铡美案
谈史说戏《铡美案》
关键词 : 《 铡 美案 》;包公 包 公 是我 国著名 的历 史人 物 ,关 于他 的文 艺作 品流 传 极 广 ,
( 一 )公 正廉 明 ,一 反 旧制 。 《 宋史・ 包 拯传 》记 载 : “ 拯 立 朝 刚毅 , 贵戚 宦 官为 之敛 手 , 闻者 皆惮 之 。人 以包 拯 笑 比黄河 水 清 ,童 雅 妇女 亦 知其 名 ,呼 日 ‘ 包待 制 ’。京 师 为之语 日:关
( 二 )不 畏权 势 ,敢 于 斗争 。大官 僚张 尧 佐 的侄 女死 皇 帝的
是 怎么 回 事呢 ?就 以 《 铡 美 案 》 为例 ,探 讨 一 下这 个 问题 。先 谈 贵 妃 ,他 倚仗 着这 种 裙 带关 系 ,冠 以淮 康军 节 度使 等 四个 要职 , 这 出戏 行 成和 演 变 ,然 后分 析 为什 么 这些 公 案 都归 在 了包 公 的名 作 威作 福 ,不 可 一世 。包 拯 认 为张 尧佐 兼职 过 多难 以胜 任 ,先 后
下。
五 次上 疏弹 劾 ,终于 使这 位权 势煊 赫 的皇 亲 ,免去 了两个 职 务 。 《 铡 美 案 》 的故 事 由来 已久 ,它 与元 末 高则 诚 的 《 琵 琶记 》
另外 ,荆湖 南 路转 运 使王 逵横 征 暴敛 ,百姓 苦 不堪 言 ,逃 进 有着 血 缘 关 系 。 《 琵 琶 记 》 写 的 是 书 生 蔡 伯 喈 进 京 赶 考 ,一 去 深 山 。后来 王 逵调 到江 南 西路 转运 使 时 ,更 是变 本 加厉 。他 的不 未 归 。其 妻 赵 五 娘 在 家 吃 糠 咽 菜 侍 奉 公 婆 。及 至 二 老 去 世 ,她 法行 为 传 到 了京城 ,王逵 认 定是 洪州 地 方官 卞咸 所 告 ,于 是迫 害 又剪 发 葬 亲 。最 后在 邻居 张 大 公 的帮 助下 ,描绘 了公婆 的遗容 , 卞咸 ,并 诛连 五六 百人 ,酿成 冤狱 。包拯 闻知 ,连 上七 道奏 疏 , 怀抱 琵 琶 上京 寻 夫 ,经过 一 番 波折 ,终于 与被 迫 招赘 相 府 的丈 夫 弹劾 王逵 ,揭 露事 实 真相 。 团 圆 。这 出戏 虽然 流 传久 远 ,但 人 们 总是 对这 样 的 “ 痴 情 女子 负 ( 三 )不徇 私 情 ,执法 如 山。包 拯任 庐 州知 府 时 ,他有 个 舅 DN ”的处 理 不甚 满 意 ,于 是在 四 百年 后 ,地 方 戏 中编 演 了一 出 舅犯 了枉 法 ,他 依 法鞭 鞑 ,毫 不 留情 。 同时对 于 权 贵的 不法 行 为 《 赛 琵 琶 》, 男主 角 为陈 世 美 ,女 主角 为 秦香 莲 。所 不 同 的是 , 敢 于 秉 公处 理 。如 惠 民河 道 由于权 贵 建造 园第 ,淤塞 不 通 ,致 使 秦 香 莲上 京 寻 夫 时 ,陈世 美 不但 不 认 反而 派人 去刺 杀秦 香莲 ,秦 京城 发水 无 法疏 浚 。包 拯 当 即下令 拆 除 。有个 外 戚 凭着 地契 拒 绝 香莲 无奈 到 三 官庙 上 吊,被三 官神 所救 ,并学 习了武 艺 和兵 法 。 拆 除,包 拯 发现 地 契是 假 的 ,遂上 疏 弹劾 , 终于 拆 除 了园第 ,疏 香莲 投 军 ,立 功奏 凯 。班 师 回朝 后 ,升 堂 审 问陈 世美 ,将他 痛 骂 通 了河水 。 番 ,最 后 夫妻 团圆 。这 个剧 本 反 映 了部 分观 众 的心 理 ,使 人 出 ( 四 )严 于律 己 ,俭 朴 无 华 。包 拯 性 情 耿 直 ,秉 公 无 私 。 了一 口气 。但捏 造 了 一位 三 官神 ,最 后 还 是没 有脱 离 “ 大 团圆 ” 他 任 端州 ( 今 广 州 高要 县 )知 州时 照例 每 年要 向皇 帝 进贡 特 产端 结尾 的俗 套 。秦香 莲还 是 妥协 了 。 砚 。此事 历来 官 吏都 乘机 勒 取 ,而 包拯 决 不 多收一 砚 。 离任 时 , 辛 亥 革命 后 , 秦 腔 把 《 赛琵琶》改成 了 《 铡 美 案 》 ,剧 中 家 人包 兴 带走 一砚 ,包拯 发现 后 ,立 即责 令退 还 。 去 掉 了三 官 神 ,改 为韩 琪 杀庙 ,仗义 而 死 。 同时选 择 了包 公 出 来 ( 五 )以身 作则 , 言传 身教 。包拯 晚 年 曾 留下 《 家训 》 说 :
京剧剧本《铡美案》(一名《明公断》)
京剧剧本《铡美案》(一名《明公断》)铡美案主要角色包拯:净秦香莲:旦陈士美:老生皇姑:旦国太:老旦情节“铁面无私”的包拯,接受了秦香莲对她丈夫陈士美的控诉——“杀妻灭嗣”,在公堂上,教秦香莲与陈士美当对质。
陈士美倚仗驸马身份,强词狡辩,包拯秉公处断,不顾皇姑、国太的阻挠,铡死了陈士美。
注释《铡美案》是一个流传很广的民间故事,也是一个优秀的传统剧目。
这个剧本是以中国京剧团演出的《秦香莲》中的《铡美案》一折为底本,由中国京剧团王泉奎、娄振奎、赵文奎、郑亦秋与本院编辑处邱炘、吕瑞明共同整理的。
根据《京剧丛刊》第二十六集整理【第一场】(四侍卫、张龙、赵虎引包拯同上。
)包拯(引子)赤胆忠心,保宋主,锦绣龙廷。
(念)乌纱罩铁面,与民断屈冤。
眼前皆赤子,头上有青天。
(白)老夫,包拯。
宋室驾前为臣,官拜龙图阁大学士,兼理开封府府尹。
适才朝罢而归,偶遇秦香莲拦轿喊冤,状告当朝驸马陈士美,杀妻灭嗣。
老夫也曾命她前去写状,这般时候,未见到来。
左右,伺候了。
(马汉、秦香莲携冬哥、春妹同上。
)秦香莲(白)参见相爷。
包拯(白)呈状上来。
秦香莲(白)是。
包拯(白)啊?老夫命你前去写状,因何白纸呈上?秦香莲(白)状告当朝驸马,无人敢写。
包拯(白)哦!状告当朝驸马,就无人敢写?秦香莲(白)正是。
包拯(白)来!将她带在官代书写状,哪个不写抓来见我!马汉(白)随我来。
(马汉、秦香莲携冬哥、春妹同下,同上。
)秦香莲(白)状纸写毕,相爷请看。
包拯(白)呈上来。
“具告状人秦氏香莲,年三十二岁,状告当朝驸马陈士美,杀妻灭嗣”……秦香莲(哭)喂呀……包拯(白)带下去。
(秦香莲携冬哥、春妹同下。
)包拯(白)来。
马汉(白)有。
包拯(白)拿我名帖,请陈驸马过府一叙。
马汉(白)是。
太监(内白)驸马到。
马汉(白)驸马不请自到。
包拯(白)哦,我正要寻他,他倒来了。
有请。
马汉(白)有请。
(四校尉、大太监引陈士美同上。
四校尉同下。
)包拯(白)驸马。
陈士美(白)明公。
铡美案(秦香莲、明公断、不认前妻)
陈世美 (西皮原板) 但愿得成名后堂前孝顺,
秦香莲 (西皮原板) 盼官人得中后速返家门。
高堂上已到了,
陈世美 (西皮原板) 桑榆暮年,
秦香莲 (西皮原板) 英哥儿与冬妹,
陈世美 (西皮原板) 尚未成人。
秦香莲 (西皮流水板) 莫贪荣华把家忘,
中与不中早还乡。
要知道堂上父母掩门望,
儿女日夜唤爹娘。
史书上古人讲,
王延龄白想你我有朝为官府中有家眷吃的是珍肴美味穿的是绫罗绸缎可惜这个村妇不曾嫁给一个好丈夫故而她抛头露面到处卖唱度日
中国京剧戏考
铡美案
1
铡美案(一名:秦香莲;一名:明公断;一名:不认前妻)
主要角色 包拯:净 陈世美:老生 秦香莲:正旦 王延龄:老生 国太:老旦 皇姑:花旦 张三阳:丑 韩琪:武生
情节 宋代,陈世美中了状元,又当了驸马。原妻秦香莲带领子女入京寻夫,陈世美不认,反使家将韩琪追杀母 子灭口。秦香莲哭告实情,韩琪自刎于三官堂。秦香莲到包拯处控告,包拯设计召来陈世美,与秦香莲对 质。陈世美自以为国戚,强词狡辩,包拯欲铡之。太后、皇姑前来劝阻,包拯不顾,铡死陈世美。
冬妹
(同白)
陈世美 (白)
(陈世美哭。)
陈世美 (二簧散板)
秦香莲 (二簧散板)
陈世美 秦香莲
(二簧散板) (二簧原板)
陈世美 (二簧散板)
秦香莲 陈世美
(白) (二簧散板)
秦香莲
英哥、 冬妹
陈世美
(白)
(同白) (二簧散板)
英哥、 冬妹 陈世美
(同白) (二簧散板)
英哥、 冬妹 陈世美 秦香莲
陈世美 秦香莲
糟糠之妻不下堂。
陈世美 (西皮流水板) 娘子但把宽心放,
大平调《铡美案》两种1
大平调《铡美案》两种大平调·铡美案·杀庙·盘路大平调《铡美案》,有内黄县大平调剧团版和浚县音乐协会版两种,以下分别简称“内黄版”和“浚县版”。
大平调:大平调流行于河南滑县、濮阳以及山东、江苏、安徽的部分地区,因其唱腔与豫剧大体相似但调门较低,故名“大平调”;又因其用以击节的梆子比其他梆子戏的乐队中使用的梆子要大:呈枣核形,长二尺,中部圆径三寸有余,故名“大梆子戏”、“大油梆”。
大平调的源流,一说由豫剧演化而成,一说由河北邯郸的武安平调流传到豫北与当地民间音乐结合而成。
明代弘治十一年(1498年)《滑台重修明福寺碑记》中已有对大平调的记载,足以说明这个剧种的历史悠久。
行当有五生、五旦、五花脸之分。
五生包括老生、大生、红生、武生、小生,五旦包括老旦、青衣、花旦、小旦、婆旦,五花脸包括黑脸、毛净、白脸、二花脸、三花脸(即文丑)。
以红脸(包括老生、红生)和黑脸(包括黑脸、毛净)剧目居多。
下边,让我们一起看看内黄版和浚县版两个《铡美案》有何异同。
●大平调《铡美案》简介:陈世美差家将韩琪追杀秦香莲母子,韩琪不忍加害,自刎而亡。
香莲手持韩琪的钢刀拦包公大轿鸣冤。
包公将陈世美请至开封府,苦苦劝说,陈世美不从。
包公升堂审问后欲铡之。
皇姑、国太先后来至开封府,包公执意将陈绳之以法。
三道圣旨命包公放回驸马。
包公无奈,只得以三百两俸银相赠,劝香莲回乡。
国太命人将香莲的一双儿女抢走……内黄版,每场戏没有明确的标题,用我自己的话来讲,包括“杀庙”、“盘路”、“盘堂”、“见皇姑”、“见国太”,时长3小时03分43秒;浚县版,几乎每场都有标题,包括《盘路》、《盘堂》、见皇姑、见国太,时长2小时03分20秒。
或者理解为后边剧情通称为《盘堂》,因为很多南方剧种的《秦香莲》,从“大堂”到最后的“铡美”,通称为《铡美》,●杀庙:陈世美派家将韩琪追杀秦香莲母子。
香莲带领儿女离开城南小店正欲回乡,却见身后有人追赶,母子三人遂躲进土地庙。
93版包青天之铡美案1-6集分集剧情介绍
93版包青天之铡美案1-6集分集剧情介绍第1集:剧情介绍:秦⾹莲背着公婆灵位,带着⼀双⼉⼥(宁⼉、馨⼉)千⾥迢迢来到开封,四处寻访得各丈夫陈世美已考得状元,且。
但当⾹莲到达状元府,碰见丈夫陈世美时,陈却⼀⼝咬定⾹莲乃是疯妇。
⽆奈之际,恰逢王丞相乘轿经过,⾹莲拦轿呼冤。
王丞相为辨⾹莲冤情真伪,安排陈⾄府中赴宴。
席间,王丞相叫⾹莲弹唱助兴。
⽽⾹莲则借弹唱之机,述说家遭饥荒,丈夫赴今赶考沓⽆⾳讯,家遭剧变公婆双亡,千⾥寻夫却不料丈夫为求荣华⽽抛糟糠之妻等冤情。
陈借⼝⾝体不适离席⽽去,王丞相指引⾹莲⾄开封府,请包青天为之申冤。
包青天接案后⾄状元府试探冤情真伪后得知⾹莲所⾔⾮虚。
陈怕事情败露影响前程,谎称⾹莲为疯妇,派杀⼿韩琪欲杀⾹莲灭⼝。
韩琪奉命追杀⾹莲,但在得知⾹莲冤情之后,韩决定放⾛⾹莲母⼦三⼈,⼜怕回去不好交差,义然绝然选择⾃杀。
临终前拔出钢⼑,交给⾹莲,以作陈杀妻灭⼦之证物。
不料巡逻官差经过,误认⾹莲为杀韩琪之凶⼿,抓⾄县衙。
县令徐家麟是⼀位贪官,因案情涉及到当朝驸马(陈),便以此作为升官捷径,暗通陈世美,将⾹莲屈打成招为私通韩琪、谋杀奸夫的罪⼈……第2集:剧情介绍:⾹莲既已定罪,徐县令与陈世美密谋在押解途中将⾹莲母⼦三⼈杀害,已求斩草除根。
幸得咱们正义的化⾝展昭路过,拔⼑相助,将捍莲母⼦救下。
问明原委后,展昭随⾹莲母⼦来到韩琪⾃杀现场,以期录得蛛丝马迹。
不料现场已被破坏,⽽韩琪⼫体也被徐县令⽕化消毁。
展昭夜探县衙,录得重要物证——韩琪⾃杀所⽤钢⼑。
展昭授意⾹莲在包青天回府途中。
⼿捧钢⼑拦轿喊冤。
包青天重接本案,将陈世美带⾄开封府⼤堂审问。
虽有钢⼑为证,奈何韩琪已死,死⽆对证,陈借此扬长⽽去,包青天只得退堂再⾏商议对策。
展昭等⼈分头搜集陈与⾹莲结婚、派韩琪杀害⾹莲母⼦及与徐县令勾结谋害⾹莲母⼦等证据。
陈央求王丞相安排与⾹莲母⼦单独相见,丞相应允。
陈与⾹莲相见,假意表露悔意,劝说⾹莲母⼦返乡,善良的⾹莲正欲答应,不料公主突然现⾝,恰逢陈与⾹莲母⼦相认,拂袖离去。
《铡美案》简介
铡美案
《铡美案》又名《秦香莲》,这是包公故事里一个很有名的段落,讲述了十年苦读的陈世美进京赶考,中状元后被仁宗招为驸马。
秦香莲久无陈世美音讯,携子上京寻夫,但陈世美不肯与其相认,并派韩琪半夜追杀。
韩琪不忍下手只好自尽以求义,秦香莲反被误为凶手入狱。
在陈世美的授意下,秦香莲被发配边疆,半途中官差奉命杀她,幸为展昭所救。
展昭至陈世美家乡寻得人证祺家夫妇,半途上祺大娘死于杀手刀下,包拯找得人证物证,欲定驸马之罪,公主与太后皆赶至阻挡,但包拯终将陈世美送上龙头铡。
该故事被改编为戏剧和影视作品,戏剧有京剧、秦腔、豫剧、海丰白字戏、海丰西秦戏,也是潮剧经典剧目之一;影视有93版《包青天》第一个单元故事等。
第二单元第二课时欣赏《铡美案》
第二单元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复习《唱脸谱》;2、欣赏《铡美案》选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打虎上山》,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唱脸谱》达到有表情的按照京剧风格演唱2、理解京剧、黄梅戏唱腔的风格特点,达到能够辨认这两个剧中的目的3、传统京剧与现代京剧的区别重点:感受和初步理解各剧种音乐的风格特点及其形成原因难点:1、用听、唱、演结合教师分析,激发学生兴趣2、结合各剧种音乐的录像图片帮组学生辨认不同行当的人物类型和脸谱。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学唱了《唱脸谱》,初步接触了戏曲音乐。
这节课我们通过欣赏经典唱段来学习戏曲的相关知识。
二、欣赏京剧《铡美案》选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驸马不必巧言讲结合欣赏简介京剧剧种及其音乐。
1、背景简介——初步感知1)学生自主学习教材21页:“京剧是在清代道光年间形成于北京的一个戏曲剧种。
是中国最大的剧种,其音乐基础是徽调和汉调。
以皮黄腔为主,兼有昆腔、吹腔、南棒子、四平调以及众多的曲牌音乐和打击乐锣鼓经。
皮黄腔包括西皮、二黄、反西皮、反二黄。
主要板式、主要伴奏乐器文场有京胡、京二胡、小三弦、月琴、唢呐、笛子等。
武场有板鼓、大锣、小锣、铙钹。
”2)教师出示《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与“驸马不必巧言讲完整乐谱,学生边看乐谱,边欣赏,说出此段京剧唱腔由哪个行当演唱,(净演唱)辨认剧中人物脸谱(黑色或黑头)3)再次欣赏音乐,运用了那些板式,随着板式的变化,人物情绪有何变化?(结合词曲关系、剧情进行分析)体验黑头唱法特点?2、要素分析——情感体验A\西皮导板:散板上句的变化形式,多用在一个大唱段开始的地方,音调高亢,感情多为激越奔放,铿锵有力,展现了包拯威严正直的气魄。
因而这个上句要比一般的上句复杂些、开阔些。
(慢拉慢唱)B\西皮原板:一板一眼四二拍形式,他的上句和下句节奏位置是一样的,只是各自的落音不同。
铡美案的歌词
铡美案的歌词
驸马爷近前看端详
上写着秦香莲
她三十二岁她状告当朝驸马郎
他杀妻灭子良心丧
逼死韩琪在庙堂
将状纸押至在了某的大堂上
驸马爷近前看端详
秦香莲状告当朝驸马郎
驸马爷近前看端详
楞个哩个楞个哩个
驸马郎
驸马爷近前看端详
秦香莲状告当朝驸马郎
驸马爷近前看端详
楞个哩个楞个哩个
驸马郎
大金链子小手表
大金链子小手表
一天三顿吃烧烤
一天三顿吃烧烤
走哪儿*晃脑
我满腔京味儿改不了
走哪儿*晃脑
我满腔京味儿改不了
大金链子小手表
大金链子小手表
一天三顿吃烧烤
一天三顿吃烧烤
走哪儿*晃脑
我满腔京味儿改不了
走哪儿*晃脑
我满腔京味儿改不了
驸马爷近前看端详
秦香莲状告当朝驸马郎
他杀妻灭子良心丧
她咬定牙关状纸押在大堂上驸马爷近前看端详
秦香莲状告当朝驸马郎
他杀妻灭子良心丧
她咬定牙关状纸押在大堂上驸马爷近前看端详
秦香莲状告当朝驸马郎
驸马爷近前看端详
楞个哩个楞个哩个
驸马郎
驸马爷近前看端详
秦香莲状告当朝驸马郎
驸马爷近前看端详
楞个哩个楞个哩个
驸马郎
大金链子小手表
大金链子小手表
一天三顿吃烧烤
一天三顿吃烧烤
走哪儿*晃脑
我满腔京味儿改不了
走哪儿*晃脑
我满腔京味儿改不了
大金链子小手表
大金链子小手表
一天三顿吃烧烤
一天三顿吃烧烤
走哪儿*晃脑
我满腔京味儿改不了走哪儿*晃脑
我满腔京味儿改不了。
《新编铡美案》新编陈世美案。
《新编铡美案》新编陈世美案。
人物:包公,秦香莲,陈世美,傻亲孩子,杨皇妃,衙役2名。
道具:桌子,凳子,火腿肠,卷筒指,药盒子。
(秦.傻上)秦唱:<<娘的眼泪>>歌词:娘的眼泪似水淌,滴滴滴在儿身上..........(略)秦:儿啊,自从你****陈世美丢下我们娘儿俩而后,我们过的这算什么****子?悲伤你外公外婆死得早,今天我俩上这开封府来告你爸陈世美,一定得让官府给我们娘儿俩一具公道.傻:娘啊,这开封府还有多远哪?~秦:我也疑惑啊.傻:我..我...我走别动了(一屁股坐在地上),我饿了,我要吃miamia mia ....秦:哎呀!你那个傻亲孩子,你看这么多的叔叔阿姨看着咱们,娘我如何给你吃呀...傻:我别管!我就要吃mia mia..秦拿出一根火腿肠)而哪,娘这儿还有最后一根火腿肠,你就拿去吃吧...傻接过火腿肠)啊?又吃火腿肠..................(略)秦指着亲孩子)你!......傻望着观众说)你们说mia mia mia 好吃不行吃?观众:好吃!傻:你看嘛,大家都说好吃!我别管!今天我别只就别走了!....秦望了望四周)而啊!你看,开封府到了,别闹了,还别快上去击鼓鸣冤!...傻站起来,作击鼓状)咚...咚...咚...包后台:谁呀!谁呀!他****的!老子正在上厕所呢!)秦:咦~~~?谁的声音?儿哪,你到后面去看看.傻走到后台门口,被吓了一跳,跑回秦周围)********...后面这个大叔正在拉吧吧!秦:哎呀!那我们就在这儿等等吧...包:王朝,马汗!王.马:哟!包:升堂~~~~~!!王.马:贪~~~污~~~~(坐定)包:#!下跪何人?秦:小女子秦香莲.包:台起头来~~~~~~~(秦把头抬起望着包)(包看到秦的容貌后被迷住,作流氓似的打口哨等)秦对儿说)儿哪,都说开封府的包大人长得高大魁梧,印堂发黑,你看那个人我觉得别像呀,你去咨询咨询~~~傻走到包周围,拍拍包)你是谁呀?(咨询三遍)包:#!(傻跑回秦周围)我乃.......................(略)傻:我看他.....................................(略)秦:我说包皮包大人哪,你爸爸呢?包:我爸爸到xxx去洗桑拿去了,你有什么冤情对我说也是一样一样一样的呀!秦:包大人哪,你看小女子我才疏学浅,这一时又别知该从何说起.包:那可有状纸啊?秦:有!有!有!(对儿说:儿哪,还别快把状纸给包大人呈上.并把一卷卫生纸给儿)傻拿着卫生纸放在包的案桌上):状纸没有!卫生纸有一卷!你自己渐渐用吧!(回秦周围,又被秦打)秦:包大人!您听我说---(秦唱时包一点一点看状纸)说歌唱词:我家住在xxx,我是陈世美他夫人........(略)包:好苦啊!好苦啊!王朝马汗!王.马:在!把陈世美那对狗男女给我带上来!!!(王.马下,陈.杨上.王.马跟上)陈秦对唱<<我是一具兵>>歌词:我叫陈世美,我叫杨皇妃...................(略)包: !大胆陈世美!见了本官为何还别下跪!!!??陈:我乃堂堂当朝驸马,为何还要给你那个狗官下跪?!!!包站起来,指着陈)咦----(陈听后"咦----"指着包向包走去,作要打状)包害怕状)好,好,好~~~~~别跪就别跪,别跪就别跪...包:我说陈世美呀,你可认识这对母子二人哪?陈绕二人走一圈)别认识!没见过!从来没看过!!!秦冲想陈)没看过?!..............................(略)傻:就..算是!...................................(略)秦:儿哪,着算是你那没良心的爸爸,还别赶快过去叫爸爸......傻走道陈旁边,对陈喊三声爸爸后,陈别理他)傻唱<<别老的爸爸>>歌词:.....................................(略)傻被打后叫着跑回秦周围)********!哪个妹妹打我~~~秦冲向杨)是哪儿来到小妖精,居然敢打我亲孩子??!!!扬:打了如何了?打的算是这个有人一辈子没人教的野种,如何了?我连你也打!(随即两人扭打成一团)包:#!如何了!如何了!你看看你门这两个泼妇,公堂之上吱吱斜斜,一点本官的面子都别给!他吗的!!!~~~#!杨皇妃!你可知罪?!杨:罪?我有什么罪?包:你犯的是.................................(略)杨:.......................................(略)包:他****的~~~~陈世美!你可知罪呀?!陈:罪?!疑惑!我没罪!包:你犯的是鬼混罪!陈:鬼混?!他****的!(冲像包,并一把把包打到地上)想死了!鬼混~~~鬼混也有罪?(对观众)朋友们,你们说鬼混有罪吗?观众:没有。
大平调《铡美案》两种2
大平调《铡美案》两种盘堂(上)盘堂(大堂):香莲手捧大状交与包公,包公念过,命香莲下堂。
陈世美到,包公亲自迎接。
从二人进衙的身段可以看出,开封府衙是个深宅大院。
下边请欣赏包公劝驸马的唱词和表演:内黄版:浚县版:(包公唱)(包公唱)千岁不必秉性秉性急陈驸马休要秉性秉性急呀内黄版,陈世美这时开始扇扇子,浚县版,陈世美手持折扇扭头看包公。
(白)千岁浚县版,陈世美这时开始扇扇子,而包公坐下了。
内黄版:浚县版:(包公唱)(包公唱)听学士把旧事提上一提听包拯把旧事提上一提大比年陈驸马连科及第大比年陈驸马你连科及第咱二人在午朝门内同把君陪啊咱二人在午朝门外同把君陪我观你年过三十成新婚我观你年过三十成新贵浚县版,包公起身走近陈世美。
内黄版:浚县版:(包公唱)(包公唱)我问你原郡还有谁曾问你原郡家下还有谁一句话问得你无言答对问得你面红耳赤无言对我猜你原郡家中撇前妻才猜你原郡家中有前妻一句话说得你心火起咱二人呃打赌午门里百天有你儿和女你许我铜铡血染衣百天内无有儿和女我南衙奉府让你执至如今百天未过去到如今她母子三人找在京里她母子三人来找你秦香莲就是你的结发妻我奉劝千岁认下好认下她母子是正理午门外打赌事学士不提过往之事咱不再提博主评曰:同样的意思,内黄版的又唱了一遍!真是越罗索越不嫌罗索!过去曾有广播电台的戏曲编辑告诉我,他不喜欢戏曲的原因,一非唱腔和表演节奏慢,二非听不懂,唯一的原因就是内容重复:前边演过了后边还要唱一遍。
这里可倒好,前边都唱过两遍了,在这儿又唱了一遍。
简直是故意卖弄唱功,为唱而唱。
内黄版,包公劝驸马时始终立于堂上。
劝罢,包公转过身来走一步,捋捋髯,然后面带微笑转回身去看看陈世美,心中暗想:他呀,我还得劝一劝。
博主评曰:这一系列的身段、手势和表情是在跟观众互动,不仅使观众明白了人物的用意,还让观众有亲切感。
接着,包公走近陈世美说道:千岁,你可要再思再想,还是要将她母子三人认下才是!浚县版,包公对陈世美大笑道:嘿!哈哈哈……!然后上前一小步,说道:千岁,你要再思再想,还是把她母子三人认下,才是呀千岁!说罢,上前轻推陈世美的肩头,可是陈世美非但不应声,反而在那儿冲盹儿,(装的)。
大平调《铡美案》两种1
大平调《铡美案》两种大平调〃铡美案〃杀庙〃盘路大平调《铡美案》,有内黄县大平调剧团版和浚县音乐协会版两种,以下分别简称“内黄版”和“浚县版”。
大平调:大平调流行于河南滑县、濮阳以及山东、江苏、安徽的部分地区,因其唱腔与豫剧大体相似但调门较低,故名“大平调”;又因其用以击节的梆子比其他梆子戏的乐队中使用的梆子要大:呈枣核形,长二尺,中部圆径三寸有余,故名“大梆子戏”、“大油梆”。
大平调的源流,一说由豫剧演化而成,一说由河北邯郸的武安平调流传到豫北与当地民间音乐结合而成。
明代弘治十一年(1498年)《滑台重修明福寺碑记》中已有对大平调的记载,足以说明这个剧种的历史悠久。
行当有五生、五旦、五花脸之分。
五生包括老生、大生、红生、武生、小生,五旦包括老旦、青衣、花旦、小旦、婆旦,五花脸包括黑脸、毛净、白脸、二花脸、三花脸(即文丑)。
以红脸(包括老生、红生)和黑脸(包括黑脸、毛净)剧目居多。
下边,让我们一起看看内黄版和浚县版两个《铡美案》有何异同。
●大平调《铡美案》简介:陈世美差家将韩琪追杀秦香莲母子,韩琪不忍加害,自刎而亡。
香莲手持韩琪的钢刀拦包公大轿鸣冤。
包公将陈世美请至开封府,苦苦劝说,陈世美不从。
包公升堂审问后欲铡之。
皇姑、国太先后来至开封府,包公执意将陈绳之以法。
三道圣旨命包公放回驸马。
包公无奈,只得以三百两俸银相赠,劝香莲回乡。
国太命人将香莲的一双儿女抢走……内黄版,每场戏没有明确的标题,用我自己的话来讲,包括“杀庙”、“盘路”、“盘堂”、“见皇姑”、“见国太”,时长3小时03分43秒;浚县版,几乎每场都有标题,包括《盘路》、《盘堂》、见皇姑、见国太,时长2小时03分20秒。
或者理解为后边剧情通称为《盘堂》,因为很多南方剧种的《秦香莲》,从“大堂”到最后的“铡美”,通称为《铡美》,●杀庙:陈世美派家将韩琪追杀秦香莲母子。
香莲带领儿女离开城南小店正欲回乡,却见身后有人追赶,母子三人遂躲进土地庙。
韩琪追来,听见庙内有哭声,一脚踹开庙门。
历史趣谈历史上的陈世美 揭秘《铡美案》的背后真相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历史上的陈世美揭秘《铡美案》的背后真相
导语:历史上的陈世美:陈世美,历史上著名的负心汉,贪图富贵,抛弃妻子,最终死于包公的铡刀之下。
《铡美案》说的是陈世美的故事,家喻户晓。
戏
历史上的陈世美:陈世美,历史上著名的负心汉,贪图富贵,抛弃妻子,最终死于包公的铡刀之下。
《铡美案》说的是陈世美的故事,家喻户晓。
戏剧中的陈世美是个不折不扣的坏男人,但现实生活中的陈世美不仅是一个好丈夫,还是一个为政清廉的好官。
只因为官期间得罪了人,才被恶意丑化。
所以,《铡美案》的故事情节纯属虚构。
人物原型:明末清初的一位清官
《铡美案》又名《秦香莲》,是部群戏,在介绍剧情时一定要交代它的考据,因为这是一出绝对的编出来的戏。
今天,“陈世美”几乎成了忘恩负义的代名词,但历史上的陈世美非但不是坏人,还是一名廉政的清官,而且是明末清初的人,根本不是宋朝人,所以这部分内容一定要交代清楚。
陈世美原名陈年谷,号熟美,均州人,生于明代天启五年,清顺治八年考取举人,顺治十二年考取进士,后被任命为直隶饶阳知县。
任期满三年后,吏部考核其政绩最优,升任刑部主政、郎中。
由于政绩突出,陈年谷屡受顺治皇帝重用,被封为贵州省思石道按察司副使兼布政司参政。
康熙十年后,陈年谷升任户部郎中、侍郎,康熙二十三年携妻告老还乡。
陈年谷不仅在官场上一帆风顺,其道德品质也没有什么污点,更没有做出贪图富贵,杀妻灭子之事。
故事由来:好男人遭到恶意丑化
陈年谷之所以被丑化,是因为清顺治十五年,他的同窗好友仇梦麟、胡梦蝶从均州到京城找陈年谷求官,陈年谷对他们讲明道理后婉言拒
生活常识分享。
最新-包青天之铡美案 精品
包青天之铡美案篇一:铡美案话剧新铡美案校园小品剧本新铡美案[所有人站成一排]旁白:(新年好)新年好呀,新年好呀!祝贺大家新年好!老戏新编,新铡美案,演得糟糕请包含。
[介绍演员鞠躬]张龙赵虎王朝马汉驸马包公秦香莲公主韩奇还有旁白合:希望大家都喜欢旁白:第一幕洞房花烛陈说:今日洞房花烛,本来不应该说这些,可是眼看科考将近,我必须即日启程了。
秦说:放心去吧,我会好好照看家里等你回来。
陈说[感动抓住秦的手]:香莲…秦唱:(很爱很爱你,刘若英)很爱很爱你,所以愿意,舍得让你,往更高前途的地方飞去。
很爱很爱你,只有让你,拥有功名,我才安心。
旁白:第二幕十里长亭秦唱:(路边的野花不要采,邓丽君)送你送到小村外有句话儿要交代虽然已经是百花儿开陈:当当当当当当当路边的野花你不要采陈说[面对观众偷偷的]:不采说不采记着我的情记着我的爱记着有我天天在等待我在等着你回来千万不要把我来忘怀陈说[表现出不舍得]:我要走了,照顾好自己。
[挥着手倒退着下台][秦挥手送别,突然发现挥着的手中拿着个布袋]秦唱:(你快回来,孙楠)你快回来,你的钱袋忘了带,你快回来[秦跑下台]旁白:驸马府中陈唱[得意洋洋]:(谁料皇榜中状元)中状元只为作高官中状元只为把钱赚娶了公主作驸马富贵荣华享呀享不完哪公主唱:(姐姐妹妹站起来,陶晶莹)十个男人七个傻八个呆九个坏还有一个人人爱公主我挑出来用尽甜言蜜语把他骗过来好好爱不再让她离开陈说[请公主坐下]:公主请公主说:从今日起我们就是夫妻了,要知道做好一个驸马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陈说:公主希望我怎么做呢?公主说:从现在开始,你只许对我一个人好;要宠我,不能骗我;答应我的每一件事情都要做到;对我讲的每一句话都要是真心。
不许骗我、骂我,要关心我;别人欺负我时,你要在第一时间出来帮我;我开心,你要陪着我开心;我不开心,你要哄我开心;永远都要觉得我最漂亮;梦里也要见到我;在你心里只有我……就这样今天天气不错,我想到外面走走陈说:。
铡美案》背后真相
铡美案》背后真相:清官陈世美被诬担骂名《铡美案》说的是陈世美的故事,家喻户晓。
戏剧中的陈世美是个不折不扣的坏男人,但现实生活中的陈世美不仅是一个好丈夫,还是一个为政清廉的好官。
只因为官期间得罪了人,才被恶意丑化。
所以,《铡美案》的故事情节纯属虚构。
人物原型:明末清初的一位清官《铡美案》又名《秦香莲》,是部群戏,在介绍剧情时一定要交代它的考据,因为这是一出绝对的编出来的戏。
今天,“陈世美”几乎成了忘恩负义的代名词,但历史上的陈世美非但不是坏人,还是一名廉政的清官,而且是明末清初的人,根本不是宋朝人,所以这部分内容一定要交代清楚。
陈世美原名陈年谷,号熟美,均州人,生于明代天启五年,清顺治八年考取举人,顺治十二年考取进士,后被任命为直隶饶阳知县。
任期满三年后,吏部考核其政绩最优,升任刑部主政、郎中。
由于政绩突出,陈年谷屡受顺治皇帝重用,被封为贵州省思石道按察司副使兼布政司参政。
康熙十年后,陈年谷升任户部郎中、侍郎,康熙二十三年携妻告老还乡。
陈年谷不仅在官场上一帆风顺,其道德品质也没有什么污点,更没有做出贪图富贵,杀妻灭子之事。
故事由来:好男人遭到恶意丑化陈年谷之所以被丑化,是因为清顺治十五年,他的同窗好友仇梦麟、胡梦蝶从均州到京城找陈年谷求官,陈年谷对他们讲明道理后婉言拒绝。
仇、胡大为不满,认为陈年谷在求学期间,他们曾接济过他,现在他仕途已就,反而忘恩负义,不念旧情。
二人怀恨而归,途中,在河南南阳遇上当地上演曲剧《琵琶记》。
二人看到戏中所演的正是忘恩负义之事,于是计上心来。
他们不惜花费银两,请戏班子按自己的意愿,把《琵琶记》的情节加以改造,把戏中忘恩负义的男主人公蔡伯喈换成了他们怨恨的陈年谷,编造了一出他们认为赛过《琵琶记》的新戏,所以《铡美案》也叫《赛琵琶》。
秦香莲的生活原型名叫秦馨莲,是均州六里坪秦家楼人。
她是陈年谷的第二任妻子。
夫妻相敬如宾,白头偕老。
根本没有戏剧中所编的那些情节,编戏人为了掩人耳目,把秦馨莲改成秦香莲,把陈年谷化名陈世美,并把事件发生的时间改为宋朝,由此也为铁面无私的包公添加了一项本不属于他的“政绩”。
大平调《铡美案》两种1
大平调《铡美案》两种大平调·铡美案·杀庙·盘路大平调《铡美案》,有内黄县大平调剧团版和浚县音乐协会版两种,以下分别简称“内黄版”和“浚县版”。
大平调:大平调流行于河南滑县、濮阳以及山东、江苏、安徽的部分地区,因其唱腔与豫剧大体相似但调门较低,故名“大平调”;又因其用以击节的梆子比其他梆子戏的乐队中使用的梆子要大:呈枣核形,长二尺,中部圆径三寸有余,故名“大梆子戏”、“大油梆”。
大平调的源流,一说由豫剧演化而成,一说由河北邯郸的武安平调流传到豫北与当地民间音乐结合而成。
明代弘治十一年(1498年)《滑台重修明福寺碑记》中已有对大平调的记载,足以说明这个剧种的历史悠久。
行当有五生、五旦、五花脸之分。
五生包括老生、大生、红生、武生、小生,五旦包括老旦、青衣、花旦、小旦、婆旦,五花脸包括黑脸、毛净、白脸、二花脸、三花脸(即文丑)。
以红脸(包括老生、红生)和黑脸(包括黑脸、毛净)剧目居多。
下边,让我们一起看看内黄版和浚县版两个《铡美案》有何异同。
●大平调《铡美案》简介:陈世美差家将韩琪追杀秦香莲母子,韩琪不忍加害,自刎而亡。
香莲手持韩琪的钢刀拦包公大轿鸣冤。
包公将陈世美请至开封府,苦苦劝说,陈世美不从。
包公升堂审问后欲铡之。
皇姑、国太先后来至开封府,包公执意将陈绳之以法。
三道圣旨命包公放回驸马。
包公无奈,只得以三百两俸银相赠,劝香莲回乡。
国太命人将香莲的一双儿女抢走……内黄版,每场戏没有明确的标题,用我自己的话来讲,包括“杀庙”、“盘路”、“盘堂”、“见皇姑”、“见国太”,时长3小时03分43秒;浚县版,几乎每场都有标题,包括《盘路》、《盘堂》、见皇姑、见国太,时长2小时03分20秒。
或者理解为后边剧情通称为《盘堂》,因为很多南方剧种的《秦香莲》,从“大堂”到最后的“铡美”,通称为《铡美》,●杀庙:陈世美派家将韩琪追杀秦香莲母子。
香莲带领儿女离开城南小店正欲回乡,却见身后有人追赶,母子三人遂躲进土地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铡美案——从传统司法看中国古代法律文化说起古代历法案例,陈世美和秦香莲的悲剧则最为耳熟能详,从古至今这出爱情悲剧都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呈现给不同的观众。
虽形式不同,但是所有的版本都毫无例外的表现出了秦香莲的“弃妇”形象,陈世美的“负心汉”形象,还有包拯的“清官”形象。
秦香莲在一纸诉状中这样写道:“状告当朝驸马郎,欺君王,瞒皇上,悔婚男儿招东床,杀妻灭嗣良心丧,逼死韩琪在庙堂。
”在以往学者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对于包拯这一出铡美案是有着高度的称赞。
王韶华在《包公文化漫谈》一文中提到:“包公不畏强权、皇权,敢于为民做主,保护弱者。
如‘铡美案’中,纵有皇姑、国太的保护,包公无所畏惧,坚决要铡掉欺君罔上、杀妻灭子的驸马陈世美,为秦香莲做主,体现了他爱民如子的情怀。
”王正在《走近陈世美》一文中也指出:“秦香莲身世之苦,令人油然而生怜悯之心,而秦香莲品德之贤,更是可以做世人的楷模。
从人之常情来看,肯定关注前者,人皆有侧隐之心,若从政治眼光来看,必定侧重于后者,这是一个值得推广的先进典型。
秦香莲品格的核心因素是孝和贤,即柔顺,她为这样的做人准则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牺牲了自己的青春和情感……秦香莲身上突出的利他精神,是对一切女性优秀品质的总概括,她是靠牺牲独立性来达到人与社会的和谐。
”这样的言论都不难看出,更多的学者是倾向于对于秦香莲和包拯的赞颂,以及充分肯定了这一古代历法实例。
但是,《铡美案》这一出戏虽是宋朝的故事,但其实最早成书是在明代。
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以及封建思想渐趋顶峰的明清时期,《铡美案》得到这样广泛的流传和演绎,反映出我国古代怎么样的一个法律文化氛围呢?一.秦香莲一纸诉状告陈世美,《铡美案》剧情中,陈世美犯有欺君、故意杀人、间接杀人之罪,还“杀妻灭嗣欺祖宗”。
对于他的过错或者罪过的评判,剧中人采取了几乎一致的态度,那就是全力维护伦理道德及宗法制度,或者按照伦理道德的标准判断罪过的轻重,提出解决的方案。
以秦香莲、韩琪为代表的下层平民,选择的是“伦理优先,情理次之,国法再次之”的价值评判顺序。
秦香莲在得知驸马就是陈世美的时候,已经知道丈夫犯了欺君之罪。
但她并没有想到要维护国法举报陈世美,而是希望陈世美认下母子三人,得到她应得到的待遇。
秦香莲这样说到:“……抚养着老小少受饥寒”,因天灾“草堂上饿死了我的公爹婆母,我剪青丝换芦席尸葬荒山。
”她的行为完全符合封建社会妇德的要求,也符合“三不出”的条件。
因此她的要求合乎情理也合乎道德要求。
秦香莲明白,一旦将丈夫交朝廷法办则会家败人亡,这不符合她的本意。
所以她用情理说服将帮助她见到陈世美,用儿女哭求感化陈世美,后用鸣冤的方式促使王延龄以长者的身份而不是官僚的身份调停此事。
在这个农妇的眼里,家庭的完整远比君权国法重要得多,只有在家庭不可能保全的情况下,才会考虑用法律的手段惩罚对方。
(《从秦香莲看封建社会宗法与国法的矛盾冲突》李晓梅)那么基于这样的考量,前人所述的反封建的“弃妇”形象,其实还是一个顺应封建文化的家庭妇女。
她只在在生命受到威胁之时才想到要将抛弃妻子的丈夫状告到官府以求得自保。
这虽是一个个案,却非常深刻的体现出来了基于宗法,国法,人们从事法律活动的行为模式和思想模式还是受制封建思想,并不是法制为先。
二.按照古代历法,陈世美真的会被斩首吗?(一)陈世美的“原罪”是抛妻再娶,犯下重婚罪。
这个罪名,在古代的法律中只是个很轻的罪名。
像陈世美这样已经有了妻室、另外再娶妻的,法律的原则是保护前婚的合法性与稳定性,否认后婚的合法性。
后婚要强制离婚。
在宋代,男方应该处以徒刑一年,如果重婚是因为男方“欺妄”的,要加重处罚,判处徒刑一年半。
在明清时代,男方只是处杖九十(打90下屁股)的刑罚,女方如果知情,同样受罚。
撤销后婚,女方回到娘家居住。
因此真有这样的事情,陈世美不过是个徒罪、杖罪。
另外,按照古代的法律,官僚士大夫还享有种种特权。
在故事发生的宋代,陈世美可以通过“官当”——拿自己的官品去抵挡掉这个徒罪;在明清时期,士大夫官僚又具有不受体罚的特权,这叫做“例难的决”(习惯上难以按照判决执行),只需要出钱赎罪就可以了。
杖罪只要出个几两银子就行。
如果陈世美真的是被招为驸马的,那么是向太后、皇帝隐瞒了自己已有妻室的事实,那就同时触犯了另一个罪名,要严重一点。
不过那个“欺君之罪”,却也并非重罪。
在唐宋的法律里,这是向皇帝报告时“诈不以实”,要判两年徒刑;在明代法律里,这项罪名更为严重,也是徒刑三年,附加杖一百的体罚。
由于陈世美并没有什么严重的罪名可套,这是剧作者要将戏剧推向高潮的很大的障碍,所以剧作者需要将陈世美进一步“抹黑”,要弄一个更大的罪名的情节。
(二)遣人谋杀的罪名问题。
这个设计来克服障碍的情节,就是陈世美派遣自己的家将韩琪去杀害秦香莲母子。
实际上这个情节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也是不合理的。
按照故事发生时的宋代法律,买凶杀人的,按照谋杀罪处罚,只要起意并派遣了,就要判徒三年;因此导致受害人受伤的,主谋者要判处绞刑;受害人死亡的,要判处斩首。
可是在这个故事里,首先,预定的受害人是陈世美的原配妻子。
而唐宋法律里,丈夫殴伤妻子,“减凡人二等”;打死的,“以凡人论”(与普通人一样处理)。
其次,韩琪接受派遣后,被秦香莲的哭诉打动,自行了断死亡,并没有使秦香莲母子身体受伤害。
在明清法律里,也是如此。
指使杀人和谋杀罪同样处置,没有死亡后果的没有死罪。
至于陈世美逼迫韩琪的自杀,在明清法律里只能套一个“威逼人致死”的罪名。
按照明清条例,要“威逼”导致受害人一家有两人或者威逼致人自杀的死者达到三人以上的,威逼者也不过是一个充军的罪名,仍然没有死罪。
(三)剧作者为了达到“伸张正义”的目的,还有一个需要克服的障碍,也是戏剧精心构筑的一个高潮:陈世美的特权身份。
按照唐宋时期的法律,陈世美这样的驸马身份,已经达到了享受“八议”特权的地步。
作为皇帝的女婿或姐妹夫,是皇帝姻亲,是属于缌麻亲属,享受八议里的“议亲”,即犯有死罪的,必须要向皇帝报告,由皇帝下旨,会集朝廷最重要的大臣,进行慎重讨论,拿出裁决的方案,再向皇帝汇报,由皇帝最后决定。
如果触犯的是流罪以下的罪名,就直接减一等处罚。
明清时的法律设定的保护更为严格,享受八议者,任何罪名的案件都必须上报给皇帝,由皇帝决定是否需要交付司法部门处理。
如果皇帝下旨交付司法部门的,司法部门审理后要将卷宗全部上奏皇帝,请皇帝交付朝廷大臣讨论裁断方案,再上报皇帝最终决定。
在《秦香莲》戏剧里,这个过程完全没有,只有秦香莲到开封府告状,包公自己的判断,即使是太后赶来,包公还是在秦香莲的鼓励下直接宣布自己的判决。
(《斩不了的陈世美》郭建)通过以上的古代历法来看,在那样一个环境下,其实陈世美的罪行是不足以定死罪的。
抛弃妻子再欲除之灭口,这样的重罪仍不至于死刑,反映出来的还是在特权制度下,人们对于特权阶级处以刑罚的态度仍是避重就轻,能减则免,并不是以律法至上。
三.《铡美案》中其他人物的态度《铡美案》中,除了男女主人公,还有几个人物的存在,更加凸显了宗法制度下,古代历法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
其中一个便是韩琪。
韩琪是陈世美的家将,他奉命赶杀秦香莲母子时对陈世美的动机产生怀疑,陈世美没有正面回答他而是反问“本宫平日待你如何?”韩琪答:“驸马对小人恩重如山。
”于是韩琪无法再推脱了。
陈世美利用的“尊卑之序”、“有恩不报非君子”的封建伦理道德督促韩琪。
“士为知己者死”,为自己恩人杀人正是“忠义”的体现。
所以他虽然觉察主人可能触犯国法,但还是踏上追杀的路程。
当他得知事情的原委后一下陷入了巨大的矛盾中,以致被迫自杀。
韩琪的死,尽管也能算对陈世美的以死抗争,而更多的则是面对陈世美的“恩重如山”和秦香莲的孤苦无依这样的一个矛盾对抗而无法取舍,为了维护宗法同时保全自己的名节,只得用死亡作为逃避。
王延龄等官员明知陈世美触犯国法,却仍从维护宗法制度出发进行调和,起初也是希望陈世美能够认下母子三人,并以长辈的身份劝阻教化,而并不是以宗法制度告诫陈世美的不当之处,从根本上看,也是不愿追究陈世美的欺君之罪包拯作为法官,采取的调解策略是告知诉讼利益与风险评价、暗示不利结果等。
如他劝陈世美“我劝你认香莲是正理,祸到临头悔不及”,并告知一旦“升堂”——也就是进入诉讼的结果是“霎时叫你魂魄销。
”在国太和皇姑驾临时,包拯立即做出了妥协,劝秦香莲与皇姑调解:“我命你向前苦哀告,也免得老包把心操”;在赠银秦香莲时道:“教你儿女把书念,千万读书莫做官;你丈夫倒把高官作,害得你一家就不团圆”,显示出包拯心中“天伦之乐”是人生的理想境界,要高于“读书明理”和“金榜题名”。
可见包拯也幻想通过调解后,该案可以不再诉诸国法。
除此之外,皇家也是如此作派。
表面上国太和皇姑非常强势,但显然没有底气,和秦香莲所代表的“正义”一方难以抗衡。
身为平民的秦香莲以宗法制度为靠山,藐视皇权和皇姑,坦然以“大”自居,视皇姑为“小”,而包拯(国法的象征)亦支持,打压和指责作为“小”的皇姑——贵贱之分亦让步于宗法伦理。
家法高于国法,糟糠之妻贵于金枝玉叶,宗法制度的地位可见一斑。
耐人寻味的是,自始至终皇帝始终没有露面。
这决不是编者的疏忽,而是国人不希望国法、皇权与宗法直接发生冲突的一种体现,皇帝的隐身,揭示了宗法伦理在调解社会特别的家族、家庭矛盾时拥有凌驾于皇权与国法之上的权力,对于这种“僭越”,从平民到贵族,从官僚到皇帝都表现出沉默。
剧中皇帝选择了观望,编者选择了遗忘,观众选择了忽略。
皇权在宗法调解家庭社会矛盾的冷漠观望,意味着国法作为调节矛盾的工具,始终处于被动的、最末端的一个器物。
宗法伦理令秦香莲貌弱实强,陈世美貌强实弱。
伦理道德的根基牢不可破,居于封建社会价值评判体系宝塔的最顶端。
四.结论在以往学者对于《铡美案》的分析中,更多的侧重于从刑法的角度来讨论铡美案中是否刑罚的过于严苛,已经审批的过程是否有纰漏。
但是,结合当时的社会现状和思想文化氛围,更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的法律文化是更加的重视皇权和宗法,而是轻视了法律作为调节社会关系的杠杆作用。
宗法伦理在调解社会特别的家族、家庭矛盾时拥有凌驾于皇权与国法之上的权力,国法作为调节矛盾的工具,始终处于被动的、最末端的一个器物。
这样的思维模式驱使着古代历法发展只能循着皇权和宗法规定的方式对古代社会进行法律上的规制。
体现了我国古代宗法至上的法律文化。
民商1201 李梦露 20121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