2PO4-)和二价(HPO42-)正磷酸盐 形式被植物吸收。土壤中的磷通过根系主动吸收进 入植物体内。 根吸收的磷经木质部薄壁细胞运入木质部导管后可 随蒸腾液流很快运到地上部。 无机磷酸盐在液泡内对代谢有调节作用。叶中碳水 化合物代谢和蔗糖运输也受磷的调节。磷参与能量 代谢,遗传信息的储存和传递,细胞膜的构成和酶 活动。
2.4 硫营养元素生理功能
硫是植物结构组分元素。主要构成含硫氨基酸、谷胱苷肽、硫胺素、 生物素、铁氧还蛋白、辅酶A等。某些植物中带有难闻气味的挥发 性物质主要是含硫化合物等。 植物主要以硫酸盐(SO42-)形态吸收硫。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也可 被高等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硫进入植物体后大部分以硫氢基和联硫 基形态存在于胱氨酸、半胱氨酸、甲硫氨酸和蛋氨酸等化合物中。 促进含硫氨基酸、蛋白质、硫胺素、生物素、叶绿素、油脂等物质 的合成,抑制植株体内硝酸盐积累。 硫不是叶绿素的成分,但影响叶绿素的合成,这可能是由于叶绿体 内的蛋白质含硫所致。 洋葱、大蒜、芥菜的特殊气味主要与以硫为结构成分的硫代异氰酸 盐和亚砜等挥发性化合物有关。硫与十字花科植物油菜、芥菜中的 芥子油含量有关。
2.3 钾营养元素生理功能
钾是非植物结构组分元素。钾的功能主要有:在植物体内激活酶、 参与光合作用、对植物水分平衡的调节作用、调节阴阳离子平衡和 pH值、促进蛋白质代谢、可平衡酸性氨基酸中的负电荷等。 植物以钾离子(K+)形态吸收钾。根吸收钾的方式有主动吸收和被 动吸收两种。钾首先要满足细胞质内代谢的需要。 钾不是植物细胞结构组分,在植物体内钾以钾离子形态存在,很易 运输。进入导管后靠根压和蒸腾拉力向地上部运输。 钾在合成代谢中的功能主要是促进韧皮部运输。钾能促进蔗糖、淀 粉和蛋白质的合成,促进同化产物物从源到库的运输。 促进茎杆生长而健壮,抗病虫草害,抗冻害风害,促进蔗糖、淀粉 和蛋白质的合成和向收获物部分运输,为品质元素。 缺钾易发生缺钾性生理病害和诱发病虫害。
2. 主要几种营养元素生理功能 2.1 氮营养元素生理功能
氮为植物结构组分元素,主要构成蛋白质、核酸、叶绿素、 酶、辅酶、辅基、维生素、生物碱、植物激素、酰脲。
氮常以硝态氮(NO3-) 、铵态氮(NH4+)和酰胺态(-NH2) 被植物吸收。旱田作物以吸收硝酸氮为主,水田作物以吸收 铵态氮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