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现代菲利普斯曲线-精品
菲利普斯曲线
πe 为预期通货 膨胀率
4
(1)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预期通货膨胀率保持不变, 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
短期:从预期到需要调整的时 间间隔比较短,使得人们来不及 作出反应。
短期中
л% PC
工人来不及调整通货膨胀预 期,预期通货膨胀率可能低
л3
于以后的实际通货膨胀率。
л2
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
菲利普斯曲线
1.菲利普斯曲线 Phillips curve : 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工资上涨率)成反向关系的曲线。
菲利普斯使用英国100年的历史数据得出的经验关系。
工资上涨意味着物价水平上
涨:
л
PC
通货膨胀总是可以通过忍受 较高的失业率加以解决。
失业率可通过承受较高通货 膨胀率得到降低。
菲利普斯曲线
u
2.菲利普斯曲线方程
菲利普斯曲线方程 π= -ε(u-u*)
经济意义: 失业率>自然失业率,
价格水平下降。 失业率<自然失业率,
价格水平上升。 升降幅度,取决于ε。
π=通货膨胀率 ε=价格对失业率的反应程度 u=失业率 u*=自然失业菲利普斯曲线
2
3.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
推论: 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中,宏观经济政策都是无效的。
8
3
4.货币主义的菲利普斯曲线
附加预期的
货币主义者弗里德曼提出: 企业和工人关注的是实际工资,而非名义工资。 工人对通货膨胀有预期。
他们都会根据预期的通货膨胀水平来调整名义工资。 预期通货膨胀率越高,名义工资增加越快。
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方程(现代菲利 普斯曲线方程)
π-πe = -ε(u-u*) π= πe -ε(u-u*)
菲利普斯曲线课件
向右移动。
财政政策与菲利普斯曲线
财政政策对菲利普斯曲线的影响
通过政府支出和税收等财政政策工具,影响经济增长和就业,从而影响菲利普斯曲线。
政府支出对菲利普斯曲线的影响
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使菲利普斯曲线向右移动;减少政府支出则 相反。
税收政策对菲利普斯曲线的影响
减税可以刺激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使菲利普斯曲线向右移动;增税则相反。
此外,菲利普斯曲线还为经济学家提供了研究经济问题的 工具和方法,促进了经济学的发展。
02
菲利普斯曲线的理论
菲利普斯曲线的经济理论
菲利普斯曲线是一种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关 系的曲线,由英国经济学家威廉·菲利普斯于1958年
提出。
输标02入题
该曲线表明,在短期内,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 在交替关系,即当失业率较低时,通货膨胀率较高; 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通货膨胀率较低。
菲利普斯曲线课件
• 菲利普斯曲线简介 • 菲利普斯曲线的理论 • 菲利普斯曲线的发展与变化 • 菲利普斯曲线与经济政策 • 菲利普斯曲线的挑战与争议 • 结论:菲利普斯曲线的影响与意义
01
菲利普斯曲线简介
菲利普斯曲线的定义
菲利普斯曲线是一种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关系的曲线。它指出,在短期 内,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一种替代关系,即当失业率较低时,通货膨胀 率较高,反之亦然。
学术研究影响
菲利普斯曲线激发了大量的学术研究,探讨通货膨胀、失业和宏观 经济政策之间的复杂关系。
公众理解
菲利普斯曲线帮助公众理解经济现象,使得普通人也能够理解通货膨 胀和失业的经济学原理。
菲利普斯曲线的意义
提供政策权衡观点
菲利普斯曲线表明,政策制定者 面临着权衡取舍,即在保持低通
简述菲利普斯曲线及其运用
简述菲利普斯曲线及其运用菲利普斯曲线是一种描述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该曲线表明,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
菲利普斯曲线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50 年代,当时新西兰统计学家菲利普斯提出了该曲线的概念。
在菲利普斯曲线中,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化率是主要影响因素。
当通货膨胀率高时,如果工资没有随之调整,那么工人的实际购买力变低了,工厂雇佣工人的实际成本降低,因此企业会雇用更多的工人,从而降低失业率。
同时,当通货膨胀率高时,销售单价变高,在工资不变的前提下,工厂会增加生产数量,雇佣更多的劳动力,从而降低失业率。
菲利普斯曲线的运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货币政策:菲利普斯曲线对货币政策的制定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当通货膨胀率高于失业率时,央行应该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降低通货膨胀率,从而稳定失业率。
相反,当通货膨胀率低于失业率时,央行应该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提高通货膨胀率,从而促进就业和增长。
2. 财政政策:菲利普斯曲线也对财政政策的制定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当通货膨胀率高于失业率时,政府应该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降低通货膨胀率,从而稳定失业率。
相反,当通货膨胀率低于失业率时,政府应该采取宽松的财政政策,提高通货膨胀率,从而促进就业和增长。
3. 菲利普斯曲线对经济危机的预测和应对:当菲利普斯曲线向左倾斜时,表示通货膨胀率低于失业率,这种情况下容易出现经济危机。
相反,当菲利普斯曲线向右倾斜时,表示通货膨胀率高于失业率,这种情况下也容易出现经济危机。
因此,央行和政府应该密切关注菲利普斯曲线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经济危机。
总的来说,菲利普斯曲线对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以及经济危机的预测和应对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菲利普斯曲线》课件
菲利普斯曲线:描述通货膨胀与失 业率之间的关系
财政政策对菲利普斯曲线的影响: 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来影响通货膨 胀和失业率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财政政策:政府通过税收、支出和 债务管理等手段来影响经济
财政政策与菲利普斯曲线的关系:财 政政策可以影响菲利普斯曲线的形状 和位置,从而影响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提出背景:20世纪5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菲利 普斯提出
理论基础:基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主要内容:描述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
发展历程:从最初的简单模型,到加入预期因 素,再到引入其他经济变量,不断完善和发展
应用领域:广泛应用于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和研 究
影响:对宏观经济学和政策制定产生了深远影 响
提供了政策制定者制定宏观 经济政策的依据
添加标题
中国:中国学者对菲利普斯曲线在中国的实证研究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中国的经济结构与 西方国家存在较大差异,需要采用不同的经济模型来解释通货膨胀和失业关系。
菲利普斯曲线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描述了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 即通货膨胀率越高,失业率越低。
菲利普斯曲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也反映了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的 关系,即经济增长越快,通货膨胀率越高。
菲利普斯曲线的经济含义对于政策 制定者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具有重要 意义
菲利普斯曲线: 描述通货膨胀与 失业率之间的关 系
货币政策:政府 通过调整货币供 应量来影响经济
菲利普斯曲线与 货币政策的关系: 货币政策可以通 过影响通货膨胀 来影响失业率
货币政策的实施: 通过调整利率、 公开市场操作等 手段来影响货币 供应量
研究菲利普斯曲线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关系,探讨如何通过调整政策来影响菲利普斯曲线的走 势。
菲利普斯曲线及其概况
第一章引言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关系在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吸引了一些重要经济学家的关注。
在一定的时间社会往往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权衡取舍。
如果财政政策决策者货币政策制定者和货币政策制定者扩大总需求,使得经济沿着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那么在短期内可以扩大总需求并增加就业,但这样却会导致更迅速的物价上涨。
如果决策者通过减少总需求,使经济沿着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下移动,就可以降低通货膨胀,但需要以短时间的低产量和高失业为代价。
而菲利普斯曲线正是描述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短期权衡取舍的一条曲线[1]。
稳定物价和降低失业率是政府经济决策者的主要目的。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如何使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保持更加适当的短期平衡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果一味的追求高GDP增长率,虽然可以增加就业,但必然会导致高通货膨胀率。
对于我国目前而言正处于高通胀与高失业双重压力下,如果采取扩张型财政政策,就业压力虽然可以有所缓解但物价会持续上涨,人民生活压力将会变大。
因此我国要从当前基本国情出发,适当放缓经济发展速度,稳定物价,提高就业。
因此,只有在依据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对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才可以实现这个目标。
第二章菲利普斯曲线概述2.1菲利普斯曲线及其概况一、菲利普斯曲线概述菲利普斯曲线刚开始是说明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一条曲线。
它是由新西兰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根据1861—1957年英国的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实际情况统计资料提出来的,故称之为菲利普斯曲线[1]。
因为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货币工资率的提高是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即货币工资率的增加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加,而引起物价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所以,菲利普斯曲线又成为当代经济学家用来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相关关系的曲线。
如图1所示。
菲利普斯曲线表示通货膨胀率越高失业率越低,失业率越高通货膨胀率越低,即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的相关关系[2]。
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1. 引言菲利普斯曲线(Phillips Curve)是经济学中的一种曲线关系模型,由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A.W.H. Phillips)于1958年首次提出。
该曲线显示了经济中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反向关系。
菲利普斯曲线给出了在短期内经济中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存在的一种权衡关系。
2. 菲利普斯曲线的观点菲利普斯曲线的观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2.1 通货膨胀与失业的反向关系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当失业率较低时,经济中的通货膨胀率较高;而当失业率较高时,经济中的通货膨胀率较低。
换言之,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存在一个负相关关系。
这意味着政府可以通过调控失业率来控制经济中的通货膨胀。
2.2 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菲利普斯曲线中的观点对于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根据曲线的原理,政府可以通过调控失业率来实现对通胀的控制。
当经济中的通货膨胀率过高时,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失业率来降低通胀,反之亦然。
2.3 曲线的局限性菲利普斯曲线虽然在一段时间内可以用来解释经济中的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关系,但它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
曲线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长期与短期的区别:菲利普斯曲线主要适用于短期内的经济观察,而在长期内,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关系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外部冲击:菲利普斯曲线没有考虑到外部冲击对经济的影响,如自然灾害、政治动荡等。
这些外部因素可能会打破曲线中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关系。
•结构性失业:曲线没有考虑到失业率中的结构性失业,即由于技术进步或产业结构调整等原因导致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的存在可能扭曲曲线的关系。
3. 近年来的变化近年来,菲利普斯曲线在实践中发现了一些变化。
原始的菲利普斯曲线主要关注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但实际的观察发现,在一些情况下,这种关系并不明显。
3.1 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疏离近年来,一些国家的失业率出现了下降,但通货膨胀率并未显著上升。
这表明菲利普斯曲线的经验规律在这些情况下并不适用。
现代菲利普斯曲线
现代菲利普斯曲线
现代菲利普斯曲线是用于描述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关系的经济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一种替代关系,即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失业率上升时,通货膨胀率可能会下降,反之亦然。
首先,现代菲利普斯曲线的基本假设是,货币工资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这是因为,如果货币工资增长较快,企业可能会提高产品价格,从而导致通货膨胀率上升。
因此,货币工资增长率是决定通货膨胀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次,现代菲利普斯曲线还假设,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这是因为,当失业率较高时,工人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这可能会导致他们接受较低的工资增长。
因此,失业率的变化会影响到货币工资增长率,进而影响通货膨胀率。
总的来说,现代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在短期内,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一种替代关系。
如果政策制定者能够通过货币政策或其他措施来控制货币工资增长率,他们就可以在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进行权衡,以达到最优的宏观经济政策效果。
例如,如果一个国家的失业率居高不下,政府可能会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和增加就业机会。
这种政策措施可能会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加,从而增加货币工资增长率。
如果货币工资增长率上升,企业可能会提高产品价格,从而导致通货膨胀率上升。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可能会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率。
总之,现代菲利普斯曲线是一种重要的经济理论,它为我们理解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权衡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利益关系,政策制定者可以更好地制定宏观经济政策,以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
u
2.菲利普斯曲线方程
菲利普斯曲线方程
π = -ε (u-u*)
π =通货膨胀率
ε =价格对失业率的反应程度 u=失业率 u*=自然失业率
通货膨胀率л
经济意义: 失业率>自然失业率, 价格水平下降。 失业率<自然失业率, 价格水平上升。 升降幅度,取决于ε 。
π e 为预期通货 膨胀率
4
(1)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预期通货膨胀率保持不变,
短期:从预期到需要调整的时
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
间间隔比较短,使得人们来不及 作出反应。
短期中 工人来不及调整通货膨胀预
л% л3 л2 л1
PC π e =л 3 π e =л 2 πe =л1
u% 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5
期,预期通货膨胀率可能低 于以后的实际通货膨胀率。 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 在线
长期看,预期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 实际通货膨胀=预期通货膨胀时: 失业处于自然失业率水平。 长期:人 们来得及 作出反应
发生通货膨胀,企业不会增 加生产和就业,失业率也不 会下降。
PC
失业率u 简化的菲利普斯曲线 2
3.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
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着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 即:通货膨胀率的增加可以换取一定的失业率的减少; 反之亦然。这就是凯恩斯主义的观点。
一个经济社会先确定一个临
界点,确定一个失业与通货膨 胀的合理组合区域。
在区域内,不采取任何措施。 该区域外,可以根据菲利普
л% л2 л1
LPC
PC2 PC1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与自然
失业率重合。 垂直于自然失业率,不存在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替换关系。
菲利普斯曲线临界点
菲利普斯曲线临界点(原创实用版)目录1.菲利普斯曲线的定义与含义2.菲利普斯曲线的临界点概念3.菲利普斯曲线临界点的影响因素4.菲利普斯曲线临界点的现实意义5.我国应对菲利普斯曲线临界点的策略正文1.菲利普斯曲线的定义与含义菲利普斯曲线是宏观经济学中著名的一种曲线,它描述了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
该曲线以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命名,他于 1958 年首次提出了这一理论。
菲利普斯曲线的基本观点是,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一种交替关系:当失业率降低时,通货膨胀率上升;反之,当失业率上升时,通货膨胀率降低。
2.菲利普斯曲线的临界点概念菲利普斯曲线临界点是指在该点上,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达到最佳平衡状态,即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同时通货膨胀率保持在可接受范围内。
经济学家通常将这个点称为“幸福点”,因为此时经济运行最为健康,既能保证较高的就业水平,又能维持物价稳定。
3.菲利普斯曲线临界点的影响因素菲利普斯曲线临界点的位置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1)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当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时,失业率上升,临界点向左移动;反之,当劳动力市场求大于供时,失业率下降,临界点向右移动。
(2)通货膨胀预期:如果通货膨胀预期较高,那么即使实际通货膨胀率较低,失业率也会上升,临界点向左移动;反之,如果通货膨胀预期较低,那么即使实际通货膨胀率较高,失业率也会下降,临界点向右移动。
(3)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政府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会对菲利普斯曲线临界点产生影响。
例如,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可能会降低失业率,使临界点向右移动。
4.菲利普斯曲线临界点的现实意义了解菲利普斯曲线临界点对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政策制定者需要在保证经济充分就业的同时,防止通货膨胀失控。
因此,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应充分考虑菲利普斯曲线临界点的位置,力求在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实现最佳平衡。
5.我国应对菲利普斯曲线临界点的策略针对菲利普斯曲线临界点,我国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合理调控货币供应量,保持物价稳定。
第十章 通货膨胀、失业和菲利普斯曲线 (1)
2020/5/9
宏观经济学—第10章
22
P SAS
P2 P1
O
2020/5/9
AD2 AD1
Y1 Y2 宏观经济学—第10章
Y
23
二、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在失业率很高并且 资源利用不足时,由于成本提高所引起 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上升称为成本推动 型通货膨胀。
1.图形分析
2020/5/9
2020/5/9
宏观经济学—第10章
20
P
P2 P1 O
2020/5/9
AD1与AD2之间的缺 LAS 口即为“膨胀缺口”
SAS
AD2 AD1
Y*
宏观经济学—第10章
Y
21
3.鲍莫尔的解释
•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分为三个阶段:第一 阶段,价格对总需求的反应慢于生产,产 量增加,价格并未上升;第二阶段,当产 量继续增加时,价格开始上升,出现通货 膨胀;第三阶段,产量下降,价格继续上 升。
宏观经济学—第10章
24
成本上升会引起总 供给曲线向左平移, 从而引起产出的P 减 少和价格水平的上 升。
AS2 AS1
O
2020/5/9
AD
Y*
Y
宏观经济学—第10章
25
2.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的原因
(1)工资成本推动
• 由于工会的存在,工资并不完全由市场力 量决定,呈现刚性,工资和价格可以通过 上涨来对过多的需求做出反应,但却不会 因为失业的扩大而下降,工资的上涨推动 产品价格上涨,产品价格上涨又引起工资 上涨。
P
LAS
AD’
π
LPC
AD
Y*
2020/5/9
菲利普斯曲线课件
企业还可以利用菲利普斯曲线分析内部生产成本和效率,以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成本控制和生 产优化策略。
个人如何使用菲利普斯曲线
通过菲利普斯曲线,个人可以分析不同行业和职位的 就业状况和薪资水平,从而制定旨在提高职业竞争力 和薪资水平的个人发展计划。
菲利普斯曲线的未来发展
未来菲利普斯曲线可能的变化
曲线形态的变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以 及科技进步,菲利普斯曲线可能 呈现更加复杂的形态,包括更多
的不确定性。
曲线斜率的变化
未来菲利普斯曲线的斜率可能会发 生变化,即失业率和通胀率之间的 关系可能不再像过去那样稳定。
曲线截距的变化
截距的变化意味着即使在相同的失 业率水平下,通胀率也可能发生变 化,这将对货币政策制定者带来挑 战。
此外,菲利普斯曲线还可以帮助政策 制定者评估经济政策的长期效果,预 测未来经济走势,并制定相应的经济 政策。
通过调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政策 制定者可以利用菲利普斯曲线来平衡 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以 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02
菲利普斯曲线的原理
菲利普斯曲线的经济原理
菲利普斯曲线是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 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表明在短期内 ,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交替关 系,即当失业率较低时,通货膨胀率较
当失业率较低时,通货膨胀率通常较高;而当失业率较高时,通货膨胀率则较低。
菲利普斯曲线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一种权衡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工具,以实现经 济稳定和增长。
菲利普斯曲线的历史背景
菲利普斯曲线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威廉·菲利普斯于1958年提出的,他在研 究中发现,在20世纪50年代,英国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一种 负相关关系。
菲利普斯曲线反映
菲利普斯曲线反映摘要:I.引言- 介绍菲利普斯曲线的概念II.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 描述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关系- 分析曲线在经济中的实际应用III.菲利普斯曲线的推导- 介绍菲利普斯曲线的数学模型- 解释曲线的经济含义IV.菲利普斯曲线的争议- 讨论曲线在经济学界的争议- 分析反对者和支持者的观点V.菲利普斯曲线在现代经济中的应用- 说明菲利普斯曲线在政策制定中的重要性- 举例说明曲线在实际经济中的应用VI.结论- 总结菲利普斯曲线的重要性- 展望未来菲利普斯曲线的发展正文:I.引言菲利普斯曲线是一个描述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关系的经济学模型,由新西兰经济学家威廉·菲利普斯于1958 年首次提出。
这个模型在经济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并成为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基石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推导、争议以及在现代经济中的应用。
II.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菲利普斯曲线表明,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存在一种负相关关系。
当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反之,当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
这个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中生产率和就业之间的权衡。
当经济处于高生产率水平时,企业通常需要更多的劳动力,从而降低失业率。
然而,高生产率往往伴随着通货膨胀,因为企业有更多的利润来提高工资水平。
III.菲利普斯曲线的推导菲利普斯曲线的数学模型基于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和实际产出之间的关系。
具体来说,菲利普斯曲线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π= π^e × (u - ur)其中,π表示通货膨胀率,π^e 表示预期通货膨胀率,u 表示失业率,ur 表示自然失业率。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到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关系是线性的,即通货膨胀率随着失业率的降低而上升,随着失业率的增加而降低。
IV.菲利普斯曲线的争议尽管菲利普斯曲线在经济学界得到了广泛应用,但这个模型也受到了许多争议。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曲线的线性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总是成立,因为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关系可能会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
现代菲利普斯曲线
现代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是计量经济学对宏观经济学的经典贡献之一,现已成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前人已对菲利普斯曲线的存在与否做了各种不同的检验,我们在这里选取菲利普斯曲线的现代形式进行检验。
一、通货膨胀、失业与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交替关系称为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是为了纪念新西兰出生的经济学家A.W.菲利普斯而命名的。
1958年,菲利普斯用英国的数据观察到失业率与工资膨胀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今天经济学家所用的菲利普斯曲线与菲利普斯所考察的关系有三个方面的不同:(1)现代菲利普斯曲线用物价膨胀代替工资膨胀。
这种差别并不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物价膨胀与工资膨胀是密切相关的。
在工资迅速上升的时期,物价上升也迅速。
(2)现代菲利普斯曲线包括了预期的通货膨胀。
这种补充是由于米尔顿·弗里德曼和爱德蒙·费尔普斯研究的结果。
这两位经济学家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工人错觉模型时强调了预期对总供给的重要性。
(3)现代菲利普斯曲线包括供给冲击。
这种增加要归因与欧佩克(OPEC),即石油输出国组织。
20 世纪70 年代,欧佩克引起了世界石油价格大幅度上升,这使经济学家更加认识到总供给冲击的重要性。
二、菲利普斯曲线的推导菲利普斯曲线说明了其通货膨胀率取决与三种力量:①预期的通货膨胀②失业与自然率的背离,即周期性失业③供给冲击。
供给冲击指对总供给产生意外重大影响的生产成本或生产率的突然变动,作为供给冲击的结果,实际GDP和价格水平会发生预料不到的变动。
这三种力量表现为现代菲利普斯曲线的方程:π=πe-β(U-U n)+ν通货膨胀=预期的通货膨胀-(β*周期性失业)+供给冲击这个菲利普斯曲线方程式由总供给方程式推导而来。
总供给方程式为:P=P e+(1/α)(Y-Y n)首先,在方程式右边加上一项供给冲击ν代表改变物价水平并使短期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外生事件。
P= P e +(1/α)(Y-Y n)+ν然后,方程两边减去上一年物价水平P-1得(P-P-1)=( P e - P-1)+ (1/α)(Y-Y n)+ν左边的P-P-1项是现期物价水平与上一年物价水平的差额,即通货膨胀。
菲利特曲线说明
菲利特曲线说明第一种菲利普斯曲线表明的是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化率之间的关系。
它可以被称为是“失业-工资”菲利普斯曲线。
这是由当时在英国从事研究的新西兰经济学家菲利普斯,在1958年首次提出的。
其表现形式是一条负斜率曲线,在坐标图上从右下向左上方倾斜,横轴为失业率,纵轴为货币和工资的变化率。
失业率与货币和工资的变化率存在反向对应变化关系。
因此,这条曲线显示了曲线环从右下角移动到左上角,然后从左上角移动到右下角。
第二种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的关系可以称为“失业-物价”菲利普斯曲线。
这是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和索洛在1960年提出的。
在萨缪尔森和索洛的观点中,原始菲利普斯曲线中的货币和工资变化率被价格增长率所取代。
价格变化只与货币工资的变化有关。
这条菲利普斯曲线的表达式与第一条菲利普斯曲线的表达式相同,只是纵轴改变为价格增长率。
经济增长率和价格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可以称为“产出-价格”菲利普斯曲线。
这是许多经济学家后来使用的方法。
第三条菲利普斯曲线中的失业率被经济增长率所取代。
这种替代是通过“法律”实现的。
美国的经济学家奥肯,在1962年提出。
这样,经济增长率和物价增长率在同一个方向上表现出相应的变化关系。
在对这种关系的研究中,我们经常使用“实际经济增长率与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差”或“实际产出水平与潜在产出水平的偏差”,而不是直接使用经济增长率指数。
这种“偏离”表明了一定时期内社会总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差距以及物价上涨的压力。
实际经济增长率表示一定时期内由社会总需求决定的产出增长,而潜在经济增长率表示一定时期内一定技术水平上人力、物力和财力提供的总供给。
我们在这里使用第一个意思。
该菲利普斯曲线的表达式是一条正斜率曲线,在坐标图上从左下向右上倾斜,以实际经济增长率与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差为横轴,价格增长率为纵轴。
这条曲线的趋势正好与第一和第二条菲利普斯曲线相反。
这条曲线表明,实际经济增长率与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差与价格增长率是同向的,即正相关。
菲力普斯曲线
菲力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是一种经济学理论,用于描述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的关系。
该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于1958年提出。
它认为,当失业率较高时,通货膨胀率较低;反之,当失业率较低时,通货膨胀率较高。
这是因为当经济处于繁荣期时,企业需要雇佣更多的工人以满足市场需求,导致失业率降低,但由于劳动力稀缺,企业会涨价以吸引更多的工人,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反之,当经济萧条时,失业率上升,企业面临销售困难,不得不降价以吸引消费者,这会导致通货膨胀率下降。
虽然菲利普斯曲线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受到了批评和修正,但它仍然是经济学家研究宏观经济关系的重要理论之一。
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
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
菲利普斯曲线指表示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这一曲线是新西兰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根据英国1861~1957年的统计资料提出来的。
这条曲线表示,当失业率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低;反之,当失业率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高。
根据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理论,货币工资增长率决定了价格增长率,所以,菲利普斯曲线也可以表示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交替关系,即当失业率高时,通货膨胀率低,反之,当失业率低时,通货膨胀率高。
16.3菲利普斯曲线[14页]
8
五、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就是预期通货膨胀率保持不变 时,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11
பைடு நூலகம்
通货膨胀预期与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通货膨胀预期与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12
六、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长期当中的菲利普斯曲线,即长期菲利普斯 曲线是一条垂直线,表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 之间不存在替换关系。而且,在长期中,经济 社会能够实现充分就业,经济社会的失业率将 处在自然失业率的水平。
13
下图是说明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不断移动,进而形成长期菲 利普斯曲线的过程。
2
新古典综合派随后将菲利普斯曲线改造为失业和通货 膨胀之间的关系。出发点在于如下所示的货币工资增长率 、劳动生产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
通货膨胀率 = 货币工资增长率 - 劳动生产增长率
根据这一关系,若劳动生产增长率为零,则通货膨胀 率和货币工资增长率一致。因此,经改造的菲利普斯曲线 就表示了失业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替换关系,既失业率高 ,则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低,则通货膨胀率高。
如果经济的失业率高于4%,例如为5%,即图中的D点, 这时根据菲利普斯曲线,决策者可以采取扩张性政策,以提 高通货膨胀率为代价降低失业率。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失业 率降低到4%以下时,经济的通货膨胀率仍然在可忍受的范围 内。
6
菲利普斯曲线与政策运用
7
四、牺牲率和痛苦指数
在理论上,试图计量失业与通货膨胀的政治效应的一 种方式被称为痛苦指数,它被定义为:
第8章 菲利普斯曲线(教学)
第8章菲利普斯曲线一、定义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
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由英国经济学家W·菲利普斯于1958年在《1861-1957年英国失业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的关系》一文中最先提出。
此后,经济学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理论解释,尤其是萨缪尔森和索洛将原来表示失业率与货币工资率之间交替关系的菲利普斯曲线发展成为用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1958年,菲利普斯根据英国1867-1957年间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了一条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表明: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是负数。
根据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货币工资可以表示通货膨胀率。
因此,这条曲线就可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
即失业率高表明经济处于萧条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都较低,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低;反之失业率低,表明经济处于繁荣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高,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高。
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图中,横轴U代表失业率,纵轴G代表通货膨胀率,向右下方倾斜的PC即为菲利普斯曲线。
这条曲线表明,当失业率高(d)时通货膨胀率就低(b),当失业率低(c)时通货膨胀率就高(a)。
最初是说明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一条曲线。
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根据1861—1957年英国的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来的,故称之为菲利普斯曲线。
因为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货币工资率的提高是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即货币工资率的增加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加,引起物价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所以,菲利普斯曲线又成为当代经济学家用以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之间此消彼长、相互交替关系的曲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是计量对宏观经济学的经典贡献之一,现已成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前人已对菲利普斯曲线的存在与否做了各种不同的检验,我们在这里选取菲利普斯曲线的现代形式进行检验。
一、通货膨胀、失业与菲利普斯曲线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交替关系称为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是为了纪念新西兰出生的经济学家A.W.菲利普斯而命名的。
1958年,菲利普斯用英国的数据观察到失业率与工资膨胀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今天经济学家所用的菲利普斯曲线与菲利普斯所考察的关系有三个方面的不同:
(1)现代菲利普斯曲线用物价膨胀代替工资膨胀。
这种差别并不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物价膨胀与工资膨胀是密切相关的。
在工资迅速上升的时期,物价上升也迅速。
(2)现代菲利普斯曲线包括了预期的通货膨胀。
这种补充是由于米尔顿·弗里德曼和爱德蒙·费尔普斯研究的结果。
这两位经济学家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工人错觉模型时强调了预期对总供给的重要性。
(3)现代菲利普斯曲线包括供给冲击。
这种增加要归因与欧佩克(OPEC),即石油输出国组织。
20 世纪70 年代,欧佩克引起了世界石油价格大幅度上升,这使经济学家更加认识到总供给冲击的重要性。
二、菲利普斯曲线的推导
菲利普斯曲线说明了其通货膨胀率取决与三种力量:
预期的通货膨胀
失业与自然率的背离,即周期性失业
供给冲击。
供给冲击指对总供给产生意外重大影响的生产成本或生产率的突然变动,作为供给冲击的结果,实际GDP和价格水平会发生预料不到的变动。
这三种力量表现为现代菲利普斯曲线的方程:
π=πe-β(U-Un)+ν
通货膨胀=预期的通货膨胀-(β*周期性失业)+供给冲击
这个菲利普斯曲线方程式由总供给方程式推导而来。
总供给方程式为:
P=Pe+(1/α)(Y-Yn)
首先,在方程式右边加上一项供给冲击ν代表改变物价水平并使短期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外生事件。
P= Pe +(1/α)(Y-Yn)+ν
然后,方程两边减去上一年物价水平P-1得
(P-P-1)=( Pe - P-1)+ (1/α)(Y-Yn)+ν
左边的P-P-1项是现期物价水平与上一年物价水平的差额,即通货膨胀。
右边的Pe - P-1项是预期物价水平与上一年物价水平的差额,即预期的通货膨胀。
因此,用π代替P-P-1,用πe代替Pe - P-1:
注:通货膨胀实际上是物价水平变动的百分比。
这里用π代替P-P-1,用πe 代替Pe - P-1,是为了推导的方便。
若把P解释为物价水平的对数,根据对数的性质,P的变动大体上是通货膨胀率。
原因是dP=d(log物价水平)=d(物价水平)/ 物价水平
π=πe+(1/α)(Y-Yn)+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