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教案-七年级语文登上地球之巅1 精品

合集下载

2023最新-《登上地球之巅》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精选7篇)

2023最新-《登上地球之巅》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精选7篇)

《登上地球之巅》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精选7篇)这里是可爱的编辑给大伙儿分享的《登上地球之巅》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精选7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登上地球之巅篇一课文研讨一、整体把握1960年5月,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从珠穆朗玛峰北坡成功登顶,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纪录。

郭超人,北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奔赴西藏,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从事新闻工作。

当时,他作为随登山队采访的一名记者,直接或间接了解到这次登山活动过程中的许多感人故事。

登山成功后,郭超人以最快的速度写成长篇通讯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并发表。

这篇课文就节选自这篇通讯。

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有必要先大致了解与课文有关的一些内容。

1960年3月19日,中国登山队在海拔5120米的珠峰下一块宽阔的谷地上停下来。

这里,就是登山队的大本营。

参加这次登山活动的共有214名队员和工作人员,他们来自祖国各地,来自各行各业,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登上珠峰,为国争光。

在大本营,他们战天斗地,与风雪搏斗,表现出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为了尽早征服珠峰,他们争分夺秒,做了大量周密的准备工作。

为确保登顶成功,登山队进行了许多适应性的行军。

登山队决定把夺取珠峰的战斗分成四个“战役”来进行,分别制定到达6400米、7600米和8300米的攀登高度,再返回大本营的计划,最后从8300米处突击顶峰。

3月27日傍晚,登山队员完成了第一个“战役”,安全返回大本营。

28日,另一批登山队员出发了,打响了第二个“战役”。

这一次的难度明显比第一阶段高,冰崩和雪崩随时都可能出现。

登山队员十多个小时没吃饭,没喝水,硬是打通了通往北坳的大道。

4月11日,队长史占春带领队员沿着副队长许竞打通的道路,终于上升到7300米的高度,为第三次行军到达8000米以上的进军路线,进行了必要的侦察并确定了初步方案。

29日,登山队开始了第三次征服高度的战斗。

行军过程中,有的人因为缺氧而晕倒,但困难吓不倒他们,经过两天的奋斗,他们终于安全到达7600米,这是我国当时登山史的新高度。

登上地球之巅——七年级语文教案

登上地球之巅——七年级语文教案

登上地球之巅——七年级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珠穆朗玛峰的地理位置、形成过程和环境特点;2.掌握重点生词和词组:珠穆朗玛峰、登顶、雪线、冰川;3.提升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对珠穆朗玛峰的地理位置、形成过程和环境特点进行深入了解;2.阅读《珠穆朗玛峰》一文,理解文章内容,提升阅读能力;3.进行词汇学习,掌握关键词汇。

教学难点1.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发现和解决问题;2.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电脑、投影仪、教材、学生手册、课件;2.学生准备:学生手册、笔、笔记本。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教师用投影仪播放珠穆朗玛峰的图片和相关视频,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学习过程第一部分:了解和探究1.引导学生观看相关图片和视频,了解珠穆朗玛峰的地理位置、形成过程和环境特点;2.通过探究,让学生了解到登顶珠穆朗玛峰的困难和挑战;3.提出问题:“谁登顶珠穆朗玛峰?”引导学生自主探索;4.分组讨论总结珠穆朗玛峰登顶者的特点。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1.引导学生阅读《珠穆朗玛峰》一文,理解文章内容;2.分组讨论,总结出文中的珠穆朗玛峰的特点;3.学生自行归纳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进行小结。

第三部分:写作训练1.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撰写珠穆朗玛峰探险的心得体会;2.学生相互交流、评改,提高写作能力;3.选取部分优秀文章进行分享和讨论。

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对珠穆朗玛峰的探究和学习进行总结,回归教学目标,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问题,做出改进。

课后作业1.阅读《珠穆朗玛峰》,回答问题;2.总结珠穆朗玛峰的探险历程和登顶者的特点;3.撰写珠穆朗玛峰探险的心得体会。

教学扩展1.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探险、徒步旅行等活动;2.邀请登顶珠穆朗玛峰的探险家或媒体人士进行现场讲解。

结束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想必同学们对珠穆朗玛峰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参与探险、旅行等活动,提升自己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2023最新-《登上地球之巅》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优秀8篇)

2023最新-《登上地球之巅》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优秀8篇)

《登上地球之巅》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优秀8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

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登上地球之巅》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优秀8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登上地球之巅篇一23登上地球之巅教学目标1.提高速读课文、概述课文内容的能力。

2.叙事要注意详略,选材要有典型性。

3.掌握抓住景物的特点来描写的方法。

4.体会探险队员表现出的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崇高的奉献精神。

(这是篇自读课文,可以培养学生概括地复述课文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注意学习作者详略得当的叙事手法,通过典型人物表现主题的手法。

故设置第一和第二个教学目标。

语言是要靠积累的。

本文有许多优美的写景句子,可以让学生积累下来并学习、模仿、运用。

故设置第三个教学目标。

本文四个登山队员身上体现出来的中国人的优秀品质,值得学生细细体会、学习。

故设置第四个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重点:提高复述课文的能力,学习叙事的详略和选材的典型性。

难点:掌握如何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景物描写。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设备。

2003年5月中国纪念登上珠峰50周年活动的新闻报纸。

没条件的地区可准备好录音机,磁带《青藏高原》,以及喜玛拉雅山和珠峰的相关图片。

谢设计思路新课标非常注重对学生整体感知文章能力的培养。

训练学生速读的能力,对学生的一生都是有帮助的。

同时,能够抓住关键内容,进行有详略地复述,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语文素养。

而本文无疑是进行这方面训练的好材料。

语言学习讲究积累。

本文的景物描写很成功,故引导学生进行一定的积累和模仿很有益处。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体会登山队员身上体现出来的优秀品质和高贵精神,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歌曲《青藏高原》,出示喜玛拉雅山和珠峰的相关图片。

请学生谈谈对珠1峰的感受。

)师:珠峰是雄伟的,被称为地球第三极。

七年级下册语文登上地球之巅教案(优秀4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登上地球之巅教案(优秀4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登上地球之巅教案(优秀4篇)《登上地球之巅》教案篇一这是一篇通讯。

关键词是“探险”。

全文有三千多字,是训练学生概述课文内容的好材料,而且要在一堂课内完成阅读也不得不这样做(缺乏充分的预习)。

如何寻找契合初一学生特点的切入口来进行长文短教是课堂教学的关键。

基于以上考虑,本堂课主要预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为:1、快速默读,概述课文内容;2、课文为什么浓笔重彩描写刘连满?3、探讨探险的意义。

[教学程序]一、导入·在《伟大的悲剧》中,我们曾为斯科特等勇敢者的悲壮之举感动不已。

其实,在我们中国,也有这样具有崇高献身精神的探索者,今天,我们就来接触这样一批《登上地球之巅》的勇士们。

读题1、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读文章先从题目读起。

2、板书课题——释“巅”。

3、怎么读——节奏、重音、语气——生读。

4、补题:登上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8848.一三米]二、快速默读,概述文章内容1、不看材料在题目前加上一些信息来概括课文内容:中国登山队员王富洲、屈银华、贡布于1960年5月25日凌晨登上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

2、快速默读课文,说说“登上”背后的故事,复述印象最为深刻,最令你感动的细节?(五分钟准备)先同桌互述,再相互交流,推选代表复述(男女各一名,视情况)。

[可能的过渡]——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刘连满,作者花了许多笔墨集中描写他。

请同学们找出相关的段落,有(6)(7)(11)(14)(壹五)(16)。

三、关于刘连满的对话1、男女生读相关文字,作者的哪些语言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讨论]A、对比式写法;B、内心独白;C、其他。

2、刘连满最后并没有登上珠峰,作者为什么花大笔墨写他?(作者是不是有点不知轻重?)学生的回答可能有:(1)他遇到的困难也就是其他队员遇到的困难如——寒冷、黑夜、缺氧;(2)他身上体现着登山英雄们的精神风貌——意志、毅力、团结、牺牲等;(教师小结:所以文章表现的不只是其他三人登山的胜利,或是他们四个人的胜利,也不只是这次登山活动214名队员和工作人员的胜利,而是集体的胜利和祖国的胜利,探险需要有强烈的集体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3)使事件叙述有详有略,用典型事件来表现人物。

【精品】七年级下册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优秀教案

【精品】七年级下册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优秀教案

最新中小学教学设计、试题、试卷《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舒寅 2学习目标1、锻炼归纳课文的能力2、学习叙事详略,选材典型,及抓住光景特色来描绘的写作方法3、领会探险队员表现出来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崇敬奉献精神学习要点有详有略复述课文及学习叙事的详略和选材的典型性学习难点掌握怎样抓住光景特色进行光景描绘学习过程一、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同尼泊尔、印度等国边疆上的喜马拉雅山脉的最巅峰,它高达8848.13 米,是世界最巅峰。

珠峰峰顶的最低气温常年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空气稀疏,常常刮七八级狂风,十二级狂风也许多见。

风吹积雪,四溅飞舞,洋溢天际。

因为珠峰的地理环境独到,拥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探险与科学观察自 1921 年起,不停有人试图征服珠穆朗玛峰,但多遭失败。

直至 1953 年 5 月 29 日,英国探险队的两名队员才第 1 次从尼泊尔境内的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顶。

1960 年 5 月 25 日 ,中国爬山队的 3 名队员 (王富洲、贡布和屈银华)初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顶;1975 年 5 月 27 日中国爬山队9 名队员又一次从北坡集体登上珠穆朗玛峰顶,并在主峰顶竖起了 3 米高的觇( chān)标。

据此觇标中国第 1 次测得珠穆朗玛峰的精准高程。

与爬山活动相当合,中国科学院也多次组织了大规模综合观察,进行了地质、地理、生物和高峰生理等多门学科的研究。

1988 年 5 月中、日、尼 3 国运动员实现了从南、北坡登顶超越珠穆朗玛峰的壮举。

1989 年成立的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面积约为3000 平方公里。

二、作者简介郭超人( 1934~2000 ),高级记者, 1956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

先后任新华社西藏分社、陕西分社、四川分社记者、副社长,新华社秘书长、副社长。

1992 年 11 月起任新华社社长。

50 年月曾采写大批新闻报导揭穿西藏农奴制的黑暗,60 年月随中国爬山队达成登攀珠峰和希夏邦马峰的报导,70 年代采写的《驯水记》颂扬了中国人民与大自然作斗争的伟大业绩。

七年级下册语文《登上地球之巅》教案【三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登上地球之巅》教案【三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登上地球之巅》教案【三篇】导读:本文七年级下册语文《登上地球之巅》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知识目标: 1. 丰富有关珠穆郎玛峰的有关知识2. 了解人类征服珠峰的探险知识能力目标:1、速读课文,复述故事,提高学生概括课文的能力。

2、学习抓住特点进行生动的景物描写。

德育目标:学习探险队员表现出的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激励学生探索自然奥妙的壮志豪情,培养敢于探险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 1. 快速阅读并简洁概括课文内容 2. 体会文章景色描写的作用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疏通文意,并查字典,掌握生字词的音、义并搜集有关珠峰的知识教师:1,投影仪、录音机、歌曲《珠穆郎玛》、自制投影的资料 2.有关雪域高原特别是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的图片。

和中国登山队登上珠峰的图片。

教学思路:先从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理清思路,后让学生合作探究,感受写景的妙处。

然后延伸拓展,以认识和理解为主旨,对学生进行感情的熏陶。

教学课型:新授教学设想: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1、诵读法2、讨论与点拨法。

3、延伸拓展法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1、呈现有关雪域高原特别是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的图片和中国登山队登上珠峰的图片,并播放歌曲《珠穆朗玛》。

欣赏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这座山峰所了解的情况以及看了图片后的感受。

2、激趣引读:教师:1960年5月,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从珠穆朗玛峰北坡成功登顶,书写了世界登山的新纪录。

郭超人,北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奔赴西藏,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从事新闻工作。

当时,他作为随登山队采访的一名记者,直接或间接了解到这次登山活动过程中的许多感人故事。

登山成功后,郭超人以最快的速度写成长篇通讯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并发表。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登山成功那一刹那的喜悦与幸福吧。

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圈点勾画,积累字词并初步感知课文。

《登上地球之巅》初中语文教案

《登上地球之巅》初中语文教案

《登上地球之巅》初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3)了解珠穆朗玛峰的相关知识,知道其被誉为“地球之巅”的原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判断和分析。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增强环保意识。

(2)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3)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挑战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的学习和理解。

2. 珠穆朗玛峰的相关知识。

3. 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判断和分析的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的运用。

2. 对珠穆朗玛峰相关知识的深入理解。

3. 学生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珠穆朗玛峰的壮丽景色。

(2)引导学生谈论对珠穆朗玛峰的了解和印象。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课文,了解珠穆朗玛峰的相关知识。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2)每组选择一个重点词语或句型,进行展示和讲解。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进行讲解和辅导。

(2)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3)深入讲解珠穆朗玛峰的相关知识。

5.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写作练习,用课文中学到的词语和句型,写一篇关于珠穆朗玛峰的短文。

(2)学生进行口头表达练习,讲述自己对珠穆朗玛峰的认识和感受。

五、课后作业:1. 抄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2. 深入研究珠穆朗玛峰的相关知识,完成相关习题。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挑战和勇气的作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学习态度。

七年级下册语文《登上地球之巅》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登上地球之巅》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登上地球之巅》教案一、教材信息•课本:《河南人民出版社七年级语文》•单元:第二单元人与自然•篇目:《登上地球之巅》二、教学目标1.了解珠穆朗玛峰的基本情况,并能通过阅读辨析其在人类历史上的意义。

2.能够解释文中出现的地理、自然等专有名词,并通过实例理解其含义。

3.能够简单描述山地气候特点,并通过文章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引出环保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难点1.珠穆朗玛峰的基本情况和其在人类历史上的意义。

2.解释地理、自然等专有名词的含义,并通过实例理解。

3.简单描述山地气候特点,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并引出环保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1.讲授。

2.问答。

3.小组合作学习。

4.课堂讨论。

五、教学准备1.课件。

2.珠穆朗玛峰的图片、地理图与自然图。

3.《登上地球之巅》的文献。

六、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导入地球的自然和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介绍珠穆朗玛峰这个世界自然和人类历史中的重要地标。

第二步、阅读与分析1.学生独立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

2.小组合作,讨论文章中出现的地理、自然等专有名词,解释其含义,并通过实例理解。

3.按段落分析文章中对珠穆朗玛峰的描述,分析其在人类历史中的意义。

第三步、讲授与课堂讨论1.讲述珠穆朗玛峰的基本情况、地理特征及生态环保意义。

2.课堂讨论,让学生表述其对珠穆朗玛峰敬畏之情与生态保护意识。

第四步、作业请学生就珠穆朗玛峰的地位和其生态保护问题,以及其他能想到的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话题进行写作。

七、教学反思本课中,教师通过让学生认识珠穆朗玛峰,从而引出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并借此引出环保问题作为课堂重点。

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学到了珠穆朗玛峰的基础知识,又在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上有较大的收获。

七年级语文下册《登上地球之巅》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登上地球之巅》教案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登上地球之巅》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拓展相关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3. 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结构。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涉及的地理、科学知识的理解。

2.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例,掌握写作手法。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珠穆朗玛峰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珠穆朗玛峰的壮美。

(2)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学习生字词。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主题。

(2)分析课文写作手法和结构。

4. 案例分析:(1)选取课文中的典型段落,让学生进行分析。

(2)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实例,掌握写作手法。

5.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1)让学生课后复习课文,巩固生字词。

(2)布置一篇以“我心中的珠穆朗玛峰”为主题的练笔。

8. 板书设计:《登上地球之巅》1. 课文主题:描述珠穆朗玛峰的壮美和登山者的英勇。

2. 写作手法:描绘、叙述、议论相结合。

3. 结构:引子-主体-结尾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程度,生字词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登上地球之巅》初中语文教案

《登上地球之巅》初中语文教案

《登上地球之巅》初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登上地球之巅》的主要内容,了解珠穆朗玛峰的自然风光及登山过程中的艰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增强团队协作意识,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和信心。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登上地球之巅》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珠穆朗玛峰的热爱和敬仰之情。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登山专业知识及登山过程中的艰辛。

2. 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练习。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登上地球之巅》及相关背景资料。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珠穆朗玛峰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登上地球之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a. 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b. 珠穆朗玛峰有哪些自然特点?c. 登山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3.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分享学习心得。

4. 精讲点拨针对学生的疑问和难点,进行讲解和解答,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课堂练习布置写作任务:以“我眼中的珠穆朗玛峰”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

6. 总结拓展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

7. 课后作业让学生课后完成对课文《登上地球之巅》的阅读笔记,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自己所学到的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写作练习,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评价。

2. 在课堂上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朗读和点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自信。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业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调整1. 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能力,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增加或减少课堂练习的难度。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登上地球之巅》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登上地球之巅》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登上地球之巅》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并牢记课文的主旨以及四个挑战的高峰精神。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阅读和写作的基本技巧。

3.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感受到我国登山队员的英勇精神,并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阅读和写作的基本技巧。

2.教学难点:感受我国登山队员的英勇精神,并激发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珠穆朗玛峰的壮观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谈论对登山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呈现新课:教师播放课文录音或展示课文图片,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课文的结构、主旨和关键词。

3.分析新课:教师就课文中的四个挑战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理解每个挑战的背景、队员们的应对策略以及体现出的精神内涵。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文章中的表达方法和修辞技巧。

4.拓展延伸: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探讨中国登山队员的英勇精神以及对我国的意义。

同时,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思考如何将这种精神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5.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课文中的主旨、关键词以及中国登山队员的英勇精神。

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勇于面对挑战,不断提升自己。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课堂讨论、情境模拟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图片展示、课堂互动等。

五、课堂练习与作业布置1.课堂练习:教师提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与课文相关的课后作业,如写一篇小作文,描述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挑战以及如何应对。

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阅读和写作技巧。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子白板等。

《登上地球之巅》初中语文教案

《登上地球之巅》初中语文教案

《登上地球之巅》初中语文教案第一章:教案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珠穆朗玛峰的自然特点和人类登顶的历史。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情,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1.2 教学内容课文《登上地球之巅》的阅读与理解。

珠穆朗玛峰的自然特点和人类登顶的历史介绍。

相关话题的讨论和写作练习。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课文内容。

组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第二章:课文阅读与理解2.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珠穆朗玛峰的自然特点和人类登顶的历史。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

2.2 教学内容课文《登上地球之巅》的阅读与理解。

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的分析和讲解。

2.3 教学方法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并进行文本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的用法。

通过问题回答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第三章:珠穆朗玛峰的自然特点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珠穆朗玛峰的自然特点,如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等。

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和环境意识。

3.2 教学内容珠穆朗玛峰的自然特点的介绍。

相关地理和环境知识的讲解。

3.3 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向学生介绍珠穆朗玛峰的自然特点。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了解和分析珠穆朗玛峰的自然特点。

第四章:人类登顶的历史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类登顶珠穆朗玛峰的历史,包括重要的登山家和登山事件。

培养学生的历史知识和人文素养。

4.2 教学内容人类登顶珠穆朗玛峰的历史的介绍。

重要的登山家和登山事件的讲解。

4.3 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向学生介绍人类登顶珠穆朗玛峰的历史。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了解和分析人类登顶的历史。

第五章:话题讨论和写作练习5.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写作,表达对珠穆朗玛峰和人类登顶的思考和感悟。

七年级语文下册(登上地球之巅)公开课教案五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登上地球之巅)公开课教案五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登上地球之巅)公开课教案(五篇) 撰写公开课教案是每个教师都必需熟悉的一项工作,好的公开课教案能够激发同学兴趣,培养同学多方面的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站提供的这套七年级语文(登上地球之巅)公开课教案符合新课标的标准,思路清楚,结构合理,合适同学的年龄特征,与素养教育的要求相吻合,具有科学性、有用性等优点。

下面提供多套公开课教案供您参考!(教学目标)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内容。

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中国人第—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过程。

3、激发同学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开拓创新精神。

4、培养同学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教学打算)教师:打算好授课内容和媒体课件。

同学:做好预习,了解一些有关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资料,也可以网上查询有关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资料,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打算。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通讯,作者用生动的言语,真实地写出了中国人在人类历史上第—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壮举。

通过阅读,读者定能体会到那登山全过程的惊心动魄、胜利的自豪以和喜悦,从而可以感受到队员的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气概。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雪域高原特别是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的光盘和图片导入新课。

师:珠穆朗玛峰的奇妙、漂亮是人类的向往,什么时候能登上这珠峰呢?如今中国人把这一梦想变成实际,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插上了地不熟之巅,那冲动人心的一幕,那胜利的喜悦,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依旧可以领会,让我们一起观赏(登上地球之巅)这篇文章。

二、检查预习1、小组间相互交流有关珠穆朗玛峰的资料。

2、组内听写,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同学速读课文,抓主要信息,了解文章内容,教师指导同学阅读并提出考虑题,掌握文章大意。

1、自主学习:A、快速默读课文,并找出登山过程的时间、海拔高度。

B、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言语概括。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一等奖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下册)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一等奖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下册)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知识。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课文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 的热爱之情
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登上地球之巅的背景和过程,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和探险 精神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和人物心理,体会探险队员的艰辛和 勇气
04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师讲授登山过程、背 景知识等
直观演示法:使用图片、视频等 展示登山过程和背景知识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登山过程 中的困难、解决方法等
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强调重点和难点
预习要求:提出下节课的预习要 求,引导学生提前预习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 固所学知识
教师寄语: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 中不断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06
教学评价与反馈
评价方式
课堂表现评价: 观察学生在课堂 上的表现,评估 他们的学习态度、 参与度和进步情
习兴趣。
网络资源:引 导学生利用网 络资源,如搜 索引擎、在线 图书馆等,获 取更多的学习 资料和信息。
实践活动资源: 组织学生开展 实践活动,如 实地考察、社 会调查等,让 学生亲身体验 课文所描述的 场景和人物。
拓展阅读材料推荐
《登上地球之 巅》相关书籍 推荐,如《珠 峰探险》等。
推荐一些与登 山相关的网站 或资源,如中 国登山协会官

七年级语文下册《登上地球之巅》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登上地球之巅》教案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登上地球之巅》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登上地球之巅》。

(2)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3)了解文章的背景知识和相关地理常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图片等,了解珠穆朗玛峰的自然环境和登山活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心,增强环保意识。

(2)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3)培养学生勇敢、坚毅、团结协作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登上地球之巅》。

(2)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3)了解珠穆朗玛峰的自然环境和登山活动。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3)相关地理常识的掌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珠穆朗玛峰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

(2)简要介绍珠穆朗玛峰的自然环境和登山活动。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登上地球之巅》。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文章主题。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登上地球之巅》。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3. 查阅资料,了解珠穆朗玛峰的自然环境和登山活动。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课后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展示珠穆朗玛峰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攀登过程中,增强学生的代入感。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登上地球之巅》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登上地球之巅》教案

《登上地球之巅》备课:胡吉一中主备人:夏树杰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分析文章内容,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2、教材分析本课是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文章,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都是以“探险”为主题的文章,《登上地球之巅》翔实而生动地记述了我国登山队员首次从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过程,充分体现了登山英雄坚强的意志,团结协作和大无畏精神。

3、中招考点现代文阅读是中招的必考内容,常见的形式有: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赏析词句等。

4、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感性思维活跃,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想象力也非常的丰富。

但对于篇幅过长的文章,马上抓住文章主要内容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予以方法的指导。

二、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通过速度课文,能用简洁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说出中国登山队员登上珠穆朗玛峰的过程。

学习目标2:通过跳读课文,能找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在文段中的作用。

学习目标 3.通过精读课文,能找出课文中表现队员坚强的意志和大无畏精神的事例,并分析他们最后能够登顶成功的原因。

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采用多种朗读方式进行朗读,梳理文章的结构。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找出景物描写的语句,赏析语言,体会作者的感情。

3.针对目标3,设计一个活动:通过相关语句体会登山队员坚强的意志和大无畏精神。

四、教学过程珠穆朗玛峰,是位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同尼泊尔、印度等国边境上的喜马拉雅山脉的最高峰,它高达8844.43米,也是世界最高峰。

珠峰峰顶的最低气温常年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空气稀薄,经常刮七八级大风,十二级大风也不少见。

风吹积雪,四溅飞舞,弥漫天际。

由于珠峰的地理环境独特,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

背景资料:1960年5月,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从珠穆朗玛峰北坡成功登顶,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纪录。

登上地球之巅(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_1

登上地球之巅(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_1

登上地球之巅(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丰富有关珠穆郎玛峰的有关知识,了解人类征服珠峰的探险知识。

2.速读课文,复述故事,提高学生概括课文的能力,学习抓住特点进行生动的景物描写。

3.学习探险队员表现出的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激励学生探索自然奥妙的壮志豪情,培养敢于探险的精神。

一、导入:师:《登上地球之巅》中“巅”是什么意思?生:山顶师:那“地球之巅”指的是哪里?生:珠穆朗玛峰二、简介珠穆朗玛峰1、珠穆朗玛峰文字介绍2、图片欣赏3、中国探险队登上珠穆朗玛峰(1960年5月,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从珠穆朗玛峰北坡成功登顶,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纪录。

)三、作者介绍郭超人:北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奔赴西藏,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从事新闻工作。

当时,他作为随登山队采访的一名记者,直接或间接了解到这次登山活动过程中的许多感人故事。

登山成功后,郭超人以最快的速度写成长篇通讯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并发表。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登山成功那一刹那的喜悦与幸福吧。

四、字词缭绕砭骨履践崔巍滞留窒息匍匐养精蓄锐五、初步感知1、快速阅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2、请同学们谈谈读了这篇文章后有什么感受?六、课文分析1、登顶过程中有很多困难,主要有哪些?你如何看待这些困难?(1)山路险峻(2)天气严寒(3)缺乏氧气(4)身体虚弱(5)天色变黑(6)高山反应2、中国登山队员靠什么克服这些困难的?靠的是坚强的意力、坚韧的毅力、团结合作和勇于牺牲的精神。

3、三个队员最终从北路登上了世界最高峰。

你如何看待这种胜利?七、小组合作1、课文中有不少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请找出来,想想它们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2、你觉得他们的冒险是为了自己吗?那是为了什么?八、课堂小结“无限风光在险峰”,正是因为有了英雄们的挑战地球之巅的壮举,珠峰,一个令万千人顶礼膜拜的圣地,一个令旅游者心驰神往的盛境,才展示了她的神秘与伟岸。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精选)-初一语文教案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精选)-初一语文教案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精选)-初一语文教案<FONT size=2>学习重点:《登上地球之巅》1、速读课文,复述主要内容。

2、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思想,树立探索自然奥秘的豪情壮志。

《真正的英雄》1、了解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失事是世界航天史上的巨大悲剧。

2、感知人类最为闪光的品质——百折不挠地探索未知领域的精神,认识到——整个人类前进的历史是与一切艰难险阻斗争的历史。

知识讲解:一、基础知识1、正确朗读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

耸立sǒng 砭骨biān 崔巍c uīwēi 匍匐púfú 阴霾mái 余暇xiá2、辨别下列词语的读音和形体的异同。

缭绕——缠绕斩钉截铁——锲而不舍养精蓄锐——齐心协力阴霾——阴晦梦寐以求——孜孜不倦迫不及待——难以弥补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砭骨: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剧烈。

履践:践踏。

崔巍:形容山高大雄伟。

阴霾:本文指一种压抑、沉闷的气氛。

侵袭:侵入和袭击。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寄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情上。

哀思:悲哀思念的感情。

二、重点分析1、郭超人,北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奔赴西藏,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从事新闻工作。

1960年,他作为随登山队采访的一名记者,直接或间接地了解了许多感人故事,本文就选自他的长篇通讯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

2、阅读课文,试概述几名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

5月24日上午9时,登山队员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和贡布向珠峰最后380米高度冲击。

他们艰难地向前行进着。

两个多小时后,著名的“第二台阶”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他们冒着严寒,花了五个多小时,用搭人梯的方式,爬上了“第二台阶”。

这时,队员们又得面对黑夜的挑战。

他们借着雪夜的反光,一步一步地前进。

由于前面用时过多,氧气已经不多了,他们又受到缺氧的严重威胁。

反应最强烈的是刘连满,他每前进一步都非常困难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上地球之巅》
【教学目标】
1、锻炼概括课文的能力。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生动描写景物。

3、学习探险队员表现的强烈的团体合作精神与崇高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
1、有详有略地复述课文。

2、探险队员的崇高精神。

【教学课时安排】自读课一课时
【教学时间】3月日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语导入:
在《伟大的悲剧》中,我们曾为斯科特等勇敢者的悲壮之举感动不已。

其实,在我们中国,也有这样具有崇高献身精神的探索者,今天,我们就来接触这样一批《登上地球之巅》的勇士们。

二、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圈点勾画,积累字词并初步感知课文。

2、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出示投影:
a:注音
峰巅砭骨崔巍滞留窒息匍匐
b:释义
砭骨;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剧烈。

履践;踩踏。

崔巍;形容山高大雄伟。

养精蓄锐;养,休养。

蓄,积蓄。

养息精神,积蓄力量。

齐心协力;众人一心,共同努力。

勇往直前;勇敢的一直往前进。

c:速读课文,把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划分成几个阶段,在原文中标记出来。

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几个阶段。

①登山队出发。

②刘连满甘作人梯,帮助其他队员登上第二台阶。

③黑夜中,由于缺氧,刘连满留下,其余三人以最快的速度奔向顶峰。

④处于半昏迷状态的刘连满冒着生命危险将氧气留给他人,并写下了感人的短信。

⑤三位登山队员果断抛弃空氧气筒,开创人类历史上的无氧攀登。

⑥完成由北路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壮举。

三、复述课文
1、找出文中感人的描写语段。

登山队员遇到了哪些困难?——寒冷、黑夜和缺氧
他们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
2、朗读感人的描写语段,复述课文,每人复述一个阶段。

经过充分的准备,5月24日上午9时,登山队员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和贡布向珠峰最后380米高度冲击。

他们艰难地向前行进着。

两个多小时后,著名的“第二台阶”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他们沿着第三次行军侦察的路线,冒着严寒,花了五个多小时,用搭人梯的方式,爬上了不到7米高的“第二台阶”。

这时,队员们又不得不面对另一个对手黑夜的挑战。

他们借着雪夜的反光,一步一步地前进。

由于前面用时过多,他们背上的氧气已经所剩不多了,他们现在又受到缺氧的严重威胁。

反应最强烈的是刘连满,他每前进一步都非常困难了。

为了争取时间,大家决定刘连满留下,其余三人以最快速度突击登顶。

严重缺氧的刘连满躺在一块避风的大石块旁边休息,开始进入一种半昏迷状态。

这时,他冒着生命危险,毅然决定把自己所剩不多的氧气留给登山的同志,并留下了一封感人的短信。

与此同时,三位登山队员正搏斗在前进的道路上。

他们匍匐在地上,借着星光和反照的雪光,辨认路途,艰难前进。

到8830米时,三人的氧气已经全部用完,他们果断地抛掉背上的空氧气筒,开始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艰难而危险的无氧攀登。

这样的攀登,其艰苦程度可想而知。

他们四肢更加沉重了,行动更加迟缓了,有时攀过一米高的岩石,也要用半个多小时。

但必胜的信念在支持着他们。

凌晨,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坡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

四、合作探究,揣摩运用
1、围绕以下问题,请学生精读课文。

投影出示下列问题;
登顶过程中,很多困难对生命构成了威胁,作者着意描写了哪些困难?你如何看待
这些困难?三个队员最终从北路登上了世界最高峰。

你如何看待这种胜利?
2文中刘连满的形象最为感人、难忘。

在登山活动中他的哪些行动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从中表现了他的什么精神?
3、文中12段引用扬赫斯班在《埃非勒士峰探险记》中的那句话的作用是什么?是否有些离题?
4、文中的优美的写景句无疑是文笔的精华,请找出这些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回点拨,点名小组代表阐发讨论意见,并归纳,明确。

五、联想体验,互动释疑
1、体验反思:
1、登山队员表现出哪些令你感动的优秀品质?
团队协作精神、个人牺牲精神、坚强的意志
2、找出你认为精彩的景物描写,体会一下这些语句好在哪里。

作者除了尽力渲染恶劣的自然环境外,还不时闲笔描写美丽的珠穆朗玛峰的景色。

这些描写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阅读的紧张之余还可以求得放松,来欣赏一下美丽的珠峰景色。

这在阅读效果上可称为一张一弛,给人美的享受。

3、假如你当时遇到了象刘连满的这样的问题,你会怎么办呢?
4、课文中感人的情节很多,请找一找并结合你的实际,谈谈你的体会。

2、互动释疑: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激发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总结存储:
刚才同学们谈得很好,探险,需要有强烈的集体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也唯有这样,才取得最后的成功。

同学们,我们在学习上是否也应该这样呢。

六、课堂小结
“无限风光在险峰”,正是因为有了英雄们的挑战地球之巅的壮举,珠峰,一个令万千人顶礼膜拜的圣地,一个令旅游者心驰神往的盛境,才香世人展示了她的神秘与伟岸。

重温往事,我们更有理由相信人类征服自然的脚步走得更稳健、更远。

七、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
2、假如你成功地登上珠穆朗玛峰,站在珠穆朗玛峰项上,你会有哪些话要说的呢?写一篇登山后的心得体会。

八、板书设计:
登上地球之巅郭超人

5月24日9时30分,四名登山队员向珠峰最后380米冲刺

登山队员征服“第二台阶”

刘满连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把氧气留给同志

登上顶峰,完成创举
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团结协作
九、活动与探究:
我们人类有史以来总是不断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探险活动并经常之付出惨重的代价,如2002年北京大学的山鹰社在登山活动中就有几位同学罹难。

你认为作为大学生,未来的人才,他们这样做有价值吗?试就人是否应该具有探险精神写一篇文章,并与同学交流。

十、教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