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中国城市客运发展年度报告》在京发布 中国城市客运发展状况首度全面亮相
中国客运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客运、客车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第一部分客运产业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客运产业从无到有,经历了60年的发展,客运业得到极大发展。
客运业发展的历程,大致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客运业艰难创业。
新中国成以前道路客运业几乎都是一片空白。
为迅速发展运输,交通部在1949年召开的首届全国航务公路会议上要求,各大行政区、各省1950年内尽可能建立运输公司。
1950年4月5日,交通部成立了国营汽车运输总公司,各大行政区、各省也组建了规模大小不等的直属运输公司。
十年动乱,国民经济走到崩溃边缘,道路运输发展也受到严重破坏和影响。
道路客运一直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群众乘车难的问题普遍存在。
第二个阶段:从改革开放到邓小平南巡谈话,我国客运市场空前活跃。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全面拨乱反正,国家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国家针对客运市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运力的增长仍不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运量大、车辆少的矛盾更加突出,“出行难”成为那个时代社会生产与人民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为解决交通运输能力不足及“出行难”问题,1979年8月,交通部召开全国汽车运输座谈会,根据中央“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研究加强运输市场管理和改革汽车运输管理体制等问题。
之后出台了一系列发展客运市场的指导性文件,开放运输市场,提倡多家经营,鼓励市场竞争,以尽快把交通运输搞活、搞通、搞上去。
各地迅速掀起了个人和联户购买汽车从事运输的热潮,在大大缓解了“出行难”的问题。
正确的决策催生了运输生产力的大解放,道路运输开始走进了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新时期,这对缓解交通运输紧张状况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个阶段:从邓小平南巡谈话至今,客运快速发展,并规范市场。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我国各行各业掀起了新一轮思想解放运动。
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道路客运行业实行了推进市场建设、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等重大政策措施,积极培育和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交通运输市场。
【精编范文】客运站建设可行性报告-范文模板 (1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客运站建设可行性报告客运站建设可行性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目录第一章总论 .................................................................. .. (1)1.1 项目概况................................................................... .. (1)1.2 可研报告编制依据................................................................... . (5)1.3 可行性研究概要................................................................... .. (6)1.4 可行性研究结论................................................................... .. (7)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 (8)2.1 项目建设背景................................................................... (8)2.2 项目建设必要性................................................................... (16)第三章市场分析与需求预测 .................................................................. (18)3.1某某区社会经济发展分析................................................................... (18)3.2某某区交通运输分析................................................................... .. (20)3.3项目旅客发送量分析预测................................................................... (23)3.4站内作业量指标预测................................................................... .. (27)第四章站场位置及建设条件 .................................................................. .. (30)4.1 站场位置................................................................... (30)4.2 建设条件................................................................... (32)第五章建设内容及规模 .................................................................. . (37)5.1 设计生产能力及功能定位................................................................... .. (37)5.2项目设施组成................................................................... .. (39)5.3 建设规模及内容................................................................... (40)5.4 项目主要经济指标................................................................... .. (41)第六章项目建设方案 .................................................................. (42)6.1 工程概况................................................................... (42)6.2 交通组织方案................................................................... . (42)6.3 站场总平面布置................................................................... (52)6.4 建筑设计................................................................... (55)6.5 结构设计................................................................... (59)6.7 电气设计................................................................... (63)6.8通风与空调设计................................................................... . (69)6.9 消防设计................................................................... (70)6.10 无障碍设计................................................................... (73)6.11 总图工程 .................................................................. .. (74)第七章节能 .................................................................. (78)7.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 (78)7.2能耗状况分析................................................................... .. (78)7.3能耗指标测算................................................................... .. (79)7.4节能措施................................................................... . (80)第八章环境影响评价 .................................................................. .. (86)8.1 环境影响评价依据及标准................................................................... .. (86)8.2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 (86)8.3施工期环境影响及治理措施................................................................... .. (87)8.4运营期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 .. (90)8.5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 (94)第九章项目实施方案 .................................................................. .. (95)9.1 项目建设组织管理................................................................... .. (95)9.2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 (96)9.3 项目招标初步方案................................................................... (100)第十章项目运营管理及人力资源配置 (102)10.1 项目运营管理................................................................... ........................ 102 10.2 人力资源配置................................................................... ........................ 103 第十一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 (104)11.1估算依据与说明 .................................................................. ...................... 104 11.2建设投资估算 .................................................................. .......................... 105 11.3流动资金估.......................... 109 11.4项目总投资 .................................................................. (109)11.6资金使用计划 .................................................................. .......................... 110 第十二章财务评价 .................................................................. . (110)12.1依据、方法与说明................................................................... ................. 110 12.2基础数据................................................................... ................................. 111 12.3营业收入与税金估算................................................................... ............. 112 12.4生产成本估算................................................................... ......................... 114 12.5经济费用效果分析................................................................... ................. 114 12.6偿债能力分析................................................................... ......................... 115 12.7不确定性分析................................................................... ......................... 116 12.8财务分析结论................................................................... ......................... 119 第十三章国民经济评价 .................................................................. .. (119)13.1影子价格及通用参数选取................................................................... ..... 120 13.2效益费用范围调整................................................................... ................. 120 13.3效益费用数值调整................................................................... ................. 121 13.4项目投资经济费用效益流量表................................................................ 122 13.5国民经济评价指标................................................................... ................. 122 13.6国民经济评价结论................................................................... ................. 122 第十四章社会效益评 (123)14.1项目对所在地生产建设的影响................................................................123 14.2项目对当地基础设施、社会服务容量的影响........................................ 124 14.3项目对所在地居民就业和收入的影响.................................................... 125 14.4项目对区域土地价值的影响.................................................................... 125 第十五章风险分析 .................................................................. . (125)15.1风险因素识别................................................................... ......................... 125 15.2风险因素评估................................................................... ......................... 127 15.3风险防范对策................................................................... ......................... 128 第十六章结论及建议 .................................................................. (129)16.1 结论................................................................... . (129)第一章总论1.1 项目概况1.1.1 项目名称某某客运站建设项目1.1.2 项目业主某某省某某交通发展公司1.1.3 项目性质新建1.1.4 项目建设地点拟建的某某客运枢纽站位于某某市某某区某某镇绕城路东侧(泗义村、万和村),项目地处某某中心城区东南部,东靠成绵乐高速、成绵高速公路;西临绕城路;南临南二路;北接电子路。
“一部三局”构筑大交通共享大发展
EXCLUSIVE专题策划“一部三局”构筑大交通,共享大发展文 / 本刊记者 崔丽媛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交通在社会经济发展、百姓生活改善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12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白皮书,总结梳理了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成就,勾勒出未来发展的蓝图,这其中的每一点变化、每一个进步,都与大家的生活息息相关。
新世纪以来,中国政府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加快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提升交通运输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交通运输进入了各种运输方式交汇融合、统筹发展的新阶段。
2020年,中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交通运输需要进一步加快发展,充分发挥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作用,当好先行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
在2017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落下帷幕的两日后,12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为白皮书)。
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杨传堂、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冯正霖、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国家铁路局局长杨宇栋出席发布会。
“这是一部三局的主要负责同志第一次在这里举行记者招待会,这标志着我们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体制机制完善,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以后第二次、第三次会接踵而来。
”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杨传堂在发布会上说。
发布白皮书,实现大交通的重要节点交通运输是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行业。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交通运输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便利了人民群众的出行,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同时,交通运输“走出去”也为促进中国与世界的互联互通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高度重视现代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坚持把交通运输摆在先行发展的重要位置,着力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加快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综合交通体系,同时不断深化与世界的合作,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交通运输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格局。
2024年铁路客运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铁路客运市场规模分析简介本文旨在分析铁路客运市场的规模,包括客运量、收入及市场占有率等方面。
通过深入了解该市场的规模,可以为相关企业和决策者提供参考,以制定合适的经营策略和市场竞争计划。
客运量分析年度客运量变化趋势铁路客运市场的规模可以从客运量方面来进行分析。
通过对历年的客运量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了解铁路客运市场的发展趋势。
年份客运量(万人次)2015 80002016 82002017 85002018 87002019 8900从上表可以看出,铁路客运市场的客运量在过去五年间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
特别是从2018年开始,客运量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年均增长率超过3%。
客运量的季节性变化铁路客运市场的客运量在一年中也可能存在季节性变化。
通过对每个季度客运量数据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一些规律。
季度客运量(万人次)Q1 2200Q2 2300Q3 2400Q4 2400上表显示,每个季度的客运量都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其中第四季度的客运量最高。
这可能是由于国内假期集中在第四季度,人们出行需求增加所致。
收入分析年度收入变化趋势除了客运量之外,铁路客运市场的规模还可以从收入方面进行分析。
下面是历年收入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年份收入(亿元)2015 20002016 21002017 22002018 23002019 2400从上表可以看出,铁路客运市场的收入在过去五年间也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特别是从2017年开始,收入增长速度加快,年均增长率超过5%。
收入构成分析铁路客运市场的收入构成可以从不同类型的客运服务来进行分析。
以下是2019年的收入构成示例:•高速动车组:60%•普速列车:20%•列车餐饮:10%•其他服务:10%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高速动车组是铁路客运市场收入的主要来源,占比达到60%。
普速列车、列车餐饮及其他服务也都有相应的贡献。
市场占有率分析铁路客运市场份额铁路客运市场的规模可以从市场占有率方面来进行分析。
交通影响评价
交通影响评价目录一、概述 (3)1. 交通影响评价的定义 (3)2. 交通影响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4)3. 交通影响评价的范围和对象 (5)二、交通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 (6)1. 交通需求分析 (7)1.1 人口增长与迁移 (8)1.2 居民出行模式 (9)1.3 机动车保有量预测 (11)2. 交通供给分析 (12)2.1 道路网规划 (13)2.2 公共交通设施 (14)2.3 交通管理设施 (15)3. 交通效应分析 (17)3.1 交通拥堵效应 (19)3.2 环境污染效应 (20)3.3 社会经济效应 (21)4. 交通管理措施 (22)4.1 交通需求管理 (23)4.2 交通供给管理 (24)4.3 交通引导策略 (24)三、交通影响评价的程序和方法 (25)1. 项目启动与前期调研 (26)2. 交通需求预测与评估 (28)3. 交通供给分析与优化 (29)4. 交通效应分析与评价 (30)5. 交通管理措施制定与实施 (31)6. 结果反馈与后评估 (32)四、交通影响评价的案例分析 (33)1. 城市道路拓宽项目 (34)2. 城市轨道交通新建项目 (35)3. 城市大型商业中心建设项目 (36)4. 城市居民小区建设项目 (38)五、交通影响评价的政策与法规 (39)1. 国家层面的政策与法规 (40)2. 地方层面的政策与法规 (41)3. 交通影响评价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42)六、结论与建议 (43)1. 交通影响评价的重要性和作用 (44)2. 交通影响评价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45)3.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和展望 (46)一、概述交通影响评价(Traffic Impact Assessment,TIA)是一种对计划中的建设项目(如道路、桥梁、隧道、公共交通设施等)可能对周边交通系统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估的分析方法。
该评价旨在确保建设项目的实施不会对现有交通系统造成过大的压力,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交通效率,保障公众出行安全。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1)》在北京举行首发式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1)》在北京举行首发式2012年5月9日上午,由中国市长协会主办、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承办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1)》卷,在京举行首发式。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是一部系统研究、探讨有关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化战略、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等中国城市发展问题的综合性年度报告。
它全面记录了年度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对中国城市化进程进行科学总结和深入探讨,及时反映中国城市化现状,提出解决方案决策建议。
《报告》系统研究和深入探讨了城市经济、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综合实力、城市发展战略、城市发展能力等各项因素,提出了实施城市发展战略的总体设想。
同时,利用丰富的专家资源,通过多元化的背景,采用典型的案例,对城市发展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供建议。
《报告》的编写始终坚持“理论研究、施政分析、经验介绍、国际比较、信息服务、政策建议”的原则,是协会贯彻“为城市发展服务,为市长工作服务”宗旨提高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之一。
十年来,《报告》为政府决策、学术研究和商业投资中把握城市发展趋势提供了一个权威性、科学性、前瞻性的视角,特别为城市发展的科学决策提供了一个参照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受到了海内外产、官、学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良好发展的开局之年。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着力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城镇就业进一步扩大,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写下不平凡的一页。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历史性地首次超过50%,1000万套保障房顺利开工,国家扶贫标准大幅上调,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结构性减税持续推进……,一系列力度更大、覆盖更广的惠民政策,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既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也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造了更加有利的环境。
交通运输部公布2023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
交通运输部公布2023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交通运输部•【公布日期】2024.06.18•【文号】•【施行日期】2024.06.1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正文2023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交通运输部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交通运输行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努力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有力的运输服务保障。
一、基础设施(一)铁路。
年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15.9万公里,其中高铁营业里程4.5万公里。
投产新线3637公里,其中高铁2776公里。
铁路复线率为60.3%,电化率为75.2%。
全国铁路路网密度165.2公里/万平方公里,比上年末增加4.1公里/万平方公里。
图1 2019-2023年年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二)公路。
年末全国公路里程543.68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8.20万公里。
公路密度56.63公里/百平方公里,增加0.85公里/百平方公里。
图2 2019-2023年年末全国公路里程及公路密度年末全国四级及以上等级公路里程527.01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0.76万公里,占公路里程比重为96.9%、提高0.5个百分点。
其中,二级及以上等级公路里程76.22万公里、增加1.86万公里,占公路里程比重为14.0%、提高0.1个百分点;高速公路里程18.36万公里、增加0.64万公里,国家高速公路里程12.23万公里、增加0.24万公里。
图3 2023年年末全国公路里程构成(按技术等级分)年末全国国道里程38.40万公里,省道里程40.41万公里。
农村公路里程459.86万公里,其中县道里程69.67万公里、乡道里程124.28万公里、村道里程265.91万公里。
毕业设计(论文)-如何提高铁路客运服务质量
如何提高株洲火车站客运服务质量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如何提高株洲火车站客运服务质量摘要随着十三五规划拉开序幕,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物质基础、精神文化的繁荣发展,人民对运输行业服务质量的要求越高.在铁路发展的同时,航空、公路等的建设规模和运输能力也在迅速提高,特别是在客运方面,形成了与铁路运输日趋激烈的竞争态势。
铁路运输企业多年来坚持“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服务宗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经过全路干部职工的努力,一些贴近民生的服务形式得到创新和升华。
但是,铁路运输企业客运服务体系仍然滞后于旅客日益增长的需求。
今天,市场竞争,就是产品质量竞争,客运竞争归根结底就是客运服务质量上的竞争。
铁路旅客运输业要想在目前竞争日益激烈的旅客运输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并能站稳脚跟,不仅需要数量上的扩充,更迫切的任务是要提高旅客运输的服务质量.提高客运服务质量是保持铁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应作为铁路旅客运输的首要目标。
本文以株洲火车站作为研究对象。
如何提高铁路客运服务质量,对株洲客运站来说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同时又是一项重要难题。
关键字:提高、服务质量、存在问题、解决措施目录摘要...................................................................................................................................... 引言 01 铁路客运服务概述 (1)1.1铁路客运服务的定义 (1)1.2铁路客运服务的内容 (1)1.3客运服务的意义与作用 (2)1。
4我国铁路旅客服务质量的现状.。
.。
..。
.。
....。
.。
..。
.。
...。
..。
..。
..。
.......。
.。
...。
.。
(4)1。
4.1客运需求与旅行差距。
....。
.。
.。
..。
..。
...。
....。
.。
汽车客运站目前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
汽车客运站目前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客运站管理交流中心秘书处目前,我国交通事业发展的越来越快,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道路运输业形势更加严峻。
汽车客运站作为客运窗口有责任有义务在这个转型时刻审时度势,找准方向,为振兴发展公路客运做出贡献一、汽车客运站目前现状。
客运量的变化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变化,也反映了综合交通体系内一种新的资源整合和市场所需运力的再分配,更重要的是人民群众的出行方式已上升到随机挑选和刻意追求快捷舒适的水平,所以,道路客运虽然在整个综合运输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发展势头和后劲远不如铁路和民航,显得有些脆弱。
(一)、汽车站不再是群众出行的必要窗口互联网改变着世界,现代科技改变着人们传统的出行方式,尽管我们的车站现在是高大全、尽管我们的服务是如此的温馨体贴,但客流量还是在减少,为什么?因为在快节奏的今天,快捷和省时是旅客的首选,旅客最不情愿的就是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无聊的转乘倒车和候车上,当旅客从出门到坐公交倒车、乘车前的购票、候车、检票等环节的时间较长时,旅客会考虑把时间花在这种多余的环节上是否值得,一旦有了更为便捷快速和舒适的出行方式,他会考虑选择其他方式出行,有没有必要非去接受汽车站的服务,更不用考虑你的服务有多么温馨和丰富多彩。
所以,简便和效率是旅客出行追求目标,尤其是现代科技这么发达、顺风车、网约车、直通车这么方便,旅客可以就近择优选择出行工具。
所以、汽车站大而全是好,但它要惠民和便民,笑迎八方客、温馨如到家是值得称赞,但旅客出行的目的是尽快到达目的地。
(二)、车站功能弱化、商业服务低度扩张随着客运量的减少,车站的候车功能在弱化, 原有的站房出现闲置,我们的车站经营者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都要搞客流损失三产补。
据统计,目前,全国汽车站有80%的车站在开设商业柜台,有的在开超市,其中,平均商业面积占站面积的25---40%,大部分都在经营旅客出行用品、小饰品、小食品、小快餐。
首部《中国城市客运发展年度报告》在京发布中国城市客运发展状况首度全面亮相
首部《中国城市客运发展年度报告》在京发布中国城市客运发
展状况首度全面亮相
张好智
【期刊名称】《交通标准化》
【年(卷),期】2012(000)006
【摘要】综述篇rn2010年,我国城市客运行业在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方针
指引下得到了显著发展,《年报》宏观分析了20062010年度城市客运的供给能力、服务水平相关的指标,阐述了城市客运发展的特点,为提高城市客运行业管理提供了
可靠的数据分析和决策参考.2006-2010年全国公共交通车辆保有率情况见图
1,2006-2010年全国城市客运各运输方式客运量见图2,2006-2010年全国城区人口年人均乘坐公共交通次数情况见图3,2010年全国城市客运量比重见图4.
【总页数】6页(P10-15)
【作者】张好智
【作者单位】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r2017中国道路运输协会城市客运分会年会暨新时代公共交
通创新发展论坛在京胜利召开r北京公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春杰就任城市客运分会理事长r交通运输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刘小明莅临会议作重要讲话 [J], 沈
明
2.从《中国城市客运发展年度报告》看我国城市公交发展 [J], 姗姗
3.《2008年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出版全面发布2007年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状况 [J],
4.从《中国城市客运发展年度报告》看我国城市公交发展 [J], 姗姗
5.坚定信心推动公交事业高质量发展凝聚合力投身交通强国建设新征程中国道路运输协会城市客运分会二届三次理事会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公交发展高峰论坛在京圆满举行 [J], 城市客运分会秘书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中国城市客运发展年度报告看我国城市公交发展
从中国城市客运发展年度报告看我国城市公交发展TRANSPOWORLD 2012 No.5/6(Mar)822011年12月,首部全面反映我国城市客运发展水平的官方权威报告——《中国城市客运发展年度报告2010》(以下简称《年报》)正式出版发行。
该报告由交通运输部主编,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承担具体编制工作。
在部道路运输司及院领导的指导下,交科院城市交通研究中心集中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科研机构、城市客运企业等业内专家的智慧,辛勤工作,历时一年完成《年报》的编制工作,受到部道路运输司主要领导的高度表扬。
《年报》分为综述篇、行业篇和专题篇,内容涵盖了城市公共汽电车、从《中国城市客运发展年度报告》看我国城市公交发展文/姗姗FEATURE专题报道轨道交通、出租汽车、轮渡等城市客运业务管理范畴,并对城市客运信息化、节能减排、城市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及交通拥堵治理等方面的情况作了专题介绍。
《年报》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制定城市客运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法规提供决策参考,为城市交通科研机构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基础信息,同时为城市客运企业和社会公众了解行业发展状况提供较全面客观的描述。
综述篇2010年,我国城市客运行业在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方针指引下得到了显著发展,《年报》宏观分析了2006~2010年度城市客运的供给能力、服务水平相关的指标,阐述了城市客运发展的特点,为提高城市客运行业管理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分析和决策参考。
行业篇城市客运是城市功能正常运行的“血液”,提高城市客运的服务水平是保障人民基本出行,满足群众根本需求,带动城市持续发展,提升国家竞争能力的关键要素。
《年报》针对城市客运涉及的城市公共汽电车、城市轨道交。
公交公司:交通运输行业未来的黑马板块
公交公司:交通运输行业未来的黑马板块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增长以及"公交优先"战略使城市公共客运交通行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国加快城镇化进程助推城市公交业的快速发展。
目前我国城镇化的比例达到40%,进入了从40%到75%的城镇化发展的起飞阶段。
在这个阶段,每年有1000万到1500万人进入城市,城市面临着快速扩张,而人均GDP1000美元以上又意味着机动化的到来。
城镇化、机动化、市场化同时并存,给城市交通运输提出严峻的挑战。
我国城市化的外在表现具有明显的人口向以特大城市为中心的都市圈集中的特征,特别是如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型城市的超常发展以及人口的迅速膨胀,居民出行率的提高对公交运输的压力日益增大,提高公共客运交通运输能力更显得尤为迫切。
城市交通拥挤现已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汽车保有量的急剧上升,特别是私家车拥有率的不断提高,城市交通体系越来越难以承受庞大的重负。
2003年与20年前相比,公共交通承担的运量从35%下降到26.5%;小轿车承担的运量从6%上升到23.2%。
而据专家介绍,小汽车出行人均占用土地的面积是一辆常规公交车的20倍。
虽然我国城市道路建设步伐在逐年加快,但修路的速度永远赶不上汽车增长的速度,各大城市都普遍存在着"修路越多、车辆增加越快、道路越堵"的循环怪圈。
因此,解决城市交通的重点应从改善机动车拥堵转移到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上来,特别是应大力发展快速公交系统。
"公交优先"战略带来巨大发展契机。
2004年上半年,建设部发布《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交的意见》,明确提出了"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战略"。
据介绍,我国将争取用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体地位。
按照"公交优先"战略,我国城市公交行业将面临非常好的发展机遇,快速公交系统将会使更多的人出行选择乘坐公交,从而拉动行业景气度的提升。
中国首部手机电影《苹果》在京发布
中国首部手机电影《苹果》在京发布
佚名
【期刊名称】《电视字幕.特技与动画》
【年(卷),期】2005()11
【摘要】10月26日.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陈廖宇向媒体宣布中国第一部真正的
手机电影诞生.并现场发布了利用索尼爱立信手机K750c拍摄的电影短片《苹果》及其他六部作品。
【总页数】1页(P75-75)
【关键词】索尼爱立信手机;北京电影学院;苹果;中国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29.53;J992.7
【相关文献】
1.首部《中国城市客运发展年度报告》在京发布中国城市客运发展状况首度全面亮相 [J], 张好智
2.第三届中国移动互联网大会12月4日将在京举行/摩托罗拉揭幕"中国创新方案
演示中心"描绘行业发展蓝图/跨国手机采购定制再次落户深圳手机之都创新产品权威发布促进出口拉动内需 [J],
3.数字3D立体电影拍摄制作技术研讨会暨中国首部数字3D立体电影《乐火男孩》首款预告片发布会在京举行 [J],
4.中国首部质量蓝皮书发布制造业质量管理成熟度偏低——中国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蓝皮书》在京发布 [J], ;
5.中国首部手机电影在京发布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3)第二季度中国城市交通报告-(一)
(2023)第二季度中国城市交通报告-(一)中国城市交通报告:2023年第二季度交通状况概述•行驶速度整体下降•频繁拥堵区域依然存在•市内交通工具出行比例升高分析原因•车辆增加量较大•道路网络建设滞后•个体电动车数量激增市内交通出行方式变化情况•公共交通使用率累计提升•网约车使用率快速上升•骑行和步行出行量稳定增长重要城市交通状况及对策北京•主要交通干线车流速度逐年降低•建议加大公交投入,优化网约车管理,推广自行车出行上海•重要区域交通堵塞问题持续存在•建议推进道路拓宽工程,加强公共交通的覆盖面,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出行广州•交通拥堵问题依然突出,晚高峰通行速度几乎见底•建议改善公交站点设施,推进地铁建设进度,优化道路绿化带等总结•城市交通状况不容乐观,需加强交通设施建设,提供更多便利的交通出行方式,推广绿色低碳出行理念,最终实现更加和谐宜居的城市生活。
改善中国城市交通的建议•提升公共交通系统建设,增加公交投入、优化地铁线路设计和建设,扩大公共自行车及微型电动车等优势交通工具的使用。
•鼓励绿色出行,推广步行、骑行等自然环保的出行方式。
•推进智能交通技术,如智慧路灯、智能停车场等,进一步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和智能化程度。
•加强城市道路规划和建设,提高城市交通系统的容量和质量,缓解交通压力。
•健全交通管理制度,加强对个体电动车、网约车、非法出租车等交通违法行为的管理及打击。
结语中国城市交通问题牵动着许多人的心。
我们可以通过以上建议,积极推进城市交通领域的改善工作,缓解交通压力,提高城市居民的出行效率和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 次的客运量 ,目前 1号线单线 日客运量达 7万人 次 , “ 二 横 三纵” 网络 6条 B T线路全 线 日均 2 R 2万人 次的客运量 ,
B T车辆 数仅 占公交 车辆 总数 的 3 % ,承 担 了公交 总运 R . 6
量 1 % 的客 流 ,节能减排作用突 出。 0
圈 1 济 南市 B 车 站 5 RT
常州 市 B T建 设 与 运 营经 验。 ( )2 0 R 1 0 8年 4月 1 8 日常州市 B T 1号线全线贯通 ,全长 2 k ;2 0 R 4m 0 9年 5月 B T2 R 号线正式通 车 , 主线全长 2 m。 主线开通的同时 , 1k 在
北京市交通运行监测调度 中心 (lC T C)以整合 、 0 接入 、
共 享为基础 ,已整合 2 0 8 0多项数据 ,接入 6 0 0 0多路视频 和 1 3个应用系统 ,初步建成集轨道交通 、地面公交、出租
发 挥 了 BR T运量 大、高效 率 的骨干运 输作用 。 ( )济南 2 市 BR T共配置营运车辆 1 5部 ,排 放标准达到欧 Ⅲ以上 , 4
平 的提升和 行业管理 效率 的提高。 年报 在 此列举 了我
国典 型城市 在信 息化建设、 推广 、 应用 以及管理 方面 的经验 , 明确 了下 一步 城市客 运信息化 的工作重点 。为各级政府加 强城市 客运信 息化建设提供参 考。 典型经验分析
权 是采用 物理 隔离 方式 来保障 的 ,与社 会车辆 分道行驶 ,
州市 BR T运营调 度系统采用实时定位技术和 先进 的通信技 术 ,为道路交通 管理和 运营部 门提供 交通和 线路客流 变化
情 况 ,从 而有效 管理 交通 秩序和合理调 度车辆。 ( )完善 5
配套 。常州市完善 B T线路首末站和保养场 的配套设施建 R
高度 重视 。北 京南 中轴路快 速公交被列 为市政 府对市 民承
根 据道路 的实 际情况及 客流需 求 ,对每 条主线适 时的开辟
图1 北京市交通行业数 据资源 管理与共享交换平台 6
上海 市依托市城 乡建设和 交通委 员会、交通运输和 港 口管理 局的管理 体制 ,建设 了政府 ( 二级)和企业 ( 多级 )
信 息 中心 ,均 涉及 公共交通信 息化业务 ,其 信息化框 架体
诺 的重 点工 程 之一。在 2 0 0 4年规 划和 建设 期间 北京 市交
设 ,提 高了站点和场 站的服务功能。 ()改进 票制。常州 6
市 B T线路 实行与常规公共汽车完全相 同的票价 ,全程一 R 元一票 制。
通委 牵头并委托北京公共交通控股 ( 团)有限公司实施 , 集
资总额 65 .7亿元 , 其中政府投资 4 1 .5亿元主要用于道路 、
国城市客 运信 息化水平 总体较低 ,制约 了城市 客运服务水
桥 梁等基础设施建设 , 市场化融 资 24 . 2亿 元主要用于车辆、 站 台、智能及部分场站 建设 。 ( )专用道土地有保障 。由 4
于 专用道 用地得 到落 实,北 京南 中轴 路快速 公交 的专 用路
车 等综合 运输 方式和城 市道路 、高速公路监 控调度 、统计
分析、气象保 障和应急指 挥为一体 的新一代综合 交通运输 管理系统 ,实现全市综 合交通 运输 的统 筹、协调和联 动 ,
建 立常态 化综合交通 运输协调 管理体 系 ,为缓解拥堵 、提 高交通 运行 效率和 安全提供 了重要保障 ( 见图 1 )。 6
该项 目同时得到北京市规划委 、 改委 、公安交通管理局 、 发 市 政设计 院、市公联 公司等相 关部 门的大力 支持与密 切配
专题三 :城市客运信息化
城市客 运信息化是 提高城市 客运运 营效 率、服务质量 和 安全应 急能力等 的重要手段 。与发达 国家城市相 比 ,我
合 。 ( )建设资金有保障 。北京南 中轴 路快速公交 系统投 3
系主六支”的组合式 BR T网络体 系。 ( )政府重视 。常州市政府高度重视 B T建设 。 ( )因 2 R 3
21 年 3 02 月 第 6期 l 1 3
典型经验分析
地 制宜。常州市遵 循 以人 为本、 因地制宜 的原 则 ,在 B T R
建 设上 采用适用于常州市的工程技术。 ( )科技 应用。常 4
北京市 B T1 线建设经验 分析 。 ( )2 0 R 号 1 0 5年 1 2月
3 O日正式开通运营 B T 1 R 号线 , 为全 国第一条 B T线路 , 其 R 全长 1k 6 m。2 0 0 8年 8月 为迎 北 京 奥 运 会 ,相 继 开 通 了 BR 、3号 线 ,分别为 1 k T2 5 m、2 k ( )北京市政府 3 m。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