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蠕动·生命》之创作历程马刚
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教案:诗歌部分第一单元 天狗 (4) Word版含答案
生命的律动——《天狗》赏析本不成一句话。
——《咬文嚼字》由上述咬文嚼字的例子可知,名家的作品也是可以质疑的,请本着咬文嚼字的态度,思考并交流你认为《天狗》可以改进的地方。
示例:1.部分诗句语句不够简洁,读起来缺乏流畅感。
2.第三节的“飞奔”可以换成“飞跑”,让飞跑得到更好的强调。
3.在文字选用上使用了“energy”“电气”等词语,使整首诗的文字有点不和谐。
……有一位作家曾说过:“没有争鸣的文学,将是跛脚的文学。
假如没有了争鸣,长此以往,文学创作将走向衰退。
”所以我们在欣赏文学作品时,可以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提出个性化的见解。
五、拓展训练1.林夕《我》歌词修改。
开课前,我们曾介绍过张国荣的歌曲《我》,“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这句词后面紧接着的歌词是“天空海阔,要做最坚强的泡沫。
”歌词中的我虽然在不断自我肯定,但也难免留露出消极情绪:“烟火”“泡沫”这两个意象都是虚幻易消失的,所以这首歌还充满了感伤基调。
这首歌的填词人林夕在张国荣自杀后这样说:“我忽然很内疚,写下了那么多勾引听众眼泪的歌词,究竟对这个世界有什么意义?”自此,林夕的歌词有了一个新的转变,林夕说:“我以后可以写悲伤,但始终要有温暖”。
同样有自我肯定,相对于林夕的《我》来说,郭沫若的笔下张扬狂放的天狗显然是积极乐观的。
请同学们帮林夕修改一下歌曲《我》中歌词的主要部分,并小结“我”的特点,用你的阳光和快乐为这首歌涂上亮丽的生命色彩。
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天空海阔,要做最坚强的泡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就是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我。
浙江省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1
浙江省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现代文阅读I材料一张艺谋曾经拍过一个电影《英雄》,讲的是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那年我坐在电影院,看到陈道明演的秦始皇嘴里蹦出“天下”两个字的时候,就忍不住笑了。
秦始皇信奉的是法家,而“天下”呢,是儒家的理想。
迷信法家的秦始皇只知道富国强兵、实现霸业,哪里会有“天下”这个观念!美国著名学者约瑟夫·列文森在他的书里说,“天下”在中国人观念当中,既是一个价值体,又是一个权力体。
我觉得很有道理。
先来看作为价值体的“天下”。
明末清初大儒顾炎武说,“亡国”和“亡天下”不一样:亡国,是改朝换代;亡天下,意味着文明不存在,大家都不讲仁义道德,变成了弱肉强食的世界。
这就告诉我们,可以没有王朝,但万万不能没有道德伦理秩序。
顾炎武还说过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他说的“天下”,就是作为价值体的“天下”,是值得追求的普世文明秩序。
这是中华文明一开始就定下的基调。
儒家也好,道家、墨家也好,先秦的孔子、老庄和墨子都不是从国家或民族的角度思考问题。
他们都是从普遍的人性出发,提出中国文明乃至天下普世文明的大问题。
中华文明从一开始就是人类主义的,它的基因不是民族主义的,而是世界主义的。
那么,一套抽象的价值体“天下”,如何在现实中实现呢?这就需要把理想的“天下”秩序,落实到一个制度的肉身,这就是作为权力体的“天下”。
所谓权力体的“天下”,就是以中原为中心的、等级化的“天下”秩序,也就是我在政治结构里讲过的大一统的秩序。
中国的大一统架构,就是要建立一套适用于“天下”的普遍文明制度。
作为权力体的“天下”,是古代中国人对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空间的想象。
古代中国的边界之所以模糊,是因为我们以中华文明照耀到的地方来定义中国的边界。
古人并没有疆域明确的“中国”这个概念,只有“王朝”和“天下”。
“天下”就是以中原为中心的普世文明,是一种理想的普遍秩序。
而“中国”呢?从时间角度来说,就是贯穿于历朝历代背后的一条文明的线。
生命的律动ppt1 人教课标版
第一单元生命的律动湛江题诗“一寸河山一寸金”1961年,郭沫若到湛江题诗“一寸河山一寸金”;寸金桥,坐落在赤坎区西侧。
始建于1925年,原为遂溪麻章区绅民所建。
桥名含中华国土寸土寸金,不容外敌侵占之意,以纪念1898年当地人民的抗法斗争。
1959年重修,重修后的寸金桥为水泥铺面单孔石桥,长19米,宽12米,两侧各立栏柱18根,桥西头立碑一方,记抗法斗争事迹始末。
1964年2月国家领导人董必武来湛,为桥题诗:“不甘俯首听瓜分,抗法人民组义军,黄略麻章皆创敌,寸金桥隔自由云。
”郭沫若有“一寸河山一寸金”的诗句。
1986年7月,市人民政府再修寸金桥,桥宽扩至22米、伸长24米,为水泥钢筋结构。
桥两头分别竖碑一方,碑上分别记载董必武“寸金桥”和郭沫若“一寸河山一寸金”手迹。
一、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1978),原名开贞,号尚武,后以家乡大渡河及雅河的别称“沫水”和“若水”取笔名“沫若”。
四川乐山人。
1906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开始接受民主思想。
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
1919年投身新文化运动,创作了《凤凰涅槃》《炉中煤》等诗。
1921年6月,和成仿吾、郁达夫等人创立“创造社”,同年出版诗集《女神》。
1924年到1927年间,创作了历史剧《王昭君》《卓文君》等。
1938年,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创作了以《屈原》为代表的六部作品。
新中国成立后的主要作品有《蔡文姬》《武则天》《李白与杜甫》等。
杜运燮(1915—2002),福建古田人,生于马来西亚霹雳州。
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1940年开始发表作品。
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代表作品有《诗四十首》《晚稻集》《南音集》《你是我爱的第一个》等。
穆旦(1918—1977),诗人、翻译家。
原名查良铮,1918年出生于天津,少年时在南开中学读书时便对文学有浓厚兴趣,开始写诗。
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抗战爆发后,随学校辗转西南,并在香港《大公报》副刊和昆明《文聚》上发表大量诗作。
高考语文阅读专题:散文阅读
高考语文阅读专题:散文阅读考纲考点解析【考点透析】根据《考纲》规定,散文阅读从三个不同的能力层级考查学生,考点分三大类,共八个考点。
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散文不像小说,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可循,它的内容广泛,跳跃性很大,可涉及古今中外,天南海北,国计民生,花鸟虫鱼等诸多方面。
“形散”主要表现在:1、时间跨度大。
如秦牧的散文《土地》从今日的土地一片生机,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晋公子重耳狼狈出逃时手捧泥土感谢土地是上苍的恩赐。
2、空间转换广。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写雨,一下子写台北的雨,一下子写大陆的雨,一下子写美国的雨,一下子写古人如何听雨,自己童年如何听雨,一下子写现代人如何听雨……3、事件牵涉多。
如袁鹰的散文《井冈翠竹》,写井冈山的竹子做过武器杀伤敌人,做过竹筒盛粥,做过红军的扁担挑着中国革命从井冈山走到延安,走到北京。
新中国成立后,竹子又被派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用场……事件多得让人应接不暇。
4、表达方式活。
茅盾名篇《白杨礼赞》,就综合地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如文章开头就记叙和描写了汽车在黄土高原上奔驰看到的黄土高原的外貌,用抒情和议论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神不散”就指的是文章始终紧紧围绕一个中心,贯穿一条红线,做到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形散神不散”的特征增加了散文的阅读难度,考场上有的同学读了一篇散文后,往往不知所云,不得要领,这样硬着头皮去答题,结果自然是答不到要点上去,多为无效答案。
“形散神不散”的特征更是命题人设题问题时必须考虑的因素,考生只有依据文体特征分析散文的形式、内容以及主题,才能理解文章,提高答题准确率。
一、梳理文脉《考纲》要求考生“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C。
散文往往“形散”,笔墨似随意挥洒,为了做到“神不散”,在结构上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线索正是把文中各个部分的材料串起来的那根“红线”,它可以是某个中心事件,某个实际的物体,也可以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当然,也可以是人物。
第16课《散文二篇》课件精品
用“是,……而不是” 形成强 烈对比,既观点鲜明,又有节 奏和气势使读者容易接受,又 沁入心灵。
表达了无 可奈何的 思想感情。
合作探讨究
欲扬先抑
3、本文运用哪种写作手 法?有什么作用?
本文先谈生命易逝, 感到无奈
再谈生命的永久,赞 叹不已
最后联系现实生活, 高唱生命的凯歌。
三个层次, 条理清晰, 章法井然。
合语作言探品讨析
1、第一段末尾写道:“在这 件事上我们都是这样可怜!” 为什么这样说?
课文解析
7、怎样理解“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 落的花朵里永存……”
“凋谢”的是一个个个体,一朵朵花朵。 “永存”的是生命永不休止的繁殖着,蔓 延着,随处显示它的快乐和威势。不断给 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永远充 满生机。
合作探讨
1、文中作者的感情有变 化吗?是怎样变化的?
作者的感情是有变化的。
“依然”的意思是依旧、照旧的 意思。这句话具体表现了生命尽管是 卑微的,柔弱的,但经历了严寒之后, 它依旧和原来一样生根、发芽,茁壮 成长。一个“钻”字有力的表现了生 命力的顽强,不屈不挠的精神。
合语作言探品讨析
4、在春天,我们以着同样感动的眼光看着山坡 上那些小牛犊,它们跳跳蹦蹦,炫耀它们遍身 金黄的茸毛。
合语作言探品讨析
6、请简要概括文章第②段的论述层次
作者先以恺撒与亚历山大为例,指 出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接着从反面指出人们对生活的偏见; 最后得出结论“我们最豪迈、最光 荣的事业乃是生活得写意”。
合语作言探品讨析
7、我们的责任是调整我们的生活习惯,而不是 去编书;是使我们的举止井然有致,而不是去 打仗,去扩张领地。我们最豪迈、最光荣的事 业乃是生活得写意,……
情感的抒发和理念的表达
形象构成(雕
刻线条):
简洁,粗重
文化意义:
一匹奋蹄预跃
浑厚雄健的宏伟气势,又可见 强大西汉时代风貌的象征及审
的骏马。
美特点。
思考与回答
是不是所用材料相同,表现的意 蕴一定相同?
《南京雨花台革命烈士群雕》
思考与回答:
是不是表现的形象相同,意蕴 一定相同?
虢国夫人游春图(局部)
1.物质材料:绢本,设色,纵51.8厘米,横148厘米
次 另外还指时代精神和民族精
神。
霍去病墓石刻群雕在中国雕塑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作品以其简洁的造型, 粗犷的风格,浑厚雄健的宏伟气势,不仅寄托了对英雄的歌颂和哀思,也反 映了强大西汉时代精神面貌。霍去病墓的石刻群雕,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发 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是汉代以后中国古代大型纪念碑雕刻的典范之作。
3.作品物象:画中这八骑人马包括一 女孩共九人,在行进的行列中,从头 至尾,充满了舒情,闲适,勃勃生气。
4.文化意义:在张萱之前,专画妇女 的人物画很少见,而象顾恺之《女史 箴图》一类的画,大都是宣扬封建道 德的。从这一角度讲,张萱画现实生 活中妇女题材,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思考与回答
2.形式构成:作品通过劲细的线描和色调,使作品浓艳而不失其秀雅。全画 构图疏密有致,错落自然。人与马的动势舒缓从容,正应游春主题。画家不 着背景,只以湿笔点出斑斑草色以突出人物。图中用线纤细,圆润秀劲,在 劲力中透着妩媚。设色典雅富丽,具装饰意味,格调活泼明快。画面上洋溢 着雍容、自信、乐观的盛唐风貌.
1.物质材料
意
蕴 的 2.形式构成
四
个 层
3.作品物象
次
4.文化意义
1.物质材料:这是艺术作品意
画家马刚以灵魂的笔触访问美学的山水(节选)
T8传媒甘健整理提供以灵魂的笔触访问美学的山水(节选)——著名画家马刚山水作品读悟文/雒青之马刚的山水画呈现着一种奇特的斑斓,那是与画俱来的无可蒸发掉的多元素交织纠缠而又意象峥嵘的美学徜徉。
表面看马刚营造的诗性意境并不煞费苦心,他似乎让自己的笔墨轻灵地飘动着、闪烁着、洋溢着无所不在的光色,画面上极为饱满而洁净的色彩仿佛显示了声音的本质,使他的山水画升腾着宁静中的私语和热烈中的微风。
然而马刚又毕竟是受过大师指点的美学思索指向性极深的山水画家,他从来不让表面的东西成为唯一的甚至可以提前透支的属性,所以他的画风很有点不好言传的情节、细节、环节,这些能够构成美学特征的要素,往往就是他的作品中最不招摇又耐人寻味的价值中枢。
与我看到的为数甚多的山水画家所画山水确有不同的是,马刚的山水不是对自然轮廓的记忆式或回眸式的录影,而是从容地让自己内心的印象抵达山水的魂魄,每一幅作品都可视作印象的笔记,是音画交响的山水为他徐徐绽开的美学印痕。
这么多年以来,马刚对山水世界始终保持着鲜活的如同初恋般的洞察力,在他的审美系统中,山舞水翔的律动感和草木生辉的韵味,是他要竭力捕捉并一饮而尽的甘霖雨露,也是他的作品中最有浪漫性、抒情性的精确蕴涵。
在我看来,马刚对山水的理解和操作都达到了超越经验的能力。
从一定意义上说,马刚的山水画作品中处处都有一对理性的自我和感性的自我,它们像孪生姐妹一样在画面深处不失和谐地发生着碰撞、回响、反射。
当我第一眼看到《古岭秋风》和《日长风静》两幅作品时,显然被画家马刚折服了,倒不是因为他的天赋和气质的独特吸引力,而是因为他在作品中传达出来的浓郁感情色彩和强烈主观印象,让山水画的艺术气息瞬间占据了心灵。
《古岭秋风》和《日长风静》、《古坡系列》等作为解读马刚山水画作品的最佳文本,我认为有四点不能忽略的特质:一、山水画作品过度追求物景的清晰是不足取的,而马刚在不排斥物景的前提下对心景心象的高度把握和精准提炼令人惊奇。
《黑骏马》赏析ppt课件
最新版整理ppt
12
《黑骏马》故事梗概
二十多年前:
“额吉!我把白音宝力格交给你啦。” 白头发的奶奶高兴得笑眯了眼,亲热地把我
揽进怀里,滋地一声在我额上亲了一下。 一旁有一个文静地喝茶的、黑眼睛的小姑娘。
“你叫什么名字?” “索米娅。你是叫白音宝力格吗?”
最新版整理ppt
13
《黑骏马》故事梗概
十四年前:
九年前(18岁):
也许是因为几年来读书的习惯陶冶了我的另 一种素质,也许就因为我从根子上讲不是土生土 长的牧人,我发现了自己和这里的差异。我不能 容忍奶奶习惯了的那草原的习性和它的自然法律, 尽管我爱它爱得是那样一往情深。……一种新鲜 的渴望已经在痛苦中诞生了。这种渴望在召唤我、 驱使我去追求更纯洁、更文明、更尊重人的美好, 也更富有事业魅力的人生。
最新版整理ppt
21
《黑骏马》故事梗概
“巴帕,我看见了门口拴的黑马。”小女孩怯生 生地说,“妈妈以前说过,我的巴帕会骑着一匹 黑骏马来看我们。”
“其其格,你妈妈给你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这匹马么?” “嗯。讲过的。”“巴帕——这马真的名叫钢
嘎·哈拉吗?” “当然。”
最新版整理ppt
22
《黑骏马》故事梗概
她变了,若是没有那熟悉的脸庞,那斜削的肩膀 和那黑黑的眼睛,或许我会真的认不出她来。她 身上消逝了一种我永远记得的气味;一种从小时、 从她骑在牛背上扶着我的肩头时就留在我记忆里 的温馨。
“他以一个人的存在平衡了中国文坛。”
最新版整理ppt
5
张承志代表作
小说集《黑骏马》《北方的河》《黄泥小屋》 长篇小说《金牧场》《西省暗杀考》《心灵史》 散文集《荒芜英雄路》《清洁的精神》《聋子
肇自然之性 成造化之功——试论马刚的画
一个人恭谨地于尘世间安身立命,随遇而安,又不安,经由数十年的探寻,上苍才可能给这样执着的艺术家显现一些超绝于尘世本相的真谛。
这真谛,即是艺术之为艺术的命门所在。
一个艺术家,能不能摸到这命门而有所造就,能不能“脱尽习气”而“得大道”,即是他最终的宿命了,成毁之机绝不是艺术家本人所能全然把握的。
忽忽数十年过去,尘世于艺术家确是残忍的,残忍得几乎不见痕迹。
《红楼梦》第二回中,贾雨村闲游“墙垣朽败”的智通寺,见到门联说书:“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他不禁感慨:“这两句话,文意虽浅,其意则深”。
已是“知天命”之年的马刚,于这样的话感受亦会是很深的。
人生如许,艺术亦是这样的进退往复,需要时间才能缓慢领悟。
中国传统的艺术是柔性的,近乎太极,人们欣赏惊鸿一瞥的少年天才,但更为看重的是大器晚成。
“少年天才”给人以惊喜,“大器晚成”能够慢慢品味,如周作人笔下的老笋头煮汤,愈品愈有滋味。
那些中年不断进益的艺术家,他们中年到晚年炉火纯青的作品,让人明白什么是好的艺术。
在马刚的画里,我即看到了这样延伸的脉络,那些山水画的内里,也隐约显现了他于自然和人世本相的窥见。
自 然 之 性 造 化 之 功肇成——试论马刚的画著名山水画家马刚。
文/人邻一马刚在学院里经由了包括不同画种的训练,也早早就接触了大量的西方绘画理论,甚至是先锋艺术的影响。
但几乎与此同时,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包括书法、石刻甚至民间艺术,却宿命一样地成为马刚的美学选择。
对于中国画这种古老的几乎是受限于纸与墨的艺术形式,马刚在艺术创作的初期不惟是完全的深入而屈从,无力自拔,而是几乎在研修的同时即有着适度的反叛,和尝试性的重新认识。
从画家自己保留下来的初作,我们可以看到他早期努力突破的痕迹。
他的水墨画,一方面近二西陇山居(中国美术馆收藏)(43cm×136cm)(2003年)乎无意识地保留了传统,对新文人画风亦有所体悟;另一方面是对西方表现性的绘画技法,有意识的甚至是强制性的吸收。
2021年《生命生命》读后感(15篇)
2021年《生命生命》读后感(15篇)《生命生命》读后感1今天,我们在语文课上学习了《生命生命》这篇课文。
我对这篇课文印象非常的深。
这篇__的作者是杏林子—原名刘峡。
因为她得了严重的关节炎,所以她的手不能抬、头不能转、脚不能迈,她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坚强地活了下来。
我从心里升起了对她的无限敬意。
《生命生命》这篇课文主要以《飞蛾求生》、《砖缝中的瓜苗》、《倾听心跳》这三个故事来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意义。
当我读到第一个故事时,我被这一句打动了,“……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一只小小的飞蛾面对危险,不管是否能够逃生,它都努力地去克服和战胜。
连飞蛾都有勇气活下来,何况我们人类呢?在这篇__的最后一段,刘峡说:“虽然生命短暂,但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这句话让我意味深长。
“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可以努力给生命创造价值,让生命穿越时空,成为永恒。
”在电视《生活帮》栏目中,也常常报道一些不尊重、不珍惜生命的人和事。
比如:一位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因为他干了活,老板拖欠他工资,他就爬上塔自杀。
但我们更多的会看到见义勇为、舍己求人的好人。
比如:我们山东的英雄小伙—牛作涛,在广州为了救一名落水孩子的生命,却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雷锋说的一句话:“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
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虽然,我也许不会像英雄们那样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我会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让自己成为一个对祖国和人民有用的人,让自己的生命更加光彩有力。
《生命生命》读后感2自从老师教了我们《生命生命》这一课,让我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读后感《生命生命读后感450字》。
读了《生命生命》这篇课文,我心潮起伏。
那拼死求生的飞蛾,那不屈向上的小瓜苗,都在用行动无声的告诉我:它们是多么热爱生命,多么珍惜生命啊!即使那只飞蛾早已知道,逃不过人类的手掌心,可它还是极力鼓动双翅,没有放弃一丝一毫的希望;即使那一截小瓜苗在没有水分、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破壳而出、不屈向上、茁壮成长,即使它仅仅活了几天,但它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仍努力生活。
《生命生命》读后感32
《生命生命》《生命生命》1 生命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我从来没有好好想过,更没有向周围的人问过,我觉得这个问题对于我来说太早了,可是今天我读了杏林子的文章后,我明白了自己应该考虑这个问题了,并且我如今已经知道:生命是一只奋力挣扎,与死神搏斗的小飞蛾。
虽然它的生命只有短短的9天,它也不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
生命是一粒香瓜子,不屈向上,努力生长,尽管它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只活了几天。
生命是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
每个人可以白白地糟蹋它,每个人也可以好好地使用它。
一个12岁的少女,就患上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头不能转,手不能抬,脚不能走,但她坚强地活了下来,并活了63岁,她一生给我们留下40多部书籍,更让人震撼的是,她把自己的稿费全部捐给了“残障福利基金会”。
她就是今天我读的《生命生命》的作者——杏林子。
她是一位让所有人尊重的人,因为她不仅有顽强的生命力,她更有高尚的人格。
从这篇文章里我懂得,一个人生命有限,但给人类可以创造无限的价值。
你的生命,你不珍惜,遇到点坎坷就趴倒、遇到点磨难就想放弃自己的生命,那么你连一只飞蛾、一颗瓜苗都不如!我如今才明白为什么妈妈总说要珍惜自己、爱自己这句话的意思了。
所以,让我们像杏林子那样,热爱自己的生命,让自己的生命活得荣耀有力!《生命生命》2 我学习了《生命,生命》这一课,我学会了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读了:“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这一句话,我感受到那种生命力,种子不怕困难,用自己的嫩牙冲破坚硬无比的外壳,不受周围环境的干扰。
它知道自己生长在一个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但它并不难过,而是英勇的面对,虽然只活了几天,但让我很佩服,它那种不屈的精神。
“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焕发荣耀,表达无限的价值。
”从这一句话中,我想到那些遭受一点挫折就想死了人。
我想对他们说,你们应该爱惜生命,失败了,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重新再来,永不放弃。
贵州省六盘水市2024届中考语文适应性模拟试题含解析
贵州省六盘水市2024届中考语文适应性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取缔颤巍巍正襟危坐气冲斗牛B.诀别秫秸秆催枯拉朽纷至沓来C.狼藉狙击手恍然大悟珠两悉称D.奔弛流水账漠不关心负箧曳屣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伎俩电线杆励精图治消声匿迹B.国籍坐标系如雷贯耳鼎鼎大名C.讴歌儒子牛眼花缭乱趾高气扬D.松驰识时务怨天尤人破釜沉舟3.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A.惩.(chěng)罚星宿.(xiù)因地制.( zhì)宜忍俊不禁.(jīn)B.栈.(zhàn)桥附和.(hè) 根深蒂.(dì) 固谈笑风生.(shēng)C.诀.(jué)别木讷.(nè) 脍.(kuài)炙人口妇儒.(rú)皆知D.庇.(bì)护遒劲.(jìn )叱咤.(zhà)风云引经剧.(jù)典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朱自清是我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的著名散文有《背影》《荷塘月色》和《秋天的怀念》等。
B.《白杨礼赞》的作者茅盾,字雁冰,是作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品有《子夜》《春蚕》《林家铺子》等。
C.《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用寓言阐述道理是其一大特色,《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都选自此书。
D.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诗人。
他创作的四大悲剧是《哈姆雷特》《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
张大千的书法艺术特色研究
张大千的书法艺术特色研究作者:蒋嘉诚来源:《美与时代·中》2023年第09期摘要:张大千是我国近代知名的泼墨画家、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有着清隽奇肆、跳荡灵动的鲜明艺术特征,创造出了别具一格的书法艺术形式。
张大千书法创作有着极具个人魅力的艺术风格,被人们称誉为“大千体”,对于近代书法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张大千的书法艺术特色展开分析与探讨,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学习了解其书法艺术风格与文化内涵。
关键词:张大千;书法艺术;特色张大千作为近代艺术大师,他的艺术作品“包众体之长,兼南北二宗之富丽”。
张大千不仅在绘画艺术领域有着极高的造诣,在书法艺术方面同样有着出色的成就,他的书法字体刚柔并济,与泼墨山水畫大气磅礴的形式美相得益彰,让人赞叹不已。
张大千的书法创作发展之路,早年是拜师于李瑞清、曾农髯二人,其能够逼真地临摹李瑞清的书作,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
在这之后他又向多位良师拜访学习,参以《瘗鹤铭》及宋代大家黄庭坚的笔势,并将自身的审美趣味、艺术创作风格以及生活情感经历等融入书法艺术创作实践中,最终形成了与众不同的独特书法艺术风格。
一、张大千的书法艺术发展溯源和风格演变张大千的书法有着属于自己强烈的创作个性风格和鲜明的艺术特点,通过深入鉴赏分析他的书法作品,能够探索到其心灵中的重要文化取向和风韵神采,同时还可以窥测到书法线条之中的微妙之处。
张大千是以绘画闻名于世,是一位名扬中外的国画大师,因而很多人会忽视他的书法艺术成就。
但是他的绘画艺术创作基础实际是来源于书法学习创作经历,他的书法创作艺术风格是建立于“当始于童时奠定的入门功夫,承继师门的教道与其对诸名家的心追手摩”[1]。
张大千最早书法入门的时候是21岁拜曾熙、李瑞清为师,这两位书法大家极为推崇魏碑,即中国南北朝时期(420—588年)北朝文字刻石的书法字体。
其是一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过渡性书法体系,为现代汉字的结体、笔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张大千在书法创作学习过程中,遍学“三代两汉金石文字,六朝三唐碑刻”,同时也遍临北碑,从而练就了极高的书法临摹和背临本领。
一首生命的赞歌——浅析纪实片《生命的礼物》的艺术特点
2020/12下一首生命的赞歌———浅析纪实片《生命的礼物》的艺术特点阴马玥莹摘要:伴随互联网和科技手段的迅速发展,广播电视节目更加强调和追求时效性,又因受节目时长、播出时段固化等影响,使得节目在制作上易流于表面形式,缺乏内涵和对主题的深层思考。
而有一批电视制作人依然能在“快餐式”的生产样式中,保持初心、深度挖掘,创造出了具有较高艺术品位和社会影响力的电视节目。
文章从创意、美学、镜头运用、后期配音等方面,对《生命的礼物》的艺术特点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纪实片长镜头“代入式讲解视角”真实的力量“上苍给了我们生命,我们用奉献去拥抱”,这是出现在电影《生门》中最开始的镜头里的话,而泰戈尔的这句话同样也适用于纪实片《生命的礼物》。
下面对此纪实片进行简单的分析:节目创意《生命的礼物》这档节目是由北京卫视自制的一档大型公益活动,此节目给予自己的定位是———“治愈系”。
通过打造“全中国12间最阳光的病房”,向生命致敬;感受生命的顽强,传递一种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更以温情的方式传递向死而生的力量,独具匠心。
这档节目首先聚焦于生命本身,同时又从纪实的角度探微社会医疗状况,在这里,“有时是治愈,常常在帮助,总是在安慰”这句话得到了深刻而充分的诠释。
在表现对生命的尊重的基础上,更有另外一层含义是体现行医真谛,进而起到缓解医患关系的作用。
纪实片里美的体现从古希腊时期,哲学家们就一直在探讨美是什么这个话题。
柏拉图认为:美是理念;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而中国的道家则认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对于美是什么的答案有很多,在了解到这些理论的基础上,人们就要明确“美”和“美的”这两个概念。
凡是美的那些东西就是美吗?如果只有美的东西才能叫做美的话,那么罗丹的《欧米哀尔》就不会被普遍评价为艺术上“化丑为美”的上乘佳作,断臂维纳斯也不会成为被人熟知的经典了。
因此,美的东西并不一定是美的。
正如《老子·十二》中的一句话:“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就是这个道理。
从《牛鬼蛇神》至《唐宫》:马原标签时代的终结
从《牛鬼蛇神》到《唐·宫》:马原标签时代的终结杜婧一 程 革 开启中国“先锋小说”创作风潮的领军人物马原,在20世纪80年代可说是文坛的一面旗帜,其独特的叙事形式和标志性的“叙述圈套”成为评论界争相探讨的现象。
在上世纪80年代文学短暂的“黄金时代”里,马原的藏地文化背景、新鲜的叙事特征以及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创作观念的吸收与借鉴,使他的小说充盈着中国文学不曾有过的新颖感和惊异感,当时的读者对如此“另类”的写作方式毫无招架之力。
评论家吴亮在那篇知名的《马原的叙述圈套》中评价其说:“马原是属于最好的小说家之列的,他是一流的小说家。
”①吴亮提出的“叙事圈套”很快成为对马原先锋叙事的标志性概括,后来的评论者都难以避开这一特性。
此外吴亮还用“叙述崇拜、神秘关注、无目的、现象无意识、非因果观、不可知性、泛神论与泛通神论”八个词来概括马原的创作,“叙事圈套”和“元小说”写作成为马原先锋小说的特征标签。
只不过,来势汹汹的事物往往难以持久,随着时代的转折和文学的变迁,先锋派也随之萎靡、沉寂,很快淡出人们的视野。
随着先锋文学浪潮的整体回落,马原明显流露出后劲乏力,激流勇退,最先选择了息笔,留给守望者们大片空白的猜想空间。
令人意外的是,2012年,蛰伏20载的马原带着长篇小说《牛鬼蛇神》杀回了文学界,这在圈内引起不小的震动,接下来的几年里,《纠缠》《黄棠一家》等多部长篇相继问世,不由得引发众人对先锋往事的种种回想。
2017年12月,马原的最新长篇历史小说《唐·宫》出版,再一次颠覆了读者对他的认识,一时间引发评论界和读者的猜想———马原的小说创作要彻底转型吗?回顾马原近40年在创作上的起落折转,尤其是回归后几经更替的创作抉择,这位不再年轻的先锋小说家在争议声中已悄然转身。
近年来马原专注于长篇小说写作,曾经那些尖锐鲜明的先锋叙事特色在回归后的作品中渐渐隐去了身影,在告别标签化的时代里我们仍能依稀辨认出其先锋精神的存续与蜕变。
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短文阅读考点练习及答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短文阅读考点练习及答案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飘香的生命突然,觉得办公室内流动着一股熟悉的香味,很熟悉,却一时想不起来是什么香味。
开始,还以为是某个同事身上的香水味。
可一个个挨着猛嗅了一番,却都不是。
这时,有人提醒:“这是桂花香吧。
”这才恍然醒悟,这确实是桂花香啊!于是,赶到室外,走到立在人行道旁的桂树旁。
果然,一股浓烈的幽香沁人心脾,激荡魂魄。
再仔细瞧去,在那密密的树叶后面,那些米粒大小的嫩黄的花儿正如天空的星星闪烁,却又十分静谧,毫无张扬之意。
瞧着瞧着,我的眼睛就湿润了。
这些惹人怜爱的小东西,竟在偷偷地飘香,飘香了像什么都没发生似的,静静地立在枝头,等着悄悄地凋零。
我们如不仔细瞧,还不知道它已经到过这个世界,已经香过这个世界。
这时,我的思绪触到一段最温柔的记忆,那是上中学时一个同学讲的故事。
当时,这个同学家里很穷,为了省电,他每天晚自习后十一点钟才回家,而那时,学校的大门也在他走后一段时间才缓缓地关上。
他一直以为大门是要到那个时候才关的,因此春夏秋冬,他天天如此,从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直到有一天,他被锁在校园内过了一夜,他才知道学校大门是十点钟就关的,而原来关门的老大爷生病住院了。
直到那时他才明白,老大爷一直在默默地为他开着方便之门。
当他流着泪买了一大堆礼品去看老大爷时,老大爷已经去世了。
……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为了那个默默行善的老人。
我们的心湿漉漉的,因为在那一刻,我们才醒悟,其实我们每个人身旁都有那个开门的老人在为我们开着方便之门,他们就像这小小的嫩黄的桂花,悄悄地释放着幽香,然后悄悄地凋零。
他们不张扬,是因为他们的生命本就是如此啊!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嗅.()沁.()人心脾凋.()零静谧.()2.把下面的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短文补充成语。
()醒悟激荡()默默()()之门4.第3自然段中画线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和“我们的心湿漉漉的”,其原因分别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飘香的生命》写出了作者对生命的什么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请认真阅读下列选文,完成问题。
谱写昆虫生命的诗篇—昆虫记阅读展示课成都高新滨河
他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展现偷粪球的场面,动作描 写生动形象,心理描写惟妙惟肖,语言轻松幽默,让 一个贼头贼脑,心怀不轨的胖蜣螂形象活灵活现,跃 然纸上。
螳螂把他的翅膀极度地张开,它的翅膀竖了起来,并且 直立得就好像船帆一样。翅膀竖在它的背上,身体的上端弯 曲起来,样子很像一根弯曲着手柄的拐杖,并且不时地上下 起落着。同时,它还会发出一种声音。那声音特别像毒蛇喷 吐气息时发出的声响,螳螂把自己的整个身体全都放置在后 足的上面。显然,它已经摆出了一副时刻迎接挑战的姿态。 那对随时准备东挡西杀的前臂也早已张了开来,露出了那种 黑白相间的斑点。
螳螂的外表看上去相当美丽,身材纤细,体 态优雅,披着淡绿的外衣,拖着轻薄如纱的长翼, 它的颈部柔软,头可以任意转动,它甚至还有一 个精致的面孔,看起来温柔可人。 ——《昆虫记》
螳螂,昆虫,全身绿色或黄色,头呈三角形, 活动灵便,触角呈丝状,胸部细长,翅两对,前 腿呈镰刀状。 ——《现代汉语词典》
有些窃贼却不直接采用武力,它假装帮同伴一起推,其 实它并没有真使劲,等到达了目的地,球的主人就开始挖掘 土穴,准备把球埋在里面,此时,那只虚情假意来帮忙的蜣 螂便在球旁假装睡着了。待主人把球埋好,安心地离开了, 那只窃贼便会赶紧把球推出土穴,将球推走。若是这一切被 主人发现了,窃贼就会改变推球的方向,假装是在阻止球自 行滚对窃贼感激不尽呢。
谱写昆虫生命的诗篇
—《昆虫记》阅读展示课
成都高新滨河学校
杨洁
法布尔大事记
♦ 出生贫穷农民的家中。 ♦ 10岁,中学毕业,当工人自学 ♦ 21岁,一面任教,一面做动植物研究 ♦ 30岁开始,自学取得各种学位 ♦ 54岁,30年观察资料《昆虫记》第一版出版 ♦ 57岁,法布尔守着心爱的“荒石园”,研究着心爱的 昆虫,把劳动成果汇成一卷又一卷的《昆虫记》。 ♦ 86岁,《昆虫记》第十卷问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蠕动·生命》之创作历程马刚(河西学院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08级2班)摘要:四年的大学生涯已临近尾声,我以大山为素材来进行我的毕业创作,用以敬畏大山的雄浑、憨厚。
我无法考证大山之形成,地质构成之年代,我只知道,山之民,永远都向往山的魂,因为山是有感情的,那是山之民用汗水和泪水浇灌的。
正因为如此,大山有情、又泪、有生命。
我只想虔诚的用画笔来完成对山的仰望,因为我是农民的儿子。
关键词:大山;构图;色彩;肌理效果“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四年大学已临近尾声,在这里,我要用诚实的心来完成我的油画创作,用以抒写我的情感,作以挥手前温馨的回忆,为此,我不懈努力。
一、创作之构想只因为我是山的儿子,只因为我是农民的儿子,为此,我深感骄傲。
我的生命是大山下耕耘汗水的人滋润的,是依偎在大山的怀里成长的,我怀着诚实的心,敬仰着大山的魂,为此,我以我的形式,我手中的画笔来称赞它的憨厚、朴实,我要用它的体魄来完成我的创作。
万事万物都在生长,同样,大山以它独特的宣言证明着它的存在,一草一木,一虫一鸟,都赋予了它生命,这些蠕动的生命,或娇羞,或欣欣向荣,给予了大山以希望,也给予了人们以希望。
我的创作是一幅油画风景,在中国,油画是舶来品,起初,先辈们从法国、日本等国留学归来,相应的也介绍了油画,也因他们的学习,使中国艺术家从此开始了解油画,学习油画,了解它的历史。
在建国初期,由于社会性质的缘故,油画教育基本上沿袭苏联教育的模式,至今,它的教育模式还有一定的影响。
然而,历史在进步,时光在流逝,社会也在历史的长河中按照它既定的足迹发展,同样,这位舶来品大师也在本土中生根发芽,它没有脱离世界,而是在世界的东方找到了自己的归宿,于是有了它自己的艺术语言,也就是本民族的东西,也融合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同时,也吸收了世界各个民族的优秀的文化,而且我相信,它将在世界的东方树立起一座难以逾越的丰碑。
二、创作之准备在我创作之初,就是要做好创作的基本要素,也就是搜集材料的过程,在指导老师的建议下,搜集自己想要表达的物象。
起初,脑海里一片茫然,不知道自己要表达什么,匆匆忙忙之中,在网上找了一些相关的资料,仅仅是为了做些参考。
明白创作是我大学四年生涯的总结,在不经意间找到了一些旧照片,里面有我熟悉的要素,那就是大山。
我出生在农村,在大山脚下长大,一提及大山我感到非常的亲切,也是感动的。
我无法考证大山之形成,地质构成之年代,我只知道,山之民,永远都向往山的魂,因为山是有感情的,那是山之民用汗水和泪水有生命。
基本的要素都准备好了之后,先是画一幅素描稿,目的是为了给创作一个合理的构图、明暗关系以及画面的布局,还决定创作的尺寸大小。
素描稿的合理,才是真正创作的前提,可以说,世界上顶级的画家在创作之初都要画一幅甚至几幅详实的素描稿,是为了让自己的画面有一个和谐的构图,构图的和谐,才是整幅画面的和谐。
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我应该以仰视的山来呈现在世人面图一素描稿前,还有画面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就这样,画了两幅素描稿,才知道它的重要性。
素描稿的成型,得到了指导老师的肯定,这使我非常高兴。
接下来还要准备一幅小色稿,它是为创作做了基本的色调,在创作的整幅画面中,是遵循小色稿的总体色调来创作的,当然,还要在具体的应用中相应的做一些调整,是因为在创作中随着画面颜色的需要来做调整,在下文中,我再做详细的介绍吧。
小色稿完成之后,我的画面的总体色调为暖色调,在橙色和黄色相互交映之间,为的是表达大山的热情与豪迈。
在阳光明媚的蓝天中,羞涩的泛着点点白云,像小姑娘害羞了的小脸蛋,似乎藏在了很远的地方。
白云映衬在大山上,似乎是一层薄薄的棉被,仿佛给了大地以无限的爱,像母亲一样。
庆幸的是,我的小色稿又得到了指导老师的点评,使我受益匪浅。
大体都准备妥当之后,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我图二 小色稿 进入了积极创作的阶段,为了给自己一个答复,我须实诚且认真的完成我的创作,因为我钟情与她。
在生活中收集汗水浸泡的幸福,创作也是一样,我沉浸在艺术的美味中,呼吸者她的气息,感受着她的心跳,我知道,我深深地忠诚于她。
从早晨的晨曦,到黄昏的余辉,都在准备着我的创作,在不尽人意的时候,真想破口大骂个昏天暗地,当灵感赋予我力量时,似乎整个世界都是自己的,尽情于我的钟爱,你感受到了吗?三、创作之历程开始了我的创作,其问题多多,也投入了我全身心的感情,准备着每一天的告白,告白我心灵深处的呐喊,告白我对山的仰望,告白我对农民的敬重,告白所有的人们,请记住山的名字,记住山的灵魂。
一下子放在我面前的画布比我平时画的大得多了,不知道从何下手,再加上本身对素描和构图的基本功很差,要完成长160cm ×120cm 的画幅,真是有些踌躇,惶恐之下拿起了铅笔,按照素描稿的构图规格来开始了我真正意义上的构图,利用透视法则进行了基本的描绘,远近山川,皆在笔下。
对空间的处理,有了视觉上的感触,明暗交替下,投影等都相应的添加到画面中,用了几天的时间,(期间也不是时时在画,只是激情澎湃下才作画的。
)基本框架有了着落之后,剩下的只是用颜色来完成了,喜悦中有忐忑,不安的心理此起彼伏。
在画面的构图中,着重要表现中间那一段平地及空间的处理关系。
也大胆借鉴了中国山水画的某些所表现的空间意识,如宗白华说:“中国最早的山水画家六朝刘宋时的宗炳(公元五世纪)曾在他的《画山水序》里说山水画家的事务是:‘身所盘桓,目所绸缪。
以形写形,以色貌色。
’画家以流盼的眼光绸缪于身所盘桓的形形色色。
所看到的不是一个透视的焦点,所采取的不是一个固定的立场,所画出来是具有音乐和和谐的境界。
‘目所绸缪’的空间是不采取西洋透视看法集合于一个焦点,而采取数层视点以构成节奏化的空间,这就是中国画的‘三远’之说”。
这是中国古人所总结的透视法,也是对绘画中空间的一个真正的探索。
是的,油画在透视点上是集中在一个固定的焦点上,而我这里说的是,在我的创作中,我遵循油画的透视法,也想尝尝中国画里的那份节奏与和谐的境界。
在着手给大山增添色彩时,我先用大的色块把整个画布都填满了,在这个关系中我拉大了明暗对比,把投影及暗部用调和的深色与亮部的关系明显化,使反差拉大,对比明确。
人对色彩的视觉体验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生理观看和客观记录,更是主体心理体验的活动过程。
大的色彩关系铺完之后,然后找某个局部某个点的细节问题。
在画中间部分时,是我要着重刻画的地方,那突起的山丘,以及较为平坦的草地,噢,对了,还有那蜿蜒的沟壑,在处理它们的关系时,我使阴影部分和亮部形成强烈的明暗对比,亮部除在纯度极高的颜色中加入了白色外,有时直接使用了它们,纯度极高也是我画面的一个视点,而且在某些山地凸起的地方,直接用白粉点缀,再使这种强烈的对比出现在画面。
在我画面中,暗部及投影处大量的使用了蓝色,一则是反映了蓝天白云下的投影,更加说明这幅画是表现一个非常暖和,天空很蓝下的大山面貌;一则是要与小范围的橙色发生色彩中的补色关系,使画面具有急剧的跳跃感,也为了寻找一份视觉上及心理上的和谐。
人们面对不同的颜色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当一种颜色对人的视神经引起刺激时,自然会引起心理上的反应并产生兴奋感,我只是引用了色彩的心理反应而已。
相应的,我也大量的使用了黄色,因为它有着灿烂辉煌的,太阳般光芒的感觉。
在画画面底下的部分时,我大量的用了黄色、绿色,黄绿相间的草地,还有橙色般的炽热,在阳光的照射下,温暖了我的心,无限的遐想,仿佛有无限的创作激情。
在这里,色彩的补色关系也更明确,黄色和紫色之间,红色和绿色之间,都在画面中出现。
明度上的对比,纯度上的对比都做了细微的处理,色调也相应的黯淡了许些,这样会使视觉中心更容易到中间着力刻画的部分。
在处理山的最远处时,起先我基本上和前面画面的色调是一样的,只不过是纯度降低了,明度提高了罢了,尽可能的让它朦胧些,让人在视觉上的透视感就是让它后退,造成画面中空间境地,也使观看的视觉自然的放在中间部分。
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在处理远处的山时,让它接近天空的颜色,用了冷色调,于是换其原来面貌,其色相也变成了蓝灰色,虚虚地使画面很自然的退远了许多,也是画面的空间的空间感更为强烈。
时间在指缝间无意的滑落,不经意间我的创作已接近尾声,而在这个过程中,是我要学会耐得住寂寞,心踏实地的虔诚的用手中的笔来完成自己心目中的物象。
郑板桥曾言:“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就是对某一物象要经过不同的意识阶段的处理。
在画天空时,在刚开始用蓝色画的色块中再加入白色直接在画布上进行调和,在出现云彩的地方直接用白粉堆积而成,也适当的加入了黄色、紫色等,就这样,天空也算是完成了。
接下来是真正的问题所在了,也是我最难把握的地方,就是要在画面中用颜料做某些肌理效果,是要着重表现中间的部分,一些明暗交界处,受光部分及地面的突起部分。
特殊肌理在平时没有学习过,自己也没有尝试过,所以是我发愁的地方。
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我用刮刀把颜料在画板上调和后或直接用纯色在画面中尝试了起来,相应的在前面提及的地方都画完了。
为了使画面中的颜色丰富,而恰恰用刮刀调和的颜料有一种不均匀的效果,在画面中或提或按,或直接涂抹,使肌理中中尽可能的使颜色丰富起来。
在处理前面草地部分时,我先用刮刀做了某些肌理,使刮刀在画面中抑扬顿挫,使草的感觉更加逼真,然后用小笔把颜料一点一点的点在画面上,当画笔和画布接触时用力一提,使颜料随及画笔带了起来,有一种毛茸茸的感觉,仿佛小草在画面中长出来一样。
这是我的初次尝试,出现的问题也很多,比如在做某些肌理只是一味的堆积颜料,而没有考虑到画面的整体效果,也使肌理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肌理效果是为了突出山的厚重感,山的坚实,包含着无穷的能量,也象征着生命的力量,同样,我们要尊重生命,尊重山的灵魂,尊重自然之规律。
四、创作之感悟油画,在我国的足迹短短一百多年,经过几辈人的尝试,虽借鉴外国的多,外国影响得也多,但尝试后的今天,也自然的融合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油画民图三完成作品族化也成了历史的必然。
我华夏古国,儒家、道家、法家等各家文化博大精深,有其别国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在艺术这片天地里,书法成为无论哪个朝代的画家都必须练就的功夫,以书法入画是中国画遵循的主线。
比之油画,中国画有其深邃的意境在里面,那种发人深省的文化包罗万象,不管是以诗入画还是以画入诗,都深刻的反应文人的心中抱负。
而油画不同,它也是画家表现心中理想的方式之一,然则反应现实之现状,其跳动的色彩以及科学的色彩关系是他们画面中的重中之重,经历了各家流派,也形成了各种思潮,主要也是探讨艺术之发展,期间,艺术批评家扮演者举足轻重的作用,或许这就是中西方艺术之比较。
然而,当今中国油画追随各种流派,其遵循流派之思想也不同,有现实主义、抽象主义、超级写实主义等等,派系繁多,艺术界之幸事,还是……这种情况,可以说把外国的借鉴的很好,甚之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