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辛亥革命导学案
第9课 辛亥革命 导学案(有答案)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9课辛亥革命一、学习目标1.识记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志士发动的武装起义的名称、领导人及影响。
2.掌握武昌起义的背景、过程,分析归纳其历史意义。
3.感受革命党人为国为民、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
二、自主预习1.1906年冬,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在江西湖南交界的发动武装起义。
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2.1907年,孙中山亲赴越南河内,与黄兴共同筹划领导,袭取镇南关。
3.1911年,湖北革命组织与,在同盟会的推动下,积极谋划起义。
4.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终结。
三、合作探究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扳倒了,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
人们之间不许称“大老爷”“老爷”“大人”,而改称为“先生”“君”“同志”等,不许府署官员坐轿。
有的从前颓废的青年向亲人表示:“中国革命成功了,我要做一个新中国的新人。
”(1)材料单元出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你认为材料中“中国革命成功了”的观点对吗?请说明理由。
四、随堂演练导学案1.在同盟会影响下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是()A.萍浏醴起义B.浙皖起义C.镇南关起义D.黄花岗起义2.武昌起义前,同盟会领导的规模最大的起义是()A.萍浏澧起义 B.浙皖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镇南关起义3.辛亥革命爆发前,同盟会所领导的一系列武装起义所起的共同作用是()A.基本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B.挫伤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积极性C.动摇清朝的统治基础,加速革命发展的进程D.扩大了革命派的群众基础4.20世纪初,导致同盟会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革命党人未发动和依靠群众B.发动武装起义的条件不成熟C.革命党人未提出明确的纲领D.武装起义的计划不周密5.下列说法符合辛亥革命爆发前武汉的史实有:①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快的发展;②出现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③反帝斗争不断高涨;④孙中山等革命党人进行了较长的起义准备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6.武昌起义依靠的主要力量是()A.资产阶级B.无产阶级C.湖北新军D.农民阶级7.武昌起义的客观有利时机是()A.20世纪初开展的收回利权的斗争B.湖北文学社和共进会的宣传、组织工作C.四川保路运动发展成反清的武装起义D.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8.下列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A.清朝湖北当局无力顽抗 B.革命党人筹划周密、完善C.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 D.立宪派改变策略乘机附和五、课后反思【答案】二、自主预习1.萍乡、浏阳、澧陵萍浏醴起义2.广西起义3.文学社共进会4.君主专制制度三、合作探究1.(l)变化:民主、平等意识增强。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是本学期的重要内容。
本课主要介绍了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辛亥革命的基本情况,认识到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从而加深对近现代史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辛亥革命这一课题的了解相对较为肤浅。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深入分析历史事件,掌握相关历史概念,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此外,学生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培养历史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及历史意义,掌握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的过程、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革命成果的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2.问题驱动法: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发挥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历史实物或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辛亥革命的基本情况,准备相关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辛亥革命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对辛亥革命的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革命的原因。
然后详细讲述辛亥革命的过程,让学生掌握革命的发展脉络。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讨问题,解决问题。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的意义》优质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的意义》优质教案教学目标- 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和意义- 掌握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教学准备- 课本《历史》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的意义》- PowerPoint演示文稿- 集体讨论和小组活动的材料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辛亥革命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扫除学生对辛亥革命的基本概念的困惑。
步骤二:研究辛亥革命的背景1. 通过讲解和讨论课本上有关辛亥革命的内容,使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起因和推动力。
2. 引导学生分析辛亥革命前中国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状况,分析人民追求民主和自由的强烈意愿。
步骤三:辛亥革命的意义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方面,并深入研究辛亥革命对该方面的影响,如政治、文化、教育、军事等。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步骤四: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1. 指导学生利用教材和其他资料,整理出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如推翻封建专制,建立共和国,开启中国现代化进程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辛亥革命对当代中国的意义和影响。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对辛亥革命的背景和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培养了他们对历史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同时,学生也认识到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增强了他们对国家历史和民族精神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课堂延伸鼓励学生阅读相关历史资料和文学作品,进一步了解辛亥革命及其影响,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同时,组织参观纪念辛亥革命的地点,增强学生的实地体验和感知能力。
注:此教案适用于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的意义》,请根据具体教材内容进行调整和完善。
新课标人教版第9课辛亥革命教案
第9课《辛亥革命》学案一、【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准确说出: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
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
2.通过看图,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
【重点与难点】重点:1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
理解同盟会建立的必要性、同盟会成立的历史条件和性质,掌握同盟会的革命纲领。
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如何评价辛亥革命二、【自主先学】(12分钟)(课件展示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读导入栏(小红字部分)明确辛亥革命的领导人、时间、。
2.仔细阅读课文正文部分,能在课本上标注掌握下列知识要点,思考完成下列问题:(1)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领导了那些起义?每次起义的时间、地点?明确每次起义的结果?(2)辛亥革命:1武昌起义时间:____年___月___日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2中华民国建立:时间______ 地点______。
3人物:推举______为临时大总统。
(3)历史意义:三、【展示点拨】(15分钟)(一)分组探究1.孙中山领导成立了哪些革命团体?是什么性质的?同盟会的成立有什么意义?2.你怎样理解同盟会的革命纲领?3.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和三民主义之间有什么关系?4.武昌起义是怎么爆发的?结果怎样?5.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什么政权?建立情况怎样?6.革命后来发生了什么变故,使其成果一夜间全部变色?7.你认为这场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了?能说出理由吗?8.从这场革命的结局中你得出什么启示?9.总结本课内容。
(二)展示点拨。
四、【知识整合】(5分钟)兴中会:1894年。
创建地点。
创建革命党时间:年,地点:。
纲领:“”同盟会影响:。
机关报:《》武昌起义:年10月10日。
原创1:第9课 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革命军军旗
由于起义计划泄露,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第八镇 工程营的革命党人提前起义。在熊秉坤等率领下,他们冲出营房, 奔向楚望台军械库,在守库士兵的配合下,迅速占领了楚望台军械 库。震动中外的武昌起义爆发了。
二、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
1911年,帝国主义国家指使清政府宣布了一条“铁路国有” 的法令,将本来已经交由中国民间商办的铁路的建筑权收回转交 给外国人。这一出卖国家利益的法令立即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 四川人民为了保住当时正在修建中的川汉铁路的建筑权而掀起激 烈的“保路运动”。四川总督强硬镇压“保路运动”,激起四川 人民更为强烈的反抗。清政府急忙抽调湖北的新军到四川去帮助 镇压,这在客观上造成了湖北守备空虚。湖北的革命组织文学社 与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利用有利时机,积极策划在武昌 起义。
经 过:黄兴在准备尚未就绪的情况下临时决定提 前举事。他亲率一百余名革命党人攻入两 广总督衙门,总督张鸣岐爬后墙逃走。革 命党人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苦战一昼夜。
结 果:失败。
4.黄花岗起义
这次起义中,喻培伦、林觉民等很多革命党人 壮烈牺牲。后来收殓烈士遗骨72具,合葬于城郊 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因此,这 次起义也被称作“黄花岗起义”。
……事虽不成,而黄 花岗七十二烈士轰轰烈烈 之概,已震动全球,而国 内革命之时势,实以之造 成矣。
——孙中山
探究研讨
黄兴
喻培伦
林觉民
徐锡麟
秋瑾
这些革命党人有什么样的精神值得人们学习?
追求真理、百折不挠, 前赴后继、浴血奋斗
革命者用鲜血在唤醒着祖国大地上更多的人们。 虽然屡战屡败,但每一次的战败都在扩大“三民主 义”的影响,在革命者前赴后继的呐喊中,终于迎 来了中国历史上一次翻天覆地的革命风暴——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辛亥革命》是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的第9课,主要讲述了辛亥革命的发生、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叙述,引导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过程,认识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理解辛亥革命对中国人民追求和进步的影响。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辛亥革命的背景、辛亥革命的过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清朝晚期的历史背景,对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等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辛亥革命的过程及其历史意义可能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加以深化。
此外,学生可能对历史事件的叙述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史料阅读和讨论,深入分析辛亥革命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2.认识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3.理解辛亥革命对中国人民追求和进步的影响。
4.提高学生的历史叙述和分析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辛亥革命的原因和过程。
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史料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史料,让学生深入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2.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辛亥革命的原因和影响。
3.案例教学法:以孙中山、袁世凯等历史人物为例,让学生了解他们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八年历史上册。
2.参考资料:辛亥革命相关的历史书籍、论文、纪录片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清朝晚期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等,从而引出辛亥革命的主题。
2.呈现(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辛亥革命的背景,如民族危机、民众疾苦等,然后详细讲述辛亥革命的过程,如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高潮与结局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辛亥革命的原因和影响。
第9课 辛亥革命 导学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
导学案
班级:姓名:座位号: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辛亥革命前的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和广州黄花岗起义,知道武昌起义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孙中山的评价,培养学生唯物史观和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探索真理的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先的集体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和广州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的成果及评价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评价
三、教学过程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二)武昌起义(辛亥革命)
1、时间:
2、主力军:
3、过程:三镇光复(武昌、汉阳、汉口)——成立政府——各省纷纷响应。
4、成果: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5、评价:
辛亥革命推翻了,宣告了
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的的,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八年级上册 人教版历史 第9课 辛亥革命 导学案
什么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三、拓展延伸
请思考,诸如武昌起义等革命活动中,表现出革命志士什么样的精神?
四、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武汉有“首义之城”的美誉,使武汉有如此美誉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C.戊戌变法D.黄花岗起义
2、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是()
A.安庆起义B.广州起义C.萍浏醴起义D.广西起义
吴起县第一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达标”导学案
课题
第9课辛亥革命
授课时间
累计课时
主备人
续朝霞
审核人
执教人
姓名
班级
学习目标
1、掌握革命志士奋斗的经过;2、了解辛亥革命的经过与历史意义;3、认ຫໍສະໝຸດ 辛亥革命在近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拓展延伸、当堂检测、课后作业)
教师:方法与策略
学生:收获与疑惑
3.安庆起义中牺牲的革命党人有()
A.黄兴B.赵声C.谭嗣同D.秋瑾
3、论述题
请你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次数
时间
等级
(二)武昌起义
1.,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谋划起义。起义的主要力量时倾向革命的。
2.,武昌城内新军革命党人首先起义,一夜之间,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随后,汉阳、汉口新军起义相应。,起义军成立,推举为都督。
3.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1、自主学习
(1)革命志士的奋斗
1.,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起义虽然失败,但的由此大振。
2.,光复会会员徐锡麟发动起义,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徐锡麟死难。革命党人,因歹徒告密,被捕遇难。
第9课 辛亥革命 学案
第9课辛亥革命学案
课堂导学
一、背景:
外伤:列强瓜分中国,中国严重;
内痛: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前人教训:改良主义()在中国行不通
三民主义:
1、时间:年10月10日
2、地点:湖北
3、影响:武昌起义胜利后,全国十几个省区相继宣布独立,史称“”
四、中华民国的成立
1. 时间:
2. 地点:
3. 临时大总统:
5. 性质:
五、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年2月12日皇帝下诏退位
2、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
六评价辛亥革命:
意义:1、推翻了的封建统治,结束了制度,建立民国;
2、使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不足:1、胜利的果实被窃取(袁世凯是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代表)2、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第9课 辛亥革命 教学设计
第9课辛亥革命【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义、广州起义、武昌起义;知道徐锡麟、秋瑾以及“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英雄事迹;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资料,让学生了解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通过历史史料的解读与分析,培养学生解读历史问题的能力,从而让学生全面的认识和看待历史事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革命烈士英雄人物事迹的讲述,让学生认识到中国人为民族独立、解放而不屈努力的奋斗精神,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重点】了解革命志士的奋斗历程和武昌起义【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请同学们回顾孙中山早期主要的革命活动生:1894年创立兴中会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905年8月创立同盟会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师:在这一政党的指引下,1895-1911年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发动多起武装起义,但1911年10月之前的革命大多以失败而宣告结束。
但对革命志士来说愈挫愈奋,再接再厉。
1911年10月将革命推向高潮。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狭义上的辛亥革命。
讲述新课:历史,不仅是一个时间概念。
它镌刻着昨日的奋斗,见证着今日的成就,昭示着明日的辉煌。
一个多世纪前的辛亥革命,石破天惊,扭转乾坤,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民族复兴的洪流,从此在神州大地奔涌向前。
师解释课题:广义:是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
狭义:是指发生于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
师展示材料:内忧外患,帝制飘摇材料: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
1900年,列强再次侵入北京。
各国军队在北京城划区驻扎。
要求所驻区域的所有中国人家必须悬挂占领国国旗。
一时间,中国的心脏插着的是八个国家的旗帜。
人类进入近代以来,还没有哪个国家曾遭受过如此的屈辱。
《第9课 辛亥革命》教案和课堂教学实录(附导学案)
《第9课 辛亥革命》教案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重点:广州起义、武昌起义。
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上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展现武昌起义情节的纪念性浮雕。
作为国家级的的纪念碑为何选择武昌起义这一历史事件呢?它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样的历史影响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辛亥革命,去感受那段火红的革命时期。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革命志士的奋斗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说一说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革命起义有哪些?结果如何?学生回答:2.教师强调:1906年的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起义虽然失败,但极大提高了同盟会的声望。
3.教师展示图片:《黄兴绝命书》《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提问:上述两幅图片展现了什么精神?与哪一次革命起义有关?学生回答:展现了革命党人视死如归、不怕牺牲的精神。
与黄花岗起义有关。
4.教师讲述:1911年4月,黄兴等发动起义,攻占两广总督衙门。
革命党人同清军展开激烈巷战,最终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
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目标导学二:武昌起义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问题:①武昌起义成功的有利条件?②武昌起义的简要过程?学生回答:①有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得到了同盟会的帮助;湖北新军倾向革命。
②简要过程:发动起义——夺取军械所——进攻总督衙门——武汉三镇光复——湖北军政府成立。
2.教师展示图片:《湖北军政府》《黎元洪》1911年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
请谈谈你对革命党人推举黎元洪为都督的看法?学生回答:说明革命潜伏者危机。
3.教师讲述: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展示《武昌起义和全国各省独立形势示意图》4.教师强调: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5.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讨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6.学生回答:略7.教师总结: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导学案(含答案)
第9课辛亥革命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 革命志士的奋斗1.萍浏醴起义(1)经过:1906年冬,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在江西湖南交界的萍乡、浏阳、醴陵发动武装起义,奋战一个多月后失败。
刘道一等在长沙遇害。
(2)影响: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起义虽然失败,但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2.浙皖起义:1907年夏,光复会会员徐锡麟在安庆发动起义,刺杀安徽巡抚恩铭。
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徐锡麟死难。
革命党人秋瑾在浙江绍兴准备策应,因歹徒告密,被捕遇难。
3.广西起义:1907年,孙中山亲赴越南河内,与黄兴共同筹划领导广西起义,袭取镇南关。
起义军奋战七昼夜,因弹药缺乏,最终失败。
4.黄花岗起义(1)准备:1910年, 孙中山同黄兴、赵声等人商讨在广州举行起义。
会后,孙中山赴欧美各国募集起义经费,黄兴到香港设立统筹部,作为起义的领导机关。
(2)经过:1911年4月,由于情况发生变化,黄兴在准备尚未就绪的情况下,临时决定提前举事。
他亲率一百余名革命党人攻入两广总督衙门,总督张鸣岐吓得爬后墙逃走。
终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
后来,将收敛到的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广州黄花岗,称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历史上也称这次起义为“黄花岗起义”。
(3)意义: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知识点2 武昌起义5.背景(1)1911年,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积极谋划起义。
(2)10月初,共进会负责人孙武等在汉口租界制造炸弹,不慎爆炸,起义计划泄露。
清政府到处搜捕革命党人,形势非常紧迫。
6.起义主力: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
7.经过(1)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
一夜之间,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
随后,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2)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
广东省信宜市怀新中学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三单元第9课辛亥革命(无答案)
第三单元第9课辛亥革命【课标要求】了解武昌起义,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学习目标】1、知道革命志士的奋斗、辛亥革命的经过、意义。
2、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感受革命志士不怕牺牲、以民族危亡为己任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辛亥革命的经过、意义学习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预习导学】(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在书本上做上标记。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1. 萍浏醴起义:1906 年冬,由________、蔡绍南在江西湖南交界的萍乡、浏阳、醴陵发动。
这次起义是________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起义虽然失败,但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2. 安庆起义:1907 年夏,由________在安庆发动,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徐锡麟死难,革命党人________在浙江绍兴准备策应,因歹徒告密,被捕遇难。
3. 广西起义:1907 年,由孙中山与黄兴共同筹划领导,因弹药缺乏,最终失败。
4. 黄花岗起义(1) 时间、主要领导人:1911 年4 月,________。
(2) 结果:失败。
(3) 烈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意义: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二、武昌起义1. 爆发:________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
2. 结果: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
随后,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10 月11 日,起义军成立___________,推举________为都督。
到11 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_____________”。
3. 意义:进步性:辛亥革命推翻了______ __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___________制度的终结。
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________ ___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______ _解放,打开了的闸门。
八年级上学期第9课 辛亥革命 同步学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同步精品学案第9课辛亥革命【核心素养】唯物史观:通过了解革命党人的奋斗过程,体会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缔造共和的伟大意义。
时空观念:识读《武昌起义和全国各省独立形势图》,了解武昌起义的过程。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萍浏醴起义,安庆、绍兴起义,黄花岗起义等革命志士的武装斗争,感悟革命党人为国为民、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
【知识梳理】一、革命志士的奋斗1.完善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事件时间领导人结果萍浏醴起义1906年刘道一、蔡绍南失败,但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安庆、绍兴起义1907年徐锡麟、秋瑾徐锡麟死难,秋瑾被捕遇难广西起义1907年孙中山、黄兴袭取镇南关,最后失败黄花岗起义1911年孙中山、黄兴、赵声虽然失败,但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2.“是役也”是孙中山对哪一事件的评价?该事件有何意义?(1)事件:黄花岗起义。
(2)意义: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3.“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指的是武昌起义取得胜利。
二、辛亥革命1.填写完善武昌起义的经过。
武昌新军工程营起义→夺取军械库→攻占总督衙门→占领武昌城→攻占汉口、汉阳→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2.试从政治、思想方面说明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理由。
(1)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2)思想: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思想指引:辛亥革命结束的是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不是封建制度。
【课堂训练】1.史学家对辛亥革命有成功论、失败论、妥协论等不同的评价。
以下史实能佐证“成功论”的是()A.临时政府承认一系列不平等条约B.清朝260多年的统治宣告结束C.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D.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2.1911年冬《职官录》收录的全国各省州县地方行政长官中完全没有本省籍为官者,但辛亥革命后,绝大多数省份都出现了众多本省籍的地方行政长官。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辛亥革命》导学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辛亥革命》导学案辛亥革命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辛亥革命的背景、经过及其意义。
【导学目标】1.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导火索;2.掌握辛亥革命的经过;3.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影响。
【导学过程】一、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导火索1.辛亥革命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其背景是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状况急剧恶化、民族危机逐渐加深的条件下,中国共和党和其他革命党派的积极活动。
2.辛亥革命的导火索是中日甲午战争和戊戌变法的失败。
甲午战争后,清朝政府陷入腐败,国力衰弱。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次垂直变革,但受到保守势力的阻挠,终告失败。
二、辛亥革命的经过1.组织策划:在南京筹建革命军和参谋部,并与各地革命党派开展合作。
2.武装起义:华盛顿舰事件成为辛亥革命武装起义的导火索,革命党通过起义夺取武汉、南京等重要城市。
3.宣布辛亥革命胜利:革命党召开临时大总统府会议,宣布辛亥革命胜利,民国成立。
三、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影响1.开启新民主主义革命:辛亥革命打破了封建帝制的束缚,宣告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终结,开启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2.确认共和:辛亥革命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实现了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的转型。
3.掀起救国运动:辛亥革命直接或间接地引发了各地的保皇、反清和革命起义,推动了进步革命力量的壮大和社会进步的探索。
4.打破列强对中国的控制:辛亥革命削弱了列强在中国的影响力,为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彰显反帝反封建的特征:辛亥革命在具体内容上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反对封建制度的革命,成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里程碑。
【导学小结】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导火索,掌握了辛亥革命的经过,认识了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影响。
【拓展延伸】请同学们思考:如果没有辛亥革命的胜利,现代中国会是什么样子呢?如果没有辛亥革命的胜利,现代中国会是一个面目全非的国家。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 辛亥革命导学案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9课《辛亥革命》导学案★探求新知一、寻访革命志士的奋斗足迹起义名称起义时间领导人员起义规模持续时间结果或意义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义黄花岗起义【分享交流】(小组代表发言)【问题探究】一:革命精神学习借鉴材料一:黄兴《绝命书》材料二:林觉民《与妻书》材料三:方声洞《禀父书》●阅读材料,说说这些革命dang人有什么样的精神值得人们学习?二、感悟武昌起义的首义精神【自主学习】了解起义爆发的过程起义时间:领导人员:起义规模:持续时间:结果及意义:【问题探究】二:分析起义胜利的原因材料一:“湖北新政”组图(1)从以上材料可见,此时的武汉发生了什么变化?材料二:“湖北革命团体”表格(2)晚清湖北革命团体的活动对武汉有怎样的影响?【问题探究】三:感悟武昌首义的精神材料一:《武昌首义》节选感知到了什么情况: 感悟到了什么精神: 材料二:阳夏保卫战感知到了什么态度: 感悟到了什么精神: 材料三:“武昌起义”大事记感知到了什么结果:感悟到了什么精神:三、理解辛亥革命的深刻意义【知识普及】了解辛亥革命的概念狭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年)的()起义广义:指19世纪90年代到1912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建立”而进行的一系列革命活动。
【问题探究】四: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材料一:武昌起义后形势图(1)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带来怎样的直接影响?材料二:辛亥革命后,我国出现了两大时尚……材料三:中华民国建立后,民国政府颁布法令……(2)革命的成功又带来了哪些深远的影响?★巩固练习1、湖北省武汉市是闻名中外的“首义之城”,漫步在阅马场附近,看到“首义路”“首义广场”“首义公园”等地名,会让我们联想到()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秋收起义2、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
这里的“政治上的大解放”是指()A.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专制制度B.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归纳小结。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教材,主要介绍了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掌握辛亥革命的过程,以及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插图、文字、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辛亥革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着模糊的认识,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深化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分析、归纳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掌握辛亥革命的过程,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辛亥革命的认识,理解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影响。
2.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成功与不足之处,以及辛亥革命对中国的历史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入理解辛亥革命的过程和影响。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辛亥革命的成功与不足之处,让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辛亥革命。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
2.课件:制作与本节课相关的内容课件。
3.视频:准备与辛亥革命相关的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资料,简要介绍辛亥革命的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辛亥革命的过程。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辛亥革命的成功与不足之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汇学校八年级历史第9课导学案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日期:编制:审核:
编号:课题:第9课辛亥革命
【学习目标】
1、知道革命志士的奋斗、辛亥革命的经过、意义。
2、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感受革命志士不怕牺牲、以民族危亡为己任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辛亥革命的经过、意义
学习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预习导学】(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在书本上做上标记。
)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1. 萍浏醴起义:1906 年冬,由________、蔡绍南在江西湖南交界的萍乡、浏阳、醴陵发动。
这次起义是________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起义虽然失败,但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2. 安庆起义:1907 年夏,由________在安庆发动,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徐锡麟死难,革命党人________在浙江绍兴准备策应,因歹徒告密,被捕遇难。
3. 广西起义:1907 年,由孙中山与黄兴共同筹划领导,因弹药缺乏,最终失败。
4. 黄花岗起义
(1) 时间、主要领导人:1911 年 4 月,________。
(2) 结果:失败。
(3) 烈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意义: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二、武昌起义
1. 爆发:________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
2. 结果: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
随后,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10月11 日,起义军成立___________,推举________为都督。
到11 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_____________”。
3. 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________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___________制度的终结。
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___________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_______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合作探究】(小组团结协作完成探究问题,小组汇总并展示质疑。
)
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其中最伟大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巩固训练】
1. 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反清武装起义是()
A。
安庆起义 B。
萍浏醴起义
C。
黄花岗起义 D。
广西起义
2.“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是她的豪迈诗篇。
安庆起义后,她在浙江绍兴领导革命党人发动起义,她是()
A。
孙中山 B。
黄兴 C。
秋瑾 D。
徐锡麟
3.1907 年,与孙中山共同策划领导广西起义的是( )
A。
黄兴 B。
刘道一 C。
宋教仁 D。
徐锡麟
4. 黄花岗起义发生于哪一年()
A.1906 年
B.1907 年
C.1910 年
D.1911 年
5. 武汉市的“首义路”“首义广场”“首义公园”等名称中的“首义”指的是()
A。
金田起义 B。
三元里人民抗英
C。
武昌起义 D。
义和团运动
6.1911 年 10 月 10 日晚,武昌的革命党人率先冲出营房,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
这次起义的主力是()
A。
农民 B。
工人
C。
新军 D。
学生
7. 辛亥革命爆发后,独立浪潮迅速席卷全国,
右图中首先脱离清政府独立的是()
A。
a省
B。
b省
C。
c省
D。
d省
8. 武昌起义成功后,湖北军政府成立,被推举为都督的是()
A。
瑞徵 B。
孙中山 C。
孙武 D。
黎元洪
9. 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道路上的“量变”,辛亥革命则是一次“飞跃”。
这里的“飞跃”是指辛亥革命()
A。
推翻了封建制度
B。
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C。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D。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10. 右图形象地反映与辛亥革命有关的历史,
对它的含义理解准确的是()
①辛亥革命是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
②2016 年是孙中山诞生 150 周年
③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④辛亥革命要推翻民族、民权、民生三座大山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11. (2016. 四川自贡中考)某校有几位同学在学习完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后,表达了各自对这场革命的看法。
其中观点错误的是()
A。
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C。
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D。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