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傍水而居(2)水上都市

合集下载

七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第三单元_)

七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第三单元_)
渔业问题:(1)世界燃料价格上涨,使捕鱼成本增加(2)世界各国对海洋资源的重视,使日本渔民只能在本国海域内捕鱼(3)填海造地和经济发展,破坏了鱼类生长和繁殖场所(4)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污染沿海水质。
措施:(1)海洋资源管理法,设定禁渔期,休养生息(2)海洋环境保护法,限制废水的排放(3)发展人工养殖,建设“海洋牧场”。
自然环境(自然条件)
(1)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基塔莱4-10月、多多马11-次年4月为雨季,其余为旱季)
(2)地形:高原地形,地势较为平坦
(3)景观:热带疏林草原,野生动物繁多,如羚羊、长颈鹿、斑马、狮、豹等。
(1)地形: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地势总体上较平坦
住:茅草房
风俗:拥有牛的数量越多的人越富有,社会声望也越高。
(牛在马赛人的生产和生活中有何地位?食+风俗)
*世界草地及牧场放牧业分布、中国四大牧场等见图册48-49页
(1)低海拔种植业,种葡萄等
(2)较高海拔处,建设农场,发展畜牧业。
(3)旅游资源丰富,适合发展旅游业。
瑞士成为旅游热区的原因:
①旅游设施:配套设施齐备、精良,服务周到、细致。
②自然环境:海拔高,有冰川和积雪,风景优美。夏季登山,为观光和避暑胜地;冬季滑雪运动的条件十分理想。
③交通条件:铁路和公路发达。
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1、家住平原
稻作文化的印记
(湄公河平原)
用机械种庄稼
(美国大平原)
地理位置
亚洲东南部的中南半岛,地跨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家。
北美洲中部
自然环境(自然条件)
(1)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
(2)地形和土壤: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第一课家住平原第二课与山为邻1.垂直的生计—南美洲安第斯山区(农业生产)(1)地理位置:该地区在南美洲,位于南半球,西半球。

(2)自然环境:安第斯山脉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

安第斯山脉从北到南纵贯南美洲大陆,全长近9000千米,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称。

秘鲁大部分地区位于安第斯山区,中部地区平均海拔4000多米。

这里的气候和植被类型复杂多样,从山麓到山顶气候差异显著,自然景观随之呈现明显的变化。

详见教材第64页3-17图。

(3)人们的农业生产情况:A在海拔较低的山谷和山坡处,印第安人开辟梯田,种植稻米,玉米,马铃薯,小麦和大麦等农作物(种植业)。

B.在山区的高海拔处,气候寒冷,居民以放牧驯养的羊驼和骆马为生(畜牧业)。

(4)人们的生活情况:A羊驼和骆马的奶,肉与皮革为人们提供了衣食之源。

B玉米和马铃薯是山区居民的主要粮食。

C骆马是本地居民的主要运输工具。

(5).秘鲁国徽的左上角是什么动物的图案?答:骆马。

它的形象泛起在国徽上说明了什么?答:骆马在本地居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2.山地之国——瑞士(欧洲阿尔卑斯山区)——旅游业(1)地理位置:瑞士在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区,位于北半球,东半球,中纬度,北温带。

瑞士有山地之国之称。

瑞士人被称为大山之子。

(2)自然环境: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最大、最雄伟的山脉。

阿尔卑斯山脉跨越的国家:法国、意大利、瑞士、列支敦士登、奥地利。

.阿尔卑斯山区是欧洲多条河流的发源地,主要有莱茵河(注入北海)、多瑙河(注入黑海)和波河(注入亚得里亚海)。

瑞士的地形特征: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区占到了国土面积的60℅,耕地面积少,矿产资源奇缺。

湖泊众多,河谷平原面积狭小,地势起伏变化大。

(3).阿尔卑斯山脉的高山峡谷、险峰深涧是怎么形成的?答:是由于河流和冰川的感化形成的。

(4) 多样的地形、独特的景观,以及古老的城镇和纯朴的乡村生活,为瑞士人提供了丰厚的旅游资源。

瑞士发展支柱产业之一是旅游业。

[方案]水上都市威尼斯

[方案]水上都市威尼斯

项目内容教材课题或主讲话题(主题)水上都市威尼斯教材分析(文本细读);课程标准对应;考点对应等。

(可附页)1.描述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2.运用各种不同的地图和图表,描述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

重难点分析或存在的疑难问题重点:威尼斯人如何科学利用水优势促进威尼斯的兴盛。

难点:如何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解决威尼斯水危机设想,树立“人”“水”和谐相处意识。

教学目标定位1.知识与能力:通过读图,了解水城威尼斯自然环境;通过对水城威尼斯不同时期的“生”“兴”“美”“忧”的分析学习,了解傍水而居的威尼斯人的生产生活状态。

2.过程与方法:能根据典型材料描述威尼斯人在不同时期,如何科学利用“水”的优势促进威尼斯的产生和发展。

3.情感与态度:针对因水而危的现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解决危机设想,树立“人”“水”和谐相处意识。

教一.看地图,认地名【提问】屏幕上的卫星地图是哪个城市?学生活动略(威尼斯)【追问】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学生活动略。

(岛屿很多、周边都是水、英文VENICE)【承转】今天让我们师生一起走进世界著名的水城——威尼斯,了解威尼斯过去、现在和未来,首先让我们了解威尼斯的地理位置。

二.新课教学学设计(可附导学案初稿)1.鸟瞰威尼斯【展示】意大利卫星组图【师陈】意大利在世界的位置?威尼斯在意大利的位置?学生活动略。

(欧洲南部,位于亚平宁半岛;意大利的东北部)【师述】意大利位于亚平宁半岛上,南部是地中海,北部则是欧洲大陆。

威尼斯位于意大利的东北部,东临亚得里亚海。

(教师补充)离岸4公里的海边浅水滩上,平均水深1.5米。

威尼斯外形恰似海豚,城市面积不到7.8平方公里,由铁路、公路、桥与陆地相连。

由118个小岛组成,并以177条水道、401座桥梁连成一体,以舟相通,有“水上都市”、“百岛城”、“桥城”之称,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整个城市只靠一条长堤与意大利大陆半岛连接。

七年级上社会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社会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复习提纲●第一课家住平原稻作文化的印记——湄公河平原(类似的有: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1.湄公河平原位置:在亚洲东南部的中南半岛上,地跨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

2.湄公河平原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全年高温,有旱雨两季)纬度位置:低纬度;温度带:热带。

3.湄公河平原适合种植水稻的原因:(自然条件)高温多雨,水网密布,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4.水稻耕作方式:人工劳作。

5.6.稻作文化的影响:(了解)随处可见的米市,各种米制食品(米粥、粽子、米酒等),传统节日“御耕节”等,水上木偶戏。

用机械种庄稼——美国大平原1.美国大平原的位置:北美洲的美国中部地区;纬度带:中纬度;温度带:北温带;2.美国大平原的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特征:终年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冬季严寒)3.适宜种植的农作物:玉米、大豆、小麦。

4.适宜耕种的原因:地广人稀、地势低平、气候适宜、土壤肥沃。

5.小麦耕作方式:机械化生产。

6.发展商品性农业的条件:大面积种植,高度机械化,人口少,商品率高,发达的交通,仓储条件等。

7.美国农业的地位: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

8.掌握美国的相对位置(周围的大洋、国家)、重要山脉(阿拉巴契亚山脉、落基山脉)、重要河流(密西西比河)的位置。

课本P61●第二课与山为邻垂直的生计——安第斯山脉的秘鲁1.安第斯山脉位于南美洲西部,有“南美洲脊梁”之称,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

2.由于海拔高低(地势)的差别,导致安第斯山脉的自然景观呈垂直变化。

3.(了解)海拔每上升1000米,温度下降6℃。

4.根据安第斯山脉环境的特点,产生不同的生产生活景观:在海拔较低的地方,开辟梯田,种植玉米、马铃薯、小麦和大麦。

(种植业)在海拔较高的地方,形成干旱草原地带,放牧骆马和羊驼作为衣食来源。

(畜牧业)5.(了解)羊驼毛有“纤维上帝”的美誉。

山地之国——阿尔卑斯山脉的瑞士1.阿尔卑斯山脉位于欧洲,是欧洲最高大、最雄伟的山脉。

傍水而居的意思

傍水而居的意思

傍水而居的意思1. 引言傍水而居是一个常见的词组,它描述了一个人或某个地点紧靠水源而建的居住环境。

傍水而居的意义和影响在不同的文化和地理环境下可能存在差异。

本文将探讨傍水而居的一般意义、历史背景、文化影响以及环境效益。

2. 傍水而居的历史背景傍水而居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在早期人类社会中,水源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之一。

许多古代文明如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都是建立在河流或海洋附近的地区。

河流提供了人们饮用水、灌溉农田、交通运输和捕鱼等生活必需品。

在这些古代文明中,人们学会利用水资源创造出繁荣的经济和文化。

例如,尼罗河是古埃及发展农业和贸易的关键。

古埃及人利用尼罗河的周期性洪水灌溉沿岸农田,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灌溉农业系统。

古印度的哈拉帕文明也是在印度河流域发展起来的。

3. 傍水而居的文化意义傍水而居不仅仅是基于生存的考虑,也与文化和精神层面有着深刻的联系。

对许多文化而言,水是一种神圣的元素,代表着生命、纯净和宁静。

因此,傍水而居的地区往往被人们视为宝贵的天赐之地。

在很多宗教中,水是一种净化和重生的象征。

例如,基督教洗礼仪式就常常在水体旁进行,象征着一个人的信仰转变和新生命的开始。

而印度的恒河是印度教信徒们朝圣的目的地,他们相信洗礼在恒河中可以洗净他们的罪恶。

傍水而居的文化意义还体现在艺术和文学中。

许多文学作品描绘了傍水而居的美景和人们与水的亲密关系。

例如,中国古代的诗歌中经常描绘山水之间的景色,表达了人们对大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4. 傍水而居的环境效益傍水而居的环境效益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水源的近距离提供了可持续的水资源,满足了人们的饮水、农业灌溉和工业生产的需求。

此外,傍水而居的地区还有利于发展渔业和水上交通,提供了就业机会和经济发展。

然而,傍水而居也存在一些环境挑战和威胁。

例如,过度开发和污染可能对水体造成损害,破坏生态系统平衡。

傍水而居的地区还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例如洪水和海啸。

因此,合理的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措施至关重要,以确保傍水而居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安全性。

新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材目录(全六册)

新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材目录(全六册)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目录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1. 从社区看我家2. 在社区中生活第二课乡村与城市1. 乡村聚落2. 城市聚落3. 往来在区域之间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第一课大洲和大洋1. 人类的栖息地2. 海洋对人类的影响第二课自然环境1. 地形多样2. 气象万千3. 众多的河湖4. 风光迥异第三课世界大家庭1. 人口与人种2. 语言与宗教3. 国家和地区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第一课家住平原1. 稻作文化的印记2. 用机械种庄稼第二课与山为邻1. 垂直的生计2. 山地之国第三课傍水而居1. 耕海牧鱼2. 水上都市第四课草原人家1. 逐水草而居2. 现代化的牧场第五课干旱的宝地1. 石油宝库2. 沙漠绿洲综合探究三如何认识区域——以南非为例第四单元文明中心——城市第一课美国政治的心脏:华盛顿第二课文化艺术之都:巴黎第三课 IT新城:班加罗尔第四课汽车城:蔚山第五课城市规划的典范:巴西利亚综合探究四如何认识城市——以莫斯科为例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第一课国土与人民1. 辽阔的疆域2. 行政区划3. 众多的人口4. 多民族的大家庭第二课山川秀美1. 复杂多样的地形2. 季风的影响3. 母亲河第三课地域差异显著1. 秦岭—淮河分南北2. 东部和西部差异显著3. 交流与互补综合探究五认识宝岛台湾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一课北方地区1. 红松之乡2.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3. 古老而现代的首都——北京第二课南方地区1. 水乡孕育的城镇2. 富庶的四川盆地3. 开放的珠江三角洲4. 我国的经济中心——上海第三课西北地区1. 丝路明珠2. 草原风情3. 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乌鲁木齐第四课青藏高原1. 海报最高的牧区2. 高原圣城——拉萨综合探究六如何开展社会调查——以调查家乡为例第七单元生活的变化第一课规则的演变1. 规则之“源”2. 规则之“变”第二课传媒的行程1. 生活中的文化传播2. 现代社会的大众传媒第三课生活的故事1. 生活的时代印记2. 生活的代际差异综合探究七区域的变化第八单元文明探源第一课原始先民的家园1. 追寻原始先民的足迹2. 走访原始的农业聚落第二课早期文明区域1. 大河流域的文明发祥地2. 诞生于爱琴海与中美洲地区的文明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1. 中华文明的曙光2. 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综合探究八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目录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1. 古代埃及2. 古代西亚国家3. 古代印度第二课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1. 早期国家与社会2. 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3. 百家争鸣第三课西方古典文明1. 西方文明的摇篮2. 罗马帝国的兴衰3. 西方文明之源综合探究一对比早期区域文明之间的异同第二单元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第一课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第二课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第三课日本的大化改新综合探究二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样性第三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第一课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第二课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第三课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结局第四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第五课昌盛的秦汉文化综合探究三探寻丝绸之路第四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二):“多元一体”格局与文明高度发展第一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1. 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2. 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3. 北方的民族融合4. 璀璨的科技与艺术第二课隋唐:开放革新的时代1. 隋的兴亡2. 唐的盛衰3. 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4. 唐代的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第三课宋元: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1. 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2. 北宋与辽、西夏并立3. 南宋与金的和战4. 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拓展5. 经济重心的南移6. 社会生活与文化7. 影响深远的宋元科技综合探究四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都市生活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1. 明清帝国的兴替2.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3. 农耕文明的繁盛第二课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1.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2. 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3. 群星璀璨的晚明科学巨匠第三课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1. 皇权膨胀2. 近代前夜的危机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危机第六单元世界工业文明的曙光与近代社会的开端第一课连通世界的新航路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1. “人的发现”2. 科学革命3. 启蒙运动第三课资产阶级革命:新体制的创立1. 英国议会对王权的胜利2. 美国的诞生3.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综合探究六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第七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第一课工业革命第二课工人的斗争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三课资本主义的扩展1. 德国统一2. 美国南北战争3. 俄国改革4. 明治维新第四课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第五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综合探究七感悟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工业文明大潮中的近代中国第一课民族危机与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1. 鸦片战争的烽烟2.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3. 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4.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第二课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第三课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1. 维新变法运动2. 文化教育革新综合探究八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目录第一单元 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第一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1. 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2.第一次世界大战3.凡尔赛体系下的“和平”第二课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1. 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2.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3.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第三课悄然改变中的社会生活1. 生活中的变化2. 头脑中的变化综合探究一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第二单元开辟新的发展道路第一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1.俄国十月革命2.苏联早期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二课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1. 土耳其凯末尔革命2. 印度的觉醒第三课美国的资本主义改革1. 30年代的大危机2. 罗斯福新政第四课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新文化运动2.“五四”运动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第五课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1.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2.工农武装割据3.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综合探究二历史地认识多样的发展道路第三单元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第一课中国抗日战争1. 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2. 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3. 全民族的抗战4. 抗日战争的胜利第二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扩大1. 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2. 大战的爆发3. 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第三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与胜利1. 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大战的转折2. 雅尔塔会议与德日投降综合探究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第四单元中国革命的胜利第一课两种命运的决战1. 内战的爆发2. 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第二课新中国的诞生综合探究四回顾近代中国的百年历程第五单元冷战时期的世界第一课两极格局的形成第二课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 美国成为超级大国2. 西欧的复兴与联合3. 日本成为经济大国4. 福利国家的出现第三课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1. 苏联的发展与改革2.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第四课亚非拉地区的发展1.殖民体系的瓦解2.动荡的中东综合探究五聚焦文化软实力第六单元新中国的建设与改革第一课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与探索1. 巩固新生政权2.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3. 失误与挫折第二课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1.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2. 改革开放的推进第三课民族区域自治与民族团结第四课“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第五课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综合探究六走在复兴之路上:感受新中国的精神力量第七单元跨世纪的中国与世界第一课历史性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1.改革开放的新阶段2.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第二课经济全球化第三课世界多极化趋势1.世界多极化与欧洲一体化2.联合国与走向世界的中国第四课当代科技革命与社会生活综合探究七如何面对“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第八单元共同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第一课不断变化的人口1.世界人口的数量变化2. 我国的人口警钟须长鸣第二课日益严峻的资源问题1.世界面临的资源问题2.应对我国的资源问题第三课共同关注的环境问题1.愈演愈烈的环境问题2. 直面我国的环境问题第四课发展的选择1.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因地制宜谋发展综合探究八让历史告诉未来:我们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导学历史与社会7年级(上)答案

导学历史与社会7年级(上)答案

参考答案第一单元 生活在社区里第一课 我的家在哪里第1课时 从社区看我家【课后巩固】1. D 2. D 3. B 4. D 5.(1)指向标定向法 (2)先自西向东,再转向东北。

第2课时 在社区中生活【课后巩固】1.2.D3.硬件设施资源方面:在不影响教学情况下,可为社区提供活动场所如教室、体育运动场等;图书、电教电脑设备等可与社区进行资源共享。

软件资源方面: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教学特长为社区文化建设服务;学生也可以是社区文化建设的参与者。

第二课 多种多样的社区【课后巩固】1.C 2.A 3.C 4.C 5.(1)文化(2)物产 (3)人才、文化 (4)信息6.示例:安吉竹、木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美;不同的乡村保留了浓郁的民间文化。

现在竹资源得到了很好的开发和利用,旅游事业蓬勃发展,我们的民间文化如竹乐、竹叶龙、“孝”文化等正被国人所接受和喜欢。

但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某些地方的环境遭到污染和破坏;大量的粮田被占用等。

综合探究一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课后巩固】1.B 2.B 3. D 4.B 5.A 6. A 7.(1)向东北方向流。

水由海拔高处向海拔低处流。

(2)900米 1千米第二单元 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第一课 大洲和大洋第1课时 人类的栖息地【课中交流】 (一)1.行星 地球 2.球(两极略扁,赤道略鼓) 5.1亿 蓝 海洋 71 海洋 蓝色的星球 陆地 黄 人类 3.大陆 岛屿 较小 半岛 北 4.亚欧 南极开展乒乓球比赛,组织老年健身队 建立居民楼道小组,选举人大代表 开办快餐店和社区超市经济功能 文化功能 政治管理功能(二)1.大洲七略 2.亚洲大洋洲亚洲南极洲 3.亚洲、南美洲、非洲亚北美亚(三)1.北北南 2.高大的山脉河流或湖泊狭窄的海峡 3.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四)南亚东亚【课后巩固】1.D 2.略第2课时海洋对人类的影响【课中交流】(一)1.大陆主体 2000 2.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略(二)1.风陆地降水淡水 2.鱼矿产渔盐之利能量之源 3.远洋运量大航程远运费低 4.海洋铁路公路航空 5.海海峡交通要道 6.马六甲海峡太平北冰亚北美(三)略【课后巩固】1.⑴亚洲欧洲南美洲南极洲⑵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⑶白令海峡马六甲海峡直布罗陀海峡⑷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 2.略第二课自然环境第1课时地形多样【课中交流】(一)1.海拔(高度) 2.200 1000 1000 800 (二)1.略 2.(1)500 (2)①很大②山脉山脉走向③大地的骨架三喜马拉雅山(3)亚喜马拉雅山南美安第斯山 3.(1)200 (2)②大河两岸濒临海洋人口③绿 4.(1)1000 (2)①陡峭不大②深黄色、褐色(3)亚帕米尔高原(青藏)南美巴西高原崎岖奇峰异石 5.(1)山地或高原高低(2)刚果盆地四川盆地(柴达木/塔里木/吐鲁番……)(3)东南丘陵梯田茶园果园(4)资源【课堂小结】地形类型海拔高度主要特征典型代表山脉喜马拉雅山安第斯山平原宽广低平,分布在大河两岸或濒临华北平原东欧平原海洋的地区高原1000米以上青藏高原巴西高原丘陵起伏和缓,多矮山与盆地相间东南丘陵盆地群山环抱,四周高,中间低【课后巩固】1.D 2.C 3.B 4.丘陵第2课时气象万千风光迵异【课中交流】(一)1.寒冬、炎夏、高温、多雨、寒冷、干燥等 2.气温降水 3.略 4.生产生活生活和生产方式 5.植物指示 6.温带海洋性阴雨晴朗的天空灿烂的阳光旅游胜地 7.热平均气温高冬季温暖椰子香蕉芒果菠萝荔枝8.北极圈寒带防寒厚小双壁炉或火坑倾斜角度(二)1.地形气候自然景观 2.亚马孙热带雨林撒哈拉世界屋脊【课后巩固】1.C 2.D 3.A 4.C 5.A第三课 世界大家庭第1课时 世界人口的分布 不同肤色的人们【课中交流】 (一)1.略 2.不 人/平方千米 单位面积 3.约40 约138 4.地形、气候 亚洲东部、东南部,欧洲,北美洲 非洲南部、美洲部分地区 南极洲 5.中国 印度 美国(二)1.略 2.头发的颜色和形状 面部特征 3.(1)黑而直 扁平 (2)黑而卷曲 平,嘴唇厚 (3)弯曲金黄 鼻梁高,嘴唇薄 (三)1.略 2.略 3.欧洲 非洲 (四)1.相互隔绝 2.平等 优劣【课后巩固】1.2.C3.A4.C5.A第2课时 国家和地区 关爱世界大家庭【课中交流】(一)1.国家 国旗 国歌 2.五星红旗 《义勇军进行曲》 3.200 4.主权国家 5.国界 6.比利牛斯山脉 湄公河 东经25º线 北纬49º线 7.领陆 领水 领海 领土 8.神圣不可侵犯 (二)1.不平衡 生活水平 2.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3.20多 欧洲 北美洲 大洋洲 日本 亚洲 非洲 拉丁美洲4.发展中 发达国家 非洲、南美洲 (三)1.平等 2.资源紧张、环境污染、粮食紧缺、人口危机、宗教矛盾、民族纠纷 3.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4.(不是某国国旗) 欧盟 联合国5.(1)欧 区域 (2)世界和平 经济发展 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6.(1)世界绿色和平组织 (2)亚太经合组织(APEC ) (3)上海合作组织 (4)世界贸易组织(WTO )【课后巩固】1.A 2.C 3. A —英国 B —加拿大 C —澳大利亚 D —韩国 E —美国综合探究二 从地球仪上看世界【课中交流】(一) 1.模型 地球仪 大 2.失真 (二)1.经线和纬线 2.(1)南北两极点 相等 半圆 南北 (2)不是 无数 (3)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 本初子午线 东经 E 西经 W (4)180 360 (5)西经20º 东经160º 东 西 东 西 3.(1)赤道 圆 东西(2)不 赤道 两极 无数 (3)赤道 南纬 S 北纬 N (4)90º 180º(5)赤道 (6)赤道 23.5ºS ,23.5ºN 66.5 ºS ,66.5 ºN (三)1.垂直 2.确定地理位置 判断方向 3.低 中 高 4.南北回归线 南北极圈 北温带 热带 南寒带 5.360 15 15 24 东八 (四)1.了解地球形状 了解大洲大洋、山脉河流 确定地理位置 2.北 东 (2)中 (3)北温带 热带 (4)60 4 (5)亚欧 亚 东 太平 人种外 貌 特 征分布 皮肤 头发 脸形 黄色人种黄 黑而直 平 亚洲东部 黑色人种黑 黑而曲 平 非洲南部/移民美洲 白色人种白 棕或黄而曲 高鼻 欧/美/澳【课后巩固】 1.(1)C A D (2)C E (3)西南南西南东北东北(4)B 大西洋本初子午线(0º经线)(5)B A、D、E 2.略第三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第一课国土与人民第1课时辽阔的疆域【课中交流】(一)1.略 2.略3.(1)俄罗斯蒙古阿富汗印度缅甸越南(2)日本马来西亚印尼(3)渤海黄海东海南海(4)台湾岛海南岛(三)1.亚太平 2.海陆兼备 3.(1)英国是一个岛国(2)蒙古是一个内陆国,没有出海口(3)美国也是海陆兼备的国家,但是其东西都临海 4.略【课后巩固】1.C 2.A 3.C 4.C 5.(1)A.朝鲜 B.越南 D.印度 I.蒙古 (2)C.菲律宾 K.日本(3)H.渤海 F.台湾海峡 G.琼州海峡(4)略 6.(1)位于北半球,东半球;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部。

第三课傍水而居PPT课件

第三课傍水而居PPT课件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30
谢谢你的到来
学习并没有结束,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Learning Is Not Over. I Hope You Will Continue To Work Har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31
第三课 傍水而居
* 水乡孕育的城镇 * 耕海牧渔 * 水上都市
1
中国地图中找太湖
2
1、你能数数有多少 条河流吗? 2、这里的城镇数量 和分布情况如何?
3
4
讨论: 1、太湖流域为什么被称为“鱼米 之乡”? 2、城镇的出现和发展与密集的水 网有什么联系?
5
6
7
8
9
10
11
12
13
建筑与居民的生活
今日太湖流域的发展
息息相关

26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关注家乡水: 考察成果交流
深圳有哪些河流、湖泊?给深圳 人的生产生活带来什么好处?存在哪 些问题?我们应该为此做些什么?
27
请每位同学用一句话来概括今天 上课所学的内容或说出你最大的感受。
28
29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14
15
16
17
18
19
水乡建筑有何特色?这 样的建筑与城镇居民的日常生 活有什么样的关系?水乡景观 与我们生活的深圳景观有哪些 区别呢?
20
今日太湖
21

人文地理下册3-3-2 水上都市(同步分层作业)(教师版)

人文地理下册3-3-2 水上都市(同步分层作业)(教师版)

3.3.2 水上都市(同步分层作业)1.被称为“水上都市”的威尼斯位于()A.英国B.法国C.意大利D.德国【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威尼斯的地理位置。

威尼斯是意大利东北部著名的旅游与工业城市,也是威尼托地区的首府。

故选C。

2.旅游业是威尼斯的支柱产业。

目前威尼斯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环境污染B.资源缺乏C.人口众多D.海水倒灌,水位上涨【答案】D【解析】目前威尼斯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海水倒灌,水位上涨现在面临水城威尼斯因降水时空分布不均而引起的海水倒灌,水位上涨就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使海平面上升;D符合题意。

3.乌镇地处杭嘉湖平原,河湖密布,居民傍水而居,城乡因水而兴。

这里的河流给当地人民带来的福祉有①灌溉农田,利于水稻种植②水产养殖,利于渔业发展③水上航运,便于交通运输④水能丰富,便于水力发电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乌镇地处杭嘉湖平原,河湖密布,居民傍水而居,城乡因水而兴。

这里的河流给当地人民带来的福祉有灌溉农田,利于水稻种植。

①说法正确;水产养殖,利于渔业发展。

②说法正确;水上航运,便于交通运输。

③说法正确;而建立水力发电站,多建于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的地方。

乌镇地形为平原;地势低平,不适合建立水力发电站。

④说法错误。

从而得出①②③说法正确,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4.下列能体现威尼斯水城风光的有( )①城内纵横交错的水道②船是这里的主要交通工具③无数的宫殿和教堂④300多座各式各样的桥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威尼斯是一座水上城市,城内纵横交错的水道,船是这里的主要交通工具,城内有300多座各式各样的桥梁。

故B正确。

威尼斯城内宫殿和教堂很少,③错误,故排除ACD项。

故选B。

5.下列关于威尼斯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1 500多年以前,是由100多座小岛组成的荒无人烟的岛屿群B.威尼斯人的祖先建造威尼斯城的目的是躲避外敌C.威尼斯城是在一个地域狭小、人口稀少的岛屿上建成的D.威尼斯城的水道上有众多的桥梁连接着众多的岛屿【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威尼斯市区涵盖意大利东北部亚得里亚海沿岸的威尼斯潟湖的118个人工岛屿和邻近一个人工半岛,更有117条水道纵横交叉,因此C选项错误,符合题意;ABD选项表述符合威尼斯的特征,排除。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第三课《傍水而居》同步练习-教学文档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第三课《傍水而居》同步练习-教学文档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第三课《傍9水而居》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日本发展渔业的有利条件有( )①渔业资源丰富②工业基础雄厚③优良港湾众多④气候全年高温多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威尼斯的旅游业和日本的渔业都是 ( )A. 靠海而兴B. 靠商贸起家C. 靠捕鱼发家D. 靠航海而兴旺3.目前威尼斯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 人口过多B. 资源缺乏C. 环境污染D. 海水倒灌,水位上涨4.被称为“水上都市”的威尼斯位于 ( )A. 英国B. 法国C. 意大利D. 德国5.每位游客在威尼斯都必须乘坐的交通工具是 ( )A. 汽车B. 船C. 飞机D. 火车6.我国每年 6-9 月在不同海域都会实行“禁渔期”,这是为了 ( )A.保障渔民的休息B.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C.减少居民的鱼类消费D.加强文化教育7.威尼斯的标志性建筑是 ( )A. 圣马克广场B. 圣马克教堂C. 叹息桥D. 凤凰歌剧院8.关于日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群岛国家,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显著B. 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C. 矿产资源丰富,经济发展快D. 多民族国家,具有典型的东方文化特色9.秦阳利用暑假的时间和父母到日本东京旅游,他所写日记中其中不可信的是 ( )A. 日本人和我们中国人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黑眼睛、黄皮肤,用筷子吃饭B. 东京港口的货船很繁忙,每天有大量的木材被装船运往国外C. 在东京的街头,有穿和服的,也有许多穿现代服饰的人在逛街D. 在日本,有许多古代风格的建筑,像我国唐代的长安、洛阳等城市10.日本的气候与同纬度亚洲大陆相比( )A. 冬季温和,夏季凉爽降水多B. 年较差大,降水多C. 冬季寒冷降水少,夏季炎热降水多D. 年较差小,降水少11.威尼斯重新焕发兴盛的原因是 ( )A. 新航路的开辟B. 发展了旅游业C. 加固了大堤D. 加固了大堤二、材料分析题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七下地理——傍水而居

七下地理——傍水而居

七下地理——傍水而居简介在地理学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个概念——“傍水而居”。

这个概念指的是人类聚居地靠近水源的情况。

水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它不仅可以提供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水,还能带来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和美丽的风景。

本文将探讨傍水而居的优势以及一些著名的傍水城市。

傍水而居的优势丰富的水资源傍水而居的人们可以直接获取到丰富的水资源,用于饮用、农业灌溉和工业生产。

这些水资源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还对农业和工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当水资源丰富时,人们可以选择从事农业、渔业和水产养殖等产业,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增加就业机会。

便利的交通条件傍水而居的城市往往具有优越的交通条件。

水源可以作为一种天然的交通通道,方便人们进行货物运输和人员交流。

在傍水城市中,人们可以利用船只进行远距离的贸易和旅行。

此外,水源还可以建设桥梁和渡轮等交通设施,提高城市的交通流动性。

美丽的环境傍水而居的城市往往以其独特而美丽的环境而闻名。

水的存在赋予了城市自然的美景,例如江河、湖泊和海洋等。

这些美丽的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促进了旅游业和房地产业的发展。

傍水城市通常也会发展水上运动和水上娱乐等项目,为居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和娱乐选择。

著名的傍水城市威尼斯,意大利威尼斯是一座以其水道而著名的城市,也被称为“水城”。

这座城市建立在117个小岛之上,通过400多座桥梁连接起来。

威尼斯的运河和古老的建筑使其成为世界级旅游景点。

每年吸引了数百万的游客前来观光和体验威尼斯独特的水上交通方式。

阿姆斯特丹,荷兰阿姆斯特丹是荷兰的首都,也是一个充满了水道和运河的城市。

这座城市被称为“北方威尼斯”,它的运河充满了魅力和历史。

阿姆斯特丹的运河系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每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游客可以选择乘坐水上巴士或乘船游览这座美丽的城市。

香港香港是一个国际化的都市,同时也是一个傍水而居的城市。

它位于中国南方的海岸线上,拥有世界级的港口。

3-3-2——水上都市

3-3-2——水上都市
因水而兴——地处地中海东北部,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东 西方商品的集散地和贸易中心,从而日益兴起;
因水而美——其美就美在独特的水城风光。在威尼斯,水为道路 舟为车,沐浴在海风中的古老的建筑以其无穷的魅力让人怀旧、 让人遐想。此番美景吸引了各国游人;
因水而忧——主要是水淹威尼斯,如水位上涨、海水倒灌,经常 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侵蚀着建筑物和堤岸,甚至影响到整个 城市的结构。
了耶酥门徒圣马可而得名。



广

位于圣·马可广场上 的钟塔,高98.6米。
当年伽利略曾在这里向 总督展示自己的望远镜。
(3)独特的交通方式 水为道路 舟为车 纵横的水道——大街小巷 船——交通工具 “公共汽车”——交通船 “小汽车”——汽艇 专载游客——贡多拉(单桨 平底木船)
威尼斯街景图
水位上涨、海水倒灌, 经常影响人们的日常生 活,并侵蚀着建筑物和 堤岸,甚至影响到整个 城市的结构。
威尼斯因水而忧 圣马克广场的雨季
如何应对海水倒灌和水位上涨?
1.修建大堤,并加高原有的堤岸; 2.建立并完善一系列的排水设施,保持水位; 3.保护环境,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4.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对于水上古城威尼斯来说,可谓是”因水而生、因水而 兴、因水而美、因水而忧“,你能作简要说明吗?
因水而生——威尼斯原来是亚得里亚海的100多座岛屿组成的岛 屿群,后来其祖先在此建造家园,岛屿相连成为城,以水为通道;
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 水运交通。
威尼斯城的兴起
600多年前,地中海是连接亚、非、 欧三洲贸易往来的主要通道。位于其北 岸的威尼斯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 发展为东西方商品的集散地和贸易中心。 后来,威尼斯成为地中海沿岸著名的商 业港口,还一度是欧洲最大的商业城市。 这里的居民多以商业和航海业为主。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3.3伴水而居知识点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3.3伴水而居知识点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3.3伴水而居知识点1.日本的自然环境(1)地理位置:日本位于亚洲东部,是一个地域狭小、人口众多的岛国。

(2)日本国土的特点:日本国土南北狭长,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日本的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四个大岛及其附近的一些小岛组成。

(3)自然资源:独特的地理位置使日本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

拥有世界著名渔场:北太平洋渔场。

其成因有:沿海海域鱼类饵料丰富,鱼群集中,且有天然优良港湾作为渔业基地,渔业非常发达。

在沿海的海岸线上分布着众多的渔港。

2.生产特色:渔业发达(或:日本发展渔业的有利条件)(1)自然条件:①日本国土南北狭长,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②渔业资源丰富,位于著名的北太平洋渔场,沿海分布着众多的渔港。

(2)社会经济条件:强大的工业对日本的渔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①造船业:日本造船业发达,所造渔船性能优良,设备先进。

②纺织业:发达的纺织业,织就了优质的渔网。

③电子工业:先进的电子工业,为远洋捕捞提供了现代化的技术和装备。

方面,表现生产,水产业、造船业饮食,美味的海鲜语言、文字,带“鱼”旁的文字和相关谚语节日,“男孩节”的鲤鱼旗艺术,鱼的雕塑3.日本独特的“鱼文化”(1)成因:日本有着悠久的捕鱼历史,在长期与大海共存、与渔业共生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鱼文化”,在生产、生活和文化等方面都有体现。

(2)表现:人们的生活处处散发着浓烈的海洋气息。

(具体见右表)4.日本渔业的发展(1)渔业发展历程:①早期,渔民主要在沿海地带捕鱼。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造船业的发展和捕鱼装置与技术的进步,远洋捕捞迅速发展起来。

③随着世界各国对海洋资源的重视,以及日本国内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渔民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新问题。

现在大力发展人工养殖,建设“海洋牧场”。

(2)面临问题:①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使得沿海水域的水质明显恶化。

②沿海地带的填海造地,破坏了鱼类生长和繁殖的场所。

3-3 傍水而居

3-3 傍水而居
(1)建筑: 宫殿、教堂等水上建筑 (2)交通: 有交通船、汽艇以及贡多拉等
(3)节日:有划船比赛、水城狂欢节等传统节日
8、威尼斯面临的危机 ——因水而忧
海水倒灌、水位上涨
威尼斯在年复一 年地下沉,而亚得里 亚海的海平面却在不 断上升。随着涨潮更 加频繁,著名的圣马 克广场每年冬天都要 被海水淹没约60次。
日本“鱼宴”
刺身
鱼豆腐
鱼豆腐
5、日本“鱼文化 ”对日本的影响:
(1)影响工业生产: 渔业生产。 (2)影响日常饮食: (3)影响精神文化:
习俗 文化、 节日
此外,在盛产不同水产品的各地,渔民们每年 都会举行相应的祭祀活动来庆祝丰收,如“鲍鱼 祭”“虾祭”“螃蟹祭”“海胆祭”等等。
鱼 拓
用一次性筷子 做的鱼雕塑
第三课 傍水而居
日本
是指依靠科技进步,合理开发 利用浅海滩,发展海水养殖业。
1、日本的地理位置
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四 面环海,是一个地域狭小, 人口众多的岛国。
2、国土组成部分及特征:
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国四个岛组成。 南北狭长,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丰富的渔业资源
3、日本的自然条件
(1)地形:
工业的支持
科技的发展
耕海牧渔
1、位于日本的世界知名渔场是( ) A、北海渔场 B、舟山渔场 C、北海道渔场 D、秘鲁渔场
2、日本有着悠久的捕鱼历史,在长期人与大 海共存、与渔业共生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独特文化是( ) A、鱼文化 B、水文化 C、吃文化 D、茶文化
3、日本拥有发达的渔业的原因有( ) ①渔业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北海道, 是世界知名的渔场 ②造船业发达,所造船只性能优良 ③发达的纺织业,织就了优质的渔网 ④先进的电子工业,为渔业提供了技术 和装备 ⑤近海海域鱼类的增多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⑤ D、 ①③④ ⑤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四单元 第三课 第三课时 水上都市威尼斯教案 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四单元 第三课 第三课时 水上都市威尼斯教案 人教版

课题: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第三课傍水而居第三课时水上都市——威尼斯【教材分析】本课是傍水而居的第三课时,讲述威尼斯城市中水的关键作用,从而要树立起人地要和谐相处的理念。

【学生分析】学生通过前面学习的学习知道了水对一个城市兴起的重要性,可能还没有认识到水会对一个城市的消失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加充分地理解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水城威尼斯的“生”“兴”“美”“忧”的分析学习,了解傍水而居的威尼斯市民的日常生活状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根据典型资料描述“水”在威尼斯城的发展历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针对威尼斯水城发展现状中面临的危机,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设想,激发学生对是否科学利用水资源与人类生存密切关系的探究兴趣,树立他们爱护环境、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威尼斯城的兴建、繁兴、美丽和危机与水之间密切的关系。

【教学难点】水资源的利用程度对威尼斯产生的影响【教学资源开发】威尼斯城相关的图片和信息资料【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我们的和水有关的旅行。

说起水上都市,我们不免会联想到威尼斯,那么这个被堪称为世界上最为闻名的“水上都市”又是以怎样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呢?我们首先通过一个短片,来领略一下他的风光。

教师播放:flv短片《威尼斯的风光》进入第一板块:印象威尼斯(引起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提问设计:用你的敏锐地目光去捕捉威尼斯独特的魅力。

印象一:印象二:印象三:……学生看短片,抓住视频中介绍的关键词,来简单说说对威尼斯的印象。

第二板块:走近威尼斯提问:这个美丽的地方就是威尼斯,它到底位于世界的哪个角落呢?❖请用你手中的工具向你的同桌介绍威尼斯的地理位置。

❖请学生介绍你是用哪种方法知道威尼斯的位置。

请学生充分运用社会图册和书本的地图,说说威尼斯的地理位置。

2019秋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听写本:第三单元

2019秋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听写本: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第一课家住平原第1节稻作文化的印记(湄公河平原)一、自然环境1.地理位置:湄公河平原在亚洲东南部的__________上,地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国家。

2.地形:这里是________地形,地势低平,__________高__________低。

3.气候:____________气候,____________,雨热同期。

4.河流:________河自________向________穿过,注入__________海;__________,灌溉便利。

5.右图中A是__________半岛;B是________海峡,沟通C__________洋和D__________洋;E是__________(国家)。

二、生产特色1.这里主要的农作物是__________。

2.当地生产水平比较低,主要依靠________________完成,精耕细作。

三、生活特色1.饮食:人们的饮食以__________为主。

2.居住:人们住的是____________,以木、竹为主要建材,用木桩支撑,悬空架设。

3.精神生活:这里的很多文化活动都与水稻生产息息相关,如柬埔寨的“____________”、越南的________________。

在协作劳动的过程中,人们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关爱弱者的品质。

第2节用机械种庄稼(美国中部大平原)一、自然环境1.地形:美国中部大平原是平原地形,土地辽阔,地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气候:气候以________________为主,气候适宜。

3.河流:__________河自北向南贯穿平原。

4.根据右图,写出下列地理事物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脉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平原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脉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河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洋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洋二、生产特色1.特点:__________农业(用机械种庄稼)。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3.3傍水而居——耕海牧渔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3.3傍水而居——耕海牧渔

为保护渔业资源,日本在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设定禁渔期,并对捕捞器具、捕捞方法 作出规定——避免过度捕捞,使渔场有修养 生息的时机。 (2)制定海洋环保法规,限制废水排放—— 保护沿海水质,为鱼类的生长提供无污染的 环境。
(3)发展人工养殖——提供海产产量,满足 人民的生活需求。
影响日本渔业捞捕的因素有哪些? 你怎么看待这些影响因素?
影响日本渔业捞捕的因素主要有: 世界各国对海洋资源的重视,使日本 渔民只能在本国海域范围内捕鱼;世 界燃料价格的上涨,使捕鱼的成本大 大增加;填海造陆使经济得到发展, 但破坏了鱼类生长和繁衍的场所;工 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污染了沿海 的水质。
现在,日本沿海的围垦 和其他开发活动受到控制, 水污染也得到了较好的治理, 沿海的水质逐渐恢复。由于 远洋捞捕受到限制,许多渔 民改变了过去只捕不养的习 惯,转而大力发展人工养殖, 建设“海洋牧场”。
谚语是人类各民族中最古老、最有价值的语言表 现形式之一,它以凝练、警策、对仗、和谐、形象、 寓意精辟等特点成为民族文化中的瑰宝。日本的谚语 中包括及其丰富的与鱼有关的内容。另外中文中海油 许多带“鱼”字旁的文字。 此外,在盛产不同水产品的各地,渔民们每年 都会举行相应的祭祀活动来庆祝丰收,如“鲍鱼 祭”“虾祭”“螃蟹祭”“海胆祭”等等。还有 一些与鱼有关的节日,如每年的5月5日为日本的 男孩节,也叫“鲤鱼节”。
傍水而居
——耕海牧渔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 3.3 XYT
1、日本的地理位置:
日本位于亚洲东部,是一个地域狭小、人口
众多的岛国。日本由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 四个大岛及其附近的一些小岛组成。
2、日本渔业发展的条件: 日本国土南北狭长,海岸线曲折,多优良

考点13:比较世界典型区域的自然、人文环境特点

考点13:比较世界典型区域的自然、人文环境特点
灌溉方式: 水渠(渠道和河流构成水网)
精神生活: 崇尚神灵(谷神、稻母)、团结互助、 关爱弱者
■用机器种庄稼p75
——美国中部大平原
大 平 原
1、自然条件: 2、生产特点: 旱作农业(小麦、大豆、 玉米)、机械化程度 高、商品率高、劳动 生产率高、
3、生活特点:
湄南河平原和美国大平原的差异:
内容 地理位置 人口密度 主要农作物 农业生产方式 生活水平 泰国湄南河平原 美国大平原
■营建舒适的生活环境p101
——日本筑波
1、区域位置:
2、城市人文特色: 日本著名的科学城, 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
筑波
具体表现在:①日常生活 便利安全②文化生活丰富 充实③自然环境整洁优美 ④邻里关系和睦友善
■文化艺术之都p102 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 凯旋门 巴黎圣母院 卢浮宫 英吉利海峡 埃菲尔铁塔 ——法国巴黎 玻璃金字塔 巴黎
1、自然条件: 2、人文环境: 因水而生 因水而兴 因水而美 因水而忧
其一度是欧洲最大的 商业城市,马可· 波罗 就是从威尼斯出发来 中国的。
因水而美 独特的水城风光:“水为道路舟为车”, “公共汽车”——交通船,“小汽车”— —汽艇
因水而忧 海水倒灌和水位上涨经常影响人们的日常 生活,并侵蚀着建筑物和堤岸,甚至影响 到整个城市的结构。
3、人文特点: 形成了旅游文化,兴起滑雪、观光、餐饮 和交通等行业,冰川列车是世界上开得最 慢的列车
三、傍水而居: ■水乡孕育的城镇p83
——太湖流域
1、自然条件: 河湖密如蛛网,湖 泊星罗棋布
2、人文特点:
鱼米之乡、水乡城镇 农业和工商业发达、 乡镇企业蓬勃发展
城镇特点: 城镇密集沿河湖分布
旧时水乡:

依标施教_从教材内容到教学内容的一条路径

依标施教_从教材内容到教学内容的一条路径

“秦王赢政统一六国”一“秦统一后采取措施加强统 治”一“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为线索,引导学生在了解了赢政这位重要的历史人 物是如何统一六国及统一后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
军事疆域等方面所采取的巩固措施来自从而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等重大历史事件 的基础上,分析赢政其人及其实施的措施对中国社 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引导学生科学地评价历史人物 和历史事件。教学目标达成度也较高。 显而易见,同一个课程标准内容,或对教材内
容,并引入了相关课外知识,以引导学生了解我国 历史上农业生产工具和农耕技术在不同时代(远古
绸之路评价的基础上分析了丝绸之路在沟通亚欧
两大洲成为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作用,让学
时代一青铜时代—春秋战国—秦一两汉一三国两 晋南北朝一隋唐一两宋—元明清)的演变基础上,分
析它们是如何给当时的社会生产、生活带来的重大
万方数据
标准,根据具体需要,对现行教材进行重组,甚至自 己编写教材。但教材毕竟是专家的精心之作,而教 师受自身的专业水平以及日常工作精力等因素的 牵制,要重组或者重编往往有一定的难度。故教师 要做的更多的是科学取舍,补充其他的课程资源, 整合成有效的课堂教学内容。 例如,《历史与社会》七上第三单元第三课“傍 水而居”中,关于“耕海牧鱼”教材提供了日本案例, 关于“水上都市”教材提供了意大利的威尼斯案例, 所对应的课程标准是“1—2—8描述世界一些地区和 国家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 土人情等方面的主要特点”和“1-4—2运用各种不 同的地图和图表,描述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的特点”。本地教师完全可以在“耕海牧鱼”教学中 引导补充本地资源,如探究“象山的渔业生产及其 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在“水上都市”教学中引导学 生探究“江南水乡乌镇、西塘的形成、发展、特色以 及人们的生活与水的关系”。与教材所提供的案例 相比,本地案例更为学生所熟悉,效果当然会更好。 又如,《历史与社会》七上第二单元第三课“世 界大家庭”中的“人口与人种”,所对应的课程标准 是“1—1—3描述世界人口、人种、语言、宗教的概况 及其分布,列举人文要素对区域文化特色有重要影 响的实例”,但教材只提供了“世界人口的分布”和 “世界三大人种的分布”两幅图以及关于“截止20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威尼斯在意大 利的 东北部 , 濒临亚得里亚海 。
水上都市威尼斯
意大利在 亚平宁
半岛上。
威尼斯位于亚得里亚海的 西北岸,由118个弹丸小岛组成, 有400座石拱桥,177条水道, 总长45千米的运河,2300条水 巷,只有西北角有一条4公里 长的长堤,是1846年建造 的铁路桥,1932年又与之 并列建造了公路桥,与大陆相 通。在6.9平方千米的市区, 有10多万城区居民(加上郊区36 万) 。
因水而生
1、“因水而生”的威尼斯
பைடு நூலகம்
威尼斯
地中海
2、因水而兴
威尼斯兴衰简史
威尼斯古城兴建于452年,当时,沿岸居民因逃避 它族迫害,被迫迁网威尼斯湖中定居。开始利用地中海地 区优越的地理条件发展对外贸易,并逐渐走向黄金时期。 1000年左右,威尼斯已成为西方最伟大的城市之一。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到14世纪末,它已发展成当 时地中海最大的贸易中心之一。 15世纪前半叶,威尼斯 几乎视整个亚得里亚海为自己的内海,国威鼎盛。可惜这 段时期相当短暂。尤其1492年新航路发现后,地中海作 为贸易通道的地位日益下降,威尼斯也随之日渐衰落。 后来,威尼斯成为欧洲各地王公贵族度假休闲的最佳 场所。威尼斯于是从一个贸易大城转变为举世无双的观光 都会。
“贡多拉”是威尼斯的一大特色。据说制作严格而又
讲究:长11米,宽近1米半,以栎木板为材料,用黑漆 涂抹七遍始成。坐满6人,加船夫1人。
“大型的公共汽车”------交通船
家 庭 “ 小 艇汽 车 ” ---汽
2月的威尼斯还是 冬天,少许有些寒 意,肤色不同、语 言各异的人们此时 都脚步匆匆,奔向 同一个目的地—— 世界著名的威尼斯 圣· 马可广场,一年 一度的“水城”狂 欢节正在那里达到 高潮。
位于圣· 马可广场上 的钟塔,高98.6米。
当年伽利略曾在这里向 总督展示自己的望远镜。
威尼斯共有300余座各 式各样的桥。
这是威尼斯最著名的 古迹之一——叹息桥。 (此桥为当年犯人被押赴 刑场时的必经之路,故称 为“叹息桥”。)
威尼斯因水而美?
A、威尼斯风光旖旎,古迹丰富,是举世闻名的水城, 马可· 波罗的故乡。位于市中心的圣· 马可广场是建筑 艺术的范例,世界最著名的广场之一。 B、威尼斯城开门见水,出门乘舟,是世界上唯一没 有汽车的城市,故有“水城”之称。不仅风光奇特, 而且还是文化名城。
在威尼斯,有很多与水,与船有关的节日。如长途划 船赛、耶稣升天节、布拉诺帆船节和历史性赛船节等。
威尼斯电影节
与法国的戛纳电影节及德国的柏林电影节 并称为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世界上历史 最悠久的电影节,最高奖项是金狮奖。
威尼斯影节一度被法西斯政府控制,奖杯 叫“墨索里尼杯”。1938年,为对抗被法西斯把持 的威尼斯影节,戛纳影节应运而生。威尼斯影节从 1938年到1942的评奖不为后人承认。1943年到1945 年,因为战争影节停办。威尼斯电影节真正形成自 己的风格是在1946年重新开办之后。 威尼斯最大特点是独立自主的原则和冒险精神, 宗旨是“电影为严肃的艺术服务”,评判标准为 “艺术性”。戛纳影节兼顾影片的商业性艺术性, 而柏林影节注重意识形态。
威尼斯以“新、奇、快”发掘导演 而著称,被称做“电影大师的摇篮”。
威尼斯作为旅游胜地,依然保持着繁荣
威尼斯的水上风光以及每年丰富多彩的 艺术盛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每年雨季到来,威尼斯的主要公共集会场 所——圣马克广场总是洪泽一片,人们只 好在平地上架起临时的木桥以便通行。
海水倒灌与水位上涨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侵蚀建筑 物和堤岸,甚至影响到整个城市的结构。
该 怎 么 办 ?
对于水上古城威尼斯来说,可谓是”因水而生、因水而 兴、因水而美、因水而忧“,你能作简要说明吗?
因水而生——威尼斯原来是亚得里亚海的100多座岛屿组成的岛 屿群,后来其祖先在此建造家园,岛屿相连成为城,以水为通道; 因水而兴——地处地中海东北部,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东 西方商品的集散地和贸易中心,从而日益兴起; 因水而美——其美就美在独特的水城风光。在威尼斯,水为道路 舟为车,沐浴在海风中的古老的建筑以其无穷的魅力让人怀旧、 让人遐想。此番美景吸引了各国游人;
威尼斯在年复一 年地下沉,而亚得里 亚海的海平面却在不 断上升。随着涨潮更 加频繁,著名的圣马 克广场每年冬天都要 被海水淹没约60次。
威尼斯的 灭顶之灾
因水而忧
海水灌注法 : 这项计 划总耗资1.17亿美元, 需要挖12个直径为30厘 米、深为700米的大洞, “摩西”工程: “摩西”再将海水注入其中。这 工程于2003年开工,计 项计划将使“水城”升 划修建79道水下屏障。 高30厘米,几乎相当于 当涨潮威胁威尼斯时, 威尼斯在过去300年中 可以将这些水下屏障升 下沉的水平。 高。整个工程预计在 2010至2011年间完成, 总耗资52亿美元。
威尼斯城遍布教堂、宫殿、广场, 城市建设有明显的宗教特色。
3 、 因 水 而 美
威尼斯是一座文化艺术名城。全城有教堂、钟楼、 修道院、宫殿、博物馆等艺术及历史名胜450多处。 共有120座各式教堂,120座钟楼,64座修道 院,40多座宫殿 。
雄伟壮丽的圣马可大 教堂始建于829年,重 建于1043到1071 年,它曾是中世纪欧洲最 大的教堂,是威尼斯建筑 艺术的经典之作。据说其 中埋葬了耶酥门徒圣马可 而得名。
2、因水而兴
根据教材回答: A、威尼斯的位置特点。
意大利东北部,亚得里亚海沿岸
B、为什么在此建设城市, 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威尼斯 人的祖先为什么选择在此建 设他们的家园?
城市用地和排水。威尼斯人的祖 先选择在此修建城市主要是为了 利用位置躲避外敌,便于防守。
C、阅读图3-38,说一说威 尼斯的建筑有什么特点?
马可波罗的故乡 ——水上都市威尼斯
意大利面积约30万 平方千米,人口超 过6千万。首都罗 马;而米兰是世界 时尚之都;意大利 是一个高度发达的 国家,亦为欧洲民 族及文化的摇篮。 意大利在艺术、科 学和技术上拥有悠 久的传统,拥有47 项世界遗产位居世 界第一。
意大利在世界的位置 欧洲的 南部 .
因水而忧——主要是水淹威尼斯,如水位上涨、海水倒灌,经常 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侵蚀着建筑物和堤岸,甚至影响到整个 城市的结构。
总结和思索
• 课文描述了三种傍水而居的人们的生活,请归 纳它们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 水对傍水而居的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有哪些有益 的影响?水又给人们带来哪些负面的影响? • 学了这节课说说你有什么感受与体会。
威尼斯的建筑之美体现在临水的宫殿与广场上
威尼斯的建筑之美也反映在各式桥梁建筑中
有人说威尼斯 “因水而美”,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运河成为街道,舟为车,市民摇桨出行,沿着运河穿过古老 的街道,而岸是古朴的宫殿……威尼斯有着独特的水城风光。
威尼斯有一条长4公里、宽30~60米的主运河, 与177条支流相通,城市里共有2300多条水 巷。在这座水上城市里,汽车、摩托车、甚至自行 车都是被禁止的,威尼斯的公共交通工具是公共汽 船,而贡多拉则充当了自行车的地位。 游客乘火车或驾着汽 车来到桥头,就要下车, 即使是国家元首也要弃车 入市,或安步当车,或搭 上每10分钟一班的公共汽 船,或多花几个钱雇一条 私人快艇,或乘长11米、 宽1.4米的“贡多拉”单 4、水城人们的生活 桨平底木船邀游水域。
马可· 波罗〔公元1254—1324年〕,意大利旅行家。他出生在 意大利商业城市威尼斯的一个商人家庭。公元1271年,他们从 威尼斯出发,渡过地中海,沿丝绸之路东进,途经土耳其、伊 拉克、伊朗等国,越帕米尔到达东方。1292年,马可· 波罗父 子离开中国,从海上经苏门答腊、印度等地,历时两年零两月 到达波斯,写了著名的《马可· 波罗游记》〔又称《东方见闻 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