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数学第二章圆锥曲线1截面欣赏2直线与球、平面与球的位置关系学案北师大版选修4_1

合集下载

北师版高中数学教材目录

北师版高中数学教材目录

北师大版高中教材目录第一章 集合§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2 集合的基本关系 §3 集合的基本运算 3.1 交集与并集3.2 全集与补集第二章 函数§1 生活中的变量关系 §2 对函数的进一步认识 2.1 函数概念2.2 函数的表示法 2.3 映射§3 函数的单调性§4 二次函数性质的再研究4.1 二次函数的图像 4.2 二次函数的性质§5 简单的幂函数第三章 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 §1 正整数指数函数§2 指数扩充及其运算性质2.1 指数概念的扩充 2.2 指数运算的性质§3 指数函数3.1 指数函数的概念3.2 指数函数x y 2= 和xy ⎪⎭⎫ ⎝⎛=21 的图像和 性质3.3 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4 对数4.1 对数及其运算 4.2 换底公式§5 对数函数5.1 对数函数的概念 5.2 对数函数x y 2log =的图像和性质5.3 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6 指数函数、幂函数、对数函数增长的比较第四章 函数应用 §1 函数与方程1.1 利用函数性质判断方程解的存在 1.2 利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2 实际问题的函数建模2.1 实际问题的函数刻画 2.2 用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2.3 函数建模案例第一章 立体几何初步 §1 简单几何体1.1 简单旋转体 1.2 简单多面体§2 直观图 §3 三视图3.1 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3.2 由三视图还原成实物图§4 空间图形的基本关系与公理4.1 空间图形基本关系的认识 4.2 空间图形的公理§5 平行关系5.1 平行关系的判定 5.2 平行关系的性质§6 垂直关系6.1 垂直关系的判定 6.2 垂直关系的性质§7 简单几何体的面积和体积7.1 简单几何体的侧面积7.2 棱柱、棱锥、棱台和圆柱、圆锥、圆台的体积7.3 球的表面积和体积§8 面积公式和体积公式的简单应用第二章 解析几何初步 §1 直线与直线的方程1.1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1.2 直线的方程 1.3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4 两条直线的交点1.5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距离公式§2 圆与圆的方程2.1 圆的标准方程 2.2 圆的一般方程2.3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3 空间直角坐标系3.1 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建立3.2 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3.3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第一章统计§1 从普查到抽样§2 抽样方法2.1 简单随机抽样2.2 分层抽样与系统抽样§3 统计图表§4 数据的数字特征4.1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 4.2 标准差§5 用样本估计总体5.1 估计总体的分别5.2 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6 统计活动:结婚年龄的变化§7 相关性§8 最小二乘估计第二章算法初步§1 算法的基本思想1.1 算法案例分析1.2 排序问题与算法的多样性§2 算法框图的基本结构及设计2.1 顺序结构与选择结构2.2 变量与赋值2.3 循环结构§3 几种基本语句3.1 条件语句3.2 循环语句第三章概率§1 随机事件的概率1.1 频率与概率1.2 生活中的概率§2 古典概型2.1 古典概型的特征和概率计算公式2.2 建立概率模型2.3 互斥事件§3模拟方法——概率的应用第一章三角函数§1 周期现象§2 角的概念的推广§3 弧度制§4 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定义与诱导公式4.1 任意角的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定义 4.2 单位圆与周期性4.3 单位圆与诱导公式§5 余弦函数的性质与图像5.1 从单位圆看正弦函数的性质5.2 正弦函数的图像5.3 正弦函数的性质§6 余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6.1 余弦函数的图像6.2 余弦函数的性质§7 正切函数7.1 正切函数的定义7.2 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7.3 正切函数的诱导公式§8 函数)sin(ϕ+ω=xAy的图像§9 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第二章平面向量§1 从位移、速度、力到向量1.1 位移、速度和力1.2 向量的概念§2 从位移的合成到向量的加法2.1 向量的加法2.2 向量的减法§3 从速度的倍数到数乘向量3.1 数乘向量3.2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4 平面向量的坐标4.1 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4.2 平面向量线性运算的坐标表述4.3 向量平行的坐标表示§5 从力做的功到向量的数量积§6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7 向量应用举例7.1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7.2 向量的应用举例第三章三角恒等变形§1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2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2.1 两角差的余弦函数2.2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 2.3 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函数§3 二倍角的三角函数第一章数列§1 数列1.1 数列的概念1.2 数列的函数特性§2 等差数列2.1 等差数列2.2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3 等比数列3.1 等比数列3.2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4 数列在日常经济生活中的应用第二章解三角形§1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1.1 正弦定理1.2 余弦定理§2 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3 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举例第三章不等式§1 不等关系1.1 不等关系1.2 比较大小§2 一元二次不等式2.1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2.2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应用§3 基本不等式3.1 基本不等式3.2 基本不等式与最大小值§4 简单线性规划4.1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 4.2 简单线性规划4.3 简单线性规划的应用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 命题§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2.1 充分条件2.2 必要条件2.3 充要条件§3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3.1 全称量词与全称命题3.2 存在量词与特称命题3.3 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的否定§4 逻辑联结词“且”“或”“非”4.1 逻辑联结词“且”4.2 逻辑联结词“或”4.3 逻辑联结词“非”第二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1 从平面向量到空间向量§2 空间向量的运算§3 向量的坐标表示和空间向量基本定理3.1 空间向量的标准正交分解与坐标表示 3.2 空间向量基本定理3.3 空间向量运算的坐标表示§4 用向量讨论垂直与平行§5 夹角的计算5.1 直线间的夹角5.2 平面间的夹角5.3 直线与平面的夹角§6 距离的计算第三章圆锥曲线与方程§1 椭圆1.1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1.2 椭圆的简单性质§2 抛物线2.1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2.2 抛物线的简单性质§3 双曲线3.1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3.2 双曲线的简单性质§4 曲线与方程4.1 曲线与方程4.2 圆锥曲线的共同特征4.3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交点第一章推理与证明§1 归纳与类比1.1 归纳推理1.2 类比推理§2 综合法与分析法2.1 综合法2.2 分析法§3 反证法§4 数学归纳法第二章变化率与导数§1 变化的快慢与变化率§2 导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2.1 导数的概念2.2 导数的几何意义§3 计算导数§4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4.1 导数的加法与减法法则4.2 导数的乘法与除法法则§5 简单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第三章导数应用§1 函数的单调性与极值1.1 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1.3 函数的极值§2 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1 实际问题中导数的应用2.2 最大值、最小值问题第四章定积分§1 定积分的概念1.1 定积分背景——面积和路程问题 1.2 定积分§2 微积分基本定理§3 定积分的简单应用3.1 平面图形的面积3.2 简单几何体的体积第五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1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1.1 数的概念的扩展1.2 复数的有关概念§2 复数的四则运算2.1 复数的加法与减法2.2 复数的乘法与除法第一章计数原理§1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1.1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1.2 分类乘法计数原理§2 排列§3 组合§4 简单计数问题§5 二项式定理5.1 二项式定理5.2 二项式系数的性质第二章概率§1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2 超几何分布§3 条件概率与独立事件§4 二项分布§5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6 正态分布6.1 连续型随机变量6.2 正态分布第三章统计案例§1 回归分析1.1 回归分析1.2 相关系数1.3 可线性化的回归分析§2 独立性检验2.1 独立性检验2.2 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2.3 独立性检验的应用第一章直线、多边形、圆§1 全等与相似§2 圆与直线§3 圆与四边形第二章圆锥曲线§1 截面欣赏§2 直线与球、平面与球的位置关系§3 柱面与平面的截面§4 平面截圆锥面§5 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第一章平面向量与二阶方阵§1平面向量及向量的运算§2向量的坐标表示及直线的向量方程§3二阶方阵与平面向量的乘法第二章几何变换与矩阵§1几种特殊的矩阵变换§2矩阵变换的性质第三章变换的合成与矩阵乘法§1变换的合成与矩阵乘法§2矩阵乘法的性质第四章逆变换与逆矩阵§1逆变换与逆矩阵§2初等变换与逆矩阵§3二阶行列式与逆矩阵§4可逆矩阵与线性方程组第五章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1矩阵变换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2特征向量在生态模型中的简单应用第一章坐标系§1 平面直角坐标系§2 极坐标系§3 柱坐标系和球坐标系第二章参数方程§1 参数方程的概念§2 直线和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3 参数方程化成普通方程§4 平摆线和渐开线§5 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第一章不等关系与基本不等式§1 不等式的性质§2 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3 平均值不等式§4 不等式的证明§5 不等式的应用第二章几个重要不等式§1 柯西不等式§2 排序不等式§3 数学归纳法与贝努利不等式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 命题§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2.1 充分条件2.2 必要条件2.3 充要条件§3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3.1 全称量词与全称命题3.2 存在量词与特称命题3.3 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的否定§4 逻辑联结词“且”“或”“非”4.1 逻辑联结词“且”4.2 逻辑联结词“或”4.3 逻辑联结词“非”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1 椭圆1.1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1.2 椭圆的简单性质§2 抛物线2.1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2.2 抛物线的简单性质§3 双曲线3.1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3.2 双曲线的简单性质第三章变化率与导数§1 变化的快慢与变化率§2 导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2.1 导数的概念2.2 导数的几何意义§3 计算导数§4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4.1 导数的加法与减法法则4.2 导数的乘法与除法法则第四章导数应用§1 函数的单调性与极值1.1 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1.2 函数的极值§2 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1 实际问题中导数的应用 2.2 最大值、最小值问题第一章统计案例§1 回归分析1.1 回归分析1.2 相关系数1.3 可线性化的回归分析§2 独立性检验2.1 条件概率与独立事件2.2 独立性检验2.3 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2.4 独立性检验的应用第二章框图§1 流程图§2 结构图第三章推理与证明§1 归纳与类比1.1 归纳推理1.2 类比推理§2 数学证明§3 综合法与分析法3.1 综合法3.2 分析法§4 反证法第四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1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1.1 数的概念的扩展1.2 复数的有关概念§2 复数的四则运算2.1 复数的加法与减法2.2 复数的乘法与除法。

高中数学第二章圆锥曲线1截面欣赏2直线与球平面与球的位置关系学案北师大版选修2.doc

高中数学第二章圆锥曲线1截面欣赏2直线与球平面与球的位置关系学案北师大版选修2.doc

§1 & §2截面欣赏直线与球、平面与球的位置关系[对应学生用书P33][自主学习]1.直线与球的位置关系有相离、相切、相交.2.从球外一点作球的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所有的切点组成一个圆.3.平面与球的位置关系有相离、相切、相交.4.一个平面与球面相交,所得的交线是一个圆,且圆心与球心的连线垂直于这一平面.[合作探究]1.用一平面去截正方体时,其截面可能是几边形?提示: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五边形、六边形2.直线与球的位置关系的判定与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判定一样吗?提示:一样.都是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r的关系去判定.3.平面与球的位置关系如何判定?提示:平面α,球O,球心O到α的距离为OH,球半径为R.若OH>R,则相离;若OH =R,则相切;若OH<R,则相交.[对应学生用书P33][例1]底面为底,下底面中心为顶点的圆锥,得到如图所示的几何体,如果用一个与圆柱下底面距离等于l并且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去截它,求所得截面的面积(阴影部分).[思路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截面问题,解题时根据题意画出轴截面可直观求解.[精解详析] 轴截面如图所示:被平行于下底面的平面所截的圆柱的截面圆的半径O 1C =R ,圆锥的截面圆的半径O 1D 设为x .∵OA =AB =R ,∴△OA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又CD ∥OA ,则CD =BC ,故x =l . ∴截面面积S =πR 2-πl 2=π(R 2-l 2).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准确分析出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发挥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正确作出几何体的轴截面等,把立体图和截面图对照分析,找出几何体中的数量关系.把空间几何问题转化在同一平面内利用平面几何的知识解决,即用空间问题平面化的解题策略.1.一长方体木料,沿如图所示平面EFGH 截长方体,若AB ⊥CD ,那么下列四个图形中是截面的是( )解析:选A 因为AB ,MN 两条交线所在平面(侧面)互相平行,故AB ,MN 无公共点;又AB ,MN 在平面EFGH 内,故AB ∥MN .同理易知,AN ∥BM .又AB ⊥CD ,所以截面必为矩形.[例2] 个球过这个正方体的各个顶点,求这三个球的表面积之比.[思路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平面、直线与球的位置关系的应用.解此题时分别作出三种情况的截面图,可求解.[精解详析] 设正方体的棱长为a .(1)正方形的内切球球心是正方体的中心,切点是六个面正方形的中心,经过四个切点及球心作截面如图①,所以有2r 1=a ,r 1=a2,所以S 1=4πr 21=πa 2.(2)球与正方体的各棱的切点在每条棱的中点, 过球心作正方体的对角面得截面,如图②,2r 2=2a ,r 2=22a, 所以S 2=4πr 22=2πa 2.(3)正方体的各个顶点在球面上,过球心作正方体的对角面得截面,如图③,所以有2r 3=3a ,r 3=32a ,所以S 3=4πr 23=3πa 2. 综上可得S 1∶S 2∶S 3=1∶2∶3.与球有关的截面问题,为了增加图形的直观性,解题时常常画一个截面圆起衬托作用.2.棱长为2的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都在同一个球面上,若过该球球心的一个截面如图,则图中三角形(正四面体的截面)的面积是( )A .22B .32C . 2D . 3解析:选C 由题意结合图形分析知:截面过球心,且交AB 于E 点,则E 为AB 的中点,即可得△ECD 为等腰三角形,又CD =2,CE =DE =3,可求得S △ECD = 2.[例3] 如图,球O 的半径为2,圆O 1是一小圆,O 1O =2,A ,B 是圆O 1上两点.若∠AO 1B =π2,则A ,B 两点间的球面距离为 .[精解详析] 如图,OB =OA =2,O 1O =2,∴O 1A =2, ∴AB =2,∴△OAB 为正三角形, ∴∠AOB =π3.∴A ,B 两点间的球面距离为π3×2=2π3. [答案]2π3若一平面与球面相交所得交线是一个圆,且圆心与球心的连线垂直于这一平面,该圆心与球心距离为d ,圆半径为r ,球半径为R ,则d 2+r 2=R 2.本例条件变为“如图,球O 的半径为2,圆O 1是一小圆,O 1O =2,A ,B 是圆O 1上两点.若A ,B 两点间的球面距离为2π3”,则∠AO 1B = . 解析:由A ,B 间的球面距离为2π3知∠AOB =π3,所以△AOB 为等边三角形,AB =2;又由球O 的半径为2,O 1O =2知O 1A =O 1B =2,所以△AO 1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O 1B =π2.答案:π2本课时常考查截面问题,是每年命题的热点内容之一.属中档题.[考题印证]平面α截球O 的球面所得圆的半径为1,球心O 到平面α的距离为2,则此球的体积为( )A .6πB .43πC .46πD .63π[命题立意]本题主要通过截面问题考查球的性质及球的体积公式. [自主尝试] 设球的半径为R ,由球的截面性质得R =22+12=3,所以球的体积V =43πR 3=43π.[答案] B[对应学生用书P35]一、选择题1.在一个锥体中,作平行于底面的截面,若这个截面面积与底面面积之比为1∶3,则锥体被截面所分成的两部分的体积之比为( )A .1∶ 3B .1∶9C .1∶3 3D .1∶(33-1)解析:选D 由面积比等于边长比的平方,体积比为边长比的立方可求得D 正确. 2.过半径为2的球O 表面上一点A 作球O 的截面,若OA 与该截面所成的角是60°,则该截面的面积是( )A .πB .2πC .3πD .23π解析:选 A 设截面的圆心为O ′,由题意得:∠OAO ′=60°,O ′A =1,S =π·12=π.3.如图,在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D 为棱AA 1的中点,若截面△BC 1D 是面积为6的直角三角形,则此三棱柱的体积为( )A .4 3B .3 3C .8 3D .6 3解析:选C 由题意,设AB =a ,AA 1=b ,再由12BD ·DC 1=6可得a 2+b 24=12.又由BC 2+CC 21=BC 21得a 2+b 2=24,可得a =22,b =4,∴V =34×(22)2×4=8 3. 4.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P ,Q ,R 分别是AB ,AD ,B 1C 1的中点,则正方体的过P ,Q ,R 的截面图形是( )A .矩形B .正五边形C .正六边形D .菱形解析:选C 如图,利用空间图形的公理作出截面,可知截面为正六边形.二、填空题5.已知OA 为球O 的半径,过OA 的中点M 且垂直于OA 的平面截球面得到圆M .若圆M 的面积为3π,则球O 的表面积等于 .解析:记球O 的半径为R ,圆M 的半径为r ,则依题意得r 2=3,R 2=r 2+⎝ ⎛⎭⎪⎫R 22,故R 2=4,球O 的表面积等于4πR 2=16π.答案:16π6.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各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若AB =AC =AA 1=2,∠BAC =120°,则此球的表面积等于 .解析:在△ABC 中AB =AC =2,∠BAC =120°,可得BC =23,由正弦定理,可得△ABC 外接圆半径r =2,设此圆圆心为O ′,球心为O ,在Rt △OO ′B 中,易得球半径R =5,故此球的表面积为4πR 2=20π.答案:20π7.已知点A ,B ,C 在球心为O 的球面上,△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应的边长分别为a ,b ,c ,且a 2=b 2+c 2-bc ,a =3,球心O 到截面ABC 的距离为2,则该球的表面积为 .解析:由a 2=b 2+c 2-bc 可得A =π3,再由正弦定理可得球的小圆半径为r =1,进而可得球的半径为R =3,该球的表面积为12π.答案:12π8.在2π3的二面角内,放一个半径为5的球切两半平面于A ,B 两点,那么这两个切点在球面上最短距离是 .解析:两切点对球心的张角为π3,∴球面距为5π3.答案:5π3三、解答题9.已知棱长为a 的正方体ABCD -A ′B ′C ′D ′中,M ,N 分别是CD ,AD 的中点,求证:MNA ′C ′是梯形.证明:如图,连接AC .∵M ,N 分别为CD ,AD 的中点, ∴MN 綊12AC .由正方体性质可知AC 綊A ′C ′, ∴MN 綊12A ′C ′,∴四边形MNA ′C ′是梯形.10.在北纬45°的纬度圈上有A ,B 两点,它们分别在东经70°与东经160°的经度圈上,设地球半径为R ,求A ,B 两点间的球面距离.解:如图,设北纬45°圈的圆心为O 1,地球中心为O , 则∠AO 1B =160°-70°=90°,∠OBO 1=45°,OB =R , ∴O 1B =O 1A =22R ,AB =R . 连接AO ,AB ,则AO =BO =AB =R , ∴∠AOB =60°,∴AB =16·2πR =13πR .故A ,B 两点间的球面距离为13πR .11.如图所示,三棱锥V -ABC 中,VA ⊥底面ABC ,∠ABC =90°.(1)求证:V ,A ,B ,C 四点在同一球面上.(2)过球心作一平面与底面内直线AB 垂直.求证:此平面截三棱锥所得的截面是矩形.证明:(1)取VC 的中点M . ∵VA ⊥底面ABC ,∠ABC =90°,∴BC ⊥VB .在Rt △VBC 中,M 为斜边VC 的中点, ∴MB =MC =MV .同理,在Rt △VAC 中,MA =MV =MC .∴MV =MC =MA =MB ,∴V,A,B,C四点在同一球面上,M是球心.(2)取AC,AB,VB的中点分别为N,P,Q,连接NP,PQ,QM,MN.则MNPQ就是垂直于AB的三棱锥V-ABC的截面,易证PQMN是平行四边形,又VA⊥BC,PQ∥VA,NP∥BC,∴QP⊥PN,故截面MNPQ是矩形.。

2018年高中数学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3.1双曲线及其

2018年高中数学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3.1双曲线及其

1.双曲线标准方程的两种求法 (1)定义法:根据双曲线的定义得到相应的 a,b,c,再写出双 曲线的标准方程. (2)待定系数法:先设出双曲线的标准方程xa22-by22=1 或ay22-xb22= 1(a,b 均为正数),然后根据条件求出待定的系数代入方程即可. 2.求双曲线标准方程的两个关注点 (1)定位:“定位”是指确定与坐标系的相对位置,在“标准方 程”的前提下,确定焦点位于哪条坐标轴上,以判断方程的形式; (2)定量:“定量”是指确定 a2,b2 的具体数值,常根据条件列 方程求解.
双曲线
2.3.1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预习课本 P52~55,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 1.平面内满足什么条件的点的轨迹是双曲线?双曲线的焦点、
焦距分别是什么?
2.什么是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新知初探]
1.双曲线的定义 把平面内与两个定点 F1,F2 的距离的 差的绝对值 等于非 零常数(小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这两个定点 叫做双
()
A.k>5
B.k>5 或-2<k<2
C.k>2 或 k<-2
D.-2<k<2
[解析] ∵方程对应的图形是双曲线, ∴(k-5)(|k|-2)>0. 即k|k-|-52>>00,, 或k|k-|-52<<00,. 解得 k>5 或-2<k<2. [答案] B
将双曲线的方程化为标准方程的形式,假如双曲线的
点的轨迹是
()
A.双曲线
B.双曲线的一支
C.不存在 答案:B
D.一条射线
3.已知双曲线的 a=5,c=7,则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________.

2017_2018学年高中数学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2.2椭圆方程及性质的应用课件新人教A版选修1_120170915293

2017_2018学年高中数学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2.2椭圆方程及性质的应用课件新人教A版选修1_120170915293

(2)由Δ=0,得m=± 3 2 ,也就是当m=±3 2 时,方程③有 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可知原方程组有两个相同的实数解,
这时直线与椭圆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即直线与椭圆相
切.
(3)由Δ<0,得m<- 3 2 或m> 3 2 , 也就是当m<- 3 2 或m> 3 2 时,方程③没有实数根,
可知方程组没有实数解,这时直线与椭圆没有公共点,
2
5 2 5 5 1 2 [( ) 4 0] . 3 3
2x y 2 0, 方法三:由方程组 消去x得 x 2 y2 5 4 1,
3y2+2y-8=0, 因为Δ=22+4×3×8=100>0,
则y1+y2=- 2 ,y1y2=- 8 .
【方法总结】直线被椭圆截得的弦长的求法思路
(1)求两交点坐标,转化为两点间距离. (2)用公式来求.
设直线斜率为k,直线与椭圆两交点为
A(x1,y1),B(x2,y2),则|AB|= 1 k 2· |x1-x2| = 1 1 · |y1-y2|. 2
k
提醒:在解决直线与椭圆相交问题时,一般要消元化为 一元二次方程,常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此时易忽视对所
时,即m<- 5 或m> 5 ,方程③无实根,直线与椭圆相离.
【延伸探究】若把本例中直线方程改为“y=2x+m”,
x 2 y2 椭圆方程改为 + =1,试讨论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4 2
【解析】联立方程组得:
y 2x m, ① 2 x y2 1, ② 2 4
将①代入②,并整理得
A,B两点,求弦AB的长.
【解题指南】可先求出A,B两点坐标,再转化为两点间 的距离问题;也可以利用弦长公式求解.

2017_2018学年高中数学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2.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课件新人教A版选修2_1

2017_2018学年高中数学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2.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课件新人教A版选修2_1
2.2.2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1.掌握椭圆的范围、对称性、离心率等简单几何性质. 2.会根据椭圆的标准方程画出它的几何图形,并能根据几何性质 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理解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焦点的位 焦点在 x 轴上 置 焦点在 y 轴上
图形
x2 y2 y2 x2 标准方程 + 2 = 1(������ > ������ > 0) + 2 = 1(������ > ������ > 0) 2 2 a b a b 范围 -a≤x≤a,-b≤y≤b -b≤x≤b,-a≤y≤a A1(-a,0),A2(a,0) A1(0,-a),A2(0,a) 顶点 B1(0,-b),B2(0,b) B1(-b,0),B2(b,0)
A. B. 2C. D. 4
解析:椭圆 x +my =1 的标准形式为 x +
2 2 2
1 2
1 4
������2
1 �焦点在 y 轴上,且长轴长是短轴长的 2 倍,∴ ������ = 4, ∴ ������ = 4.
答案:C 【做一做2】 椭圆x2+4y2=1的离心率为( )
=
1 + ������ 2 · (������1 + ������2 )2 -4������1 ������2 ,
或者|AB|= = =
(������1 -������2 )2 + (������1 -������2 )2
2
������1 -������ ������2 -������ ������ ������
由方程求椭圆的几何性质 【例1】 求椭圆25x2+y2=25的长轴和短轴的长及其焦点和顶点 坐标. 分析:本题可先把椭圆方程化成标准方程,再确定a,b,c的值,从而 求得椭圆的几何性质.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课本目录(含重难点及课时分布)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课本目录(含重难点及课时分布)

高中数学课本内容及其重难点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一1、集合的基本关系ﻫ·2、集合·第一章集合(考点的难度不是很大,是高考的必考点)ﻫ·的含义与表示ﻫ·3、集合的基本运算(重点)(2课时)1、生活中的变量关系··第二章函数ﻫ·4、二次函数性质的再研究(重点)3、函数的单调性(重点)ﻫ· 2、对函数的进一步认识ﻫ··5、简单的幂函数(5课时)ﻫ·第三章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2、指数概念的扩充·1、正整数指数函数ﻫ· 3、指数函数(重点)· 4、对数· 5、对数函数(重点)· 6、指数函数、幂函数、对数函数增减性(重点)(3课时)ﻫ·第四章函数应用ﻫ·1、函数与方程ﻫ·2、实际问题的函数建模(2课时)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ﻫ·1、简单几何体ﻫ2、三视图(重点)·· 3、直观图(1课时)ﻫ·4、空间图形的基本关系与公理(重点)ﻫ·5、平行关系(重点)ﻫ·6、7、简单几何体的面积和体积(重点)·垂直关系(重点)ﻫ· 8、面积公式和体积公式的简单应用(重点、难点)(4课时)·第二章解析几何初步·3、空间直角坐标系· 1、直线与直线的方程ﻫ·2、圆与圆的方程ﻫ(4课时)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三1、统计活动:随机选取数字··第一章统计ﻫ· 2、从普查到抽样ﻫ·3、抽样方法6、用样本估计总体·4、统计图表ﻫ·5、数据的数字特征(重点)ﻫ·· 7、统计活动:结婚年龄的变化· 8、相关性ﻫ·9、最小二乘法(3课时)ﻫ·第二章算法初步· 1、算法的基本思想·3、排序问题(重点)· 2、算法的基本结构及设计(重点)ﻫ·4、几种基本语句(2课时)1、随机事件的概率(重点)··第三章概率ﻫ· 2、古典概型(重点)·3、模拟方法――概率的应用(重点、难点)(4课时)ﻫ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四·第一章三角函数·1、周期现象与周期函数ﻫ·2、角的概念的推广ﻫ·3、弧度制· 4、正弦函数(重点)· 5、余弦函数(重点)· 6、正切函数(重点)·7、函数的图像(重点)·8、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重点、难点)(5课时)1、从位移、速度、力到向量ﻫ·2、从位移的合成到向量的加法(重ﻫ·第二章平面向量ﻫ·3、从速度的倍数到数乘向量(重点)·点)ﻫ· 4、平面向量的坐标(重点)·5、从力做的功到向量的数量积(重点)ﻫ·6、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重点)·7、向量应用举例(难点)(5课时)ﻫ·第三章三角恒等变形(重点)·2、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1、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ﻫ·3、半角的三角函数·4、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与积化和差· 5、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难点)(4课时)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一章数列ﻫ·1、数列的概念· 2、数列的函数特性4、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重点)· 3、等差数列(重点)ﻫ·· 5、等比数列(重点)·6、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重点)ﻫ·7、数列在日常经济生活中的应用·3、2、正弦定理ﻫ1、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正弦定理ﻫ(6课时)ﻫ·第二章解三角形(重点)ﻫ··4、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难点)ﻫ·5、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举例·余弦定理ﻫ(6课时)ﻫ·第三章不等式·1、不等关系ﻫ· 1.1、不等式关系· 1.2、比较大小(重点)ﻫ2,一元二次不等式(重点)ﻫ·2.1、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重点)ﻫ·2.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应用【4课时】· 3、基本不等式(重点)3.1 基本不等式· 3.2、基本不等式与最大(小)值4线性规划(重点)·4.1、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重点)ﻫ·4.2、简单线性规划(重点)· 4.3、简单线性规划的应用(重点、难点) 【3课时】选修1-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命题2.2必要条件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重点)ﻫ2.1充分条件ﻫ2.3充要条件3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ﻫ3.1全称量词与全称命题ﻫ3.2存在量词与特称命题ﻫ3.3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的否定ﻫ4逻辑联结词“且’’‘‘或…‘非(重点)4.1逻辑联结词“且ﻫ4.2逻辑联结词“或4.3逻辑联结词‘‘非【1.5课时】ﻫ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重点)ﻫ1椭圆ﻫ1.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1.2椭圆的简单性质ﻫ2抛物线2.1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2.2抛物线的简单性质3 曲线3.2双曲线的简单性质3.1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ﻫ【8课时】第三章变化率与导数(重点)ﻫ1变化的快慢与变化率ﻫ2导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2.1导数的概念ﻫ2.2导数的几何意义3计算导数(重点)ﻫ4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重点)ﻫ4.1导数的加法与减法法则4.2导数的4.2导数的乘法与除法法则ﻫ第四章导数应用(重点)ﻫ4.1导数的加法与减法法则ﻫ乘法与除法法则【6课时】ﻫ选修1-2第一章统计案例1 回归分析ﻫ1.1 回归分析ﻫ1.2相关系数ﻫ1.3可线性化的回归分析ﻫ2独立性检验(重点、重点)2.1条件概率与独立事件2.2独立性检验2.3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ﻫ2.4独立性检验的应用(重点、难点)【4课时】第二章框图(重点,高考必考点)1 流程图ﻫ2结构图【1.5课时】第三章推理与证明1归纳与类比ﻫ1.1归纳推理1.2类比推理ﻫ2数学证明3综合法与分析法3.1综合法3.2分析法4反证法【2课时】1.2复1.1数的概念的扩充ﻫﻫ第四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ﻫ1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ﻫ数的有关概念(重点)ﻫ2复数的四则运算(重点、高考必考点)2.1复数的加法与减法ﻫ2.2复数的乘法与除法【1.5课时】ﻫ选修2-1ﻫ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命题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ﻫ3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4逻辑联结词“且”“或”“非”&…&…(重点)【1.5课时】第二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重点,在解决立体几何方面有很大的帮助)1 从平面向量到空间向量2 空间向量的运算ﻫ3向量的坐标表示和空间向量基本定理4用向量讨论垂直与平行ﻫ5夹角的计算ﻫ6距离的计算【6课时】ﻫ第三章圆锥曲线与方程(重点、高考大题必考知识点)1 椭圆ﻫ1.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1.2 椭圆的简单性质2 抛物线2.1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3.1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ﻫ3.2双曲线的简单性质2.2抛物线的简单性质ﻫ3双曲线ﻫﻫ4 曲线与方程4.1 曲线与方程4.2 圆锥曲线的共同特征ﻫ4.3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交点【8课时】选修2-2第一章推理与证明(重点)ﻫ1归纳与类比ﻫ2综合法与分析法ﻫ3反证法4数学归纳法【2课时】ﻫ第二章变化率与导数(重点)ﻫ1变化的快慢与变化率ﻫ2导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2.1导数的概念2.2导数的几何意义ﻫ3计算导数ﻫ4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4.1导数的加法与减法法则ﻫ4.2导数的乘法与除法法则5简单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2课时】第三章导数应用(重点)1函数的单调性与极值1.1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ﻫ1.2函数的极值(重、难点)ﻫ2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ﻫ2.1实际问题中导数的意义2.2最大、最小值问题(重、难点)【5课时】第四章定积分1定积分的概念1.1定积分背景-面积和路程问题(重点)ﻫ1.2定积分2微积分基本定理3定积分的简单应用(重点)3.1平面图形的面积3.2简单几何体的体积【4课时】ﻫ第五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重点)1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1.1数的概念的扩展1.2复数的有关概念2复数的四则运算ﻫ2.1复数的加法与减法2.2复数的乘法与除法【2课时】选修2-3第一章计数原理(重点)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1.1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1.2分步乘法计数原理ﻫ2.排列(重点、难点)ﻫ2.1排列的原理2.2排列数公式3.组合3.1 组合及组合数公式3.2 组合数的两个性质ﻫ4.简单计数问题ﻫ5.二项式定理(重、难点)5.2二项式系数的性质5.1二项式定理ﻫ【8课时】第二章概率(重点)ﻫ1.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2.超几何分布ﻫ3.条件概率与独立事件4.二项分布5.离散型随机变量均值与方差5.1 离散型随机变量均值与方差(一)5.2离散型随机变量均值与方差(二)6.正态分布6.1 连续型随机变量6.2正态分布【4课时】ﻫ第三章统计案例1.1回归分析1.回归分析ﻫ1.2 相关系数1.3 可线性化的回归分析2.1独立性检验2.独立性检验(重点)ﻫ2.2 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2.3 独立性检验的应用【2课时】选修3-1ﻫ第一章数学发展概述第二章数与符号ﻫ第三章几何学发展史ﻫ第四章数学史上的丰碑----微积分第五章无限第六章数学名题赏析ﻫ选修3-2选修3-3ﻫ第一章球面的基本性质1.直线、平面与球面的我诶制关系ﻫ2.球面直线与球面距离ﻫ第二章球面上的三角形1.球面三角形2.球面直线与球面距离ﻫ3.球面三角形的边角关系4.球面三角形的面积【2课时】ﻫ第三章欧拉公式与非欧几何1.球面上的欧拉公式2.简单多面体的欧拉公式3.欧氏几何与球面几何的比较ﻫ选修4-1第一章直线、多边形、圆(重点)1.全等与相似ﻫ2.圆与直线ﻫ3.圆与四边形【2课时】第二章圆锥曲线ﻫ1.截面欣赏ﻫ2.直线与球、平面与球的位置关系3.柱面与平面的截面ﻫ4.平面截圆锥面5.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3课时】ﻫ选修4-2ﻫ第一章平面向量与二阶方阵ﻫ1平面向量及向量的运算2向量的坐标表示及直线的向量方程ﻫ3二阶方阵与平面向量的乘法ﻫ第二章几何变换与矩阵1几种特殊的矩阵变换2 矩阵变换的性质ﻫ第三章变换的合成与矩阵乘法ﻫ1变换的合成与矩阵乘法2矩阵乘法的性质ﻫ第四章逆变换与逆矩阵1 逆变换与逆矩阵2 初等变换与逆矩阵ﻫ3二阶行列式与逆矩阵4 可逆矩阵与线性方程组第五章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ﻫ1矩阵变换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ﻫ2特征向量在生态模型中的简单应用ﻫ选修4-4ﻫ第一章坐标系1 平面直角坐标系2 极坐标系ﻫ3柱坐标系和球坐标系ﻫ第二章参数方程ﻫ1参数方程的概念2 直线和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ﻫ3参数方程化成普通方程4平摆线和渐开线ﻫ选修4-5第一章不等关系与基本不等式(重点)l不等式的性质ﻫ2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难点)3平均值不等式ﻫ4不等式的证明5不等式的应用第二章几个重妻的不等式1柯西不等式ﻫ2排序不等式ﻫ3数学归纳法与贝努利不等式选修4-6第一章带余除法与书的进位制1、整除与带余除法ﻫ2、二进制ﻫ第二章可约性1、素数与合数2、最大公因数与辗转相除法ﻫ3、算术基本定理及其应用ﻫ4、不定方程第三章同余ﻫ1、同余及其应用ﻫ2、欧拉定理还在更新。

2018版高中数学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5直线与圆锥曲线课件新人教B版

2018版高中数学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5直线与圆锥曲线课件新人教B版

(3)没有公共点?
解答
由Δ<0,得m<-3 2 或m>3 2 . 从而当m<-3 2或m>3 2 时,方程③没有实数根,可知原方程组没有 实数解.这时直线l与椭圆C没有公共点.
反思与感悟
在讨论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时,要先讨论得到的方程二次项 系数为零的情况,再考虑Δ的情况,而且不要忽略直线斜率不存在的 情形.
答案 解析
当 k>32时,直线 l 与双曲线无公共点.
类型二 中点弦及弦长问题
例 2 已 知 点 A( - 1,0) , B(1,0) , 直 线 AM , BM 相 交 于 点 M , 且 kMA×kMB=-2. (1)求点M的轨迹C的方程;
解答
设 M(x,y),则 kMA=x+y 1,kMB=x-y 1(x≠±1), ∴x+y 1×x-y 1=-2,∴x2+y22=1(x≠±1).
3.在探求最值时,常结合几何图形的直观性,充分利用平面几何结论, 借助于函数的单调性、均值不等式等使问题获解.同时,要注意未知数的 取值范围、最值存在的条件.
本课结束
解答
类型三 圆锥曲线中的最值及范围问题
例 3 如 图 所 示 , 在 直 角 坐 标 系 xOy 中 , 点 1
P(1,2 )到抛物线C:y2=2px(p>0)的准线的距离 5
为 4 .点M(t,1)是C上的定点,A,B是C上的两动 点,且线段AB的中点Q(m,n)在直线OM上.
(1)求曲线C的方程及t的值;
第二章 2.5 直线与圆锥曲线
学习目标
1.通过类比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学会判断直线与椭圆、双曲线、 抛物线的位置关系.
2.会求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所得弦的长,以及直线与圆锥曲线的 综合问题.

2018版高中数学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圆锥曲线课件苏教版选修1_1

2018版高中数学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圆锥曲线课件苏教版选修1_1

(1)顶点A的轨迹是什么? 解答 由sin B,sin A,sin C成等差数列,得sin B+sin C=2sin A.由正弦定 理,可得AC+AB=2BC. 又BC=10,所以AB+AC=20,且20>BC, 所以点A的轨迹是椭圆(除去直线BC与椭圆的交点).
(2)指出轨迹的焦点和焦距.
解答
椭圆的焦点为B、C,焦距为10.
类型三 例3
抛物线定义的应用
若动圆与定圆 (x- 2)2 + y2 = 1 外切,又与直线 x + 1 = 0 相切,求动
解答
圆圆心的轨迹.
如图所示,设动圆O′的半径为r,则动圆的圆 心O′到点(2,0)的距离为r+1,点O′到直线x =-1的距离为r,从而可知点O′到点(2,0)的 距离与到直线x=-2的距离相等.由抛物线定义 可知,动圆圆心O′的轨迹是抛物线.
(1)判断动点到定点与到定直线的距离相等.
(2)要特别注意定点不在定直线上.
|x+y-2| 跟踪训练3 若动点P(x,y)满足= x +y-2 = ,则动点 2 过点(0,2)且与直线x+y-2=0垂直的一条直线 P(x,y)的轨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3
点D在移动过程中,满足什么条件?
答案
DA=DC.
梳理 平面内到一个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l(F不在l上)的距离相等的点
的轨迹叫做抛物线.定点F叫做抛物线的 焦点 ,定直线l叫做抛物线的 准线 .
题型探究
类型一 例1
椭圆定义的应用
在△ABC中,B(-6,0),C(0,8),且sin B,sin A,sin C成等差数列.
F2相离),试问:动点C的轨迹是什么曲线? 解答

2017-2018学年高中数学选修2-1课件:第二章 第5节 圆

2017-2018学年高中数学选修2-1课件:第二章 第5节 圆

解: (1)由题意,设点 是 AB 中点,A,B 和 M 到准线的距离分别为 d1,d2 和 d,圆的半径为 R, d1+d2 AB FA+FB ed1+d2 则 d= ,R= = = . 2 2 2 2 ed1+d2 d1+d2 当圆与准线相离时,R<d,即 < , 2 2 ∴0<e<1,圆锥曲线为椭圆. 当圆与准线相切时,R=d, ∴e=1,圆锥曲线为抛物线.
解:由 1+x2+y2=|x+y-1| [x--1]2+y2 得 = 2. |x+y-1| 2 可看作动点P(x,y)到定点(-1,0)的距离与到定直线x+y-1 =0的距离比为 2 >1的轨迹方程,由圆锥曲线统一定义可 知,轨迹为双曲线.
答案:双曲线
2.若将例1中“相交”二字改为“相离”,判断曲线的形状;把 “相交”二字改为“相切”,再判断曲线的形状.
[答案] 双曲线
[一点通] 解答这种类型的问题时,巧妙应用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进行 PF1 PF2 转化,即e= = .有时会应用到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这种 d1 d2 类型多为客观题,以考查统一定义的应用为主.
1.方程
1+x2+y2=|x+y-1|对应点P(x,y)的轨迹为
________.
问题1:求动点P(x,y)的轨迹方程.
x-c2+y2 c 提示:由 =a, a2 | c -x| 化简得:(a2-c2)x2+a2y2=a2(a2-c2).
c 问题2:当a>c,即0< <1时,轨迹是什么? a
提示:椭圆.
c 问题3:当a<c,即 >1时,轨迹是什么? a
提示:双曲线.
圆锥曲线可以统一定义为:平面内到一个定点F和到一条定直 线l(F不在l上)的 距离的比 等于常数e的点的轨迹. 当0<e<1时,它表示椭圆 , 当e>1时,它表示 双曲线 , 当e=1时,它表示 抛物线 . 其中e是 离心率 ,定点F是圆锥曲线的 焦点 ,定直线l是圆锥 曲线的 准线 .

2017-2018年度高中数学 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2.3.1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讲义 新人教A版选修2-1

2017-2018年度高中数学 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2.3.1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讲义 新人教A版选修2-1

程为������������22 − ������������22=1(a>0,b>0),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得 a2,b2;第(2)题可先设 出标准方程,再把点 P1,P2 的坐标代入方程,联立方程组,求出 a2,b2 的 值.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解:(1)椭圆2������52 + ���5���2=1 的焦点为(2 5,0),(-2 5,0).
焦点 F(±c,0) F(0,±c) F(±c,0) F(0,±c)
a,b,c 的关系
c2=a2-b2
c2=a2+b2
知识拓展方程
������2 ������
+
������2 ������
=
1
既可以表示椭圆又可以表示双曲线.
当方程表示椭圆时,m,n 应满足 m>n>0 或 n>m>0.
当方程表示双曲线时,m,n 应满足 mn<0;当 m>0,n<0 时,方程表
2.椭圆和双曲线的比较 剖析:
椭圆
双曲线
定义 方程
|PF1|+|PF2|=
||PF1|-|PF2||=
2a(2a>|F1F2|)
2a(2a<|F1F2|)
x2 y2
y2 x2
x2 y2
y2 x2
a2 + b2 = 1 a2 + b2 = 1 a2 − b2 = 1 a2 − b2 = 1
(a>b>0) (a>b>0) (a>0,b>0) (a>0,b>0)
������).
(3)在双曲线中,a,b,c 的关系为 c2=a2+b2.

2017-2018高中数学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2.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2)新人教A选修1-1

2017-2018高中数学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2.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2)新人教A选修1-1

7 6
12
解析:椭圆的方程可化为
������2 4
+
������2 2
=
1,
∴F(− 2, 0).
∵直线 AB 的斜率为 3,
∴直线 AB 的方程为 y= 3������ + 6.

������ = ������2 +
3������ + 2������2 =
6, 4,
得7x2+12
2������ + 8 = 0.
所以0<m<5,所以1≤m<5.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二 弦长问题
【例 2】
已知椭圆
������2 ������2
+
������2 ������2
=
1(������
>
������
>
0)的离心率为
3 2
,
椭圆与直线������ + 2������ + 8 = 0 相交于两点������, ������, 且|������������| = 10,

Δ>0

a2>32,由弦长公式得
10=
5 4
×
[64

2(64

������2)].

������2 = 36, ������2 = 9.
∴椭圆方程为
������2 36
+
������2 9
=
1.
反思 求弦长的方法:先将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联立,得到关于x的
一元二次方程,再找到根与系数的关系,最后求弦长.不必具体求出
方程的根,即不必求出直线与椭圆的交点.这种方法是求弦长问题

2017-2018学年高中数学 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2.2 椭圆 2.2.1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课件 新人教A版选修2-1

2017-2018学年高中数学 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2.2 椭圆 2.2.1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课件 新人教A版选修2-1

利用椭圆定义求动点轨迹方程的步骤
(1)结合平面图形中的条件转化为动点到两定点的距离为定常数. (2)判断是否在标准位置. (3)由定义求出 a、b、c 进而求出标准方程.
3.已知两定点 F1(-1,0),F2(1,0),且|F1F2|是|PF1|与|PF2|的等差中项,则动点 P
的轨迹方程是( )
解析:(1)因为椭圆的焦点在 x 轴上, ∴可设它的标准方程为xa22+by22=1(a>b>0). ∵椭圆经过点(2,0)和(0,1),
∴2a22+b02=1, a02+b12=1,
∴ab22= =41, ,
故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42+y2=1.
(2)∵椭圆的焦点在 y 轴上,∴可设它的标准方程为 ay22+xb22=1(a>b>0). ∵P(0,-10)在椭圆上,∴a=10. 又∵P 到它较近的一个焦点的距离等于 2, ∴-c-(-10)=2,故 c=8, ∴b2=a2-c2=36, ∴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是1y020+3x62 =1.
=|F1F2|2=(2c)2=4,

①式两边平方,得
|PF1|2+|PF2|2+2|PF1|·|PF2|=20

③-②,得(2+ 3)|PF1|·|PF2|=16,
∴|PF1|·|PF2|=16(2- 3),
∴S△PF1F2=12|PF1|·|PF2|·sin 30°=8-4 3.
探究二 椭圆的标准方程 [典例 2] 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为(-4,0)和(4,0),且椭圆经过点(5,0); (2)焦点在 y 轴上,且经过两个点(0,2)和(1,0); (3)经过点 A( 3,-2)和点 B(-2 3,1).

2018年高中数学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圆锥曲线课件3苏教版

2018年高中数学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圆锥曲线课件3苏教版


2、替换模板
模板中的图片展示页面,您可以根据需要
方法一:更改图片
2.在图“替换”下拉列表中选择要更改字体。(如下图)
1. 选中模版中的图片(有些图片与其他 本身,而不是组合)。
2. 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更改图片”,选
3. 在“替换为”下拉列表中选择替换字体。 4. 点击“替换”按钮,完成。
赠送精美图标
可以用数学表达式来体现:
设平面内的动点为M ,有MF=d(d为动点M到直
线l的距离).
说明:
1.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统称为圆锥曲线. 2.我们可利用上面的三条关系式来判断动 点M的轨迹是什么.
(点上面“几何画板演示”打开几何画板文件)
•互动与建构 •问题与探究 •反馈与小结
1、字体安装与设置
如果您对PPT模板中的字体风格不满意,可进行批量替换,一次性更改各页面字体。 1. 在“开始”选项卡中,点击“替换”按钮右侧箭头,选择“替换字体”。(如下图
可以用数学表达式来体现: 设平面内的动点为M,有 MF1 MF2 2a (0<2a< F1F2 的常数) 思考:
在双曲线的定义中,如果这个常数大于或 等于F1 F2 ,动点M的轨迹又如何呢?
抛物线的定义 :
平面内到一个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l(F不在l 上) 的距离相等的点轨迹叫做抛物线,定点F叫做抛物 线的焦点,定直线l叫做抛物线的准线.
可以用数学表达式来体现:
设平面内的动点为M,有 MF1 MF2 2a
(2a>F1F2 的常数) 思考:
在椭圆的定义中,如果这个常数小于或等于 F1F2, 动点M的轨迹又如何呢?
双曲线的定义:
平面内到两定点 F1,F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 于常数(小于F1F2 )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两 个定点F1,F2叫做双曲线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 叫做双曲线的焦距.

2018年高中数学 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2.2.1 椭圆的标准方程课件10 新人教B版选修2-1

2018年高中数学 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2.2.1 椭圆的标准方程课件10 新人教B版选修2-1
(2 ) 椭 圆 的 焦 点 坐 标 为 : ( 0 , -5 ) 和 ( 0 , 5 )
变 式 答 案 : x2y21或 x2y21 36 16 16 36
课堂小结:
一个概念:椭圆 M F 1M F 22aF 1F 2
二个方程:
x2 a2

y2 b2
1

y a
2 2
x2
b2
1
椭 圆 的 标 准 方 程 为 :x 2 y 2 1 16 7
(2)解: 椭 圆 的 焦 点 在 y 轴 上 设它的标准方程为 y 2 x 2 1(a b 0 ) a2 b2 由 已 知 , 得 c 4 又 c2 a2 b2 a2 b2 16 ⑴
数学实验
1.取一条细绳,绳长 不变.
2.找两位同学将绳子 两端固定在小黑板 上的两个定点F1、 F2 上.
3.第三位同学用粉笔 把细绳拉紧,使笔 尖在小黑板上慢慢 移动,画出一条曲线.
M
F1
F2
概念形成
M
F1
F2
椭圆的定义: MF1 MF2 2a F1 F2
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 于常数(大于 F 1 F 2 )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
ac0
其中b 0;
x2 a2

y2 a2 c2
1
椭圆的 标准方程:
x2 y2 1(ab0) a2 b2
形成结论
椭圆的标准方程
x2
y2
a2 b2 1
其中 a, b0.
重 要 关 系 : c2a2 b 2
新知探究
y
F2 ( 0 , c )
y2 a2

x2 b2
1

2018年高中数学 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2.3.2 双曲线的几何性质课件1 新人教B版选修2-1

2018年高中数学 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2.3.2 双曲线的几何性质课件1 新人教B版选修2-1
例1:求双曲线 16x2 9y2 144 的实半轴长,虚半轴长,
焦点坐标,离心率,渐近线方程.
题型二:根据几何性质求双曲线标准方程
例2: 已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 4x 3y 0 ,
焦距为10,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从内容、方法、思想 等角度说明.
谢 谢

临 指 导
请 多 批 评 指
知识迁移 图形
y
. .B2
F1 A1O A2 F2 x F1(-c,0) B1 F2(c,0)
方程 范围
x2 y2 1(a b 0) a2 b2 x a 或 x a,y R
..
y
A2 F2
B2
B1
A1O
F1
F2(0,c) x F1(0,-c)
y2 x2 1 (a 0,b 0 )

a2 b2 y a 或 y a,x R
对称性 关于x轴、y轴、原点对称 关于x轴、y轴、原点对称
顶点 A1(- a,0),A2(a,0)
离心率 渐进线
e c (e 1) a
y b x a
A1(0,-a),A2(0,a)
e c (e 1) a
y a x b
题型一:已知双曲线研究其几何性质
顶点 离心率
A1(- a,0),A2(a,0)B1(0,-b),B2(0,b)
e c (0 e 1) a
关于x轴、y轴、原点对称
A1(- a,0),A2(a,0)
e c (e 1) a
y
•bB2
A1 • o a • A2
x

B1
思考
思考2:在几何性质方面,双曲线与椭圆有哪 些不同之处?
2.3.2 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2截面欣赏直线与球、平面与球的位置关系对应学生用书P33][自主学习]1.直线与球的位置关系有相离、相切、相交.2.从球外一点作球的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所有的切点组成一个圆.3.平面与球的位置关系有相离、相切、相交.4.一个平面与球面相交,所得的交线是一个圆,且圆心与球心的连线垂直于这一平面.[合作探究]1.用一平面去截正方体时,其截面可能是几边形?提示: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五边形、六边形2.直线与球的位置关系的判定与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判定一样吗?提示:一样.都是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r的关系去判定.3.平面与球的位置关系如何判定?提示:平面α,球O,球心O到α的距离为OH,球半径为R.若OH>R,则相离;若OH =R,则相切;若OH<R,则相交.对应学生用书P33]截面问题[例1]底面为底,下底面中心为顶点的圆锥,得到如图所示的几何体,如果用一个与圆柱下底面距离等于l并且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去截它,求所得截面的面积(阴影部分).[思路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截面问题,解题时根据题意画出轴截面可直观求解.[精解详析] 轴截面如图所示:被平行于下底面的平面所截的圆柱的截面圆的半径O1C=R,圆锥的截面圆的半径O1D设为x.∵OA=AB=R,∴△OA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又CD∥OA,则CD=BC,故x=l.∴截面面积S =πR 2-πl 2=π(R 2-l 2).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准确分析出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发挥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正确作出几何体的轴截面等,把立体图和截面图对照分析,找出几何体中的数量关系.把空间几何问题转化在同一平面内利用平面几何的知识解决,即用空间问题平面化的解题策略.1.一长方体木料,沿如图所示平面EFGH 截长方体,若AB ⊥CD ,那么下列四个图形中是截面的是( )解析:选A 因为AB ,MN 两条交线所在平面(侧面)互相平行,故AB ,MN 无公共点;又AB ,MN 在平面EFGH 内,故AB ∥MN .同理易知,AN ∥BM .又AB ⊥CD ,所以截面必为矩形.[例2] 个球过这个正方体的各个顶点,求这三个球的表面积之比.[思路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平面、直线与球的位置关系的应用.解此题时分别作出三种情况的截面图,可求解.[精解详析] 设正方体的棱长为a .(1)正方形的内切球球心是正方体的中心,切点是六个面正方形的中心,经过四个切点及球心作截面如图①,所以有2r 1=a ,r 1=a2,所以S 1=4πr 21=πa 2.(2)球与正方体的各棱的切点在每条棱的中点, 过球心作正方体的对角面得截面,如图②,2r 2=2a ,r 2=22a, 所以S 2=4πr 22=2πa 2.(3)正方体的各个顶点在球面上,过球心作正方体的对角面得截面,如图③,所以有2r 3=3a ,r 3=32a ,所以S 3=4πr 23=3πa 2. 综上可得S 1∶S 2∶S 3=1∶2∶3.与球有关的截面问题,为了增加图形的直观性,解题时常常画一个截面圆起衬托作用.2.棱长为2的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都在同一个球面上,若过该球球心的一个截面如图,则图中三角形(正四面体的截面)的面积是( )A .22B .32C . 2D . 3解析:选C 由题意结合图形分析知:截面过球心,且交AB 于E 点,则E 为AB 的中点,即可得△ECD 为等腰三角形,又CD =2,CE =DE =3,可求得S △ECD = 2.[例3] 如图,球O 的半径为2,圆O 1是一小圆,O 1O =2,A ,B 是圆O 1上两点.若∠AO 1B =π2,则A ,B 两点间的球面距离为 .[精解详析] 如图,OB =OA =2,O 1O =2,∴O 1A =2, ∴AB =2,∴△OAB 为正三角形, ∴∠AOB =π3.∴A ,B 两点间的球面距离为π3×2=2π3. [答案]2π3若一平面与球面相交所得交线是一个圆,且圆心与球心的连线垂直于这一平面,该圆心与球心距离为d ,圆半径为r ,球半径为R ,则d 2+r 2=R 2.本例条件变为“如图,球O 的半径为2,圆O 1是一小圆,O 1O =2,A ,B 是圆O 1上两点.若A ,B 两点间的球面距离为2π3”,则∠AO 1B = . 解析:由A ,B 间的球面距离为2π3知∠AOB =π3,所以△AOB 为等边三角形,AB =2;又由球O 的半径为2,O 1O =2知O 1A =O 1B =2,所以△AO 1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O 1B =π2.答案:π2本课时常考查截面问题,是每年命题的热点内容之一.属中档题.[考题印证]平面α截球O 的球面所得圆的半径为1,球心O 到平面α的距离为2,则此球的体积为( )A .6πB .43πC .46πD .63π[命题立意]本题主要通过截面问题考查球的性质及球的体积公式. [自主尝试] 设球的半径为R ,由球的截面性质得R =22+12=3,所以球的体积V =43πR 3=43π.[答案] B对应学生用书P35]一、选择题1.在一个锥体中,作平行于底面的截面,若这个截面面积与底面面积之比为1∶3,则锥体被截面所分成的两部分的体积之比为( )A .1∶ 3B .1∶9C .1∶3 3D .1∶(33-1)解析:选D 由面积比等于边长比的平方,体积比为边长比的立方可求得D 正确. 2.过半径为2的球O 表面上一点A 作球O 的截面,若OA 与该截面所成的角是60°,则该截面的面积是( )A .πB .2πC .3πD .23π解析:选 A 设截面的圆心为O ′,由题意得:∠OAO ′=60°,O ′A =1,S =π·12=π.3.如图,在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D 为棱AA 1的中点,若截面△BC 1D 是面积为6的直角三角形,则此三棱柱的体积为( )A .4 3B .3 3C .8 3D .6 3解析:选C 由题意,设AB =a ,AA 1=b ,再由12BD ·DC 1=6可得a 2+b 24=12.又由BC 2+CC 21=BC 21得a 2+b 2=24,可得a =22,b =4,∴V =34×(22)2×4=8 3. 4.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P ,Q ,R 分别是AB ,AD ,B 1C 1的中点,则正方体的过P ,Q ,R 的截面图形是( )A .矩形B .正五边形C .正六边形D .菱形解析:选C 如图,利用空间图形的公理作出截面,可知截面为正六边形.二、填空题5.已知OA 为球O 的半径,过OA 的中点M 且垂直于OA 的平面截球面得到圆M .若圆M 的面积为3π,则球O 的表面积等于 .解析:记球O 的半径为R ,圆M 的半径为r ,则依题意得r 2=3,R 2=r 2+⎝ ⎛⎭⎪⎫R 22,故R 2=4,球O 的表面积等于4πR 2=16π.答案:16π6.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各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若AB =AC =AA 1=2,∠BAC =120°,则此球的表面积等于 .解析:在△ABC 中AB =AC =2,∠BAC =120°,可得BC =23,由正弦定理,可得△ABC 外接圆半径r =2,设此圆圆心为O ′,球心为O ,在Rt △OO ′B 中,易得球半径R =5,故此球的表面积为4πR 2=20π.答案:20π7.已知点A ,B ,C 在球心为O 的球面上,△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应的边长分别为a ,b ,c ,且a 2=b 2+c 2-bc ,a =3,球心O 到截面ABC 的距离为2,则该球的表面积为 .解析:由a 2=b 2+c 2-bc 可得A =π3,再由正弦定理可得球的小圆半径为r =1,进而可得球的半径为R =3,该球的表面积为12π.答案:12π8.在2π3的二面角内,放一个半径为5的球切两半平面于A ,B 两点,那么这两个切点在球面上最短距离是 .解析:两切点对球心的张角为π3,∴球面距为5π3.答案:5π3三、解答题9.已知棱长为a 的正方体ABCD -A ′B ′C ′D ′中,M ,N 分别是CD ,AD 的中点,求证:MNA ′C ′是梯形.证明:如图,连接AC .∵M ,N 分别为CD ,AD 的中点, ∴MN 綊12AC .由正方体性质可知AC 綊A ′C ′, ∴MN 綊12A ′C ′,∴四边形MNA ′C ′是梯形.10.在北纬45°的纬度圈上有A ,B 两点,它们分别在东经70°与东经160°的经度圈上,设地球半径为R ,求A ,B 两点间的球面距离.解:如图,设北纬45°圈的圆心为O 1,地球中心为O , 则∠AO 1B =160°-70°=90°,∠OBO 1=45°,OB =R , ∴O 1B =O 1A =22R ,AB =R . 连接AO ,AB ,则AO =BO =AB =R , ∴∠AOB =16·2πR =13πR .故A ,B 两点间的球面距离为13πR .11.如图所示,三棱锥V -ABC 中,VA ⊥底面ABC ,∠ABC =90°.(1)求证:V ,A ,B ,C 四点在同一球面上.(2)过球心作一平面与底面内直线AB 垂直.求证:此平面截三棱锥所得的截面是矩形.证明:(1)取VC 的中点M . ∵VA ⊥底面ABC ,∠ABC =90°,∴BC ⊥VB .在Rt △VBC 中,M 为斜边VC 的中点, ∴MB =MC =MV .同理,在Rt △VAC 中,MA =MV =MC .∴MV =MC =MA =MB ,∴V ,A ,B ,C 四点在同一球面上,M 是球心. (2)取AC ,AB ,VB 的中点分别为N ,P ,Q ,连接NP,PQ,QM,MN.则MNPQ就是垂直于AB的三棱锥V-ABC的截面,易证PQMN是平行四边形,又VA⊥BC,PQ∥VA,NP∥BC,∴QP⊥PN,故截面MNPQ是矩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