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比较教育考试复习重点
自考00401学前比较教育 考点汇总

本章考点归纳
考点1 比较教育的发展历程
考点2 比较学前教育的概念
例题(1904) 答案:
考点3 比较学前教育的目的与意义
例题(1910)答案:C
例题(1910)答案:D
本章考点归纳
考点1 开端计划
例题(1910)答案:B
例题(1910)
例题(1910)
考点2 《发展适宜性实践》
考点2 《发展适宜性实践》
考点2 《发展适宜性实践》
考点3 高瞻课程
例题(1910)答案:B
例题(1910)
考点4 光谱方案
考点4 光谱方案
考点5 美国当前幼儿教育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考点5 美国当前幼儿教育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本章考点概述
考点1 日本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
考点1 日本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
考点1 日本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
考点1 日本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
考点1 日本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
例题(1910)答案:D
例题(1910)
考点2 《保育大纲》
考点2 《保育大纲》
考点3 (日本)《幼儿园教育大纲》
例题(1910)答案:B
例题(1910)
例题(1910)
例题(1904)答案:
考点4 日本学前教育机构的基本类型
例题(1910)答案:D
例题(1910)
考点5 幼保一元化(幼保一体化)
本章考点归纳。
自考本科段学前教育比较教育复习资料

绪论一:作为一门学科,比较教育的形成开始与19世纪初叶。
二:1817年,法国教育家朱利安出版了《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一书,首次明确提出了比较教育这一概念。
以此书奠定了“比较教育之父”的地位。
三:美国著名比较教育学家康德尔他在1933年发表的《比较教育》一书是这个阶段的重要代表作,也是比较教育作为跻身大学。
四:1898年,罗素首次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开设比较教育课。
五:比较教育的作用:比较教育既是一门应用科学,又是一门理论科学。
他一方面提供不同国家或不同地区办教育的丰富经验,作为改进本国或本地区教育实践的范例;另一方面结实了不同国家或地区教育的形成条件和制约因素,探索教育发展趋势和一般规律,从而使借鉴有理论可资遵循,不至于成为盲目实践。
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目的一方面在与借鉴其他国家的学前教育经验,改进本国的学前教育实践;另一方面,由于国际接触的日益频繁,各国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也越来越注意线外国介绍本国学前教育的成就和经验,以价钱国际见的文化交流。
六: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大都以国家为单位进行,即包括对国外学前教育的研究,又包括对国与国之间学前教育的比较研究,还包括对世界学前教育的整体研究。
七:学前比较教育区别与教育学科其分支学科的特点,具有以下特征:P141开放性 2跨学科性 3 可比性八:学前比较教育的意义P16:(一)加深对世界各国学前教育制度和教育工作的认识(二)吸取外国学前教育的经验教训,作为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借鉴(三)加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增进国际了解,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
九:学前比较教育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P19:1 以系统的、整体的观点全面考察学前教育,而不是以孤立的、片面的观点和分析问题 2 以动态、发展的观点考察学前教育,而不是以静止的凝固不边的观点研究和分析问题3 用实践的标准来检验学前教育理论,而不是以主观想象来分析和判断问题的。
十:学前比较教育研究的分类:1区域研究区域研究是织仪国家或地区为单位,对学前教育的制度和实践进行研究。
自考《学前比较教育》最全复习资料

自考《学前比较教育》最全复习资料一、引言学前比较教育是指通过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学前教育系统进行研究和比较,探讨其教育内容、目标、方法、评价等方面的差异和共同点。
这门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国际学前教育发展趋势、借鉴先进教育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提供一份《学前比较教育》的最全复习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备考。
二、国际学前教育发展概述1. 学前教育的定义和重要性学前教育是指对3-6岁儿童进行的教育活动,旨在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和个人潜能的开发。
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在于为儿童提供健康、安全、乐观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基础。
2. 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各国在学前教育领域都有所探索和发展。
欧美国家注重学前教育的普及和质量提升,亚洲国家则关注学前教育的素质提高和创新发展。
目前,学前教育正朝着多样化、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三、学前比较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 学前比较教育的定义和目标学前比较教育是指通过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学前教育系统进行的比较研究,旨在了解其差异和共同点,从而为我国学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2. 学前比较教育的基本原理a. 比较原理:通过比较分析,认识和评价各国学前教育的特点,寻求借鉴和创新的可能性。
b. 普适性原理:学前比较教育应尊重各国的历史文化差异,找出通用的教育原则和方法,推动学前教育的全球发展。
四、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内容1. 学前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比较通过比较各国学前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可以发现其差异和共性,为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设定和课程建设提供借鉴。
2. 学前教育的方法和评价比较比较各国学前教育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可以了解其优劣之处,为我国学前教育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五、学前比较教育的意义和应用价值1. 借鉴先进经验,促进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通过学前比较教育,可以了解不同国家学前教育的先进经验和成功案例,为我国学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经验支持。
2. 促进跨文化教育研究与交流学前比较教育可以促进不同国家学前教育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跨文化教育研究的发展。
00472比较教育自考知识点

00472比较教育自考知识点(最新版)目录1.00472 比较教育自考知识点概述2.00472 比较教育自考知识点的具体内容3.备考 00472 比较教育自考的建议正文一、00472 比较教育自考知识点概述00472 比较教育是自考教育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制度、教育方法、教育成果等方面的比较。
这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分析全球教育发展的趋势和特点,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00472 比较教育自考知识点的具体内容1.比较教育的概念、目的和方法(1)比较教育的定义:比较教育是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教育制度、教育方法、教育成果等方面的比较。
(2)比较教育的目的: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教育的比较研究,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3)比较教育的方法:比较研究法、历史研究法、实证研究法等。
2.国际教育发展趋势(1)全球教育发展的特点:教育普及、教育质量、教育公平、教育投入等。
(2)国际教育发展的趋势:终身教育、全民教育、职业教育、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等。
3.各国教育制度及其比较(1)各国教育制度的类型:中央集权制、地方分权制、联邦制等。
(2)各国教育制度的特点:教育阶段、教育内容、教育管理等。
4.各国教育方法及其比较(1)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教学法等。
(2)教育评价方法:考试评价、过程评价、综合评价等。
5.各国教育成果及其比较(1)教育投入与产出:教育经费、师资、教育设施等。
(2)教育质量与成果:学术成就、技能培养、就业率等。
三、备考 00472 比较教育自考的建议1.熟悉教材和考试大纲,了解比较教育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关注国际教育发展动态,掌握各国教育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3.比较各国教育制度、教育方法、教育成果等方面的异同,提高分析和判断能力。
4.多做练习题和模拟试题,提高应试能力。
《比较教育》期末考试重点范围

名词解释:1.比较教育:比较教育是以比较法为主要方法,研究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揭示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探索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的一门教育科学。
比较教育学既是一门应用科学,又是一门理论科学2.结构功能主义:现代西方社会学中的一个理论流派。
它认为社会是具有一定结构或组织化手段的系统,社会的各组成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相互关联,并对社会整体发挥着必要的功能。
整体是以平衡的状态存在着,任何部分的变化都会趋于新的平衡。
3. 生计教育计划:1971年美国联邦教育总署署长西德尼.马兰提出“生计教育计划”,也称“马兰计划”。
该计划要求以职业生涯为中心,把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结合起来,并把这种教育形式贯彻到小学,中学甚至高等学校的所有年级之中。
4. 双元制职业教育:即学生(或学徒)在企业里学习实际操作和在部分时间制职业学校里学习理论知识平行进行,使学校教育与企业训练密切结合起来,它是德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形式。
5. 教育优先区:法国从1982年开始建立的,是法国政府划定的在教育方面给予特殊支持的区域。
即在辍学现象严重的地区发动社会与学校合作,帮助家庭条件差和功课差的学生完成规定的学业。
6. 汉堡协定:联邦德国教育部长会议签订的联邦各州统一学校制度的修正协定。
规定全日制义务教育年限为九年,四年级出学校上设二年的观察期,各类中学名称统一为“主要学校”,“实科学校”和“完全中学”等,对统一联邦德国普通公立学校的学制起到了促进作用。
7.美国的社区学院:其目的是满足社会成员对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需求,其职业教育的专业和课程设置具有明显的地方性和多样性。
包括职业教育职能,普通教育职能和大学转学教育职能等。
8. 企业内职业技术教育:是企业对职工进行的从录用到退休为止的长期的教育训练,不单指在本企业进行的教育,即在日常工作过程中,结合工作的具体情况进行,也包括送职工到大学或其他企业去学习,其内容除了专门的技术教育,技能训练外,还包括经营教育,提高办事能力的教育以及作为企业职工的品质教育等。
自考00472比较教育-考点汇总

考点1 比较教育的标志考点1 比较教育的标志 【答案】C考点1 比较教育的标志【答案】C考点1 比较教育的标志【答案】D考点2 比较教育的定义考点2 比较教育的定义【答案】考点3 比较教育的特征考点3 比较教育的特征【答案】ABCDE考点4 比较教育的作用考点4 比较教育的作用【答案】考点4 比较教育的作用考点4 比较教育的作用考点4 比较教育的作用考点5 比较教育的学科领域比较研究外国教育国际教育发展教育比较教育学文化内部分析教育内部分析和工作研究国际教育机构国际教育教法学考点5 比较教育的学科领域【答案】D考点5 比较教育的学科领域【答案】考点5 比较教育的学科领域【答案】考点1 比较教育的四个阶段考点1 比较教育的四个阶段【答案】ACE考点1 比较教育的四个阶段【答案】B考点2 比较教育的“借鉴时代”考点3 比较教育“借鉴时代”的其他教育学家库森考点3 比较教育“借鉴时代”的其他教育学家考点3 比较教育“借鉴时代”的其他教育学家库森【答案】ABCDE考点4 比较教育的“因素分析时代”考点4 比较教育的“因素分析时代”A.汉斯B.C.D.【答案】C考点5 《我们从对别国教育制度研究中究竟能学到什么有实际价值的东西》考点5 《我们从对别国教育制度研究中究竟能学到什么有实际价值的东西》A.B.C.D.汉斯【答案】B考点5 《我们从对别国教育制度研究中究竟能学到什么有实际价值的东西》【答案】考点5 《我们从对别国教育制度研究中究竟能学到什么有实际价值的东西》A.B.C.汉斯D.【答案】A考点6 其他学者考点6 其他学者A.B.C.D.汉斯E.【答案】BCDE考点7 比较教育的“社会科学万法时代”考点1 库森的主要思想考点1 库森的主要思想考点2 萨德勒主要思想考点3 康德尔主要思想考点3 康德尔主要思想A.B.C.D.【答案】A考点3 康德尔主要思想【答案】考点3 康德尔主要思想考点3 康德尔主要思想献。
自考00401学前比较教育 章节精讲课件复习资料

比较学前教育总体框架重点:(1(2(3(4(5难点:(1(2知识点1比较学前教育的概念-发展历程P291.2.3.4.1--如:13..知识点1比较学前教育的概念-发展历程P29知识点1比较学前教育的概念-发展历程P292.19世纪-1871知识点1比较学前教育的概念-发展历程P291817知识点1比较学前教育的概念-发展历程P29 3.201-2-——知识点1比较学前教育的概念-发展历程P29借鉴—改善3。
知识点1比较学前教育的概念-发展历程P294.(20世界50195119561963知识点1比较学前教育的概念-发展历程P291968例:简述比较学前教育发展历程1871(以1900例:简述比较学前教育发展历程1933——鉴—1947知识点2比较学前教育的概念P32例:请简述比较学前教育的概念知识点2比较学前教育的概念P32 123知识点2比较学前教育的概念P32(4例:比较教育的研究对象1学前23例:比较教育的研究对象(4谢谢知识点1 比较学前教育的目的P34知识点1 比较学前教育的目的P34知识点1 比较学前教育的目的P34123例题:试述比较学前教育的目的?(1(2(3知识点1 比较学前教育的目的P34知识点1 比较学前教育的目的P34知识点1 比较学前教育的目的P34知识点1 比较学前教育的目的P34知识点1 比较学前教育的目的P34定正4知识点1 比较学前教育的目的P34例题:试述学前比较教育的意义?1234谢谢知识点1 比较学前教育的的研究类型P36知识点1 比较学前教育的的研究类型P36知识点1 比较学前教育的的研究类型P36知识点1 比较学前教育的的研究类型P36知识点1 比较学前教育的的研究类型P36知识点1 比较学前教育的的研究类型P37知识点1 比较学前教育的的研究类型P37知识点1 比较学前教育的的研究类型P38知识点1 比较学前教育的的研究类型P38知识点1 比较学前教育的的研究类型P38例题:(名词解释)整体研究知识点1 比较学前教育的的研究类型P38知识点1 比较学前教育的的研究类型P39。
00472比较教育自考知识点

00472比较教育自考知识点摘要:一、比较教育的概念与意义1.比较教育的定义2.比较教育的研究意义二、比较教育的历史发展1.早期的比较教育2.近现代比较教育的发展3.我国比较教育的研究历程三、比较教育的理论体系1.比较教育的理论基础2.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3.比较教育的理论流派四、比较教育的实践应用1.教育制度与政策的比较2.课程与教学方法的比较3.比较教育的实践案例五、比较教育的发展趋势与挑战1.全球化与比较教育2.信息技术与比较教育3.比较教育的未来挑战与展望正文:比较教育是一门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教育制度、教育现象和教育活动,探讨其共同规律和差异的学科。
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可以促进国际间教育经验的交流与借鉴,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
在历史发展方面,比较教育起源于18 世纪末19 世纪初的欧洲,经过近现代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
在我国,比较教育的研究起步较晚,但经过近几十年的努力,已经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比较教育的理论体系包括其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理论流派。
其中,理论基础主要涉及文化学、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研究方法包括横向比较、纵向比较、跨文化比较等;理论流派则有制度学派、文化学派、社会学派等。
在实践应用方面,比较教育广泛应用于教育制度与政策的研究、课程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师教育等领域。
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实践进行比较,可以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为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在全球化背景下,比较教育面临着新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面对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比较教育需要进一步拓展研究视野,创新研究方法,以更好地为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服务。
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比较教育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和途径。
总之,比较教育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方面都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自考复习资料:比较教育

名词解释1、朱利安:19十几法国比较教育学家,比较教育的创始人。
他首次正式使用了“比较教育”这一术语,并系统的提出了比较教育研究的目的和方法,主张为改善本国的教育而研究和借鉴别国的教育制度和教学方法,后人称他为“比较教育之父”。
2、借鉴时代(1817-19世纪末):比较教育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当时人们相信把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一直到另一个国家是完全可行的,所以各国都积极从教育先进的国家学习经验,以期为我所用,比较教育因此得以产生和发展起来。
同时也忽视了别国教育与当地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和对别国的教育经验在本国的可行性的深入探究。
3、因素分析时代(1900—二战末):比较教育发展的第二阶段,因借鉴时代比较教育研究所采用的研究和方法存在严重的局限和问题,人们并逐步认识到只有联系对象国的社会历史文化和民族特征来研究教育精神和解决教育问题的方法,才能从中获得简洁的启发。
因而,比较教育学家们在这一时期注意密切各国的社会文化和民族特征的等因素来分析研究该国的教育。
4、社会科学方法时代(二战完—现在):【发展期,高原期,反省期)比较教育发展的第三阶段,期间,注重哲学思辨向强调量化分析和重复验证的实证方法的转变,从偏重人文的历史研究方法,逐向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实证性的科学研究方法为主的方向发展。
呈现相互交叉的倾向即“学科重心暧昧”倾向。
5、比较教育:以比较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以当代世界上不同国家、民族、地区和国际社会的教育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探讨教育发展的规律和经验的教育研究领域。
6、外国教育:外国教育研究一般是以民族—国家为基本单位的,而“区域”的范围则有较大的伸缩性,大可至跨国的文化圈、地理圈、政治圈等,小也可以是一过内部的州、县等。
7、国际教育:主要是对跨国和跨文化的教育问题,以及这些教育问题对国际社会的作用与影响所做的比较教育研究.国际教育有时也特指国际理解教育活动和计划。
8、萨德勒:英国比较教育学家,“因素分析时代”比较教育发展的先驱者。
比较教育学-考试重点

比较教育学一、填空。
二、单选。
三多选。
(源于平时做的单选、多选题)练习题1《比较教育学的历史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比较教育学界人们常说的“比较教育之父”指的是:朱利安2、萨德勒是英国比较教育的先驱者之一,1895~1903年,他主持考察了欧洲各国、当时大英帝国的领地和美国的教育,撰写了一部28卷的著作是:《教育问题专题报告》3 .1817年,朱利安在巴黎《教育杂志》上连载发表作品是:《关于比较教育的工作纲要和初步意见》4.英国比较教育学家汉斯在英王学院任职期间撰写的代表作为:《比较教育:教育的因素和传统研究》5.1842年,马萨诸塞州的教育督察长霍拉斯·曼访问欧洲归来,撰写了一本著名的:《第七年报告》二、多项选择题1.在比较教育的史前时代有一些学者对异地教育进行了描述与比较,以下属于这一时代的学者有: B.色诺芬C.柏拉图D.西塞罗E.伊拉斯谟2 .霍尔斯认为比较教育内部已经分化出四个研究领域,其中包括:A.比较研究B.外国教育D.国际教育E.发展教育3 .中国编辑出版的重要比较教育刊物有B.《比较教育研究》D.《外国教育研究》4.在比较教育发展史上,“因素分析时代”的主要代表人物有B.萨德勒 C.康德尔 D.施奈德 E.汉斯5.汉斯认为影响教育制度的决定性因素可分作三类,它们是:A.自然因素 B.宗教因素 C.世俗因素练习题2《比较教育学的理论体系》一、单项选择题1.结构功能主义对比较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比较教育注重对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
2.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创立者和代表人物就是美国的舒尔茨,他在1961年发表《人力资本投资》一书。
3.比较教育学家福斯特运用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分析了学校在社会流动、社会成层和精英遴选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4.结构功能主义在比较教育研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是《加纳的教育和社会变迁》的作者福斯特.5.在比较教育的发展史上,萨德勒是一个在“借鉴时代”与“因素分析时代”之间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人物。
00472比较教育自考知识点

比较教育自考知识点1. 什么是教育自考教育自考是指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课程,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地点,通过参加考试获得相应的学分和学位的一种教育形式。
它与传统的全日制大学教育相比,具有灵活性、自主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2. 教育自考的优势2.1 灵活性教育自考允许学生根据个人情况和时间安排来选择课程和学习进度。
学生可以根据工作、家庭等因素进行合理安排,不受固定上课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这种灵活性使得工作人员、家庭主妇等有更大的机会继续深造。
2.2 自主性在教育自考中,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需求来选择课程。
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或职业发展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进行学习。
这种自主性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个人优势和特长,并提高专业能力。
2.3 开放性教育自考对学生的学历和背景没有硬性要求,任何人都可以报名参加考试。
这使得教育自考具有较高的开放性,能够为更多人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
无论是已经工作多年的职业人士,还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都可以通过教育自考来提升自己的学历和能力。
3. 教育自考与传统全日制大学教育的比较3.1 学习方式在传统全日制大学教育中,学生需要按照学校制定的课程表和教学安排来上课。
他们需要按时到校上课,并完成作业和实验等任务。
而在教育自考中,学生可以根据个人时间安排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可以选择线下授课、在线视频课程或自主研究等形式。
3.2 学习内容传统全日制大学教育通常会有一定的专业要求和核心课程。
学生需要按照规定选修这些课程,并参加相应的考试。
而在教育自考中,由于没有严格限制,学生可以更加灵活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进行学习。
这使得教育自考更加符合学生个性化需求。
3.3 学习成果在传统全日制大学教育中,学生需要完成一定的课程学习,并参加相应的考试,才能获得学分和学位。
而在教育自考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选择参加考试的科目和时间。
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进度来安排考试,提高通过率。
3.4 学习环境传统全日制大学教育通常需要学生到校上课,与其他同学一起学习。
比较教育自考知识点总汇

朱利安:朱利安是生活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的法国比较教育学家,比较教育的创始人。
他在1817年发表的《关于比较教育的工作纲要和初步意见》中第一次提出“比较教育”这个概念,这是比较教育的开山之作。
朱利安在比较教育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贡献和影响。
借鉴时代 19世纪,随着欧洲民族国家制度的兴起和产业革命的爆发,欧美各国争先恐后地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
当时人们相信把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移植到另一个国家是完全可行的,所以各国都积极向国外派遣专家,从教育先进的国家学习经验,以期为我所用。
比较教育因此得以产生和发展起来。
这一时期的考察大多是表面化的、百科全书式的,往往忽视别国教育与当地社会生活的联系,忽视对别国的教育经验在本国的可行性的入讨论。
比较教育史上称这一时期为“借鉴时代”。
萨德勒:萨德勒是英国比较教育学家,撰写了28卷的《教育问题专题报告》,自1897~1914年陆续发表。
他认为孤立地研究教育是不对的,必须重视教育的文化背景,研究决定教育制度的各种因素。
他还提出民族特性这个概念来说明教育的思想和实践,并且强调学习外国经验的目的在于改进本国的教育制度。
萨德勒的比较教育观点,对这个时期比较教育研究的方向,特别是康德尔的比较教育观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以历史主义为主要特征的因素分析理论奠定了方向,标志着比较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康德尔:康德尔是美国著名比较教育学家,毕生从事比较教育研究,1933年,出版了他的著名代表作《比较教育》,这本书后来在比较教育学界被奉为经典,被广泛认为是比较教育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1955年修订再版,更名为《教育的新时代:比较研究》。
在比较教育的发展历史上,较之以前的比较教育学家,康德尔对比较教育的理论与方法的阐述是最为完整、最为系统的,康德尔不仅创立了一套完整的比较教育理论,提出了系统的比较教育方法论,而且还为比较教育的发展和人类的教育事业积极进行活动,做了大量工作。
00472《比较教育学》复习资料总集

00472《比较教育》一、比较教育:比较教育学是指以整个教育领域为研究对象,对当代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探讨教育发展规律及特定表现形式,借鉴有益经验,推动本国或本地区的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的一门科学。
二、朱利安:法国人,第一个提出比较教育的人,于1817年发表《比较教育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提出以下建议:组建一个国际教育委员会,聘请常任公务人员承担比较教育资料的收集工作;用问卷的方式向各国收集资料,以便国际委员会能够提出适当教育改革建议;建立师范学校网,用最新的方法培训师资;发行各种语言的教育定期刊物,传播教育改革的建议。
朱利安的其他教育著作:《体育、德育和智育概论》(1808)、《裴斯泰洛齐教育方法的精髓》(1812)。
贡献:提出比较教育;确实用比较的方法研究教育;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范例;提出了问卷的编制。
三、“理智的框架”:第一,规范模式(normative pattern) :影响各国教育的信仰、宗教、哲学、政治观念、道德价值等意识形态方面的资料。
第二,制度模式(institutional pattern) :有关教育制度及其组织结构,制约教育制度的政治、经济制度,政党,经济、法律组织结构和群众团体等资料。
第三,精神模式(pattern of mental state) :包括传统观念、民族意识和特性等方面的资料。
第四,自然模式(physical pattern) :包括地理、地质、气象、环境、人口等方面的资料。
四、国外比较教育的历史发展:1.学科的倡导阶段,19世纪为比较教育学研究的第一阶段,是学科的倡导阶段,方法上的特征是访问与借鉴,本阶段比较教育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介绍外国的教育经验,作为改进本国教育制度的借鉴,发展本国教育,但是缺乏严谨的科学方法对外国教育经验的借鉴停留在描述的水平,没有对形成各国教育制度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做深入的分析,也没有揭示出教育规律。
2.学科的形成阶段:20世纪上半叶是比较教育发展的第二阶段,是比较教育学科形成阶段,方法上的特征是因素分析,这个阶段比较教育学成为高校的课程,在本阶段比较教育开始从教育学分化出来成为教育科学中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规模不够广阔,研究方法还比较单一,成果不丰富。
自考比较教育考试重点

自考比较教育考试重点自考比较教育考试是中国教育系统中的一种特殊考试形式,是为那些工作或家庭原因无法参加常规全日制高等教育的人群提供的一种学历教育途径。
自考比较教育考试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与现代教育理念的比较自考比较教育考试中,对传统与现代教育理念的比较是一个重要部分。
传统教育理念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记忆,侧重教师的权威性,忽视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性;而现代教育理念则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鼓励学生探究和实践,追求个性化和终身学习。
在考试中,学生需要理解和比较传统与现代教育理念的差异,明确现代教育理念的价值和意义。
二、国内外教育体制与课程比较在自考比较教育考试中,还会涉及到国内外教育体制与课程的比较。
国内外教育体制有着不同的组织结构、教学方法和管理模式,学生需要了解并比较它们的异同,掌握国内外教育体制在办学目标、课程设置和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此外,国内外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也存在一定差异,学生还需要了解国内外课程的特点和优势,为自己的学习提供借鉴和参考。
三、教育评价与质量保证比较教育评价和质量保证是自考比较教育考试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教育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和评估,涉及到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和评价结果的使用。
质量保证是通过不同的机制和措施保证教育过程的质量和效果。
学生需要了解国内外不同教育评价和质量保证的方式和机制,分析其优势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育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四、教育创新与实践自考比较教育考试的另一个重点是教育创新和实践。
教育创新是指在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基础上,引入新的理念、方法和技术,推动教育的发展和变革。
而教育实践则是指将教育理论和原则应用到实际教育活动中,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在考试中,学生需要了解国内外教育创新和实践的案例和经验,分析其成功之处,为今后的教育实践提供借鉴和启示。
总结起来,自考比较教育考试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传统与现代教育理念的比较,国内外教育体制与课程的比较,教育评价与质量保证比较,以及教育创新与实践。
比较教育考试重点

比较教育1.比较教育发展的第一阶段(1817~20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借鉴”为主要特征。
代表人物:①朱利安,比较教育之父,1817年发表《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和初步意见》,它标志着比较教育发展第一阶段的开始。
②1831年库森的《普鲁士教育报告》。
法国初等教育制度的基本法,即1833年的《基佐法》。
③霍勒斯·曼《第七年报》④萨德勒(英):他认为,孤立地研究教育是不对的,必须重视教育的文化背景,研究决定教育的各种因素。
2.第二阶段(20世纪初~1945):因素分析。
①康德尔,美国著名的比较教育学家,1933年发表《比较教育》,是这个阶段的重要代表作。
他的比较教育方法论受以下三个主要目的的指导:“报道—描述”的目的;“历史—功能”的目的;“借鉴—改善”的目的。
康德尔的分析社会历史背景的历史学方法,在这个阶段的比较教育研究中,占有支配地位。
②施奈德(德)1947年发表《各国教育的动力》③汉斯(英)在1949年发表《比较教育:教育的因素和传统的研究》3.第三阶段(1945—现在),研究方法多样化。
①贝雷迪(美),比较教育研究工作应分为四个阶段:描述、解释、并列、比较。
②诺亚(美)和埃克斯坦,合著《比较教育科学的探索》③埃德蒙·金(英),是一位比较教育专家,《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今日比较教育》4.比较教育的三个基本特征:第一是它的跨国或跨地区性、跨文化性。
第二是它的跨学科性。
第三是它的可比性。
5.比较教育概念:比较教育是对当代世界不同国家或不同地区的教育进行比较分析,找出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为本国或本地区的教育改革作借鉴。
6.设置比较教育课程的目的或者说意义(为什么要学习比较教育):①通过对外国教育的比较研究,使师范生增长知识,扩大眼界。
②各国教育有一些共同问题,也各有其特殊的问题。
③培养学生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教育问题的能力。
7.比较教育的研究分类:区域研究和问题研究。
比较教育自考复习笔记

比较教育第一章概论借鉴时代:比较教育发展历史的第一个阶段,主要从1817年比较教育产生开始到19世纪末,这一时期随着民族国家制度的兴起和产业革命的爆发,偶诶各国争先恐后地推行富国强兵政策,并积极借鉴别国教育经验来改善本国教育。
当时人们相信吧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移植到另一个国家是完全可行的,所以各国都积极向国外派遣专家,从教育先进的国家学习经验,以期为我所用,比较教育因此得以产生发展起来。
但这一时期比较教育家对别国教育的考察太多是表面化的、百科全书的,往往忽略别国教育与当地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忽视对别国的教育经验在本国的可行性的深入讨论。
因素分析时代:比较教育历史的第二个阶段,从1900年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这一段时间里,比较教育学家门开始注意到借鉴时代比较教育所采用的孤立研究和移植别国教育经验的方法存在着严重的局限和问题,并逐步认识到任何出色有效的教育都是深深植根于民族历史之中的,只有联系对象国的社会历史文化和民族特性来研究其教育精神和解决教育问题的方法,才能从中获得间接的启发。
因而比较教育家门在这一时期主义密切各国额社会文化和民族特性等因素来分析研究该国的教育。
社会科学方法时代:比较教育发展历史的第三个阶段,主要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
在这一阶段由于受整个社会科学界在研究方法上从注重哲学思辨向签掉量化分析和重复验证的实证方法转变的影响,比较教育也从以往偏重人文的历史研究方法,逐步向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实证性的科学研究方法为主的方向发展。
社会科学界的各种新理论和新方法不断影响着比较教育,使这一阶段的比较教育发展呈现出新理论和新方法层出不穷的状况。
比较教育在社会科学方法时代的主要特点:受整个社会科学在研究方法上从注重哲学思辨向强调量化分析和重复验证的实证方法转变的影响,比较教育也从以往人文的历史研究方法,逐步向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实证性的科学研究方法为主的方向发展。
与此同时,社会学、行为科学和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的新方法、新理论也影响着比较教育。
比较教育自考知识点总汇

朱利安:朱利安是生活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的法国比较教育学家,比较教育的创始人。
他在1817年发表的《关于比较教育的工作纲要和初步意见》中第一次提出“比较教育”这个概念,这是比较教育的开山之作。
朱利安在比较教育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贡献和影响。
借鉴时代 19世纪,随着欧洲民族国家制度的兴起和产业革命的爆发,欧美各国争先恐后地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
当时人们相信把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移植到另一个国家是完全可行的,所以各国都积极向国外派遣专家,从教育先进的国家学习经验,以期为我所用。
比较教育因此得以产生和发展起来。
这一时期的考察大多是表面化的、百科全书式的,往往忽视别国教育与当地社会生活的联系,忽视对别国的教育经验在本国的可行性的入讨论。
比较教育史上称这一时期为“借鉴时代”。
萨德勒:萨德勒是英国比较教育学家,撰写了28卷的《教育问题专题报告》,自1897~1914年陆续发表。
他认为孤立地研究教育是不对的,必须重视教育的文化背景,研究决定教育制度的各种因素。
他还提出民族特性这个概念来说明教育的思想和实践,并且强调学习外国经验的目的在于改进本国的教育制度。
萨德勒的比较教育观点,对这个时期比较教育研究的方向,特别是康德尔的比较教育观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以历史主义为主要特征的因素分析理论奠定了方向,标志着比较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康德尔:康德尔是美国著名比较教育学家,毕生从事比较教育研究,1933年,出版了他的著名代表作《比较教育》,这本书后来在比较教育学界被奉为经典,被广泛认为是比较教育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1955年修订再版,更名为《教育的新时代:比较研究》。
在比较教育的发展历史上,较之以前的比较教育学家,康德尔对比较教育的理论与方法的阐述是最为完整、最为系统的,康德尔不仅创立了一套完整的比较教育理论,提出了系统的比较教育方法论,而且还为比较教育的发展和人类的教育事业积极进行活动,做了大量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教育考试复习重点1、P2朱利安:法国教育家,1817年出版了《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一书,首次明确提出了比较教育这一概念,希望国际合作,建议专门组织一个国际教育协会手机比较教育的资料。
2、P28《普洛登报告书》:是英国I960年代后期发布,该报告非常重视幼小衔接的问题,特别关注5 岁以下的儿童教育。
并对发展幼儿教育提出了许多具体建议。
3、P314平衡化:是儿童不断成熟的内部组织和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即儿童自我调节的过程,是一种动态平衡。
4、P214《米德报告》:80年代末,新西兰政府先后岀台了一系列教育报告,其中《米德报告》建议设立学前教育管理系统的报告,增加资金投入,建议政府关注家庭社区和国家在学前教育中的相对作用。
资金方面的建议对新西兰早期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5、P158父母教育:1979年瑞典议会通过决议,由各地省政府负责幵展父母教育活动,凡是即将当父母的夫妇在怀孕期间就要接受教育。
,在儿童成长中,父母还需要到儿童护理中心接受指导。
6、P244朝鲜学前教育的特色:1. 重视礼仪教育。
2.重视艺术情感教育。
3.强调思想政治教育。
4. 通过集体对儿童进行教育。
5.师资培养规格高,再教育系统完善。
6办园形式多样,支援体制健全。
7、P445世界学前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论述)1.学前教育中心的转移。
2.尝试不分年龄的教育。
3.家园共育。
4. 倡导多元文化教育5. 以保障儿童权利为中心的幼儿教育民主化的趋势。
8、P107 简述苏联幼托一体化发展1.50 年代末60 年代初,苏联学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就是幼儿园和托儿所一体化。
2.20 年代末,幼儿园急剧发展。
带来一系列问题1》有些地方不按年龄分班2 》在教育管理上分班属于卫生部和教育部产生很多矛盾3》在儿童稀少的农村设置幼儿园和托儿所不经济也困难 4 》为了消除不合理的现象,苏共中央公布关于学前教育改革决定,创立幼托合、并统一管理,教育部指导和监督,卫生部负责儿童保健方面。
9、P299 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特点:1.多区域、多层次。
2.全方位、立体化;3. 重个性、讲自由;4. 重活动、重“工作” ;5. 重表现、尚创造;10、P299如何合理借鉴蒙台梭利教育法?07.年10年论述一、借鉴与利用蒙台梭利教育法“中国化” “本土化”应该注意的问题:1 .教育内容问题;2. 班级组织问题二、全面理解和把握蒙台梭利教育法; 1 .以我为主,他为我用2 . 以他为主,他我结合。
三、处理好蒙台梭利教育法和借鉴其他教育模式的关系。
四、处理好借鉴蒙台梭利教育法和结合我国幼儿教育实际的关系。
总之:蒙台梭利教育法是我们在幼儿教育阶段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特别是将素质教育理念转化为行动可借鉴的优秀幼儿教育法,做到从中国的实际国情出发解决好他的本土化问题,使他在中国长久不衰。
11、P299如何正确把握蒙台梭利教育法?1. 以我为主,他为我用2 . 以他为主,他我结合;12、P379 多元化智力理论对我国当前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有什么启发?1. 应该树立积极的、乐观的幼儿观、教育观和评价观。
2.幼儿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该是促进幼儿初步创造力的发展。
3. 应该强调保证幼儿的全面发展。
4.应该促进幼儿智力强项的充分展示;4. 应该帮助幼儿讲智力的特点迁移到智力弱项之中。
13、P379 多元化智力理论对我国教育改革的积极意义。
我国幼儿教育的根本问题不是体制问题或是课程模式问题,观念更新才是教育改革的本质问题所在1. 课程目标上追求全员、全面和创造性的发展。
2.课程内容及其组织上追求多样性;3. 课程评价上追求发展性。
14、P325海伊斯科课程组织的主要原则:2010论述1. 从具体到抽象;2. 从简单到复杂;3. 从此时此地到彼时彼地15、P275 蒙台梭利所指“工作” :把儿童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自发地选择和操作活动材料并经由专注于活动而有所发现和发展的活动称之为:“工作”16、P27《费舍法案》:1918年英国正式将保育学校纳入国民教育制度中,并把保育学校的设立和援助委托给地方教育当局,规定除伙食费和医疗费以外,对保育学校学生实行免费入学,并对13 所政府承认的保育学校实行国库补贴。
17、P357 逻辑-数学智力:是指运算和推理的能力,表现为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关系等关系的敏感以及数理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进行思维的能力18、P21:区域研究:以国家或地区为单位,对学前教育的制度和实践进行研究,称为区域研究。
19、P59巴乌利美保育所:德国19世纪20年代的学前教育设施最负盛名的是由巴乌利美夫人开办的保育所,它招收母亲从事日间农场劳动并以及断奶的1-5 岁婴幼儿,重点在于保护其健康,保育所有良好的卫生条件和营养丰富的饮食,大力提倡户外活动,教育内容有语言训练、唱歌、社会道德和生活规律的培养。
20、P311图式皮亚杰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他认为图示是动作结构或组织,这种结构或组织具有概括性的特点,可以从一种情景迁移到另一种相同的情境中去。
皮亚杰认为人的智慧和人的身体一样都有一定的结构,人的智慧结构就叫图示,也叫认知结构。
21、P265 南非学前教育联合会:成立于1939 年,它最初的目的是满足南非学前儿童的兴趣,不论种族、阶段和政治派别或信仰,1974 它改名为南非儿童教育联合会他是国际幼儿教育联合会的一个组成成员。
22、P451《儿童权利公约》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这个文献被认为是“为儿童人权拟定种种保证的第一项国际法律文书”。
这个公约为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订立了54项条款,要求所有的缔约国保证所有18岁以下儿童的合法权益。
公约可概括为4项原则:儿童的最佳利益原则;尊重儿童意见原则;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原则;无歧视原则。
23、P39英国学前教育的特点?1. 幼儿教育和学前教育是两个概念。
幼儿教育是指7 岁以前的义务教育,学前教育是指5 岁以前的儿童教育。
2.双轨制:一轨是为上层弟子开办,另一轨是幼儿班和幼儿园。
3. 幼儿园和幼儿班不进行正规的课堂教学。
重视儿童的个人习惯、社会习惯、个性、能力的培养。
4. 教师培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5. 英国学校注重经济效应。
6. 家长参与方面存在问题。
24、P88.先行计划在美国早期儿童教育中占非常重要地位的原因:1.由于贫穷儿童的生活得到补偿而引起全国民众的关心;2.由于得到政府的资助和支持,社会科学研究者,尤其是心理学家在儿童发展和早期教育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开展了更多的研究。
3.大家一致认为,早期教育对所有儿童都是有益的,特别是家境贫寒的儿童影响是深远和主要的。
4.先行计划积极的理由了综合的,家庭中心的取向,进而影响了早期儿童教育专家们区努力发掘家长在早期教育中的主要作用。
25、P175 巴西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前教育发展不平衡;2.有相当数量的学前教育教师没有教师职称;3.学前教育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待遇低;34.提供给贫困儿童的补偿教育计划智质量不高;5.巴西的学前教育过多依赖了国际组织。
26、P412瑞吉欧方案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教师与儿童作为学习者在角色是互补的。
1.在教师眼里儿童是发展的主人有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 儿童不是孤立的,不是抽象的,3.教师成为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和研究者。
27、P148论述日本幼儿教育改革动向及其对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启示。
03、05、09 论述改革动向和趋势:1.加强幼保一元化的进程;2.提高教育质量,重视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和提高; 3.改变观念,重视幼儿的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等。
日本幼儿教育改革的新动向对我国幼儿教育改革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幼儿教育要根据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化不断改革与发展(二)幼儿教育要为所有适龄儿童服务(三)各种幼教机构联合起来,共同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四)幼教机构既要为家庭、社区服务,又要善于利用家庭、社区的资源为幼教机构服务28、P445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
1.学前教育中心的转移;2.尝试不分年龄的教育;3. 家园共育;4. 倡导多元文化教育;5. 保障儿童权利为中心的幼儿教育民主化趋势。
29、P61 福禄贝尔幼儿园: 1837 年福禄贝尔在德国创办了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1 840年将其命名为“幼儿园” 与德国以往的幼儿保育机构不同,福禄贝尔的幼儿园以教育而非看护为主要任务,并以中上层家庭的儿童为对象,由此德国的幼儿教育机构逐渐出现双轨制的趋势。
30、P130 学校教育法(日本):确认幼儿园是学校体系的一环,规定幼儿园是受文步省管辖的正规“学校”的一种,以满3 岁到小学就学前的幼儿为教育对象,以“做好幼儿保育工作,给予幼儿适当的环境,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并具体规定了实现教育目的的五项目标及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条件。
31、P272心理胚胎期:心理胚胎期则是人类特有的,新生儿期就是这个心理胚胎期的开始.心理胚胎期既区别于儿童在母腹中的生理胚胎期,又不同于成人的心理活动,是儿童通过无意识地吸收外界刺激而形成各种心理活动能力的时期32、P29 英国学前教育机构的类型1. 由社会福利部门举办的。
如:日托中心、托儿所和社区中心婴儿室;2. 由教育部举办的,如:托儿所,幼儿学校、幼儿班和小学附设托儿所等。
3. 由卫生保健部门举办的;如:日托中心和游戏小组;4. 由私人或团体举办的。
如:托儿所、幼儿学校、教会托儿所、游戏小组、亲子小组、儿童保育中心,社区中心育儿室以记时性为主。
33、P91 美国学前教育的课程模式。
1. 海伊斯科普认知取向课程;2. 银行街模式;3.直接指导式;4.发展适应性课程;5.显性课程;6. 零点计划课程34、P166 西班牙学前教育课程的演变35、 1 第一阶段:课程模式建立对工人阶级的慈善行为上,安排不全面;2. 第二阶段,课程是学术课程,不符合此阶段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3. 第三阶段. 课程受到福禄倍尔、蒙台梭利和德克乐利的影响考虑到了儿童的发展水平。
4. 学术课程复兴,但考虑了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更注重儿童的整体发展36、P326 海伊斯科普课程的特点。
包括海伊斯科普教育方案的基本思路,1. 从教室中各活动区物质环境的的准备和布置;1》丰富而又有序的学习环境--- 活动区(积木区、娃娃家区、美工区、安静区、木工区、音乐盒节奏活动区、玩沙玩水区、动植物区、户外活动区)2》活动区的创设要遵循A、教室空间安排原则;B选择材料的原则;C投放材料原则;2. 一日生活的安排;1》包括7 个环节要环环相扣(计划时间、操作活动时间、整理和打扫时间、回忆时间、小组活动时间、户外活动时间和集体活动时间)2》一日生活的协调与平衡3. 教育计划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