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土壤作物营养诊断
植物营养诊断技术
植物营养诊断技术植物营养诊断技术是一种通过对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养分吸收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估的方法。
它可以帮助农民和园艺工作者了解植物的养分需求,从而进行科学施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需要各种营养元素的供应,包括氮、磷、钾等主要元素,以及铁、锌、锰等微量元素。
当某种营养元素缺乏或过量时,都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及时准确地进行植物营养诊断非常重要。
植物营养诊断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 土壤分析法:通过对土壤样品进行化验分析,了解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的含量和pH值等指标。
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土壤的养分供应情况,从而进行合理的施肥。
2. 植物组织分析法:通过对植物组织样品进行化验分析,了解植物体内各种营养元素的含量。
这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植物体内养分的吸收状况,进一步指导施肥。
3. 营养液诊断法:在盆栽或水耕条件下,通过监测植物营养液中各种营养元素的浓度变化,来评估植物对养分的吸收情况。
这种方法对于大规模设施农业中的蔬菜和花卉生产非常有效。
4. 叶片诊断法:通过观察植物叶片的形态、颜色和纹理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植物的营养状况。
例如,叶片变黄可能表示氮元素缺乏,叶缘枯黄可能表示钾元素缺乏。
植物营养诊断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实现精准施肥,避免养分浪费和环境污染。
通过定期监测和分析植物的养分状况,我们可以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求进行合理调整,提供适宜的养分供应。
这不仅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还可以节约资源和减少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植物营养诊断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经验进行综合判断。
光凭一个指标或方法往往无法准确评估植物的养分状况,因此,我们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指标,以得出准确的诊断结果。
植物营养诊断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农业技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植物的养分需求,实现精准施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通过合理利用这项技术,我们可以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促进农业的绿色、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植物营养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植物营养诊断方法研究进展一、概述植物营养诊断,作为现代农业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精准指导施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植物营养诊断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传统的植物营养诊断方法主要依赖于土壤分析和植物组织分析,通过对土壤和植物样本的化学元素含量进行测定,以判断植物的营养状况。
这些方法存在操作繁琐、耗时长、对样本破坏性强等缺点,难以满足现代农业高效、精准的需求。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植物营养诊断方法取得了显著进展。
新的诊断方法不仅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还减少了对植物和土壤的破坏。
无损测试技术可以通过对植物叶片或冠层的光谱反射率进行分析,快速准确地评估植物的营养状况;生理生化分析诊断法则可以通过测定植物体内的酶活性、代谢物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揭示植物营养状况的生理机制。
还有一些新兴的诊断方法,如基于机器学习或深度学习的智能诊断系统,可以通过对大量数据进行学习和分析,自动识别和预测植物的营养问题。
这些方法的出现,为植物营养诊断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植物营养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植物营养诊断方法将更加精准、高效、环保,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 植物营养诊断的重要性植物营养诊断是现代农业科技中的关键环节,对于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植物营养问题日益凸显,如何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营养诊断,从而合理施肥,成为当前农业研究的重要课题。
植物营养诊断有助于精准把握作物生长过程中的营养需求。
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元素的需求各异,通过营养诊断可以了解作物当前的营养状况,进而制定针对性的施肥方案,避免过量或不足施肥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植物营养诊断有助于提高作物抗逆性和产量。
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常受到病虫害、干旱、盐碱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通过营养诊断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作物营养失衡问题,增强作物的抗逆性,从而提高产量和品质。
实验十三土壤和植物中铁的测定
实验十三土壤和植物中铁的测定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实验十三 土壤和植物中铁的测定(邻菲罗啉比色法)植物中铁的测定一、方法原理先用盐酸羟胺(或对苯二酚、亚硫酸钠等)将溶液中的Fe 3+还原为Fe 2+,然后在pH2 ~ 9范围内与邻菲罗啉作用生成红色络合物,在0.1~ 6ppm 范围内,含铁量与色深成正比,可比色测定。
反应式:4Fe 3+ + 2NH 20H → 4Fe 2+ + N 20 + H 20+4H +Fe 2+ + 3C 12H 8N 2 → Fe[C 12H 3N 2]32+测定波长为508nm ,该法灵敏度高,稳定性好。
二、实验试剂1.10%盐酸羟胺:10g 盐酸羟胺(NH 20H ·HCl)溶于100ml 水中,此溶液可稳定几天。
2.0.2%2,4—二硝基酚:0.2g 2,4—二硝基酚溶于100ml 水。
3.1mol/LNaOH: 40g NaOH 溶于1000ml 水中。
4.0.1mol/LHCl :8.3ml .浓HCl 稀释为1000ml 。
5.1%邻菲罗啉:1g 邻菲罗啉(C 12H 8N 2?H 20)溶于100ml 水中;可温热助溶,贮于暗处,如变色,要重配(也可取1g 溶于100ml 95%乙醇中)。
6. 铁标准溶液:取纯铁粉0.1000g(或优级纯硫酸亚铁铵[Fe(NH 4)2(SO 4)2?6H 20]0.7022g),溶于20ml 1mol/LHCl ,移入1000ml 容量瓶,水定容,此为含Fe 100ppm 的铁标准溶液。
取10ml 此液,稀释定容为100ml ,此为10ppmFe 标准溶液。
三、实验仪器分光光度计、振荡机。
四、操作步骤4.1样品前处理:植物组织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植物组织样品的采集首先是选定有代表性的株样。
如同土壤样品的采集方法,在田间按照一定的路线多点采取组成平均样品。
营养诊断的方法
组织速测诊断
• 用对某元素丰缺反应敏感的新鲜组织,进
行养分快速测定,以判断作物营养状况的 方法。这是一种半定量的分析测定。被测 定的养分是尚未同化或已同化但仍游离的 大分子养分,结果以目视比色判断。 此法最大的特点是快速, 常可在几分钟或几 十分钟内完成一个项目的测试, 然后进行施 肥指导。 组织速测以比色法为基础,方法简单,便 于田间进行。
土壤养分临界值与植株养分临界值不同之处是植物 养分临界值极少受地域、土壤的影响,而土壤临界 值则受土壤pH值、质地等的显著影响,因为这些因 素直接影响根系对养分的吸收。 作物从粘土吸收养分比从砂土中吸收要?作物吸收 某一定量的养分,所需的临界值(浓度)粘土比砂 土? 通常土壤诊断标准的建立可和植株诊断标准同时进 行。提高土壤化学诊断可靠性的技术环节有正确的 采样技术;浸提剂选择;指标运用等。
运用组织速测进行诊断,在技术上应注意:
④注意相关元素的测定。在进行缺磷诊断 时,应同时测氮,因缺磷植株NO3-N通常 偏高,故NO3-N含量对缺磷结果的判断会 有帮助。 ⑤综合分析。不单凭测定结果孤立地进行 判断,应结合株形长相,形态症状,土壤 条件,栽培施肥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⑥同时测定正常植株含量作对照,进行比 较。
植物缺素症状检索表-续 植物缺素症状检索表 植物缺素症状检索表-续
2.经常局部影响较老的和下部的叶: a、下部叶靠近顶部和边缘有斑点,通常坏死。边 缘开始变黄并继续向中间发展,以后老时凋 落………………………………………………缺钾
b、下部叶黄化,在后期坏死。叶脉间黄化,叶脉 为正常绿色,叶边缘向上或向下有揉皱,叶脉间 坏死……………………………………………缺镁
• •
组织速测诊断
测定时,以供试组织碎片直接 与提取剂、发色剂一起在试管内反 应显色;或者用夹汁钳夹出组织汁 液于比色板(盘)或试纸(滤纸) 上与试剂作用显色,这种方法所需 试剂极少,又叫“点滴法”。
作物营养诊断(1)
作物营养诊断的方法发布时间:2008年07月24日【字体:大中小】作物营养诊断的方法(一)形态诊断作物外表形态的变化是内在生理代谢异常的反映,作物处于营养元素失调时,与某元素有关的代谢受到干扰而紊乱,生育进程不正常,就会出现异常的形态症状。
所以根据形态症状及其出现部位可以推断缺乏哪种元素。
形态诊断的最大优点是不需要任何仪器设备,简单方便,对于一些常见的有典型或特异症状的失调症,常常可以一望而知。
但形态诊断有它的缺点和局限性,一是凭视觉判断,粗放、误诊可能性大,遇疑似症,重迭缺乏症等难以解决。
二是经验型的,实践经验起着重要作用,只有长期从事这方面工作具有丰富经验的工作者才可能应付自如。
三是形态诊断是出现症状之后的诊断,此时作物生育已显著受损,产量损失已经铸成,因此,对当季作物往往价值不高。
(二)植株化学诊断作物营养失调时,体内某些元素含量必然失常,分析作物体内元素含量与参比标准比较作出丰缺判断,是诊断的基本手段之一。
植株成分分析可分全量分析和组织速测两类,前者测定作物体元素的含量,目前的分析技术可能测定全部植物必需元素以及可能涉及的元素,精度高,所得数据资料可靠,通常是诊断结论的基本依据。
全量分析费工费时,一般只能在实验室里进行。
组织速测测定作物体内未同化部分的养分,都利用呈色反应、目测分级,简易快速,一般适于田头诊断,因比较粗放,通常作为是否缺乏某种元素的大致判断,测试的范围目前局限于几种大量元素如氮、磷、钾等,微量元素因为含量极微,精度要求高,速测难以实现。
1 、叶片分析诊断以叶片为样本分析各种养分含量,与参比标准比较进行丰缺判断,是植株化学诊断的一个分支,由于叶分析结果在指导果树施肥,实现预期产量,进行品质控制中取得较大的成功,受到广泛重视并发展成为果树营养诊断的一项专门技术。
果树是多年生作物,叶片寿命较长,养分含量有一个较长的稳定期,且与树体营养状况以及产量有良好的相关性;果树养分临界值受地域影响很小,发现一种果树某一元素的缺乏或毒害水平在各地有一致性,其中微量元素尤其如此。
作物营养诊断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作物营养诊断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提升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目标。
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作物营养失调现象普遍存在,影响了作物的正常生长和产量。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我参加了作物营养诊断实习,以提高我对作物营养诊断的认识和能力。
二、实习内容1. 了解作物营养诊断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作物营养诊断是指通过一系列方法判断作物体内某一养分丰缺状况,从而为施肥提供依据。
作物营养诊断的方法主要包括外观形态诊断、化学诊断和酶学诊断等。
2. 学习土壤养分检测技术土壤养分是作物生长的基础,通过检测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可以了解土壤肥力状况,为作物营养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习了土壤养分的快速检测技术,包括土壤pH值、有机质、氮、磷、钾等养分的检测方法。
3. 实践作物营养诊断操作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实际作物营养诊断操作,包括样品采集、样品处理、养分检测和诊断结果分析等。
通过实践,我对作物营养诊断的流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4. 学习作物营养调控技术了解作物营养失调的原因后,实习过程中还介绍了相应的作物营养调控技术。
包括合理施肥、调整施肥结构、改善土壤肥力、采用无土栽培等技术。
这些技术对于解决作物营养失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对作物营养诊断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掌握了土壤养分检测技术和作物营养诊断方法。
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根据诊断结果提出相应的作物营养调控措施。
这些知识和技能对于我今后从事农业生产管理和作物栽培具有重要意义。
四、实习总结本次作物营养诊断实习让我深刻认识到作物营养诊断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作物营养失调现象普遍存在,通过作物营养诊断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同时,我也意识到,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农业技术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掌握更多的农业技术知识。
总之,本次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我的专业技能,也激发了我对农业科技的兴趣。
植物营养诊断实习报告
一、实习时间xxxx年xx月xx日二、实习地点资阳市雁江区响水村三、实习背景此次实习的地点是资阳市雁江区响水村,资阳市雁江区位于“天府之国”四川盆地腹心,总面积1633平方千米,是典型的四川盆地红岩丘陵区。
丘陵多为浑圆形或长条状、桌状的浅丘和中丘,岗丘杂陈,连绵起伏,山脊走向明显,沟冲纵横曲折,谷坡平缓,覆盖紫色砂页岩互层。
境内沱江及其支流两岸,小平坝变化座落,其间县境内地势起伏不大,海拔在390米——460米之间,相对高度在40——90米左右。
最高点是回龙乡老鸦山,海拔544米,最低点是铜钟乡罗家坝河边,海拔316.8米,最大高差227.2米。
县境西、西北、东和东北部较高,向中央逐渐降低,并向东南倾斜,沱江及其部分支流均向东南流入资中境内。
雁江区属亚热带浅丘地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物产丰富,年平均气温17.3摄氏度,年均日照1233小时,年均降雨量965.8毫米,年均无霜期303天。
土壤类型是由侏罗系紫色泥岩风化物发育而成。
其中红棕紫泥土属:分布于区境中部一带,地貌多属馒头丘。
由遂宁组厚泥岩发育而成,土壤发育浅。
胶体品质差,加有不同程度的石粒碎屑,土层厚薄不均,肥力差异大,我们实习地点响水村的土壤即是属于此类;灰棕紫色泥土属:分布于雁江区南部丘陵地区,地貌多属方山,其土壤质地偏轻,胶体品质较好,土层比较深厚,保水保肥力、抗逆力均较强,结构良好,宜耕期较长,宜种性较广;棕紫泥土属:分布于区境北部,由蓬莱镇组砂页岩互层发育而成,土壤质地较好,肥力、抗旱力介于灰棕紫泥土和红棕紫泥土之间。
水稻土是由长期水耕熟化发育而成,其中冲击性水稻土,分布于沱江及其支流沿岸平坝上,肥力高,耕性好。
黄壤性水稻土,分布于沱江沿岸二三级阶梯平坦面上,土质黏重,养分贫乏,耕性不良。
紫色性水稻土,遍布全区各地,占水稻土的91.17%。
以灰棕紫色水稻土属和棕紫色水稻土属面积最大。
灰棕紫色水稻土,土层深厚,矿质养分丰富,供肥保肥能力强。
农业工程中的作物营养测定技术
农业工程中的作物营养测定技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粮食需求的不断增加,农业工程的发展变得至关重要。
在农业工程中,作物的营养测定技术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它可以帮助农民了解作物的养分需求,优化施肥方案,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作物营养测定技术主要包括土壤分析和植物组织分析两个方面。
土壤分析是通过对土壤样品进行化学分析,来确定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和pH值。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农民了解土壤中的养分状况,判断是否需要施肥以及施肥的种类和数量。
植物组织分析则是通过对作物的叶片、茎、根等组织样品进行化学分析,来确定作物的养分含量。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农民了解作物的养分吸收情况,及时调整施肥方案,以满足作物的需求。
在土壤分析方面,常用的测定项目包括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速效磷含量和交换性钾含量等。
这些项目可以反映土壤的酸碱性、肥力状况和养分供应能力。
通过定期进行土壤分析,农民可以了解土壤的变化趋势,及时采取措施调整土壤环境,提高作物的生长条件。
植物组织分析则是通过对作物的叶片、茎、根等组织样品进行化学分析,来测定作物的养分含量。
常用的测定项目包括叶绿素含量、氮、磷、钾等元素含量。
这些项目可以帮助农民了解作物的养分吸收情况,及时调整施肥方案。
例如,如果作物叶片中氮含量过低,就可以增加氮肥的施用量;如果叶片中钾含量过高,就可以减少钾肥的施用量。
通过植物组织分析,农民可以实现精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除了土壤分析和植物组织分析,还有一些新兴的作物营养测定技术值得关注。
例如,近年来,无损测定技术在农业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无损测定技术可以通过光谱、红外、超声波等方法,对作物进行快速、准确的养分测定。
这种技术可以在不破坏作物的情况下,实现对作物的养分含量的实时监测。
这对于大规模农田的管理和作物的精准施肥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作物营养测定技术在农业工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土壤分析和植物组织分析,农民可以了解土壤和作物的养分状况,优化施肥方案,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营养诊断的内容描述
营养诊断的内容描述营养诊断是指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检测、评估和分析方法,确定个体或作物在特定阶段的营养状况是否健康、平衡,是否存在营养素缺乏、过剩或其他代谢失衡问题,并据此制定相应的营养干预措施的过程。
以下是针对人体与植物的营养诊断内容描述:人体营养诊断:1. 生化指标检测:-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血脂、血糖、肝肾功能等,以判断体内糖脂代谢、蛋白质合成及器官功能状态。
-微量元素测定:如铁、锌、钙、镁、硒等矿物质水平,以及维生素A、D、E、K、B族维生素等。
-人体成分分析:使用生物电阻抗分析(BIA)或DEXA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了解体脂率、肌肉量、骨密度等。
2. 生理功能评估:-基础代谢率(BMR)测定:通过代谢车计算出每日静息能量消耗,用于指导日常饮食热量摄入。
-消化系统功能测试:例如胃肠道吸收能力、消化酶活性等。
-免疫功能、激素水平等指标评估。
3. 膳食回顾与记录:-详细记录并分析个人的饮食习惯、食物摄入量,结合营养软件计算实际摄入的营养素种类与数量。
4. 症状与体征观察:-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生长发育情况、疲劳感、皮肤变化、毛发质地等症状判断可能存在的营养问题。
作物营养诊断:1. 形态诊断:-观察作物叶片颜色、形状、大小,茎秆粗细、节间长度,果实质量等,根据典型营养缺乏症状判断养分状况。
2. 化学诊断:-叶绿素含量测定,反映氮素供应状况。
-地上部组织分析:取样测定叶片、茎秆中的微量元素和大量元素浓度。
-土壤化学分析:测定土壤中有效养分的含量,推断其对作物营养供应的影响。
3. 环境诊断:-考虑气候条件、灌溉方式、土壤pH值等因素对作物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4. 田间试验与施肥试验:-进行不同施肥处理的对比试验,观测作物生长反应,从而得出最适宜的肥料配方和施用策略。
营养诊断是营养师通过评估个体的饮食习惯和身体状况,来确定其是否存在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等问题,并为其制定相应的营养改善计划。
营养诊断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身体检查:通过测量身高、体重、腰围等指标,评估个体的身体组成和体型,以及是否存在肥胖、消瘦等问题。
环境土壤学实验
环境土壤学实验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环境土壤学实验实验一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一、实验目的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是土壤分析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实验方法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因此,必须按科学的方法进行采样和制备。
通过实验,重点使学生初步掌握耕层土壤混合样品的采集和制备方法。
二、实验仪器小铁铲、布袋(或塑料袋)、标签、铅笔、尺子、锤子、镊子、土壤筛(18目、60目)、广口瓶、研钵、盛土盘等。
三、实验步骤(一)样品采集: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有不同的采样方法。
1.研究土壤肥土:(1)采取混合样品:采样时须按一定的采样路线进行。
采样点的分布应做到“均匀”和“随机”;布点的形式以蛇形最好,在地块面积小,地势平坦,肥力均匀的情况下,可采用对角线或棋盘式采样路线,如图示1-1。
采样点要避免地埂边、路旁、沟边、挖方、填方及堆肥等特殊地方;采样点的数目一般应根据采样区域大小和土壤肥力差异情况,酌情采集5~20个点。
(2). 采样方法采样点确定后,刮去2~3mm的表土,用土钻或小铁铲垂直入土15~20cm左右。
每点的取土深度、质量应尽量一致,将采集图1-1土壤采样布点路线1.对角线布点法2.棋盘式布点法3.蛇形布点法的土样集中在盛土盘中,初略选去石砾、虫壳、根系等物质,混合均匀,采用四分法,除去多余的土,直至所需要数量为止,一般每个混合土样的质量约1kg左右。
(3). 采样时间如果土壤测定是为了解决随时出现的问题,应随时采样;是为了摸清土壤养分变化和作物生长规律,即按作物生育期定期采样;为了制定施肥计划而进行土壤测定时,在作物收获前后或施基肥前进行采样;若要了解施肥效果,则在作物生长期间,施肥前后进行采样。
(4). 装袋与填写标签所采土样装入布袋中,填写标签两份,一份贴在布袋外,一份放入布袋内,标签应写明采样地点、深度、样品编号、日期、采样人、土样名称等。
作物缺素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为了了解作物在不同营养元素缺乏条件下的生长状况,探究作物对营养元素的依赖性,本实验针对作物进行缺素实验,观察并记录作物在不同缺素条件下的生长表现。
二、实验材料1. 作物品种:小麦2. 营养元素:氮(N)、磷(P)、钾(K)、钙(Ca)、镁(Mg)、铁(Fe)3. 实验土壤:肥沃壤土4. 实验设备:温室、实验器具、肥料等三、实验方法1. 将实验土壤进行消毒处理,确保土壤中无病虫害。
2. 将实验土壤分为六组,分别添加不同营养元素的肥料,其中一组作为对照组,不添加任何肥料。
3. 将小麦种子均匀撒在土壤表面,覆盖一层薄土,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4. 观察并记录小麦在不同缺素条件下的生长状况,包括植株高度、叶片颜色、根系生长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缺氮(N)实验组:小麦植株矮小,叶片发黄,根系发育不良,生长缓慢。
2. 缺磷(P)实验组:小麦植株矮小,叶片暗绿,根系发育不良,生长缓慢。
3. 缺钾(K)实验组:小麦植株矮小,叶片边缘发黄,根系发育不良,生长缓慢。
4. 缺钙(Ca)实验组:小麦植株矮小,叶片尖部弯曲黄白化,根系发育不良,生长缓慢。
5. 缺镁(Mg)实验组:小麦植株矮小,叶片失绿,根系发育不良,生长缓慢。
6. 缺铁(Fe)实验组:小麦植株矮小,叶片黄化,根系发育不良,生长缓慢。
7. 对照组:小麦植株生长正常,叶片翠绿,根系发达。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观察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氮、磷、钾、钙、镁、铁是小麦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缺乏任何一种元素都会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
2. 缺氮导致小麦植株矮小,叶片发黄,根系发育不良,生长缓慢。
3. 缺磷导致小麦植株矮小,叶片暗绿,根系发育不良,生长缓慢。
4. 缺钾导致小麦植株矮小,叶片边缘发黄,根系发育不良,生长缓慢。
5. 缺钙导致小麦植株矮小,叶片尖部弯曲黄白化,根系发育不良,生长缓慢。
6. 缺镁导致小麦植株矮小,叶片失绿,根系发育不良,生长缓慢。
7. 缺铁导致小麦植株矮小,叶片黄化,根系发育不良,生长缓慢。
作物营养缺素诊断与科学施肥
作物营养缺素诊断与科学施肥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营养素是作物生长的基础。
作物缺素是指作物在生长过程中由于土壤中某种或多种元素含量不足而引起的生理障碍。
正确诊断作物缺素并实施科学施肥可以有效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提高土壤肥力,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
一、作物营养缺素诊断1. 观察作物表现作物叶片的形态、颜色、大小、质地等特征可以反映作物的营养状况。
例如,氮缺乏时,作物叶片会变黄,叶缘呈红色,严重时叶片会出现枯死现象;磷缺乏时,作物叶片会变暗,呈紫色,叶片较小;钾缺乏时,作物叶片边缘会出现黄化现象,甚至出现焦枯。
2. 土壤分析通过土壤分析可以了解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的含量,从而判断作物缺素的类型和程度。
常用的土壤分析指标有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有效氮含量、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等。
3. 化学分析通过对作物组织的化学分析,可以准确测定作物体内各种元素的含量,进一步判断作物缺素的类型和程度。
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有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应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等。
二、科学施肥原则1. 综合施肥根据土壤分析和作物缺素诊断结果,综合考虑作物对不同营养元素的需求和土壤的肥力状况,合理配比各种营养元素,进行综合施肥。
例如,对于氮、磷、钾的施肥比例可以根据作物的需求和土壤的肥力状况进行调整。
2. 微量元素补充微量元素对作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尽管其需求量很小,但缺少微量元素也会导致作物的生长受限。
因此,在施肥过程中要注意补充微量元素,如铁、锰、锌、铜等。
3. 施肥方式选择根据不同的作物和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施肥方式。
常用的施肥方式有基肥施用、追肥施用和叶面喷施等。
基肥施用是指在作物生长初期将肥料施入土壤中,满足作物的营养需求;追肥施用是指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根据作物的需要进行补充施肥;叶面喷施是指将肥料溶液喷洒在作物叶片上,通过叶片吸收提供给作物营养。
4. 合理施肥量施肥量的多少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作物氮素营养诊断方法综述
四、基于Green Seeker的高光 谱氮素营养诊研究现状
GreenSeeker主动遥感光谱仪法特点及其使用
1、GreenSeeker基本工作原理: 植物叶片的光谱诊断原理是植物中某些化学组分分子结构中的 化学键在一定辐射水平的照射下发生振动,引起某些波长的光谱发射
和吸收产生差异,从而产生了不同的光谱反射率,且该波长处光谱反射
三、高光谱遥感测定
高光谱遥感的概念和特点:
概念:国际遥感界将光谱分辨率达纳米(nm)数量级范围内的 遥感技术称之为高光谱(Hyper spectral)遥感。
特点:光谱分辨率高,波段连续性强,光谱信息量大,允许对目
标物进行直接识别和微弱光谱差异分析。 原理:植被的光谱反射或发射特性是由其化学和形态学特征
持研究所的科学家联合开展了应用GreenSeeker技术的小麦玉米两熟下作物氮素亏缺诊断和估产模型研究,将为我国变量
施肥机具的实时光学诊断技术提供技术参数。
四、基于Green Seeker的高光 谱氮素营养诊研究现状
国内外的应用现状及其前景(应用前景)
使用GreenSeeker可方便快速的、非损伤性的对作物氮素丰缺 状况进行动态监测,如与施肥机具相结合,可在行进过程中诊断养 分亏缺并进行变量施肥,合理的使用氮素资源,保证作物的产量和 品质,减少氮源污染的发生。结合我们的国情,研制基于 GreenSeeker的变量施肥机及相应的软件,开发基于GreenSeeker的 估产模型,或者研制性能相仿或更加优越的同类产品,实现国产化
作物 氮素营养诊断方法
石宏刚
内容提要
一、氮素营养诊断的必要性 二、主要的氮素营养诊断方 法
三、高光谱遥感测定
四、基于Green Seeker的高光 谱氮素营养诊研究现状
植物营养诊断如何判断植物的养分状况
植物营养诊断如何判断植物的养分状况在农业生产中,植物的营养状况对于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起着关键作用。
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施肥管理,必须准确判断植物的养分状况。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植物营养诊断方法,帮助农民和园艺爱好者判断植物的养分状况。
一、土壤分析法土壤分析法是较为常用的植物营养诊断方法之一。
通过对土壤样品的分析,了解土壤中足量、适量和微量养分的含量,进而推断植物的养分状况。
土壤分析法主要包括采样、样品处理、实验室分析和结果解读等步骤。
通过测定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氮磷钾等主要养分的含量,可以判断出土壤的肥力水平和是否缺乏某些养分。
二、植物组织分析法植物组织分析法是通过对植物组织的分析,判断植物的养分状况。
常用的植物组织包括叶片、茎和根等部位。
植物组织分析法可以反映植物的养分吸收和吸收能力,是一种直接评估植物养分状态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通过测定植物组织中氮、磷、钾元素的含量,可以确定植物的养分是否充足。
同时,还可以测定其他微量元素(如铁、锌、锰等)的含量,综合判断植物的养分状况。
三、植物生长指标法植物生长指标法是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和形态特征,来判断植物的养分状况。
常用的生长指标包括株高、叶片颜色、叶面积、鲜重和干重等。
当植物叶片呈现黄化、叶片发育不良、干重较轻等现象时,可能是植物缺乏某些养分的表现。
通过观察和测量植物的生长指标,可以初步判断植物的养分状况,并进行相应的施肥调整。
四、土壤酶活性法土壤酶活性法是通过测定土壤中的酶活性,来判断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程度和养分供应状况。
常用的土壤酶活性指标包括脲酶、蔗糖酶和脱氢酶等。
这些酶活性指标的变化可以反映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动和酶分解能力,进而间接判断土壤养分的供应能力。
通过测定土壤酶活性,可以更加全面地评估土壤的肥力水平和养分供应状况。
总结起来,植物营养诊断是判断植物养分状况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帮助农民和园艺爱好者针对不同作物选择适宜的施肥方案。
园艺植物营养诊断
应用大田试验、 盆栽、 叶片涂抹、 应用大田试验 、 盆栽 、 叶片涂抹 、 土壤化学分析、 土壤化学分析 、 植物分析以及缺素形态 和指示作物等手段, 和指示作物等手段 , 虽取得了一定的成 但也发现其局限性。 果,但也发现其局限性。
第一节
营养诊断的原理
一、实时营养诊断的目的 植物营养诊断的方法很多, 植物营养诊断的方法很多, 如形态诊断、根外喷施诊断、 如形态诊断、根外喷施诊断、 根外注射诊断、生物化学诊断、 根外注射诊断、生物化学诊断、 土壤化学诊断、植株养分分析诊断、 土壤化学诊断、植株养分分析诊断、 田间或盆栽试验诊断以及相关诊断法等。 田间或盆栽试验诊断以及相关诊断法等。 各种方法有其应用范围,但都有局限性。 各种方法有其应用范围,但都有局限性。通过各 种诊断方法,可以了解下列情况: 种诊断方法,可以了解下列情况:
3.具体症状的鉴别。以缺钾、镁和锌为例: 具体症状的鉴别。以缺钾 镁和锌为例: 为例 主脉间变为淡绿色, 而后呈深黄色, 主脉间变为淡绿色 , 而后呈深黄色 , 叶片 的基部和下中部不同程度受到影响。 的基部和下中部不同程度受到影响。在生长的最 初阶段,缺乏这一元素时,叶缘向下卷曲, 初阶段,缺乏这一元素时,叶缘向下卷曲,从叶 缘往内逐渐形成黄色和青铜色的为缺镁 缺镁。 缘往内逐渐形成黄色和青铜色的为缺镁。叶片组 织呈现褐色斑点并具有黄化现象, 织呈现褐色斑点并具有黄化现象,坏死组织从褪 绿区域中脱落,生长减缓的为缺锌 缺锌。 绿区域中脱落,生长减缓的为缺锌。至于叶缘附 近呈现黄色杂斑,在叶片的尖端及边缘附近褪绿 近呈现黄色杂斑, 区域合并呈黄色条带、坏死枯干的则为缺钾 缺钾。 区域合并呈黄色条带、坏死枯干的则为缺钾。
第二种:为了有效地、 第二种: 为了有效地、 正确地进行施肥所进行的 积极的营养诊断方法,根据诊断结果, 积极的营养诊断方法, 根据诊断结果 , 决定施肥 量和施肥时间。即在生产现场,采用迅速、 量和施肥时间。 即在生产现场 , 采用迅速、 简便 的方法进行实时营养诊断,与作物的提高生产, 的方法进行实时营养诊断 ,与作物的提高生产 , 提高品质密切联系的施肥诊断方法。 提高品质密切联系的施肥诊断方法。 用叶柄的汁 液进行简易诊断,进行实时的营养诊断控制。 液进行简易诊断,进行实时的营养诊断控制。
实验十三土壤和植物中铁的测定
实验十三土壤和植物中铁的测定(邻菲罗啉比色法)植物中铁的测定一、方法原理先用盐酸羟胺(或对苯二酚、亚硫酸钠等)将溶液中的Fe3+还原为Fe2+,然后在pH2 ~ 9范围内与邻菲罗啉作用生成红色络合物,在0.1~ 6ppm范围内,含铁量与色深成正比,可比色测定。
反应式:4Fe3+ + 2NH20H →4Fe2+ + N20 + H20+4H+Fe2+ + 3C12H8N2→Fe[C12H3N2]32+测定波长为508nm,该法灵敏度高,稳定性好。
二、实验试剂1.10%盐酸羟胺:10g盐酸羟胺(NH20H·HCl)溶于100ml水中,此溶液可稳定几天。
2.0.2%2,4—二硝基酚:0.2g 2,4—二硝基酚溶于100ml水。
3.1mol/LNaOH: 40g NaOH溶于1000ml水中。
4.0.1mol/LHCl:8.3ml.浓HCl稀释为1000ml。
5.1%邻菲罗啉:1g邻菲罗啉(C12H8N2·H20)溶于100ml水中;可温热助溶,贮于暗处,如变色,要重配(也可取1g溶于100ml 95%乙醇中)。
6. 铁标准溶液:取纯铁粉0.1000g(或优级纯硫酸亚铁铵[Fe(NH4)2(SO4)2·6H20]0.7022g),溶于20ml 1mol/LHCl,移入1000ml容量瓶,水定容,此为含Fe 100ppm的铁标准溶液。
取10ml此液,稀释定容为100ml,此为10ppmFe标准溶液。
三、实验仪器分光光度计、振荡机。
四、操作步骤4.1样品前处理:植物组织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植物组织样品的采集首先是选定有代表性的株样。
如同土壤样品的采集方法,在田间按照一定的路线多点采取组成平均样品。
株样数目应视植物的种类、株间变异程度、种植密度、株样大小或生育期以及所要求的准确度而定,一般为10-50株。
从大田或实验区采样要注意群体的密度、长势、生育期的一致。
如果为了某一特定的目的,例如缺素诊断采样时,则应注意株样的典型性,并且要同时在附近地块选取有对比意义的正常典型株样,使分析结果能通过比较说明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土壤作物营养诊断————————————————————————————————作者:————————————————————————————————日期:实验二土壤与作物营养诊断在农业生产中,营养诊断正如医学上的临床化验诊断一样,通过土壤养分速测,可以大致摸清某个生产单位各种田块土壤养分的基本数量及其供应养分的能力,作为作物布局、轮作倒茬、肥料合理分配以及以户定肥、按地投肥等科学用肥的参考,作物从土壤养分供应不足或施肥过多,致使作物的营养失去平衡,产生缺素或者毒害症状,通过对作物生长过程中的营养状况观测与分析,为作物合理施肥提供依据。
植物营养诊断的方法有形态诊断、化学诊断和对比营养诊断法等。
作物在生长期内由于营养失调而使植物的外部形态发生变化,如叶子的颜色和形态的改变,出现特有的斑点或暗色点,植物生长延缓等,通过肉眼观察作物的外部形态判断养分丰缺的方法,称为形态诊断,在作物的不同生育期,取其特定部位,用化学方法测定某种养分元素的浓度,用以判断该元素的丰缺水平,叫做植物养分的化学诊断。
用所需的营养稀溶液注射到树干分枝或喷洒在叶部,经过7~10天后比较叶子颜色、形态和植物生长状况的变化,用以诊断植物营养方法,称为对比营养诊断法。
植物营养诊断的方法是综合的方法,化学诊断必须与土壤调查、作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观察、气候条件、农业技术措施等结合起来,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
植物营养化学诊断的速测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而快速的特点,用以测定植物组织中未被同化的无机养分,适用于田间,可通过多次重复来获得相对可靠的结果。
判断植物组织速测结果时,必须考虑全面,一般地说,植物组织中某元素含量多少,能反应土壤中该元素的供应水平。
但是必须注意植物由于某一营养元素严重缺乏而使生长受到抑制时,另一元素的含量反而会增高,这就容易导出错误的诊断,例如在肥力较低的地块,植物组织中严重缺磷时,硝酸盐的转化受到阻滞,结果会造成组织中NO3-—N的积累,这不能说明土壤有效氮供应充足;又如土壤中氮中磷都缺乏时,组织速测的NO3—N含量很低,而P含量则相对较高,此时,如果施用氮肥,组织中NO3-—N增高,而P降低了。
在干旱情况下,土壤中的养分不容易被吸收,致使植株内养分含量下降,这并不能说明土壤中缺乏有效养分;相反,寒冷和缺光等条件会使养分在植物体内积累。
此外,中耕切断一些根系,病虫的侵袭等也能影响体内养分的含量。
因此在进行化学诊断时必须考虑如下三条原则:1、化学诊断结果要和植物的产量(或生长量)相比较是判断植物需肥结论的首要原则;2、营养元素之间在植物体内存在相互作用,故需同时测定N、P、K三种以上的元素;1、正确选择植物的器官和部位进行测定。
一、土壤营养诊断(一)土壤样本的采集与处理在一个生产单位范围内,应根据不同土壤类型、地形、历史情况、田块界限与不同的肥力状况分别采集样本,一般在20亩以下的地块可以采集一个混合样本,超过20亩地块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增加样本数目。
采样可以采取对角线法或蛇形法多点采集等量土样,然后充分弄碎混匀用四分法对角淘汰。
最后取土0.5 kg作为一个样本。
采样深度以耕作层深度为准(一般为20 cm)。
样本袋标签注明采样地点、深度、时间、地块前茬、施肥水平、产量水平、采样人等,袋内外各一标签。
采回的样本及时风干,剔除根茬、枯枝落叶以及石块等混杂物然后,研碎通过1 mm筛孔,备用。
在田间进行土壤养分速测时,都是采用新鲜样本,但由于土壤水分含量变异很大,为了统一计算基础,均以烘干土计,因此必须测定新鲜土样水分含量,然后计算应称湿土重。
同时也为判断作物营养条件时,作为水分是否适宜的参考。
现介绍田间土壤水分速测法——酒精燃烧法:先称盛土铝盒的重量,然后称新采湿土样10 g 于铝盒,用量筒加入6~8 ml 酒精,充分搅匀,然后点燃酒精,待燃烧将尽时,用小刀轻轻拔动土壤以助其燃烧完全,随后再加入2~3 ml 酒精。
继续点燃一次,至松散粒状时表示土壤已干燥,待铝盒冷却后称重。
%100%⨯-烧失重湿土重烧失重=土壤含水量根据土壤含水量的测定结果,应称量的新鲜土样重为:应称湿土重(g )= 应称干土重(g )+土壤含水量%×干土重 例如:测定的土壤含水量结果为10%,则应称湿土重=5+(10%×5)=5.5克。
广大贫下中农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对土壤墒情(含水量)的观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把不同的土壤垧情划分为干土、灰垧、黄垧、合垧、黑垧等五级。
在田间也可以测土壤垧情来估算出土壤的含水量(不一定要用酒精燃烧)。
干土的含水量约为4~8%,灰垧为8-12%,黄垧为12~16%,合垧为16~20%,黑垧为20~24%,一般砂土轻壤土用低限,垆土(粘土或重壤)用上限,二合土(绵土,即轻壤至中壤)取中间数值。
此外,水稻田浸水的土壤含水量约为25~35%。
由于水稻土中含水量很高,因此,在加浸提液的量时,应除去相应的含水分量。
(二)土壤养分浸出液的制备称取土壤样本5 g (以干土计)于30 ml 干净的细口瓶中,用量筒加入0.5N 浓度碳酸氢钠15 ml ,再加一小匙活性碳,用力摇动200次,静置5分钟过滤于另一干燥的容器中待测。
(三)土壤有效养分的测定本法适用于含石灰,pH 为中性至微碱性的土壤。
如改用其它方法或不同土壤类型,则应结合田间肥料试验进行,不可机械应用分析结果。
① 土壤NO 3-—N 的测定。
测定原理:锌在酸性条件下,产生氧气,将硝酸根还原成亚硝酸根,后者与对氨基苯磺酸和α—萘胺作用,形成红色偶氮染料,在一定范围内可按颜色(玫瑰红)深浅估测NO 3-—N 含量。
本法的灵敏度范围内0.5~20 ppm ,其反应一定要在酸性条件(pH =5左右)下进行,在碱性条件下不显色或显色不明显。
测定步骤:分别吸取含有NO 3—N 2 和16 ppm 的混合标准液各1、2、4滴两份,按一定顺序滴入白磁板的各自穴中,然后每穴加蒸馏水3、2、0滴,每穴中的总体积各为4滴,搅匀。
即得含NO 3-—N 分别为0.5、1、2、4、8、16 ppm 的系列标准液。
与此同时,吸取两份土壤待测液各4滴,分别放入白磁板的另2个穴中,各级标准液穴中再加蒸馏水1滴,而土壤浸出液穴中加2.0N 硫酸1滴,搅匀,然后分别向各级标准液和土壤待测液的白磁板穴中加入硝酸试粉—小匙(绿豆粒大小),搅匀,5~20分钟内与标准色阶比色读数。
② 土壤中铵态氮的测定测定原理:纳氏试剂与铵作用生成碘化氨基氧汞黄色溶液,在一定的浓度内,黄色愈深,铵态氮就愈多,相反就少,通过与已知的标准色阶相比,即可求出其含量。
在强碱性条件下才能显色,酸性则不显色,化学反应如下:2K 2(HgI 4)+ 3KOH + NH 3 = NH 2Hg 2O + 7KI + 2H 2O测定步骤:分别吸取含有NH 4+—N 2 ppm 和16 ppm 混合标准液1、2、4滴两份,按一定顺序滴入白磁板的各自穴中,然后于每穴中加蒸馏水3、2、0滴,使每穴中的总体积均匀为4滴,搅匀,即得含NH 4+—N 分别为0.5、1、2、4、8、16 ppm 的系列标准溶液。
与此同时,吸取土壤待测液两份各4滴,分别滴入白磁板的另外2个穴中,分别向各级标准溶液和土壤待测穴中加入10%酒石酸钾钠阿胶溶液1滴,纳氏试剂1滴,搅匀,5~20分钟与标准液比色读数。
③土壤中有效磷的测定测定原理:土壤中的磷酸与硫酸钼酸铵溶液作用生成淡黄色或无色的磷钼酸铵,被氯化亚锡还原便形成蓝色的络合物,在一定范围内,根据蓝色深浅和标准色阶相比,即可求出其含量,化学反应如下:(NH4)2MoO4 + H2SO4→H2MoO4 + (NH4)2SO4H2MoO4→MoO3•H2OMoO3→MoO2H3PO4 + MoO2 + 4MoO3→MoO2·4 MoO3·H3PO4侧定步骤:分别吸取含磷2 ppm和16 ppm的混合标准溶液各1、2、4滴,按一定顺序滴入白磁板的各自穴中,然后各加蒸馏水3、2、0滴,使每穴总体积均为4滴,搅匀,即得含磷分别0.5、1、2、4、8、16 ppm的系列标准溶液。
与此同时,吸取两份土壤浸出液各4滴,分别滴入干净的白磁板的另2个穴中,于系列标准液穴中加蒸馏水1滴,往土壤浸出液穴中加2.0N硫酸1滴,搅匀,然后,向各级标准液和土壤浸出液穴中分别1.25%硫酸钼铵溶液1滴,搅匀再加0.4%氯化亚锡1滴,搅匀,5~10分钟与标准色阶比色读数。
④土壤中有效钾的测定测定原理:钾离子与亚硝酸钴钠试剂作用时,生成难溶于水的亚硝酸钴钠钾黄色沉淀,当溶液中含钾量少时,此沉淀则成悬浊液存在。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根据悬浊液的混浊程度,即可求出其含量,化学反应如下:2K+ + Na3[CO(NO2)6]→K2Na[CO(NO2)6]↓+ 2Na+铵离子对测定有干扰,加入甲醛溶液作为掩蔽可消除,此反应pH值控制在4~6较好,当pH>6时易形成氢氧化钴沉淀,pH<4时,亚硝酸钴钠钾易溶解。
测定步骤:分别吸取含K 20 ppm、160 ppm的混合标准液各1、2、4滴两份,按一定顺序放入底部中间有2 mm直径黑点或1 mm粗黑线条的白磁板的各自穴中,然后于每穴中加蒸馏水3、2、0滴,使每穴的总体积为4滴,搅匀,即得含K分别为5、10、20、40、80、160 ppm 的系列标准液。
与此同时,吸取土壤待测液4滴两份放入带有黑点或黑线的白磁盘另2个穴中,于各级标准中加蒸馏水1滴,土壤待测液中加1:1醋酸1滴,37%甲醛阿胶溶液1滴,搅匀,加15%亚硝钴钠1滴,再加95%酒精4滴,2~20分钟与标准液的混浊比浊读数。
二、植物营养诊断(一)植株化学诊断样品采集和处理1、取样的代表性在作物化学速测工作中,为了保证速测结果能正确反映客观实际情况,采集工作十分重要,对测定样品的选择一般要求有充分的代表性,要多点取样,避免采集田边、路旁的植株,采样时要注意长势、长相,凡是植株过大、过小的以及受病虫害或机械损伤的植株不应采集,如果测定对象是缺素或者有病的植株,则应选择典型的样品。
同时采取无病正常植株样品进行对比,取样株数一般一个样品应在10株以上。
总之,在采集时一定要考虑到植株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对营养诊断要注意代表性,对阻碍因子诊断则力求典型性。
2、取样时间作物体内各种物质数量在不断的代谢变化之中,在白昼和傍晚,在不同生育期,都有所不同,因此,采集时间要尽可能固定在一天之内,一般在上午8~10时进行较宜,因为那时作物的生理活动已趋于活跃,地下部分根系对养分的吸收速率和地上部分光合作用对养分的需要,接近动态平衡,作物组织中的无机养料贮量最能反应根系养分吸收和作物同化作用对养分需要的相关性。
因此,这时取样测定效果最好,当然,互相比较的样品也必须在同一时间内采取,否则就失去互比较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