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表格式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8 克和千克》教案新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8 克和千克》教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8 克和千克》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克和千克两个质量单位,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运用克和千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情境,引导学生感受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计量观念。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质量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计量单位之间的换算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质量单位的概念,并熟练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克和千克两个质量单位,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克和千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计量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克和千克两个质量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克和千克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感受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促进学生对质量单位的理解;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PPT、实物道具、练习题等。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情境,如“小熊卖水果”,引导学生关注质量单位。
展示一张小熊卖水果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水果的质量单位。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克和千克两个质量单位,让学生初步认识这两个单位。
然后,教师讲解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千克=1000克。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实物道具,让学生亲自体验质量单位。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如称量水果、计算质量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计算。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最新教案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最新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千克和克的概念,并能够正确读写表示千克和克的数值。
2. 能够进行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案、黑板、白板、书籍、千克和克的示例物品。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1. 教师出示一块示例物品(如一包面粉),问学生它有多重?2. 学生回答后,教师问:面粉重50千克,现在你们想一想,面粉重50千克意味着面粉有多重?3. 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一包克示例物品(如一袋米),并问学生它有多重?4. 学生回答后,教师问:米重5000克,现在你们想一想,米重5000克意味着米有多重?5. 教师总结:千克和克都是重量的单位,千克比克大得多。
Step 2:千克和克的换算1. 教师出示一个重物(如一袋鸡蛋),问学生它有多重?2. 学生回答后,教师写在黑板上,并问学生如何表示这个重量?3. 学生回答“几千几百克”后,教师引导学生将其换算成千克。
4. 教师出示一个轻物(如一只苹果),问学生它有多重?5. 学生回答后,教师写在黑板上,并问学生如何表示这个重量?6. 学生回答“几克”后,教师引导学生将其换算成千克。
7. 教师出示多个示例物品,引导学生进行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
Step 3: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 教师提问:小明家有一个果篮,里面有5千克苹果和150克橘子,这些水果一共有多重?2. 学生思考后,提出回答,并解释自己的思路。
3. 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解题思路。
4. 教师出示更多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Step 4:巩固与拓展1. 教师出示一些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
2. 教师布置一些作业,要求学生在家里继续练习。
Step 5: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千克和克的概念,并强调它们是重量的单位。
2. 教师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解决他们可能存在的问题。
Step 6:课后延伸1. 学生在家里可以观察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思考它们的重量应该用千克还是克来表示。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
(3)质量问题的解决策略: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有效解决。
-难点解析:学生需要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
-举例:在超市购物时,如何根据价格和质量选择最佳的购买方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质量单位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克和千克》这一课后,我思考了一些问题。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对质量单位的概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他们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理解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这一点让我感到很欣慰,说明我们的教学方法起到了效果。
1.培养学生的量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对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形成直观的认识,提高对物体质量的感知和判断能力。
2.增强问题解决能力:学会运用所学的质量单位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发展数学思维:在质量单位换算和质量计算过程中,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具体表现为:
-学生能够准确地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并进行换算。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质量相关的生活问题。
-学生通过数学思考和交流,提升对质量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认识:理解1千克等于1000克的关系,能够准确选择和使用质量单位。
-举例:比较不同物体的质量,如苹果、书包等,判断使用克或千克作为单位。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8.1《克与千克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8.1《克与千克的认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
2.能够正确地使用克和千克进行计量。
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克和千克的概念。
二、教学重点
1.克和千克的概念。
2.如何正确使用克和千克进行计量。
三、教学难点
1.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2.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克和千克的计量单位。
四、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2.教具:量筒、秤等。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利用实物或图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重量物品,引发学生对物品重量的思考。
2. 学习新知识
•讲解克和千克的概念,如何正确使用克和千克进行计量,以及克与千克的换算关系。
•结合教材内容示范计量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重量单位的使用。
3. 拓展练习
•给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目,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加深对单位换算的理解。
4. 活动设计
•设计一些趣味性游戏或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他们对重量单位的敏感度。
5. 总结
•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克和千克的概念及使用方法。
六、课堂作业
•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目作为课堂作业,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
七、教学反思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学生的反应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对克和千克的概念有所了解,掌握克和千克
的计量方法,提高解决日常生活中重量单位问题的能力。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 (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围绕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进行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克和千克的概念、进率、换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克和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能正确进行克和千克的换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推理、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质量单位的认识,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难点1. 克和千克的概念及进率的掌握。
2. 克和千克换算方法的灵活运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克和千克的砝码、天平、电子秤等。
2. 学具:学生用天平、砝码、各种小物品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展示物品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质量单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克和千克的概念、进率、换算方法,并通过实例演示、学生操作等方式,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3. 巩固: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难点。
5.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条理清晰,突出重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可以采用以下板书设计:```第八单元《克和千克》一、概念:克、千克二、进率:1千克=1000克三、换算方法:克→千克、千克→克四、应用:解决实际问题```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提高题: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拓展题: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其他质量单位,如吨、毫克等。
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要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清晰明了,学生是否掌握了重难点。
人教版数学二下《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下《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克和千克是质量单位的名称。
2.能够准确地进行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
3.能够灵活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
2.准确进行克和千克的换算。
三、教学难点1.灵活应用克和千克进行问题的解答。
四、教学准备1.板书:克和千克的定义和换算公式。
2.教学素材:实物重物、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个实际场景引入克和千克的概念,让学生感受质量单位的重要性。
2.讲解:介绍克和千克的定义,让学生明白它们之间的关系。
3.操作:让学生参与练习,通过操作体会克和千克的实际应用。
4.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克和千克进行更复杂的计算。
5.总结:梳理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总结克和千克的转换方法。
六、课堂练习1.将3000克转换为千克是多少?2.用千克表示25 000克。
3.如果一个西瓜有6000克,那么它的重量用千克表示是多少?七、课堂讨论1.讨论学生在家中和学校遇到的质量单位换算问题,让学生分享解决方法。
2.分组讨论如何用克和千克来完成真实生活中的应用问题,如购物计算等。
八、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
2.思考:你在生活中还会遇到哪些需要用到克和千克的场景?记录下来。
九、教学反思1.学生是否能够熟练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转换?2.教学方法是否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3.学生在课后是否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相信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这两个质量单位进行计算。
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新备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新备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主要让学生掌握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质量单位的大小,培养学生的计量观念和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长度、面积等基本量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在质量单位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认知空白。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感受质量单位的重要性,逐步建立质量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能运用质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计量观念和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质量单位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运用质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 quality unit conversion and application in real-life situations.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具:PPT、实物、卡片、练习题等。
2.学具:学生自带物品(如水果、零食等)、练习本、笔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质量场景,如超市购物、称体重等,引导学生关注质量单位。
提问:“你们知道质量单位有哪些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克和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
呈现(10分钟)1.教师出示实物,如苹果、书包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质量。
2.引导学生发现质量的不同表达方式,如200克、500克等。
3.教师讲解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如1千克=1000克。
操练(10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个质量物品,如苹果、书包等。
2.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称量,记录质量,并换算成克或千克。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下人教版数学二下第八单元《克和千克》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下人教版数学二下第八单元《克和千克》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二下》第八单元《克和千克》主要让学生掌握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以及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学习了质量单位,对克和千克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换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换算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质量单位的换算,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交流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实物、质量单位卡片等。
2.学具:学生自带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质量物品,如水果、蔬菜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质量场景,如超市购物、称体重等,引导学生关注质量单位。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质量有哪些单位吗?”让学生回答,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克与千克。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实物,如1千克和1克的重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它们的大小。
然后介绍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1克=0.001千克。
让学生初步认识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质量物品,如水果、蔬菜等,进行质量单位的换算。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克和千克》-人教版 (3)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克和千克》-人教版 (3)一、教学内容1.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够认识和学会使用克、千克的换算关系,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注重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习克、千克的换算关系。
•难点: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
二、教学准备•教材:《8克和千克》教材•教具:小石子、秤秤、小量秤、水果(苹果、香蕉)、教学PPT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拿出小石子和秤秤,让学生猜石子的重量,并让其中一名学生涉及小石子的重量,然后再称重,引出“克”这个单位。
2. 学习1.讲解克、千克的换算关系,并通过PPT展示示例让学生初步理解。
2.分发水果给学生,让他们用小量秤称水果的重量,并记录下来,然后让他们用克、千克表示重量。
3.让学生分组,在小组内练习换算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什么样的事物是克的,什么样的事物是千克的。
4. 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检查一段文本中使用的重量单位,并互相交流纠错。
5. 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强化记忆。
四、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上与练习册上相关题目。
2.带一件物品到家里,用克和千克的单位称重,写下重量。
五、板书设计•克、千克的换算关系•实际问题解决步骤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实例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了克、千克的换算关系。
但是在实践中,发现部分学生还存在换算错误的情况,需要在后续练习中加强。
下节课将进行相关拓展,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克、千克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克和千克》-人教版 (2)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克和千克》-人教版 (2)一、教学目标1.能识别克的符号“g”,能说出8克是1袋砂糖的重量。
2.能判断重物和轻物,认识千克的符号“kg”。
3.能说出1千克等于1000克,以及能在日常生活中合理运用这些知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克的符号“g”、八克是1袋砂糖的重量,认识千克的符号“kg”,认识1千克等于1000克。
•难点:判断重物和轻物,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克和千克单位进行换算。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PXX。
2.工具:黑板、教学PPT、袋装食糖(克)、1千克物品。
3.教学环境:教室。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老师出示一个克的符号“g”,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个符号代表什么。
2.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铺垫本节课内容。
步骤二:学习8克是1袋砂糖的重量1.老师向学生展示一袋装着8克食糖的食品包装袋,让学生看一看。
2.引导学生感受这个重量,明白8克是多少。
3.让学生回答8克是多少,引导学生关注用克表示重量的物品。
步骤三:认识千克1.出示千克的符号“kg”,让学生观察。
2.介绍千克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1千克等于1000克的关系。
3.展示一个千克的物品,让学生感受这个重量,鼓励学生猜猜看这个物品的重量是不是千克。
步骤四:实际操作1.给学生准备一些不同重量的物品,让学生用手提感受重物和轻物。
2.让学生两两搭档,通过比较,判断哪个物品更重,哪个更轻。
3.老师辅导学生进行千克和克的换算实际操作,引导学生灵活运用。
步骤五:巩固练习1.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册上与本节课相关的题目,防止遗忘。
2.老师巡视督促学生答题,及时纠错。
五、课堂小结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克的符号“g”和千克的符号“kg”。
2.学习了8克是一袋砂糖的重量,了解了千克与克的换算关系。
3.老师鼓励学生课后多进行实际操作,真正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
六、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巩固本节课学习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表格式)
加强教材研读 关注常态备课 打造有效课堂数学 学科教案主备人:加强教材研读 关注常态备课 打造有效课堂数学 学科教案主备人:赠送初中数学几何模型【模型二】半角型:图形特征:45°4321FA1FB正方形ABCD中,∠EAF=45°∠1=12∠BAD推导说明:1.1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BC、CD上,且∠F AE=45°,求证:EF=BE+DF45°DEa +b-a45°A1.2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F 分别在BC 、CD 上,且EF =BE +DF ,求证:∠F AE =45°DEa +b-a45°A挖掘图形特征:a+bx-aa 45°DEa +b-aa45°ABE运用举例:1.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3,E 、F 分别是AB 、BC 边上的点,且∠EDF =45°.将△DAE 绕点D 逆时针旋转90°,得到△DCM .(1)求证:EF =FM(2)当AE =1时,求EF 的长.DE3.如图,梯形ABCD 中,AD ∥BC ,∠C =90°,BC =CD =2AD =4,E 为线段CD 上一点,∠ABE =45°. (1)求线段AB 的长;(2)动点P 从B 出发,沿射线..BE 运动,速度为1单位/秒,设运动时间为t ,则t 为何值时,△ABP 为等腰三角形;(3)求AE -CE 的值.变式及结论:4.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边BC,CD上,且∠EAF=∠CEF=45°.(1)将△ADF绕着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G(如图1),求证:△AEG≌△AEF;(2)若直线EF与AB,AD的延长线分别交于点M,N(如图2),求证:EF2=ME2+NF2;(3)将正方形改为长与宽不相等的矩形,若其余条件不变(如图3),请你直接写出线段EF,BE,DF之间的数量关系.F ABFEDCDC。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 》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一. 教材分析《克和千克》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克和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重量计算。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理基础,对于新知识有一定的接受能力。
但同时,学生对于重量单位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具体的实物和实例来进行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培养学生能够运用克和千克进行简单的重量计算。
3.培养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量单位克和千克的概念及其换算关系。
2.运用克和千克进行重量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小组合作法、问题解决法等,通过实物、图片、游戏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重量物品,如苹果、书本、糖果等。
2.准备克和千克的标识牌。
3.准备重量计算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各种重量物品,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平时是怎么称呼这些物品的重量的?学生可能会说“重”、“轻”、“好重”、“好轻”等,教师引导学生用更准确的重量单位来称呼它们。
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克和千克的标识牌,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和样子。
然后,教师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1克和1千克的重量,加深学生对这两个重量单位的理解。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
每组有一堆物品,学生需要用克和千克对这些物品进行分类,并计算出每类物品的总重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重量计算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克和千克,还有哪些重量单位?学生可能会提到“吨”、“两”等。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单元教案之第八单元《克和千克》全单元教案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单元教案之第八单元《克和千克》全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下》第八单元《克和千克》主要让学生掌握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能够熟练地进行质量的计量和换算。
本单元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让学生感知质量单位的大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生活中的计量单位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质量单位的认识和运用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质量单位的大小,提高学生的换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能够进行质量的计量和换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能够进行质量的计量和换算。
2.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质量单位的大小,提高学生的换算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质量单位的大小,提高学生的换算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质量单位卡片、实物道具、多媒体课件等。
2.学具:学生自带物品、质量单位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生活中的质量情境,如“称一称,谁的重量更大?”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克和千克。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质量单位卡片,让学生认识克和千克,并讲解它们的换算关系。
同时,教师可借助实物道具,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质量单位的大小。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用自带的物品进行质量的计量和换算。
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质量单位的大小,提高换算能力。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一系列质量换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完成后,教师进行讲解和点评,巩固学生对克和千克换算关系的掌握。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 克和千克(教案+学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已经明确知道物品的轻重不能靠眼睛观察,必须要用秤称一称。
学生已经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是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
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
让他们获得一些估量的经验并巩固质量观念,培养估测意识。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引导学生学习用秤称物体的方法,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1.注意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提供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引出质量单位,说明“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
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进行估测或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
学生在进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也能进一步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
为了达到这种相互促进的效果,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我们可以借助1个2分硬币和1袋500克的盐让学生掂一掂,感知1克和1千克有多重,让学生说出大约重1千克的物体有哪些,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还可以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验物品的机会,以此巩固质量观念。
在先估测再实测的练习中,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从而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
1克和千克的认识1课时2练习二十 1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
(教材第100~104页)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克和千克》-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克和千克》-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8克和千克》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能够灵活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质量的计量和换算。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感受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培养学生的计量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理基础,对质量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学生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活实例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质量计量和换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计量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
2.难点:灵活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质量的计量和换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2.游戏教学法:设计趣味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教学PPT,展示克和千克的相关图片、实例和练习题。
2.实物:准备一些实物,如水果、蔬菜等,用于实践活动。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例如,拿出一个苹果,告诉学生苹果的重量是200克,然后再拿出一个相同大小的苹果,告诉学生这个苹果的重量是1千克。
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生活实例,让学生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质量的计量和换算。
例如,呈现一个购物场景,告诉学生购物车里有3个苹果,每个苹果的重量是200克,让学生计算购物车里苹果的总重量。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克和千克-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克和千克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二年级下册数学的第八单元“克和千克”,内容主要围绕质量单位的概念、换算和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应能理解克和千克的基本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在实际情境中正确使用这两个单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克和千克的基本概念,学会它们之间的换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推理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在于学生对质量单位缺乏直观感受,难以理解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
如何将质量单位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也是教学的难点。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天平、砝码、尺子、计算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质量单位,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讲解:讲解克和千克的概念,通过实物展示和举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两个单位。
3. 换算练习:进行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练习,巩固学生的知识。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称重实验,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质量单位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克和千克2. 板书内容:克和千克的概念、换算关系、实践活动步骤。
七、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 拓展练习:回家后,观察家中的物品,尝试用克和千克来描述它们的质量。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了克和千克的基本概念和换算关系。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质量单位的理解仍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
同时,应多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难点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学生对质量单位缺乏直观感受的问题1. 教学策略:为了帮助学生建立对质量单位的直观感受,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展示、实验操作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多种手段,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单元教案之第八单元《克和千克》全单元教案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单元教案之第八单元《克和千克》全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认识和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
2.能够正确使用“克”和“千克”进行换算。
3.能够进行简单的克和千克的应用题解答。
能力目标1.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测量能力。
2.能够培养学生的换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重量计量单位的兴趣。
2.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动手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克”和“千克”的基本概念和换算方法。
2.能够熟练解决克和千克的换算题目。
教学难点1.理解克和千克之间的转换关系。
2.解决应用问题时的思维拓展。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教具、教学图片等。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册等学习材料。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物品的克数,让学生猜测其中哪个物品最重,引发学生思考。
2. 学习1.带领学生认识“克”和“千克”的概念。
2.展示不同物品的克数,让学生进行估算并比较大小。
3. 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巩固克和千克的概念。
第二课时1. 复习通过提问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 学习1.讲解克和千克的换算方法。
2.示范相关题目的解答步骤。
3. 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册上的换算题目练习,纠正错误,巩固概念。
第三课时1. 复习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掌握情况。
2. 学习1.讲解克和千克的实际应用。
2.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应用题目。
3. 练习让学生进行应用题目的练习,并进行讲评,总结本单元的知识点。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克和千克的概念和换算方法,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六、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相关习题,巩固知识点。
七、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学生在克和千克的概念和换算方法上表现良好。
但在应用题目解答中,有部分学生存在思维跳跃较大的问题,需要继续强化训练。
下次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8.1克和千克【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 人教版【表格式】
六道习题,分别从以下不同方面,由浅入深巩固知识点:
1.考察克和千克单位的区分(填单位、改错误)
2.考察质量的估算(为不同物品选择合理的质量)
3.考察对质量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思考质量的本质“同为1千克的不同物品,一样重吗?”)
4.拓展对质量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思考“相同大小的物品,一定一样重吗?”)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的意识。
3.在感知、猜想和验证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主探索的精神,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概念并学以致用,估测物体的质量。
3.学生实际操作,感受1千克物品的质量。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讨论,感受到相同质量的物品在形状、大小、数量等方面会有所不同,实现了真切地亲历胜过教师的说教。(实物感受:学生自备1千克物品)
4..引导学生看书,既重温刚学习到的知识又使学生有了新的发现,明确“净含量”的含义。
承上一个知识点,两袋500克白糖合在一起是1千克质量。
通过多媒体展示习题,并实时评价学习结果。
鼓励学生充当小老师,带领其他同学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组织能力和协作能力,适时实现了生生评价。
五、知识小结
1.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单位。
2.提示计量更重的物品还需要更大的质量单位,为今后学习做铺垫。
通过多媒体展示知识树来达到收获就是种子,日后定结硕果的寓意。
今后,我的教学将继续从学生学习的需要出发,不断探索用信息技术武装课堂教学的方法,让数学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克和千克》-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克和千克》-人教版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能够辨识出克与千克的单位,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2.能够简单运用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进行数学计算;3.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克和千克的问题。
•过程技能目标:1.营造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3.注重巩固训练,提升学生的数学实际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克和千克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三、教学准备•教具准备:1.课件PPT;2.黑板、彩色粉笔;3.计量杯、秤;4.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如食物、书籍等。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第一课时1.热身(5分钟)–通过问题引入:你知道克和千克是什么吗?有什么区别吗?2.导入新知识(10分钟)–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认识克和千克的基本概念。
3.讲解(15分钟)–介绍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并列举一些常见物品的重量,让学生感受克和千克之间的差异。
4.练习(20分钟)–给学生几个简单的换算题目,让他们分组讨论解答。
5.总结(5分钟)–引导学生总结克和千克的换算规则。
第二课时1.复习(5分钟)–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内容。
2.练习(15分钟)–让学生观察不同物品的重量并估算它们的克数,加深对单位的理解。
3.拓展(20分钟)–提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
4.讨论与总结(15分钟)–学生展示他们解答实际问题的方法,老师引导总结和讨论。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克和千克的基本概念展开,通过实物展示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并掌握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难度适中,注重启发性教学,锻炼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但在教学设计中,可以进一步丰富实践环节,增加学生的互动参与和实际操作。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表格式教案
板书:克的认识
2、实验:拿出一个5克的砝码放在天平的左边,不断往另一边加2分的硬币直到两端平衡。
问: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3、掂一掂1克有多重。
4、称1克米、2克花生、5克绿豆,说说你是怎么称的。
三、认识重量单位——千克
1、师:我们刚才认识了克,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词是用来表示重量的呢?
课题
千克、克的认识
课型
新授课
备课人
执教时间
教
学
目
标
知识
目标
使学生初步形成重量的概念,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和克
能力
目标
使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称量物品经常用到的秤称。
情感
目标
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重点
认识1000克=1千克。
难点
认识1000克=1千克。
教学过程
教学预设
个性修改
目标导学
复习激趣 目标导学 自主合作 汇报交流 变式训练
完成板书:克和千克的认识
师:我们经常见到的台称就是以千克为单位的。
师:请你往台秤上放一些有标识重量的零食,称出1千克来,然后统计1千克到底有多少克。
学生汇报,板书:1千克=1000克
2、随便称1千克物品,然后去参观别的小组。
拓展应用
物品估计的重量称的重量
1个苹果()克()克
()克()克
总结
学生根据信封中的内容购物,采取成信购物的方式,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购物的。
作业布置
做一做
板书设计
千克、克的认识
1千克(苹果)()个
1千克(盐)()袋
1个苹果()克()克
()克()克
教学札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课前口算训练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乘法和除法的口算题,请你看卡片进行解答。
2、我把做过的乘法题目放在天平的左边,把除法题目放在天平的右边。
合作探究
二、认识重量单位——克
1、师:请你用手掂一掂,一包盐和一个硬币,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
请你再用手掂一掂,一个硬币和一团棉花,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
完成板书:克和千克的认识
师:我们经常见到的台称就是以千克为单位的。
师:请你往台秤上放一些有标识重量的零食,称出1千克来,然后统计1千克到底有多少克。
学生汇报,板书:1千克=1000克
2、随便称1千克物品,然后去参观别的小组。
拓展应用
物品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重量称的重量
1个苹果()克()克
()克()克
总结
学生根据信封中的内容购物,采取成信购物的方式,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购物的。
作业布置
做一做
板书设计
千克、克的认识
1千克(苹果)()个
1千克(盐)()袋
1个苹果()克()克
()克()克
教学札记
课题
千克、克的认识
课型
新授课
备课人
执教时间
教
学
目
标
知识
目标
使学生初步形成重量的概念,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和克
能力
目标
使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称量物品经常用到的秤称。
情感
目标
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重点
认识1000克=1千克。
难点
认识1000克=1千克。
教学过程
教学预设
个性修改
目标导学
复习激趣 目标导学 自主合作 汇报交流 变式训练
问:通过掂一掂,你有什么想和大家说的?
板书:克的认识
2、实验:拿出一个5克的砝码放在天平的左边,不断往另一边加2分的硬币直到两端平衡。
问: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3、掂一掂1克有多重。
4、称1克米、2克花生、5克绿豆,说说你是怎么称的。
三、认识重量单位——千克
1、师:我们刚才认识了克,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词是用来表示重量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