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美术教学理念,提高学生审美素养
通过高中美术教学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研究
113教育视窗2020年第12期在当下,我国素质教育不断推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不断增强,其中审美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美,感受美。
所以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目前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必须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通过美术课程的设计来增强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够帮助学生创造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全面增强,为其他的学科学习提供重要的支持,在美术课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相关内容,并采取恰当的策略,帮助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的质量全面提高,促进美术教学的全面发展。
1 高中美术教学的主要问题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教师通过讲解来传递美术信息,学生通过记录来总结美术知识,这样单一的教学方法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最终使得学生对美术知识失去学习的兴趣。
其次,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只参与了艺术互动,而没有将自己的思想观念与艺术创作相结合,这样也就使得学生的学习水平无法全面提高,对抽象艺术无法准确的表达,造成学生审美能力素养无法提升。
在教学中,教师的提问缺乏有效互动,造成教学的效果受到严重干扰。
很多教师往往直接公布答案,没有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时间,导致学生只会被动的接受和记忆,也没有质疑能力,很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难广泛的接触艺术作品。
简单通过美术教材中的图片也无法感受到艺术作品的魅力,这也导致教学的效果达不到预期要求。
在艺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了艺术创作,学生缺乏完善的艺术创作氛围,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师的指导。
在实际教学中教学,也没有根据学生的个性化体验让学生进行自由发挥,导致教学过于封闭。
很多学校领导对艺术教育的重要性缺乏正确认知,甚至认为艺术教学不是高考的主要内容,这样也就使得对艺术课程编排不合理,更侧重于文化课程,造成艺术课程忽略的问题。
2 高中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主要策略2.1 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念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力和想象力,最主要的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念,注重与课堂教学的完美融合,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道德素养。
怎样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怎样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1、要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是先决条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激发学习动机的重要动力。
兴趣作为一各自觉的动机,是智慧和灵感活动的起点,是对所从事活动有所创造的重要条件。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学习兴趣的培养是逐步形成的,教师唤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带着愉快的情绪参与学习创作中,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
降低学科知识和技能的难度和要求,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特征相适合,以活泼多样的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在学生当中,兴趣爱好不同。
这就要在教学中提倡因材、因人思教,深入浅出,把深奥的道理用通俗易懂、引人入胜的形式、语言传授,从而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
理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用各种有趣的教学手段,如范画、参观、欣赏、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形象的感受水平与想象水平,从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2、要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观察水平的培养是重要一环。
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对于美术学科来说,观察水平的培养尤为重要。
观察能够随时随地实行,启发、引导学生用他们的眼、耳、手、鼻等去感受、发现周围事物形状、大小、颜色等变化,并由此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刺激其从事绘画表现的意欲。
总来说之,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水平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观察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
观察水平的形成对学生的想象、思维、创造、操作和审美具有推动作用。
3、要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审美水平的培养不能无视。
马克思说:“假如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
”作为一个人,不懂得审美是不行的。
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平,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可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巨大功能,要让学生接触大量高水平的美术作品,丰富学生的形象储存。
改进美育教学
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美是教育的本质”,美育是立教之本。
叶圣陶认为,“美育正是帮助学生的美好天性自然生成的最好方式,也是生命质量自然形成、自然提高的最好方式”。
美育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渗透在学生的心灵深处。
美育的实质,就是以自然之美滋润学生自然成长、以生活之美启迪学生自己成长、以艺术之美促进学生自由成长、以崇高之美引领学生自觉成长。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是在党的基本文献中对于美育谈得最具体的一次。
它对美育定位准确,非常有针对性,为我们今后改进美育教学指明了方向,意义重大,影响也必将是深远的。
在此,我谈一谈对学校实现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目标的一点个人看法。
一.认清美术教育现状,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在很长的时间里,美术基础教育总是没有起色,真正相当一大部分学校还没落实美术课,由于片面强调给语文、数学教师的作业课、自由课、轻松课;长期如此语文、数学成为老师的责任田,而艺术学科则成为被遗弃的一片荒土,无种无收。
部分学校老师将美术课视为负课,可上可不上,有美术活动任务就上一上,活动一过,学生就再也想不到上美术课。
同时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社会、家庭和学校等各领域只重视语、数教学质量的评价,而忽视了美术等其它艺术学科的探索。
其次,学生往往只通过一些简单方式参加美术活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和所需的最基础的“美感”,而忽略了发展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他们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
美术教学不只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还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努力使学生对美术产生持久的兴趣。
而现实的美术课堂中呈现出来的现象却是:教师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仍然只重视单纯的技能与技巧的训练,而且轻视美术文化的学习;只重视教师的示范演习,忽略了学生在美术学习能力、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注重一些标准化、规范化的技能训练,轻视了学生多元的、逆向的思维创新及人文素养的有效养成。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如何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美术素养是指个体在美术方面的基本素质和修养,包括美术知识、审美能力、创作技巧等方面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不仅对于美术教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也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有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人们在对艺术品进行审美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个体心理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提供丰富的艺术资源:学校可以举办艺术展览、文化节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艺术资源,激发他们的审美兴趣。
2. 引导学生进行艺术鉴赏: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艺术品鉴赏,帮助学生了解艺术品的背景和艺术手法,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艺术创作,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培养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艺术批评,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保障。
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应该具备以下几点:1. 提供良好的教学工具和设施:学校应该配备齐全的美术工具和设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
2.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应该创设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勇于创作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3. 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整理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和绘画技巧分享给学生,拓宽学生的美术视野。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造力是美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美术创作中的核心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提供充分的自主创作机会: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创作,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2. 引导学生进行创意思维的训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创意思维的训练,开展一些创造性问题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
3. 创造性评价和展示: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创造性评价和展示机会,鼓励学生共享作品,相互交流和借鉴,增强学生的创造信心。
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作者:邵蕾来源:《新校园(下)》2018年第02期摘要:本文根据儿童审美心理的特点,在阐明审美教育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小学美术欣赏评述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审美教育;欣赏评述;人文素养一、审美教育的背景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提高现代公民审美品位,美育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而美育的核心是艺术教育,美术课程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
在美术课程标准中,美术课程的总目标是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提高审美能力,丰富审美经验,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在美术教学中,欣赏评述是学生通过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
我校现有60个教学班级,5名专职美术教师,致力于开足开齐美术课程,并积极开展各项美术活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所有班级均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使美术课得以顺利开展。
二、教材编排特点学校使用的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美术教材,教材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版块。
在欣赏评述维度,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感受自然美,了解美术作品的题材、主题、形式、风格与流派,知道重要的美术家和美术作品,以及美术与生活、历史、文化的关系,初步形成审美判断能力。
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画家流派、表现形式的分类将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地分布于不同学段。
三、学生审美心理特点小学生正处于从抽象思维到形象思维过渡的阶段。
低年级的学生非常注意事物的外部形象特征,譬如颜色、大小、形状等,偏向直观、近距离的审美方式。
他们的自我意识很强,所以常常会把主观情感与客观认识相融合。
在他们眼中,花、草、树、木会有表情,小鸟、兔子会说话……并且认为所有物体都会和自己一样,这种“同化”是儿童审美的一个重要特征。
这个时期的儿童想象力是最为活跃的,是在现实基础上对日常逻辑的扩展和超越。
四、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途径1. 以情感人没有情感便不会有审美活动,儿童审美活动中的情感投入源于其真实体验。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提高核心素养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提高核心素养引言在当今社会,美术教育不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美术核心素养包括审美能力、创造力、观察力、表达能力等。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1.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应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有趣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欣赏经典美术作品,或者利用多媒体展示优秀的美术作品,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美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美、发现美。
可以通过对经典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解读,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风格、技法、内涵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锻炼学生的观察力观察力是美术创作的基础。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从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到自然界的壮观景象,都可以成为美术创作的素材。
通过观察,学生可以更好地把握事物的特征,从而提高美术创作的能力。
4. 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创造力是美术教育的灵魂。
教师应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独特想法,鼓励学生进行创新。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绘画、设计、制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创造力。
5.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表达能力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观念。
可以通过绘画、设计、摄影等形式,让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进行创作,提高表达能力。
6. 注重个性化教育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
7.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的成长。
教师应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互相欣赏、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结语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实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培养具有高素养的美术人才贡献力量。
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教学方法在教育领域,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一直是教师们关注的重要议题。
美术素养的提升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帮助教师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一、培养观察力和感知力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第一步是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感知力。
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观察训练和感性认知活动来实现这一目标。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静物观察绘画,引导他们观察细节并捕捉物体的形状、色彩和质感。
此外,也可以进行一些感知训练,如触摸和听觉练习,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和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的感受。
二、启发创造力和想象力创造力和想象力是美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一些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例如,可以给学生提供一幅仅有线条的画作,要求他们根据线条形成的图形进行想象,自由地填充和创作。
这样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并培养他们在艺术创作中的表达能力。
三、提供多样化的艺术体验为了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教师应该创造多样化的艺术体验,让学生有机会接触不同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博物馆或美术馆,让他们近距离欣赏各种艺术作品,并了解不同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和风格。
此外,也可以邀请艺术家来学校进行艺术讲座或工作坊,让学生与专业人士互动交流,深化对艺术的理解和感悟。
四、跨学科融合教学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教师可以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合作,将艺术与科学、历史、数学等学科进行有机结合。
例如,在历史课上,可以通过绘画重现历史场景;在科学课上,可以通过绘制科学实验图表来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这样的跨学科融合教学不仅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同时也丰富了学习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五、鼓励创作和表达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关键是鼓励他们进行艺术创作和表达。
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空间和机会,让他们自由发挥,进行个性化的艺术创作。
美术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美术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中小学美术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通过美术学习,提高审美素养,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个性获得和谐发展,将来成为具有良好素质的各类建设人才。
社会愈走向文明,人们对美的追求也就愈高。
当今世界,几乎没有哪一种文化能够脱离审美而存在,审美作为人的精神需求,正在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同时,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也是造就全面和谐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
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呢?一、美术教学必须转变观念,从学习技能技巧的层面,上升到提高审美素养的层面。
新中国的美术教学,基本上是接受前苏联的教学模式,以传授知识与技能技巧为主,走的是专业化、精英化教育之路。
以前我们对美术教学的认识是盲目肤浅的,美术课也一度被简单地称为图画课,这是一个闭封的时代产物,适应了那个时代的发展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放眼世界,一切同国际接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不再仅仅满足于具备一门专业技能,而是全面型、复合型的人才。
作为新时期的美术教育,就是要改变过去侧重知识和技能技巧的训练,努力使学生在智力、道德和人格上获得全面和谐发展。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从而避恶从善,去伪存真;培养学生共产主义理想和道德品质,抵制那些庸俗低级的资产阶级思想及生活方式的影响;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使他们的精神生活丰富多彩、充实愉快。
在学习《剪纸》一课时,我没有过多给学生讲解剪纸的技法、技巧,而是先让学生欣赏一些不同风格、题材的示范作品,让他们首先认识到祖国传统艺术文化的深厚底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然后再让学生选择熟悉和喜爱的形象,鼓励他们进行剪纸创作。
学生们表现出极高的兴致,他们通过查找资料、共同谈讨、请教一些民间艺人的形式、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大胆尝试,创作出了一批丰富多彩,具有浓郁生活气息和个性化的作品,表达了他们纯朴的思想感情和健康的审美趣味。
注重美术欣赏教学,提升学生审美素养[论文]
注重美术欣赏教学,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美术欣赏课对学生美术观念的形成,对培养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欣赏课教学中应把传授知识、德育渗透及能力培养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提高基本素质和能力。
美术欣赏课有效教学审美素质美术教育是综合人的心理、生理及情感特征很强的艺术教育活动,而素质教育就是要达到理性及感性的统一。
注重学生的品质、情感、兴趣、应变能力、生活能力、创造能力及个人价值等方面的培养与提高,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成为一个适合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
所以,如何处理好美术学科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如何通过美术教育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这些观念及理论方面的问题,我们从事美术教育的教师要有清楚的认识,然后才能有效地通过美术教学去提高学生素质。
美术是视觉艺术,人们的视觉在提供人们生活信息的过程中,有观察识记的过程,也有感官好恶的斗争过程,所以美术教育可以产生美化心灵和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是要抓住这一特性,不失时机地去塑造学生美好心灵,从思想上接受美的陶冶。
现在美术教材是在不断探索和改革的过程中,按照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要求,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文化素质为核心,完美教材的知识结构,建立以知识教学与欣赏、创造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标准,使学生将掌握美术基本原理欣赏及创造实践活动相结合,将接受艺术观念、设计意识为教育内容的欣赏,学科知识面精细广泛,其中欣赏课侧重于美术知识的传播,欣赏方法的学习,美术观念的形成和欣赏评价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美术教学中的欣赏课,虽然占的比例不大,但对学生美术观念的形成,对培养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进行欣赏教学时,可采取归类法,有重点、有目的地教学,把握住教材的知识点和基本欣赏能力的训练,把传授知识、德育渗透及能力培养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提高基本素质和能力。
在欣赏教学中,对于中国古代美术作品,重点在于了解艺术成就和特点,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中国古代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的独特风格和艺术特点。
改进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改进美术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一要求把美育明确定位为素养教育、通识教育,而非职业教育、专业教育;定位为以人为本位的情感教育,而非以技术为本位的单纯的知识教育。
这无疑对改进美育教学,让艺术教育类通识课程回归美育,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另一方面,这一要求还指明了改进美育教学的目标。
审美素养是脱俗的、纯洁的,人文素养是入世的、为民的,因此,“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意味着改进美育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培育以脱俗的态度入世的人,即培育以纯洁、高尚、先进的价值目标和情感态度,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利人和为民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从而为社会进步发展做出贡献的人。
那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怎样坚持和践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这一对于改进美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呢?改进美育教学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以动人的课堂教学,让学生的情感世界得以纯洁化和高尚化。
美育主要是一种情感教育,是作用于人的情感和心灵的教育。
在我们的美育教学中,美育发生作用的机制或效果是“感动”,是“动之以情”。
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当好这个角色,美育的实施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它是教师走进学生情感世界或心灵世界的捷径。
所以,美术课的色彩、音乐课的音符、语文课的文字、历史课的记忆,都应是富有动人的情感的,而非单纯的技巧和知识。
美的特征之一就是动人性,就是能感动人、打动人;不能动人,就没有美,也不会有美育。
各个学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想办法整合各方面社会资源来为艺术教育服务。
我们务必要打破自己的偏见和局限,为艺术教育勇开新路。
由于一定范围内社会价值取向的功利化倾向,一些学生的情感常常背负了许多成人世界中世俗的东西,比如被功利目标所支配的东西,使情感功利主义化了,世俗化、庸俗化了。
甚至生活中一些高尚的人和事,在一些人的眼中,也成了功利的了。
因此,美育就是去世俗化和功利化,把情感从资本和欲望的冰水之中打捞出来。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及能力的实践研究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及能力的实践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人们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美术教学不仅仅是教授学生画画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
这不仅对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也对整个社会文明的进步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及能力,并结合实践研究进行探讨。
一、审美素养的培养审美素养是指个体对美的主观认知和理解水平。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艺术作品中去感受美,增强对美的感知能力。
可以通过带领学生欣赏名家名作,观察并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元素,如色彩、形态、结构等,从而培养学生对美的敏感性。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艺术,而不是停留在肤浅的表面,即培养学生深度思考和对作品的深层次理解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作品所表达的意义和内涵,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理解能力。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培养对美的态度,即热爱美、崇尚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审美情感和审美情趣。
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创作,体验美的创造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和热情。
在培养审美素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个性化的培养,因为每个学生对美的感知和理解都是不同的。
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兴趣,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不同程度的审美素养。
审美能力是指个体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鉴赏、评价和创造时所具备的认知与操作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审美分析,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对作品的艺术语言和艺术形式的理解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审美评价,培养学生对作品进行客观评价的能力,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去理解作品,从而形成自己的审美观点和审美标准。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审美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让学生不仅仅是作品的观众,更能成为作品的创作者,从而实现审美能力的提高。
美术教学工作计划: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审美素养
美术教学工作计划: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审美素养美术教学工作计划: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审美素养艺术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与其他学科不同,美术教育注重个性化、创造性和直观性的探索。
下面是一个美术教学工作计划,旨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审美素养。
一.目标1.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其学会欣赏艺术,对美的价值有着更多的认识。
2.教导学生利用美术表现意象和本体感受,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和创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和创造性思维,使其更好地适应现实社会。
二.计划1.充分利用时间资源,定期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馆、博物馆和艺术画廊等。
展览可以是学术性的或是现代风格的,以提高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和认知。
2.进行绘画、雕塑等方面的课程,通过具体而直观的表达,让学生感受艺术的魅力,发掘自己的潜力和天赋。
3.举办“美术创作大赛”,以此鼓励学生们挑战自我和探索新的可能性。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主题创作,或是以自选题材自由发挥。
4.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进行美术教育的创新与拓展。
例如,通过VR技术,向学生展示3D的艺术品,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天赋,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进行差异化的教学。
向有创作天分的学生,提供更个性化的创作支持,鼓励他们在某些细节方面的发掘和趣味探索。
三.做法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起到指导的作用,学生扮演的则是更为积极的参与者和创作者。
教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点,为学生提供创作方法和技巧,更好地帮助他们进行自主创作。
2.多样化的教学形式:美术教学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
例如,学生参加美术考察、憧憬和创作,或分组参与合作创作等方式。
不同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获得不同的创意和体验。
3.把握创作的机遇和产出:在美术教育中,老师应该注重创作机会和创作产出的奖惩机制,以调动学生的热情和创作激情。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随着社会发展的加快以及教育的不断改革,我们对于学生的教育要求也更高了。
美术素养这一方面对于我们的发展和生活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促身心健康的发展。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呢?以下将从教育环境优化、教育方式改进、教育内容深化三个方面进行浅谈。
一、教育环境优化学生的美术素养并不是单纯从教科书上学出来的,而是需要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浸润,教育环境的营造是非常关键的。
首先,校园艺术氛围的营造是重要的,学校应该加强美术馆建设,举办各种艺术展览、演出和沙龙,给学生增添视觉和听觉的享受。
其次,鼓励华丽绚烂色彩的装饰,大楼的外墙、门廊、过道等空间都是学生进行创作和欣赏的场所,简单、单调、呆板的环境会令人感到无聊和压抑,而在鲜明、活泼、富有感染力的环境中,自然能激发学生的艺术情趣,对美感和审美体验自然能产生很好的影响。
二、教育方式改进同样的教学方式会导致同样的学习效果,改变教学方式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
如今,我们应该打破传统的教育方式,采取更多的现代技术手段来丰富教学内容,例如,利用PPT演示精美的图像、通过视频展示艺术作品的创作历程和风格特点等等,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艺术创作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他们对美术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小组分析讨论、幻灯片展示、实践操作等多种不同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美术课堂中引入互联网技术,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信息检索和交流,更能增强学生们的探究热情和学习积极性。
三、教育内容深化除了优化教育环境和改进教学方式外,深化教育内容也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必须途径。
研究发现,美术教育应该详细的了解美学,艺术史,并利用适当的案例进行举例说明,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理应和创造艺术。
同时,有关美术教育内容不应该仅仅限于绘画、素描、水彩等技法学习,我们还应该加强对西方美术史和东方美术历史的讲解,深入的探究各大艺术流派的特点、面貌和文化背景,这样的方式相信更能激发学生的艺术灵感,拓宽学生的艺术思维。
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措施
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措施一、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中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美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认识美学理论,加深对艺术价值的理解,提高对美好事物的鉴赏能力。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分析艺术品、鉴赏名画、观看艺术展览等形式增加学生的美学教育体验。
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艺术创作,鼓励他们尽可能地尝试不同的表现方式,提升审美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是中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美术教育中,教师应该先从教学目标出发,鼓励学生在理性的思考和创意的表达方面提高自己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不同的主题和题材,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
通过反复练习和不断地实践,可以让学生逐渐掌握独立思考的能力,达到更高的艺术修养。
三、鼓励学生创新和探索创新和探索是美术教育中令人兴奋的方面。
通过创新和探索,学生可以尝试新的表现方式,并在创新的过程中探索未知的领域。
艺术领域需要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表现方式和创新性的思维。
四、加强实践能力培养美术教学需要许多实践动手环节,通过实践可以增加学生与艺术互动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教师应该创造更多有助于实践的机会,提高实践能力培养。
其中包括制作舞台道具、设计展览、编排演出等课程活动和练习,这些都可以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表现能力。
美术教学中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也非常重要。
学生可以在互帮互助的组织建设中一起完成艺术作品或展览,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团队合作中,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各自的角色和责任,在团队合作中培养领导风格以及学会协调与沟通。
六、教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和自我发展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入多媒体技术,增加互动环节,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教师还可以建议学生日常生活中多参加有关艺术和文化活动,从而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艺术的发展和趋势,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下提升学生审美品质和能力培养的方法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下提升学生审美品质和能力培养的方法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深入改革,对各个阶段各个学科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背景下,学生的审美品质和能力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美术教学是学生进行美育的主要方式,可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发展。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品质和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美术;审美品质与能力;美术核心素养小学阶段是塑造学生综合素养的最初阶段,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养成良好的审美品质和能力。
审美不仅是一种能力同时也是一种意识,拥有良好的审美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全面实施,社会和企业需要更多综合型人才,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学校和教师应该重视小学美术教育,引导学生逐渐认识生活中的美,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激发审美的兴趣在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的事物,而是发现缺少美的眼睛。
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过程中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使学生可以发现生活中的美,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观念,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生只有对美术产生兴趣才会积极地投入到美术学习活动中。
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观念。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的投入到美术学习中,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渗透审美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美术教学质量,让学生主动发现生活中的美。
二、将理论知识讲解作为提高学生审美标准的基础美育的本质是一种情感教育和生命塑造,可以激发美感,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影响学生的一生,属于本体层面上的教学形式。
美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了解生命的价值,让学生懂得尊重和珍惜生活,挖掘生命的社会意义,将真、善融入到美中,使单纯的审美融入到大美之境。
培养审美能力,提升美术素养
培养审美能力,提升美术素养摘要:新课改理念已经明确提出:小学时期的美术课程教学,要围绕审美教育这一核心,重视发展学生的绘画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以及与美术相关的想象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美术课程实际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教师一定要在思想意识上肯定现代美术教学的关键作用,这样才能服务于美术课程的教学。
关键词:小学美术审美能力培养对策作为一种视觉艺术,美术作品会给欣赏者以视觉的享受,而在作者的创作过程中也会获得审美的享受。
何谓德艺双馨?审美素质的提高也会作用于自身道德素质的提高,从创作过程中追求真善美到领悟人生的真善美;所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非常重要。
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水平还处于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所以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是考验教师教育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尺。
一、激发兴趣,提升学生参与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未必适用于所有的学生,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却是一句至理名言。
学生们如果没有强大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的话,教学是很难走入学生们的心田的。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当学生们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的时候,那么所能够取得的教学效果往往是最令人满意的,老师们也能够大大提升自身的教学效率。
那么如何能够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呢?一个很重要的点就在于老师们需要了解学生们的所思所想,懂得不同年龄段的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唯有能够真正懂得学生们的兴趣之所在,才能够结合学生们的喜好来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例如针对低年级的学生,老师们可以将一些适合他们看的幼儿类的动漫作品呈现给他们看,让他们对美术有一个相对基本的认知和理解。
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将一些适合他们的美术作品介绍给他们,适当引入一些美学的理论,从而给学生们奠定一个初步的美学启蒙。
二、拓宽眼界,引进优质美术作品在学习的世界里,唯有能够真正地学习到名家名作才有可能真正提升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变美术教学理念,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叶集试验区三元中学杨友祥摘要:审美素养是人所具备的审美经验、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审美理想等素质。
它反映了一个人的艺术修养,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素质之一。
目前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大多重视的是知识目标,而忽视人的目标。
很多中学美术课堂是美术知识、技能的教育而不是美术欣赏教育,这是不完整的。
本文通过对中学美术教育教学现状的调查,揭示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阐明美术教育中学生审美观的重要性,探讨通过美术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审美素养与创造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美术教学、正能量、知识目标、人的目标、审美素养、创造力。
美术教育的本身决定了它是一门集教育,欣赏于一体的学科,然而认识美是人心理的一种本能,一种人人都理所当然掌握的基本技能,打个比方,我们学习语文数学,并不是为了以后成为作家或者大数学家,而是为了培养我们的语言和逻辑能力,美术也是一样。
当今社会提倡的素质教育更加看重培养学生的素质修养,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然而美术教育是中学教育实施这一教育体系最直接的课程,但是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只注重内容形式的变化,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大多教师观念陈腐,这使得中学美术教育依然处在一个尴尬的地位停滞不前,因此,以往那种将审美教育简单地、片面地归结于某一方面的做法,已经不能概括今天如此丰富、如此新颖的美育内涵了,也就是说,今天的美育包含着多方面的内容,是立体的、多元的,它是一个综合有机体。
一、对中学美术教育教学现状的思考1. 课堂教学还徘徊在传统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多媒体已经进入了大多数农村中小学,但现在的中学美术教育课堂内容没有多大的变化,仍然把追求更多技法训练作为主要方法,为应付差事或者应付检查,大多数人,靠临摹、摹仿完成作业,“依样画葫芦”。
他们用画得像不像来作为判断学生学得好坏的标准,临摹作品成为主要的教学内容,这样导致了学生对美术的理解进入了一个误区,长此以往,学生只会模仿,没有自主判断事物美丑的能力,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被一点点的抹杀,而一位好的美术老师。
是应该具备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应该有扎实的美术功底和丰富的美学知识而并非简单的美术工作者。
传授美术技法是美术课中基本的教学内容,但更重要的是向学生传授美学思想,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了解到什么是美,什么是丑,这样每一个孩子才能有是非曲直,爱憎分明,他们的内心才会充满正能量。
2. 美术学科仍然得不到学校和家长的重视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人们也一直在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由于一部分人对素质教育还没有真正理解,还没有走出传统应试教育的阴影,认为美术学科只是副科而不和高考分数挂钩,是可有可无的。
所以根本不需要花时间来学习这些东西,只有把文化课学好才是唯一的出路。
中学时期的孩子正值青春年少,对世界充满了幻想和好奇,这个时候老师和家长偏偏给学生灌输只有考高分才能得到成功的人生这一观点,那些即使对美术有着天分和兴趣的孩子们,也被扼杀在摇篮里了。
另外还有一个就是经济方面的原因,笔墨颜料等工具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买材料的费用对于许多的家长都不愿意承担。
学生即使对美术有兴趣也得不到精神和经济上的支持,只能作罢。
在升学率决定一切的大环境下,学校只抓主课教学,教师方面,有的学校由于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的匮乏,美术课由其他科目的老师兼任,语文、数学、体育老师都能上美术课,他们的美术水平可想而知。
教师专业水平的匮乏会使课堂变得十分单调,因此学生逐渐失去了对美术的兴趣,有的老师干脆播放电影,让学生自习或者活动,有的班级班主任权利比较大就干脆改上其他主科,把学生原本用来陶冶情操的时间来提高文化课成绩。
3.艺考越来越热在大部分学校猛抓文化课,冷落美术教育的同时,有的学校却搞起了旁门左道,学校领导抓住了美术升学需要的文化课分比较低这一特点,搞起了特色升学教育,试图避开普通高考文化课的独木桥。
就拿霍邱县城某中学来说,为了提高升学率,提升学校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生源,专门开办了美术班,美术教育收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成为校领导提高升学率的制胜法宝,他们打着素质教育的大旗,完全不顾学生自己的想法和教育发展的规律,这是应试教育给学生带来的苦果,完全是另一种形式的应试教育,这股艺考之风和素质教育的精神完全是背道而驰的。
更多的高校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也盲目开设了扩招艺术生的现象,这种现象使得当今中学报考美术专业的学生短期内骤增,学生们蜂拥而起,离开了学校,奔走各地进行所谓的美术集训,话费一笔相当不小的费用不说,还荒废了文化课的学习,集训之后紧接着的是专业考试,专业考试紧接着就是外省的美术单招,学生们南征北战,时间长达两三个月,有的省统考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一个月之内参加十几所学校的单招,劳神伤财。
我家邻居的孩子今年为了考艺术,一年就花掉近八万元。
美术教育成为高校敛财的手段,文化课差的学生获取高校文凭的途径,完全偏离了美术教育的本质。
不能让这种填鸭式的教育模式再害我们的孩子,中学美术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改变这种教育模式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
美术教育培养有鲜明个性、有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我们美术教师的真正目标和任务。
二、改变美术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审美素养《中国教育改革的发展纲要》在关于美育的论述中明确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美术教育”是指教育者通过美术手段,有机实施培养受教育者形成的整体性认识与创造能力的一种社会化行为。
中小学美术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通过美术学习,提高审美素养,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个性获得和谐发展,将来成为具有良好素质的各类建设人才。
社会愈走向文明,人们对美的追求也就愈高。
当今世界,几乎没有哪一种文化能够脱离审美而存在,审美作为人的精神需求,正在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同时,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也是造就全面和谐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
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呢?1. 美术教学必须转变观念,从学习技能技巧的层面,上升到提高审美素养的层面。
传统的美术教学以传授知识与技能技巧为主,我们对美术教学的认识是盲目肤浅的,美术课也一度被简单地称为图画课。
作为新时期的美术教育,就是要改变过去侧重知识和技能技巧的训练,努力使学生在智力、道德和人格上获得全面和谐发展。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和审美情趣,使他们的精神生活丰富多彩、充实愉快。
比如,在学习《剪纸》一课时,我没有过多给学生讲解剪纸的技法、技巧,而是先让学生欣赏一些不同风格、题材的示范作品,让他们首先认识到祖国传统艺术文化的深厚底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然后再让学生选择熟悉和喜爱的形象,鼓励他们进行剪纸创作。
学生们表现出极高的兴致,他们通过查找资料、共同谈讨、请教一些民间艺人的形式、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大胆尝试,创作出了一批丰富多彩,具有浓郁生活气息和个性化的作品,表达了他们纯朴的思想感情和健康的审美趣味。
2. 教学方法要“灵活”,课堂中充满乐趣听过许多特色的展示课,课堂表面的热闹非凡,难道这就代表了让学生体会到美术课的快乐吗?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趣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所以,我们在知识的传授中应该充分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高兴还是冷漠呆滞,对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对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种关注应有机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更要关注学生在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不能拘泥于教材。
教学有法,亦无定法,贵在创造,妙在灵活。
对于外来经验,教师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借鉴、运用、发展。
对不同的教材可采用不用的方法,让学生对教师的教法常有一种“新鲜感”,以引起学生求知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校园设计》时,我先利用幻灯和影碟并结合课本让学生欣赏了一些中西方不同地域、不同建筑风格的作品,然后带领学生考察了学校的地形、地貌以及周围的环境,又与学生共同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学校及所在地的历史、风土人情等因素。
学生们始终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最后绘制完成了一批不同风格极具个性化的母校设计图。
这对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3. 科学运用多媒体进行美术教学,优化教学结构多媒体进入课堂不仅使教学更具灵活性、创造性,而且将带来学习方式的转变,它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变教学方式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多媒体辅助美术课堂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优化教学结构,甚至可以跨越时空,为学生提供更为广泛的素材,从而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训练。
尤其是对初中美术教学来说,不仅仅是背诵那些水平测试的题目,更应该理解那些知识点中蕴藏的深刻内涵。
通过美术学习,了解美术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
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作用,将音画作品、动画、影像等素材整合到课堂上,进行生动直观的展示,使那些静态的素材转化为动态的美,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
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山水画赏析”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感受中国画长卷的魅力,笔者在网上找到《清明上河图》《洛神赋图》《韩熙载夜宴图》等作品的精美画图,拼接完整后,做成 F l a s h动画效果。
伴随着优雅的中国古典民乐,学生慢慢走进长卷之中,体会着中国画散点透视特有的审美情趣,渐渐地开始关注画中的细节,不断要求让画面停下来仔细观看,赞叹声不绝于耳。
这种学习是高效的、自主的。
这样的美术欣赏课堂真正做到寓教于美、美中育人,开阔视野、拓展思维、产生创造,大大优化了美术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审美修养。
4. 美术教学必须面向现实生活、面向学生实际。
脱离生活的美术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同样,脱离现实生活与学生实际的美术教学也是没有前途的。
比如服装,我们每天都要接触它,看上去是一件十分平常的事,教师却可以运用它作为审美教育的内容,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上课时,我先请了体型呈高、矮、胖、瘦不同特点的四个同学站出来,让其它同学分析研究他们的体型与他们的着装是否协调,是否衬托了人的气质。
学生们凭借掌握的美术知识,凭着经验和直觉,进行了评判。
一些同学认为:胖人不宜穿白色衣裤,这样会显得更胖,瘦人不宜穿黑色衣裤,这样会显得更瘦;还有一些同学认为:矮个子的人衣服不宜穿的过长过大,同时衣服上不宜有横向的装饰条纹;高个子的人衣服不宜穿的过短过紧,衣服上不宜有纵向的装饰条纹。
我又请出几个着装比较传统和时髦的同学站出来,让学生们评价这些服装与人的性格、气质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