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探索与研究》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探索和研究》课题方案-教学文档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探索和研究》课题方案◆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探索和研究》课题方案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探索和研究》课题方案一、课题的提出1. 从教育发展的要求来看。
国际上曾出现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相类似的学习方式和课程。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各地区都推出了旨在适应新世纪挑战的课程改革举措,呈现出的共同趋势是倡导课程向儿童经验和生活回归活动,课程开发也体现这种理念。
我国课程改革也逐步重视活动课程的开发和完善,经历了从课外活动至活动课程的逐步演变。
从1955年9月,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小学课外活动的规定”的通知》,引导和促进了小学课外活动的开展;到1992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第一次把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共同纳入课程体系;再到2019年颁布实施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修订版)》,则明确要求“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每学期至少安排一次数学实践活动”。
“实践与综合应用”是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潮流,强调数学应用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当前国际上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特征。
2. 从目前课堂教学的现状来看。
“实践与综合应用”的设置不是数学课程单独一个学科的考虑,而是新课程改革的总体设计中结构性变革在数学课程中的体现。
虽然实践活动在其他学科的研究中已有一定的成果,但在小学数学领域的研究中,还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在我们使用的苏教版国标本教材过程中,对于这一领域的教学研究也存在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如:重学科课程,轻活动课程;受应试教育影响只教不考甚至不教;不重视活动课程的评价;不重视活动课程的开发和资源的利用等等。
目前,各教育部门正在对“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内容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和探索,我们在使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过程中,有必要对这一领域进行更深层次的开发和研究。
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
2024-01-04
目录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研究方法与步骤 • 小学数学小课题实践案例 • 数据分析与讨论 • 结论与建议
01
研究背景与意义
小学数学教育现状
教学内容与方法
教师专业素养
当前小学数学教育注重基础知识和技 能的传授,但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相 对单一,缺乏足够的创新和多样性。
结果解释
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解释和说明,阐述各项指标的含义和影响。
结果讨论
结合实际情况,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深入讨论,探究可能的原因和改进措施。例如,讨论不同教学方法 对学生数学成绩的影响,以及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可以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习惯等方面出 发,提出针对性的教学建议。
06
结论与建议
研究结论
对小学数学教育的启示
关注学生的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学生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 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 程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需求,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
国内外研究比较
国内外对于小学数学教育的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差异。国内研究相对 较为注重理论探讨和教学策略的研究,而国外研究则更加注重实践和应用方面的研究。同 时,国内外的研究都在不断探索和创新数学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02
研究目标与内容
研究目标
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通过课题研究,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主动学 习和探索数学的动力。
预期成果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探索与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探索与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一、课题的提出(一)研究背景现行的数学教学,一般是以班级为基本的组织形式进行课堂活动。
它是把学生个体学习组织成群体学习的一种活动形式。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课堂教学是封闭的,教育活动形式单一,方法呆板,数学学习与生活严重脱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依附性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终身学习”和“人的可持续发展”等教育理念进一步得到人们的认同,新的教育观念逐步形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已成为新的课程标准之重要内容。
如今的数学并非只是算术与几何,而是由许多部分组成的一门学科。
它要求处理各种数据、数量和科学观察,进行推理、演绎和证明,形成关于各种自然现象、人类行为和社会体系的数学模型。
因此,改革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数学应用价值,培养学生数学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已成为数学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二)研究意义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针对传统数学教学为考试而教数学、学数学,数学教学严重脱离生活实际等现象,强调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强调数学与其它学科、数学与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数学意识,强化实践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潜能。
好动、好奇是小学生的天性。
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数学实践活动教学中所涉及的问题绝大多数来自于社会生活,甚至是来自于学生所熟悉的身边,这样的问题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在教师的参与指导下,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合作等方式,发现数学问题,并创造性加以解决。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策略研究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指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高数学应用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
本文将围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策略展开研究,包括活动设计、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等方面,以提升实践活动的效果。
一、活动设计1. 确定活动主题:活动主题应与数学知识内容紧密结合,能够引起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活动主题可以选择与生活经验相关的实际问题,如量的估算、计算,几何图形的制作等。
2. 设计活动步骤:根据活动主题,合理划分活动步骤,确保每个步骤之间的连贯性。
活动步骤应包括准备工作、实践操作和总结归纳等环节,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3. 准备活动材料:根据活动主题和步骤设计,准备好所需的活动材料,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实物、图片等实际物件进行实践操作,增强实践活动的可操作性和趣味性。
二、教师引导1. 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在活动开始前,通过提问、关注热点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
2. 明确目标和要求:教师在活动开始前,明确指导学生活动的目标和要求,让学生清楚知道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什么,要求要完成什么。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在实践中学习并理解数学知识。
3. 提供帮助和引导:在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讲解、引导提问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三、学生参与1. 学生团队合作: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在小组中合作完成实践活动。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2. 学生主体参与: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应充分参与,主动思考和动手操作,通过实践来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3. 学生分享与总结: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享和总结,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体会和经验,同时也可以向其他学生学习和借鉴。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策略研究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在实施这种活动时,我们需要制定一些策略以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以下是一些可以考虑的策略:1.选取适当的实践活动: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数学水平,选择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实践活动。
可以安排学生在超市里进行购物活动,或者进行度量衡的实践活动等。
选取适当的实践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
2.制定明确的目标:在实施活动前,明确活动的目标和要求。
活动的目标可以是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加减法解决购物问题,或者如何使用度量衡进行计量等。
制定明确的目标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投入到活动中。
3.积极引导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在实施活动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当学生在购物活动中遇到需要计算总价的问题时,可以引导他们尝试使用列竖式加法计算方法等。
通过积极引导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组织合作学习:在实施活动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
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在超市里完成购物任务,然后比较各组的结果并展示给其他同学。
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5.及时评价和反馈:在活动结束后,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如口头评价、书面评价、作品展示等。
评价应当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的考察和发现学生的问题,然后及时给予指导和建议。
及时评价和反馈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调整。
通过制定适当的实践活动、明确目标、积极引导学生思考、组织合作学习和及时评价反馈等策略的实施,可以更好地促进小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高。
小学数学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研究
小学数学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研究一、课题背景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数学素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前小学数学课程普遍存在着课堂教学内容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需要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和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在具体教学内容中,利用社会实践、科技实践、实验实践等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实践操作,强调学习目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实践目标通过开展小学数学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成绩,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实践内容1.选择适合小学数学课程的综合实践活动,如制作数学游戏、数学实验等,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设计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流程和方法,明确实践活动的目标和要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
3.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认真记录实践活动的整个过程,包括实践的过程、成果和感悟,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
四、实践步骤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互相合作,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实践任务,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五、实践评价通过小学数学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研究,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实践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价,包括参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的提升等方面。
六、实践效果1.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
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提高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
2.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出自己的创新想法,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七、实践总结。
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方案
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方案小学数学研究性研究方案研究性研究名称:理财知识——利息与数学小组成员:42人,分为6个小组所需时间:1课时研究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结合具体数据,认识活期、定期储蓄、利率和本金等名词。
2、能够运用学过的百分数、小数除法等知识,计算利息。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研究研究,初步掌握探究研究的方法,并能写出自己的研究体会或简单调查报告。
2、通过小组调查合作研究,初步了解生活中的理财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活动,感受互相关心、团结协作的作用,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2、通过研究,初步懂得生活中简单的理财方法。
情境:银行存款与利率1、背景说明:大多数人会选择把剩余的钱存入银行,这样既安全又能获得一定的利息。
但是,怎样存款才能最合适不同的需求,且又能取得更高的利息呢?这看似简单而平常的事,实则有很多学问,只有运用得当才能充分发挥这一理财手段的作用。
2、课题的意义:很多学生不了解银行在实际操作中的各种利率和利率的计算方法。
利率的教学是在教学了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利率的意义对于学生来说较为陌生,也更为专业化。
为了以后能够科学地选择存款方式,我们开展了此次研究。
3、课题介绍:通过本次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各种存款方式、利率,从而掌握求利息的方法。
提高学生调查、收集、处理信息和人沟通的能力,以及合作研究、利用互联网研究的能力。
通过实施本活动,引起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任务与预期成果:研究的预期成果可以通过论文、网站、多媒体等表现方式呈现。
过程: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学生活动:1、接触、讨论本金、利率等有关问题。
2、了解本次活动的研究目的。
3、研究了解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步骤、方法、要求。
教师活动:1、举例说明存款的方法,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组织学生谈感受,提问题。
2、利用演示文稿介绍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步骤与方法。
第二阶段:课题准备阶段一、提出和选择课题学生活动:1、学生讨论应该从哪些方面调查。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实验方案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实验方案第一篇:小学数学课题研究实验方案小学数学课题研究实验方案一、课题名称:小学数学“创设情境,自主探究”的实践研究二、课题的提出及课题的意义:在21世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问、学生答的所谓“启发式”的教学现象仍然较为普遍。
其教学内容琐碎,问题探索缺失,思维含量低,看似热闹的问答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剥夺了学生深入思考的权利,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程式化,使学生失去了灵气和学习的乐趣。
同时,还存在着“四重四轻”现象:即重“知识”轻“情感、能力”;重“结论”轻“体验过程”;重“书本”轻“实践活动”;重“技能”轻“综合运用”。
这些现状表明: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上仍未突破原有传统的框架体系,还不完全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因此,数学教学必须联系学生生活,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各种情境,在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自主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便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和发展,就有必要在建立教育新理念的同时,构筑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使课改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因此,我校开展小学数学“创设情境,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创设情境”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同时能容易调动学生的情感、点燃激情,便于更好的理解新知识;“自主探究”能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积极主动的数学情感与学习态度,使获取知识和能力的过程成为学习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该课题研究对优化课堂教学模式起到关键作用,是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能否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关系的重要保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成才打好牢固的基础。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策略研究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实验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1. 教师引导与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引导,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可以通过讲解数学知识的应用实例,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从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2. 活动设计与组织:教师可以根据学科内容,设计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课堂活动,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任务。
在学习几何图形时,可以组织学生到操场上寻找各种几何图形,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认识不同的图形。
3. 学生参与与实践交流: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观察、实验,让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经验的分享和交流,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4. 评价与反馈:在实践活动结束后,教师需要进行评价与反馈。
评价可以从产品评价和过程评价两方面进行,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同时还要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思考、合作、反馈等方面进行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5. 教师角色的转变:在实施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角色也需要发生一定变化。
教师不再是传统的讲授者,而应该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和引导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实施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需要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设计具有实践性的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和交流,进行评价与反馈,并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角色。
这些策略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探究活动方案
社会环境有广泛的识字空间,要充分利用孩子所接触的事物进行识字,例如,广告牌、门匾、字幅、商场等。一年下册教材的安排就有“我在买东西的时候,认识了很多字,还收集了一些食品标签”。“我在大街上,特别注意街道两边的招牌。这样也能认识很多字呢”。教材有意识的引导,可以促成学生在社会生活环境中识字的习惯。学校仍然是学习的主渠道,学校应注意创设识字的氛围。例如,学校的壁报、画廊、宣传板;班级的学习园地的布置;还可以让学生记一记同班同学的名字,比一比谁认的名字多,一年下册教材展示台的安排就有“我能认识班上所有同学的名字,你呢?”。其实识字的途径有很多,我们应利用生活中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让识字不再枯燥乏味。
第3周——第4周
第四阶段:评价、总结与反思阶段
个小组汇报。
1.视频:互联网的利
2.讲述互联网利与弊
3.克服互联网弊端的方法
4.后续活动反思交流:心得体会的展示与交流;
5.填写评价表(见附5学生评价量表)
1、总结:
在生活中识字的途径(1)在家庭环境中识字;
(2)在社会环境中识字;
(3)在学校的环境中识字。
(2)培养学生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需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途径识字。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尤其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影响的因素。)
该班学生是一年级的学生,知识量和能力是有限的,已具有初步的分辨能力,但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很强,思维活跃,他们善于探索,敢于质疑,敢于创新。
第三,在学校的环境中识字
学校仍然是学习的主渠道,学校应注意创设识字的氛围。例如,学校的壁报、画廊、宣传板;班级的学习园地的布置;还可以让学生记一记同班同学的名字,比一比谁认的名字多,一年下册教材展示台的安排就有“我能认识班上所有同学的名字,你呢?”。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的 实践与探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究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价值在当今世界经济、科技迅速发展的形势下,教育成为各国国力竞争的制高点,而发展基础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要增强综合国力关键在于发展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
众所周知,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布置好作业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成为各科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
但是,当前很多教师却把提高教育质量的希望寄托在题海战术上,久而久之严重地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导致了学生的厌学情绪,甚至弃学现象也随之发生。
因此,大力提高教育质量,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是目前基础教育所面临的棘手问题。
如何有效地布置作业是这一问题的突破口,一方面教师要精心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有信心、有兴趣去完成;另一方面又要达到快捷、深刻地巩固知识,熟练掌握技能的效果;同时还要注重能否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研究课题目标、内容及创新之处课题研究目标:1、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出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一条路径,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让他们感觉到完成作业的快乐,有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成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能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2、通过研究实践,探索出一条优化课堂作业设计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方法,达到运用知识、发展思维、培养情趣、提高能力的目的,并创造一种减负增效的氛围。
3、通过课题研究,实现作业量少而精,达到作业有效巩固课堂知识的目的,充分体现新课改理念,落实高效课堂精神。
4、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培养教师的研究探索精神。
课题研究内容:1、新课程的理念下课堂教学与作业的形成性和发展性研究,优化作业设计的功能,优化作业的巩固和检查功能,侧重与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方面,目的是强化记忆和反馈信息,重在对基础知识、技能的巩固,优化作业的深化和提高功能,侧重于过程与方法方面。
2、根据学生的学情,探索应该布置哪些作业,作业容量上要考虑量理性、作业量应遵循“少而有效”的原则,既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又能尽可能发挥学生的潜能;要有针对性,作业量要分层,作业难度要分层、完成的时间要分层。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实施方案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实施方案泗泊河小学数学课题组一、课题立论根据:(课题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1、课题实验的意义:面对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生产过程日益智能化以及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挑战,现代社会急需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
个体创造潜能的发挥,首先信赖个体主体性的充分体现。
弘扬人的主体性是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
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每个人一生的发展,越来越关注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但它的基本出发点在于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然而,传统的“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被动接受者”的旧观念至今影响着一部分教师,旧的教学习惯影响着课堂教学;以学生考分对教师的工作进行简单评价,也使得有些教师急功近利追求教学的短期效果;更主要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还没被广大教师真正内化并变成自觉的教学行为。
因此,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情感、态度以及个体差异的关注,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应该表现出来的高度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
事实上,学生的数学不应只是简单的概念、法则、公式的掌握和熟练的过程,应该更具有探索性的思想性。
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
因为学生用自己方法去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就是创新,创新应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指导原则。
现代社会的另一个特征——综合性,靠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完成,必须集中人的智慧,这就需要学会合作。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加强导学功能,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在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培养的,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发展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确立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这一课题。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实践(3篇)
第1篇摘要:本文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探讨了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文章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有益的教学参考。
一、引言数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匹配、教学方法单一、评价方式不科学等。
因此,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实践,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对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内容的研究与实践1.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水平的匹配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确保教学内容既符合课程标准,又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具体措施如下:(1)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制定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计划。
(2)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具体的生活情境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1)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1.多样化教学方法的运用(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2)探究式教学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1)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2)利用网络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评价的改革与实践1.多元化评价方式的运用(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
(2)结果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水平。
2.评价标准的制定(1)制定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的评价标准。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探究活动设计与实施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探究活动设计与实施数学探究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它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一些设计和实施小学数学探究活动的建议:
主题选择:选择与当前教学内容相关的主题,例如几何形状、数的概念、数据统计等。
确保主题既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又符合教学目标。
问题提出:设计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鼓励学生思考。
问题应该具有挑战性和开放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欲望。
阶段设计:将探究活动分为不同的阶段,以帮助学生逐步探索和理解问题。
通常包括引入问题、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总结规律、验证规律等阶段。
资源准备:根据活动需求,准备必要的资源,例如教学素材、工具、实物模型等。
确保资源适合学生的年龄和能力水平。
学生合作: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让他们分享观察和发现。
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互助精神。
引导讨论:作为教师,你需要引导学生的讨论,帮助他们深入思考问题并形成自己的结论。
尽量避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数学规律。
总结与展示:让学生总结他们的发现和学习成果,并通过口头报告、展示板等形式展示给其他同学或家长。
反思评价:活动结束后,进行反思与评价。
听取学生对活动的反馈,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和下一步的学习目标。
这些是设计和实施小学数学探究活动的一般指导。
具体的活动设计可以根据教材、学生和教学目标来灵活调整。
记得让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和探索,让他们发现数学的美妙和实用性。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附件2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申请评审书课题名称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类别一般课题课题主持人侯江涛主持人单位辉县市实验学校填表日期2016 年 4 月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2016年3月印制填表说明一、请使用计算机如实准确填写各项内容,封面左上方“编号”栏不填。
用A4纸双面印制、左侧装订。
二、“课题类别”选择填写“重点课题”、“一般课题”其中一种。
三、每项课题主持人仅限1名,主要参加者(不包括主持人)最多不得超过5人。
四、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方式:联系电话:0电子信箱:地址:郑州市纬五路12号供销大厦(纬五路与政七街交叉口)816室邮政编码:450003一、数据表二、主持人和课题组主要成员近三年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三、主持人和课题组主要成员近三年主持的与本课题有关的课题(研究课题如已结题,请提供课题结题相关证书、证明复印件)四、课题设计论证活动的开发与实施研究”的课题,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用数学的角度来制定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且用数学的逻辑推理把获得的结果放回到实际情景中去检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精神,以此来实现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最终目的。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一)研究目标了解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在我校的现状,分析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对学校资源、教师资源、学生资源和社会资源在小学数学实践活动中的作用进行开发与实施的策略研究,尽快为一线教师的教学提供借鉴。
(二)研究内容1.当前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研究。
2.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开发与实施的策略研究(1)学校资源的开发与实施策略。
(2)教师资源的开发与实施策略。
(3)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实施策略。
(4)社会资源的开发与实施策略。
小学数学课题实施方案(3篇)
小学数学课题实施方案一、目的意义1、开展数学小课题研究是学生素质发展的需要。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课程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
通过数学小课题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在整体素质上有明显的提高。
2、通过数学小课题研究,在中高年级逐步形成一批优秀学生群体,这些学生应该能在数学学习、能力发展中为全体学生树立榜样,从而为数学学科建设提供重要支持。
3、开展数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是数学教学改革的需要。
开展数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是教师拓宽教学视野、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形式的重要方面,是数学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重要途径。
二、总体要求中年级以撰写数学小发现、小体会为主,把握好“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期,训练应体现思维的发散性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高年级撰写数学小试验、小调查为主,引导学以致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和魅力。
三、主要工作1、在数学学习引导讲发现、重创造。
在数学课堂教学和数学兴趣小组或者中,引导学生能够积极敢于思考,善于发现,特别是鼓励学生敢于独立思考,发表不同意见。
2、、在数学教学中,要体现方法重于知识、过程重于结论、思维重于记忆、长远重于眼前的评价思想,特别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概括与提炼,逐步形成数学能力。
3、引导部分兴趣小组的学生进行一些调查活动,如节俭、环境、交通、运动、经济、实践等方面开展系列研究,然后用数学的方法去分析,写出小调查、小报告。
4、引导学生读好《小学生数学报》、《时代学习报》、《数学大世界》等数学报刊杂志,指导学生写好数学小发现或小试验或小调查,积极向学生报刊投稿。
5、在适当时候,出一些数学小课题研究专辑,在《小学生数学报》上出一些专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成功。
小学数学课题实施方案(2)实施方案:小学数学课题研究引言: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探索与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一、课题的提出(一)研究背景现行的数学教学,一般是以班级为基本的组织形式进行课堂活动。
它是把学生个体学习组织成群体学习的一种活动形式。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课堂教学是封闭的,教育活动形式单一,方法呆板,数学学习与生活严重脱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依附性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终身学习”和“人的可持续发展”等教育理念进一步得到人们的认同,新的教育观念逐步形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已成为新的课程标准之重要内容。
如今的数学并非只是算术与几何,而是由许多部分组成的一门学科。
它要求处理各种数据、数量和科学观察,进行推理、演绎和证明,形成关于各种自然现象、人类行为和社会体系的数学模型。
因此,改革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数学应用价值,培养学生数学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已成为数学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二)研究意义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针对传统数学教学为考试而教数学、学数学,数学教学严重脱离生活实际等现象,强调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强调数学与其它学科、数学与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数学意识,强化实践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潜能。
好动、好奇是小学生的天性。
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数学实践活动教学中所涉及的问题绝大多数来自于社会生活,甚至是来自于学生所熟悉的身边,这样的问题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在教师的参与指导下,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合作等方式,发现数学问题,并创造性加以解决。
3.有利于学生心理和谐发展。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也是一个特殊的心理认知过程。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不同状态下的学习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如果学生具有积极的心理状态,他们的思维就敏捷,记忆力强,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反之,学生处在一种消极、被动状态,学习劲头就不足,注意力分散,反应缓慢。
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的研究正是适应了小学生这一心理发展要求,使他们一直处于积极的心理状态。
一旦教学所提供的材料和数字问题能触及到学生心灵深处,学生就会迸发极大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同时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成功感不断的得到强化。
(三)、理论依据1.哲学依据。
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认为,人们的认识是一个以实践为基础的辩证过程,是从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循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
实践既是认识的动力又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数学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
人类认识事物,尤其小学生是对复杂事物的认识,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要经过多次反复,是一个积极的、能动的反映过程,要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过程,这是认识发展的基本规律。
2.脑生理依据。
科学研究发现,人的大脑两半球基本上是不同的方式进行思维,左脑倾向于用词语进行思维,右脑则倾向于以感觉形象直接思维,大脑两半球具备一种合作关系,两半球虽然功能不同,处理的信息不同,但在完成心理活动时,又是协同统一共同作用的。
因此,在小学阶段,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开展有效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大脑两半球的和谐发展以及协同活动,是提高学生认识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物质基础。
3.心理学依据。
心理学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
知识,是儿童通过他的心理结构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而构建的,这种作用又是通过个体积极主动的活力而产生的。
数学学习并不是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构建过程,学生必须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新的数学学习材料与原有认知结构相互作用,主动地建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通过活动增加学生的感性经验积累知识,为学习新知、掌握新技能提供理解和帮助。
4.学习方式依据。
人类的学习活动,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体验学习,二是发现学习,三是接受学习。
体验学习是人类最基本的学习形式,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反复观察、实践、练习,对情感、行为、事物的内省体察,最终认识到某些可以言说或未必能够言说的知识,掌握某些技能,养成某些行为习惯,乃是形成某些情感、态度、观念的过程。
而发现学习,学生必须通过对自然现象,文字材料等观察、阅读,发现问题,搜集数据,形成解释,并进行交流,检验和评价来完成,数学实践活动不仅是要加强体验学习、发现学习,还要改善接受学习,探求接受学习的新形式,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活跃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爱好。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一)研究的内容。
1.认知性实践。
通过操作、观察、练习等行为,使学生的知识学习在直接经验的有力支持下完成,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兴趣,验证和强化所学内容,达到对知识的正确和深刻理解。
例如,教学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让学生观察线段图,列式操作:30-18=12(米),30-12=18(米),18+12=30(米),对比讨论归纳规律: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练习应用数学法则的两种方法验算减法。
“实践”印证了“前人经验”,对减法各部分间关系有了正确和深刻的理解。
2.模拟性实践活动。
模拟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基本要素及数学小制作,让学生了解各要素间的基本关系,帮助学生在简明、安全的条件下,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教学“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师运用摆摊设档模拟商场购物,教学“单价×数量=总价”的知识。
先通过学生日常生活熟悉的买笔、球等现实活动,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然后让学生扮演售货员和顾客,进行模拟现实实践的购物,在简明、安全的课堂里学习解决问题,允许使用计算器计算总价,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延伸“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并且让学生了解购物的“选择商品——观察单价——购买数量——计算总价——付款”各种要素的基本关系,真切而深刻了解购物这一现实实践的存在、发生、发展过程。
再如,模拟“家政服务”,请同学们为××家选择两位工人装修房屋。
学生把工程问题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从小树立效益观念,省时、省钱,多办事、办好事,学会管家理财。
3.社会性实践活动。
将实践活动从校内拓展到校外,这类活动一般采用调查班级、家庭人口、商品价格、图书藏有量、银行利率、存款利息、汽车号码编排规律,还有门票问题、节水节电问题、运输、乘车、绿化、经营、包装等问题,到室外测量操场、广场、房屋面积等等活动,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预期目标1.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现实世界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2.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研究有关的数学规律,从中培养创新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
3.初步构建具有本校、本地特色的数学实践活动教学模式,努力形成开放、探索、研究、综合的具有一定特色的研究经验、成果。
4.通过课题研究锻炼培养教师,形成一批具有实践活动教学能力的教师群体。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措施1.弘扬主体。
儿童并不只是受教于成人,他们具有内在的生命潜力,教育就是要促进儿童内在生命充分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儿童不是静止地、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要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学习。
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课堂教学,在活动中完成学习对象与自我的双向建构,体验参与成功带来的满足,实现主动地发展。
2.营造氛围。
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尊重信任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选择性,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发展自主性、创造性,让学生在自由自在地交谈,无拘无束地讨论中,实现个人与他人、个人与人类的全面对话,进而达到师生共同探求,共同体验,共同实现自身价值,共同完善健康人格,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的、真实的、沸腾的生活。
3.注重操作。
人的认识来源于动作,动作既是感知的源泉,又是思维的基础。
儿童的智慧集中在手尖上。
学生在做动作中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即“从做中学”。
教学中,通过摸、指、画、剪、折、摆、比、找、量、掂等操作,使学生积极的思维与参与,直接接触各种事实在心灵上获得深刻印象,满足学生动手动脑和求知的需要,为数学概念的建立打下形象生动的表象基础,使学生既获取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
4.加强合作。
学生以小组形式为学习群体,开展有目的、有组织、有指导的互帮、互学、互教活动。
学生互相学习、讨论、争辩。
不同见解、不同意见相互碰撞,引发各种正确的,错误的、全面的、片面的、简单的、复杂的认识差异和认识矛盾,使师生间的信息联系与反馈在多方面、多层面上交流、开展。
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组织、学会展示,开阔学生思路,拓展教学的时间与空间。
5.鼓励创造。
创造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最基本的生存方式,是儿童生命运动取之不竭的内在动力,教育教学的天职就是要激活儿童的创造性,着眼于创造,并使之最大限度地得到表现。
在教学中,有目的地重演或再现生活中的真实情景等方法和手段,为学生提供探究情境,激发探究欲望,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打开突破口,运用不同方法思考解决问题,培养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品质,促进个性形成和特长发展,使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体会到知识的力量和创造的乐趣。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及人员分工(一)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06.1-2006.5主要工作: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知识,确定课题,制定研究计划,课题组成员培训、分工,搜集相关研究信息。
2、实施阶段:2006.6-2008.5主要工作:课题的实施、资料的积累、方案的修改和完善。
3、结题阶段:2008.6-2008.12主要工作:整理资料,完成结题报告,进行结题鉴定。
(二)课题组成员分工组长:协调课题组全面工作副组长:具体实施,资料整理组员:实验班、对照班教师六、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完成课题研究任务的条件分析(1)课题组组长所主持的课题曾获市规划课题三等奖,具有丰富的教科研经验。
教学设备齐全,我校作为一所省级实验小学,近几年来,学校在教学硬件和软件上投入了大量的经费,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