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3区域发展差异课件湘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课件湘教版必修3
经济地带
东部经济地 带 辽 、 冀 、
中部经济地 带 黑、 吉 、内蒙古 、
西部经济地 带 川(蜀)、 渝 、 贵(黔)、云
( 滇 ) 、 湘 、晋、豫、 括的省级 闽、粤、 桂 、 藏、 陕 (秦)、 行政单位) 鄂、 皖 、 琼 (暂未包 甘(陇)、 宁 、 赣 括港、澳、台) 青、新
范围(包
探究 1 1998 年~2002 年我国三个 地带的经济发展差异状况如何?
提示:三个地带的国民生产总值增 长都较快,但也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地 区经济水平高,增长速度快,中部次之, 西部经济水平低,增长也最慢。
探究 2 2002 年三大经济地带的产 业结构有何差异?
提示:三大地带中,东部地带第一产 业所占比重最小,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 最大;中、西部地带相比较,西部地带第 三产业所占比重要高于中部地带。
对外开 高, 吸纳外资能 放程度 力强
发展基 经 济 因 素 础
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 和近代科学技术集中的 发展基础较差 地区,发展基础好 相对优越,第二、三产 第一产 业 比重相 对 较 业比重远大于第一产业, 大,生产力水平较低, 生产力水平较高 经济发展相对迟缓
产业结 构
交通运 距海近, 有便利的海运, 距海较远,比较闭塞, 输状况 陆路交通也比较发达 交通运输条件相对较差
京、 津 、鲁、 苏、沪、 浙 、
2.东、中、西部发展差异 (1)产业结构差异
地带 产业 结构 东部地带 中部地带 西部地带
加工制造 业 和 第 三
产业相对发达
农业经济 在国民经
济中占有较大比重 表现出一定 的 过渡性 特征 以重型产 业为主
工业 以轻型或轻重混合 型 结构 产业为主
(2)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课件:第1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1节
) ④水热
③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条件优越,盛产甜菜、油菜 ⑤有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④⑤ D.②⑤
【解析】
第(1)题,材料中诗词、谚语①“清明时节雨纷纷”,这种景观
多出现在东南沿海地区,由于雨季开始早;②“黄梅时节家家雨”描述的是我 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现象;③“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 描述的是华北平原地区的“春旱”景象;④“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 瓜”描述的是我国西北地区的昼夜温差大的现象。第(2)题,谚语⑤“山北黄牛 下地,山南水牛犁田”描述的山脉为秦岭,该山脉以北为旱地,以南为水田, 秦岭以南区域为我国南方地区,地带性土壤为红壤,酸性、贫瘠,河流众多, 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水热条件优越,盛产油菜,有全国最大的综合 性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
【答案】 C
[课堂· 小结]
对点训练 1
区域的主要特征
(2016· 江西重点中学联考)我国许多古诗词中描述了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特 点,请根据图甲、图乙及其中的古诗回答 1~2 题。
1.甲、乙两图反映出的地理环境分别是(
) 【导学号:12720002】
A.甲:山高水深,常绿阔叶林茂密 B.甲:春寒料峭,野渡无人 C.甲:北雁南飞,叶落草枯 D.甲:丘陵春深,溪水奔流
3.当前,该区域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主要得益于( A.第一产业的结构调整 B.工业化的加速推进 C.服务业的发展 D.乡村地域的支撑 4.今后,该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是( A.农业发展 C.工业化进程4~P7 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区域空间结构 (1)概念: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 相对位置关系和 空间分布形式 。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 、人口状况、 城市化水平 、 区域开放程度和 对外联系 等。
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全册课件【完整版】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 动
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全册课件【 完整版】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
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全册课件【 完整版】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
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全册课件 【完整版】目录
0002页 0099页 0191页 0326页 0446页 0489页 0661页 0723页 0758页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 第四节 区域经济联系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第三节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第五节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第二节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第四节 数字地球
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全册课件【 完整版】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全册课件【 完整版】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全册课件【 完整版】
第四节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全册课件【 完整版】
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全册课件【 完整版】Βιβλιοθήκη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全册课件【 完整版】
第三节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全册课件【 完整版】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
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全册课件【 完整版】
第四节 区域经济联系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3区域发展差异课件湘教版必修3
解析:四个地区的区域发展差异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水平、 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等方面。
(2)下列叙述中,四个地区共同具有的特征是( D ) A.都临海,都有大河入海口 B.都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 C.都有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城市 D.都有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
解析:中、西部经济地带不临海;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由于政 策优势、海外侨胞的人缘优势、地缘优势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 带;经济特区先后有 6 个,即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 喀什;商品粮基地的形成条件是农业基础好、开发潜力大、粮食 的商品率高,四个地区都有商品粮基地。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
[学习目标] 1.掌握我国四大地区的范围和发展差异。 2.了解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因素和发展方向。 3.理解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
一、四大地区的差异
1.四大地区 (1)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 度。
(2)范围 ①东部地区: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琼、台
(3)关于我国自然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C ) A.地貌从西向东表现为山地—高原—平原 B.无论冬夏气温均由南向北递减,等温线和纬线大致平行 C.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D.河流水量从北向南依次增大
解析: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 递减。
主题二 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解析:我国东部地区,秦岭—淮河以北包括暖温带、中温带 和寒温带,其中暖温带主要粮食作物是冬小麦、玉米等,典型植 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这条界线以南包括亚热带和热带,主要植 被为常绿阔叶林。
(2)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C ) A.地形差异 B.海陆位置不同 C.纬度位置不同 D.山地阻挡作用
解析:这种差异主要是热量条件的差异,受纬度位置的影响 明显。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课件湘教版必修3
很少
工业化阶段 有所提高
产业构成
农业为主,工业 很少
工业为主, 第三产业快
速发展
劳动力分 布
农业为主
向第二、三 产业转移
高效益的综 合发展阶段
达到较高的 水平
第三产业为 主,高科技 成为区域发
展主导
第三产业为 主
工业化 状态
区域内部 经济差异
交通线路
对外开放 程度
发展状态
以传统农业为主 体的发展阶段
工业化阶段
起步阶段,以资 源和劳动力密集
型为主体
工业化、城市 化加速
比较小,缺乏中 中心城市,工
心城市
业基地兴起
数量少,分布稀 交通建设显著
疏
加快
封闭
较大
低水平均衡状态 不均衡状态
高效益的综合发 展阶段
以资金和技术密 集型为主
发展差异逐渐缩 小
交通运输网络和 信息服务网络逐
步形成 对外联系大幅度
增长
2.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 (1)影响因素: 地理条件 、发展水平、经济区位、历史文 化等。 (2)发展趋势:平衡—— 不平衡 ——平衡。
二、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项目
内容
经济发展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__当__低__,人均国
水平
内生产总值很少
区域产业 结构
_传__统__农__业_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化处于 起__步__阶段,以资源型工业和劳__动__密__集__型__
发展状态
处于高水平的均衡状态
发展特点 (图示)
知识点一 区域发展的衡量指标及特征
[总结深化]
1.不同区域开发方式的特点及后果
开发 方式 特点
后果
粗放型的区域 开发方式
工业化阶段 有所提高
产业构成
农业为主,工业 很少
工业为主, 第三产业快
速发展
劳动力分 布
农业为主
向第二、三 产业转移
高效益的综 合发展阶段
达到较高的 水平
第三产业为 主,高科技 成为区域发
展主导
第三产业为 主
工业化 状态
区域内部 经济差异
交通线路
对外开放 程度
发展状态
以传统农业为主 体的发展阶段
工业化阶段
起步阶段,以资 源和劳动力密集
型为主体
工业化、城市 化加速
比较小,缺乏中 中心城市,工
心城市
业基地兴起
数量少,分布稀 交通建设显著
疏
加快
封闭
较大
低水平均衡状态 不均衡状态
高效益的综合发 展阶段
以资金和技术密 集型为主
发展差异逐渐缩 小
交通运输网络和 信息服务网络逐
步形成 对外联系大幅度
增长
2.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 (1)影响因素: 地理条件 、发展水平、经济区位、历史文 化等。 (2)发展趋势:平衡—— 不平衡 ——平衡。
二、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项目
内容
经济发展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__当__低__,人均国
水平
内生产总值很少
区域产业 结构
_传__统__农__业_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化处于 起__步__阶段,以资源型工业和劳__动__密__集__型__
发展状态
处于高水平的均衡状态
发展特点 (图示)
知识点一 区域发展的衡量指标及特征
[总结深化]
1.不同区域开发方式的特点及后果
开发 方式 特点
后果
粗放型的区域 开发方式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3区域发展差异课件湘教版必修3
解析:第(1)题,从水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分析。第(2) 题,黄河三角洲是旱地,粮食作物为小麦,油料作物主要为花生。长 江三角洲是水田,粮食作物主要为水稻,油料作物为油菜。第(3)题, 核电站建设与当地能源状况及经济发展需求有关。
探究一
探究二
答案:(1)黄河:径流量小,含沙量大,汛期短,有结冰期,部分河段有 凌汛现象。长江:径流量大,含沙量小,汛期长,无结冰期。
一、四大地区的差异
1.四大地区
(1)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
(2)范围。
地 区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东北地 区
范 围
冀 沪 港、 、 、京 浙澳、 、、津 闽台、 、鲁 粤、 、苏 琼、 、晋 鄂、、豫湘、、皖赣、内 青 贵蒙 、 、新古 藏、、 、渝陕桂、、川甘、、宁 云、 、黑 吉、、辽
探究一
探究二
材料二 图3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江苏省三次产业比例统计 图。
图3
探究一
探究二
(1)试比较新疆和江苏两省区的自然特征。
省区 项目
地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江苏省 以平原为主
气候类型 河流 矿产资源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河流少,水量小
丰富,以
为主
较少
(2)新疆和江苏都有丰富的风能资源,简述两省区风能资源空间分 布的特点。
中部 富,农林产品重要 地区 产区,有色金属及
重工业发达
黄土高原水土流
失,长江沿岸水患 灾害
发挥资源优势,建设能 源、原材料基地,建商品 粮、农林渔基地,东西交 通建设
国境线漫长,利于 工业基础薄弱,科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稳
西部 发展沿边贸易,能 技文化欠发达,交 定粮田面积,提高单位
探究一
探究二
答案:(1)黄河:径流量小,含沙量大,汛期短,有结冰期,部分河段有 凌汛现象。长江:径流量大,含沙量小,汛期长,无结冰期。
一、四大地区的差异
1.四大地区
(1)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
(2)范围。
地 区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东北地 区
范 围
冀 沪 港、 、 、京 浙澳、 、、津 闽台、 、鲁 粤、 、苏 琼、 、晋 鄂、、豫湘、、皖赣、内 青 贵蒙 、 、新古 藏、、 、渝陕桂、、川甘、、宁 云、 、黑 吉、、辽
探究一
探究二
材料二 图3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江苏省三次产业比例统计 图。
图3
探究一
探究二
(1)试比较新疆和江苏两省区的自然特征。
省区 项目
地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江苏省 以平原为主
气候类型 河流 矿产资源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河流少,水量小
丰富,以
为主
较少
(2)新疆和江苏都有丰富的风能资源,简述两省区风能资源空间分 布的特点。
中部 富,农林产品重要 地区 产区,有色金属及
重工业发达
黄土高原水土流
失,长江沿岸水患 灾害
发挥资源优势,建设能 源、原材料基地,建商品 粮、农林渔基地,东西交 通建设
国境线漫长,利于 工业基础薄弱,科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稳
西部 发展沿边贸易,能 技文化欠发达,交 定粮田面积,提高单位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课件 湘教版必修3
返回
三、工业化阶段
1.产业结构:
比重迅速上升,
表现出加速发展的
趋势。
2.经济特点:区域内部的
大为加强,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
增长态势。
3.区域发展状态:处于不平衡的 状态。
第二产业 不平衡 集聚作用 加速发展 第三产业
自主预习
答案
1.在上图中找到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 和布法罗,分析它们的地理区位特点。 答案 它们位于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工业区, 地形平坦开阔,附近煤铁资源丰富,水源 充足,农业发达,水陆交通便利,人口密 集,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
合作探究
答案
2.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成长阶段与初期阶段相比, 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 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产业结构的变化:工业的迅速发展,使工业 占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迅速上升;工业内部结构趋 于复杂,在钢铁工业的基础上出现了机械、化学、 纺织等工业部门;第三产业也出现加速发展的趋势。 空间结构的变化:工业区域不断扩大,初期阶段发 展起来的中心城市(匹兹堡)向四周扩展,形成由点 到面的发展局面。 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是区域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工 业化、城市化的大力推进。
合作探究
答案
3.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在成长阶段出现了哪些问题? 这些问题会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怎样 的影响? 答案 出现的问题:区域内资源逐渐短缺、环 境污染严重、生态遭受一定破坏,人地关系不 协调。 对生活生产产生的影响:环境污染严重、生态 遭受一定破坏,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区域内 资源短缺,需从外地输入大量资源,导致当地 交通运输压力加重。
预期寿命
2.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
(1)影响国因内素(地:区、)生发产展总水值平、
、历史文化等。
三、工业化阶段
1.产业结构:
比重迅速上升,
表现出加速发展的
趋势。
2.经济特点:区域内部的
大为加强,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
增长态势。
3.区域发展状态:处于不平衡的 状态。
第二产业 不平衡 集聚作用 加速发展 第三产业
自主预习
答案
1.在上图中找到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 和布法罗,分析它们的地理区位特点。 答案 它们位于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工业区, 地形平坦开阔,附近煤铁资源丰富,水源 充足,农业发达,水陆交通便利,人口密 集,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
合作探究
答案
2.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成长阶段与初期阶段相比, 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 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产业结构的变化:工业的迅速发展,使工业 占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迅速上升;工业内部结构趋 于复杂,在钢铁工业的基础上出现了机械、化学、 纺织等工业部门;第三产业也出现加速发展的趋势。 空间结构的变化:工业区域不断扩大,初期阶段发 展起来的中心城市(匹兹堡)向四周扩展,形成由点 到面的发展局面。 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是区域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工 业化、城市化的大力推进。
合作探究
答案
3.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在成长阶段出现了哪些问题? 这些问题会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怎样 的影响? 答案 出现的问题:区域内资源逐渐短缺、环 境污染严重、生态遭受一定破坏,人地关系不 协调。 对生活生产产生的影响:环境污染严重、生态 遭受一定破坏,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区域内 资源短缺,需从外地输入大量资源,导致当地 交通运输压力加重。
预期寿命
2.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
(1)影响国因内素(地:区、)生发产展总水值平、
、历史文化等。
2021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3区域发展差异课件湘教版必修3
14.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最主要目的是( C ) A.开发西部丰富的矿产资源、油气资源、水能资源、土地资 源 B.解决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的问 题 C.缩小地区差距,加速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D.加强民族团结开发的目的首先是发展西部经济,提高人民生 活水平。
下图示意某年我国甲、乙两省份各县域制造业就业人数的空 间分布。读图,完成 5~6 题。
5.与乙省相比,甲省( A ) A.经济水平较低 B.对外交通较便捷 C.土地面积较小 D.工业总产值较高
解析:据轮廓判断甲是安徽省,乙是江苏省,则经济发展水平 江苏高于安徽,A 正确;对外交通更便捷的应是江苏省;土地面积 安徽大于江苏;江苏工业较安徽发达,所以工业总产值江苏高于安 徽。
18.我国政府为推动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主要措 施是( B )
①给予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 ②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的投资 ③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部产品的竞争 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2.下列各组省级行政区,全部位于乙地区的是( A ) A.湖南、江西、安徽、河南 B.河北、山东、江苏、上海 C.甘肃、青海、陕西、贵州 D.河南、山西、重庆、云南
解析:图中乙地区为中部地区,B 项中的河北、山东、江苏、 上海全部属于东部地区,C 项中的甘肃、青海、陕西、贵州全部属 于西部地区,D 项中的重庆、云南属于西部地区。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③气候干旱,生
解析:西部地区发展落后主要表现在工农业基础差、科技水平 低等方面。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不是社会经济方面的表现。
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不同,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已 经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据此完成 17~18 题。
下图示意某年我国甲、乙两省份各县域制造业就业人数的空 间分布。读图,完成 5~6 题。
5.与乙省相比,甲省( A ) A.经济水平较低 B.对外交通较便捷 C.土地面积较小 D.工业总产值较高
解析:据轮廓判断甲是安徽省,乙是江苏省,则经济发展水平 江苏高于安徽,A 正确;对外交通更便捷的应是江苏省;土地面积 安徽大于江苏;江苏工业较安徽发达,所以工业总产值江苏高于安 徽。
18.我国政府为推动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主要措 施是( B )
①给予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 ②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的投资 ③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部产品的竞争 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2.下列各组省级行政区,全部位于乙地区的是( A ) A.湖南、江西、安徽、河南 B.河北、山东、江苏、上海 C.甘肃、青海、陕西、贵州 D.河南、山西、重庆、云南
解析:图中乙地区为中部地区,B 项中的河北、山东、江苏、 上海全部属于东部地区,C 项中的甘肃、青海、陕西、贵州全部属 于西部地区,D 项中的重庆、云南属于西部地区。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③气候干旱,生
解析:西部地区发展落后主要表现在工农业基础差、科技水平 低等方面。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不是社会经济方面的表现。
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不同,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已 经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据此完成 17~18 题。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3节《区域发展差异》优质课件)
①黑土分布广泛 ②多为旱地 ③人均耕地面积多
矿产资源贫乏
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水田耕作业
旱地耕作业
水稻(主)、油菜、 玉米、春小麦、大豆等 棉花等
一年两熟至三熟
一年一熟
水产业较为发达
松嫩平原的西部适宜发展 畜牧业
我国重要的综合性 工业基地
我国沿海航线的中 枢,长江入海门户 ,对内外联系方便 ,商业贸易发达
二、缩小发展差异的对策 案例:西部大开发
思考:你能说出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和目的吗?
资料介绍:西部地区地理概况
西部地区幅员辽阔,面积约685万 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71.4%。 2002年,总人口约3.67亿,占全国总人 口的29%,多为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区。 西部地区与13个国家接壤,陆地边境线 长达1.8万千米,占全国陆地边境线的 91%,有大陆海岸线1595千米,约占全 国总海岸线的10%。
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试一试:请指出南方和北方的地理界线
秦岭
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区别
观察以下建筑的特点,说出其分布的南北方位置。
中国南北方气候要素差异对建筑的影响
请根据下表所提供的甲、乙两地的相关资料,完成1——2题。
1.甲、、成都平原
B.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C.青藏高原、四川盆地
D.云贵高原、洞庭湖平原
2.甲地夏季气温明显低于乙地,其主要原因是
A.所处地形类型不同
B.所属气候类型不同
C. 所处海陆位置不同
D.所处纬度位置不同
中国的饮食文化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演变至今,形成了各具 特色的地方菜系及相应的饮食习惯。一个地方饮食的建立与许 多因素都有关联,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地理环境。结合下图 ,回答3一4题。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课件1 湘教版必修3
第二十五页,共38页。
城市化水平:东部地带远高于中、西部地 带。
东部地带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显著 (xiǎnzhù)地高于中西部地带的同类城市。
城市分布密度:东部地带高于中部地 带。
第二十六页,共38页。
对外开放的区域(qūyù)差异
第二十七页,共38页。
第二十八页,共38页。
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带的区域发展差异,是 一系列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结合所学知识和下表的提示,探讨我国区域差 异形成的原因。为了做好这个题目,你可以 (kěyǐ)参考以下四个步骤:
第十六页,共38页。
(二)东、中、西部发展 (fāzhǎn)差异
第十七页,共38页。
产业结构差异 读图分析,比较我国三个地带产业 结构的差异,说明形成差异的主要原 因,提出(tí chū)相应的改进对策。
第十八页,共38页。
三次产业结构的差异: 从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看:东部地带产业结构相对较优, 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dì sān chǎn yè)相对发达,第二、三产业 比重都在40%以上,远大于第一产业。中西部地带农业在国民经济 中占较大比重(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大) 从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看:东部地带以轻型或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 西部地带以重型产业为主,中部地带则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 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东部地带: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程度比较高,生产力水平较高。 中西部地带:乡镇企业不发达,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发展相对迟 缓。 中西部地带改进的相应对策: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发展能源、原材料加工工业。加快发展旅 游业等第三产业(dì sān chǎn yè)。
(2) 试从三次产业的构成及其工业内部轻、重工业 所占比例两个方面,对该市 2001 年的产业结构(chǎn yè jié ɡòu)进行评价。
城市化水平:东部地带远高于中、西部地 带。
东部地带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显著 (xiǎnzhù)地高于中西部地带的同类城市。
城市分布密度:东部地带高于中部地 带。
第二十六页,共38页。
对外开放的区域(qūyù)差异
第二十七页,共38页。
第二十八页,共38页。
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带的区域发展差异,是 一系列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结合所学知识和下表的提示,探讨我国区域差 异形成的原因。为了做好这个题目,你可以 (kěyǐ)参考以下四个步骤:
第十六页,共38页。
(二)东、中、西部发展 (fāzhǎn)差异
第十七页,共38页。
产业结构差异 读图分析,比较我国三个地带产业 结构的差异,说明形成差异的主要原 因,提出(tí chū)相应的改进对策。
第十八页,共38页。
三次产业结构的差异: 从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看:东部地带产业结构相对较优, 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dì sān chǎn yè)相对发达,第二、三产业 比重都在40%以上,远大于第一产业。中西部地带农业在国民经济 中占较大比重(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大) 从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看:东部地带以轻型或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 西部地带以重型产业为主,中部地带则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 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东部地带: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程度比较高,生产力水平较高。 中西部地带:乡镇企业不发达,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发展相对迟 缓。 中西部地带改进的相应对策: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发展能源、原材料加工工业。加快发展旅 游业等第三产业(dì sān chǎn yè)。
(2) 试从三次产业的构成及其工业内部轻、重工业 所占比例两个方面,对该市 2001 年的产业结构(chǎn yè jié ɡòu)进行评价。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课件湘教版必修3
区 干季草木枯黄,一片衰败的景象
3.三幅图分别展示了农业区域、工业区域、商业区域的景观。三个区域 差异如下:
图 区域
地理景观
人口分布 主要产业
1-5 农业区域 山谷宽阔,田园风光 相对较少 农业
烟囱、楼房林立,道路
1-6 工业区域
人口集中 工业
纵横
人口密度
1-7 商业区域 建筑物高大密集
服务业
教材P4~5活动 提示 1.从交通运输的角度看,区域发展早期,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 状,还没有形成网络;区域发展中期,出现了铁路运输,交通运输线路 比较密集;区域发展晚期,交通运输线路形成网络并深入到区域的各个 部分。总之,交通运输线路由简单变为复杂,由线状发展成网络状。 从城市发展的角度看,区域发展早期为乡村地域,农业用地面积大;区 域发展中期,乡村地域发展为城镇地域,农业用地面积变小;区域发展 晚期,城市地域不断扩大,非城市用地转变为城市用地。
区域发 展时期
产业结构变化特点
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格 局
早期
农业经济占有相当大的 比重,第一产业所占比 重最大
一、三、二或一、二、 三
随着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工业经 二、一、三或二、三、
中期 济比重迅速上升,第二产业所占 一
比重最大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尤
其是服务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
晚期 增长速度逐渐超过第二产业。先
2.如表所示:
农业地区 工业地区
城市地区
人口分布特点
分散
相对密集
非常密集
产业分布特点
面状
点状或岛状 点状或岛状
以第一产业为 以第二产业 第二、三产业都
产业结构特点
主
为主
发达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章末整合提升课件湘教版必修3
2.如下表所示:
农业地区
工业地区
城市地区
聚集在工业区 聚集在居民区 人口分布特点 分散在乡村
及其边缘地带 和商业区附近
呈面状分布在 点状,分布在 点状,分布在 产业分布特点
乡村、小城镇 工业区、郊区 商业区、城郊
以第一产业为 以第二产业为 第二、三产业
产业结构特点
主
主
都发达
对外经济联系 不太密切 密切
二、区域发展阶段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与综合指标分别有哪些? 2.影响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其发展趋势是 什么? 3.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4.工业化阶段的区域空间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 5.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的区域产业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
三、区域发展差异 1.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地区有哪些方面的差异? 产生这些方面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2.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在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方面存在 哪些差异? 3.怎样对两个不同区域进行比较? 4.我国为什么要实施西部大开发?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意义是 什么?
城市化水平 密度较大,综合 小,综合经济实力较弱,
经济实力较强 发展滞后
社
比较发达,科技
科技、教育和
会
人员和技术工人 比较落后,人才缺乏
文化
因
集中
素
对外开放程度目前仍较
对外开放程度
低,但从实施西部大开
对外开放程度 高,吸纳外资能
发战略以来,积极加强
力强
对外联系
区域 影响因素
东部地区
中、西部地区
中国近代工业的发
4.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往往由某一自然资源、或便利的 交通位置、或人文资源(如技术)等一个或几个具有集聚作用的 优势因素吸引某产业或企业,从而形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增 长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表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制定了从沿海到沿长江、陇海— 兰新线,再到沿边境的全方位开放开发战略,在区域不平衡发展的 背景下,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出现了明显的对外开放差异。
程度 对外开 放程度 对区域 经济的 影响 东部地区 高,吸纳外资能力强 中、西部地区 低
区域开放程度高,有利于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 与发达国家开展经济、技术交流,从而提高本地企业的技术 和管理水平;有助于本地企业主动融入国际市场,及时把握 研发动态,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从而提高产品竞争力
一、四大地区的差异 1.四大地区 (1)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 (2)范围。
地 东北地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区 区 冀、京、津、鲁、苏、 内蒙古、陕、甘、宁、 范 晋、 豫、 皖、 黑、 沪、浙、闽、粤、琼、 青、新、渝、川、云、 围 鄂、湘、赣 吉、辽 港、澳、台 贵、藏、桂
二、南方与北方 1.划分界线:秦岭—淮河线。 2.区域差异
北 方 南 方 跨越暖温带、 中温带和 跨越亚热带及少部分热带地区, 寒温带,平原面积广阔, 热量丰富,水分充足,有色金属矿 森林、煤炭、石油、 产、生物资源、水力资源等相当 铁矿等资源丰富 丰富 我国主要的重工业地 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 区和能源基地 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 洪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 水土流失严重等 区地形破碎等 面临调整产业结构、 扩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 大对外开放、 改善生态 进,人地关系日趋紧张 环境等紧迫任务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 Nhomakorabea课 标 阐 释 1.能够在地图上 说出我国四大地 区的范围,了解其 划分依据,掌握四 大地区的发展差 异 2.能够说出南方 与北方的划分和 范围,掌握南方与 北方的差异、 限制 因素和发展方向 3.理解西部大开 发的战略意义
激
趣 诱 思
只有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的东北,你才能欣赏 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只有在河 汊纵横交织、湖荡星罗棋布的江南,你才能体会 到“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 你知道东北和江南的地理环境差异吗?这种地 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有何影响?
三、西部大开发 1.目的:缩小地区差距,加速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2.范围:包括西部地区的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3.区位分析 (1)优势资源:矿产资源、油气资源、水能资源、土地资源等。 (2)制约因素: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4.意义
缩小我国东部与西部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 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思考讨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宁夏银川召开西部地区鼓励 类产业目录研究制定工作座谈会。会议全面总结了西部地区鼓励 类产业目录研究制定工作的阶段性成果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继 续大力促进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积极推动西部地区基础 设施建设、进一步推动西部地区对内对外开放和东西合作交流等 方面,安排部署了当前及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 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哪些优势?有哪些制约因素?基础工作是 什么? 提示:西部地区的发展具有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和开展边境贸易 的地区优势;制约因素有基础设施差,人才、技术、资金匮乏等。 基础工作是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
探究一
探究二
(2)东部地区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试分析其原因。 提示:东部地区面向大海,具有海运优势,且地势平坦,地域联系便 捷;历史上,中国文化、经济、政治中心东移;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 首先在东部地区兴起,东部地区具有深厚的文化、经济和政治基础; 我国的改革开放首先从东部沿海地区开始,东部地区首先吸引外资, 外向型经济发展时间早、速度快。
探究一
探究二
四大地区的差异 主题活动 2017年7月工信部对全国将近3 000个县(市)(不包括市辖区)进行 综合评估,发布了县域经济100强。从百强县区域分布来看,东部地 区占76席,中部地区占15席,西部地区占8席,东北地区仅占1席。 结合材料探究: (1)我国四大地区自然条件不同,发展差异明显。东部地区、东北 地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中、西部地区第一产业在国民 经济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试分析形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 提示:中、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历史基础薄弱,因而经济发展 水平明显地落后于东部、东北部地区。
在下图中填注我国的四大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
提示:填注略。
2.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 (1)经济发展差异。
东部 地区 东北 地区 中部 地区 西部 地区 发展水平 发展成就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抓住国家改革开放的机遇, 改善投资环境,大力招商引资,取得迅猛发展 推进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在转方式、调结构、节 高 能减排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 改进基础设施,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采取 低 得力措施加速崛起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各方面建 设取得长足进步
东部:先进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 产业 结构 东北:以重化工业为主导 中、西部: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较大比重 东部:以轻型或综合型产业为主 工业结构 东北、西部:以重型工业为主 中部: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
(2)
(3)工业化差异。 ①东部地区、东北地区工业化进程快,而中、西部地区相对滞后。 ②东部地区工业产值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 ③东部地区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占相当大的比 重,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但在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仍然以 传统型工业为主体。 (4)城市化差异。 ①城市化水平: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远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 ②城市综合经济实力:东部地区显著高于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 的同类城市。
自然 优 条件 势 社会经 济条件 限制性因 素 面临问题
思考讨论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乡村四月》)当前,限制诗句描述区域发展的 因素是什么? 提示:诗句描写的是江南景象,它属于南方地区。因此,当前其限 制性因素有洪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地形破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