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营养诊断与施肥

合集下载

植物营养诊断技术

植物营养诊断技术

植物营养诊断技术植物营养诊断技术是一种通过对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养分吸收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估的方法。

它可以帮助农民和园艺工作者了解植物的养分需求,从而进行科学施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需要各种营养元素的供应,包括氮、磷、钾等主要元素,以及铁、锌、锰等微量元素。

当某种营养元素缺乏或过量时,都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及时准确地进行植物营养诊断非常重要。

植物营养诊断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 土壤分析法:通过对土壤样品进行化验分析,了解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的含量和pH值等指标。

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土壤的养分供应情况,从而进行合理的施肥。

2. 植物组织分析法:通过对植物组织样品进行化验分析,了解植物体内各种营养元素的含量。

这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植物体内养分的吸收状况,进一步指导施肥。

3. 营养液诊断法:在盆栽或水耕条件下,通过监测植物营养液中各种营养元素的浓度变化,来评估植物对养分的吸收情况。

这种方法对于大规模设施农业中的蔬菜和花卉生产非常有效。

4. 叶片诊断法:通过观察植物叶片的形态、颜色和纹理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植物的营养状况。

例如,叶片变黄可能表示氮元素缺乏,叶缘枯黄可能表示钾元素缺乏。

植物营养诊断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实现精准施肥,避免养分浪费和环境污染。

通过定期监测和分析植物的养分状况,我们可以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求进行合理调整,提供适宜的养分供应。

这不仅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还可以节约资源和减少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植物营养诊断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经验进行综合判断。

光凭一个指标或方法往往无法准确评估植物的养分状况,因此,我们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指标,以得出准确的诊断结果。

植物营养诊断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农业技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植物的养分需求,实现精准施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通过合理利用这项技术,我们可以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促进农业的绿色、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植物营养与施肥名词解释

植物营养与施肥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0*2分)20分1、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指某种养分能够发挥其最大增产效果的时期2、最小养分定律:在植物各生长因子中,植物产量的高低决定于最小的养分因子,其他生长因子即使丰富,也难提高其产量。

3、离子间的拮抗作用:是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的存在能抑制另一离子吸收的现象4、离子间的协助作用:某一离子的存在能促进另一离子的吸收的现象。

5、土壤供氮能力:指当季作物种植时土壤中已积累的氮和在作物生长期内土壤所矿化释放的氮量总和。

6、土壤缓效钾:被粘土矿物固定的非交换性的钾。

7、根际:是指作物根系对土壤理化、生物性质能产生显著影响的那部分特殊的“根区域”通常指根表周围1-4mm土壤。

8、闭蓄态磷:被铁铝胶膜包闭的磷酸盐。

9、作物营养临界期:指某种养分缺少或过多,各种营养比例失调时对作物生长发育影响最大的时期。

10、土壤养分强度因素:存在土壤溶液中有效养分的浓度,是根系可以直接吸收利用的养分。

11、根外营养:除了根系以外,植物地上部分(茎、叶片、幼果等器官)也可以吸收少量矿质元素,这个过程称为根外营养。

12、养分归还学说:只有用矿质肥料将植物吸收的矿质养分归还给土壤,就能保住土壤的肥力。

13、生理酸性肥料:凡是施入土壤经作物吸收后,呈现酸性反应的肥料,叫生理酸性肥料。

14、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体与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及营养物质的运输和能量的转化过程的科学。

15、施肥学:将肥料施于土壤或植物,以提高作物产量、品质,并保持和增进土壤肥力的农业措施。

16、肥料:直接或间接供给植物所需养分,改善土壤性质,以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作物品质的物质,都可以称作肥料。

17、报酬递减定律:从一定土地上所得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和资本量的增大而有所增加,但随着投入的单位劳动和资本量的增加,报酬的增加却在逐渐减少。

(亦即最初的劳动和投资所得到的报酬最高,以后递增的单位投资和劳力所得报酬是渐次递减的。

)18、矿质营养学说:腐殖质是在地球上有了植物才出现的,而不是在植物出现以前,因此植物的原始养分只能是矿物质。

作物营养诊断(1)

作物营养诊断(1)

作物营养诊断的方法发布时间:2008年07月24日【字体:大中小】作物营养诊断的方法(一)形态诊断作物外表形态的变化是内在生理代谢异常的反映,作物处于营养元素失调时,与某元素有关的代谢受到干扰而紊乱,生育进程不正常,就会出现异常的形态症状。

所以根据形态症状及其出现部位可以推断缺乏哪种元素。

形态诊断的最大优点是不需要任何仪器设备,简单方便,对于一些常见的有典型或特异症状的失调症,常常可以一望而知。

但形态诊断有它的缺点和局限性,一是凭视觉判断,粗放、误诊可能性大,遇疑似症,重迭缺乏症等难以解决。

二是经验型的,实践经验起着重要作用,只有长期从事这方面工作具有丰富经验的工作者才可能应付自如。

三是形态诊断是出现症状之后的诊断,此时作物生育已显著受损,产量损失已经铸成,因此,对当季作物往往价值不高。

(二)植株化学诊断作物营养失调时,体内某些元素含量必然失常,分析作物体内元素含量与参比标准比较作出丰缺判断,是诊断的基本手段之一。

植株成分分析可分全量分析和组织速测两类,前者测定作物体元素的含量,目前的分析技术可能测定全部植物必需元素以及可能涉及的元素,精度高,所得数据资料可靠,通常是诊断结论的基本依据。

全量分析费工费时,一般只能在实验室里进行。

组织速测测定作物体内未同化部分的养分,都利用呈色反应、目测分级,简易快速,一般适于田头诊断,因比较粗放,通常作为是否缺乏某种元素的大致判断,测试的范围目前局限于几种大量元素如氮、磷、钾等,微量元素因为含量极微,精度要求高,速测难以实现。

1 、叶片分析诊断以叶片为样本分析各种养分含量,与参比标准比较进行丰缺判断,是植株化学诊断的一个分支,由于叶分析结果在指导果树施肥,实现预期产量,进行品质控制中取得较大的成功,受到广泛重视并发展成为果树营养诊断的一项专门技术。

果树是多年生作物,叶片寿命较长,养分含量有一个较长的稳定期,且与树体营养状况以及产量有良好的相关性;果树养分临界值受地域影响很小,发现一种果树某一元素的缺乏或毒害水平在各地有一致性,其中微量元素尤其如此。

作物营养诊断实习报告

作物营养诊断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作物营养诊断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提升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目标。

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作物营养失调现象普遍存在,影响了作物的正常生长和产量。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我参加了作物营养诊断实习,以提高我对作物营养诊断的认识和能力。

二、实习内容1. 了解作物营养诊断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作物营养诊断是指通过一系列方法判断作物体内某一养分丰缺状况,从而为施肥提供依据。

作物营养诊断的方法主要包括外观形态诊断、化学诊断和酶学诊断等。

2. 学习土壤养分检测技术土壤养分是作物生长的基础,通过检测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可以了解土壤肥力状况,为作物营养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习了土壤养分的快速检测技术,包括土壤pH值、有机质、氮、磷、钾等养分的检测方法。

3. 实践作物营养诊断操作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实际作物营养诊断操作,包括样品采集、样品处理、养分检测和诊断结果分析等。

通过实践,我对作物营养诊断的流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4. 学习作物营养调控技术了解作物营养失调的原因后,实习过程中还介绍了相应的作物营养调控技术。

包括合理施肥、调整施肥结构、改善土壤肥力、采用无土栽培等技术。

这些技术对于解决作物营养失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对作物营养诊断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掌握了土壤养分检测技术和作物营养诊断方法。

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根据诊断结果提出相应的作物营养调控措施。

这些知识和技能对于我今后从事农业生产管理和作物栽培具有重要意义。

四、实习总结本次作物营养诊断实习让我深刻认识到作物营养诊断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作物营养失调现象普遍存在,通过作物营养诊断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同时,我也意识到,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农业技术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掌握更多的农业技术知识。

总之,本次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我的专业技能,也激发了我对农业科技的兴趣。

作物营养与施肥技术问答

作物营养与施肥技术问答

作物营养与施肥技术问答一、作物营养与施肥知识1.作物生长发育需要哪些营养元素?据分析,任何一种植物体都含有70多种化学元素,这些元素并非都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

确定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一般应符合三个标准:一是作物缺乏这种元素时,就不能正常生长;二是作物缺乏这种元素时,其他元素不能代替,只能靠补充这种元素来解决;三是这种元素在作物体内起着固定的生理作用。

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否则这种元素就不能称之为必需营养元素。

目前公认的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共有16种,即碳(C)、氢(H)、氧(O)、氮(N)、磷(P)、钾(K)、钙(Ca)、镁(Mg)、硫(S)、铁(Fe)、硼(B)、锰(Mn)、铜(Cu)、锌(Zn)、钼(Mo)和氯(Cl)等。

根据作物对这16种元素需要量的不同,分为大量营养元素、中量营养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三类。

大量营养元素占作物体干重的百分之几十到千分之几。

碳、氢、氧、氮、磷、钾等六种属大量营养元素。

中量营养元素的需要量居大量营养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之间,约占植物体干重的千分之几。

钙、镁、硫等三种属于中量营养元素。

一般作物对微量元素的需要量很少,占作物干重的万分之几到百万分之几,甚至更少。

铁、硼、锰、铜、锌、钼和氯等七种属于微量营养元素。

1在16种必需的营养元素中,碳、氢、氧占的比例很大,但可以从空气和水中获得。

其他12种必需元素多从土壤中获得(豆科作物可以通过根瘤菌固定空气中部分氮)。

因作物对土壤中的氮、磷、钾的需要量较高,因此,人们称氮、磷、钾为“肥料三要素”。

除上述16种营养元素是作物生活所必需的以外,还有钠(Na)、硅(Si)、钴(Co)等,它们对作物生长有刺激作用,但不是必需的。

称为有益元素。

2.必需矿质营养元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什么?(1)氮:氮是作物体内许多重要有机化合物的成分,对作物的生命活动有重大作用,在多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作物的代谢过程和生长发育。

氮是蛋白质和核酸的主要成分,蛋白质含氮素16%~18%,蛋白质和核酸又是植物细胞原生质组成中的基本物质,也是作物生命活动的基础。

营养诊断的内容描述

营养诊断的内容描述

营养诊断的内容描述营养诊断是指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检测、评估和分析方法,确定个体或作物在特定阶段的营养状况是否健康、平衡,是否存在营养素缺乏、过剩或其他代谢失衡问题,并据此制定相应的营养干预措施的过程。

以下是针对人体与植物的营养诊断内容描述:人体营养诊断:1. 生化指标检测:-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血脂、血糖、肝肾功能等,以判断体内糖脂代谢、蛋白质合成及器官功能状态。

-微量元素测定:如铁、锌、钙、镁、硒等矿物质水平,以及维生素A、D、E、K、B族维生素等。

-人体成分分析:使用生物电阻抗分析(BIA)或DEXA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了解体脂率、肌肉量、骨密度等。

2. 生理功能评估:-基础代谢率(BMR)测定:通过代谢车计算出每日静息能量消耗,用于指导日常饮食热量摄入。

-消化系统功能测试:例如胃肠道吸收能力、消化酶活性等。

-免疫功能、激素水平等指标评估。

3. 膳食回顾与记录:-详细记录并分析个人的饮食习惯、食物摄入量,结合营养软件计算实际摄入的营养素种类与数量。

4. 症状与体征观察:-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生长发育情况、疲劳感、皮肤变化、毛发质地等症状判断可能存在的营养问题。

作物营养诊断:1. 形态诊断:-观察作物叶片颜色、形状、大小,茎秆粗细、节间长度,果实质量等,根据典型营养缺乏症状判断养分状况。

2. 化学诊断:-叶绿素含量测定,反映氮素供应状况。

-地上部组织分析:取样测定叶片、茎秆中的微量元素和大量元素浓度。

-土壤化学分析:测定土壤中有效养分的含量,推断其对作物营养供应的影响。

3. 环境诊断:-考虑气候条件、灌溉方式、土壤pH值等因素对作物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4. 田间试验与施肥试验:-进行不同施肥处理的对比试验,观测作物生长反应,从而得出最适宜的肥料配方和施用策略。

营养诊断是营养师通过评估个体的饮食习惯和身体状况,来确定其是否存在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等问题,并为其制定相应的营养改善计划。

营养诊断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身体检查:通过测量身高、体重、腰围等指标,评估个体的身体组成和体型,以及是否存在肥胖、消瘦等问题。

作物营养缺素诊断与科学施肥

作物营养缺素诊断与科学施肥

作物营养缺素诊断与科学施肥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营养素是作物生长的基础。

作物缺素是指作物在生长过程中由于土壤中某种或多种元素含量不足而引起的生理障碍。

正确诊断作物缺素并实施科学施肥可以有效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提高土壤肥力,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

一、作物营养缺素诊断1. 观察作物表现作物叶片的形态、颜色、大小、质地等特征可以反映作物的营养状况。

例如,氮缺乏时,作物叶片会变黄,叶缘呈红色,严重时叶片会出现枯死现象;磷缺乏时,作物叶片会变暗,呈紫色,叶片较小;钾缺乏时,作物叶片边缘会出现黄化现象,甚至出现焦枯。

2. 土壤分析通过土壤分析可以了解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的含量,从而判断作物缺素的类型和程度。

常用的土壤分析指标有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有效氮含量、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等。

3. 化学分析通过对作物组织的化学分析,可以准确测定作物体内各种元素的含量,进一步判断作物缺素的类型和程度。

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有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应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等。

二、科学施肥原则1. 综合施肥根据土壤分析和作物缺素诊断结果,综合考虑作物对不同营养元素的需求和土壤的肥力状况,合理配比各种营养元素,进行综合施肥。

例如,对于氮、磷、钾的施肥比例可以根据作物的需求和土壤的肥力状况进行调整。

2. 微量元素补充微量元素对作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尽管其需求量很小,但缺少微量元素也会导致作物的生长受限。

因此,在施肥过程中要注意补充微量元素,如铁、锰、锌、铜等。

3. 施肥方式选择根据不同的作物和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施肥方式。

常用的施肥方式有基肥施用、追肥施用和叶面喷施等。

基肥施用是指在作物生长初期将肥料施入土壤中,满足作物的营养需求;追肥施用是指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根据作物的需要进行补充施肥;叶面喷施是指将肥料溶液喷洒在作物叶片上,通过叶片吸收提供给作物营养。

4. 合理施肥量施肥量的多少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作物营养与施肥

作物营养与施肥

作物营养与施肥介绍了作物的营养期、作物营养的阶段性;作物吸收养分的关键时期——营养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包括根部吸收和叶面追肥;营养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介绍了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养分归还学说、最小养分律、报酬递减律、因子综合作用律和同等重要不可代替律。

介绍了施肥的环节和方法。

第四章作物生长的营养调节介绍了作物的营养期、作物营养的阶段性;作物吸收养分的关键时期——营养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包括根部吸收和叶面追肥;营养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介绍了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养分归还学说、最小养分律、报酬递减律、因子综合作用律和同等重要不可代替律。

介绍了施肥的环节和方法。

物质和能量的“ 大循环” 物质和能量的“ 大循环”无机界植物人和动物人类施肥活动根本目的是调节这一环节, 人类施肥活动根本目的是调节这一环节, 向自然界获取更多的能量。

向自然界获取更多的能量。

介绍了作物的营养期、作物营养的阶段性;作物吸收养分的关键时期——营养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包括根部吸收和叶面追肥;营养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介绍了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养分归还学说、最小养分律、报酬递减律、因子综合作用律和同等重要不可代替律。

介绍了施肥的环节和方法。

第一节作物营养与施肥一、作物的营养特性与施肥作物的营养期:作物的营养期:是指作物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养分的整个时期作物营养的阶段性:作物营养的阶段性:作物营养期包括几个不同的营养阶段,作物营养期包括几个不同的营养阶段,各阶段对营养元素的吸收规律为:段对营养元素的吸收规律为:生长初期吸收的数量和强度都较低,随着生长期的推移, 的数量和强度都较低,随着生长期的推移,对营养物质的吸收逐渐增加,到成熟阶段, 营养物质的吸收逐渐增加,到成熟阶段,又趋于减少。

于减少。

介绍了作物的营养期、作物营养的阶段性;作物吸收养分的关键时期——营养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包括根部吸收和叶面追肥;营养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介绍了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养分归还学说、最小养分律、报酬递减律、因子综合作用律和同等重要不可代替律。

农作物缺素诊断及配方施肥技术要点

农作物缺素诊断及配方施肥技术要点

农作物缺素诊断及配方施肥技术要点郭玉庆(赞皇县农业农村局,河北石家庄051230)[摘要]施肥是农作物种植实践中的重点内容,施肥时间、肥料种类以及施肥量等均会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

本文主要从农作物的缺素诊断与研究入手,分析配方施肥研究对于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意义,并对配方施肥技术的要点展开探究,采用更加科学可行的配方施肥方法来有效提升农作物的种植效益,同时为农民的稳产增收、国民的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配方施肥技术;缺素诊断;农作物生长[中图分类号]S1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909(2021)20-65-3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于农作物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多种路径。

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优质的肥料供给对农作物的生长至关重要。

从目前有关农作物肥料供给与研究分析来看,相关学者通过开展科学的配方施肥试验,并以此明确不同类型肥料对农作物生长带来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不同农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肥料需求,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配比与应用,对提高农作物产量、促进农民稳定增收、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农作物缺素诊断分析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其在形态上会表现出各种营养不足或营养成分不均衡的现象,这就是农作物缺素症。

从农作物营养学的角度研究发现,农作物缺素症发生部位和症状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和规律。

因此,及时观察农作物缺素症的外在表现,并将其作为判断内在原因的依据,进而采取有效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农作物缺素症的发生,同时提升农作物的产量[1]。

下面从农作物缺氮、磷、钾、钙、镁、铁、硼和锰元素等方面阐述农作物缺素症的主要体现。

通常来说,农作物患缺素症时形态的变化非常明显,一般不需要精细的仪器作为辅助,用肉眼和简单的经验就可以辨别。

例如,在较为贫瘠的土地上生长出来的农作物,在其生长初期会明显呈现出氮素不足的症状。

植株缺氮时,其生长会受到一定阻碍。

植物营养诊断如何判断植物的养分状况

植物营养诊断如何判断植物的养分状况

植物营养诊断如何判断植物的养分状况在农业生产中,植物的营养状况对于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起着关键作用。

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施肥管理,必须准确判断植物的养分状况。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植物营养诊断方法,帮助农民和园艺爱好者判断植物的养分状况。

一、土壤分析法土壤分析法是较为常用的植物营养诊断方法之一。

通过对土壤样品的分析,了解土壤中足量、适量和微量养分的含量,进而推断植物的养分状况。

土壤分析法主要包括采样、样品处理、实验室分析和结果解读等步骤。

通过测定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氮磷钾等主要养分的含量,可以判断出土壤的肥力水平和是否缺乏某些养分。

二、植物组织分析法植物组织分析法是通过对植物组织的分析,判断植物的养分状况。

常用的植物组织包括叶片、茎和根等部位。

植物组织分析法可以反映植物的养分吸收和吸收能力,是一种直接评估植物养分状态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通过测定植物组织中氮、磷、钾元素的含量,可以确定植物的养分是否充足。

同时,还可以测定其他微量元素(如铁、锌、锰等)的含量,综合判断植物的养分状况。

三、植物生长指标法植物生长指标法是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和形态特征,来判断植物的养分状况。

常用的生长指标包括株高、叶片颜色、叶面积、鲜重和干重等。

当植物叶片呈现黄化、叶片发育不良、干重较轻等现象时,可能是植物缺乏某些养分的表现。

通过观察和测量植物的生长指标,可以初步判断植物的养分状况,并进行相应的施肥调整。

四、土壤酶活性法土壤酶活性法是通过测定土壤中的酶活性,来判断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程度和养分供应状况。

常用的土壤酶活性指标包括脲酶、蔗糖酶和脱氢酶等。

这些酶活性指标的变化可以反映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动和酶分解能力,进而间接判断土壤养分的供应能力。

通过测定土壤酶活性,可以更加全面地评估土壤的肥力水平和养分供应状况。

总结起来,植物营养诊断是判断植物养分状况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帮助农民和园艺爱好者针对不同作物选择适宜的施肥方案。

园艺植物营养诊断及合理施肥

园艺植物营养诊断及合理施肥
菊 花 锰 毒 百 日 菊 缺 锰 向 日 葵 缺 锰
香 豌 豆 缺 锰
紫 罗 兰 锰 毒
百 日 菊 锰 毒
Cu
缺乏症:生长瘦弱,新叶失绿发黄,叶尖发白卷曲, 叶缘灰黄,叶片出现坏死斑点;
Zn
缺锌 引起新枝节间缩短,叶片小而黄,有时顶部叶 片成簇生状。如桃树小叶病。 锌中毒 植株小,叶片皱缩、黄化或具褐色坏死斑。
(3) 蘸秧根:水稻秧苗移栽时,采用1%氧化锌悬浊液 浸根约半分钟即可。
植物营养诊断的基本思路
植物出现病态症状的原因很多,对果树生长发育过 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可从发下几个方面分析: 第一,与病虫害是否有关: 第二,有无其他非病虫原因,如施肥灼伤,旱涝低 温高温、光照过强或过弱、污染中毒等; 第三,该树种或品种在各个生长时期有无形态上的 变化; 第四,是否是因营养元素失调所致。 如不属于前三种原因,就可肯定是营养元素 失调所致的
缺Fe/Mn/Zn/Cu:北方石灰性土 或酸性土施用过量石灰时 缺B: 缺Mo: 缺Cu: 有效硼低的土壤 南方酸性红壤地区 有机质土
2 园艺植物合理施肥
施肥是园艺植物生产的重要技术措施,为了及 时获得优质产品,应根据植物的需肥特征、不同生 长阶段、根系的深浅(植物)及土壤(植物生长介 质)、肥料种类(肥料)、气候和市场需求特点等 因素全方面考虑,做到科学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花卉营养的特点
不同花卉种类有着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和 需肥特性,因此施肥要求也不同。以观果为主 要产品的花卉(如金桔、葡萄等),除需要大量 的氮肥外,磷、钾肥也应占重要的比例。以观 叶为主的花卉,在施足氮肥的基础上,配施钾 肥。以观花为主的花卉,偏重氮肥,配施磷、 钾肥,并注意微量元素和稀土肥料的施用。
新梢、嫩茎节间短,小叶丛生,叶片脉间失绿,黄斑 缺锌

作物营养特性与施肥

作物营养特性与施肥
详细描述
作物生长过程中会从土壤中吸收养分,如果不能及时归还养分,就会导致土壤养分的亏 缺。为了保持土壤养分的平衡,需要将作物收获后带走的养分通过施肥的方式归还给土 壤。通过合理的施肥,可以补充土壤中的养分,提高土壤肥力,为作物的生长提供更好
的条件。
最小养分定律
总结词
最小养分定律是指作物生长受到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的制约。
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 水肥一体化技术需要选择适当的肥料品
减少肥料流失和浪费,同时促进作物吸 种和浓度,以及合理的灌溉方式和时间,
பைடு நூலகம்
收养分,提高产量和品质。
以避免对作物造成损害或对环境造成污
染。
THANKS
谢谢
详细描述
土壤中的各种营养元素,如氮、磷、钾、钙、镁等,对于作物的生长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土壤中某种营养元素 不足,就会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因此,在施肥时,需要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求,合理配比各种营养元素, 以达到平衡施肥的目的。
养分归还原理
总结词
养分归还原理是指通过施肥将土壤中消耗的养分归还给土壤,以保持土壤养分的平衡。
03
CHAPTER
施肥技术
基肥施用技术
01
02
03
基肥施用原则
根据作物营养需求和土壤 肥力状况,合理确定基肥 种类和施用量,以提供作 物整个生长期所需养分。
基肥施用方法
基肥一般采用全层施肥法, 将肥料均匀撒施在土壤表 面,然后翻耕入土,使肥 料与土壤充分混合。
基肥施用时期
基肥施用时期应根据作物 生长特性和土壤肥力状况 确定,一般作物在播种或 移植前施用基肥。
种肥施用技术
种肥施用原则
种肥施用注意事项

作物营养知识与施肥

作物营养知识与施肥
善环境,促进提高。
产投比。最大的经济效益。
施肥总量 养分种类 与比例 施肥方法 施肥时期
分配比例
作物需肥特点与施肥
• 不同作物对养分所需要的数量各不相同, 具有选择性吸收的特点,如:
– 禾谷类作物对氮的需要量较大,磷、钾次之; – 豆科作物对磷的需要量比一般作物多; – 而蔬菜类作物是以生产叶子为主的,对氮的需要量比
生物肥料:微生物菌剂、秸秆腐熟剂、磷细菌肥 固氮菌肥,


有机肥料:人畜粪尿 厩肥 绿肥 杂肥 商品有机肥
(三)几种作物施肥技术
小麦施肥技术
小麦主要生育阶段有发芽出苗、越冬、返青、拔 节、抽穗、开花、灌浆和成熟。出苗至返青为苗 期,以营养生长为主;拔节至抽穗为旺盛生长期, 营养和生殖并进,生长速度快;开花至成熟期为 生育后期。
➢作物的高产、稳产,需要多种养分的均衡供 应,氮肥与磷、钾肥的有效配合对提高氮肥 利用率和增产作用均很显著。氮肥与有机肥 配合施用,可取长补短,缓急相济,互相促 进,既能及时满足作物营养关键时期对氮素 的需要,同时有机肥还具有改土培肥的作用, 做到用地养地相结合。
2.磷肥的种类
• 水溶性磷肥(过磷酸钙、重过磷酸 钙)、枸溶性磷肥(钙镁磷肥、钢 渣磷肥)和难溶性磷肥(磷矿粉、 骨粉)
任何作物都大。
• 作物的需肥特性告诉我们,对于不同的作 物要选择不同的肥料搭配施用。
(二)肥料相关知识
当前施肥中存在的问题: 重化肥,轻有机肥; 重氮肥,轻磷、钾肥,忽视微肥; 重产量,轻质量; 施用方法陈旧落后。
化肥的特点
化肥是指用化学方法制造而成的肥料,包 括氮肥、磷肥、钾肥、微肥、复合肥料等。
氮肥在土壤中的转化
NH4+除被植物吸收外,一部分被土壤胶体吸 附,另一部分通过硝化作用转化为NO3-;NO3则易随水淋失,在还原条件下还会发生反硝 化作用而脱氮。尿素在微生物分泌的脲酶的 作用下,转化为碳酸氢铵。

大田作物营养特性与施肥技术培训资料

大田作物营养特性与施肥技术培训资料

粮食作物
玉米营养特性与施肥技术
三、施肥技术 • 春玉米
– 主要产区在东北、西北,多为一年一熟,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9月 底至10月上旬收获,生育期约120天。一般亩产约650千克田块,基肥可亩施 通用型复合肥(15-15-15等)35-40千克,或“老三样”配施:磷酸二铵1214千克,尿素8-10千克,氯化钾8-10千克;追肥采取“前轻后重”的方法, 若地瘦苗弱,可在拔节前每亩追尿素5-10千克,大喇叭口期作为玉米养分需 求高峰期,每亩应追尿素20-25千克。
•硫 – 油菜需硫较多,其含量与磷相当,缺硫土壤施硫能显著提高油菜籽的产 量和油的品质。 – 提倡施用有机肥或秸秆还田,这时上述磷钾肥施用量可适当减少,但每 亩需增施尿素15-20千克。
油料作物 花生营养特性与施肥技术
一、营养特性 花生的生育期大多为120-135天,豆科作物,有根瘤能固定空气中
的游离氮素,以供自身氮素营养。花生整个生育期分为苗期、开花下 针期、结荚期和饱果成熟期。
– 追肥:早施追肥,在移栽后8-10天(单季早稻较早,5-7天)追肥, 每亩追施尿素15-20千克,根据生长情况,拔节可追尿素每亩10-15 千克。插栽后35-40天(抽穗前15-20天)将氮肥总量的30%和钾肥总 量的40%作孕穗肥,亩施尿素8-10千克、氯化钾5-6千克。
• 对于脱肥或田间地力较弱的田块可选择施用高氮型复合肥替代尿素作为 追肥施用。
– 全部磷肥、60%钾肥和50%氮肥作为基肥施用。具体来说,亩施复合肥(2020-8)35-45千克,或氮磷钾肥配施:尿素13-15千克或碳酸氢铵35-40千克, 磷酸二铵13-15千克或过磷酸钙40-50千克,氯化钾8-10千克;
• 追肥
– 早施、勤施苗肥:苗期20%-30%氮肥,薹期(抽薹中期)20%-30%氮肥和40% 钾肥。具体来说,苗期亩施尿素5-7千克,抽薹前后,亩施尿素5-7千克, 氯化钾4-6千克或高氮钾型复合肥10-15千克。

作物营养缺素与科学施肥ppt课件

作物营养缺素与科学施肥ppt课件
易于发生的环境条件
• 作物对氮素需要量大,大多数土壤不能满 足作物需要,如不施用氮肥,一般作物均 可能出现缺氮症状,以下条件更易发生:
• 轻质沙土和有机质贫乏的土壤。 • 土壤理化性质不良,排水不畅,土温低,
有机质分解缓慢的土壤。 • 施用大量新鲜有机肥,如绿肥及新鲜秸秆
容易引起微生物大量繁殖,夺取土壤有效 氮而引起暂时性缺氮。氮过剩一般为施用 氮肥过量或对前作肥料残留量估计不足等。
生长停滞,植株矮小。叶色淡绿或呈黄色,叶小而薄,叶脉由黄绿 色变为深紫色。茎秆变硬,富含纤维,并呈深黄色。果小,富含木质。
• 桃树
土壤缺氮会使全株叶片变浅绿色至黄色。起初成熟的叶或近乎成熟 的叶从浓绿色变为黄绿色,黄的程度逐渐加深,叶柄和叶脉则变红。此 时,新梢的生长受到阻碍,叶面积减少,枝条和叶片相对变硬。缺氮严 重时,大的叶脉之间的叶肉出现红色或红褐色斑点。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确定作物必需营养元素的3条标准
• 如果缺乏这种元素,作物就不能完成从种 子到形成种子全过程,也成为生命周期。
• 缺乏某种必需营养元素就会出现专一的缺 素症状,只有补给这个元素后症状才能减 轻或消失,如果补给了其它的营养元素的 则不能消除症状,换句话说,必需营养元 素之间是不可代替的。
• 叶片呈灰绿色或黄色,窄小,新叶出得慢, 叶片数少,严重时下部老叶呈黄色,干枯 死亡。茎秆矮短细小,多木质,分蘖分枝 少。根受抑制较细小而短。花、果实发育 迟缓,子粒不饱满,严重时落果,不正常 地早衰早熟,种子小,千粒重轻,产量低。
5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段一盛(江西农业大学资环)
名词解释:
合理施肥:指在一定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下,为栽培某种作物,或者在轮作周期中为各种作物所采取的正确施肥措施。

营养诊断:以植物形态、生理、生化等指标作为根据,判断植物的营养状况。

形态诊断:指通过外形观察或生物测定了解某种养分丰缺与否的一种手段。

化学诊断:应用化学方法测定植物体营养元素的含量,并与参比标准比较,判断植物营养状况的方法。

衣分:是指皮棉占籽棉的百分比(皮棉是指脱去棉籽的棉花)
缺素症状:植物因缺乏某种或多种必需营养元素以致不能正常生长发育,从而在外形上表现出特有的症状。

一般属于生理病害。

植物营养: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化学物质,并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过程。

根系活力:是一个表征植物根系的量。

肥料的分期效应:指在某一生育阶段中,作物所吸收的单位重量养分能增加的籽粒产量。

氮肥吸收利用率:是指施肥区作物氮素积累量与空白区氮素积累量的差占施用氮肥总氮量的百分数。

氮肥生理利用率:反映了作物对所吸收的肥料氮素在作物体内的利用率,其定义为作物因施用氮肥而增加的产量与相应的氮素积累量的增加量的比值。

氮肥农学利用率:是作物氮肥吸收利用率与生理利用率的乘积,指作物施用氮肥后增加的产量与施用的氮肥量之比值。

填空题:
1.农业生产包括植物生产、土壤管理、动物生产三个环节
2.农业部规定现代农业发展必须符合优质、高效、高产、生态、安全要求。

3.农业生态特点:社会性、高产性、波动性
4.农业生态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别:农业生态系统来自自然生态系统,因而无论是生物组分还是环境组分都与自然生态系统有很多相似的特征。

然而,农业生态系统又是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长期改造和调节控制的产物,因此又明显区别于一般自然生态系统。

主要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1)系统的生物构成不同;(2)系统净生产力不同;(3)系统的开放程度不同;(4)系统稳定机制不同;(5)系统服从的规律不同。

5. 营养作物吸收养分环境因素是:pH、光照、气温、水分、养分的浓度、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6易缺铜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如泥炭土、沼泽土和腐殖土;易缺钼的土壤:酸性土壤
7.增施钾肥能增加抗病性、抗逆性、抗寒抗旱、抗倒伏
8.农产品质量包括营养品质、商品品质、卫生品质
9.水稻“一炷香”是缺磷
10.棉花缺硼引发的症状:在苗期、蕾期即有表现,主要是叶片变厚增大、变脆,色暗绿无光泽,主茎生长点受损,腋芽丛生,上部叶片萎缩。

至蕾铃期脱落严重,“蕾而不花”,开花也难成桃,但病症却最早出现在叶片上。

潜在缺硼时,叶柄上可能出现环节。

症状易发生于现蕾到开花的新生组织上
11.植物新叶失绿、色泽均一是缺硫;植物新叶失绿、叶面白化是缺铁
简答题:
1.酶学诊断的依据?
答:许多元素是酶的组成或活化剂,所以当缺乏某种元素时,与该元素有关的酶的含量或活性就发生变化。

故测定其数量或活性可以判断这种元素丰缺情况。

2.作物营养诊断的方法有哪些?
答:植物组织分析诊断法、土壤分析诊断法、植物外观诊断法、田间施肥试验诊断法、生理生化分析诊断法、植物组织液分析诊断法、无损测试技术及其他诊断方法等。

3.作物缺素症状的原因?
答:1.土壤中营养元素的缺乏2.土壤反应(pH)不适3.营养成分不平衡:a抑制吸收:如NH4+与K+存在竞争吸收现象,高浓度一方阻碍低浓度一方的吸收;b阻碍转运:如磷-锌、磷-铁、氮-锌拮抗;c稀释效应:主要是氮素引起。

4.土壤理化性质不良5.不良的气候条件:主要是气温、雨水、光照。

4.油菜硼肥的实用技术?
答:1.基施。

底施硼肥是确保油菜硼元素供给的主要方式。

底施硼肥适用于中度或严重缺硼的土壤,亩用硼砂0.5公斤为宜,与细土或有机肥、化肥混合均匀开沟条施或穴施。

值得注意的是,不宜深翻或撒施硼肥,即使是严重缺硼土壤,硼砂用量也不宜超过2.0公斤/亩,因为硼肥属于一种微量高效肥料,适量与过量的界限相差甚小,过量往往会产生毒害。

2.叶面喷施硼肥。

在底施硼肥的基础上,叶面喷施硼肥是一种十分经济有效又十分必要的补硼方式,可按油菜各生育期的需硼特点,进行有效调节。

最佳施用期是苗后期和抽苔期,分二次施用,每亩每次施用硼砂100-150克(先用少量热水溶解)兑清水50kg喷雾。

另外,为有效提高油菜结实率、增加粒数和提高千粒重,最好能每亩再配合使用磷酸二氢钾混喷,尤其对长势不太好的更为重要。

初花期可根据缺硼症状作为辅助性喷硼措施,每亩每次施用硼砂50- 100克兑清水80-100kg喷雾为宜。

在晴天上午10点以前下午4点以后喷施效果最好,均匀喷施叶面,使叶面充分湿润而又不滴水为止。

在硼肥施用过程中应该注意基施与叶面喷施结合,硼肥与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将会获得更高产量和最大的经济效益。

5.水稻缺硅的原因?
答:1)土壤有效硅含量低2)土壤还原性强3)氮肥过多4)土壤水分缺乏
6如何阻止水稻缺锌?
答:A 施用锌肥:基肥:硫酸锌(ZnSO4·7H2O)1-2 kg/亩;追肥:一般在分蘖前期,即水稻移栽后10—30天出现缺锌现象时,追施硫酸锌(ZnSO4·7H2O)每亩1—1.5kg。

(喷施:在秧田2—3片叶时或在本田秧苗分蘖期喷施。

用0.1-0.3%的七水硫酸锌溶液连续喷施2—3次,每次间隔7—10天。

直播田可在3叶期、5叶期、分蘖期各喷1次。

喷施锌肥宜在苗期或及早喷施效果较好。

中稻生长季长、叶片宽,可采用喷施。


B 科学管理:提高土壤氧化势,开沟排水消除渍水,实行冬季耕翻晒垡等。

C避免施用过量新鲜有机肥。

7.我国水稻施肥技术存在哪些缺陷?
答:重施氮、磷肥,轻施钾肥;重施化肥, 轻施有机肥;重一般肥料,轻配方肥料;重基肥, 轻追肥;重浅施, 轻深施
8.作物缺氮硫的形态上有何相同和不同,为什么?
答:相同点:叶片都出现失绿黄化,茎秆瘦弱,产量下降,不同点:发生部位不同,氮素缺乏出现在老叶,而硫素出现在新叶
9.作物营养土壤诊断的依据?
答:土壤营养诊断的主要依据是土壤养分的强度因素和数量因素。

10.棉花基肥、追肥的施用技术?
答:棉花施肥一般的原则是,施足基肥、轻施苗肥、稳施蕾肥、重施花铃期和根外追肥。

后期可酌情根外追肥。

1)基肥:棉花产量与棉田土壤肥力密切相关,要实现优质高产,要求棉田具有较高的肥力,在棉花生长期间能持续供给棉株生育所需的各种养分。

棉花是深根作物,生长期长,需肥量大,对土壤肥力有
高的要求。

一般有机质高的棉田,土壤肥力也高。

因此,棉田培肥土壤的途径是多施农家肥,配合适量化肥于播种前作基肥施入土壤。

作基肥用的肥料,施的深度较深,而翻耕后能使土肥相融,肥效比较平衡,保持时间长,有利改良土壤,培肥地力。

长期不施农家肥,单纯靠化肥供给棉花营养物质,往往容易使土壤结构变差,造成某种营养元素的不平衡,不能保证棉花优质高产。

(2)追肥:施足基肥对提高土壤肥力和棉株整个生长发育时期对养分的要求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但要获得棉花高产,还需适时适量施用追肥,才能确保棉花有良好的养分条件。

追肥一般掌握前轻后重的原则,因地、因时、因苗施用。

11.水稻基肥、追肥的施用技术?
答:稻全生育期,氮肥的40%~60%、钾肥的50%~100%和磷肥用做基肥,其余做追肥。

1).底肥“一道清”施肥法:将全部肥料于整田时一次施下,适用于保肥力强的稻田。

2).“前促”施肥法:基肥占总施肥量的70~80%,其余肥料在返青后全部施用。

多用于生育期短的品种,施肥水平不高或前期温度较低,肥效发挥慢的稻田。

3).“前促、中控、后补”施肥法:强调中期限氮和后期补氮。

施足底肥,早攻分蘖肥,中期晒田控氮,抑制无效分蘖,后期酌情施穗肥,以达多穗多粒增加粒重的目的。

适用于施肥水平较高,生育期较长,分蘖穗比重大的杂交稻。

4).“前稳、中促、后保”施肥法:在栽足基本苗的前提下,减少前期施肥量,使水稻稳健生长,主要依靠栽培的基本苗成穗,中期重施穗肥,促进穗大粒多,后期适当补施粒肥,增加结实率和粒重。

适用于生长期较长的品种和肥料不足,土壤保肥力较差田块。

12.酸性土壤为什么施用有机肥可以改良?
答:有机肥能提升土壤中的矿质养分,能对酸性土壤起到中合作用;腐殖质的阳离子交换量是粘土矿物的20~30倍,易与各种阴阳离子结合生成盐,从而形成一个相互转化的缓冲体系,调节和稳定了土壤的pH,减缓土壤酸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