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是如何形成的?
黄土的古土壤序列形成原理
黄土的古土壤序列形成原理
黄土是一种由黄色的细粒粘土组成的土壤,在中国的黄土高原地区广泛分布。
黄土的古土壤序列形成原理主要是由于长时间的风力和水力作用以及气候变化的影响。
黄土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过程:
1. 沉积过程:黄土是由风力或水流搬运来的细粒颗粒沉积而成的。
在黄土高原地区,风力是主要的沉积力量,大风会将细粒黄土颗粒搬运到远离产源地的地区,并在那里沉积下来。
2. 风化与侵蚀:黄土地区的气候条件相对干燥,风化作用比侵蚀作用更为显著。
风化是指岩石受水分、气候和微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使其物质结构发生变化的过程。
在黄土高原地区,岩石会经过长时间的风化作用,逐渐破碎成细小的颗粒,形成黄土。
3. 气候变化:气候是黄土形成的重要因素。
在过去的几百万年间,中国的黄土高原地区的气候经历了多次变化,从干旱到湿润,再到干旱。
这种气候变化导致了黄土的形成和演化。
在干旱时期,风力运载的黄土颗粒被沉积,并逐渐堆积形成厚厚的黄土层。
古土壤序列形成原理主要与长时间的风化作用、风力和水力搬运以及气候变化密
切相关。
黄土地区的古土壤序列记录了地质和气候变化的历史,对研究古环境、古气候和古地理有重要意义。
讲解-黄土高原
A B
结论:坡度越大的地区水土流失越严重
第二组试验:同样坡度的两个区域, A是和风细雨,B是暴雨倾盆,那么 哪一个区域水土流失严重?
降水与水土流失
A
B
结论:降水集中的暴雨地区水土流失越严重
第三组试验:同样的坡度、同样是暴 雨倾盆,区域A是松散的泥沙,区域B 是粘性较好的粘土,哪一个水土流失 严重呢? 土质与水土流失
第三节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 ——黄土高原
授课:巩伟忠
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1.位置和范围:
位置: 东起:太行山 西至:乌鞘岭 南连:秦 岭 北抵:长 城 跨越省区:
主要有: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省
宁 夏 回 族 自 治 区
乌鞘岭
甘 肃
山 西
陕 西
2、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
风吹来的黄土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海拔在1000-2000 米,除一些石质山体以外,地表覆盖着深厚的黄土。 黄土高原的黄土覆盖厚度一 般在超过100米左右,六盘山 以东到吕梁山西侧,黄土厚 度在100米--200米之间,最 厚在兰州,达300米以上。黄 土分布的面积和厚度,都居 世界之冠。
支持风成说的四条证据(27页活动1)
第一条证据:黄土厚度象冬季的积雪一样均匀 说明黄土是被风吹来的,而不是流水冲来的 。 第二条证据: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 说明黄土的运动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有可能是 西北风带来的。 第三条证据:黄土高原的成分与当地的基岩不相 同却与中亚、蒙古等地的相同
说明黄土不是本地产生,有可能从中亚、蒙古一带而来。
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一、世界最大 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的成因 主要的黄土地貌
水土流失 原因
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完整版)黄土高原的成因
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
位于中国中部偏北。
北纬34°~40°,东经103°~114°。
东西千余千米,南北700千米。
包括太行山以西、青海省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广大地区。
跨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及河南省等省区,面积约40万平方千米。
黄土高原按地形差别分陇中高原、陕北高原、山西高原和豫西山地等区。
目录••概述••来源••历史••水土流失••治理[显示全部]黄土高原-概述海拔1000~1500米,除少数石质山地外,高原上覆盖着深厚的黄土层,黄土厚度在50~80米之间。
最厚达150~180米。
年均气温6~14℃,年均降水量200~700毫米。
从东南向西北,气候依次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半干旱气候和干旱气候。
植被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草原和风沙草原。
土壤依次为褐土、垆土、黄绵土和灰钙土。
山地土壤和植被地带性分布也十分明显。
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富含可溶性矿物质养分,利于耕作,盆地和河谷农垦历史悠久。
黄土高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
黄土高原的地理范围在中国北方,它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主要包括山西、陕西、以及甘肃、青海、宁夏、河南等省部分地区,面积40万平方公里,为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厚50—180米,气候较干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
黄土高原矿产丰富,煤、石油、铝土储量大。
科学在不断发展,近年来科学家发现许多现象是黄土风成学说无法解释的。
譬如,黄土中粗粉沙含量由西北向东南递减,黏土的含量却从西北向东南递增,这种自西北向东南的有规律的排列呈叠瓦阶梯状的分布过渡,而不是平面模糊过渡。
这种叠瓦阶梯状的分布过渡更像是洪水的杰作等等。
为了解黄土高原的“变脸”过程,专家们特意到黄土高原西部甘肃静宁县、秦安县、定西县等地采集黄土高原6个典型地质剖面的黄土标本,从中获得了700余块孢粉样本和209块表土孢粉样本,这近千份孢粉样本大约记录了公元前4.6万年至今黄土高原植被变迁过程。
黄土高原的成因
关于黄土的来源,长期以来,中外学者有过不同的争论。其中,以“风成说”比较令人信服。认为黄土来自北部和西北部的甘肃、宁夏和蒙古高原以至中亚等广大干旱沙漠区。这些地区的岩石,白天受热膨胀,夜晚冷却收
沟壑纵横是黄土高原的基本特征
缩,逐渐被风化成大小不等的石块、沙子和粘土。同时这些地区,每逢西北风盛行的冬春季节,狂风骤起、飞沙走石,尘土蔽日。粗大的石块残留在原地成为“戈壁”,较细的沙粒落在附近地区,聚成片片沙漠,细小的粉沙和粘土,纷纷向东南飞扬,当风力减弱或迂秦岭山地的阻拦便停积下来,经过几十万年的堆积就形成了浩瀚的黄土高原。
2、土质非地带性
在《黄土高原森林分布与黄土厚度的关系》一文中对此已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现将主要观点简述如下:1)黄土颗粒组成细,孔隙度高,孔隙以细孔隙为主。在降水不丰沛的半湿润、半干旱区,降水入渗浅,地面蒸发耗水多。厚层黄土坡地土壤水分条件相对干旱,自然植被为草原。2)裂隙发育的岩层,孔隙度低,孔隙以大孔隙为主,降水入渗深,地面蒸发耗水少。在降水不丰沛的半干旱、半湿润区,裂隙发育的岩质坡地,土壤水分条件较湿润,自然植被为森林。3)薄层黄土坡地,由于下伏不透水岩层埋藏浅,地下水位较高,树木往往可以通过发达的根系吸取地下水,自然植被也为森林。
安塞水土保持综合试验站,重点研究领域是水土流失规律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黄土丘陵区生态环境特征及演变规律、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系统结构功能及调控原理、流域健康诊断与管理理论及方法等多个方面。同时它还肩负研究合理开发和利用农业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退化生态系统、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途径等任务。
古气候的标志
黄土地层中反映古气候的标志概括起来有:古土壤、湖沼相沉积、河流相沉积、黄土的颜色变化、化学元素组分含量和孢粉组合等。
黄土的沉积特征
黄土的沉积特征黄土是一种常见的沉积物,它具有独特的沉积特征。
本文将从黄土的形成背景、组成特点、沉积过程和地质意义等方面,详细介绍黄土的沉积特征。
一、形成背景黄土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黄土高原地区,是由于古代气候、地质和地貌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
黄土地区大致可以追溯到新生代晚期,形成时期距今有几百万年的历史。
在这个漫长的时间里,黄土沉积了大量的物质,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黄土高原。
二、组成特点黄土的主要组成物质是粘土矿物,其中以高岭石、伊利石和蒙脱石为主。
此外,还含有少量的石英、长石、云母和铁氧化物等。
黄土的颜色呈现出黄色或灰黄色,这是由于其中含有的铁氧化物的存在。
三、沉积过程黄土的沉积过程相对较为复杂,主要包括物源供给、运输、沉积和固结等阶段。
首先,黄土的物源主要来自于黄土高原周边地区的岩石破碎和风化产物。
随后,这些物质被水流或风力带到黄土高原,经过长时间的运输,最终沉积下来。
在沉积过程中,黄土的粒径会逐渐减小,颗粒间的结合力也会增强,形成一种紧密的结构。
最后,黄土经历了固结作用,形成坚硬的黄土层。
四、地质意义黄土的沉积特征对于研究地质学、气候学和环境演变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黄土的沉积过程记录了古代的环境变化,可以提供有关古代气候、地貌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信息。
其次,黄土中的岩石碎屑物质可以用来研究地质构造和岩石圈演化等问题。
此外,黄土还是一种重要的地质资源,其中蕴含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铝土矿、钛矿和铀矿等。
总结起来,黄土具有独特的沉积特征,它是古代气候、地质和地貌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黄土主要由粘土矿物和少量的石英、长石等组成,呈现出黄色或灰黄色。
黄土的沉积过程经历了物源供给、运输、沉积和固结等阶段,最终形成坚硬的黄土层。
黄土的沉积特征对于研究地质学、气候学和环境演变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黄土的研究,我们可以揭示古代的环境变化,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同时还可以探索黄土中蕴藏的丰富矿产资源。
新高考地理黄土高原黄土的成因和地表千沟万壑的成因
考点黄土高原黄土的成因和地表千沟万壑的成因黄土高原黄土的成因——黄土堆积。
黄土主要来源于风力携带北方泥沙沉积形成。
地表千沟万壑的成因——流水侵蚀。
黄土高原夏季暴雨集中,黄土土质疏松,流水侵蚀严重【拓展提升】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土高原地区历史上水土流失严重、生态问题突出,致使农业生产广种薄收、单产较低。
近50年来,我国对该区域进行了大规模的综合治理,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建淤地坝(图),即在沟道内筑坝、拦泥淤地,就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
但在不同阶段,黄土高原的治理模式和主要措施存在较大差异(表)。
表为不同时期黄土高原的治理模式及主要措施(2)比较建坝淤地和植树种草在水土流失治理过程中所发挥作用的差异。
(3)结合材料,总结我国在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方面所取得的成功经验。
【答案】(1)缓解水土流失;增加耕地面积,保障粮食供应。
(2)建淤地坝:拦截沟谷泥沙,减少沟道侵蚀;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坡面侵蚀。
(3)以保护和恢复自然环境为第一要务;综合运用生物、工程、经济等措施解决问题;治理措施的选择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一定条件下适度减少人为干扰,充分发挥自然恢复的作用。
【分析】(1)黄土高原人地矛盾突出,导致水土流失严重,为治理水土流失,修建梯田,可以减缓坡度,减轻水土流失,增加粮食产量,保障粮食供应。
(2)淤地坝属于工程措施,其主要作用重在拦截沟道里面的泥沙;植树种草属于生物措施,其主要作用主要是通过提高植被覆盖率,降低坡面径流的流速,减少破面的侵蚀。
(3)由表格内容可知,黄土高原治理的目的是保护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环境;一定条件下适度减少人为干扰,充分发挥自然恢复的作用;淤地坝、植树种草等措施体现的是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等不同方面的治理措施,也体现了因地制宜的原则。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洛河地处黄河中游,流域内植被物种多样性丰富,但因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
1970年以来,黄土高原开展了大规模的梯田和淤地坝建设,1999年以来又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
绿色环保议论文素材黄土高原
绿色环保议论文素材黄土高原素材:对于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较主要的就有两个,一个是自然形成的原因,另一个就是人为形成的原因,人为的原因解释起来也比较的简单,就是人们不断的乱砍乱伐导致水土不断的流失,而自然原因说起来就是比较的复杂,主要就是板块运动造成的。
因为据历史记载在唐朝时期黄土高原还和现在的南方地区一样山上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但是由于人类的战乱砍伐烧毁放牧等原因,导致山上的树木越来越少,黄土的粘性不高易流失形成泥石流。
从而造成了黄土高原植被稀少千沟万壑的景象。
议论文内容: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它就像母亲一样,为我们提供着生存的资源和条件。
我们是地球的主人,我们要像善待自己一样去保护它。
谁不想让自己的家园变得更美好,更漂亮?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五花八门的生活垃圾越来越多,其中大多数垃圾都是会造成环境污染的。
比如说我们常用的电池,如果用完后不进行适当的处理,那么将会造成极大的环境污染。
据研究,一节废的纽扣电池能使60万升的水不能饮用。
如果每人丢弃一颗废电池,那么到了那时,水,将成为奢侈品。
黄土高原也是如此。
对于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较主要的就有两个,一个是自然形成的原因,另一个就是人为形成的原因,人为的原因解释起来也比较的简单,就是人们不断的乱砍乱伐导致水土不断的流失,而自然原因说起来就是比较的复杂,主要就是板块运动造成的。
因为据历史记载在唐朝时期黄土高原还和现在的南方地区一样山上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但是由于人类的战乱砍伐烧毁放牧等原因,导致山上的树木越来越少,黄土的粘性不高易流失形成泥石流。
从而造成了黄土高原植被稀少千沟万壑的景象。
工业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生活上和经济上的突飞猛进,使人们不再咀嚼昔日生活的苦涩。
然而,也许美的东西都要留下些惆怅让人去想,这就是我们的地球,我们的大自然,遭到的严重破坏和摧残。
作为社会的主人,改善地球环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如果世界人人环保、天天环保,就可以创造一个崭新、美丽的世界!。
黄土高原成因 地理题
黄土高原位于中国北方,主要分布在陕西、山西、甘肃、宁夏、河南等省份。
其地理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地质构造:黄土高原处于华北地块和扬子地块的交界处,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活动频繁。
2.气候条件:黄土高原处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干燥,年降水量较少,且分布不均,多集中在夏季。
3.风力堆积作用:黄土高原地势平坦,缺乏大的河流和湖泊,气候干燥,风力较强,黄土颗粒随风飘荡,逐渐堆积形成了黄土高原。
4.生物因素: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稀疏,土壤贫瘠,缺乏水源,不适宜大型动植物生存,这也为黄土的堆积提供了条件。
综合上述因素,黄土高原形成了特殊的地貌景观和生态环境,是中国乃至世界上重要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之一。
黄土高原形成原因的证据
黄土高原形成原因的证据黄土高原是指位于中国中部和西北部地区的黄色颗粒土构成的一片高原区域。
它是中国典型的丘陵-坎地貌区,地势起伏,沟壑密布,土壤以黄色粒粒土为主。
在距今2亿年至现代的漫长岁月中,黄土高原形成的原因与过程非常复杂,需要多方面证据的支持。
第一,地震激发。
黄土高原位于中国大陆东缘地震带上,地震活动频繁。
蒋兆和等学者通过对黄土地层的剖面、孢粉等多种地质学方法的研究,证明了6-3万年前,地震活动激发了西安盆地内软壳土的致密化和收缩作用,形成了部分黄土高原。
第二,风力侵蚀。
作为中国内陆地区的主要高原,黄土高原不仅盛产黄色的颗粒土,也以千峰耸立、间断沟壑的特征惊人。
沟壑的形成既与地貌起伏有关,也与黄土层的稳定性以及风力侵蚀作用密切相关。
谷底所积的黄土,经常被强风刮动,产生沙粒运动,而黄土与表层土壤混合后便易形成松散土的状态。
这种土壤状态使水分迅速渗透,沟壑也会显得更加深悬。
第三,环境变化。
黄土高原的形成,自然环境的变迁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相比现代时间尺度,黄土高原的历史十分悠久,自建造时期以来,气候变化频繁,沉积物在时间分段内累积了大量不同的沉积组合,揭示了黄土高原地区古气候的巨大变化。
在黄土高原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寒旱化被看做是主要的驱动力。
第四,水力作用。
黄家堡黄土区是黄土高原南缘的典型地区,其坝子沟是中国重要的地质遗迹。
研究表明,坝子沟中黄土砖颜色的改变直接证明了水力作用形成大小不一的土柱,进而形成了特有的地貌。
而黄土地质学和古气候学的研究表明,黄土高原在漫长岁月中经过多次强烈的气候变化和侵蚀作用,形成了以黄土为主的丰富多彩的地貌景观。
综上所述,黄土高原形成原因的证据主要包括地震激发、风力侵蚀、环境变化和水力作用等。
这些证据在总体上呈现出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情况,它们构成了中国内陆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块旅游胜地,也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及形成原因
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及形成原因
黄土高原地貌特征:沟壑纵横,山地与断谷、盆地相间分布。
地势起伏大,远看起来
不平整,支离破碎。
黄土高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北向东南呈波状下降。
以六盘山和吕梁山为界把
黄土高原分为东、中、西三部分:六盘山以西的黄土高原西部,海拔2000-3000米,是黄
土高原地势最高的地区。
六盘山与吕梁山之.司的黄土高原中部,海拔1000-2000米,是黄土高原的主体。
吕
梁山以东的黄土高原东部,地势降至500-1000米,河谷平原占有较大比例。
据此可将黄
土高原分为山地区、黄土丘陵区、黄土塬区、黄土台塬区、河谷平原区。
黄土高原是由于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
黄土高原的成因,也就是黄土的来源,比较公认的说法是“风成说”,主要是是第四
纪冰期干冷气候条件下的风力沉积物。
在干冷的气候条件下,位于黄土高原西部的大陆内部地区气候更为干旱,大片沙土裸露,在西北风的作用下,搬运大量沙尘至黄土高原地区,由于风力减弱而沉积,年复一年,最终形成厚厚的黄土堆积。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黄土高原是如何形成的
黄⼟⾼原是如何形成的 黄⼟⾼原是世界上黄⼟覆盖⾯积最⼤的⾼原,⼜称之为乌⾦⾼原,位于中国中部偏北。
下⾯由店铺为你详细介绍黄⼟⾼原形成的原因等相关知识。
黄⼟⾼原形成的原因 黄⼟⾼原的形成和青藏⾼原的隆升,加快了岩⽯受侵蚀和风化的速度,在⾼原周围的低洼地区堆积了⼤量卵⽯、沙⼦和更细的颗粒。
每当⼤风骤起,在西部地区便形成飞沙⾛⽯、尘⼟弥漫的景象。
被卷起的沙和尘⼟依次沉降,颗粒细⼩的粉尘最后降落到黄⼟⾼原区域,形成了⼀条荒凉地带。
印度板块论 印度板块向北移动与亚欧板块碰撞之后,印度⼤陆的地壳插⼊亚洲⼤陆的地壳之下,并把后者顶托起来。
从⽽喜马拉雅地区的浅海消失了,喜马拉雅⼭开始形成并渐升渐⾼,青藏⾼原也被印度板块的挤压作⽤隆升起来。
然⽽东西⾛向的喜马拉雅⼭挡住了印度洋暖湿⽓团的向北移动,久⽽久之,中国的西北部地区越来越⼲旱,渐渐形成了⼤⾯积的沙漠和⼽壁,这⾥就是堆积起了黄⼟⾼原的那些沙尘的发源地。
体积巨⼤的青藏⾼原正好耸⽴在北半球的西风带中,240万年以来,它的⾼度不断增长着。
青藏⾼原的宽度约占西风带的三分之⼀,把西风带的近地⾯层分为南北两⽀。
南⽀沿喜马拉雅⼭南侧向东流动,北⽀从青藏⾼原的东北边缘开始向东流动,这⽀⾼空⽓流常年存在于3500—7000⽶的⾼空,成为搬运沙尘的主要动⼒。
与此同时,由于青藏⾼原隆起,东亚季风也被加强了,从西北吹向东南的冬季风与西风急流⼀起,在中国北⽅制造了⼀个黄⼟⾼原。
洪⽔论 科学家认为,黄⼟中粗粉沙的含量由西北向东南减少,⽽黏⼟的含量由西北向东南增加,这种“阶梯式”的分布规律与地势相吻合(东南海拔较低,西北较⾼),更像是洪⽔造成的。
风成论 长期以来的观察研究认为,黄⼟⾼原是由有西北向东南的风造成的,风沙带来了黄⼟⾼原。
但是,区区沙尘暴能形成如此巨⼤的⼀座⾼原,就算积起的黄沙不被吹散、冲⾛,沙尘暴所带来的黄沙也不⾜以形成如此宏伟的⼀座⾼原。
争议 关于黄⼟的来源,长期以来,中外学者有过不同的争论。
黄土高原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黄⼟⾼原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黄⼟⾼原是世界上⽔⼟流失最严重和⽣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对于黄⼟⾼原的形成相信很多⼈会好奇,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黄⼟⾼原形成的内容,希望⼤家喜欢! 黄⼟⾼原的形成 黄⼟⾼原是新构造运动⽐较活跃的区域,新构造运动的主要表现是⾼原内部间歇性的⼤⾯积整体抬升,同时周围的拗陷区域不断地沉降。
从黄⼟⾼原⼴⼤地区河⾕多发育有3-4级阶地等判断,第四纪以来黄上⾼原以抬升为主,抬升幅度在150-30⽶,地壳抬升有利河流下切和侵蚀地貌发育,也有利于⼟壤侵蚀过程的加强。
黄⼟⾼原内部六盘⼭是新构造运动的抬升中⼼,据现代⽔准测量,⽬前的抬升速度为20毫⽶/年。
六盘⼭以西地区抬升量⼤于以东地区,抬升最快在华家岭⼀带,据1934-1955年陇海铁路⽔准测量,陇西、渭源等地现代抬升速度为31.4毫⽶/年,隆德、庄浪⼀带沟床下切速率达45-240毫⽶/100年。
华家岭以南地区河⾕狭窄,⼀般有3-4级阶地,华家岭以北河⾕较宽阔,只有2-3级阶地发育,所以华家岭以南抬升幅度更⼤。
六盘⼭以东地区⽩于⼭⾄东胜⼀带是新构造运动抬升的中⼼。
保德附近现代抬升速度在3毫⽶/年左右。
⼭西台背斜新构造运动抬升幅度较⼤在五台⼭-恒⼭⼀带,这从五台⼭、恒⼭⼭前发育的串珠状洪积扇可以得到证明。
第四纪黄⼟⾼原在抬升的同时,边缘拗陷区如银川平原、汾渭⾕地在⼤幅度下沉,渭河平原固始凹陷第四纪沉积物厚度接近1000⽶。
据地形变形资料,汾渭地堑的下沈速度为3毫⽶/年。
黄河⾃140万年前后冲出三门峡后,汾渭⾕地是黄河中游众多⽀流的侵蚀基准⾯,⼀⽅⾯黄⼟⾼原不断抬升,另⼀⽅⾯汾渭⾕地持续下沉,必然对黄⼟⾼原⼟壤侵蚀起促进作⽤。
地震是黄⼟⾼原新构造运动的强烈表现形式,对历史时期黄⼟⾼原地震记载进⾏统计,可以反映出黄⼟⾼原历史时期新构造运动的强弱变化过程。
黄⼟⾼原的基岩构造 黄⼟⾼原基岩构造以六盘⼭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属西域陆块,东部属华北陆块。
黄土高原小结
黄土高原小结黄土高原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片特殊地貌区域,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黄土地带。
这里的土壤主要由风化作用形成的黄土组成,由于地势起伏较大,形成了独特的地貌景观。
黄土高原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深受人们的喜爱。
黄土高原是一片地势较为平坦的区域,地貌起伏不大。
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的水土流失和超过合理开发利用,地表土壤贫瘠,植被稀疏,形成了典型的风蚀地貌。
同时,地下水资源也十分丰富,是西北地区的重要补给源之一。
由于地势平坦,降水集中,地表土壤贫瘠,流失速度大,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形成主要有人类活动以及河流侵蚀和风蚀作用等原因。
在黄土高原地区,农业是重要的经济产业。
由于土壤贫瘠,农作物的产量较低,农民的生活水平较低。
为了改善经济状况,政府加大了对黄土高原地区的扶持力度,鼓励农民发展特色农业,既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又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此外,黄土高原地区还积极发展旅游业,利用其独特的地貌景观吸引游客,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然而,黄土高原地区的环境问题依然存在。
在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问题已经成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长期以来,人们过度开垦土地,过度放牧,过度采伐植被,导致了大量的泥沙流失,土地贫瘠。
为了治理水土流失问题,政府加大了对黄土高原地区的治理力度,提出了很多治理措施,如栽植防风固沙林带、修建水土保持工程等。
这些措施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水土流失问题依然严重,仍然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总之,黄土高原是一片独特的地貌区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
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严重,需要我们加大治理力度。
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能够改善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好这片宝贵的土地。
黄土高原的成因及治理
四、黄土高原的地貌形态根据地貌的形成过程和特点,黄土高原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①陇中高原,亦称陇西高原。
位于六盘山以西,是一个新生代的拗陷盆地,属盆地型高原,海拔1500~2000米。
地形破碎,多梁、峁、沟谷、垄板地形。
②陇东、陕北高原。
包括六盘山以东,吕梁山以西,渭河北山以北,长城以南的地区。
也是一个盆地型高原,海拔800~1200米。
经强烈侵蚀,除少数残留的黄土塬(董志塬、洛川塬)外,大部地区已成为破碎的梁峁丘陵。
其间只有少数基岩低山突起在高原之上,状似孤岛。
③山西高原。
包括五台山、恒山以南,伏牛山以北,太行山以西,吕梁山以东的地区。
它由一系列褶皱断块山与陷落盆地组成。
山地有吕梁、恒山、五台、中条及太行等山,盆地有大同、忻县、太原、临汾、运城等。
除河谷平原外,大部地区海拔在1000~1500米,石质山地构成高原的主体,黄土堆积仅限于盆地及山间谷地,分布范围约占全区面积的40%。
④渭河平原,亦称关中平原。
位于渭河北山与秦岭之间,西起宝鸡。
黄土高原地貌的组合形态丰富,变化万千,不仅有馒头状黄土峁绵延数百米的长梁,还有地平如镜的黄土塬面。
这些地貌组合在一起,勾勒出了沟壑纵横、丘陵起伏、无边无际的壮阔的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一年中随着盛行风向的季节性变化,气候的季节变化也十分明显。
为黄土高原增加了时间变量,使黄土高原在不同的季节条件下,呈现出不同风格的景观特色。
黄土高原地区的植被类型复杂多样,自东南向西北划分为落叶阔叶林带、森林草原、典型草原、风沙草原4个植被区。
而陕西黄土高原是黄土高原中植被盖度较高的地区。
特别是近年来的退耕还林,昔日光秃秃的黄土高坡如今已郁郁葱葱,给荒凉的黄土高原带来勃勃生机。
黄土高原地域辽阔,河流众多。
发源于黄土高原或流经黄土高原的较大的河流就有200多条。
陕西黄土高原的晋陕峡谷在素有“万里黄河一壶收”的壶口瀑布的滋润下,增添了不少魅力。
这里座落着延安、榆林等著名的城市,文物遗址遗迹甚多,古迹荟萃,特别是革命圣地延安红色旅游资源丰富。
黄土高原形成的原因
黄土高原形成的原因我国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的国家,而黄土最集中、最典型的分布区就在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东西千余公里,南北750千米。
包括太行山以西、青海省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广大地区。
跨山西省、陕西省北部、甘肃省除陇南市、平凉市大部分地区、庆阳市的宁县和正宁县外、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及河南省等省区,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面积约62万平方千米,海拔800~3000米。
黄土高原地区蕴藏著丰富的煤炭、石油、铝土矿等资源,也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
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养分,利於耕作,盆地和河谷农垦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 除少数石质山地外,高原上覆盖深厚的黄土层,黄土厚度在50~80米之间,最厚达150~180米。
黄土高原矿产丰富,煤矿、铁矿、稀土矿储量非常之大。
黄土高原一种认为是这一地区盛行的偏北风把新疆。
宁夏北部、内蒙乃至远在中亚沙漠中的大量粉沙刮到黄土高原地区堆积下来。
因为黄土高原与黄土底部的基岩成分不一样。
黄土下部地貌形态多样,起伏比较大,但上部沉积黄土厚度大体相近似,并有从东到西逐渐变薄的趋势,同黄土来源于西部的方向是一致的。
这说明黄土是从别处搬过来的。
但有不少科学家发现,黄土层的底部有一砾石层,而这浑圆的砾石层却是典型的河流沉积物。
于是他们认为,黄土的原籍在黄河的上源,是河流把黄土冲刷下来形成的。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黄土既不是风成的,也不是水成的,它是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风化形成的,是土生土长的。
也有一种综合性观点,认为黄土高原既来自西北、中亚,由大风刮来,又有绵绵流动的河流携带而来,还有本地土生土长的基岩上风化的,是在这三种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就像人们对黄土高坡吟唱不已一样,人们对黄土高原的来源也争论不休。
希望有一天研究者们能给人们一个满意的答案。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黄土高原是怎么形成的
黄土高原英文:LoePateau,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位于中国中部偏北,那么,黄土高原的形成:1、黄土高原是由于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
亚洲东部季风区强大的冬季风,和蒙古高原一带,风带来大量的沙尘,遇到太行山、秦岭等山地的阻挡,沙尘沉积下来形成现在的黄土高原。
2、黄土高原表面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流水侵蚀形成的。
由于黄土高原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并容易出现暴雨,造成比较大的地表径流,而且由于地势起伏较大,流水速度较快,加上黄土这种土壤本身的土质就十分疏松,植被覆盖率低,缺乏对土壤的保护,因此该地区的流水侵蚀作用非常强烈,形成黄土高原崎岖不平的地表形态。
在党的正确领导下黄土高原由黄变绿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一直坚持不懈在陕北黄土高原开展生态治理,特别是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使陕北黄土高原生态状况实现了由“整体恶化、局部好转”向“整体好转、局部良性循环”的历史性逆转。
蒙蒙细雨中,层叠起伏的黄土高坡云雾缭绕,满目的林草仿佛为大地铺上了绿毯。
全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10周年总结大会8日在吴起县召开,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这样评价:“退耕还林使吴起走上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全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树立了成功的典范。
”地处黄土高原的吴起县,是1935年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的地方。
记者10年前初次来到这里采访时,只能在个别流域看到少许绿色,多数山山峁峁因为开垦种粮而满眼土黄。
为了走出“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恶性循环,从1998年起,吴起县启动了以封禁造林为主题的绿色革命,当年就在留够口粮田的前提下,将1555万亩坡耕地一次性全部退耕。
10年前,尽管家里有60多亩耕地,吴起县吴仓堡乡周关村村民贺建清一家7口人的日子并不好过,靠天吃饭粮食收成没保障,因为学生上学和家人看病还欠了几万元的债务。
自从家里50亩退耕地列入国家补助,加上种植沙棘果的收入,贺建清一家年收入稳定在了2万元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土高原是如何形成的?
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中部偏北部,为中国四大高原之一,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积最大的黄土区,总面积64万平方千米,横跨中国青、甘、宁、内蒙古、陕、晋、豫7省区大部或一部,主要由山西高原、陕甘晋高原、陇中高原、鄂尔多斯高原和河套平原组成。
大约在两千多万年以前,青藏高原的南部已经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它已经能阻挡来自印度洋的水汽,这时候呢?我国西北的干旱区干旱程度剧烈的增加,西北地区原来的湖泊都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沙漠和隔壁,每年春冬时节,从青藏高原3500米至7000米高空中形成强大的气流,气流携沙带石,开始向东流动,根据计算机模拟的结果显示,青藏高原达到现今一半高度,也就是3000米的时候,这时候季风系统就已经形成,季风是有两股气流组成,一般是来自于海洋湿润的夏季风,另一股是来自于内陆干燥的冬季风,天地之间飞沙走石,尘土弥漫,强烈的冬季风可以将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区的粉质与之吹到黄土高原上,总共吹了有两万年以上,这种现象就是沙尘暴,在持续不断的沙城暴的作用下,雄伟广袤的黄土高原诞生了,沙尘形成的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极易被雨水冲刷破坏,因此在雨水和河流侵蚀下,黄土高原形成了沟壑纵横,樑茆交错的独特地貌,在黄土高原上,这些平坦的地貌被称为塬,著名的塬有甘肃东部的董志塬,陕西北部的洛川塬,塬面宽阔,始于耕作,形成重要的农业区,塬受流水侵蚀,被切割成长条形状成为樑,樑继续被侵蚀切割形成馒头状的山丘,当地人称为昴,在樑茆地区地下水流出,汇聚成小河,河水带来的泥沙沉积下来,在两岸形成小片平原这就是川,黄土高原的景观和面貌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的。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由于黄土的松软、植被覆盖率低、地形坡度大等因素,各种由于流水侵蚀的地貌比较发育,造成了黄土高原的土壤流失和土地破坏,沟壑系统使黄土高原支离破碎。
黄土高原的景色独特壮观,但是其生态环境却十分脆弱,在此,我们呼吁每一人都应关心我们的家园!关心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