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药及用药护理

合集下载

常用中药方剂与给药护理

常用中药方剂与给药护理

常用中药方剂与给药护理中药方剂与给药护理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合理使用中药方剂,正确给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中药方剂及其给药护理。

常用中药方剂之一是石韦汤,主要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痰多等症状。

给药时,应先将药物研末,再将30克研末加入500毫升水中煎煮,煎煮至250毫升,分两次服用。

给药时要注意患者的饮食习惯和过敏病史,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另一个常用方剂是银翘解毒片,主治感冒发热、咳嗽、喉咙痛等症状。

该方剂的给药方法是口服,每次1片,每日3次。

给药时要提醒患者遵循医嘱,不可过量使用,避免对身体造成损害。

同时,要告知患者不可与其他药物同时服用,以免发生药物相互作用。

黄连解毒片是用于治疗胃肠炎、痢疾等病症的常用方剂。

给药方法是口服,每次2片,每日3次。

给药时应告知患者遵循医嘱,不可随意更改剂量,避免发生副作用。

同时,要注意配合饮食调理,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疗效。

黄连上清片是用于治疗肠道感染、腹泻等症状的方剂。

给药方法是口服,每次1片,每日3次。

给药时要提醒患者饭前服用,避免饭后服用影响消化。

同时,要注意给药时间间隔,避免忘记服药或重复服药,影响疗效。

中药方剂的给药护理还需要考虑患者的特殊情况,比如孕妇、儿童、老年人等。

对于孕妇,应避免使用有毒副作用的中药方剂,尽量选择温和、无毒的中药。

对于儿童,剂量应根据年龄和体重合理调整,避免过量使用。

对于老年人,剂量应减少并间隔时间较短,以免影响药效。

在给药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患者的用药观念和食物禁忌等,避免因误服或配伍而引发不良反应。

同时,要提醒患者要按时服药,避免漏服或重复服药。

总之,中药方剂的给药护理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内容,合理使用中药方剂和正确给药对于疾病的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使用中药方剂,并考虑给药护理等因素,才能更好地发挥药物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中药用药护理最新版

中药用药护理最新版
服法:吞服、嚼服。
精品课件
四、膏剂Extract, Ointment and
Plaster
将药物用水或植物油煎熬浓缩而成的剂型。
特点:服用量小,外用可缓慢吸收,持久发挥疗
效。
服法:内服膏药用开水冲服,多用于滋补;外用
膏剂有软膏,用时直接涂抹于患处,常用于疮疡病 人;硬膏,用时先以文火烤热,使其变软,待全部 软化后,贴于患处,双手用力压匀,皮肤过敏者禁 用,如十香暖脐膏,常用于风寒痹痛。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五、丹剂Pellet
用含汞、硫磺等矿物质,经过精炼、升华、熔 合等技术处理的化合制剂。
特点:剂量小,作用大,常用于急性病证。 服法:内服、外用
精品课件
六、酒剂Medicated Wine
又称药酒,是以酒为溶媒,一般以白酒或 黄酒浸泡药物,使药物的有效成分溶入酒 中,得出澄清浸出液的剂型。
服法:服用时冲入开水,使其溶解后,即可服
用。
精品课件
八、糖浆剂Syrup
将药物煎煮后去渣取汁,再熬成浓缩液,加入 适量蔗糖而制成的药物水溶液。
特点:有甜味,便于服用,便于儿童服用。
精品课件
九、针剂Injection
又名注射剂,将中药经过精制提炼而制成的灭 菌溶液。
特点:作用迅速,剂量准确,给药方便,药液
特点:阴虚火旺之证的病人禁用。 服法:内服,多用于体质虚弱、风湿骨痛。
外用可消肿止痛、杀虫止痒。
精品课件
七、冲剂Infusion Granule
将药物浓缩浸膏与适量辅料混合制成的颗粒状 散剂。
特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比丸剂、片剂作用迅速;较汤剂、糖浆
剂体积小、重量轻、易携带、服用简单;但易 吸潮,需密封保存。多用于外感、肝胆、脾胃 等病证。

方药及用药护理

方药及用药护理


2、妊娠禁忌 凡易对母体、胎儿产生损害的药物, 均为妊娠用药的禁忌。妊娠禁忌药分为慎用药与 禁用药两大类。慎用药主要是活血祛瘀药、行气 药、攻下药、大辛大热之品中的部分药物,如桃 仁、红花、乳香、没药、王不留行、大黄、积实、 附子、干姜、肉桂、天南星等。禁用药大多系剧 毒药或药性作用峻猛,以及堕胎作用较强的药物, 如巴豆、牵牛、斑蝥、麝香、虻虫、水蛭、三棱、 芫花、大戟、甘遂、商陆、水银、轻粉、雄黄、 砒霜等。

(二)吐法及护理 吐法亦称涌吐法。 护理方法 1、涌吐药作用迅速凶猛, 易伤胃气,应中 病即止。 2、服药期间应禁食,待胃肠功能恢复后再 给少量流质饮食或易消化食物以养胃气。
3、呕吐时协助患者坐起,并轻拍患者背部 促使吸内容物吐出,不能坐起者,协助患者 头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吸入呼吸道。 4、吐后给温开水漱口,及时清除呕吐物, 撤换被污染的衣物,整理床单,并叮嘱患者 避免坐卧当风,以防吐全体虚,复感外邪。

(八)补法与护理 补法,亦称补益法。 护理方法: 1、由于阳虚多寒,阴虚多热,可根据患者 的临床症状调整病室的温度、湿度,合理安 排生活起居,保持充足睡眠,适当锻炼身体, 提高抗病能力。
2、被益药大多质重味厚,宜文火久煎,以 使有效成分充分煎出。 3、若遇外感,应停服补药以防“闭门留 寇”。
谢 谢!
4、煎药 (1)火候:一般药宜先武火后文火,即未 沸前用大火,沸后用小火保持微沸状态,以 免药汁溢出或过快熬干。解表药及芳香性药 物等,一般武火迅速煮沸,改用文火维持 10-15分钟即可。
“八法”通常是指汗法、吐法、下法、和法、 温法、清法、消法、补法。每一种治法都是 经过四仍合参、审证求因,辩明明证候、病 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方法。 (一)汗法及护理 汗法,亦称解表法。

中医用药护理【可编辑的文档】

中医用药护理【可编辑的文档】

? (5)烊化:胶质、黏性大而且易溶的药物, 如阿胶、龟胶、鹿胶、蜂蜜、饴糖等,用时 应单独加温溶化与药液兑服,或加入煎好的 药汁中溶化后服用。因其同煎时易黏锅煮焦, 且黏附其它药,影响煎出率。
? (6)冲服:散剂、丹剂、水丸、自然药 汁,以及某些贵重药物或芳香药,需要冲服, 如麝香、牛黄、三七、六神丸、生地黄汁等。
第三章 中医用药护理
一、中药煎服法
? (一)中药煎煮法 ? 1.煎药用具:煎煮中药最好用砂锅、陶器、
瓦罐,因其导热圴匀,热力缓和,锅周保温 性强,水分蒸发量少,不易发生化学变化且 价格低廉。也可用搪瓷器皿、不锈钢锅、等 煎煮药物。不能用铝锅、铁锅、铜锅。
? 2.煎药用水:煎药用水以洁净为原则,自来 水、井水、纯净水、蒸馏水圴可。用水量多 寡有多种计算方法,但常用的是目测,煎药 时观察加水量超过药面2-3厘米即可;另外一 种以每克药材加水10毫升为标准来粗略估算 需水量。
? 8、解表药根据自身特点,春夏腠理疏松,容易出汗, 用量宜轻;秋冬腠理致密,不易出汗,用量宜重。
? (二)泻下类药物服法与护理 ? 概述 ? 1.含义
? 凡能攻积、逐水,引起腹泻,或润肠通便的 药物,称为泻下药。
?
2.功效与主治
? 泻下药用于里实的症候,其主要功用,大 致可分为三点:一为通利大便,以排除肠道 内的宿食积滞或燥屎;一为清热泻火,使实 热壅滞通过泻下而解除;一为逐水退肿,使 水邪从大小便排出,以达到驱除停饮、消退 水肿的目的。
? 2.功效与主治
? (1)共有主治功效:解表药多属辛散之品,皆具有发 汗解表的功效,主要治疗外感表证。症见怕冷、发热、头痛、 身痛、鼻塞、无汗、脉浮等。其中∶
? ①发散风寒药性味辛温,以发散风寒为主,适用于恶寒 重,发热,无汗,头身疼痛,鼻塞流涕,苔薄白,脉浮紧的 风寒表证。常用药物有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细辛、紫 苏、羌活、白芷、生姜等。

方药及用药护理

方药及用药护理

三、升降浮沉
(一)升降浮沉的含义: 升降浮沉反映药物作用的趋向性,是说 明药物作用性质的概念之一。 升—上升 降—下降 浮一发散 收敛固藏—向内 沉 泄利二便—向下 药性升降浮沉理论形成于金元时期。
(二)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的认定: 升降浮沉的确定,是依据药物各自所具 有的功效和所治的具体病证,其具体确定方 法是依据相对于病证的病势趋向而言的。 人体的各种病证,往往因气机升降出入障 碍而表现出不同的病势趋向。常见的,如呕 吐、喘咳之向上,泄利、脱肛、子宫下垂之 向下,自汗、盗汗之向外,表证不解之向内。 能针对这些病情,改善或消除这些病势趋向 的药物,就分别具有向下、向上、向内、向 外的作用趋向。
4、涩能收敛固涩,与酸味作用相似。 多用治虚汗、泄泻、尿频、遗精、滑 精、出血等证。 如麻黄根固表止汗、乌梅敛肺止咳、 五倍子固精止遗、莲子固精止带,禹余 粮涩肠止泻,乌贼骨收涩止血等。 涩味药虽与酸味药作用相似,但亦不 尽相同,酸味药可以生津,即“酸甘化 阴” 而涩味药无此功用。
5、苦 :苦能泄 、能燥 、能坚 。 (1)泄: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 清热泻火、下气平喘、降逆止呕、通利大便。 (2)燥:燥湿。清热燥湿、苦温燥湿 (3)坚:坚阴。泻火存阴。 因此苦味药多用治热证、火证、喘咳、呕 恶、便秘、湿证、阴虚火旺等证。 如黄连、苦参、栀子清热泻火,杏仁、葶 苈子降气平喘,半夏降逆止呕,大黄、枳实 泻热通便,龙胆草、黄芩清热燥湿,苍术、 厚朴苦温燥湿,知母、黄柏泻火存阴等。
2、药性沉降:都能下行向内, (1)功效: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 阳息风、消导积滞、降逆止呕、收敛固涩、止咳 平喘等功效。 (2)主治:里热,热结便秘,水肿,小便不利,失 眠多梦,肝阳上亢,呕吐,喘咳,饮食积滞等病 证。 大黄、芒硝:泻热通便 木通、滑石:利尿渗湿 向下 柿蒂、沉香:降气止呃 黄芩、黄连:清热泻火 五味子:收敛肺气向内 五倍子:敛肺涩肠 向内 麻黄根:止汗

中医用药护理

中医用药护理

• (二)泡药 药物在煎煮之前,根据药物的性质及 体积大小,应先用冷水把药材泡透, 浸泡30分钟左右再煎煮;
• 以利于有效成分的析出,避免直接用 快火煎煮,造成药材的淀粉表面糊化, 蛋白质凝固,很快就能将药材表面毛 细管堵塞,阻碍水分渗入药材内部, 有效成分很难渗出,药力将受到影响。
• 一般情况下,以花、叶、草类为主 的药材需浸泡20~30分钟;以茎、 种子、果实类为主的药材需浸泡60 分钟。复方汤剂宜浸泡30~60分钟
• 中医用药施护在正确用药的前提下, 应在生活起居、情志、饮食调护等 方面加以配合,有利于药效的更好 发挥。
二、用药禁忌
• (一)中药配伍禁忌 中药的配伍禁忌是指由于某些药物 经过配伍能减轻或抵消药物的药效, 甚至产生毒性反应或强烈的副作用,
• 因此临床上应当避免此类药物配伍 使用,中医药物配伍七情中有“相 恶”和“相反”之说,早在金元时 期,就将中药的配伍禁忌概括为 “十八反”、“十九畏”,其内容 如下:
• (五)烊化(熔化) 胶质、粘性较大而且容易溶解的药 物,煎煮容易粘附于药渣及锅底, 既浪费药材,又容易熬焦,入药宜 单独加温熔化后,置于去渣药液中 趁热搅拌或微煮,熔化后趁热服下。
• 常用药物如阿胶、鸡血藤、龟板胶、 鹿角胶、饴糖、蜜蜂等。
二、执行查对制度
• 严格查对制度是正确执行药物治疗 的重要保证。
• 查对内容: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 龄、床号、病名(证型)、医嘱日期、 药名、剂量、给药途径、煎药方法、 以及服药时间、方法和饮食宜忌等。
• 对于有毒或药性峻烈者,尤应注意; 如发现有不合符或有疑问的地方, 应及时向医生询问,核对后方执行。
• 1.十八反 指某些药物不能配伍,否则会发生不 良反应,如十八反。“十八反”歌诀: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 藻戟逐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即乌头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 白及;甘草反海藻、大戟、甘逐、芫 花;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 细辛,芍药。

方药及用药护理

方药及用药护理


使毒物快速排出。

②透析:透析疗法适用于出现肾衰竭和呼吸抑制的患者。如采用腹膜透 析、血液透析、血浆置换等,使毒物排出体外。

③解毒剂的应用:针对不同毒物,选用不同药物或食物。如犀角(现已
禁用)、川连,黑豆、绿豆、甘草生姜等药物均有较好的解毒作用, 临床上常用生姜、甘草、金银花解乌头中毒。
2.中草药中毒的解救方法与护理

(2)后下:
气味芳香类药物为防其有效成分挥发,在药物即将煎好前
4~5分钟放入,与其他药同煎。如薄荷、砂仁、藿香等。

(3)包煎:绒毛类粉末类药物为防止煎药后药液混浊,对消化道咽喉产生
不良刺激,应先用纱布包好,再加入同煎。如滑石粉、旋覆花等

(4)另煎: (5)烊化:
角胶等
贵重药为了保存其有效成分,尽重减少被同煎药物 的吸收,可将药切成小片,2-3个小时后, 单独服用或兑人汤药中同服。 如人参, 羚羊角等 胶质类或黏性大且易溶的药物为防止同煎粘锅煮糊, 或黏附与其他药而影响药效。,需单独加温溶化,趁热服下。如阿胶鹿
煎10分钟。
头煎10~15分钟,二

③滋补调理药:煮沸后用文火缓煎,头煎40 ~60分 ④有毒性的药:文火久煎60 ~90分钟。
钟,二煎30分钟。


5.取药 用纱布将药液过滤。每剂药各煎的总取汁 量为250ml左右,儿童减半。
6.特殊药物煎法
1.先煎:
6.冲服
2.后下
5.烊化
3.包煎
4.另煎

(7)服用药酒时切勿过量,以免引起头痛,呕吐,心悸等不良反应
(8)服催吐药后要注意观察呕吐物的颜色,质地,气味,服药后仍不能呕吐者, 可用手指、压舌板或棉签等刺激患者的上鄂咽喉部,以助呕吐,但呕吐不可 太过,要中病既止。

方药及用药护理试题及答案

方药及用药护理试题及答案

方药及用药护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是中药的四气五味?A. 寒B. 热C. 温D. 酸E. 甘答案:E2. 中药的配伍禁忌中,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 十八反B. 十九畏C. 相须D. 相杀E. 相恶答案:E3. 以下哪种药物属于中药中的“三宝”?A. 人参B. 鹿茸C. 麝香D. 牛黄E. 珍珠答案:C4. 用药护理中,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 按时给药B. 按量给药C. 随意更换药物D. 观察药物反应E. 记录药物使用情况答案:C5. 以下哪项不是药物的不良反应?A. 副作用B. 毒性反应C. 过敏反应D. 治疗作用E. 后遗效应答案:D二、填空题6. 中药的“四气”是指____、____、____、____。

答案:寒、热、温、凉7. 中药的“五味”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酸、苦、甘、辛、咸8. 中药的“十八反”是指____种药物相互之间不能同时使用。

答案:十八9. 用药护理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安全、有效、经济、方便10. 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和____。

答案:后遗效应三、简答题11. 简述中药的“三宝”及其主要功效。

答案:中药的“三宝”通常指的是人参、鹿茸和麝香。

人参具有大补元气、生津止渴的功效;鹿茸具有补肾壮阳、强筋壮骨的功效;麝香具有开窍醒神、活血化瘀的功效。

12. 阐述用药护理中“五不”原则的内容。

答案:用药护理中的“五不”原则包括:不随意更换药物、不随意增减剂量、不随意停药、不随意更改用药时间、不随意使用未经医生处方的药物。

四、论述题13. 论述中药配伍禁忌的重要性及其常见类型。

答案:中药配伍禁忌是指某些药物在同时使用时可能产生不良的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产生毒副作用。

其重要性在于保障用药安全,避免不良反应。

常见类型包括十八反、十九畏、相须、相使、相恶、相反等。

五、案例分析题14. 患者,男性,45岁,因慢性胃炎服用中药治疗。

方药基本知识及用药护理第3节课件

方药基本知识及用药护理第3节课件
12
护理措施
n 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忌食油腻及辛辣之品。 n 服和解少阳药期间,应忌食萝卜。 n 服调和肝脾药期间,应作好情志护理,使病人
心情舒畅。 n 服调和肠胃药时应注意观察腹胀及呕吐情况。
13
五、温法与护理(Warming therapy)
n 概念: 祛寒法,是通过温里祛寒的方法,使在里
方药根本知识及用药护理
1
第三节 中医用医学心语?中说: “论病 之原,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论病之情,那 么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治病 之方,那么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 〞
2
一、汗法与护理(Diaphoretic therapy)
n 概念: 解表法,是通过宣发肺气、调畅营卫、 开泄腠理等作用,促使人体微微汗出,使肌表 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
n 禁用:真寒假热、虚阳上越等证、脾胃虚寒者、 孕妇。
18
护理措施
n 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忌食粘腻后味, 注意多饮水。
n 服药后应注意休息,调畅情志,以助药力。 n 服药时宜温服或凉服。 n 服药期间,应注意观察病情变化,热清邪
除后宜停药,以免久服损伤脾胃。
19
七、消法与护理(Resolving therapy)
n 概念: 泻下法,是通过荡涤肠胃、通利大便, 使停留在肠胃的有形积滞从大便而出的一种 治法。
n 适用证: 适用于燥屎内结,宿食不化、结痰 停饮、瘀血内停等证。
n 禁忌症:妇女经期、孕期及脾胃虚弱者
9
护理措施
n1、运用下发时,严格区分寒热虚实,分清标本缓 急,防止滥用误用药物。
n 2、如表里无实热者及孕妇要忌服寒下药,服药期 间不能同时服用辛燥、滋补药。
6

中医用药护理原则

中医用药护理原则

40~60分钟 30分钟 60~90分钟
特殊煎煮
(1)先煎:贝壳、矿石类药物,如龟板、鳖甲、生龙骨等有效成分难以煎 出,应打碎先煎,煮沸10~20分钟后,再下其他药。乌头、附子等有毒 药物,宜先煎45~60分钟后再下其他药物,以减轻毒性。
(2)后下:气味芳香的药物,如薄荷、砂仁等,宜在其它药物煎好前5~10 分钟加入,以防其有效成分散失。
1.适应证和禁忌证
适应证:脾胃虚寒引起的胃脘疼痛、泄泻;风湿痹痛引起的关 节疼痛、麻木;跌打损伤等。
禁忌证:皮肤破损处、大血管处、局部无知觉处、炎症部位、孕 妇腹部和腰骶部、不明性质的腹部包块、实热证、麻醉未清 醒者。
2.操作方法
(1)药物置入锅内,用文火炒(或按需要加适量的白 酒或醋搅拌 后 炒)至温度60~70℃时,将其装入 双层布袋中。
不影响药性 传热过快、易碎
影响药性 产生副作用
最佳
可用
禁用
(二)用水
除特殊用水外,一般以水质纯净,矿物质少为佳。
(三)泡药
煎药前用凉水浸泡,有利于有效成分析出。
复方汤剂——30~60分钟。 根、茎、果实、种子——60分钟。 花、叶、草——20~30分钟
(四)煎药
1.火候
武火:大火急煎 文火:小火慢煎
4.积滞多为气机不畅,故应加强情志护理。 5.年老、体弱者慎用;脾胃虚弱或无食积者及孕妇禁用

(八)止血类药物服法与护理
1.注意观察出血的部位、数量、颜色,定时测量记录 血压、脉搏等,如有变化,及时报告;大出血时, 要及时采取急救措施。
2.饮食应富含营养,易于消化,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和 饮料,禁烟酒。呕血患者,应禁食8~24小时。
1. 本类药多辛热燥烈,易伤阴耗液,故热证、阴虚证 、孕妇慎用或忌用。

方药基本知识与用药护理

方药基本知识与用药护理

方药基本知识与用药护理嘿,咱今天就来聊聊方药基本知识与用药护理那些事儿哈!咱先说这药啊,那可真是五花八门,各种各样的都有。

就好比咱生活中的工具,不同的工具干不同的活儿。

药也一样,每一种都有它独特的作用和用途。

你想想看,要是把药比作是咱战场上的武器,那咱可得搞清楚啥时候用啥武器,可不能瞎用一通。

比如说,感冒了,你总不能拿个治胃病的药去对付吧,那不是乱来嘛!所以说,了解方药的基本知识那是相当重要嘞!用药护理呢,就像是照顾一个宝贝一样。

咱得小心翼翼的,可不能有半点马虎。

就像你养个花,得按时浇水、施肥、晒太阳,药也得好好“照顾”。

比如说吃药的时间,有的药得饭前吃,有的得饭后吃,你要是搞反了,那效果可能就大打折扣啦!这就好像你吃饭,总不能先吃甜点再吃正餐吧,那多别扭呀!还有那药量,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得刚刚好。

就跟做菜放盐一样,放多了咸死,放少了没味。

再说说这用药的方法,有的药是口服,有的是外用,有的得注射。

这就跟走路一样,有走的,有跑的,还有坐轮椅的,各有各的方式。

咱得搞清楚,别弄混了。

还有啊,咱用药的时候可得注意自己的身体反应。

要是有啥不舒服的,赶紧得跟医生说。

这就像你开车,要是车子有点不对劲,你还不得赶紧检查检查呀!你可别小瞧了这些知识,这都是关乎咱身体健康的大事儿呢!要是不注意,那可就麻烦啦!就好比你盖房子,基础没打好,那房子能结实吗?咱这身体也是一样,用药护理做好了,才能让咱的身体棒棒哒!所以啊,大家一定要重视方药基本知识与用药护理呀!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这是对自己身体负责呢!咱可不能马虎,得认真对待,就像对待咱最珍贵的宝贝一样。

咱得让药发挥出最大的作用,让咱的身体尽快好起来,能开开心心、健健康康地过好每一天!这不就是咱最想要的嘛!大家说是不是呀!。

常用中药方剂及给药护理ppt课件

常用中药方剂及给药护理ppt课件
火麻仁、郁李仁、柏子仁
39
果实种子类中药
• 整个果皮:大腹皮; • 部分果皮:枳壳、陈皮、橘红、青皮; • 果核:桔核; • 果蒂:甜瓜蒂; • 宿萼:柿蒂; • 维管束:橘络、丝瓜络; • 发芽的果实:稻芽。
40
果实种子类中药
• 胚:莲心; • 加工品:淡豆豉; • 发了芽的种子:大豆黄卷、麦芽。
药房基本知识与技能
1
中药基本知识
• 中医理论指导下采集、炮制、制剂、说明
作用机理、指导临床应用的药物称中药
• 中药主要来源于天然药及其加工品(植物
药、动物药、矿物药)
• 中药的功效取决于中药材的药性、药物的
形质和入药部位等
2
中药基本知识
药物本身性能的表述有性味构成的,即 四气(寒、热、温、凉),五味(酸、 苦、甘、辛、咸),归经(包括脏腑、 经络等),升降沉浮。这些,有时又称 之中药的特性,即狭义的中药药性。 药物的功效以中医药学术语表达,如解 表、凉血、平肝、清热解毒、舒肝解郁、 活血化瘀等。
37
果实种子类中药
• 种子类 • 整个种子:王不留行、葶苈子、苦杏仁、
桃仁、沙苑子、决明子、马钱子、菟丝 子、牵牛子、槟榔、芥子、白扁豆。
• 假种皮:肉豆蔻衣、龙眼肉; • 种皮:花生衣、绿豆衣; • 种仁:肉豆蔻;
38
从中走下、温中行气:砂仁、草果、 草蔻
走里利尿:车钱子、冬葵子、地肤子 降气化痰:苏子、莱菔子、白芥子 杀虫消积: 槟榔、榧子、使君子 润肠通便:瓜蒌子、桃仁、杏仁、
因形相类者,如连翘似心而入心,荔枝核 似睾丸而入肾之类;有因性相从者,如润 者走血分,燥者入气分,本乎天者亲上, 本乎地者亲下之类;有因气相求者,如气香 入脾,气焦入心之类;有因质相同者,如头 入头,幹入身,枝入肢,皮行皮,又如红 花苏木汁似血而入血之类。自然之理可以 意得也。”

中医用药护理(郭静 )

中医用药护理(郭静 )
40
温法与护理 • 概念:温阳法,是通过温里祛寒的方法,
使在里之寒邪得以消散的一种治疗方法。
41
温法护理措施
1、温法护理:注意保暖,宜进温热饮食, 忌食生冷寒凉、厚腻硬固之品。
2、若昏迷病人可通过鼻饲法给药,同时密 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3、服药中出现咽喉疼痛、舌红、咽干等症 时,为虚火上炎,应及时停药。
再与其他药物同煎
11
薄荷
沉香
砂仁
12
藿香
包煎
• 药物类型:粉末类、含绒类药物
包煎:质轻、细小(蒲黄、海金沙) 含淀粉、黏液较多(车前子、葶苈子) 有毛,对咽喉有刺激(辛夷、旋覆花)。
• 方法:纱布包好,再放入锅内与其他药物 同煎
13
车前子 滑石
青黛
旋覆花
14
另煎
• 药物类型:贵重药物(人参、羚羊角片、 鹿茸等)
一般药物 解表、
芳香类药物
滋补药 受热易变性
药物 有毒药物
一煎 20~30分钟 5~10分钟
二煎 10~20分钟 5~10分钟
备注 先武后文 武火快煎
40~50分钟
30~40分钟 文火缓煎 待其他药物煎好 前5~10分钟加入
文火久煎 约60~90分钟
6
(五)、特殊煎药法
• 先煎: 矿物、贝壳类等药物有效成分不易 煎出的药材,如牡蛎、石膏、龟甲等
16
三、用药方法
• (一)内服法 • 1、服药时间
• 一般中成药宜在进食前、后0.5~1小时服用, 一日2~3次。
• 急性病、热性病应随煎随服。 • 治疗咽喉疾患的药、清热解暑药宜不拘时间
频服。 • 止泻药宜及时给予,按时再服,泻止停药。
1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四气
(一)四气的含义 :
四气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它反映药物在 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倾 向(性质),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重要概 念之一。 药性分寒温,不晚于西汉时代。“药有 寒热温凉四气”,则是首先由《本经》提出 的。 四气中温热与寒凉属于两类不同的性质。 此外,还有一些平性药,是其寒热偏性不明 显,实际上也有偏温偏凉的不同,称其性平 是相对而言的,仍未超出四性的范围。故四 性从本质而言,实际上是寒热二性。
(3)气味均异:作用完全不同。 黄连: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党参:甘温,补中益气。 (4)一气数味:作用范围大。 辛—行气活血 当归—温—散寒 甘—补血养血 —补血活血、行气散寒、温经止痛、润 肠通便。
由于性和味都属于性能范畴, 只反映药物作用的共性和基本特点, 分折不仅要性味合参,还必须与 药物的具体功效结合起来,方能得 到比较全面、准确的认识。 因此,性味与功效合参尤为重要。
2、药性沉降:都能下行向内, (1)功效: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 阳息风、消导积滞、降逆止呕、收敛固涩、止咳 平喘等功效。 (2)主治:里热,热结便秘,水肿,小便不利,失 眠多梦,肝阳上亢,呕吐,喘咳,饮食积滞等病 证。 大黄、芒硝:泻热通便 木通、滑石:利尿渗湿 向下 柿蒂、沉香:降气止呃 黄芩、黄连:清热泻火 五味子:收敛肺气向内 五倍子:敛肺涩肠 向内 麻黄根:止汗
(三)五味的确定: 1、味的确定最初是依据药物的真实滋味 2、将药物的滋味与作用相联系,并以味解释 和归纳药物的作用。 3、一些药物的作用很难用其滋味来解释,因 而采用了以作用推定其味的方法。 如葛根、皂角刺本无辛味,因葛根能解 表散邪治疗表证,皂角刺能消痈散结治疗痈 疽疮毒初起或脓成不溃之证,故二药皆冠以 “辛”,因辛能散、能行。 由此可知,确定味的主要依据,一是药 物的滋味,二是药物的作用。
第六节 方药及用药护理
一、中药的性能
中药的性能:性,药性;能,效能。就是
对中药的基本性质和作用特征的高度概括。 它包括药物发挥疗效的物质基础和治疗过 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作用。中药性能的基本 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 毒性等。
药性理论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在长期临床
实践中,以阴阳,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 根据药物的各种性质以及所表现出来的治 疗作用,总结出来的用药规律。
五味的实际意义,一是标示 药物的真实滋味,二是提示药 物作用的基本范围。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用“味” 来提示、归纳药物作用的基本 范围也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四)性味合参 : 性和味分别从不同角度说明药物 的作用,二者合参才能较全面地认识 药物的作用和性能。
1、气味相同: (1)作用相近似:同一类药物大多如此。 苦寒 的药物多具有清热泻火或清热解毒或清热燥湿作 用。 辛温的药物多具有发散风寒或发散风湿或温通行 气的作用。 甘温的药物多具有补气助阳的作用。 (2)作用不一定完全一样,有的尚有主次之分, 但有偏重于味和气的不同。 大青叶:苦寒偏于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龙胆草:苦寒偏于清热燥湿,泻肝胆实火; 黄芪:甘温,偏于甘以补气, 锁阳:甘温,偏于温以助阳。
6、咸 : 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和 泻下作用。 即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的作用。 也就是说,泻下或润下通便及软坚散 结的药物多具有咸味。 咸味药多用治大便燥结、痰核、癥 瘕痞块等润燥软坚。 海蛤壳:软坚散结。 海藻、昆布:消痰软坚。 牡蛎:消散瘿瘤。 鳖甲:软坚消癥。
(二)四气的确定及作用 :
1、 四气的确定 : 药性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 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 是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应的。 故药性的确定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 病证寒热为基准。
能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 属于寒性或凉性。如:黄芩、板蓝 根,对发热、口渴、咽痛等热证有 清热解毒作用,表明这类药物属于 寒性药。 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 属于温性或热性。如:附子、干姜, 对腹中冷痛,四肢厥逆,脉沉无力 等寒证具有温中散寒作用,表明这 类药物属于热性药。
3、有的药物升降浮沉的特性不明显。如南 瓜子的杀虫作用 4、有的药物则存在二向性。 麻黄:既发表散寒又利水消肿。 川芎:既上行头目又下行血海。
(四)升降浮沉性能的意义: 掌握药物升降浮沉性能,可以更好地指 导临床用药,以纠正机体功能的失调,使之 恢复正常;或因势利导,有助于祛邪外出。 升降浮沉的用药原则是:顺着病位,逆着 病势。 病势下陷者,宜升不宜降。如久泻脱肛, 中气下陷,当用人参、黄芪、升麻、柴胡以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病势上逆者,宜降不宜升。如肝阳上亢 的头痛,宜用牡蛎、石决明潜降。
不少入肾经的咸味药,如鹿茸、鹿 角、鹿角胶、鹿角霜、阳起石、肉苁 蓉、紫河车、海狗肾、蛤蚧、龟甲、 鳖甲等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补肾作用。 在临床上为了引药入肾或增强补肾 作用,常常用盐水炮制一些药物就是 从咸味考虑的,例如知母、黄柏、杜 仲、补骨脂、益智仁、胡芦巴、韭菜 子、巴戟天及沙苑子等药品。
7、淡 :淡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 通利小便的作用。 淡味药多用治水肿、小便不利、 脚气、以及痰饮、泄泻等证。 如茯苓、猪苓、薏苡仁利水消肿、 通草、灯心草、滑石利尿通淋等。
3、酸: 酸能收、能涩,即有收敛固涩作 用。 也就是说,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 肠止泻、固精缩尿、固崩止带的药物多 具有酸味。 因此酸味药多用治体虚多汗、肺虚 久咳、肠滑久泻、遗精滑精、遗尿尿频、 崩带不止等证。 如五味子固表止汗、乌梅敛肺止咳、 五倍子涩肠止泻、山茱萸涩精止遗以及 赤石脂固崩止带等。
2、四气的作用: 寒凉药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 毒等作用。 温热药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 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等作用。
(三)药性寒热与药物功效的关系: 1、药性寒热与药物功效是共性与个性、 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药物寒热与八纲寒热相对应,是高层 次的抽象,而阴阳则是更层次的抽象。 药性寒热只反应药物影响人体阴阳盛衰、 寒热变化的基本趋向,并不说明药物的 具体作用,因此掌握药性寒热不能脱离 其具体功效。
2、甘: 甘能补、能缓、能和,即有补益、 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和中的作用。 也就是说,能滋养补虚、调和药性及制 止疼痛的药物大多具有甘味。 因此甘味药多用治气、血、阴、阳不足 之证、各种痛证,用于调和药性及中毒解 救等多个方面。 如人参大补元气、熟地滋补精血、麦冬 养阴生津、鹿茸温补肾阳、甘草缓急止痛 调和药性并解药物、食物中毒等。
2、气味不同:作用不同 。 (1)味同气异: 紫苏辛温 :解表散寒,行气宽中。 薄荷辛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附子辛热:能补火助阳、回阳救逆, 石膏辛寒:清热降火。
(2)气同味异: 麻黄、杏仁、大枣,乌梅,肉苁蓉同 属温性,由于五味不同,作用也不同。 麻黄:味辛、微苦,性温,能发散风寒 解表、平喘、利水。 杏仁:味苦性温能下气止咳平喘。 大枣:味甘性温能补脾益气,缓和药性。 乌梅:味酸性温能敛肺止咳涩肠止泻。 肉苁蓉:味咸性温能补肾助阳,润肠通 便
掌握药物的升降浮沉,可以充 分利用其作用趋向以纠正机体功 能失调,使之恢复正常;也可因 势利导,有助于祛邪外出。 其使用的一般原则为:病势下 陷者,宜升不宜降;病势上逆者, 宜降不宜升。
(三)药物升降浮沉的作用: 1、药性升浮:都能上行向外。 (1)功效: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透 疹、温阳益气等功效。 (2)主治:表证,中气下陷脱肛、子宫下垂,风 湿痹痛,中寒泄利,神智不清,疹发不畅,阳 虚气弱等病证。 升麻、柴胡—升举清阳 麻黄、苏叶—发表散寒 桑叶、菊花—疏风清热 瓜蒂、藜芦—涌吐痰涎宿食 麝香、石菖蒲—开窍醒神
三、升降浮沉
(一)升降浮沉的含义: 升降浮沉反映药物作用的趋向性,是说 明药物作用性质的概念之一。 升—上升 降—下降 浮一发散 收敛固藏—向内 沉 泄利二便—向下 药性升降浮沉理论形成于金元时期。
(二)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的认定: 升降浮沉的确定,是依据药物各自所具 有的功效和所治的具体病证,其具体确定方 法是依据相对于病证的病势趋向而言的。 人体的各种病证,往往因气机升降出入障 碍而表现出不同的病势趋向。常见的,如呕 吐、喘咳之向上,泄利、脱肛、子宫下垂之 向下,自汗、盗汗之向外,表证不解之向内。 能针对这些病情,改善或消除这些病势趋向 的药物,就分别具有向下、向上、向内、向 外的作用趋向。
4、涩能收敛固涩,与酸味作用相似。 多用治虚汗、泄泻、尿频、遗精、滑 精、出血等证。 如麻黄根固表止汗、乌梅敛肺止咳、 五倍子固精止遗、莲子固精止带,禹余 粮涩肠止泻,乌贼骨收涩止血等。 涩味药虽与酸味药作用相似,但亦不 尽相同,酸味药可以生津,即“酸甘化 阴” 而涩味药无此功用。
5、苦 :苦能泄 、能燥 、能坚 。 (1)泄: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 清热泻火、下气平喘、降逆止呕、通利大便。 (2)燥:燥湿。清热燥湿、苦温燥湿 (3)坚:坚阴。泻火存阴。 因此苦味药多用治热证、火证、喘咳、呕 恶、便秘、湿证、阴虚火旺等证。 如黄连、苦参、栀子清热泻火,杏仁、葶 苈子降气平喘,半夏降逆止呕,大黄、枳实 泻热通便,龙胆草、黄芩清热燥湿,苍术、 厚朴苦温燥湿,知母、黄柏泻火存阴等。
二、五味
(一)五味的含义: 五味,是指药物有辛、甘、酸、苦、 咸五种不同的味道。 因而具有不同的治 疗作用。有些还具有淡味或涩味,因而 实际上不止五种味道。但是,五味是最 基本的五种滋味,所以仍然称为五味。
五味的本义是指药物和食物的真实 滋味。药食的滋味是通过口尝而得知 的。由于药食“入口则知味,入腹则 知性”, 因此古人很自然地将滋味与作用联 系起来,并用滋味解释药食的作用, 这就是最初的“滋味说”。
对药物作用可从不同角度认识,如 作用性质、作用范围、作用趋势、作 用强度、作用的益害性等。药性寒热 是从药物对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 的影响这一特定角度来概括药物作用 性质,而不概括药物作用的所有方面。 因此,必须与其它方面的内容相结合, 方能全面地认识和掌握药物的性能和 作用。
(四)四气的意义: 1、阳热证用寒凉药,阴寒证用温热药,这是临 床用药的一般原则,不得违反。 2、如果用寒凉药治寒性病,温热药治热性病, 则必然要加重病情。 3、如果当用热药用了温药,或当用寒药用了凉 药,则病重药轻,不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反之,当用温药用了热药,或当用凉药而用 了寒药,则病轻药重,易伤阴或伤阳。 4、至于寒热错杂之证,往往采用寒药热药并用。 5、对于真寒假热之证,则当以热药治本,必要 时反佐以寒药;真热假寒之证,则当以寒药 治本,必要时反佐以热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