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3篇】
【导语】应⽤题可以说是⼩学数学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是培养学⽣数学思维及解题能⼒的重要途径,做好应⽤题掉⼩学⽣⾮常重要,它是检验学⽣堆成掌握程度的重要途径,⽽且⼩学⽣在解答应⽤题分过程中培养了数学思维能⼒、问题的分析解决能⼒。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应⽤题【3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应⽤题 1、象妈妈重4吨,⼩象重500千克,象妈妈⽐⼩象重多少千克? 2、⼀批货物,⼀辆载重4吨的货车运了3次,还剩下5吨,这批货物有多少吨? 3、艺术节中,参加唱歌的学⽣有45⼈,⽐跳舞的少36⼈,参加跳舞的有多少⼈? 4、⼯⼈叔叔第⼀天修路400⽶,第⼆天⽐第⼀天多修200⽶,(1)⼯⼈叔叔第⼆天修路多少⽶? (2)两天⼀共修路多少⽶?合多少千⽶? 5、粮店运来900千克⼤⽶,上午卖出270千克,下午卖出24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6⼀辆卡车重5吨700千克,车上装有3000千克的机器3台,汽车要通过⼀架限重12吨的桥,能通过吗? 7、⾷堂原有⼤⽶2吨,⼜运来4300千克,这些⼤⽶只够7天,平均每天⽤多少千克? 8、有两筐苹果,甲筐⽐⼄筐多18千克,如果从⼄筐取出12千克放⼊甲筐,则甲筐是⼄筐的2倍,甲筐原有多少千克苹果? 9、同学们第⼀天回收534节废旧电池,第⼆天上午回收了313节,下午回收了156节,两天⼀共回收了多少节旧电池? 10、⼀个电话368元,⼩明已经攒了200元,如果每⽉攒40元,再攒4个⽉,够吗? 11、⼀只⼭⽺重100千克,⼀只⼩⽺⽐它轻50千克,两只⽺共重多少千克? 12、洗⾐机⼚2⽉份⽣产150台洗⾐机,3⽉份⽐2⽉份多74台,3⽉份⽣产多少台?2、3⽉份⼀共⽣产多少台? 13、⼀列跨海⽕车上原有706⼈,跨海时有169⼈下车,377⼈上车,这时⽕车上有多少⼈? 14、哥哥把⾃⼰的书送8本给妹妹,这样妹妹还是⽐哥哥少7本,哥哥⽐妹妹原来多多少本书? 15、菜场运来茄⼦560千克,西红柿⽐茄⼦多132千克,⼀共多少千克?2.⼩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应⽤题 1、⼀本科普书,⼩明准备6天看完,平均每天要看多少页? 2、同学们做了80朵纸花,每5朵扎⼀束,可以扎⼏束?每4朵扎⼀束,可以扎⼏束? 3、⼀种练习本每本的单价是4⾓。
三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字少简单
三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字少简单
1、有15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
2、23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几组,还多几盆?
3、12个羽毛球,平均分给5个人,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
4、4月份有30天,有几个星期,还多几天?
5、儿童读物每本23元,23元最多可以买几本?25元呢?
6、有29片扇叶,每台电扇装3片,够装几台电扇?
7、有32人跳绳,6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还多几人?
8、小明又20元钱,想买3元一瓶的矿泉水,最多可以买几瓶,还剩几元?
9、一根绳子19米,剪8米做一根长跳绳,剩下的每2米做一根短跳绳,可以做多少根短跳绳?还剩多少米?
10、有24个球,每袋装5个,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
三年级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练习题(3篇)
【导语】⼩学三年级应⽤题的教学是⼀个⾮常重要的阶段,涉及⼀般应⽤题到典型应⽤题,从⼀步应⽤题到⼏步应⽤题,这就要求同学掌握从普遍到特殊,从简单到复杂的解答⽅法,从已学习到的解题⽅法中找出规律,把握特点。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三年级⼩学⽣数学解决问题练习题(3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三年级⼩学⽣数学解决问题练习题 1、3部插秧4⼩时插秧9600平⽅⽶,平均每部插秧机1⼩时插秧多少平⽅⽶?(列综合算式解答。
) 2、(1)1只奶⽺1天产奶3千克。
照这样计算,20只奶⽺15天⼀共可以产奶多少千克? (2)20只奶⽺15天⼀共产奶900千克,平均1只奶⽺1天产奶多少千克? 3、少年宫美术组有45个同学,3个⽉共创作810幅画,平均每⼈每⽉创作多少幅画? 4、⼀台冰箱平均每⽉⽤电40千⽡时(即原来的“度”)。
有⼀座宿舍楼新拉加5台普箱,⼀年要多⽤电多少千⽡时?(解答后,再检验。
) 5、运动会上315个同学参加体操表演。
他们平均分成7⼈,每队再平均分成5组,每组有多少个同学?(解答后,再检验。
) 6、⼀块长120⽶、宽35⽶的和蓄谋形麦地,共收⼩麦4200千克,平均每平⽅⽶收⼩麦多少千克? 7、4台碾⽶机3⼩时碾⽶4800千克,1台碾⽶机8⼩时碾⽶多少千克? 8、体育⽼师买了3个排球,每个30元;还买了2个篮球,每个42元。
⼀共⽤了多少钱?(先⽤线段图表⽰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再列式解答。
) 9、王丽丽和杨平早晨锻炼⾝体。
王丽丽每天跑800⽶,杨平每天跑1000⽶。
这星期王丽丽跑了5天,杨平跑了6天。
这星期杨平⽐王丽丽多跑多少⽶? 10、⼩冬买了3本练习本,⽤了6⾓钱,⼩红买了3本⽣字本,⽤了9⾓钱。
⼀本练习本⽐⼀本⽣字本少⽤多少钱?(⽤两种⽅法解答。
) 11、三年级同学糊纸盒。
⼀班有39⼈,⼆班有41⼈。
平均每⼈糊5个,⼀共可以糊多少个?(⽤两种⽅法解答。
) 12、⾼师傅每⼩时加⼯45个零件,朱师傅每⼩时加⼯51个零件,两⼈各⼯作8⼩时,朱师傅⽐⾼师傅多做多少个零件?(⽤两种⽅法解答。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教案及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教案及练习题【篇一】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学问点四边形: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别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简单变形。
(三角形不简单变形)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篇二】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教学内容】义务训练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四边形p34——-p48【教材分析】1、本单元教材包括五局部内容: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周长、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估量。
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空间与图形,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已经有了初步的熟悉。
它为后面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打下根底。
2、本单元内容编写编写特点之一是加强了图形的特征、周长的概念等几何初步的教学。
特点之二是既留意挖掘几何学问之间的内在联系,有供应了大量与空间观念亲密相关的素材,从儿童学习数学的客观规律动身,选择了活动化的呈现方式,使学生在活泼的课堂气氛中开心的学习。
特点之三是充分运用了直观手段来教学,特备注中学生的动手力量的培育,让学生的手、脑、眼等多种感官协调参加活动,积存感性熟悉,进展看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一、根底性目标:1、进一步把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熟悉平行四边形,能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2、通过学生实际动手摸一摸、量一量理解周长的含义,把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通过这些公式进展正方形和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三年级数学一到四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一到四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混合运算掌握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混合运算。
理解括号的作用,会正确使用括号进行混合运算。
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掌握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认识并理解万以内的数位,能够正确读、写万以内的数。
会进行简单的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第三单元:四边形认识四边形的特征,掌握四边形的分类,会区分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
了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会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证明。
了解周长的概念,会计算四边形的周长和面积。
第四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特点,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认识余数,理解余数的概念,会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
了解整除和除尽的概念,能够判断一个数是否能够被另一个数整除或除尽。
会进行简单的验算,培养验算意识和验算能力。
复习知识点:复习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括号的作用。
复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认识并理解万以内的数位。
复习四边形的特征和分类,了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周长的概念。
复习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特点,认识余数、整除和除尽的概念,会进行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和简单的验算。
数学园地:了解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时间、人民币换算等,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通过一些趣味性的数学游戏和活动,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学习一些数学小知识,如数学符号的读法和写法、数字的排列组合等,丰富数学知识储备。
进行一些简单的数学思考和探索,如数字规律、图形变化等,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年级下册所有知识点数学
以下是三年级下册数学的一些常见知识点:
1. 分数
- 识别分数
- 分数的大小比较
- 分数的简化和扩展
- 分数与整数的转换
- 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2. 小数
- 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 小数的大小比较
- 小数与分数的转换
- 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3. 计数与运算
- 计算加减法算式
- 计算乘法算式
- 计算除法算式
- 运用竖式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4.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 数据的分类和排序
- 制作简单的图表(例如柱状图、折线图等)
5. 几何图形
- 识别并绘制不同的几何图形(例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 认识图形的性质(例如边长、角度等)
- 进行简单的图形变换(例如平移、旋转、对称等)
6. 时间与日历
- 计算时间的过去与未来
- 识别并使用日历
7. 金钱与购物
- 识别并计算金额的加减法
- 进行简单的购物运算
这只是一部分三年级下册数学的知识点,实际课程可能会根据教材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建议参考相关教材和课程大纲,以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知识点内容。
完整版【小学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附答案
完整版【小学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附答案一、三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解答题1.用下面两种卡车运14吨的水果,如果每次每辆车都装满,可以怎样安排恰好能运完?请写出所有的方法。
大车:载质量4吨小车:载质量2吨解析:大车运3次小车运1次或大车运2次小车运3次或大车运1次小车运5次或小车运7次【分析】两辆车的载质量分别为4吨和2吨,可以只安排一辆车,也可以两辆车同时安排,但要每次都装满。
用列表的方法把不同的运送方案一一列举出来,再选择最优方案。
【详解】派车方案大车小车运送产品吨数①4次0次16吨②3次1次14吨③2次3次14吨④1次5次14吨⑤0次7次14吨答:大车运3次小车运1次或大车运2次小车运3次或大车运1次小车运5次或小车运7次都能恰好运完这些水果。
【点睛】根据已知条件和数量关系将所有可能的方案一一列举出来,然后再从各种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
2.丽丽准备买一些橡皮,她所带的钱买2盒还剩36元,买3盒还差12元,已知每盒装8块橡皮,你知道丽丽带了多少元钱吗?解析:132元【详解】36+12=48(元)48×2+36=132(元)3.聪聪和妈妈一起做了一个大蛋糕,聪聪吃了整个蛋糕的,妈妈吃了整个蛋糕的,他们两人吃了整个蛋糕的几分之几?解析:.【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分数加法的意义,将聪聪与妈妈吃的占总量的分率分别相加,即得他们两人吃了整个蛋糕的几分之几.解:+=答:他们两人吃了整个蛋糕的.【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完成简单的分数加法应用题的能力.4.把两根60厘米长的竹板钉在一起,钉完后的竹板长116厘米,钉在一起的部分是多少厘米?解析:4米【分析】如下图所示,两根竹板如果不钉在一起的话长为60+60=120厘米;所以钉在一起部分的长度为:钉之前的两个竹板的长度和-钉完以后的竹板长,列式解答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60+60=120(米)120-116=4(米)答:钉在一起的部分是4米。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关整数加减法的应用题,根据题干数量关系,画图帮助理解,列式解答即可。
小学三年级的数学第二单元估算
球?首先可以通过估算15和48的差得到小 明气球的大致数量,再通过总数量减去已知 数量得到小红气球的数量。此题需要思维敏
捷、方法得当才能快速得出结果。
THANK YOU.
较复杂的加减乘除估算
总结词
进阶、运用
详细描述
对于较为复杂的小学数学估算题,需要灵活运用各种估算技巧。例如,估算69 × 41=?,可以将69近似的看 作70,将41近似的看作40,进行近似计算得出结果2800,这种方法虽然不够精确,但可以快速得到大致结果 。
应用题中的估算
总结词
实践、思维
详细描述
心算法
总结词
用心算的方法,快速得出估算结果。
详细描述
心算法是指用心算的方法进行估算,适用于简单的加减法估算。例如,估算31+47,可以将30+40=70,再将 1+7=8,得到估算结果78。这种方法需要熟练掌握加减法口算技巧,才能快速得出估算结果。
手指法
总结词
利用手指计算,简单易懂。
详细描述
手指法是指利用手指计算的方法进行估算,适用于简单的乘法估算。例如,估算8×9,可以将左手8个 手指伸出来,再将右手9个手指伸出来,一共伸出了72个手指,因此得到估算结果72。这种方法简单 易懂,适合小学生使用。
实物帮助法
总结词
借助实物进行估算,更加直观易懂。
详细描述
实物帮助法是指借助实物进行估算的方法。例如,估算一个苹果有多重,可 以将苹果放在秤上称一下,再将秤上的数字加上苹果的重量得到估算结果。 这种方法更加直观易懂,适合小学生使用。
三年级小学生数学应用题及答案(20道)
【导语】应⽤题可以说是⼩学数学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是培养学⽣数学思维及解题能⼒的重要途径,做好应⽤题掉⼩学⽣⾮常重要,它是检验学⽣堆成掌握程度的重要途径,⽽且⼩学⽣在解答应⽤题分过程中培养了数学思维能⼒、问题的分析解决能⼒。
以下是整理的《三年级⼩学⽣数学应⽤题及答案(20道)》,希望帮助到您。
三年级⼩学⽣数学应⽤题及答案(1-10道) 1、⼩明家、⼩红家和学校在同⼀条路上。
⼩红家到学校有312⽶。
⼩明家到学校只有155⽶。
⼩明家到⼩红家有多远?(他们两家和学校的位置可能有⼏种情况?) 两种情况: 第⼀种是在学校的同⼀侧:312-155=157(⽶) 第⼆种情况:在学校的两侧:312+155=467(⽶) 答:⼩明家到⼩红家有有两种情况,在学校同侧时是157⽶,在学校两侧时是467⽶。
2、⼀套运动服135元,⼀双运动鞋48元,妈妈给了售货员200元,应找回多少元? ⽤了的钱:135+48=183(元)找回:200-183=17(元) 【或:200-135-48=17(元)】 答:应找回17元。
3、客轮上原有205⼈,有79⼈下船,有128⼈上船,再开船时客轮上有多少⼈? 205-79=126(⼈)126+128=254(⼈) 答:再开船时客轮上有254⼈。
4、⽤900个鸡蛋孵⼩鸡,上午孵出了337只⼩鸡,下午⽐上午多孵出118只。
(1)下午孵出了多少只⼩鸡?337+118=455(只) (2)这⼀天共孵出了多少只⼩鸡?337+455=792(只)(3)还剩下多少个鸡蛋? 900-792=108(只) 5、⼀个长⽅形花坛的长是5⽶,宽是3⽶。
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 (5+3)×2公式:(长+宽)×2=长⽅形周长=8×2 =16(⽶) 答:这个花坛的周长是16⽶。
6、⼀块⽅形⼿帕的边长是2分⽶,⽤90厘⽶长的绸带能围⼀圈吗? 2分⽶=20厘⽶20×4=80(厘⽶)【正⽅形周长=边长×4】80厘⽶<90厘⽶ 答:⽤90厘⽶长的绸带能围⼀圈。
5.多彩的分数条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
1 2
=
1 2
5 6
−
1 6
=
4 6
4 4
−
1 4=3 4Fra bibliotek7 9
−
2 9
=
5 9
13 − 11 = 2
24 24 24
1+2=
33
3 3
折一折
1
1 2 1 4 1 8 1 16
想一想,“1”里面有几
个
1 8
41?有几个
或
1 16
?
1 2
、
1
11
2 里面有( 2 )个 4 4
1 里面有( 2 )个 8
多彩的分数条
第 5 课时
苏教版 数学 三年级 上册
1.借助游戏,体会分数之间内在的联系,进一步 了解分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2.在实际操作和交流过程中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 思维,锻炼思维的灵活性。 3.在游戏中获得成功的乐趣。
1+1= 2
44 4
7 15
−
3 15
=
4 15
3 4
−
2 4
=
1 4
2 2
2.最后一次掷出的分数比剩下的分数大,本 次掷出的结果无效。
3.谁先把自己图中的彩条全部拿走,谁就赢。
1
1
2
2
想一想: 通过游戏,你对分数有哪些新的认识?
( 4 )+( 1 ) = (5 ) + ( 1)
5
5
6
6
戏。
开心抢“1”
1.两人轮流掷正方体,朝上的面是哪个分数,就把 这个分数条铺在白色直条里。
2.谁先把自己的“1”正好铺满,谁就赢。
三年级下数学应用题:时间段专项练习
三年级数学应用题:时间段专项练习1、小明早上10点出去,经过4个小时33分回来,现在几点?2、一个马拉松运动员6点从起点出发,经过89分钟后到终点,现在几点?3、小明早上午9点出去郊游,下午3点回来,补习了多久?4、莉莉要去北京旅游,上午6的火车,第二天下午5点到,火车开了多久?5、小王下午3点开始玩电脑,到下午5点25分关电脑,他玩了多久?6、妮妮晚上6点56分出去骑单车,晚上8点41分回来,出去了多久?7、白白上午5点17分出去,经过165分钟后回来,他回来是几点?8、飞飞下午2点16分出外吃饭,下午4点34分回来,经过多少分钟?9、幻幻下午2点去上学,下午5点27分回家,他上了几小时的课?10、同学们进行60米赛跑,王乐用了12秒,张鹏用了10秒,李鑫用了13秒,谁跑得最快,谁跑得最慢?11、小芊上午9点出外,经过5个小时,小芊回到家,回到家是几点?12、程鲁早上7时59分10秒到学校,张兰7时59分38秒到校,他俩谁先到学校,早到多少时间?13、在100米赛跑中,小明比小方快3秒,小方比小刚慢2秒,你能排出他们三人的名次吗?14、现在的时间是4时20分,再过1时30分是几时几分?15、同学们看电影《海底总动员》,看完这部电影需要2时30分,如果下午2时30分开映,放映结束时应该是什么时间?16、现在是下午2时30分,40分钟以前是几时几分?17、赵宁口算一道题,需要5秒,6分钟能口算多少道题?18、同学们去春游,早晨8:20出发,下午3:20回来,共用了多少时间?19、李军早上7:40到校,中午11:40放学,下午2:00上学,下午5:00放学,他一天在学校多少时间? 20、胖胖家到少年宫要走15分钟,他要看上午9:00的演出,最晚应当什么时间从家出发?21、一场足球比赛需要90分钟,如果想在下午5时结束,这场足球赛应该在什么时候开始?22、李静每分钟写3个大字,从7时20分到7时35分,他可写多少个大字?23、工人师傅要做960个零件,从上午8:00开始,到下午2:00完成,平均每小时做多少个?24、李师傅做一个零件要用9分钟,做6个零件,从下午4:00开始,要到下午几时几分才能完成任务?25、汽车每隔10分钟一班,妈妈想搭8时45分的一班车,到达车站时,已是8时47分,还要等多少分钟,才可以搭乘下一班汽车?26、人民银行营业时间是上午8:30—下午5:00,人民银行一天的营业时间是多少?。
三年级必背数学公式
1、加法公式:加数+ 加数= 和和- 另一个加数= 加数2、减法公式:被减数- 减数= 差差+ 减数= 被减数或被减数= 差+ 减数被减数- 差= 减数3.、乘法公式:乘数×乘数=积因数×因数=积4、除法公式:被除数÷除数=商5.长方形的周长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L(周长)=2(a+b)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6.正方形的周长公式: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L(周长)=4a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7.长方形的面积公式: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8.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9、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S=ah÷210、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11、11、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长度单位换算:1千米(公里)=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
面积单立换算:1公项=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质量单位:吨、千克、克,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质量单位换算: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1公斤=2斤1斤-=500克货币单位:元、角、分货币单位换算: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时间单位:时、分、秒,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60。
时间单位换算:1世纪=100年,1年=4季=12月,1月=30天,1天=24小时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大月(31天)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1日=24小时1时=60分1分=60秒1时=3600秒。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
总复习知识要点第一单元计时单位:时、分、秒:1时=60分 1分=60秒 1天=24时 1刻钟=15分,半小时=30分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时间之间的进率都是60 3小时=(180)分 3×60=180 120分=( 2 )小时 120 ÷60=2时转换成分(乘60),分转换成时(除60)分转换成秒(乘60)秒转换成分(除60)计算经过的时间:经过的时间=结束时间-开始的时间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
2、钟面上有()个大格,()个小格;时针走1大格是()小时;分针走1小格是()分钟,走1大格是()分钟;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圈;秒针走1小格是()秒,走1圈是()秒,也就是()分钟。
从数字4走到9,时针走了()小时,分针走了()分,秒针走了()秒。
3、6小时=()分 4分=()秒 180秒=()分 200秒=( )分()秒 75分=( )时()分4、李响所在学校早上7:50开始上课,每节课40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
第一节课什么时间下课?第二节课什么时间上课?5、小明乘坐10时30分的火车去北京出差,结果火车晚点15分钟,火车行驶了6小时25分钟到达北京,小明到达北京是什么时间?6、小强每分钟可以加工8个零件,他从10:50到11:15,共加工了多少零件?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减法:1、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方法:(1)先“用两位数加整十数加一位数”(2)先用“整十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加一位数,再把两次所得的和相加。
2、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方法:(1)先用“两位数减整十数,再用所得的差减一位数”(2)先用“整十数减整十数,一位数减一位数,再把所得差相加。
”3、列竖式加法运算注意: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如果前一位也满十,再向前一位进1;4、列竖式减法运算注意: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足减,向前一位借1,在本位上加10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再向前一位借1。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优秀8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优秀8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掌握同分母分数的简单加、减计算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操作,理解简单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利用几何直观,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让学生任意说说想到的分数,师随机板书这些分数。
2、根据板书,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分数里分别包含几个几分之一。
设计意图由学生之前已经学过有关分数的知识引入新课,不仅进行了有效的复习,而且由问题引发学生猜测推想,渗透新课所要运用的知识,为探究新知打下基础。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1、提出问题(1)课件出示分西瓜的情境图。
将一个西瓜平均分成8块,哥哥吃了2块,弟弟吃了1块。
(2)从上面的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哥哥吃了西瓜的,弟弟吃了)(3)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预设)问题1:哥哥和弟弟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问题2:哥哥比弟弟多吃了几分之几?问题3:西瓜还剩下几分之几?……2、探究同分母分数的加法(1)教师有意识地选择第1个问题,要求学生列出算式。
(2)同桌讨论:+等于多少?(3)操作验证答案。
如果出现这种答案,教师不忙于下结论,而再询问:有不同的答案吗?如果出现这种答案,要追问:你是怎样想的?集体验证:(预设)方法1:把○平均折成8份,先涂了2份,又涂了1份,合起来涂了3份,也就是;方法2:是2个,2个加1个是3个,也就是……在学生交流的同时,教师用课件进行示范。
(4)引导辨析:+的结果为什么不是?设计意图在教学同分母分数的加法时出现了两种思路,第一种思路停留在直观感知层面,第二种思路是根据分数的意义从抽象的加法关系进行分析的。
显然,让学生的思维仅仅停留在直观感知的层面是不合理的,这时,要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比较,不要急于在此时的教学中就把学生的思路统一起来,可以在后面的练习中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优化。
三年级上册数学四边形
(1)
(2)
3、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 ( X ) 4、长方形的周长就是指围成这个长方形的四条边
长度的总和。 ( √ ) 5、一个长方形,长8厘米,宽5厘米。周长是
8+5×2=26(厘米)。 ( X)
做一做
1.正方形周长是20厘米,它的边长是( 4厘米 )。
2.长方形周长是18厘米,长是5厘米,宽(4厘米)
四边形整理复习
①有四条直边
四边形特点
②有四个角
认
识
①对边相等
四 长方形特点
边
②四个角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形
①四条边相等
正方形特点
②四个角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比较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角,而且每个角都是直角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不同点:
长方形的每组对边相等,较长的边叫做长,较短的 边叫做宽; 正方形的每条边都相等,每条边的长叫做边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24÷4= 6(分米) 答:李叔叔做好的相框边长是6分米。
2、一个长方形的长是70厘米,宽比其长 短20厘米,周长是多少分米?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 ×2
宽:70-20=50(厘米) 周长:(70+50)×2=240(厘米)
=24(分米) 答:它的周长是24分米。
3、一块长方形的木板,它的宽是3分米,长是 宽的2倍。要把木板用彩带在周围装饰得 漂亮一些,至少需要多长的彩带?
周
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长
长方形
长方形的周长 =(长+宽)×2
的
特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认
识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位置与方向》教案五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第1课时认识东、南、西、北⽅向 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例1及练习⼀第1题。
教学⽬标:1.通过活动体验使学⽣认识东、南、西、北四个⽅向,能够⽤给定的⼀个⽅向辨认其余的三个⽅向,并能⽤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向。
2.通过⼤量的操作活动,让学⽣形成辨认东、西、南、北等⽅向的技能,培养学⽣的观察能⼒,发展学⽣的空间想象能⼒。
3.在观察主题图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向。
教学过程: ⼀、情境导⼊ 同学们,你们知道2008年的奥运会在哪⾥举⾏吗?这是我们祖国的骄傲,也是全国⼈民努⼒的结果,⼤家想不想看看⾸都北京的美景呢? ⼆、愉快体验,探究新知 1.观察主题图 (1)出⽰第2页彩图。
(2)我们现在来到了北京的天安门⼴场,你们看见了哪些建筑物?愿意当⼩导游为⼤家介绍⼀下吗?同桌之间互相解说。
(3)指名上台讲。
2.学习例1:出⽰第3页彩图。
(1)图上画的是⼩明和他的学校,你能告诉⽼师他在⼲什么吗?⼤家想和他⼀样去我们的操场上认识这四个⽅向吗? 早上太阳在什么⽅向?⾯朝太阳,我们⾯对的是什么⽅向?背对的⽅向是什么⽅向? 学⽣相互说说⾃⼰前⾯的和后⾯的⽅向。
现在同学们像⽼师⼀样伸开两臂,我们左⼿指的⽅向是北,右⼿指的⽅向是南。
(2)让学⽣说说学校的东、南、西、北各有什么建筑物。
提问学校的教学楼等建筑物在操场的哪⼀⾯? (3)请4位同学⾯朝4个⽅向背对背站好,让他们说说⾃⼰⾯对的⽅向。
引导其他同学观察和发现东西两个⽅向的同学背对背,南北两个⽅向的同学背对背。
强调东西相对,南北相对。
三年级数学上册概念全集(人教版+北师大+苏教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概念全集第一单元:时、分、秒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时间单位: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1、开始时刻+时间=结束时刻2、结束时刻—开始时刻=时间3、结束时刻—时间=开始时刻1、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分成(5 )小格。
钟面上一共有(60 )个小格。
2、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正好走(一圈),是(60分)。
时针走一圈是(12时),走两圈是(24时),正好是(一日)。
3、分针走1小格是(1分),分针走1大格是(5分)。
分针走一圈是(60分),也是(1小时)。
4、秒针走1小格是(1秒),秒针走1大格是(5秒)。
秒针走一圈是(60秒),也是(1分钟)。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加法法则:1、相同数位要对齐;2、从个位加起;3、哪一位上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笔算多位数减法法则:1、相同数位要对齐;2、从个位减起;3、哪一位上不够减,就向前一位退一,在本位上加十再减。
加法的验算方法:加数+加数=和(1)和-加数=另一个加数(2)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减法的验算方法:被减数-减数=差(1)差+减数=被减数(2)被减数-差=减数0加任何数都等于任何数。
第三单元:测量(一)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米=-1000毫米量比较短的物体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量物体的长度有时也用“分米”作单位。
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一拃(zha)长大约是1分米,一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一枚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正好是1千米。
(二)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有吨(t)、千克(kg)、克(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数学《平均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42页例1教材分析:例1通过求一个小组四个学生收集废旧矿泉水瓶的平均数量,使学生明确平均数量不是指每个学生收集到的瓶子同样多,而是指假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求平均数是统计的一种方法,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2、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应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情境激趣,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在欢庆节日的时候,我们总喜欢挂上气球,渲染出浓浓的节日气氛,今天,我们来进行一次吹气球比赛,怎么样?师:怎么比呢?生:两队同学都选2个人都来吹,在规定的时间里,哪队吹的气球多,哪队就获胜。
比赛结果:希望队:4个6个英雄队:5个3个希望队(欢呼起来):我们赢了。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胜负的?生:比总数,希望队共有10个,而英雄队一共只有8个。
师:还有别的比较办法吗?生:从希望队的6个里拿出1个,将4个补齐5个,就正好与英雄队的5个相等,而希望队剩下的5个比英雄队剩下的3个多,所以希望队赢了。
师:你真了不起!想出了移多补少的办法。
现在我正式宣布:希望队获得冠军。
师:看英雄队的小华跃跃欲试的样子,就让他也来参加吹气球吧。
比赛再次开始。
师:算出结果。
生:希望队共有10个,英雄队共有12个。
师(热情洋溢地)宣布:英雄队获得冠军。
希望队(抗议地说):不行,不行,他们队多一个人,我们队也要加一个人。
师:看来人数不相等,用比总数的方法来决定胜负是不公平的,那么怎样比较才公平呢?生:我们队也多加一个人。
师:不增加人,有什么好办法吗?二、解决问题,探求新知。
(学生激烈地讨论)生:把希望队两个人吹的气球总数除以2,把英雄队3个人吹的气球总数除以3,再进行比较。
师:为什么?生:这实际上是求出各队平均每人吹的气球数。
师:能列出算式吗?生:10÷2=5(个)12÷3=4(个)师:哪队赢了?能说出理由吗?生:希望队。
因为希望队平均每人有5个气球,而英雄队平均每人只有4个气球,所以说希望队赢了。
师:英雄队虽然输了,但也不要气馁,你们课后还可以再比。
师:希望队中“5个”气球是谁吹的?生:谁的也不是,“5个”表示平均每人吹的气球数。
师:这队中最多的是几个?最少的又是几个?5个与它们相比怎么样?生:最多的是6个,最少的是4个,5个大于4个,小于6个。
师:可见,“5个”表示的既不是希望队的最高水平,也不是最低水平,而是表示处在这个最高和最低之间的一个平均水平,咱们就把表示平均水平的这个数叫做平均数。
学生归纳求平均数的方法,即:总数÷份数=平均数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求出小组的平均年龄。
(1)各组同学将自己的年龄填入教师发的表格,求出小组的平均年龄。
(2)请各小组汇报,比较出最高年龄组和最低年龄组,估算出全班平均年龄。
2、情境判断。
(1)江宁一组的平均年龄是10岁,所以江宁一定是10岁。
(2)小青的年龄是全班最小的,所以他的年龄一定小于他们组的平均年龄。
(3)张俊一组的平均年龄是9岁,小禹一组的平均年龄是8岁,所以张俊的年龄一定大于小禹。
四、联系实际,拓展深化。
1、尝试练习。
师: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家里拥有的家用电器的件数,请各组同学记在分发的统计表上,并算出每组家庭平均拥有的家用电器数。
师:这是第三组同学家拥有的家用电器情况统计表,请同学们算一下,他们组平均每户家庭拥有几件家用电器。
第3组同学家拥有的家用电器情况统计表师:从第三组中平均每户家庭拥有的家用电器件数,你想到了什么?生:家用电器进入千家万户,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
生:人们拥有的家用电器越来越多,耗电量也越来越大,我们要节约用电。
师:你们的想法真好,家用电器为我们带来了方便,但也消耗了大量的电力资源,节约用电要从我做起。
2、灵活求平均数。
师:同学们,我想请我们班的歌手——方瑞为大家高歌一曲,你们现场打分,满分是10分,每一组亮一个分。
师:现在有8个分,你们认为哪个分最合适呢?生:要计算平均分。
师说明在实际生活中,为了反映真实水平,有时计算平均分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再算平均分。
(10+10+8+9+8+9)生:去掉一个最高分10分和一个最低分7分,列式计算是:÷6=9(分)3、情境判断。
师:方弯池塘平均水深110厘米,咱们班的小飞身高135厘米,不会游泳,如果他去那里学游泳,会不会有危险?请同学们小组交流。
全班同学一致认为:小飞不能到方弯池塘学游泳。
老师渗透安全教育。
五、总结评价、自布作业。
师: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或遗憾?你准备给自己布置什么样的作业?三年级数学《平均数》教学反思本节课是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去感受数学,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一课,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我也受益匪浅,认识到以下几点:一、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为此,教师要构建生活课堂,让学生在自然真实的主题活动中去“实践”数学,在实践中探索发现,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节课中“比较两队同学吹气球的水平,计算组内同学的平均年龄,收集并计算组内同学平均每户拥有的家用电器件数,给唱歌的同学现场打、算分,情境判断等内容都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活之中有数学,生活之中处处用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极大的兴趣,主动地去学数学,用数学。
二、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应当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本节课开始,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吹气球比赛入手,使他们亲身感受到人数不相等时,比气球总数不公平,在双方矛盾激化的情况下,提出“怎样比较才公平呢?”使学生产生困惑,激起探求新知的欲望,从而掀起学生积极思维的高潮,通过激烈的讨论,引出平均数的概念,进而将平均数的意义不断引向深入,使学生深刻感悟到当两队吹气球人数相等时,可以比总数或平均数,但当吹气球人数不等时,只有比较平均数才公平,突出了平均数的比较功能。
情境判断题,正好激发了学生开展研究的兴趣,为学生创造了自由表达和广泛交流的机会,进一步深化了平均数的意义。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丹江口市实验小学小学教师李莉,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内容《平均数》,设计本课我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依据《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基本理念,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环节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在统计中,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
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情况,有直观、简明的特点,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
二、说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理论依据,确立三维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使学生能理解移多补少求平均数的方法,能根据数据列出算式求平均数;2、过程与方法目标――帮助学生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科学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1. 重点: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2. 难点:能根据数据列出算式求平均数。
四、说学情由于学生已经具备平均分的基础知识,所以应着重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容易列出算式进行计算。
五、说教法和学法:由于平均数意义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我尽量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方法,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
在学法指导上,我重视观察法、比较法、发现法和讨论法等应用,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通过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积极思维,发展智力,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并相信自己有能力找到获取新知的途径。
六、教学过程㈠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课的引入部分我设计了拍球比赛,由3个女生与3个男生拍球的数量,抛出问题:根据统计数据,你认为哪组获得了胜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计算总数的方法得到答案,获胜队欢呼起来。
这时我参与到失败的一队,把我拍球的数量加到他们队的数量上,再比较两队的输赢。
这时有同学提出质疑不公平,因为两队人数不同,比总数不合理,我抓住时机设疑:那怎样才能公平合理呢?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引导总结出最佳方法是通过求平均每人拍球个数来比较。
从而引出课题平均数。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爱的课外活动入手,创设这样的情境不仅吸引了学生的兴趣,也活跃了气氛,更贴近了学生的生活,从而能达到引出平均数的效果。
)㈡、探究新知、建构感知追问什么是平均数?请同学们举例说明在平常生活中自己见到或听到的平均数。
(设计意图:通过举例,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平均数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出示课件1:在一个方形鱼缸中,设置3块挡板,把鱼缸分成4块相等的水域,且每一块水域的水的高度各不相同,由此提问:把挡板拿开,里面的水会怎么样呢?出示课件2:有3排小球,个数分别为6、7、2,由此提问:怎样移动才能使每排小球个数同样多?(设计意图:通过方形鱼缸中的水和移动小球两个动画课件让学生初步感知平均数,并渗透“移多补少”法。
让学生明白把多的分给少的,这样的方法叫“移多补少”.)㈢、深化理解、巩固新知1、出示课件(课本例1):学生们收集旧塑料瓶的图画和统计图要求:①、首先让学生说出自己发现的一些信息(对应图画)②、能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进行操作。
(指名学生上台指着统计图说自己的操作方法)设置认知冲突,平均数可以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得到,那是不是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用这个方法呢?我来到学生中间,叫起一名同学和他比身高,问到如果求我们两人的平均身高用这个方法行吗?学生们在一片哄笑声中说出不行,那有更好的方法吗?迫使学生打破以形成的思维定势,从而获得还能用计算的方法。
③、用计算的方法求出平均数(此步可采取同学之间相互讨论、互相帮助获得答案,因为对于个别同学而言还是有一定困难,集体订正时让学生明确先算出总个数,再平均分,这种方法称为先合后分,最后叮嘱学生列综合算式时必须加上括号并写答语)在同学们掌握了求平均数的方法以后,回来解决拍球游戏中还没解决的问题。
同学们轻而易举地解决了问题。
随之教师引导学生在一组数据中发现平均数在哪些数据范围之内。
(平均数一定在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㈣、综合运用、拓展延伸(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
为了使课内的练习起到促进掌握知识,锻炼能力的双重效果,我在设计练习的时候注意了以下两点:一是练习的形式多样,持续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练习的难度逐步加深,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