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大学化学
大学有机化学第二章饱和烃
绿色化学与可持 续发展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 化学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有 机化学的重要发展方向。研 究和发展环境友好、资源节 约的合成方法与技术,对于 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 义。
计算机辅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机 合成设计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利 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进行 有机合成已成为可能。这种 方法有助于提高合成效率和 降低成本,为有机化学的发 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环烷烃的化学性质
01
02
03
加成反应
环烷烃中的碳碳单键可以 被氢气、卤素等试剂加成, 生成相应的烷基卤化物或 醇类。
开环反应
在酸或碱催化下,环烷烃 可以发生开环反应,生成 链状烷烃。
氧化反应
环烷烃在常温下容易被氧 化剂氧化,生成酮、醛等 化合物。
05 不饱和烃
烯烃和炔烃的结构
烯烃结构
烯烃是含有碳碳双键的烃类,双 键连接的两个碳原子为sp2杂化, 双键中的一根键为π键,另一根
命名法
系统命名法
根据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 (IUPAC)的规定,采用系统命名法 对饱和烃进行命名。主要依据碳链的 长度和取代基的种类、位置来确定烃 的名称。
习惯命名法
对于一些简单的饱和烃,可以采用习 惯命名法,如甲烷、乙烷、丙烷等。
03 烷烃
烷烃的结构
烷烃由碳原子和氢原子组成, 碳原子之间通过单键连接,形 成链状或环状结构。
重要性及应用
01
基础理论
烷烃是学习有机化学的基础,对 于理解其他烃类和有机化合物的 性质至关重要。
工业应用
02
03
科学研究
烷烃是石油工业的主要组成部分, 用于生产燃料、润滑油、溶剂等。
烷烃是合成其他有机化合物的重 要原料,在药物合成、材料科学 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大一化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大一化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化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对于大学生而言是一个必修的学科。
在大一的化学课程中,第二章是一个重要的章节,主要介绍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子结构。
下面对这一章节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希望对大家学习化学有所帮助。
一、化学的概念和分类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它包括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两个方面。
无机化学主要研究无机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如无机酸、无机盐等;有机化学则研究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组成、性质和变化。
二、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量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表示法的一种形式,在方程式中,反应物位于左边,生成物位于右边。
化学计量是指在化学反应中,不同物质之间的摩尔比例关系。
通过化学计量,可以计算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进而推导出它们的质量比例。
三、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它是构成化合物的基本单位。
化合物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元素按照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元素和化合物都可以用化学符号来表示。
四、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则绕核运动。
质子的电荷为正,中子的电荷为零,电子的电荷为负。
根据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数量,元素可以分为不同的同位素。
五、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由化学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组成的一种表格。
根据元素周期表,可以看出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和趋势。
元素周期表按照周期数和主族进行划分,不同周期和主族的元素具有不同的性质和价态。
六、化学键和分子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它可以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
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在一起形成的。
分子的结构和性质与化学键的种类和强度有关。
七、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电子的转移过程。
氧化是指一个物质失去电子,还原是指一个物质获得电子。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接受电子,还原剂失去电子。
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一个重要的反应类型,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大学化学课件第二章--物质结构基础
返回
§2-2 原子的量子力学模型
一、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二、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三、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图像
一、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1、光的波粒二象性
惠更斯的波动学 光是发光体在周围空间里引起的弹性振动而形成
的一种波,不同波长的波产生不同颜色的光,白光 则是各种单色波混合形成的,波动性表现为:光的 干涉、衍射和偏振。
§2-1 氢原子光谱和波尔理论 §2-2 原子的量子力学模型 §2-3 原子核外电子结构 §2-4 元素基本性质的论
原子结构理论的发展简史 一、古代希腊的原子(元素)理论 二、道尔顿的原子理论 三、卢瑟福的行星式原子模型 四、氢原子光谱 五、玻尔理论
1808年,英国化学家道尔 顿(John Dalton)建立了原 子论。几乎统一解释了当时 所有的化学现象和经验定律 。
二、道尔顿的原子理论
基本要点: 物质的最小组成单位为原子,原子不能创造、不能 毁灭、不能分割; 同种元素的原子其形状、质量和性质均相同,不同 元素的原子则不同; 原子以简单的比例结合成化合物。 缺陷: 不能解释同位素的发现;没有说明原子和分子的区 别;未能阐释原子的具体组成和结构。
一、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如果微粒的运动位置测得愈准确,则相应的速 度愈不易测准,反之亦然。这就是测不准原理。
测不准原理其中的一种表达形式为:物质的坐 标位置的不确定度ΔX和动量的不确定度ΔP的乘 积,遵循下面的关系式:
三、卢瑟福的行星式原子模型
卢瑟福(E.Rutherford)提出含核原子模型。他 认为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带正电的原子核(atomic nucleus),电子在它的周围旋转,由于原子核和 电子在整个原子中只占有很小的空间,因此原子 中绝大部分是空的。
大学化学第二章化学动力学
分子一次碰撞就生成两
个HI分子。而是分三步
完成:
大学化学第二章化学动力学
6
2.1.2 反应机理和反应分子数 1.反应机理
2.基元反应与非基元反应
(基)元反应
反应分子数 :基元反应方
(elementary reaction): 程中反应物粒子个数之和
由反应物分子直接碰撞发生
(单分子、双分子、三分
相互作用而生成产物的反 子反应)
应。
化学反应方程 :化学计量
反应机理的每个反应都是元
方程,不代表基元反应
反应。
I2(g)+H2(g)→2HI(g)
① I2+M→2 I·+M
② I·+I·+H2→HI+HI
③I· + I· +M→I2+ M大学化学第二章化学动力学
7
第二章 化学动力学
§2.1 化学反应速率及其机理
2.1.1 化学反应速率定义及其表示方法 2.1.2 反应机理和反应分子数
§2.2 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3 速率方程的积分式 §2.4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大学化学第二章化学动力学
2
§2.1 化学反应速率及其机理 (二版P377,三版P362)
2.1.1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
C(H2)mol.L-1 C(NO)mol.L-1
r/mol.L-1.s-1
2.1.1 化学反应速率定义及其表示方法
瞬时反应速率、平均 反应速率的求得
欲求反应 CO+NO2=CO2+NO的速率, 需测出不同时刻CO的 浓度。
rlim1 cB 1dcB
v t0 B
普通化学 大学化学第二章
(3)在温度和聚集态相同时,分子或晶体的结构较 复杂的物质的熵值大于分子结构较简单的物质的熵值。 S复杂分子 S简单分子 如苯和甲烷。
(4)混合物或溶液的熵值大于纯物质的熵值。
S混合物 S纯物质
10
Hello!
熵 变 的 计 算 2NH3(g) 解: N2(g) + 3H2(g) 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熵变可按下式计算:
= -198.462J.mol-1.K-1
例题:计算合成氨反应在298.15K时的熵变。
11
吉布斯提出:判断反应自发性的标准是: 熵 判 据 用熵变判断反应自发性的标准是,对
在恒温恒压下,如果某一反应无论在理 于孤立系统: 论上或实践上可被利用来做有用功(W ), ΔS(孤) >0 自发过程 则该反应是自发的;如果必须从外界吸 ΔS(孤) =0 平衡状态 收功才能使一个反应进行,则该反应是 ΔS(孤)<0 非自发过程 非自发的。
r Gm (298.15K ) B f Gm, B 298.15K
B
2)利用物质的ΔrHm(298.15K)和ΔrSm(298.15K)求算: 先算出ΔrHm(298.15K)和ΔrSm(298.15K),再按下式求
出 ΔGT= ΔrHT-TΔrST ΔrGm(298.15K)= ΔrHm(298.15K) -TΔrSm(298.15K) 反应的吉布斯函数变是温度的线性函数,而熵变和焓变 是不随温度而变化的。 16
22
若反应是在任意状态下进行的; ΔrGm(T)又无法计算; 此时可用ΔrGm(T)作近似判断: ΔrGm(T) < -40kJ.mol-1 反应自发 ΔrGm(T) > 40kJ.mol-1 反应非自发 -40kJ.mol-1<ΔrGm(T)< 40kJ.mol-1 需具体分析
大学化学: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2-1 §2-2 §2-3 §2-4
熵与熵变 吉布斯函数变 反应限度与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
§2-1 熵与熵变
一、过程的可逆与不可逆性一、过程的可逆与不可逆性 从自然界中观察到的过二程、(变熵化与)都熵是增不加可原逆理的。 ➢热由高温物体传给低温三物、体熵,值直及至熵温变差的为计零算; ➢气体从高压扩散到低压,直至压差为零; ➢正电荷从高电位迁移到低电位,直至电位差为零; ➢不同种组分的相互混合、扩散(推动力?);
▪ 对于化学反应,反应物质是可逆的,且变化在无 限接平衡状态下进行时,为热力学可逆过程。
▪ 可逆过程的逆过程发生后,体系及环境都得以复 原,不留下任何变化的痕迹(包括物质的和能量的)。
二、熵与熵增加原理
1、熵与熵变 对于简单、熟悉的过程,可用诸如ΔT、 Δ p、 ΔE
等作为自发过程方向与限度的判据(推动力); 对于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用什么函数来判断? 已知很多放热反应是自发的,那么放热则自发?
放热并非一定自发
二、熵与熵增加原理
1、熵与熵变
S qr 定温可逆过程: S qr
T
T
对定温的任意过程: S q 不可逆 (2-1-1)
T 可逆
封闭系统的定温过程中,系统的熵变不可能小于
过程的热温商。
即封闭系统的定温可逆过程中,熵变等值于过程 热温商,不可逆中,系统的熵变大于过的热温商;
S是一个状态函数(广度性质),但宏观抽象。
生的熵变。食物(蛋白质、淀粉等)的熵小于排泄 物的熵。
“新陈代谢的最基本内容是:有机体成功地使自 身放出他活着时不得不产生的全部熵。”
3
三、熵值及熵变的计算
1、物质的规定熵与标准摩尔熵 ➢由热三律指出:规定,纯物质完美晶体,S0K=0 ➢物质的标准摩尔熵:Sθm(B,T)为单位物质的量的纯 物质标准条件下的规定熵。单位“J·K-1·mol-1”。
大学化学第二章电势和电池热力学课件
E S nF ( T ) p
E ( T ) p E ( T ) p
电池的温度系数
>0 电池放电时从环吸收热量 =0 电池放电时与环境无热交换 <0 电池放电时向环境放出热量
RT lnK = -∆G θ = nFE θ E HG TS
nF
T
T
R
体系对外所做的最大非体积功等于体系自由能的减少
TS 0 lim QC 43kJ
R
-G = W非 = nFE
可逆电池热效应
(3) 实际的可逆性
因为所有真实过程都有一定的速度,所以 它们不可能具有严格的热力学上的可逆性。然 而,实际上它们可以以这样一种方式进行,以 至于在所期望的某一准确度下,一些热力学方 程式可以适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称这些过 程为可逆过程
可逆电池 = 化学可逆 + 热力学可逆
等温可逆
等压可逆 等容可逆
2、可逆性和吉布斯(Gibbs)自由能
体系自由能的减少等于体系对外所做的 最大非体积功。
可逆时体系对外所做的非体积功最大
-G = W非 = W电 = nFE 实例 反应 Zn + 2 AgCl → Zn2+ + 2Ag + 2 Cl- 以三种不同方式进行
充电: 阳极
阴极:
PbSO4 2H2O PbO2 4H SO42 2e PbSO4 2e Pb SO42
Zn│H+ , SO42-│Pt
电池放电时
负极: Zn → Zn2+ + 2 e
正极: 2 H+ + 2 e → H2 电池反应是: Zn + 2H+ → H2 + Zn2+ 电池充电时 负极: 2 H2O → O2 + 4H+ + 4e(在铂电极上)
大学化学 第二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与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2.1 自发过程 热力学第二定律
§2.1.1 自发过程
在不需要外力帮助,能够自然发生的过程——自发过程
★ 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的传热过程 ★ 高压气体向低压气体的扩散过程 ★ 溶质自高浓度向低浓度的扩散 ★ 锌与硫酸铜溶液的化学反应
CuSO4溶液 Zn c1 c2 T1 T2 B A
p1 A
p2 B
纯物质完整有序晶体温度变化 0 K →T K
△
S =
S*
T
- S
*
0
=
S*
T=
∫
T
Cp T
0K
dT
S*T---规定熵(绝对熵) 在某温度T 和标准压力下,1 mol 纯物质 B的规定熵称为B的标准摩尔熵。其符号为 :
Sm (B,相态,T) ,单位是J·mol-1·K-1
标准摩尔熵的一些规律: •同一物质,298.15 K时
用于判断封闭系统中发生过程的可逆性
等温等压且不做非体积功
() ∆G
T , p ,W '= 0
≤0
rev
ir
吉布斯函数判据
——封闭系统中发生过程的方向和限度
() ∆G
<0
T , p ,W '= 0
自发过程, 不可逆 平衡态标志或可逆过程 不可能发生
CO2 ( g ) + 4 H 2 ( g ) = CH 4 ( g ) + 2 H 2O( g )
已知有关物质的热力学数据如下:
物质 CO2(g) H2(g) CH4(g) H2O(g)
S m (298.15 K ) / J • mol −1 • K −1
Cp,m / J • K −1 • mol −1
大学化学 第二章
2、热力学第三定律:
0K时,任何纯净的完整晶态物质的熵值规定为0。
即S(0K)=0。(S=k lnΩ)
通常情况手册给出的是T=298.15K下的S值。 应特别注意298.15K,最稳定纯态单质 S≠0
注意:标准摩尔熵的单位:“J mol -1 K -1”
有关熵值大小的几个规律:
r Hmө 的相似,对应于反应式 :
aA(l ) bB(aq) gG( s) dD( g )
rS ө=
m
B
BSmө (B) g) – a Smө (A,
(2.4a)
ө S l) - b m (B, aq)
ө S r m
=
gSmө (G,
s)
+ dSmө(D,
(2.4b)
近似认为反应的熵变基本不随温度而变。即 S r m ( T ) ≈ r Sm ( 298.15 K )
式(2.6)称为吉布斯等温方程
反应自发性的判断
以ΔG为判断标准—最小自由能原理
ΔG = ΔH – TΔS
ΔG < 0 ,自发过程,过程能向正方向进行
ΔG = 0 ,平衡状态
ΔG > 0 ,非自发过程,过程能向逆方向进行
等温等压的封闭体系内,不做非体积功的前提下,任何自发 过程总是朝着吉布斯自由能减小的方向进行。 标准状态下,化学反应的吉布斯公式变为:
大学化学
化学工程学院基础课程
第
2
章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与 大气污染控制
2.1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吉布斯函数变 2.2 化学反应的限度和化学平衡 2.3 化学反应速率 2.4 环境化学和绿色化学 2.5 本章小结
大学化学(第二版) 曹瑞军主编 第二章课件
过程的着眼点是始终态,而途径则是具体方式。
6. 内能、热和功 ( internal energy, heat, work) 1.)内能
内能是体系内一切能量的总和。用“U”表示。
U= UK + UE + U核
UK:体系内部分子或离子、原子的内动能; UE:分子之间作用能(势能); U核:分子内部具有的能量。 不包括:体系整体运动的动能, 体系整体处于外力场中具有的势能。
§1.1 基本概念
1. 体系 (系统) 和环境 (system and surrounding ) 体系(系统)就是所要研究的对象; 系统以外与系统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物质或 空间部分,叫做环境。
系统的分类
1.) 根据体系和环境物质与能量交换方式不同, 将体系分为三类:
敞开体系 既有物质交换 又有能量交换
3. 状态函数 的两大特征
体系状态一定,体系的状态函数就有一定值;
终态和始态一定,状态函数的变化是一定值,
(状态函数只与系统变化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变化 的途径无关。)
状态函数有特征,状态一定值一定, 殊途同归变化等,周而复始变化零。
状态1→状态2: ΔT = 80℃-20℃ = 60℃
1 ) H只是温度的函数,同一物质:H高温 > H低温 2 ) 同一物质的不同聚集态:Hg > Hl > Hs 3 ) 对化学反应而言: Qp =ΔH =ΣH(生成物)- Σ H(反应物) 吸热反应,ΔH > 0 。放热反应,ΔH <0。 4)ΔH逆 =-ΔH正 5)焓与系统中物质的量有关。 (与方程式配平系数有关。)
思考
同样的物质,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力下, 前者放在10000 m 高空、以400 m/s飞行 的飞机上,后者静止在地面上。 两者内能是否相同? 相同。
大一普通化学第二章知识点
大一普通化学第二章知识点第一节: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与实验事实化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探讨的是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
而原子结构的研究与认识,是化学研究的基石之一。
本节将从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实验事实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1. 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原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最基本单位,具有质量和电荷。
根据传统理论,原子由电子、质子和中子三种基本粒子组成。
电子带有负电荷,质子带有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
质子和中子在原子核中,电子则绕原子核运动。
2. 实验事实为了研究原子结构,科学家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总结出了许多重要的发现。
首先是汤姆孙的阴极射线实验。
他发现在电子流通过时,会在管壁上产生一个亮斑,此即发现了电子。
同时,他还发现了电子具有负电荷。
随后,卢瑟福进行了金箔散射实验。
他将α粒子射向金箔,并观察了散射现象。
通过测定散射角度,他发现电子具有相对很小的质量,而且几乎不占据原子体积,因为大部分的α粒子直接穿越了金箔。
这些实验验证了原子结构的存在以及电子的特性,奠定了现代原子结构的基础。
第二节:玻尔的原子模型原子结构的研究在卢瑟福的实验基础上逐渐深入。
在此基础上,玻尔提出了原子模型,对电子的运动轨道和能级分布进行了描述。
1. 玻尔的原子模型玻尔的原子模型认为,电子绕原子核做稳定的圆周运动,且只能处于能级特定的轨道上。
这些能级按照能量大小从低到高排列。
当电子吸收能量时,会跃迁至更高能级;当电子释放能量时,会跃迁至较低能级。
这种能级跃迁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用光子表示。
2. 玻尔模型的局限性尽管玻尔的原子模型对电子的运动和能级分布提供了一定的描述,但它并不能完全解释复杂的光谱现象,也不能解释电子是如何在轨道上运动的。
第三节:量子力学的发展与原子结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深入研究,原子模型也逐渐发展演变。
量子力学的发展为我们深入理解原子结构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1. 波尔对原子模型的修正德布罗意提出的波动粒子二象性理论为玻尔模型的修正提供了依据。
大学化学第二章 物质的相互组织方式—第一节
5.混合物——分散系
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 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就 构成分散体系。其中, 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 散相,另一种物质称 为分散介质。 分散介质可以是气体、
P69-76
例如:云,牛奶,珍珠
液体或者固体。
分散体系分类
1. 按分散相粒子的大小分类: 分子分散体系 胶体分散体系 粗分散体系 2. 按分散相和介质的聚集状态分类:
3. 分子热运动的平均速度约 v = 500 m/s ;
4. 分子的平均碰撞次数约 z = 1010 次/秒 。
5. 分子或原子处于不停的热运动
6. 体系存在涨落现象
偏离统计平均值的现象称为涨落现象。
可以证明,在粒子数可自由出入的某空间 范围内的粒子数的相对涨落反比于系统中粒子 数N的平方根。粒子数越少,涨落现象越明显。 分子数目太多,无法解这么多的联立方程。
第二章 物质的相互组织方式
气体、液体、固体、等离子体、液晶 和超临界流体
Nanjing University
1.气体、液体与固体
物质的3种普通状态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
P21-55
气体分子做无规则的运动,一个气体分子这一刻可能 这里,另一刻可能在另一个毫无关联的地方。 而固体和液体则不同,构成固体和液体的分子都在一 个平衡位置附近做无规则运动,虽然他们的运动也是 无规律可言的,但是宏观上遵循统计学规律,可以找 到一个平衡位置。 固体和液体的区别是,固体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平衡 位置固定,而液体中每个分子的平衡位置却总是改变 的。
nNO 2 + nN2O4
pV 50.65 103 10.0 10 3 0.204mol 8.314 298 RT
nNO 2 + 2nN2O4 nNO (反应前 ) 15.2 0.330mol 2 46.01 \ nN O 0.330 0.204 0.126mol 2 4 xNO2 nNO 2 0.38 nNO + nN O
大学化学: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m
θ ∆r H θ (T ) � (T ) ≈ ∑ν B ∆ f H �
B
向、程度和速率)
§2-1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吉布斯函数 §2-2 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和化学平衡 §2-3 化学反应速率 §2-4 环境化学和绿色化学
2
2.1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吉布斯函数变
汤姆逊-贝洛特规则: 最低能量原理:自发的化学反 应趋向于使系统放出最多的能 量。即:反应总是向放热(或 焓减小)的方向进行。 汤姆逊
贝洛特
C(s) + O2(g) = CO2(g)
θ ∆r H m (298.15 K ) = −393.5kJ ⋅ mol −1
θ (298.15 K ) = −55.84kJ ⋅ mol −1 H+(aq) + OH-(aq) = H2O(l) ∆ r H m
1. 自发过程(反应)
水的流向 热的传递
气体的混合
自然界的一切变化都具有方向性,化学反应也是有方向性的
3
1. 自发反应(过程)
Zn(s) + Cu2+ (aq) = Zn2+ (aq) + Cu(s)
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
置换反应
这种在给定条件下能自动进行(不需要外加功)的 反应(或过程)叫做自发反应(或自发过程)。
大学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大学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txt大学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本章主要介绍了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元素的基本特征,总结如下:一、化学基本概念1.化学的定义: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物质:具有一定质量和体积,能够独立存在并参与化学反应的物体。
3.分子:能够独立存在、具有一定质量和能量的化学粒子。
4.元素:由于化学性质相同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5.化合物:由不同元素通过化学反应组成的物质。
二、化学元素的基本特征1.元素符号:用于表示元素的缩写符号,由一个或两个拉丁字母组成。
2.原子序数:用于表示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也表示元素的原子中所含有的质子数。
3.原子量:一个元素中质子和中子的质量之和,以原子质量单位(u)表示。
4.原子半径:元素原子的核心至外层电子轨道电子的平均距离。
5.电子壳层数:不同能级的轨道组成的电子层。
三、其他知识点1.元素周期表:按原子序数、原子性质等规律排列的元素表格。
2.共价键:两个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3.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元素周期表中的金属元素通常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导性,而非金属元素则相反。
4.电离能:一个原子中最外层电子脱离原子形成带电离子时需要吸收的能量。
5.电子亲和能:一个原子获得一个电子形成带负电离子时释放的能量。
以上为大学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请仔细研究并掌握这些基础概念,它们是理解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基础。
附注:以上内容为个人总结,如有不准确之处,恳请指正。
大学化学第2章
§2-3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反应的活化能
外因:浓度、温度、催化剂
一、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基元反应与非基元反应及质量作用定律 基元反应定义:由反应物一步生成产物的反应。 反应过程中没有中间产物。
2. 质量作用定律:
基元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以其计
量数为指数的乘积成正比。例下面基元反应: NO2 + CO = NO + CO2 反应速率方程表达为: V=k[NO2]×[CO] k:速率常数
谈级数。
(3)反应速率常数:
① k由化学反应本身决定,是化学反应在一定温度
时的特征常数;
②相同条件下,k值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③k的数值与反应物的浓度无关。
速率常数的单位
零级反应: = k[A]0
一级反应: = k[A];
k的量纲为mol· -3·-1 dm s
k的量纲为s-1
二级反应: = k[A]2
1.14 105 k 2 0.5002 0.500 NO Cl2 v
9.12 105 L2 mol 1 s 1
3.当[NO]=[Cl2]=0.200mol/L时,
v k NO Cl2
2
9.12 10 0.200 0.200
序号 (1) (2) C(NO) /(mol· -3) L 0.250 0.250 C(Cl2) /(mol· -3) L 0.250 0.500 V(NOCl)/ mol· -1 S 1.4×10-6 2.8×10-6
(3)
0.500
0.500
1.12×10-5
1.写出该反应的速率方程式。 2.计算50℃时该反应的速率常数k。 3.计算当c(NO)=c(Cl2)=0.200mol· -1时的速率 。 L V =k[NO]x[Cl2]y
大学化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第二章第一节(2课时)讲诉
n= m/M = 2.6/60 = 0.0433mol
尿素的质量摩尔浓度: bB= nB /mA= 0.0433 /(50×10-3) = 0.866mol·kg-1 ΔT b= Kb·bB =0.52×0.866=0.45K ΔTf = Kf ·bB =1.86×0.866=1.61K 溶液的沸点:373.15K + 0.45K = 373.60K 溶液的凝固点:273.15K-1.61K=271.54K 答:此溶液的沸点为373.60K,凝固点为271.54K。
局限性
无法解释NH3·H2O的弱碱性 (无NH4OH)
不适用于非水体系或无溶剂体系
NH3(g)+HCl(g) 苯
NH4Cl(s)
H+不能单独存在于水溶液中
2. 酸碱质子理论
(1)定义 凡能给出质子(H+)的物质称为酸 凡能接受质子(H+)的物质称为碱
如: 酸 HCl
碱 H+ + Cl-
HAc
H+ + Ac-
通常把仅取决于溶质的质点数(即浓度),而与溶质的 本性无关的性质称为稀溶液的依数性.
2.1.1 非电解质稀溶液通性
物质
蒸气压P (mmHg , 20℃)
沸点t b (℃)
凝固点t f (℃)
纯水 (溶剂) 0.5m糖水 0.5m尿素溶液 0.5m甘油溶液 0.198m糖水 0.395m糖水 0.596m糖水 0.793m糖水
H+
酸2 碱1 H3O+ + ClH3O+ + AcNH4+ + OHH2O + H2O
HAc + O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高温 S低温
(3) 物质组成、结构:组成、结构较复杂的分子 熵值大于简单分子的熵值。 CH4(g) S298 (J K1 mol1 ) 186 C2H6(g) 229 C3H8(g) 27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影响熵值大小的因素
(4) 压力:气体低压时的熵值大于高压时的熵值 。
标准状态时: r Gm,T
r Hm T r Sm
例2.3 求 CaCO3 (s)=CaO(s)+CO2 (g) 在298K时的r Gm。
解:首先查表计算反应的 r Hm , r Sm CaCO3(s) CaO(s)
f Hm (kJ mol ) -1206.92 Sm (J K-1 mol1 ) 92.9
G H T S
f Gm 3. 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
热力学标准态下,298K时,由最稳定单质生 成1mol某物质时反应的吉布斯函数变叫该物质的 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用符号 f Gm表示,单 位为kJ· -1。 mol
最稳定单质的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为0。
规定水合氢离子的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
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 方向和限度
Direction and Degree of Chemical Reactions
§2.1化学反应的方向和吉布斯函数变 §2.2化学反应的程度和化学平衡
本章要点
1. 掌握熵S、吉布斯函数G及标准熵、标准生成吉 布斯函数等基本概念;理解熵的物理意义。 2. 掌握化学反应标准熵变和标准吉布斯函数变的 计算;掌握化学反应方向的自由能判据。 3. 明确平衡常数的意义;掌握标准平衡常数的有 关计算;掌握反应熵判据及标准平衡常数与标 准吉布斯函数变间的关系式;掌握浓度、压力、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4. 掌握多重平衡规则。
r Sm (vi Sm )生成物-(vi Sm )反应物 (298K)
例2.1 计算298K时下列反应的标准熵变、标准焓变: 2HCl( g ) H2 ( g ) Cl2 ( g ) 解:首先查表(附录1, P324)
Sm (J K mol ) 186.80 130.574 222.96
“非自发”≠“不可能” 。
C. 自发过程的最大限度是体系的平衡状态。
二、影响反应方向的因素
(一)反应的焓变 ——ΔrHm 研究发现:许多放热反应在室温和常压下是自发的, 而许多吸热反应是非自发的。
最低能量原理: 1878年,法国M. Berthelot和丹麦J. Thomsen提出: 自发的化学反应趋向于使系统放出最多的能量, 即反应过程中系统有趋向最低能量状态的趋向。 最低能量原理是许多实验事实的总结, 对多数放热反应是适用的。 但有些吸热反应也能自发地进行。
=130.574+222.96-2×186.80 =-20.07(J K 1 mol1)
r Hm= 0 0 2 f Hm (HCl, g )
=-2×(-92.307) = 184.61 4 (kJ mol1 ) ∴298K,标准态时,该反应是一个吸热、熵减 的反应,一定是非自发的。事实确实如此。
吉布斯 J. W. Gibbs (1839-1903)
1878年,美国数学家和 物理学家吉布斯提出了一 个综合了焓、熵和温度三 个方面的因素的新函数, 作为判断反应自发进行的 一个依据,这个函数就是 吉布斯函数G。
三、化学反应的方向和吉布斯函数变
(一) 吉布斯函数(Gibbs function)和吉布斯函数变
1
CO2(g) -393.50 213.64
-635.09 39.75
r H m 635.09 393.50 (1206.92)
178.33 (kJ mol1 ) r Sm 39.75 213.64 92.9 160.5 (J K-1 mol1 )
S低压 S高压
(5) 混合物和溶液的熵值一般大于简单分子的熵值。
(6) 同分异构体中,对称性高的异构体的熵值低于 对称性低的异构体。
Sm /J· -1· -1 K mol
物质(C4H8, g)
异丁烷 294.6
正丁烷 310.0
3. 化学反应熵变的计算
对于任意反应: AA B B G G D D
宏观物质世界事物变化的方向普遍受两大因素制约: 1)体系趋向于取得最低能量(放热)。 2)体系趋向于取得最大混乱度(熵增)。
2009.6.27上海楼盘倒塌事故
(二)化学反应的熵变——ΔrSmθ
1. 熵 (S): 熵是体系内部质点混乱度的量度。
熵是一种状态函数。 熵值越大,混乱度越大。
只与变化的始、终态有关,与变化途径无关。
不同符号的意义
H、H、H 、r H 、r Hm及f Hm ;
S、S、S 、r S 、r Sm及f Sm ; m !!! 没有f S G、G、G 、rG 、rGm及f Gm;
1. 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变 r G
m
当化学反应各物质处于热力学标准状态时, 每摩尔化学反应的吉布斯函数变称为标准摩尔 吉布斯函数变,用 r Gm 表示,单位:kJ.mol-1 根据吉布斯公式可以求出一个反应在某一 温度下的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变:
吉布斯函数的定义:G=H-T· S
G也是状态函数,代表体系的一种能量状态。
在恒温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 其吉布斯函数变可以写成: ΔG=ΔH-T·ΔS ——吉布斯公式/等温方程式 标准态时: G H T S
标准态、反应进度1 mol时: r Gm r Hm T r Sm
能自发进行的吸热反应实例: 1 Ag(s)+ Hg 2 Cl2 (s)=AgCl(s)+Hg(l) 2 CaCO3(s)
1183 K
r H298 5.35 kJ mol1
r H298 56.7 kJ mol1
1 N 2 O5 (g)=2NO(g)+ O2 (g) 2
G H T S
(1)ΔH < 0 , ΔS > 0:放热、熵增, ΔG < 0 。 符合基本自然规律, 反应一定正向自发。
-1
1
f Hm (kJ mol1 ) -92.307
0
0
r Sm= (vi Sm )生成物- (vi Sm )反应物 =Sm (H2 , g ) Sm (Cl2 , g ) 2 Sm (HCl, g )
2HCl( g ) H2 ( g ) Cl2 ( g )
一定条件下一定状态的物质和整个体系都有 各自确定的熵值。
物质变化的趋向于熵增加的方向。
理想气体混合
KCl等盐类溶解
热力学第三定律:绝对零度(0 K)时,任何纯物 质的完整晶体,其组分粒子都处于完全有序的
排列状态,规定它的熵值为0。
S0(完整晶体)=0(下标0为0 K) 任意T温度时体系的熵值ST : 即将某物质从绝对零度升温到T K时 过程的熵变。ΔS=ST-S0=ST NaCl晶胞 ST从绝对零度时熵值为零求出的, 称为绝对熵。
一些物质的标准熵(P324 附录1,第四列)
2. 影响熵值大小的因素 (1) 物质的聚集态: Sm ( g ) Sm (l ) Sm ( s) H2O g l s 69.91 44.6 S298 (J K1 mol1 ) 188.72 (2) 体系的温度:高温时熵值大于低温时的熵值,
与利用吉布斯公式得到的结果(130.48)基本一致 。 若T≠298 K,只能用: r G
m ,T
r H T r S
m
m
(二)化学反应方向的(自由)能变判据
G H T S
Gibbs提出:在恒温恒压的封闭体系中, 不作非体积功前提下,ΔG可作为热化学反应 自发过程的判据。 ΔG < 0,反应能自发进行; ΔG > 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逆反应自发进行); ΔG = 0,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CaO(s)+ CO2(g) ΔrHθ298 = 178.33 kJ· -1 mol ΔH > 0 均自发
常温 水 冰
水 冰
10C
ΔH < 0
用ΔH 判断反应自发进行方向是片面的, 决定反应方向的因素: 焓变、温度、体系的混乱度(disorder)。 衡量体系的混乱度的物理量就是熵S (Entropy) 。
仅适用于298 K。
例2.3 CaCO3(s) = CaO(s) + CO2(g) -604.04 -394.36 f Gm (kJ mol1 ) -1128.84
r Gm,298 604.4 394.36 (1128.84) 1 130.44 (kJ mol )
§2.1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吉布斯函数变
§2.1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吉布斯函数变 一、化学反应的自发性
铁在潮湿空气中锈蚀
§2.1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吉布斯函数变 一、化学反应的自发性
锌置换硫酸铜溶液的铜
1. 自发过程:给定条件下不需外加能量就能自动进行 的过程。自发过程的逆过程非自发。 2. 非自发过程:给定条件下需外加能量才能进行的 过程。 3. 相互关系 A. 自发、非自发过程互为逆过程; B. 自发或非自发过程是在给定条件下而言的,
标准摩尔熵:热力学标准态下,298K时1mol纯物质 的绝对熵值,用 Sm 表示。也称标准熵。 单位: K -1 mol-1 。 J 规定:水溶液中水合氢离子的标准摩尔熵为零, 即 Sm (H ,aq) 0。 其余离子的标准熵由H+推出。 区别标准熵Smθ和标准生成热ΔfHmθ Smθ:绝对值可求;单质的标准熵不为零。 ΔfHmθ:以最稳定单质的生成热为零的相对值。