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条目体志书的条目设置与基本写作——以成都市第二轮修志为例
志书体例
志书体例的基本特征是横分门类,纵述史实,即“横排竖写”。
条目撰写是志书篇目与资料的结合,一部志书的质量高低、价值大小,最终要通过条目来体现。
因此,条目撰写一直是修志同仁十分关注的一个话题。
在志书的篇目框架完善并确定之后,条目的撰写就成为决定志书质量的关键一环。
志书条目的撰写,文无定法,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条目作为志书最基本的记述单元,以时为序,直陈其事。
条目的撰写,要立足全局高度,全面概括、归纳本行业(部门)志书断限内的主要工作、活动,展示全貌,反映发展变化,总结经验,点明成绩,探索规律,也不回避曲折与失误。
写法上直入正题,用实事说话,言之有物,力戒空洞虚浮。
专题性事目主要记述单一性、专题型的事物、事件、事情,按照具体内容分列,一事一目。
条目标题要确切、简练,文题相符。
条目的选题,应抓住行业特点、地方特点、时代特点,着力记述主体工作。
条目撰写要加强综合性,体现著述性,避免不加选择,事无巨细,记成流水账。
从目前收到的各单位上报的资料稿件来看,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质量方面良莠不齐,缺乏统一规范,难以达到要求。
主要表现在:一是编写的立足点不高,部门工作总结的痕迹较为突出;二是缺乏志书最基本的写作规范,资料堆砌、流水账式记述、文件汇编式记述现象比较普遍;三是地方特点、专业特点、时代特点不突出,大事要事也不突出。
从资料价值上看,存在着“五多五少”,即微观资料多,综合提炼的宏观资料少;概念、理论、政策、制度的内容多,反映重大决策活动和重大历史事件的资料少;表面、平面的一般性资料多,有深度、有新意的资料少;众所周知的、陈旧的资料多,独家资料和新披露的资料少。
因此,有必要就如何搞好条目撰写问题作进一步思考。
本文试就三种不同类型条目的撰写谈点个人浅见,并在撰稿实践中与大家探讨。
1.条目的撰写,要从理解志书的体例和篇目结构入手各单位的承编人员虽大多属于兼职,承担的任务也属于临时性质的,但修志是一项专业性很强、协调难度大、涉及面广泛的相对复杂的工作,而志书编纂又有统一的质量标准和专业规范,按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时间上又要求各部门齐头并进,在统一时间内全面完成资料编写上报任务。
志稿撰写的主要原则及方法步骤_简历撰写的原则
志稿撰写的主要原则及方法步骤_简历撰写的原则志稿撰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
因为志书质量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志书篇目的设置和资料收集,而且更重要的是还取决于志稿的撰写。
志稿撰写的基本方法志稿撰写是志书编纂的关键环节,从具体的撰写过程看,应遵循以下基本的方法。
1、确定竖写单元。
横分门类不可能将事物分到极限,在撰写初稿时至于分到哪个层次合适,不是由编纂者的主观意志决定的,而是由该竖写单元所要记述的内容决定的。
由于事物之间在重要性和复杂程度方面有所不同,决定了竖写单元不可能也不应该确定在同一个层次上。
但有一个基本标准,就是做到不损害事物的整体性、联系性,既要便于志稿的编写,还要看资料是否能支撑起来。
无论是横排到节,还是到目、细目,这个横排的最后层次就是竖写的起点。
2、选择竖写的形式。
如何记好竖写单元,要根据不同的记述内容选择不同的记述形式,一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第一种形式:依时分阶段撰写式。
它按时序顺写,分阶段记述,重写起点、转折点和现状,对现状常常全面展开以记述各方面的情况。
这是竖写的基本形式,也称“纵写一条线,横陈一大片”。
这种形式主要适用于有明显阶段性变化标志的事物。
具体写法是,从续志上限或适当上溯,按照时间顺序将志书断限内的事业、事物暗分成若干个阶段记述,阶段的发展主线不断,各阶段的转折点则运用标志性资料、典型数据、主要数据予以突出记述。
首先,写好起点。
写好起点。
就是要准确反映本专业历史之初或志书上限之初的面目,交待好事物的“来龙”,为下一步写好它的“去脉”做好铺垫。
应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追溯历史前源。
就是把与该竖写单元内容密切相关,但在时间上却属于断限前的事情作简要的追述,实际上就是与前志的衔接问题。
二是交待好原因和背景。
原因和背景二者有相同点,也有区别。
如我们在记一项工作时,需要先交待为什么要从事这项工作,或根据哪个上级文件精神,或根据哪一位领导的指示,或贯彻什么会议的决定,或根据哪一方面的需要等等。
2024年街办地方志第二轮修志工作实施方案范本(三篇)
2024年街办地方志第二轮修志工作实施方案范本一、背景地方志是记录和反映一个地方历史、地理、人文、经济等多方面信息的重要载体,对于传承地方文化、推动地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全面准确地记录和展示我街办的历史沿革、发展成就和文化特色,提升地方志编纂工作质量和水平,特制定本次地方志修编工作实施方案。
二、目标1. 继承优化:在继承前一轮地方志修编工作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修订、更新地方志内容,推动地方志编纂工作不断优化升级。
2. 立足实用:围绕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注重收集、整理和展示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提高地方志的实用性和社会效益。
3. 弘扬文化:通过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强化地方志对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作用,塑造鲜明的地方文化品牌形象。
三、工作内容1. 资料收集:梳理和整理全面准确的辖区历史文献资料,包括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形式,建立完善的地方志档案库。
2. 调研考察:组织专业人员对辖区内的重要历史遗址、文化景点、传统技艺等进行实地调研,获得第一手资料。
3. 编纂修订:在对前一轮地方志编纂工作成果进行全面审核和评估的基础上,结合新的研究成果和最新的数据,对内容进行修订和更新,确保地方志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4. 文化挖掘:重点挖掘和整理辖区内的地方传统文化,包括民俗、传统节日、民间故事等,形成特色章节,以丰富地方志的内容。
5. 文字编辑:对已编纂好的地方志内容进行文字编辑、审阅和排版设计工作,保证文字简洁通顺、表达准确规范、版面整洁美观。
6. 广泛宣传: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和宣传手段,积极宣传地方志的编纂进展和成果,提高地方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工作计划1. 第一阶段(2024年1月-3月)- 成立地方志修编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
- 梳理前一轮地方志编纂工作的成果和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改进方案。
- 制定本次地方志修编工作的详细计划和工作流程,并明确时间节点和任务要求。
编写志书初稿基本方法及常见问题处理
• 又如:“回顾过去,令人振奋;展望未来, 信心百倍”;“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 地”; “海南乡镇企业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是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是落后的,差距是 悬殊的。造成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 是主要地由于海南岛地处国防前哨,长期 备战。地方工业落后,基础差,商品经济 不发达,没有大的工业辐射。”此话均属 空话套话,写了则显得累赘。失去志书语 言的简洁性。
• 下面举几个例子进行说明: • 如:(1)总结报告式语言 • 在送来的志稿中有这样写的:“这些私招工人的单
位,违反了劳动法令,必须及时纠正。”在这句话 中“必须及时纠正”明显是领导作批示的口气,如 果说我们想用这个材料来反映当时的这种情况,那 么应改写为:“这些私招工人的单位,违反了劳动 法令,被责令纠正。”
• (4)教科书式写法。
• 如:送来的志稿有这样写的:“年度计划 是根据国家下达的指导性的计划任务和市 场需求编制的年度内有关生产、技术、财 务等方面的计划。”这就是对年度计划作 解释。
• 第二条,行文严谨、朴实、简洁、流畅。 除引文和特殊情况外,以第三人称记述, 不用第一人称。
• 志书是记事、纪实的资料性文献,它的价 值在于真实和科学。这就决定了志书行文 中不能滥用形容词,有什么就记什么,该 详的详,该略的略,尽量做到文约事丰, 同时文字语言还要让群众容易理解和接受。
• (七)录:就是附录,凡门类志中不便收 录而又有存史价值的文件、文稿、名录、 奇闻轶事等,均可收录。
• (八)索引:起指引查阅的作用。因此要 名称概念清楚,标注页码准确。
二、志书的行文规范
(一) 文体、文风要求 • 第一条,志书的记述,除引文外,一律使
用规范的现代语体文记述,不用文言文、 文白相夹的半文言文、方言、土语、俗语 和口头语。不用总结报告、新闻报道、文 学作品、教科书、论文等写法。
二轮修志面临的困难与解决对策
二轮修志面临的困难与解决对策[摘要]材料是志书的血肉,决定志书的成败。
二轮编纂县级志书面临的主要困难不是缺乏材料,而是收集材料。
收集材料难,有内外两方面原因。
本文实事求是地提出二轮修志的困难,从主客观两个方面辩证地分析困难存在的原因及解决的对策,尤其着眼于主观、内在,提出和谐修志、责任修志的理念,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既为修好二轮志书做了方法上的探讨,更表达了一名志鉴编辑对修志工作的职业思考和精神追求,以此激发同业的爱岗敬业意识,不负历史重托,编修出有价值的志书。
[关键词]文登;二轮修志;困难;对策文登上一轮修志工作始于1980年,至1996年《文登市志》出版,历时16年。
据市志办公室统计,在上一轮修志过程中,全市各镇各部门共成立专门修志班子70多个,直接参与修志的人员达500多人,共收集地方史志资料两亿多字,编出乡镇志、行业志和部门志73部,为文登第一轮市志的编修打下坚实的资料基础。
1996年《文登市志》出版后,不仅深受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喜爱,而且得到方志界专家、学者的广泛好评,在全国新编优秀地方志评比中,1996年版《文登市志》获一等奖。
第一轮修志任务完成后,文登仍保留着史志机构,为做好文登地方史志工作提供了保障。
17年来,文登先后编纂出版了《文登简志》《文登学人》《文登年鉴》《文登进士》《光绪本点注》等17部1500多万字的地方史志丛书,影印了雍正、道光本《文登县志》。
期间,市人大、土地局、卫生局、建设局、农业局、农机局、广播电视局、电业局、粮食局,水产局、人民银行、文登师范等二十多个单位还编纂出版了行业志和部门年鉴。
这些地方史志丛书的编纂出版,不仅对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为第二轮市志的编修保存了大量的资料。
回顾过去二十多年的工作,不难看出,文登地方史志工作形势总体是好的,各部门对史志工作很重视,一些已经离开史志工作岗位的老同志,受聘仍在社会各行各业从事着史志工作,运用丰富的专业学识和编纂经验,继续发挥着余热,并在编修过程中带动了新生代,为史志工作培养了人才。
纲目体志书条目撰写应注意的问题
纲目体志书条目撰写应注意的问题一、条目的分类纲目体志书的条目分为概述性条目、综合性条目和专题性条目,其中绝大部分条目是综合性条目。
(一)概(综)述条(子)目概述部分可根据每个单位的实际情况,对于性质、工作内容相对单一的单位,概述条目可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记述该行(事)业20年来发展演变的概况;二是管理机构、职能等内容的沿革。
对于有一个以上子目,且机构职能变化较大的承编单位,可设子目层次的“综述”,比如财政综述,也可单列“机构沿革”一目。
(二)综合性条目纲目体志书的绝大部分条目是综合性条目,是志书资料的最主要载体。
它具体记述某项事业的发展变化或工作的开展情况。
各承编单位要根据本单位、部门工作实际,按照职能和分工,坚持按行(事)业立目的原则,做到横不缺项。
每个条目都要按时间顺序,有条理、分阶段地纵述20年的史实。
(三)专题记述(专题性条目)对于在本行政区域内乃至全国有较大影响的事件,应当设立专题记述,集中反映该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和影响。
如《济南市志》(1986~2005)中拟设专题性条目:济南交警、济南五年大变样等。
为保证记述的完整性,专题记述可以突破上下限,适当上溯和下延。
二、具体写法上体现综述性、连续性和客观性(一)综述性公安系统的“户籍管理”作为一个综合性条目,是二十年来这项工作的综述。
虽然是按照时间顺序或年份来记述这项工作,但是文字上不能按年份平均用力,有话则长,不惜泼墨如雨,无话则短,又要惜墨如金,避免记成乏味呆板的流水帐,或者是单纯一个二十年来的大事记。
要通过这个条目的记述,写成一篇完整独立的记叙文章。
(二)连续性连续性是指一项事业的记述要按照时间顺序,竖不断线,尽量完整清晰地展现其发展脉络,甚至从中体现规律性结论。
竖不断线有两种情况,以《济南市志》(1986~2005)为例。
一是有的工作在第一轮志书中已经开始记述,比如户籍管理、婚姻登记、劳动保障等,第二轮修志的断限是1986~2005,再记述这些工作的时候,就要从1986年开始,一直写到2005年;同时适当的加以追述,和上一本志书的内容接上茬,做好“承前简述”工作。
志书编写
关于资料报送所报送资料应保证资料的完整性。
如何保证资料的完整性,就必须了解志书的体例。
作为地方志书无论是省志、市志,还是县志、专业志,他都有统一的体例要求,因而各单位所报送的资料也应遵守这样的体例要求。
如《周至县志》运用述、记、志、传、图、表、录七种体裁,涵盖有概述、大事记、主体等部分,那么我们所报送的资料也应如此。
至于资料该如何完成我们有必要了解以下知识:一、方志定义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
具有记述性、区域性、资料性、著述性鲜明特征。
二、地方志的体例新编志书体例应从三个方面把握:体裁、特定的编纂方法、文体。
这些都统称为体例,其中横排竖写这一特定的编纂方法是地方志体例的标志。
(一)地方志的七种体裁:述、记、志、传、图、表、录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到现在,我国地方志已形成了由七种体裁组成的有机的整体,这七种体裁是:述、记、志、传、图、表、录,志是主体。
横排竖写的基本体例也主要是指志这一体裁。
述是在志、记、传、图、表各种体裁记述内容的基础上,用归纳和概括的方法,将一志、一篇或一章的内容陈述或评述出来的文体。
述必须置于一志、一篇或一章之首,是全志、全篇、全章的精华。
述通常是指“概述”。
“概”含有概括、梗概、要略之意,述为记述、陈述、评述之意,“概述”是概括记述或陈述全志总貌、梗概或要略,也就是说从高层次上概括全志内容,同时也可以适当地进行评论,用以展示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发展前景。
第一轮修志中将“概述”的写法归纳为“概全貌、概特点、概规律”的“三概”,这对第二轮修志仍是适用的。
除“概述“外,“总述”“综述”“简述”甚至一些无题文字等,也都是述的体裁。
“记”是指各种大事记,通常是一条条排列的。
顾名思义,大事记就是大事的记录,但在志书中成为一种体裁,它就至少有了四点要求:一是标准,二是编排,三是体例,四是要素。
标准是筛选标准。
对于记述对象繁多的事件,什么样的事件称得上是大事,编者一定要制定出统一的标准,然后按标准进行筛选。
第二轮修志篇目设计的思考——以续修《广州市志》篇目设计为例
上 f 济 管 理综 述 ,计 划 管 理 、统 计 、 劳 动 、物 经
资 、物 价 、工商 行 政 管 理 、标 准 计 量 管 理 志) 、经
综 述 、附录 、本 届修 志 始末 ,以及9 个 分 志 ,其 中 8
轻工 志 分上 、下1 ,总字 数为2 0 万字 。 30
济 管 理 下 f 政 税 务 、金 融 、审 计 志1 财 、政 权 政 务
f 民代 表大 会 、政 府 、政 协 、 民政 、外事 、人 事 、 人 档 案 、海 关 志 ) 、党 派 群 团 ( 中共 广 州 地 方 组 织 、
民 主 党 派 广 州 地 方 组 织 、 中 国 国 民党 广 州 地 方 组
《 州 市 志 (9 1 2 0) 记 述 时 限 为 19 ~ 广 19 - 0 0) 9 1
勘误 、检索 和续 修 始末1 。 两部 《 广州 市 志》 都是 采用 卷章 节体 ,卷 数 与
维普资讯
、
《 州 市志 (9 1 2 0 ) 篇 目与 首轮 志 广 1 9 ~ 0 0)
书篇 目的 比较
首 部 《 州 市 志 》 记 述 年 限为 1 4 ~ 9 0 。 广 8 0 19 年
卷 号设 l 卷 ,其 中工业 卷 、经 济管 理卷 均 分上 、下 9
卷 ,加 上卷 首 、卷 末 ,分 为2 册 出 版 ,共 包 括 lO 3 1
经 、外 贸 、中 国城 口商 品交易会 、广州 经济 技术 开 羊 出 夸 古 2。。6
发 区志 1 、农 业 ( 业 综 述 ,农 业 、蔬 菜 、水 产 、 农 农 垦 ( 工 商 联合 企 业) 农 、乡 镇企 业 志) 、经 济 管 理
个 单 元 ( 中 包括 总述 、大 事 记 、区 县 概 况 、7 其 个
地方志编修基本知识
地方志编修基本知识一、依法修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地先后开始“盛世修志”。
2006年5月18日,国务院正式颁布《地方志工作条例》(下称《条例》)。
2008年9月,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印发《地方志书质量规定》(下称《规定》)。
《条例》和《规定》是修志的主要法规。
当然,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云南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等也是相关适用法规。
什么是地方志?由于地方志的多源性和源远性,形成了对方志属性的多种说法。
有的说是地理书,有的说是历史书,有的说是地理、历史兼备,至今没有统一的定论。
有人解释为地方志是记述一定地域里的社会、自然的历史和现状的综合性著述。
“一方之全书”、“地方百科全书”。
《条例》第三条描述为: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
《条例》第十条规定,地方志书每20年左右编修一次。
水富第一轮修志是1993年,20年过去了,现在是第二轮修志。
如果说第一轮修志是摸索前行,那么,本轮修志则是有章可循。
二、方志体例方志有其自身的体例,《规定》第八条指出志体是“横排门类,纵述史实,述而不论。
”第十一条要求“体裁运用得当,以志为主。
”(一)体裁体裁包括述、记、志、传、图、表、录、索引等,一部志稿几乎都要具备。
述:有的称总述,有的称概述。
“述”也包含一些章节下的无题叙述,即综合性叙述,它简要说明本章节记述的主要内容。
两者在写法上的区别是:《概述》要叙述志稿所记部门或地域事业发展的大势大略,胸怀全局,站在一定的高度,用一定的深度进行阐述。
《概述》是全志中唯一可以适当议论的部类。
既要展示现状,又要把握规律,揭示未来,展望前景。
而章节下的无题叙述,只能综合内容,不能议论。
无题叙述不是必有的,而要看需要,不必要的就直接进行入章节记述。
记:主要是《大事记》,也含《编后记》。
《大事记》—般采用编年体辅以纪事本末体。
地方志类目分目条目字体要求
地方志类目分目条目字体要求地方志作为记载一方历史、地理、人文、风俗等方面的文献,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
编写地方志时,类目、分目和条目的设置以及字体的规范要求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对地方志类目分目条目字体要求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大家提供实用的编写指南。
一、地方志类目的分类地方志类目是根据地域特点、历史沿革、自然资源、人文景观、社会风俗等方面进行分类的。
通常分为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方言、风俗等类别。
在编写地方志时,编者应充分考虑当地的特色和亮点,合理安排类目。
二、分目条目的设置原则1.逻辑性:分目条目应按照时间顺序、事物性质和区域特点进行设置,确保内容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2.代表性:选取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条目,突出地方特色和亮点。
3.实用性:编写的分目条目应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方便读者查阅和参考。
4.严谨性:确保条目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和权威性。
三、字体规范要求1.字体:正文部分应使用规范的简化字,禁止使用繁体字、异体字、拼音等。
2.字号:标题、章节标题、关键词等可以使用稍大的字号,以突出重点。
3.字体颜色:可以采用黑色或深灰色作为正文字体颜色,标题可以使用黑色或加重颜色。
4.行间距:适当的行间距可以提高阅读舒适度,建议使用1.5倍行间距。
5.段落格式:段落之间应有明确的分隔,可以使用空行或斜杠分隔。
四、实例分析与应用以下是一个地方志类目分目条目的实例:【地理】一、地理概况1.地理位置2.地形地貌3.气候特点二、自然资源1.矿产资源2.水资源3.生物资源【历史】一、古代史1.史前时期2.诸侯争霸时期3.秦汉时期二、近现代史1.隋唐时期2.宋元时期3.明清时期通过以上实例,我们可以看到在设置地方志类目分目条目时,要遵循分类合理、逻辑清晰、代表性突出、实用性强的原则。
同时,遵循字体规范要求,使整部地方志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实用性。
总之,地方志类目分目条目字体要求是编写地方志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四川省第二轮市县级志书编纂规范
四川省第二轮市县级志书编纂规范四川省第二轮市县级志书编纂规范为统一规范全省第二轮市县级志书编纂,保证志书质量,根据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和国家有关出版物行文规定,结合第二轮修志实际,特制定《四川省第二轮市县级志书编纂规范》。
一、志名志名均以志书下限时的行政区划名称冠名,并括注断限时间,如《名山县志》(1986-2000)。
分卷出版的市、州志,分卷名称前应冠市、州志名加间隔号,如《成都市志·地理卷》(1986-2000)。
分册出版的市、州志,应注明册数。
市辖区志应冠市名,如《宜宾市翠屏区志》(1986-2000)。
二、断限第二轮志书上限一般为1986年,下限一般为2000年。
新设政区或政区范围有变化者,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上溯、下延。
新修志书上限尽量上溯至始建政区年代。
三、体例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考等体裁,以志为主。
篇目设置应合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实际,做到门类合理,归属得当,层次分明,排列有序,特色突出。
篇、章、节、目均以事命题,一般采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简明规范,准确涵盖记述内容。
章节体运用分级标题,题前冠以序号。
篇章节次用汉字数字标示,如:第一篇、第二章、第三节等,以下目次分别以“一、二、三……”、“(一)(二)(三)……”、“1.2.3……”等形式标示。
条目体以字体、字号区分层次,标题前不冠序号。
志书目录一般列至篇、章、节三个层次,目及子目在索引中反映(条目体类推)。
无索引志书,节下目次和人物传传主名应列入目录。
除引文和特殊情况外,均采用规范的现代汉语(书面语)记述体。
横排纵写,直陈其事,述而不论,寓观点于记述之中。
行文力求准确、严谨、朴实、简洁、流畅,杜绝空话、套话、浮夸或渲染,注意与总结报告、教材、新闻报道和文学作品等相区别。
四、文字文字使用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1年1月1日起施行)和《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新闻出版署、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1992年发布)。
当代志书编纂教程第四章 志书篇目的制定第二节 篇目设置的原则
当代志书编纂教程第四章志书篇目的制定第二节篇目设置的原则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第十四条,规定了志书篇目设置的原则:“地方志的篇目设置,应合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实际,突出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做到门类合理,归属得当,层次分明,排列有序,形式上不强求一律。
”一篇目设置要合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实际(一)篇目设置要合乎科学分类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组织分工的细化,志书要记述的事物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志书的篇目设置必须严格遵守“事以类聚”的基本原则,突出记述事物种属的划分,以体现志书记述事物分类的科学性。
类是一个概念,代表着一组在性质上彼此相同的事物。
一类事物,就是一组在某种性质上彼此相同的事物。
类在志书记述事物分类的习惯上称“类目”,每一个类目必须要给予相应的名称来表示某一类事物的特殊性质,这个名称就叫“类名”。
类名不仅仅是为了区分类目,更主要的是规定该类记述事物的特殊性质及其包括的范围。
志书记述事物的科学分类,对志书记述事物的整体而言,要根据每一种记述事物内容的学科属性,把不同的记述事物加以区分,把相同的放在一起,相近的联系在一起,有条有理,成一系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类集”;对一种具体的记述事物而言,根据其内容归入所采用的既定分类体系中去,就是常说的“归类”。
志书篇目的分类设置,要反映记述事物的学科性质,这也是志书记述事物本身所特有的、最主要的、有决定性的、为其他属性所依附的属性。
只有根据这样的属性来规定的类,才能够有永久的、科学的意义。
志书记述一类事物彼此之间的相同点,应该是志书记述事物的分类标准。
一种记述事物属于或不属于某类,就决定于具有或不具有这个相同点。
这一相同点一定是记述事物的一种属性,也必然是这一类记述事物的共同属性。
就是说,志书记述事物的“类”,是依据志书记述事物的分类标准所确定的。
因此,志书记述事物分类标准的选择,就成为志书记述事物分类设置的关键。
志书记述事物分类要科学,是由地方志逐渐形成的编纂形式所决定的。
关于志书的凡例和编后记
关于志书的凡例和编后记所谓凡例,就是发凡起例。
地方志的凡例一般置于志首,是对志书的宗旨、内容、体裁、结构以及编写中一些基本问题的规定或说明。
简言之,就是说明志书的宗旨、内容和编纂体例的文字。
再通俗一点,就像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所说:“凡例是作者认为应该注意的地方。
”内容大抵相当于我们常说的行文规范等等。
所谓编后记,是指写在书籍、文章等后面的短文,用以说明写作目的、经过或补充个别内容,也称跋、书后或是编修始末,是由作者或他人撰写,刊印在书刊的正文后面。
志书的编后记是指志书最后所写的介绍有关编写情况、编写背景、人员安排以及编者在编写过程中的所为所感,多为编者自述。
凡例和编后记,虽是新编地方志所必须要有的内容,但在一轮或二轮修志中,因其篇幅短小,不过千八百字,对于动辄百十万字的志书来说,实在是比边角下料还要渺小,所以往往会被人们所忽视。
其实,人们也许有所不知,许多修志大家对志书的凡例和编后记是颇为看重的。
尤其是凡例,如宋代周应合在《景定建康志﹒修志本末》中,讲到修志必须做好四件事,第一件就是“定凡例”。
今人朱士嘉说:“凡例是对于编修目的、方法和内容结构的纲领性说明,对全书有指导意义。
”傅振伦也说:“修志之道,先严体例,义不先立,例无由起。
”凡例作为志书的编纂纲领和准绳,是全书的“文眼”。
但在一轮修志乃至二轮修志中,凡例的编写并没有紧扣志书的体例及内容,而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如模式化倾向比较明显,忽视特例而不加以说明;志书编纂指导思想表述不确,甚至片面;简称与全称对应不上,全称不全,缩略语不加解释;凡例所列条文与志文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毫不相符;套用其志或前志凡例,旧瓶装新酒,缺少新意;少数凡例不合志体或违反有关规定,述事不明,条理不清等等。
写好凡例是保证志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二轮修志中更应该浓墨重彩。
因为精准翔实的凡例不仅能为志书增光添彩,而且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全书内容。
在二轮修志中,笔者认为凡例应该写得更加全面、准确而详细,涵盖更加广泛,更加切合志书的实际。
部门志书编写方法
部门志书编写方法体裁志书的体裁,一般有记、传、图、表、录等。
这些体裁,各有特点和用途,不能互相取代。
一、记“记”作为志书的一种体裁,是用来编写大事记的。
编写大事记要掌握好三个特点:一、以编年体为主,记事本末体为辅。
二、竖排竖写。
三、只记不述。
下面分别讲这三个特点。
1、以编年体为主,记事本末体为辅编年体为主,就是按年记载发生的大事。
其特点是:同一件事、于上年发生,在上年列条目记载发生的情形;于下年结束,又在下年列条目记载结束的情形。
记事本末体,就是同一大事,其发生、经过、结尾不论跨度有多少年,均在这件大事发生的年份列条目记完全过程。
采用记事本末体的写法,使读者便于看到大事的全貌。
2、竖排竖写竖排:就是编写志书记事的标题有年、月、日,以时间先后为序,进行编排,称为竖排。
竖写:就是要按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进行编写。
3、只记不述这是对编写大事记条目的要求:只记概要,不展开叙述,更不要议论。
在编写大事记时,一个条目记载一件事,力求文字准确、简洁。
二、传“传”是用来记述立传人物的。
即生人不立传,传体的主要要求是:(一)、人物的生卒时间、身世。
(二)、主要政治思想和主张或重要学术思想和著作。
(三)、一生的主要活动和事迹。
(四)、人物的生活习惯和爱好。
编写人物传,要选取最能体现人物品德优劣的记实材料,进行叙述;选取最能反映人物思想境界和精神面貌的言行的素材。
要写实,写得具体、生动,写出人物的个性;不要写虚,写得抽象化、概念化,平平淡淡,千篇一律;更不要空发议论。
三、图“图”,也称图照,包括地图、插图和照片。
图照作为“无言之史”,是志书记事的一种辅助手段。
照片的说明文字,应准确、简洁。
四、表“表”是地方志记事的一种特殊方法。
表的种类有二:有数据的称为统计表,无数据的称为类目表。
修志基本知识及写作要求
修志基本知识及写作要求一、志书的定义、特点、种类和体例(一)志书的定义。
志书是历史科学中有相对独立性的一个分支。
志书是分门别类、系统记述一地一时期自然与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著述。
1.空间的界定:一个行政区域,我们市志的行政区域为中山市,镇区志是各镇区的辖境;再如专业志、部门志亦然。
2.时间的界定:含上、下限时间规定,又称为断限。
本次修志的时间断限为1979年至2000年。
镇区志、专业志、部门志则由各个主修单位确定。
3.内容界定:包含自然情况和广义的社会发展状况,可谓融合百科。
4.体例界定:志书的主体内容按横排纵写的要求,分门别类地系统记述一个地方的情况。
5.性质界定:是资料性的著述,不是论述性的著述。
(1)著述要注重整体性,要求上下、左右贯通,使全书资料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
(2)著述应具备科学性,体例要严格,选材要精,分类要合理,表述要正确,能够如实反映客观规律。
(二)志书的特点。
志书的特点在与其他书籍相比较中体现分明,主要有地方性、时代性、资料性和综合性。
1.不是辑录式的资料汇编。
志书通过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力求客观、真实、全面、准确,是有机的整体,资料汇编是拼盘式。
志书要求反映规律,是编者理解所掌握的资料后用自己的语言再创作,是编志者的成果。
2.不是学术专著。
志书是特定的分门别类和横排纵写的体例,是记叙体,只能寓观点于记述之中,志书文风务实。
3.不是历史书。
两者同源异流,貌似实异。
志书功在存史,而不是述史,主要围绕事物的基本面貌和各个横断面的历史、状态、结构、表征、内容去组织材料;志书兼记社会和自然,侧重当代、现代的记述,正所谓“当代修志,隔代修史”;志书资料求全,宏微兼备,史书举大弃小;志书记而不论;志书是信息库,兼有借鉴和可供检索、查找、利用的现实查考的功能。
4.不是文艺书籍。
志书不允许虚构,运用的是逻辑思维。
5.不是教科书。
志书忌用说理性的语言,不是通过说理去抽象知识,其知识性应体现在资料中。
志书主要篇章的著述要领
志书主要篇章的著述要领志书是历史科学中有相对独立性的一个分支。
志书是分门别类、系统记述一地一时期自然与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著述。
而修志是通过收集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去粗取精、综合分析、归纳提炼、科学排比等系统化、条理化的整理后纂写成的反映一地或一事物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著述——志书的工作。
一、志书编纂的具体要求(一)按照篇章节目体的设计合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实际、突出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的篇目,做到精选门类,有所侧重,以纲统目,归属得当,体例严谨,逻辑严密,层次清晰,排列有序。
(二)结构上,要求横排纵写,事以类分,横不缺要项,纵不断主线,保证志书内容全面丰富,资料系统翔实,信息存量更加博厚。
(三)取材上,要求详今略古,详近略远,详独略同,突出地方特色、时代特色和专业特色。
(四)在记述上,要求述而不论,秉笔直书,寓观点、褒贬于记述之中,做到存真求实,客观记述;倾向正确,科学记述。
(五)文体上,一律采用规范的语体文,即书面语中的实用语体,不是书面语中的艺术语体和混合语体。
(六)在修辞上,采用消极性修辞,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记述事实,要求用词通顺、明确、贴切、简洁。
志书的生动性主要取决于所记事实本身所具有的活力,以及文字资料、篇章结构的组织、图表和照片的选用制作等方面。
(七)在文风上,要求具备精、当、平、实的风格,做到简、严、核、雅。
在志书的编纂过程中要确保志书质量,出精品。
首先,力求做到存真求实地收集资料和编写志稿,即记述事实要真实准确,记事要在真实的基础上求全面,记述力求体现事物规律性;其次,突出地方特色和时代特点,即突出地方特色,突出新鲜事物,突出首创经验;再次,要贯彻事实准确,表述清楚,文字精炼的著述三要求。
二、主要篇章的著述要点第一,政治部类的编写(一)党政群团部分1. 无题序。
各部分设无题序,记述20年来各政党、群众团体工作发展概貌、主要变化和新的特点,以及取得的主要成绩,起统领作用。
2. 组织机构。
小议志书的目
小议志书的目小议志书的目33小议志书的目王卫明提要:目是志书内容记述的实体,但目前目的编写存在问题比较多,一是节下不设目;二是节下有日,但分类及标题使用不正确;三是目的记述内容没有反映出事物的发展变化.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志书质量,因此,要重视目的编写.关键词:志书目条目类目目是志书内容记述的实体.志书采用目的记述方式历史悠久,从旧志的纲目体,到社会主义新方志首轮志书的章节目体,以及第二轮志书的年鉴条目体,或是章节条目结合体,都离不开目这个层次.虽然目在志书中处于所有层次的最底层,但它却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对篇目的讨论主要集中在编或卷,章的宏观层次,包括突出时代特点和地方特点,也是从篇章节考虑.宏观层次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如何排序,经过长时间的讨论和实践,已经能够达成一些共识.相反志稿中微观层次问题逐渐暴露,尤其是最低层"目"所存在的问题,逐渐成为影响志书质量的重要问题.第二轮志书将年鉴的条目体引入志书,给志书带来的既有认识上的问题,也有操作中的问题.同时,目作为志书横分竖写的最终实践者,承载着编写中的主要问题和分类问题.为此,笔者就志书的目谈一下看法.一志书目的本质是类目,不是条目志书的目是什么性质?是类目还是条目?在第二轮志书的编写中,有些志书的凡例说自身体式采用的是编章条目结合体,有些凡例说是章节条目体.为什么第二轮志书提出采用年鉴的条目体?条目体在志书中究竟起着什么作用?什么样的目是条目?志书目的本质是什么?条目体已经被引用于志书中,但在编写时所出现的问题,提示人们在提出体式创新时,需要对条目体有个冷静的思考.首轮志书的体式多是编(篇,卷)章节目体,也有个别志书使用纲目体.无论什么体式,此时的目是按横分竖写的原则——横向分类设目,纵向内容记述,具有志书体例的特征.启动第二轮志书编修时,人们在总结首轮志书编写经验时,感到首轮志书篇章节目的体式层次太多,并且层层相扣,缺乏灵活性,是否可以在体式上减少层次,增加篇目设置的灵活性.为此,有人提出将年鉴的体式引人志书.年鉴采用的是一事一条的条目体,条目主要是根据当年的资料进行设置,灵活,方便.将这种体式引入志书,人们认为能够增加志书的灵活性,可读性,另外也便于查找.基于这种认识,有些志书在实际编写中探索着如何将年鉴条目体使用到志书中.河南省《商丘地区志(续卷)》是河南第一部使用年鉴条目体编纂的志书,2O03年公开出版.此部志书在编写凡例中对所采用的条目体进行这样的定位:"本志为分类'条目体',分为类目,分目,条目三个层次.类目l8个,分别为总述,要事选载,自然环境,人口与计划生育,人物,经济综述,试验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工业,商贸服务业,经济管理,政治综述,地委工作,行署政务,群众团体,人民武装,政法,文化综述,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教育科技,文艺文物传媒,卫生体育,史志档案,文化设施与文化市场管理,民俗,大事年表,附录;34中国地方志2O08年第12期分目150个;条目1066个.条目分为综合性条目,主体性条目和单一性条目三种类型.综合性条目(即概述)反映某一战线的基本情况,主体性条目记述各战线某一方面的主要工作,单一性条目记述重要事件或单项工作.为反映领属关系,增强志书内容的逻辑性,单一性条目紧随其所属的主体性条目或概述之后,并用楷体字以示区别.在目录中单一性条目标题前空一格以示同主体性条目的区别."从《商丘地区志(续卷)》凡例对所采用的条目体规定来看,他给自己的定位是"分类'条目体.类目,分目是按地方志横向分类的原则分项而设,第三层次为内容记述的实体,采用条目体.条目没有按志书横分的原则分类而设,而是根据条目承担的任务分为综合性条目,主体性条目,单一性条目,三种条目并列在一个层次上.为了便于区别,又在字型,字号及排版上做了规定.从其陈长的凡例规定中,使人感到将简单的条目体用于志书中并非易事.虽说《商丘地区志(续卷)》通过综合性条目保留着概述,主体性条目保留着"某一方面的主要工作",但由于条目缺乏相互的统领性,设置的随意性使整部志书缺少系统性和全面性.主要体现在事物的记述不完整,单一事件写的过多,取代了事物的整体发展.更深层的问题是志书资料不.由于条目设置的随意性,使编者仅根据现有的资料设置条目,必有的资料因为收集困难而舍弃了.同样是百十万字的志书,很多内容被单一性条目所充斥,看到的都是一个个事件,一个个点,增加了志书的灵活性,却失去了志书固有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地方志书是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他拥有庞杂的内容.为了将其庞杂的内容有条理地归入到一本书中,志书采用横向分类的原则,按照"事以类从,类为一志"的原则,对事物进行分类,并依据事物内在的领属关系分层设置,使志书框架结构横不缺项,层层统领,做到全面性和系统性,这是志书固有的要求.有些志书在使用条目时,根据条目所承担的任务确定了综合性条目,主体性条目,单一性(或称典型性)条目.分析这些条目,与志书原来的目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综合性条目承担的是宏观记述,在条目上直接标概述两个字,作为所写内容的第一个条目,类似于篇,章,节下的无题概述.主体性条目承担的是事物分类的几个方面,每个条目记述的是事物某一方面,几个主体性条目放在一起,反映一个完整的事物.主体性条目之间有内在的关联,从分类设置到内容记述都类似于志书原有的目.单一(典型)性条目承担的是重要事件,记述事件本身情况,如一个重要会议,一种作物的丰收,一场灾害等,这种条目借鉴的是年鉴条目的写法,一事一条,每个条目相互独立,缺少哪一个单一性条目都不会给其他条目带来太大影响.单一性条目所起的作用是强调某些事件.三种类型的条目,除单一性条目外,综合性条目和主体性条目都是志书所固有的.虽被称为条目,但其分类设置,纵写发展的做法,仍然是志书的体例.改其名难改其性.有些人认为条目体比较好编写,实际是因为单一性条目设多设少没有限制,在目前资料收集困难的情况下,用过多的单一性条目取代主体性条目,这种志书更像多年的年鉴.实际上采用条目体的志书,编纂者要将年鉴体式和志书体例揉和在一起,必须有很强的驾驭能力,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条目的设置既有其随意性,但在志书中又不能随意设置.因为无论采用什么体式,都要保持志书的全面性和系统性,都要按照事物的属性分类,按事物的发展纵向记述.即使采用条目体,首先要保证主体性条目的完整,这是志书的核心内容.在此基础上考虑单一性条目的设置.单一性条目不能设置过多,少而精,并且要处理好与综合性和主体性条目的重复问题.在实际编写中,这种操作很难.许多称其为条目体的志书并没有设单一性条目,还是保持了志书分类的固有模式.这种志书与其说是采用了条目体或结合体,不如说还是篇章节目体,只是没有明标序列号.通过体式的创新,对志书的目究竟是类目还是条目需要有个再认识.有些志书将目称为条小议志书的目35目,而在志书编写时用的是类目.志书中的条目因年鉴而引用,条目的意思是一事一条,如果志书的目没有按一事一条设置,就不能称之为条目.作为志书内容记载的实体,志书目的设置是分类而设,这是志书体例的要求,也是志书目的本质.何种体式的创新,都不能离开其本质.条目体的引用,经过设想,实践,最终又回到了志书固有的体式,这也应了内容决定形式这一哲学道理.二目前志书的目在编写中存在的问题目这一层存在的问题有:一是节下不设目;二是节下有目,但分类及标题使用不正确;三是目的记述内容没有反映出事物的发展变化.1.节下不设目.目是志书内容记述的实体,不少志稿做的不统一,有章下不设节直接写内容,也有节下不设目直接写内容,尤其是节下不设目的情况比较多.按照横分到底的原则,目才是横分到底的最低层,是内容记述的实体.目本身根据情况还可再分一级目,二级目,三级目.章,节是分类的层次,不是内容记述的实体.有个别内容因其特殊性可能会直接出现在章,节之下,但对于整部志书来说,不能作为普遍问题而出现.如果这样的问题出现过多,则意味着志稿在编写中或是篇目的层次设置过高,章,节之下无法再分类;或是资料不足,节下只有几行内容,不可再分;或是资料很丰富,但没有设目,实行一锅煮.2.节下有目,但目的分类及标题使用不正确.在志书框架结构设置上,志书之间篇,章,节的设置有相同之处,但节下目的设置则有差距,没有统一的做法.反映同样的事物,不一定有同样的目.因为不同志书结构设置不同,所占有的资料不同,目的设置会不同.如同样是计划生育,有的志书将此设为一章,相关的计生政策,计生宣传,计生管理,管理机构等将设为节;有的志书则将计划生育设为一节,计生政策,计生宣传,计生管理,管理机构则设为几个目.同样是计生宣传的内容,即使处在同一个层次上——都是节,但节下的目因所占有的资料不同而不同,也因其活动内容的不同而不同.正因为如此,志书目的分类不便统一,目的设置不易把握.出现的问题是有些志书的目出现缺项,内容不全;有些志书的目采用两个以上的标准分类,有记述工作的目,有记述事物的目;还有些志书的目按时间段分设;更有些志书是按工作总结的形式设目,其标题是工作总结式的标题,如积极开展宣传活动,提高思想认识等标题;有的志书节和目的标题概念不准,引起节和目的设置混乱;有些目文不对题,有些目看不出相互之间的关系等等.有两部志稿同是群众文化一节,一个设群众文化馆,室,综合文艺活动,广场文化活动几个且,一个设群众文化活动,音乐活动,舞蹈活动,美术活动,书法活动,摄影活动几个目.体现出同样的节设有不同的目,而且在目的设置中分类标准不统一,概念不准确.前者的内容讲的是设施和活动,节的标题准确的命名应该是"群众文化设施及活动".后者目的设置中音乐活动,舞蹈活动,美术活动,书法活动,摄影活动是按文化的形式分类,群众文化活动目又是按参与文化的群体类型分类,分类标准不统一,同时群众文化活动的概念可以包容后面的音乐活动,舞蹈活动等所有活动.3.目的内容没有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志书编写的原则是横分竖写,目是竖写内容的实体,是否能够反映出事物的发展变化,主要反映在目上.有些目看似有很多文字,但没有实质性内容,所写的话都是大话,空话和套话,放到什么地方都可以,说明不了地方事物的发展.有些目只重结果,没有过程,记述的仅是下限时的情况.有些目标题是事物,而内容记述的则是工作,看到的只是部门工作,事物本身的发展变化没有反映,如商贸,很多志书将商贸写成商业局的工作,或各商业公司的情况,商业本身的发展情况没有反映.有些目按照志书竖写的原则,将逐年36中国地方志2008年第12期的资料一年不少的记下来,写的是流水账,看不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是资料堆积.有些目按工作总结的写法记述,先下结论后陈述,违背了志书客观记述事物,以资料说明事物的原则.三重视目的编写,提高志书质量目既是篇目框架结构的最低层,又是内容记述的实体.既遵循志书横分的原则,又承载着竖写的要求.同时,又没有一个统一的做法.目前志书编写研究多在宏观结构和内容编写上,对于目这一层研究的较少.从评议河南省第二轮志稿看,由于大家对宏观结构设置比较重视,研究的多,多数篇目能够做到科学合理,注意突出时代特点,地方特点和行业特点,相比较微观层次的问题则成为影响志书质量的主要问题.我们评价一部志稿,说其编写的很精细,主要体现在目上.如果一部志稿每个节下目的设置都较合理,内容记述符合要求,反映了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这部志稿往往被大家公认为是一部编写比较成功的志稿,尽管可能存在其他一些问题,但它具有良好的修改基础.相反,有些志稿虽然篇目的宏观层次设置科学合理,也突出了时代特点和地方特点,但由于目这一层问题太多,而影响志书的质量.像前面所谈到的目的问题,出现在志书中,会使志书内容混乱,资料残缺.这些问题相对整部志书来说,如果所占比例只有1O~20,修改难度不大,对志书质量不会带来整体的影响;如果问题出现的比例达到30,志书质量问题就有些凸现;达到50以上,志书质量存在严重问题,所反映的是志书大部分内容残缺,资料不足,这类稿子阅读的视觉是看不到节下的目,章节下直接写内容的情况比较多,节下内容少,有时甚至只有几行字.志书资料不足,内容不清,则会失去存史价值,这种志书需要重新编写.重新编写要比调整篇目更加困难.篇目的调整是地方志系统自己坐在办公室里即可完成,重新编写则需要重新收集资料.资料的严重不足,就不是简单补充的问题,它需要二次发动,需要各个部门再次提供资料.河南省第二轮志书有两三部志稿终审时没有通过驳回重修,其主要原因是资料严重不足,内容记述不符合志书要求,具体的表现是以上所说的问题在志稿中出现的几率已经达到了40或5O.资料和内容看似不可量化,实际是可以量化,量化的单位就是目.我们在评价一部志稿资料是否丰富,内容记述是否完整,不是空头而论,主要是根据目的编写而定.一部志书大部分目写的好,这部志书质量就好;一部志书多数目写的不符合要求,这部志书质量也很难保证.所以,在志书的编写中,除重视篇目设置,资料收集,内容编写外,更要重视目的设置和编写.修志初期,我们主要精力是在篇目设置上,进人撰稿阶段,应将精力放在目的设置和编写上.资料的收集可以采取轮回法,先是普遍撒网,由各个供稿单位根据要求提供资料,编写时根据资料及节的内容要求,认真考虑目的设置.根据所设的目,再有的放矢地进行资料的补充.目设置的完整,资料就会补充的完整,这是修改志稿,补充资料相对比较便捷的方式.四解决目在编写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要解决好层次问题.层次设的过高,会造成章,节下无法分类,这种情况需要合并章,节,降低层次;层次设的过低,使目下层次过多,显得有些累赘,并且许多重要内容无法在篇目上体现,这种情况需要提高层次,增加章或节.志书的层次根据内容一般在四到五层,地级市属区志,内容比县志相对简单,可以设三个层次.有些人觉得志书层次太多,想削弱几个层次,但实际情况是篇,章,节的层次削弱了,节下目的层次增多了,有时甚至出现三级目..层次的多少是由内容决定的.志书的内容不仅庞杂,还有其内在的领属关系,层层统领,有时必须设到第四或第五层,才能分类到底记述内容.根据内容把握好层次的设置,将目作为分类的最低层.小议志书的目37其次是节下统一设目.无论节下内容少,还是节下内容多,都要统一设目.节下内容少,要将目设出来,根据目再去补充资料;节下内容多,要将内容疏理归类,分类设目.目的分类因为没有统一的标准很难把握,应根据事物本身的特性和资料来确定.一个事物即一个节下只能有一个分类标准,同时用两个标准分类设目,容易造成内容的重复和条理的混乱.目的标题应是名词词组,命名要简单准确.第三是目的内容记述要体现出编辑的加工水平.有些志书之所以出现资料堆积,工作总结等写法,是因为编辑没有对资料进行很好的加工.修志工作者编修志书不仅仅是体现在篇目设计上,还体现在对资料的驾驭能力上.因为志书不是简单的部门资料汇编,她要反映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这些发展和变化是通过资料来体现的.也就是说事物的发展变化是隐含在各种文字和数字资料之中,作为编辑要分析资料,认识资料,从文字的记载和数据的变化中,总结出事物的发展过程和变化情况,通过自己的语言用资料陈述事物的发展和变化.在广泛收集资料,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认真加工资料,使每一个目的内容都能够充分反映事物的发展和变化.对于行政工作的记述,要体现在事物之中.事物是内容记述的主体,工作是推动事物发展和变化的动力,在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时体现行政工作的推动作用.事物发展的过程应是志书记述的重点.第二论志书反映的是改革开放,以及由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变化,对中国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事物因改革而变化,整个中国由计划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变化过程是历史性的,作为地方志书必须记述这个历史过程.重视过程,重视结果,是时代赋予第二轮志书的使命.没有过程,这部志书就会失去存史价值.过程记述不是空泛的表述,她需要用实实在在的资料作支持.写事物的发展,就要有具体的数字说明其发展,有总量,发展速度等相关数据;写事物的变化,就要有变化的原因,过程及结果.丰富的资料,充实的内容,明晰的过程,才有可能使目显得的完整.( :河南省郑州市经一路北18号省史志办公室:45o008)本文责编:杨海峰《慈溪市志》三顾问捐献珍贵文献为了能够修出好志,《慈溪市志》编委会聘请了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郑祖安,《慈溪县志》主编徐长源及《宁波市志》副主编周乃复等三人为《慈溪市志》顾问.三位顾问热心家乡修志事业,分别为第二轮志书的编修捐献珍贵文献.郑祖安向市地方志办公室捐献了印制于民国29年(194O年)的《慈骆县全图》和新着《上海历史上的苏州河》等.徐长源向市志办捐献了光绪《余姚县志》的影印线装本一函十六册.周乃复捐献了海内孤本《吴锦堂先生铜像汇录》原本和《吴锦堂先生六秩荣寿录》复印本(原本藏于日本)以及专着《寻绎慈溪文化之源流》等.(慈溪市地方志办公室王孙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性 条 目,又称 典 型性条 目。 旨在 对本 行政 区 域 内乃 至全 国有 较 大 影 响 的 事 件 设 立 专 题 记 述 。如 《 成 都市 志 》 中首 卷 的凡 例 、总述 、大事 记 和 附 录 中 的文 献辑存 、补遗 以及 经 贸文化 类 的会展 等 ,都 可 以 称之 为专题 性 条 目。另外 ,专题 性 条 目的做 法 ,对一 些典 型性 的事件 、事 物 ,又不宜 在 正文 中详 记 的 ,可 另列 专题 ,以 “ 附 录”形 式记述 ,如 《 成都 市志 》地 理 卷 中的 成 都 高 新 技 术 产 业 开 发 区 ,它 筹 建 于 1 9 8 8 年 ,1 9 9 1 年批 准为首 批 国家高新 技 术产 业开 发 区 ,但
6 O
l Q 业特点 。
l 【 关键词】 成都市 第二轮修志 条目体志书
} 2
;
自全 国、全 省第 二轮 修 志工作 启 动 以来 .关 于 志
近1 0 0 0 万字 。嘲
一
书 的体例 问题 ,一直 是业 界关 注 的主要 话 题 。第 二轮
志书 是继 续沿 用建 国后 首 轮志 书 的章 节体 书 写好 .还
巴蜀吏志・ 2 0 1 3 ・ 5 ・27
料长 篇 内容 的理 解 、认 知 到资料 的完 全 占有 和完全 领 会 的 过 程 。从 而不 断 地 进 行 精 作 业 、深 加 工 , 即甄 别 、梳 理 、遴 选 、调 整 、加 减 、升格 、降级 和 完 善 , 从 而体现 出志 书资料 的全 面性 、科学 性 和创 造性 :体 现 出志 书纲 目的全方 位 、宽领 域和大 视野 。
体 志书要 “ 融合 章节体 、条 目体 的长处 ” 。凹
二 、卷 、类 、 目
卷 、类 、 目是 一部 志 书 的总纲 。但是 总纲不 是 一 成 不 变 的 ,它 从 志 书 资 料 长 篇 的 形 成 到 编 纂 之 日开 始 ,至 印刷 出版之 日止 ,卷 、类 、 目是需 要对 根 据资
统 一 指 挥 、 落 实 任 务 、分 头 实 施 、参 编 合 力 阶段 。
现实生 活 ,易 于领导层 和大众媒 体按条 目索取 和利用 。 但 这并 不 意味着 条 目体 志书就 是 当前我 国方志 界普 遍 认 同 的一 种志 书体 例 ,因为条 目体 志书在 门 目、类 目、 条 目的设 置上 颇费周 折 ,故而方 志界不 少人认 为 , 条目
三 、条 目的分 类
的主体部分 ,另 由若干子 目作为条 目的辅助部 分 ,主体
与辅助 部分分 别 承担某 一类 事物宏 观 和微 观 内容 的记
述 ,以形成 面与点 、常规与典型 、整体 与局部 相结合 的
全 貌 。主体性 条 目在志 书 中有很 大 比重 ,如 《 成都 市
志》 拟设 门类 3 0 卷 ,其 中主体条 目初 拟起 码 1 0 0 0 个以 上 ,或集 中或分片反映成都市1 9 9 0 至2 0 0 5 年l 6 年间从 自
《 成都市志 1 9 9 0 — 2 0 0 5 ) ) ( 以 下 简称 《 市志》 )采 用条
目体 与 章节 体兼 容 的记述 方式 。在对 已有 资 料进 行整 理 、分类 、归档 的基 础上 ,调 整 修改 原有 篇 目 ,改大 篇结 构 为 中篇 结 构 ,将 篇 幅调 整 为包 括 附录在 内拟设 3 0 卷 、约2 0 0 个类 目、1 0 0 0 多分 类 目、超4 0 0 0 个 子 目。
但这并不意味着条目体志书就是当前我国方志界普遍认同的一种志书体例因为条目体志书在门目类目条目的设置上颇费周折故而方志界不少人认为条目体志书要融合章节体条目体的长处
论条 目体志书的条 目设置与基本写作
以成 都市第二轮修 志为例
口 赖 立 刘 德 元
f 【 内 容摘要】 条目 体是我国志书体裁之一。条目 体志书必须遵循地方志的编纂原则, l 凸显查阅方便,检索快捷,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受众面广的特点;条目体志书的条目 l i 设置要科学、规范、有序; 条目 体志书的写作要把握时 代特征,彰显地方特色,突出 行2
没 有第 二个 目的 ” 。【 ‘ 】 综 观2 0 0 4 年 由方 志 出版 社 出版 的 《 全 国第二 轮修 志工 作及 志 书篇 目汇编 》 ,其 中收 录 的
4 6 个县 级 以上 志书 篇 目,有 9 个 采用 条 目体 。圈 我省 第
条 目体志 书最 为突 出 的特点 有三 ,一 是便 于进 入 公共 体 系 ,接 受公 众检 索 、查 阅 .扩 大志 书 的应用 范 围 ,实现志书信 息资 源共享 ;二是条 目层级条 理清晰 。 内容 易 于拆 分 ,适合 总纂 阶 段上 下 移 位 、升 格 降级 ;
然 到社会 、从历史到现状 的发生 、发展 、结果 和影 响。
条 目体也称 纲 目体或 门 目体 .即 以人 、事 、物为 目,一 人 、一事 、一物列 为一条容纳 资料 的写 作体例 。 条 目按 内容 、按 性质 甚 至按 字 数 分 为各 种 不 同条 目。 条 目一般 具有 相对 的单一 性 、独立 性 。条 目体 志书 的 条 目设 置到 目前为 止 ,基 本上 可分 为概 述性 条 目、综 合 性条 目、主体性 条 目和专题 性条 目四个大 类 ( 以下 设 分 目或子 目) ,其 中以主体性和综合性 条 目居多 。 概 述性 条 目,按辞 书解 释是大 略地 叙述 ,是 对 文
三是 条 目体 志 书较 章节体 志 书更具 实用 价 志》 《 井 研 县 志》 《 彭 山 县 志》
和 《 成 都市 ・ 龙 泉驿 区 志》 等是采 用 的条 目体 。 当前 , 成都市 第二轮修志 ( 1 9 9 0 — 2 0 0 5 )正 进 入 广 罗人 才 、
、
条 目体 志书 的特 征
所谓 条 目体 志书 ,实 际上是 由章节体 志 书 和年鉴 条 目叠合 演化 而来 。它 的 主体基 调 .是将 年 鉴 的条 目
形式 融人 章节 体 志书 ,从 而形成 既有 章节 体 风格 .又 带有 年鉴 新风 的一 种新 型 的志书 体裁 。
是 采 用 年 鉴 式 的 条 目体 书 写 好 ,抑 或 是 萃 取 二 者 之 长 。将条 目体 融人 章节 体 ,业 界 的一些 专 家 学者 众说 纷 纭 、莫 衷一 是 。其 实 ,无论 是第 一 轮修 志还 是第 二 轮修 志 ,无 论 采 取 章 节 体 还 是 条 目体 ,按 朱 佳 木 在 《 地方志工作文稿 》中的说法就是 “ 修 志 为 了用 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