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下册教案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全册科学教案(完整版)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全册科学教案(完整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放大镜是一种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能够观察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
3、放大镜的镜片特点是透明并且中间较厚。
过程与方法1、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肉眼观察和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创造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局部。
教学难点】理解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和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
教学过程】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导入:教师出示放大镜,询问学生知道放大镜是什么。
2、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放大镜的用途——观察生物、实验中观察花、昆虫等,还可以用于助视、电子产品检验、邮票鉴定、珠宝鉴定、指纹毛发纤维观察等。
4、让学生举例使用领域,填写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1、教师让学生演示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
2、学生选择一小块面积,使用放大镜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记录新发现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教师归纳:放大镜可以让我们看清肉眼无法看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教师讲解放大镜的特点:是一种凸透镜,透明并且中间较厚。
老师介绍放大镜的作用,让学生找物品来试着放大。
他们发现圆柱形和球形的以及水滴都有放大的效果。
老师解释了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都具有中间凸起和透明的特点,因此放大镜也被称为“凸透”镜。
学生们也发现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在第二节课中,教师介绍了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方法和意义。
学生们通过放大镜观察昆虫的身体结构和活动情况,认识到使用工具观察可以扩大人们的视野,观察到更细小的物体。
最全面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2021(完整版)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课时1课1、放大镜题学习科学概念目标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学习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重点放大镜是“凸”“透”镜教学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准备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
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活动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2、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
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3、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4、展示交流(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4、展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可以)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提醒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学生物体并未变大)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
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3、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 2 页的网状图。
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2024年完整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完整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植物的生长与繁殖》:第一节植物的生长条件;第二节植物的繁殖方式;第三节植物的生长过程。
2. 第二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第一节简单机械的原理;第二节能量转换;第三节能量守恒定律。
3. 第三章《地球的运动与变化》:第一节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第二节地壳的运动与变化;第三节天气与气候。
4. 第四章《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第一节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第二节物质的性质;第三节化学反应。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与繁殖过程,认识到植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
2. 使学生掌握能量守恒定律,了解生活中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现象。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地球运动与变化的能力,提高对自然现象的认识。
4. 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能量守恒定律、地球的运动与变化、物质的性质。
2. 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与繁殖、能量转化、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生长观察箱、简单机械模型、地球仪、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记录本、画图工具、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植物生长过程、简单机械的使用、地球仪展示、物质变化实验等,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植物生长条件、能量转化、地球运动、物质变化等关键知识点。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展示教材的关键知识点,如植物生长过程、能量守恒定律、地球运动示意图、物质变化等。
2. 板书布局:左侧展示教学目标,中间展示教学内容,右侧展示教学难点与重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植物的生长过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2)列举生活中能量转化的实例,并说明能量守恒定律。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小小工程师》:第1节至第4节,包括了解工程师的工作、设计制作小台灯、测试小台灯的电路和探究影响电路稳定性的因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工程师的工作性质和基本原理,培养他们对工程技术的兴趣。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电路知识,了解电路稳定性影响因素,提高安全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路的设计与制作、影响电路稳定性的因素。
2. 教学重点:工程师的工作原理、电路的基本知识、安全用电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用电器、电路图、工程师工具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小台灯制作材料、电路测试工具、安全防护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工程师的工作场景,让学生了解工程师的工作内容和意义。
2. 例题讲解:讲解电路设计原理,引导学生学习电路知识。
3. 课堂讲解:介绍影响电路稳定性的因素,强调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4. 动手操作:分组进行小台灯的设计与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5. 随堂练习:测试小台灯的电路,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六、板书设计1. 工程师的工作原理2. 电路设计原理3. 影响电路稳定性的因素4. 安全用电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简单电路,并说明其工作原理。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教学中,学生对工程师的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动手操作能力得到锻炼,但部分学生在电路设计方面还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工程实例,探究工程与科学的关系,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电路的设计与制作、影响电路稳定性的因素。
2. 教学重点:工程师的工作原理、电路的基本知识、安全用电意识。
3. 动手操作:分组进行小台灯的设计与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 作业设计:设计一个简单电路,并说明其工作原理。
2024年最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2024年最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第1节遗传与变异,第2节基因与DNA,第3节遗传病的防治。
2. 第二章《太阳系与宇宙》:第1节太阳系概况,第2节恒星与行星,第3节探索宇宙。
3. 第三章《环境与保护》:第1节环境问题,第2节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第3节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遗传与变异、太阳系与宇宙、环境与保护的基本概念,掌握相关知识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遗传与变异、太阳系与宇宙、环境与保护的相关知识点的深入理解。
2. 教学重点:遗传病的防治、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可持续发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实验器材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练习本、实验报告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活动或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教材知识点,进行例题讲解。
3.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六、板书设计1. 2024年最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 知识点:按照章节内容,列出重点、难点知识点。
3. 例题:展示典型例题,方便学生理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遗传与变异的关系。
(2)列举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
(3)谈谈你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2. 答案:(1)遗传与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遗传是变异的前提,变异是遗传的发展。
(2)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环境保护是为了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科学书籍、网站、实践活动等,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
2024年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含反思
2024年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含反思一、教学内容1. 多彩的生命世界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2. 生态环境与人类生态环境的概念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和方法3. 健康生活与疾病预防生活习惯与身体健康常见疾病的预防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价值以及保护措施,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2. 掌握生态环境的概念,认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学会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1.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保护措施的实施2. 生态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3. 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与疾病预防教学重点:1. 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及保护意义2.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3. 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物模型、挂图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及健康生活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本学期的研究主题。
2. 例题讲解:(1)讲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价值及保护措施;(2)阐述生态环境的概念、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保护方法;(3)介绍生活习惯与身体健康的关系,分析常见疾病的预防方法。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列举身边的生物多样性实例,讨论其价值及保护措施;(2)分析生活中的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议;(3)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健康生活计划,预防常见疾病。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价值及保护措施2. 生态环境的概念、人类活动的影响及保护方法3. 生活习惯与身体健康、常见疾病的预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及其价值;(2)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3)从生活习惯、疾病预防两个方面,制定一份健康生活计划。
2. 答案:(1)生物多样性的内涵:指生物在地球上的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024年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地球的运动与季节变化1.1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1.2 季节的形成与变化2. 生物的多样性2.1 生物的分类与特征2.2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与保护3. 光与视觉3.1 光的传播与反射3.2 眼睛的结构与视觉形成4. 能量转化与守恒4.1 能量的来源与转化4.2 能量守恒定律二、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球的运动与季节变化,掌握自转与公转的基本概念。
2.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了解生物的分类与特征,以及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3. 掌握光与视觉的原理,了解光的传播、反射现象以及眼睛的结构与功能。
4. 理解能量转化与守恒的原理,了解不同形式的能量及其相互转化过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地球的运动与季节变化、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光的反射与视觉形成、能量转化与守恒。
2. 教学重点:自转与公转的概念、生物的分类与特征、光的传播与反射、能量的来源与转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季节变化图、生物标本、放大镜、光源、能量转化实验器材。
2. 学具:学习手册、画图工具、观察记录表、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校园中的季节变化,引出地球的运动与季节变化的关系。
学生观察校园植物的变化,记录下来。
讨论地球运动对季节变化的影响。
2. 例题讲解:讲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概念,举例说明。
介绍生物的分类与特征,通过观察标本进行分类。
讲解光的传播与反射,进行实验观察。
解释能量转化与守恒,进行实验演示。
3. 随堂练习:学生绘制地球自转与公转示意图。
学生观察校园中的生物,进行分类与记录。
学生进行光的反射实验,观察现象。
学生设计能量转化实验,验证能量守恒。
六、板书设计1. 地球的运动与季节变化:自转:地球自转方向、周期、产生的现象。
公转:地球公转方向、周期、产生的现象。
2. 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分类:植物、动物、微生物。
生物特征:形态、结构、生活习性。
3. 光与视觉: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_全册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验教案教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实验一:放大镜【实验类别】分组实验【实验目标】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实验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实验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
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学过程】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 (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
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 ,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
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 ,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
2024年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生活中的科学第一节生活中的简单机械第二节日常生活中的能量转换2. 第二章探索宇宙第一节认识星空第二节地球与宇宙3. 第三章生态环境与保护第一节生态环境第二节生物多样性4. 第四章健康生活第一节营养与健康第二节健康的生活方式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学会关注生态环境,为保护地球家园贡献力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的方法、生态环境与保护。
2. 教学重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宇宙知识、健康生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演示仪器、教学课件等。
2. 学具:实验器材、学习资料、实践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解析重难点知识,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方法。
4. 随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用大号字体书写,突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内容:列出教学重点、难点,以提纲形式呈现。
3. 图表:用图示、表格等形式展示教学内容,便于学生理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第一章:生活中的简单机械和能量转换的应用。
第二章:观察星空,了解地球与宇宙的关系。
第三章:分析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保护措施。
第四章:调查家庭成员的健康生活方式,给出改进建议。
答案:见教材课后练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科学领域的最新动态,鼓励他们参加课外实践活动,拓宽知识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5.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6. 板书设计的清晰性7. 作业设计的有效性8.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教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024年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生活与能源(第13节)了解不同形式的能源及其转换过程探究太阳能和风能的利用学习节能减排的重要性2. 第二章:生物的多样性(第46节)研究生物的分类和特征探索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认识遗传和变异现象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能源的种类、转换和利用,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及保护措施。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实践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能源转换过程的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
2. 教学重点:太阳能和风能的利用;生物的分类和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太阳能电池板、小型风力发电机、生物标本、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记录本、画图工具、实验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践活动,如制作太阳能小车、观察动植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能源的种类、转换和利用,引导学生探讨生物的多样性。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讲解太阳能和风能的利用,以及生物分类和特征。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如制作简易风力发电机、调查当地生物多样性。
六、板书设计1. 能源章节:能源种类:太阳能、风能等能源转换:光能→电能、动能→电能节能减排:措施及意义2. 生物多样性章节:生物分类:植物、动物、微生物生物特征: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及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太阳能和风能的利用方式有哪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有哪些?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节能减排的重要性。
2. 答案:太阳能和风能的利用方式包括光热转换、光电转换、风力发电等。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法律法规保护、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等。
节能减排的重要性:节约能源、降低污染、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涉及第3章《电和磁》的第四节《电磁铁》。
详细内容包括:电磁铁的定义与性质、电磁铁的制作、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影响因素、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电磁铁的定义、性质及制作方法,掌握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学会运用电磁铁解决简单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电磁铁的制作方法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磁铁实验装置、电流表、电压表、导线、电池、铁钉等。
学具:每组一套电磁铁实验装置、导线、电池、铁钉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磁铁吸引铁钉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磁铁为什么能吸引铁钉?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铁钉具有磁性?2. 制作电磁铁a. 将导线紧密地缠绕在铁钉上;b. 将导线的两端分别连接电池的正负极;c. 观察铁钉是否具有磁性。
3. 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a. 改变电流的大小,观察电磁铁磁性的变化;b. 改变线圈的匝数,观察电磁铁磁性的变化;4. 电磁铁的应用出示例题,讲解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磁起重机、电磁继电器等。
5.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电磁铁的定义与性质2. 电磁铁的制作方法3. 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a. 电流大小b. 线圈匝数4. 电磁铁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电磁铁的定义与性质。
b. 请描述电磁铁的制作方法。
c. 请举例说明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a. 电磁铁是一种利用电流产生磁场的装置,具有磁性。
b. 电磁铁的制作方法:将导线紧密地缠绕在铁钉上,然后将导线的两端分别连接电池的正负极。
2024年完整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完整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遗传的概念、遗传物质DNA、基因与遗传变异的概念、可遗传变异与不可遗传变异2.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与食物网生态环境保护、人类活动对生态的影响3. 地球与宇宙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季节变化宇宙的认识、恒星、行星、银河系二、教学目标1. 理解遗传与变异的基本概念,掌握基因与遗传的关系。
2. 认识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3. 掌握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基因与遗传的关系,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与食物网,宇宙的组成。
2. 教学重点:遗传与变异的概念,生态环境保护,地球与宇宙的基本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地球仪、星图。
2. 学具:实验器材、观察记录表、学习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不同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之间的相似与差异,引出遗传与变异的概念。
讲解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实例展示生态环境破坏的后果。
以观察天空中的星星为切入点,引出地球与宇宙的学习。
2. 例题讲解遗传与变异:讲解基因的遗传规律,举例说明遗传与变异在生活中的应用。
生态系统:讲解食物链与食物网的关系,分析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作用。
地球与宇宙:通过地球仪和星图,讲解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认识宇宙中的恒星和行星。
3. 随堂练习设计遗传与变异的填空题、选择题,巩固所学知识。
设计生态系统的连线题,让学生建立生态关系。
设计关于地球与宇宙的选择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遗传、基因、DNA变异、可遗传变异、不可遗传变异2.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与食物网生态环境保护、人类活动对生态的影响3. 地球与宇宙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季节变化宇宙的认识、恒星、行星、银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遗传与变异:简述基因与遗传的关系,举例说明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
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内容进行设计。
具体涉及章节如下:1. 第七章生物的多样性:7.1生物的多样性,7.2生物的分类,7.3生物的进化。
2. 第八章地球与宇宙:8.1地球的结构,8.2地球的运动,8.3太阳系与宇宙。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了解生物分类和进化的基本知识;认识地球的结构、运动以及太阳系和宇宙的基本知识。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物和地球宇宙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关爱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的分类与进化,地球的运动。
2. 教学重点: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地球的结构,太阳系与宇宙的基本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文具,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多样性的图片和地球宇宙的动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学期的教学内容。
2. 教学活动:(1)讲解生物的多样性,引导学生探讨生物的分类和进化。
(2)介绍地球的结构和运动,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
(3)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认识太阳系和宇宙。
3. 随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多样性:概念、分类、进化。
2. 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地核。
3. 地球的运动:自转、公转。
4. 太阳系与宇宙:太阳、行星、恒星、星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意义。
(2)列举生物分类的依据,并举例说明。
(3)简述地球的结构和运动。
(4)描述太阳系和宇宙的基本组成。
2. 答案:(1)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在物种、基因和生态系统等方面的多样性。
它对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物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2)生物分类的依据有形态、生理、生态等。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第1课《了解我们的住房》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第1课《了解我们的住房》教案一. 教材分析《了解我们的住房》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究,了解住房的结构、功能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图片、文字等素材,引导学生了解住房的历史、不同地域的住房特点以及住房的功能分区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于住房有一定的认知。
他们在课堂上可以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了解住房的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
同时,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求知欲。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住房的结构、功能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求知欲。
四. 教学重难点1.住房的结构和功能。
2.不同地域的住房特点。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图片、实物等,了解住房的结构和功能。
2.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不同地域的住房特点。
3.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制作住房模型。
六. 教学准备1.图片素材:收集各种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住房图片。
2.实物模型:准备一些住房的实物模型或图纸。
3.教学视频:准备相关住房知识的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住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图片和文字,让学生了解住房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不同地域的住房特点。
教师讲解并引导学生思考:住房的历史、住房的功能分区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的不同地域的住房特点。
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的同学进行评价和补充。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住房的结构和功能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学生动手操作,制作住房模型。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全)
一、微小世界 1.放大镜【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
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
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
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精彩教案全册
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精彩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多彩的植物世界植物的多样性植物的生长与繁殖2. 神奇的动物世界动物的多样性动物的适应性与进化3. 地球的保护层大气层的作用地球上的气候系统4. 太空探索太阳系及其成员探索宇宙的历程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植物和动物的多样性、适应性及进化过程。
2. 培养学生关注地球保护层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3. 激发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和动物的生长与繁殖过程,地球的气候系统,太阳系及其成员。
2. 教学重点:生物多样性,环保意识,太空探索历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校园内的植物和动物,引出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2. 例题讲解:植物的多样性:以不同种类的树叶为例,讲解植物分类。
动物的适应性:以蝴蝶和鸟类的翅膀为例,讲解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植物和动物的生长与繁殖过程图。
4. 讲解地球保护层的重要性,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大气层的作用。
5. 介绍太阳系及其成员,让学生制作太空探索历程时间轴。
六、板书设计1. 生物多样性:植物、动物2. 环保意识:地球保护层、气候系统3. 太空探索:太阳系、宇宙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列举五种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并简要介绍其特点。
描述地球保护层的作用,以及如何保护地球环境。
以时间轴形式展示太空探索历程,标注重要事件。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观植物园、动物园,增强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举办天文知识讲座,激发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2. 例题讲解的详细程度;3. 作业设计的深度与广度;4.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
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第一章生命的奥秘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生命的奥秘》中的第一课《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本课内容包括生命的起源、生命的进化过程、生物的分类及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生命的起源,理解生命在地球上的发展历程。
2. 掌握生物的分类方法,认识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命的起源与进化过程,生物分类及相互关系。
难点:理解生命的起源,生物分类及相互关系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生物进化树挂图,生物模型。
学生准备: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进化树挂图,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2. 讲解:使用PPT课件,详细讲解生命的起源、进化过程、生物分类及相互关系。
4.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生命的起源与进化1. 生命的起源2. 生命的进化过程3. 生物的分类4. 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命的起源。
(2)举例说明生物的进化过程。
(3)分析生物分类的意义。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情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有关生命科学的书籍,了解更多关于生命的奥秘。
组织生物观察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讲解深度与广度;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与具体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与处理;4. 教具与学具的选择与应用;5. 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实施;6.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与条理性;7.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有效性;8.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深度与广度。
一、教学内容的讲解深度与广度在讲解生命的起源与进化时,教师应深入浅出地介绍生命从无到有的过程,包括原始海洋中的化学反应、最早的生命形式、以及生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是如何逐渐形成的。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最后的时刻》教案范文三篇.doc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最后的时刻》教案范文三篇篇一教学目标: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认识2个生字,正确书写10个生字。
能力: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对革命者的敬仰,学习作者以饱满的激情,用悲壮的色调,突出主人公对革命无比坚贞的描写的方法。
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对革命者敬仰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朗读课文,从具体事件中体会革命者的精神,学习描写人物心里、表情的句子。
教具准备:搜集有关革命者为革命视死如归的名言警句。
教学方法:朗l 启发学生思考;(1)你从江姐身上看到了她的那些品质?(2)在“最后时刻”江姐和狱友的心里又是怎样的?(3)江姐是怎样巧妙处理文件的?(4)在与战友话别时,江姐的那些举动令你感动?4.领悟写法:此故事,先写了什么,接下来又是怎样写的?怎样巧妙表达人物的品质的?读文,带着崇敬的心情及平缓的语气读。
5.思考总结:读了这篇课文,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获得的启发是什么?三、积累内化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下自己阅读课文后的感受。
四、课堂迁移1.识字写字:注意字“黎”,注意强调书写习惯的培养。
2.自选词句。
3.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加点部分的含义。
(1)她又在镜子前照了照,在室内试着走了几步,像是要参加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
(2)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考验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4.实践活动:让学生复述江姐的故事和自己所了解的《红岩》的其他故事。
5.课下阅读《红岩》这本书。
五、作业篇二教材简析课文生动地描写了江姐牺牲前的悲壮情景,成功地塑造出一个生活严谨、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诚、机敏老练、坚强不屈、视死如归的女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感受江姐从容镇定、机敏老练、生活严谨、视死如归、坚强不屈的精神风貌。
2、培养学生对革命英雄的崇敬爱戴之情,从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领悟用细节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1、朗读课文,感受江姐高贵的品质。
2、学习作者用细节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1.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1.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教案一. 教材分析《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身边常见的生物,从而了解生物的基本结构,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生物样本,如叶子、昆虫等,让学生亲自操作显微镜,观察并描述所看到的生物结构。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显微镜的基本使用方法,对简单的生物结构有所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显微镜的使用还不够熟练,观察生物结构时可能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观察和理解生物结构。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使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物结构,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描述。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生物结构,培养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树立探究精神,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熟练使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物结构。
2.难点:学生能够准确描述所观察到的生物结构。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表达,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显微镜、生物样本等实验器材。
2.制作课件,展示生物结构的照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显微镜的基本使用方法,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身边的生物样本,如叶子、昆虫等,并提出观察要求,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显微镜操作,观察生物样本。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相互交流观察到的生物结构,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点评,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生物具有这样的结构?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拓展对生物结构的认识。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观察、思考、表达的重要性,并激励学生继续探究。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5.地球家园的化学变化》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5.地球家园的化学变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地球家园的化学变化》的内容。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研究地球家园中的化学变化,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化学变化现象,以及与之相关的科学知识。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化学变化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对化学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观察、思考,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
然而,对于一些复杂的化学变化现象和原理,学生可能还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发现和探究化学变化的规律,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地球家园中的一些常见化学变化现象。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地球家园,关注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地球家园中的一些常见化学变化现象。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复杂的化学变化现象和原理,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化学变化现象,发现和探究化学变化的规律。
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变化的过程。
4.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教学内容、图片、动画等多媒体素材的PPT。
2.实验器材:准备相关的实验器材和药品,如烧杯、试管、酒精灯等。
3.教学资源:收集相关的教学资源,如视频、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地球家园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关注地球家园。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地球家园中都有哪些化学变化现象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教案【篇一: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表格教案】中关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的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活动。
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二、学习目标(一)科学探究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学生情况分析:1、通过过去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1于操作。
2、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
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
四、教材内容简析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32课。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物质变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
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学生将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区别开来。
第三单元《宇宙》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
希望他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
人类通过不断的探索,将发现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从垃圾和水两个主题出发,学生将探究垃圾的来源、成分和处理方法;将探究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等,从而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环境问题有一定的了解,真切地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并且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23中关小学春季科学备课45【篇二:(新课标)教科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四、总结大家在一起为了同一目标,齐心协力,互相配合,取长补短,共同完成一项任务,这就叫做合作。
体育比赛需要合作;研究开发新产品需要科研人员之间的合作;联合国维和需要国家之间的合作;社会生活中很多事情只有合作才能做好,让我们一起大声的宣告:齐心真好。
五、拓展延伸1.阅读教科书6页小资料2.搜集有关合作的俗语、警句、格言、歌曲等内容,可用墙报、手抄报等形式来展示,实现资料的共享。
主题二对手也是朋友(一)鳗鱼的启示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竞争与合作的意义。
2、通过活动让学生懂得竞争与合作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1、故事启示(1)学生阅读“鳗鱼的启示”(2)小组交流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讨论交流内后填写书中第七页的空白(3)师生共勉,齐读:有了对手,才会有危机感,才会有竞争意识。
有了对手,你便不得不奋发图强、锐意进取。
过渡:是啊,竞争让我们进步,竞争让我们成长!找找我们在那些方面存在着竞争,这些竞争有什么作用?2、我与竞争(1)学生对上述问题各抒己见(2)阅读教材中第8页“我”的一段话。
(3)在教材空白处写话:我与竞争。
要求写出竞争中自我的心里,竞争的作用等。
3、合作与竞争(1)教师介绍一些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竞争的事例,引导学生讨论合作与竞争间的关系。
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等等,都存有激烈的竞争。
(2)学生谈自己所面临的竞争1)小组内谈2)班内交流(3)总结:现在社会是个竞争社会,竞争充满了现在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
通过竞争,新产品、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不断产生,从而推动人类的生产、生活不断向更高的阶段迈进。
因此,现在社会鼓励竞争,鼓励标新立异,鼓励通过竞争挖掘人的潜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二)谢谢你,我的朋友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对手,我们不应该厌恶对手、憎恨对手,而且应该欢迎对手、感谢对手。
教学过程:1、实话实说(1)找出自己在学习、游戏、文娱、体育等方面的竞争对手,说说他们的优势和对你的影响。
(2)说一句感谢的话,表达你的谢意。
2、表达感情(1)用简短的话表达你对你的对手的感谢之情,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交流。
(2)有感情地朗读教材中第11页的“感谢你”。
(3)“当对手成为我们的朋友时,我们得到的不仅仅是多了一个朋友??”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结合事例谈谈你的感受。
3、亲身体验做游戏,谈感受。
一张报纸能站多少人?请每个小组准备一张报纸,摊开放在地上。
然后小组成员依次站上报纸。
要求至少有一只脚踩在报纸上。
当踩上的人数达到足够多时,请保持3秒。
哪个小组人数最多则获胜。
活动后,学生讨论获胜的原因,体验合作的意义。
4.总结如果拥有强劲的对手,是一种福气。
多一个对手就多一份力量、多一条警策鞭,对手你能激发你努力进取,克服艰难险阻,设法超过自我,获得成功。
我们不仅不应该厌恶对手、憎恨对手,而且应该欢迎对手,感谢对手。
活动主题三让我们荡起双桨(一)左手和右手教学目标1. 认识到在生活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精神。
?活动准备 ?学生:铅笔刨、一枝铅笔、蒙布、卡纸、水彩笔、剪刀。
?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教师:小朋友,咱们先来猜个谜语,好吗??出示谜语: ?一棵小树十个叉,?不长叶子不开花。
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揭示谜底:手(课件出示:两只小手)?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聊聊咱们——左手和右手(揭示课题)。
?二、游戏——单手刨铅笔(体会一只手干活的不方便)?( 1 )教师:小朋友,我们先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称是单手刨铅笔。
好,现在把一只手放到口袋里,假如有同学违规,那对不起,只能取消你的游戏资格。
?游戏开始,教师巡视。
?( 2 )游戏结束,学生谈感受。
(教师:想问一下,刚才刨铅笔有没有成功?刚才刨铅笔有何感想?)?教师小结:是啊!右手没有了左手的帮忙,就刨不成铅笔了。
小朋友,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事情都离不开两只手的配合。
你想一想,哪些事情都需要两只手的合作,两只手是怎样分工的??( 3 )学生自由述说,明白左手和右手谁也离不开谁。
(吃饭的时候,左手拿碗,右手拿筷子;写字的时候,左手按住纸,右手写字??)?请用你的右手抚摸你的左手,对你的双手说一句话吗??学生抚摸着自己的双手自由赞叹小手——指名说。
?( 4 )教师小结:你的左手和右手是世上最要好的朋友,互相配合能做很多事,谁也离不开谁。
世上有很多事情也需要我们同学能像左手和右手一样互相配合,才能顺利成功地完成。
?三、情境表演 ?1. 学生讨论,回答班级中哪些事情也需要共同合作。
2. 遇到下面的情况你会怎样做,请你任意选择一个情境,和小组里的同学商量,用表演的形式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做的。
?( 1 )老师安排你们两个人擦黑板。
( 2 )老师吩咐你们两个同学分一下课间餐。
( 3 )做数学练习题时,你遇到了实在解不出的难题。
四、课堂小结,在歌声中你画我的手,我画你的手教师:同学们,伸出你的手去握握同桌的手,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大家要像我们的左手和右手一样!相互合作!这样能够解决你我他的许多困难画你的手,我的手。
?(二)共享合作的快乐教学目标:1.体验在集体活动中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性。
2.认识合作成功与失败的条件和原因。
3.初步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8组竞赛瓶、4个排球、4面红旗、8组积木【篇三: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太清博世九年制学校2014.2胥全能教科版修订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 放大镜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3 放大镜下的晶体4 怎样放得更大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8 微小世界和我们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1 我们身边的物质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5 铁生锈了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8 物质变化与我们第三单元宇宙1 地球的卫星——月球2 月相变化3 我们来造“环形山”4 日食和月食5 太阳系6 在星空中(一)7 在星空中(二)8 探索宇宙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1 一天的垃圾2 垃圾的处理3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4 分类和回收利用5 一天的生活用水6 污水和污水处理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
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