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腊八粥》精品表格式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腊八粥》教案设计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腊八粥的文化意义及其在当代的传承”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腊八粥的制作、文化意义和情感表达。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5.文章主题:表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通过学习《腊八粥》,使学生深入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提升思维品质:引导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比较等方法,深入解读课文内容,发展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生字词的掌握:如“熬、沸腾、飘香、垂涎三尺”等,这些词汇在课文中的运用,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
-课文内容的理解:把握腊八粥的制作过程,以及作者通过这一传统食物所表达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文章结构的分析:理解课文的总分总结构,学习作者如何组织材料,展开叙述。
-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应用:识别文中的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并理解其在表达中的作用。
腊八粥-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学)教案
腊八粥-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腊八粥的来历和文化内涵。
2.掌握阅读能力,能够准确理解课文中的意思。
3.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意识,懂得感恩和孝道。
4.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的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部编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腊八粥》。
三、教学重点1.清楚阅读课文内容,理解文化内涵。
2.学生们通过分析故事,增强对感恩、亲情、孝道等方面的认识。
四、教学步骤1. 上课准备1.教师准备好课件和相关资料。
2.学生们带来听课所需的物品。
2. 导入新课1.按照导入教学方法,向学生介绍腊八粥的来历和文化内涵。
2.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画图等多种方法,了解腊八粥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
3. 阅读课文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的主题和大意。
2.让学生屏住呼吸,认真阅读整个故事。
4. 学生自主理解1.学生们不看课本、不互相讨论,自己默读课文。
2.在阅读后,学生们互相交流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5. 小组讨论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让他们就课文中的重点或疑惑展开讨论。
2.学生们可以分享彼此的理解和感受。
6. 课堂延伸1.将学生分成几组,让他们亲手制作腊八粥。
2.同时,引导学生写下学习心得体会,反思自己对于文化遗产的认识。
7. 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人讲解腊八粥的来历。
2.让学生写一篇短文,分享感受和对腊八粥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1.问答法2.导入教学法3.合作学习法4.生动活泼的实操法六、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课堂问答、学生讨论、作业写作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估,对学生对于腊八粥的理解和对文化遗产的理解情况进行评估,并综合分析学生的表现和提高。
七、教学时间安排至少1次45分钟课堂时间,如有条件可实行周边活动和参观学习。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腊八粥》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腊八粥》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了解腊八节与腊八粥的传统文化;•熟悉相关汉字的读音、笔画和意义;•学习句型“……最……”并掌握用法;•提升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能力。
1.2 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内容:1.接龙诗《腊八》2.朗读课文《腊八粥》并解读生词生字3.学习句型“……最……”的用法4.组织语言,进行口头交流和书面表达1.3 教学过程步骤一:整体感知教师先通过接龙诗《腊八》介绍腊八节及腊八粥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步骤二:课文朗读教师要求学生听读课文《腊八粥》,并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并帮助学生理解生词生字的含义。
步骤三:学句型学习“……最……”的用法,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活动:•给学生提供多组名词和形容词,让学生自行组句,例如“苹果最甜”,“天空最蓝”;•给学生提供图片或文字材料,让学生试着描述出其中最让自己印象深刻的内容。
步骤四:言语表达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形式,让学生有机会活学活用所学知识,提高口头表达水平。
1.4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日常观察:了解学生平时的学习状态、语言表达和参与程度。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对本课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作业完成情况:主要针对写作、阅读等技能的综合应用。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反思如下:1.教学目标设定得太全面,需要注意细化。
本节课虽然在教学目标上涉及到听、说、读、写四部分,但具体到实际教学时,因为时间紧凑,难以兼顾每一个方面,因此需要在教学目标上细化重点和次重点,以实现更好的效果。
2.关键教学环节设计不够充分。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环节的设计并不充分,例如学习句型的环节,只提供了一些简单的例子,而没有更深入的练习和实践,这对于学生来说,效果往往不太明显。
3.教学评价需要更加多样化。
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侧重于表现形式,例如日常表现、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但实际上这些评价方法并不够多样化,可以在评价形式、评价标准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以获得更准确的评价结果。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腊八粥》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腊八粥》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腊八粥的由来和作用;2.学会制作腊八粥的方法和步骤;3.掌握一些关于腊八粥的相关词汇和知识。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细致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2.培养学生的分享与合作意识;3.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传统文化意识;2.培养学生的珍惜粮食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彼此关爱和分享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掌握腊八粥的制作方法和步骤;2.学生能够理解腊八粥的历史和文化。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在制作腊八粥的过程中保持兴趣和主动积极性;2.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腊八粥这一传统食品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准备教学材料1.《小学生名人小传》第六册;2.腊八节的图片资料;3.制作腊八粥的相关食材和工具;4.活动所需用具做好准备(如保温杯、勺子等)。
教学环境教师可以将教室打造成一个小小的腊八习俗展览馆,展示一些与腊八有关的图片和食物。
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说故事、互动探究和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腊八节的起源和庆祝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在课堂中播放一些腊八节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对腊八节的来龙去脉和重要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第二步:讲故事(10分钟)教师让学生自由阅读或播放课件,讲述《小学生名人小传》第六册中几位人物与腊八习俗的故事,如伊尹、杨白劳等。
通过这些典型人物的生动事迹,让学生了解到腊八节的传统习俗,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第三步:制作腊八粥(3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布置制作腊八粥的任务。
先让学生观察并感受腊八粥的成分和特点,然后按照教师的指示逐步操作,热情高涨地制作出自己珍贵的“腊八粥”产品。
第四步:品尝、展示与分享(10分钟)制作好腊八粥后,学生可以用保温杯装载,教师安排学生在课堂上一起品尝,并由学生自己分享自己制作的经验和感受。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2 腊八粥(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2 腊八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了解腊八粥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2)学会用关键词语概括课文段落大意,培养总结和概括能力。
(3)通过观察、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腊八粥的美味,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热爱。
(2)培养学生珍惜粮食、热爱生活的优秀品质。
(3)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2 腊八粥。
2. 课文主题:腊八粥的美味与意义。
3. 课文结构:总分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了解腊八粥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教学难点:(1)把握课文主题,理解腊八粥的美味与意义。
(2)培养学生珍惜粮食、热爱生活的优秀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分享自己过腊八节的经历,激发学生对腊八粥的兴趣。
(2)板书课题,介绍腊八粥的起源和意义。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圈出生字、新词,查字典理解词义。
3. 合作交流(1)分组讨论,用关键词语概括课文段落大意。
(2)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引导学生体会腊八粥的美味与意义。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课文主题。
(2)强调珍惜粮食、热爱生活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腊八粥2. 课文结构:总分总3. 重点词语:美味、传统、珍惜、热爱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腊八粥》优秀教案(含全册考点梳理)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2.腊八粥[教学目标]1.会写13个生字,积累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文中的人物对话,以及有详有略的叙事方法。
3.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八儿与家人间的亲情。
4.通过对传统习俗的了解,感受我国民风民俗的无比美好。
[教学重难点]1.学习文中有详有略的叙事方法。
2.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1.请同学们分成男生组和女生组比赛,每人10秒内说出中国传统节日以及与之相对应的风俗习惯,说得多的获胜。
2.一个一个的传统节日,犹如中国民俗文化里的璀璨珍珠,而那些随着节日应运而生的主题活动,则是那一根坚韧的丝线,串起亲情,串起友爱,串起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无限憧憬。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现代作家沈从文的小说《腊八粥》,感受又一个节日带给我们的香甜味道。
3.知作者,解课题。
板书:腊八粥沈从文(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再解读“腊”字:“腊”是中国古代祭祀祖先和神灵的一种极为重要的祭典。
腊祭的日期经常改变,但都在每年的最后一个月举行。
由于这个祭祀非常重要,所以这个月份也被称为腊月。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出示学习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扫清生字障碍,把课文读通顺。
(2)根据自学生字的方法,掌握字形字音,规范书写,注重积累。
(3)利用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的方法理解词语。
(4)标出自然段序号,把不理解的语句标出来,与大家讨论。
2.学生按要求自主学习。
3.汇报、交流学习成果。
(1)出示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掌握书写要点。
(2)通过指认、开火车读等形式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认识。
(3)以小组练读的形式,让学生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听录音,整体感知。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1.课文围绕着“腊八粥”这一主题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明确:本文围绕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的腊八粥的神态,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表现了八儿一家其乐融融的生活情景。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腊八粥教学设计(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腊八粥教学设计(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腊八粥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抓重点词句、分角色朗读等方法感悟课文。
2.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
3.通过启发与引导,朗读与赏析、交流与讨论等手段完成课堂教学。
【教学重点】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
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难点】小说主题思想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飞花令:请同学们分成男女两组比赛,在每组每人5秒内说出中国的传统节日。
(活动)一碗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诉说着古往今来细细碎碎的无数动人的往事,勾勒出了一幅幅动人的情感画卷,或赞美,或怀念,或憧憬佳节的团聚以及这自然的馈赠,粘粘的腊八粥包裹着的却是中国人浓浓的情,深深的谊,一切融化在粥里,流露于笔尖。
今天,我们师生一起欣赏现代作家沈从文的小说《腊八粥》。
板书:腊八粥,沈从文。
(解读“腊”字。
)二、听读录音,整体感知。
思考课文:围绕“腊八粥”这一线索作家沈从文为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否用小标题概括出故事情节来。
文中的“八儿”对腊八粥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从哪些语句中,能够看出八儿对腊八粥的这种感情的?从文中妈妈与八儿的对话中,你还能感受到八儿是个怎样的孩子?(播放录音,标清段落)本文围绕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的腊八粥的经过,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表现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
(板书:煮腊八粥、盼、想、猜、看、吃腊八粥)三、精读赏析,激发灵性,分析第一部分。
(一)作者写吃腊八粥为什么要不惜笔墨介绍这种粥的原料和这些原料煮在锅里的状态?“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这是煮粥的基本原料,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老舍《北京的春节》)衬托腊八粥的香甜诱人、美味可口,为下文做铺垫。
抓住“甜甜的腻腻的”、“合并拢”、“叹气”、“大碗大碗,大匙大匙”、“塞灌”等词分析。
2《腊八粥》(教案)六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2《腊八粥》(教案)六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学习并运用文中描绘食物的生动语言。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写作技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民俗的兴趣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课文理解:详细讲解《腊八粥》的故事情节、角色特点、文化背景。
2. 语言学习:分析并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词汇使用和句式结构。
3. 写作练习:仿照课文风格,进行创意写作,描述自己熟悉的食物。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课文内容,学习并运用文中描述食物的生动语言。
- 难点:分析和模仿课文的写作技巧,进行创意写作。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 学具:笔记本、文具、课文材料。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传统节日的图片和简介,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导入新课。
2. 阅读理解: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文化背景,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 语言学习:分析课文中的语言特点,如比喻、描写等,让学生学习并模仿。
4. 写作练习:布置创意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写作。
5. 分享与讨论: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进行同伴评价和讨论。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学习内容,进行自我反思。
板书设计- 《腊八粥》- 关键词:传统节日、食物描述、写作技巧- 核心内容:故事梗概、文化背景、语言学习、写作练习作业设计- 阅读理解:回答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
- 写作练习:仿照课文风格,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食物的短文。
- 扩展阅读:推荐相关书籍或文章,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期望学生能够不仅理解《腊八粥》的故事,而且能够欣赏和学习其中丰富的语言表达。
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同时培养他们的写作技巧和批判性思维。
课后,我将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成果,对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以提高教学效果。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2《腊八粥》教案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2《腊八粥》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腊八粥》,使学生了解腊八粥的历史背景、制作过程和民间传说,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概括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二、教学内容1. 腊八粥的历史背景:腊八节起源于古代的“腊祭”,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2. 腊八粥的制作过程:课文详细介绍了腊八粥的制作方法,包括选材、熬制等环节,展示了传统美食的制作技艺。
3. 腊八粥的民间传说:腊八粥与佛教、道教等宗教信仰有关,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故事,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腊八粥的历史背景、制作过程和民间传说,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结构,把握作者写作思路,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概括总结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腊八粥的制作过程和民间传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腊八粥的历史背景、制作过程和民间传说,标记重点信息。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解答彼此的疑惑,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把握作者写作思路,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概括总结的能力。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1. 《腊八粥》2. 内容:课文结构、历史背景、制作过程、民间传说等关键词。
七、作业设计1. 课后阅读:要求学生阅读与腊八节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拓宽知识面。
2. 课后写作:要求学生以《我心中的腊八粥》为题,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腊八粥的喜爱和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腊八粥》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腊八粥》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节日腊八节和腊八节的习俗;2.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词组;3.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朗读和表述课文;4.能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提高语言交流能力;5.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6.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环境和生活,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习惯。
二、教学内容及任务1. 课前导入学生们在回家的路上,观察起居环境、人文环境、天然环境,分享所见所闻。
2.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课前阅读,自主学习课文《腊八粥》。
3. 课堂导入让学生回顾《腊八粥》的内容,与同桌讨论自己所理解的主要意思以及自己生活中与腊八节有关的经历。
4. 讲解、演示1.教师讲解新生词和词组,巩固学生的词汇掌握程度。
2.演示手工制作腊八粥的过程,引导学生参与和体验。
3.讲解腊八节的重要性以及腊八粥的来源及制作方法。
5.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与课文相关的问题,逐一交流答案。
2.学生结合生活经验,重新设计制作腊八粥的过程,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6. 实践操作学生动手制作腊八粥,并尝试品尝自己制作的腊八粥。
7. 总结反思让学生对本次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并针对自己的不足和优点进行反思。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本节课的生词和词组,提升学生的词汇量;2.增强学生对腊八节和腊八粥的理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把课文中的词语、短语、句子融会贯通,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腊八节和腊八粥的文化内涵。
四、教学方法1.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借助小组内的合作与协作,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集体意识。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参与制作腊八粥,尝试品尝自己制作的腊八粥,参与感强,直观而深刻。
3.案例教学法: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腊八节文化和腊八粥的制作方法。
五、教学工具1.课本: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腊八粥》;2.PowerPoint课件:用于讲解新生词和词组,以及给生活实践制作腊八粥做说明。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腊八粥》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2 腊八粥【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会写“腊、粥”等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抓重点词句、分角色朗读等方法感悟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
3.情感与价值学习文中人物对话的描写,通过读文及拓展阅读,感受亲情给人带来的温暖。
【教学重点】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难点】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录音。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1.请同学们分成男女两组比赛,每组每人在5秒内说出中国的传统节日。
2.一碗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诉说着古往今来细细碎碎的无数动人的往事,或赞美,或怀念,或憧憬佳节的团聚以及这大自然的馈赠,勾勒了一幅幅动人的情感画卷。
黏黏的腊八粥包裹着中国人浓浓的情、深深的谊,一切融化在粥里,流露于笔尖。
今天,我们师生一起欣赏现代作家沈从文的《腊八粥》。
二、听读录音,整体感知1.检查自学效果。
(生字)粥糊咽稠缸脏2.思考课文:围绕“腊八粥”这一线索,作家沈从文为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否用小标题概括出故事情节来?文中的八儿对腊八粥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从哪些语句能看出八儿对腊八粥的这种感情?从文中妈妈与八儿的对话中,你还能感受到八儿是个怎样的孩子?(播放录音,标清段落)指名回答。
本文围绕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的腊八粥的经过,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表现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
(板书:煮腊八粥-盼-想-猜-看-吃腊八粥)三、精读赏析,激发灵性分析第1自然段:1.作者写吃腊八粥为什么要不惜笔墨介绍这种粥的原料和这些原料煮在锅里的状态?“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是煮粥的基本原料,“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是腊八粥煮在锅里的状态,为下文腊八粥的香甜诱人、美味可口做铺垫。
抓住“甜甜的腻腻的”“合拢”“叹气”“大碗大碗”“大匙大匙”“塞灌”等词分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2《腊八粥》(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5《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了解《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作品背景及主要情节。
- 掌握作品中的生字、生词,并能正确运用。
- 学会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理解鲁滨逊勇敢、智慧、坚韧的品质。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 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勇敢、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 作者及作品背景介绍。
2. 作品主要情节概述。
3. 作品中生字、生词的学习。
4. 人物形象分析,重点分析鲁滨逊的形象。
5. 作品主题探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作品主要情节的把握。
- 人物形象的分析,尤其是鲁滨逊的形象。
- 作品主题的理解。
2. 教学难点:- 作品中生字、生词的学习。
- 人物形象的分析,尤其是鲁滨逊勇敢、智慧、坚韧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
2. 学具: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起学生对《鲁滨逊漂流记》的兴趣。
2. 作者及作品背景介绍:介绍笛福、作品创作背景。
3. 作品主要情节概述:通过PPT课件展示作品主要情节。
4. 生字、生词学习:通过PPT课件展示生字、生词,引导学生学习。
5. 人物形象分析:引导学生分析鲁滨逊的形象,讨论其勇敢、智慧、坚韧的品质。
6. 作品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探讨作品主题,理解作品传递的人生态度。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作品中的某个情节或人物,分享观点。
8.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作品的价值。
六、板书设计1. 《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2. 作者:笛福3. 作品背景:18世纪英国文学4. 主要情节:鲁滨逊漂流荒岛,勇敢生存5. 人物形象:鲁滨逊(勇敢、智慧、坚韧)6. 作品主题:勇敢面对困难,积极向上七、作业设计1. 写一篇关于鲁滨逊的短文,描述他的勇敢、智慧、坚韧品质。
部编六下语文《腊八粥》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部编六下语文《腊八粥》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腊八粥》,使学生了解腊八粥的来历及民间习俗,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学会生字、新词,并能正确书写。
2. 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讲述、讨论、表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家庭亲情,懂得关爱家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腊八粥的寓意,学会生字、新词。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题,体会家庭亲情,传承传统文化。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腊八歌》,引导学生关注腊八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腊八节习俗,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标注生字、新词。
(2)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3. 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围绕“腊八粥的来历及民间习俗”展开讨论,深入了解腊八节的文化内涵。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腊八粥的寓意和家庭亲情的理解。
4. 课堂互动(1)组织学生进行“我来做腊八粥”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传统节日的乐趣。
(2)邀请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腊八粥制作过程,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腊八粥的图画。
2. 搜集其他传统节日的习俗,与家人分享,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1. 评价方式(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积极性、小组讨论的参与情况,以及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情感态度:通过学生的分享和讨论,评估他们对家庭亲情和传统文化的认识与感悟。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2《腊八粥》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多媒体展示腊八粥的制作过程和民间庆祝活动的图片、视频,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活动:准备相关教学素材,设计互动环节,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学生活动:积极参与,观察细节,提出问题,分享感受。
2.互动探究,深入理解: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腊八粥的文化内涵和课文中的描述。
详细教学内容与过程如下:
(一)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童谣引入腊八节,让学生初步感知腊八节的文化氛围。随后,教师展示腊八粥的制作过程和民间习俗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讲授新知
1.生字词学习:教师逐一讲解生字词,让学生跟读、组词,并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2.课文朗读: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注意停顿、重音等朗读技巧,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课文朗读:课后选择一段课文进行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录制音频,下节课分享。
3.写作练习: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以“我眼中的腊八粥”为主题,写一篇短文,不少于300字。
4.文化探索:了解我国其他传统节日和习俗,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节日,整理相关资料,下节课分享。
5.家庭作业:与家人一起制作腊八粥,记录制作过程和心得体会,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展示。
二、学情分析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的学生,经过前几个学期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理解能力。他们对传统文化有所了解,但对于腊八粥这一传统节日食物的认知可能尚浅。在此背景下,本章节的学情分析如下:
1.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不同,部分学生可能对“腊、熬、焖、炖”等字词较为陌生,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重点讲解和辅导。
-教师活动:设计写作和口语练习任务,提供反馈,指导改进。
-学生活动:完成写作任务,参与口语练习,相互评价,不断提高。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腊八粥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腊八粥教学设计(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腊八粥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文中人物的对话描写。
4、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重点:文中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
教学难点: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读题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腊八粥》请一个同学来读一下课题。
二、初读课文1、指导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请其他同学认真在心里跟着读。
3、这篇文章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体什么事?4、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三、默读课文,圈划批注1、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八儿”2、“八儿”这个人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请默读圈画相关语句。
3、学生圈画后汇报。
4、教师及时总结。
他的心里活动变化构成了本课的线索,可以为突破口。
从“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到美妙的猜想”再到“亲见时的惊讶”。
四、总结升华1、文章中有关腊八粥熬煮的描写也不可忽视,如第1自然段写的:“把小米,饭豆,枣,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但看他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心里塞灌呢!”2、学习作者语言的妙处。
3、当堂积累下来。
腊八粥沈从文主人公:“八儿”迫不及待,苦苦等待,美妙的猜想,亲见时的惊讶。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腊八粥教学设计第2篇】教学目标:1.了解腊八节的来历,了解民俗腊八节的常识。
2. 认识腊八粥的材料,学习制作腊八粥,提高幼儿的生活能力。
4. 愿意与同伴合作,体验劳动的快乐。
5. 激发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对老人的尊重的理解。
6. 学念儿歌:腊八粥,感受过节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幼儿认识制作材料,以愉快的心情制作腊八粥教学准备:1.课件《腊八粥》、2. 腊八粥制作材料(实物):大米、小米、红枣、红小豆、绿小豆、莲子、花生米、红糖,成品腊八粥。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2 腊八粥 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2 腊八粥教案教学内容:《腊八粥》是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本文以中国传统节日腊八节为背景,描述了一家人在腊八节这天熬制腊八粥的情景,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细腻的人物描写,展现了家庭亲情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家庭亲情的温暖,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教学难点:1. 对腊八节这一传统节日的了解和认识,包括腊八节的起源、习俗等。
2. 对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把握,特别是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及其所代表的家庭价值观。
3. 对文中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氛围营造的理解和感受。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朗读录音、PPT课件、教学笔记。
2. 学生准备:课文、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PPT展示腊八节的图片和简介,引导学生对腊八节这一传统节日进行了解和认识。
2. 朗读课文: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跟读,感受课文的语气和节奏。
3. 理解课文: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4. 学习生字词:教师通过PPT展示生字词,学生跟读、拼写,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5. 分析人物形象: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中人物形象,特别是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及其所代表的家庭价值观。
6. 感受情感描写: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文中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氛围营造,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7.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收获,进行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1. 《腊八粥》2. 主要内容:家庭亲情、传统文化3. 人物形象:主人公及其家庭价值观4. 情感描写:细腻、温暖作业设计:1. 写一篇关于自己家庭过腊八节的短文,要求内容真实、情感真挚。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腊八粥》教案(表格式)
1)描写动作的句子。
2)描写语言的句子。
3)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
5.小结:全文围绕“八儿”全家吃妈妈熬煮腊八粥的经过,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的图画。表现了一家的其乐融融。
【活动】三、指导朗读评论
1.本篇课文人物对话描写较多,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
2.通过揣摩人物心理,联系提示语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串读三次分粥的句子,读出变化。
4.小结:刚才我们品读了八儿的语言,关注了关键词句,揣摩了八儿的心理,让八儿的形象跃然纸上。沈从文不愧为语言大师,在对人物语言进行描写时,每个词语,每句话都经过了反复的推敲,多一个字不行,少一个字也不行,借助不同的语言形式展现人物不同的形象。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梳理环境中的情节,品读八儿的语言,揣摩他的心理,看到了一个(回扣板书)的八儿。八儿心里隐藏的语言和那锅不断叹气的粥,这又藏着什么奥秘呢?下节课我们再来揭秘。
2.根据学生回答,梳理小说情节。
3.根据板书,串联情节,了解小说主要内容。
4.小结:这篇小说就是用对话推动情节的发展。刚才,我们读了八儿和妈妈的对话,梳理出的情节就是小说的情节。
5.交流:从这些情节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八儿?
四、品读语言,丰盈形象
1.聚焦情节中八儿的语言,初步感受语言的变化。
2.品读短句。
六年级语文学科备课活页
第 一单元 第2课 共2课时
课题
2.腊八粥
设计者
课程标准
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教材分析
《腊八粥》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馋、对粥的猜想以及看到粥的惊异,写出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表现出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亲情的眷恋。作者用娴熟的笔法、细腻的笔调叙述了腊八节浓郁的民俗风情,使课文犹如一张腊八风俗画,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整篇课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的腊八粥的神态和心情,展现了一幅纯朴、和谐、温馨的图景。对话贯穿全文,从八儿向母亲焦急的询问,到与母亲的讨价还价,到惊讶,展现八儿的的天真和童趣。同时本文的主要线索是八儿的心理活动,从八儿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独自猜想到亲眼所见,都表现了八儿的可爱活泼的性格特点。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腊八粥》-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腊八粥》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出示课件1:湘西吊脚楼和美丽的沱江】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师:这里是湖南的湘西,在美丽的凤凰小镇上,诞生了一位伟大的作家沈从文。
【出示课件2作家图片+文字:沈从文(1902 -1988年),湘西凤凰人,中国著名作家,他的中篇小说《边城》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沈从文的语言格调古朴,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
正如他所说的“我的生命在这个环境中生长,和这一切都分不开”。
】师:他的生命在这个环境中生长,和这一切都分不开。
沈从文先生22岁离开家乡,不管是穷困潦倒还是功成名就,都时时思念着故乡,常常会想起小时候家家户户过年的情景。
湘西的人民春节有很多古老的传统习俗,如杀年猪熏腊肉、做豆腐、打粑粑。
农历腊月初八这天,人们会用丰富的食材熬成腊八粥,寓意五谷丰登。
这一传统习俗始于宋代,至今有一千多年了。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关于腊八粥的。
它节选自沈从文先生的小说《腊八粥》。
课题中的腊字要注意左窄右宽,伸出手一起书空吧。
粥字是象形字,整个字像把稻米放在三足的锅里烧煮。
两个弓和米都要写的窄一些,左中右距离要均等。
二、学习第一段。
1.湘西的腊八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段话吧。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2.首先我们来说说它的食材。
你瞧,真丰富啊,有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光看文字就让人垂涎欲滴。
它的味道怎样呢?“甜甜的,腻腻的。
这两个叠词的使用让文字读起来,有色有味,且富有童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腊八粥》教学设计
1/ 20
2/ 20
3/ 20
4/ 20
5/ 20
6/ 20
7/ 20
8/ 20
9/ 20
10/ 20
11/ 20
12/ 20
13/ 20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本文是作家沈从文的作品,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馋、对粥的猜想、看到粥的惊异以及吃到粥的满足,写出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表现出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亲情的眷恋。
作者用娴熟的笔法、细腻的笔调叙述了腊八节浓郁的民俗风情,使课文犹如一张腊八风俗画,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整篇课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的腊八粥的神态和心情,展现了一幅纯朴、和谐、温馨的图景。
对话贯穿全文,从八儿向母亲焦急的询问,到与母亲的讨价还价,到惊讶,展现八儿的的天真和童趣。
同时本文的主要线索是八儿的心理活动,从八儿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独自猜想到亲眼所见,都表现了八儿的可爱活泼的性格特点。
选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
【作者介绍】
14/ 20
沈从文,原名沈岳焕(1902 -1988),字崇文,湖南凤凰人,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
他主张“美在生命”,中篇小说《边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沈从文的语言格调古朴,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腊八节”吃“腊八粥”的风俗,由来已久,自从人类进入农业社会后就开始兴起。
古时的“腊”是祭祀的意思,远在商周时代,我国就有连天地、神灵、祖先一起祭祀的习惯,把这种综合祭祀,叫做“合祭”。
这种祭祀,表达了古代人一种朴素的、善良的心理活动,意思是说:一年到头了,能得到丰农足食,该感谢神灵啊!于是就选择腊月初八这一天,煮上—锅“腊八粥”,借以祭奠神灵,庆祝丰收,预祝来年的更大丰收。
这就形成了腊八节吃腊八粥的风俗。
腊八粥在古时是用红小豆、糯米煮成,后来材料逐渐增多。
南宋人周密着《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栗之类做粥,谓之‘腊八粥’”。
至今我国江南、东北、西北广大地区人民仍保留着吃腊八粥的习俗,广东地区已不多见。
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红豆、枣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子、百合等煮成甜粥。
也有加入桂圆、龙眼肉、蜜饯等同煮的。
冬季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既可口又有营养,确实是很享受的事情。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基础训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油腻.(nì)嘟.囔(dū)腊.肉(là)
15/ 20
B.肿.胀(zhǑng)沸.腾(fèi)孥.孥(nú)
C.锅铲.(chǎn)搁.置(gē)栗.子(sù)
D.唾.沫(tuÒ)焖.饭(mèn)奈.何(nài)
2.写出下列语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
()
(2)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
(3)你们想,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
3.写出下列语句运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1)“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
(2)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
(3)于是妈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
( )
4.(2018·潍坊)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不我待
....,青年一代要勇立时代潮头,只争朝夕,在伟大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B.行驶在滨海路上,一边是苍茫的大海,一边是无际的农田,沧海桑田
....,美景如画,令人目不暇接。
C.我们要提高电信安全意识,因为每天接到的让人不厌其烦
....的骚扰电话,有不少以诈骗为目的。
16/ 20
D.美国采取大规模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霸凌行径直指中国,大有挑起贸易
战之势,其图谋无可非议
....。
5.(2018·泰安)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看着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刺痛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
B.从古希腊开始,英雄都是将军,而罗曼·罗兰却认为英雄的伟大不在于他的体魄,而在于他的心灵和品格。
C.异种鱼换核能否得到新的杂种鱼呢?我国科学家首先解决并提出了这个问题。
D.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提供了证据。
6.古人庆祝“腊八”是为了()
A.庆祝丰收
B.祭祀祖先
C.表达美好希望
D.祈求团圆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腊八粥
冰心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
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
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
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
母亲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
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
17/ 20
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
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
我的母亲是1930年1月7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
虽然我凑不上十八种干果,但是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
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近的10年,我们几乎连个“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
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见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围在桌旁边,在洗红枣,剥花生,看见我来了,都抬起头来说:“妈妈说这腊八粥可好吃啦。
您从前是每年都煮的。
”我笑了,心想这些孩子们真馋。
我说:“那是你们妈妈小时候的事情了,在抗战的时候,难得吃到一点甜食,吃腊八粥就成了大典。
现在为什么还找这个麻烦?”
他们彼此对看了一下,低下头去,一个孩子轻轻地说:“妈妈和姨妈说,您母亲为了纪念她的母亲,她每年煮腊八粥,您为了纪念您的母亲,也每年煮腊八粥。
现在我们为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爷爷,我们也要每年煮腊八粥!这些红枣、花生、栗子和我们能凑来的各种豆子,不是代表十八罗汉,而是象征着我们这一代准备走上各条战线的中国少年,大家紧紧地、融洽地、甜甜蜜蜜地团结在一起……”他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在1976年1月8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样。
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您看,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
周爷爷的忌辰,就是腊八!”
我没有说什么,只泫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
(选自《冰心七十年代文选》,有删改)1.这篇文章的内容共涉及“我”家几代人?写到了煮腊八粥的哪些人?
2.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文章通过这条线索把哪三件事串联在了一起?
18/ 20
思维创新大拓展
三、请你在括号里分别填上一个字,然后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读一读,你会有意外的惊喜。
你能照样子也来写一写吗?
一衣带()落石()生入()里逃()离死别
牛鬼蛇()通广()快人()口如()览无余
手无寸()证如()清水()而不()事求是
虎口余()死存()羊补()不可()门而入
答案
一、1.C 解析:“栗”应读“lì”。
2.(1)拟人(2)反问(3)反问
3.(1)语言描写(2)心理描写(3)动作描写
4.A 解析:B项中,“沧海桑田”的意思是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形容世事变化很大。
该词在本句中属用错对象。
C项中,“不厌其烦”的意思是不嫌烦琐与麻烦,很有耐心。
该词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D项中,“无可非议”的意思是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
该词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故选A。
5.B 解析:A项缺少主语,可去掉“看着”;C项语序不当,“解决”和“提出”调换位置;D项成分残缺,在“运动”之后加上“这一学说”或“这一理论”。
6.A
二、1.五代人。
母亲、“我”、“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
2.腊八粥。
“我”的母亲纪念她的母亲、“我”纪念“我”的母亲、“我”的第三代孩子纪念周总理。
C
19/ 20
三,水,出,死,生
神,大,心,一
铁,山,秀,实
生,亡,牢,破
20/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