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导学案

合集下载

《辛亥革命》导学案

《辛亥革命》导学案

辛亥革命(学案)学习目标:【识记】民主革命宣传家、兴中会、同盟会、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袁世凯篡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深刻原因、中华民国的资产阶级政府性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辛亥烈士的英雄事迹、孙中山先生屡败屡战的革命精神,认识到中国的进步趋势不可阻挡重点难点【重点】革命爆发的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难点】袁世凯篡权、辛亥革命的局限性过程与方法分析归纳,中外对比深化认识知识结构一、背景经济基础:时间:阶级基础:地点:兴中会人物:思想准备:入会誓词:性质:组织准备:时间:地点:人物:同盟会政治纲领:机关刊物:性质:影响:二、武昌起义及革命的发展1、导火索:2、时间:3、发展:武昌起义三、中华民国的建立及《临时约法》的颁布时间: 临时大总统: 首都: 国旗:1、 2、3、4、意义: 四、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清政府袁世凯帝国主义列强五、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内容革命阵营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摘录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二十九条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

以总员四分三以上出席得票满投票总数三分二以上者为当选。

第三十条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三十四条临时大总统任免文武职员,但任命国务员及外交大使公使须得参议院之同意。

第三十五条临时大总统经参议院之同意,得宣战媾和及缔结条约。

第四十三条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

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第五十一条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材料二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

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草草收场。

材料三辛亥革命后,民众都把辫子看成是甘心作清朝奴隶的标志,纷纷自行剪去;当时流行的服饰:中山装、西装、领带、皮鞋---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问卷“崇拜的人物”统计表序号崇拜的人数被崇拜的人物1 157 孔子2 61 孟子3 17 孙中山4 11 颜渊5 8 诸葛亮、范仲淹6 7 岳飞7 6 王守仁8 4 大禹、陶侃、朱熹、华盛顿等9 3 程德全10 2 苏轼、康有为、袁世凯等11 1 伯夷、周公、苏秦、张仪、秦始皇、张良、萧何、韩信、司马迁、马援、班超、韩愈、司马光、程颐、徐光启、顾宪成、史可法、曾纪泽、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马丁-路德、培根、卢梭、梁启超、武训、安重根等12 23 无崇拜者甲:中小学生崇拜孙中山、华盛顿,说明辛亥革命后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

第9课 辛亥革命 导学案(有答案)

第9课 辛亥革命 导学案(有答案)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9课辛亥革命一、学习目标1.识记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志士发动的武装起义的名称、领导人及影响。

2.掌握武昌起义的背景、过程,分析归纳其历史意义。

3.感受革命党人为国为民、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

二、自主预习1.1906年冬,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在江西湖南交界的发动武装起义。

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2.1907年,孙中山亲赴越南河内,与黄兴共同筹划领导,袭取镇南关。

3.1911年,湖北革命组织与,在同盟会的推动下,积极谋划起义。

4.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终结。

三、合作探究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扳倒了,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

人们之间不许称“大老爷”“老爷”“大人”,而改称为“先生”“君”“同志”等,不许府署官员坐轿。

有的从前颓废的青年向亲人表示:“中国革命成功了,我要做一个新中国的新人。

”(1)材料单元出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你认为材料中“中国革命成功了”的观点对吗?请说明理由。

四、随堂演练导学案1.在同盟会影响下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是()A.萍浏醴起义B.浙皖起义C.镇南关起义D.黄花岗起义2.武昌起义前,同盟会领导的规模最大的起义是()A.萍浏澧起义 B.浙皖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镇南关起义3.辛亥革命爆发前,同盟会所领导的一系列武装起义所起的共同作用是()A.基本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B.挫伤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积极性C.动摇清朝的统治基础,加速革命发展的进程D.扩大了革命派的群众基础4.20世纪初,导致同盟会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革命党人未发动和依靠群众B.发动武装起义的条件不成熟C.革命党人未提出明确的纲领D.武装起义的计划不周密5.下列说法符合辛亥革命爆发前武汉的史实有:①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快的发展;②出现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③反帝斗争不断高涨;④孙中山等革命党人进行了较长的起义准备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6.武昌起义依靠的主要力量是()A.资产阶级B.无产阶级C.湖北新军D.农民阶级7.武昌起义的客观有利时机是()A.20世纪初开展的收回利权的斗争B.湖北文学社和共进会的宣传、组织工作C.四川保路运动发展成反清的武装起义D.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8.下列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A.清朝湖北当局无力顽抗 B.革命党人筹划周密、完善C.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 D.立宪派改变策略乘机附和五、课后反思【答案】二、自主预习1.萍乡、浏阳、澧陵萍浏醴起义2.广西起义3.文学社共进会4.君主专制制度三、合作探究1.(l)变化:民主、平等意识增强。

第十三课《辛亥革命》导学案.doc

第十三课《辛亥革命》导学案.doc

第13课辛亥革命【学习模块】(-)武昌起义武昌起义爆发的原因(1)经济基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阶级基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思想基础:资产阶级革命知识分子队伍不断扩大,他们大力宣传。

(3)组织基础:1894年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1905年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4)军事准备:革命党人在新军中做宣传组织工作。

(5)有利条件:四川运动兴起。

起义:年—月—日,武昌城内新军革命党人起义,占领武昌。

(-)中华民国成立注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性质以及其意义。

()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 , ,,,,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

意义:具有的进步意义。

认识辛亥革命的性质和意义。

(1)性质:________________(2)功绩:政治:推翻清王朝,结束了制度,建立起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经济:推翻“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发展创造了条件思想: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D、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当堂检测】1.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因为它()A、有明确的纲领、公认的领袖和全国性的组织B、成立时间早C、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崭新阶段D、实现了所有革命团体的联合2.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的目的之一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体现这一目标的主要规定是()A、主权属于国民全体B、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C、实行总统制D、实行责任制内阁3.材料:材料一“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导学案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导学案

第19课辛亥革命(学案)1.了解辛亥革命建立的背景及过程。

2.理解辛亥革命的建立对于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条件1.原因:《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进行“自救”,这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中国才有希望。

2.条件:(1)经济、阶级: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2)组织、思想:孙中山成立兴中会,走上了革命道路;1905年8月20日,创建了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成为中国同盟会的纲领 ,并在《民报》发刊词中提出“三民主义”。

(3)实践:以广州黄花岗起义为代表的多次反清武装起义,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

(4)群众: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使不少立宪派人士认识到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立宪,转而支持革命。

(5)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发展成武装起义后,清政府抽调部分湖北新军入川镇压,湖北兵力空虚。

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历程1.开始: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起义军很快控制了武汉三镇,并成立湖北军政府,推黎元洪为都督。

2.发展:武昌起义胜利后的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14个省和上海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3.高潮:(1)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任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2)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清王朝结束。

(3)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4.失败:1912年2月15日,南方的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成果落到袁世凯手中。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评价1.性质: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2.意义(功绩):(1)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辛亥革命》导学案

《辛亥革命》导学案

《辛亥革命》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掌握兴中会、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及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

2.知道武昌起义的过程及结果。

3.理解掌握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基础梳理】(初读正文、勾划要点、完成填空:)一、孙中山创建革命党1.兴中会、同盟会2.三民主义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_________”、“_________”、“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_________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二、武昌起义1.武昌起义(1)时间:_________10月10日(2)地点:湖北_________(3)经过: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

经过一夜激战,第二天清晨,起义军完全占领武昌城。

接着,起义军又攻占了汉口和汉阳。

(3)影响: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全国就有_________个省宣布脱离_________独立。

2.中华民国的成立(1)1911年12月,宣布独立的各省代表在南京开会,选举_________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2)_________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_________正式成立。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_________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2)辛亥革命也是一次思想大解放,从此,____ _____的观念深入人心。

(3)由于反动派势力过大,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很快就被北洋军阀_________窃取了。

【合作学习】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启示?【当堂达标】1.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A.保国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 D.国民党2.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A.三民主义 B.三大政策 C.中体西用D.自强求富3.下列关于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A.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B.以资产阶级立宪派为主体的政府C.以工农革命群众为主体的政府 D.资产阶级和清政府联合政府4.你知道桂林逸仙中学吗?这所中学是为纪念一位革命伟人而命名的。

辛亥革命导学案完美版

辛亥革命导学案完美版

第13课辛亥革命(导学案)——中国近代民主进程的丰碑【课程标准】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临时约法》的内容和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2)难点: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局限性【学习方法】运用史料研习、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方法【概念解读】(1)近代化的含义: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法制化;思想理性化、科学化(2)辛亥革命的概念: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

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把武昌起义称为狭义的辛亥革命。

【学习过程】★预习巩固导入: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前赴后继,在辛亥革命前中国各阶级怎么做的?结果如何?▲地主阶级(统治阶级)——▲农民阶级——▲工人阶级——▲资产阶级——一、风雨欲来——革命准备1、兴中会时间:地点:性质:2、中国同盟会时间:地点:政治纲领:性质:3、一系列起义:黄花岗起义等二、武昌圆梦——武昌起义(时间:1911年)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义发动,当夜起义军占领楚望台军械库;1911年10月11日,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

武昌起义后,全国十几个省份宣布独立,清政府统治随之土崩瓦解。

三、铸就民国——中华民国成立1、时间:;2、地点:;3、国旗:;4、采用公历,民国纪年四、民主丰碑——《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时间:2、性质:3、基本内容:4、直接目的:5、历史意义:具有反对的进步意义。

★史料研习、合作探究: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史料1:辛亥革命后,士绅在城市的势力迅速式微。

但在农村,“绅权”依然得以延续,不过,“绅”的构成、职责、权力来源、权力组织等以及官绅关系、军绅关系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也许,农民在辛亥革命中只是失去一条辨子,士绅失去的东西却要多得多。

——《辛亥革命时期的农村与农民研究的新问题》史料2:1915年6月,陈独秀从日本回国到了上海。

《辛亥革命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辛亥革命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辛亥革命》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原因;2. 理解辛亥革命的过程和影响;3. 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意义和影响。

导学内容:一、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原因1. 辛亥革命发生在哪个时期?具体日期是什么?2. 辛亥革命是为了推翻哪个政权?3. 中国当时的政治形势是怎样的?为什么需要发动革命?二、辛亥革命的过程和影响1. 辛亥革命的领导人是谁?他们的主要策略是什么?2. 辛亥革命的主要战役有哪些?取得了什么成果?3. 辛亥革命结束了哪个政权?建立了什么新的政权?4. 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有哪些深远的影响?三、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意义和影响1. 辛亥革命的成功意味着什么?对中国政治发展有何启示?2. 辛亥革命对中国传统社会有何影响?对中国近代化进程有何贡献?3. 辛亥革命的影响仍然存在吗?对中国当代社会有何启示?导学要求: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2. 对照导学内容,认真回答问题,并思考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3. 可以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辛亥革命的看法和理解;4. 结合课外阅读和网络资料,进一步了解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

导学扩展:1. 请搜集和整理有关辛亥革命的图片、音频、视频资料,进行多媒体展示;2. 撰写一篇关于辛亥革命的读后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3. 尝试结合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创作一幅画作或写一篇文章;4. 参观相关的历史博物馆或纪念馆,深入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纪念意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讨论,相信同学们对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认识到它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意义,也能够思考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和启示。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不断探索和思考,发扬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第二课时导学目标:通过学习《辛亥革命》,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变革,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及意义,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辛亥革命》 导学案

《辛亥革命》 导学案

《辛亥革命》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包括社会矛盾、民族危机等。

2、掌握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和重要事件。

3、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4、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和综合素养。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和背景。

(2)武昌起义的过程和影响。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和意义。

2、难点(1)对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全面理解和评价。

(2)分析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及其原因。

三、知识梳理(一)辛亥革命的背景1、民族危机加深自 1840 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严重侵犯,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2、社会矛盾激化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封建统治的黑暗,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农民阶级受到沉重的剥削和压迫,纷纷起来反抗;民族资产阶级在发展过程中也受到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阻碍。

3、清末新政的破产为了维护统治,清政府在 20 世纪初推行了一系列所谓的“新政”,但这些改革措施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问题,反而加重了人民的负担,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

4、革命思想的传播随着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和留学生的增多,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孙中山等革命先驱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1、兴中会和同盟会的成立(1)兴中会:1894 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成立兴中会,这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

(2)同盟会:1905 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这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并将其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

2、黄花岗起义1911 年 4 月,黄兴等革命党人在广州发动黄花岗起义。

虽然起义最终失败,但革命党人的英勇斗争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辛亥革命(导学案)

辛亥革命(导学案)

人教版必修一 第13课《辛亥革命》导学案班级:__________ 组别: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能够分析辛亥革命爆发的深刻原因。

2、能说出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和记住中华民国成立的基本史实。

3、理解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重难点)4、认识辛亥革命存在的局限性,体会中国近代求民主的历程不是一帆风顺的。

【合作探究】一、革命的酝酿浏览课本第一目并结合以下材料,分析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材料1:材料2: 1901年,清廷开始最后十年的改革。

(“新政”和“预备立宪”能否挽救中国?)“新政”的主要内容有:训练新兵、奖励实业、废除科举,兴办新学、派留学生出国、改革官制等。

但在实行过程中,清政府大量增加捐税加重对人民的剥削,更促使人民群众不断起来放抗。

从1905年起,清政府开始所谓“预备立宪”。

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大纲共23条,其中维护君上大权的就有14条,其余9条规定广大人民有当兵、纳税、服从清政府统治等义务,却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权利。

1911年,清政府成立责任内阁,在13个内阁成员中皇族占7人,被称为“皇族内阁”,“预备立宪”骗局彻底暴露。

材料3:从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民族资本新开设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50余家,即平均每年新设厂约为2家,投资总额合计470万元,每年新增投资额平均约20万元。

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

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的速度为15%。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二(人民版)材料4:材料6:同盟会领导武装起义简表1906年,同盟会发动萍浏醴起义。

1907年,同盟会先后发动了黄冈起义、七女湖起义、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等。

1908年,同盟会策划了钦州起义、河口起义等。

1911年,广州黄花岗起义爆发。

二、革命的过程1、辛亥革命大事记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立湖北军政府,______为都督。

辛亥革命 导学案

辛亥革命 导学案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3课辛亥革命课标要求1、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结果、历史功绩2、认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知识点一一、武昌起义(1)背景:①物质基础:《辛丑条约》签订后,清廷被迫打出“”和“”的幌子,进行改革,客观上促进了的发展,为准备了物质基础。

②阶级基础:随着的勃兴和留学教育的发展,革命知识分子的队伍迅速壮大。

③思想基础:章炳麟、邹容、等把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学说,作为民主革命的思想武器。

中心:和。

④组织基础——兴中会:1894年,在建立第一个革命团体,其入会誓词是“”随后,团体纷纷出现。

⑤政党基础:中国同盟会成立时间、地点:纲领:领导: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机关刊物:《》性质:是近代全国性的统一的。

⑥政治基础: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推动全国革命进入高潮。

革命党人深入湖北,做宣传组织工作,参加革命团体的新军达五六千人。

武汉成为民主革命的摇篮。

⑦保路运动:原因: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国有”,强行收回粤汉、川汉铁路,引起保路风潮。

过程:四川组织起义,清政府急调新军入川镇压。

结果:造成湖北防务空虚,湖北革命党人乘机策划起义,因消息泄漏,形势异常严峻(2)过程1911年10月10日,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攻占楚望台军械库12日,占领三镇。

【基础达标】1.近代中国曾出现许多期刊,其中部分期刊存在时间较短,影响也不大,但期刊的名字却反映出时代气息,例如:曙光、新社会、新中国、进步青年、新生、新气象、救国、自由、新妇女等,这些期刊表达了一种精神。

这种精神的主旋律是()A.爱国主义B.民主科学C.追求真理D.平等进步2.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

第二,还要……能看到出路,……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面临着两种形势的史实是()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二、中华民国成立(1)成立: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都城:国旗:(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时间:内容:意义:它是中国近代史上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具有反制度的意义。

《辛亥革命》导学案

《辛亥革命》导学案

《辛亥革命》导学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义、广州起义、武昌起义;知道徐锡麟、秋瑾以及“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英雄事迹;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资料,让学生了解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通过历史史料的解读与分析,培养学生解读历史问题的能力,从而让学生全面的认识和看待历史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革命烈士英雄人物事迹的讲述,让学生认识到中国人为民族独立、解放而不屈努力的奋斗精神,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重点难点】重点:广州起义、武昌起义。

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上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展现武昌起义情节的纪念性浮雕。

作为国家级的的纪念碑为何选择武昌起义这一历史事件呢?它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样的历史影响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辛亥革命,去感受那段火红的革命时期。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革命志士的奋斗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说一说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革命起义有哪些?结果如何?学生回答:时间领导者起义06刘道一、蔡绍南萍浏醴起义07徐锡麟、秋瑾安庆起义07孙中山、黄兴广西起义教师强调:1906年的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次武装起义。

起义虽然失败,但极大提高了同盟会的声望。

教师展示图片:《黄兴绝命书》《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提问:上述两幅图片展现了什么精神?与哪一次革命起义有关?学生回答:展现了革命党人视死如归、不怕牺牲的精神。

与黄花岗起义有关。

教师讲述:1911年4月,黄兴等发动起义,攻占两广总督衙门。

革命党人同清军展开激烈巷战,最终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

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目标导学二:武昌起义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问题:①武昌起义成功的有利条件?②武昌起义的简要过程?学生回答:①有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得到了同盟会的帮助;湖北新军倾向革命。

②简要过程:发动起义——夺取军械所——进攻总督衙门——武汉三镇光复——湖北军政府成立。

高一历史必修1_《辛亥革命》导学案

高一历史必修1_《辛亥革命》导学案

《辛亥革命》导学案课题第13课辛亥革命班级授课(完成)时间教师(学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2.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3.体会孙中山等革命者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

过程与方法归纳概括结论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法为国根,民为邦本。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评价辛亥革命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局限性教学方法探究法分析法学生自学反馈教学过程新知导学备注一、武昌起义1.背景(1)物质基础:《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清廷被迫打出“______”和“__________”的幌子,进行改革,客观上促进了__________的发展,为__________________准备了物质基础。

(2)阶级基础:随着__________的勃兴和留学教育的发展,革命知识分子的队伍不断壮大。

(3)思想基础:章炳麟、邹容等把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__________学说,作为民主革命的思想武器。

中心:______和__________。

(4)组织基础——兴中会:1894年,________在檀香山建立第一个革命团体。

随后,民主革命团体纷纷出现。

识记类(5)政党基础——中国同盟会成立:①时间、地点:______年8月,日本______。

②纲领:“驱除鞑虏,__________,创立民国,________”。

③领导:__________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

④机关刊物:《______》。

⑤性质:中国同盟会是近代________统一的__________________。

(6)政治基础:①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__________,推动全国革命进入高潮。

②革命党人深入湖北新军,做宣传组织工作,参加革命团体的新军达五六千人。

______成为民主革命的摇篮。

(7)保路运动:①原因: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__________”,强行收回粤汉、川汉铁路,引起保路风潮。

②过程:四川组织________________起义,清政府急调______新军入川镇压。

必修一13 辛亥革命 导学案

必修一13  辛亥革命 导学案

必修一13 辛亥革命 导学案【学习目标】概述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的主要经过;分析辛亥革命的性质、结果和影响;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及其进步意义。

【学习重难点】1.重点:辛亥革命的爆发原因、《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2.难点:辛亥革命的背景【概念解析】辛亥革命:指发生于1911年(农历辛亥年)的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从武昌起义到推翻清王朝的一系列革命事件的总称。

【学习任务】一、武昌起义(时间: 开始)1.背景:(1)民族危机:中国和列强之间。

(2)统治危机: 腐败无能,国人要推翻它。

(3)阶级基础: 阶级壮大。

(4)思想基础:革命思想传播(哪三个代表人物?)(5)组织基础:①________年,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年,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____________政党纲领:机关刊物:2.两大起义: (1)黄花岗起义:1911年4月27日(2)武昌起义:1911.10.10二、中华民国成立(时间: )①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定都 ,国旗 。

②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内容:性质及意义:③ 临时大总统变化:由 到 。

④ 清帝退位时间: 。

中华民国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中国民主革命的丰碑1.辛亥革命的结局如何?2.辛亥革命性质是什么?3.评价辛亥革命意义、局限性。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完成。

(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价,评价时候要有结论而且有史实支撑。

)【知识巩固】1.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政党是 A.兴中会 B. 同盟会C.国民党D.共产党2.在中国近代最先发动反清革命致力建立民主国家的政党是A.兴中会B. 同盟会C.国民党D.共产党3.在近代中国某政治组织的成员证中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等字样。

据此判断这一政治组织是 A.兴中会 B.同盟会 C.国民党 D.共产党4.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人吴玉章曾经说过“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

1.8 辛亥革命(导学案)

1.8 辛亥革命(导学案)

第8课辛亥革命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兴中会的成立、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及革命纲领。

2、了解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3、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分析其失败的原因。

重点、难点:重点: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及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预习导学:1、1894年秋,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2、1905年孙中山发起成立。

8月,推举为总理,宣布以“,,,”为纲领。

同时决定创办《》,作为宣传革命的机关刊物。

3、同盟会是政党。

它的成立使中国革命运动有了一个统一的,标志着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4、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是当时革命纲领,也是孙中山领导的指导思想。

5、1911年,湖北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起义,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营中的革命党人首先发难,鸣枪起义,次日,起义军攻克总督衙门,占领武昌,成立,推举新军协统为都督,改国号为。

接着起义军占领武汉三镇,起义驱动胜利。

这一年是农历辛亥年,所以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

6、1911年12月下旬,孙中山被推举为。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宣誓就职,宣告正式成立,改用公历,以纪元。

同时成立。

7、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由临时参议院制定的《》。

《临时约法》具有性质,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性和性,在当时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

8、由于资产阶级政治上的性,辛亥革命未能改变中国的性质。

【合作探究】1、材料一“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语)材料二①材料一中“我办了一辈子事”是指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清朝较为开明的官员发起的什么运动?②材料二中三幅图片反应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2、历史诊所1905年,在孙中山的推动下,在法国巴黎召开了兴中会成立大会,大会宣布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该党的政治纲领,决定创办机关报《中外纪闻》。

第15课辛亥革命导学案

第15课辛亥革命导学案

第15课辛亥革命导学案第15课辛亥革命导学案【课标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三民主义、《临时约法》及辛亥革命意义。

【教学难点】《临时约法》及辛亥革命的评价。

【知识链接】概念:广义的辛亥革命指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到1912年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期间,革命者为争取实现资产阶级民主而进行的一系列斗争。

狭义的辛亥革命指1911年武昌起义。

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

【基础梳理】一、背景1、社会背景: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统治危机加剧(1)义和团运动失败以后,加紧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2)清政府内外交困,试图通过来挽救统治危机2、经济和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3、组织准备:1894年在广州孙中山成立中国第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905年在东京成立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注意:同盟会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宗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机关报:_________________4、政治纲领:三民主义同盟会以“,,,”为宗旨,孙中山后将其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合称“三民主义”。

【学以致用】辨析对错:1、民族主义不是反对满洲人,而是驱逐帝国主义出中国。

()2、民权主义就是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一个美国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3、民生主义就是要解决当时的贫富不均的现象,从根本上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4、因此三民主义是一完整而又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5、思想传播: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同以、为代表的改良派展开论战,主要围绕要不要、要不要等问题展开。

【课堂思考】这次论战的实质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6、军事实践:1911年4月黄兴等人在广州发动了。

7.革命时机:四川保路运动导致武汉地区兵力空虚。

3.9辛亥革命导学案八年级历史上册3

3.9辛亥革命导学案八年级历史上册3

第9课辛亥革命班级姓名小组___________ 【学习目标】通过革命党人的奋斗历程,体会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缔造共和的伟大意义;感悟革命党人百折不挠、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弘扬辛亥精神。

【重点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预习导学】一、基础感知1、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过哪些武装起义?领导人?结果如何?影响?2、武昌起义爆发的具体情况如何?结果怎样?(1)积极谋划:湖北革命组织_______________(2)主要力量:____________中倾向革命的士兵。

(3)领导人物:______________任革命军临时总司令,孙武任参谋长。

(4)三镇胜利: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_____________取得胜利。

(5)成立政府:10 月11 日,起义军成立____________,推举新军将领_________为都督。

(6)各省响应:到11 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3、如何评价辛亥革命?①政治:推翻了__________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_______________的终结。

②思想:传播了____________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③风俗文化:_____________,如剪发辫、废缠足、改称呼礼仪、易服饰。

④经济:打击了_____________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合作探究想一想:你认为武昌起义的成功是偶然还是必然?【当堂检测】1、中国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个武装起义是()A.安庆起义B.广西起义C.萍浏醴起义D.黄花岗起义2、鲁迅曾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

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里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

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A. 反封建不彻底,没有改变社会性质B. 受到帝国主义破坏,没有成功C. “自强”“求富”的口号不切实际D. 果实被袁世凯窃取3、孙中山在评价某历史事件时说,“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组织:①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________,然后华兴会、光复会等相继建立。②1905年,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________在东京建立。
(4)军事:中国同盟会发动了________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了革命高潮。
(5)时机:1911年四川________,造成湖北防务空虚。
材料一: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人吴玉章曾说过“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一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做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做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做疯子。”
材料二:经过辛亥革命,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有了提高,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他们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
三、质疑探究
有人说辛亥革命胜利了,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还有人说辛亥革命在欢呼声中失败了。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
四、构建知识框架
五、检测巩固
1、中国同盟会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这主要是指()
A.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形成
B.积极发动人民参加革命
C.与保皇派展开激烈论战
D.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和纲领
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她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同年7月15日,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秋瑾说:“怕死不出来革命。革命需要流血,如今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临刑前,她“坚不吐供”,只写下了“秋风秋雨愁煞人”七字。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D.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六、拓展应用
《补写挽联》请你补写完整以下“追思伟人孙中山”的挽联,
英雄作事无他,只坚忍一心,;
自古成功其几?正疮痰满目,。
------杨度悼孙中山挽联
负改造宏谟,许世以身,,,斯人卓著千秋业。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
A.总统制B.联邦制
C.君主立宪制D.责任内阁制
3、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的原因有()
①帝国主义破坏
②袁世凯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
③立宪派旧官僚倾向袁世凯
④革命政权内外交困处境艰难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D.③④
4、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推翻了清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5.功绩
(1)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________制度,建立起______。
(2)________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3)推翻了“________”,客观上打击了________。
(4)为________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合作交流(B级)
创设情境,演绎历史
(一)背景篇夕阳西下:敲响帝国的丧钟
课题:《辛亥革命》
教学内容
个性
笔记
【学习目标】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三民主义及理解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学习方法】运用史料研习、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方法。
【知识链接】
②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________的民主宪法。
③意义:具有反对________制度的进步意义。
4.结局
(1)结局:________窃取革命果实。
(2)原因
①袁世凯玩弄两面手法,势力强大。②列强以______、______、经济封锁为手段,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③革命营垒中的______和旧官僚向革命党人进攻。④______被迫妥协退让。
(四)结局篇烟雨濛濛:丧失革命的果实
袁世凯,河南人。于清末投身行伍,至入值军机,成为内阁总理大臣,曾是北洋军阀的领导人。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袁世凯经南北议和,于1912年成功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假如你是袁世凯,请你分析能够成功夺取辛亥革命果实的原因。
(五)功绩篇晨光熹微:开启民众的心智
《中华民国约法》规定:
1、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2、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3、“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 448马力,1918年为82 750马力,约增加1倍。──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
材料三:辛亥革命后社会风俗变化图
如果你是中华民国当时的一位国民,请结合材料及图片和所学知识,谈谈辛亥革命给社会造成的积极影响。
2.爆发:武昌起义
____年____月____日,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率先起义,经过一夜激战,革命军占领____;12日光复武汉三镇。
3.高潮:中华民国成立
(1)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临时大总统,定都____,以____为国旗。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①内容:中华民国主权属于________;国内各民族一律________;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等自由和选举、________权;确立________、立法、________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二(人民版)
材料二: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及同盟会的国内分布图
1、塑造巾帼英雄秋瑾,结合背景资料和教材内容,介绍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
2、介绍同盟会建立的基本概况
时间
地点
领导人
革命纲领
(指导思想)
机关刊物
组织性质
历史作用
(二)爆发篇曙光乍现:打响武昌的枪声
熊秉坤(1885—1969),湖北江夏(今武汉)人,早年经商。后投鄂军第八镇第八营当兵,加入“共进会”,任该营总代表,秘密发展会员200余人。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率工程兵首先发难,占领楚望台军械库,功勋卓著。被孙中山誉为“熊一枪”。
(设问:她为何悲愁于江南的秋风秋雨之中?为何愿献出自己高贵的头颅?)
辛亥革命的背景资料:
材料一: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情况
从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民族资本新开设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50余家,即平均每年新设厂约为2家,投资总额合计470万元,每年新增投资额平均约20万元。
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的速度为15%。
综平生伟绩,大书其事,或布在方,或布在策,此后流传万古名。
----宋庆龄悼孙中山挽联
百年之政,孰若民先,曷居乎一言而兴,一言而丧;
十稔以还,,,。
-----徐树铮挽悼孙中山挽联
是中国自由神,,推翻之局。
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况之功。
----蔡元培悼孙中山挽联
4、约法特别规定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发布命令必须由内阁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
塑造国父孙中山形象,介绍中华民国成立的基本概况,并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体现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及其性质。
饰演熊秉坤,介绍武昌起义的基本概况(时间、地点、过程)。
(三)高潮篇丽阳高照:开启共和的纪元
孙中山(1866.11.12—1925.03.12),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创始人。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
政党:指集中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利益,以夺取、行使或参与行使国家权力为目标的政治组织。具有鲜明的政治纲领和严密的组织纪律是一个政党的基本要素。
【学习过程】
一.独立自学(A级)
1.条件
(1)经济:清末“新政”、“________”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思想:____、邹容、陈天华等以____、东京为阵地,宣传西方的_____、____学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