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庆一中2011届高二历史会考复习提纲1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必修一)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时1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的中央集权制【知识梳理】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1、了解宗法制基本内容:(1)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
(2)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3)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2、了解分封制的基本内容:(1)目的:巩固周王朝的统治(2)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3)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4)诸侯的权利: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5)分封制的作用(影响):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后来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3、实施宗法制和分封制的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4、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相辅相成,互为表里。
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了解秦朝的建立与疆域;(1)建立: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建立(2)秦国统一六国主要原因:经商鞅变法,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3)疆域:北至长城,南到南海,东及东海,西达陇西。
2、秦中央集权制的形成:①创立:秦始皇中央:皇帝制度②特点:A、皇帝独尊中央机构:三公九卿 B、皇权至上(核心)地方:郡县制度 C、皇位世袭;③影响:为历代王朝所沿用(2)、了解秦朝的丞相、御史大夫与太尉(中央官制-----三公)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下达诏令监察事务)太尉(全国军务)(注意:始皇时,丞相和太尉丞相,御史大夫是副丞相。
)(3)、了解郡县制的建立(地方政治制度)①建立过程:春秋时出现;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秦始皇时全国推行②概况:A、郡: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
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郡守(掌管行政)B、县:郡的下级行政机构。
【VIP专享】高二历史会考复习提纲
高二历史会考复习提纲认真阅读两遍教材、弄明白主要的问题、强化主要知识点的记忆(特征) 、注意政治、经济与文化的相互影响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约BC2070年禹建立我国第一个国家政权——夏;商朝,实行内服与外服的制度,控制力有限,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西周实行井田制(土地国有)、分封制(等级,王与诸侯)、宗法制(血缘,家庭,世袭,嫡长子继承制)、礼乐制(等级有差),维护贵族政体。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的确立战乱兼并,称王称霸,表明旧制崩溃;BC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结束春秋战国长期战乱,实现统一,建立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皇权至上,皇位世袭,三公九卿,相互牵制,废分封行郡县,定秦律,中央集权,彻底打破世卿世禄的贵族分封制,建立选官任官皆由中央的官僚政体,奠定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古代政治的成熟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中枢权力分工合作增效减误,分权制衡保障皇权)、通过科举选官,打击士族加强中央集权,为监督官员,秦汉以来实行监察制度,还有针对皇帝的谏议制度。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汉初郡国并行,产生王国问题,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大一统;针对唐末藩镇割据五代十国的局面,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重文抑武,虽然导致三冗(兵、官、费)两积(贫、弱),但中央在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已处于绝对上风。
此后,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趋尖锐。
明太祖废丞相,亲掌六部直管国事,成祖时设立的内阁仅仅是皇帝的一个顾问、助理机构。
清朝雍正时设立军机处,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皆有皇帝一人裁决,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地理环境极大地影响了古代希腊文明发展。
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买锡尼文明,是希腊文明的源头。
希腊城邦,小国寡民,独立自治,从君主制、寡头制、僭主制到贵族制、民主制,公民在公民大会中参政的权利有大有小。
历史会考总复习提纲
历史会考复习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重点突破:(Ⅰ)早期政治制度特点:①在王位和爵位的继承上实行世袭制;②在地方管理上实行分封制;③在王族内部实行以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的宗法制,明显的宗族血缘关系的特色。
(Ⅱ)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①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
地方无条件服从中央,中央无条件服从皇帝。
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下存在两对基本矛盾:(1)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其斗争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割据势力不断削弱;(2)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其斗争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最后被取消③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
一、中国早期(夏商周)政治制度1.分封制含义: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是周王室将土地连同土地上的人封赐给臣下,广建子国,用以拱卫周王室。
内容:核心:周王是国家最高统治者对象:同姓亲族是主体,还有功臣、姻亲、殷商旧族。
内容:土地、人口、物资和武装关系:周王是天下共主,诸侯承认周王的权威,并承担义务,臣属关系明确,作用:A,周王的势力范围扩大。
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B,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巩固了统治2.宗法制含义:以父系血缘为纽带,为巩固分封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利、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宗法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
内容:核心:嫡长子继承制体系: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大小宗关系是相对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作用:A、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了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B、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家国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二、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①秦朝——创立内容:皇帝制度:皇权至上。
实行皇位继承制中央官制:实行三公九卿制,三者互不相属,互相牵制地方制度:实行郡县制,郡县官吏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法律制度:制定了细密严苛的秦法。
高中历史会考全六册复习提纲
世界古代史复习提纲(第一分册)古代文明区域文明类型地区名称流域文明成就文字宗教信仰大河文明(农耕文明)西亚古代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汉穆拉比法典》楔形文字东北非古代埃及尼罗河金字塔象形文字来世信仰南亚古代印度印度河种姓制度佛教东亚古代中国黄河长江流域甲骨文中美洲和南美洲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中美洲)、印加文化(南美洲)玛雅人培育玉米、马铃薯、西红柿、可可、烟草海洋文明东南欧古代希腊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爱奥尼亚群岛、小亚细亚半岛西部《荷马史诗》、帕特农神庙、哲学、史学、雅典民主政治中南欧古代罗马地中海罗马法体系和法治精神基督教西亚古代伊斯兰文明伊斯兰教世界三大宗教宗教创始人产生时间地点经典佛教悉达多前6世纪南亚古印度大藏经(三藏)公基督教耶稣1世纪西亚巴勒斯坦《圣经》(旧约和新约)伊斯兰教穆罕默德6世纪西亚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古兰经》中世纪欧洲文明地区国家制度时间政治制度演变西欧法兰克王国采邑改革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产生于6世纪下前期形成封建等级半叶,基本于11世纪确立。
)后期(12世纪城市复兴、商品经济发展)形成等级君主中国古代史复习提纲(第二、三分册)时间政治经济文化距今1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原始农耕炎黄传说中华文和文献:《礼记·礼运》中从公天下到家天下考古:二里头文化遗址信史的开始方国联盟手工业:青铜器文字:甲骨文商朝的公元前1046年,武王灭商封邦建国礼乐制度变法改革以富国强兵铁器和犁耕技术的应用百家争鸣战公元前221年商鞅变法使秦国变强统一货币、度量衡统一文字、焚书坑儒秦短命第一皇帝与中央集权制度公元前202年,刘邦建西汉前期汉承秦制、文景之治中期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拓展25年,刘秀建东汉后期地主豪强势力膨胀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政权更替北魏孝581年,杨坚建隋三省六部制、科举制618年,李渊建唐中央官制:政事堂对外贸易:丝绸之路全盛对外文化交流:丝绸之路、日本遣唐使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时间政治经济文化(科技)960年,赵匡胤建北宋;1127年,靖康之变,金灭北宋文官体制、科举制完善海上丝绸之路毕昇发明泥活字印刷术;沈括撰写《梦溪笔谈》北宋与少数民1127年,赵构建南宋;1279年,元灭南宋贸易政策(设市舶司、番坊、番市)创制“突火枪”铁木真建大蒙古国,忽必烈建元行省制度;宣政院管理西藏;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宋元年间,发明火铳封建等级制古代亚非欧区域文明示意图中国印度罗马希腊两河埃及伊斯兰世界近代史复习提纲(第四分册)时间性质重大事件国家背景(原因)内容代表人物15-16世纪政治制度转变等级君主制转变为君主专制英、法民族国家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经济上重社会活动开辟新航路葡、西时代背景: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对黄金需求加大主观动机:《马克波罗行纪》刺激客观原因:奥斯曼帝国崛起条件:科技进步1、世界2、世界3、早期资本主义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意在“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帜下,以人文主义为武器,抨击罗马天主教会和其神学理论但丁、达芬奇、米开朗基罗、马基雅弗利宗教改革德批判教会马丁·路德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英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损害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开始:召开长期议会结束:1688年,光荣革命1689年确立议会来创造条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英、法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高举理性大旗,批判封建专制和中世纪宗教神学,主张建立合乎理性的国家。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提纲
高考会考历史考试提纲(必修1)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分封制: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但同时存在分裂的隐患。
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①秦代中央设置三个最高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奏章,下达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太尉,负责全国军事。
②郡县制建立: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并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汉初,在地方上,郡国二制并行。
元朝:中央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在地方采用行省(行中书省)制度,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汉的州和唐的道,起先都是监察机构,后都演变成地方行政实体。
明朝:通过废除丞相制度和创设内阁,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清朝:雍正帝时,军机处的创设,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自此,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
二、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鸦片战争(1840~1842):战争中,广州北郊三元里人民自发起来反抗英国侵略者。
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内容规定: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④协定关税。
影响: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洗劫焚烧了圆明园。
1860年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
俄国在此期间趁机先后共侵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甲午中日战争(1894):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英勇作战,壮烈殉国。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提纲-必修1
高中历史必修1单元复习提纲考点1 分封制(理解)分封制的目的、主要内容、特点及作用?1、分封制的目的:周朝建立后,为了进行有效地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分封制的主要内容:①分封,即封邦建国。
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参见教材P5图)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③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对士实行再分封。
3、分封制的主要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4、分封制的作用及利弊:①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②在分封制下,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
③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随着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考点2 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理解)1、“皇帝”称号的由来?秦王嬴政,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自称“始皇帝”。
从此“皇帝”成为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2、秦始皇统治时期的皇帝权力有哪些?①秦始皇统治时期,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都有皇帝总揽。
②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也都由皇帝任免。
③军队的调动以虎符为凭据,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
3、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的重要特征是什么?皇帝制度,一方面以皇位世袭....显示了地位的不....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皇权至上可僭越。
这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4、秦朝中央官制的设置及特点?(1)中央官制的设置及其职能: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个最高官职,后世习称“三公”(当时太尉为虚设)。
“三公”之下设“九卿”,即中央政府各职能部门的主要官职。
①丞相职权: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丞相之下还有诸卿,分管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
②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高二历史会考复习提纲
高二历史会考复习提纲复习提纲就是用学习到的知识通过整理得出来的提纲。
下面是店铺网络整理的高二历史会考复习提纲以供大家学习。
高二历史会考复习提纲(一)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1、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时间:14、15世纪地点:欧洲地中海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城市。
标志:工场手工业产生2、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机器大工业工场手工业时期的时间:16——18世纪3、最早走上殖民道路的国家西班牙、葡萄牙4、人文主义核心: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作用:在人们的思想解放和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中,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高二历史会考复习提纲(二)1、中国四大发明对欧洲社会的影响(1)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
(2)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促进欧洲国家在海外建立了殖民地。
(3)造纸术、印刷术成为新教的工具。
总之,中国四大发明传到欧洲后,在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
2、新航路开辟的原因、经过和影响原因:(1)欧洲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对黄金等贵重金属的大量需求。
(2)《马可??波罗行记》引发欧洲人的“寻金热”。
(3)奥斯曼帝国控制东西通商道路引发欧洲商业危机。
经过:1497——1522。
(1)1497——1498年,葡萄牙人达·加马开辟从海洋上直通印度的新航路。
(2)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3)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麦哲伦完成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回到欧洲的环球航行。
影响:(1)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2)打破了各国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形成创造了条件。
(3)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成长。
(4)欧洲殖民者对亚非拉三洲进行殖民掠夺,造成了殖民地人民极端贫困和落后的局面。
(5)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
3、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兴起于意大利的原因(1) 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于意大利。
高二历史会考复习资料整理.doc
高二历史会考复习资料整理高二历史会考复习资料(一)美国的对外扩张政策美国对外扩张分为三个阶段:即19世纪上半期的美洲大陆扩张阶段、19世纪末和20世纪早期的海外扩张阶段和二战后的全球扩张阶段。
对外扩张政策则经历了由门罗主义、大棒政策、门户开放、金元外交、冷战到美苏争霸及企图建立单极世界的演变。
早在19世纪20年代美国就提出“门罗主义”,积极推行起“美洲事务是美洲人事务”的政策。
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向国会提出咨文,宣称:“今后欧洲任何列强不得把美洲大陆已经独立自由的国家当作将来殖民的对象。
”他又称,美国不干涉欧洲列强的内部事务,也不容许欧洲列强干预美洲的事务。
明确表示出美洲是美国人的美洲意向。
19世纪末美国又提出“泛美主义”,多次派兵干涉拉美国家内政。
1898年挑起美西战争,夺走波多黎各,并将古巴沦为“保护国”。
1903年,美国策动巴拿马脱离哥伦比亚独立,强迫哥伦比亚共和国签订《美巴条约》,攫取巴拿马运河开凿权和运河区的永久租让权,加强美国在这一地区的霸权地位。
同时美国资本也大量渗入拉美,奴役和剥削当地人民,这就是大棒和金元并用的帝国主义政策。
1899年美国对华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企图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已经获得的特权的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
这一外交政策的提出标志着美国侵华进入新阶段,从此美国在侵华政策上,不再追随西方,而有了独立的政策,加紧和扩大了侵华步骤。
一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1)一战使美国大发战争横财,战后出现经济繁荣。
美国妄图支配世界事务,带着十四点原则参加并操纵巴黎和会。
由于在欧洲获利不多,特别是国联问题上逊色于英、法诸国,美国竭力巩固它在拉美的殖民利益,积极在亚太包括中国在内的地区扩张势力,实行海军军备竞赛。
通过华盛顿会议,拆散了英日同盟,取得了与英国同等的制海权。
推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政策,打击了日本利益。
其间通过金元外交,发挥了美国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
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复习1
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复习(第一册)第一册:1、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的流经区域,基本上位于今伊拉克境内。
2、楔形文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文字3、《汉姆拉比法典》:作用:规范王国秩序,巩固王国统治,是第一部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全面维护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保护社会成员私有财产,较清晰地表现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第一手文献。
4、古代埃及的地理位置:位于非洲东北部,地理位臵与今天的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大致相当。
5、最负盛名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和哈夫拉金字塔金字塔的象征意义:是古代埃及法老专制权力的象征,是古埃及来世信仰的具体体现,是古埃及社会经济和建筑技术发展的具体成就,是古埃及人卓越的创造性智慧的结晶。
6、象形文字:古代埃及人发明了象形文字7、古代印度四大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种姓制度的特征:职业世袭、内部联姻、排斥外人8、佛教的创始人、经典:悉达多、《大藏经》。
佛教是世界性宗教。
9、印第安杰出文明的代表:印加文明、阿兹特克文明、玛雅文明玛雅人对人类生活的贡献:培育了玉米、马铃薯、西红柿、可可、烟草等农作物10、古代希腊的地理范围: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和爱奥尼亚群岛外,还包括小亚细亚半岛西部沿海。
11、古代希腊城邦制度的特点:小国寡民。
古典时代: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
12、《荷马史诗》:古代希腊人创作,有很高的艺术性和史料价值。
古代希腊三大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史学:古代希腊的历史学诞生于古典时代,是以希罗多德的名字及其《历史》为标志。
13、罗马共和国的开始:公元前509年(公元前6世纪末)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屋大维被授予“奥古斯都”称号,罗马进入帝国时代。
公元2世纪初,罗马成为地跨欧、亚、非的环地中海帝国,疆域四至:东迄幼发拉底河、西抵不列颠、北达多瑙河、南至北非。
罗马帝国的分裂:395年,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
高二历史会考提纲
一、 古 代 中 国 的 政 治 制 度
西周时期的政治 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 的形成 汉到元政治制度 的演变
分封制、宗法制、西周时期 政治制度的特点 皇帝制度、秦朝的中央机构、 郡县制;中国古代中央集权 制度的影响 汉朝郡国并行制与王国问题 的解决、唐朝三省六部制
明清君主专制的 加强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 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的加 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两极格局与冷战 2、两极格局下的多极化因素 3、两极格局的瓦解与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七 、 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战 后 世 界 政 治 格 局 的 演 变
美苏两极对峙 “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格局的形成 北约和华约的建立;德国、朝 鲜的分裂和古巴导弹危机 多极化趋势在 欧洲共同体的形成和扩大;日 曲折中发展 本崛起为经济大国的表现;不 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 两极格局的瓦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苏联解 解和多极化趋 体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及 势的加强 其影响
1-6C、国家统一对中国民族复 兴的重大意义c?
四、古代西方的政治文明
1、希腊的民主政治 2、罗马的法律
四 、 古 代 希 腊 罗 马 的 政 治 制 度
雅典的民主政治 希腊的地理环境,梭伦改革; 克里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时 代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雅典 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 要意义 罗马法 《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 民法;罗马法在维系罗马国家 发展中的作用
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 屠杀;西安事变;淞沪会战、徐 州会战中的台儿庄战役;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作用;抗日 战争胜利的历史地位
二 、 近 代 中 国 的 民 主 革 命
高二历史必修一会考复习提纲
第⼀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西周分封制(对象、义务、权利)和宗法制(含义、特点)的主要内容(5-6页)(A) 分封制:分封对象:王族、功⾂、古代帝王后代义务:镇守疆⼟、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权利:政治上,设置官吏,军事上,建⽴武装,经济上,征派赋役,有较⼤独⽴性。
宗法制:含义:⽤⽗系⾎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持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
2.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历史作⽤和特点(6页)(B)分封制:作⽤:①加强了周天⼦对地⽅的统治;②有利于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统治区域;③国家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
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带有宗族⾊彩。
宗法制:作⽤:①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②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
特点(原则):嫡长⼦继承制。
3. 皇帝制度的来历和皇权的⾄⾼⽆上。
(9页)(A)由来; 秦始皇统⼀全国后,⾃认为是“德兼三皇,功⾼五帝”,将“皇”、“帝”两个⼈间的称呼结合起来,为⾃⼰的帝号,从此天⼦称为皇帝。
皇帝制度基本特征:皇位世袭、皇权⾄上、皇帝独尊。
4. 秦朝中央官制与郡县制的内容和作⽤。
(9-11) (B)内容:中央:三公九卿制,地⽅:郡县制制。
(三公:丞相-处理政事;御史⼤夫-奏章、诏令、监察;太尉-军事)(诸卿: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向丞相负责)中央官制作⽤:相互配合,彼此牵制,皇权中⼼,减少决策失误。
郡县制作⽤:实现了中央对地⽅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5. 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影响。
(10、11页)(B)(1)政治: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巩固国家统⼀。
(2)经济:有利于封建经济⽂化发展(3)民族: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4)局限性:强化皇帝的专制权威,激化阶级⽭盾,秦朝*⽽亡。
措施:颁布“推恩令”。
作⽤:王国越分越⼩,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7. 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
(14页)(B)(1)内容:唐朝中央设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
高二历史学业考试复习提纲
史料的存在形式:实物材料(遗址、遗物)文献材料(铭刻、文书和著作)
口传材料(民间诗歌、传说)图片材料
史料的价值:第一手材料(原始材料)第二手材料(转手材料)
评价史料价值的三个步骤:
(1)《荷马史诗》属于口传材料,反映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之间古代希腊社会状况。对于研究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代,口传历史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神话传说能从中投射出当时历史的影子,对于了解上古历史有一定价值。
内容: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特点:四大种姓在理论上皆为职业世袭、内部联姻和排斥外人的社会集团,各自的法律地位、社会权利和
宗教生活均不相同。
评价:造成印度社会阶层的隔离,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对印度的社会发展、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产生
了重要影响。
2、佛教的创立和发展:佛教的创始人、经典;传播A
时间:公元前6世纪
第一单元古代东方(古代亚非文明)
第1课古代两河流域
1、王国的更替: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A(结合地图)
是指亚洲西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区域,基本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境内。古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的地方”。
2、楔形文字:A楔形文字,古代苏美尔人创造的象形文字,又被称为“钉头文字”,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
封建制度解体
(15-16世纪)
质变-走出中世纪2
17--18世纪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到来
政治
封建等级制
王权与教权(二元制)
等级君主制
对二元制否定
君主专制
经济
庄园经济(自然经济)
商品经济的繁荣、城市复兴-城市自治(武装斗争、金钱赎买)
2011年历史会考说明终极版
2011年历史会考说明详细版历史必修模块(Ⅰ)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1.1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A)①分封制:周王室(主体)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内容)分别授予王族(重点)、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对象),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目的)。
②宗法制: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原则)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目的)的制度。
1.1.2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历史作用和特点 (B)①分封制:作用:加强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利于开发边远地区(积极);诸侯国过于独立(消极)。
特点:层层分封(天子-诸侯-卿大夫-士)②宗法制: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特点:嫡长子继承为大宗,其他儿子分封,为小宗。
与分封制互为表里,有政治性质。
1.1.3始皇帝的来历与皇权的至高无上 (A)①来历: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自称“始皇帝”。
②一人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秦始皇总揽全国政治、军事、经济等一切大权。
1.1.4秦朝中央官制与郡县制的内容及作用 (B)①中央设丞相(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副丞相,管理奏章、下诏、监察)、太尉(全国军务)及诸卿。
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
②郡县制:全国分为36郡,中央政府直接管辖。
郡内分县。
地方官僚机构:郡守、县令、县长,由皇帝直接任命。
作用: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1.1.5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影响 (B)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1.1.6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作用 (C)①颁布推恩令:嫡长子继承诸侯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
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②加强皇权,削弱相权,重用身边侍从、秘书,担任尚书令、侍中。
1.1.7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 (B)皇帝→中书省(出令)、政事堂(决策)、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延庆一中2011届高二历史会考复习提纲[必修一]一、中国古代史(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一)宗法制和分封制1、西周宗法制:(1)内容: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特点是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2)作用:保证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2、西周分封制(1)内容: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实行分封制。
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
(2)作用:加强对地方的统治,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有利于西周政治稳定。
3、评价:分封制和宗法制构成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二)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皇帝制:秦王赢政建立秦朝,将皇帝作为自己的尊号,自称“始皇帝”。
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
2、中央官制:三公诸卿制:三公:丞相-处理政事御史大夫-奏章、诏令、监察太尉-军事诸卿: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向丞相负责3地方实行郡县制:秦始皇把全国分为36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
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
4.评价:奠定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便于皇帝对中央和地方、中央对地方进行的统治。
(三)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作用1、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制威胁中央集权2、措施:推恩令3、作用: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加强(四)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1、构成: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中书省:执行,三省长官为宰相,相权分散。
六部:吏、户、礼、兵、刑、工,直属中书省。
2、作用:三省互相牵制,监督,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独尊。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创造,历代沿袭。
(五)明朝内阁:明成祖时期,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随侍皇帝,参与机密事务决策,内阁出现。
内阁大学士有票拟权,票拟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六)清朝军机处:设置:雍正时期,设置军机处。
军机大臣品级不高,跪受笔录,军国大事由皇帝决定。
作用:军机处的设置,提高行政效率,军政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加强。
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七)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二、中国近代史1、鸦片战争(1840-1842)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1840鸦片战争报复→1842鸦片战争结果:中国战败→中英《南京条约》→影响:灾难;主权领土遭破坏;独立自主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关税中英商定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1856爆发→1858《天津条约》→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60《北京条约》→影响:领土、主权破坏;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半殖民地化半封建化程度加深3、太平天国(1851-1864)1851年,洪秀全广西金田起义→1853,攻占南京,改为天京,定都,标志与清廷对峙(《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建国纲领;《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1864年,失败评价:太平天国具有反侵略的新内容和新意义,显示出局限性4、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丰岛海战(中日开战)→结果:中国战败→1895《中日马关条约》(影响:领土、主权破坏;赔款加重人民负担;列强势力深入内地;外资设厂,拓展资本输出途径,阻碍资本主义发展→列强瓜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1900八国联军侵华→1901《辛丑条约》(影响: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一个不平等条约;赔款加重人民负担;使馆界成为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6、辛亥革命1911(1)中国同盟会成立(1905)纲领――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前提)→推翻清朝封建统治民权主义:创立民国(核心)→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土地纲领)→核定低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增长低价归国家三民主义:民主革命纲领,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表达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2)辛亥革命:1911.10.10武昌起义(3)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年成立(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各民族平等;国民有各种自由;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5)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A、辛亥革命是近代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人民获得自由民主权利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打击帝国主义,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7、五四运动(1)背景(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德国在山东的主权)(2)过程:1919.5.4,北京大学学生游行示威(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合约上签字)惩办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1919.6.5,上海工人罢工,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3)初步胜利: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陆、章;拒签和约(4)历史意义:A、五四运动是彻底的群众性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B、青年学生是先锋C、工人阶级是主力军D、知识分子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工人中去8、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1921.7.23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建立(2)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3)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4)中共建立对社会变革的影响: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9、国民大革命(1)第一次国共合作后,国民革命运动开始(2)1926,北伐战争开始,目的是打倒列强,消灭北洋军阀(3)1927年四一二和七一五政变,国民大革命失败10、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年)(1)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2)1927年8月7日,中共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方针(3)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随后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4)毛泽东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道路。
(5)1934-1936年红军长征(6)遵义会议(1935)-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史转折点。
11、抗日战争(1937-1945)(1)卢沟桥事变(1937.7.7),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2)全民族抗战(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3)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1938.10)(4)抗日战争的胜利(1945.8.15,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5)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A、中国人民百年以来第一次取得反帝侵略的完全胜利B、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C、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贡献D、中国国际地位提高12、解放战争(1945-1949)(1)抗日战争胜利,国共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2)1946.6,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3)1947.春,国民党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4)1947.6,刘伯承、邓小平率解放军挺进大别山,战略反攻(5)1948-1949,战略决战,三大战役(6)1949.4.23,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7)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A、标志百年屈辱和分裂历史结束B、统一和独立的新中国成立C、改变世界格局,壮大世界和平、民主、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世界民族解放运动D、毛泽东思想(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的产物)的伟大胜利三.中国现代史1、新中国的建立(1)新中国的筹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制定《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2)新中国的建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2、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1956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发展的新阶段3、新中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基础,是中国民主政治的核心。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1954宪法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B、定义: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地区设立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4、民主政治的曲折发展(1)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2)文革后,法制制度的健全A、1982年全国人大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基础。
C、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加强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民主制度建设5、祖国统一(1)一国两制A、理论的提出: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B、定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C、实践:a、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
意义:中国人民洗雪百年国耻B、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6、新中国的外交(1)建国初期的外交A、外交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B、成就:①建国后第一年,中国同17国建交。
②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③1954年,日内瓦会议,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国际会议④1955年,亚非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2)外交新局面(20世纪70年代)A、1971年,联合国第26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B、1972年,美国尼克松总统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正常化。
1979年,中美建交。
C、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D、出现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打破美国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外交出现新局面。
(3)新时期外交A、积极参加联合国活动,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做贡献。
B、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和中亚地区的政治经济合作。
世界古代史一、古代希腊民主政治1.古希腊的地理环境:以海洋为依托,海岛星罗棋布,航海和海外贸易的条件得天独厚。
2.古希腊的城邦制:(1)面积小,人口不多,以城市为中心(2)特点: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3.民主政治产生条件:(1)城邦小,公民能直接参与城邦政治,追求民主权利(2)海外贸易、工商业发达,新兴工商业者追求民主权利4.古希腊民主政治:(1)梭伦改革:动摇贵族特权,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2)克里斯提尼改革:铲除贵族特权,公民的参政权扩大,雅典民主政治确立(3)伯利克里: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雅典民主政治的顶峰(4)意义: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最初基础,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辉煌成就(5)性质: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二、古罗马的法律1.《十二铜表法》:罗马成文法诞生(保护平民利益,有法可依)2.《民法大全》: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查士丁尼-历代罗马法系统化和法典化)3.古罗马法律的作用:(1)罗马统治的有力支柱,为国家权力提供法律依据,稳定社会秩序,保护统治阶级政治经济利益(2)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提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利于调整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缓解生活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