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 二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文档资料

合集下载

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
2019/8/25
(2)高校扩招带来的问题
① 高校扩招在实践中的状况高校扩招政策确立后,各高校扩 招比例都在逐年上升。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的高等教育出现 了单纯追求“量”的要求,盲目扩招的问题。
② 盲目扩招导致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有所下降。 ③ 高校负债严重,高等教育消费日益昂贵化高校实施扩招,
而教学设施增加幅度无法跟上,导致教学设施相对紧张, 后勤保障也紧张起来。 ④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盲目扩招下高校毕业生年年 都在增长,而市场经济中提供的就业职位的增加幅度却没 有如此快。
的高中生一个可以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② 高校扩招有利于学校自身良性发展。 ③ 高校扩招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缓解因高等教育资源紧张所引起的社会矛盾高校扩招扩大
了高考升学率,缓解了广大学生的高考压力以及高考带给 整个社会的压力,高考不再是独木桥。 暂时缓解社会就业压力阎高校扩招可以将更多的人吸纳入 高校,在我国同代人口总数达到高峰的时候,推迟这些人 的初次就业时间,可以暂时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增强国际人才的竞争力高校扩招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 端人才,从而增强我国人才在国际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
“以县为主”的新体制,并提出“县级政府要增加对义务教育的投入, 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全额纳入预算”。 (4)2005年,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 知》作出了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决定,全部免除农村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 宿生生活费。 5)2006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教育是复杂的社会现象,有自身特殊的规律 “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教育体制不仅要 适应经济体制,还受制于政治体制、政府的目标 和政策等。

2024年继续教育试卷及答案--教育

2024年继续教育试卷及答案--教育

2024年继续教育试卷及答案--教育一、单选题1、()是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的力量之源,我们必须抓住,我们必须重视教育。

A、文化B、教育C、科技D、大学正确答案:D、大学2、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历史顺序是:()。

A、意大利、英国、法国、美国、德国B、意大利、法国、德国、英国、美国C、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D、意大利、美国、法国、德国、英国正确答案:C、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3、()是使人社会化、现代化、不断自我完善的基本手段。

A、教育B、改革C、创新D、变革正确答案:A、教育4、在教育与社会关系的整体结构图上,()融合工作、提升赋能的营养剂。

A、义务教育B、继续教育C、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D、基础教育正确答案:B、继续教育5、教育发展要走自己的路,这条路就是()。

A、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B、坚持优先发展改革事业C、坚持优先发展创新事业D、坚持优先发展革命事业正确答案:A、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6、()是从家庭人到社会人的中间转换器。

A、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B、基础教育C、义务教育D、工作正确答案:A、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7、在教育与社会关系的整体结构图上,()是孩子走出家庭、学习生存发展本领的底基。

A、义务教育B、继续教育C、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D、基础教育正确答案:D、基础教育8、在教育与社会关系的整体结构图上,()是通向社会、获得才干的双车道。

A、义务教育B、继续教育C、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D、基础教育正确答案:C、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9、()引领驱动,学校和地方的发展都要依靠它。

A、教育B、改革C、人才D、变革正确答案:C、人才二、多选题1、教育工作者要树立远大理想,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教育学生立志高远、勇于奋进,为实现伟大梦想(),自觉地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国家和民族事业中。

A、进行伟大斗争B、建设伟大工程C、推进伟大事业D、推进伟大变革E、进行伟大奋斗正确答案:A、进行伟大斗争B、建设伟大工程C、推进伟大事业2、(),这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连续强调教育的“公平”和“质量”,国家对教育发展的要求也在渐次提高。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浦北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浦北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

2024年秋季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九年级道德与法治道德与法治和历史同堂分卷,闭卷考试。

两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本试卷为道德与法治部分,满分75分。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的对应位置。

2.考生作答时,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 ,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I卷 (选择题共36分)下列各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定的答案标号涂黑。

(本卷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1. 20世纪80年代以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传统的“四大件”是城乡的最高追求;80年代以后,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彩电等新的“四大件”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如今,手机、家用电脑、汽车、住房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这些现象说明A.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B. 消费观念的转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C.人们的消费水平达到发达国家水平D. 我国的科技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2. 2024年7月 16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4年中国经济增长5%,中国等亚洲新兴经济体仍是全球经济主要引擎,中国经济是为数不多提振全球预期的积极因素,是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关键推动力”。

这说明A.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B.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主导作用C.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的生活D.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3.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习近平总书记的民生牵挂,流露出饱满深厚的人民情怀。

由此可见,党的初心和使命是A.实现共产主义B.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C.自信自强,守正创新D.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4. 加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毫不放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稳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就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一系列部署、推出一系列举措。

新时代教师的初心与使命

新时代教师的初心与使命

新时代教师的初心与使命发表时间:2019-01-08T10:51:35.387Z 来源:《素质教育》2019年2月总第298期作者:刘家湖[导读]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尹吉甫学校442100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

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

”一、新时代的人民教师要有“责任担当”教育是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

新时代教师要有“为国育才”的历史担当。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目标、内容和方法论问题。

今天,在亿万人民向着民族复兴梦想迈进的征程中,教师既是筑梦人,也是追梦人、圆梦人。

我们既要能够不忘“教育者的初心”,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把他们培养成为完整意义上的人;也要能够牢记“当代中国教育者的使命”,即为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培养人才。

新时代教师也要回到教育者的初心。

孔子说因材施教;吕叔湘先生说教育是农业,种下去的种子是有生命的,它们得自己长,人们所能做的是给它们适当的条件;夸美纽斯说“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把人类培养成具有广博知识以及终身为祖国服务的人”;卢梭说教育要“顺应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规律,培养自由、平等、独立的自然人”;怀特海说,在学习伊始,孩子就应该感受到发现世界的喜悦,而当学生成为“具有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的人时,创造就有了丰厚的土壤……因此,走向未来教育时,新时代教师要回到初心,要承续传统,要从容恬淡,要考虑每一个学生生命的生长与丰盈。

二、新时代的人民教师要有“教育信仰”“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

建国周年中国的教育事业发展迅速

建国周年中国的教育事业发展迅速

建国周年中国的教育事业发展迅速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随着国家的建立,中国的教育事业也开始迅速发展起来。

本文将从教育体制改革、学校建设和教育资源优化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展示建国周年以来中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一、教育体制改革建国初期,中国教育体制改革成为了国家政策的重中之重。

新中国通过实行学校体制改革,将旧制度中的私立学校纳入国家管理范围,并免除了一部分学生的学费。

此举旨在保证广大劳动人民接受教育的机会,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中国逐渐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确保了农村孩子接受基础教育的权利。

此外,中国还逐步推行了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政策,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大学教育。

二、学校建设建国初期,中国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学校建设。

新建了大量的小学和中学,并提高了农村和贫困地区学校的建设标准。

随着教育资源的不断增加,学校设施逐渐改善,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此外,中国还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建立了大量的高校和研究院所。

这些学校不仅提供了广阔的知识和专业培训,还为学生提供了各种实践和交流的机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三、教育资源优化近年来,中国致力于优化教育资源分配,确保公平公正。

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和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提高了这些地区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

同时,中国还积极推动教育信息化,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教学平台。

各种教育资源通过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得以传播和共享,学生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知识和学习资源。

总结建国周年以来,中国的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成绩。

教育体制改革为广大人民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学校建设和教育资源优化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条件。

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相信中国的未来将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为国家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建国周年中国的教育事业发展迅速

建国周年中国的教育事业发展迅速

建国周年中国的教育事业发展迅速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中国从此迈入新的历史时期。

在建国的几十年间,中国的教育事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本文将从国家教育政策、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等方面,探讨中国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

一、国家教育政策的变革建国初期,中国教育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然而,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教育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

国家开始提倡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同时,推行义务教育法律制度,完善教育公平机制,努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使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二、基础教育的普及与提质中国的基础教育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义务教育覆盖面不断扩大,基本普及了全国范围内的九年义务教育。

此外,教育教学资源的配置和师资队伍的建设也得到了重视。

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缓解了教育资源不平衡问题。

同时,教师培训和评价体系的改革也推动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高等教育机会的扩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的高等教育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

高等教育机会不断扩大,大学院校数量迅速增加。

此外,政府鼓励学生深造的政策措施,使得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到高等教育。

同时,中国的高等教育质量也得到了提升,一些高水平大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这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职业教育的兴起与发展近年来,中国的职业教育备受重视,发展迅猛。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政策,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兴趣和特长的职业教育道路。

职业院校和技工学校成为学生备受青睐的选择。

此外,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密切对接,使得学生更加容易就业,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技术和技能人才。

在建国周年的今天,回顾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不难看出中国教育事业的未来充满希望。

伊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伊春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伊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伊春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伊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伊春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伊春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7.07•【字号】伊政发〔2022〕13号•【施行日期】2022.07.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伊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伊春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伊政发〔2022〕13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直属单位,中、省属各单位:现将《伊春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伊春市人民政府2022年7月7日伊春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为服务伊春经济社会发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指导推进“十四五”时期全市教育改革发展,根据《黑龙江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伊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远景目标纲要》,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环境(一)现实基础“十三五”以来,市委、市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全市教育改革发展取得积极成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稳步落实,教育现代化建设开局良好。

教育规划目标基本实现。

学前教育进入普及普惠发展阶段,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从2016年的85.62%提高到2020年的89.47%,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从2016年的66.40%提高到2020年的91.91%,分别超过全省平均水平2.77和4.71个百分点,基本补齐了我市学前教育短板。

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实现一体化发展,我市2017年全域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国检验收,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实现省定标准化,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8%,高出全省0.5个百分点。

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进一步提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7.2%,高出全省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普通高中布局优化调整,由2015年的16所调整到2020年的10所,初步实现优质化特色化发展。

教育质量逐年提升,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坚持走群众路线心得体会【范文3篇】

坚持走群众路线心得体会【范文3篇】

坚持走群众路线心得体会【范文3篇】导读:本文坚持走群众路线心得体会【范文3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坚持走群众路线心得体会【1】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

我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情况开展了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要求深入学习和领会文件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认真自查,在工作中是否在"四风"方面存在突出问题。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也是我们党能赢得民心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

可是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现象渐成"小气候","四风"便是集中表现。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严重违背了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四风"不除,就会像四道无形的高墙,把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隔离开来,不仅严重损害党的形象和群众利益,还会左右人心向背,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

通过重温经典著作和市委组织的学习活动,我逐渐认识到:"四风"虽成不了什么"大气候",但我们也绝不能任其发展蔓延。

这次教育实践活动就是在向全党全社会表明,我们党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是深刻的,解决这些问题的决心是坚定的。

十八大以来,全党上下贯彻落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取得了初步成效,拉近了党员、干部和群众之间的距离,倾听群众的心声。

党中央也有针对性地开了四个对付"四风"的药方,即"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从我们中医的角度来说,既有日常的"食补",也有关键时刻的"药补"。

但从中也不难看出,如果能坚持做到"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就不会落到要"治治病"的地步了。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的发展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的发展
责任和管理权限下放给地方。 • 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 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改革高校招生和
毕业分配制度,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 • 撤消教育部,成立国家教育委员会。 • 在教育经费上做出“两个增长”的决定,即
要求“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教育拨款的增长要 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 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并决定 地方政府可征收教育费附加,为义务教育增 加了一项资金来源。
改革开放 以来
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 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以1977年结束“文化大革 命”灾难、重新恢复全国统一 高考制度为起点,中国当代教 育的发展、改革已经30年。积 30年来的发展和改革,我国教 育获得巨大的发展。教育正在 成为中国现代化事业强劲的动 力和资源。
30年中国教育的发展阶段, 与政治史同步,大致可以划分 为四个阶段
我10岁时文革开始,从此正经
的读书宣告结束,开始了颠沛流离
的生活。
1973年高毕业后,我在甘南夏河
县做了知青。那时我们没有什么书
读,父亲的藏书早已四分五散。
报名后,面临的难题是复习。当时在工作面前,我们不能也 不敢向组织提出复习的要求,毕竟这是个人的私事。因此,我们 白天上班,晚上偷着学,真有做贼心虚的感觉。再说了,张扬出 去,万一考不上,岂不丢人现眼!
讲述人 康娅红 甘肃省妇联副主席 改革开放后的首批高考 学生
考大学,是父女两代人的梦想

“这要从父亲说起。解放前,父亲(康达)是天水一中的高才 生,高中毕业那一年,他满怀信心,背着行李,怀揣干粮, 跋山涉水来到兰州考大学。
那时,交通不便,土匪出没,父亲风餐露宿走了二十多 天才到兰州。到兰州时,因一路风餐露宿经不起折腾,不幸 一病不起,他的大学梦眼睁睁地就这样成了泡影。

中国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中国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中国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作者:京雨来源:《领导文萃》2022年第23期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中国教育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进程之中,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实现了快速、卓越的发展。

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推进教育事业发展,我们还需要着手解决当前教育领域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诸如教育资源分配失衡与教育公平性的缺失、教育发展不平衡、教育产业化与家庭教育成本上升、教育方式偏差与人才培养困境等。

究其缘由,主要是因为教育资源的差别化配置、身份焦虑与教育的重要性、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张力、教育投入与社会分层等。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教育需要走向教育平等与高质量发展、教育与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从而努力实现教育公平与人的全面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

对此,如何进一步分析和解读教育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如何进一步看待未来的教育发展目标,本刊特约记者采访了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陈友华教授。

《领导文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应该说,这一成就的取得和相继出台的法律法规的推动与保障密不可分,也可以说,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对中国教育的发展有一个了解,对此,您如何梳理和分析?陈友华:的确。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得到很大的发展,回顾这一发展的历史长河,首先呈现在我们视野中的是1983年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所写的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标志着中国教育现代化之路扬帆起航。

进一步而言,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作为一种指导思想。

而后,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切实推进了中国教育的发展。

具体来看,有一些重要的改革与发展节点值得我们关注,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义务教育被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

1995年,全国人大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强调,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和义务。

【配套课时练】2019-2020学年统编八年级历史上册26《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课时练习题 (精编试题)

【配套课时练】2019-2020学年统编八年级历史上册26《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课时练习题 (精编试题)

2019年秋部编本八年级上册历史配套练习题《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课时练习题一、选择题1.(2018·甘肃省永昌县第六中学初二期中)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指一个国家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等。

我国近代第一个在全国实行的学制是A.《明定国是》B.《奏定学堂章程》C.《义务教育法》D.《钦定宪法大纲》2.(2018·山东初一期末)一位外国记者在听了一部音乐作品后说:“这个拥有黄河的民族是不可能被征服的。

”这部音乐作品的作者是A.聂耳B.冼星海C.田汉D.徐悲鸿3.(2019·云南中考模拟)被后人誉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A.魏源B.关天培C.林则徐D.洪秀全4.(2018·汝南县金铺镇初级中学初二期中)以下法律中,与在校初中学生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C.《劳动和社会保障法》D.《环境保护法》5.(2019·翁牛特旗乌丹第一中学初二开学考试)从晚清到民国,伴随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政局的更替,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教育文化事业等都发生重大变化。

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短暂发展B.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C.20世纪三、四十年代《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广为传唱,它们反映了民主和平的时代心声D.1905年清政府宣布“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科举制被废除。

6.(2019·江苏中考模拟)某同学从图书馆借了如下两本书。

下面对这两本书共同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都冲击了传统的社会观念B.都开创了资本主义民主法治的先河C.都宣扬了自由、民主、共和的观念D.都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的规律7.(2018·河南初二期末)为中国夺得第一块奥运会金牌的优秀运动员是谁?()A.容国团B.许海峰C.李宁D.邓亚萍8.(2019·山东初一期末)1986年我国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颁布的法律是A.《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9.(2019·山西太原五中初三月考)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9月,山西巡抚岑春煊奉清政府“各省所有书院于省城均设大学堂”今,将并州的晋阳书院和令德堂书院合并,筹办山西大学堂。

学习全国师德标兵张桂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感悟5篇

学习全国师德标兵张桂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感悟5篇

学习全国师德标兵张桂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感悟5篇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用真爱点亮了那些无依无靠的孩子们的希望之光,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爱的奉献之歌。

那么你知道全国师德标兵张桂梅先进事迹心得该怎么写吗??为了方便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学习全国师德标兵张桂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感悟5篇,欢迎阅读!张桂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12007年1月,一场以向张桂梅学习为主题的“感恩行动”在丽江市迅速掀起,成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强大动力。

张桂梅为何与"感恩”产生联系,她的感恩情怀源自何处?记者从她的人生轨迹中找到了答案。

出生于1957年的张桂梅,年轻时不仅长得非常漂亮,而且性格开朗,能歌善舞,对生活充满憧憬。

她原本有一个幸福美好的家庭,夫妻双双在大理市的一所中学教书。

但正当夫妻俩沉浸在甜蜜、美好的生活中时,不幸却突然降临到他们的头上,她的丈夫得了不治之症。

为了给丈夫治病,她东奔西走到处借钱,能够借到钱的地方都借了,该花的钱都花了,但丈夫的病还是不见好转。

1995年,身患癌症的丈夫离她而去,张桂梅陷入极度的悲痛之中。

后来,在同事的帮助下,她决心重新振作起来,为了摆脱令她触景生情、伤感悲痛的环境,1996年8月,张桂梅从大理调到华坪,在这片完全陌生的土地上开始了新的工作和生活。

新的环境赋予了张桂梅新的生机。

来到华坪民族中学后,她承担起4个毕业班的政治课教学工作。

她所教的班级有的在前院,有的在后院,相隔100多米,早上、晚上、前院、后院,她来回奔走,天天如此,好像忘记了疲倦,享受着工作的快乐。

可就在这时,不幸再次降临到她的头上。

1997年4月,张桂梅感觉身体消瘦得特别快,脸也变得特别黑,但肚子却越来越大,硬硬的摸上去像块石头,疼痛难忍。

到医院检查,结果吓了她一跳,原来肚子里长了一个肿瘤。

医生要她马上住院治疗,否则后果就不堪设想。

但是,想到承担的4个毕业班的学生再过几个月就要参加中考,在这个节骨眼上怎么能扔下他们不管呢!一边是学生的前途,9年的期盼;一边是自己的生命,怎么办?张桂梅经历了太多的磨难,但这些磨难更加激励起她对生活的爱和希望。

教育的法律法规案例分析(3篇)

教育的法律法规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法律法规是保障教育公平、规范教育行为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分析,探讨教育法律法规在实际操作中的运用和影响,旨在提高对教育法律的认识,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案例背景某市一所重点中学,因近年来教学质量优异,吸引了大量学生前来就读。

然而,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学校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老化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校决定向校外招聘一批教师,以提高教学质量。

三、案例描述1. 招聘程序不规范:学校在招聘教师时,没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的程序进行,而是通过内部推荐和关系网选拔教师。

这一做法违反了《教师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教师招聘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公开招聘。

”2. 教师资质不符:部分被招聘的教师没有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甚至有个别教师存在学历造假的情况。

这一现象违反了《教师法》第十一条和第十二条的规定:“教师应当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和学历条件。

”3. 教学资源分配不均: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将大部分教学资源集中在升学班,而其他班级则相对匮乏。

这一做法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学校应当均衡配置教育教学资源,保障所有学生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4. 学生权益受损:由于师资力量不足,部分学生无法得到足够的关注和辅导。

此外,学校还存在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严重侵犯了学生的合法权益。

这一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四、案例分析1. 法律依据:本案涉及的法律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这些法律法规明确了教育机构、教师和学生的权利和义务,为教育法律法规的案例分析提供了法律依据。

2. 法律责任:根据上述法律法规,学校在招聘教师、分配教学资源、保障学生权益等方面存在违法行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9-2020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9-2020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目录序言第一部分总体战略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一)指导思想(二)工作方针第二章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三)战略目标(四)战略主题第二部分发展任务第三章学前教育(五)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六)明确政府职责(七)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第四章义务教育(八)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第五章高中阶段教育(十一)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十二)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十三)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第六章职业教育(十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十五)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十六)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十七)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第七章高等教育(十八)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十九)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十)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二十一)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二十二)优化结构办出特色第八章继续教育(二十三)加快发展继续教育(二十四)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二十五)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第九章民族教育(二十六)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二十七)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第十章特殊教育(二十八)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二十九)完善特殊教育体系(三十)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第三部分体制改革第十一章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三十一)更新人才培养观念(三十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三十三)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第十二章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三十四)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三十五)完善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三十六)完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三十七)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第十三章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三十八)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三十九)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四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四十一)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第十四章办学体制改革(四十二)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四十三)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四十四)依法管理民办教育第十五章管理体制改革(四十五)健全统筹有力、权责明确的教育管理体制(四十六)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四十七)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第十六章扩大教育开放(四十八)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四十九)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五十)提高交流合作水平第四部分保障措施第十七章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五十一)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五十二)加强师德建设(五十三)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五十四)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五十五)健全教师管理制度第十八章保障经费投入(五十六)加大教育投入(五十七)完善投入机制(五十八)加强经费管理第十九章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五十九)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六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六十一)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第二十章推进依法治教(六十二)完善教育法律法规(六十三)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六十四)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六十五)完善督导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第二十一章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六十六)组织实施重大项目(六十七)组织开展改革试点第二十二章加强组织领导(六十八)加强和改善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六十九)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七十)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实施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制定本《教育规划纲要》。

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讲义第三章 教师的职业理想

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讲义第三章 教师的职业理想

第三章教师的职业理想第一节理想与职业理想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播者,起着延续社会发展和传承科学文化的重要作用。

因此,树立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建立何种职业理想是每一位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时必须面临的问题,是奠定教师职业道德的前提。

一、理想的含义及其分类理想是指对未来事物的想象或希望,多指有根据的、合理的想象或希望。

理想作为人生的奋斗目标,是一种符合现实情况和需要的正确想象。

理想不同于幻想、空想,它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理想具有客观必然性。

理想的客观必然性就是理想作为一种想象,正确地反映客观实际,正确地反映现实与未来的关系,合乎事物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

第二,理想具有社会性。

理想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理想具有鲜明的社会性。

理想的社会性是指理想不是离开社会的孤立的个人的随意想象,而是由社会制约和决定的想象。

第三,理想具有阶级性。

在阶级社会,理想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在阶级社会中,由于不同阶级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利益的不同,追求的目标也就各不相同,所以,他们形成的理想也各不相同。

人们的阶级地位和阶级利益决定人们的理想在阶级社会中必然具有阶级的烙印。

各阶级统一的理想是不存在的。

理想又是一种社会意识现象,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区分为不同的种类。

第一,按照理想所属的范围来划分,可以分为个人理想和群体理想。

个人理想是一个人对未来具有客观必然性的想象。

群体理想是在一定群体中的人们的共同理想。

例如,政党的理想、团体的理想等。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

第二,按照理想奋斗的时间来划分,可以分为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

长远理想是经过较长时间的奋斗才能实现的理想。

例如,实现共产主义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长远理想。

近期理想是在较短时间内能够实现的理想。

第三,按照理想的内容来划分,理想可以分为社会理想、生活理想、职业理想、素质理想等。

社会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社会的设想。

社会理想包括对未来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科学文化制度、社会面貌等的预见和设想。

新中国文化教育方针

新中国文化教育方针

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宏伟目标,必须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教育为本。要实 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就必须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教 育摆在现代化建设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江泽民
教育在当今科教兴国中的作用
2、教育不断提高劳动力素质,发掘劳动力的巨大智力资 源; 3、教育致力于培养民族的创新意识,增强以科技创新为 核心的综合国力;
1、教育通过培养人才,来提高社会经济发展的知识含量;
4、教育依赖社会各方面整体水平的提高,反过来,教育 也可以促进科学技术形成规模,从而改善社会经济结构, 促进经济效益的良性发展。
5、教育的大力投入,有利于后发型国家摆脱贫穷落后的 状态。
结论: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重要标志:恢复高考(1977) 2、1983年,邓小平提出 “三个面向” ------新时期 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 3、科教兴国战略: (1995) 原因: 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动 力; ②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在于 培养人才; ③教育是培养科技人才的基地。
4、1957年人民教育事业的指导方针:
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 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5、两种教育和两种劳动制度 ⑴两种教育制度: ①全日制学校 ⑵两种劳动制度 ①工厂机关八小时工作 ②半工半读工作 ②半工半读学校
⑶作用:为普及教育、改变教育脱离生产实际和发展职业 教育,提供可贵的指导。
②教学体制: “开门办校”,缩短学制
③高校招生:招工农学员,办“七二一”工人大学
3、高校恢复招生(1970)
①对象:工农兵
②方法: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结合。 ③影响:教学质量大幅度下降。

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邓小平同志说:“一个学校能否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

”教育的目标是“德才并重,以德为主”。

具体的归位,就是依靠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去影响每一位学生。

要说何为良好的职业道德,在我看来,道德的好坏并无严格的法律依据,它随人们的思想观念体现于非正式的舆论之中。

所谓的明善恶、秉正义、知荣辱等都是人们意象中的代名词。

所以我说,道德立于心、工作成于手。

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现身说法、以身示范,培养自己良好的师德,在师德中体现自我价值,实现良好的教育目的。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活动最基本的要求,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

教师队伍师德师风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实现,直接关系到祖国的未来。

师德体现在方方面面,概括得说: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是师德最基本的要求。

这一表述使教师道德体制与其他职业道德体制明显的区别开来。

首先,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

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是人民的教育事业,是真正的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每位教师都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愿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在实际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图名利、甘做蚕烛,在岗位上发出光和热。

再则,要求教师热爱学生。

“爱生如爱子”是师德的一个重要体现。

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去关心他们的成长,才能去教书育人,才能尊重学生人格、引导学生成才。

在一本书刊上,我看到这样一则报道:一节自习课上,一名教师因辅导学生练习,故托堂几分钟。

这时,外面起了雨,某学生讲台放了一张条:“你耽误了我们放学时间”。

教师见后,并无不满,而是公开向学生道歉,并把自己的伞、雨衣送给同学们。

教师的素质体现在生活中的点滴上,如上述教师无爱生之心,恐怕很难让学生敬服、理解,以至于对以后的上课状态、心理反应和师生沟通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教育⽬的与培养⽬标---------------------------------------------------------------最新资料推荐------------------------------------------------------教育⽬的与培养⽬标教育⽬的与培养⽬标⼀、教育⽬的(⼀)、教育⽬的的概念 1、教育⽬的的内涵教育⽬的是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标,反映对教育在⼈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向和社会倾向性等⽅⾯的要求。

狭义的教育⽬的特指⼀定社会、国家或地区为所属各级各类教育⼈才培养所确⽴的总体⽬标。

2、教育⽬的的层次教育⽬的结构层次有上下位次之分,依次为:教育⽬的培养⽬标课程⽬标教学⽬标 3、教育⽬的与教育⽅针的关系(1)、联系:⼆者对教育社会性质的规定具有内在的⼀致性,都含有为谁培养⼈的规定,都是⼀定社会各级各类教育在其性质和⽅向上不得违背的根本指导原则(2)、区别:⼀⽅⾯教育⽅针包含的内容⽐教育⽬的更多。

教育⽬的⼀般只包括为谁培养⼈和培养什么样的⼈的问题,⽽教育⽅针除此之外,还包含怎样培养⼈的问题和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原则。

另⼀⽅⾯,教育⽬的在对⼈培养的质量规格⽅⾯要求较为明确,⽽教育⽅针则在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显得更为突出。

(⼆)、教育⽬的的基本类型 1、按其作⽤的特点可分为:1 / 11价值性和操作性教育⽬的(1)、价值性教育⽬的:是指具有价值判断意义的教育⽬的,即含有⼀定价值观实现要求的教育⽬的,表⽰⼈才培养所具有的某种价值取向,是指导教育活动最根本的价值内核。

(2)、操作性教育⽬的:是指具有实践操作意义的教育⽬的,即现实要达到的具体教育⽬标,表⽰实际教育⼯作努⼒争取实现的某些具体⽬标,⼀般是由⼀系列短期、中期、长期的具体教育⽬标所组成。

2、按其要求的特点分为:终极性和发展性教育⽬的(1)、终极性教育⽬的:也称理想的教育⽬的,是指具有终极结果的教育⽬的,表⽰各种教育及其活动在⼈的培养上最终要实现的结果,它蕴含着⼈的发展要求具有完⼈的性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一、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指引下,我国教育事业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民的知识需求、发展权利和创造力,为每一个人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和全面发展的可能性,努力实现教育的公平与包容。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也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人的素质和能力,保障人们的发展权利和利益,实现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结合,推动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积极推动教育体制改革和发展,不断完善教育政策和措施,全面推进九年义务教育,普及高中教育,加强职业教育,不断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努力实现教育的均衡和公平。

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着力推动素质教育,努力培养人的综合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推动“双一流”建设,优化学科结构和学科布局,推动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不断提高教育整体水平和社会影响力,为我国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发展理念指导下,我国需要不断努力推动教育事业朝着更加科学、更加民主、更加公平、更加有效的方向发展。

需要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民的知识需求和发展权利,为每一个人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和全面发展的可能性。

具体来说,需要努力推动教育资源公平配置,加强教育资源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充分保障每一个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权利。

需要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推动教育教学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水平和办学质量。

需要充分发挥教育在实现人民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关注培养人的素质和能力,实现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结合。

具体来说,需要关注学生的社会实践和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需要充分发挥教育在推动人的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的作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实现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需要充分发挥教育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民族振兴方面的作用,实现教育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有机结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了旧教育的有用经验,同时借 鉴苏联经验而形成的。 【易错提醒】
“教育革命”不具有进步意义,是失误。“教育革命”是 “文化大革命”期间对教学体制、学校领导体制、学生学制和 招生制度等进行的一系列不科学的改变,是使“文化大革命” 期间教育遭到严重破坏的举措。
栏目 导引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栏目 导引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2.建立新的教育制度 (1)教育方针、政策和措施 ①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开展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等, 优先录取工农子女入学接受教育。 ②毛泽东:1957 年,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中提出:使受教育者在德、__智___、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 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③刘少奇:倡导两种教育制度,即全日制学校、__半__工__半__读____ 学校。
栏目 导引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概念阐释】 “科教兴国”战略
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坚持教育为本, 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提高全民族的 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 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栏目 导引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栏目 导引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5.教育成就 (1)实现“两基”:基本普及__九__年___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 年文盲。 (2)职业教育发展,普通教育结构优化,实现普教和职教并举。 (3)成人教育成就显著,高等教育发展迅速且体系齐全。
栏目 导引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特别提醒】 新中国发展人民教育,不是把旧教育完全否定,而是以老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二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课程标准
素养解读
从时空观念角度识记新中国成立以来
教育方针的变化。
了解我国教育
运用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掌握新中
发展的史实,理解 国成立以来教育发展的成就,认识中国实
“国运兴衰,系于教 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要性。
育”的深刻含义。
【轻巧识记】
新中国教育事业的三个与科技
【轻巧识记】 邓小平“三个面向”题词提出的意义
“三个面向”的提出,成为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针, 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产 生了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在解放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 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发展教育理论等方面,都起到了 历史性和战略性的指导作用。“三个面向”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 成为我们教育改革的气质和灵魂。
栏目 导引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3.“科教兴国”战略 (1)提出:___1_9_9_5__年,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科学技术 进步的决定》中正式提出。 (2)内容:坚持以_教__育__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 展的重要位置,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3)意义: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4.“依法治教”战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相继制定颁行了《学 位条例》《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 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初步建立起中国教育法律法 规体系。
栏目 导引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1.教育界拨乱反正:__1_9_7_7__年恢复高考; 建立中小学教师参评高级职称等制度。 2.“三个面向”战略 (1)提出:__1_9_8_3__年,邓小平提出。 (2)内容:教育要面向__现__代__化__,面向世 界,面向未来。 (3)意义:成为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
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状况 (1)特征:公益性(免费性)、义务性(强制性)、统一性。 (2)措施:1986 年,颁布《义务教育法》;1989 年开始实施“希 望工程”;1995 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3)成果:2001 年,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战略目标。
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指的是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在“文 化大革命”运动期间,毛主席发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 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 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中国政府组织大量城市“知 识青年”离开城市,在农村定居和劳动的政治运动。
栏目 导引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 1.主要表现 (1)上山下乡:各地大中学校“停课闹革命”。1968 年经毛泽东 批示,全国掀起知识青年“__上__山__下__乡___”运动。 (2)“教育革命”:各地开展创办“七·二一工人大学”,各级学 校实行所谓“开门办学”,建立校外学工、学农基地。 (3)高考制度废止:1970 年各级高等学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 这实际上废止了高等学校的升学考试制度。 2.主要危害:严重影响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 的发展。
栏目 导引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2)教育性质: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确定新 中国教育的性质是为__人__民__大__众___服务。 (3)主要成就 ①到 1965 年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__国__民__教__育__体系,学前教育、 大中小学及成人教育、全日制教育、业余教育和半工(农)半读 教育都得到发展。 ②奠定中国教育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③培养造就了一批国家经济建设的新生骨干力量。
栏目 导引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特别提醒】 正确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1)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表现为经济实力和科技 实力的竞争。 (2)教育是科技发展的前提,科技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3)国家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科技发展离不开教育。 (4)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
从唯物史观角度理解教育与经济和社
会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从家国情怀角度
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社会主义教育的兴办 1.废除旧的教育制度 (1)背景:新中国的成立;人民政府的重视。 (2)方针: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新 中国的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3)措施:改造旧教育、旧学制,创建新的教育管理制度。 (4)成就:顺利完成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向新民主主义和 ___社__会__主__义___教育的转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