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营养与施肥》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任务3.3植物营养与科学施肥教案

任务3.3植物营养与科学施肥教案

项目3 土壤的基本组成教案(首页)授课题目任务3.3 植物营养与科学施肥目的要求知识目标1.了解植物根部营养的原理,熟悉植物根外营养的特点2.了解化肥、有机肥料、微生物肥料、新型肥料及其科学施用能力目标1.能进行常见肥料的简易识别2.能运用有机物料腐熟剂进行作物秸秆腐熟教学重点、难点1.施肥的基本原理(重点)。

2.合理施肥的基本方法(重点、难点)。

3.有机肥料的科学使用(重点)。

教学方法1.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相关资料、图片、例题及习题。

2.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综合应用。

教学安排15课时1.课堂互动(12学时)2.实践活动(3学时)项目3 土壤的基本组成教案教学过程设计(12课时)引言:为了维持生命活动植物体通过根、茎、叶等器官从外界环境中吸取其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元素。

到底哪些元素是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呢?[一]导入新课植物营养是指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其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元素并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

根部营养是指植物根系从营养环境中吸收营养元素的过程。

根外营养是指植物通过叶、茎等根外器官吸收营养元素的过程。

目前已经明确的植物生长发育的必需营养元素有16种,即碳(C)、氢(H)、氧(O)、氮(N)、磷(P)、钾(K)、钙(Ca)、镁(Mg)、硫(S)、铁(Fe)、硼(B)、锰(Mn)、铜(Cu)、锌(Zn)、钼(Mo)、氯(Cl)等。

[二] 新课讲解一、植物营养1.主要营养元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一般功能有三个方面:一是构成植物体的结构物质、贮藏物质和生活物质。

二是在植物新陈代谢中起催化作用。

三是参与植物体物质的转化与运输。

不同的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具有独特的生理作用。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生理作用元素名称生理作用氮构成蛋白质和核酸的主要成分;叶绿素的组成成分,增强植物光合作用;植物体内许多酶的组成成分,参与植物体内各种代谢活动;植物体内许多维生素、激素等成分,调控植物的生命活动磷磷是植物体许多重要物质(核酸、核蛋白、磷脂、酶等)的成分;在糖代谢、氮素代谢和脂肪代谢中有重要作用;磷能提高植物抗寒、抗旱等抗逆性钾是植物体内60多种酶的活化剂,参与植物代谢过程;能促进叶绿素合成,促进光合作用;是呼吸作用过程中酶的活化剂,能促进呼吸作用;增强作物的抗旱性、抗高温、抗寒性、抗盐、抗病性、抗倒伏、抗早衰等能力钙构成细胞壁的重要元素,参与形成细胞壁;能稳定生物膜的结构,调节膜的渗透性;能促进细胞伸长,对细胞代谢起调节作用;能调节养分离子的生理平衡,消除某些离子的毒害作用镁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并参与光合作用;是许多酶的活化剂,具有催化作用;参与脂肪、蛋白质和核酸代谢;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参与遗传信息的传递硫是构成蛋白质和许多酶不可缺少的组分;参与合成其他生物活性物质,如维生素、谷胱甘肽、铁氧还蛋白、辅酶A等;与叶绿素形成有关,参与固氮作铁是许多酶和蛋白质的组分;影响叶绿素的形成,参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促进根瘤菌作用锰是多种酶的组分和活化剂;是叶绿体的结构成分;参与脂肪、蛋白质合成,参与呼吸过程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促进光合作用和硝酸还原作用;促进胡萝卜素、维生素、核黄素的形成铜是多种氧化酶的成分;是叶绿体蛋白-质体蓝素的成分;参与蛋白质和糖代谢;影响植物繁殖器官的发育锌是许多酶的成分;参与生长素合成;参与蛋白质代谢和糖类运转;参与植物繁殖器官的发育钼是固氮酶和硝酸还原酶的组成成分;参与蛋白质代谢;影响生物固氮作用;影响光合作用;对植物受精和胚胎发育有特殊作用硼能促进糖类运转;影响酚类化合物和木质素的生物合成;促进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影响细胞分裂、分化和成熟;参与植物生长素类激素代谢;影响光合作用氯能维持细胞膨压,保持电荷平衡;促进光合作用;对植物气孔有调节作用;抑制植物病害发生2.植物营养供给的两个关键期在植物营养期,植物对养分的需求有两个极为关键的时期,一个是植物营养临界期,另一个是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

作物生理与施肥技术(培训讲稿)

作物生理与施肥技术(培训讲稿)

四、科学合理施肥
请大家想一想:
什么是科学施肥?
最 小 养 分 率
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 补多少,什么时候需要 什么时候提供。
——做到吃饱不浪费。
再请大家想一想
• 怎样才能做到科学施肥?
1、完善施肥技术
施肥技术包括6方面的内容:1、肥料种类 或品种;2、施肥量;3、养分配比;4、 施肥时期;5、施肥方式和方法;6、施 肥位置。
5、微量元素
铁是合成叶绿素所必需的,铁虽不是构成叶 绿素的成分,但需要含铁的酶进行催化才能 合成,因而与光合作用有密切的关系。 硼能促进碳水化合物的正常运转,促进细胞 伸长和细胞分裂,促进生殖器官的建成和发 育,提高豆科植物的固氮能力。在提高植物 抗旱性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
锰在作物体内的作用主要是通过酶活性的影 响来实现的。 所以,锰又叫催化元素。锰可 提高氮素利用率。
总结
• 任何植物生长发育都需要吸收16 种营养元素,但不同植物需要的 数量是不同的。植物的营养特性 是由植物本身生物学特性所决定 的,而这些特性又是合理施肥的 重要依据。
不同作物对养分的需求不同
• 禾本科作物、棉花、叶菜类蔬菜及多年 生果树都需要较多的氮,豆科作物因为 可以通过根瘤菌固定空气中的氮素,所 以相对需磷钾较多;而甘薯、马铃薯、 烟草、甜菜、麻类等作物则需钾较多。
症状大多发生在生育中后期,尤其以种子形成 后多见。症状常为脉间失绿,严重时叶缘死亡, 叶片出现褐斑。
植株矮小,分枝、分蘖减少,全株体色褪淡,呈 浅绿色或黄绿色。叶小而薄,向上卷曲,变硬, 易碎,脱落提早。茎生长受阻,株矮、僵直。梢 木栓化。生长期延迟。
缺锰先在新叶叶脉间绿色褪淡发黄,叶脉仍保持 绿色,脉纹较清晰,严重缺锰时有灰白色或褐色 斑点出现,严重时病斑枯死,称为“黄斑病”或 “灰斑病”,并可能穿孔。有时叶片发皱、卷曲 甚至凋萎。

作物营养与施肥技术

作物营养与施肥技术

植物缺硼的共同特征:
(1)茎尖生长点生长受抑制,严重时枯萎,甚至 死亡。 (2)老叶叶片变厚变脆、畸形,枝条节间短,出 现木栓化现象。
(3)根的生长发育明显受阻,根短粗兼有褐色。
(4)生殖器官发育受阻,结实率低,果实小、畸 形,缺硼导致种子和果实减产。 (5)典型症状:油菜“花而不实”、棉花的“蕾 而不花”以及小麦的“穗而不实”等。
2.磷素过多
磷素过剩,谷类无效分蘖,秕粒 增加,叶肥厚而密,植株早衰。由于 磷过多,而引起的病症,通常以缺Zn、 Fe、Mg等的失绿症表现出来。
(三)钾
一般植物体内的含钾量(K2O)为0.3~5.0%。植物体内 钾的含量因作物种类和器官的不同有很大差异。 (1)作物种类:
喜钾作物(烟草、马铃薯、甜菜、西瓜等)含钾较高。
微量元素虽然在作物体内只占干物重的万分之几, 缺少它们与缺少三要素一样,会严重影响作物生 长发育,降低产量。 例如,玉米缺锌就会出现“白苗症”;缺硼油菜 会产生“花而不实”、小麦“穗而不实”,甚至 绝产;大豆缺钼,植株生长矮小等。
不同的作物对不同的微量元素敏感程度不同,因 此,在施用大量元素肥料的同时,还要根据不同 的作物配合施用不同的微量元素肥料。
玉米缺锌:中上部叶近茎端叶脉间 褪绿发黄或黄白,常撕裂.
果树缺锌 “小叶病”
锰(Mn)
① 锰直接参与光合作用。缺锰时,光合作用就受到抑制。 ② 锰对植物体内氧化还原有重要作用。锰过多可能引起缺 铁。 ③ 锰是30多种酶的活化剂和3种酶的组成成分。此外,锰还 与硝酸还原作用有密切关系,缺锰时会使植物体内硝酸盐 积累。 ④ 锰能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加速花粉萌发和花粉管 伸长,提高结实率,对幼龄果树有提早结实的作用。
• 微量元素:硼、铁、锌、锰、铜、钼、氯、 镍。

植物营养与施肥教案

植物营养与施肥教案

第一章植物营养与施肥原则第一节植物的营养成分一、植物体内的元素组成及其含量气态元素、灰分元素二、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高等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判断的三条标准17中必需营养元素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划分的界限,有益元素肥料三要素营养元素的同等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三、必需营养元素的作用第二节植物对养分的吸收植物吸收养分的形态:离子态,部分小分子态和有机态一、根系对养分的吸收(一)养分向根表的迁移:截获、质流、扩散(不同养分离子的主要迁移方式;各种方式的影响因素)1、截获:根系在土壤中伸长的过程中与养分离子直接接触交换吸收的过程影响因素:根系体积、养分浓度由于根系体积只占土壤体积的1%~4%,通过该方式获取的养分很少,大约只占根系吸收养分总量的0.2%~10%2、扩散:土壤中的养分离子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的运动称为扩散影响因素:浓度差、土壤湿度、扩散系数不同养分离子的扩散系数(cm2/s)土壤与水中的扩散速率相差2~3个数量级养分离子NO3-Cl-K+PO43-水中 1.92×10-5 2.03×10-5 1.98×10-50.89×10-5湿润土壤中0.5×10-6~10-70.5 0.01-0.24 0.00001-0.001根系吸收的钾、磷有50%以上是通过该方式获得的3、质流:土壤中的养分离子随水流动到达根表的过程影响因素:植物蒸腾,离子浓度考质流提供的磷钾较少,硝酸根、硫酸根、氯、镁、钙等养分较多。

(二)根系对无机养分的吸收1、质外体中养分离子的移动质外体:植物体内共质体以外的所有空间,包括细胞壁、细胞间隙和木质部空腔等动力:浓度梯度和电化学势梯度方式:离子扩散、离子交换离子扩散:简单扩散(水分自由空间)杜南扩散(杜南空间)离子交换:根系与土壤溶液之间的交换根系与土壤颗粒之间的交换2、养分的跨膜运输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两种类型(1)被动运输:离子顺电化学势梯度进行的扩散运动方式:简单扩散、离子通道①简单扩散:溶液中的离子由高浓度的地方向低浓度的地方扩散,其动力是浓度差(主要影响因素),离子可以通过膜上的类脂、载体或者膜上的含水孔隙被吸收②离子通道:离子或者水分通过膜上具有选择性功能的孔道蛋白进行运输,影响因素是孔道蛋白的孔道大小及其表面电荷密度(2)主动运输:离子逆电化学势梯度需要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方式:载体运输与离子泵运输①载体运输:动力是ATP②离子泵运输:H+—A TP酶,每水解1分子的A TP,泵出2个H+3、影响根系养分吸收的因素(1)光照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同化CO2形成碳水化合物,并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A TP,为养分的吸收提供能量。

作物营养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作物营养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作物营养二、课程目标1. 理解作物营养的基本概念、原理和重要性。

2. 掌握作物营养的需求规律和施肥技术。

3. 学会分析土壤养分状况,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

4. 提高学生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培养环保意识。

三、课程内容1. 引言- 作物营养学概述- 课程安排与目标2. 作物营养基础知识- 营养元素分类及生理功能- 营养元素间的相互作用- 作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与利用3. 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土壤养分状况调查方法- 土壤养分状况评价标准- 土壤养分状况分析报告撰写4. 作物营养需求规律- 不同作物对营养元素的需求特点- 作物营养元素吸收与利用规律- 作物营养元素亏缺与过剩现象5. 施肥技术- 化肥的种类、性质及使用方法- 有机肥的种类、性质及使用方法- 复合肥肥的种类、性质及使用方法- 氮、磷、钾肥的施用比例与时机6. 作物营养诊断与施肥方案制定- 作物营养诊断方法- 作物营养施肥方案制定原则- 作物营养施肥方案实施与调整7. 环保施肥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环保施肥理念与技术- 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环保施肥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案例8. 课程总结与展望- 课程内容回顾- 学生学习成果展示- 课程不足与改进方向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作物营养基本理论,引导学生掌握关键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作物营养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课程内容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 实践操作法:开展实验、田间调查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作物营养技术。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考察学生的出勤率、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等。

2. 作业与实验报告:检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3. 考试:通过笔试、口试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知识水平。

4. 田间实践:考察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作物营养学》2. 教学课件3. 实验指导书4. 田间调查工具5. 网络资源:相关学术论文、农业技术视频等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课程导入、作物营养基础知识2. 第3-4周:土壤养分状况分析3. 第5-6周:作物营养需求规律4. 第7-8周:施肥技术5. 第9-10周:作物营养诊断与施肥方案制定6. 第11-12周:环保施肥与农业可持续发展7. 第13周:课程总结与展望8. 第14周:课程考试与总结。

植物营养与施肥教案

植物营养与施肥教案

第一章植物营养与施肥原则第一节植物的营养成分一、植物体内的元素组成及其含量气态元素、灰分元素二、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高等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判断的三条标准17中必需营养元素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划分的界限,有益元素肥料三要素营养元素的同等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三、必需营养元素的作用第二节植物对养分的吸收植物吸收养分的形态:离子态,部分小分子态和有机态一、根系对养分的吸收(一)养分向根表的迁移:截获、质流、扩散(不同养分离子的主要迁移方式;各种方式的影响因素)1、截获:根系在土壤中伸长的过程中与养分离子直接接触交换吸收的过程影响因素:根系体积、养分浓度由于根系体积只占土壤体积的1%~4%,通过该方式获取的养分很少,大约只占根系吸收养分总量的0.2%~10%2、扩散:土壤中的养分离子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的运动称为扩散影响因素:浓度差、土壤湿度、扩散系数不同养分离子的扩散系数(cm2/s)土壤与水中的扩散速率相差2~3个数量级养分离子NO3-Cl-K+PO43-水中 1.92×10-5 2.03×10-5 1.98×10-50.89×10-5湿润土壤中0.5×10-6~100.5 0.01-0.24 0.00001-0.001-7根系吸收的钾、磷有50%以上是通过该方式获得的3、质流:土壤中的养分离子随水流动到达根表的过程影响因素:植物蒸腾,离子浓度考质流提供的磷钾较少,硝酸根、硫酸根、氯、镁、钙等养分较多。

(二)根系对无机养分的吸收1、质外体中养分离子的移动质外体:植物体内共质体以外的所有空间,包括细胞壁、细胞间隙和木质部空腔等动力:浓度梯度和电化学势梯度方式:离子扩散、离子交换离子扩散:简单扩散(水分自由空间)杜南扩散(杜南空间)离子交换:根系与土壤溶液之间的交换根系与土壤颗粒之间的交换2、养分的跨膜运输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两种类型(1)被动运输:离子顺电化学势梯度进行的扩散运动方式:简单扩散、离子通道①简单扩散:溶液中的离子由高浓度的地方向低浓度的地方扩散,其动力是浓度差(主要影响因素),离子可以通过膜上的类脂、载体或者膜上的含水孔隙被吸收②离子通道:离子或者水分通过膜上具有选择性功能的孔道蛋白进行运输,影响因素是孔道蛋白的孔道大小及其表面电荷密度(2)主动运输:离子逆电化学势梯度需要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方式:载体运输与离子泵运输①载体运输:动力是ATP②离子泵运输:H+—ATP酶,每水解1分子的ATP,泵出2个H+3、影响根系养分吸收的因素(1)光照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同化CO2形成碳水化合物,并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ATP,为养分的吸收提供能量。

《植物营养与施肥》实验教学大纲

《植物营养与施肥》实验教学大纲

《植物营养与施肥》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植物营养与施肥(Plant nutrition and fertilize)课程编号:312581课程性质:独立设课课程属性:专业课实验教材或指导书名称:植物营养与施肥实验指导(自编)实验学时:81 学分:4.5面向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D)、农学(A)、植保(B)、园艺(C)实验室名称:农业资源与环境一、课程简介:本课程为实验独立设课。

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主要的专业课程之一。

该课程是由原来的“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和“土壤农化分析”三门课程的实验课优化组合而成,包括土壤分析、植物分析两大部分。

并介绍作物施肥的基本原理与原则、测土施肥法、肥料效应函数法、作物营养诊断施肥法,以及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作物的施肥技术。

土壤分析内容有:土壤和植物样品的制备;土壤水分和土壤颗粒的测定;土壤比重、容重的测定及孔隙度的计算;土壤剖面性状观察;土壤有机质测定;土壤全氮、全磷和全钾的测定;土壤速效氮、磷、钾的测定;土壤有效锌、铜的测定;土壤交换性钙、镁的测定;土壤肥力综合评价;土壤和植物营养与植物生长关系分析等。

植物分析内容有:植物全氮、全磷、全钾的测定;植物全钙、镁的测定;植物锌、铜的测定等。

本课程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专业必修课程,重点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掌握现代仪器分析方法。

本课程同时作为农学、植保、园艺专业的基础课程,内容包括植物营养的基本原理和理论、肥料的基本知识两大部分。

实验教学主要学习植物营养学研究主要的方法、原理,影响农产品品质的硝酸盐测定方法,了解植物营养化学诊断方法。

二、课程实验目的与要求:通过本实验课学习,掌握土壤和植物中各种营养元素分析的原理、方法,掌握土壤、植物营养分析的实验操作技能;并能够应用土壤学知识和植物营养学知识对分析结果加以应用,对土壤肥力、植物营养状况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科学合理土壤改良和施肥方案。

三、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总评成绩=平时成绩×50%+期末考试成绩50%。

《作物施肥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

《作物施肥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

《作物施肥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作物施肥理论与实践是一门综合的应用学科,它不仅阐明施肥的主要定律,同时也阐明了施肥的增产效果,对产量、品质、地力、环境的影响问题。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当比较全面深入地理解施肥理论,提高解决农田施肥问题的能力,并能科学地合理的确定肥料的施用量和施用方式和方法,从而达到增产增收保护环境的目的。

三、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绪论作物营养与施肥概况1、植物营养发展简史2、肥料施用的简史习题要点:植物营养学及肥料的发展第一章合理施肥的原则第一节施肥与农业生态环境的关系1、施肥与物质循环的关系2、施肥的积极作用3、施肥与环境污染习题要点:施肥与农业生态环境的关系,施肥的积极作用施肥的负面影响第二节作物施肥的基本原理1、养分归还学说2、最小养分律3、肥料效应报酬递减律4、因子综合作用律习题要点:施肥的四个基本原理的涵义及如何来评价它第三节合理施肥的原则1、平衡施肥2、首先满足最小养分3、肥料效益是指导施肥的又一基本原则4、合理施肥必须考虑作物增产综合因素5、合理施肥从农业生态的大农业观点出发习题要点:什么是合理施肥,从五个方面讲述了合理施肥应遵循的原则本章重点、难点:合理施肥的涵义,施肥的积极与作用负面影响,施肥的基本原理的内容及其理解,合理施肥应遵循的原则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施肥与农业生态环境的关系,特别要认识到施肥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又有负面影响,掌握施肥的基本原理与原则。

第二章作物营养特性土壤养分与施肥第一节作物营养特性与施肥1、作物根系特点与施肥2、作物的生育期与施肥3、作物的种类、品种与施肥4、栽培技术与施肥习题要点:作物根系的特点作物不同生育期需肥情况,什么是趋肥性作物种类、品种与施肥第二节土壤养分与施肥1、营养元素间的相互作用与施肥2、营养平衡与施肥3、土壤肥力与施肥习题要点:从三个方面对土壤养分与施肥的关系进行论述本章重点、难点:如何根据作物根系的特点来合理施肥、如何根据作物生育期、种类、品种来合理施肥、作物根系的趋肥性的定义、营养元素间的相互作用有哪几个方面、中量营养元素的平衡本章教学要求:认识施肥不仅与肥料的种类、性质等有关,而且与作物的营养特性、土壤养分密切相关,特别要认识作物的营养性与土壤养分间相互作用对施肥的影响,掌握合理施肥的作物营养期及土壤肥力条件。

《作物营养与肥料》课件

《作物营养与肥料》课件

研究领域与发展趋势
肥料研究涉及化学、生物、物 理等多个领域,前沿技术不断 涌现,将为肥料研发带来更多 的可能性。
新型肥料的应用前景
生产安全、环境友好、高效经 济的新型肥料将是未来发展的 方向,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 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肥料对农业可持续发展 的意义
优质肥料的使用可以提高农作 物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的 收入,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和可 持续发展。
矿质元素
矿质元素是植物必需的营养成分,不 同的元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发挥着不 同的作用。
肥料的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与选择
1 肥料分类
肥料可以按照来源、成分、形态、作用等多种方式分类。
2 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了解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及其分布,有助于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使用适量。
3 肥料的选择原则
选择肥料时要考虑植物的需求、土壤的性质、肥料的加工和储存等诸多方面。
肥料的使用与管理
施用方法及时机
选择合适的施肥方法和施肥 时间,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 减小肥料流失。
肥料的混配与配比
混配不同肥料可以提供多种 元素,合理配比可以减小浪 费,提高效果。
肥料施用后的管理 与调控
对肥料施用后的植物生长情 况进行观察与记录,可以及 时调整施肥方案,保证良好 的生长效果。
肥料的研发与应用前景
《作物营养与肥料》PPT 课件
作物营养与肥料是农业生产的核心,本课程将深入浅出地介绍植物的营养需 求、肥料的分类与选择、肥料的使用与管理,以及肥料的研发与应用前景。
植物的营养需求
1
光合作用
2
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发育的能量来源,
光线、温度、空气中CO2的浓度都会
影响光合作用的效率。

植物营养与施肥说课稿

植物营养与施肥说课稿

植物营养与施肥(第二课时)说课稿蠡县职教中心王倩一、把握大纲说教材本节在教材中地位和作用:本节选自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规划教材《种植基础》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是在学习植物生长的外部环境、植物生长的土壤基础之后编排的,教材对植物合理施肥知识的构建,既可对前面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能让学生透彻理解植物的营养特性是指导合理施肥的理论基础,又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教材内容分析:需要两个学时完成,今天的说课内容是第二学时,首先介绍作物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其次介绍施肥的环节与方法。

2、教学目标分析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施肥的环节与方法(2)、掌握植物合理施肥(特别是氮、磷、钾肥)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施肥方法(3)、能够根据当地农作物施肥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学农爱农服务三农的意识培养学生关注环境,做保护环境的先行者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植物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难点:能够根据当地农作物施肥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二、结合学情说教法学法学生年龄在18--45周岁,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参差不齐,对实践操作感兴趣,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创新意识强。

但逻辑思维狭窄,自学能力差,对学习一些原理知识兴趣不足。

说教法本堂课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中给学生制订具体任务,将教学内容蕴涵在一个个具体任务之中,使学生都参与到实践中,从而轻松愉快地掌握新知识、新技能。

说学法结合学生情况,本堂课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顺利的掌握新知识,新技能。

三、说教学过程由于学生群体的特殊性,采用2+3的教学模式,即一星期两天上理论课三天上实践课,为保证教学效果,利用三天的实践时间,做了如下准备工作:1、多媒体教室2、提前一星期按年龄、文化水平和居住地将所有学生进行分组,每组4-5人,选派一名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利用三天的实践,完成如下调查表。

作物营养与肥料-修正版

作物营养与肥料-修正版

KH2PO4
OH-
K2HPO4
钾素(K) -搬运的卡车
(1)促进养分转流。
(2)使作物体强壮,增加对病害、倒伏等之抵抗 性。
(3)将原料(N)运到工厂,而成品自工厂运到果实 或生长点的任务。 (4)无卡车(K) ,有时原料(N)不足,或是成品无 法运到果实,因此果实不肥大,或生长点之 生长不良。
钾素(K)是搬运的卡车
碳 (C) 氢 (H) 氧 (O) 氮 (N) 磷 (P) 钾 (K)
铁 (Fe) 锰 (Mn) 锌 (Zn) 铜 (Cu) 硼 (B) 钼 (Mo) 氯 (Cl) 镍 (Ni) 硅 (Si)
水,空气, 土
水 ,土 水 ,土 水 ,土 水 ,土 水,土,空气
H2BO3-, HBO32-
MoO42- Cl-,Cl2 Ni2+ Si2+
氮素(N) -原料
(1)原生质的主要成分、蛋白质的构成元素。
(2)主要以铵态氮、硝酸态氮来吸收。 (3)尿素
有机态氮
铵态氮硝酸态氮
(4)原料(氮素)不足:生产停滞,作不出成品。
(5)原料(氮素)过剩:超过生产力部分原料变成 库存,氮素过多引发病害及生理障碍。
氮素(N)是原料
氨气 挥发
铵态氮肥
钙素(Ca)是工厂的建物
建物弱以及漏水伤害机械,严重时会倒塌。
镁素(Mg) -加工机械的马达
(1)叶绿素的构成元素。 (2)日照不足条件下,施用效 果高。 (3)机械无马达(Mg) ,该机 械就无法启动。
(4)镁不足时,加工机械(P)不 能顺利制造成品(营养) 。
糖类(C)-光合成产物
(1)作物为了生存,在作物体内制造能量,而该 能量供作物各种代谢过程所必需。 (2)此能量主要以光合作用 释出能量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教学大纲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教学大纲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教学大纲总学时:40学时总学分:2学分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本课程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等专业的专业课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合理施肥的重要性、施肥科学的发展趋势,初步掌握施肥科学的研究方法,系统掌握施肥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施肥新技术,为指导农业生产中的肥料资源的合理施用打下坚实的知识与技术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具有作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学、植物营养学、土壤学、等方面的知识基础,学习过程中能够积级思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三、理论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绪论 2学时一、施肥的效应二、世界施肥科学的发展历史三、当前施肥科学研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四、施肥科学研究领域与发展方向五、施肥科学的研究方法第一章施肥的基本原理 1.5学时第一节养分归还学说一、养分归还学说的基本内容二、养分归还学说的发展第二节最小养分律一、最小养分律的基本内容二、最小养分律的发展第三节报酬递减律与米氏学说一、报酬递减律与米氏学说的基本内容二、米氏学说的作用三、米氏学说的发展第四节因子综合作用律一、因子综合的分类二、因子综合作用律的基本内容三、因子综合作用的内涵与作用第二章施肥的基本原则与依据 1.5学时第一节施肥的基本原则一、培肥地力的可持续原则二、协调营养平衡原则三、增加产量与改善品质相统一原则四、提高肥料利用率原则五、减少生态环境污染原则第二节施肥的基本依据一、作物营养特性二、土壤特性三、肥料性质四、气候条件五、耕作栽培制度第三章养分平衡施肥法 2学时第一节地力差减法一、几个参数的确定二、肥料用量的计算第二节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法一、土壤有效养分校校正系数的概念二、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的测定步骤三、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法在养分平衡施肥中的应用实例第六章肥料效应函数法 5学时第一节肥料的产量效应一、肥料效应的一般概念二、肥料效应的函数模式及性质第二节肥料产量效应的经济分析一、肥料产量效应的阶段性二、合理施肥的经济界限三、肥料养分的经济最佳配比四、有限量肥料的经济最佳分配第三节经济合理施肥量的确定一、单元肥料效应经济合理施肥量的确定二、多元肥料效应经济合理施肥量的确定三、区域经济合理施肥量的确定第五章营养诊断施肥法 4学时第一节营养诊断的依据一、土壤营养诊断的依据二、植株营养诊断的依据第二节营养诊断的方法一、土壤营养诊断的方法二、植株营养诊断方法三、其他诊断方法第三节营养诊断指标的建立一、土壤营养诊断指标的建立二、植物营养诊断指标的建立第六章施肥技术的组成要素 2学时第一节施肥量第二节施肥时期一、基肥二、种肥三、追肥第三节施肥方式一、土壤施肥二、植株施肥第四节其它施肥方式一、灌溉施肥二、免耕施肥三、机械化施肥与自动化施肥四、飞机施肥五、精准施肥第七章农化服务与施肥 2学时第一节农化服务体系的建立一、农化服务的形成与发展二、农化服务的组织形式第二节农化服务机构的运作一、土壤和植株分析是农化服务的基础二、研究肥料配方是农化服务的关键三、生产复混肥是农化服务的物质载体四、农民是农化服务的对象第三节农化服务体系的结构模式一、常见的农化服务模式二、土壤测试试验室的农化服务体系的设想第八章大田作物营养与施肥 4学时第一节水稻营养与施肥一、水稻需肥特性二、水稻施肥技术第二节小麦营养与施肥一、小麦的营养特性二、小麦施肥技术第三节玉米营养与施肥一、玉米需肥特性二、玉米施肥技术第四节烟草营养与施肥一、烟草的营养特性二、烟草的施肥技术第五节棉花营养与施肥一、棉花需肥特性二、棉花的施肥技术第九章蔬菜营养与施肥3学时第一节蔬菜的一般营养特性第二节蔬菜的常规施肥技术第三节保护地蔬菜施肥技术第四节无公害蔬菜施肥技术第十章果树营养与施肥 2学时第一节果树营养特性第二节果树施肥技术第十一章测土施肥技术规范 2学时一、野外调查二、采样测试三、田间试验四、配方设计五、校正试验六、配方加工七、示范推广八、宣传培训九、数据库建设十、效果评价十一、技术创新十二、耕地地力评价四、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谭金芳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物营养与施肥》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课程编号:开课学期:5本课程课内总学时数:36本课程实验课时数:9学分:2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作物营养与施肥》课程是根据石河子大学农学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规定为农学类各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作物营养与作物营养诊断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理论与操作技能,对学生从事农业教学、科研、推广奠定知识基础。

二、教学对象本教学大纲适用于农业资源与环境、农学专业本科学生。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施肥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术,掌握养分平衡法、肥料效应函数法施肥理论和技术,施肥技术、轮作施肥技术、保护地施肥技术、计算机施肥专家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应用、农化服务与施肥、大田作物营养与施肥、蔬菜营养与施肥、果树营养与施肥、保护地栽培作物营养与施肥等知识。

四、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课程按“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要求。

考核难度及题量的梯度对应于教学要求的三个层次。

未作具体教学要求的内容不作考核要求。

第二部分学时分配与教学要求一、学时分配课内总学时30,实验学时6,2学分。

序号内容课内学时1 绪论12 施肥的基本原理33 施肥的基本原则14 养分平衡法25 肥料效应函数法46 作物营养诊断57 常规施肥技术28 轮作施肥技术29 保护地施肥技术210 计算机施肥专家系统的建立与应用411 农化服务与施肥112 大田作物营养与施肥113 蔬菜作物营养与施肥114 果树营养与施肥1合计36二、教材1、主教材为《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

谭金芳主编,张自立、邱慧珍副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实验教材是《土壤农化实验指导书》,土壤农化教研室编写,石河子大学教材科编印辅助教材《作物营养与施肥》,浙江大学主编,农业出版社。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内容:一、施肥的作用、施肥科学的发展概况二、施肥科学的体系、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教学要求:1、了解作物营养与施肥的定义、施肥科学的内容、研究方法。

2、掌握施肥对农业增产、环境影响第一部分施肥原理第一章养分归还学说第一节、养分归还学说的基本内容概念、原理、发展概况第二节、最小养分律概念、原理、发展概况第三节、报酬递减律与米采利希学说报酬递减律与米采利希学说的基本内容米氏学说的作用米氏学说的发展第四节因子综合作用律综合因子的分类因子综合作用律的基本内容因子综合作用律的内涵与作用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施肥的几大学说的原理、发展渊源和发展现状,其在作物施肥时间中的作用。

第二章施肥的基本原则第一节培肥地力的可持续原则第二节协调营养平衡原则第三节提高产量与改善品质相统一的原则第四节提高肥料利用率原则第五节减少生态环境污染的原则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施肥的农业价值与环境角色,掌握施肥的基本原则,能从多方面理解施肥在农业、生态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第二篇施肥方法第三章养分平衡法第一节地力差减法一、参数的确定二、肥料用量的计算第二节养分平衡法养分平衡法的原理参数的获取与测定步骤养分平衡法的应用第四章肥料效应函数法第一节肥料的产量效应第二节肥料产量效应的经济分析第三节经济合理施肥量的确定第五章作物营养诊断第一节作物营养诊断的依据第二节作物营养诊断的方法土壤营养诊断的方法作物营养诊断的方法教学要求本篇是本课程的教学重点,要求学生掌握作物施肥推荐的主要方法,掌握养分平衡法各参数的概念和参数获取方法与步骤,掌握肥料效应函数法的作用、在施肥推荐上的作用,施肥量的计算;掌握作物营养诊断的一般原理与方法,土壤、作物营养诊断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第三篇施肥技术第六章常规施肥技术第一节施肥量第二节施肥时期第三节施肥方式第四节其它施肥方式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施肥技术,了解不同作物的施肥技术和原理。

掌握现代施肥技术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第七章轮作施肥技术第一节作物轮作类型及肥力特征一般轮作类型不同轮作类型下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不同轮作制度下的茬口特性不同轮作制度下的养分归还特性第二节轮作制度下的肥料分配原则一般分配原则不同轮作制度下的肥料分配原则第三节轮作制度下施肥制度的确定调查研究估算轮作周期中肥料的需求量土壤养分在轮作周期中的供应量轮作周期内肥料分配计划轮作制度下施肥技术的效果评价教学要求轮作制度下肥料的分配是提高地力、保护环境、促进作物均衡增产的主要技术。

要求学生了解、掌握轮作制度下的土壤肥力特点、土壤养分特点、养分供应特点。

肥料分配的原则、肥料分配的发放和效果评价的方法。

第八章保护地施肥技术第一节保护地类型及施肥对策保护地主要类型保护地施肥概况第二节保护地的土壤肥力类型与生态环境特征土壤养分特征土壤理化特征土壤生物学特征土壤障碍因素第三节保护地施肥技术保护地作物需肥特点保护地蔬菜养分需求量保护地施肥技术教学要求保护地施肥由于其气候、水分、集约化程度与大田生产的差异,在施肥制度、施肥方法上与常规大田有很大差异。

要求学生掌握保护地栽培土壤的养分特征、肥力特征、作物养分需求特征,掌握保护地施肥的原理和方法,保护地施肥与作物生长调节、作物品质的关系。

第九章计算机施肥专家系统的建立与应用第一节专家系统的概念及设计原则农业专家系统与施肥专家系统的概念专家系统的特点、类型专家系统的基本要求与设计原则专家系统的结构施肥专家系统的知识表达智能决策与推理决策流程分析第二节施肥专家系统的建立与应用作物养分平衡施肥专家系统专家系统的开发教学要求计算机专家决策施肥系统是信息技术在施肥领域应用的结果。

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施肥专家系统的一般设计原理、知识表达与推理的技术原理、掌握专业知识与计算机专家决策系统结合的一般知识。

第十章农化服务与施肥第一节农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农化服务的俗称与发展农化服务的组织形式第二节农化服务的机构和运作土壤和植株分析测试肥料配方与肥料生产加工复混肥料第三节农化服务体系的结构模式常见的农化服务模式土壤测试实验室的农化服务模式教学要求农化服务是施肥技术为农民、农场服务的主体。

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现行农化服务体系的结构、服务方式、服务项目,了解复混肥料在农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和复混肥料的配方、加工原理。

第四篇作物营养与施肥第十一章大田作物营养与施肥第一节水稻营养与施肥水稻需肥特性水稻施肥技术第二节冬小麦营养与施肥冬小麦需肥特点冬小麦施肥技术第三节玉米营养与施肥玉米需肥特点玉米施肥技术第四节棉花营养与施肥棉花需肥特点棉花施肥技术第十二章蔬菜营养与施肥蔬菜需肥特点蔬菜施肥技术第十三章果树营养与施肥果树的营养特性果树的施肥技术第十四章草地与草坪施肥技术草地/草坪需肥特征草地/草坪需肥特性与施肥教学要求要求通过教学是学生掌握主要大田作物棉花、玉米、小麦和蔬菜、果树、草坪/草地的营养需求与养分吸收规律,掌握主要农作物的施肥技术(包括肥料类型、肥料结构、施肥方法、施肥时间等)。

第四部分实验课植物营养与施肥实验主要帮助学生掌握植物营养诊断的方法,学习、巩固作物营养诊断的指标。

作物营养与施肥实验考核方法:实验考核以实验课完成质量结合实验报告打分考核,实验部分成绩占总成绩的20%.第五部分考试(一)考试要求《作物营养与施肥》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

应注意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更要注重考核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施肥的基本原理养分归还学说最小养分律报酬递减学说因子综合作用律施肥的基本原则培肥地力的可持续原则协调营养平衡原则提高产量与改善品质相统一的原则提高肥料利用率原则减少生态环境污染的原则养分平衡法地力差减法养分平衡法肥料效应函数法肥料的产量效应肥料产量效应的经济分析经济合理施肥量的确定作物营养诊断作物营养诊断的依据作物营养诊断的方法土壤营养诊断的方法作物营养诊断的方法常规施肥技术施肥量、施肥时期、施肥方式、其它施肥方式等轮作施肥技术作物轮作类型及肥力特征轮作类型下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不同轮作制度下的茬口特性不同轮作制度下的养分归还特性轮作制度下的肥料分配原则轮作制度下施肥制度的确定轮作周期内肥料分配计划轮作制度下施肥技术的效果评价保护地施肥技术保护地类型及施肥对策保护地主要类型保护地施肥概况保护地的土壤肥力类型与生态环境特征土壤养分特征、土壤理化特征、土壤生物学特征、土壤障碍因素保护地施肥技术保护地作物需肥特点、保护地蔬菜养分需求量、保护地施肥技术计算机施肥专家系统的建立与应用专家系统的概念及设计原则农业专家系统与施肥专家系统的概念、专家系统的特点、类型、专家系统的基本要求与设计原则、专家系统的结构、施肥专家系统的建立与应用、作物养分平衡施肥专家系统农化服务与施肥农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农化服务的组成与发展、农化服务的组织形式、农化服务的机构和运作、土壤和植株分析测试与农化服务、肥料配方与肥料生产加工、复混肥料与农化服务、农化服务体系的结构模式、常见的农化服务模式、土壤测试实验室的农化服务模式大田作物营养与施肥水稻、冬小麦、玉米、棉花营养特性、水稻、冬小麦、玉米、棉花养分需求特性、水稻、冬小麦、玉米、棉花的施肥技术蔬菜营养特性、蔬菜养分需求特性、蔬菜的施肥技术果树营养特性、果树养分需求特性、果树的施肥技术草地营养特性、草地养分需求特性、草地的施肥技术(三)考试方法采用考教分离,闭卷考试,2小时内容。

题型:名词解释、填空、选择、是非判断、问答、计算。

问答题中应用一题为有一定难度的综合应用问答题。

课程学习成绩评定:在期末考试及格的基础上,期末考试成绩70%,实验课成绩,课程提问、期中测验或作业占30%。

大纲制定者:资环系土壤农化教研室大纲审定者:大纲批准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