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小石潭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课文详解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课文详解预习须知一、写作背景柳宗元因受王叔文政治革新集团牵累,被贬为永州司马。
在永州的十年间,他以山水为寄托,遍游附近的奇山异水,写下了文笔清秀、富有诗情画意的游记作品“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就是其中之一。
二、作者简介及背诵提示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世称“柳河东”。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以明道”,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唐宋八大家”之一。
今存《柳河东集》。
此篇需背诵。
知识重点一、全文展示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二、主题概述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潭水、潭石、游鱼、溪流、树木等,着意渲染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突出了小石潭清幽、明丽、深远的特点,抒发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
三、文言知识积累(一)古今异义1.闻水声闻:古义,听到;今义,用鼻子嗅2.乃记之而去去:古义,离开;今义,往3.崔氏二小生小生:古义,青年,后生;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4.不可久居居:古义,停留;今义,居住(二)一词多义可水尤清冽(清澈)以其境过清(凄清,冷清)2. 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不可久居(能够)3. 环如鸣佩环(玉环)竹树环合(环绕)4. 为全石以为底(作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成为)5. 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介词)隶而从者(跟从)6. 差参差披拂(长短、高低、大小不齐)其岸势犬牙差互(交错)7. 乐心乐之(以……为乐)似与游者相乐(逗乐)(三)重要虚词1.之①心乐之(代词,代指水声)②乃记之而去(代词,代指小石潭的景物)2.其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代词,那)②不可知其源(代词,它的)3.以①全石以为底(介词,把)②卷石底以出(连词,相当于“而”)③以其境过清(介词,因为)4.而①潭西南而望(连词,表修饰,不译)②乃记之而去(连词,表顺承,不译)(四)词类活用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2.心乐之(意动用法,以……为乐)3.下见小谭(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4.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作状语,在空中)5.凄神寒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凄,使……凄凉;寒,使……感到寒冷)6.斗折蛇行(名词作状语,斗,像北斗七星那样;蛇,像蛇爬行那样)7.其岸势犬牙差互(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五)特殊句式1.倒装句①全石以为底。
第10课《小石潭记》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0课《小石潭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小石潭记》是统编教材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古代写景游记散文。
作者通过仔细入微的观察,运用多种技巧,生动地描绘出小石潭的优美景观。
本单元所选文章,或描写理想中的美好生活(《桃花源记》),或记述自己徜徉于自然之境时的所见所思所感(《小石潭记》),或赞叹古代艺人的精湛技艺(《核舟记》)或吟咏个人的情感追求(《〈诗经〉二首》)。
诵读这些诗文,能让学生感受古人的生活、思想和志趣,陶冶自己的情感和胸怀,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认以及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第四篇,全文不足200字,却清晰地记叙了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小石潭秀丽景色的描写,细腻而生动,读之如置身其境。
作者在文中写水声,写小潭,写岩石,写树木,写潭水,写游鱼,展现出一幅幅绘形绘色的微型风景画;同时借景抒情,表达了被贬滴永州之后寂寞凄凉的心情。
学习这篇文章,在朗读中品味作品的语言,握课游记的特点,梳理游踪,理解文章内容,知人论世,结合作者经历、时代背景,理解作品中的感情变化,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学习过多篇文言诗文,具备一定的文言知识,积累了一定量的文言词汇,初步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能借助注释、工具书和一定的文言知识初步读懂文章。
对文言文的分析理解也具备一定的能力。
但对于作者寄寓的情感,学生把握起来有些难度,从文化层面理解柳宗元更需要教师引导。
【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体会生生不息的汉语活力;2.鉴赏——体会写法,关注耐得住推敲的经典写法;3.打通——知人论世,理解作者孤独凄凉的心境,体会其精神品格;【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会写法之妙,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的乐与忧。
【课型】新授课(品读课)【教学准备】教师:下载《小石潭记》歌曲视频,制作课件;学生:自主诵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并查找柳宗元资料,了解作者。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教案及原文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教案及原文《小石潭记》课文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石潭记》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通过阅读文章激发热爱自然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教学重点】1.通过反复诵读,推敲、揣摩、品味小石潭的特点2.仔细体会景物描写的特点,感悟作者贬谪后的孤凄悲凉【教学难点】1.体会文章抓住景物的特征移步易景的写法2.品味文章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教学过程】1.借助背景相关的《江雪》,导入文本学生背诵柳宗元的诗《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分析指出这首诗中最能表现作者心境的是哪些字,并结合这首诗的意境说明原因(表现作者心境的是“孤”和“独”两个字在孤寂、冷清、高远宏阔的背景下,诗中的主人公在“钓寒江雪”,这就是诗人当年参与改革失败被贬时的心情写照前人说“远在江湖砺心志,古来贬官多妙文”:柳宗元被贬永州做司马期间也写了诸多的优秀作品,代表作有《永州八记》等名篇本文是《永州八记》之一,这些作品中作者借景抒怀,与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相一致)2.指导学生阅读初步把握文意:(1)教者范读,引领正音 (要求:学生在文中圈出易错、难读的字)(2)学生自由朗读,揣摩理解文意(读出感兴趣的内容,读出疑惑问题)(3)学生自主阅读助读提示:①作者及随行人员砍伐竹子的原因是什么(清脆悦耳的水声,带来的内心的喜悦,向往是伐竹的动力)②文章都描写了哪些与小石潭相关的景物(设计此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细致阅读文本:抓住水、石、树、鱼、源、岸、环境等特点深入领会文意)③作者在对哪些景物的观察描摹上感受到了愉悦(水声、游鱼)④作者对本次游览的总体感受怎样(用原文语句回答)(凄神寒骨,悄怆幽邃)3.深入文本,细读小石潭:(1)指导学生深入文本,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讨论探究①作者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怎样在这一过程中,作者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请找出来(循声而至,砍竹成路,下见小谭;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 ②从“伐竹”这一细节中你感悟到了那些(发现了这里人迹罕至无路可走;发现了作者喜悦之高、兴趣之大,克服重重困难也要觅得小潭)③小石潭的全貌怎样(潭底为整块石头,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巨石,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④请你依据文章内容概括出课文是按找怎样的游览顺序来写的(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⑤文章在写景中用了什么写法(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用的是移步换景的写法)⑥潭水和游鱼各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潭水之清和游鱼之乐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描写潭水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水的清澄这里虽然没有正面写水,可是通过对鱼儿、日光和影子这些具体东西的描绘,真正地写出了水清就像画家在画天空的时候,着一鸟而让观者感知天空的辽阔高远,是一种形象化的表现手法这种写景的方法叫侧面烘托的写法)⑦我们再看看作者是怎样写鱼的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作者采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作者把自己快乐的心情幻化到鱼儿身上,仿佛鱼儿也会像人那样感到快乐似的)⑧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那些特点来写的运用了那些修辞方法(抓住溪身的蜿蜒、曲折,小溪的或明或暗,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动静结合,准确地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⑨文章后部分的凄寒的感受与上文中的“乐”,对比鲜明,你是怎样体会这种情感的变化(这种情感变化足以说明,作者被贬谪的悲凉是他心中的主调,寄情山水的欢乐只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触发便显露出来设计此题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矛盾中发现人物的内心情感,领会文章感情所在)4.总结拓展①总结全文王国维说“以自身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课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极富作者的生活个性,是“柳”化了的山水他描绘小石潭的石、水、光影、游鱼、树木,着力渲染出了凄寒幽邃的神韵,抒发了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游记里传神的描写,巧妙的比喻,情景交融的写法,精练的语言,很值得我们学习②拓展延伸:关于崔氏二小生:柳集旧注:“崔简之子也”据柳宗元《故永州刺史流配驩州崔君权厝志》旧注:“崔君名简,字子敬”又文中“夫人河东柳氏”句下注:“简娶公之姊”据此,则“崔氏二小生”当为柳宗元的外甥③附:板书设计《小石潭记》赏思发现小潭—乐—潭中景物————小潭源流—凄—潭中气氛5.必要的教学资料准备:“永州八记”是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借山水游记,书胸中愤郁的散文由于八记遗址在永州城郊,故称《永州八记》分别是《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古代称熨斗为钴鉧,钴鉧潭河床底面都是天然石头,凹陷甚深,潭面象古代熨斗,故名之)《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6.文章的生活背景:困居永州的十年永州,在唐时僻远荒凉州司马只是安置流放官员的一种名义上的职务其在永州的十年,是生平最为困厄,最为艰难,心情也最为孤寂郁愤的十年,然而不幸的遭遇,却使柳宗元的才思得到了强烈的激发,发言为文,莫不悲恻动人,寓言、山水游记等都取得了光辉的成就《永州八记》,《段太尉逸事状》,《三戒》,《捕蛇者说》等篇章都作于此。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教案
最后,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够。这可能是因为我在教学中没有充分强调重点,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明确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课文阅读,了解作者柳宗元及其创作背景;掌握生字词,如“涟漪”、“峭壁”等;分析课文内容,理解小石潭的景色特点及其与作者情感的关系;品味文章精彩语句,如“潭影空人心”、“山色有无中”等;探讨作者以景抒情的写作特色;学写游记,培养观察自然、表达感受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1.加强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教学,采用更多有趣的记忆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自信心。
3.提高自己的引导和启发能力,适时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促进学生深入思考。
4.明确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所学知识点。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提升文学素养,强化审美鉴赏能力,增强文化自信。通过学习《小石潭记》,使学生能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理解并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句式;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文章大意的能力;引导学生发现自然景观之美,学会以景抒情的写作手法,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加深对我国古代文化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从而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公开课 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小石潭记》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古文。
文章通过描绘小石潭的景色,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诗意。
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文章的主旨。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文阅读基础,但对于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还有一定的困难。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逐步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同时,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生活感悟的情感体验还不够丰富,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理解课文的大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章的语言美,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培养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理解课文的大意。
2.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文章的主旨。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理解课文的大意。
2.合作探究: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感受文章的语言美,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文章的主旨。
3.朗读背诵: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提高自己的语感和记忆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要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课件。
2.学生准备:学生要预习课文,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理解课文的大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你们之前学过哪些古文?它们的主题是什么?然后引入本课《小石潭记》。
2.呈现(15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课文内容,让学生跟随课文描述,想象小石潭的美景。
同时,教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小石潭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小石潭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小石潭记》课文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小石潭记》知识点一、作者简介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世称“柳河东”。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以明道”,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唐宋八大家”之一。
今存《柳河东集》。
二、故事背景柳宗元因受王叔文政治革新集团牵累,被贬为永州司马。
在永州的十年间,他以山水为寄托,遍游附近的奇山异水,写下了文笔清秀、富有诗情画意的游记作品“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就是其中之一。
三、文言知识积累(一)通假字日光下澈“澈”通“彻”,穿过,透。
(二)古今异义1.全石以为底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2.乃记之而去古义:离开;今义:往3.崔氏二小生古义:青年,后生;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4.不可久居古义:停留;今义:住(三)一词多义1.清:水尤清冽(清澈,形容词)以其境过清(凄清,冷清,形容词)2.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副词)不可久居(能够,动词)3.环:如鸣佩环(玉环,名词)竹树环合(环绕,动词)4.以:全石以为底(把,介词)以其境过清(因为,介词)5.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介词)隶而从者(跟从,动词)6.差:参差披拂(长短、高低、大小不齐,形容词)其岸势犬牙差互(交错,动词)(四)词类活用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2.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作状语,在空中3.斗折蛇行名词作状语,斗,像北斗七星那样;蛇,像蛇爬行那样4.凄神寒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凄,使……凄凉;寒,使……感到寒冷5.心乐之意动用法,以……为乐6.其岸势犬牙差互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7.近岸形容词作动词,靠近(五)文言句式1.倒装句卷石底以出。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精品教案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小石潭记》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古代写景记游,借景抒情散文。
课文作者通过仔细入微的观察,运用多种技巧,生动地描绘出小石潭的优美景观。
从这个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来看,教材的编写意图意在继续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学会多种描写技巧,领会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一篇秀美的记游文章,文中之景很秀美,文章的结构布局也很秀美。
作者在文中写水声,写小潭,写岩石,写树木,写潭水,写游鱼,展现出一幅幅绘形绘色的微型风景画;同时借景抒情,表达了被贬滴永州之后寂寞凄凉的心情。
学习这篇文章,先要反复地进行朗读,在朗读中感受课文内容,感受文章顺序,感受文中景物,感受词义句意。
在此基础上,再来进行品析与欣赏。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学习过多篇文言诗文,具备一定的文言知识,积累了一定量的文言词汇,初步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能借助注释、工具书和一定的文言知识初步读懂文章。
对文言文的分析理解也具备一定的能力。
但对于作者寄寓的情感,学生把握起来有些难度。
【设计理念】语文教学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本课的学习中通过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朗读竞赛帮助学生扫除字词障碍,加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的建构与重点、难点的突破,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不断发展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最终养成自主积累的习惯,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品味和文学素养。
【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凄凉的心境;【教学重点】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的乐与忧【教学方法】朗读法、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步骤】导语杜甫曾有诗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可见,景与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精品教案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小石潭记》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古代写景记游,借景抒情散文。
课文作者通过仔细入微的观察,运用多种技巧,生动地描绘出小石潭的优美景观。
从这个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来看,教材的编写意图意在继续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学会多种描写技巧,领会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一篇秀美的记游文章,文中之景很秀美,文章的结构布局也很秀美。
作者在文中写水声,写小潭,写岩石,写树木,写潭水,写游鱼,展现出一幅幅绘形绘色的微型风景画;同时借景抒情,表达了被贬滴永州之后寂寞凄凉的心情。
学习这篇文章,先要反复地进行朗读,在朗读中感受课文内容,感受文章顺序,感受文中景物,感受词义句意。
在此基础上,再来进行品析与欣赏。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学习过多篇文言诗文,具备一定的文言知识,积累了一定量的文言词汇,初步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能借助注释、工具书和一定的文言知识初步读懂文章。
对文言文的分析理解也具备一定的能力。
但对于作者寄寓的情感,学生把握起来有些难度。
【设计理念】语文教学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本课的学习中通过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朗读竞赛帮助学生扫除字词障碍,加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的建构与重点、难点的突破,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不断发展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最终养成自主积累的习惯,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品味和文学素养。
【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凄凉的心境;【教学重点】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的乐与忧【教学方法】朗读法、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步骤】一、猜读入题【教师导人】孔子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是的,山稳重宽厚如仁者平和宁静,而智者聪慧机敏,正如水流动之时的轻灵多姿,古往今来,众多文人雅士乐山乐水,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
第十课 《小石潭记》部编教材八年级语文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正反描写)
静态——佁然不动
动态——远逝、往来愉悦心情
(动静结合、对比)
④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作者心情如何?
明确: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佛。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抑郁忧伤心情。
(5)跟作者同游的好几个人,为什么篇末才将他们的姓名一一列出?
2.学生提出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和学生给予解答
六、布置作业
1.完成部分《课时练》
2.背诵全文
请几位学生介绍作者,其他同学补充。
学生思考本文可能涉及到的思想感情。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学生结合工具书翻译课文,并提出疑问。其他学生解决疑问。
引出作者,导入新课。
学生掌握作者相关信息。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品味作者感情。
学校教师备课笔记
年级
八
学科
语文
主备教师
复备教师
课题
《小石潭记》
课型
新授
课时Biblioteka 教材及课标分析第三单元选的课文都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小石潭记》是柳宗元的著名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小石潭的各种景物,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贬官失意时的悲凉、凄怆的情感。全文不足200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画意。
四、朗读课文,正音正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预习,落实字词。
①给下列字词注音。
A、篁竹() 清冽() 为坻()摇缀()
B、为屿() 为嵁()()佁然()参差()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三单元第10课小石潭记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将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举例:在分析作者面对小石潭美景时的感慨时,要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政治失意后的心情,从而体会作者所抒发的孤寂之情。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小石潭记》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游山玩水时,有没有过被一处景色深深吸引,引发内心感慨的经历?”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柳宗元是如何通过描写小石潭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然而,我也发现,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够感兴趣,或者是对自己的观点缺乏信心。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以后的教学中,尝试设计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的讨论主题,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课堂参与度。
此外,今天的教学中,我尽量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写作练习和小组讨论,将课文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但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他们在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仍有一定难度。因此,我考虑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增加一些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们在实践中不断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三单元第10课小石潭记
一、教学内容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三单元第10课小石潭记。本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文章背景及作者简介。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三单元第10课《小石潭记》表格教案
赏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小组讨论:
面对如此美丽的景色,作者是什么样的感受呢?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学生活动:
学生文中寻找答案。汇报交流。
学生自由品析语言,全班汇报交流。(批注法:把自己喜欢的原因写在赏析的语言旁边)
4.点一个小段写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写法?
(2)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明确:清澄。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描写潭水。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水的清澄。这里虽然没有正面写水,可是通过对鱼儿、日光和影子这些具体东西的描绘,真正地写出了水清。就像画家在画风的时候,用树枝飘向一边表示风一样,是一种形象化的表现手法。这种写景的方法叫侧面描写。
三、导学施教
教师活动: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引导讨论下列问题:
(1)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
( 2)本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
发现小潭
篁竹—一水声——小潭——青树——翠蔓
隔——闻——伐——取——见(动词准确)
移步换景的写法
3.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
重难
点
教学重点
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品读,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017部编版)第10课《小石潭记》教案
举例解释:
-文言文句式理解:通过对比现代汉语的句式,解释文言文倒装句的使用背景和作用,如“岩峦叠翠”实际上是“翠峦岩叠”的倒装,以此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写作手法运用:通过具体的例句分析,如“鱼戏莲叶间,往来翕忽”,让学生理解作者如何通过自然景物的活泼与自己的孤寂形成对比,表达内心的感受。
在实践活动环节,同学们分组讨论和写作练习的积极性很高,每个小组都能够展示出他们对文言文景物描写技巧的理解和应用。但同时我也观察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个别同学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还不够自信。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这些同学,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提高自信心。
学生小组讨论的环节中,我尝试作为一个引导者,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我发现这种引导方式有助于同学们深入探讨文言文景物描写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但也发现部分同学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稍显紧张。为此,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营造轻松的讨论氛围,让同学们更自如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小石潭记》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游玩时是否遇到过一个非常吸引你的景点?”(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柳宗元是如何通过文字描绘小石潭的美丽景色。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2.教学难点
-文言文句式理解:学生往往对文言文中的倒装句、省略句等特殊句式理解困难,如“石潭嵌岩,岩峦叠翠”中的倒装句式。
-写作手法运用:学生可能难以把握作者如何将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有机结合,如通过描写石潭的幽静来抒发作者内心的孤寂。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0《小石潭记》》教案(含教学反思)
10小石潭记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字词并能结合注释翻译全文。
2.理清游记线索,品味语言,把握事物特点及描写方法。
3.结合写作背景,理解文章中的情感变化。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师:有这样一幅画,画面是一片寥廓、冷清、孤寂的冰雪之地,只有一个老翁,披着蓑衣,在那儿“钓寒江雪”,同学们还记得这是哪首诗里面的画面吗?这首诗的作者是谁?生:这首诗叫《江雪》,作者是柳宗元。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这首诗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所作。
在这首诗里,风景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不过当冬风过后,冰雪消融,这里的风景又会变成什么样呢?下面就请同学们欣赏柳宗元所作的另一篇文章——《小石潭记》。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感知写作背景1.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柳河东集》《永州八记》等留存。
2.背景资料。
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到永州任司马。
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
在永州期间常以游览山水自娱,到处搜奇觅胜,先后经他发现的胜景很多,并一一作文记载,共写了八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人称《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正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
目标导学二:字词积累,梳理文言句义1.字音字形。
篁.竹(huáng)水尤清冽.(liè)为坻.(chí)为堪.(kān) 翕.忽(xī) 幽邃.(suì)犬牙差.互(cī) 佁.然(yǐ)悄怆..(qiǎo chuàng) 俶.尔远逝(chù)2.古今异义词。
(1)乃记之而去.(古义:离开。
今义:前往。
)(2)崔氏二小生..(古义:年轻人。
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3.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②皆若空.游无所依(在空中)③潭西南..而望(向西南)④斗.折蛇.行(斗:像北斗星那样蛇:像蛇那样)⑤其岸势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2)意动用法心乐.之(以……为乐)4.特殊句式倒装句:全石以为底→以全石为底(宾语前置)。
第10课《小石潭记》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0课《小石潭记》说课稿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说课稿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小石潭记》,我的说课包括说教材、说学生、说教学目标、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这几个部分,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小石潭记》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重点文言文篇目,这篇文言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永州八记》中最负盛名的一篇。
本单元选取的文言文:《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分别从记叙、写景、说明等不同角度来行文,学习这些文章意在让学生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培养阅读古文的能力,同时能体会游记散文写作特色,触摸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脉搏,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提高审美情趣。
《小石潭记》是一篇难得的借写景来抒情的佳作,全文不足200字,却清晰叙述作者出游、游览、返回的全过程,观察入微,描摹细致,且作者在写景中传达出贬居生活中孤寂悲凉的心境,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二、说学生八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言文知识,基本养成查阅资料、圈点勾画、归纳整理的良好习惯,也具有一定的分析、概括、赏析能力,自主、自立、自学的意识逐渐增强,但学生这种习惯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学习文言文兴趣不浓,学生的理解、欣赏、迁移能力有待提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能对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因此应重点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解读品味以及对美的感知能力。
三、教学目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7-9年级学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其在“实施建议〞中也强调,初中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因此,根据课程、单元要求,结合课文特点及学生的发展需要,我设计以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品读语言,领会景物描写特点,学习多种描写景物的技巧。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十课小石潭记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0.小石潭记课前小测:古今异义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一词多义全石以为底()以卷石底以出()以其境过清()词类活用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名词做状语,向西)日光下澈(名词做状语,向下)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做状语,在空中)斗折蛇行(斗:名词做状语,像北斗星一样。
蛇:名词做状语,像蛇一样。
)学习目标:1.学习移步换景、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难点)2.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
(重点)课文精讲:一、朗读课文第一段,讨论下列问题:1.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隔篁竹,闻水声”,“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文章写发现小石潭是按照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换景的顺序来描写的。
用了“隔、闻、伐、取、见”等动词,使读者随着作者的脚步一同游历,感受作者喜悦的心情和探奇的情趣。
2.本段描写了哪些景物?写景用了什么写法?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篁竹——水声——小潭——青树翠蔓(移步换景)二、朗读课文第二段,讨论下列问题:1.本段写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写法?游鱼、潭水(特写镜头)2.写游鱼的这一节,极为细腻传神,采用了什么手法?写鱼除了表现潭水的清澈外,还有何用意?动静结合:“佁然不动”是静,“俶尔远逝”是动,水中游鱼静态与动态的迅速更替,勾勒出一幅生动活泼的游鱼图。
由景及情,自然引出鱼群“似与游者相乐”一语,既表现了作者在赏景中的愉悦心理,又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3.潭水有什么特点?用的是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潭水:清澈澄净。
侧面描写,通过写游鱼、阳光、影子,衬托潭水的清澈。
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
三、朗读课文三、四段,讨论下列问题: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作者抓住溪水、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1.作者抓住溪水、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抓住了溪水的蜿蜒曲折、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
2020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课文详解
4. 不可久居 居:古义,停留;今义,居住
(二)一词多义
可 水尤清冽(清澈) 以其境过清(凄清,冷清)
2. 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不可久居(能够)
3. 环 如鸣佩环(玉环) 竹树环合(环绕)
4. 为 全石以为底(作为)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成为)
6. 文中作者运用多种方法写景,试举例说明。
①点面结合。写石“全石以为底”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②动静结合。写鱼“影布石上,佁然不动”是静,“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是动,静中
有动,更显环境的雅静。
③虚实结合。“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表面写鱼,
其实也在写水, 鱼为
实,水为虚,以实写虚。
3. 以 ①全石以为底(介词,把) ②卷石底以出(连词,相当于“而”) ③以其境过清(介词,因为)
4. 而 ①潭西南而望(连词,表修饰,不译) ②乃记之而去(连词,表顺承,不译)
(四)词类活用
1.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 2. 心乐之(意动用法,以……为乐) 3. 下见小谭(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4. 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5. 凄神寒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凄,使……凄凉;寒,使……感到寒冷) 6. 斗折蛇行(名词作状语,斗,像北斗七星那样;蛇,像蛇爬行那样) 7. 其岸势犬牙差互(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5. 从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介词) 隶而从者(跟从)
6. 差 参差披拂(长短、高低、大小不齐) 其岸势犬牙差互(交错)
7. 乐 心乐之(以……为乐) 似与游者相乐(逗乐)
(三)重要虚词
1. 之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精品教案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小石潭记》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古代写景记游,借景抒情散文。
课文作者通过仔细入微的观察,运用多种技巧,生动地描绘出小石潭的优美景观。
从这个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来看,教材的编写意图意在继续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学会多种描写技巧,领会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一篇秀美的记游文章,文中之景很秀美,文章的结构布局也很秀美。
作者在文中写水声,写小潭,写岩石,写树木,写潭水,写游鱼,展现出一幅幅绘形绘色的微型风景画;同时借景抒情,表达了被贬滴永州之后寂寞凄凉的心情。
学习这篇文章,先要反复地进行朗读,在朗读中感受课文内容,感受文章顺序,感受文中景物,感受词义句意。
在此基础上,再来进行品析与欣赏。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学习过多篇文言诗文,具备一定的文言知识,积累了一定量的文言词汇,初步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能借助注释、工具书和一定的文言知识初步读懂文章。
对文言文的分析理解也具备一定的能力。
但对于作者寄寓的情感,学生把握起来有些难度。
【设计理念】语文教学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本课的学习中通过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朗读竞赛帮助学生扫除字词障碍,加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的建构与重点、难点的突破,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不断发展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最终养成自主积累的习惯,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品味和文学素养。
【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凄凉的心境;【教学重点】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的乐与忧【教学方法】朗读法、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步骤】第1课时一、“先学”环节(一)课前预习:(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读课文二遍,给不认识的字注音,查工具书解释词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小石潭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小石潭记》课文原文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小石潭记》知识点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世称“柳河东”。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以明道”,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唐宋八大家”之一。
今存《柳河东集》。
二、故事背景
柳宗元因受王叔文政治革新集团牵累,被贬为永州司马。
在永州的十年间,他以山水为寄托,遍游附近的奇山异水,写下了文笔清秀、富有诗情画意的游记作品“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就是其中之一。
三、文言知识积累
(一)通假字
日光下澈
“澈”通“彻”,穿过,透。
(二)古今异义
1.全石以为底
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2.乃记之而去
古义:离开;今义:往
3.崔氏二小生
古义:青年,后生;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4.不可久居
古义:停留;今义:住
(三)一词多义
1.清:水尤清冽(清澈,形容词)
以其境过清(凄清,冷清,形容词)
2.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副词)
不可久居(能够,动词)
3.环:如鸣佩环(玉环,名词)
竹树环合(环绕,动词)
4.以:全石以为底(把,介词)
以其境过清(因为,介词)
5.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介词)
隶而从者(跟从,动词)
6.差:参差披拂(长短、高低、大小不齐,形容词)
其岸势犬牙差互(交错,动词)
(四)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
2.皆若空游无所依
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3.斗折蛇行
名词作状语,斗,像北斗七星那样;蛇,像蛇爬行那样
4.凄神寒骨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凄,使……凄凉;寒,使……感到寒冷
5.心乐之
意动用法,以……为乐
6.其岸势犬牙差互
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7.近岸
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五)文言句式
1.倒装句
卷石底以出。
(主谓倒装,即“石底卷以出”,意为“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起来,高出水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