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地理艺考生文化课专题十五区域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课时27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课件
2020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十五等值线图与示意图含解析
专题十五等值线图与示意图图表1等值线图(2019·天津高考)读图一和图二,回答(1)~(2)题。
(1)在形成图一所示降水分布状况的当天,最有可能出现的气压场分布形势是()A.甲B.乙C.丙D.丁(2)图二中所示的气压场分布形势,最可能出现在我国冬季的是()A.甲B.乙C.丙D.丁[解题思路]第(1)题,根据图一可知,该日全国降水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和长江流域。
图二中丙显示,东北地区和长江流域受低压控制,且其槽线位置与降水量分布基本一致;图二中甲显示长江中下游地区有高压中心,气流下沉,天气晴朗;图二中乙显示长江流域被高压控制,天气晴朗;图二中丁显示长江中下游地区被高压脊控制,天气晴朗。
第(2)题,冬季时,我国主要受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影响,图二中乙显示我国西北方向存在一个强高压,且其影响几乎覆盖全国;甲、丙、丁三图整体上气压值较低,且有许多低压中心存在,不可能出现在冬季。
[答案](1)C(2)B等值线图判读的方法和步骤如典例,图一为全国某日降水量分布图,图二为不同日期某时刻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结合气压数值变化、闭合状况可判断高低压中心的分布,据等压线弯曲状况可判断为高压脊或低压槽(符合“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的规律);据等压线疏密可判断单位距离内气压的变化,即水平气压梯度大小(进一步判断风力大小)。
变式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2019·江苏高考)下图为某地地形与甲地建筑物布局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与乙地相比,将建筑物布局在甲地主要考虑的因素是()A.地形B.水源C.植被D.坡向答案 D解析据图可知,甲地位于山脉南坡山麓地带,乙地位于山脉北坡山麓地带,两者皆为山麓地形,植被相似,但坡向不同,甲地位于阳坡,乙地位于阴坡,A、C两项错误,D项正确;甲、乙两地所在的山麓地带皆离山谷中的河流较远,B项错误。
2.与甲地地形平整方式相符的剖面是()答案 B解析根据左图可知,建筑物北侧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建筑物所在地等高线稀疏,说明地形平坦。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十五 生态脆弱区的发展与资源综合开发练习(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专题十五生态脆弱区的发展与资源综合开发备考篇提纲挈领【考情探究】课标解读考情分析备考指导内容解读生态脆弱区的发展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森林的开发、湿地的保护命题情境以世界或我国某个区域的发展问题为主,考查频率较高,难度适中;题型以综合题为主,选择题也有考查,主要考查生态环境问题和资源综合开发的相关知识,突出对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的考查,体现了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的学科素养学会分析生态脆弱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掌握流域内部协作开发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义以及资源综合开发等相关知识资源综合开发流域内部的协作开发;资源枯竭地区的发展【真题探秘】基础篇固本夯基【基础集训】知识1 生态脆弱区的发展科尔沁沙地位于某某东部,几十年来,科尔沁沙地面积呈明显缩小趋势。
下图为1987—2013年影响科尔沁沙地演变的部分因素变化图。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因素依次是( )A.总人口、年降水量、耕地面积、大牲畜数B.大牲畜数、总人口、年降水量、耕地面积C.年降水量、总人口、大牲畜数、耕地面积D.耕地面积、大牲畜数、总人口、年降水量答案 B2.科尔沁沙地面积呈缩小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A.生态退耕B.引入优良畜种C.人工降雨D.生态移民答案 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某石林作为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的经典样板而举世闻名。
在石林广袤的土地上,有雄奇的峰林、湖泊、瀑布、溶洞。
天造奇观,美不胜收。
材料二某某阿斯哈图石林处于大兴安岭向西部草原的过渡地带。
阿斯哈图石林主要在冰川与冰川融水的侵蚀作用下形成,是世界上罕见的花岗岩石林,浑厚粗犷,千姿百态。
材料三下图为某某石林和阿斯哈图石林典型景观图。
针对两地的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各自在经济发展中应防X的生态问题。
答案某某石林地区:水土流失(石漠化);阿斯哈图石林地区:草原破坏(土地沙化)。
知识2 资源综合开发某某发源于祁连山,流经河西走廊,最终注入某某西部额济纳旗的居延海。
2020版高考地理第10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讲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预防与治理(荒漠化的防治与水土流失治理)教
第1讲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预防与治理(荒漠化的防治与水土流失治理) 最新考纲探究线索 核心素养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1.区域认知:结合区域地图,定位区域地理位置,分析区域环境特征。
2.综合思维:抓住区域环境特征,分析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分析生态问题的成因及危害。
3.人地协调观:科学合理指导人类活动,促进区域生态治理及可持续发展。
[教材内案例]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荒漠化的含义(1)概念: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
(2)成因⎩⎪⎨⎪⎧自然原因:风蚀和水蚀等外力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人为原因:人类滥垦滥牧导致水土流失和 生态环境破坏(3)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因素①自然因素⎩⎪⎨⎪⎧气候干旱,大风频繁,日照时间长土地表层风化强烈,碎屑物质积累大面积地表裸露②人为因素: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盲目开垦等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特别提醒](1)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
(2)荒漠化与荒漠是不同的概念。
荒漠化是多种原因引起土地退化的过程,而荒漠是指植被稀疏的地表景观。
(1)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2)造成表土裸露,提供沙尘暴形成的沙源。
(3)导致植被和地表形态破坏,使生物生产力持续下降,引发饥荒,阻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3.荒漠化的防治(1)国际行动:1994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①防治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
②面临问题:“边治理,边破坏”现象导致荒漠化面积继续扩大。
③防治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④具体措施: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等。
[特别提醒]实现荒漠化防治的根本措施是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教材外案例]水土流失的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1.黄土高原概况(1)范围:A.太行山以西、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B.秦岭以北。
(北京专用)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五单元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第一讲生态环境的建设课件
解析 科尔沁沙地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可从图中直接读取,注意 极值分布区域、降水量的变化描述等。该种分布与海陆位置及地形均 有关。该地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上,由东南向西北,距太平洋越 来越远,受夏季风的影响逐渐减弱,到达的海洋水汽越来越少;开鲁、阿 鲁科尔沁旗附近地区为夏季风的背风坡(雨影区),降水少。
科尔沁沙地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 地处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科尔沁沙地历史上水草丰美、植被茂盛,近 代退化为我国四大沙地之一。经过治理,科尔沁沙地率先实现了治理速
度大于沙化速度的良性逆转。 说明科尔沁沙地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答案 以开鲁、阿鲁科尔沁旗为中心向四周逐渐增大;大部分地区降水 量在345~555 mm之间;最小值小于345 mm,出现在开鲁、阿鲁科尔沁旗 附近地区。 原因:由东南向西北,距太平洋越来越远,受夏季风的影响逐渐减弱,到达 的海洋水汽越来越少;开鲁、阿鲁科尔沁旗附近地区为夏季风的背风坡 (雨影区),降水少。
大水漫灌
想一想 ①影响荒漠化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有哪些?[见(1)]
②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见上表)
方法技巧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的分析方法
地形原因 地形类型、地势起伏状况等
气候原因 热量条件、降水条件、风力、风向等 自然原因 土壤条件 土壤组成、肥力等
植被原因 疏密状况、季节变化等 河流原因 流量大小、侵蚀强度或沉积强度等
人为原因
包括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政策导向等。当然, 分析原因并不需要每一方面均展开说明,应有针对性地对某生态问题的有 关方面进行分析说明
2.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地区 农作区 草原牧区 干旱内陆区
具体措施 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的盐碱化 减少水井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造成超载放牧 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
2020年高考文综地理全国卷名校名师试题评析
2020年高考地理全国卷试题评析呈现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高考地理试题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为背景设计,引导学生形成绿色生产生活理念,并从自身做起,自觉为美丽中国建设做贡献。
全国I卷第1-3题,考查黄土高原不同土地综合整治模式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帮助学生认识生产集约高效、生活宜居适度、生态山清水秀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实现途径。
全国II卷第44题,考查南宁市那考河水环境综合治理模式的环境保护价值,引导学生思考我国治污理念的根本变化及其积极作用,充分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考地理试题挖掘我国多姿多彩的自然、文化景观中蕴含的地理原理,引导学生树立主动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良品质。
全国I卷第43题,要求学生分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制作技艺作为旅游资源所具有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主动保护、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全国III卷第43题,要求学生评价徽杭古道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引发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和开发重要性的共鸣。
探究农事活动的地理原理。
高考地理试题将农业生产中的劳动智慧与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相结合,在学生心中播下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种子。
全国I卷第36题,选择西欧顺坡垄设计为情境,反映农业生产特征是一定地域人类与地理环境长期协调的结果,引导学生建立因地制宜开展农业生产的观念。
全国II卷第4-6题,通过打沟、翻耕等农业生产环节,探究农事活动中的地理原理,引导学生认识和思考我国农村和农业发展的时代背景、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培养学生关注劳动、热爱劳动的品质。
活化地理内容学习。
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各类生产活动、社会现象,都蕴含着地理的原理。
将身边的地理引入试题,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对地理学应用价值的认知。
全国I卷第4-6题,通过对当地冬夏季盛行风的判断、不同建筑布局对风的阻挡和疏导效应的认知,展示如何通过居住区内建筑布局达到对气候环境的趋利避害。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附解答 区域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专题12区域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01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考点1土地退化考查角度1▶以全球气候变暖为背景,考查土地资源的退化(2019年全国Ⅲ卷)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
据此完成1~3题。
1.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 )。
A.气温升高B.气温降低C.降水增多D.降水减少2.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 )。
A.洪水暴涨B.退耕还湿C.地面沉降D.冻土融化3.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 )。
A.林地B.湿地C.草地D.寒漠解析▶第1题,读材料可知,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说明积雪融化增多,故首要原因是气温升高;降水增多会使越年积雪面积增大;材料中“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说明洼地上有浅水出露地表,洼地积水增多,降水减少。
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气温升高会导致冻土融化,地表积水增多,湿地面积增加;由材料“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可知湿地增加的主要原因不是洪水暴涨、退耕还湿和地面沉降。
第3题,由前两题的分析可知,气候变暖使冻土融化,地表水分增多,但平地上较洼地地势高,积水较少,不会有大量的浅水出露地表,减少的耕地不会主要转化为湿地,地表水分增加,适合草类植被生长,故主要转化为草地;由题干“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可知,该地热量不足,难以形成林地植被;气温上升使冻土融化,地表水分增多,会使植被覆盖增多,不会转化为寒漠。
答案▶ 1.A 2.D 3.C考查角度2▶以河流水文特点为背景,考查水土流失的治理(2018年海南卷)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
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
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据此完成1~3题。
2020年新课标高考地理(全国卷)艺考生文化课冲刺课件:课时28 区域农业发展(共31张)
范文2020年新课标高考地理(全国卷)艺考生文化课冲刺1/ 13课件:课时28 区域农业发展(共31张PPT)课时28 区域农业发展一、考试说明和教学要求考试说明教学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区域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域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农业生产结构和农业布局的特点、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二、知识网络3/ 13三、应试指导考情分析 2017年无 2016年新课标卷Ⅱ1~2题,区域农业发展 2015年上海卷31~33题,黄土高原地区区域农业发展备考策略本专题的学习重在掌握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方法,不能只徘徊在教材知识的总结、归纳上,更不能只局限于教材案例,在学习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与该区域特定的地理区位、一定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以及社会经济条件相联系的。
因此,要学会分析研究的方法,并对区域的自然、社会背景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价,再把握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并据此选择该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优战略,确定相应的发展策略。
2.对于区域农业生产开发,要充分利用该区域的位置图、气候图、地形图等,全面分析该区域农业发展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并进一步进行评价,分析其优缺点,再根据优势条件提出该区域发展的方向。
如东北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多,土壤肥沃,其发展方向之一则是建设成为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5/ 13【课堂导学】四、要点精讲要点一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区位条件及我国特色农业形成条件 1. 东北地区农业区位因素分析农业活动商品粮生产畜牧业生产林业生产地形区平原地区西部高原区山地、丘陵地区自然条件①地广人稀、耕地面积广;②地形平坦;③土壤肥沃;④雨热同期①宜牧面积广;②降水较多,草类茂盛;③牲畜优质①宜林面积大;②森林资源丰富①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为农业发展提供机械设备、化肥等,一些工业以农产品为原社会经济条件料,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②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③开发晚,人口密度小,使本区农业经营的规模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④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拉动本区发展外向型农业主要问题热量不足过度放牧采育失调、皆伐为主解决措施改良品种和技术退耕还林、还草营林7/ 132. 我国不同区域特色农业形成的条件区域珠江三角洲南疆海南岛昆明特色农业出口创汇农业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花卉种植业自然条件水热充足,自然条件优越光照充足,土地资源广阔,山麓地带有高山冰雪融水可供灌溉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条件可满足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四季如春形成条件社会经济条件近港、澳、台地区,港口、铁路和航空等交通发达,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当地种植长绒棉历史悠久,市场对长绒棉需求量大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作物的需求量大国内市场对花卉的需求量大【方法技巧】条件与农业发展的关系图示法理解东北地区社会经济3.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农业特点、问题及对策(1)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生产特点及成因9/ 13(2)农业布局规律(3)商品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我国商品农业的发展历史较晚,但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较多,并日益突出,问题的出现往往与人口增长过快、农业压力增大导致农业发展方向和实施出现偏差有关。
通用版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夯基固本练专题十五区域可持续发展(含答案)
通用版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夯基固本练专题:区域可持续发展1.厚田沙漠东临赣江,冬、春季裸露的赣江河床是其主要沙源地。
区内沙岭纵横,沙山广布,沙粒起动风速(使沙粒开始运动的临界风速)达8米/秒,远超西北地区的4.5米/秒。
左图为厚田沙漠位置图,右图为厚田沙漠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与西北地区沙漠相比,厚田沙漠沙粒起动风速大的主要原因是()A.沙粒粒径小B.地形平坦开阔C.风力较强劲D.沙粒湿度大(2)厚田沙漠冬、春季的主导风向是()A.西北风B.东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2.森林生态农业是指模仿多层次的森林生态系统因地制宜种植农作物的新型农业。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从生产过程和提供产品角度看,森林生态农业接近()A.精准农业B.处方农业C.有机农业D.节水农业(2)推行森林生态农业可以()①充分利用光热资源②提高抗灾能力③促进农业机械化④防止作物病虫害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黄石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素有“百里黄金地,江南聚宝盆”的美誉,是我国重要的铁矿和有色金属矿生产基地。
黄石市是矿产资源大市,但不是一个矿业强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黄石市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说明地质史上这里()A.植物茂盛,森林遍布B.海城辽阔,浮游生物繁盛C.地壳下降,泥沙沉积D.地壳较薄,岩浆活动频繁(2)黄石市是矿产资源大市,但不是一个矿业强市。
表现在()A.矿产资源分布不均,影响开采与加工B.国家500强企业少,未形成规模生产C.矿产品技术含量低,初级产品居多D.缺少专用运输线,大量矿产品滞销4.读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乌江流域()A.地势东北高、西南低B.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C.有遵义、荔波等旅游景点D.煤、铝土等矿产资源丰富(2)乌江流域开发建设内容有()①大面积种植水稻②梯级开发水能资源③发展电力—炼铝—铝加工产业链④在景区内大规模建设宾馆等服务设施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5.我国东北平原土壤肥沃,南方地区土壤相对贫瘠。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热点考点附解答: 区域可持续发展
专题 区域可持续发展1.结合区域图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2.以某区域资源开发与利用为背景,考查区域资源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3.结合区域规划,考查区域工农业发展区位因素、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4.结合图表材料,考查区域产业转移或资源调配的原因、影响。
知识点一、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生态问题分布自然原因人为原因解决措施 荒漠化防治(撒哈拉、南美洲太平洋沿岸)西北地区干旱—处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高原面积广大、高山环绕盆地、青藏高原隆起,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气候异常,降水变化大;地表物质松散;大风吹扬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不合理利用防治荒漠化有效措施:恢复自然植被,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营造三北防护林;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关系,制定草场保护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采取综合措施解决能源问题;控制人口增长水土流失治理(南方低山丘陵)黄土高原①降水:变率大,集中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①毁林开荒;②过度樵采;③轮荒—不合理①退耕还林、还草: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因地②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③植被: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④土壤:粉沙颗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抗蚀能力低的耕作制度;④开矿制宜营造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用材林;②调整土地利用结构;③加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工程措施—打坝淤地,平整土地,修筑梯田;生物措施—植树种草;农业技术措施—科学施肥,选育良种,地膜覆盖;④开矿时要有计划地存放表土,大力开发复垦工作森林破坏(中国东北、西南地区)亚马孙平原雨林全球环境效应:调节碳氧平衡;促进水循环、调节水平衡;全球生物基因宝库。
生态脆弱性:雨林生长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植物体内直接原因:人口增长和贫困,人类的开发保护第一,开发第二(中国: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结合、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湿地萎缩(三江源)三江平原气温低,蒸发弱,夏秋降水多,气候湿润;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土质粘重,地下有永久冻土层,地下水位高;河网密集排水过度开垦成耕地(围湖造田)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田还湖生物多样性减少林区草原自然环境恶化森林草地和湿地破坏,狩猎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近海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土壤盐碱化(宁夏平原、河套平原、西北地区)黄淮海平原①地形—低洼(地势低平,岗洼相间洼地排水不畅);②气候—春秋季节干旱多风沙,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且变率大,蒸发量旺盛;③土壤中盐分向地表积聚。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热点专题附解答 区域可持续发展
热点专题区域可持续发展森林界线简称林线,指高纬度地区或高山,由于低温(月平均气温最高在7 ℃以下)和风及土壤等条件而不能形成森林的界线。
下图是我国局部地区林线海拔高度分布图。
据此完成1~2题。
1.影响我国东北地区林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B.地形C.夏季风D.海陆位置【答案】A【解析】影响林线的主要因素是低温(月平均最高温在7 ℃以下),其次是风及土壤等条件,而影响温度的主要因素是地形、纬度等。
读图可知,东北地区林线分布的主要特征是向北逐渐降低,且与纬线大致平行,所以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A正确。
2.下列有关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主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石漠化B.乙地——沙漠化C.丙地——水土流失D.丁地——土壤盐碱化【答案】C【解析】读图并结合中国地形图可知,甲地位于内蒙古高原,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乙地位于华北平原,主要环境问题是旱涝、风沙、土地盐碱化;丙地位于黄土高原,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丁地位于三江平原,主要环境问题是湿地减少、水土流失。
故答案选C。
下图为黄河三角洲某海岸带环境问题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字母A 、B 、C 分别表示 ( )A .海洋污染 海水入侵 全球变暖B .海水入侵 海洋污染 全球变暖C .全球变暖 海水入侵 海洋污染D .海水入侵 全球变暖 海洋污染【答案】D【解析】超采地下水、引用水过量,会使得地下水位下降,在内陆地区引起地面下沉,在沿海地区会引起海水入侵;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进而引起海平面上升;超标排放污水等,超出海水的自净能力,会引起海洋污染。
4.该海岸带侵蚀后退的最主要原因是( )A .过度开采利用地下水B .入海径流、泥沙量减少C .大面积围垦滩涂湿地D .过量排放、倾倒废弃物【答案】B【解析】由示意图可以确定,海岸带侵蚀后退是由于入海泥沙减少,海浪侵蚀加强及近岸泥沙减少造成的。
二战以来,全球已出现过三次产业转移,目前第四次产业转移正在进行中,制造业全球布局具有寻“成本洼地”而生的特点。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模块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课件新人教版
三、析其材——用何答 第(1)问,M 处沙源丰富,一方面来自河流的堆积,另一方 面来自风力的堆积。结合等高线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图中河流流 经黄土高原,带来大量的泥沙;从位置上看,西北风在此受到 山地的阻挡,风沙沉积。第(2)问,根据等高线与河流的关系可 以看出河流的流向与冬春季风向一致,另一方面 H 县城位于风 口,形成狭管效应,风力强大。第(3)问,这是一道开放式设问, 考生言之有理即可。观点 A 主要从风沙的堆积和流水的沉积两 方面分析,泥沙量不断增加,沙丘群会增多。观点 B 主要从气 候、修建水库、植树造林的角度来看,沙丘群不会增多。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 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 下图所示区域中,M 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 县城附近是著 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1)分析 M 处附近沙源较 丰富的原因。 (2)分析 H 县城附近冬春 季节风力强劲 的原因。
析其因
想其策
荒漠化的治理措施 1.针对自然因素的措施 根据荒漠化产生的自然原因,从减弱或消除自然因素对荒漠 化问题影响的角度分析对策。如荒漠化的产生与地表植被稀 疏有关,可通过植树造林减轻荒漠化的发生。 2.针对不合理人类活动的措施
改变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顺应自然发展规律。 例如:过度使用地下水——合理利用水资源;过度放牧—— 轮牧;人口激增——控制人口数量等。
(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 M 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 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
观点 A:M 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观点 B:M 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答题规范] 一、知其地——在哪里 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华北平原的西北部地区, 西邻黄土高原,北靠内蒙古高原,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受季风影 响,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二、审其问——答什么 分析三个设问可知:第(1)问考查沙源丰富的原因。第(2)问考查 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都是考查考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第(3)问是 在(1)(2)问的基础上,从辩证的角度分析沙丘群规模的变化,考查考 生的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这一学科素养。
2020年高考地理 区域可持续发展试题分类汇编 精品
14-区域可持续发展14-区域可持续发展 01-水土流失(2020年高考地理上海试卷(文科使用))(六)黄土高原地貌千姿百态、地域文化丰富多彩、生态环境日益改善。
14.黄土地貌形态多姿,黄土峁就是其中一种。
黄土峁是指 A .切割较深的黄土沟 B .孤立的黄土丘C .长条形的黄土高地D .范围较大的黄土高原残留面 15.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合理措施有①坡面修梯田,减缓坡度 ②加快林地建设,调节地面径流 ③保持传统轮荒耕作制度 ④在低处修建淤地坝,贮水拦沙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6.下列文化景观中,属于黄土高原文化的是①秦腔 ② 窑洞 ③评剧 ④吊脚楼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①④(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安徽卷)34.(32分)根据材料和图1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受另一个区域物质运动的影响。
⑴描述图示期间该区域陆地变化特点,并指出其泥沙主要来源区。
(10分)⑵泥沙主要来源区哪些气象灾害会加速该区域陆地面积变化?为什么?(10分) ⑶简述该区域或泥沙主要来源区如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12分) 34.(32分)(1)陆地面积扩大;向东北方向(小打小闹或河口方向)扩展;延伸速度越来越快。
黄土高原。
(2)暴雨、洪涝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地形破碎,沟谷发育,坡度大,暴雨和洪水对地表的侵蚀强度大,形成的径流搬运能力强,携带大量泥沙在该区域沉积。
40ºN38.0º37.5º118.0ºE119.0ºE渤海黄河1855年海岸线 1934年海岸线 1954年海岸线 1964年海岸线图12 某区域不同时期海岸线位置示意图(3)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如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排灌条件、推广节水技术和优良品种等;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如退耕还林还草、保持水土、治理盐碱地和风沙地、建设农田防护林等;实现农业综合开发,转变经营方式,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处长产业链等;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如农林牧渔相结合、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等;加强农业生产专业化、地区专门化,如建设各种商品性农业基地等。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区域可持续发展 (共93张PPT)
考点二 区域资源、能源的综合开发
(2016·全国卷Ⅲ)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风电建设 成本高于煤电、水电。2009 年 5 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之 称的 1 000 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 80% 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下图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 (≥8 级)日数。
6.“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 是( C )
A.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 B.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 C.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 D.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
解析:“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主要说明各地理要 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体现了地理环境整体 性原理。
1.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2.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 D ) A.洪水暴涨 B.退耕还湿 C.地面沉降 D.冻土融化
解析:洪水暴涨只能形成暂时的积水,A 错。由材料“洼地 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可知增加的湿地面积主要来自草地, 故 B 错。地面沉降与湿地的形成关系较小,C 错。高纬的西伯利 亚地区气温低,有多年冻土层和越年积雪分布,全球气候变暖, 气温升高,导致积雪融水增多和表层冻土融化,为湿地形成提供 了水源,且下层冻土不利于水分的下渗,易在洼地形成湿地,D 对。
(2)有风:风能资源丰富(有“世界风库”之称),年大风日数 多(近 70 天)。
有地:可供建设风电场的土地广阔(充足)或戈壁(难利用土地) 广布,地形平坦。
(3)当地(经济落后,人口稀少)电能需求少;离东部(用户)较远 (需长距离输电);当地基础设施(如电网等)不足;建设成本高(投资 大),当地资金不足。
2.该地枣林采用覆盖技术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是( D ) A.改变枣林内外裸地间风速风向 B.减少枣林根系虫害和细菌滋生繁殖 C.降低枣林叶面光合作用效率 D.阻碍枣林地对太阳辐射热量的吸收
高考地理复习课件 第五部分 专题二 区域生态、区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53张PPT,含真题)
增加,故C项正确。
答案 C
7.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
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与图b中①、②、③分别对应的
是 A.Ⅰ、Ⅱ、Ⅲ C.Ⅲ、Ⅱ、Ⅰ 解析 B.Ⅱ、Ⅰ、Ⅲ D.Ⅰ、Ⅲ、Ⅱ ( )
本题以流域为背景,考查流域开发过程中的河流
水文特征的变化。根据图b中的信息可知,曲线①的洪水
提供水源;湿地能够降解污染;湿地是很多珍稀动物的
栖息地,能够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湿地对城市的直接影
响是增加空气的湿度和美化环境,湿地增大,可以降解 污染,但湿地湖泊主要目的不是对城市污染进行净化,
城市排污能力的增加主要依靠对城市污水的净化处理。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答案 4.C 5.B
河流流域的综合开发
答案 BD
(1)以区域图为背景材料,考查区域生态问题、资源开
发利用、河流综合开发、资源跨区域调配,以非选择题为主,
这一考点的频率将会加大。 (2)以世界和中国热点、重点区域为命题背景,突出全 球或国家高度关注的资源、环境问题的命题趋势,特别是荒 漠化、水土流失、能源开发、河流的综合开发。
考点一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4.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
因是 A.泥沙淤积 C.排水造田 B.气候变暖 D.黄河来水量减少 ( )。
5.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 ①增强城市排污能力 环境 解析 A.①② B.②③ ②增加城市空气湿度 C.③④ ④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 D.①④
)。
③美化城市
[掌握 核心知识]
1.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的思路与方法
一个区域的环境与发展,常与该区域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 的问题密切相关,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的形成和发展就与
(全国通用)2022高考地理 艺考生文化课 专题十五 区域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课时27 区域自然
【课堂导学】
四、要点精讲
要点一 能源资源的开发 1.山西煤炭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1)开发条件评价的内容 区域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规模和方向由区域能源开发条件所决
定,具体如下所示:
(2)山西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评价
注意:山西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明显,但也面临着一些 问题,一是因山西煤炭外运量大,受比较封闭的地理位置的影 响,煤炭外运能力不足;二是水资源短缺制约了能源基地的建 设。
煤炭资源丰富,离铁矿区近, 位置适中,交通较便利;市场
水源丰富
广阔(该区水资源缺乏)
经济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煤 煤炭是其主导产业,正在逐步 炭和钢铁工业是其主导产业 向多元化发展 生产 结构
存在 问题
煤炭开采成本提高,煤炭能源 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 传统产业衰落,环境问题明显
生产结构单一,煤炭运力不足, 环境问题突出
专题十五 区域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合理编排,有效备考。
1. 考试说明和教学要求 2. 知识网络 3. 4. 要点精讲 5. 6. 课堂评价
艺考生朋友,我的特点就介绍到这了。 来吧,及时拥抱我,大胆地走进我的空间, 让我们携手走进大学校园。
课时27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一、考试说明和教学要求
3.分析一个地区(省)的资源优势,一般从这几个方面进 行:土地资源———面积大小,土壤的类型,土壤肥瘠,可开 垦土地等;气候资源———气候类型,气温,降水,光照;矿 产资源———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铝土矿,磷,硫等; 生物资源———农业基地,经济作物基地,林业基地,水果基 地,特色农业等;水资源———降水多少,河流,地下水,高 山冰雪融水等。
(1)试述大理石矿藏开发对大理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 (2)简析大理市大理石矿藏在现代大规模工业化开发过程中 可能遇到的困难。 (3)简述现代大规模工业化开发大理石矿藏对大理市资源、 环境和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浙江省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十五区域可持续发展教案
专题十五地区可连续发展考试内容考试要求考察方式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1)选择题与非选择题形式均常出现。
多荒漠化的含义b (2)以地区图文资料为载体,考察地区内荒漠化形成的原因d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危害及综合治理(3)荒漠化产生的危害及综合治c理举措举措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1)湿地的看法和种类b常以非选择题形式出现。
多以图文材(2)湿地的重要价值b料为载体考察湿地的价值、开发利用(3)湿地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d中存在的问题及保护举措要问题及保护举措3.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b 选择题与非选择题形式均常出现。
多(1)某流域开发的地理背景以地区流域图为载体,考察流域开发c(2)流域开发和建设的基本内容的背景、开发和建设的基本内容及流d(3)流域开发综合治理的举措域开发与综合治理的举措等荒漠化的成因、危害与治理1.荒漠化的含义是指因为天气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
包含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等。
2.荒漠化形成的原因(1)自然原因①基本条件——天气干旱或多暴雨。
②物质基础——地表物质松散。
③动力条件——狂风吹扬或水流——风蚀或水蚀作用。
(2)人为原因①人口增添,环境压力过大。
②过分樵采、放牧、过分垦殖。
③水资源利用不妥。
④工程建设致使地表松散等。
(3)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形成原因①远离大海的地理地点,极少受大海水汽影响。
②相对关闭的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四周有高大的山脉阻拦了大海水汽的进入。
③干旱的天气:以温带大陆性天气为主,降水稀罕,气温日较差大。
④稀少的植被:以温带草原、温带荒漠为主。
⑤人口增添:西北地区人口的快速增添,加大了环境生态压力。
⑥不合理的生产活动:致使了草原损坏和荒漠扩大,进一步加剧了荒漠化的趋向。
3.荒漠化产生的危害及综合治理举措(1) 危害:荒漠化摧毁了人类赖以生计的土地和环境,直接威迫人类社会生计和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空间;荒漠化致使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使农牧业生产力水平降落;给社会和有关家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引起沙尘暴,影响大气环境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理编排,有效备考。
1. 考试说明和教学要求 2. 知识网络 3. 应试指导 4. 要点精讲 5. 能力摸底 6. 课堂评价
艺考生朋友,我的特点就介绍到这了。 来吧,及时拥抱我,大胆地走进我的空间, 让我们携手走进大学校园。
课时27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一、考试说明和教学要求
2、 能源资源的综合利用和能源基地建设中的环境保护 (1)能源的综合利用 能源综合利用的核心是围绕主体能源,调整相关产业结构, 延长生产链,提高能源的综合价值和综合利用程度,实现由单 一产业结构向多元结构的升级。如山西煤炭的综合利用:
(2) 能源基地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能源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对环境影响较大,因此必须与生 态治理同步,山西省总结出许多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具体如下: ①提高煤的利用技术
植被破坏
环境污染
原因
是美国的老棉花带,棉花对 地力消耗较大。 扩大耕地面积和获取炼铜用 的木炭,大面积的森林被砍 伐;矿山开采业破坏了地表 植被
炼铜企业大量排放高浓度的 二氧化硫,形成酸雨
后果
老棉花带衰落
水土流失,生态环境 恶化
酸雨污染了土壤和水 体,使许多生物消失 绝迹
(2) 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模式 流域开发以河流的利用与治理为核心,尤其是围绕河流的梯 级开发,使流域内的生态环境和产业发展得到协调,社会、经 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其综合开发治理模式如图所示:
【典题展示2】 (2017·新课标卷Ⅲ37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 列要求。
白斑狗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有“鱼中软黄金”之称,白 斑狗鱼是肉食性鱼,适宜在16℃以下的水域产卵繁殖,分布于亚 洲、欧洲和北美洲的北部冷水水域,栖息环境多为水质清澈、水 草丛生的河流,在我国仅见于新疆的额尔齐斯河流域(下图)。额 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属于北冰洋水系的河流。
②调整产业结构 ③“三废”的治理
【思维拓展】德国鲁尔区与我国山西能源基地的综合比较 德国鲁尔区和我国山西能源基地煤炭资源都很丰富,在发展 过程中都曾遇到过产业结构单一、环境问题突出等问题。二者 对比如下:
项目
德国鲁尔区
山西能源基地
开发 条件
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发达,煤炭储量丰富,开采条件好;
第(2)题,从材料中白斑狗鱼的生存条件可知,该地纬度高, 气温低,有适宜的水温,水质好,干流流速较缓,水草丛生,饵料丰 富,河流下游冷水鱼可逆流而上,可构成统一种群。
第(3)题,白斑狗鱼产量低的原因主要从其特殊的生长环 境来分析,白斑狗鱼适宜生长繁殖的水域少,水中生物量低,饵料 少,水温低,生长缓慢,繁殖速度慢,所以白斑狗鱼产量低。
【典题展示1】(2019·山东重点中学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大理石(岩)是地壳中原生的各类石灰岩经过地壳内高温高压
作用形成的变质岩,是优良的建筑材料。现代社会对大理岩的大 规模开采、工业化加工、国际性贸易,使其装饰板材大批量地进 入建筑装饰装修业。云南省大理市,以质量好、储量大、埋藏浅 的大理石矿藏而扬名中外。云南省大理市是“全国历史文化名 城”“国家地质公园”“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自古以来大理 白族(当地主体民族)的能工巧匠们常选取具有成型花纹的大理 石通过人工切凿、打磨,制作大理石画,还根据大理石的石质和 画面特征制成屏风、挂屏、花盆、笔架、花瓶、砚台、图章、 茶具、石臼,以及桌面、凳面、靠背等,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 地方特色。目前大理白族的大理石手工艺品已成为当地旅游市 场的主要旅游产品。
第(1)题,本题考查工业发展对区域社会经济的有利影响。 大理石矿藏资源的开发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 的提高;同时还可以改变了白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习惯和价值观 念,推动了民族进步,促进了当地民族文化特色的形成;提升了城 市形象和知名度等。
煤炭资源丰富,离铁矿区近, 位置适中,交通较便利;市场
水源丰富
广阔(该区水资源缺乏)
经济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煤 煤炭是其主导产业,正在逐步 炭和钢铁工业是其主导产业 向多元化发展 生产 结构
存在 问题
煤炭开采成本提高,煤炭能源 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 传统产业衰落,环境问题明显
生产结构单一,煤炭运力不足, 环境问题突出
【答案】 (1)带动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地方经济 收入;提供就业岗位,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促进了城市化;改变了 白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推动了民族进步,促进 了当地民族文化特色的形成;提升了城市形象和知名度(美誉度)。
(2)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周边地区经济落后,市场需求不 足;当地科技不发达,人才缺乏;工业基础较差,基础设施不完善, 资金不足。
(2)不利影响:带来水资源的短缺、能源供应紧张;生态环 境的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
2.工业发展的条件分析: (1)自然条件:原料、能源、水源、地理位置、地形。 (2)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工业基
础、资金、地价、政策等。
要点二 流域的综合开发 1.如何评价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1)流域开发的整体性分析流域既是一个自然区域又是一 个经济区域,区域 内自然因素之间、自然因素与经济因素之间 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由此构成了流域的整体 性特征,因此我们在进行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分析时,应紧紧 围绕流域的整体性表现去分析,如下图所示:
(1)试述大理石矿藏开发对大理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 (2)简析大理市大理石矿藏在现代大规模工业化开发过程中 可能遇到的困难。 (3)简述现代大规模工业化开发大理石矿藏对大理市资源、 环境和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解析】 本题组以大理石矿藏资源的开采为载体,考查工业发 展的影响、工业化进程的困难及资源过度开发对资源、环境和 社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3.分析一个地区(省)的资源优势,一般从这几个方面进 行:土地资源———面积大小,土壤的类型,土壤肥瘠,可开 垦土地等;气候资源———气候类型,气温,降水,光照;矿 产资源———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铝土矿,磷,硫等; 生物资源———农业基地,经济作物基地,林业基地,水果基 地,特色农业等;水资源———降水多少,河流,地下水,高 山冰雪融水等。
第(2)题,本题考查工业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可以从市场、 交通、工业基础、科技水平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材料及 大理位置图可知,大理市位于西部地区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 西部地区经济较为落后,本地市场需求较小,离东部消费市场距 离远,运输成本高;该地科技水平较低,劳动力素质低;工业基础 薄弱,基础设施不完善。
第(3)题,本题考查资源过度开发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 展带来的不利影响。资源过度开发会造成资源短缺、枯竭;造成 生态环境破坏、诱发地质灾害及带来环境污染问题;大理市作为 “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地质公园”“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大规模开发大理石矿藏可能会破坏该地旅游资源,对民族文化带 来不利的影响。
(3) 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经验的借鉴 流域综合开发中可以田纳西河为模板,借鉴以下几点: ①以水力资源综合开发为流域治理核心。 ②设置专门的开发机构,加强管理——保证流域治理与开发 的长期稳定。 ③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 从防洪入手,重点发展水运、水电。 ④因地制宜地选择栽培作物,由单一经营到综合发展农、林、 牧、渔业。 ⑤加大开发力度和开放度——以便利的运输条件和廉价的电 力供应,吸引大量投资。 ⑥重视环境保护。
矿产 矿铁云产、母丰铜等富、,锌有、煤磷、、利钢金发于铁属展能工冶源业炼工、工业有业、色的
成为影响流域综合 开发的重要因素, 早期不合理开发导 致环境和生态破坏
【方法技巧】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治理的一般方法
2.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模式与经验借鉴 (1)田纳西河流域早期开发带来的后果
生态环 境问题 土地退化
(2)实例分析(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环境 田纳西河流域 对其他环境要素
要素
特征
的影响
对流域开发的影响
地形
多山的地形, 地形起伏大
陆路交通不便, 发展航运
蕴藏着丰富的水能
修建船闸和水库 水能开发,建水电站
温暖湿润的亚 热带气候
流域内光、热、 水较丰富
较早成为发达农业区
气候
冬末春初降水
河流流量不稳定
给航运带来困难,需将 修水库和船闸相结合
考试说明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 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教学要求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 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 持续发展的关系
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 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 的对策措施
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 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 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 对策措施
二、知识网络
三、应试指导
考情分析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无 无 新课标卷Ⅲ37题,流域开发
备考策略
本课时要从宏观上把握知识网络,应用地理分析 与研究方
法,注意联系实际和学以致用。在学习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学习中立足基础,理解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原 则,其中 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是重点。
2.对能源资源或矿产资源的综合分析,一般从这几个方面 着手:资源的作用———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产生的 原因———带来的危害———治理措施。
【课堂导学】
四、要点精讲
要点一 能源资源的开发 1.山西煤炭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1)开发条件评价的内容 区域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规模和方向由区域能源开发条件所决
定,具体如下所示:
(2)山西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评价
注意:山西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明显,但也面临着一些 问题,一是因山西煤炭外运量大,受比较封闭的地理位置的影 响,煤炭外运能力不足;二是水资源短缺制约了能源基地的建 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