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话高校改革发展
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随着国家对于高等教育的不断加强,高等教育已经成为了国家实现现代化乃至世界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等教育的发展对于一个国家的整体素质水平与经济实力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进行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教育质量的提高。
教育本身是一项长远而复杂的工作,因此教育机构需要在教学领域内不断进行改进。
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因此我们在课程设置上需要更加注重实际应用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同时,我们也需要更加注重教育的过程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领导能力。
这些都需要教育机构根据不同专业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教育设置,建立符合时代发展的教育理念,从而实现教育质量的提高。
其次,我们需要建立更加开放多元的教育体系。
教育机构需要更加开放多元,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允许学生更加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学科方向和研究领域,提高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兴趣。
如此一来,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来选择专业课程,让他们更有动力和积极性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同时,多元的教育体系也会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学生的学术研究和学科发展提供更加广泛的视野与支持。
第三,我们需要实现人才培养的全方位发展。
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需要将人才培养的视野扩大到多个方面。
除了传统的学术方向之外,还需要拓展到技术、创新、社会服务、公益等领域的才能培养,吸引更多的学生投身于这些有前途的领域。
同时,我们也需要具备更多学生就业的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加实用的技能和知识,协助他们在职场上更好地立足发展,以支持整体经济的增长。
最后,为了保障整个教育环境的发展,建立良好的教育体制和机制也是十分必要的。
教育机构需要建立规范严格、科学完善的管理模式,保障学生与教师的权益平等,以及教学内容和方式的科学合理。
同时,我们也需要建立沟通交流机制、资源共享机制、研究合作机制等等,以促进教育机构之间的协同作用,从而实现教育的共同发展。
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
办好高等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是党和国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特别强调“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加快‘双一流’建设,支持中西部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大学”。
这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新的动员令,是高等教育最紧迫的战略任务。
从规模到质量,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高等教育结构也更加科学合理。
但是,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也面临着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构不够合理、东中西部区域发展水平不平衡的矛盾。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持续推进教育领域改革,谋篇布局高等教育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党和国家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高等教育投入,中国高等教育体系更趋完备,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综合改革纵深推进,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稳步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从规模、结构、质量方面都有了明显提高。
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体系逐步健全。
去年,中国高校数量已达2914所,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699万人,居世界第一,占全球规模的1/5。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2.7%,比2012年提高12.7个百分点,已提前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确定的40%的目标。
高等教育体系进一步健全,博士培养规模稳步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加快发展,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招生总数中占比不断攀升,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与任务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与任务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和我们两委的干部同志在一起交流,我今天就是以一个教育实践工作者的角度和大家交流一下看法。
给我的题目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与任务》。
我今天还是虚实结合,微观的和宏观的结合起来讲一讲。
今天讲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讲讲我们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动因。
就是我们现在的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面临着什么样的压力,遇到了什么样的挑战,其中有哪些机遇。
我想首先跳出高等教育这个圈子到外部去看一看,我们是在什么样的大背景、大环境之下办学的。
然后,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这些年我们国家高等教育在改革建设这些方面取得的成果,看看都取得什么成绩(变化还是很大的)。
但是,光看到成绩不行,而且还得看到我们现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些矛盾,有一些什么热点、难点问题,今后高等教育或者高等学校的建设的任务是什么。
这三个方面是从高等教育这个角度给大家谈一谈。
然后,高等教育的实质,它的专业体是是高等学校,因为大家都是做宏观指导,做管理工作的,让大家对高等学校情况有一个了解,就是我们看一所大学怎么看、看什么。
最后一部分介绍一下高等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我从高等教育大的(话题)里面切入到高等学校,这样我想为大家今后的工作希望提供一些借鉴。
第一章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动因从几个方面提一提,国家发展战略的背景,经济发展的背景,社会发展的背景,科学技术发展的背景,还有国际的发展背景,以及现在我们在发展建设中遇到一些矛盾,从这几个方面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实际上我们都是两委的干部了,平时的学习任务很多,不光是自己学,可能经常到下面去做指导,还要讲,所以都很熟悉,我们这个部分点到为止,不做过多的展开。
第一节国家发展战略背景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战略的实施。
我们现在强调坚持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承担着创新型才培养的重任。
我们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高等教育要为战略的实施提供人力和智力的支持。
高校改革实施方案
高校改革实施方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的不断进步,高校改革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热点话题。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高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我们制定了以下高校改革实施方案。
首先,我们将加强高校教育的内涵建设。
高校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同时,高校教育要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其次,我们将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高校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体,他们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关系到高校教育的质量。
因此,我们将加大对高校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激励他们积极投身教育事业。
另外,我们将加强高校管理体制改革。
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是推动高校发展的重要保障。
我们将建立科学合理的高校管理体制,加强高校内部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为高校教育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此外,我们还将加强高校与社会的合作交流。
高校应当积极与社会各界合作,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推动高校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最后,我们将加强高校的自身建设。
高校要加强自身文化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党的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为高校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总之,高校改革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高校改革一定能够取得明显成效,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推动高校改革迈上新的台阶!。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中国高等教育发展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年里,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巨大的变革与发展。
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高等教育不仅在规模上得到了快速扩大,教育质量和水平也有了长足的提升。
通过引进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中国高等教育不断吸收各方面的优秀资源,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国家的创新与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
首先,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一番翻天覆地的变革。
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吸引了大量国外优秀教育资源的引进,同时对国内高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985年,国家推出了一系列高等教育改革措施,其中包括加强教育资源的分配和合理配置、多样化的招生形式、教师职称制度的建立等。
这些措施极大地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使得中国的高等教育逐渐走上了现代化道路。
其次,改革开放后,中国高等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高等教育的普及率还很低,但在四十年的改革发展中,中国高等教育的覆盖率不断扩大,逐渐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
据统计,2018年,中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了50%以上,远高于改革开放初期的水平。
这意味着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为个人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同时也为国家的发展培养了更多的人才。
再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有了长足的提升。
中国的高等教育不再仅仅追求数量的增长,而是注重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人才的能力。
国家加大了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加强了高等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教育资源的配置水平。
同时,高等教育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引入了更多的实践教学环节,加强了科研和实践的结合。
这些努力使得中国的高等教育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培养出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
最后,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已经成为了国家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国的高等学府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科研成果,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例如,在科技领域,中国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在人工智能、生物医学、新能源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
新时代的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
新时代的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新时代的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必须要把握好大势,紧紧抓住教育创新的重点和方向,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推进教育内涵的深化,努力构建富有创意和活力的教育体系。
一、强化教育的核心地位,推动教育的全面发展高校教育作为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必须要强化教育的核心地位,推进教育的全面发展。
高校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把培养拔尖人才和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结合起来。
二、加强教育的质量管理,提高人才培养水平高校教育要加强教育的质量管理,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提高课程质量和教学质量,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建立健全的教学管理制度,为培养优秀人才奠定基础。
三、构建高校与社会的紧密联系高校教育要构建高校与社会的紧密联系。
要引导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高校与社会的互动和交流。
四、推动教育信息化高校教育要推动教育信息化。
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提高信息化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五、注重创新创业教育高校教育要注重创新创业教育。
要根据学院和专业特色,构建具有不同特点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培养创新型、创业型人才,促进产学研创新发展。
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高校教育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推动国际化人才培养,增加国外留学机会,加强教育交流和学术合作,引进优秀的教师学者和教学资源,提高高校的国际化水平。
总之,新时代的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必须紧密围绕人才培养的目标,紧密围绕教育创新的方向,全面深化教育内涵,提升教育质量,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科技创新发展谋求更大成就。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趋势及路径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趋势及路径分析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改革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针对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和路径也逐渐清晰起来。
本文将就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及路径进行分析,以期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一、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1. 产业对接导向趋势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国家对高等教育所需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之一就是要更加紧密地对接产业发展的需要,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专业人才。
这就需要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上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更好地符合实际需求。
2. 多元化发展趋势高等教育改革的另一大趋势是多元化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不再满足于传统学科和专业。
高等教育改革需要更注重学科建设的多元化和专业结构的多样化,满足不同层次和领域的人才需求。
高等教育的多元化也包括了对学生的多样化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国际化趋势高等教育改革的另一大趋势是国际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中国的高等教育也需要更加注重国际视野和国际标准。
这就需要高等教育改革更加注重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引进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资源,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1. 课程改革随着产业对接导向趋势的加强,高等教育需要更加注重课程的改革。
高校应该积极探索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这包括对学科结构的调整,对课程设置的优化,对课程内容的更新等方面。
2. 教学改革教学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
高校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向实践教学模式转变。
高校可以通过开展实习实训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等教育改革还需要更加注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高校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趋势及路径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趋势及路径分析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高等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改革。
高等教育的改革趋势和路径分析是当前热门话题之一。
下面就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和路径进行分析。
一、改革趋势1. 提高教育质量随着社会的发展,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高等教育改革的首要趋势之一就是提高教育质量。
这包括改善教学设施、提高教师水平、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等方面。
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技术,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推进多元化发展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高等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
高等教育改革将会朝着多元化发展的方向发展,包括多元化学科设置、多元化教学形式等。
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文理学科,而是多元发展,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
3. 促进产学研结合实现产学研结合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
此前高等教育与实际产业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大学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的不匹配。
今后高等教育将更多的强化与产业的联系,促进产学研结合,使教育更加贴近社会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改革路径1. 推进大学自治大学自治是指大学具备自主权和独立性,有权自主决定办学方针、教学内容、学术评价标准等。
推进大学自治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路径之一。
建立学校体制机制,给予学校更多的自主权,使学校更多的参与决策,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
2.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高等教育改革需要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包括加大对重点学科的支持力度、调整学科结构、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等。
使优质教育资源得以更好地利用,提高教育质量。
3. 推进教学改革促进产学研结合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路径之一。
推进校企合作,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联合研究机构、实验基地等,使高校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和路径分析表明,未来我国高等教育将朝着提高教育质量、推进多元化发展、促进产学研结合等方向发展。
中国教育市场的高等教育改革
中国教育市场的高等教育改革1.引言1.1 概述中国教育市场的高等教育改革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市场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就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市场的状况、高等教育改革的必要性以及关键举措进行深入解析和探讨。
通过对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和未来展望的分析,希望能够为中国教育市场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来掐头去尾地探讨中国教育市场中的高等教育改革。
首先,我们将介绍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市场的整体状况,包括市场规模、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等方面。
接着,我们将分析高等教育改革的必要性,探讨现有问题所在以及为什么需要进行改革。
最后一部分将详细讨论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举措,包括政策制定、教学改革、学校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这三个部分的内容,我们将全面地了解中国高等教育市场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改革措施和展望未来发展。
1.3 目的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中国教育市场中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性以及关键举措,分析当前高等教育市场的状况,探讨为什么需要进行改革,以及应该如何进行改革。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分析,本文旨在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以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市场的健康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推动教育现代化和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1.4 总结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市场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过分追求学历、就业不对口等。
因此,高等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关键举措,例如完善高校评价体系、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等。
这些举措可以帮助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将是深远的。
它不仅将影响教育体制和教育质量,还将影响国家的整体发展。
展望未来,我们相信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中国的高等教育市场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学生将能够更好地实现自身能力和价值,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大学改革发展情况汇报
大学改革发展情况汇报
近年来,大学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了更好地总结和展望大学改革发展
的情况,特此汇报如下:
一、教学改革。
在教学方面,大学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加强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
通过构
建多元化的课程体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同时,大学加强了教学评价体系的建设,推行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科研创新。
大学加大科研投入,积极推进科研成果转化。
通过建设科研平台和创新团队,
提高了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和社会影响力。
同时,大学加强了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促进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三、人才培养。
大学注重人才培养,加强了学科交叉和综合能力培养。
通过建设多元化的人才
培养体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同时,大学加强了与企业的合作,促进了人才培养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对接。
四、学科建设。
大学加强学科建设,优化学科结构和布局。
通过建设一流学科和专业,提高了
学科竞争力和影响力。
同时,大学加强了学科交叉和融合,促进了学科间的合作和创新。
五、国际交流。
大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了国际化办学水平。
通过建立国际合作交
流平台,提高了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
同时,大学加强了留学生教育管理,促进了国际化人才培养和文化交流。
综上所述,大学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未来,大学将继续深化改革,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推进高质量发展,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不懈努力!。
高校改革分析:直面困难,在曲折中发展
高校改革:直面问题,在曲折中发展众所周知,在世界排名前100所大学中,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却只有寥寥几所大学在其中并且排名落后,总体上我国的高校与其他国家的高校存在着很大差距,教育发展必然涉及到高校改革,而高校改革也一直都是社会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
以下从背景与原因、过程与问题、措施与办法三方面来讨论这个话题。
一.高校改革的背景与原因回顾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始终是主要内容之一。
特别是当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阶段迈向大众化教育阶段之后,教育观念、教育价值、社会对人才需求等诸多方面的变化对高校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高校教育教学在观念、内容、方法等各个方面不断深化改革,向前发展,以适应经济、社会变化的新需要。
2013年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重大部署,其中围绕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总体要求,明确了教育改革的攻坚方向和重点举措,表明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决定》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直面现代化建设需要解决的体制机制问题,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关切和期盼,在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方面已经把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摆在突出位置。
而紧接着在2014年的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又被再次强调。
近年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加强,取得了积极进展,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毕业生创业就业、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主要是一些地方和高校重视不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与实践脱节;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欠缺,教学方式方法单一,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实践平台短缺,指导帮扶不到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亟待健全。
高等教育质量的改革与发展
高等教育质量的改革与发展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科技的日新月异,高等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发凸显。
然而,也不可忽视的是高等教育体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教育质量不稳定、与产业需求不匹配等,这些问题亟待改革和发展。
本文将从改革措施、创新教育方式和提高管理水平三个方面探讨高等教育质量的改革与发展。
一、改革措施1.提高师资水平师资力量是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因素之一。
鼓励教师深入产业实践,更新知识和技能,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实现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
2.优化课程设置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对课程设置进行优化调整。
在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增加非学科专业课程和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加强质量监控与评估建立科学有效的质量监控与评估机制,对高等教育机构和课程进行全面评估,及时发现问题,促进不断改进。
二、创新教育方式1.引入混合式教学结合线上与线下教学,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实现知识内容的全方位传授。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提高学习效果。
2.开展实践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实习、实验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鼓励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或创业实践,提高其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三、提高管理水平1.加强高层领导团队建设构建专业化、高素质的高层领导团队,提升高校决策与管理水平。
选聘有经验的管理者,注重团队协作与专业分工,实现高效管理。
2.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监管,推进财务透明化,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促进资源的合理分配。
3.加强社会资金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高等教育的发展,引入社会资源和投资,提供更多资金支持。
总结:高等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
通过改革措施的实施,创新教育方式的引入以及提高管理水平,可以有效地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使其与国家发展需求相匹配。
浅谈我国高校深化机构改革的途径
浅谈我国高校深化机构改革的途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我国高校深化机构改革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而高校深化机构改革的途径也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通过深入了解和研究,我认为在我国高校深化机构改革的途径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强化高校内部管理体系高校内部管理体系的完善和健全是高校深化机构改革的重要途径。
要实现管理体系的强化,首先需要从高层领导层面入手,加强高校领导层的建设和培养,选拔具有全球化视野和国际化管理经验的高校领导人才,加强高校决策层的专业化和科学化管理,为高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组织保障。
在高校内部,应构建有效的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和财务管理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高校管理水平和效率。
二、促进高校内外资源的共享和整合高校深化机构改革的途径之一是促进高校内外资源的共享和整合。
高校应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的合作交流,有效整合资源,形成优势互补,提高高校的综合实力。
要打破学科和学院之间的界限,促进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背景的高端人才,激发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三、加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高校深化机构改革的途径之一是加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
高校应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积极探索符合时代要求和国际标准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开展课程改革、教学方法改革等举措,推进素质教育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和高素质人才。
四、加强高校科研体系的建设高校深化机构改革的途径之一是加强高校科研体系的建设。
科研是高校的一项重要职能和使命,加强高校科研体系的建设对于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提升高校的学术影响力至关重要。
高校应优化科研结构,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科研团队和科研成果,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提高高校的学术声誉和国际影响力。
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与路径
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与路径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和巨大的机遇。
为了推进高等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我们需要明确的方向与路径。
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与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培养更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首要方向是培养更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高等教育应该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各行业发展需求,注重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培养人才的目标应该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变为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在新时代,我们要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通过推进教育教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提高科研创新能力等方面来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三、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机制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是实现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新时代,我们要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注重推进学科专业设置优化调整,加强高校内部管理,完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加强高校党的领导等方面的。
四、促进高等教育与产业结合高等教育与产业结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新时代,我们应该加大高等教育与产业结合的力度,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加强高等教育与产业界的合作,培养适应产业需求的专门人才,推动高等教育与国民经济的良性互动。
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高等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国际交流与合作。
在新时代,我们要加强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吸引国际优秀教师来华任教,鼓励学生到国外留学交流,推动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在国际上的声誉和影响力。
在实施高等教育发展的路径上,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促进政府投入的增加和政策的支持力度。
同时,还需要加强高校的内部管理,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此外,还需要鼓励社会力量的参与,推动高等教育的社会化发展,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高等教育改革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高等教育改革这一重要议题。
在此,我想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助力人才培养”为题,谈一谈我的看法。
首先,我们要明确高等教育改革的目的。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关键时期。
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就是要通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创新教育体制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1. 调整学科布局。
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优化高校学科布局,加强特色学科建设,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学科领域。
2. 优化师资队伍。
引进和培养高水平师资,提高教师待遇,激发教师创新活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3.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拓宽国际视野,推动高校与世界一流大学开展合作办学,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二、创新教育体制机制1. 深化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完善高校治理结构,激发高校办学活力。
2.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推进招生和就业制度改革。
实行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提高招生选拔的公平性和科学性。
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三、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
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尊重学生兴趣和特长,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3. 加强产学研结合。
深化校企合作,推动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的合作,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总之,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实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谢谢大家!。
高校教育改革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关乎我们未来发展的重要话题——高校教育改革。
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我国高等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改革,已经成为了我们共同的责任与使命。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我国高校教育的历史。
从“文革”后的恢复重建,到改革开放后的蓬勃发展,再到如今的“双一流”建设,我国高校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然而,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高校教育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人才培养模式单一。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教育过于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这使得许多毕业生在进入社会后,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工作环境。
二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均。
在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上,区域、城乡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这不仅影响了教育公平,也制约了高校教育的整体发展。
三是教育评价体系亟待完善。
当前,我国高校教育评价体系仍以考试成绩为主要指标,导致部分学生过分追求分数,忽视了对创新能力的培养。
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我国高校教育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努力实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目标。
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加大投入,完善高等教育资源分配机制,促进教育公平,让更多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三、改革教育评价体系。
建立多元化、全面化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创新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待遇,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教师。
五、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与世界一流高校的合作,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我国高校的国际竞争力。
同学们,改革之路任重道远。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实现我国高校教育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在此,我提出以下几点倡议:一、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责任。
我们要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高校教育改革发言稿
高校教育改革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嘉宾、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向大家发表高校教育改革的发言。
当前,高校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焦点话题,高校教育的改革亟待加强。
为此,我想就高校教育改革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和建议。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当前高校教育存在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教育模式单一,缺乏创新。
传统的高校教育往往以灌输式的授课方式为主,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种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无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的人才。
第二个问题是教学内容和社会需求脱节。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个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然而高校教育的教学内容却没有及时跟进。
许多学生毕业后发现所学专业与实际需求相去甚远,这导致学生就业难、用人单位用人不足。
第三个问题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公。
一些名校资源丰富,教师水平高,而一些普通高校则面临教师短缺、教学条件差等问题。
这种不公平的现象导致优质教育资源无法普及,制约了教育公平与社会发展。
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高校教育改革需要立足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改革教育模式,培养创新能力。
高校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学以致用。
可以通过开设实践课程、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第二,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优化教学内容。
高校应与用人单位密切合作,及时了解各行各业的需求,并将这些需求纳入教学内容的设计中。
同时,高校还应提供多样化的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职业规划进行选择,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三,促进教育资源公平分配。
政府应加大对普通高校的支持力度,提高基础教育投入,提升教师水平和校园设施建设水平。
另外,可以通过建立高校资源共享平台,实现资源的跨校共享,增加普通高校获取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
最后,我希望教育部门能够重视高校教育改革,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为高校教育改革提供有力保障。
大学改革实施方案
大学改革实施方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大学教育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改革的压力。
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提高教育质量,大学改革势在必行。
因此,我们制定了以下大学改革实施方案。
首先,我们将加强课程设置,注重学科交叉和实践能力培养。
传统的学科分类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因此我们将推动各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同时,我们将加强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我们将优化教学管理体制,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是教育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
因此,我们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同时,我们将建立健全的教学评价体系,对教学质量进行全面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再次,我们将加强学生管理和服务,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大学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此,我们将加强学生管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提供更多的个性化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让他们健康成长。
最后,我们将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大学应该是社会的智慧库和人才库,应该为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因此,我们将加强与企业和社会的合作,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
总之,大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
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大学教育一定能够迎来新的发展,为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推动大学改革的实施,开创教育新局面。
高校改革方案
高校改革方案随着对教育的不断深入思考和社会需求的变化,高校改革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高校改革旨在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推动教育体制的创新和发展。
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探讨高校改革的方案。
首先,高校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过去的高校教育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因此,高校改革的方案之一,是加强学生的实践实训环节。
通过实践实训,学生可以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此外,高校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其次,高校改革需要强化教育教学的质量保障体系。
当前,一些高校在招生和评估方面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导致培养质量参差不齐。
为此,高校改革方案应当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估机制。
这包括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评估,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测评,对教育教学设施的配备和管理进行监督等。
同时,高校还可以加强与各行业企业的合作,建立实习就业联动机制,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第三,高校改革应当促进学科交叉和创新创业。
当前,许多高校的学科设置过于单一,没有充分发挥学科交叉的优势。
因此,高校改革方案可以鼓励学科交叉研究和学科融合创新。
例如,可以推动管理学和工程学的交叉研究,培养具备管理和技术背景的人才;可以鼓励文学和科学的交叉研究,培养具备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人才。
此外,高校还可以设立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和创业孵化器,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支持和培训。
最后,高校改革方案应该注重贫困地区高校的发展。
贫困地区的高校面临着资金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导致教育质量较低。
因此,高校改革方案应该加大对贫困地区高校的支持力度。
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教育设施条件等措施,提高贫困地区高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同时,还可以开展与发达地区高校的合作交流,提升贫困地区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话高校改革发展关键词①:提升质量深化教育改革回归大学本位苏州大学校长朱秀林回归大学本位。
坚持育人为本、教学为重,“把一切为了学生成人成才成功,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校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学校、学院领导的精力、师资力量、资源配置、经费安排、业绩评价都要以教学为中心。
在资源配置方面,涉及教学活动的经费优先安排,确保教学经费专款专用;在教师遴选、评聘等方面尤其注重教师教学能力的考核,提高教学工作量在教师绩效考核中的权重比例;在课程设计、教法选择方面突出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等等。
通过科学设计、精心组织,引导教师真正恪尽为师之道,集中精力教书育人,引导学生真正厉行求学之责,踏踏实实勤学苦练。
深化试点改革。
我们将充分发挥国家试点学院的特区政策,进一步深化相关领域改革,并在校内推广。
在招录方式方面,推进“大类招生、分层培养”,通过自主招生、二次选拔、与高中衔接等渠道,选拔优质生源,继续推进硕士生“预录取制度”和博士生“申请考核录取制度”。
在培养模式方面,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制定多样化的培养方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成长路径,推进网络课堂建设力度,完善书院制、带薪实习计划等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在课程建设方面,开展专业国际评估和课程论证工作,制定各类课程的教学质量标准,优化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设置比例,打通本科、硕士、博士课程体系,鼓励学生自由选课。
在教学方法方面,推进导师制、小班化、国际化培养,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研究性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激情。
在考核评价方面,与国际接轨,完善作业制度、考试制度和学业评价制度;以鼓励出国进修为导向,优化奖学金设置方案。
强化协同推进。
首先,建立教师乐教敬业导向机制,加强教学工作量在院系薪酬分配中的权重,确保教师在人才培养方面责任、贡献和收益相统一。
其次,建立科教协同育人机制。
按照“顶天、立地、育人”的科研工作思路,将科研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
再次,完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各教学单位要认真制定《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完善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建立校院两级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打造优势学科跻身“一流行列”江苏大学校长袁寿其纵观世界地位上升迅速的大学,都是在一两个领域首先取得突破,以此带动整体水平的提升。
为此,在高水平大学建设中,我校一方面整合涉农学科的优势力量,倾力打造涵盖农业机械、节水灌溉、农产品加工、农用动力、农业生物环境与农村能源等在内的“大农业工程”学科群;另一方面,学校积极扶持医学、生命科学、化学等发展势头强劲的学科,使其尽快跻身一流行列。
科技创新服务坚持“顶天立地”。
“顶天”方面,2013年学校获批国家自然基金151项,列全国高校第47位;继国家水泵及系统工程研究中心组建之后,“混合动力车辆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成功获批,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被列入教育部、科技部高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计划;“油菜联合收割机关键技术与装备”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学校“工中有农,以工支农”的办学特色得到进一步弘扬和彰显。
“立地”方面,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对接《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学校着力加强与国家和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度匹配的专职科研机构以及地方工程研究院建设,通过“接地气”,切实将为地方和企业服务的“端口”前移。
突出学科人才科研“三位一体”。
在“高端、青年、国际化”人才战略引领下,根据学科建设规划,学校在每年引进150名博士后和博士(其中30%具有海外背景)的同时,加大选派教师赴海外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合作研究的力度,倾力打造能够参与国际科技竞争的优秀学术带头人群体。
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学校紧紧依托机械动力类优势学科,率先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车辆工程和热能与动力工程3个专业开展“卓越计划”试点,并牵头组建了“江苏省机械动力类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联盟”;2013年,学校医学、流体、车辆工程领域的学生作品分别摘取第13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和一、二等奖。
推动学生国际化方面,学校各重点、优势学科均设立了学生海外留学奖学金,支持品学兼优的学生赴海外留学、游学。
同时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
2013年,学校被评为“江苏省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先进学校”。
关键词②:人才培养推进“三型一化”改革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扬州大学校长焦新安我校将重点推进“三型一化”改革、研究生国际化培养、导师责权机制与研究生激励机制完善等工作,进一步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
所谓“三型一化”改革,即积极构建、完善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学术型研究生、以提升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型研究生、两者兼具的复合型研究生以及国际化研究生的分类培养模式。
学校鼓励多学科交叉培养,加强对学术型研究生进行系统科研训练,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水平研究生培养。
积极发展专业学位教育,按照学位种类、专业领域修订培养方案,加大实践环节比重。
加强产学研基地、实践基地和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建设,积极完善协同育人机制。
2013年,学校资助4位博士生出国(境)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今年这一数字将大大增加,超过招生计划50%的博士研究生将由学校资助赴海外名校研修或国际科研合作1年,以开阔他们的学术视野,提升学术能力。
坚持高端引领,大力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结合高端人才引进和聘任计划,分类制定不同学科、不同类型研究生导师遴选办法,按照遴选、聘任和资格认定“三结合”的思路,改革导师选聘工作,优化导师队伍结构。
从2013年起,学校开通快速通道,对引进的高端人才的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任职资格进行快速审核认定,及早发挥他们的作用。
以省级协同创新中心为平台,通过选配专门导师队伍、单立招生指标、独立制定授予学位成果要求等措施,引领导师积极推进校所、校企、中外协同培养机制建设。
深化投入机制改革,加大研究生教育投入,不断扩大学业奖学金覆盖面,大力促进拔尖人才培育、研究生国际化培养。
建立健全导师责任制、项目资助制,结合奖学、助学制度改革,充分调动研究生参与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积极性。
提高授予博士学位的科研成果要求,设立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基金,引导博士生进行高水平研究,进一步提高博士生的科研贡献率。
加大基本科研业务费对研究生培养的支持力度,支持研究生开展自主研究。
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
继续实施“研本1+1”引领计划、顶岗实习锻炼计划,大力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此外,学校还将强化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改革质量评价机制,逐步由内部质量监督向外部质量监控转变,由一元质量标准向多元质量标准转变。
推进校企联合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三江学院校长陈云棠新的一年,我校将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为此,我们将着力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深化内涵建设;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双师型”队伍结构,提高教学水平;着力加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优化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着力改革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MOOC等开放优质资源,提高教学效果;着力加强科研工作,增强科研服务教学和地方的能力,努力提升办学实力和竞争力。
在“应用知识”“实践能力”“职业素养”融合式培养、一体化发展的“三维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的引领下,在实践“点对点”“点对块”“点对网”以及校企合作“桥梁平台”等合作模式的基础上,学校将逐步构建完善“全程参与、深度融合、协同育人”的联合培养体系,探索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模式,形成多元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我校将以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和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的建设为契机,以电子学院嵌入式系统平台为切入点,探索以项目设计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设计为引领、以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为原则的研讨式教学,充分体现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性特色;进一步做好相关专业卓越人才的联合培养工作,创新校外实践教育模式,推动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校外实践教育的教学目标和培养方案、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组织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组建由教师和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共同组成的教师队伍,促进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建立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同时,学校将在内涵上积极加强与企业多个环节的对接工作:社会能力的培养与企业文化对接,专业教师与技术人员对接,专业设置与行业岗位对接,课程体系与职业标准对接,实训基地与生产车间对接,切实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专业能力和行业技能的无缝对接。
关键词③:内涵建设以“真”激发高校创新活力南京工业大学校长黄维人才是高校创新活力的源泉,是体现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之所在。
我们将以科学人才观为指导,用“心”夯实人才工作,以“真”激发高校创新活力。
首先,用“心”着眼学校发展,重在真抓实干。
人才工作各项政策的出台,必须服务于学校内涵式发展的需要。
我校提出的“高端人才培育工程”,正是学校处于转型阶段,对提升核心竞争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提高创新发展能力与层次的必然选择。
我们希望通过高端人才的引领,发挥引进一位领军人才、凝聚一个创新团队、搭建一个事业平台、做强一个新兴学科、突破一项关键技术、兴办一个高新企业、带动一门新兴产业、推动一项制度创新、营造一种人文环境、激发一方改革活力的人才工作链条良性连锁反应。
其次,用“心”关注教师发展,重在真情实感。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体力量,职业生涯优化关系到全校每一个教职员工的事业发展、作用发挥。
我校实施的“职业生涯优化工程”,正是以“发展、兴趣、能力”为支点,最大程度地发掘每位教职员工的发展潜力,优化个人事业发展路径,实现学校与个人发展的双赢局面。
我们将尽全力为教职员工搭建人人皆可成才的发展平台,从科研用房、办公用房、生活配套条件等方面做好保障,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生态环境。
无论是外引,还是内培,都要做到同等水平、同等待遇。
第三,用“心”做好人才管理,重在真才实学。
高校不应是人才的“保险箱”,而应是人才的“保鲜箱”。
人才不是“面子工程”,而是要着眼于学科发展、着眼于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集聚与培养。
学校人才工作要坚守唯才是举、唯才是用这一原则,做到引培并举、分类管理、突出重点、统筹兼顾,要以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真诚协作的大学文化为感召,要以学术共同体的开放胸怀和发展思维培育激励管理好人才队伍,要以新理念、新思维、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创新性、科学性、实践性、发展性、全球化为考量。
我校提出的“全球战略推进工程”,正是以全球化视野、与国际接轨的理念,引进、培养与管理人才队伍。
施行国际同行评价制度,对基础性前沿研究、应用型研究进行分类管理,着眼于科研成果在行业领域、学科方向上的认同度、尊重度和追随度,坚持以实际贡献为依据对研究成果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