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
第8单元《克和千克》教案
第8单元克和千克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学生初次学习质量单位。
它的主要内容有:认识克和千克、解决问题。
其中“克和千克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
克与千克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必须依靠学生的体验去感知知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进行感知。
“解决问题”则注重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并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并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1000克。
数学思考: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问题解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根据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培养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1.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难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课时安排:3课时1.认识克………………1课时2.认识千克……………1课时3.解决问题……………1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克和千克的认识(课本第100—103页例1、例2,完成练习二十第1—5题。
)教学目标:1、基本目标: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达标目标:通过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连,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3、超标目标: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估量物体的轻重。
教学准备:课件、台秤、天平、2分硬币、一袋洗衣粉、10袋味精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同学们收集、调查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有多重,现在大家交流一下,好吗?生1:我妈妈买的牙膏是130克。
《第八单元 认识克和千克》教学设计(两套)
《第八单元认识克和千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知并认识质量单位克(g)和千克(kg),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建立克和千克的表象基础上,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
在感知、猜想和验证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
但是学生对克和千克这两个概念接触得较少,是对斤的感性认识较多,所以对认识克和千克有一定的难度。
而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往往先关注物体的大小、长短、颜色等表面性的特征,而对于重量的本质性的关注则较少。
而且“克”这个单位比较小,学生缺乏感受与体验。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力求体现以下二个方面:1、在特定情境中唤起学生对物体质量的关注;2、通过操作、实践活动让学生去感悟和体验,初步建立“克”与“千克”的观念。
【教学重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在理解1克和1千克的基础上,估测物体的质量。
【教学过程】一、走进生活,感受新知。
1、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学的知识就是从生活中来的。
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看看吧。
课件显示洗衣粉袋上写着“2千克超值家庭装”,白沙糖的袋子上写着“净含量:400克”,牙膏盒上写着“净含量:140克”,米袋上写着“净含量:10千克”。
2、你知道这些几克、几千克表示的是什么吗?3、细心观察的你还发现生活中什么地方用上克和千克呢?请你介绍一下。
4、克和千克都是表示物体有多重的单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克还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带学生走进生活,感受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意义,引出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篇一】克和千克教学设计克与千克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认识天平和几种以千克位单位的秤;牢固掌握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克和千克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的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能根据物品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熟练掌握1千克=1000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感知1克和1千克物体的质量,掌握估计物体质量的方法。
3.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盘秤、天平、黄豆、二分硬币、水果、500克食盐等4. 标签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 谈话导入教师:同学们,准备好我们手中的铅笔盒和数学课本,大家掂一掂,然后把你的感受说一说。
学生1:这两件物品一点都不重。
学生2:我感觉数学课本比铅笔盒重一些(或铅笔盒比数学课本重一些)。
学生3:我感觉这两件物品差不多重,判断不出谁轻谁重。
……通过学生回答,教师问:同学们回忆一下刚才大家的发言,你们发现用的最多的词语是什么?学生:轻和重。
教师适时展示几件超市购买的物品。
2.引导观察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些物品的包装,你能发现什么?学生:我发现这些包装上都写着净重多少?教师:观察的真仔细,那么你知道净重是什么意思吗?学生讨论并回答:净重就是指物品有多重。
进而引导学生知道,物品有多重,就是指它的质量是多少。
如,方便面净重100克,就是说它的质量是100克。
展示100页主题图,教师:同学们,看看他们在超市都买了什么?分别是多重呢?学生:洗衣液5千克,饼干110克,阿姨买的苹果,售货员用秤称的质量是1千克。
教师:真了不起,同学们知道这么多,都认识克和千克。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8.1《克与千克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8.1《克与千克的认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
2.能够正确地使用克和千克进行计量。
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克和千克的概念。
二、教学重点
1.克和千克的概念。
2.如何正确使用克和千克进行计量。
三、教学难点
1.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2.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克和千克的计量单位。
四、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2.教具:量筒、秤等。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利用实物或图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重量物品,引发学生对物品重量的思考。
2. 学习新知识
•讲解克和千克的概念,如何正确使用克和千克进行计量,以及克与千克的换算关系。
•结合教材内容示范计量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重量单位的使用。
3. 拓展练习
•给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目,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加深对单位换算的理解。
4. 活动设计
•设计一些趣味性游戏或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他们对重量单位的敏感度。
5. 总结
•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克和千克的概念及使用方法。
六、课堂作业
•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目作为课堂作业,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
七、教学反思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学生的反应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对克和千克的概念有所了解,掌握克和千克
的计量方法,提高解决日常生活中重量单位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8单元克和千克教案
b.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称重实验,如称量物品,感受1克、10克、100克、1千克的重量差异,增强对质量单位的感知。
c. 游戏:设计质量单位换算接力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换算知识。
d. 小组合作:分组进行问题探究,共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教学媒体和资源使用:
a. PPT:制作精美的PPT课件,展示课程内容、案例、游戏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b. 视频:播放与质量单位相关的趣味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c. 在线工具:利用网络资源,如在线称重工具、教育软件等,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时互动,提高课堂效果。
1. 理解并运用克和千克进行物品质量的估测,发展量感;
2. 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培养数值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
3. 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4. 增强对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认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科素养。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 克与千克概念的理解;2. 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3. 解决实际问题时质量单位的正确应用。
答案示例:早餐时,妈妈用200克面粉做了两张煎饼。
2. 实验报告:学生设计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质量单位的感知。
答案示例:我比较了5枚硬币和1个橡皮的重量,发现5枚硬币大约是1克,而1个橡皮大约是10克。
3. 换算解释: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克与千克的换算,增强理解。
答案示例:1千克就是1000克,就像1000个1角硬币加起来就是10元。
d.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搜索引擎,查找与质量单位相关的教育资源,如教育部门官方网站、教学论坛等,获取更多教学素材。
克和千克教案
克和千克教案克和千克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和用途。
2. 培养学生量化思维和换算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教学材料。
2. 称重器具和一些常见物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不同重量的物品(例如书本、苹果等)并询问学生这些物品的重量单位是什么。
2. 引导学生思考,告诉学生这些物品的重量单位是克。
二、呈现(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已标注重量的物品(例如袋装食品、果汁盒等)并询问学生这些物品的重量单位是什么。
2. 引导学生思考,并告诉学生这些物品的重量单位是千克。
3. 通过示意图或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克和千克的重量区别。
三、概念解释(15分钟)1. 教师解释克和千克的概念:克用于表示一件物品的重量,千克用于表示一千克物品的重量。
2. 教师出示一些物品,并让学生估计其重量是克还是千克。
3. 引导学生思考物品重量与单位之间的关系,并解释千克是克的一千倍。
四、换算练习(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小于1千克的物品,让学生估算它们的重量是多少克。
2. 引导学生思考1千克等于1000克,计算出这些物品的重量。
五、课堂练习(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量棒,让学生估计它们的重量是多少克或千克。
2. 学生互相估算并交流,教师纠正他们的错误,并解释正确答案。
六、拓展应用(15分钟)1. 教师布置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克和千克的知识进行解答。
2. 学生自由讨论、思考并给出解答,教师点评和引导。
七、总结反馈(5分钟)1. 教师总结克和千克的概念和用途,并与学生一起复习重点知识。
2. 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检验他们的学习效果。
八、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学生需要根据实际情景,完成一篇短文描述克和千克的用途和换算。
2.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并督促他们检查作业的准确性。
教学反思:此教案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实践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和用途,并通过换算练习和拓展应用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克和千克》-人教版 (3)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克和千克》-人教版 (3)一、教学内容1.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够认识和学会使用克、千克的换算关系,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注重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习克、千克的换算关系。
•难点: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
二、教学准备•教材:《8克和千克》教材•教具:小石子、秤秤、小量秤、水果(苹果、香蕉)、教学PPT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拿出小石子和秤秤,让学生猜石子的重量,并让其中一名学生涉及小石子的重量,然后再称重,引出“克”这个单位。
2. 学习1.讲解克、千克的换算关系,并通过PPT展示示例让学生初步理解。
2.分发水果给学生,让他们用小量秤称水果的重量,并记录下来,然后让他们用克、千克表示重量。
3.让学生分组,在小组内练习换算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什么样的事物是克的,什么样的事物是千克的。
4. 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检查一段文本中使用的重量单位,并互相交流纠错。
5. 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强化记忆。
四、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上与练习册上相关题目。
2.带一件物品到家里,用克和千克的单位称重,写下重量。
五、板书设计•克、千克的换算关系•实际问题解决步骤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实例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了克、千克的换算关系。
但是在实践中,发现部分学生还存在换算错误的情况,需要在后续练习中加强。
下节课将进行相关拓展,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克、千克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新备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新备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克和千克的概念。
2.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克和千克进行简单的计量转换。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实践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克和千克的意义和换算。
2.难点:克和千克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教学PPT、小黑板、数学教具等。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册、学习工具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让学生估计这些物品的重量,并引出克和千克的概念。
2. 新知讲解1.简要介绍克和千克的定义和关系,引导学生理解。
2.通过实物展示和讨论,让学生感知克和千克的重量差异。
3. 操作练习1.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称重练习,比较不同物品的重量并记录下来。
2.组织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如何使用克和千克单位表示这些重量。
3.老师进行引导,让学生学会用克和千克单位进行有序的表示和比较。
4. 拓展应用1.小组展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食物,推测它的重量并用克和千克表示。
2.实际应用:老师提供生活中常见的重量问题,让学生用克和千克单位解决。
五、课堂小结1.总结克和千克的意义和换算关系。
2.强调克和千克的实际应用,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尝试使用。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册相关练习,并认真总结今天学的知识。
2.以家庭为单位,测量并记录家中某些物品的重量,并用克和千克表示。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灵活运用克和千克单位,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 克和千克
第8单元克和千克第1课时认识克与千克【教学内容】教材第100~102页例1、例2以及练习二十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调查与交流,使学生了解常用的质量单位和计量工具。
2.在估一估、称一称、掂一掂的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物品有多重,建立对“克”的概念。
3.培养学生对物品质量的估计能力,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进一步了解克的质量单位概念,能够用跟老师提供的秤来称量物体质量。
难点:建立1克的概念。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天平、盘秤、适量的生活用品、一枚2分硬币、黄豆若干、口香糖、水果。
学具:1.学生进行课前调查,了解一些物品的质量及秤。
2.准备天平、电子秤、2分硬币、1克黄豆及一些较轻的物品。
【教学过程】一、课前口算训练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乘法和除法的口算题,请你看卡片进行解答。
(指名学生答题)2.我把做过的乘法题目放在天平的左边,把除法题目放在天平的右边。
3.通过刚才是实验表明,只有天平左右两边放一样重的物体托盘才会保持平衡。
二、情境引入1.了解质量单位。
谈话:上课前,你们到超市了解了哪些物品呢的重量,是愿意把了解道德信息与大家交流?学生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板书:500克、100克、5公斤等。
教师指出:计量物品轻重,可以用克、公斤、千克、吨作单位,都是计量单位。
其中公斤、斤、两是中国传统的计量单位,一直沿用至今。
克、千克、吨是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生活中常见的是克和千克,这节课我们认识计量单位——克。
在调查活动中,你发现了那些工具可以称出物品有多重?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集中常见的秤,并作必要的补充与说明。
三、认识重量单位——克(g)1.教学例1,请你用手掂一掂,一包盐和一个硬币,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请你再用手掂一掂,一个硬币和一团棉花,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盐比硬币重得多,所以同学们很快就知道了,但是硬币和棉花就不那么容易判断了,因为它们之间的差别不是很大,对于很轻的物体,我们就用克来衡量。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精选5篇)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精选5篇)第一篇:《克和千克》教学设计《克和千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学准备1.课前让每位学生去商场上任选一种物品调查数据,并填好调查表。
2.将全班分成8个小组,每组准备8个1角硬币,一些苹果, 若干袋盐,实验卡(1)和实验卡(2)。
3.准备天平,盘称。
4.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认识重量单位克、千克师:老师这儿有两袋糖果,请你们猜一猜它们是一样重,还是哪一袋重一些?生1:我认为左边那袋重一些。
生2:我认为右边那袋重一些。
生3:我认为它们是一样重的。
师:谁想上来掂一掂?(找几位学生来掂一掂,一致认为是左边那袋重一些)师:刚才大家用眼睛观察得到了三种不同的结果,但通过掂一掂大家的意见就统一了。
看来比较两件物品的轻与重光靠眼睛是不行的,我们可以用掂一掂的方法。
那么这袋糖到底有多重呢?你有办法知道吗?生1:用秤来称。
生2: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识的净含量。
师:这个方法不错。
昨天老师请大家回去任选两件物品调查它们的净含量,你们完成了吗?谁想上来汇报?(找几位学生上来汇报) 生1:一块香皂100克。
生2:一支牙膏105克。
生3:一袋大米25千克。
生4:一袋洗衣粉1.7千克。
师:刚才你们所读到的“克、千克”就是国际上所统一使用的重量单位。
表示物体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
(板书:克和千克)二、认识秤1.提出问题。
师: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识的净含量可以知道物品的重量,但很多物品没有包装袋,比如你们桌上所摆的苹果等物品,要知道它们的重量怎么办呢?生:可以用秤来称。
师:对,要想知道物品准确的重量可以用秤来称。
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2.学生自由说生活中常见的秤。
克和千克教案
8.1克和千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知道天平和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使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建立克和千克的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2、了解使用天平和秤的方法。
3、克和千克质量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克和千克质量观念的建立。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1、师:同学们,今天考考你们语文的反义词学得怎么样!我说一个词,你们说出它的反义词。
“年老——年轻大——小长——短高——矮胖——瘦”(这时请一位瘦小的女同学,教师把女同学抱起来,展示“教师胖,学生瘦”)师:这确实是我胖,她瘦,也可以说我重,她轻。
小结:长和短可以用到我们之前学到的长度单位形容,那么重和轻可以用到质量单位来表示。
2、师:你知道有哪些质量单位?生1:有吨。
生2:有斤生3:有公斤生4:有克和千克师:世界上有很多质量单位,我们国家有斤和公斤,而世界上通用的是克和千克。
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克和千克。
二、探索新知。
师:(出示图片)同学们之前做的小调查。
同学们,这些物品有标明质量,但老师手上有袋东西没有包装怎么知道它多重呢?(学生回答)师:大家都知道,我们去超市买东西的时候,有些东西有表明质量的,但也有一些像老师手上这一袋东西一样没有标明质量,如何能知道它的质量呢?(学生回答)小结:我们想知道物体的质量时,可以用称来测量质量是多少。
(介绍称:电子秤、弹簧秤、磅称、天平等等)1、认识“克”师:老师手上有一个硬币,你们猜猜质量是多少?(选择一种称来称硬币,用天平来称,并介绍用法)活动一:感受一克有多重1、组长分发物品,大家轮流掂一掂,再和小组成员交流,说一说,感受。
2、互相说说1克的感受(教师提问学生感觉如何并提问还有哪些是1克的物品)师:(拿出一包纸巾)拿出你们的纸巾掂一掂,和一克的物品比较一下谁重?猜猜纸巾有多重?(学生回答)师:同学们,这包纸巾老师特意称了称,大约30克。
克和千克教案
克和千克教案教案标题:克和千克教案教学目标:1. 知道克和千克是质量的计量单位,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能够正确使用克和千克进行质量的测量和表达。
3. 培养学生进行实际生活中与物质质量有关的计算和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1. 克和千克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 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3. 质量单位转换的实际应用。
教学步骤:引入:1. 通过呈现一些不同物品的重量,让学生对质量的概念有初步认识。
2. 引导学生思考,询问学生有没有了解过质量的计量单位。
讲解:3. 介绍克和千克的定义和表示方法,指出克是千克的千分之一。
4. 列举一些常见物品的质量,并用克和千克进行表达,如水杯的质量为200克,书包的质量为2千克。
5. 展示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即1千克等于1000克。
示范:6. 给学生提供一些物品的重量,并要求学生将其用克和千克进行表达。
7. 示范一些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计算,并解释计算过程和原理。
练习:8.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质量单位的转换练习,包括给定克数转化为千克,以及给定千克数转化为克。
9. 检查学生的练习成果,对错误或困惑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应用:10. 引导学生参与实际应用练习,如测量教室中某些物品的质量,并用克和千克进行表达和比较。
11.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与质量有关的计算问题,如购物时计算食物的重量等。
12. 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展示他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总结:13.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克和千克的使用和换算。
14. 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如相关练习题、互联网资源等。
拓展活动:15.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际生活中与质量有关的活动,如参与学校或社区组织的环保活动,通过称重垃圾进行垃圾分类。
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的实际表现。
2. 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质量。
3. 学生在实际应用活动中的表现和成果。
扩展阅读:1. 小学阶段:《量与质量》、《认识重量单位》。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通用17篇)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通用17篇)《克和千克》教学设计(通用17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克和千克》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课题:克和千克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建立1克、1千克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具准备:一个蜗牛(重1克)、盐(500克)两袋、多媒体课件、天平、砝码、2分硬币、弹簧秤、实物投影。
学具准备:小天平、2分硬币、大米、石子、弹簧秤、各种物品。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同学们,我听说咱班有两名同学跑的很快!他们是谁啊?生:是“杜鹏程”和“牛一凡”。
师:今天让他们举行一场比赛怎么样?师:今天的比赛要增加难度,让他们每人背一个同学来比怎么样?(学生活动)师采访冠军:你为什么要选“王盟”,不选“马烨炫”呢?生:因为“王盟”很轻,“马烨炫”很重。
师:“王盟”多重?“马烨炫”呢?除了“斤”以外,你还知道哪些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师小结:“斤、两”是我们国家常用的单位,你知道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是什么吗?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板书)二、探究新知1、交流汇报。
师:前几天老师让同学们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质量现在交流一下好吗?生1:我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
生2:火腿肠一根40克生3:前几天测体重我是34千克。
生4:一袋茶叶400克。
生5:一袋面粉25千克……师小结:同学们说了那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生6:有的用“千克”作单位,有的用“克”作单位。
生7:比较轻的东西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东西用“千克”作单位。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克和千克-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克和千克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二年级下册数学的第八单元“克和千克”,内容主要围绕质量单位的概念、换算和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应能理解克和千克的基本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在实际情境中正确使用这两个单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克和千克的基本概念,学会它们之间的换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推理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在于学生对质量单位缺乏直观感受,难以理解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
如何将质量单位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也是教学的难点。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天平、砝码、尺子、计算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质量单位,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讲解:讲解克和千克的概念,通过实物展示和举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两个单位。
3. 换算练习:进行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练习,巩固学生的知识。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称重实验,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质量单位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克和千克2. 板书内容:克和千克的概念、换算关系、实践活动步骤。
七、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 拓展练习:回家后,观察家中的物品,尝试用克和千克来描述它们的质量。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了克和千克的基本概念和换算关系。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质量单位的理解仍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
同时,应多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难点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学生对质量单位缺乏直观感受的问题1. 教学策略:为了帮助学生建立对质量单位的直观感受,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展示、实验操作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多种手段,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辨认并运用克和千克进行重量计量。
2. 了解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教学准备:
1. 活动道具:一个克和一个千克的秤砣。
教学过程:
引入活动:
1. 准备一个秤砣,问学生这是什么玩意儿。
2. 引导学生猜测秤砣的重量,并观察秤砣上的标识。
探究活动:
1. 将秤砣的重量转换成公斤显示出来,比如5千克。
2. 让学生感受一下这个重量有多重,让他们提前想好多重的东西可以达到这个重量。
3. 探讨学生平时在生活中接触到的物品,哪些物品使用克来计量,哪些使用千克来计量。
4. 让学生组成小组,制作一个海报,展示不同物品的重量以及使用克和千克的场景。
巩固练习:
1. 准备一些物品,例如苹果、铅笔、书包等。
2. 学生两两搭档,互相猜测这些物品的重量,并用克和千克来表示出来。
3. 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猜测结果,并讨论出一个最接近的答案。
拓展活动:
1. 让学生以小组形式,使用克和千克进行简单的食材计量。
2. 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参与其中,记录计量结果并进行比较。
3. 最后,让学生进行结果的整合和总结。
课堂总结:
1. 回顾一下克和千克的定义以及计量方式。
2. 强调生活中使用克和千克进行计量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3. 让学生分享一下在活动中学到的东西以及对克和千克的认识有没有改变。
课后作业:
1. 让学生回家观察一下生活中使用克和千克进行计量的场景,记录下自己的发现,并写出感想。
《第八单元 认识克和千克》教案(五套)
《第八单元认识克和千克》教案(一)【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会认读秤上的质量,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3.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学情分析】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物体的轻重已经有了感性认识,但是大部分学生对质量观念还比较淡薄,况且质量单位又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第一次接触,还缺乏认识。
因此,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想建立克与千克质量观念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
【重点难点】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3.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小组学习的实效【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克与千克【问题导入】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和爸爸妈妈逛过超市吗?你们一般都买些什么?有没有买过水果的?说说你是怎样购买的?(选好后,拿到秤上秤再付钱)通过秤称我们可以知道它有多重,那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什么作单位呢?同学们的知识可真丰富,小强和小丽也到超市里作了调查,他们找到了什么?(一壶豆油,是用千克作单位;一包饼干是用克作单位的。
)看看数学小精灵想告诉我们什么?(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
)活动2【讲授】克与千克【互动合作】1.认识质量单位对,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
平时我们所说的重量实际上指的是物品的质量,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
克还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克和千克这两个新朋友。
板书课题:克与千克2.认识感知1千克(1)1千克有多重呢?1袋这样的洗衣粉就重1千克。
(2)掂一掂:你们想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吗?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轮流掂一掂,静静感受,并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比一比哪一小组动作最轻,能做到吗?请小组长轻轻拿出洗衣粉,开始吧。
《克和千克》数学教案设计
《克和千克》數學教案設計标题:《克和千克》數學教案設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能正确使用它们进行测量和比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对比,让学生在体验中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计量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克”和“千克”的含义,能正确使用这两个单位进行测量和比较。
2. 教学难点:理解“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能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平常说的‘轻’和‘重’是怎么衡量的吗?”引导学生进入今天的主题——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2. 新知讲解:教师可以利用实物(如苹果、书本等)让学生感受和理解“克”和“千克”。
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实例讲解“克”和“千克”的关系,如1千克=1000克。
3. 实践操作: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活动,如让学生用电子秤测量不同物品的质量,或者让学生互相比较手中的物品哪个更重。
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克”和“千克”的使用。
4. 总结回顾: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他们在实践操作中的发现,然后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强调“克”和“千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它们。
5. 作业布置: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以巩固学生对“克”和“千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是否积极参与讨论,是否能正确使用“克”和“千克”进行测量和比较。
2. 结果评价:通过作业和测试,检查学生对“克”和“千克”的理解和应用程度。
以上就是《克和千克》的數學教案设计,希望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学具准备:$1角硬币(约重1克)、盐(500克)两袋、多媒体课件、天平、弹簧秤。
学前准备:调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物品的质量。
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同学们,我听说咱班有两名同学跑的很快!他们是谁啊?师:今天让他们举行一场比赛怎么样?师:今天的比赛要增加难度,让他们每人背一个同学来比怎么样?(要求)~提问:除了“斤”以外,你还知道表示物体有多重可以用什么单位?小结:“斤、两”是我们国家常用的单位,你知道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是什么吗?(如果有学生说出克和千克就说真了不起,那是国际上通用的单位。
)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板书)2.探究新知、形成能力(1)交流汇报。
师:昨天王老师让同学们去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质量,现在交流一下好吗?教师投影出示上述物品的质量标注并小结:同学们说了那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2)认识秤#师:刚才我们说的一袋茶叶400克,一袋面粉25千克等等,都是看包装袋上的说明知道的?那除了看说明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生:用秤来称。
师:老师这儿有一些秤(课件一起展示),你在哪见过这些秤?(3)认识天平师:同学们都没见过天平,王老师带来一架天平,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教师出示天平(同时投影出示模型)在实验室用的多,一般称较轻的物体质量,介绍天平的组成、用法。
(每一架天平都配有一套砝码,称物品时把物品放在左盘,砝码放右盘,有时还可调节游码)(4)认识“克”师:出示一枚一角的硬币,让学生掂一掂(师先示范),说说感觉怎样?(很轻)?师:请你猜猜这个硬币大约几克?生:………….提问:你们想不想知道1角硬币到底有多重?师:那我们就用天平来称一称,好吗?再次感受。
学生活动:每个同学拿一个1角硬币闭上眼睛掂一掂试一试,感受一下1克的实际重量。
举例:你能说出大约重1克的物品吗?(回形针、瓜子、开心果、纽扣、药片等等)估一估一个鸡蛋的质量,开始学生可能胡乱猜,不用加以肯定或否定,让最接近的说说你是怎样猜的,后让其它的学生再按照他的方法掂一掂,此时准确率比原先应该高许多)介绍估重高手,想不想再来估一次,估估我们的数学书(高了低了)下面请你把自己带来的物品让你的同桌掂一掂,不要看说明,你也像老师一样说多了,少了,猜到接近就可以了,最后告诉到底是几克。
~(5)称物品的质量师:我们桌上都有一袋盐,估估这袋盐的质量。
生:500克。
师:怎么这么准?师:我们来一起看一看说明,一袋盐500克,那两袋呢?生:1000克。
(板书1000克)(6)认识“千克”师:如果再重一点的物品用天平来称还合适吗?:师: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一个盘秤。
教师简介盘秤的用法,然后让学生将两袋盐放入塑料袋,用盘秤称出质量为1千克。
(在1000克右边板书:1千克)教师让同桌同学依次掂一掂1千克有多重,感受1千克的实际重量。
师:你能估计一下你的书包有多重吗?验证背一背的游戏,估一估你同桌的体重,称两个(一胖一瘦)在此之间,那每个小朋友到底有多重,有兴趣的我们课后在称好吗?(7)认识1000克=1千克师:我们已经知道两袋盐的重量是500+500=1000(克),而且刚才我们用弹簧秤称出这两袋盐的质量为1千克。
引出“=”说明:也就是说1000克=1千克(补充“=”注意读法),还可以说1000个1克是1千克。
(教师投影演示,并让学生齐读)[3.应用拓展、内化新知(1)认识常用的盘秤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天平和盘秤,下面一起来认识一下盘秤,你能读出盘秤上的数据吗?看清字母g教师投影出示第88页练习十八第1题,师生共同完成。
(2)争论(3)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4)贴一贴。
(没对的等一下改过来好吗?)(5)介绍课外知识#4.全课小结、构建层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觉得一般在什么情况下表示物体的质量用克,什么情况下用千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二课时克和千克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的认识。
理解1千克=1000克。
2.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实际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1.进一步了解克和千克的质量单位概念。
2.能够用老师提供的称,来称量物体质量。
3.巩固对质量单位实际概念是认识。
&教学准备天平,盘称,适量的生活用品。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
1.请同学们想一想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2.填空:2千克=()克5千克=()克4000克=()克7000千克=()克?3.提问:谁能说说哪些物品1克重?称量什么物品用克作单位?哪些物品1千克重?称量什么物品用千克作单位?二、实践、操作领悟新知1.称一称。
(1)我们通过调查,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
如果想知道同学们带来的水果蔬菜的质量,可以用什么方法?要称我们就要用到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称。
这些称各有什么用途?(2)下面我们来重点实践一下生活中最常见的盘称和钩秤。
出示挂图称水果、蔬菜。
1千克苹果有多少个?能把书中的苹果数一数吗?你们想自己称一称吗?$(3)分组活动。
明确活动要求:各小组把自己带来的水果、蔬菜各称出1千克。
再数一数各有多少个。
(4)刚才我们使用了盘称称物品的质量,是用什么作单位?请小组长上来汇报一下本组称的结果。
(5)通过刚才的小组活动,大家发现1千克的水果、鸡蛋有几个。
鱼有几条?2.估一估。
(1)大家能估一估你们带来的其他日用品的质量有多少吗?你估计的理由是什么?把估计的结果写到书上。
}(2)称一称,验证学生估计的结果。
三、课堂练习:1.把昨天调查的结果填在书上。
2.下面的物品有多重?连一连。
见书第106页。
3.在填上“>”“<”“= ”。
2千克2000克5千克4900克800 1千克2500克3千克…4.他们说得对吗?试一试。
思考题:丽丽、红红、小芳三人称体重,每次两人一起称,一共称了三次情况如下:称重人丽和红红和芳丽和芳体重54 56 50你知道她们的体重各是多少吗?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请大家想一想,说一说。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三课时克和千克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称一称”的实践活动,亲自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质量单位的理解,培养学生对重量的估测能力,对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能估测出大致的结果。
3.利用所学乘、除法对多个物品进行估测。
教学重难点1.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
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3.建立克和千克的时间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教学准备》天平、实物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
1.师: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克和千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谁说一说用“克”称量什么物体?用“千克”称量什么物体?说一说哪些物体重1千克?几个苹果?几个橘子?几个鸡蛋?2.填空。
8千克=()克400克+600克=()千克9000克=()千克1700克-900克=()克二、新课~1.出示例3。
王奶奶摘了20个苹果,估计一天大约摘了多少千克。
师:你们知道了什么?要想知道大约多少千克?还要知道什么?学生汇报。
并列出算式。
1)如果4个苹果重1千克,这些苹果重()千克。
20÷4=()千克2)如果5个苹果重1千克,这些苹果重()千克。
20÷5=()千克@3)说说还有什么情况?4)解答正确答案。
称一下,看有没有4、5个重1千克的苹果。
5)做一做。
估计24个梨大约重多少千克。
6)谁能说出一些物品,让同学们估一估。
二、练习。
1.下面物品怎样放才能使天平平衡。
调查一下500克鸡蛋有几个。
估一估65个鸡蛋约重多少千克。
2.根据问题回答,并自己提出问题。
·3.下面的秤最多能秤多重的物品。
4.在()里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5.调查本小组同学的体重,并记录在下表中。
姓名体重动脑筋:1千克棉花和1千克铁比较,哪个重一些?三、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完成了书上的练习,同学们现在在估测物品重量时还有差距,还需继续练习。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四课时克和千克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练习,让学生继续加深对克、千克的认识,进一步感受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熟练掌握克和千克的关系,并能准确地选择合适的重量单位。
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应用,使他们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运用知识的技巧。
教学重难点1.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知道它们与生活的联系,能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
`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师:今天我们继续上一节练习课,重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
到目前为止,你认识了哪些质量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又是多少呢?二、练习。
1.填一填。
1)称比较轻的物体重量常用()作单位,称一般物体的重量常用()作单位。
2)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小亮重26()一枝铅笔重7( )一个小皮球重30()一袋盐重500()一袋面粉重50()一个2分硬币重1()3)在填上“>”“<”“= ”。
1000克1千克12千克99克3千克2999克4800克5千克…3克4千克6千克6000克2.判断。
1)一个鸡蛋重20千克。
()2)1箱梨重20千克。
()3)一袋洗衣粉重500千克。
()4)一头牛重450克。
()5)小兰的体重是32厘米。
()6)60克的石头比60克的木头重。
()7)4个5千克是20千克。
()8)8000克与8千克同样重。
()3.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
1)一筐苹果重38千克,筐重4千克,苹果重()1、34千克2、42千克3、38千克2)一只鸭和2只鸡共重9千克,鸭重3千克,平均每只鸡重()千克。
1、2千克2、3千克3、4千克3)用天平称一枝粉笔的重量用()作单位。
1、厘米2、克3、千克4)在3千克、300克和1300克中,()最重。
1、3千克2、300克3、1300克思考题:用1克、3克、6克三个砝码在天平上可以称出几种不同重量的物体。
三、小结:通过这节练习课的练习,你们觉得自己在哪方面有了提高?哪种题还存在问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