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小麦生产常见灾害及抗灾减灾措施
受损小麦处置方案
受损小麦处置方案一、背景介绍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受灾情况时有发生。
一旦小麦受到严重损害,如何有效地进行处置成为一个关键问题。
本文将探讨受损小麦的处置方案及其实施策略。
二、受损小麦的分类受损小麦可根据损失程度和原因分类,主要分为以下几类:2.1 自然灾害损失自然灾害如洪涝、干旱、冰雹等可能导致小麦产量和质量受损。
根据灾害程度,可以分为轻度受损、中度受损和重度受损三类。
2.2 病虫害受损病虫害是小麦生产中的常见问题,如纹枯病、条锈病、赤霉病等。
受损程度取决于病虫害的种类和发生情况。
2.3 贮存失效导致的损失小麦贮存时,如果储存条件不当,可能导致害虫繁殖、霉变发生,从而造成小麦的损失。
三、受损小麦处置方案针对不同类型的受损小麦,我们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置方案。
以下是常用的几种方案:3.1 自然灾害损失处置方案•轻度受损:对于轻度受损的小麦,可以进行精细管理和适时抢救。
加强灾后田间管理,补充缺肥、补水等,以保证植株的正常生长。
•中度受损:对于中度受损的小麦,应该及时调整种植结构,增加抗灾品种的种植比例。
加强田间管理,进行科学施肥、喷药等措施,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重度受损:对于重度受损的小麦,可以考虑进行田间改种,将小麦改为其他作物。
同时,需要做好土地治理和水土保持工作,以防止土壤侵蚀。
3.2 病虫害受损处置方案•对于病虫害导致的小麦受损,需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可以进行植保药剂的喷施,以控制病虫害的蔓延。
同时,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的发生。
3.3 贮存失效导致的损失处置方案•贮存失效导致的小麦受损,需要进行质量检测和鉴定。
将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和饲料标准的小麦进行合理利用,可以作为食品原料或饲料原料。
对于质量严重不合格的小麦,应及时处理,防止腐烂和霉变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四、受损小麦处置策略在实施受损小麦处置方案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策略:4.1 综合防控对于小麦受损的原因多种多样,需要进行综合防控。
恶劣气候条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恶劣气候条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恶劣的气候条件对粮食生产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同时也给全球粮食安全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气候变化引发了干旱、洪灾、热浪等极端天气事件,这些极端天气对粮食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
面对这一挑战,各国政府和农业界都在努力研究和应对,以保障全球粮食安全。
首先要关注的是干旱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干旱是导致粮食减产的最主要的气候灾害之一,全球范围内干旱所造成的损失极其巨大。
在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导致农作物生长受限,降雨不足使干旱地区的土壤干旱,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需要通过科学技术手段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加强水资源管理,选择适应干旱的作物品种等措施来应对干旱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洪涝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洪灾容易导致农田和农作物的受灾,气候变化导致暴雨和洪水的频发,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形成了较大的影响。
需要在洪涝风险区合理规划农田,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提高抗洪能力,以减少洪涝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热浪对粮食生产也是一大隐患。
长时间高温容易造成农作物的生长受限,甚至生长停滞,导致产量下降。
面对这一问题,可通过调整种植结构,选择更耐高温的作物品种,加强遮荫措施,以减轻长时间高温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针对恶劣气候条件对粮食生产的这些影响,我们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进行应对。
积极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抗旱作物品种,开发迎合气候变化的新型农业技术,增加农作物的适应能力。
加大科研力度,推动气候变化适应技术的研发,提高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精细化水平,以应对恶劣气候条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除了技术手段,政府和社会也需要积极参与,加强灾害管理和资源调配。
政府应当建立完善的灾害预警体系,及时采取紧急救援措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田抗御灾害的能力;并通过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全球粮食安全。
教育宣传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加强对农民的气候变化适应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增强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提高农业灾害自救能力,从源头上减少气候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不良影响及预防措施
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不良影响及预防措施作者:来源:《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1年第03期中国为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但在实际农业生产中,农业生产受气象灾害的影响十分明显,其中,气象灾害的不可预估性对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介绍了干旱、洪涝、台风及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产生的不良影响,提出了合理的预防措施,以期保障农业生产健康发展。
1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预防措施由于降水量减少、气候干燥,且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不断加剧,干旱发生频率逐渐增加,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
春天和夏天容易出现干旱灾害,会严重阻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春季为种子播种时期,但受干旱影响,处于萌芽阶段的幼苗破土艰难,导致种子无法发芽,出现缺苗甚至没苗的现象。
夏天气候炎热,光照强烈,农作物的光合作用较强,叶子的蒸腾系统需要大量的水,但受干旱影响,缺水导致农作物无法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影响了农作物内部的能量生产和运输,抑制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育,降低了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并且导致蝗虫灾害频发,严重影响农业的健康发展。
干旱分为轻旱、中旱、重旱、特旱4个等级。
其中,轻旱指地表空气略微干燥,土壤水分轻度流失,对农作物的影响较轻微,农作物可以根据自身的生长系统茁壮成长;中旱或重旱,会对农作物的生产和质量造成不良影响,需采取合理措施,合理运用引进的水资源,开展人工降雨作业,尽可能地缓解干旱造成的不良影响;特旱会严重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可建设节水设施,提高灌溉效率,建立健全农业灾害保障体系,开展干旱灾害保险措施,增强抗旱能力,减少农户经济损失。
2洪涝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预防措施洪涝灾害指受暴雨或持续性降雨影响,地区无法快速排水,导致农作物被淹没的现象,或由于地表径流冲乱河道及山洪暴发使农田淹没的现象。
其中,雨涝具有可控制性,对农作物的危害较小,可造成农作物减产。
若遇强降雨,可导致农作物直接死亡,造成农业绝收,土壤肥力严重流失,杂草滋生,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严重影响农民收益。
小麦一喷三防工作总结
小麦一喷三防工作总结自去年小麦种植季节开始,我们团队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农业病虫害防治的号召,制定并执行了一套有效的小麦一喷三防策略。
经过一个季度的努力,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现就小麦一喷三防工作的整体情况、防治策略与计划、防治措施实施、防治效果评估、问题与改进措施以及经验总结与展望进行详细汇报。
一、防治策略与计划1. 病虫害防治重要性认识团队深刻认识到小麦病虫害防治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因此,在制定防治策略时,我们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原则,力求通过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病虫害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2. 病虫害监测与预警为了准确把握小麦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发生情况,我们建立了完善的病虫害监测与预警体系。
通过定期巡查、定点观测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动态,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3. 防治策略制定根据病虫害监测结果和历年经验,我们制定了针对性强、操作简便的一喷三防策略。
即在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通过一次喷药,同时防治三种主要病虫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防治措施实施1. 药剂选择与使用在药剂选择上,我们优先考虑高效、低毒、环保的农药产品,确保防治效果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在使用过程中,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和操作规程进行,确保药剂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防治时机把握根据小麦生长阶段和病虫害发生规律,我们精准把握防治时机。
在小麦生长的关键期,如抽穗期、灌浆期等,及时开展防治工作,确保小麦健康生长。
3. 防治技术与设备为提高防治效果和工作效率,我们引进了先进的防治技术和设备。
如使用无人机进行药剂喷洒,不仅提高了喷洒的均匀性和覆盖率,还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
三、防治效果评估经过一个季度的防治工作,我们对防治效果进行了全面评估。
通过对比防治前后的病虫害发生情况、小麦生长状况和产量表现等数据,发现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病虫害发生率明显降低,小麦生长健壮,产量稳中有升。
气候变化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气候变化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小麦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人类的饮食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小麦生产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气候变化给小麦生产带来了许多问题,如干旱、洪涝、极端温度等,直接影响了小麦的种植和收成。
因此,我们需要了解气候变化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并采取应对措施,以保障小麦生产的持续发展。
气候变化对小麦生产的影响1.干旱气候变化导致了全球各地干旱情况的加剧,这对小麦生产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干旱会造成土壤干旱,影响小麦的生长和发育,进而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干旱还会导致水资源短缺,进一步加剧小麦的生长困难。
2.洪涝气候变化也导致了极端降雨和洪涝的情况加剧,这对小麦生产同样产生了负面影响。
洪涝会造成土壤水浸,使小麦受水分过多的困扰,导致根系腐烂,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
3.极端温度气候变化还导致了极端温度事件的增多,这对小麦生产也带来了挑战。
极端高温会影响小麦的开花和结果过程,导致小麦生长缓慢,甚至造成植株的凋零。
同时,极端低温也会导致小麦受冻,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应对措施1.科学种植针对气候变化对小麦生产的影响,我们需要采取科学种植措施,以提高小麦的耐旱、抗洪、抗旱、抗高温、抗低温的能力。
科学种植可以包括选择适应性强的品种、采用合理的种植方式和管理措施等,以提高小麦在恶劣气候条件下的生长能力。
2.合理灌溉针对气候变化导致的干旱情况,我们需要采取合理的灌溉措施,以保证小麦的充分生长所需的水分。
合理的灌溉可以利用好雨水资源,避免浪费和过度使用水资源,同时也可以减少对土壤的损害和水资源的污染。
3.生态保护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加强生态保护工作,以保护和改善小麦生长的生态环境。
加强生态保护可以包括加强植被保护、改善土壤肥力、减少土地退化、提高生态耐旱耐旱能力等,以增强小麦在恶劣气候条件下的抵抗力。
4.科技应用在应对气候变化对小麦生产的影响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以提高小麦生产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
小麦行业行业痛点与解决措施
小麦行业行业痛点与解决措施汇报人:2023-12-28•小麦种植环节痛点•小麦收割环节痛点•小麦加工环节痛点目录•解决措施01小麦种植环节痛点种子品质不高总结词种子品质是影响小麦产量的关键因素,如果种子品质不高,会导致产量下降,影响农民收益。
详细描述目前市场上存在一些品质不高的小麦种子,这些种子可能存在遗传缺陷或退化现象,导致抗逆性差、产量低等问题。
解决措施加强种子质量监管,提高种子品质标准,推广优质种子,同时加强育种技术研发,培育出更多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新品种。
肥料使用不当总结词01肥料使用不当会导致土壤板结、环境污染等问题,同时也会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详细描述02一些农民为了追求高产,过度施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酸化等问题,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解决措施03推广科学施肥技术,根据土壤状况和作物需求合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施用量,同时提倡有机肥的使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详细描述小麦常见的病虫害有锈病、白粉病、蚜虫等,这些病虫害的发生与气候、种植环境等因素有关,防治难度较大。
总结词病虫害是小麦生长过程中的一大难题,如果防治不及时或防治方法不当,会给小麦生产带来巨大损失。
解决措施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推广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方法,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保障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
病虫害防治困难种植成本高昂是小麦种植环节的另一个痛点,过高的成本会降低农民的收益和生产积极性。
总结词小麦种植成本包括种子、化肥、农药、机械、人工等费用,这些费用逐年上涨,导致种植成本高昂。
详细描述推广节本增效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加强政策扶持和补贴力度,提高农民收益;同时鼓励规模化、集约化种植,提高生产效率。
解决措施种植成本高昂。
小麦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应对
小麦灌浆理论曲线: 较低温灌浆期长,高峰 较低但长,最终粒重高 (曲线积分面积)。
受精
成熟
理想丰产年型: 伏雨充沛底墒好。播前有适量降水,出苗到三 叶温度略低抑制分蘖节上抬和徒长。冬前略偏 高,抗寒锻炼充分有利壮苗。冬季平稳稍偏暖, 适量雨雪有利保苗。早春回暖早返青提前,后 春气温偏低有利延长穗分化,拔节至孕穗有足 量降雨。灌浆期光照足温差大气温略偏低有利 增重。蜡熟气温度偏高温差大多晴无雨有利茎 秆养分充分转移和收获。 积分回归证实理论分析。西北欧与青藏具有较 理想条件,其次黄淮麦区。
生育期各旬平均气温每偏高1℃对北京市 小麦单产影响(kg/亩℃)的积分回归曲线
月旬
10
11
12
1
2
3
4
5
6
播种
冬前分蘖 停止生长
冬季休眠 返青 起身 拔节 抽穗 灌浆 成熟
三、小麦生产的主要 气象灾害及减灾对策
小麦气象灾害的分类: 水分异常:湿害、雨害、干旱(秋、冬、春) 温度异常:冻害、霜冻、冷害、雪害、热害 (干热风、雨后枯熟) 光照异常:阴害 气流异常:大风 其它:冰雹、沙尘暴 危害程度依次:干旱、冻害、霜冻、湿害、 倒伏、热害、烂场雨
小麦种植界限和生态区划 冬麦、春麦、冬春麦混作,气候区划12区。 冬小麦越冬区划 :稳定休眠区 ( 黄河以北 ) 、 不稳定休眠区 (黄淮 )、无休眠区 (长江中下游 缓慢生长、西南活跃生长) 冬小麦北界:无稳定积雪地区多年平均极端 最低-20℃,或积雪期>5个月。 春小麦北界:少于1700~1800℃•d不能成熟 无明显南界,实际取决于湿热程度经济效益 按照水分管理:华北西北大部灌溉麦区,长 江中下游雨养,其它地区旱作为主。
种植业受灾应急处置方法
种植业受灾应急处置方法种植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保证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灾害时常会给种植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怎样应对灾害、保护农田和农作物,是每个农民和农业管理者都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种植业受灾应急处置方法。
首先,就是要做好灾前的预防工作。
通过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土壤保护措施,可以减少各类自然灾害对农田的危害。
对于常见的灾害如洪涝、旱涝、台风等,可以通过加固农田防护设施、修筑水利工程等方式进行防范。
此外,及时加固农田基础设施,比如防范土地塌陷、山体滑坡等灾害,也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当灾害来临时,要迅速采取措施进行应急处置。
对于洪涝、旱涝等灾害,可以通过加强排涝和灌溉工作,尽量保护农田和农作物。
在水灾来临前,可以提前做好蓄水工作,保障后续的种植和灌溉需求。
同时,及时疏通排水沟,避免农田积水,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第三,针对病虫害等生物灾害,可以加强检疫和防治工作。
在种植过程中,及时发现和防范病虫害的发生,可以减少农作物损失。
通过使用生物农药、化学农药等方法,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的蔓延。
此外,定期进行病虫害监测和预报,可以提前进行防控措施,减少灾害对种植业的影响。
第四,对于因灾害导致的农作物损失,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可以通过灾后机械耕作、种植抗灾性强的品种、加强施肥和浇灌等方式,尽量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在灾后要做好农作物的采收和储藏工作,以避免再次损失。
最后,要加强农业保险和农业支持政策。
农业保险可以为农民在遭受自然灾害时提供一定的经济保障,减轻农民的经济压力。
在灾后,政府可以提供相应的贷款、补贴和培训等支持,帮助农民渡过困难时期。
总之,种植业受灾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可以通过预防、应急处置等手段来减少灾害对种植业的影响。
只有不断完善灾害应对措施,加强农业保险和政策支持,才能保护农田和农作物,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继续加强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是种植业受灾应急处置的关键之一。
小麦抗逆减灾技术
播期 、播量不适 ,早播旺长 、群体过大突出 , 倒伏 与冻害时常发生
早播冬前旺长
冻害问题
品种
旺长遭冻害
播期
10月/5 日 10 月/10 日 10 月/15 弱春性品种临界播期试验
抗逆减灾技术
一 、小麦冻害
小麦冻害类型: 苗期冻害 、晚霜冻害
苗期(越冬期) 冻害发生频率逐 渐降低 , 春季晚霜冻发生频率提高 , 由30%增致40%以上 , 导致籽粒败育, 穗粒数降低 。
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教学资源库
《小麦种子生产技术》
小麦抗逆减灾技术
喧虚麦田透风跑墒 , 易旱 、 易冻
旋耕麦田遇旱麦苗发黄
整地质量差麦田越冬期易遭冻害
氮肥施用过量或追肥过早造成前期旺长 , 茎秆纤弱 ,病害加 重 , 后期倒伏或贪青晚熟 , 不仅产量不增加 ,反而造成氮素大量 损失 , 利用效率降低和环境污染。
抗旱系数
0.570 0.572 0.549 0.569 0.527 0.460 0.452 0.493 0.464 0.460 0.502 0.392 0.440 0.461
抗旱指数
1.073 1.092 1.008 1.000 0.837 0.702 0.725 0.826 0.743 0.711 0.757 0.490 0.552 0.652
五 、小麦病虫害
“四病三虫”: 病害:锈病、纹枯病、 白粉
病、赤霉病 虫害: 地下害虫、蚜虫、麦
蜘蛛
(一 )锈病:
应采取“准确监测 , 带药侦查 ,发现一点 ,控制一片 ”策略。
条锈病
叶锈病
杆病
发生时期: 春季3月下旬 -4月底 ,依靠外来菌源 ,可以流行。 防治措施: 用15%粉锈宁或12.5%烯唑醇 , 兑水喷雾。
气候变化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气候变化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气候变化对小麦生产造成了广泛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温度变化:气候变暖导致了气温升高,早春和晚秋的气温波动也增加,这些变化都会对小麦的生长和发育产生影响。
高温会导致小麦的生长期缩短,从而影响产量和品质。
2.干旱:随着气候变化,干旱频率和强度增加,降水分布不均匀,一些地区的小麦种植面临着缺水的问题。
干旱会影响小麦的生长和发育,降低产量和品质。
3.极端天气:气候变化导致了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如暴雨、冰雹、冻雨等,这些极端天气会对小麦产量和品质造成损害。
4.病虫害:气候变化会改变病虫害的分布和生态环境,一些新的病虫害可能会出现,给小麦生产带来新的风险。
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针对气候变化对小麦生产的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适应和缓解这些影响:1.节水灌溉:采用现代化的节水灌溉技术,包括滴灌、喷灌等,有效降低水资源的使用量,减轻干旱对小麦生产的影响。
2.调整种植结构:根据气候变化的情况,调整小麦种植结构,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优质小麦品种,提高小麦的抗逆性和适应性。
3.保护水源和改善土壤:加强水源保护,保持土壤湿度和水质,提高土壤肥力,减轻干旱对小麦生产的影响。
4.科学施肥:合理施肥,提高小麦的营养水平和抗逆性,增加产量和品质。
5.引入抗逆品种:通过合理的品种引进和培育工作,引入抗逆品种,提高小麦对干旱和高温的抵抗能力。
6.疾病防治:加强病虫害的监测预警工作,采取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及时控制病虫害,减少对小麦的损害。
7.建立气候变化适应机制:建立小麦生产的气候变化适应机制,包括制定气候变化适应规划,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提升小麦生产的适应能力。
综上所述,气候变化对小麦生产造成了诸多影响,但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可以缓解和适应这些影响,保障小麦生产稳定并提高产量和品质。
建议政府、科研机构、农民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强合作和交流,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对小麦生产的挑战。
小麦一喷三防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小麦“一喷三防”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小麦抽穗至灌浆期是防治病虫害、预防干热风危害及植株早衰的关键时期,“一喷三防”是农技专家推荐的一种节省时间、节约资金、保证效果的防治措施,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得到效果验证。
现在小麦已进入抽穗期,“一喷三防”工作将全面展开,为了解这项工作在生产实践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安排工作人员进行了调研,形成报告如下。
1、农民重视程度不够。
近年来,因小麦种植效益低,加上我地小麦多年来未受到严重病虫害影响,农民产生轻视、麻痹心理,对小麦“一喷三防”不够重视。
据农业农村办工作人员反映,这几天,他们在下村宣传“一喷三防”工作时,很多群众说:这麦苗长得不是挺好吗,啥病没有打药干嘛。
他们习惯于看到虫防虫,看到病防病,因此容易错过最佳防治时期,万一真的有病虫害发生,极易因防治不及时造成减产。
2、防治成本偏高。
“一喷三防”因防治项目多,所以使用的药剂也多,用药成本比平时喷药要高。
另外,使用喷药机械也增加了成本。
据在街道开展土地托管业务的公社负责人介绍:他们按照标准规程开展“一喷三防”工作,使用无人机喷洒,先后喷洒三遍。
药剂成本加上机械成本,第一遍20元/亩,第三遍30元/亩,第三遍25元/亩,合计每亩成本75元。
从小麦的亩均收益来算,这个成本还是相当高的。
统防统治难实现。
农村里的麦田都是成方连片的,涉及到很多农户。
而病、虫害又具有传染性,如果只是部分农户开展防治作业,未防治地块发生病虫害时,仍会传染到已防治地块中。
所以农技人员在指导开展“一喷三防”工作时,都要求“统防统治”,即大家都统一喷药防治,达到彻底消灭病虫害的目的。
工作实践中,这个目标很难达到,很多农户不重视、不自觉,使“统防统治”留下短板。
据农业农村办提供的数据,现在实施“一喷三防”的地块仅能达到80%左右,如果真有病虫害发生,未喷药的20%地块将使“一喷三防”功亏一簧。
小麦生产常见性灾害及抗灾减灾措施
小麦生产常见性灾害及抗灾减灾措施摘要介绍了铜山县张集镇小麦生产中的常见性灾害及抗灾减灾措施。
关键词小麦;灾害;发生;抗灾减灾江苏省铜山县张集镇位于黄淮地区,全镇小麦种植面积4 666.67 hm2,因地理位置特殊,小麦病虫草害种类多,发生和危害严重,加之常遇灾害天气,严重制约了张集镇高产、高效、优质农业的实现。
为了更好地指导抗灾减灾,笔者现将小麦生产中的常见性灾害及抗灾减灾措施介绍如下。
1 小麦生产常见性灾害及发生1.1 渍害张集镇有近666.67 hm2小麦种植地地势低洼,盐碱严重,雨水较多年份,生长期间常造成田内积水和不同程度的土壤渍害。
1.2 冻害暖冬的出现往往促使冬前小麦旺长,造成提前拔节,一旦遇强冷空气南下,温度剧烈下降使暴露于地面的小麦分蘖节受冻,导致麦苗主茎死亡(如2003年、2006年部分田块发生冻害),冻害主要发生在9月底前播种的旺长麦苗。
1.3 春旱张集镇有533.33 hm2山地小麦,小麦拔节孕穗时期若遇干旱,水分供应不足,影响穗部器官形成,减少有效穗数和穗粒数,直接影响产量。
1.4 病虫害由于氮肥用量的增大,播期的提早及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纹枯病、白粉病已上升为小麦的主要病害,虫害主要是冬后的麦蜘蛛和抽穗期的穗蚜。
1.5 草害近几年,由于单纯的稻麦轮作,部分杂草基数大或化除效果不好的田块,草荒现象仍有不同程度存在。
1.6 倒伏由于小麦生长前期湿度较大,不利根系下扎,地上部旺长,抽穗后极易形成头重脚轻根底浅的现象,一旦遇上6级以上大风或大风雨,往往造成大面积倒伏。
1.7 干热风害抽穗扬花期和灌浆期,若遇干热风天气,常导致结实率下降,高温逼熟,籽粒灌浆不饱,严重影响小麦产量。
2 抗灾减灾措施2.1 突出麦田一套沟,重点治理渍害治理渍害要在健全麦田外围排水系统的基础上,高标准开好田内“三沟”,力争秋播期前一步到位,做到沟沟相通,排水流畅,以达到旱能灌,涝能排,既防明涝,又防暗渍的目的。
气象灾害对小麦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气象灾害对小麦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摘要:农业气象灾害是影响小麦生产稳产高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小麦生育期长,容易遭受各种自热灾害的危害。
小麦生产中最终获得的产量,是不同时期积累的各种积极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
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影响小麦产量的气象要素不同,因此在每个不同的生长阶段,必须采取有针对性地管理措施,从而及时有效地治理及预防,把灾害降到最低。
本文对小麦生长各个时期气象灾害的影响做了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小麦;气象灾害;应对措施农业气象灾害主要指各种自然环境带来的不利于作物生长的因素,主要是与水、风、温度有关的各种灾害。
小麦生育期间干旱、倒春寒、降雨诱发小麦赤霉病、干热风等主要农业气象灾害。
1 越冬期至起身期麦田干旱1.1 冬春干旱对小麦的危害干旱是土壤缺水导致小麦植株萎蔫甚至死亡的现象。
冬季干旱主要指的是小麦播种出苗后,天气干旱或气温低,主要影响小麦的分蘖数、次生根数和叶龄指数,使越冬最大群体的数量和质量受到很大影响,最终造成小麦苗势弱、抗冻性降低、成穗数降低。
1.2 应对措施一是冬灌或早春灌溉的好处。
在适当时期进行冬灌或早春灌溉,既可以缓和地温的剧烈变化,防止冻害死苗,保证麦苗安全越冬,又为返青保蓄水分,做到冬水春用,同时可以消灭越冬害虫。
总之,冬灌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一般可增产10%~20%;二是掌握时机,及时冬灌或早春灌溉。
冬灌要适时,灌水过早,气温高,蒸发量大,入冬时失墒过多,起不到冬灌应有的作用。
冬灌过晚,温度过低,水不易下渗,地面积水结冰,麦苗易死。
因此,要看气候变化和土质情况灵活掌握,群众的经验是“不冻不消,冬灌过早;只冻不消,冬灌过晚;夜冻昼消,冬灌正好”。
但对晚茬麦,在播种时底墒充足的情况下不宜灌冬水。
同时结合冬灌施肥,对群体偏小的二、三类麦田,可以追肥。
早春灌溉也是如此。
2 起身期至拔节期遭遇倒春寒2.1 倒春寒带来的危害倒春寒,又称早春冻害,是指小麦在过了立春后进入返青拔节这段时期,因寒潮到来温度降低,地表温度降到0 ℃以下发生的霜冻危害。
农作物防灾减灾措施
农作物防灾减灾措施自然灾害是农业生产中的一大难题,农作物遭受灾害往往会对农民的生计产生巨大影响。
因此,农作物防灾减灾措施的研究和实施至关重要。
一、防洪措施洪涝灾害是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为了预防洪涝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排水系统的建设,确保排水渠道畅通无阻,防止积水损害作物。
2.在田间地头设置排水井,提高排水效率。
3.进行土地改良,增加土壤的透水性,减少洪涝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
二、抗旱措施旱灾是另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为了防止旱灾对农作物造成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合理施肥,增加土壤保水能力,提高农作物的耐旱性。
2.加强土壤保水措施,如覆盖保水膜、亩田秸秆覆盖等,有效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流失。
3.在干旱季节适时浇水,保证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三、防风措施农作物受到强风的侵袭,往往会造成严重损失。
为了防止风灾对农作物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果树、葡萄等高大林木的修剪,减少树冠的面积,提高树体的稳定性。
2.在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搭建支架、架网等保护措施,减少农作物因风灾造成的损失。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修建防风墙、挡土墙等,有效减少风灾的影响。
四、防霜措施霜灾是农作物生产中的一大难题,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巨大影响。
为了防止霜灾对农作物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进行合理的农业布局,将易受霜灾影响的农作物种植在较为温暖的地方。
2.进行及时的防寒措施,如覆盖草帘、挂灯等,减少农作物受霜灾的影响。
3.加强农作物的保温措施,如在地下加铺保温材料等,有效提高农作物的抗寒能力。
农作物防灾减灾措施是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加强防灾减灾工作,才能有效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作物和农民生计的影响。
豫东地区小麦冻害的发生和预防
豫东地区小麦冻害的发生和预防1. 引言1.1 豫东地区小麦冻害的发生豫东地区小麦冻害是指由于气候寒冷导致小麦受冻而引起的农作物灾害,通常发生在冬季或春季的气温骤降时。
豫东地区地处中国华北平原的东部,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冬季寒冷,春季温暖。
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小麦生长容易受到寒冷天气的影响,一旦气温骤降,小麦植株易受冻害。
豫东地区小麦冻害的发生频率较高,一旦发生,会给农民的小麦种植带来重大损失。
冻害会导致小麦叶片枯黄、干枯,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植株死亡,影响小麦的生长和发育,降低产量和质量。
为了有效预防豫东地区小麦冻害的发生,科学种植管理至关重要。
农民应该根据当地气候特点,选择适应性强的小麦品种,合理施肥、田间管理,及时补充水分,加强对小麦生长过程的监测和调控,以减少冻害的发生。
只有通过科学种植管理措施,才能有效降低豫东地区小麦冻害的发生概率,保障小麦产量的稳定增长。
1.2 豫东地区小麦冻害的预防在豫东地区,小麦冻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有效预防小麦冻害的发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及时了解气候特点对小麦生长的影响是预防冻害的关键。
根据不同年份的气候变化,及时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对小麦进行适时的管理,可以有效避免冻害的发生。
要加强农民的防灾意识,提高他们对小麦冻害的认识和了解,促使他们主动采取防逆措施,做好抗寒准备。
科学技术在预防小麦冻害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应用现代技术手段,如大棚种植、抗寒品种选育等,可以有效提高小麦抗灾能力,降低冻害的发生率。
只有加强科学种植管理,提高农民的防灾意识,同时坚持科学技术支撑,才能有效预防豫东地区小麦冻害的发生,保障小麦产量的稳定增长。
2. 正文2.1 气候特点对豫东地区小麦生长的影响气候对豫东地区小麦的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豫东地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变化明显,春季气温波动大,且出现频繁的强降雨和雷电天气;夏季气温高,且夏雨不足;秋季气温逐渐降低,降雨量逐渐增加;冬季气温骤降,且出现较多降水和大风天气。
2024年小麦生产特点与后期麦田管理要点郭天财
2024年小麦生产特点与后期麦田管理要点一、2024年小麦生产特点2024年的小麦生产面临了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天气异常。
2024年的天气异常干旱,特别是春季降水偏少,导致小麦生长期间缺水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2.病虫害频发。
由于干旱天气的影响,小麦生长迟缓,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尤其是纹枯病、赤霉病等病害在2024年较为严重,对小麦产量造成了较大损失。
3.高温天气。
2024年夏季气温持续偏高,对小麦的生长和发育带来了不利影响。
高温使小麦地上部分生长速度加快,而地下的根系生长受限,导致根系不发达,影响了小麦的灌浆和籽粒饱满度。
二、后期麦田管理要点针对2024年小麦生产的特点和困难,进行科学合理的后期麦田管理是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后期麦田管理的要点:1.加强灌溉管理。
鉴于2024年干旱情况严重,及时进行灌溉是保证小麦生长和发育的关键。
要根据小麦的需水情况,合理安排灌溉措施,确保小麦的水分供应充足。
2.加强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是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在后期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除了合理选用抗病抗虫品种外,还要及时进行病虫害监测和防治,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
3.控制高温伤害。
夏季高温天气对小麦的生长和发育不利,因此要采取措施控制高温对小麦的伤害。
可以在小麦地面覆盖草木灰、秸秆等物质,减少地面的温度。
同时加强通风和降温措施,为小麦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4.积极应对异常天气。
遇到异常天气,如旱情、雨情等,要及时调整麦田管理措施。
对于干旱天气,要加强灌溉,保持麦田土壤湿润;对于多雨天气,要及时剪去高秧,保证空气流通和阳光照射。
5.合理施肥。
根据小麦生长的需要,合理施肥是保证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
后期要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及时调整施肥方案,保证小麦养分的供应和平衡。
6.注意田间管理。
后期要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杂草的生长和繁殖,保证小麦的生长环境清洁和充足的光照。
灾害天气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及抗灾害天气的栽培管理技术
DOI:10.3969/j.issn.1003-1650.2024.15.010小麦是河北重要的农作物,但随着气候的不断变化,河北省的小麦种植也出现了多种问题,被干旱、洪涝灾害、冻害等气候因素所影响,使小麦种植产量下降。
为此,本文对小麦生产中抗灾害天气的栽培管理技术,展开探讨,期望减少灾害造成的产量损失,提高河北省小麦产量。
灾害天气会对小麦的产量造成影响,为了降低这种影响,在对小麦进行栽培管理时,应根据不同气候选择相应且合理的抗灾害天气栽培技术,从而保障粮食产量。
河北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小麦产量一直位居全国前列,但是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干旱、洪涝、冻害等灾害天气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
为此,在对小麦进行栽培管理时,应加强对干旱、洪涝、冻害等灾害天气的预防工作,并根据不同的灾害天气选择相应的栽培管理技术,从而有效提高小麦产量,避免灾害天气对小麦产量造成影响。
一、灾害天气对小麦的影响1、冻害河北省的冻害主要出现在冬前与春季,在冬前气温较高,导致部分小麦迅速生长甚至出现拔节现象,而随着冬至过后,出现强降温、降雪情况,并且降温时间长,致使小麦出现冻害;春季冻害出现时,主要由于冬前小麦长势喜人,但入春之后气候出现频繁变化,倒春寒较为频繁,麦穗生长受到温度影响,导致出现不抽穗、抽白穗,或者出现麦穗各部分空穗现象。
部分麦田也会出现麦苗弱、黄、穗小、空壳空穗现象。
2、干旱干旱会导致小麦单株很少分叶,并出现较少次生根、叶片发黄等现象,部分麦田会出现小麦旱死等情况。
这种现象主要由于冬前小麦长势较好,而在冬春季遇到干旱所致。
干旱不仅会使小麦出现麦苗发黄、单株很少分叶等现象,还会导致小麦出现根系发育不良、次生根发育不全、根系活力降低、叶片黄化等现象。
由于小麦幼苗根系生长过程中的水分和养分主要来源于土壤,因此,当土壤干旱时,根系发育就会受到抑制,且会降低其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
并且干旱还会导致小麦的生长环境变得非常恶劣,当小麦处于干旱环境中时,其生长速度会明显放缓。
小麦播种后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小麦播种后出现的问题及对策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作为重要的粮食资源,小麦的生产对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小麦的生产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通过对小麦播种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并为农民朋友们提供一些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播种后土壤过干或过湿在小麦播种后,如果土壤过干或过湿会严重影响小麦的生长。
土壤过干会导致小麦的萌发受阻,影响生长发育,甚至会导致幼苗死亡;土壤过湿则容易引起倒伏和根系腐烂,降低小麦对干旱的抵抗力。
对策:针对土壤过干和过湿的问题,农民可以通过适当的灌溉和排水来解决。
在土壤过干时及时浇水,保持土壤的湿润度;而在土壤过湿时则需要加强排水,利用排水沟和排水设施排除多余的水分。
二、播种后虫害和病害的发生小麦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受到虫害和病害的侵扰,例如叶片被啃食、根腐病、锈病等。
这些虫害和病害会导致小麦生长不良,产量下降,严重时甚至导致小麦的全面死亡。
对策:农民朋友可以通过选用抗病虫害的小麦品种来减少虫害和病害的发生。
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如喷洒农药、清理杂草等,也是有效的控制虫害和病害的方法。
三、小麦生长不良、缺素和倒伏在小麦生长过程中,由于土壤肥力不足或者气候因素等影响,小麦易出现生长不良、缺素和倒伏等现象,这些问题会加剧小麦的减产和质量下降。
对策:为了解决小麦生长不良的问题,农民朋友们可以适量施肥,保证土壤肥力充足;及时采取支撑措施,如设置支架、加固秧苗等,可以有效防止倒伏现象的发生。
四、其他问题在小麦的生产过程中,还可能会出现其他一些问题,比如自然灾害(如旱灾、水灾、风灾等)、作物生理障碍(如芽鳞脱落、根系发育不良等),这些问题也会影响小麦的生长和产量。
对策:针对这些问题,农民朋友们需要合理选择种植时间,避免自然灾害的影响;做好土壤改良和疏浚排水工作,提高小麦对自然灾害的抵抗力。
在小麦生产过程中,以上问题可能是农民朋友们所面临的主要困扰。
小麦一喷三防技术要点
(三)田间喷药要选在无露水情况下进行,严格 农药操作规程,避免不安全事故发生。
(四)喷药后 6h内遇雨应补喷。K
22 科普惠农
三、小麦“一喷三防”技术措施
“一喷三防”应采取综合作业,一喷多效,采用 杀虫剂、杀菌剂、微肥混配剂施用。
(一)以防治锈病、白粉病,麦穗蚜为主的麦田,
2
每 667m 用 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60g或 80%戊 唑醇可湿性粉剂 8g、5%吡虫啉乳油 20mL再加含 氨基酸水溶肥 25mL喷雾。
2
(二)以防治赤霉病、麦穗蚜为主的麦田,每 667m 用 80%戊唑醇可湿性粉剂 8g、5%吡虫啉乳油 20mL 再加含氨基酸水溶肥 25mL喷雾。
二、防治策略
“一喷三防”适期在小麦扬花期至灌浆期。应 贯 彻“ 预 防 为 主 ,综 合 防 治 ”的 植 保 方 针 ,突 出 重 点,统筹兼顾,以防治四病三虫(锈病、白粉病、赤 霉 病 、叶 枯 病 、麦 穗 蚜 、吸 浆 虫 、麦 蜘 蛛)为 重 点 , 兼 治 其 他 病 虫 害 ,防 早 衰 、增 粒 重 ,夺 取 小 麦 丰 产 丰收。
种植技术
科普惠农 ZHONG ZHIJISHU
【
小麦一喷三防技术要点
王书东 !"#$%&'()*+,-./0
近几年,国家财政对小麦病虫害防治非常重 视,专门下拨小麦“一喷三防”专项资金,以支持农 民搞好小麦病虫害防治,争取小麦高产。“一喷三 防”是在小麦穗期使用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 节剂、微肥等混合喷打,达到防病虫、防干热风、防 早衰、增粒重,确保小麦增产增收的关键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小麦生产常见灾害及抗灾减灾措施
作者:刘月辉刘运花
来源:《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1年第05期
黑龙江省是春小麦主产区,但是近些年来,春小麦与其他作物的比较效益加大,导致小麦种植面积不断下降,而其他相对效益高的作物种植面积不断上升,尤其是大豆种植面积逐年攀升,原有的轮作体制不复存在。
分析春小麦种植面积锐减的原因除了春小麦退出保护价收购等政策因素以外,春小麦生产过程中受到各种不利的自然灾害和致使产量降低,不同年际间、不同地域间小麦产量波动较大也是限制黑龙江省春小麦发展的重要障碍。
为了稳步增加黑龙江省春小麦的种植面积、提高小麦单产,抗灾减灾已经成为春小麦生产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文就不同灾害对春小麦生产造成的危害情况进行阐述,提出相应的预防、补救措施,以避开或减轻这些灾害的影响,实现黑龙江省春小麦的高产、稳产。
1 旱灾
旱灾是黑龙江省发生最频繁,影响最大的农业气象灾害,也是目前制约黑龙江省春小麦生产的瓶颈。
黑龙江省小麦产区传统的播种时间为4月初,这样,出苗后至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小麦都处于干旱环境中,由于土壤干旱或大气干旱,小麦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到的水分难以补偿蒸腾的消耗,使植株体内水分收支平衡失调,引起小麦生育异常,小麦穗分化不良,穗小、穗粒数减少,并最终导致减产和品质降低,"卡脖旱"成为威胁小麦生产的主要问题。
为了克服干旱对小麦的影响,在生产主要采取:选择抗旱性品种、灌溉和小麦晚播技术。
如遇春旱,在小麦3叶期至分蘖期灌水一次。
每公顷从总肥量中拿出7.5kg氮肥随水灌施,效果很好。
在没有灌溉条件的情况下,推迟小麦的播种时间,采取小麦晚播技术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小麦播种时间可以推迟到5月末。
2 除草剂残留药害
黑龙江省是麦豆主产区,小麦多与大豆进行轮作,种植大豆过程中咪草烟、异恶草松、氟磺氨草醚等长残效除草剂应用量较大、应用年限较长,后茬种植小麦药害比较严重。
生产上常见除草剂药害有异恶草松(广灭灵)使小麦褪绿,白化;咪草烟(普施特)致小麦生长发育受阻,生长缓慢,叶尖、根尖发黄;氟磺氨草醚致小麦叶片扭曲、开裂、致死等。
防治措施:小麦出苗后,农户要经常到田间查看麦苗长势,发现受药害症状及早进行防治,主要方法是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尿素或者腐植酸类叶面肥混合喷施。
根据药害发生程度喷施1-3遍。
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3 倒伏
小麦倒伏分根倒伏和茎倒伏。
倒伏防治措施:1、选用抗倒伏品种,如龙麦33、龙辐麦17等。
2、采用合理的种植密度。
每公顷播种量300—350公斤,公顷保苗600—700万株。
3、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小麦三叶一心时,喷施多效唑、稀效唑和吨田宝等植物生长调节剂,起到促进小麦基部第一节、第二节节间缩短、茎秆增粗,防止倒伏。
4、压青苗。
小麦3叶期压青苗,根据土壤墒情和苗情用镇压器镇压1-2次。
采用顺垄压法,禁止高速作业。
压青苗能提高幼苗素质,既能起到壮秆、促进分蘖的作用,同时还能增强抗旱能力。
5、喷施叶面肥。
为了提高粒重和改善品质,抽穗期和扬花前,每公顷用磷酸二氢钾2.25kg,加5kg氮肥,加适量粉锈宁,对水喷施。
喷施磷酸二氢钾还有使小麦茎秆强壮,防止倒伏的作用。
4 防病虫
黑龙江省春小麦生产常发生的病虫害有粘虫、根腐病、赤霉病、腥(散)黑穗病,其中以黑穗病的危害最为严重。
4.1 粘虫
小麦田每平方米有粘虫30头时,在幼虫3-4龄期,喷施菊酯类杀虫剂每公顷300~450ml 对水喷施。
在每百穗有800头蚜虫时,用吡虫啉防治。
4.2 赤霉病
赤霉病是真菌病害,可以侵染小麦的各个部位,从小麦的苗期至成熟期均可发生。
药剂防治是赤霉病防治的关键。
由于种植品种不同,播种期也有差异,麦株抽穗扬花时期和快慢也有不同,所以,施药时间和次数,要因小麦生长情况灵活掌握,一般在小麦抽穗扬花期每亩用50%的多菌灵100克,对水喷施,间隔5——7天再喷一次。
最好用超微粉和胶悬剂,效果比可湿性粉剂好。
4.3 根腐病
小麦根腐病是一种真菌病害,对小麦品质影响极大,一般减产10~30%,严重高达30~70%。
防治措施:针对小麦根腐、黑穗病采用种子处理技术。
目前最安全有效的方法是采用6%戊唑醇(主防所有黑穗,兼防根腐病)可湿粉或含有戊唑醇的麦类种衣剂拌种,6%戊唑醇可湿粉用量是种子重量的万分之三至万分之四。
也可采用50%福美双(防治散黑穗无效)拌种,
用量是种子重量0.3%或采用40%拌种双拌种用量是种子重量的0.2~0.3%,注意不能随拌随播。
4.4 小麦黑穗病
小麦黑穗病是检疫性病害,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减产40%以上,抽穗前无明显症状,抽穗后病穗较短,直立,颜色较健穗深,开始为灰绿色,以后变为灰白色,颖片张开,露出灰白色病粒,病粒外包有一层灰褐色薄膜,里面充满黑粉,压破薄膜后,逸出黑粉,并有特殊的鱼腥臭味。
防治方法同根腐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