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 三年级上册 电子教案集(带图表格式)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3年级上全册教案

人教版数学3年级上全册教案

人教版数学3年级上全册教案对于学生来说,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很不容易被理解。

在教学中要注意尽可能地联系生活实际,借助钟表模型等学具、教具,让学生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掌握概念和知识。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对时间概念的已有认识,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一种联系,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进而突破计算经过时间这一教学难点。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概念,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尽可能使数学学习活动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概念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时,要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生活素材,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逐步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和意识。

2.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钟表模型等教具、学具的作用。

由于时、分、秒之间的进率是60,而不是以前所学的十进制关系,学生往往感到不习惯,这无疑给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带来一定的困难。

为此,教学时,应加强对钟表的观察,特别是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多少;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了多少;以便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知识,掌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

1秒的认识............................................................ 1课时2经过时间的计算.................................................... 1课时秒的认识。

〈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第4页“做一做”上〉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分与秒的关系,初步建立秒的时间概念。

2.通过观察与操作,体验时间在生活中的价值。

3.借助生活实例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遵守、珍惜时间的意识与习惯。

重难点:建立时、分、秒的时间概念。

课件、钟表。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电子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电子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电子教案峨岭镇二小学科电子教案年级:三年级学科:数学(第一单元)授课时间:1课时课题:秒的认识课型:新授课首次备课人。

二次备课人。

教学目标:通过生活情境交流,让学生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研究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惯。

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具:时钟模型、课件教学程序: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认识秒这个新的时间单位。

二、新授一)认识钟面上的秒1、询问学生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让学生观察钟表。

2、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秒针走得最快,每1小格是1秒,每1大格是5秒。

3、体验1秒钟,闭上眼睛听“滴答”声,做拍手练,数数练。

4、边拨秒针,让学生计算经过的秒数。

5、探索秒针走到哪儿表示经过10秒。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1、让学生思考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需要多长时间,分针是否有变化。

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二、时间单位的认识:1、教师通过时钟模型,向学生讲解秒针的作用和意义,引导学生观察钟面,自主探索,了解秒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让学生体验一分钟的时间长度,可以通过观察钟表、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等活动来感受时间的长度。

3、通过研究,让学生认识到秒、分、时的分工合作,准确为人们报时的重要性。

三、巩固练:1、让学生做练一1、2题,巩固时间单位的认识。

2、通过跑步比赛,让学生通过钟表显示运动员的成绩,加深对时间单位的理解。

3、通过整理书包的活动,让学生体验时间的紧迫感,珍惜时间。

四、板书:1分=60秒秒的认识钟面上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秒针走一格是1秒,每个大格有5个小格,秒针走一圈是60个小格,也就是60秒。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重点在于通过体验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时间单位的概念和认识,同时也要注意时间单位的转换和计算方法的教学。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表格式教案(全册)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表格式教案(全册)
(2)一节课是( )分,课间休息( )分,再加上( )分,就是1时。
2.竞赛:教师口头报时刻,如:2时至2时4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表扬
四、课堂总结。
教法:谈话法、讨论法、讲授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钟表。
学具准备:钟表模型。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教师拿出钟面并提问。
(1)“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2)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1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1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1圈的时间是多少?
作业:习一的1~3,5,6题。
板书设计
秒的认识
1分=60秒半分钟=30秒
教学反思
时、分、秒之间的进率
教学内容:时、分、秒之间的进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明确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使学生分清时刻与时间段。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能在开放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通过看一看、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培养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知识与技能:
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会进行一些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时间计算。
过程与方法:
1.猜谜语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
2.通过数格、拨钟面等实践活动把抽象的知识更加直观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遵守、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法与方法:
2.在与老师共同的探究中,理解2时是60分加60分,即120分。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

教案课程名称: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理解并运用数学符号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方式,发现数学规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数学活动,提高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时、分、秒1. 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学会读取钟表,并能根据钟表上的时间进行简单的计算。

3. 掌握时间的基本换算,如分钟换算成小时,秒换算成分钟等。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 掌握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学会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等。

3. 理解加减法的基本性质,如交换律、结合律等。

第三单元:测量1. 认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 学会使用直尺、卷尺等工具进行测量,并能准确记录测量结果。

3. 掌握测量基本方法,如对折、拼接等。

第四单元:角的初步认识1. 认识角的概念,理解角的分类,如锐角、直角、钝角等。

2. 学会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3. 掌握角的基本性质,如角的和差、角的平分线等。

第五单元:表内乘法1. 学会乘法的基本运算,理解乘法的意义。

2. 掌握乘法口诀,并能熟练运用。

3. 学会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分配物品、计算面积等。

第六单元:观察物体1. 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并能准确描述物体的形状和特征。

2.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3. 学会运用观察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图形拼贴、找不同等。

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3.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实物展示、游戏、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新人教版本小学小学三年级的数学上册的全册教学教案.docx

最新人教版本小学小学三年级的数学上册的全册教学教案.docx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时、分、秒课题:秒的认识第1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分与秒之间的关系,初步建立秒的时间概念。

2.通过观察与操作,体验时间在生活中的价值,培养学生遵守、珍惜时间的意识与习惯。

教学重点:建立时、分、秒的时间概念。

教学难点:能够选择合适的时间单位来描述具体的时间。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出示多媒体课件:再现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的情景。

师:在 xxx 年的春晚会上,主持人和众有那旋的“小彩旗”都在期待着新年声的敲响,你看他正在倒:“十、九、八、⋯⋯ 二、一!”像量很短的,我常用比分更小的位——秒。

今天,我就来学新的位:秒。

(板:秒的) 2.在生活的哪些地方你到或用到“秒”呢?合主,学生自由言。

(灯、跑等都用“秒”来。

)二、互新授 1.秒的。

( 1 )入情境,全面察。

提:我知道量的工具是表。

同学拿出事先准好的表,仔察,你从面上了什么。

学生先独立察,再在小内、交流察的果。

(:我面上有三根:、分和秒;有 12 个数字;有 12 个大格;每个大格中有 5 个小格⋯⋯):同学察得很仔,得也很准确。

面上又又的就是秒。

( 2 ) 1 秒。

提:在面上跑得最快的那根就是秒。

“秒”可以比1分更短的。

那在面上怎表示1 秒呢?(秒走 1 小格就是 1 秒。

)教用件演示秒走 1 小格的作,学生察。

( 3 )体 1 秒。

① 提:1 秒有多呢?学生上眼睛,仔听一听。

(利用的“ 嗒声”学生感受 1 秒有多。

)表出“ 嗒”声,两次“ 嗒”声之是 1 秒。

②1 秒你能做什么?(拍一下手、眨一下眼睛、点一下⋯⋯ )③ 在我的生活中,“秒”可以如何表示?(可以出示收集的信息:气式机每秒行 500 米;火每秒行 55 米;小汽每秒行 20 米;星每秒行 7900 米等等。

)小:1 秒的十分短。

我可小看了短短的1秒,它的作用可大了。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五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五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五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篇一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展开图,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和对具体实例的观察,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及其常用的计量单位,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实际大小的观念,会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

3、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操作、猜想、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与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4、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5.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图形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以及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与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概念,发展数学思维。

初步具备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实际尺寸的概念,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四、课时安排:14课时第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教学内容:p1、2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一第1-4题。

教学目标:1.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来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点、线、面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及正方体的棱,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的能力及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课前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具和学具。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认识长方体的特征1.教学例1(1)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学生交流。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三年级数学教案(上册)目录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 3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9 -第一单元:测量 (9)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 - 10 -第二课时:分米的认识.................................................... - 13 -第三课时: 毫米、分米的换算.............................................. - 16 -第四课时:千米的认识..................................................... - 18 -第五课时: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 - 22 -第六课时:吨的认识...................................................... - 25 -第七课时:练习课........................................................ - 28 -第八课时:单元综合练习.................................................. - 29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减法(二).. (31)第一课时:连续进位加法.................................................. - 32 -第二课时:进位加法...................................................... - 35 -第三课时:进位加法练习.................................................. - 38 -第四课时:连续退位减法.................................................. - 40 -第五课时: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 - 44 -第六课时:加法的验算.................................................... - 48 -第七课时:减法的验算.................................................... - 51 -第八课时:练习课........................................................ - 53 -第九课时:整理和复习.................................................... - 55 -第三单元:四边形. (57)第一课时:四边形的认识.................................................. - 57 -第二课时: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 60 -第三课时:周长的初步认识................................................ - 62 -第四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 64 -第五课时:练习课........................................................ - 66 -第六课时:估计.......................................................... - 68 -第四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70)第一课时:有余数的除法.................................................. - 70 -第二课时: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及练习........................................ - 73 -第三课时:有余数的除法练习课............................................ - 76 -第四课时: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 78 -第五课时:练习课........................................................ - 80 -第五单元:时、分、秒 (81)第一课时:秒的认识...................................................... - 83 -第二课时:简单的时间计算................................................ - 86 -第三课时:练习课........................................................ - 89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91)第一课时: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 - 94 -第二课时:乘法的估算.................................................... - 97 -第三课时:口算乘法练习课............................................... - 103 -第四课时:笔算乘法(不进位)........................................... - 104 -第五课时:不连续进位笔算乘法........................................... - 106 -第六课时:连续进位笔算乘法............................................. - 108 -第七课时:连续进位乘法练习课........................................... - 112 -第八课时:一个因数中间有零的乘法....................................... - 114 -第九课时: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 116 -第十课时: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练习课)......................... - 120 -第十一课时:整理和复习................................................. - 121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123)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 - 124 -第二课时:认识几分之几................................................. - 130 -第三课时:巩固练习..................................................... - 134 -第四课时:分数的简单计算............................................... - 135 -第五课时:分数的简单计算练习........................................... - 138 -第八单元:可能性 (140)第一课时:可能性....................................................... - 141 -第二课时:比较两种结果的可能性大小..................................... - 145 -第三课时:比较两种结果的可能性大小..................................... - 148 -第四课时:练习课....................................................... - 150 -第五课时:活动掷一掷................................................. - 151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152)第一课时:简单的组合................................................... - 154 -第二课时:简单的排列................................................... - 158 -第三课时:两两组合..................................................... - 168 -第四课时:掷一掷....................................................... - 174 -总复习(共5课时). (181)(一)复习课:万以内加减法及有余数的除法............................... - 181 -(二)复习课:四边形................................................... - 190 -(三)复习课:多位数乘一位数........................................... - 193 -(四)复习课:时、分、秒、毫米、千米、吨............................... - 195 -(五)复习课:分数的初步认识........................................... - 201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我教这两个班的孩子已经两年了,对孩子们的性格、爱好都比较了解。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表格)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表格)

第一单元时、分、秒教学内容:时分秒教材分析:第一阶段是在一年级上册,主要让学生学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第二阶段是在一年级下册,主要让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第三阶段就是本册教材本单元,主要教学时间单位“秒”,以及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具体内容的编排顺序如下:1、在具体情境中感悟时间单位“秒”。

2、观察钟表,得出1分=60秒。

3、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4、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和工具对时间进行度量。

2、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会用一定的方法估计时间。

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的区别与联系,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估计意思,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和工具对时间进行度量。

2、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的区别与联系,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会用一定的方法估计时间。

课时安排:5课时1、秒的认识、秒和分之间的关系、体验时间的长短------1课时2、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1课时3、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1课时4、时、分、秒的巩固练习 ----------- 2课时一、填空题。

1、时针从上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就是()。

2、学过的时间单位有()()()。

计量很短的时间时,常用比分小的单位()。

3、时针走一大格是(),分针走一大格是(),秒针走一大格是(),走一圈是()。

4、1时=()分 1分=()秒 120秒=()分180分=()时 5分=()秒 4时=()分2时20分=()分 75分=()时()分3分13秒=()秒 100秒=()分()秒5、填合适的时间单位。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表格式)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表格式)

时从家里出发?
5、王叔叔从早上 8:30 开始从 A 地出发,经过了 2 小时 50 分钟到达 B
地。王叔叔到 B 地的时间是几时几分? 6、豆豆从 1 楼到 2 楼用 9 秒,照这样,他到 5 楼需要多少时间?
三、作业:填一填 1、填空:5 时=〔 〕分 4 分=〔 〕秒 180 分=〔 〕时 90 分= 〔 〕时〔 〕分
计算的问题再解答。
〔组织学生进行集体交流,说出算式和算法;纠错〕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课后心得〔1〕
课后心得〔2〕
课后心得〔3〕
进度 第 章〔单元〕第 节〔课〕第 课 时 课型
备课时间
课题〔内容〕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
上课时间
教 学
1、 2、在掌握两位
目 数连续进位加法的根底上进一步学习 3 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1 分 12 秒○80 秒
3.请在〔 〕填上适宜的单位。
〔1〕一列火车从北京到天津大约需要 2〔 〕。
〔2〕刘翔跑 110 米栏所用的时间大约是 13〔 〕。
〔3〕张杰做 80 道口算题用的时间是 3〔 〕。
〔4〕人呼吸一次大约是 1〔 〕。
4.我会判断。
〔1〕时针走 1 大格,分针走 10 大格。〔 〕
重 点
重点、难点: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
1,而且

难 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 1。 点

一、自学
教学过程
旁批 1 旁批 2 旁批 3
〔一〕根本练习
1、口算:〔全体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得数,再抽生口答集体订正〕
8+7=
7+6= 8+3= 7+5= 8+5= 5+6= 9+6=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表格式(全册)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表格式(全册)

秋季学期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课时课题:毫米的认识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物体的长度。

(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在操作过程中,使学生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难点:体验1毫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形象,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学准备:挂图、米尺、硬币、直尺、大头针、曲别针、彩带等教学过程:毫米的认识1厘米=10毫米教学反思:第二课时课题:分米的认识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测量,使学生明确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分米,建立1 分米的长度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米尺、硬币、直尺、大头针、曲别针、彩带等。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分米的认识1分米=10厘米教学反思:第三课时课题:千米的认识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二)过程与方法:在动手操作,亲身感知中,理解千米的概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挂图、卷尺等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千米的认识1千米=1000米体验1千米有多远 100米走了()步1000米大约走了()步教学反思:第四课时课题: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长度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二)过程与方法: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对比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表格式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表格式教案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质量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克、1千克、1吨有多重?
二、联系生活,了解生活中的数学
(一)自学课本第一十四页的内容
知识与技能:学生看书第十四页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各学习小组交流,你看到了什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全班交流
师:请各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组发现了什么?
(二)学生汇报社会调查情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
重点
难点
能联系生活,说出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
准备
个性化修改
(上课前完成)




一、复习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
知识与技能:复习长度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的长度。
过程与方法:复习质量单位
知识与技能:出示情景图:
师:今天我们一起去数学王国旅游好吗?(出示小精灵和数学王国,图,小精灵说:欢迎聪明同学来数学王国游玩!)
过程与方法:选钥匙开门(先出示第一道门,再出示第二道门,然后出示第三道门)
第一道门:小精灵:这扇门有二把锁,(二把锁分别标上:400厘米,5分米)下面这里有很多把钥匙(4分米、4毫米、5毫米、4米、50毫米),你会选钥匙开锁了吗?能说说为什么?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
准备
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
个性化修改
(上课前完成)




一、认识千米
知识与技能:学生汇报到路边观察到什么。
过程与方法:出示老师制作的第一块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南宁市外环线6千米的含义,

(整理)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整理)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年度第一学期三、四班数学教学进度表主备课人:鲁彦强陈彦明王俊芳陈小鹏教研组长签阅:分管领导签阅:主备课人:鲁彦强陈彦明王俊芳陈小鹏教研组长签阅:分管领导签阅:主备课人:鲁彦强陈彦明王俊芳陈小鹏教研组长签阅:分管领导签阅:主备课人:王俊芳教研组长签阅:分管领导签阅:主备课人:王俊芳教研组长签阅:分管领导签阅主备课人:王俊芳教研组长签阅:分管领导签阅主备课人:王俊芳教研组长签阅:分管领导主备课人:王俊芳教研组长签阅:分管领导主备课人:王俊芳教研组长签阅:分管领导主备课人:王俊芳教研组长签阅:分管领导主备课人:王俊芳教研组长签阅:分管领导主备课人:王俊芳教研组长签阅:分管领导主备课人:王俊芳教研组长签阅:分管领导主备课人:王俊芳教研组长签阅:分管领导主备课人:王俊芳教研组长签阅:分管领导主备课人:王俊芳教研组长签阅:分管领导主备课人:王俊芳教研组长签阅:分管领导主备课人:王俊芳教研组长签阅:分管领导主备课人:王俊芳教研组长签阅:分管领导主备课人:王俊芳教研组长签阅:分管领导主备课人:王俊芳教研组长签阅:分管领导主备课人:王俊芳教研组长签阅:分管领导主备课人:王俊芳教研组长签阅:分管领导主备课人:王俊芳教研组长签阅:分管领导主备课人:王俊芳教研组长签阅:分管领导主备课人:王俊芳教研组长签阅:分管领导主备课人:王俊芳教研组长签阅:分管领导主备课人:王俊芳教研组长签阅:分管领导主备课人:王俊芳教研组长签阅:分管领导主备课人:王俊芳教研组长签阅:分管领导主备课人:王俊芳教研组长签阅:分管领导主备课人:王俊芳教研组长签阅:分管领导主备课人:王俊芳教研组长签阅:分管领导主备课人:王俊芳教研组长签阅:分管领导主备课人:王俊芳教研组长签阅:分管领导主备课人:王俊芳教研组长签阅:分管领导主备课人:王俊芳教研组长签阅:分管领导主备课人:王俊芳教研组长签阅:分管领导主备课人:王俊芳教研组长签阅:分管领导主备课人:王俊芳教研组长签阅:分管领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电子教案集(带图表格式)一、测量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 通过使学生经历猜测、探索、验证的过程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 10毫米、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2.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 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在建立长度观念时,对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易混淆,故教学时应讲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它们的长短,使学生能正确、深刻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投影仪(或挂板)、米尺;学生准备直尺一把、一枚一分硬币、一枚一元硬币。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播放课件:毫米和分米的认识——快乐学堂——由浙江大学网络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提供由学生测量的结果引入毫米。

或者由下面的游戏引入。

测量游戏:同学们,你们每组桌上有一个篮子,篮子里有几种东西(“一元硬币、一分硬币”各一枚、一张纸条、一块橡皮),请你们看看分别是什么?谁能用尺子准确测量出它们的长度或厚度?(小组合作)然后小组汇报。

猜测:一元硬币的厚度。

测量一枚1元硬币或1分硬币的厚度为什么不能用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呢?(学生自由发言)一枚1元硬币(1分硬币)的厚度用米或厘米做单位都不合适,这时我们就要用到比厘米更小的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板书:毫米)二、探索新知1.认识毫米。

继续播放课件:毫米和分米的认识——快乐学堂——由浙江大学网络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提供观察自己的直尺,你有什么新发现?(同桌交流)汇报交流: 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用两支笔的笔尖指着,一毫米一毫米地数1厘米中有多少个1毫米?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外还有更小的格。

一厘米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板书: 1厘米=10毫米)。

你身边什么物体的实际长度接近1毫米?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 5毫米、 10毫米的长度。

练习:量出一枚1分硬币的厚度。

填一填:2.认识分米。

(1)引入分米。

动手操作:用学生尺或米尺量自己的课桌宽是多少?(当学生用“米”做单位量时,课桌宽不够1米,用“厘米”做单位时,一一测量很麻烦。

)独立探索:你感觉用一个多长的长度单位量课桌的宽比较合适?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

像量课桌这样的物体长度时用米、厘米或毫米做单位都不合适,我们就要创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

⑤互相讨论:这个单位规定为多长合适?学生讨论(得出以“10厘米”为一个单位比较好)汇报并说明理由;从而引出“分米”。

(板书,把课题补充全:分米的认识)(2)问: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

用手势表示出1分米的长度,表示出2分米的长度。

(3)学生用直尺量1米长的绳子,每1分米作一个记号,问: 1米里面有几个1分米?(板书 1米=10分米)(4)练习与同桌互量从手腕到指尖有多长?三、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继续播放课件:毫米和分米的认识——练习区——由浙江大学网络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提供1.量出数学教科书的宽是几分米几厘米几毫米?(1分米4厘米4毫米)2.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投影或挂板出示)。

一把米尺的长是1()一把米尺的长是10()一把米尺的长是100()一个墨水瓶高约1()教室的门高约是2()宽约是1()四、看书质疑,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即直观又准确地记住它们之间的关系呢?五、板书设计:毫米、分米的认识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千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 1千米(公里)长度的观念,知道 1千米(公里)= 1000米。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测量 1千米的方法。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 1千米的长度,掌握 1千米和 1米的关系。

教学难点:让学生亲自体会生活中测量 1千米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都学过什么长度单位?你们能用手比一比 1毫米有多长吗? 1厘米、1分米、 1米呢?如果测量铅笔的长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测量教室的长度呢?小组交流,整理资料(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课外测量的情况)各小组汇报课外测量情况:1.测量一下路边两根路灯间的距离为多少米?多远为 1000米?2.测量一下学校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多少米?跑几圈是 1000米?或者:播放课件千米的认识----由北京国之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我们在高速公路上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指示牌,你知道 200m是什么意思吗?还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呢?二、新课学习1.认识千米如果描述比较远的距离,米这个单位有点小,所以,人们就用千米来表示,今天我们来认识千米。

我们也看到过路旁的里程碑上标有 50千米(km)、 100千米(km)的字样,同时板书“千米”;计算比较长的路程,为什么通常用“千米”(公里)作单位?你们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继续播放课件:播放课件千米的认识----由北京国之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点击图片,播放动画,认识千米(公里)。

2.进率路边两根路灯杆间的距离是 50米,二十一根路灯杆的距离长 1000米;运动场跑道的一圈通常是 400米(结合本校实际)跑两圈半是 1000米。

那么, 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 1千米。

你们知道 1千米和 1米之间的关系吗?(板书; 1千米= 1000米)继续播放课件:播放课件千米的认识----由北京国之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点击出题后,有学生回答后,再点击出现答案及分析。

估想:(1) 1米有多长? 50米有多长? 100米有多长? 1千米的长度?(让学生闭眼想象)(2)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的里程大约是 1千米?(小组讨论)(3)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猜测的吗?想一想,你还知道什么物体间的距离大约是 1千米,或者是几千米?还记得手指游戏吗?现在请你猜一猜“大哥和二哥”之间有什么秘密?明确:大拇指代表“千米”、食指代表“米”;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距离较远,正好表示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00。

继续播放课件:播放课件千米的认识----由北京国之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提供三、知识运用1.看下图,从小林家到什么地方有 1千米远,把路线画出来。

学生汇报时,说一说想的过程。

2.把每小时的路程和合适的交通工具用线连接起来。

(学生订正时,适时加入交通法规教育。

)3.实践你们想不想体验一下走 1千米有什么感觉?想不想知道自己走了多少步就是 1千米?走了多长时间大约是 1千米?(有条件可以组织学生到操场分小组进行)你们是怎么走的?有什么感觉?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千米的认识,你们有什么收获?五、板书设计:千米的认识千米 1000个 1米是 1千米。

米 1千米= 1000米分米厘米毫米吨的认识教学目标:⒈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 1000千克。

⒉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⒊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以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学准备:课件、常见的一些生活用品。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复习旧知同学们学过哪些重量单位?具体描述一下 1克与 1千克有多重。

(可以举例说明)一筐苹果约重20()小兰体重约25()一个鸡蛋约重50()一辆大卡车能装货约8()最后一题填单位,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如果有的学生说出用“吨”做单位,问问他是如何知道的,说不出也不用详问,教师导入新课。

卡车的载重量很大,上面一题用千克做单位不合适。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重量单位家族的一个新成员——吨。

(板书课题:吨的认识)2.创设情境播放课件:吨的认识——由北京国之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点击中间图片,播放动画“吨的认识”吨是什么意思?到底有多重?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认识重量单位家族的一个新成员——吨。

(板书课题:吨的认识)二、探索新知(一)初步认识“吨”继续播放课件:吨的认识——由北京国之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提供逐渐点击展示大约重是1吨的物品,让学生从常见的物品重量比较中,对1吨的重量的初步认识。

1吨到底有多重呢?其实1吨=1000千克,吨用“t”表示。

板书:1吨= 1000千克,1t= 1000kg。

今天同学们带来了许多重量已知的物体,请向大家介绍一下。

那有没有同学带来以“吨”做单位的物体呢?说明原因。

在生活中你一定看到过可以用“吨”做单位的物体,能简单的说一说吗?学生举例请你仔细观察这些物体与你所认识的物体,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学生讨论后得出:以吨为单位的物体都非常大而且非常重。

通常计量较重或大宗物品的重量用“吨”来做单位。

初步认识了吨之后,老师这里有一些物品,请你们为他们选择一种合适的单位。

多媒体出示:报纸、信封、河马、鲸、白菜、苹果等,学生进行判断。

根据自己课前所做的实践活动,进行推算,然后汇报“1吨就是……的重量”。

举例:让学生举出重量大约是1吨的物品。

(二)千克与吨的换算。

(1)出示: 3吨=()千克 8000千克=()吨让学生任选一题解答,并说出是怎样想的。

(2)师强调:因为1吨是 1000千克,3吨是3个 1000千克,3个 1000千克就是 3000千克,所以3吨= 3000千克。

因为 1000千克是1吨, 8000千克里有8个1000千克,所以 8000千克是8吨。

(3)出示一幅电梯照片,上标注限重量1吨,十三个成人,出示问题:a.如果是孩子可以乘坐几人?b.如果全班同学都要乘电梯,至少要坐几次?(根据本班的人数)三、课堂练习1.继续播放课件:吨的认识——由北京国之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提供2.用一辆载重6吨的卡车运输建筑材料如下。

要使运输次数最少,该怎样运?小组同学合作,看哪一个小组的同学设计的方案最好。

品种水泥黄沙石子砖头钢材重量 2500千克4吨6吨9吨 2500千克四、总结。

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哪些本领?2.讨论:“每两个重量单位间的进率都是 1000”这句话对吗?明确:“每相邻两个重量单位”与“每两个重量单位”的不同。

使学生清楚的掌握重量单位间的基本进率关系式有两个,即: l吨= 1000千克,l千克= 1000克。

扩展出的关系式有一个,即:1吨= 1000000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