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
五年级上数学第二单元
五年级上数学第二单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2.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
3.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 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黑板。
2. 投影仪。
3. 教学软件。
五、教学方法1. 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小数的性质、小数点的移动规律等基础知识。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练习等方式进行教学。
3.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互相检查、练习巩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故事导入。
讲述一个关于购物的小故事,引导学生发现小数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讲授新课:通过投影仪展示例题,讲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示范计算过程。
同时,强调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3. 巩固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自己计算,并分组讨论答案。
教师巡视指导,针对问题给予纠正和指导。
4. 归纳小结: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强调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同时,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和总结。
七、评价与反馈1. 设计评价策略:通过小组报告、观察、口头反馈等方式进行评价。
2. 为学生提供反馈:根据学生的练习和小组讨论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
八、作业布置1. 计算以下小数除以整数的结果:3.5÷5、7.2÷6、4.8÷4。
2. 思考:小数点移动的规律是什么?如何应用在小数除法中?3. 实践: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除法问题,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它。
九、教师自我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了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小数点移动的规律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强此方面的训练和指导。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索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周长等知识,对图形有一定的认识基础。
但多边形面积的计算较为抽象,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方面也需要关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运用公式计算多边形的面积,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运用公式计算多边形的面积。
2.难点:学生理解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原理,掌握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巩固练习法:通过丰富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2.练习题:准备不同类型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菜地里的正方形菜地和长方形菜地,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它们的面积?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多边形的面积。
2.呈现(10分钟)展示多边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多边形的特征。
然后介绍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引导学生理解公式背后的原理。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公式计算给定的多边形面积。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含整个单元)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第1课时课题:第二单元:位置(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内容:教材P19例1及练习五第1、2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与“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行、第几列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提高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会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导入: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他班级上课的情境是什么样的呢?今天咱们就去五年级某班看一看。
看,这是张亮班级里的学生,多整齐!你能告诉老师张亮的位置吗?(出示教材第19页情境图中张亮那一列同学的座位)学生可能说:第3个、从前面数第3个、从后面数第3个等。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要在一列座位中确定一个人的位置只要说清数方向和第几个就行了。
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板书课题: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二、互动新授(一)明确行、列的意义1.师引导:这么多表示方法有些乱,同学们所说的“排”,在数学上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板书:列行)并明确:数“列”的时候习惯上从左往右数,依次为第1列、第2列……数“行”的时候习惯上从前往后数,依次为第1行、第2行……把教材第19页情境图上的每一列和每一行按顺序写上,同桌互相指一指。
说明:通常情况下,描述物体位置时先说列,再说行。
让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描述张亮的位置。
(第2列、第3行)2.引导:你能用刚学习的知识描述一下其他同学的位置吗?(举例王艳、赵雪,周明位置等)让学生随便指图上一人,同桌互相说一说他的位置。
(学生练习)(二)认识数对1.引导:表示位置我们还可以用“数对”来表示。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主要内容:用数对确定位置。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材上册目录(word文档良心出品)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材上册目录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
2.小数乘小数
3.积的近似值
4.连乘、乘加、乘减
5.整数乘法运算定理推广到小数
第二单元小数除法
1.小数以整数
2.一个数除以小数
3.商的近似值
4.循环小数
5、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连除、除加、除减
6.解决问题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第四单元简易方程
1.用字母表示数
2.解简易方程
3.解方程:列方程解应用题
4. 稍复杂方程:列方程稍复杂应用题
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1.平行四边行的面积
2.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3.梯形面积的计算
4.组合图形的面积
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第八单元总复
1.小数的乘、除法
2.简易方程
3.多边形的面积
4.观察物体
5.可能性
6.解决问题。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位置一、单元教材分析在学习本单元的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在第一、二学段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的知识,也学习了简单的路线等知识。
这些知识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打下了基础。
而本单元的学习则是第一、二学段学习内容的发展,它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的生活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
教材从学生自己十分熟悉的座位表着手,通过说一说张亮的座位,引出第几组与第几个的话题。
接着,再从第几组第几个引出抽象的数对表示方法。
这种从学生的经验中,逐步抽象出数学的表示方法,符合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认知规律。
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对”在确定位置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探索新知,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体验确定位置的重要性,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重点难点1.能用数对准确表示物体的位置。
2.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四、教学建议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具有大量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经验,并通过前几个年级的学习也获得了确定物体位置方面的许多知识。
因此,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和知识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将用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为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发展数学思考,培养空间观念。
2.注意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在本单元中,教材除了从数的角度刻画点在平面上的位置,还有意安排了一些素材,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例如,例2中表示大象馆和海洋馆的位置的数对分别是(1,4)和(6,4),使学生发现这两个数对中数的特点,与这两个场馆在方格纸上的位置关系之间的密切联系。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练习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练习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位置(练习课)》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练习的方式来巩固学生对位置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教材通过各种实际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一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对于位置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在实际运用中,部分学生可能会遇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地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够运用这一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运用位置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实际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位置知识。
2.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巩固位置知识。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教学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练习题、作业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实际情境,如电影院、公园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其中的位置关系。
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明确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如: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
同时,让学生理解,数对中的数字是有顺序的,不能随意更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内的练习。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如:“小明坐在第5列第3行,请用数对表示他的位置。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电子版学习资料(上册)第二单元位置课标要求知识技能:了解确定位置的一些基本方法。
数学思考:初步形成空间观念,感受符号的作用;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
问题解决: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课题第1课时: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教材19页例1)课标导航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知道在同一平面内,确定一个点的位置需要用到两个数,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理解数对中两个数是有序的,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正整数)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从已有经验到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探索过程,在观察、分析、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验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和简洁性。
3.让学生感受用数对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背景,体会数学的价值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道理,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导航教学(学习)方法知识点:1.“列”“行”的含义及确定规则。
2.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3.知道数对中的两个数是有序的,即先列后行。
4.了解数对与位置的一一对应关系。
教学(学习)方法:1.结合课本情境图导入新课,让学生观察情境图,根据一个同学的位置认识“列”“行”的含义及确定规则,学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将情境图抽象为点子图,让学生学生经历从已有经验描述物体位置到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探索全过程,在观察、分析、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验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和简洁性。
2.在“用数对表示已知位置”和“根据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练习中深化对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的理解。
3.结合点子图,引导学生纵向、横向有顺序的观察同学座次及数对表示方法,在自主思考、小组交流、集体汇报中加深对数对中“列”“行”的含义的理解,得出结论:数对中第一个数相同则表示所在的列相同,第二个数相同表示所在的行相同。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集体备课共13个课时)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集体备课共13个课时)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是学生学习了平面几何图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单元。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内容主要包括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应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几何图形知识,对平面图形的面积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在计算复杂多边形面积时,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探索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熟练计算简单多边形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应用。
2.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多边形面积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发现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多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三角板、平行四边形、梯形教具。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剪刀、胶水、彩笔。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多边形,如教室窗户、操场、房屋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多边形的特征。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这一单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分析现实世界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和坐标系的了解都有了一定的积累。
但他们在理解和运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对数对概念的理解、坐标系的运用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这些认知特点,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学会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分析现实世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游戏,引出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概念。
2.探究新知: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活动,理解并掌握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3.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5.总结反思: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和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人教版)小数除法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所学内容,为了能帮助广大小学生朋友们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查字典数学网特地为大家整理了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希望能够切实的帮到大家,同时祝大家学业进步!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人教版)1、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2.61.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2.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1.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继续除;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把除数转化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要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时,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2、取近似数的方法:取近似数的方法有三种,①四舍五入法②进一法③去尾法一般情况下,按要求取近似数时用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选择应用。
取商的近似数时,保留到哪一位,一定要除到那一位的下一位,然后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数。
没有要求时,除不尽的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3、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的循环节。
4、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一种是用省略号表示,要写出两个完整的循环节,后面标上省略号。
如:0.3636 1.587587另一种是简写的方法:即只写出一组循环节,然后在循环节的第一个数字和最后一个数上面点上圆点。
如:12.5、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
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概念
第二单元概念一、平行四边形1、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沿着它的任意一条高剪开,就能拼成一个长方形。
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拼成的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用字母表示:S=a×h或S=ah。
2、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它们的底和高不一定相等。
3、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底(或高)不变,高(或底)扩大(或缩小)几倍,面积就(或底)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二、三角形1、两个完全相等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的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原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
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或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一个三角形面积的2倍)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用字母表示:S=a×h÷2或S=ah÷2。
2、底和高相等的三角形面积相等,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底和高不一定相等。
3、一个三角形,它的底(或高)不变,高(或底)扩大(或缩小)几倍,面积就(或底)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三、梯形1、两个完全相等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的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原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梯形的高。
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或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一个梯形面积的2倍)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用字母表示:S=(a+b)×h÷2或S=(a+b)h÷2。
2、两个梯形,它们的高相等,两底之和相等,它们的面积就相等。
一、填空题1、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沿着它的任意的一条()剪开,就能拼成一个()。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与设计说明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P19-P20 例1、例2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究并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2、使学生经历从一维空间到二维空间用有序数确定位置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感受和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难点:经历从一维空间到二维空间用有序数确定位置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逻辑表达能力。
四、教具学具教师:交互式多媒体课件;学生:学具卡、直尺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学生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我家的房角落了三只蚊子,谁来说说这些蚊子的位置信息?生:最右面、像是正中间、最左面偏右一点。
最中间,能肯定吗?要想准确的确定他们的位置,你们需要借助什么工具呢?生:直尺课件出示刻度线,谁来说说现在这三只蚊子的位置。
生:2、5、9它们三个在一条线上,我们可以用一个数字来表示它的位置。
板书:一条线:2、5、9【设计意图:情景导入部分通过创设与生活紧密联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在复习一维空间内确定位置方法的同时,为下面探究在二维空间内确定位置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当壁虎去捉蚊子的时候。
蚊子又飞跑了(课件动态展示),现在蜘蛛的位置还能用2 (或5、9)来表示吗?如果不能,你觉得该怎么描述蚊子的位置呢?生:2cm的上方。
(不准确、模糊)生:2cm的正上方1cm处。
(估计)(板书)师:大家同意吗?请大家拿出学具卡,我把蚊子变成了小黑点,动手量一量是不是1厘米处。
师:第二只、第三只蚊子都飞了,每次都拿着尺子去量,方便吗?生:不方便、蚊子还会飞跑师:要能不用尺子量就能直接看清楚蚊子的位置该多好啊!试试看,你觉得还需要做些什么准备就可以做到了?独自在学具卡上尝试,小组内讨论,汇报展示预设方案1、在左侧画一个刻度尺预设方案2、在左侧画刻度尺的基础上,画出网格线。
2021-2022学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检测卷(学生版)
2021-2022学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检测卷一、选择题1.小军在教室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3,4),他的前面有()位同学。
A. 2B. 3C. 42.(2019五下·滨州期末)体育课上小明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3,3),那么下面谁离小明最远()。
A. 小红(2,3)B. 小丽(4,3)C. 小强(5,3 )D. 小玲(3,4)3.王鹏坐在教室的第4列第4排,用数对(4,4)表示,下面数对()所表示的位置离王鹏最近。
A. (3,2)B. (4,5)C. (5,6)4.音乐课,聪聪坐在音乐教室的第4列第2行,用数对(4,2)表示,明明坐在聪聪正后方的第一个位置上,明明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A. (5,2)B. (4,3)C. (3,2)D. (4,1)5.数对(6,m)和(m,6)表示两个位置()A. 在同一列不同行上B. 在同一行不同列上C. 在不同列不同行上6.曲彦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3,5),曲页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4,2),曲彦要想走到曲页的位置,应该()。
A. 向下走3格,再向右走1格B. 向下走2格,再向左走1格C. 向右走3格,再向下走2格7.(2020五下·滨州期末)丽丽坐在教室的第5列第3行,用(5,3)表示,乐乐坐在教室的第3列第1行,应用()表示。
A. (1,3)B. (3,1)C. (1,1)D. (3,3)8.如图,如果将三角形ABC向左平移2格得到三角形A′B′C′ ,则新图形中点A′(点A平移后对应的点)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 )。
A. (5,1)B. (1,1)C. (7,1)D. (3,3)9.如果用(x,4 )表示小强在教室里的座位,那么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 小强的座位一定在第4列B. 小强的座位一定在第4行C. 小强的座位可能在第4列二、判断题10.(2018五上·仁怀期中)用(3,3)表示一个物体的位置,两个3表示的意义相同.()11.一个数对只能确定一个位置。
沪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B卷(学生版)
沪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B卷数学考试(沪教版)*注意事项:考察范围:第二单元一、填空题1.(2020五上·安居期末)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或“=”。
7.14÷0.2 7.14 1.01×0.98 0.980.84÷1.6 0.84×1.6 32.5÷2.5 3.25÷0.252.(2021四下·惠来期中)计算40×0.8×12.5×0.25时,运用乘法律和律能使计算简便。
3.(2021六下·义乌期中)装修一个正方形的客厅,用边长是0.5米的方砖铺地,正好需要144块。
如果改用边长是0.6米的方砖铺地,那么需要块。
4.(2021四下·临清月考)计算器开机键:, 关机键:, 消除键:。
5.(2020五上·辉南期末)循环小数2.23535…用简便形式记作, 它的循环节是。
6.(2020五上·瑞安期末)5.8÷1.1的商用循环小数表示是, 保留三位小数约是。
7.(2020五上·红塔期末)每个空瓶可以装2.5千克的色拉油,张老师要把25.5千克的色拉油装在这样的瓶子里,至少需要个这样的瓶子。
8.(2020五上·天津期末)循环小数4.9562562…,用简便记法可以写作, 保留一位小数约是。
9.(2020五上·回民期末)7.6×3.4的积是位小数,积的末位数字是, 9÷22的商保留两位小数是。
二、选择题10.(2021四下·宝安期末)根据2.45×1.98=4.851,下面哪个推算是正确的?()A. 24.5×19.8=48.51B. 0.245×1.98=0.4851C. 245×198=4851D. 24.5×0.198=0.485111.(2021四下·宝安期末)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第2单元位置第1课时位置(1)【教学内容】教材P19例1。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与“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行、第几列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
2.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提高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进一步培养数感。
【重点难点】重点:会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难点: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你知道如何描述同学的位置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位置(1))二、探究新知1.明确行、列的意义。
课件出示形似教材P19例1座位图。
师:谁能说一说我们是怎么规定列和行的?【学情预设】竖排叫“列”,从左向右数;横排叫“行”,从前往后数。
2.认识数对。
课件出示老师说的话。
(1)自主探索。
师:你能根据图中信息找到张亮同学的位置吗?自己在书上圈一圈,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情预设】张亮在第2列,第3行,学生能在座位图中正确圈出来。
(2)交流分析。
课件出示标注行和列的座位图。
师:张亮在第2列、第3行的位置,可以用数对(2,3)表示。
你现在知道怎样表示物体的位置吗?【学情预设】预设1:用数对表示。
预设2:用括号把列数和行数括起来,前面一个数字代表列,后面一个数字代表行,中间用逗号隔开。
3.深化认识。
师:你知道王艳同学和赵雪同学分别在第几列、第几行吗?你能用数对表示她们的位置吗?【学情预设】王艳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3,4),赵雪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4,3)。
师:王艳同学和赵雪同学的位置都是用3、4表示的,它们有什么不同吗?小组讨论,指名回答。
师:数对(6,4)表示的是王乐同学的位置,你能指出哪个是王乐同学吗?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4.小结归纳。
师:用数对表示数要注意什么?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共同总结:(1)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确定列数时,要从左往右数,确定行数时,要从前往后数。
(2)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时,先说列,后说行,表示形式为(列数,行数)5.强化训练。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56
第二单元《位置》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例1本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内容,是应学段目标“探索一些图形的位置关系,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要求热设计的。
本单元学习实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列和行这两个因素来确定物体的位置,继而学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例1),同时,学会在方格纸上根据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例2)。
本内容的学习是基于生活实际与现实的需要,以学生的学习经验为抓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沟通位置与方向的联系(六上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参数确定物体的位置)以及第三学段“图形与坐标”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单元编排是在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学习了用上、下、前后左右确定位置,三年级下册学习了用东南西北等词语描绘物体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也为后面六年级进一步学习方向与位置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描述物体的位置。
2、在对物体位置关系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平面直角坐标系思想并使学生体验到观察要有序,表达要清晰,有条理。
3、在合作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会用不同的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或根据物体的位置来确定物体。
教学难点:对物体位置的正确描述。
教学准备:纸片、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看到这两个字(位置),你头脑里马上想到了什么?(复习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方位)-——请-第组第排的同学回答!能描述一下你现在的位置吗?二、探究新知:1、列和行:你是怎样确定组的?(从左往右为列)你是怎样确定排的?(从前往后为行)学生手势指座位的列和行,电脑演示列和行2、数对表示:随机:第---列的同学站起来,第---行的同学站起来。
你为什么站了2次?(确定位置需要2个数据)怎样表示张亮的位置?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展示书上有规范的写法,自学p19例1:张亮的位置表示为“(2,3)”,能写成(3,2)吗?写数对时要注意什么?你还能写出谁的位置?三、巩固练习:1、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教师收集)----抽中的站起来,其他同学用yes或No判断2、点名游戏3、对号入座4、拓展练习四、课堂小结五、课堂检测1、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要先确定,再确定。
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轴对称与平移》教案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轴对称与平移》教案一、单元教材分析(一)前后知识联系在学习本单元内容前,学生已经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本单元学习的图形变换是在上述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及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能根据要求画出平移后的图形,知道一个简单图形在对称、平移的过程中能形成一个较复杂的图形。
表1:《轴对称和平移》单元前后知识联系(二)单元学习内容学生已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对于图形的变换有了一定的认识。
在进一步学习轴对称和平移的教学活动中具有一定的学习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
本单元的学习要点如下:表3:《轴对称和平移》单元学习内容二、单元教学目标(一)学科性目标1.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及有几条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过观察实例,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二)创新性目标1.欣赏生话中的图案,能灵活运用轴对称和平移等变换方式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2.在探室图形变换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三)教育性目标1.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并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单元教学建议1.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轴对称和平移的特点;在教学时,应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并在操作的过程中积极地思考。
2.在图形的变换中,提倡不同的操作方法。
一个图形经过变换后,可以得出新的图形,但得到同样的新图形,可以有不同的操作方法。
因此可以先让学生想一想,再在方格纸上试一试。
教师要深入到学生的活动中去,从中发现学生有特色的操作方法,并给予鼓励与肯定。
3.鼓励学生设计制作美丽的图案。
任意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轴对称和平移后,就会形成一幅美丽的图案。
在教学中,可以先让同学欣赏,然后鼓励学生运用轴对称和平移在方格纸上画图。
五年级数学上册二单元
五年级数学上册二单元主要是学习“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的相关知识。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学习如何进行小数乘法运算,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其计算法则。
此外,学生还将学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其计算法则。
这些知识将为学生后续学习更复杂的小数运算打下基础。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即把一个数
扩大到原来的多少倍。
2.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即把一个数
平均分成若干份。
3.注意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注意进位和退位的情况。
4.学会运用小数乘法和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时计
算找零等。
总之,五年级数学上册二单元是学习小数乘除法的基础,需要学生认真听讲、多做练习,不断巩固所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
一.填空。
1、①1.2小时=()分②3.05千克=()千克()克
③3千米50米=()米④450平方分米=()平方米
⑤3.8米=()米()分米
2、1.78×0.7的积有()位小数,得数保留两位小数是()。
3、在括号里填上“>、=、或 < ”
①7.9×0.8()7.9 ②2.1÷1.02()2.1
③0.89÷0.98()0.89 ④4.25×1.1()4.25
4、两个因数的积是3.025,其中一个因数扩大1000倍,另一个因数缩小10倍,积是()。
5、用5.4除()的商是3;2里面有()个0.25。
6、用竖式计算小数除法,商的小数点要和()的小数点对齐,如果有余数,要()。
7、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116.5,如果其中一个因数是8,那另一个因数是()。
8、计算中0.387÷0.45时,去掉除数的小数点把它变为45,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应变为()。
9、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10、两个数相除,商是27.6,如果把被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除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它们的商是()
11、5÷11的商用循环小数简便法表示是(),保留三位小数约是()。
12、把4.83、4.8、4.
.
8、4...83、4.8.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
13、根据第一栏里的数,填出其它各栏里的数。
被除数532 532 53.2 5320 5.32 除数28 2.8 280 2.8 2.8 商19 19 19 190 19
14、选数(只把数序填写在括号里)
①4.8686…②0.88888 ③1.7325 ④3.1415926…
⑤0.666…⑥2.4343…⑦2.3333…⑧5.1982439
有限小数循环小数无限小数
15、根据商不变的规律填下面各数。
①0.37÷0.25=( )÷2.5 ②0.81÷0.6=( )÷6
③0.157÷1.5=( )÷15 ④0.3÷0.005=( )÷5
二、判断下面各题,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
1、一个数除以一个小数,商不一定比被除数大。
()
2、循环小数一定是无限小数,无限小数不一定是循环小数。
()
3、7.232323是一个循环小数。
()
4、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倍,商就扩大100倍。
()
5、近似数4.2与4.20的大小相等,精确的程度相同。
( )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面各式的结果大于1的是()
①0.9×0.9 ②1÷0.90 ③0.9÷1
2、对3.38585……这个小数,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①是无限小数②是有限小数③是循环小数
3、原来两数相除的商是0.25,要使商变成整数,下面正确的方法是()。
①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100倍。
②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100倍。
③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100倍。
4、要使3.2×5.1+3.2×4.9的计算简便,应该应用()
①乘法分配律②乘法结合律③乘法交换律
5、下面商最大的算式是( )。
①8.5÷0.125 ② 8.5÷12.5 ③ 8.5÷1.25
6、一个两位小数的近似值是5.0,这个两位小数可能是( )。
①4.94 ② 5.01 ③5.05
7、0.13除0.192,商是1.4时,余数是( )。
① 1 ②0.1 ③0.01
四、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
2.6+1.3= 12.4÷4= 7.5÷3= 18.6÷0.6= 2.5×4=
25÷2= 2.8÷0.4= 4.5÷0.15= 1.5×6= 15÷0.5=
5÷2= 1.2÷0.03= 7.2÷0.9= 1.3×3= 8.5÷5=
2.6÷2= 1.8×0.2= 10÷0.1= 4.1×3= 1.7×6=
2、用竖式计算。
(除不尽的保留两位小数,第6小题要验算)
88.2÷7 52.65÷13 15.75÷2.1
7.42÷1.2 0.285÷0.38 9.25÷3.7
验算:
3、计算下面各题(12分)
44.1÷3.5-7.5 18.36÷3.6×1.2 8.5×1.2÷3.4 87.84÷1.6÷6.1
4、用简便方法计算。
3.45×102 0.47×0.5×0.8 0.46×1.9+0.54×1.9
五、解决问题。
1、编一个中国结要用丝带1.7米,一卷长6米的丝带最多可以编几个这样的中国
结?
2、孙老师要用80元买一些文具作为年级运动会的奖品。
他先花45.6元买了8本相
册,并准备用剩下的钱买一些钢笔,每枝钢笔2.5元,孙老师还可以买几枝钢笔?
3、甲乙两地相距378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去时用了4小时,返回用了
4.5小时,去时比返回时每小时多行多少千米?
4、一批煤,按计划每天烧5.4吨计算,可烧50天。
实际每天可节约0.4吨,这批煤实际可用多少天?(先用表格整理条件、问题,再解答)
烧煤总量每天烧煤量烧的天数
原计划
实际
5、先填表,再解决问题。
商品单价数量总价(元)
牙膏 4.60元/盒2盒
鸡蛋 5.80元/盒5千克
面包 1.55/个4个
妈妈带50元钱买这些东西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