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新路

合集下载

紧跟政府公共财政推进步伐 建立公共财政审计框架

紧跟政府公共财政推进步伐  建立公共财政审计框架
审 计 广 角
紧 跟政 府 公 共 财 政 推 进 步 伐 建 立 公 共 财 政 审 计 框 架
无锡 市新 区审计局
【 摘
用绩 效审计 ,建立符合 财税体 制改革的公 共财政审计框架。 【 关键词】财政审计 绩效审计 政府投 资审计
鲁逸梅
要】 本文着重论述 了新时期如何开展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 审计 、基础公 用设施投 资审计等方面,以实现对财政资金活动监督 ,大力推进公共 财政 资金使

当前城 建项 目 “ 星族 ”较 多 ,许 多项 目缺 乏充 分地 可行 性研 追 究 ,投资效 益欠佳 。例如, 广场 热 的带动下 ,很 多地 方甚至 经济 在 落后地 区不顾 自身 的财政 实力 ,相继 建起 了高规格 的休闲广场 ,而与 市 民生活 息息相关 的城 区低洼地 区积 水、道路交通 阻塞严重、环境污 染等 等 急需解 决 的问题 没有及 时立 项 。并且 计划外 城建 项 目频频 出 现 ,城建 资金预算 的执行 随意性较大 ,城建资金调度 应接不暇 ,只有 靠巨额负债建设 。 对城建立 项的可行性论证进 行审计和审计 调查,审查项 目投 资额 与项 目功能是 否相匹配 ,是否有法治观念 ,降低城建投 资因项 目决策 失误造成损 失浪费的风 险:是否树立为 民建 市的意识 ,从 市民切身利 益出发 ,把市 民急需解决 的实际 问题放在城 建立项 的首位 ,在城市基 础 设施不断完 善的基础上 ,再行 品位 、美形象 上 之举 ;是否量力而 行 ,适度 负债 ,以财力为 度 ,城建立项切不可美 了城市空 了财力 。 2 严格 审挫 审查 ,把住工程预算 关 审计 部门应本着 “ 保质量 、实事求 是、杜绝浪 费”的原则 ,进 确 行认真 审核 。开工前 的各项 审批 手续是否完备 、合法 ;建设规模 和标 准 的 设 计 是 否 与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相 符 , 概 算 内 容 是 否 完 整 ;前 期 工 作 是否完成 。

中国公共财政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中国公共财政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中国公共财政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引言中国公共财政是指国家政府对财政收入和支出的管理和调控。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社会发展的深入推进,中国公共财政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国公共财政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提出对策以应对这些挑战。

挑战一:收入结构不合理中国公共财政的收入结构主要由税收和非税收入组成。

然而,当前中国公共财政的税收收入占比过高,非税收入占比过低,这导致财政收入来源单一且不可持续。

对策一:优化税收结构优化税收结构是解决收入结构不合理的重要对策。

政府可通过减少过度依赖主要税种收入,促进多元化税种的发展。

此外,还可以加大对非税收入的开发和利用力度,提高财政收入的多样性。

挑战二:支出压力不断增加随着社会保障方面的需求增加、环保和教育等公共服务的提升,中国公共财政支出压力不断增加。

面临庞大的人口基数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压力,公共财政支出面临严峻挑战。

对策二:优化支出结构为了缓解支出压力,政府需要优化支出结构,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

一方面,可以减少对一些非紧急、非核心领域的支出,提高财政收入的利用效率。

另一方面,可以加大对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覆盖范围。

挑战三:地方财政压力加大中国地方政府作为公共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财政收入不足、财政压力加大等问题。

当前,地方政府还存在一些负债率较高、债务风险较大的地方。

对策三:推进地方财税体制改革地方财政压力的缓解需要推进地方财税体制改革。

政府可通过减少地方政府的财政依赖程度,推动地方政府的财政自主权,提高地方政府财政管理能力。

同时,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监测和控制,防止地方财政风险的扩大。

挑战四:财政透明度亟待提高当前中国公共财政的透明度相对较低,财政信息公开程度不够高。

这给了财政管理中的腐败问题提供了一定的空间,也对财政运行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对策四:提升财政透明度提升财政透明度是改善财政管理状况的关键。

政府应加强财政信息公开,提供更多的财政数据和信息,加强监督和问责机制。

加快构建公共财政基本框架

加快构建公共财政基本框架
共享 范围 ,分清事权 .充分调 动各 区征收的积极性
三 、 按 照 “ 运 转 、保 稳 定 、 促 发 展 的原 则 . 保
分配差距 四是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 的范 围和规模 . 在 编制政府采 购计 划的基础上 .将政府采购工作与编
制部门预算 、政 府公物仓制度有机结音起来 ,更好地 节约 支出。同时 ,要 进一步 完善政府采 购工作的程序 和相关 制度 ,促使 政府采 购向制度化 、规范化方 向发
支 。保稳 定 .就是 确保养 老金按 时 、足 额社会 化发 放 .确保城镇 居民最低生活保 障的资金投人 ,确保公 务员 、离休干部 的医疗费用 .确保 政法机关维护社会
府 所有的财政性资金都纳人 国库单一 帐户体 系管理 . 收人 直接缴人 国库 或财政专户 ,支出通过 国库单一帐 户体系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 ,切实加 强 地政 府资 金的集 中管 理 ,提高 资金 的使 用效 率 。
2 0 ,首先对政府采 购项 目实行 国库直接支付 。三 0 2年
济和民营经 济 的快速发展 ,提升 全市经济的国际化水 平 ,鼓 励 民营 经济不 断开 拓经 营领 域 ,提高 经 营效
益。

一 麓 推
二 、理顺城 区财政 体制 。切实增强各级政 府调控
能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 0 1年 ,省对 市财 政体制进行 了调整 。与此相适
应 ,在 20. 02年必须加快对市 ( ) 县 、区财政体制进行调
新技 术 产业 和信 息化 产业 的支 持力度 ,增 加财 政投 人 .进一步扩大市重 点发展基金 、科拄创新基金 ,支 持企业进行拄木创造 、新产品开发 ,提高科技创新能 进无锡市信息化产业进程 。三是 积极运用财政杠杆 .

县级财政构建公共财政运行新机制的探讨

县级财政构建公共财政运行新机制的探讨

或调整 , 不得不靠良 好的人际关系或增提手续费、 拨款改善办公 条件等形式协调与税务部门的关系, 确保尽可能多的税收。另 方面财权与事权不统一, 上级部门超越事权, 规定下级支出项 目、 标准和范围, 如教育、 科技、 农业、 血防、 计划生育、 文化宣传、

民兵训练等都有具体明确的硬性规定, 有关部门和单位拿着上 级的红头文件, 要求当地财政安排配套资金, 有些文件还详细规 定了安排的比 例或数额, 没有顾及地方财政的承受能力。另外, 些政策性增支因素不断出台, 特别是调整工资、 增发离退休人 员生活费、 提高民政定补标准、 增加岗位津贴和警衔工资等, 使 得县级财政人不敷出。
是构建县级公共财政面临本级财力严重不足的矛盾。公 共财政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保证政府正常运转的财力需 要。然而, 现在大多县级财政财财力严重匮乏, 收不抵支, 本级 财政若没有上级财政补助收支难以做到平衡, 特别是县级政府 所属的乡镇可用财力更少, 有的甚至连教师工资都不够保障, 如 此紧张的财力状况, 使县级财政成了名副其实的“ 吃饭财政”更 , 谈不上有保障公共财政支出需要的财力。因而, 难怪有人把“ 吃 饭财政” 当成公共财政。然而应由本级承担的各种基础设施和 公用设施, 都属社会公共需要的范畴, 它应由政府出资兴办。
维普资讯
企 业 家天 地 ・ 论版 /2  ̄ /H 理 67 7
县级幼政枸建 善幼跋
谢 进
崭机利钓探讨
( 望城县人 民政府副县长 ; 南 , 湖 长沙公 共财政
所谓公共财政指的是国家或政府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分 配活动或经济活动, 公共财政是一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 财政类型或模式。“ 公共性” 是公共财政区别于其他财政的根本 特性, 因此公共财政也是围绕“ 公共性” 而展开的。改革开放以 来中国财政理论界就建立“ 公共财政” 问题展开了论, 伴随着经 济体制改革和财政改革的逐步深化, 这种讨论的现实意义 日 渐 突出。一般而言, 我们说建立“ 公共财政” 也只是站在整个国家 的角度, 对于县一级财政是否建立公共财政则是乎没有过多人 给予关注。 我们知道财政职能是政府职能的派生物, 财政职能是政府 事权范围与事权重点的具体体现。因此, 市场经济条件下县级 财政职能必须认清县级政府所担负的基本职责。在我国, 县级 政府的基本职能有两个: 一是管理县级行政区划内的公共事物; 二是提供县级地方公共产品。具体来说, 县级政府的事权范围 是提供县乡一级义务教育、 维持县乡社会治安、 建设县域内非上 级政府投资的基础设施、 引导本县的经济发展、 协助上级政府提 供本县居民的社会保障、 保护县域内环境等等, 因此, 构建县级 公共财政就要体现上述特征。目 前我国 大部分县级财政收不抵 支的矛盾比较突出, 因而构建县级公共财政应首先从确保人员 工资、 义务教育、 县乡政权建设、 地方社会治安、 环境保护、 区内 道路建设等人手。 当前构建县级公共财政要避免出现这样一个误区, 认为县 级财政财力薄弱, 无力提供需要大量财力的社会公共产品, 转而 去把有限的财力重点放在刺激本地经济增长上, 结果是得不偿 失。要求县级财政在刺激经济增长出较大的成果, 实际上也是 脱离了县级财政所应有的职能, 这是因为县级财政无力更多地 介入经济发展。

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加快构建公共财政框架

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加快构建公共财政框架
构 建 公 共 财 政 框 架
制度。对全部 市级行 政单位职工 和教 师试 行 国库直 接支付 基本工资 ,涉及 11 9 个财政拨款预算单位 的46 万名职 .7 工 和教师 ;l 6个区县相 继推行 国库直 接支 付工资 。三是实行政 府采昀制度 政 府采 购 预算 与部 门预算 同步编 制 , 政府 采购规模 扩大 ,全年政府集 中采 购金 额达 4 .4 5s 亿元 ,节约资金 35 亿 . 3
的 中小 企业 贷款信用 担保取得新 的突 破 , 目累计达 到 37 项 ,担保贷款 项 17
总额约 5 亿元 。政府投资对民问 、社 2 会投 资 的引 导和带 动作 用 明显 增 强 。 三是继 续实施鼓励个 人购房 的各项税 费优惠 政策 ,促进住 房消费 和房地 产 业持续快 速健康发展 。政府扩 大内需 的政策 导向得到体现 。四是继续推 行 促 进外 贸出 口的地方 扶持 政策 ,完 成 出 口退税指标 14 元 . 3亿 为本市外贸 出 口增 长继续高于全国22 ,个百分点作 出
增长的同时
体 现。 ( ) 二 积极 财政 政策有效实施。一 是 安排预 算 内建设财 力 ,加快 以苏州
努力 消化证 券交易印花税 地方收 入减 收较 多 、浦 东发展基金政 策到期后 减
f ) 三 支出管 理改革穗f s 进 。一 i t r 是推行 部 门预 算。去 年上半年对市 级
和 “ 电子财税部 门”的构建。
求 ,结合学 习贯彻江泽 民同志 “ 七一 讲话精 神 , 以纪念 建党8 周年为契机 , 0 重 点开展 了处级 顿导班 子和领 导干部 “ 三讲”教育 “ 回头看 , 行处级 干部 试
元 。四是加强 “ 支两条线”管理 。本 收

启东市建立高效规范的公共财政支出新体制

启东市建立高效规范的公共财政支出新体制

资产 ,公有 资产退 出力度逐 渐加大 ,范
围由厂房 、设备 等生产经营设施 扩大到
( 东市委 宣传部 张建 国 张裕 新) 启
水电设施 及土地 使用权等公 有资产 、公 有 股权 ;对象 由规模小 、效 益差的企业
扩大到规模 大 、效益较好 的企业 ,由未 8 1 月 8日,启东市会计核算 中心成 立 ,从 10多个行政事业 单位 中经考 试 9 考核 录用 的2 名 财会人员正式上 岗 , 2 全 今年 以来 ,淮安 市淮阴区企业改 制
务和职工 劳动关 系等死结 ,用新的思维 和理念 去认 识对待 , 解开 了这对 死结 : 由 于采取 了有效措施 ,企业 改制收到 了显 著成效 。一是带来广 大干部职工思想观
调查摸 底 ,在此基础上起草 了 《 我省部 分 中介机构调研报告 》 国外政府对 中 、《
介机构 的管理模式 》 关 于促进全省 中 、《 介机构规范发展 的意见 》 。 与省水利厅联合 召开 水利 工程管理
金湖 县公路 管 理站结 合本站 实 际 , 按照 “ 脱钩 、分类 、放权 、搞活 ”的基 本思路在全站实行多元化工资分配制度 :
展好 的企业都是改 制彻底的企业 ;三是 促进 了企业稳定 和社 会稳定 。
( 阴 区政 府 办 淮
诸 广 沛)
石耀 军
董 育 光
工作人员包揽 下来 ,单位 只配备财务管
理员 。实行会计 核算 中心制度后 ,统管
单位 的会计 核算 主体不变 ,单 位资金使
用权不变 ,领 导审批权不变 。 到 目前 为止 ,启东市公 共财政支 出 改革进人 实质性操作 阶段 ,信息 网络化 建设 已完成 ,启东市公有 资产管理办公
分资产 出售 、切块转制 、减持 国有股等

注重民生、优化结构、创新制度、促进发展——中国公共财政的转型之路

注重民生、优化结构、创新制度、促进发展——中国公共财政的转型之路
维普资讯
注 重 民 生 化 结 构 优
创 新 制 度 进 发 展 促
中国公 共 财政 的 转 型之路
财政部 财政 科学研 究所
贾 康 所 长
贾 康
刘 微
[ 内容提要 ] 为中国财政 转型的方向 , 作 公共 财政 自提 出已经走 过 了近 1 0年的历 程。 以此 为脉络 , 回顾梳 理 这些年 的财 政 工作 , 总结公共财政 的建设经验 , 多令人鼓舞和值得 深 思之 处。在 中国千年 未有的 经济社会 转型 的探 索中 , 颇 财政 改革与 发展 的转型之路 已经锁 定在公 共财政轨 道上 , 尤其是 十六 大以来政 府公 共职能 归位 、 公共服 务均 等化、 共理 财规 范化 等一 公 系列重要理念 的明确 , 不仅在不断丰 富公共财政 的理论 内涵, 而且 被贯彻 -, I ̄导和推 进财政 改革 实践 , 以科 学发 展观 统筹 - 为 全局 和促进社会和谐做 出贡献 : 政府财政 支出导向和结构发 生 了意 义深远 的变化 , 关注 民生成 为重 中之 重 ; 以政控 财” 渐 “ 逐
具 备 了更 加 规 范 的制 度 依 托 ; 以 财行 政 ” 实力 大 大 提 高 , 控 市场 配 置 资 源 偏 差 的 能 力 不 断 加 强 ; “ 的 调 财政 服 务 于 改 革 与 发 展
的努 力 , 进 入 良性循 环 。 正
[ 关键词 ] 公共财政 中图分类号 : 1 F8 0
财政转型
社会和谐
民生 文章编号 :00— 66 2 0 ) 0— 0 5—0 10 7 3 (0 7 1 00 7
文献标识码 : A


指导理念更加清晰 ,中 国的公共财政之路 越走越明
19 年政府管理层面提 出要建立公共财政框架 ,明确 了市场经 济转 型的配套 之 中财 政转型 的 目标 。然而 , 98 当时 ,这仅仅是提供 了一个大的战略发展方 向 ,到底应该如何建设 中国的公共财 政 ,尚缺乏具有 说服力 的 、清 晰的指导性理念 。十年来 ,财政实践 中所产生 的最大收获之一就是 总结 、明确了一系列具 有指导 意义 的公 共财

我国公共财政的建立与发展

我国公共财政的建立与发展

我国公共财政的建立与发展综观世界市场经济国家的财政运行机制,尽管形式和侧重点多样,但其基本模式差别不大,就是以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为口径来界定财政的职能范围,并以此构建财政运行体系。

这种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构建的政府收支模式或财政运行机制模式,通常被称为公共财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财政改革以公共财政为取向,在公共财政框架初步搭建后,经历了一个渐进的改革与发展过程。

一、我国公共财政建设的背景我国的公共财政体制是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背景下,为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财政运行模式而正式提出来的。

在此之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关于财政改革的讨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

1982年,关于“大财政,小银行”和“小财政,大银行”的问题曾经进行过激励的争论;1983年,提出财政要不要转型即财政要不要退出再生产领域的问题。

90年代初期,有人提出要调整财政的范围,并逐步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但是,对于改革的模式问题却一直争论不休,这其中争论的焦点是公共财政问题。

关于我国建立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必要性,主要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在我国深化财政体制和财政运行机制改革的过程中,提出和强调公共财政问题,主要是为了适应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为了适应当前和今后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具体讲,一是为了与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相适应;二是为了与政府职能转变相适应;三是为了与宏观经济调控模式的转变相适应;四是为了与财政运行模式转变相适应。

第二种观点认为,我国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经济体制环境变了,财政运行机制显然要按照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模式去构建,即搞市场经济就要搞公共财政。

第三种观点认为,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建立公共财政,就不仅仅是财政模式的变革问题,而且它反过来直接引起我国政府行为的变革,是我国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入的关键性步骤,将大大地加快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进程。

否则,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国家分配论”与构建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

“国家分配论”与构建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

“国家分配论”与构建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2006-12-18作为我国市场化进程中的关键一环,深化财政改革,初步构建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已经成为这一届政府近期内所要努力达成的目标。

而从财政理论界来看,公共财政也是近几年来学术探讨与争鸣的焦点所在。

不过,在如何理解公共财政的含义、特征、内容与框架,如何认识建立公共财政的意义,以及如何看待公共财政与我国当前财政理论——“国家分配论”之间的关系等诸多问题上,还存在着不少疑义和争论。

作为一个“国家分配论” 者,我个人对我国政府构建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设想持赞同态度。

但对于实现这一设想过程中所应解决的一些认识问题,我认为有必要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之进行阐释和澄清。

一、正确理解“国家分配论”与公共财政之间的关系“国家分配论”认为,财政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分配行为。

在国家与财政之间,存在着同生死、共存亡的密切联系。

历史发展到今天,没有任何财政不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也没有任何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不是财政。

由国家所代表的双重身份(即政治权力行使者和国有生产资料所有者)及其双重职能(即社会管理和经济管理)所决定,国家所进行的财政活动局限于两大领域之内:一是提供国家从事行政事务所需要的财力,并且提供社会公众不能有效提供的具有共同消费性质的产品或服务,两者实际上共同构成了西方财政理论中所指的“公共产品”;二是对国家自身所拥有的经营性财产——国有资本进行宏观价值管理并参与收益分配。

前者称为“公共财政”,后者则称为“国有资本财政”,二者之间在活动目的、运作方式和收支内容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但由国家这个共同的财政主体所决定,它们有时又融合于一体,表现出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事实上,公共财政古已有之,财政的“公共性”是与生俱来的。

因为从国家和财政的起源和形成上看,财政一开始就是在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的集团的分配活动,并且服务于该集团的利益,集团的“集体性”或“公共性”首先赋予了财政区别于财务的“私人性”。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历程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历程

1
对于问题的回应
针对这些争议,2007年中共十七大作了明确的结论: “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 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 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 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这是对中国改 革30年历程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构建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框架
1
改革的目标
从1992年10月到2002年10月。1992年的春天,邓小平同 志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针对长期以来流行的“计划 经济姓‘社’,市场经济姓‘资’”传统观念,明确地 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是带 有突破意义的思想。在这种思想的推动下,1992年的10 月召开的中共十四大第一次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为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

改革的展开阶段
1
重大突破
从1984年10月到1992年10月。以 1984年10月作为划线的标志,是因 为召开了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 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第一次明确地指出,中国的社会主 义经济不是计划经济,而是有计划 的商品经济。这是一个相当大的突 破,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 一个重大发展。
1
市场经济
计划经济
1
不足和改进
由于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提法不够鲜明,比较折衷,还保 留“有计划”这样的字眼,因此在后来的实践中,就有 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执行方案。有的同志认为,有计划 的商品经济,它的落脚点是商品经济,应该按照商品经 济的本质和规律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也有同志认为,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前提是有计划,应该按照有计划的 思路来推进改革。后来到1987年中共十三大通过的报告, 进一步提出,“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虽然 还没有明确提出市场经济,但此时市场的色彩更加浓重 一些。

构建绵阳市公共财政体系的思考

构建绵阳市公共财政体系的思考
财 政 体 制 ; 全 面 推 行 政 府 采 购 制 度 ; 积 极 推 行 预 算 外 资金 管 理 改革 ;对行 政 事 业单 位 实 行 会计 统 派 。 对 构 建 公 共 财 政 体 系 进 行 了 有 益 探 索 , 但 是 离 真 正
构 建制 尚 有较 大 差距 。根 据 财政 改
革 的 总 体 思 路 ,结 合 我 市 实 际 , 笔 者 认 为 ,加 快 公
共 财政 体 制 建 设要 着 力 构 建好 公 共 收入 体 系 、公 共
支 出 体 系 和 预 算 监 督 体 系 , 同 时 推 进 相 关 配 套 改 革 ,才 能 尽 快 取 得 突 破 。


在公 共 收 入体 系 的构 建 方面 。要 构 筑财 政
程 有 财政 部 门 参 与 管理 ,对土 地 出 让金 实 行 财政 部
门专 户存 储 ,全 额存 人 ,按规 定 用 途安 排 支 出 ;在
土 地 二 、 三 级 市 场 ( 让 、出 租 、抵 押 、 担 保 和 继 承 转
等 ) 易 中 ,依法 征税 ,坚 决杜 绝滥 行减 免 ;全 面清 交 理 、整 顿税 外 收 费 ,收 费 全额 进 入 财政 专 户 存储 ,
配 的公 平性 、公正 性 和科学 性 。在 预算监 督 的主要 内 容 上 ,一是对 征 管部 门 的征 管质 量 、国库解 缴 、收 入
级 次 、收入 退库 等情 况进行 监督 ;二是对 预算 资金 拨
付 、使 用 、预算 追 加等 进 行监 督 ; 是对 预 算 执行 结 三 果 的监 督 ,主要 是加 强财政 投 资评 审工作 ,建立和 完 善 财政 投资 项 目考评 制度 ,提 高财政 性 资金 的投 资效

构建公共财政框架≠撤走财政扶持经济“支架”:招远市在财政体制转型中培植地方财源小记

构建公共财政框架≠撤走财政扶持经济“支架”:招远市在财政体制转型中培植地方财源小记
清票据 、 帐户 , 革过 去 的单位 清 改 开 票 单 位 收 钱 为 单 位 开 票 银 行 收 钱 . 并 建 立 了 政 府 筹 集 资 金 制 度 。2 0 0 1年 预 算 外 资 金 压 缩 非 生
但 随着 上级 建 立公 共 财 政框 架 的 要 求 ,财政要 逐渐 从一 般竞 争性 、
重 要作 用 ,使 财政 经 济同 步发展 ,
到 20 0 1年 这 个 仅 5 O多 万 人 口的 市 地 方 财 政 收 入 达 3 5 2万 元 。 48
竞 争 的 环 境 建 设 等 上 面 来 ,按 照 多 种 游 戏 规 则 统 筹 用 于 支 持 经 济
发展。
离” 制度 。主要抓 “ 两清 一改 ” 即 ,
在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体 制 条 件 下 , 财 模 式 向 公 理
段 ,与 西 方 发达 国家 实施 公 共财
政 的 时 间 、地 点 、 件 不 同 , 据 条 根
治理 , 到沟 渠路林 桥 涵闸 配套 , 达
乡镇财 政 20 0 2年 第 8期
维普资讯


戥 .
Nu D
论 建 立 公 共 财 政 监 督

辨 析让 道理 更“ 晰 ” 明
下 , 更 新 观 念 , 变 支 持 经 济 的 要 转
方 式 方 法 , 从 过 去 的 财 政 资 金 包
有 “ 中国金都 ”之称 的招远 市
是 全 国 第 一 产 金 大 ( ) ,经 济 县 市 财 政 实 力 一 直 比较 雄 厚 。 前 些 年 财 政 千 方 百 计 扶 持 经 济 发 展 起 到
பைடு நூலகம்
2 . % ; 支持 农 村 生 产 15 O4 2 5万

关于构建现代公共财政体系的再思考

关于构建现代公共财政体系的再思考
息 化 建 设 、 干 部 队 伍 建 设 两 大 支 撑 ,加 大 改 革 一 个 动 力 ” 财 政 管 理
先 ,公 共 财政 体 系 的 现代 化 要适 应
社 会主 义市场 经济和 民主政治 的 要 求 , 有 鲜 明 的 时 代 特 征 和 一 定 具 的前 瞻性 ,兼 顾 现 实和 长 远 利 益 。 其 次 , 代 化 的一 个 方 面 是 技 术 的 现 大 爆 炸 ,财 政 部 门 必须 树 立 先 进 、 科 学 的 管 理 理 念 , 借 助 、 运 用 好 先
的 系 统 化 要 明 确 现 代 公 共 财 政 体 系 的 要 素 构 成 、 次 结 构 和 功 能 定 层
结 构 的认 识 。
三 是 认 知 所 归 。 构 建 现 代 公 共 财 政 体 系 . 一 个 庞 大 的 复 杂 系 统 是 工 程 ,认 知 需 要 一 个 较 长 的过 程 。
体 系 业 已成 为 财 政 改 革 与 创 新 的 一 项 根 本 任 务 , 表 着 我 国 公 共 财 政 未 来 发 展 的 基 本 代
方 向 , 何 构 建 这 一 体 系 成 为 摆 在 每 位 财 政 如 工 作 者面 前 的 一项 重 大 现 实课 题 。

同 老 百 姓 切 身 利 益 息 息 相 关 , 然 关 注 度 就 必
二 五 ” 时 期 的 科 学 发 展 主 题 ,满 足 经 济 发 展 方 式 加 快 转 变 、 障 和 改 保
善 民 生需 要 的公 共 财 政现 代 化 。 二 是 系 统 化 。 构 建 现 代 公 共 财 政 体 系 , 是 指 采 用 分类 、 纳 、 就 归 逻
以 得 到 一 个 比较 清 晰 的 描 述 :

20公共财政概论_章后思考题参考答案-有小改

20公共财政概论_章后思考题参考答案-有小改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重点工程教材《公共财政概论》思考题参考答案目录绪论 (1)第一章公共财政与公共财政思想 (3)第二章公共财政职能 (6)第三章财政支出总论 (8)第四章政府消费支出 (10)第五章政府投资支出 (12)第六章社会保障支出 (13)第七章财政收入总论 (15)第八章税收 (17)第九章非税收入 (19)第十章公债 (20)第十一章政府预算 (22)第十二章财政体制 (24)第十三章财政平衡与财政政策 (26)第十四章国际财政 (28)绪论1.公共财政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财政学作为研究财政分配关系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财政分配活动及其规律性。

《公共财政概论》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共财政分配活动和分配关系及其规律性。

2.在新时代学习公共财政概论有什么特殊的意义?(1)学习公共财政概论有助于构建和发展中国特色的财政学理论。

通过学习公共财政概论,在引进、借鉴、消化和吸收西方财政学理论有益成分的同时,结合我国实际探索公共财政的运行规律和改革路径,将促进我国财政学理论的发展和繁荣。

(2)学习公共财政概论有助于指导我国财政工作实践。

学习公共财政概论对于厘清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正确认识政府功能和角色定位大有裨益,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对财政的要求,正确理解和适应经济社会形态全面进入新时代,正确认识“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功能定位和财政运行规律,正确运用财政政策手段和工具建立现代公共财政体系,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提供财力支持和制度保障。

3.思考我国进入新时代“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功能定位。

(1)财政既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又是一个经济范畴,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分配活动。

(2)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新论断,意味着财政提升到国家治理层面,放在国家治理的总棋局中定位,使其功能和作用得到全面提升和拓展。

如何构建我国的公共财政框架论文

如何构建我国的公共财政框架论文

如何构建我国的公共财政框架目录1、公共财政的概述1、1 公共财政的含义及特征2 、提高财政收入占GDP比重2、1整顿分配秩序2、2 提高非国有企业提供税收的比重2、3借鉴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做法2、4税费改革的基本目标和总体思路3、解决财政分配“缺位”与“越位”问题3、1 明确市场经济中的财政定位3、2 调整财政供给范围3、3 改革公共产品的供给方式4、财政预算的公开、透明、规范4、1编制部门预算,维护公共预算的完整性4、2深化财政支出改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5、建立财政宏观调控体系摘要:随着财政改革和发展方向公共化,经济的市场化必然带来财政的公共化。

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财政框架必须具有规范化的财政收入,公共化的财政支出,法制化的财政监督和宏观的调控体系这些必备的要素。

关键词:公共财政财政收入财政支出我国形成了包括以市场失效为标准构建公共财政职能框架、以公共需要为标准构建公共财政支出框架、以规范化、法制化为目标构建公共财政收入框架、以民主化、科学化为目标构建公共财政决策框架、以合理分权为原则构建公共财政体制框架、以稳定、发展为目标构建公共财政政策框架。

公共财政作为一个由基本理论、基本制度和基本政策组成的系统,具体包括财政职能、财政支出、财政收入、财政决策、财政体制、财政政策六大部分。

其中,每一个部分又有相对独立的基本理论、制度与政策,形成一个完整的公共财政框架①。

一、公共财政的含义及特征1、贾康曾总结公共财政的四个特征:公共财政的第一个特征首先是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作为财政分配主要的目标和财政工作的重心。

第二个基本特征是财政系统、财政分配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方式是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第三个基本特征是要以公民权利平等、政治权力制衡为前提的规范的公共选择作为决策机制,即要实现理财的民主化、决策的科学化、社会生活的法治化。

第四个基本特征,公共财政在管理运行上要以现代意义的具有公开性、透明度、完整性、事前确定、严格执行的预算作为基本管理制度②。

财政部关于印发《支持浙江省探索创新打造财政推动共同富裕省域范例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财政部关于印发《支持浙江省探索创新打造财政推动共同富裕省域范例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财政部关于印发《支持浙江省探索创新打造财政推动共同富裕省域范例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财政部•【公布日期】2021.11.24•【文号】财预〔2021〕168号•【施行日期】2021.11.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财政其他规定正文关于印发《支持浙江省探索创新打造财政推动共同富裕省域范例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财预〔2021〕168号浙江省人民政府: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财政部研究制定了《支持浙江省探索创新打造财政推动共同富裕省域范例的实施方案》。

现予印发。

附件:支持浙江省探索创新打造财政推动共同富裕省域范例的实施方案财政部2021年11月24日附件支持浙江省探索创新打造财政推动共同富裕省域范例的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更好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支持浙江省探索创新打造财政推动共同富裕省域范例,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支持浙江省探索有利于推动共同富裕的财政管理体制(一)加快推进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

支持浙江省合理配置和清晰划分各级政府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增强省级调控职能,适度强化省级在统筹协调跨区域事务方面的职责,优化支持区域均衡发展的财政体制政策。

(二)探索完善省与市县收入划分体制。

支持浙江省贯彻分税制原则,根据税费属性合理划分收入,保护和调动市县发展积极性,夯实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

提升省级财政统筹资源能力,更好发挥省级财政的均衡作用,强化财政体制“扩中”、“提低”的政策功能。

探索建立省以下财政收支均衡度评估机制,逐步提高财政初次分配均衡度,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奠定坚实财力基础。

(三)进一步完善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

推进浙江省明晰各类转移支付功能定位,优化转移支付体系和结构,更好发挥一般性转移支付均衡区域间基本财力配置,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保障基本公共服务落实,专项转移支付引导下级干事创业的作用。

构建农村公共财政框架研究

构建农村公共财政框架研究
式 。一般 从参 保人 员年 满 6 周 年 时开始 领取 ,以带 0
就的同时 ,也要认识到还存在 以下一些 问题。


我 国农 村公 共 财政存 在 的主 要 问题
( ) 村基 础设 施建 设 一 农
从 近几 年 的情 况 看 ,国家 逐步 调整 国民收入 分
配格局 ,加 大 了农 村 基础 设施 建设 资金 的投 入 。例 如 ,2 0 0 3~20 年 国家投 资建 成农 村水 泥路 、柏 油 05 路 1. 公里 ,超 过 14 76 万 99~20 年 的建 成 总 量 ,使 02 全 国 9.% 的 乡镇 、9 % 的行 政 村 通 了 公 路 。 然 9 6 2
金 ,全 年共 支付 养 老金 2 亿元 ,月人 均5 元 ,年末 1 8
5 、6年 代修 的 ,大 多数水 利设 施严 重 老化 ,功 能 0 0 下 降 。国家虽 加大 水利 建设 投入 ,但 主要 用 于大 江
大 河 治理 和大型 水利工 程建设 ,直接用 于改 善农 业
生产条件 的投入 比例偏小 ,导致许多农 田灌溉设施 长
但 是 ,中 国农 村养 老保 障还 处 在起 步 阶段 ,覆 盖 范 围很小 ,保 障水 平 很低 。例  ̄2 0年 以来 ,全 H0 5 国参加 农村 养 老保 险人 数为 54 万人 , 占农村 就业 42 人员 的 1.2 ,全 年 共 有 32 农 民领 取 了养 老 1 % 2 0万
农 村养 老保 险基 金 累计结 存3 0 元 。 亿 1
( ) 村公 共 医疗 卫生 三 农 自上 世 纪8 年代 农村 实行 联 产承包 责 任制 改革 0
以来 ,原 有 为农 民提 供 医疗成 本基 金 的农业 合作 组

构建我国农村公共财政框架的建议

构建我国农村公共财政框架的建议

2011年第30期(总第2374期)要。

通过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可以体现政府的政策意图,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

二、税收政策选择。

1以产业结构升级为导向的税收政策。

首先,调整资源型城市转型替代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措施。

税收的优惠方式要以建立税基减免为主,税额减免、优惠税率的有机结合,做到税基减免、税额减免、优惠税率三种方式相互协调配合,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替代产业发展。

同时,对资源型城市转型替代产业实行直接优惠与间接优惠相结合的税收措施,既有所得税优惠,又有流转税优惠,并且形成以流转税优惠为主的新型税收优惠措施。

加大对改造资源型产业的税收优惠力度,使资源型产业的技术水平达到先进。

加强对税收优惠政策的管理,实行税式支出的预算管理制度,严格控制税收优惠的对象和范围。

税收不能长时间地对资源型城市转型替代产业实行优惠政策,而应该有一定的时间限定。

这样既可以促使企业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提高生产力,又可以避免税式支出的滥用。

2以资源开发补偿为导向的税收政策。

首先,扩大资源税征税范围。

由于资源税仅对矿产品和盐类征税,征税范围过窄,草场、滩涂、湿地、森林等资源尚未纳入征税范围。

资源型城市的资源相对丰富,由于缺乏税收调控,遭到了破坏性开发。

要逐步提高税率,对非再生性、非替代性、稀缺性资源课以重税,以合理保护资源型城市重要资源。

此外,对资源税收入应专款专用,用于资源型城市退耕还林、还草和城市建设,为保护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筹集一定的资金,以解决资源型城市转型所需资金不足的问题。

其次,完善消费税制度。

提高污染型能源的消费税率,如法国、荷兰、英国等国的能源产品的消费税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税率设计或调整时考虑污染因素,如比利时、芬兰、卢森堡、葡萄牙等国的重油消费税征收都考虑重油的含硫量因素。

在原有消费税基础上,对能源另征能源税或能源消费附加税,如比利时的消费税就分阶段基础消费税和消费附加税即能源税。

取消不符合环保要求的税收优惠,对清洁能源减税。

如何构建我国的公共财政框架

如何构建我国的公共财政框架

如何构建我国的公共财政框架
构建我国的公共财政框架是保障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满足社会民生
需求的重要途径。

在构建公共财政框架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税收
体系、预算管理、债务管理、政府财务信息公开等。

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
进行论述。

其次,预算管理是公共财政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预算管理要求政府
在财政支出决策上进行合理、透明和有效的管理。

在构建公共财政框架时,应该建立科学的预算编制和执行制度,严格控制财政支出,合理调配资源。

预算管理还要注重公共资金的监督和审计,确保财政资金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最后,政府财务信息公开是构建公共财政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
财务信息公开是一种对政府行为的监督和问责机制,可以增加政府的透明
度和公信力。

在构建公共财政框架时,应该加强对政府财务信息的监管,
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及时。

同时,鼓励社会各界、媒体和公众参
与政府财务信息的评估和监督,形成多元化的监督机制。

总之,构建我国的公共财政框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在实践中,需要
不断完善和创新,根据国情和发展需求进行调整和改进。

只有建立合理、
透明和有效的公共财政框架,才能促进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满足社会
民生需求。

公共财政构建中的路径依赖与体制创新

公共财政构建中的路径依赖与体制创新

公共财政构建中的路径依赖与体制创新自改革开放以来,财政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一直是党和政府关注的重点,从改革开放之初的“放权让利”到1998年后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大量实践证明财政对于保证中国经济转轨的顺利进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当经济社会发展到一个新时期以后,财政活动公共化的要求越来越迫切,虽然中国目前正在进行构建公共财政的实践,但由于受传统财政的影响,财政活动并未真正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进行,而是表现出了路径依赖现象,阻碍了财政的公共化进程。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公共财政构建过程中,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消除财政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问题,通过体制创新保证公共财政的真正实现。

一、传统财政的特征与公共财政构建中的路径依赖计划财政是与计划经济相联系的一种财政制度,也是政府配置经济资源的主要手段之一,政府在财政活动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使得财政活动更多地表现为强制性和政府意志性,财政活动成为政府主导和管制的行为而由公民被动接受决定,财政收支更多的作为政府活动的工具和应对经济变化的单一、僵化措施。

[1]而在过渡财政时期,财政更多的是表现为一种被动的“退出”,对于财政活动的边界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因此在实践中沿袭了很多计划财政时期的做法,从而表现出一些共同的特征。

中国自1994年有目的地进行公共财政实践以来,财政活动的公共性表现越来越明显,但历史的连续性使得计划经济思想的延续和中国在发展经济中的一些“经验”做法必然会对新的制度建设产生影响,因此传统财政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特征也就成为公共财政构建中路径依赖之所在。

(一)资源配置的政府主导性在计划财政时期,政府是资源配置的主导力量,有学者将其称之为建设型财政或全能财政,而在过渡财政时期,虽然进行了放权让利等活动导致政府收入尤其是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不高,但因为在改革初期,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不大,大量经济资源依然掌握在作为政府附属物的国有企业手中,市场所发挥的力量依然不强,因此在资源配置上计划性虽然有所松动,但市场的基础性配置作用尚未显现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8年以来,我们从实际出发,针对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工作中遇到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制度创新为重点,以建立公共财政框架为目标,先后在全市范围内推行了会计委派、预算管理、国库集中收付。

政府采购、财政监督和统一收费等一系列财政改革,并随着实践的检验,不断充实和完善,取得阶段性成效,初步建立了具有焦作特色、符合客观实际、深受群众欢迎的新型财政支出管理模式。

一、推行“六项改革”实现制度创新(一)选准“突破口”,首推会计委派制。

受历史条件的限制,河南省焦作市财政改革的着眼点是解决实际问题,突破口是会计委派制。

1998年,我们在实行会计建账监管的基础上,萌发出会计委派制的新思路,1999年6月正式拿出实施方案。

它是焦作财政综合改革中起步最早、下功夫最大的“头场戏”,也是我们体会最深、收益最大的一项制度性改革。

2000年3月份,会计委派制改革在市直行政事业单位率先实施,一步到位。

取消了市直行政事业单位的所有会计和银行账户,设立14个会计工作站管理了市直263个行政事业单位的全部会计业务,选派78名会计承担了原来600多名会计的工作量。

截止目前,除市直外,所属10个县(市、区)分别采取了设立会计工作站、会计核算中心、分户委派等不同形式的会计委派方式。

全市共有28家企业、167个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了“分户委派”、970个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了集中委派、85个乡镇中的69个乡镇实行了“零户统管”,1336个行政村实行了“村财乡监”。

对大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城市公用企业和医院委派财务总监的工作正抓紧进行,年底前将委派到位。

已经形成了城乡一体,衔接配套,市、县。

乡、村“四个层次”,村账乡监、零户统管、集中委派、分户委派、财务总监制“五种形式”的会计管理网络体系和财政综合改革操作平台。

会计工作站同时又是财政国库授权支付工作机构,承担着行政事业单位零余额账户和小额现金账户的支付业务,使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找到了“快速路”和“直通车”,减少了阻力和干扰。

委派会计全部从现有会计人员中通过考试考核公开选拔、择优录用,调入财政部门,相应核减调出单位的行政事业编制,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人员“单位所有”的人法难处关系,令行禁止,依法理财,搞好服务。

目前,“小金库”、“造假账”。

个人长期占用公款、截留、挪用专项资金的现象已基本得到源头控制。

各会计工作站严格执行部门预算、政府采购预算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有效解决了预算单位多重设置账户、财政资金分散收付、体外循环、截留挪用等问题,为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的现代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实行部门预算,推进依法理财。

全部行政事业单位均实现了部门预算管理,单位的所有收入和支出预算都编制到具体项目,单位所有的收人无论预算内外资金都要统筹安排,预算外收入和支出安排由财政部门比照预算内逐项核定。

部门和单位所有收支活动纳入部门预算后,一个部门一本预算。

财政按人大通过的财政总预算对部门预算进行批复,未经财政同意,部门预算不得随意调整。

部门预算反映一个单位全年收支活动方向和范围,单位要做哪些事,能花多少钱,预算里都列得清清楚楚,每个单位都明明白白,真正做到集中财力办大事,精打细算把事办好。

同时由于预算编制的方法标准公开、透明,管理强化了责任,权力变成了服务,财政部门内部“二次分配”、“暗箱操作”的问题解决了,主管部门截留、挪用下级单位资金的问题解决了,政府领导依法理财审批资金的行为规范了,预算管理的制约监督机制建立并操作到位了。

(三)积极进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

2000年3月,焦作市结合会计委派制开展了清理整顿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工作,将市直263个行政事业单位多重设置的900多个银行账户进行了全面清理,每个预算单位只保留一个基本账户,作为零余额账户和小额现金账户使用,并逐步过渡到以会计工作站为授权支付机构的财政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今年以来,按照现代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要求,我们又将会计委派、财政监督、部门预算编制、统一收费、政府采购等财政改革进行有机衔接,对财政收支业务进行科学整合,于6月9日成立了财政支出管理中心,具体从事拨款审核、资金支付、会计核算、监督检查等项业务,将工资支出、政府采购支出、专项资金支出等实行财政国库直接支付,其他支出采取委托会计工作站授权支付方式。

支出管理中心实行“大厅式”集中办公、一条龙服务,创立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分离操作、相互制约、协调运行的管理机制,并实行流水作业、网络化管理,规定凡纳入部门预算的资金支出科室不再审批,由“中心”集中审批,国库直接支付或授权会计工作站支付。

从而较好地解决了财政部门对预算单位多头管理、工作扯皮、效率低下的问题,公开透明,高效服务,树立了良好的财政形象,赢得了社会好评。

同时,加强了管理和监督,从制度上解决了预算单位多重设置账户、财政资金分散收付、逐级下拨、层层滞留等问题。

全市建立了国库集中收付制以后,政府各职能部门的所有财政性资金,全部纳人财政国库统一的资金账户,实行一个“漏斗”进钱出钱,构筑起了财政资金高效运行的“直通车”和“安全网”,解决了多年来财政经济领域存在的“财力分散”、“体外循环”和“运行不畅”等难点问题。

2000年开始实行这个办法后,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就浮现出闲散资金、沉淀资金2亿多元,相当于焦作市市本级一年财政收入的1/3。

(四)推行规范化的政府采购制度。

焦作市从1999年开始实行政府采购制度。

截止2001年6月,全市共进行招标410次,采购总金额25366万元,节约资金3037万元,节支率11.9%,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市直及10个县(市、区)全部成立了政府采购机构,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政府采购管理体系。

采购范围从开始的车辆、办公机具、教育仪器设备逐步扩展到政府投资工程和劳务、城建绿化及环保水利工程、办公用品、大型会议等。

设立了专家库、供应商库,开通了政府采购网站,拥有近千平方米的软硬件一流的现代化政府采购中心。

由于严格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进行运作,政府采购中心吸引了部分社会资金进场采购,政府采购有形市场正逐步形成。

社会中介机构正式进入政府采购领域,政府采购程序进一步规范,初步建立了“三驾马车”“推着政府采购跑”的运行机制:一是将政府采购计划全部纳入部门预算,采购资金年初编列到单位和项目后被预留下来,采购时国库直接支付;二是实行财政监督前移,监督委在对所有资金进行事前稽核审批时,将应纳人政府采购的资金要求国库科直接划转政府采购,否则不予签批出账;三是受益于会计委派这个“平台”,各会计站严格按照部门预算和政府采购制度的规定进行把关,凡没实行政府采购的事项一律不予报销,从根本上杜绝了单位的分散采购行为。

(五)健全内部监督制度,确保资金安全有效。

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财政资金安全运行的基本保证。

为了解决财政资金安全问题,2000年9月份,我们在全局开展了大规模的“内部资金管理制度创新”为主题的研讨活动,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内部监督的制度和办法。

核心是成立资金监督委员会,让监督提前介入,多环节相互制约控制。

按照“资金出人口规范化、管理模式化、操作程序化、监督提前化”的原则实行了“三统一”、“四分离”的资金收支作业程序,任何支出不经监督委员会审核盖章不得出账,监督委员会只对党组负责,任何个人不得否决监督委员会的意见。

新的资金监督管理模式运行已近一年,财政资金的安全性从制度和机制上得到了有力保证。

目前我们已在全市财政系统全面推广了新的资金管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六)实行保护性收费,创造良好经济环境。

从1999年起我们尝试性地对市直企业实行了保护性收费政策,即变多家收费部门分散分批进企业收费为财政非税收入管理机构一家集中统一收费,收人上交财政非税专户,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具体做法是:年初由财政、物价、监察等部门会同各执收单位根据国家现行收费政策结合单位经营和上年缴费情况确定企业当年应缴费基数,并由财政、执收单位。

企业三方共同签订“保护性收费协议书”,执收单位只负责对企业应缴规费的核定,不再直接进企业收费,由财政委托银行分期向企业托收。

目前市直已有113家企业进入保护性收费企业名单,涉及29个收费部门的27个收费项目,协议缴费金额1140万元。

实行保护性收费不仅减少了执收部门的工作量,从根本上杜绝了执收单位乱收费、乱罚款、私设小金库、截留财政收入等违纪现象,同时也确保了财政收入的完整性,为企业经营创造了宽松的发展环境。

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总体看,我们的财政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于理论水平和操作技术有限,工作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不足。

一是我们的改革最初是以解决现实中的具体问题和矛盾为出发点的,各个单项改革之间的逻辑关系把握得不一定准确,需要按照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进行整合,增强其系统性和科学性;二是就单项改革而言,层次还比较低,按规范化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比如说部门预算方面,没有按照预算的一般原则编制滚动项目预算,项目论证的科学性仍有待提高,完整的项目库还未建立起来。

政府采购的范围和规模已基本到位,但中介机构的介入程序还不健全,同时还应研究政府采购管理机构在退出采购市场后如何切实履行好监管责任;三是完整的基于现代电子网络的财政信息管理系统还没有建立起来,不能适应财政管理现代化和今后更深层次财政改革的要求;四是由于我们基层工作者遇到实际问题多,理论政策研究少,唯恐对某些涉及改革方向性的问题把握不准,迫切需要上级领导和专家学者咨询帮助。

为此,我们建议:一是财政部应出台规范指导财政改革的纲领性意见,尽量避免基层工作少走弯路;二是根据实践要求,考虑到改革风险,应建立“试验田”,选择一些改革基础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地区进行公共财政改革试点,并及时予以指导,待取得成功经验后加以推广;三是财政改革涉及利益调整和制度创新,本身就是发展生产力,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相当高,财政部应当加强统一协调,并运用行政和经济手段给予适当的支持,以调动地方财政改革的积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