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层医疗卫生会计制度的变化及人员配备的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基层医疗卫生会计制度的变化及人员配备的探讨
作者:高志妨
来源:《商业会计》2012年第04期
摘要:根据国务院医改工作的统一部署,财政部、卫生部等有关部门同步推出了医疗机构财务、会计、注册会计师审计等五项制度。
《基层医疗机构会计制度》已在2011年7月份开始实施。
新的基层医疗会计制度中支出科目与原来的会计制度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医院人员安排也可能会有变化。
对此,本文探讨了新基层医疗卫生会计制度中支出科目的内容,并对新基层医疗卫生会计制度下医院人员配备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基层医疗会计制度人员安排
一、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产生的背景和意义
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的产生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有着密切的联系。
我国现阶段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就是为了解决人们最关心的医疗问题。
医疗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人都享有最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促进社会和谐。
医改的不断推进促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财政资金保障力度逐步加大,旧制度无法适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新形势下的转变,更不能满足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政预算资金的管理的新要求。
专门制定基层医疗机构会计制度,具有其特殊的意义。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医改意见及实施方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公立医院提出了不同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公立医院在政策和管理上也有较大的差异。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能定位与公立医院有所不同,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公立医院主要负责承担危重急症和疑难病症、科研、教学等综合方面的职能。
在财务管理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公立医院也有所不同。
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政府通过预算管理搭配成本核算的方式来管控医院的预算,而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方面,政府更注重的是医疗卫生机构的收支活动。
第二,政府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补偿,是通过购买这些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等方式来实现。
而对医院的补偿则不同,政府给医院的补助体现在为医院的基本建设投入资金,添置新的医疗设备,为新的医学研究拨款,并且为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等给予补助。
第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相对简单,财会人员数量不多。
另外核算要求、财务分析也与公立医院有较大不同。
二、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的特点及制定思路
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的特点有四点。
首先,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强化预算约束机制,层层落实责任。
其次,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明确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
入主要由医疗收入、财政补助收入和上级补助收入构成,在会计核算流程中清晰反映了各种补偿渠道的资金流程。
再次,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对其不要求进行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成本核算,无需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或提取修购基金。
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的制定思路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顺应基层医疗体制改革。
自2012年全面采用零差率药品,取消非零差率药品,因而取消“药品进销差价”科目;不再强化药品核算,将“药品”科目并入“库存物资”科目;根据预算管理的需要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从事“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现实要求,增设“待摊支出”科目,从而对“基本医疗支出”和“公共卫生支出”实现较为客观、真实的核算。
第二,强化财政资金预算管理。
完善了国库集中支付的核算;为满足预算管理需要,增设“财政基建设备补助支出”科目。
第三,简化会计核算。
为加强预算管理,以收付实现制为主,全面简化核算流程,会计科目由原制度的47个简化到35个。
第四,涵盖多种收支管理模式和医保结算模式:收支管理模式:收支两条线和非收支两条线,其中各地收支两条线的程度不一(有的地区要求一定比例上缴,有些地区不要求药品收入上缴)。
三、新基层医疗机构会计制度支出科目内容的变化
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
其中,支出类会计要素包括了医疗卫生支出、财政基建设备补助支出和其他支出三个会计科目,与原来的医疗支出、药品支出、管理费用支出、财政专项支出和其他支出相比少了两个会计科目。
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中的医疗卫生支出科目用于核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开展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活动中发生的支出,医疗卫生支出包括了相关的人员经费、耗用的药品及材料成本、维修费和其他公用经费等。
医疗卫生科目下设置了“医疗支出”和“公共卫生支出”一级明细科目。
“医疗支出”一级明细科目按照“人员经费”、“药品支出”、“卫材支出”、“其他材料支出”、“非财政资本性支出”、“维修费”、“其他公用经费”、“提取医疗风险基金”等进行明细核算。
“公共卫生支出”一级明细科目下按照“人员经费”、“药品支出”、“卫材支出”、“其他材料支出”、“非财政资本性支出”、“维修费”、“其他公用经费”等进行明细核算。
医疗卫生支出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计提薪酬时,分别按照从事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工资金额,借记本科目(医疗支出、公共卫生支出),贷记“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社会保障费”等科目。
为开展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活动领用卫生材料、药品等库存物资时,如可确定领用的库存物资专门用于基本医疗或公共卫生服务,按照其实际成本,借记本科目(医疗支出、公共卫生支出),贷记“库存物资”科目。
利用财政补助收入以外的资金安排的资本性支出,按照购建固定资产的实际成本,借记“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同时,如可确定购建的固定资产专门用于基本医疗或公共卫生服务,在发生资本性支出时,按照实际支出金额,借记“医疗支出——非财政资本性支出”或“公共卫生支出——非财政资本性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为应对医疗风险购买
商业医疗保险所支付的保险费等支出,在发生时按照实际支出金额,借记本科目(医疗支出、公共卫生支出),贷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
对于无法直接计入基本医疗服务支出和公共卫生服务支出而需进行合理分摊的支出,应先记入“待摊支出”科目。
期末,将待摊支出合理分摊至本科目的明细科目时,借记本科目(医疗支出、公共卫生支出),贷记“待摊支出”科目。
期末,将本科目的余额转入本期结余,借记“本期结余”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新基层医疗卫生会计制度下人员配备的探讨
在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核算制度下,公共卫生人员和医疗人员的人数可以参照医院人员定编方法来确定。
人员的编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岗位定编法、业务分工定编法、看管定编法、效率定编法和比例定编法。
岗位定编法根据各个工作岗位的数量、不同岗位的类型、工作岗位的班次和人员的考勤率等因素来定员。
按岗定员的方法只与医疗人员的工作类型有关,而与医疗人员的工作量没有直接关系,岗位定编法在没办法算出劳动定额的情况下非常有用处。
但是岗位定编法也具有自身的不足之处,比如说缺少计算公式。
业务分工定编法的主要判定因素包括了岗位的工作种类、组织机构和工作量来确定人数。
业务分工定编法主要是应用在工作内容比较广泛的岗位上,比如说管理和其他技术人员。
由于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人员的工作量很难通过量化计算,人员的工作效率又与其他的许多主客观因素相关,所以这种方法的操作有一定难度。
看管定编法,根据设备的数目、员工还有设备运行的班次和员工看管需要来计算定员人数。
这种方法的优点就是比较简单,一般适合于拥有较多设备的单位。
看管定编法不适合用于一个人员对应一台机器的单位。
效率定编法是通过劳动定额计算定编的方法。
效率定编法的优点是能用于工作量可以明确衡量和计算的岗位。
但该方法也有不足,由于医院面对的是病人和疾病,病人和疾病的差异使得临床业务的工作量可变性很大,可比性较差。
比例定编法,这种方法以医疗机构的人员人数为基础,按全体人数比例,计算出另外其他人员的人数。
该方法所使用的比例数是以前的经验数据。
在医疗卫生系统里,人员编制常常使用的就是比例定编法。
除了上述几个人员定编方法之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疗人员和公共卫生人员的比例安排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首先,医院中医疗人员和公共卫生人员的编制管理应依据等级和任务来编制。
其次,两种人员的比例还必须坚持合理结构的原则,使人员的组合达到最优化,发挥医院人员的总体最优效能。
第三,医疗人员和公共卫生人员的编制还要做到精简高效,这
样才能使岗位与人员的安排配备达到优化。
最后,基层医疗机构中的医疗人员和公共卫生人员的安排还要能够实现动态管理原则。
总之,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医院发展的客观需求,两种人员的编排必须能够符合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同时必须做到动态管理。
Z
参考文献:
1.龚灵敏.医院新会计制度与旧会计制度的联系与区别[J].财经界(学术版), 2011,(3).
2.何波.谈现行制度下医院管理费用的分摊[J].中国医疗前沿,2009,(2).
3.杨云卯.新会计制度下的医院财务报告分析实践[J].卫生经济研究,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