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法

合集下载

北大书法公开课十五讲笔法

北大书法公开课十五讲笔法

北大书法公开课十五讲笔法北大书法公开课十五讲笔法,是北大书法团队推出的一门笔法讲座。

该讲座以十五种常用的笔法为教学重点,通过详细的解读及多次实践,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笔法。

一、白描、线描白描又称素描,是一种没有呈现光影的绘画方式。

线描是一种轮廓线和细节线条的表现方式。

两种描法的基础笔画都是细、匀、有力的直线条。

二、点画点画是一种用点点构成线条的绘画方式。

点的大小和间隔直接关系到作品整体效果的优劣。

三、钩画、勾画钩画和勾画都是用化妆刷在纸上划出特定形状和线条,如钩形、勾形等。

两种方法在笔画的追求上均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四、泼墨泼墨是中国传统画法中的一种,可以展现出独特的韵味和形态。

泼墨的关键在于墨的质量和墨的分布。

五、宣纸的运用宣纸作为书画必备的材料,其选材、加工、保存都有一大堆技巧。

了解这些技巧能够更好地发挥宣纸的效果,更好地展现作品的质感和韵味。

六、毛笔毛笔是中国传统书画中最为重要的工具之一。

了解其选材、制作、使用和保养都是掌握书画技能的关键。

七、颜料的调制和运用选好颜料可以令作品更有质感。

掌握颜料的调和和使用方法也是书法学习者必须要掌握的技能。

八、用笔方法不同的线条、不同的线条粗细、不同的速度,都会影响书法作品的效果。

了解用笔方法,让自己的书法作品具备更为优美的线条和更为饱满的手感。

九、墨色的呈现墨色的呈现因材质、配比和运笔抑扬有致等因素不同,会成就不同的墨色效果。

书法学习者能够驾驭墨色的呈现,才能更好地打造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书法作品。

十、粘水粘水是为了控制墨色稠度的一种方法。

无论是写飞白、段落还是硬笔书法,都要掌握好这一技巧。

十一、提笔书法的起笔和收笔非常重要。

提笔操作不仅仅能够起到跳跃的作用,还可以控制书法笔画的宽度和变化。

十二、用纸掌握不同类型的书法纸的质感和表现效果,让自己的书法作品更显高质感、高水准。

十三、写出字所表达的意境书法既是一种绘画艺术,同时也是一种文化载体。

在写书法的同时,要将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融入其中,让读者在欣赏作品时,能够领悟到作者所表达的意境。

22种笔法,学会你就赚了!

22种笔法,学会你就赚了!

22种笔法,学会你就赚了!我国的书法文化博大精深,在三千多年的书法文化发展过程中,经过历代书法大家的实践和揣摩,形成了几十种笔法和章法技巧,其中仅笔法一项就达二十多种。

那么,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理解这些笔法?是不是每一个笔法都必须掌握呢?本篇就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这方面的问题,欢迎师友同好关注、交流和商讨。

▲ 唐· 怀素《苦笋贴》在说明这些笔法之前,我先将这些搜集到的笔法名称罗列一下,以便大家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接笔、过笔、衄笔、挫笔、抢笔、顿笔、蹲笔、驻笔、提笔、按笔、转笔、折笔、翻笔、断笔、揭笔、打笔、战笔、蹙笔、息笔、押笔、结笔、憩笔01接笔所谓接笔,顾名思义就是两笔画相连接的意思,比如一个“单立人”旁,撇画和竖画这两个独立的笔画相接,用的就是接笔笔法。

这个接笔不是一个复杂笔画的两个动作,比如“横折”笔画的横笔和竖笔,这是一个笔画,其中的横竖相接不是这个“接笔”讲述的意思。

接笔,除极少数情况,一般是虚接,或者称为尖接,也就是说,同上一个笔画相接的笔画起笔一般出尖,虚接于其上。

清代书法家蒋和在《书法正宗·接笔法》中说:一尖接“人”;二尖接“冂”;三尖接“支”,即三笔的末锋都是尖接;四尖接“攵”;五尖接“欠”,即五笔在一处,须用五尖。

五种尖接具体字例尖接,是接笔笔法的重要技法。

清代朱和羹在《临池心解》中说:字画承接处,第一要轻捷,不着笔笔墨,如羚羊挂角。

这里,老朱先生用的“羚羊挂角”真是神来之笔,十分形象。

实际上,古人在实际写字时,也不一定都是尖接,这要根据不同的书体而定,比如,写颜体楷书,可能有些接笔处就用到实接。

说到接笔笔法,古人还特别说到了“行”字,称之为“两并遥尖接”。

即,“行”字的右旁,第二画不可用折,又不可紧接,只能以尖笔遥接于左旁。

并遥尖接02 过笔过笔,是行笔笔法之一,在楷书中有,在行草书中更多见。

对于“过”的理解,元朝书法大家陈铎曾在《翰林要决·血法》中有专门论述:过:十分疾过。

钢笔字的执笔方法和书写姿势

钢笔字的执笔方法和书写姿势

钢笔字的执笔方法和书写姿势钢笔字是一种非常优美的书写艺术,它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才能写出漂亮的字体。

在学习钢笔字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执笔方法和书写姿势,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钢笔字的技巧。

一、执笔方法1.握笔方式钢笔字的握笔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三角握笔法,另一种是直握笔法。

三角握笔法是指将笔夹在食指和拇指之间,中指轻轻支撑笔杆,形成一个三角形的握笔姿势。

这种握笔方式可以使手指更加灵活,书写起来更加自如。

直握笔法是指将笔杆直接握在手掌中央,手指自然弯曲,形成一个直握笔的姿势。

这种握笔方式适合写大字和粗体字,但不适合写细致的字体。

2.笔杆角度钢笔字的笔杆角度是指笔杆与纸面的夹角。

一般来说,笔杆与纸面的夹角应该在45度左右,这样可以使字体更加优美。

如果笔杆与纸面的夹角太大,会使字体变得僵硬,如果夹角太小,会使字体变得模糊不清。

3.笔杆压力钢笔字的笔杆压力是指笔杆与纸面的接触力度。

一般来说,笔杆与纸面的接触力度应该适中,既不能太轻,也不能太重。

如果笔杆与纸面的接触力度太轻,会使字体变得模糊不清,如果太重,会使字体变得僵硬。

二、书写姿势1.身体姿势钢笔字的书写姿势应该是坐姿,身体保持直立,双脚平放在地面上。

这样可以使手臂和手腕更加自由地运动,书写起来更加轻松。

2.手臂姿势钢笔字的手臂姿势应该是放松的,手臂应该自然垂下,手肘应该贴着身体。

这样可以使手臂更加自由地运动,书写起来更加流畅。

3.手腕姿势钢笔字的手腕姿势应该是放松的,手腕应该自然弯曲,不要过度用力。

这样可以使手腕更加自由地运动,书写起来更加自然。

4.纸张姿势钢笔字的纸张姿势应该是放在桌子上,与身体垂直。

这样可以使纸张更加稳定,书写起来更加准确。

学习钢笔字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经验,执笔方法和书写姿势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执笔方法和书写姿势,才能写出漂亮的钢笔字。

(完整版)练习笔法二十个动作

(完整版)练习笔法二十个动作
九、侧锋的基本控制方法 训练目的: 侧锋的基本控制方法。
11
说明: 笔锋位于点画侧边处的笔法称为侧锋。 步骤与要求: 1、斜向落笔,直接向右运行,即为侧锋。线条宽度保持均匀(图 a)。 2、按图 b 所示。书写各种线条。 3、临写图 c 所示点画。
十、折笔的控制练习方法
12
训练目的: 折笔的控制。 说明: 折笔的实质是书写时着纸的锥面发生了突然的改变。通常是由一面转为 相对的另一面。锥面变换时笔杆一般不上提,动作由手腕控制,迅速、 利索,不能停顿.只有使用弹性较好的笔才能出现典型的折笔线条。 步骤与要求: 1、取一枝干澡的狼毫笔,将笔杆垂直按下,停住,体察笔毫对手部的 反作用力(图 a)。不提笔杆,按箭头所示方向移动笔杆(笔杆基本保持 垂直),让笔毫变成图 b 所示位登.体察这一变化中手部的感觉。 2、按图 c 所示,继续做各种位置的折笔练习。 3、薛里,在纸制练习方法 训练目的: 控制提笔时笔尖所到达的位置。 说明: 提按是基本笔法之一,按的关键是轻重的控制,提的关键是提起后笔尖 位里的控制。当然,未必所有提笔都提至笔尖着纸为止.但这种提笔的训 练,同时训练了各种不同 高度提笔所需要的控制能力。
9
步骤与要求: 1、中锋匀速行笔,至预定位置后提笔,使笔尖停留在规定的不同位置 上(图 a), 2、笔杆垂直,动作轻松、准确.中锋行笔与提笔应连续而熟练,中间不 得有停顿。 3、观察图 b 各笔画.判断其弯折和结束时提笔应到达的位置,用铅笔做 出标记。临写。如形状不准确,检查对提笔位置的判断和控制,重临。
5
五、落笔方向的控制练习方法 训练目的: 控制笔毫落纸时笔尖的指向与指向的调整。 说明: 落笔方向是笔法的一个基本内容,单独提出训练对学习复杂的笔法有重 要意义。 步骤与要求:

书法的八个运笔方法

书法的八个运笔方法

书法的八个运笔方法一、中锋运笔中锋运笔是指笔锋在点画的中间运行,称为中锋运笔,亦即接触纸面的笔毛的运动方向与笔的运行方向相一致。

中锋运笔时,由于蓄于笔毛间的墨汁能随着笔的运行而顺利地注入纸内,因此能写出圆润浑厚,丰满充实的笔画线条。

蔡邕《九势》中云:“圆笔属纸,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

”说的九势中锋运笔。

毛笔笔锋呈圆锥状,接触纸面时,其中部最厚,贮墨多,所书线条能给人一种立体感。

但是毛笔在运行过程中也会出现于排笔刷子一样的“扁笔”现象,这时虽然仍属“中锋”范围,但所书线条薄怯枯扁,缺乏“圆笔属纸”的那种圆润感。

因此,用笔的技巧就在于调节笔锋,使其恢复、保持圆锥体状态。

一旦笔毫已开又到无法调节时,就需要用“舔笔”的办法使其变圆。

由于中锋运笔能写出浑圆有力的线条,使其产生三维空间的视觉效果,因此它是一种主要的用笔方法。

二、侧锋运笔侧锋运笔是指介于中锋与偏锋之间的运笔方法,这时接触纸面的笔毫方向与笔的运行方向呈约45度左右的夹角。

这个夹角越小越接近中锋运笔;越大,越接近偏锋运笔。

侧锋运笔时所书线条的形态和质感效果介于中锋与偏锋运笔之间。

由于侧锋运笔较随意,有利于承接上一个笔画的笔意,有利于书写速度的加快,古今书法家均大量采用侧锋运笔。

因此,侧锋运笔仍是"合法"的运笔。

但是,历代书家仍主张以中锋运笔为主,侧锋运笔为辅。

当然,是否采用侧锋运笔与所书的字体及书风有一定的关系。

明丰坊在《书决》中说:“古人作篆、分、真、行、草书,用笔无二,必以正锋为主,间用侧锋取妍。

分书以下,正锋居八,侧锋居二,篆则一毫不可测也”。

不过,这亦仅大概而言。

清金农曾自创“漆书”,横画居然笔笔偏锋,扁如排刷,突破了书家只用中、侧锋运笔的禁区,并自创新貌,就是一个特例。

行草书运笔时用偏锋过渡,紧接着以中、侧锋相承,既可省去笔笔换锋的麻烦,又可以变换一下趣味。

笔画过于单一纯正反会显得单调。

三、露锋起收(一)露锋起笔。

所谓露锋起笔是指起笔时笔锋表露在点画外面的起笔方法,亦称为直下起笔、搭锋起笔。

颜真卿十二种笔法

颜真卿十二种笔法

颜真卿十二种笔法
颜真卿是中国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作品以草书为主,被誉为“颜体”。

颜真卿的书法风格独特,有着十二种不同的笔法,分别是:
1. 贯鱼结贯通灵动,有律有序,行云流水。

2. 枯骨碎字骨峭正,髙低相间,断裂、飞翔。

3. 随意风狂放洒脱,追求流动、模糊之美。

4. 碎金诀笔锋如金铁磨砺而成,神韵包朴含金光。

5. 千纸堆多次交际堆砌,多变、变幻、叠翠累黛。

6. 浑然峻体弯转、布卷重,似山岚幅布正嶙峋。

7. 万龙旋笔端讲究长短,粗若大龙、纤细、婀娜轻旋。

8. 叠石蟾叠石层层,登台增气势卓越。

9. 刮叶狂大气磅礴、奔放、狂野,叶痕纵横、丰收满地。

10. 沙排粟激流勇退,形象如实,谲诡、温润如玉。

11. 欔槭栀实质品格、深内在以书为。

这些十二种笔法,既表现了颜真卿的个人风格,也体现了唐代书法的特点。

他的作品充满了自然、激情、浪漫和艺术感,对后世书法家影响深远。

正确握笔方法

正确握笔方法

正确握笔方法正确的握笔方法对于提高书写效率和保护手部健康都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握笔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找到适合自己的正确握笔方式。

1. 三指握笔法。

三指握笔法是最常见的握笔方法,也是最为传统的一种。

使用这种方法时,中指、食指和拇指共同握住笔杆,中指放在笔尖上方,食指和拇指夹住笔杆,形成一个三角形的结构。

这种握笔方法能够提供较好的控制力和灵活性,适合长时间写字或绘画。

2. 钩握法。

钩握法是一种相对特殊的握笔方法,它是将中指、食指和拇指一起向外弯曲,形成一个钩状,然后夹住笔杆。

这种握笔方法适合于需要大幅度运动的书写或绘画,能够减少手部疲劳感。

3. 拇指指握法。

拇指指握法是一种相对较为轻松的握笔方法,它是将笔杆夹在拇指和食指之间,中指则放在笔杆的下方支撑。

这种握笔方法适合于需要快速书写的场合,比如考试或会议记录。

4. 无握笔法。

无握笔法是一种相对特殊的握笔方法,它是将笔杆夹在食指和中指之间,拇指则放在笔杆的下方支撑。

这种握笔方法适合于需要大幅度运动的书写或绘画,能够减少手部疲劳感。

无论采用哪种握笔方法,都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握笔要自然舒适,不要用力过猛,以免导致手部疲劳和损伤。

2. 笔杆的位置要适中,不要过长或过短,以免影响书写的稳定性和舒适度。

3. 在书写过程中要保持手部的放松,避免长时间持续性的紧张状态。

4. 经常进行手部放松操,适当按摩手部肌肉,保持手部的灵活性和舒适度。

总之,正确的握笔方法对于提高书写效率和保护手部健康都非常重要。

希望大家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握笔方法,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手部健康,避免因错误的握笔方法而导致的手部问题。

书法笔法口诀85句

书法笔法口诀85句

书法笔法口诀共有85句,以下是其中的一部分:1. 水平勾斜起,竖直顺势落。

2. 勾钩在上端,落笔要放松。

3. 点画应收尾,不可生硬结。

4. 用笔需沉稳,勾点别过猛。

5. 打结弯钩脱,运笔要有力。

6. 虚实交相间,重心不可偏。

7. 点画宜轻重,大小各有情。

8. 起笔先点头,点画都要准。

9. 尖搭捺厚扁,字形要分明。

10. 连笔要有规,顺滑不乱继。

11. 弯钩须有劲,末笔要勾起。

12. 钩尖向上翘,末笔不可乱。

13. 丝竹交相织,点画应连贯。

14. 横画略高过,竖画稍微低。

15. 点画宜从上,一气呵成才好。

16. 折钩要有弧,内外形状不可乱。

17. 横画先出头,竖画顺势走。

18. 落笔需稳重,勾结不能轻飘。

19. 钩折要分明,大小形状要清晰。

20. 平行线需平齐,斜线宜有倾斜。

21. 点画需有力,粗细宜相宜。

22. 点画要分明,重心别偏斜。

23. 运笔须稳健,不可慌乱变。

24. 勾画勾略厚,尖搭尖稍瘦。

25. 打结宜圆润,顺滑不可违。

26. 笔锋用得好,字形会更美。

27. 撇捺要有劲,挺直不可颤。

28. 折钩勾末稳,上下线平衡。

29. 提锋折勾顶,曲线不可倾。

30. 画弯应自然,形状要清晰。

31. 横画宜挺拔,不可偏斜倾。

32. 竖画要笔直,稳定不可弯。

33. 钩折应有力,大小要适宜。

34. 挑勾要顶起,线条不可跌。

35. 冲撇要有劲,方向不可歪。

36. 撇捺要顺畅,不可断裂离。

37. 折钩应分明,形状要匀称。

38. 横折需舒展,长度不可过短。

39. 点画要准确,位置不能偏。

40. 提锋要有力,字形才能立。

41. 笔势要流畅,不可僵硬慢。

42. 钩尖要翘起,末笔不可太急。

43. 丝竹相间织,点画要连贯。

44. 点画要轻重,大小各有情。

45. 运笔需稳健,勾结别过轻。

46. 弯钩要有形,内外不可乱。

47. 横画稍高过,竖画稍微低。

48. 落笔要稳重,勾结不可飘。

49. 钩折要分明,大小形状清晰。

50. 平行线要平齐,斜线需有倾斜。

一口气教你9种笔法:提笔顿笔蹲笔驻笔衄笔挫笔抢笔转笔折笔

一口气教你9种笔法:提笔顿笔蹲笔驻笔衄笔挫笔抢笔转笔折笔

一口气教你9种笔法:提笔顿笔蹲笔驻笔衄笔挫笔抢笔转笔折笔1、提笔笔锋在书写点画时不可能一样粗细,当点画要求变细时毛笔就要提起。

因此,提与顿是相对而言的,互为依存的。

提笔大多用于横画的中间及字的转折连接处、露锋出锋时。

即前人所说:'密处险处用提'。

注意提不要过虚、过细。

2、顿笔线条点画要求变粗变特出时,用力下按,所谓'力透纸背者为顿'。

字的收笔处或转折处常用顿笔,其顿的力度大于'蹲笔'与'驻笔'。

在书写过程中提与顿时常交错使用,有时提在前、顿在后,有时是先顿后提,所以要注意协调性,提按顿笔在行草中交互使用更是密切,正是由于提与顿的交互使用才形成了点画线条的轻重粗细变化。

而在楷书中,提顿表现是很明显的,如一横与一竖就是两头都用提顿法。

顿笔用的好,可使点画坚实有力,笔力充盈,但不要顿的太重,形成墨团。

3、蹲笔运笔方法象顿笔,但按下力度可轻些。

在点画的轻重粗细之间有一个过渡性的动作,即是用蹲笔法,所以唐·张怀灌在用笔中说蹲笔是:'缓毫蹲节,轻重有准是也。

'蹲笔和顿笔常用于笔画的转换过渡处。

因此,起着调节换笔的作用。

4、驻笔用笔力量小于'顿'与'蹲'。

是用于上一个运笔动作结束,下一个运笔动作开始,为时很短的转换间隙,即'稍停',力到纸面即可。

这样驻笔一下,是为了准备下个笔势的开展。

如横划的起笔、收笔之前都要顿,在顿之前先要稍停驻一下笔,然后再铺毫按顿。

其它如转折处顿笔前,捺笔顿笔出捺前都要驻笔,以蓄势为顿笔作先导。

清·蒋和曾说:'驻,不可顿,不可蹲,而行笔又疾不得,住不得,迟涩审顾则为驻'。

5、衄笔即是运笔时既下行又往上,在写钩和点时,原来顿笔后挫锋下行的笔,突然地又逆转而上,即为衄笔。

由于衄笔取逆势,增加了笔锋与纸面的摩擦力,充实加强了笔力,使点画线条更加苍劲。

马克笔的7种笔法

马克笔的7种笔法

马克笔的7种笔法马克笔是现代艺术设计和插画作品中重要的绘画工具之一。

马克笔具有色彩丰富、精准易于操控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创意领域。

本文将介绍马克笔的七种笔法,有助于您更好地掌握这种绘画工具,发挥出其优秀的绘画效果。

笔法一:线性细节法这种绘画方法主要是使用较细的马克笔,通过细节的描绘来强调画面中的各个要素,并使整幅画面更加详细、生动。

线性细节法在描绘建筑、动物、植物等细节丰富的题材中,效果尤其明显。

在使用时,可以适当加压来调整线条的粗细。

此外,笔尖的角度也会影响线条的粗细和质感,使用者需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笔法二:扫描填充法这种绘画方法旨在通过大量的线条填充来表现画面中的形象、纹理等视觉要素。

扫描填充法主要使用细身的马克笔,通过持续而连贯的绘制,让图形表面呈现出柔和的质感,仿佛由无数细小的线条组成。

此外,使用这种方法还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现阴影、纹理等视觉要素,使画面更加生动。

笔法三:涂鸦法涂鸦法是一种自由、随意的绘画方式,通常使用较大的马克笔。

涂鸦法的主要特征是线条粗糙、颜色丰富、形象变形,旨在表达作者的情感、思想、感受等。

由于这种绘画方式十分自由、随心所欲,因此不易控制,建议初学者从简单的图形开始,逐渐熟悉涂鸦法的规律和特征,再进行深入的探索。

笔法四:拓印法这种绘画方法需要将马克笔笔尖置于一张图纸或物体的表面,轻轻涂抹,从而获取图案、图形等视觉元素,再将其转移到其他的画布或物体上。

拓印法适合描绘类似于石头、木头、纹理等自然物体的纹路,或者获得其他的图案元素。

此外,在使用时,使用者须注意掌握涂抹力度、涂抹时间、颜色选择等技巧,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笔法五:水彩绘画法水彩绘画法主要使用较细的马克笔和水,使绘画色彩更加柔和、渐变,形成柔和的线条和色彩过渡。

使用这种方法时,首先需要将马克笔涂到一侧的白纸上,随后用刷子将颜色拾起,在需要上色的位置上轻轻涂抹。

不同的颜色可以通过不同的組合控制彩色流。

笔法

笔法

笔法一、笔法是表现的基础和形式,在每一幅作品中,他都必须被丰富的体现出来,这一种丰富是和作者的思想联系在一起的。

临古人的就必须窥探古人的思想,你写自己的就必须有自己的思想。

我们绝对不能在临写中简化古人的笔法。

什么是笔法笔法是控制毛笔以完成理想线条的方法,它是在长期书写实践中形成的,它是书法的基础笔法的主要内容:笔法是提、按、使、转的综合运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根据对经典书法家的书写习惯和作品特征分析及体会,对笔法给予了自己认为最明白的新命名,从而使笔法的称谓层出不穷。

从笔锋的运动方向分:平移、摆动、提按、使转;甲骨文中的平移笔法隶书中的摆动和提按行书中的使转从笔锋的运动特点来分:中锋,侧锋,偏锋从线条的性质分:裹锋、铺毫从线条的形态分:内擫、外拓;方笔、圆笔从作品风格来说:帖学笔法、碑学笔法从书体特从笔法的形象效果讲:调锋杀纸,逆势涩进,屋漏痕,锥划沙,折钗股,印印泥学习笔法应注意的问题1、笔法是综合运用各项技巧的过程,更是塑造线条、表达情感的手段2、中锋用笔是书法线条具有审美价值的主要手段,因而成为书法最基本的技巧3、对中锋用笔要全面理解。

聚拢笔锋书写是中锋用笔,毛笔由聚到散、由散到聚的调整书写过程也是中锋用笔。

4、对使转的认识和运用是初学者的重点和难点为什么要讲求笔法的丰富表现:为了追求章法的表现效果;为了形成字组,体现一定得表现目的;为了打破原有的节奏,体现不同的表现形式。

丰富表现的方法:改变提按使转的方向、力量、速度、频率;改变入笔的方向,形成逆入、搭入、切入;改变收笔的方向,形成回收、顿收、放收;改变行笔过程中控笔节奏,比如加强提按,改变拧转方向,使线条中段呈现不同的表现形式。

分析笔法丰富表现的作用:可以了解古人塑造在章法的思想;可以建立学习笔法的正确思想,明白笔法的运用是根据具体情况来变化的,不是僵死的教条;为以后的创作打基础。

临习的要求先从单个字开始,但必须明白这样变化的前因后果选取一段反复练习,烂熟于心根据古人变化的思想,自己反其行而变之。

中国书法笔法

中国书法笔法

中国书法笔法
中国书法笔法包括以下几种:
1. 藏锋:在书写时将毛笔的锋尖藏于点画之中,追求点画的浑厚圆润。

2. 露锋:与藏锋相反,锋芒毕露,给人以挺拔之感。

3. 逆锋:行笔过程中,笔锋向字的反方向推进,使笔画更加饱满。

4. 顺锋:行笔流畅,一气呵成,给人以痛快淋漓之感。

5. 回锋:笔画收尾时,将笔锋向字的反方向带回,使笔画更加完整有力。

6. 出锋:行笔过程中,笔锋迅速推出,给人以轻盈之感。

7. 按锋:行笔时将笔锋按下,使笔画粗重有力。

8. 提锋:与按锋相反,行笔时将笔锋提起,使笔画轻盈飘逸。

9. 转锋:行笔过程中,笔锋在纸面上旋转,使笔画更加圆润。

10. 折锋:行笔过程中,突然将笔锋折回,使笔画呈现方折之态。

以上是中国书法中常用的几种笔法,不同的笔法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
场景。

通过掌握这些笔法,可以更好地表现书法的韵味和美感。

练习笔法二十个动作

练习笔法二十个动作

练习笔法、笔势的二十个方法(连载一)笔法、笔势是蕴含在点画书写中的规律性技法,是真、草、隶、篆、行各体都用的着的技法,提炼出转、折、提、按、中锋、侧锋、入笔、行笔、收笔等关键的笔法、笔势,有意识的、逐个的加以强化日常训练、或集中练习、反复练习,对于临摹字帖、创作实践、书法评鉴都很有用处,请您在是练习中,琢磨琢磨,一定有趣亦有益。

一、中锋横、竖线的练习方法训练目的中锋笔法的初步运用。

说明当笔毫在纸上落下时.笔尖指向某一方向.当笔尖的指向与线条推移的方向正好相反时,这种运笔方式称为中锋。

书写中锋线条时笔尖始终在线条中央。

步骤与要求1、保持正确的执笔姿势,在纸上书写横画.横画与桌沿平行,笔尖按下后,让它始终指向与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直至线条均匀、平稳。

2、按以上要求书写竖画。

3、做以上练习时注意肩部的放松与配合。

4、比较空中运笔和实际书写手部感觉的区别。

二、藏锋的练习方法训练目的:非垂向落笔时的藏锋笔法。

说明:所谓藏锋,指笔尖落纸时留下的痕迹(尖点)隐藏在点画内部。

藏锋有两种方法,这里练习的是通过控制笔尖的指向达到藏锋的目的。

步骤与要求:1、笔杆乖直,笔尖轻轻落在纸上《轻轻地按下》,以逆时针方向绕一小圈.同时继续下按,当笔尖处于运行方向的后方时,笔锋下按亦正好达到线条宽度;笔锋右行,书写横向线条;收笔时笔杆上提,用手腕带动笔杆顺时针绕一小圈,提笔(图a)。

2、线条起、止时笔锋的绕行不应形成涨大的端部。

3、用同样的方法书写竖向线条(图b)。

三、手腕的灵活运动训练目的:手腕各个方向的灵活运动。

说明:手部所有关节的自如配合是完成复杂笔法的关键.然而以往人们(包括一些有影响的书法家)书写时碗关节通常极少活动,严重地妨碍了某些技巧(特别是转笔)的把握。

步骤与要求:1.右手执笔,不着纸,小臂不动,用手腕控制笔,在空中顺时针连续旋转;肩、肘、碗关节均放松,动作连贯、均匀(图a)。

2.同上,逆时针连续旋转(图b)。

3.按图c所示,在空中做运笔练习;手幸要有明显的旋、翻动作《旋转时手掌自然会有仰、粗的变化).各关节放松,运动轻松、连续。

水墨画的笔法种类

水墨画的笔法种类

水墨画的笔法种类
水墨画的笔法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1.写意:这种笔法要求通过简练的笔墨,高度概括地写出物象形神兼备的表现意境,其中侧锋、逆锋、拖笔等都是写意画中常见的笔法。

2.工笔:工笔是中国传统绘画中属于工整细致类的画法,线条要求工整、细腻,色彩匀净、明丽。

常用的笔法有中锋、侧锋、逆锋等。

3.皴法:皴法是中国传统山水绘画的一种技法,可以表现画面的山、石和树木皮层的纹理,常用的有披麻皴、雨点皴、卷云皴等。

4.白描:白描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以线为主,用线条勾勒出物象的轮廓和结构,常用的笔法有中锋、侧锋等。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详细信息,建议查阅水墨画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

速写的握笔方法

速写的握笔方法

速写的握笔方法速写的握笔方法对于绘画的准确性和流畅度至关重要。

正确的握笔方法能够使得手部和手腕的动作更加自如,从而更好地表达画家的意图和创造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速写握笔方法:1. 手腕握笔法:这是最常见的握笔方法之一,也是最容易上手的一种。

具体操作是将笔横过手掌,笔尖从大拇指和食指中指之间伸出,然后用其他三指固定住笔杆。

这种握笔方法能够提供稳定性,并且可以进行较为细致的细节描绘。

但是,由于手腕参与较多,动作较大,所以对于绘画速度较快的速写来说,可能不够流畅和灵活。

2. 指尖握笔法:这种握笔方法的特点是将笔握在拇指和食指的指尖上。

中指和无名指可以放置在笔杆上用于固定稳定。

这种握笔方法相对较为灵活,可以更精细地控制笔尖的方向和力度。

尤其适用于速写中的细致线条和细节刻画。

然而,由于指尖的力量有限,对于需要大范围的手臂动作或者速写速度较快的情况可能不够合适。

3.筷子握笔法:这种握笔方法就像夹筷子一样,将笔杆夹在食指和拇指或中指之间。

其他手指可以自由地放置在笔杆上。

这种握笔方法相对较为轻松,适合长时间作画。

同时,筷子握笔法还可以使手腕的动作更加自由,有助于表达速写时的快感和流畅感。

然而,由于夹持力度不够稳定,对于需要精确细节的速写可能有一定影响。

除了以上常见的握笔方法外,还有很多个人化的方式。

握笔方法是需要依据个人的习惯和手的特点进行调整和改进的。

不同的握笔方法也适用于不同的速写题材和绘画风格。

可以通过尝试不同的握笔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从而提高速写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此外,还可以通过练习和反复的实践来逐渐改进握笔方法,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和独特风格。

总之,握笔方法对于速写是非常重要的。

正确的握笔方法能够帮助画家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图,并提高作品的质量和效果。

在选择握笔方法时,可以根据个人的绘画需求和手的特点进行调整和改进,通过实践和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速写水平。

古代人写字的正确姿势

古代人写字的正确姿势

古代人写字的正确姿势
古时候,中国人写字的正确姿势包括以下几点:
1. 腰要直:坐姿端正,不可歪斜或扭动,以确保书写的稳定性和笔迹的清晰度。

2. 肩要沉:肩部自然下沉,使身体保持平衡,从而使手臂在书写时能够自然舒适。

3. 颈要扣:头部不要前倾或后仰,而应保持自然角度,让视线与纸面平行,提高书写效率。

4. 足要平:脚掌应平行放置于地面上,不可歪斜或移动,以保持身体的稳定和平衡。

5. 握笔方法: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古人写字时常用的握笔姿势包括二指、三指、四指和五指,以及单钩和双钩。

唐宋时期,人们普遍使用五指拿笔法,即左手持卷,右手五指紧握毛笔。

到了明代,随着家具的变化和审美的变迁,五指拿笔法开始取代三指握笔法。

在中国古代的书写方式中,毛笔的正确使用对于书写效果至关重要。

总的来说,古代人写字的正确姿势需要保持稳定、舒适和平衡,同时要正确使用毛笔。

这不仅是一种实用的技能,也是一种艺术表达的方式,这一点对我们今天的书写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中国画的十二种笔法

中国画的十二种笔法

中国画的十二种笔法
1.立笔:画笔笔尖垂直于纸面,用于画直线、竖线、角线等。

2. 悬笔:画笔笔尖离开纸面,用于画曲线、圆弧等。

3. 落笔:画笔笔尖斜着贴在纸面上,用于画斜线、斜弧等。

4. 勾笔:画笔笔尖轻轻勾住纸面,用于勾线、勾勒轮廓等。

5. 抚笔:画笔笔尖轻轻滑过纸面,用于涂色、渲染等。

6. 按笔:画笔笔尖沉重地按在纸面上,用于描绘重物、加强阴影等。

7. 轧笔:画笔笔尖水平滑动,用于描绘平面、弯曲等。

8. 点笔:画笔笔尖轻轻点在纸面上,用于描绘小物件、细节等。

9. 撕笔:画笔笔尖斜着在纸面上拉出线条,用于描绘草木、羽毛等。

10. 抖笔:画笔笔尖快速上下抖动,用于描绘水波、云雾等。

11. 摩笔:画笔笔尖在纸面上来回摩擦,用于描绘纹理、皴擦等。

12. 擦笔:用画笔笔尖轻轻擦拭纸面,去除颜色,用于制造光影效果等。

- 1 -。

笔法的名词解释

笔法的名词解释

笔法的名词解释笔法,作为绘画和书法创作过程中的关键要素之一,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仅是书写或绘画的技术手段,更是一种艺术表达的方式。

本文将对笔法进行详细的名词解释,介绍其内涵、分类以及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一、笔法的内涵及作用1.1 笔法的定义笔法是指在书法和绘画创作过程中所采用的笔触和线条的技法和形式。

它通过不同的手法,包括运笔速度、用力、变化节奏和笔迹形状等,来表现作品的情感、构图和风格。

1.2 笔法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笔法作为艺术创作中的技术手段,不仅仅是让字迹或线条变得美观,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精妙的笔墨运用,传达出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

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首先,笔法能够凸显艺术家的个人风格。

每个艺术家在创作中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笔法风格,这种风格既是艺术家的标志,也是其作品的独特之处。

例如,梅花书法中常常使用钩勾和弯曲线条,使作品显得潇洒自由,而草书则注重快速用力的笔势,营造出一种奔放的气势。

其次,笔法能够传递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

艺术创作的本质在于传递情感,通过笔法的运用,艺术家能够将内心的思想感情转化为艺术作品中的笔触和线条。

例如,在山水画中,利落干练的笔势可以传递出刚劲挺拔的山势,柔和流畅的线条则传达出宁静优美的水景,使人产生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

最后,笔法能够丰富作品的构图和艺术效果。

艺术作品的构图是创作者对物象进行有机组合和安排的过程,而笔法可以通过不同的线条形态和运用方式,使得构图更加生动有趣。

艺术家可以通过深浅变化、粗细对比、虚实错落等笔法手法,突出作品的重点和层次感,增强观赏者的审美体验。

二、笔法的分类和特点2.1 线条型笔法线条型笔法是指通过线条的形态和运用方式来表现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它包括了直线、曲线、弯线、钩线等不同的线条形态。

线条的长短、粗细、明暗的变化等都可以通过笔法来表现出来。

例如,在中国画中,横、竖、撇、捺等不同的笔画构成了丰富多样的线条表现形式。

这种笔法能够通过线条的变化,来表现主题的轻重、动静、距离远近等要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笔法·笔力·线质------白砥力,是一个物理学的概念,它是物体因重量与运动而生的物理单位。

因为力量是生命的象征,其又被引伸为一种能够唤起人们审美愉悦的美感特征。

举重、拳击、投掷……我们似乎更能从体育比赛中直接感受到生命的力量与美感。

艺术审美中对力的理解无疑也来自生活。

书法作品中所谓“力透纸背”、“笔力万钧”等,虽非同体育一样直观明了,但人们对力作用的美感认识无疑是肯定的。

然而,书法作品的力感表现与生活中的物理力作用并非完全一致。

一位举重高手,能将数百斤重的杠铃举过头顶,却未必能够驾驭小小的毛笔;看似文弱的一介书生,或许能写出浑厚的线条来!由是,艺术作品的力感,是艺术家通过对工具材料的精准把握与有效作用的结果,它比生活中的力量表现要复杂得多。

在此,我们兹选择笔法、笔力与线质之间的因果关系作为议题,讨论书法用笔力作用及其所造就线质的审美差异,藉以让大家明了书法线条审美的要点及书法创作的目的。

1--1单薄--左傅山较之右王铎要单薄一、力作用的方法——笔法笔法是书法史上一向为人关注的话题,不仅因为它关系到对书法艺术技法的理解,更为重要的是,它直接影响到书法的审美。

古人对笔法的解释大体可分为执笔和用笔。

执笔为用笔服务。

所谓“五字执笔法”、“拨镫法”、“两指法”、“三指法”等等,名目繁多,是指执笔的方法。

这些执笔的使用因人而异,书法家可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及生理机能作自我调节。

据说林散之老人擅用“两指法”,写出的线条内蕴丰富,说明执笔只要为人习惯并能让人体察用笔的奥秘,都是可行的。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五字执笔法”较为适宜,因为它能充分发挥五指的作用。

就个人的体验与观察,“五字执笔法”的基本方法大多能为人掌握并理解,惟转指捻管(尤其是快速运笔中)却为一般人所不知,或不能发挥运用。

故执与用之间还有一道秘则——姿势虽正,执笔样子好看,未必实用。

大多数人认为执笔要正、直,笔者却感觉只有欲写未写时笔可以是正的,一旦落笔,笔始终不应该正,就如一个舞蹈运动员或自由体操运动员,只有在开始或结束时可能有一个立正的姿势,作为一种对观众的礼仪。

而一进入角色,则一般不再有立正的姿势。

笔之用也正在这“变化”之中。

执与用之过渡,在于指及腕、肘、肩乃至全身的协调与转换,以适应重力(提按)与速度(快慢)之间的微妙转接。

死守执笔法的姿态,未必能真正用活你手上这杆小小的毛笔。

1--2粗糙--左张瑞图较之右倪元璐要粗糙对古人的执笔与用笔的解读,唯有从古人的书论与作品中体察。

《东坡题跋》曾云:“献之少时学书,逸少从后取其笔而不可,知其长大必能名世。

仆以为不然。

知书不在于笔牢,浩然听笔之所之而不失法度,乃为得之。

然逸少所以重其不可取者,独以其小儿子用意精至,猝然掩之,而意未始不在笔,不然,则天下有力者莫不能书也。

”①羲之从后取献之笔而不能,东坡理解这是羲之从小孩对执笔的认真这一角度加以褒扬的,而非以为笔牢便是懂笔法了。

这一点也可说明执笔当不宜死守,以能随意用之而不失法度者为上。

古人也有总结指实掌虚者,指实非指把笔捏死,实际应是把笔玩于股掌之间,以能随心所欲。

笔者用指亦虚,但人亦不能轻取,自以为各指用笔的关口收放有自。

指实则易死,不能转指捻管则在快速中线条微妙处无从体现。

指虚而不松懈。

松懈则各指作用未能发挥到位。

2 清秀--赵孟頫用笔的关捩主要在挥运。

以提按有度、快慢有节及其互相间的默契为能事。

提则轻、按则重。

但提不可轻提,按不能死按。

轻提则笔空,死按则笔滞。

故在提与按之间的转换过渡极为复杂。

有能提而重者,有能按而动者,是为高手。

右军、鲁公、旭、素、少师等,皆能重提、动按。

观《初月》、《频有哀祸》诸帖,使转自如又能笔笔到位;《祭姪稿》、《古诗四帖》等,则能重按而不滞,线条凝练而不呆板。

拿大王与赵孟頫比,大王胜在使转间的动作立体,骨力强健而体态洒脱,赵书则转笔多不见转指,用笔为执笔所缚,一俟转、折处则时见侧笔,故易生单薄。

右军也有不少侧笔,但其侧锋多带中锋,即侧扫的动作极短促,侧而马上能中锋,且极快速,速度又见变化,故侧而不见羸弱(古人曾有绞转法,或正是指侧而能中,中而能侧)。

张旭书比于同是唐代书家高闲的草书,则厚重、灵活皆过之。

高闲《千字文》似乎只有动作,但按即按,提即提,提按之间的过渡不入纸,即多提空或死按,点画之间的血肉筋骨不能如《古诗四帖》这般的丰满与鲜活。

3 清润--苏轼重提与动按,便是对用笔力作用的微妙理解。

常人言提必轻,言按必重,只是解其一般规律。

而提之重、按之动,则又与运笔速度之徐疾相关。

速度快则线迹爽,慢则线迹缓,但若只知快慢,不知快慢的调节(即速度中的节奏、线律等),则快枉为快,慢易成死笔。

提按(重力)与快慢(速度)的协调把握,构成用笔的主要内容。

这里笔者有意要提及帖与碑的用笔问题。

帖,现在我们多指墨迹与刻帖,碑则指刻石书(也有包括金文等)。

许多人说碑刻因非墨迹,且多漫漶,不存笔法,不可学,这是单边帖学主义的立场。

笔者不反帖,但也重碑,故历史上所有碑与帖,大都学过。

以笔者双向学习的体验,写出来与大家一起讨论。

4 清媚--曹全碑王宠小楷其实,早在唐代,人们就以能从碑中吸取深厚沉着为能事。

初唐的欧阳询,法兼南北,既学右军,也坚持北碑的沉实。

观《梦奠帖》之笔力,唐初无人能及。

中唐张旭、颜真卿、怀素及五代的杨凝式等,均追求沉厚的线质。

所谓“屋漏痕”、“锥画沙”、“印印泥”等审美术语,也大多在唐代提出,说明唐人对力的微妙性的认识与理解。

与后来碑学者所不同的是,唐人很少见得汉碑及由隶及楷的碑刻,故他们在结构上不同于清代的碑学派,但对于线条,即对用笔的力作用的把握与认识,与碑学派们倒是没有什么二致的。

之所以颜真卿、张旭、怀素也为帖学者们所理解,在其强调用笔重力的同时,不排斥学习二王的使转与结构。

张旭的《肚痛帖》,颜真卿的《祭侄稿》、《刘中使》等,怀素的《论书帖》、《自叙帖》都有二王的影子,这种影子不仅表现在用笔的变化上,也表现在结构的灵活性上。

就帖学而言,王书可以说是极致。

故历来凡学帖者不学二王极少见得,王书因此在历史上孵化出太多的风格子孙,代代相传。

但王书比之颜、旭,笔者以为重度不及,如果说王书重力在五六分,颜、旭则在七八分。

我们知道,重量与速度有时是成反比的。

一个身体很重的人,是不能作跑步运动员的。

王书追求用笔的潇洒自如,笔自不能过重,这或许是魏晋文人书法的性格所在。

故王书在用笔时,不可能按下笔锋的八九分,而往往只有五六分,甚至更少。

旭、颜们却不然,为了追求大气浑雄,笔不按下去线自不沉。

高妙的是,旭、颜们按下的七、八分,却仍然带有二王书的灵动,能沉实而不板滞,这可以说是唐代书家们对笔法的一大贡献。

5 刚健--李邕让我们再回到对碑刻书法的理解上。

以《张迁碑》、《爨宝子碑》、《泰山金刚经》等刻石书法的线条质量,毛笔按下的分量不及八、九分很难写到位,可以说,比旭、颜还要再重一、二分。

如此重按,若用笔写死,线形固然能粗实,但少灵动,可能得不偿失。

许多从碑者写《张迁碑》写得很粗糙,便是死按且用蛮力的缘故。

所谓蛮力,是依赖于速度的猛利显示力量的一种方式。

这种方法固然能获取力感,却是古人所言的“鼓弩为力”,不入味,不耐看,一个词:不古。

既具重量又不板滞又不粗糙又需有古意,这是学碑的至难处。

凡有用笔经验者都明白,笔锋按下程度越大,毛笔便越难回提(容易提空),也越难使转。

铺毫后怎样用锋,让锋像按下四五分那样的灵活自如?多数人依赖速度。

要在快与慢之间,找到一个不燥不滞的度,既能保持线条的重量,又能使线条富有动感变化(弹性),且有古意。

这种不燥不滞的方法,笔者以为当为柔。

重而柔使力沉实绵劲(韧),而不致脆或燥,毫铺开后即能做更为微妙的动作。

重而不滞,要在柔运过程中节奏上有变化,动作不可机械。

如此,以柔表雄,古意便存。

碑学书家们对待碑刻线条的古意,不少以颤涩法为之,如何绍基、李瑞清等,但失之造作;赵之谦或许明白不能以颤涩法为之,但以写帖的笔法终不能体现碑的重度与古意;沈曾植方笔翻转,显得尖刻而时见单薄;康有为重中带燥,被不少人讥为烂草绳……这一切都说明碑刻线条的力度把握的至难。

由于碑学没有帖学般有清晰经典范本存在,这使碑学者对笔法的探求常常如坠云里雾里,茫然不知所措。

近代碑学的实践大多各自有各自的探索,虽也气象万千,但与汉碑魏碑中的精品相比,那种蕴含深厚微妙的力度,似难企及。

6 清健黄道周帖学者们却不同。

帖只按下三、四分、四五分、五六分,极容易按下而提运,比写碑在使转上方便许多。

由是,帖学也适宜快速地书写,故古人讲帖长于启牍,毕竟日常的书写有一半的目的是图快捷方便。

笔者以为,帖学之为多数人喜爱的原因,亦在于此。

然而,举凡单纯帖学之失,正在于它没有碑学线条的深厚。

看过不少帖学高手们的作品,一旦让他们写幅大字,线条的简单与粗糙立马显现,因为他们一旦把笔重按下去便不能自拔。

所以,我们怀念张旭、颜真卿们在那个时代对线条的理解之深,写得那么重又那么活,同时,我们也应对碑学家们的勇敢与探索投之以崇敬,毕竟他们早我们一二百年就在实践着碑刻书法的深沉之美。

7 王羲之何如,平安帖二、用笔与线质尽管我们从用笔上区分了帖与碑的动作差异,但要让人理解二者用笔的难易与高下,还必须提升到审美的高度。

为此,我们有必要对不同的用笔方法造就的不同线条质感作一分析。

通常我们在线条质感审美时习惯沿用刚柔相济(中和美)的评价标尺——一根既刚又柔的线条显然要比只有刚或只有柔的线条耐看许多,从技法角度讲也要难写许多。

但线条的刚柔是一种审美的经验感觉,对线条没有丰富实践及深刻认识者很难对之作出理性的判断。

大多数没有审美经验的人对线条质量美感的认知一般停留在漂亮、华丽、秀美或刚强、劲健的层次上,而既雄强又柔润(倾向于刚柔两极的中和),则很难被理解与认知。

就创作而言,大凡有过创作体验的人都知道,单纯的秀丽与单纯的刚健比起浑厚华滋要容易得多。

但浑厚华滋往往被人看成与粗率为邻。

只有审美涵养较深者,才明白一为古,一为蛮,有天壤之别,故所谓“古”,其实是一种柔化因子(雅量)。

但若柔化因子偏弱,线条则给人软的感觉。

这种刚与柔的不断强化与统一,构成线质不同的美感层次。

对立反向因素恰到好处的融一,便是古人们所谓的“中和”。

记得20年前笔者在硕士论文《金石气论》中,曾就线质中和美的递进作一列表,今不嫌累赘再次列出,以便作更为具体的论述。

8 清逸董其昌行书(见注释下图)列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上下是刚与柔的偏向表现,遒丽为刚健与秀丽的中和,清雄为雄厚与清逸的中和,刚之极为苍,柔之极曰润,故苍润为线质中和美的极致,是中和美中的大顺之美。

兹对线质的审美特征与用笔方法再作进一步的分析②:9 雄健王铎1.单薄与粗糙单薄及粗糙可谓线条质感中两种最不具品味的形式。

两者均因对用笔法的认知不深或实践不深造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