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中考历史总复习 主题八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拓展训练题组)模拟试题
中考历史考点梳理及真题解析--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中考历史考点梳理及真题解析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一)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1.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状元实业家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2)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
(3)民族工业除了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外,还遭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
处于夹缝中的民族工业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顽强地挣扎着,出现了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著名企业家。
(4)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总的来说还比较落后。
他们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而且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2.社会生活的变化(1)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
(3)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
从总体上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二)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1.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1)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先后兴办了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先后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
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又决定创办京师大学堂。
广东中考历史复习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以张謇兴办实业为例,初步认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带动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3.发展热潮: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中国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
4.“短暂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5.发展受挫: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
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民族工业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摧残。
内忧外患的危机,严重阻碍着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
处于夹缝中的民族工业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顽强地挣扎着,出现了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著名实业家。
6.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征: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总的来说还比较落后。
它们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地区分布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以京师大学堂的开办和科举制度的废除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主要史实;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近代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
1.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兴办了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开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进程。
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创办京师大学堂。
1902年,清政府废除八股文;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约1 300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
与此同时,清政府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
2.近代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1)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2)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初三中考历史复习--中国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大型歌剧《白毛女》。
பைடு நூலகம்历史学习
(3)主要艺术成就:徐悲鸿开创了中国画技法和意境的新时代,其代表
作有《愚公移山》《田横五百士》等、齐白石擅绘花鸟草虫、聂耳《义
勇军进行曲》、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2.电影创作得到发展
(1)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京剧《定军山》(1905年);
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1931年)。
(2)出现众多电影明星,如赵丹、周璇,代表作有《十字街头》《马路
天使》《渔光曲》等。
3.理解文化与时代的关系:文化是时代精神的反映;文化反映时代特点和
要求;文化为时代服务等。
历史学习
章目梳理小结
通过核心知识梳理,我们发现:外来文明的冲击和社会政局的更替,使 中国社会的经济、生活、文化教育、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近代 中国社会的在艰难的环境中改变与进步,并逐渐逐渐融入世界。无数先 进中国人为探求救亡图存不懈努力,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敢于抗 争、勇于创新的精神,是我们感知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素材。
_科__举__制__度___正式废除。
(3)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
二、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1.概况
(1)主要报刊
历史学习
1872年在上海创办《_申__报___》,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民国时期著名报纸:《大公报》《新闻报》、延安《_解__放__日__报___》。 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东方杂志》《新青年》《生活》。 (2)主要文化出版机构:1897年在上海创办__商__务__印__书__馆__,是近代中国 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较著名的出版机构:中 华书局、开明书店、生活书店和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__新_华__书__店___。 2.意义: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促进了__文__化__事业的发展。
2024年历史中考总复习教材知识梳理模块二中国近代史主题八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时空坐标
阶段特征
名师考点精讲
名师主题整合
-8-
主题八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比较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与洋务企业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洋务企业
根本目的 发展民族经济,实业救国 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性质
近代资本主义企业
带有封建色彩的工 业企业
不同点 类型
以轻工业为主
军事工业、民用工 业
管理方式
(1)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
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
继传入中国
交通通信
概况
(2)近代铁路和公路的修筑,水上和空中航 线的开辟,新式马路的修建,传统街道的改
的发展
造,近代交通管理和通信事业的发展
(3)茅以升建造钱塘江大桥,詹天佑修建京 张铁路
作用
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逐 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名师主题整合
-4-
主题八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1.张謇兴办实业八上P120
背景
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 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主张 “实业救国”
(1)甲午中日战争后,创办大生纱厂
(2)还创办垦牧公司、轮船公司、面粉厂、油料
成就 厂和冶铁厂等产业
(3)获利后创立了学校、图书馆、博物苑、气象
(1)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
中华民国建
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掀起了发展
立至第一次 迅速发展 实业的热潮
世界大战期 (“短暂的 (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
历 程
间(1912— 1918年)
2020年中考历史考点12: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含答案解析)
(一)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1.民族资本主义(1)发展历程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步发展时期甲午中日战争后原因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表现状元实业家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短暂的春天”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原因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表现各种实业团体分分涌现,人们竞相投资设厂,海外华侨也归国创业,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日益凋敝、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新中国成立前萎缩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原因除了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外,还遭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夹缝中顽强地挣扎着表现出现了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著名企业家(2)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特征①总体特征: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总的来说还比较落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
②行业特征: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③地区特征: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2.社会生活的变化(1)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
(3)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
从总体上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二)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1.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1)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先后兴办了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
【精品】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主题八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精品】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中国近代史主题八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选择题1.(2019怀化闭卷)“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
”这是对晚清状元张謇的真实评价,其“兴国之梦”是指()A. 实业救国B. 民主科学C. 民主共和D. 变法图强2.(2019安徽)下图是中国棉纺织业布机数(1912~1921年)和机制面粉业年产量(1913~1921年)柱状图。
该图反映了()A. 列强加大对中国的商品倾销B.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起步C. 中国重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D. 民族工业获得快速发展良机3.下表是1895~1919年民族工业发展情况一览表,下列对该表解读正确的是()①实业救国思潮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②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受到沉重打击③南京国民政府的政策促进了1912~1919年间民族工业发展④这一时期我国民族工业发展较快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②③D. ①④4.某同学用“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四句诗形象地概括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
其中导致“忽如一夜春风来”的因素有()①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②辛亥革命的促进③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④官僚资本主义的推动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5.(史料实证)从民国初期民族火柴业的一组商标中你能得到的信息是()①辛亥革命推动了民国初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②中华民国政府推行了对外开放的政策③中国摆脱了列强的经济控制④实业救国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进步潮流A. ①④B. ②④C. ②③D. ①③6.(2019铁一中三模)下图5条线反映了中国近代五种经济形态(自然经济、洋务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趋势。
下面表示洋务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曲线是()A. ①②B. ③④C. ③⑤D. ②④7.下图反映的是我国某时期社会习俗的变化,它主要表明()A. 封建传统等级观念已彻底废除B.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 社会出现了自由平等的新风尚D. 戊戌变法推动习俗改革8.下表是近代中国新闻出版事业发展大事记(部分),其中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9. (2019陕西黑白卷)在洋务运动中教育领域呈现出一番新景象,下列对该表解读正确的是()①科举制的废除,促进了新式教育的发展②学习西方科学知识,培养实用技术人才③设立新式学堂,西学成为近代教育主导④开启教育近代化,重视外语和科技教育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D. ②④10.文艺作品往往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下表所示作品内容反映的历史主题是()A. 抗日救亡B. 民主科学C. 改革开放D. 和平建国填空题11. (10分)工业化是一个国家的强国之路,也体现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
【贵州版】2020届中考历史总复习专题《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精讲试题
第八讲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本讲知识脉络一条主线:中国近代的经济、社会生活、思想文化是如何向前发展进步的 两大内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改善;教育文化的发展三大领域:民族工业、社会生活、教育文化中考备考攻略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社会生活和教育文化的变革,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工业文明的传入,在改造中国社会物质文明的同时,也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迫于形势的压力,晚清政府终于艰难地迈出了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一步。
中国近代后期,在文学艺术领域里,涌现出一批巨匠;弘扬科学精神,批判封建愚昧,讴歌光明,鞭挞黑暗,成为进步文艺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贵阳中考考点清单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考纲要求:以张謇兴办实业为例,初步认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随着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民族工业除了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外,还遭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
内忧外患的危机,严重阻碍着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
处于夹缝中的民族工业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顽强地挣扎着,出现了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著名企业家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考纲要求:以京师大学堂的开办和科举制度的废除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主要史实;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近代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知道鲁迅、茅盾、齐白石、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成就。
(1)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新闻报》和延安的《解放日报》,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报纸(2)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和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是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贵阳中考重点突破民国时期的民族工业与洋务企业相比,有哪些不同?(1)洋务企业创办的目的是维护清朝的统治;民国时期创办民族工业是为了发展民族经济。
中考历史中国近代史第8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1.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出现的趋势 (1)经济上:自然经济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在曲折中发展,出现 工业化趋势。 (2)政治上:封建帝制解体,出现民主化趋势。 (3)思想文化上:出现了提倡民主科学的趋势。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1905
同文馆 京师大学堂
申报
解放日报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商务印书馆
狂人日记
新华书店
文化出版机构 文艺为工农兵服务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义勇军进行曲
齐白石 徐悲鸿 移山
黄河大合唱
定军山
愚公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1.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是京师同文馆,第一所高等学府是京师 大学堂。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3.对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认识 (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艰难,难以实现振兴 民族经济的目标。 (2)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实现中华民 族经济的振兴。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4.对张謇弃官从商的认识 (1)张謇的弃官从商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 (2)我们应当学习张謇的历史使命感和高度责任感。 (3)我们应当树立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联系的理想。
3.对比民国时期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和清政府时期的洋务企业
民国时期的民族资本主义 清政府时期的洋务企业
企业
抵制洋货,发展民族经济,
根本目的
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不
实业救国
同
以轻工业为主,纺织业和
2020年中考历史考点12: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含答案
(一)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1.民族资本主义(1)发展历程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步发展时期甲午中日战争后原因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表现状元实业家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短暂的春天”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原因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表现各种实业团体分分涌现,人们竞相投资设厂,海外华侨也归国创业,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日益凋敝、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新中国成立前萎缩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原因除了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外,还遭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夹缝中顽强地挣扎着表现出现了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著名企业家(2)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特征①总体特征: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总的来说还比较落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
②行业特征: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③地区特征: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2.社会生活的变化(1)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
(3)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
从总体上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二)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1.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1)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先后兴办了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
2020版中考历史总复习 主题八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全国中考题组)模拟试题
主题八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全国中考题组一、选择题1.(2018湖南长沙,16,3分)下图是1914年12月《新闻报》发表的题为《急起直追》的时政漫画,货物上写着“国货出口”,“欧风”吹起船帆,促使帆船加速前进以追上前面冒着烟的货轮。
该漫画表达的主旨是( )A.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飞速发展B.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机会C.中国帆船的航速远不如西方国家的货轮D.中国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紧迫性2.(2018福建,13,2分)下图所示南通大生公司股份凭据上的时间是公元( )A.1921年B.1922年C.1931年D.1932年3.(2018陕西,16,2分)1912年,孙中山在给上海中华国货维持会的复函中说:“礼服在所必更,常服听民自便……去辫之后,亟于易服,于是争购呢绒,竞从西制,致使外货畅销,内货阻滞。
”由此可见辛亥革命( )A.传播民主科学观念,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B.促进中国服饰近代化,冲击传统生活习俗C.传入西方思想观念,中国服饰开始近代化D.开始机器化生产服装,加剧崇洋媚外现象4.(2018河南,8,1分)下图反映的情景表明近代中国( )A.书信往来彻底结束B.社会礼仪发生变化C.信息传递主要靠电话D.出现了新兴的职业5.(2018广东,10,3分)1912年春,广东省临时省议会上首次出现了数十名女性代议士的身影。
同年秋,湖北省议会也特设了女子旁听席。
上述材料说明( )A.女性政治地位有所提高B.广东女性地位比湖北高C.男尊女卑思想被彻底打破D.女性参政议政权利得到保障6.(2018北京,13,1.5分)社会变化反映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以下是上海白渡桥平均每天通行情况表(单位:次)。
材料反映出( )时间人力车马车轿子自行车汽车有轨电车1889年544 9 11 0 0 0 1926年14 600 0 0 3 459 3 936 922A.等级观念的消失B.娱乐方式的多样化C.民族工业的发展D.交通工具的近代化7.(2018山东潍坊,9,2分)1882年10月24日,顺天乡试刚刚发榜,次日凌晨,印着中榜者名单的《申报》就出现在江苏、安徽、浙江的各售报点,这期报纸大为畅销。
2020年中考历史必考背记手册第14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2020年中考历史必考背记手册第14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本讲知识脉络,中考考点清单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部编八上P120—124命题要求:以张謇兴办实业为例,初步认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代表张謇的大生纱厂;荣氏兄弟建立起以纺织业、面粉业为主的庞大家族企业概况发展阶段特点原因洋务运动至清朝末年产生并缓慢发展(1)外商企业的刺激(2)洋务运动的诱导(3)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产阶级掀起“实业救国”的浪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短暂的春天”(1)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2)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一战后到新中国成立前逐渐凋谢萎缩(1)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2)随着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民族工业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3)日本侵华和国民党发动的内战,美货泛滥等使民族工业遭受重创,处于崩溃的边缘发展特征(1)总体特征是比较落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2)行业特征: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3)地区分布极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社会生活的变化近代交通事业的发展时间19世纪70年代表现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影响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近代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原因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表现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劝禁女子缠足;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人们的饮食、服饰、婚丧以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出现了崇洋逐新的趋向近代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特征(1)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沿海地区变化大于内陆地区;东南各省变化大于西北各省;大中城市变化大于广大乡镇;受过教育的民众变化大于没受过教育的民众(2)从总体上来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影响(1)有利于冲破旧思想的束缚,国民人格平等的观念已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等级观念(2)有利于促进社会生活的近代化,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工业化的进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八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拓展训练题组
一、选择题
1.“作为晚清状元, 提出‘父教育而母实业’的思想,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的企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迅速发展,但到(20世纪)20年代中期就开始每况愈下了。
”“”的人物应该是( )
A.张之洞
B.康有为
C.张謇
D.侯德榜
2.下面是中国和外国公司在中国煤矿工业总产量中所占百分比变化示意图。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洋务运动的开展
B.戊戌变法的推动
C.欧洲列强忙于一战
D.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3.下面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下列诗句比较恰当地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B处的发展状况的是( )
A.千呼万唤始出来
B.小荷才露尖尖角
C.忽如一夜春风来
D.无可奈何花落去
4.泰山东岳庙供奉的娘娘,泥塑金身,三寸金莲。
民国成立以后,朝拜者多用自制的大脚鞋为娘娘祝寿。
这主要表明( )
A.尊孔复古思想开始盛行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妇女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D.废止妇女缠足得到认可
5.清朝著名诗人、外交大家黄遵宪曾作诗曰:“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
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
”这是在描写( )
A.火车
B.电车
C.电报
D.电话
6.1872年到1875年间,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120名幼童赴美留学,计划用15年完成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业。
幼童赴美后受到西方文化影响,清朝官员深为不满:“外洋风俗,流弊多端,各学生腹少儒书,德性未坚,尚未究彼技能,实易沾其恶习。
”1881年,留美幼童被遣送回国。
以上情况表明( )
A.统治者反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守旧观念阻碍近代人才的培养
C.新式学堂开始在中国出现
D.西方文化传入动摇了儒家思想地位
7.清末创办于上海的《申报》,后来成为全国第一大报,其原因不包括( )
A.为方便大众阅读,编写了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增刊
B.及时报道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时事,刊发评论
C.刊登广告,便利了民众生活
D.大量编辑出版当时使用的教科书和字典
8.“初创时期的商务印书馆主要是印一些商业用品,如名片、广告等,因此称为‘商务’。
张元济主持馆务工作后,聘请知名学者编撰新式教科书,相继出版了整套初等、高等小学教科书,深受读者欢迎,为新知识、新思想的传播和教育事业的普及作出了重要贡献。
”上述材料说明( )
A.商务印书馆于1897年在上海创办
B.商务印书馆创办人是张元济
C.商务印书馆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出版机构
D.商务印书馆为近代文化传播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二、非选择题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创办大生纱厂,对于张謇而言……标志着他对一项新制度——公司制度的践行……当然,推动公司制度发生与发展的更大动力,源于晚清时期的经济民族主义思潮。
面对外国经济侵略的加剧,国内藉“公司”以卫利权的思想越来越强烈。
材料二当张之洞等人认识到《马关条约》的要害,在于“夺我丝绸、纱布、小轮之利”,遂提出“先发制人”的战略……在发展经济以挽救危局方面,张謇与张之洞无疑有着较多的共同认识。
张謇办厂是张之洞在甲午战争之后国家危急形势之下策动的“先发制人”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三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为鼓励民办企业,发展公司机制,陆续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
1898年出台《振兴工艺给奖章程》涉及科技、学务、著作和工商等多方面 (1903)
年颁布《奖励公司章程》规定依据公司创办人的集股总额进行奖励……在中外商战进程中,官方“亦知进口有税,出口无税,为保护本国商业(之法) ……遂陆续实施了部分减免税政策……商部成立后,为抵制洋面起见”,还核准“所有机器制造面粉各厂,一律其准暂免税厘”。
——摘编自李玉《中国近代公司制度建设的几个面相》(1)据材料一,指出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的主要动力。
(2)据材料二、三,概括推动近代公司制度发展的因素。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近代公司制度的发展给近代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65年9月20日,以“制器之器”为目标的江南制造总局在上海虹口设立。
除了开设当年投资约25万两的费用之外,其后主要经费来自淮军的军费。
1867年曾国藩获得许可从上海海关取得百分之十的关税作为江南制造总局的经费。
……江南制造总局的机器设备及主要原料基本上依赖进口,但通过中国近代第一批科学家和技术工人的努力,也创造出许多“中国第一”:1868年,它造出中国近代第一艘新式轮船;1878年造出中国第一架钢制火炮;1891年生产出中国第一炉钢水、第一磅无烟火药;江南制造总局雇用了大量的中国工人,包括满人和汉人,这些工人成为中国近代最早的一批技术工人;江南制造总局除了机械的制造之外,另附设有广方言馆(即语言学校)、翻译馆以及工艺学堂,都用以介绍西方知识,以及培养语言和科技人才。
材料二民国成立后,江南船坞更名为江南造船所,进入第二次业务发展高潮。
1918年,江南造船所承造美国政府的四艘万吨级木甲运输舰,两年后完工交货。
这是中国造船业有史以来的最大工程,……由此,江南造船所在造船数量、吨位等几个方面,均超过了当时在上海造船业处于垄断地位的英商耶松船厂。
……然而好景不长,从淞沪抗战开始,江南造船所所在区域成为日军轰炸的重灾区。
1938年江南造船所被日军侵占,其后一直未能恢复生产。
1949年国民党撤离上海时,将此处的船坞、船台、发电机和主要车间炸毁,更使其丧失了基本生产能力。
(1)据材料一,归纳江南制造总局在中国近代化中的作用。
(2)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江南制造总局两次发展高潮出现的内部原因分别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江南制造总局发展的因素。
答案精解精析
一、选择题
1.C 题干中的“晚清状元”“提出‘父教育而母实业’的思想”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
结合所学可知,题干材料所描述的人物应该是兴办实业的晚清状元张謇,故本题选C。
2.C 本题考查一战期间我国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通过对示意图的分析,可推断出1913—1919年期间中国煤矿工业总产量增长较快。
在一战期间,欧洲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发展机会,进入了“黄金时代”。
3.C 本题考查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特点。
从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趋势图中,可分析出B所处位置是在1919年前后,那时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所呈现出的特点是由于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获得迅速发展的机会,进入“黄金时期”。
用“忽如一夜春风来”这句诗来形容比较贴切。
故选C。
4.D 注意材料中的“三寸金莲”“民国成立以后”和“大脚鞋”等信息。
“尊孔复古”与“大脚鞋”相悖,故A错。
材料不能说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和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故排除B、C。
“民国成立以后,朝拜者多用自制的大脚鞋为娘娘祝寿”,说明废止妇女缠足得到了人们的认可,故选D。
5.A “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说明该事物有时间长短限制,无法随意更改时间,由此可排除C项和D项;再由“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可知该事物比较庞大,但行动起来速度很快。
从“万钧柁”的限制,可排除B项。
A项正确。
6.B 根据“清朝官员深为不满:‘外洋风俗,流弊多端,各学生腹少儒书,德性未坚,尚未究彼技能,实易沾其恶习’”,可知留美幼童被遣送回国与清朝官员的守旧观念有关,其阻碍了近代人才的培养,B项正确。
7.D 大量编辑出版当时使用的教科书和字典的是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而不是《申报》,故选D。
《申报》是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A、B、C都是《申报》后来成为全国第一大报的原因。
8.D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抓住材料的关键信息。
从材料可知,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教科书,深受人们的欢迎,为新知识、新思想的传播和教育事业的普及作出重要贡献,故选D。
二、非选择题
9.答案(1)实业救国(经济民族主义思想)。
(2)开明官绅的践行;清政府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扶持。
(3)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使中国近代化由器物层面上升为制度层面。
解析解答第(1)问,根据材料可知,张謇创办大生纱厂源于晚清时期的经济民族主义思
潮。
解答第(2)问,关键是对材料的正确解读。
解答第(3)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公司制度的发展,推动了中国民族企业的发展,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和民族矛盾的加深,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兴起,推动中国近代化历程,从器物变革发展到制度变革。
10.答案(1)推动了近代军事工业的发展;产生了第一批技术工人,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传播了西方科学技术,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培养了人才,开启了教育近代化。
(2)第一次:洋务派的努力推动;清政府的支持。
第二次: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民国政府的鼓励。
(3)政府的政策;国内政治局势的变动;列强的侵略。
解析第(1)问注意理解“制器之器”的含义,从多项“中国第一”和促进教育近代化方
面归纳总结。
第(2)问江南制造总局两次发展高潮分别出现在洋务运动时期和辛亥革命后,原因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
第(3)问要结合国内、国外两方面的因素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