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的基本信息资料

合集下载

物联的工作原理

物联的工作原理

物联的工作原理物联网的工作原理。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是指通过互联网连接各种物理设备,使它们能够相互通信和交换数据的网络。

物联网的工作原理涉及到传感器、通信技术、数据处理和云计算等多个方面,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物联网的工作原理。

首先,物联网的核心是各种物理设备,这些设备可以是传感器、执行器、智能设备等。

这些设备通过内置的传感器可以感知环境的各种参数,比如温度、湿度、光照、压力等,也可以通过执行器实现对环境的控制,比如开关灯、调节温度等。

这些设备可以是各种各样的物品,比如家用电器、工业设备、汽车、医疗设备等。

其次,这些物理设备通过各种通信技术连接到互联网。

目前常用的通信技术包括Wi-Fi、蓝牙、ZigBee、LoRa、NB-IoT等,它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景和需求选择合适的通信技术。

通过这些通信技术,物理设备可以将感知到的数据传输到互联网上,也可以接收来自互联网的指令控制自身行为。

第三,物联网的工作原理还涉及到数据处理和存储。

一旦物理设备将感知到的数据传输到互联网上,这些数据就需要经过处理和存储,以便后续的分析和应用。

通常情况下,这些数据会被上传到云平台上进行存储和处理,也可以通过边缘计算等技术在设备本地进行一定程度的处理和存储。

最后,物联网的工作原理还包括应用和服务。

通过物联网连接的物理设备可以为用户提供各种各样的应用和服务,比如智能家居、智能工厂、智能交通等。

这些应用和服务可以通过对感知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实现自动化控制、智能决策、远程监控等功能,从而提升生产效率、改善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物联网的工作原理涉及到传感器、通信技术、数据处理和云计算等多个方面,通过这些技术手段,实现了各种物理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为用户提供了各种智能化的应用和服务。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相信它将在未来的各个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物联网,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

物联网,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

物联网,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华龙证券北京分公司高级经理赵炜刘畅物联网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英文名称是:“Internet ofthings(LoT)”,从字面的意思,可以知道物联网是物品和物品相连接的网络。

物联网有两个基本含义,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他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加以延伸和扩展的网络。

第二,用户端可以通过物联网把任何物品和物品之间,进行便捷的信息交换和通信。

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的组合中,也因此成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将再一次改变世界。

图一:物联网概念股资料来源:同花顺一、物联网的起源早在1990年当时著名的施乐公司研制的网络可乐贩卖机-Networked Coke Machine,拉开了人类追逐物联网的序幕。

在利用传感技术,通过网络操控设备的过程中,人们逐渐意识到物联网的价值。

随后在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立了“自动识别中心(Auto-ID)”,提出“万物皆可通过网络互联”,这是第一次对物联网提出了基本定义。

2004年,日本总务省(MIC)提出了u-Japan计划,该计划力求实现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连接,希望将日本建设成一个任何人和物均可连接的网络社会。

随后的两年,在2006年韩国确立了u-Korea计划,该计划旨在建立无所不在的社会。

在民众的生活环境里建设智能型网络和各种新型应用,让民众可以随时随地享有科技智慧服务。

又一个两年,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了促进科技发展,寻找经济新的增长点,中国政府也开始重视下一代的技术规划,将目光放在了物联网上。

2009年8月和12月,温家宝总理分别在无锡和北京发表重要讲话,重点强调要大力发展传感网技术,努力突破物联网核心技术,建立”感知中国"中心。

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温总理再次指出:将"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明确纳入重点产业振兴计划。

物联网知识概述基础知识

物联网知识概述基础知识

物联网基础知识概述物联网被称作第三次信息产业革命,受到各国政府重视,自从温家宝总理2009年在无锡提出“感知中国”以来中国物联网产业经过三年多的发展,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到底什么是物联网,都有哪些核心技术,现在的发展状况如何等等,带着这些疑问,笔者对物联网基础知识做的简单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这些疑问。

(本文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一、什么是物联网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英文名称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

由此,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二、物联网认识误区由于物联网属于新兴的朝阳产业,到目前还没有一股真正意义的概念,目前对其认识存一下误区。

误区之一把传感网或RFID网等同于物联网。

事实上传感技术也好、RFID技术也好,都仅仅是信息采集技术之一。

除传感技术和RFID技术外,GPS、视频识别、红外、激光、扫描等所有能够实现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的技术都可以成为物联网的信息采集技术。

传感网或者RFID网只是物联网的一种应用,但绝不是物联网的全部。

误区之二把物联网当成互联网的无边无际的无限延伸,把物联网当成所有物的完全开放、全部互连、全部共享的互联网平台。

实际上物联网绝不是简单的全球共享互联网的无限延伸。

即使互联网也不仅仅指我们通常认为的国际共享的计算机网络,互联网也有广域网和局域网之分。

物联网既可以是我们平常意义上的互联网向物的延伸;也可以根据现实需要及产业应用组成局域网、专业网。

现实中没必要也不可能使全部物品联网;也没必要使专业网、局域网都必须连接到全球互联网共享平台。

物联网期末复习资料

物联网期末复习资料

2.1物联网概念,2.2.1,2.2.2,物联网体系结构3.3传感器技术原理,传感器特性和分类4.1条形码,4.2.1和4.2.2RFID,标识与定位5.1.1WiFi,5.1.2蓝牙,5.1.3ZigBee6.1大数据特征,6.2.1数据库存储,6.2.2云架构,云计算、边缘计算7.2安全体系一.物联网1.物联网概念:物联网是通过使用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采集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流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2.物联网特征:①全面感知:嵌入式设备微型化,为每个物品、动物或人安装感知装置成为可能。

②可靠传递:遵守统一的通信协议。

③智能处理:智能信息处理平台通过智能处理技术针对不同应用需求对物品实时智能化控制。

④深度应用:物联网的应用正向广度和深度两个维度发展3.物联网体系结构Ⅰ概念:描述物联网部件组成和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框架和方法。

Ⅱ设计原则:①以用户为中心②时空性原则③互联互通原则④开放性原则⑤安全性原则⑥鲁棒性原则⑦可管理性原则Ⅲ体系结构:②四层物联网体系结构:第一层:感知控制层(简称感知层,是对客观事物的信息直接获取并进行认证和理解的过程,是物联网发展和应用的基础)第二层:数据传输层(主要用于信息的传送,是物理感知世界的延伸,可以更好地实现物与物、物与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通信,是物联网信息传递和服务支撑的基础设施)第三层:数据处理层(具体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平台为感知数据的存储、分析提供支持)第四层:应用决策层(利用经过分析处理的感知数据,为用户提供多种不同类型的服务,如检索、计算和推理等)二.传感器1.传感器作用:把各种物理量转变成可识别的信号量2.传感器特性:①线性度:传感器的输出与输入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线性程度②灵敏度:单位输入量的变化所引起传感器的输出量的变化③迟滞:在正反行程期间其输出/输入特性曲线不重合的现象④重复性:输入量按同一方向作全量程连续多次变化时所得特性曲线不一致的程度4.传感器分类:①按测试对象分类: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②按原理分类:电学式传感器、磁学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电势型传感器、电荷传感器半导体传感器、谐振式传感器、电化学式传感器③按输出信号分类:模拟式传感器、数字式传感器④按能量分类:有源传感器、无源传感器⑤其他分类:集成、晶体、半导体等传感器三.标识与定位技术1.条形码Ⅰ定义:条形码技术是集条码理论、光电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条形码印制技术与一体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

物联网工程导论知识资料

物联网工程导论知识资料
第二章 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本章要点
1、理解物联网的【三维体系结构】 2、了解物联网基础实施类技术 3、了解自主结构物联网的4个平面 4、了解EPC体系结构
目录
2.1 三维体系结构 2.2 自主体系结构 2.3 EPC体系结构
2.1 .1物联网的三维体系结构概念
物联网主要解决物品到物品(T2T)、人到物品(H2T)、人到 人(H2H) 之间的互连.T2T、H2T、H2T 这3 个层面的互连是 物联网不可缺少的,单纯物品与物品之间的互连并不构成 一个物联网,单纯在局部范围之内连接某些物品也不构成 物联网,物联网一定是由物品可以自然连接的因特网
其一,物联网一定属于未来因特网,物联网一定是未来 网络社会的基础设施,即物联网一定可以自然扩展到全 球的系统;
其二,物联网中物品的连接一定是“自然连接”,也就 是保留了物品在物理世界中时间和空间特性的连接。
2.1 .1物联网的三维体系结构概念
物联网体系结构与传统网络体系结构不同, 不能简单采用分 层网络体系结构描述。物联网系统本身是由三个维度构成 的一个系统, 这三个维度是信息物品、自主网络、智能应 用。
自主网络表示这类网络具有自配置、自愈合、自优化、自保 护能力[ 7]
智能应用表示这类应用具有智能控制和处理能力 信息物品表示这些物品是可以标识或感知其自身信息。 三个物联网的功能维度是传统网络系统不具备的维度(包括自
主网络的维度) , 却是连接物品的网络必须具有的维度, 否 则, 物联网就无法满足应用的需求。
网基础设施。 表示了智能交通系统的层面和智能电网的层面, 这两个系统都是具体
的物联网系统,各自具有信息物品、自主网络与智能应用三个维度 的组成部件。例如智能交通系统的信息物品功能部 件包括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的标识以及这些物品的信息采集; 自 主网络功能部件包括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的自主接入网络、自 主优化网络; 智能应用功能部件包括车辆、行人智能导航, 交通信号 灯的自动控制。这些功能组成部件是智能交通系统中特 有的, 不同于智能电网中同类型的功能部件。

nb网络资料

nb网络资料

NB网络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网络已经变得无处不在,NB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网络形式逐渐崛起。

NB网络,即“Narrow Band Network”,是一种连接物联网设备的低功耗、窄频带的网络通信技术。

相较于传统网络,NB网络的特点体现在覆盖范围广、功耗低、成本低等方面,因此在物联网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NB网络的发展背景NB网络的发展受到物联网技术的推动,以满足对于大规模物联网设备连接的需求。

以往的网络技术在连接大量设备时存在信号干扰、设备功耗高等问题,而NB网络通过独特的通信方式解决了这些问题,成为物联网应用的首选之一。

NB网络的特点•低功耗:NB网络采用窄频带通信技术,设备在传输和接收数据时能够保持低功耗状态,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覆盖范围广:NB网络信号穿透能力强,可覆盖更广范围的区域,适用于城市、农村等各种环境。

•成本低:NB网络基础设施投入成本较低,适用于大规模设备连接场景。

NB网络在物联网领域的应用NB网络在物联网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智能家居、智慧城市、工业自动化等方面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在智能家居中,NB网络可连接各类传感器、智能设备,实现家居设备的智能化控制和管理;在智慧城市建设中,NB网络可连接监测设备、公共设施等,实现城市信息化管理;在工业自动化中,NB网络可连接生产设备、仓储设备等,实现设备间的智能协作。

NB网络的未来展望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NB网络作为一种重要的通信方式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未来,随着5G技术的普及和NB-IoT标准的完善,NB网络将在更多领域发挥作用,为物联网设备连接提供更加高效、智能的解决方案。

在总体介绍了NB网络的定义、背景、特点、应用及未来展望之后,相信读者对于NB网络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随着物联网的不断发展,NB网络将不断完善,成为物联网应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物联网工程期末复习资料

物联网工程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1.按照国际电信联盟(ITU)的定义,物联网主要解决物品与物品(Thing to Thing,T2T),人与物品(Human to Thing,H2T),人与人(Human to Human,H2H)之间的互连。

2.ITU互联报告中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和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3.与互联网相对,物联网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物联网集合了各种感知技术。

物联网上部署了多种类型传感器,每个传感器都是一个信息源,不同类型的传感器所捕获的信息内容和信息格式不同,传感器获得的数据具有实时性,按照一定的频率周期性地采集环境信息,不断更新数据2、物联网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上的泛在网络。

物联网技术的重要基础和核心仍旧是互联网,通过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和互联网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

为了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和及时性,必须适应各种异构网络和协议。

3、物联网不仅仅提供了传感器的连接,其本身也具有智能处理的能力,能够对物体实施智能控制。

4.物联网的三个技术特征:一是全面感知(条形码、射频识别、摄像头、传感器,信息的采集和获取),即具备各种前端传感器,广泛收集数据。

二是互联互通(解决的是信息传输的问题),完成可靠传输,即通过卫星、蓝牙、WiFi等实现数据传输和交换。

三是智慧运行(解决物联网的计算、处理和决策问题),完成数据处理,具备数据分析、决策、执行、互动等功能。

5.为全球每个物品提供一个电子标签,结合了物品编码、RFID和互联网技术的解决方案,是物联网的雏形。

6.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不再仅指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物联网,而是利用嵌入到各种物品中的短距离移动收发器,把人与人之间的通信延伸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通信。

7.无线射频(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

由阅读器(Reader)与电子标签(TAG)及应用软件系统三部分组成。

物联网培训资料课件

物联网培训资料课件

物联网培训资料课件目录•物联网概述•物联网感知技术•物联网传输技术•物联网应用平台•物联网安全与隐私保护•物联网创新应用与发展趋势01物联网概述Part物联网定义与发展物联网定义物联网(IoT)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对任何物体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需求的推动,物联网正在快速发展。

从早期的RFID应用到现在的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领域,物联网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包括传感器、RFID 标签等数据采集设备,负责采集物体的信息。

感知层通过各种网络技术(如ZigBee 、LoRa 、NB-IoT 等)将感知层采集的数据传输到云端或数据中心。

网络层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供智能化应用服务。

应用层物联网技术架构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家庭设备的互联互通,提供智能化家居生活体验。

智能家居借助物联网技术实现远程医疗、健康监测等服务,提高医疗水平和健康水平。

医疗健康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工业设备进行远程监控和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工业自动化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城市基础设施的智能化管理和服务,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和居民生活质量。

智慧城市应用物联网技术对农业生产进行精细化管理,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农业现代化0201030405物联网应用领域02物联网感知技术Part传感器技术传感器定义与分类阐述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分类,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

传感器应用案例列举传感器在智能家居、环境监测、工业控制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传感器工作原理详细介绍各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如电阻式、电容式、压电式等。

传感器接口与通信讲解传感器与微处理器之间的接口技术,如I2C、SPI等,以及传感器数据传输协议。

阐述RFID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读写器、标签和天线等组成部分。

RFID 基本原理介绍RFID 技术的国际标准,如EPCglobal 、ISO/IEC 等,以及RFID 标签的分类和特点。

物联网在当今生活中的应用资料

物联网在当今生活中的应用资料

物联网在当今生活中的应用资料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物联网已经逐渐融入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物联网是一种通过无线传感器将设备、物体和人连接到互联网的网络系统。

它的应用范围广泛,既可以提高我们生活的便利性,也可以推动产业的升级和创新。

本文将探讨物联网在当今生活中的应用资料。

一、智能家居智能家居作为物联网的一个重要领域,已经进入了很多家庭。

通过物联网技术,我们可以实现家庭设备的远程控制与管理。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手机远程控制智能家电的开关、温度、湿度等参数。

同时,智能家居还可以提供一些便利的功能,如语音助手、智能照明系统和智能安全监控系统等。

这些不仅能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还可以有效地节约能源,实现智能化管理。

二、智慧城市物联网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通过传感器的布置和数据采集,城市管理者可以实时监测环境、交通、能源等各方面的信息。

例如,智慧交通系统通过传感器和数据分析,可以实现交通信号的自动调节,优化交通流量,提高交通效率。

智慧照明系统则可以根据实时光照情况调整路灯的亮度,节约能源。

智慧城市的建设不仅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还可以提升城市的管理效率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物联网技术在医疗行业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通过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医生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生理数据,如心率、血压、血糖等,实现远程诊断和监护。

同时,智能健康手环和智能穿戴设备也可以帮助人们管理健康,记录运动、睡眠等数据,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建议。

物联网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还可以加快医疗资源的分配和优化。

四、智慧农业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通过农业物联网系统,农民可以实时监测土壤水分、气温、湿度等环境指标,并根据数据调整灌溉和施肥的计划,实现精准农业。

同时,物联网还可以实现农业机械的远程控制和管理,提高农业生产的自动化水平。

智慧农业的应用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促进农村现代化进程。

五、智能交通物联网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可以提升交通运输的安全性和效率。

百度物联网平台

百度物联网平台

百度物联网平台⒈引言⑴目的⑵范围⑶定义⑷参考资料⒉概述⑴物联网平台简介⑵平台架构⑶主要功能⑷支持的设备类型⒊平台注册与登录⑴注册流程⒊⑴创建账号⒊⑵完善个人信息⑵登录流程⒊⑴输入账号和密码⒊⑵安全验证⒋设备管理⑴设册⒋⑴设备类型选择⒋⑵设备信息录入⑵设备绑定⒋⑴手动绑定⒋⑵自动绑定⑶设备状态监控⒋⑴设备在线状态⒋⑵设备离线状态⑷设备控制⒋⑴远程控制⒋⑵定时控制⒌数据管理⑴数据⒌⑴设备主动上报⒌⑵应用主动请求⑵数据存储⒌⑴数据存储方式选择⒌⑵数据存储周期设置⑶数据查询与分析⒌⑴数据查询语句⒌⑵数据分析功能⒍应用开发⑴应用接入⒍⑴ API接口调用⒍⑵ SDK集成⑵应用开发指南⒍⑴设备接口文档⒍⑵数据接口文档⒎安全与隐私⑴数据传输安全⒎⑴使用HTTPS⒎⑵数据加密传输⑵用户隐私保护⒎⑴隐私政策⒎⑵用户数据权限控制⒏常见问题与解答⑴设册相关问题⑵数据与查询问题⑶应用开发问题⑷安全与隐私问题⒐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附件1:设册示例截图附件2:数据查询接口示例代码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⒈物联网:指通过互联网实现物理对象之间的相互连接与通信的网络。

⒉平台架构:指物联网平台的整体结构组成,包括前端界面、后端服务、数据存储等。

⒊设备类型:指物联网平台支持的不同种类的设备,如传感器、执行器等。

⒋数据:指设备向平台传输数据的过程。

⒌数据存储:指将设备的数据保存在平台内部存储器中。

⒍应用接入:指第三方应用通过API接口或SDK与物联网平台进行连接的过程。

⒎隐私政策:指平台保护用户个人信息的规定和措施。

物流行业的物联网技术资料

物流行业的物联网技术资料

物流行业的物联网技术资料物联网是指通过在物体上安装感知器、通信器和控制器,实现物体间的信息互联及智能化管理的一种技术体系。

在物流行业中,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提高运输效率、降低成本、优化供应链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物流行业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以及相关的资料。

一、物联网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1. 物流追踪与管理物联网技术可以为物流企业提供实时、精确的货物追踪与管理能力。

通过在运输工具、货箱、货物包装等物体上安装感知器和通信器,可以实时监测货物的位置、温度、湿度等信息,并通过云端平台进行数据管理和分析。

这样可以提高运输过程中的可视性,减少货物丢失和损坏,提高运输效率。

2. 仓库管理在仓库中使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库存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通过在货架、托盘等物体上安装感知器和通信器,可以实时获取货物数量、存放位置等信息。

通过与仓库管理系统的连接,可以对库存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库存周转率,降低成本。

3. 车辆调度与路线优化物联网技术可以帮助物流企业进行车辆调度和路线优化。

通过在运输工具上安装感知器和通信器,可以实时监测车辆的位置、运行状态等信息。

结合交通信息和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实时调度车辆,并优化路线,减少行驶距离和时间,提高运输效率。

4. 资源管理和节能减排物联网技术可以帮助物流企业进行资源管理和节能减排。

通过在设备、设施等物体上安装感知器和通信器,可以实时监测能源消耗情况,识别能源浪费的地方,并进行优化和调整。

此外,还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和管理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和解决故障,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

二、物联网技术在物流行业的资料推荐1. 《物联网在物流行业的应用与发展趋势》该资料介绍了物联网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案例和实践经验,分析了物联网技术在物流行业发展中的作用和前景,对物流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参考。

2.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物流信息系统研究与实践》该资料详细介绍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物流信息系统的构建和实施过程,包括感知器的选择和布局、通信网络的搭建、数据管理与分析等内容,对于正在进行物联网技术应用的物流企业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物联网导论期末复习

物联网导论期末复习

物联网导论(重点放在前三层感知识别层、网络构建层、管理服务层)一、名词解释: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载体,让所有能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它具有普通对象化设备、自治终端互联化和普适服务智能化三个重要特征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

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自动识别的目的光学字符识别,是模式识别的一种技术,目的是要使计算机知道它到底看到了什么,尤其是文字资料。

语音识别研究如何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自动提取及决定语言信号中最基本有意义的信息,同时也包括利用音律特征等个人特征识别说话人。

虹膜识别是当前应用最方便精确的生物识别技术,虹膜的高度独特性和稳定性是其用于身份鉴别的基础。

条形码技术:是在计算机应用发展过程中,为消除数据录入的“瓶颈”问题而产生的,可以说是最“古老”的自动识别技术。

模块:构成条码的基本单位是模块,模块是指条码中最窄的条或空,模块的宽度通常以mm 或mil(千分之一英寸)为单位。

标签:是由耦合元件、芯片及微型天线组成,每个标签内部存有唯一的电子编码,附着在物体上,用来标识目标对象。

RFID系统集中在低频、高频和超高频三个区域。

传感器:能感受到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计算机摩尔定律:计算机芯片的晶体管每隔18个月电子元件会翻番位置信息的三要素:空间(所在的地理位置)、时间(处在该地理位置的时间)、身份(处在该地理位置的对象)互联网:是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这些网络以一组通用的协议相连,形成逻辑上的单一巨大国际网络移动互联网:是指互联网的技术、平台、商业模式和应用与移动通信技术结合并实践的活动的总称无线传感网:能感受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无线网络基本组成元素:无线网络用户、无线接入、基站无线局域网:是相当便利的数据传输系统,它利用射频的技术,使用电磁波,取代旧式碍手碍脚的双绞铜线所构成的局域网络WI-FI(无线局域网):是一个创建于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局域网技术蓝牙:是一种无线技术标准,可实现固定设备、移动设备和楼宇个人域网之间的短距离数据交换ZigBee:也称紫蜂,是一种低速短距离传输的无线网上协议,底层是采用IEEE 802.15.4标准规范的媒体访问层与物理层60GHz毫米波通信:通信载波为60GHz左右频段通信的无线通信技术,能够实现设备间数Gbps 的超高速无线传输大数据:是指其大小超出了常规数据库工具获取、存储和分析能力的数据集4V特征:数量大(Volume),种类多(Variety),速度快(Velocity),价值高(Value)GFS:正常的组件失效;巨大的文件;文件操作的特定模式;应用程序和文件系统API的协同设计提高了整个系统的灵活性MapReduce:是一种针对超大规模数据集的编程模型和系统BigTable是一种用来在海量数据规模下(例如包含以PB为单位的数据量和数千台廉价计算机的应用)管理结构化数据的分布式存储系统。

物联网技术的介绍

物联网技术的介绍

物联网技术的介绍
一、物联网技术概述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技术,将计算机网络、传感器
和控制器技术结合起来,构建了一个实时、网络化、数字化的物联网信息
传输系统,实现物联网中物体、信息和服务的联网,同时也可以提供实时
数据采集和控制管理功能。

物联网技术是一种包括传感器技术、网络技术、传输协议以及信息处
理等多个技术领域交融而成的网络化信息传输技术。

它把传感器,节点设备,RFID等智能硬件设备,通过专用的无线网络技术(如Wi-Fi、蓝牙、ZigBee、GSM、3G等)与云计算平台相连接,将自动检测物体状态和环境
变化的信息以其中一种网络协议进行传输,实现对物体的实时监控和控制。

(1)硬件层(连接器层):
硬件层包括传感器技术、RFID、条形码技术、移动计算技术等,它们
主要完成设备的采集、定位和跟踪等功能,比如传感器可以检测温度、光线、声音等,它们由物联网技术来建立连接,交换数据,实现物联网的功能。

(2)通信层(适配器层):。

物联网应用技术培训资料

物联网应用技术培训资料

有线通信技术
介绍常见的有线通信技术,如以太网 、USB等,及其协议和传输方式。
无线通信技术
讲解常见的无线通信技术,如Wi-Fi 、蓝牙、ZigBee等,及其协议和传 输方式。
通信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分享通信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案例 ,如远程监控、智能家居等。
03
物联网平台与应用开发
物联网平台介绍
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开发实现、测试验证 等步骤,确保系统的可用性和实用性。
案例分析
通过具体案例介绍智能家居系统的应用场景和实 现效果,如智能照明、智能安防、智能家电控制 等。
经验教训与改进建议
总结在实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提出 改进建议和优化措施,为后续项目提供参考和借 鉴。
06
物联网在智慧城市领域应 用
05
物联网在智能家居领域应 用
智能家居概述与发展趋势
智能家居定义及功能
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家居设备连接在一起,实现设备间的互联互通和智能化控制 ,提升居住体验和生活品质。
发展趋势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家居将朝着更加智能化、个性 化、场景化等方向发展。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系统设计
智能家居
智能家电、智能照 明、智能安防等。
医疗领域
远程医疗、智能医 疗设备、医疗大数 据等。
02
物联网关键技术
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类型与原理
传感器应用案例
介绍各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如温度 、湿度、压力、加速度等传感器。
分享传感器在智能家居、工业监测、 农业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传感器数据采集与处理
讲解传感器数据采集、转换、传输和 处理的方法和技术。
物联网平台的定义

物联网基础知识

物联网基础知识

物联网基础知识物联网被称作第三次信息产业革命,受到各国政府重视,自从温家宝总理2009年在无锡提出“感知中国”以来中国物联网产业经过三年多的发展,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到底什么是物联网,都有哪些核心技术,现在的发展状况如何……,以下是笔者对物联网基础知识做的简单整理,仅供大家参考学习。

一、什么是物联网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英文名称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

由此,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二、物联网认识误区由于物联网属于新兴的朝阳产业,到目前还没有一股真正意义的概念,目前对其认识存一下误区。

误区之一把传感网或RFID网等同于物联网。

事实上传感技术也好、RFID技术也好,都仅仅是信息采集技术之一。

除传感技术和RFID技术外,GPS、视频识别、红外、激光、扫描等所有能够实现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的技术都可以成为物联网的信息采集技术。

传感网或者RFID网只是物联网的一种应用,但绝不是物联网的全部。

误区之二把物联网当成互联网的无边无际的无限延伸,把物联网当成所有物的完全开放、全部互连、全部共享的互联网平台。

实际上物联网绝不是简单的全球共享互联网的无限延伸。

即使互联网也不仅仅指我们通常认为的国际共享的计算机网络,互联网也有广域网和局域网之分。

物联网既可以是我们平常意义上的互联网向物的延伸;也可以根据现实需要及产业应用组成局域网、专业网。

现实中没必要也不可能使全部物品联网;也没必要使专业网、局域网都必须连接到全球互联网共享平台。

物联网资料——精选推荐

物联网资料——精选推荐

物联网的发展与展望一、什么是物联网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其英文名为Internet of Things(IOT),也称为Web of Things。

由此,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视为互联网的应用扩展,应用创新是物联网的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二、物联网有哪些特征和传统的互联网相比,物联网有其鲜明的特征。

首先,它是各种感知技术的广泛应用。

物联网上部署了海量的多种类型传感器,每个传感器都是一个信息源,不同类别的传感器所捕获的信息内容和信息格式不同。

传感器获得的数据具有实时性,按一定的频率周期性的采集环境信息,不断更新数据。

其次,它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上的泛在网络。

物联网技术的重要基础和核心仍旧是互联网,通过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

在物联网上的传感器定时采集的信息需要通过网络传输,由于其数量极其庞大,形成了海量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为了保障数据的正确性和及时性,必须适应各种异构网络和协议。

另外,物联网不仅仅提供了传感器的连接,其本身也具有智能处理的能力,能够对物体实施智能控制。

物联网将传感器和智能处理相结合,利用云计算、模式识别等各种智能技术,扩充其应用领域。

从传感器获得的海量信息中分析、加工和处理出有意义的数据,以适应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发现新的应用领域和应用模式。

物联网里的“物”要满足以下条件才能够被纳入“物联网”的范围:1、要有数据传输通路;2、要有一定的存储功能;3、要有CPU;4、要有操作系统;5、要有专门的应用程序;6、遵循物联网的通信协议;7、在世界网络中有可被识别的唯一编号。

物联网的基本特征

物联网的基本特征

物联网的基本特征
1、全面感知
2、可靠传递
是指通过各种电信网络和因特网融合,对接收到的感知信息进行实时
远程传送,实现信息的交互和共享,并进行各种有效的处理。

3、智能处理
是指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随时接受到的跨
地域、跨行业、跨部门的海量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提升对物理世界、经济社会各种活动和变化的洞察力,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

扩展资料:
物联网的安全性问题
传统的互联网发展成熟、应用广泛,尚存在安全漏洞。

物联网作为新
兴产物,体系结构更复杂、没有统一标准,各方面的安全问题更加突出。

其关键实现技术是传感网络,传感器暴露的自然环境下,特别是一些
放置在恶劣环境中的传感器,如何长期维持网络的完整性对传感技术提出
了新的要求,传感网络必须有自愈的功能。

这不仅仅受环境因素影响,人
为因素的影响更严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联网的基本信息黄色为划分点物联网,其英文名称是:“Internet of things(IoT)”。

●物联网的定义变化:1999年提出:即通过射频识别(RFID)(RFID+互联网)、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等各种需要的信息,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联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网络。

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

●物联网的起源(根据需要采纳)199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Kevin Ash-ton教授首次提出物联网的概念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立了“自动识别中心(Auto-ID)”,提出“万物皆可通过网络互联”,阐明了物联网的基本含义。

早期的物联网是依托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物流网络,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的内涵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

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引用了“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的定义和范围已经发生了变化,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

2009年1月28日,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与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了一次“圆桌会议”,作为仅有的两名代表之一,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这一概念,建议新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础设施。

当年,美国将新能源和物联网列为振兴经济的两大重点。

2009年8月,温家宝“感知中国”的讲话把我国物联网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开发推向了高潮,无锡市率先建立了“感知中国”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运营商、多所大学在无锡建立了物联网研究院,无锡市江南大学还建立了全国首家实体物联网工厂学院。

物联网的意义: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它包括互联网及互联网上所有的资源,兼容互联网所有的应用,但物联网中所有的元素(所有的设备、资源及通信等)都是个性化和私有化。

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

关键技术●物联网的三项关键技术1、传感器技术:这也是计算机应用中的关键技术。

大家都知道,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计算机处理的都是数字信号。

自从有计算机以来就需要传感器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计算机才能处理。

2、RFID标签:也是一种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是融合了无线射频技术和嵌入式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技术,RFID在自动识别、物品物流管理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3、嵌入式系统技术:是综合了计算机软硬件、传感器技术、集成电路技术、电子应用技术为一体的复杂技术。

如果把物联网用人体做一个简单比喻,传感器相当于人的眼睛、鼻子、皮肤等感官,网络就是神经系统用来传递信息,嵌入式系统则是人的大脑,在接收到信息后要进行分类处理。

这个例子很形象的描述了传感器、嵌入式系统在物联网中的位置与作用。

关键领域RFID;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又称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

传感网;M2M; M2M是将数据从一台终端传送到另一台终端,也就是就是机器与机器(Machine to Machine)的对话.两化融合: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两化融合的核心就是信息化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

●物联网的应用模式:根据其实质用途可以归结为两种基本应用模式:对象的智能标签。

通过NFC、二维码、RFID等技术标识特定的对象,用于区分对象个体,例如在生活中我们使用的各种智能卡,条码标签的基本用途就是用来获得对象的识别信息;此外通过智能标签还可以用于获得对象物品所包含的扩展信息,例如智能卡上的金额余额,二维码中所包含的网址和名称等。

对象的智能控制。

物联网基于云计算平台和智能网络,可以依据传感器网络用获取的数据进行决策,改变对象的行为进行控制和反馈。

例如根据光线的强弱调整路灯的亮度,根据车辆的流量自动调整红绿灯间隔等。

应用及本质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 of Things”。

在这个网络中,物品(商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

其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而RFID,正是能够让物品“开口说话”的一种技术。

在“物联网”的构想中,RFID标签中存储着规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它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物品(商品)的识别,进而通过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对物品的“透明”管理。

物联网的含义从两化融合这个角度分析物联网的涵义:其一:工业化的基础是自动化,自动化领域发展了近百年,理论、实践都已经非常完善了。

特别是随着现代大型工业生产自动化的不断兴起和过程控制要求的日益复杂营运而生的DCS控制系统,更是计算机技术,系统控制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结合的产物。

DCS的理念是分散控制,集中管理。

虽然自动设备全部联网,并能在控制中心监控信息而通过操作员来集中管理。

但操作员的水平决定了整个系统的优化程度。

有经验的操作员可以使生产最优,而缺乏经验的操作员只是保证了生产的安全性。

是否有办法做到分散控制,集中优化管理?需要通过物联网根据所有监控信息,通过分析与优化技术,找到最优的控制方法,是物联网可以带给DCS控制系统的。

其二:IT信息发展的前期其信息服务对象主要是人,其主要解决的问题是解决信息孤岛问题。

当为人服务的信息孤岛问题解决后,是要在更大范围解决信息孤岛问题。

就是要将物与人的信息打通。

人获取了信息之后,可以根据信息判断,做出决策,从而触发下一步操作;但由于人存在个体差异,对于同样的信息,不同的人做出的决策是不同的,如何从信息中获得最优的决策?另外物获得了信息是不能做出决策的,如何让物在获得了信息之后具有决策能力?智能分析与优化技术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手段,在获得信息后,依据历史经验以及理论模型,快速做出最优决策。

数据的分析与优化技术在两化融合的工业化与信息化方面都有旺盛的需求。

应用领域1、智能家居智能家居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物联网技术,通讯技术,将与家具生活的各种子系统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统筹管理,让家居生活更舒适,方便,有效,与安全。

2、智能交通3、智能医疗4、智能电网智能电网是在传统电网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集传感、通信、计算、决策与控制为一体的综合数物复合系统,通过获取电网各层节点资源和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分层次的控制管理和电力调配,实现能量流、信息流和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以达到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效利用率,提高安全可靠性,节能减排,提高用户供电质量,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

5、智能物流6、智能农业7、智能电力8、智能安防9、智慧城市10、智能汽车[5]11、智能建筑12、智能水务13、商业智能14、智能工业[6]15、平安城市●物联网架构可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感知层由各种传感器构成,包括温湿度传感器、二维码标签、RFID 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红外线、GPS等感知终端。

感知层是物联网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的来源。

网络层由各种网络,包括互联网、广电网、网络管理系统和云计算平台等组成,是整个物联网的中枢,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

应用层是物联网和用户的接口,它与行业需求结合,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

构成物联网产业五个层级的支撑层、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以及应用层分别占物联网产业规模的2.7%、22.0%、33.1%、37.5%和4.7%。

物联网与信息系统物联网在整个信息系统中的作用就是一个网络接入层的信息采集器,它是有各种传感器(根据行业,用途,等不同而不同),一般常见通用的传感器有压力、温度、湿度、功率、速度、亮度、计数、等构成,从而可以实现各个数据量的采集并通过RF、WLAN、3G等陆地无线传输系统或GPS、通信卫星等星际通信系统进行传输,从而使信息达到采集、传输的目的;总体来说,物联网作为整个信息系统中最基础,最底层,最末端的设备,是数量最庞大,种类最繁多的子系统。

MIS就是网络中的核心处理系统,其主要是通过一定的物理硬件搭建了一个处理平台,通过一系列的智能软件来实现智化的处理,数据分析,报表处理等功能。

物联网作为互联网的延伸或接入层,为MIS系统提供各种数字的量化数据的收集,简单处理及其传输。

两者的关系既有核心与边缘的主次关系;又有相互协作的并列关系!MIS作为物联网感知数据的处理单元,对收集的各种数据进行复杂的处理,统计,并按照一定的策略进行分析,并以各种图表、方案的方式输出,供决策部门使用,实际上MIS是作为物联网中的CUP(中央处理器)的作用。

作为物联网的大脑,MIS成为网络的核心是毫无置疑的了!面对越来越普及的信息化,MIS势必以迅猛的速度发展,功能越来越强大,处理速度也是呈指数倍增!作为MIS的载体,ICT,IDC业务中心正以井喷速度增长,据权威部门统计,全球每年需要的硬盘数量为6亿块,可见全球的MIS的发展速度之快了!两者的核心与边缘的主次关系面对着MIS业务的快速增长,作为收集信息数据的边缘网络同样也需要快速发展,当我们的触角轻松自如地伸展到任何一个感官与意识所及的时空,这时的空间感与世界观、价值观及伦理观甚至更多的人类意识层面的观点取向将会是一种怎样登峰造极的奇境筑造,又或许是一场颠覆性的洗牌与重建,我们拭目以待。

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具体应用见图2-1)。

预计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

有专家预测10年内物联网就可能大规模普及,这一技术将会发展成为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

国际电信联盟2005年一份报告曾描绘“物联网”时代的图景: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等等。

在这个整合的网络当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