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辛亥革命导学案

合集下载

《辛亥革命》导学案

《辛亥革命》导学案

辛亥革命(学案)学习目标:【识记】民主革命宣传家、兴中会、同盟会、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袁世凯篡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深刻原因、中华民国的资产阶级政府性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辛亥烈士的英雄事迹、孙中山先生屡败屡战的革命精神,认识到中国的进步趋势不可阻挡重点难点【重点】革命爆发的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难点】袁世凯篡权、辛亥革命的局限性过程与方法分析归纳,中外对比深化认识知识结构一、背景经济基础:时间:阶级基础:地点:兴中会人物:思想准备:入会誓词:性质:组织准备:时间:地点:人物:同盟会政治纲领:机关刊物:性质:影响:二、武昌起义及革命的发展1、导火索:2、时间:3、发展:武昌起义三、中华民国的建立及《临时约法》的颁布时间: 临时大总统: 首都: 国旗:1、 2、3、4、意义: 四、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清政府袁世凯帝国主义列强五、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内容革命阵营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摘录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二十九条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

以总员四分三以上出席得票满投票总数三分二以上者为当选。

第三十条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三十四条临时大总统任免文武职员,但任命国务员及外交大使公使须得参议院之同意。

第三十五条临时大总统经参议院之同意,得宣战媾和及缔结条约。

第四十三条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

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第五十一条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材料二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

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草草收场。

材料三辛亥革命后,民众都把辫子看成是甘心作清朝奴隶的标志,纷纷自行剪去;当时流行的服饰:中山装、西装、领带、皮鞋---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问卷“崇拜的人物”统计表序号崇拜的人数被崇拜的人物1 157 孔子2 61 孟子3 17 孙中山4 11 颜渊5 8 诸葛亮、范仲淹6 7 岳飞7 6 王守仁8 4 大禹、陶侃、朱熹、华盛顿等9 3 程德全10 2 苏轼、康有为、袁世凯等11 1 伯夷、周公、苏秦、张仪、秦始皇、张良、萧何、韩信、司马迁、马援、班超、韩愈、司马光、程颐、徐光启、顾宪成、史可法、曾纪泽、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马丁-路德、培根、卢梭、梁启超、武训、安重根等12 23 无崇拜者甲:中小学生崇拜孙中山、华盛顿,说明辛亥革命后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

第19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

第19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
(一)教学重难点
1.辛亥革命背景的深入理解:学生对晚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了解较为肤浅,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这一时期的矛盾和危机,从而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2.辛亥革命过程的多维度解读:辛亥革命涉及多个阶段和众多历史人物,学生容易混淆。教师应帮助学生梳理事件发展脉络,分析各个阶段的特点和关键人物的作用。
2.各小组在讨论过程中,要求每个成员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形成小组共识。
3.教师在各小组讨论过程中给予指导,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
4.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如选择题、简答题等,检测学生对辛亥革命相关知识点的掌握。
2.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练习题,教师及时批改并给予反馈。
3.教师针对学生答题中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辛亥革命背景、过程、历史意义等方面的知识。
2.强调辛亥革命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地位,以及它对后世的影响。
3.提醒学生关注课后作业,布置阅读史料、思考题等,巩固课堂所学。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史料阅读、图片观察、问题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从历史事件中提取有效信息;
3.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对辛亥革命进行深入探讨,形成自己的见解;
4.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时,可能缺乏系统的方法和深入的思考,教师应引导他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分析;
3.学生对于辛亥革命所蕴含的价值观和民族精神可能理解不够深入,教师需通过生动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辛亥革命导学案

辛亥革命导学案
(3)组织:①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________,然后华兴会、光复会等相继建立。②1905年,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________在东京建立。
(4)军事:中国同盟会发动了________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了革命高潮。
(5)时机:1911年四川________,造成湖北防务空虚。
材料一: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人吴玉章曾说过“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一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做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做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做疯子。”
材料二:经过辛亥革命,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有了提高,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他们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
三、质疑探究
有人说辛亥革命胜利了,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还有人说辛亥革命在欢呼声中失败了。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
四、构建知识框架
五、检测巩固
1、中国同盟会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这主要是指()
A.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形成
B.积极发动人民参加革命
C.与保皇派展开激烈论战
D.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和纲领
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她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同年7月15日,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秋瑾说:“怕死不出来革命。革命需要流血,如今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临刑前,她“坚不吐供”,只写下了“秋风秋雨愁煞人”七字。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D.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六、拓展应用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导学案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导学案

第19课辛亥革命(学案)1.了解辛亥革命建立的背景及过程。

2.理解辛亥革命的建立对于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条件1.原因:《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进行“自救”,这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中国才有希望。

2.条件:(1)经济、阶级: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2)组织、思想:孙中山成立兴中会,走上了革命道路;1905年8月20日,创建了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成为中国同盟会的纲领 ,并在《民报》发刊词中提出“三民主义”。

(3)实践:以广州黄花岗起义为代表的多次反清武装起义,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

(4)群众: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使不少立宪派人士认识到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立宪,转而支持革命。

(5)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发展成武装起义后,清政府抽调部分湖北新军入川镇压,湖北兵力空虚。

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历程1.开始: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起义军很快控制了武汉三镇,并成立湖北军政府,推黎元洪为都督。

2.发展:武昌起义胜利后的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14个省和上海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3.高潮:(1)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任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2)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清王朝结束。

(3)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4.失败:1912年2月15日,南方的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成果落到袁世凯手中。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评价1.性质: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2.意义(功绩):(1)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9课 辛亥革命【学案】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9课 辛亥革命【学案】

[学习主题/课时]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共2课:19、20)[课标要求]1.8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第19课辛亥革命[学习目标]【唯物史观】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理论,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认识辛亥革命的成果。

【时空观念】运用历史地图从时空上把握武昌起义后全国响应革命的具体情况,说明清政府的统治已土崩瓦解。

【史料实证】通过了解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辛亥革命是一次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历史解释】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运用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辛亥革命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概括辛亥革命的特点、意义。

【家国情怀】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是无数仁人志士用鲜血换来的,从中感悟辛亥革命所反映的爱国主义精神。

[必备知识]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1、清末新政目的:《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清政府内外交困,试图通过改革来挽救其统治;以改革遏制革命。

措施:编练新军;奖励实业,1903 年设立商部;废除科举,兴办学堂、派遣留学生;改革官制,整顿吏治。

影响:编练新军培养了反清军事力量;奖励实业发展了资本主义,资产阶级壮大,成为革命的领导力量和阶级基础;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培养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为革命思想的接受者传播者。

例示1:(2018年海南卷8)1903年,上海一些新式学堂学生剪发辫,江浙许多城市青年加以效仿,他们在发辫四围留短发,覆于额头,与道教人物刘海蟾的发式相似,故得名“前刘海”。

“前刘海”并没有剪掉发辫,官府仍视为大害,严令禁止。

这表明当时江浙地区A.道教的地位被否认B.扫除封建陋习成为潮流C.官府反对政治革新D.革命思潮影响社会习俗答案:D。

例示2: (2013全国高考1卷45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人教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辛亥革命导学案设计

人教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辛亥革命导学案设计

试题参考答案
1——5 BAABA 6——10BDCCA
11、背景: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深;内忧外患;西方近代民族观念的传入资产阶级各派论战,促进民族观念的形成和传播;孙中山等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

12、(1)①政治上,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确立了共和政体,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民主精神的临时约法。

(2分)
②经济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或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2分)
③思想上,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2分)
(2)材料一认为民国的建立为中国社会带来了重大变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
影响。

(2分)
材料二认为民国在中国缺乏根基,失败是必然的。

(2分)
(3)理解:①共和政体符合时代潮流,辛亥革命的失败不能说明共和政体的失败。

(2分)②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软弱的民族资产阶级照搬西方模式,没有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救亡道路(或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人民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2分)。

第19课 辛亥革命 导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9课 辛亥革命 导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9课辛亥革命学习目标1.识记立宪运动、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从时空观念角度理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发展的历程。

2.能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理解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

学习重点: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意义学习难点:新旧三民主义预习案学法指导:先用15分钟的时间精读教材P108-P112,完成导学问题,把答案在课本上画下来。

导学问题:知识点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1.清末新政(背景、内容、结果)?2.孙中山的革命斗争(兴中会、同盟会)?3.预备立宪清末(过程、结果)?知识点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1.保路运动2.武昌起义(过程、意义)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时间、内容、性质)?知识点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性质2.意义3.局限【知识运用】1.清末新政主要内容包括。

①改革官制②编练新军③倡导创办工商企业④推行教育改革2.孙中山首先举起了反清革命的旗帜。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在檀香山组织,走上革命的道路。

,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创建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①1894年11月②1905年8月③中国同盟会④兴中会3.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成为中国同盟会纲领。

在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首次提出,,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4.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1911年5月,清政府组织“”。

①皇族内阁②预备立宪③钦定宪法大纲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际上确立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性质的重要文件。

①责任内阁制②资产阶级共和国6.1911年10月10日晚,革命力量雄厚的新军工程第八营打响了第一枪。

1912年1月1日,在南京成立,宣誓就任第一人临时大总统。

新的共和政体就此产生。

7.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①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②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

2019《辛亥革命》导学案精品教育.doc

2019《辛亥革命》导学案精品教育.doc

《辛亥革命》导学案一、课程标准: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及评价,辛亥革命推动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表现以及对辛亥革命的评价。

【教学难点】辛亥革命推动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表现以及对辛亥革命的评价。

三、课前预习:1.了解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以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清帝退位、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并迁都北京。

2.完成学案填空四、基础知识梳理(一)武昌起义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资产阶级领导的__________应运而生。

_____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________,在中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提出了“__________”的口号。

2.1905年,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在东京成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_________,推举孙中山为总理。

3.1911年4月,在广州发动的_______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最大规模的一次武装起义,虽然失败了,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月,在四川爆发的_________为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武装起义,提供了有利时机。

4.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起义,占领武昌,成立____________。

武昌起义得到歌声的响应,到11月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二)中华民国的成立1.1912年,___________在南京宣告成立,___________为临时大总统,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以_______________为主体的政府。

2.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____________》,这是中国历史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它从法律上宣告了________________的灭亡和_________________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第19课 辛亥革命 导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9课  辛亥革命  导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六单元第19课辛亥革命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唯物史观:通过学习,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理解认识辛亥革命的成果及思想实践的特点;通过辛亥革命后革命的困局、革命的破局感悟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2、时空观念:运用历史地图从时空上把握武昌起义后全国响应革命的具体情况,说明清政府的统治已土崩瓦解。

3、史料实证:运用文献史料及后人研究评论性材料,解读印证辛亥革命的特点、意义,阐述辛亥革命的发生与帝制的终结、建立民国的艰辛。

4、历史解释: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辛亥革命是一次更具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理解历史解释具有时代性、主观性,历史认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5、家国情怀:通过学习,认识辛亥革命所反映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重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多角度认识辛亥革命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二.课型及课时安排新授课,一课时三.自学自导1.阅读第19课,梳理本课所讲的知识点。

2.用双色笔重点圈划清末新政的内容、兴中会与同盟会的成立时间、三民主义的内容、武昌起义的时间、清帝退位时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时间与内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 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出辛亥革命的历程。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阅读上述材料,回答,孙中山的目标是什么?突驾(超越)日本,无疑可也·······“十年、二十年之后不难举西人之文明而尽有之,即或胜之焉,亦非不可能之事也。

----- 孙中山(1905在东京中国留学生欢迎大会的演说)1.孙中山的目标是什么?2.两幅图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面临怎样的社会状况?3.预备立宪根本目的是什么?资产阶级态度发生了什么转变?签署《辛丑条约》(1901)4观看材料: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要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辛亥革命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统编版》

《辛亥革命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统编版》

《辛亥革命》导学案导语:《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革命,标志着中国封建帝制的覆灭和共和制度的建立。

本次导学案将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认识和批判思维。

一、导学目标:1. 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和导火索;2. 掌握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和影响;3. 能够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深遥影响。

二、导学重点:1. 辛亥革命的起因和背景;2. 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3. 辛亥革命的影响和意义。

三、导学过程:第一步:导入通过图片、视频或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向学生展示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进修辛亥革命的起因和背景1. 讲解辛亥革命的起因:清朝政治腐败、外国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加重等;2.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组探讨辛亥革命的起因,并撰写小结报告;3. 观看视频资料:观看相关视频,加深对辛亥革命起因的理解。

第三步:进修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1. 讲解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武昌起义、南北议和、临时政府扶植等;2.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辛亥革命中的重要人物,演绎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3.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设计展板或PPT进行展示。

第四步:进修辛亥革命的影响和意义1. 讲解辛亥革命的影响和意义:推翻封建帝制、建立共和制度、开启中国近代化经过等;2. 教室讨论:组织学生就辛亥革命的影响和意义展开讨论,激发学生思考;3. 撰写读后感:要求学生撰写关于辛亥革命影响和意义的读后感,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能力。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辛亥革命》相关历史事件和人物;2. 撰写一篇关于辛亥革命的读后感或心得体会;3. 完成一份关于辛亥革命的思维导图或PPT。

五、评判方式:1. 教室表现:包括参与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的表现;2. 作业成绩:包括背诵内容、写作内容和设计作品等的评判。

六、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进修,寻找更多关于辛亥革命的资料并进行深入钻研;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走进历史处所感受辛亥革命的氛围;3. 开展辛亥革命主题的文化活动,如演讲比赛、展览等。

《辛亥革命》导学案

《辛亥革命》导学案

《辛亥革命》导学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义、广州起义、武昌起义;知道徐锡麟、秋瑾以及“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英雄事迹;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资料,让学生了解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通过历史史料的解读与分析,培养学生解读历史问题的能力,从而让学生全面的认识和看待历史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革命烈士英雄人物事迹的讲述,让学生认识到中国人为民族独立、解放而不屈努力的奋斗精神,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重点难点】重点:广州起义、武昌起义。

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上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展现武昌起义情节的纪念性浮雕。

作为国家级的的纪念碑为何选择武昌起义这一历史事件呢?它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样的历史影响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辛亥革命,去感受那段火红的革命时期。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革命志士的奋斗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说一说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革命起义有哪些?结果如何?学生回答:时间领导者起义06刘道一、蔡绍南萍浏醴起义07徐锡麟、秋瑾安庆起义07孙中山、黄兴广西起义教师强调:1906年的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次武装起义。

起义虽然失败,但极大提高了同盟会的声望。

教师展示图片:《黄兴绝命书》《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提问:上述两幅图片展现了什么精神?与哪一次革命起义有关?学生回答:展现了革命党人视死如归、不怕牺牲的精神。

与黄花岗起义有关。

教师讲述:1911年4月,黄兴等发动起义,攻占两广总督衙门。

革命党人同清军展开激烈巷战,最终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

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目标导学二:武昌起义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问题:①武昌起义成功的有利条件?②武昌起义的简要过程?学生回答:①有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得到了同盟会的帮助;湖北新军倾向革命。

②简要过程:发动起义——夺取军械所——进攻总督衙门——武汉三镇光复——湖北军政府成立。

纲要上第19课 辛亥革命 教案

纲要上第19课 辛亥革命 教案

第19课辛亥革命【课标要求】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2.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

【学习目标】1.通过了解清末新政的改革措施理解改革的作用,通过史料理解三民主义的内涵和三民主义与十六字纲领的关系。

(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2.通过时间轴梳理清末新政和辛亥革命的进程。

(时空观念)3.感悟革命党人为国牺牲,英勇奋斗的精神。

(家国情怀)【学习重难点】重点:通过史料理解三民主义的内涵和三民主义与十六字纲领的关系。

难点:感悟革命党人为国牺牲,英勇奋斗的精神。

【学习过程】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1、清末“新政”(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人民逐渐认识到应当推翻清政府。

(2)根本目的:维护统治。

(3)直接目的:平内乱、消外患。

(4)动机:反动。

(5)内容(6)客观影响: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经济条件和阶级条件。

2.民主革命的兴起和发展(1)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①思想武器:天赋人权、自由平等③两个中心:东京、上海④三个思想家:邹容、陈天华、章太炎(2)民主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①兴中会的创立时间:1894年创立人:孙中山地点:美国檀香山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入会誓词是:“驱除跪虏,恢复中国,建立合众政府。

” 目标: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同盟会成立前后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②同盟会的建立A、时间:1905年8月B、地点:日本东京C、成员组成: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员D、政治纲领::“驱除鞍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E、主要领导人:孙中山、黄兴F、机关刊物:《民报》G、性质: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H、意义: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3.预备立宪(1)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

立宪派成立了预备立宪公会,积极推进立宪运动。

(2)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作为制定“宪法”的准备。

第19课 辛亥革命 导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9课 辛亥革命 导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9课辛亥革命学案姓名:班级:日期:【学习要求】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2.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

【自学测评】1.阅读教材,把握时空定位,完成时间轴。

2.阅读教材P108历史纵横,明确清末新政的内容方面内容政治军事经济教育3.阅读教材P110,了解辛亥革命的经过。

【合作探究】合作探究一:结合教材P108-109,假如你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医生团,在为中国做革命手术前,需做哪些准备?组织准备理论准备军事准备合作探究二:材料一:吴玉章指出,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谁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

1913年6月。

袁世凯命令学校恢复祀孔。

尽管这还只是帝稍复滔之先声,可就在通令一发表,即立即遭到人民的反对……张勋复辟的消息传出后,“全国民情,莫不反对”,“来电反对,高可盈尺”。

材料二: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立实业部,各省成立实业公司;废除清朝苛捐杂税。

——南京临时政府采取措施材料三:材料四: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有效;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偿还之责,不变更其条件;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个人种种之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

——孙中山《告各友邦书》节选(1912.1)结合材料以及教材P112,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本课小结】根据所学,画出本课的思维导图。

【达标测评】一、选择题1.有不少学者认为,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均为清政府的自救运动。

上述历史事件的共同点是( )A.均主张“中体西用”B.自救未成却促进社会进步C.未能触及政治制度D.以政治制度的改革为核心2.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其“民权主义”的内涵是A.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B.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C.进行社会革命,实行“耕者有其田”D.暴力推翻清王朝的统治3.下图是《清帝退位诏书》,这一实物资料充分佐证了辛亥革命推翻了( )A.资本主义B.封建制度C.封建帝制D.帝国主义4.“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中国人的思想也由此而获得了一次巨大的解放。

第19课+辛亥革命【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9课+辛亥革命【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9课辛亥革命(学案)【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历史局限性。

【学习目标】(1)通过文字材料和相关图片,指导学生观察、阅读,分析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认识20世纪初的历史背景,培养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一级目标)(2)能够运用历史地图、时间轴从时空了解武昌起义的基本过程以及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学生的时空观念;(一级目标)(3)通过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体内容的分析,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其性质和反封建的重大意义,以及为了防止袁世凯专权、制定责任内阁制是多方面博弈的结果,展现出历史的复杂性;(二级目标)(4)通过相关史料的解读,全面客观分析辛亥革命的结果,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宣告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终结,但革命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

对于这样的结果,通过相关史料进行分析,使学生避免从单纯的“阴谋论”解读,而是能够看到历史的复杂性。

(三级目标)(5)通过文字材料和图片分析辛亥革命的影响,重点说明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但是对于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绝不是一两场革命就能推翻的,据此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性,引导学生联系和思考后续的历史,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三级目标)一、辛亥革命的背景1、阅读材料,分析辛亥革命的背景材料一清末新政、预备立宪的主要内容清末新政:①改革官制,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新设商部、学部和巡警部等中央机构;②编练新军,拟在全国编练新军36镇,并要求各省设立督练公所;③倡导创办工商企业,颁布了一系列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办法;④推行教育改革,废除科举,兴办学堂,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学校制度。

预备立宪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

立宪派成立了预备立宪公会,积极推进立宪运动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作为制定“宪法”的准备,核心精神是“大权统于朝廷”1911年撤销军机处,改设内阁,任庆亲王奕劻为内阁总理大臣,阁员十三人,满族占九人,其中皇族又占七人材料二1905至1908年四年间,新设资本万元以上厂矿238家,资本额6121.9万元,较上次高潮增长三倍以上。

第19课《辛亥革命》学案

第19课《辛亥革命》学案

第19课辛亥革命【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

【学习重点】辛亥革命的背景、意义【学习难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夯实基础】一、辛亥革命的背景1.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社会矛盾急剧激化。

清政府为了延续统治,开始了一系列的对内改革。

2.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清末新政(又称庚子新政、庚子后新政,民国称遮羞变法,香港称晚清改革,日本称光绪新政),是清朝末年的一场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运动,也是中国现代化的重大事件之一。

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也为辛亥革命的兴起提供了准备条件皇族内阁:内阁总理大臣奕劻(庆亲王,宗室)内阁协理大臣那桐(满)徐世昌(汉)民政部大臣善耆(肃亲王,宗室)度支部大臣载泽(镇国公,宗室)海军部大臣载洵(郡王,宗室)农工商部大臣溥伦(贝勒,宗室)理藩部大臣寿耆(宗室)陆军部大臣荫昌(满)法部司法大臣绍昌(宗室)外务部大臣梁敦彦(汉)学部学务大臣唐景崇(汉)邮传部大臣盛宣怀(汉)思考:内阁成员的构成说明了什么?3.三民主义——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内容:评价:积极: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局限:但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没有将整个封建主义作为斗争对象;未提出彻底土地革命纲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4、四川保路运动 1911年5月9日,清廷宣布“铁路国有”,强行收回民间集资自办的铁路,并出卖给四国银行团。

1911年5月—10月,民间抗议不断,发起四川保路运动,湖北新军入川镇压保路运动为革命提供了机遇二、辛亥革命进程1、武昌起义时间:主力:结果:成立湖北军政府,为都督。

2、中华民国的建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就职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辛亥革命》 导学案

《辛亥革命》 导学案

《辛亥革命》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2、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3、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和历史思维。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和条件。

(2)理解三民主义的内涵及其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

(3)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难点(1)分析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2)理解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三、知识梳理(一)辛亥革命的背景1、民族危机加深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清政府对外妥协投降,对内镇压人民的反抗,统治危机日益加深。

3、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1)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2)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逐渐觉醒,要求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民主政治。

4、思想基础(1)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如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

(2)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二)辛亥革命的经过1、组织准备(1)兴中会:1894 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成立兴中会,这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2)同盟会:1905 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这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起义爆发(1)黄花岗起义:1911 年 4 月,黄兴领导的黄花岗起义,虽然失败,但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2)武昌起义:1911 年 10 月 10 日,武昌起义爆发,取得胜利,随后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3、中华民国成立1912 年 1 月 1 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4、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内容: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等。

(2)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三)辛亥革命的结果1、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1)原因:袁世凯掌握着北洋军,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帝国主义列强的支持;革命阵营内部的妥协。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9课辛亥革命 学案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9课辛亥革命 学案

第六单元 第19课 辛亥革命【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

【教学重难点】1、重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建立的过程。

2、 难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一、呼唤共和——辛亥革命之由材料一:1、思考:材料1表明辛亥革命发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材料二: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的速度为15%。

这促使中国资产阶级真正形成一个独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利用商会有组织的参与地方或全国性的经济与政治活动。

材料三:吾幸夫吾同胞之得卢梭《民约论》、孟德斯鸠《万法精理》、弥勒约翰《自由之理》、《法国革命史》、美国《独立檄文》等书译而读之也。

是非吾同胞之大幸也夫! 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

——邹容《革命军》2、思考:材料2、3为辛亥革命的发生做了什么准备?材料四:材料四:3、(1)材料3为辛亥革命发生做了组织上的什么准备?(2)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是什么?(3)三民主义的内容是什么?与革命纲领有何关系?材料五:材料六:4、材料五为辛亥革命的发生做了军事上的什么准备?材料六表明什么事件为辛亥革命的发生提供了机遇?归纳:辛亥革命之由1.时代背景:加剧,_______________激化;2.阶级基础:进一步发展,进一步壮大;3.思想准备:的传播;4.组织准备:革命的建立;5.军事准备:革命党人发动一系列;6.有利条件: _为革命提供了机会。

【检】1910年,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

资政院议员部分由皇帝钦定,部分由选举产生。

其职责包括议决国家军政大事、审议财政预算和修订法律等,议决事项须“具奏,恭候圣裁”。

此次改革( )A.实践了英国式君主立宪制 B.加强了皇帝个人的独裁统治C.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D.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二、走向共和——辛亥革命之路(一)武昌首义(1)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成立政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都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三大成果思考:分析图片并结合教材归纳武昌起义的三大成果?【思、议——课堂探究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材料一: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19课 辛亥革命导学案学生版

第19课 辛亥革命导学案学生版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族的建立 第19课 辛亥革命【学习目标】1、运用唯物史观认识辛亥革命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体会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

2、梳理武昌起义的过程;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对临时约法的性质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

3、理解辛亥革命对中国结束帝制、走向民主共和的意义,认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曲折。

【时空定位】【一】一、结合课本108-112页,自主完成金榜学案107-108页,梳理本课知识脉络。

二、问题导学:辛亥革命的背景【二】1、阅读教材P109“学思之窗”:阅读孙中山这段话,分析三民主义的积极意义及局限。

孙中山: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须臾缓。

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

起义爆发临时政府建立当选临时大总统;传播了_________观念; 为____________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______________四川____________为革命提供了机遇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月,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教材P109“史料阅读”:林觉民的《与妻书》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课堂练习】1.1905年成立的中国同盟会,被誉为“中国革命之母”,这主要是因为()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统一领导中心B.首次明确提出了反对清朝统治的目标C.革命党人着手发动起义推翻清朝统治D.孙中山共和革命思想为民众广泛接受【三】3、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下图为“皇族内阁”成员图思考:内阁成员的构成说明了什么?带来什么影响?4.阅读教材P110“历史纵横”:保路运动和武昌起义的爆发有何关系?【课堂练习】2.孙中山坦率地承认:“倘近数日内,无足够之资金以解燃眉之急……虽经种种筹划,而时光荏苒,交涉迄无结果……于军队解散、革命政府崩溃之前,作为最后之手段,唯有与袁世凯缔结和议,以防天下大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9课辛亥革命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理论,理解认识辛亥革命的成1.重点:辛亥革命的性质和影响2.难点:多角度认识辛亥革命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基础认知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1、清末“新政”:《______》签订后,遭受重挫的清政府也试图通过“新政”进行“___”。

“新政”的内容与________时期所颁布的改革举措颇多相似,但更为______。

清政府力图在____、____、商业、____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

由于政权掌握在__________手中,清政府不可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____。

这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____这个政府,中国才有希望。

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1)孙中山走上革命道路:孙中山首先举起了_____的旗帜。

孙中山是广东省___县人,出身于___家庭,先后在_____、广州、香港等地比较系统地接受了___________教育。

______战争爆发后,孙中山深知____道路不能挽救国家,于_____年11 月在____组织_____,走上了革命道路。

(2)同盟会的建立:____年8 月20 日,孙中山与___等人在日本___创建全国性的_________团体中国_____,孙中山被推举为___。

孙中山提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为中国同盟会___。

在中国同盟会机关报《___》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_______________三大主义,合称“______”。

从此,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_______革命开始了。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有力促进了_______的发展。

除继续宣传___________外,孙中山还组织了多次_______起义。

革命党人前仆后继,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

_____年4 月27 日的广州______起义引起了巨大震动。

(3)预备立宪:在____运动推动下,_____年9 月,清政府宣布______。

立宪派成立了_________,积极推进立宪运动。

立宪运动造成很大声势。

_____年8 月,清政府颁布《_________》,作为制定“宪法”的准备。

为此,立宪派先后掀起3 次________运动,但很快被证明_____。

1911 年5 月,清政府组织“______”,不少立宪派人士认识到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立宪,转而支持___。

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1、起义背景:_____年 5 月,清政府将已归______的_________铁路筑路权收归“___”,马上又出卖给_________4 国银行团,激起___________等省人民的强烈愤慨,引发______。

四川保路运动发展成______后,清政府抽调部分_______入川镇压,革命党人决定在____发动起义。

2、起义经过及影响:1911 年___月___日晚,革命力量雄厚的新军工程_____打响了武昌起义_____。

随后,其他各军的士兵纷纷响应,起义军很快控制了______,并成立_______,推____为都督。

武昌起义胜利后的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___个省和____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___。

3、建国和立法:(1)中华民国的建立:_____年1 月1 日,中华民国______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宣誓就职____临时大总统。

新的___政体就此产生。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 月11 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_____制定的《__________》。

(2)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_____;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____;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_________;等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_____具有____________性质的重要文件。

4、革命成果的丧失:袁世凯在____等列强支持下,奉_____命率军南下攻陷_______,以___威胁革命势力,又利用革命党人急于_______的愿望,诱使其展开___。

在________和重重压力之下,孙中山被迫发表声明: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___,即举袁做_____。

袁世凯随后又以南方革命党的___要求,对已束手无策的______施压。

1912 年2 月12 日,清政府颁布《_________》,宣告统治中国260 多年的_____结束。

2 月15 日,南方的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________。

辛亥革命的成果,就这样落到______首领袁世凯的手中。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进步性: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一次_____意义上的______革命。

这次革命推翻了_______,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_________,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___政体,传播了_______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_______,促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______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冲破了______的牢笼,打击了______在华势力,为________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局限性:但是,辛亥革命并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______,没有实现______、_______的历史任务。

它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______、能够发动_______,以及组织严密的______的领导,这是辛亥革命历史_____的基本体现,也是留给后人的______。

深化探究探究一辛亥革命的背景条件归纳(1)经济基础:清末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资产阶级力量发展。

(2)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特别是西方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的影响。

(3)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的建立和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的成立。

(4)军事基础:同盟会发动黄花岗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了民主革命进入高潮。

(5)有利时机:清政府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保路同志军起义,湖北防务空虚。

探究二辛亥革命爆发后中国社会存在的各种社会政治力量及其关系(1)几种力量以及相互关系示意图:(2)各种政治力量对革命的态度及目的①清政府:镇压革命。

目的是维护即将崩溃的统治。

②立宪派和旧官僚:先是投机革命,后从革命阵营内部破坏革命,拥戴袁世凯。

目的是维护自己的利益。

③帝国主义列强:以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为手段,向革命政权施加压力。

目的是维护在华的侵略权益。

④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对革命政府采取打击的政策,同时对清政府采取威逼利诱的政策。

目的是要借机夺取国家统治权,建立自己的统治。

探究三正确认识辛亥革命的成败(1)政治层面:辛亥革命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了资产阶级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中国政治民主化、法制化获得重大突破。

(2)经济层面: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和措施,为经济工业化的发展扫清了道路;辛亥革命后,“实业救国”成为主要的社会思潮,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经济工业化获得长足发展。

(3)文化层面: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提出三民主义、提倡资产阶级公民道德,对文化教育、社会生活习俗的改革、思想文化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4)从社会生活变迁角度:辛亥革命使社会生活发生巨变,自由、平等、博爱的风气兴起。

剪辫易服、废止缠足、废除跪拜礼和革除“大人”“老爷”等称号的移风易俗举措,使得国民的面貌为之一新。

探究五如何评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临时约法》的民主精神和局限性(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民主精神①民主程序:由参议院制定,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②权利归属:实现了从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由人治到法治的转换,赋予公民人权与自由,从臣民转变为公民。

③政体运作:实行三权分立,保障权力的制约与平衡,通过内阁总理制实现政党、代议制、选举等诸多民主机制的运行。

(2)《临时约法》所规定的责任内阁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袁世凯而设的,有“因人设法”之嫌;从中国后来的历史来看,它未能防止袁世凯的专制,就这一点来看,未能达到初衷。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中国社会巨变产生的影响史料一“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临时约法》史料二全国的立法权属于临时参议院,……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弹劾大总统和国务员,对临时大总统行使的重要权力,具有同意权和最后决定权。

——《临时约法》陈旭麓先生认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是“揖美追欧”的结果。

据上述史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理由。

提示:思想上,运用了西方分权制衡、主权在民、天赋人权的思想;政体上,仿效了美国的共和政体和英国的责任内阁制。

1.下表为《申报》转载的地方督抚奏请“新政”的奏折。

据此可知,清末( )A.社会政治变革愿望强烈B.东南督抚联合施压朝廷C.地方势力企图主导新政D.立宪成为新政主要议题答案 A2.武昌起义打响第一枪后,群龙无首。

第二天立宪派首领汤化龙出来帮忙出谋划策,以咨议局、教育会、商会的名义通电,请各地响应,随后各省纷纷独立。

由此可推知( )A.君主立宪思想已被国人摈弃B.辛亥革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民主共和思想已经深入人心D.各派合力促成辛亥革命成功答案 D3.民国法学家王宠惠针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强调:“宪法之制定,有二要义焉:一曰,宪法者非因一人而定,乃因一国而定也。

二曰,宪法者非因一时而定,乃因永久而定也。

”王宠惠提出的问题实质上反映了( )A.革命派与立宪派的矛盾B.人治观念与法治理想的矛盾C.袁世凯与孙中山的矛盾D.民主宪政与专制统治的矛盾答案 B4.辛亥革命时期,因女子参军而出现了女子国民军、女子北伐光复军、女子军事团、女子经武练习队等团体。

与此同时,还涌现出了女子参政同盟会、女子参政同志会、中华女子共和协进会等团体。

这表明( )A.国民政府重视对女性权利保护B.政治变革推动了社会风气变化C.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D.社会转型期女性平等地位确立答案 B5.1911年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独立,并提出召开会议组建中央政府。

而在政体实践中,各省的政体模式不尽相同。

根据下表概括当时中国的政治特点是( )A.先有独立的地方民选政府,再有统一的中央政府B.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日渐明确,效仿美国的联邦制C.地方权力是由中央权力赋予,中央拥有绝对权力D.存在着革命派、立宪派与旧官僚的政治力量博弈答案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