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词两首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9 词两首∣苏教版 (共26张PPT)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9 词两首∣苏教版 (共26张PPT)

西




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西塞山前白鹭飞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反复吟读诗歌,品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这位渔翁为什么在这样的一个雨 天还不回家呢?
张志和(732年-774年),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玄真子。 祖籍浙江金华。张志和三岁就能读书,六岁做文章,十六岁 明经及第,先后任翰林待诏、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南浦县尉 等职。后有感于宦海风波和人生无常,在母亲和妻子相继故 去的情况下,弃官弃家,浪迹江湖。
guì
桃花流水鳜鱼肥。
ruò lì
suō
青箬 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白 鹭
鳜 鱼
桃 花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8/132021/8/13Friday, August 13,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8/132021/8/132021/8/138/13/2021 5:18:36 P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8/132021/8/132021/8/13Aug-2113-Aug-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8/132021/8/132021/8/13Friday, August 13, 2021
如梦令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9 词两首_苏教版(共46张PPT)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9 词两首_苏教版(共46张PPT)
27
整体感知
你觉得《渔歌子》这首词是对哪个 季节的描写?
春天
28
课堂演练
《渔歌子》前两句描写了哪些 景物?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9
西塞山前白鹭飞,
西塞山前的白鹭
桃花流水鳜鱼肥。
鸟自由自在地飞翔, 桃花盛开,江水猛涨,
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
运用了白描的手法描绘春天的景物。
30
31
32
描写了西塞山、白鹭、 桃花、流水、鳜鱼等景物。 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富 有动态的春景图,展现了 鸟飞鱼跃的生机景象。
24
课堂演练
一、根据课文填空。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25
二、将下列词语和解释用线连起来。
日暮 藕花 沉醉
大醉 太阳落山的时候 荷花
26
第二课时
唐宋名家诗词一直是中华文化 的瑰宝,这节课让我们接着品析唐 朝张志和的《渔歌子》,体会它的 意境。
常见词牌名有:沁园春、蝶恋花、采桑子、 满江红、浪淘沙、卜算子、水调歌头、虞美 人等。
44
课堂练习
一、填空 《如梦令》中“醉”表明了词人 ( 心情非常愉快 ),两个“争渡” 表现了词人:急于从荷花丛中找到正确
的路径的焦灼心情。
45
二、《如梦令》和《渔歌子》都是词 牌名,我还知道其他的词牌名。
沁园春
13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日暮”和“沉醉” 为什么埋下伏笔?
为后面的“误入” 埋下伏笔,使“误入藕 花深处”显得合情合理。
体现词人心情的愉快。
14
想一想:让词人“沉醉”的仅仅是
酒吗? 让词人“醉”而忘路的不仅是酒,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9课词两首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9课词两首
溪亭:溪边的亭子。
记:不忘
日暮:太阳落山。
沉醉:大醉 兴尽:兴致得到满足。 误:不小心,不经意。 藕花:荷花 。 争:怎么;如何。 鸥鹭:水鸥和白鹭,泛指水鸟 。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经常记起 在溪边的亭子 游玩,直到太 阳落山的时候, 喝得大醉不知 道回来的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渔歌子
“不须归”是什么意思? 都下雨了,为什么还不愿回家呢?
渔歌子塑造了一位戴青箬笠, 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 归的悠闲自得的渔翁形象。
中心思想
• 赞美了渔家悠闲自在的 生活情趣。抒发了作者 对大自然的热爱。
张志和不仅是著名的词人, 也是有名的大画家。他常常把画 画的技巧融入到写词中。他的好 友大书法家颜真卿曾经这样夸他, 说他写的词:词中有画,画中有 词。
【注释】
• 西塞山:在浙江省湖州市。 • 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 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 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 鳜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 地翱翔。桃花盛开, 水流湍急,水中的鳜 【唐】张志和 鱼很肥美。漂浮在水 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 西塞山前白鹭飞, 艳。江上一位老翁戴 着青色的箬笠,披着 桃花流水鳜鱼肥。 绿色的蓑衣,冒着斜 风细雨,悠然自得地 青箬笠,绿蓑衣, 垂钓,他被美丽的江 南春景迷住了,久久 斜风细雨不须归。 不愿回家。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 形式,可以配上乐曲歌唱。 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又 叫做长短句,词有词牌名, 而诗歌没有。最初的词,是 歌词,是按照一定的曲谱填 写的。曲谱又称词牌。
【词简介】
词,起于五代与唐,流行 于宋的一种文学体裁。文体名, 诗歌的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 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 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

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精美课件:第9课 词两首

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精美课件:第9课 词两首

么作用?
这两句在词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兴尽” 一词,高度概括了一天的游乐活动,并把其中的细微 之处全留给读者去想象。一个“误”字在词义上把人 带进一个朦胧的境地,回味无穷。
2.词中的渔翁在这样的雨天里为什么不回家呢?
江南的春雨是“斜风细雨”,是柔和的,充满情调的,
不影响人们的野外活动,词中的渔翁已经陶醉在这如诗如 画的美景中了,所以在这样的雨天里还不回家。
环境: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人物:青箬笠、绿蓑衣 心境:不须归
秀丽春景 怡然自得
《如梦令》中词人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
因醉酒在归途中误入藕花丛中,把栖息的水鸟都吓飞
了,表现了词人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 《渔歌子》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乡风光,塑造了 一位渔翁形象,赞美了渔家的生活情趣,抒发了词人 对大自然的热爱。
点击 听朗读
听范读,边听边 思考核心问题。 同时认准字音, 理解词语意思。
如 梦 令 常①记②溪亭③日暮④,沉醉⑤不知归路。
兴尽⑥晚回舟⑦,误入藕花⑧深处。
争渡,争渡,惊⑨起一滩鸥鹭⑩。 ①常:经常,常常。 ②记:记起。 ③溪亭:溪边的亭子。 ④日暮:太阳落山的时候。
⑤沉醉:大醉。
如 梦 令 常①记②溪亭③日暮④,沉醉⑤不知归路。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从水面飞起。
这是一首绝妙的大自然的赞歌。此首小令,为作者
年轻时词作。写她经久不忘的一次溪亭畅游,表现其卓 尔不群的情趣,豪放潇洒的风姿,活泼开朗的性格。用 白描的艺术手法,创造一个具有平淡之美的艺术境界, 清秀淡雅,静中有动,语言浅淡自然。朴实无华,给人
以强列的美的享受。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9词两首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9词两首
【词简介】
词,起于五代与唐,流行于宋的一 种文学体裁。文体名,诗歌的一种韵文 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 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 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 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 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词人简介】
李清照 (1084.2.5. ——1155.4.10. )号 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 婉约派词人 ,生于北宋元封七年,山东章丘, 逝于临安,享年七十二岁。历史上与济南历城 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连用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怎 样的心情?
连用两个“争渡”,表达 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 路的焦灼心情。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同学们齐 读这首词,说 说它的意思。
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
我常常想起那次在溪边的亭子游赏,一 直地游玩之后, 天黑乘船往回赶,却误入荷花池深处。 赶紧划呀划呀,却惊动满滩的水鸟,成 群地从水面飞起。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不知归路”写出了什么?
“不知归路”写出作者留 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 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 十分愉快的游赏。
读句子,说意思。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游兴满足了,天黑 往回划船,错误地划进 了荷花深处。
读句子,说体会。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这句词表明主人公兴致之高, 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 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 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她 的忘情心态。
【词赏析】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 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 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 情,让人不由地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 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 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总复习第九课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总复习第九课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总复习第九课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诗文精粹9、词两首[ 如梦令李清照(新增)渔歌子]1、《词两首》《如梦令》词人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因酒醉在归途中误入藕花丛中,把栖息的水鸟都吓飞了。

表现了作者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

《渔歌子》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乡风光,朔造了一位渔翁形象,赞美了渔家生活情趣,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2、《如梦令》和《渔歌子》都是词牌,我还知道的词牌有:清平乐、忆江南、水调歌头。

3、《如梦令》中“醉”表明词人心情愉快,是开怀畅饮的结果。

“不知归路”的原因可能是“日暮”和词人“醉”了;也可能是词人兴致很高,流连忘返。

两个“争渡”表现了词人急于从荷花丛中找到正确的路径的心情。

4、《渔歌子》描写的自然景物有: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风、鱼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春天景物图。

3、《渔歌子》中张志和说“斜风细雨不须归”,表面看“不须归”的原因是雨小、鱼肥且穿戴了斗笠蓑衣,渔翁已经陶醉在春天的美景中了,实际是“不想归”,原因是不愿再涉足朝廷的风浪.表现了诗人的淡泊之情和对大自然的喜爱表达了诗人的淡泊之情和对大自然的喜爱。

4、《渔歌子》勾勒了一幅具有浓郁江南风味的“垂钓图”,塑造了一位悠闲自得的渔翁形象,透露出词人淡泊之情和对大自然的喜爱。

5、请给下列字注音。

鳜鱼()箬()笠()蓑()衣6、部分词的意思及全词的意思。

补充:1、选择正确读音脊(jī jí)梁蒙(mēng méng)骗2、《渔歌子》出现的颜色有、、,诗中“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表现了渔人的悠闲自得。

3、选择引号的用法。

①表示特定的称谓②特殊含义③表示否定、讽刺④引用别人说过的话。

Ø 日本人民称他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

”()Ø 信中说:“中国人民决不以日本士兵及日本人民为敌……”()Ø 蝙蝠是用耳朵“听”到没有声音的物体。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九课词两首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九课词两首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下面我们 再来学习一首 词
《渔歌子》
认识作者
张志和
(730年~810年), 字子同,初名龟龄,汉族, 婺州(今浙江金华)人, 自号“烟波钓徒”,又号 “玄真子”。唐代著名道 士、词人和诗人。十六岁 参加科举,以明经擢第, 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唐 肃宗赐名为“志和”。因 事获罪贬南浦尉,不久赦 还。自此看破红尘,浪迹 江湖,隐居祁门赤山镇。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 形式,可以配上乐曲歌唱。词 的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又叫做 长短句,词有词牌名,而诗歌 没有。最初的词,是歌词,是 按照一定的曲谱填写的。曲谱 又称词牌。
如:《沁园春 雪》
题目
词牌名
《清平乐 村居》
清平乐·村居(1) 茅檐低小⑵,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⑶,白发谁家翁媪⑷? 大儿锄豆溪东⑸,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⑴清平乐(yuè):词牌名。村居:题目 ⑵茅檐:茅屋的屋檐。 ⑶吴音:吴地的方言。作者当时住在信州(今上饶), 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 ⑷翁媪(ǎo):老翁、老妇。 ⑸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⑹织:编织,指编织鸡笼。 ⑺亡(wú)赖: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亡,通“无”。 ⑻卧:趴。[3] [4]
绝 句
南宋诗僧 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在参天古树的浓阴下,系了小船,拄着藜仗,慢慢走过桥, 向东而去。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像故意要沾湿 我的衣裳似的,下轻轻吹拂人面的,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 暖风令人陶醉。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九课词两首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九课词两首

“不须归”是什么意思?
(不愿回去)
都下雨了,为什么还不愿回家呢?
表面看“不须归”的原因是(“斜风细 雨雨点儿很小 ” ),实际是“不想归”, 原因是(鱼肥景美)
渔歌子塑造了一位戴青箬笠, 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 归的悠闲自得的渔翁形象。
张志和不仅是著名的词人, 也是有名的大画家。他常常把画 画的技巧融入到写词中。他的好 友大书法家颜真卿曾经这样夸他, 说他写的词:词中有画,画中有 词。
guì
ruò lì
鳜 鱼 青箬 笠
西塞山
鳜鱼
白鹭
青箬笠
桃花
流水
绿蓑衣
斜风
细雨
(1)注意读准生字,做到字正 腔圆。 (2)思考:
这首诗写了什么? 这首诗 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词 中描绘的是什么季节?从哪里 看出来的?
3.《渔歌子》描写了什么季节的 景色, 描写了哪几个画面的景物? 《渔歌子》写了春天的景色; 两个画面:江南美景、渔翁垂钓。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我常常记起 在溪边的亭子游 玩直到太阳落山 的时候,酒喝多 了,沉醉在良辰 美景里,不知道 回来的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等尽了兴调 转船头回家, 却错误地把船 划进荷花深处。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只得尽 力地划,不 想,惊起了 在这里栖息 的水鸟。翅 膀扑打着在 头上翻飞。
返回
(5)为什么词人会常想起这件事呢?
1. 《如梦令》中的哪些词语交代了 这次郊游的地点、时间、季节?
地点:溪亭 时间:日暮 季节:夏季
2.《如梦令》写了几个画面? 《如梦令》写了三个画面:溪亭日暮 藕花深处 一滩鸥鹭。

六年级下第九课

六年级下第九课

《词两首》一、生字词藕组词:莲藕藕断丝连藕花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如梦令》重点字词的理解常:常常,时常。

记:不忘。

溪亭:溪边的亭子。

日暮:太阳落山的时候。

沉醉:大醉。

兴尽:游兴得到满足。

回舟:乘船而回。

藕花:荷花。

鸥鹭:泛指水鸟。

全文翻译:常常记起那次在溪边的亭子,太阳要落山的时候游玩的情景,因为喝得大醉而不知道回家的路如何走。

游兴得到满足后,天晚了,才往回划船,却错误的划进了荷花深处。

拼命的划呀,划呀,惊动起一群水鸟,从水中飞走了。

2、《渔歌子》重点字词的理解不须归:不愿回家。

不须:不一定要。

全文翻译:西塞山前,白鹭展翅飞翔,桃花正在盛开,春水初涨,鳜鱼正肥美。

我戴上青色的斗笠,披上绿色的蓑衣,正值斜风拂面,春雨如丝,正好垂钓,用不着回家。

三、这两首词的所表现的词人的思想情感1、《如梦令》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

这首词的作者是宋朝的李清照。

2、《渔歌子》这首词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向往自由的情感。

这首词所提到的景物有: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

这首词的作者是唐朝的张志和。

四、课后习题31、兴尽:游兴得到满足。

游兴满足了,天晚了,便往回划船,却错误地划入了荷花深处。

2、不须:不一定要。

一位老翁头戴青色斗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在微风中悠闲地垂钓,久久不愿回家。

五、拓展内容:关于钓鱼的古诗词①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②题秋江独钓图王士祯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③小儿垂钓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六、默写两首词。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9词两首剖析课件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9词两首剖析课件
◆《渔歌子》就是词牌。词牌之下,一般另有题目,但这首《渔歌子》只有词 牌没有题目。
◆常见的词牌有:如梦令、忆江南、卜算子、浣溪沙、采桑子
如梦令
小学语文
宋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 /晚 /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词牌名
小学语文
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说明所叙的是往事的回
小学语文
如 梦 令
李 清 (1084—1155),号易安居士, 照 宋代济南人。著名的婉约派女
词人。有《漱玉词》传世。
小学语文
李清照是宋朝著名的女词人。其父李格非是当时著名的学者, 其夫赵明诚,是宰相赵挺之之子,历任州郡行政长官。他们婚后 的生活很优裕。搜集了大量的书画金石,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工作。 金兵入据中原后,流离南方。不久,其夫赵明诚病死,她精神上 受到沉重的打击。宋高宗建炎3年(1129年),金兵南下,她又 在浙江亲历变乱,生活颠沛流离。此后即在孤寂中度过晚年。
闲自得。
“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
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
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
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
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渔父
的生活环境。
小学语文
【词句赏析】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 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 中乐而忘归。“斜风”指微风。
【词赏析】
李清照工诗能文,所作词尤为宋朝一大家。早期的作品, 韵调优美,多写其悠闲的闺中生活。南渡后,深厚的故乡之思, 凄哭的身世之感,都在她的作品中抒发出来,情调伤感,风格突 变,社会意义也扩大了。她精于谴词造句,善于创意出奇,还善 于用白描手法塑造出鲜明动人的形象。语言清丽,在语言艺术上 有独到之处。

六下语文第九课

六下语文第九课

六下语文第九课
六下语文第九课是关于《诗经》的学习内容。

《诗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第一部文学宝库,被誉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在六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中,第九课主要讲解了《诗经》中的《采蘩》和《周南》两篇古诗。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采蘩》这首古诗。

《采蘩》是《诗经》中的一篇风雅诗,表达了一位少女在采摘芳香的蘩草时的心情。

诗中描写了少女采蘩的场景,通过描述少女的举止和神情,展现了她的美丽和高贵。

诗歌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修辞手法,如“采蘩采蘩,薄言采之”、“在原,莫乱子”等,表现出了作者对少女的赞美之情,展示了古代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

接着,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周南》这篇古诗。

《周南》是《诗经》中的一篇国风诗,通过描写南国的风土人情,表达了诗人思乡之情。

诗中通过描绘南国的景色和风物,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之情。

诗歌中融入了丰富的感情色彩,如“采采黍,南山有台”、“葛藟席,栗之叶之”,诗人通过这些细腻的描写,勾勒出了南国的风情和诗人的情感。

在学习《诗经》这一课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欣赏古代诗人的高超才华,还能够感受到古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热爱。

通过诗歌的学习,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感受到诗歌的美和力量。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诗经》的过程中,能够认真品味诗歌的内涵,感受诗歌的魅力,让诗歌的美好永远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和生活。

愿大家在诗歌的海洋中感受到无限的乐趣和启发,让诗歌成为我们心灵的一片净土,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内涵。

祝愿大家在诗歌的世界里,收获满满的幸福和成长!。

新北城实小六年级(下)语文知识点(第九课词两首)

新北城实小六年级(下)语文知识点(第九课词两首)

新北城实小六年级(下)语文知识点(第九课词两首)2.词牌简介。

如梦令和渔歌子都是词牌名,词牌是填词时用的曲调的名称,它规定某一词牌的字数、句数、平仄和韵脚。

词牌名有:清平乐、令奴娇、西江月、满江红、破阵子、虞美人、卜算子。

3.课文理解。

(1)《如梦令》:从“常记”明确词人是在回忆往事。

事情发生的时间是“日暮”。

“醉”表明词人心情愉快,是开怀畅饮的结果。

词人“不知归路”的原因是“日暮”和“沉醉”,也可以说是兴致很高、流连忘返。

“日暮”和“沉醉”为“误入”埋下伏笔,使“误入”显得自然合理。

两个“争渡”表现了词人急于从荷花丛中找到正确路径的心情。

使我们仿佛看到这种景象:傍晚,河面,一女子划着船,微醉的神色,盛开的荷花,飞起的水鸟。

《如梦令》勾勒了一次游赏活动的几个片段,侧重写景,融情于景,让读者去分享她对自然美的感受。

(2)《渔歌子》:《渔歌子》中描绘的自然景物有: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风、雨,这些自然景物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春天景物图。

画面中有人,从“箬笠”和“蓑衣”可以看出来。

词中表示颜色的形容词有“白、青、绿”,想象中的颜色还有:粉红的桃花。

动景有“鹭飞、花开、水流、鱼游、翁垂钓”。

渔翁“不须归”的原因有:雨小、鱼肥、渔翁已陶醉在春天的美景中了。

《渔歌子》勾勒了一幅具有浓郁江南风味的“垂钓图”,塑造了一位悠然自得的渔翁形象,透露出词人淡泊的情怀和对自然景物的热爱。

张志和:唐代词人,自号“烟波钓徒”,著作有《玄真子》,现存《渔父》词5首,描绘江南水乡风光、渔父生活。

5.词语解释。

记:不忘。

沉醉:大醉。

斜风:微风。

不须:不一定要。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9词两首】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9词两首】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9词两首】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9课《词两首》分别是《如梦令》和《渔歌子》,小编在此整理了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词两首》,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词两首》课文原文《如梦令》宋·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词两首》之《如梦令》赏析《如梦令》(常忆溪亭日暮)一词,是一篇追忆旧游之作。

那是一个夏日的傍晚,出游归来的少女词人,泛舟于清溪之上,观赏到藕花绽开、鸥鹭惊飞的美好景色,心中洋溢着青春的愉悦。

这一情节,犹如青春溪水里一朵可爱的浪花,在词人的记忆中不息地跳动着。

从其明快的色彩和欢乐的格调来看,此词当是词人的早年之作。

常忆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词的开篇,用了常忆二字,不仅表明作品是追忆往事之作,而且表明所追忆的内容,在词人的脑海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记。

溪亭,点出地点是溪边的亭子;日暮,点出时间是一天的傍晚。

沉醉一句,出现了作品的抒情主人公,即词人自己。

在清澈溪水边的精美亭子一带,度过了一天欢乐的时光之后,傍晚时分,本该回家了,而她却因为沉醉而不知归路。

不过,这里的沉醉二字,不可拘泥于字面的含义来理解,而要看到,其中体现出青春少女的娇憨情态,蕴含着一种纯真的形体美。

更何况,真正让词人沉醉的,又岂止是醇厚的美酒,还包括着自然的美景呢。

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

接下来,用了兴尽一语,高度概括了整整一天的欢乐活动,而把其中的具体细微之处,全都留给读者去想象。

既然已是沉醉不知归路,当然就会误入藕花深处,词中的情节发展是非常自然的,清澈的水面上,覆盖着丛丛密密的硕大荷叶,无数只粉色或白色的荷花,在绿叶的簇拥下,迎着阵阵晚风悄然绽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 形式,可以配上乐曲歌唱。词 的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又叫做 长短句,词有词牌名,而诗歌 没有。最初的词,是歌词,是 按照一定的曲谱填写的。曲谱 又称词牌。
词牌名
如:《沁园春 雪》
题目
《清平乐 村居》
清平乐·村居(1) 茅檐低小⑵,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⑶,白发谁家翁媪⑷? 大儿锄豆溪东⑸,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⑴清平乐(yuè):词牌名。村居:题目 ⑵茅檐:茅屋的屋檐。 ⑶吴音:吴地的方言。作者当时住在信州(今上饶), 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 ⑷翁媪(ǎo):老翁、老妇。 ⑸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⑹织:编织,指编织鸡笼。 ⑺亡(wú)赖: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亡,通“无”。 ⑻卧:趴。[3] [4]
张志和不仅是著名的词人, 也是有名的大画家。他常常把画 画的技巧融入到写词中。他的好 友大书法家颜真卿曾经这样夸他, 说他写的词:词中有画,画中有 词。
他写的词就像一幅画,里面 藏着很多的景物,很多的色彩。
苏轼太喜欢这首词了,直接 就把它引入到自己的词中,让这 不须归的美景在他的笔下百年千 载地悠悠回荡。
《渔歌子》是这首词的 词牌名,既是这首词的题 目,也表现了词的内容。
大家看看这题目,猜测 一下这首词写的是什么?
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说说你发现了 哪些景物?
西塞山 白鹭 桃花 流水 鳜鱼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 细雨
(1)注意读准生字,做到字正 腔圆。
(2)思考:
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候哪 里的景色?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什么样的画面?从哪里看出来 的?
潇潇春雨洒江天,渔人垂钓好悠闲!
这首《渔歌子》流传至今一千多年,是 唐词的宗祖,历代文人墨客对它推崇至极, 争先填写唱和。
浣溪沙
【宋】 苏轼 西塞山前边白鹭飞, 散花洲外片帆微, 桃花流水鳜鱼肥。 自庇一身青箬笠, 相随到处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试着读 一读,看看 你有什么发 现?
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常:常常;时常。 溪亭:溪边的亭子。 日暮:太阳落山。 沉醉:①大醉②陶醉。 兴尽:尽兴,兴致得到满足。 误:不小心,不经意。 藕花:荷花 。 争渡:奋力划船渡过。 一滩:满滩。 鸥鹭:水鸥和白鹭,泛指水鸟 。
《如梦令》是宋代词人 李清照所作。词人回忆了 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因 酒醉在归途中误入藕花丛 中,把栖息的水鸟都吓飞 了。表现了作者早期生活 的情趣和心境。
词人回忆了? 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 因酒醉在归途中误入藕花丛中, 把栖息的水鸟都吓飞了。 表现了? 表现了作者郊游以后无限愉 悦的心情。 抒发了? 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对生 活的无限热爱。
我们还知道有关写 夏日的荷及荷花的诗吗?
杨万里,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 称“南宋四大家”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1)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思考:这首词主要写了什么?
藕花 溪亭 沉醉 兴尽 误入 争渡 惊起 一滩 鸥鹭
【南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1)这首词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2)这件事是发生在写作的当天吗? (3)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季节? (4)她是一个人去的吗?为什么要争渡呢? (5)为什么会“误入”?既然误入,慢慢划 出来不行吗? (6)为什么词人会常想起这件事呢?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经常记起 在溪边的亭子 游玩直到太阳 落山的时候, 喝得大醉不知 道回来的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玩得尽兴
了,已不知道 回家的路,天 色已晚,只好 往回划船,不 小心闯入了荷 花池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只得尽 力地划,不 想,惊起了 在这里栖息 的水鸟。
gùi
ruò lì
鳜 鱼 青箬 笠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猜测一下,词人能钓到鱼吗? 为什么?
“不须归”是什么意思? 都下雨了,为什么还不愿回家呢?
渔歌子塑造了一位戴青箬笠, 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 归的悠闲自得的渔翁形象。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下面我们 再来学习一首 词
《渔歌子》
认识作者
张志和
(730年~810年), 字子同,初名龟龄,汉族, 婺州(今浙江金华)人, 自号“烟波钓徒”,又号 “玄真子”。唐代著名道 士、词人和诗人。十六岁 参加科举,以明经擢第, 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唐 肃宗赐名为“志和”。因 事获罪贬南浦尉,不久赦 还。自此看破红尘,浪迹 江湖,隐居祁门赤山镇。
下面,我们一起 来观赏一幅画。
你一仔 看看 细 到看 了



《如梦令》
作者简介
李清照
(1084—1151)南宋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我 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女词人, 词的创作成就最高。宋词有 “婉约”、“豪放”两大派, 她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之 一,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 座丰碑。 所作词,前期多写 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 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 原的怀念。有《易安居士文集》 《易安词 》《漱玉词》等作 品。
假如你来到浙江湖州,你一定会看 西塞山
哪座山?
来到西塞山你一定会想起一个人? 张志和
想到张志和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想吟 诵一首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渔歌子》
春天除了桃花,还有什么花, 并且有诗人写到过呢?
绝句
南宋诗僧 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在参天古树的浓阴下,系了小船,拄着藜仗,慢慢走过桥, 向东而去。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像故意要沾湿 我的衣裳似的,下轻轻吹拂人面的,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 暖风令人陶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